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力信息技术专业

电力信息技术专业

时间:2023-10-10 10:4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信息技术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力信息技术专业

第1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54-02

0引言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当下,电子信息技术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上升趋势。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各项建设与规划都需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以期能够加速城市的发展与壮大。因此,从一定层面上就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扩大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随着自动化技术重要性的逐步体现,电力系统领域也逐渐开始运用电气自动化、信息安全等相关信息技术,并将该项技术视为最为有效的管理运行手段之一。信息技术的使用,让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得以改善。

1电力信息化应用与发展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指的是在电力的生产到电力的消费中的各个环节和层次都实行信息化控制,这其中包括电力企业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进行发电、接着进行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环节将电力输送给用户供其使用,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应用使电力系统提高了运行效率。在用电需求大幅增加的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行,从而促进整个社会高效有序地发展。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电力企业的生产、维护、销售等多个生产环节。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硬件环境的构建相对完善,硬件设备在数量上和网络建设上都相对较为完备。在软件方面,电力系统信息化应用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用电营销信息系统、配网自动化以及企业ERP等。电力系统信息化应用主要是通过操作者同信息网络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操作,有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方式、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等等[1]。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加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专业的电力技术队伍,加强对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提高信息风险防范能力,已成为目前电力企业工作的方向。

2电力信息化安全风险分析

在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保障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电力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力企业从生产、经营、销售过程都离不开电力信息系统,运用信息进行具体的操作活动,稍有信息安全问题,就会作出错误的操作决策。

目前,我国电力信息网虽然构建的较为全面,然而由于一些客观或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电力信息网络依然存在不少网络安全隐患,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影响电力信息网的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信息化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存在的弱点,再加上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机制不够高,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单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信源、信号、信息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

2.2缺乏法律上对信息安全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网络上计算机犯罪处于无序状态。在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对当前操作信息行为缺乏约束力,法律法规中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球,这就给信息窃取、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

3 解决电力系统安全风险的对策

3.1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同传统的通过电磁波对电力系统进行调控的技术相比,使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进行调控,更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系数。鉴于目前电力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电力企业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电力信息化水平。在原有 信息网络建设基础上,为确保信息安全,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的信息预警系统。警报系统可以体现出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的监控,采用了数据收集和监控软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时对实时信息的提供能力和运用能力。此外,还要根据一些软件提供的信息开发出与之相配合的系统软件,从而使警报系统更加准确无误。

3.2提升操作者的专业素养

电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操作者的专业素养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的安全系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提高信息操作者和使用者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应当通过培训、教育保证操作者熟悉电力信息系统的性能、运行方式和相关知。操作人员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及时地解决问题,防范因装置故障或网络故障带来的危害。

4结论

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关系着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电力资源的每一位食用者的利益。随着信息安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电力网络信息化的趋势的不断加强,提高电力信息安全系数已成为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周亚峰. 浅谈电气信息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67-68.

[2]王孔怀. 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信息化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13):46-47.

[3]叶杰宏.由冰灾造成的停电看电力信息安全的重要性[J].电力信息化,2008(4).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电力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将信息技术引用到电力企业管理中,实现高效管理。电力企业担负着国民生活与发展的特殊而艰巨的社会任务,由于它机构庞大复杂、市场化覆盖范围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式管理早已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急剧增加,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电力企业应着手于信息化管理,建立系统化、全面化的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快企业发展,这也是一种机遇。现阶段,虽然不少电力企业已经将信息技术投放到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覆盖广、技术含量高等特点,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更高端、更合理、更安全。

1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电力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从生产管理到营销经营都有各类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技术人才,而在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所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集中培养大批电力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这不仅要求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过硬,还应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能拥有坚实的人才与技术后盾,才能有实力不断创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加强系统与系统间的协作关系

电力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系统运作来实现电力企业各个环节的相应工作,如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反馈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如果能将各大系统紧密联合起来,共同协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一定是有效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之一,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未实现全面信息化,很多工作环节仍采用人工操作,这不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工作效率也得不到保证。所以,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还有,由于电力企业内部结构复杂,而且直接作用于国民生活与发展,一旦其中某个系统出现人为操作失误或者运行故障,将直接影响后面系统的运行,导致电力企业整个体系无法正常运作,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所以,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刻不容缓,即使某个系统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关联系统及时纠正和解决,才不会影响电力企业工作流程的正常开展。其次,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的人员分配、人事调动等事件通过系统及时记录备案,并与工作人员所属部门系统建立连接,如果遇到请假、临时调动等特殊情况,能及时应对,不会影响到电力企业工作流程的顺利开展。再次,电力营销系统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也需要与其他系统建立合作关系,只有通过对其他系统的观察总结,了解电力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才能制订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营销方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生活与发展。最后,客户反馈管理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管理体系最关键的一个系统,它的建立可以实时了解和接收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建议,这样才能及时反馈到其他各个系统,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让客户满意,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客户的实时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为适应社会发展,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全面实现缴费、催费、查询、业务咨询、意见反馈等网络业务,达到与客户的实时互动。具体操作就是,有效利用当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及时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交流反馈,同时将好的意见和建议投放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这不仅能及时优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还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动,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信息化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电力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及时掌握电力及信息化先进技术;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加强系统与系统间协作关系;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客户实时互动,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内部和外部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生活与发展提供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翎.基于信息化的电力集体企业集约化管理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

