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时间:2023-10-10 10:4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第1篇

一、高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完成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全面提升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身教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说来,高中地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所谓教育,就是教书与育人,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极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一个要求自己,不但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正尊重学生、关系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圆满完成现代教育工作。再次,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提高地理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在艺术、文学、哲学的修养,掌握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关注与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动向与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动态。最后,关注地理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局部豁达的胸怀、愉悦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和进取的精神,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对学生心理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

所谓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首先地理教师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

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地理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变化。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并针对现行地理教材更新赶不上时展的状况,尝试借鉴网络技术利用各种网络教材来补充传统教材的不足。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师要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创新认识地理教材,读通、读熟、读透教材,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细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完成教育的目标。

作者:王巍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第2篇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一、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新的挑战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最后,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第3篇

论文摘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校园文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旨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实例来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素质教育观”,原则是“灵活、多变的基础性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校园文化,有关专家作了合理的分析,认为校园文化包括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方面。静态文化是指校园精神风貌与道德情操、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学校的教育成果和校园环境;而动态文化是指对师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作风、行为习惯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项目。

扬州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扬大附小)坚决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一、发掘内涵底蕴,提升校园品质

我们认为学校要发掘学校的内涵底蕴,要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建构校园的静态文化,形成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作风和精神。几年来,扬大附小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学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形成了“全心全意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服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坚持全面发展,品格、知识、能力、和谐统一,以服务社会与生活的能力培养为宗旨” 的办学目标,追求“学校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的厚生精神、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团结高效的拼搏精神)”与“办学灵魂(爱心教育)”。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了:①校风:求实、团结、活泼、向上;②教风:虚心、耐心、细心、创新;③学风:好学、深思、多问、勤练;④校训“实”:“实”字,取“实”作为校训用,以上面的“宀”象征学校,下面的“贯”象征求学。治学办校旨在“实”,我们要构建“坚实稳固的教师队伍;实施踏实细致的常规管理;推进切实高效的教育科研;开展诚实守信的学校交流和安全扎实的后勤服务。

在扬大附小的校园里,赫然可见学校的“三风”和“校训”,时刻鞭策和引领全校师生团结友爱、活泼向上,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构建学校的精神文明园地。

二、素质教育领航,精致管理掌舵

我们不断探究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的引领下,实施了灵活、多变的精致化管理,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领航掌舵。学校至上而下地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扬州市中小学精致管理工作要求,明确了学校精致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目标精致,管理过程精细,管理方法精当,管理成果精美。学校逐步形成了科学严谨、高效切实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方法,构成了学校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学校修编了由五大版块构成、约36万字的《扬大附小管理手册》,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该手册的出台遵循民主讨论、修订、教职工大会通过等程序,实施扬大附小“星级教师”培训计划,“加快青年教师培养,促进中年教师发展,助推老教师提升”的教师培训计划,加快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成长步伐,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扬大附小改革创新,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推进“阳光体育”工程,启动“京剧进课堂”,促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德性笃实、知识富实、身体健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渗透素质教育,最终促进学校特色化、自主化的可持续发展。

1公民教育开奇葩,德行笃实育灵魂

近年我们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积极实施“113”策略管理,即明确一个目标系列,形成一套教育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加强三方(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融合的育人氛围。

2民族文化进校园,知识富实结硕果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知识”的定义不断拓宽,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涉及课内、课外,国内、国外,传统、现代,等等。 京剧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京剧进课堂”是党和国家保护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举措。 2008年3月,学校成为首批“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它的试点实行有着深远的意义。学校自2008年3月接受教育部“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以来,音乐组教师经过两个月的材料收集,在2008年6月编写了学校第二本音乐校本教材“银杏之声”京剧专辑。(学校曾在2006年编写第一音乐校本教材“银杏之声”地方文化专辑。)

3阳光体育促和谐,身体健实求发展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群体促竞技、以普及促提高,坚持以培养德性笃实、知识富实、身体健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目标,积极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扎实抓好学校体育业余训练,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效。学校积极加强“阳光体育”工程建设,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确保学校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四、励精图治谋发展,继往开来创名校

学校的发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与岁月同步,与自然共进!在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扬州大学附属小学这一百年老校将继续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自主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钟添腾.面对课程改革谈校园文化的再生[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第4篇

