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做课外阅读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对策
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现在的初中生不喜欢阅读,好多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学习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这种情况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方法,从而将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造成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主要存在于下面几点。
一、阅读时间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社会、学校、家庭没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目前的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图书少或者图书不能充分被学生利用,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号召和引导。另外好多语文教师及家长自身的阅读状况难于承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担。教师、家长本身不是一个阅读的爱好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
三、学生兴趣的转移
目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大都花在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自己喜欢做的事上了。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要解决上述课外阅读中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观念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要的是要做好几个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观念,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设标准的阅览室,配备多种多样能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求的图书;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多读书,只有自己知识丰富了,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必要地沟通,使家长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督促。
2.阅读方法问题。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方法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己的各种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写体会、向别人转述等活动,以促进读、写、说能力的全面发展。
3.效果问题。
教师在布置好课外阅读任务后,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如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将自己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学生既积累了大量素材,又便于教师检查课外阅读。还可采用课前几分钟研究,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领会理解所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心理素质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兴趣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课外阅读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需求是广大语文教师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或推荐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差异、文化基础差异等因素,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去选用,避免只提供给学生纯文学的东西。
总之,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亟待提高,研究课外阅读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由此提高综合判断、分析等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人格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庆焕.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
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词句,做一些仿写:或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进而提高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大胆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往往是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常常只看看标题,扫视内容。
一般来说,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对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至于怎样交替使用,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可以略有差别。
3、学会剪贴摘抄
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剪下来,分类粘贴。如果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描写精彩的片段时,要随时用日记本摘抄下来,还可以把积累的资料拿出来在班上和小组中交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加强仿句、仿段、仿篇练习
如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可以为部分名篇编写标签,抒写感言,以激发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仿照优美段落的结构形式去仿写,这样不仅训练了阅读能力,还拓宽了想象渠道。
二、掌握阅读好方法
1、选择课外阅读读物
阅读最忌乱翻乱看。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当前社会上各色书刊报纸名目繁多,其中不少书籍文章粗制滥造,内容极不科学,如随意乱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吸收错误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一定要选取优秀的书刊。课外阅读的读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学习指导类。这类书与专业学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针对性比较强,如《中学生作文大全》《中学生英语指南》以及与各科有关的复习资料等。
二是扩展知识类。这类书虽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图解当代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
三是历史故事类。这类书能使我们增加历史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如《史记》《资治通鉴》《世纪图志》《千年图志》等。
四是文学艺术类。这类书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丰富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感情,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五是生活指导类。这一类书籍能帮助我们增添生活乐趣,如《生活知识大全》《摄影技巧》等。为了巩固专业,我们可选择学习指导方面的书: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我们可选择文艺类或生活类的书:为了拓宽知识面,我们可选择故事类和知识类的书。
2、制定阅读计划
在选择了阅读读物的基础上,要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名称、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课外阅读内容、实施步骤及安排、课外阅读的预期成果、参考资料等。拿出阅读设计方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能力、阅读要求、学习内容。设计自己的计划。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设想,充分讨论。相互启发、补充、修改和完善。
设计阅读方案后,就可以开始阅读活动了。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 ,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
二、课堂阅读教学掌舵,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支教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a)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b)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c)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42-01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的确,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获得审美体验,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初中生中,由于受信息、条件、家庭、观念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的现象,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会读的好习惯。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循序渐进,掌握方法,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做笔记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很欠缺的一个习惯,这一点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忽略,不仅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相关知识要点摘抄下来,并写一写由此生发的感想,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情将与日俱增,为提高学生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3、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课外阅读要求
鉴于农村中学的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差,学习习惯养成不足,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明确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挖掘学生阅读资源
1、家长要配合
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要尽力地通过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支持孩子买买课外书籍。并要把好选择读物的关卡:(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室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室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图书室建设的力度,创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不仅要增加藏书量,增加阅览室,还要完善图书室的组织和管理,使图书室有更高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孙志斌.基于“翻转”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探索[J].基础外语教育,2015,17(4):100-106.
[2] 张 丽.价值引领下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有效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54.
[3] 王依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107-108.