[2]龙润婷.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和作用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财务信息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也是促进电力企业改革,增加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在电力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提出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减少损失,让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一、电力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电力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安全防范措施在电力企业没有采用信息技术之前,相关信息相对来说保密程度较高。虽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电力企业中能够提高效率,增加信息更开透明度,但是相对应的,因为环境比较开放,所以也很容易导致系统遭到攻击,从而造成信息泄露。电力企业在相关的信息安全上也缺乏重视,一旦信息泄露或遭到篡改,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1]。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系统遭到恶意的袭击侵害,造成的信息泄露或数据丢失。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储存数据的媒介在保存过程中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损害。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造成对数据和信息的影响都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损失,所以电力财务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措施建设十分重要。2.电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电力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素养,没有达到专业财务人员的标准。有一些从业人员年纪较大,对于新的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系统学习和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办公效率,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改革的进程。而且因为一些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一旦在财务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和突况,可能他们就会不知如何处理,耽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2]。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结合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对来说还十分缺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且很多工作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把它当成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却忽视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3.电力企业财务数据库很难实现资源共享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旨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方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得企业内部环节的衔接更加顺畅,促进数据和资源共享。但是目前的电力企业中真正应用到信息化技术的部门较少,财务部门应用信息化技术所得数据就无法和其他部门形成资源共享,影响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的效率。而且即使是在财务部门内部,有些电力企业由于设备资金原因的影响,也只是在部分职能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这些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整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强电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保障系统安全,防止数据遗失泄露首先要注意防范工作,升级系统安全,增加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和网络环境进行设置,同时要定期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出现系统错误造成的数据丢失。同时也要安装符合企业要求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且要注意定期对病毒的查杀和病毒科的升级,防止遭受到一些诶病毒黑客的侵害,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也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障系统日常运行的安全。在电力系统维护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并且经过确切的批准,每次维修之后还要进行存档,防止在系统维护中出现数据泄露的问题。然后是要加强对财务系统的研发与控制,保障财务系统来源的可靠性和独立性。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保密意识。同时在也要注意相关物资和媒介的保存,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防止静电等条件,避免因为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消磁等现象发生给电力企业造成的损失。2.加快信息化建设,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电力企业加强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分享,促进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电力企业中的信息化进程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系统。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将信息化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部门之中,实现数据联动,利用网络更好的将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联系起来。方便企业管理,减少管理和决策的中间环节,增加了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3.加强电力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电力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是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工作性质,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本身就比其他企业要高很多。再加上和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在招聘时要尽可能的寻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了解电力企业的运作,又学习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这样的员工便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也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员工相关的专业财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同时也要让员工增加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明确财务信息化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和监督,防止财务人员挪用公款,账目作假或将账目泄漏等。此外还要经常对员工进行考核增加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和动力。保障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促进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使财务更加规范和透明。但是在目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及时的提出解决措施,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让财务信息化在电力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路.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经济视野,2015,(2):207.

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内涵;应用特征;发展前景

前言

有关传统社会生产技术已经难以迎合时代规范诉求,因此电子信息技术获取全新发展机遇,持续至今,已经成为校验认证国家实力的关键性指标,所以说尽快强化电子信息技术改革应用进程,显得十分必要。毕竟电子信息技术的确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以及企业生产技术改革提供诸多便利条件。面对各个领域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状况,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尽量科学合理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谋求日后产业更加理想化地改革升级成就。

1 电子信息技术的内涵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即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技术的有机融合结果,在信息加工处理工序中影响地位非凡,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并处理产业机构急需的信息,促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完善化设计应用结果。长此以往,为日后电力、电子、化工仪表、计算机等行业,提供电子测量、多媒体、自动化、未处理、程序设计等技术功能特性。细致地讲,电子信息技术,顾名思义,需要凭借电子计算机作为基础性依托媒介,保证在较短时间范围内自动化地完成信息收集整合、校验解析、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工序,毫无疑问是当代社会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技术方式。为了避免在综合国力上和西方发达国家产生较大距离,我国应主动强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改革应用力度,同时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推广沿用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结果。