(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笔者认为,刘道玉教授提出的“创造性素质教育观”为诸多大学素质教育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破解“钱学森之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中的一些理论见解还需要作深入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创造素质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题内应有之意。“全面”不仅是指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当然也包括高等教育的大学教育在内。而其中大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实施问题,更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的素质不适应时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从而引起人们对现行大学教育的危机感、紧迫感更感现实。同时,作为大学本身也感到很大的压力,压力不仅来自社会舆论的责难,而更重要的还来自教育市场生源的竞争。这些对推动高校加快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既产生了动力,也创造了机遇。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会有对策。就大学素质教育而言,现在许多大学尤其是不少重点公办高校和一些知名民办高校正在组织探索和试验之中,同时还有不少知名学者提出了在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模式或者在高校实行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和方案。在这些探索和探讨的多种著述中,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就是刘道玉教授系统和持久提出的“创造教育”论了。刘教授的著述之所以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我认为除了社会有这方面的客观需求外,而其作品本身有两个特点足以产生相当影响;第一,作品内容极为丰富,观点鲜明而系统,论证严密而有力,加上例证生动现实,从而对只要对大学教育关心的各个层次的人士都会产生吸引力。刘教授的作品,归集后成为系列丛书即《创造教育书系》,它包括5册,即《创造教育概论》、《创造教育新论》、《创造:一流大学之魂》、《创造思维方法训练》、《大学生自我设计与创业》等,文字总数在百万字以上。我们从书名上就可知这些著作有广泛的社会适用性。上述著作的观点,我归纳为两句话:创新地提出了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大学目标的教育理念和运用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即“S、S、R”模式)作为实现目标手段的主张。因为这些见解在理论上就回答了我国大学应当“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于素质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自然就构成了系统的素质教育观。虽然“创造教育”这个概念引自国外,但刘教授却是创新而有效地用它来解决我国由传统教育弊端所形成的“应试教育”的困扰,他是最早的提出者和系统地实验的一位先驱者中的官员和学者。第二是作者的特殊身份和社会阅历,决定了他才有可能提出这些真知灼见。我阅读过《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一书,得知刘教授和我是同一年代的知识份子,我们都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最好的时段在大学求学(1953—1957年间)。不过1957年给我带来了灭顶之灾,而他得到了一个更能向上发展的空间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他从政为官位至副部级官员,又在著名的武汉大学主政达八年之久,他既是传统教育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但也因对待传统教育的弊端及其产生的体制原因有更多更深的体察,从而促使他成为强烈主张教育改革的推动者。他既在计划经济的发源地苏联留过学,又多次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知名学府作过访问、考察和交流,从而了解各国大学教育之优势和不足。他不仅在顶级的国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而且还在他“下野”之后亲自参与了民办基础教育的创办与实践,在此期间他不仅经历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饱尝了失败的煎熬。所以刘教授既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教训,既有为官当权的历练,也有作为平民所受的为难,他既接受了传统和当代的优秀的关于教育和社会理论的启示,他也深受过左的伪科学的熏陶,从而敢于面向过去的成就和失误进行反思。作者这样丰富的社会经历和人生态度与刚直的性格,加上他已到达了“从心所欲”和“无欲则刚”的年龄段,只要他具有敢于面对现实的理论勇气,所以他就能为社会提供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的思考和见解。怎么能不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呢?

刘教授的巨著内容丰富,但我来不及通读,主要还是学习了他的“新论”中和素质教育概念直接相关的一些文章,已感到受益匪浅,得到很多启发。我认为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将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历史性任务,这是由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现状所决定的。既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然会产生系统的素质教育理念(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或实现这一理念的教育模式(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的出现。其系统的见解,就是素质教育观。刘教授虽然未对他的素质教育观给予定义,我在学习其著作后,不揣冒昧给予定义,我认为,对刘教授所主张的“创造教育”之说应当称之为创造素质教育观,其内涵似可表述为“以创造性的理念为指导,运用创造性的方法,以实现培育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的系统的理念和模式”。这一表述是否妥帖,有待刘教授和理论界同仁的指正。