[4] 万寒梅.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5):137-138.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88-01
英语课外阅读非常重要,通过课外阅读,高中学生不但可以实现词汇积累、还可以提高英语素养。因此,课外阅读可以恰当的比喻为英语学习的泉眼。加大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陶冶情操。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阅读体验有限,那就要求高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对在外界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
一 、设立特定阅读课
因为高中学生的课业繁重,要想要学生在课下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高中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课,来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的提高会实现一定的突破。教师还可以专门为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看,同龄人的作品可能比成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文中的观点看法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可以让学生来读相似的刊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勾选出易于理解,有鲜明的善恶曲直之分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因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课外书籍。从而让高中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来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目标。还可以让学生把其中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词汇,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就感。
三、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高中学生只是阅读了书籍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要吸收,因此,可以每周开展一节阅读交流心得课。把讲台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上台交流阅读心得。这样的阅读交流课,让学生随口演讲发表看法。教师不直接参与,可以坐在下面记录学生表现,最后做出点评。通过阅读交流心得,不仅锻炼了学生上台的胆量,更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更多的阅读心得,从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深度,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这也可以由讲促进读,形成良好的循环。
四、抓住假期时间来阅读
高中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张,暑假、寒假的时间就成了学生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的最好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假期计划。比如规定读几本书,写几篇阅读笔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阅读水平,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高中学生还充分利用了假期的宝贵时间。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学生毕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如市统考、省会考、全国高考等,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另外,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现代英语刊物,或是浏览英语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英语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阅读提高的途径。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订阅刊物
教师可以选择某些内容丰富、水平适中的文学刊物推荐给学生,定期的阅读是扩展学生阅读的好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高效的阅读方法,就如同给予学生一把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好高中英语的阅读,就是教好了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下,必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朝良好的阅读方向发展,用兴趣做诱饵、用行动做指导、用方法做拄杖,让课外阅读真正的发挥应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练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新思路[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1.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1.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1.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2.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 2.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2.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3.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学习而言的一种读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仅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教学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因此,丰富的课外阅读就成了同学们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课内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情感体验,而且在课外还要加强读书积累,不断培养语感。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如饥似渴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教师要做好导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孩子们一入学就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个人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分角色表演读,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赛读,让学生比出激情,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精美文章的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如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在学生被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染的同时,可借此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名人传》,学生从中了解更多名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名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圈点摘录,掌握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学生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克服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要做好笔记。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欢的词句;自己喜欢的片断等。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并将摘记的东西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如果学生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的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针眼里逃出来的生命》的作者李凤杰为例,当他写完这部中篇小说后,觉得精疲力尽,修改不下去。于是,他花了三个月的工夫,专门读书,把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速读了三遍,分析、体会、写笔记。后来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品时,竟奇怪的顺手和轻松,并取得佳绩。
四、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五、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写作交融
人们大都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开展阅读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捷径。我认为,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写作的交融可以从更深的层面触及语文教学目的的本质内涵,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交融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必须解决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一般情况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对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对自己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首先,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素质。其次,课外阅读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再次,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语文教学中还要处理好实际操作问题。
问题:教学大纲上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推荐了好多的课外读物,但学生真正能完成这部分阅读的究竟有多少?没有多少!我们明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原因,跟学生安排的课外阅读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教师、家长的工作不无关系。
分析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大多数停留在动画、言情、魔幻等书籍的阅读上,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恰当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大而言之,要把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教委推荐的中外名著的阅读,以切实提高语文素质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2.在教学中搞好各科教学的共同促进关系,即无论什么学科都要有责任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包括家长也有制造有益于学生的阅读氛围的责任,并且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健康成长。
3.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向学生明示课外阅读不仅会对他们目前学习有帮助,也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展开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搞好课内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内,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还可以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步骤与方法,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介绍一些学习规律。
其次,要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因为没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传授,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说阅读的世界在课外。课内的知识丰富和技巧的应用都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
(三)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的优越性
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就是通过课外阅读的“读”带动全面的语文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方法。从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连接的情况上看,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二、写作跟课外阅读的交融
在诸多的语文学习的经验介绍中,写作和课外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好多可以交融的关系。
其一,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记录工作。除在阅读时适当选读一些有阅读价值的书籍,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应用外,还要适当的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句子,以加强写作语言的积累,也可以采用提纲式摘录,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概括能力。
其二,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达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一些基础的写作训练。比如,可以仿写一些结构巧妙的文章,积累自己的构思文章经验;也可以写读后心得,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仿写到读后心得实际上是从形式到理论上的提升。
其三,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反思工作。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真正懂得,要想在教学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地阅读和写作,也是很容易出成绩的。无论课堂内外,语文是永远滋养我们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和风细雨。
参考文献:
1.汪鑫。《初中语文实施课外阅读课内开展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启发和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18-02
课外阅读做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外延,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只是理解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锻炼学生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方式,还可很好的的培养人文主义情怀。那么,对于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如何激发起来的呢?