2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

自从我国顺利步入信息时代过后,涉及社会活动内部衍生的数据信息量极为庞大,至此电子信息技术便实现了登上历史舞台的夙愿,并且一度被认定为是社会大众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处理模式。透过这类技术实际的应用特征角度观察,其应用空间范畴极为广阔,通常集中锁定在高新产业领域之中,属于现代生命活力和影响效应最为强劲的科学项目之一,可以确保愈加理想化地改善信息处理、加工、利用实效基础上,全面缩减信息处理的难度和过多的成本投入数量。透过现状观察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刻呈现出智能、网络、便利化特征。如在工业生产领域中贯穿融入后,便顺利贯彻落实预设的自动和智能化生产目标,更全面降低现场操作强度、提升实际生产效率、缩减大规模成本投入数量。再如在电力工业内部沿用过后,可以大幅度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并加快智能电力系统的构建进程。

归结来讲,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内部的沿用,可以完成对相关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和故障的实时性检测、控制任务,特别是在针对电流、电压、频率等实施同步科学化调试之后,避免相关故障的重复衍生,最终令电力设备整体运行可靠与稳定性得到保障。另外,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实现企业整体运营发展的网络化目标,无形之中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支持服务动力,令其商务活动效率得到前所未有地提升。

3 今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透过上述内容观察,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现代社会中推广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并且可以肯定其对于我国日后经济改革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力。

首先,透过电子信息技术改革发展方向层面审视,今后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彼此的关联将变得愈加缜密,并且呈现出愈加显著化的交互式发展迹象。在此期间,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助推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原动力,而计算机技术则长期扮演电子信息技术的运行的基础性操作媒介。计算机发展进程全面加快,有关内部各类软硬件资源也都得到更高层次的升级机遇,特别是处理器纳米工艺变得愈加高端完善,这些结果都为日后电子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今后电子信息技术竞争发展的主要形式就是微处理,因为现代硬件技术全面革新且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使得电子信息技术介入到纳米加工时代的步伐骤然加快。

其次,借助处理器设计工艺角度窥探,涉及22、14、12nm技术已然接近成熟状态,同步状况下更带动微处理技术向更高等级层次改革发展。而随着日后arm等嵌入式微电子产品的纷纷问世,有关更小纳米技术的投入显得势在必行,所以说,微处理器理所当然成为当下电子信息技术改革发展的主流助推收。另外,电子信息技术还存在数据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大数据理念全面衍生和推广过后,许多学者认定人类目前已然步入大数据时代,有关大数据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类信息爆炸的时代风暴之下,社会活动信息量自然持续增大、数据形式也愈加多元化,涉及传统信息处理技术明显已经不足以迎合相关用户应用要求。相比之下,大数据技术的贯穿沿用,则有助于针对大规模数据信息加以灵活化处理加工,进一步将电子信息技术效能予以科学人性化地发挥。

最后,光电子技术将过渡转化成为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核心。透过当前形势观察,电子信息技术研究过程中普遍都在进行光电子技术融入,无形之中令电子信息技术整体发展速率全面加快,如数据传输、加工和处理速度的加快,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很快介入一类全新发展历程。其间该类技术含量愈来愈高、应有优势异常显著,逐渐转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内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的长期革新发展,一时间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率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因此,积极主动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即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提升日常生产效率、缩减生产工序中消耗的成本数量。日后我国要竭尽全力强化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力求在今后全方位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顺利提升这类技术的综合性开发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锋.新时期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16):166-174.

[2]高霏霏.关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特点的若干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9(10):114-123.

[3]陈鸿雁.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研究[J].通讯世界,2016,25

(19):77-86.

第5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整合

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理论基础来自于电工基础,而现代教学则是指要运用信息技术与理论基础知识结合,通过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开发、评价、利用与管理实现教学优化。而伴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运用在了教学领域中,对于电力专业的课程改革而言,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当前电力学科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电工基础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来讲,一般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组成等等专业性的基础课程教学,这些基础性的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电子基础的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与其他的传统学科教学不同,电子基础课程的发展非常快,且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做支持,要保证基础技术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因此,要求从事电子基础教学的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经验与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技能,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以及媒体等学习工具,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而面对当前高校的课程改革,出现学时压缩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此外,一般从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与电子技术类的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普遍都较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敏感性、接受能力与适应性都比较强,这也正是体现电工基础学习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

二、电工基础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原则。

电工基础的课程整合必须满足丰富的内容,能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引导下,充分考虑电子专业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通过系统性的方法,使得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整体性的协助教学。而电工基础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有效、整体性的提高电工基础教学效率。

1、明确信息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电工基础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主体,不能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取代了电工基础课程的主体地位,要保证整合性能继承个体的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信息技术,但不能太过花哨和繁多,这样很可能偏离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课程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也尤其督导的地方。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是取代而是服务,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的是教学模式的改变。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多媒体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入,这些辅助服务应用在哪里,使用的量等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设置的,所以,电工基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与情况出发。

2、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课程整合的优点。

前面说到,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运用只是用于服务作用,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多无法超越的优点。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电工基础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基础的图形、线路、图标以及原理结构的分析,缺乏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不能形成。而通过新颖的、生动的、以及丰富多样的画面、图像、声音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复杂的电路图形、内容等生动的表现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策略,还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能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全面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师通过对知识材料的巧妙编排与展示,使得许多重点与难点变得具体、形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更进一步加深了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检测与复习反馈;此外,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电力知识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能培养其技能与各项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除此之外,真正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电工基础教学,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交流、构建与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杨冬云. 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教学的整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151+153.