最后,我学习了刘教授的创造教育论后,表示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刘教授的素质教育观已成为现在已得到高教界形成共识的在大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颇有成效的六所著名的国办大学(清华、北大、华中科大、西安交大、武大、浙大等六校)的诸多素质教育模式中的武大“三创模式”(即创造、创新、创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武大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是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这三项特点的许多具体做法不是早在刘教授在武大主政时期即已试行,有的就是属于其理论模式中的“SSR”模式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最为显著,而且这个“SSR”模式也受到其他高校的普遍欢迎。由此可见刘教授的素质教育观已得到了其母校和其长期服务单位的接受,继承并得到了新的发展,也为广大有志于推行素质教育的高校所学习和引用。第二,就其理论价值来说,我认为其积极意义更大,因为它在理论和事实上回答了“钱学森之问”,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对此本人将另作专文论证。第三,本文作者拟对刘教授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三个问题并作深入思考,以表对道玉学长的赞赏和支持。第一,由于刘教授提到了创造与创新即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理论内涵上的区别,姑且认为这种说法能够成立,然而无论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还是理论内核中的科学价值,哪个更大,还值得推敲,比如刘教授提出的创造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这是一种“创新”而不是“创造”,就足以说明深入思考这一问题的必要性。第二,培养大学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作为高校教育目标固然很好,但大学生都能普遍成为创造性人才吗?都能成为比尔盖茨式那样人才是不现实的。如果是这样,大学教育只有走“精英教育”的老路,而不能大众化和普及化了。所以与其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还不如提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素质更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第三,创造是一种能力,创造“性”是能力的体现。问题在于某种创造的有效与否和效价大小,以及不同方式的创造或者创造与创新之间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又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和判断呢?这些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方能推动“创造教育”作为创造“性”的大学“素质教育观”的永葆青春的地位。

第5篇

关键词: 内涵发展 高职学生 文化素质 培养对策

一、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及影响

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和深远影响。

1.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比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重要,他们更需要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因此,加强对高职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是适应时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是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文化素质决定就业后的竞争力,高职学生应该通过文化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内化为自身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素质,如坚韧的毅力,能勇于承担责任,不随意跳槽等高尚的道德修养等。加强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提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高职文化素质培养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学生的文化素质上,高职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还存在一定差距,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是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现状

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前提下,高职文化育人理念再次被提升到新高度。近些年虽然高职院校加强和重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乐观。其主要现状如下:

1.生源质量不高,文化基础较薄弱。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招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逐年下降。从2013年湖南省高职录取分数来看,文科录取线400分以上、理科300分以上的学校不足1/4,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可想而知,学生的文化基础自然较薄弱。

2.教育观念落后,顶层设计不合理。

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在中专时代,他们采用的是大学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很少关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顶层设计”的层面――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文化素质教育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制度支持和环境优化,因此,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必然成效甚微。

三、内涵发展下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对策与思考

在高职内涵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将科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相融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四个体系为突破口,多方位、多层次加强文化素质培养,从而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文化素质培养创新机制。

1.在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中渗透文化素质培养,建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课程设置的指导,一是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中,结合本专业特点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二是在实训实习中融入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的培养。这样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专业课程教学,挖掘其素质教育的鲜活内容,既教他做事,又教他做人。

2.将文化素质培养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有效结合学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特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校园文化活动是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媒介,提高校园文化育人的关键点就是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重新梳理整合,凝练办学特色,建立一整套体现专业特色、贴合行业特色、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系统,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3.加强科学理性的文化素质培养,构建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第二课堂的目标及指导思想是融入社会,热爱自然,加强实践,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彰显个性。可以举办以拓展视野为目的的专题讲座及组织社会认识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学生社团进行假期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际的能力。

4.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构筑特色校园网络文化育人体系。

21世纪,网络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用优秀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促进网络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立电子书库,做好阅读导引,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阅读平台。通过网络新媒体,建设文化教育的新阵地。

总之,文化素质培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地位。文化素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确保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内涵发展在新形势下取得更高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建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翟帆,鲁昕.职教要为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培养技能人才[J].中国教育报,2011-03-31.