一、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有助于扩展学生思路和观点、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全面的扩大阅读覆盖面,增加有效阅读的质量。”其中还规定了在小学学习阶段要求课外阅读的总量必须达145万字。低年纪的学生需要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和寓言事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大自然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充分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和格言警句等。还要背诵优秀的诗文50篇(段)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得低于5万字。课程标准还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保底量最低限度。可见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也是课标主要要求。小学是课外外阅读是起始阶段,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强烈的阅读兴趣,还帮助他们在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早期阅读如果得不到不充分发展,很难弥补后天阅读力的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那个顽皮的好玩的天性,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成功的事,要让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1、营造阅读的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出起到“润物无声”的奇妙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可用的条件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环境氛围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为阅读创设良好的外在条件,提供图书阅览室,里面读书,适当的住宿分配桌子,教室墙上贴的迹象,这些迹象随处可见阅读在语言教学材料,如“好读,读好书”,“每个人都有他的大小,但是学习努力工作”,“读卷,比如写作”,等等,很多迹象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读到的东西,能激励学生大量的阅读的兴趣。所以软环境是什么?软环境是沟通学生的阅读老师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例如,批准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绩和肯定。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使学生很容易地读。
2、开展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容易接受新奇的事物,渴望知道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知道身边的世界,经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根据这一特点,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阅读。因此,创建一个活泼、各种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仅可以巧妙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阅读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进行轮流阅读。这不但可以增加词汇量的积累,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阅读;、
(2)故事的表演。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故事节目,做全体组员共同参与;
(3)举行阅读、讲故事的比赛。通过竞争,在课堂上提高阅读热潮,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读很多课外阅读。
3、采用简单明了的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也探索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的过程。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尤为重要。虽然课外阅读方法的不同和个性化,但随着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一年级学生?怎样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孩子阅读的能力,静静地读,,慢慢的到没有声音只有嘴静静地阅读,在到心读,一步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鼓励的学生,学生间也要相互比较这样会更快学到阅读的技巧。以及培养孩子的习惯阅读时做笔记的行为,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使用物理预测模型为孩子们做示教,俗语说:眼见为实。在演示时,结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措施,如直线标记不明白的话,如句子和段落,用小圆圈圈标记你最喜欢的词,句子和段落;使用”?“表示有问题或不理解的语句;最后,通过阅读后你知学习到了什么?每当孩子们把一本书过来问我,我只是让他们继续阅读,一遍又一遍地读,真的读不懂时才告诉他们,可以让孩子更深刻的阅读理解‘多读多思“的意义。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阅读习惯的习惯的培养也是阅读教学的任务。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喜欢阅读,高效阅读,热爱上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主要从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培训与眼睛在阅读的习惯。减少眼球运动,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时间看单词和减少回归,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并能提高阅读速度,无声阅读习惯的形成。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大,时间紧,同学们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课本及各种教辅材料的学习上。虽然大家也能认识到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扎身题海,埋头苦练,却苦于无法提高语文成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的误区,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对高考语文成绩、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又有利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高中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还需要给学生传授一些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有浏览法和精读法,这些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浏览法是对阅读材料不是逐字逐句读,而是快速地阅读全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直接跳过,只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大意和作者的观点。精读法就是抓住文章中重点的词句和段落,对文章进行精心的阅读欣赏,这样就可以从作者的作品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学思想。例如:平时让学生阅读新闻、小说、故事等体裁的文章时,一般采用浏览法,读这类的文章,只需对文章内容大体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时,一般采用精读的方法,要边读边想,反复的读,可以理清情节,可以欣赏作者的语言和写作方法。
作者:杨晶 单位: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 课外阅读;历史课外阅读;教师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而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一)初中生课外历史阅读的必要性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要求。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涵盖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又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博大精深。而初中三年的历史课程安排,只能是精炼抽象、非常浅显的学习人类发展轨迹的轮廓,从中领略一下人类文明发展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历史课堂的讲解,对学习初中历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加大历史课外阅读的容量,扩大课外阅读的知识面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历史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历史课程资源中,新课标把“文字资料”,包括教科书和其他各类历史书籍认定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即倡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阅读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阅读时间、阅读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过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3.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可以引发思考和拓展视野,缺乏阅读则必然影响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并具体表现为狭窄的知识面、较差的文字理解力、浅薄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历史课外书籍中记载着大量的朝代兴衰更替、历史人物的崛起浮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当学生阅读到这些内容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就有了一定认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依旧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很多学生每天要应付课业,忙于作业,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即使能抽出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阅读的娱乐化倾向也非常严重,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休闲放松,他们没有认识到有益的课外阅读对于促进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业的关系,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发挥课外阅读的功效,是值得历史教师深思的问题,需要历史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些方法指导。
(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历史课外阅读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历史课外阅读有了兴趣,很自然地就转化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去,能自觉地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习的责任感,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习“古代希腊的文明”这一知识点时,我通过提出问题:“你更愿意生活在古代的雅典还是斯巴达?”来激发学生对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著名城邦不同点的探究,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而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对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向往,或者对古代斯巴达崇尚武力、报效祖国的憧憬。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学习兴趣。
2.方法指导。虽然历史课外阅读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但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乐读、会读、读得好、读得深。