[2]张海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电工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 科技资讯,2008,15:209+212.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网络资源的建设有待提高

当前的财务信息化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强,发展得比较快,财务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高,而在县级则发展地较慢。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流量的增长,现有网络带宽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另外,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有“头重脚轻”现象,地级市网络投入较高,但县级网络缺乏投入,使得财务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阻碍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特别是县级电力企业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二)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相对较少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但是既懂财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而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我们急需培养一批高端人才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进程。财务信息化最终将会实现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财务信息系统以企业管理为核心,运用先进的信息集成化管理理念,以管理对象、管理业务、管理关 系为整体组织数据,打破“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着眼于企业资源共享、集成与互动,向整体性的信息管理系统跨入了实质性的一大步。知识经 济时代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状态和方式,当代企业和面向未来的企业,已经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和推动,市场运营要求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必须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从容不迫的面对各种危机和挑战,迅速地对各种财务方案作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先进管理理念、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的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整体价值。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 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建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大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大力推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现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的培养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对于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电力企业信息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人才问题非常关键。一个优秀的企业信息化主管,除了要懂信息技术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有很深入和广泛的理解,对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管理流程也要有深刻的领悟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又要具备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企业变革的能力。信息化事关企业的发展,必须靠企业大多数员工的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它不可能靠一两个人来实现。因此,集团企业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保障企 业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三)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

多年来,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人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②加强资金管理,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 款账户余额,减少资金沉淀,通过网上资金拨付,加强资金拨款管理和运转,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⑧加强工程管理,就是要通过和计划等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审批,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报告部分。规范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报告 。

(四) 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信息集成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从而建设有效运转的信息系统。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第7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前言

发电和输电是我国目前社会电力基础建设行业之中较为主要的工作步骤,也是电力自动化运作之中主要的工作内容。为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能源传输的效率,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传输过程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大多数技术工作人员的关注。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在建立电力运输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之上,能够高度集合电力系统的资源系统,对提升系统应用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目标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性

所谓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其具体指的就是电力能源的生产、输送以及开设经营等整个运作传输的系统工作过程。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时期当中,电力系统基础网络建设的覆盖面积广阔,发电站、变电站、电力企业以及终端使用客户等,都被高度囊括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运作管理模式之中[1]。随着国家各个地区广大社会成员物质精神生活文明水平的双向提升,终端用户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度提升。只有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系统化的电力自动化输送系统,才能提高整个电力能源传输的质量,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在适当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以后,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构建的发展目标,发生了一定形式的转变。如何在幅员辽阔的电力能源配电网络覆盖范围内,更好地实现电力能源远程输送的及时检测,全面提升变电站与供电所之间电力能源输送的高效衔接,逐渐成为了现代化电力能源自动化网络构建的发展定位。配电基础网络调度的自动化,发电站的综合调度自动化,电力能源远程输送信息的自动化以及突发电力传输安全事故检修自动化等,都是当今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网路构建的主要优化内容和发展目标。

2 简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特点

应用效率更好、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含量更多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有着较为突出和显著的特征[2]。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之中,要求相应的技术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换言之,相比传统的技术调节手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加强调专业性。技术工作人员如果想要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固定空间范围内相应地理概况信息的检测整合平台,就要实现人力与现代化技术操作设备之间灵活紧密的协调运作。只有具备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发挥到极致。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是我国一项较为现代化的新型技术应用方式,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应用到经济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我国交通运输、能源输送以及建筑建设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关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设想的提出,最早开始于1970年的两岸对话交流。当今社会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取得了多次的完善和改良。相比传统的地理信息检测整合系统,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深圳、厦门、北京、上海等数字化经济发达城市的辅技术应用手段之一。

经过大量技术研究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研发,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有效解决了以往地理信息检测数据,无法实时分享等固有的弊端F象,使地理信息技术传输设备之间的相互兼容成为了可能[3]。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以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有部分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甚至在学校之中独立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专业培训课程,力求能够为社会的生产生活输送更多的现代化应用型技术人才。

3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自动化之中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后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的繁荣发展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经历自动化网络构建传输过程之中的初期发展阶段,对于电力自动化配电网络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只是为保障其运送传输秩序的辅信息管理工具,并没有对电力自动化网络构建事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整体发展进程的迁移推进,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对于电力能源输送量的需求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开始发现并认识到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电力自动化中的重要性。也只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平台,实时记录更新电力能源输送线路的地理环境概况,才能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能源供应服务,尽可能减少因地理概况分布影响,而出现的用电故障,为企业或者能源用户带来的损失[4]。