第6篇

开放阅读是教学的目的。课改之前的“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有: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体现阅读的中心不详。

一、新时期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这是教学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阅读教学,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课本为本,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学生见解为枝叶。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阅读教学以汲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的理念是: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二、创设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1.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形式开放的基本条件

当前,教育界对国内和国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内容强劲的根本因素

难、偏、繁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

第7篇

一、把握素质教育内涵是落实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着眼点首先要落实到学生主动学习上,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显示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改变过去教师只是为完成教材而“上课”,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做法。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从重教材转变为重教育对象,还要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能动的主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善于挖掘幼儿的潜能,不失时机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其次,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能力全面、个性鲜明、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自立、自尊、自信、自主等健康人格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扮演好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的角色,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去主动体验、发现、探究、创造、思考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做事、做人、学习、分享等诸多知识和道理,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l、转变教育观念

在大教育观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调动三方面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全面的、积极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儿童观方面,教师必须学会怎样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合理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每个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很大的自我发展潜力。

在课程观方面,不能单一的认为幼儿园课程只局限于语言、常识、计算、美术等内容,其实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活动环节(如游戏、劳动、科学、艺术、阅读)、周围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会资源等都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课程,把握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将知识的传授与情感、智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一体。

2、制定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其目标是群体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这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细致关注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确定不同的个体目标,这样一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的规程精神就会在幼儿发展目标上得到了落实。

3、更新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还要加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群体意识、正义感、自信、诚实、乐观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内容的制定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全面性、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素养和能力,在教育内容上都要有要求。

(2)注意幼儿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事物和现象。把孩子引向生活,使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3)明确幼儿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能力的具体要求,使幼儿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删减陈旧、繁琐的教育内容,吸收现代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概念),扩宽幼儿的视野。

4、改变教学环境

以往我们把受教育环境只局限幼儿园的活动室和每天的一两节课上。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已经逐步摆脱了旧的束缚,把幼儿园生活的一切空间都当作幼儿受教育的环境。它包含了室内的环境、室外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因此,在大课程、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还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蕴藏在大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变自发、偶然的环境为教学环境。

5、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正规的教育活动仍然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活动形式之一。幼儿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全面素质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变以往“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是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身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能力,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激情,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树立“启发”指导思想,方能驾驭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组织形式上,素质教育破除了长期沿袭下来的室内正规化全班集体上课这种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灵活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我园主要有以几种活动形式:从幼儿参与规模讲,有全班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从参与活动的对象讲,有师幼互动活动,有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参与的活动;从活动地点讲,有室内的也有户外的,有幼儿园内的也有大自然的、大社会的;从教师指导类型讲,有教师显型指导下的幼儿活动,也有在教师隐型指导下的幼儿个别、自主的活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师教的轻松,孩子学得主动、愉快。

6、改进教育活动过程

传统的教育活动过程仅指由程序化了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的小过程。素质教育则逐渐摒弃对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片面认识和习惯做法而提倡教育活动的大过程。这个大过程不仅包含教师和幼儿面对面进行的小过程,而且还包含正规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幼儿独立完成的、家长配合完成的、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一些精神物质准备工作),也包括活动后的各种内容、形式的延伸活动,如此纵向环环相扣、横相面面相关的大过程。大过程的确立,不仅是传统活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更反映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简而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打破了教师以往只重结果而忽略幼儿怎样学习、怎样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强调教师要注意观察,研究每个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显示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指导他们在与周围的事、物交互作用中通过身心多方面的活动各方面素质都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科学设计、认真地对待大过程中的每一个活动环节,必然会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发挥同一教育大过程的多种教育功能。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为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

1、提高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生活与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教师的举止、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大,他们对待工作、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好道德修养,将会在幼儿思想品德素质养成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思想品德素质的首要工程。

2、提高文化专业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使全民族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就要不断的充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文化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不断自我完善,扩充知识面,提高理解事物或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第8篇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入,逐步改善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元素,让教学更人性化,更能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进而到达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该如何引如素质教育观念呢?一、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观念(一)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

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成一组,对某一组的某一特长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教学既轻松,又有效率。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有针对的学习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相比,每节课大家都学的是一样的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种煎熬。

(二)人性化教育。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叛逆”是中学生最突出的表现。

由于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多方面的困惑得不到答案,在心里就产生了“叛逆”心理。对于这种“叛逆”心理,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例如,在教某个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掌握不了技术要领,对技术动作做错或做的不规范,这时,就得要求老师人性化的教学,多多鼓励引导,如果用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罚学生,结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久而久之,便放弃了体育兴趣爱好。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自我做主,而且也在于老师的鼓励很引导。