(1)推荐与历史课程有关联的、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课外书籍。历史学科的课外读物浩如瀚海,一个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读完,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只是其冰山一角。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会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教师做适当的推荐,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初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学生的理性思维处于形成发展时期,感性思维还特别强烈,所以教师推荐给学生的书目,一定要跟历史课程有关,如初一、初二、初三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还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学术性太浓。学术性太浓,学生会感觉枯燥、读不懂,从而丧失读书的兴趣。所以初一的学生,可推荐他们看《中国通史故事》、《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等通俗读物,初二可以阅读的书目有《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故事》、《》等。总的说来,初一初二的历史课外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为主。学生到了初三以后,历史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适当少些,因为学习任务紧,其目标以培养分析能力为主,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阅读的课外书目有《两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欧洲历史名人》等。
(2)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有助于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精读和略读是阅读的两种基本方式。”各种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师要告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阅读内容等灵活使用阅读方法,做到行之有效。由于受阅读时间的限制,略读是历史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内容比较浅显、阅读目的在于拓展教材知识的历史读物,可以快速阅读,在阅读中要能抓住关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阅读重要的史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精读法,“如要重视史料的来源和作者,认识史料的性质;学会认读和解读史料,把史料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等。”在精读课外历史读物时,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历史课外阅读与其他学科课外阅读的关系。首先,历史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简单把历史课外阅读等同于历史学习,要使学生明确历史课堂是历史学习的中心,教师要不断地从教材中挖掘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又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密切相关的阅读主题。其次,历史知识的包罗万象决定了历史课外阅读必然会有无数的线索与其他学科相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的方法,突出历史学习的特色,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外阅读中逐步提高历史学习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在讲述九年级上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一课中的《马可·波罗行纪》这个知识点时,学生普遍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马可·波罗究竟是如何描述东方的,是否真的把东方描写成遍地是黄金?一个同学去书店买了一本《马可·波罗行纪》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供其他同学阅读,并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分析材料,归纳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合理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历史课外阅读也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的一部分,所以也需要建立一种长效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去阅读并促进教师指导策略的不断完善。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所以课外阅读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要从多方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另外,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督促评价,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可以是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知识竞赛,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或是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评比,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也可结合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有意识地在试题中选用历史读物材料,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和年级特点,举办各具特色的活动,笔者所在的学校,初一学生每年都有历史小报设计评比、优秀历史读书笔记展出,初二学生的活动则为课外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讲坛等,初三则是请学生根据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来命题,效果都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目前,初中历史课程设置时间较少,只有两节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学生阅读的背景知识点较低,升学考试制度等等都影响着历史课外阅读的开展。但只要历史教师与学生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因地制宜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定能实现历史课外阅读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梁琼珍.《走出盲点,关注学生历史课外阅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杜芳主编.《新理念历史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刘小茹.《谈课外阅读作业的布置》,《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第7期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教育观念,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进而提高了写作能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作文水平 提高 作用
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进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然而,新课程改革深入了多年,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差,缺乏阅读兴趣,即使是读课外书,也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意思和作读书笔记的很少。此外,课外阅读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更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空闲时间大多是用来看电视、玩游戏或游玩。尽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开始阅读课外书,但由于受兴趣、环境、时间、条件等因素影响,课外阅读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动,阅读并没有成为一种习惯。阅读量少将直接导致学生作文能力偏低,也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学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反过来又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文化的积淀、审美情趣、语文的各项能力下降。
1.学生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的原因分析
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由于小学生阅历原因,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源泉的能力有限。在实际教学中,阅读可供操作,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但就学生家庭状况而言,藏书数量的不足,学生课外阅读量也无法达到要求;家长心态不正确,习惯地认为:学生"抠课本"、做作业是份内事,视子女读课外书为份外事,是看"闲书",担心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不让学生看课外书,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课外书也不敢看,强迫子女"只读教科书";学校和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和机会,学校藏书数量少,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图书没有及时更新,存书的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小学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室也多属摆设,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苦于无处、无书借阅。而家庭藏书中除了一些《习题集》、《学习辅导丛书》之外,只是几本关于写作技巧、写作指导方面的书了,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名著的则偏少,内容比较单一。另外,小学生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家长多数长期在外打工,他们把子女托给父母或在亲戚朋友家寄养,根本无法顾及也不知道考虑子女的成长要求,更谈不上子女的课外阅读了,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也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连节假日也有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读课外书籍了。学生不能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导致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影响了写作能力提高。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应怎样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欲望,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激情呢?(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或以自身为榜样,或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2)借助故事。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果。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3)赏析片断。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学生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去欣赏,去品味,去历经做读书人。(4)展示成果。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大量阅读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导致质的提升。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比如,要求学生学习感受语言的简练,每天在课外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就会逐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正如俗话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背诵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散文等,学生的语感就会不断地提高,写作运用时就会灵活自如。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中去领悟,去积累,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在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另外,还可以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以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及其应用的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习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写作才会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4.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减少课外阅读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