3.2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自动化中应用的环境配置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自动化中应用时,对相应硬件设施的配备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企业技术设备采购人员,应当尽量选购高配置的计算机装置设备。安装与计算机整体系统相协调对应的浏览器,使浏览器与地理信息系统两者之间能够高效兼容。保障电力能源输送的终端用户,在通过打开浏览器查询地理信息数据时,数据信息的传递能够畅通无阻。只有配备高配置的计算机硬件处理设备,才能保障更好地满足指定客户端用户,对于地理信息能源传输数据的查询需求。

3.3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的虚拟环境

一般情况下,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的虚拟环境,可以根据指向对象的不同,而进一步划分为网络环境和软件环境。两种虚拟环境的配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之中,每天都要同时容纳大量的访问客户,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大虚拟环境的配置力度,才能保障在地理信息系统高峰访问时间段内,系统界面的平台操作不会出现停滞或者瘫痪的不良现象。HUB、IP或者终端转换调节器等,都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环境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之上,技术工作人员还要尽可能保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信息网络传输速度的高效性。高配置的宽带网络传输速度,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虚拟应用环境优化的前提和基础[5]。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辅的技术应用手段。在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进程之中,更加系统化、数据信息更加精准化等,将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发展趋势。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更好地结合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式的运作过程之中,能够为电力能源运输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收益,在实现电力能源运输全程监控的同时,提升系统自动化运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何军.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9:263.

[2]江嵩.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142.

[3]黄松波,江聪世,赵琛,等.基于键/值数据库的电力地理信息平台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08:108-115.

第8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信息技术;工作流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产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的电网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样一来,作为基础的电力产业的电力系统就需要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担负起电网的全面管理的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在不断地提高,如何实现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共享,在系统之间更加有效地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的一体化,信息化下的电力调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电力调度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化

(一)电力调度的信息管理(DMIS)。电力调度信息管理也就是DMIS,它主要是负责信息的传输和对于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例如:进行自动的企业办公,对业务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查询需要的信息和对管理者的决策进行辅助行为。另外一个方面,DMIS还可以综合分析调度所内的调度、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等比较专业的信息,从而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是遵循企业的理念、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对相关的电力信息和技术进行结合的表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飞速进步,DMIS所建立的管理平台使得现代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变得更加高效而容易管理。电力行业的水平一直是我国的企业中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相关的电厂及变电站的生产自动化装置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二)电力调度管理的信息化。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是一个综合的技术而不是单个的业务。而是将计算机、电子和与通讯统一的一个业务。这也是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进步和集约化的体现,运用的知识等也越来越高科技,不再是传统的旧模式。和所有的系统一样,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达到最大化的经济程度,是每个系统的基本要求。那么作为工作人员,对于系统的操作就必须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趋势的判断和对其未来状态的预测以及对对发生的问题的处理。那么,要想将调度系统的电网运行和信息的智能化控制以及实现对电网的经营管理,调度系统可谓是一个完善的关系模式。目前,信息化的电力调度模式有节能发电的模式,自动化的模式和信息管理的模式等不同的调度模式。

二、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工作流管理系统概念。所谓的工作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运作机制,它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工作流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业务过程中的各个事件的有效管理,自动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事件的自动激活和事件间的自动连接。一个客户端驱动工作流模型体系结构分为三层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也可称为客户端、服务端和后台数据库。整个调度管理(DMIS)系统采用的是两层加三层的结构体系,涉及到两类客户端程序: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上的程序和运行于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在三层应用程序中,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在页面上完成一些简单的活动。

最上层的数据服务层使用工作流数据库来控制工作流程程序,包括工作流定义数据库,工作流实例数据库和用户应用数据库。中间的逻辑层,使用数据库来管理所有用户需执行的工作,并产生每一用户独立的工作清单。底层的用户界面,采用HTML和.NET2008C#技术,用户通过IE浏览器以Web形式进行操作。

(二)电力调度分布式工作流系统的相关设计。作为电力调度系统的另外一个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对调度进行分区和分级的模式来进行,从而实现电力调度机构对于相关调度功能的控制。这个特点也是进行正常电力调度工作的流程进行相关设计和应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分区和分级并不代表这些调度机构是孤立进行的,而是通过相辅相成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每个级别和区域的正常工作,所以在各个级别之间的调度过程必须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和交换等措施。对于流程的流转也必须进行相关的纵向的布置和相应区域内的传输,这个方式就是广域传输。而这个广域传输的实现必须采用分布式的流程交互集成才能满足。