(三)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身体的健康除了外在体魄的强壮,还应包括内在心理的健康。青春期最最痛苦的莫过于性心理的变化。老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讲述青春期的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学生安全健康的渡过青春期的困惑。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一份汗水才有一分收获,只有拼搏进取才会有赢的希望。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传统观念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来了很多年,但实施起来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中学,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很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随意玩玩就可以的。这样的传统教学态度,对体育教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老师不愿改变教学方法,是某些老师脑子没有素质教育教学的概念。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体育课程安排过少。

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教学任务,安排的体育课程过少,一周保证不了了一课时,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体育教学,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散步,就是到处跑着玩,完全无纪律无组织。过少的体育课程安排,正常的体育教学都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更别提对学生们的心理方面的教育。

三、对在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提议(一)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要想素质教育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引进有较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首要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体育教师,更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引进有大学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让整个教师队伍得到提升,而且对待教育工作更有激情、更有效率。素质教育不仅在学生身上体现,更在老师的身上体现,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二)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体现。素质教育本就“以学生为本”,体育不仅让学生如何喜欢上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坚韧、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性心理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另一方面就是挫折心理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很多学生还是不敢面对挫折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中形成自卑极端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的。

重视对中学生的性心理教育和挫折心理教育,让学生健康的走过中学时代。

(三)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

很多学校没有采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素质教育教学,是因为对素质教育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加强中学校园素质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知道素质教育,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

总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让学生自我选特长、人性化教学、心理方面的教育等措施让素质教育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虽然在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体育课程安排过少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兰.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7.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界出现了一股研究陶瓷艺术教育演变及发展的潮流。在这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高等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大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相对于1999年高校精英教育,现阶段我国正式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弘扬民族陶瓷文化的感召下,我们要重视陶瓷人才的精英教育,因为陶瓷产业需要更多的陶瓷专业的精英人才。所以,我们要比“精英教育阶段”更加注重“精英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二、“同中求异”的发展思想

在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一定要建立和肯定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这是“同中求异”发展思想的主旨。民族主义教育观以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和本民族陶瓷艺术特有的审美心理为基础,以中国艺术的精神为指针,实施促进陶瓷艺术与我国整体文化教育发展同步的教育思想和运行体制。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是本民族文化孕育而成的,与其他民族的陶瓷文化不能等同。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是保护民族陶瓷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如果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被忽视,民族陶瓷文化就会被人们渐渐遗忘,这个民族就没有了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也就不能表达本民族独特的思想、经

验、价值与利益,不能建立起解释生活、社会、世界的意义框架。总之,坚持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并不意味着文化上的封闭,它是在中华民族和自身

经验不断延续中作出不断合理的文化表达,同时,也要对异质文化选择和吸收,“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不但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

三、以素质教育为前进方向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陶瓷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从矿石变成泥土,经过火的焠炼后变成质地坚硬

而又美观的陶瓷,这个过程中包含物理和

化学变化,要驾驭制作“陶瓷艺术品”,首

先,逐步熟悉泥性、水性和火度;造型的重心、胎体厚薄、釉的成分、流动性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你的陶瓷艺术品在烧炼后的效果,这是一门科学。因此通过学习陶瓷艺术课程,能锻炼人们的综合能力,包括人的思维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用科学手段去调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艺术

手段的表现能力等。陶瓷艺术教育作为素

质教育的新代表,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于一体,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审美创作的统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学、人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协调。所以,从陶瓷艺术教育对个体艺术素质的培

养来看,它无论是在艺术技能的训练、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科的相互作用与渗透等诸方面都有明显的素质教育表现特征,它是素质教

育内容中的佼佼者,它能作用和影响人的

终身,养成创造或者鉴赏艺术的独特审美

品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显示

其创造力。

四、反映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

设置

由于社会功能和内涵的调整,陶瓷艺

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着功能,因为

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普遍需求,伴随着市场的改

变以及陶瓷艺术本身的社会职能改变而进行着不断调整,使陶瓷艺术教育专业设置

反映社会需求的观念有所体现,那就是建

立在终身教育基础上以及与其他学科互融的教育内容观。终极培养目标上,不刻意追求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重视