就像上文提到的广域传输,在进行电力的调度和相关的实施的时候,每个过程的上下级的信息交流和交换属于纵向的信息传递,分布式的流程能够满足纵向的广域部署的传送和运输。多个系统之间的流程和多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协调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流系统的设计时必须注意到的。跟调度工作流系统一样,调度类流程也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调度业务的相关工作时对其他业务系统的调度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DMIS流程在现实的背景里,主要是进行事物处理的相关工作的,这个流程所管理的对象以及各个数据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实现工作流系统我们可以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平台基础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是由于工作流所管理的相关对象都存在于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平台中。同时,如果要查询或者统计流转的现实结果,那么管理系统的操作是必须的流程,如果是对于数据的管理功能和加工功能的管理可以采用管理系统,这样一来可以对工作量进行缩减。

流程引擎是基于智能化电网的调度技术,同时支持系统的开发,也是工作流服务的核心。首先是路由器的分配,然后是访问缓存、解析模型,进而处理相关的流程模型性格元素,最后,进行最终的启动、发送和追回以及回退等的操作流程的工作。这几个相互关联的模块就组成了流程引擎的流程的流转工作。

三、结束语

电力调度一项综合工程,它是信息技术、理论、人员素质的集合体。信息化背景下的电力调度,可以使电力部门的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随着智能电网的到来,信息系统也将向智能信息系统进化。因此,我们抓住机遇,跟踪最新技术,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研究,2011(15).

第9篇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方案

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然而电力资源紧张的问题依然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并且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如何有效对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是现阶段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下文便将电力营销系统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将业务壁垒冲破,更加标准以及统一的进行营销系统管理。

一、简析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含义

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含义主要是将现代的科学信息技术导入到电力营销的业务中,从而有效的使供电公司的营销手段得以提高,并将营销管理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达到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将电力营销系统信息化的过程中,其内容是将管理模式变得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以提高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在当代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将各部门或者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将各种信息作为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依据,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阻碍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在供电公司中,如何有效的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创新是现阶段的首要目的,然而创新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具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现代的供电公司而言,传统的管理方式早已经根深蒂固,并且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使得在资源和数据管理上无法进行创新,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管理工作效率。例如:现阶段有很多的供电公司在建立信息化平台的时候会存在业务员专业技能较弱,运行管理的系统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等,使得营销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发展。

其二,管理资源安全性不足。信息是每个公司立足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因素,若是信息、数据等管理不善轻则会降低公司的竞争力,重则会使供电公司陷入瘫痪,无法运行。然而在现实中这类事项层出不穷,例如:在建设网络平台的过程中没有从网络的各个层面进行防病毒等工作,降低了数据管理的安全系数,另外供电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整体的安全工作做的不到位。

其三,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现阶段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处于初始阶段,并未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对相关数据和资源进行整合,使供电公司不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导致电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降低了服务效率,阻碍了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三、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方案及应用

第一,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多数的供电公司均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其目的是划清边界并将传统营销业务中存在的障碍加以打破,从而有效的利用现代科技将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和共享,并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除此之外,将信息技术与电力营销的数据二者的结合可以紧跟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对电力营销以及基础建设的相关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网络平台,而且还要创建安全性高的安全系统,同时供电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维护,进一步确定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第二,提高数据管理的安全系数。在电力营销数据化平台的构建和完善中,其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高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安全系数,具体即从网络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安全建设过程中提高防病毒和防攻击的作用。除此之外,供电公司应该对相关操作工作人员实施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的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规范电力营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保障管理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建立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在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下,供电企业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即需要建立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公司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而达到优化营销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具体的方案是:首先,营销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将用电和数据和用电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更好的为广大用电人民服务。其次,建立以及完善电力信息化管理模式,达到市场、客户、信息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职责明确,规范管理,一站式服务的管理系统。最后,应该实行银行代收和电费储存的业务,尤其是预付费业务,以降低缴费困难问题发生的几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营系统之中,打破了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并且对电力营销业务的流程也在不断完善,使信息化的营销系统平台更加完整。除此之外,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其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不断的创新和

改革过程中,促进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以进一步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设计;运行

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电力企业也转变了经营模式,由生产型逐渐转向了生产经营型,这也使得电力企业加入了信息时代的浪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系统与电力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建设,从而为电力系统以及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设计流程是,在电力系统的中心地带安置计算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周围的系统进行网络辐射,在此周围的变电站、电网则进行信息的设置以及安置监视装置,以此可以实时的进行监控,并最终形成全方位的网络覆盖面,保证电力系统内部可以进行信息的传达与传输。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网络设计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总的调度,设置的监控设备是对操作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故障、信息的记录和处理以及编制的报表与系统的运行与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控制与监测。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运用网络化进行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使用,从而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更大化与有效性。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电力系统的控制策略上向着智能化、适用化以及最优化的方向发展;控制手段更多的利用了计算机等的技术;设计上更多的利用多机系统处理问题;人员的组成上更多的倾向于多种专业化的联合。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设计与运行

电力系统自动阿虎网络的设计首先是要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利用网络技术自动化系统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其次是要实现电力企业与系统管理的信息化,而这是关键性的技术,主要包括监控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监控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以及电力系统管理的现代化,还有利于电网的自动运营与调度。

1、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监控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完成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的发电控制、监测与管理,还可以对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与分析,并且对电力系统的性能分析、计算,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营与管理。监控信息系统由很多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主要有网络站监控系统、DCS系统、DAS系统以及DHE系统等等的子系统组成,当前使用最多的是DCS系统。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控制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气控制系统与机炉控制系统显得矛盾重重,为解决这个问题,将DCS系统纳入到电气系统中。这一技术的实施,不仅利用了DCS系统的分散控制技术,也使得电气化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监控信息系统将电气控制、发变组系统、自动同期系统等的多种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接入变电组装置、自动电压的调整装置,并与常规的硬口相接,从而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操作更为快速、方便,也与显示报警和电气设备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整个电气控制设备得以提高,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电力企业实行管理的自动化的信息工程,它覆盖整个电力企业或是主要的业务部门,对电力企业的辅助管理实行人机一体化的管理与控制,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良好的运行提供自动化的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服务目标。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是为实现电力企业更好地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的有效地探索与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为电力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更好的实现电力企业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利用电力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数据与数据的处理方式,即实现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需求时刻的发生变化,因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更好地实现系统的设计与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地进行探索,以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设计与运行更好地实现。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网络技术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不仅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也推动着电力系统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设计与运行,不仅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更是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与质量,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并不断地进行探索,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晓虹.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建设和运行[J].汕头科技,2001(04)

[2]唐亮.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02)

第11篇

(1)在电力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调度中又对资金成本的投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电力系统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专业的维护。

(2)电力行业对我国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属于基础行业,由于电力用户的范围较广泛,因此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需要在供电企业中建立信息化,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化建设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了改变目前公司的发展方式,在供电企业中实行集团化运营;并大力发展高压电网,以完善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方式,并对供电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供电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实行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供电企业的现代化转变。

3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公司虽建立了局域网,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但都未形成规模,不能满足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孤立问题日益凸显。单位内部的业务上有着很大的缺陷。信息的及时性,唯一性与准确性、共享性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这样势必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开发轻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硬件的需求较明显,而对软件的重视往往不够,普遍都比较重视硬件的开发,忽略软件的应用,重视系统的发展,而忽略数据的使用。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数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开发用应用的关系。比如说,就是只重视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系统,其结果就是造成建设好的网络成了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意义,要看到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作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应用才是根本目的。软件应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硬件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材。电力系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我们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4)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供电企业中的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供电企业中进行信息的交流时,需要建立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实现降低供电企业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资金成本投入。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保证了供电企业中机构扁平化的发挥在那,大大节省了运营的成本。

(5)实现了实时业务的处理。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了对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保证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以及时的对目前的运营进行调整,实现供电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对供电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以及分析等操作,为供电企业处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供电企业能够及时的处理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能够通过工作人员获取与供电企业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供电企业中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应用;重要意义;信息化技术;数据;电力营销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不断扩大的电力市场与骤增的用电量,给电网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标准。为利益最大化、有效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对各个配网线路之间的工作状态以及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掌握是供电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不能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浪费人力资源、不能确保准确性、效率低下等传统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和质量,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依靠信息化技术。

1 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

管理过程中,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针对企业而言,结合了公司管理思想、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来建设信息化,从而实时监控各个运营单位、规范操作流程、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电力营销管理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主动营销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最终扩大企业效益。为实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管理,将处理和考核业务制度逐渐完善,监控客户服务工作质量与流程以及电力营销业务,提升工作效率。在电力营销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电力营销业务,例如:变更处理、电费核算、抄表处理等等,利用信息技术科创建营销业务的账务中心与核算中心,拓展业务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为基础创建了电力营销信息技术,并得以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通过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的业务,强化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

2 电力营销数据信息化意义

2.1 降低企业成本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在信息化技术的主导作用下,企业成本结构得到改进,并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在电力营销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降低成本,例如:贸易交流正因为有了电子商务才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给企业大量减少费用,不仅如此,还将诸多实体空间有效节省。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相关技术流程设计规范和标准了操作、节约人力资源、将自动化管理控制变为现实。信息管理透明化作用显著,降低损失、有助于尽快发现问题的存在从而进行预防与控制。

2.2 数据安全维护

电力营销实现计算机化,设计资料数据容量大,需要储备于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而系统安全也成为关键。信息化技术可以防止数据的流失、实现自动回复与自动备份。具有良好扩展性的信息化技术确保已有投资安全,且伴随企业业务扩增,数据维护技术也会随之提高。