其适应社会的工作能力。

尽管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在高等教育思想里还

是应该树立“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或“不一定是专业人才”的意识。因为,现代社会要求陶瓷艺术教育在反映社会需求方面的培养教育目标是“生存”、“合作”、“发展”。

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开设了配饰陶艺设计、室内陶艺设计、室外陶艺设计、建筑陶艺设计、生活陶艺创作、实验陶艺创作等反映市场、社会需求的课程群,经过实践表明,无论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学生就业,都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0篇

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的 重要性,说明了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幼儿教育与幼儿身体发展,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幼儿舞蹈教育是普及舞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舞蹈教育,提高生理素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 now societys importance, explained the dance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atus,specially the baby dances the education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mportant status. Proposed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baby body development,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ortance, strengthens the baby to dance the education is popularizes the danc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Key word: The dance education, improves the physiological quality,

improves the physical quality, raises the creativity, raises the good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绪论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1种崭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1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1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成长后的他们将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我们应从幼儿抓起,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他的根本目标是:塑造完美人格,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舞蹈性强,艺术性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人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概括了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在幼儿舞蹈活动中,培养鲜明、生动、灵活的节奏感,能动作优美地表达感情,并培养幼儿运用动作造型以及动作的速度、力度变化去传情达意,使幼儿在用动作传情达意的舞蹈活动中,感受舞蹈美,领悟舞蹈的内涵,这就是舞蹈的目的。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推行十多年了。究竟进行得如何呢?笔者由于工作便利,到很多学校深入课堂学习,课后组织教师、学生座谈,发现应试教育在教者中仍大有市场,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深有感触,觉得有必要“老调重弹”,再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下面简析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结构:

一、更新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不要只把素质教育说在口上,而实际做的仍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二、强化师德,展现人格风采,挺起脊梁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教师人格的力量首先应当表现出坚定明确的方向性。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人格的力量应当表现出言行的一致性。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此外,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柳斌同志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当前仍要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点。……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

如果说,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这座大厦的主框架,那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又是职业道德素质框架中的钢筋。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三、狠练内功,积极参与实践,构建主体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状物使学生如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

2.文字表述能力。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表述,教改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我们将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表述出来。因此,要求现代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3.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并且,边缘学科越来越多,各种学科会相互渗透。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4.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将是一种涣散自由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将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5.电化教学能力。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电脑、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现代教师要具有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相应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

第12篇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育 新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 学生评价 教育观念

20世纪以来,数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观念和内容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解决问题、理解概念和实际应用三者结合起来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主旋律。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觉得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高,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因为数学是主科,总归是要考的,应试的影响是很大的。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将会逐渐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为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而共同努力。

一、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课程标准是左右一代人的数学素质的行动性纲领,不可不高度重视,不可不认真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培养出不同的人。在重视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预计比注重数学分数的应试教育的课程标准下的人才要多而且精。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指挥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和家长形成数学教育观念的魔棒。在教育普遍受重视的今天,课程标准的制定更是关乎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我国现行的课程新标准较以往的课程标准,显然是先进了不少,更符合国性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制定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应用性、发展性、创造性,现阶段看来是合理的。课程新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完全正确的,完全符合数学文化素质的内涵。课程新标准界定了数学素质的内涵,其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更是精华;把数学看成是工具,用以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等;把数学看成是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学科;把数学看成是培养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手段;把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后二者是十分重要的理念,这就为数学的素质教育各个环节拓宽了视野,开启了思路。

二、关于教师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所要完成的教材内容,从学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努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仅学到知道,更学到方法、思想。教师教学离不开数学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媒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个班每个学生,教师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结合学情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要多于关注教材。教育是一种关注,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适时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关于学生的评价

关于学生评价的思考教与学都要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传统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测验与考试,只关注学习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事实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把学生理想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要重视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课堂上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应评价学生,还应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四、关于教育观念

现在,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甚至一部分教师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不在于课程标准,也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对学生评价的手段单一,还是以定量评价为主的唯分数论英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要当英雄就要拿高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被激励出来的,而是利益驱动下产生的。其次,现在教师教学也并未脱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上,对教师而言,不是不想进行素质教育,这里有水平、观念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还有社会观念的原因。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仅靠课程新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新教材的开发利用,教师和新教法,新的学生评价机制,都不足以形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为了缩短形成的时间,使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多出人才,大家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