2.3 企业内部机构优化

电力企业管理具有相当难度,多层次化结构组织、庞大的系统等方面,使得落后的传统管理方法、营销手段难以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清晰明确了管理工作、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传统企业营销中一些不必要的层次机构可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得到削减,确保了执行与决策的畅通无碍。将电力营销管理方式改变,能够调动企业员工工作主动积极性、灵活化企业、促使信息顺闯交流、从而能够对市场信息的动态变化实时掌握。

3 信息化技术应用措施

3.1 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优化

在电力企业中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企业营销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现有电力营销模式得到优化,从而实现信息化可控供应电力产品,传统经销运营成本的节约依靠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用户做好优质销售服务,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方法,致力于业务人员专业水平高、整体运作协调、信息传递快捷、业务流畅、管理责任清晰的系统的建立。

3.2 整合信息化资源

网络技术与电力营销的有机结合是为了更加便捷地获得市场信息,并对其他信息化资源进行不断整合。第一,实现电力营销与调度、基建、生产互通互联的相关系统网络,同时应保障信息安全,再进一步完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例如:流动营业厅、二十四小时自助营业厅等自动服务。通过网络,便于用户查询电费电量、咨询用电业务、缴费等等,将营销网络的利用率提高,从多渠道为广大用户提供网络自主服务。第二,创建的网络安全系统应具有较高稳定性,并制定出相应的、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消除安全隐患。

3.3 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

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就是电力营销,在社会信息化的形势下,应整体、全面促进营销人员综合技能的掌握,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应克服信息化应用中所存在的我那天,加强学习,建立新型的营销方针策略。通过培训,每个营销人员都应对服务技能和信息化技术了然于心,创新服务意识、提升营销策略。

4 构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由客户端安装的五千台双向负荷监控终端、无线通信、负荷管理中心构成。该系统具有电能质量监测、窃电监测、远程抄表、自动限电、负荷监控等功能。二次开发网络连接系统,还能够实现需求管理、电力规划、分析用户用电状态、预测电力负荷、管理有序用电、实时信息系统的调度、想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系统传输电能数据等等。

5 建立用户缴费支持系统

通过账务中心,供电系统内部进行账单的打印与分发、数据整合、集中抄表等;通过与银行联网的方式,供电系统外部利用条形码扫描和电子收款机系统等方法,设置缴费点,减少、控制了欠缴电费等问题,同时便于用户缴纳电费。

6 构建自动抄表系统

调制解调器、抄表信道、电能数据集中器、数据采集模块等共同构成了低压载波自动抄表系统。电能表指示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实时记录及储存,个表指示数据再通过电力线载波传送至抄表集中器内,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集中器进行自动抄表,并将数据自动更新。通过调制解调器,电力营销部门中心控制向集中器发送抄表指令,通过通信线路,各个电能表表号和指示数就被传输至电脑内部,自动抄表就完成了。

7 建立电力营销数据信息化管理模式

7.1 服务器系统

应用系统关键技术就在于合理、科学配置服务器,而建立服务器系统方案如下:完全集中式,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集中存放系统数据,并集中布置服务器群,通过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与诸多信息通道实现客户端工作站的交互,可访问、控制数据级和对象级。提升了访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便于维护升级和日常管理系统。

7.2 体系结构

在应用逻辑层面上,可将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数据存储、业务处理、以及应用表示3层。数据存储层检索和跟新数据、对数据资源的管理进行负责。业务处理层包括更新系统、分析、统计、校验等等,其将核心业务逻辑服务变为现实。应用表示层主要功能在于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该3层结构从应用表示逻辑中剥离出业务处理逻辑,并将一层应用服务程序加入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在3层结构中,中间层服务器上放入的不是客户端,二是业务处理逻辑,针灸很好地将客户界面与应用业务逻辑分隔开来。客户端程序的逻辑处理通过中间件的应用而主要放在界面组织工作上。而应用需求改变时,仅修改中间层构建即可满足需求,这就使系统的升级、更新、开发等工作实现简化,大大降低了对维护人员的要求和维护客户端工作量,使系统应用更具灵活性与伸缩性。

7.3 工作流技术

根据一定规则,使流程自动化的过程即为工作流程。为了便于对管理工作流执行进行定义与创建,可对工作流平台进行应用,无需要计算机编程就可创建与各种业务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流程。工作流平台的建立给予系统便捷化、灵活化,根据实际电力营销业务,可将逻辑组件、应用业务、应用模板抽象出来,其配置也可通过工作流平台实现。改变业务方式时,无须大面积修改应用系统,仅对相应部分组件进行更改即可,这样就能对实时性高、变化频繁的电力营销业务轻松适应,将系统灵活性有效提升。

结语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营销管理中,改善了传统电力营销模式,有效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只要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就能够将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变为现实,以更进一步推进电力事业发展,节约营销运营成本、保护数据资料安全,有助于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最终提升企业综合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电力营销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刘宏志,薛松,刘清宇,曾鸣.基于熵权密切值客户信用评价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J].水电能源科学,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