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的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指导;阅读意识;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96-01
首先,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阅读意识。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于漪老师曾这样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
要解决中学生课外阅读所面临的问题,王富仁教授认为:“前提是提高教师自由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兴趣只集中在升学率上,那无论怎样努力去引导,都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学读者,是一个懂得欣赏文学的人,一个能够不断开拓自己文化视野和提升自己精神素质,从而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者。”一言以蔽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引路人的语文教师,关键是自己要加强阅读意识,提高阅读修养。
其次,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推介文学名著时,一定要有版本意识。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学校老师布置阅读任务,家长也鼎力支持孩子去阅读名著。然而,遗憾的是,许多语文教师和家长都缺少版本意识,孩子更是如此,老师让读名著,随便买一本看看,也不管版本适合不适合自己阅读。实际上,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和现代作家的经典著作都存在版本问题,外国名著的译本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应当慎重选择。
比如,古典名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北京第二版。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书市上《红楼梦》版本已多达上百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最早或最为通行的刻本为底本,校点、注释基本汇集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应首选有冯其庸等人作校注的修订新版本。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版。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骆驼祥子》修订本。修订本较之初版本有90多处修改,对性的内容、阮明的故事、祥子的堕落等几乎删尽。修订本的修改几乎不是艺术上的改进,是作者应对新的历史时代的结果。外国经典名著《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译本被誉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好的译本之一,并荣获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第5版。目前在我国有二十多种译本,但人们常说的“影响我们几代人”的主要是指梅益本,次译本经过“千锤百炼”的校订加工过程,是目前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版本。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作为学生阅读名著的引路人,肩负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使命,一定要有“版本意识”,要善于选择好的版本、好的注本、好的译本。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阅读修养,才能根据新课标的阅读教学需要和本校藏书情况,正确指导学生阅读好的版本,或指导学生自行选择优秀版本,做到这一点,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活动才能走上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
另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语文教师还要有文学史意识。
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文学名著,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可见,新课标的制订,融入了文学史的理念,并将文学史研究的变化带进了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目。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教材选编了沈从文的《端午日》,教读本课时,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不向学生推介他的《边城》,这也是高中学段推荐的书目之一。《边城》的选录,多少反映了近年来现代文学史研究对那些偏重于艺术追求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的重视和推崇,还原其应有的历史地位。这种变化,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为更多具有相当文学价值的作家作品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开辟了道路。而这种变化,也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有更多、更丰富的文学史知识,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提高自身解读文学名著的能力,来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高中语文学习若仅限于学习教材中有限的文章,是绝无可能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基于此,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强其语言积淀,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2.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新课标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确,“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课外阅读优秀读物能让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心灵得以充实,从而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1.构建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要落实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及家长有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素养及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笔者一方面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结合我省高考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要求,让家长理解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给学生讲述名人嗜好读书的故事,既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匡衡凿壁偷光之类典故,也有梁家辉因酷爱读书被誉为“当今香港影坛最富艺术气质的影星”等励志故事,使学生确信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更有益于终生发展。
2.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较容易激发起来。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对阅读产生愉悦的情感,积极主动地阅读。因此,教师要巧抓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拓展、经典片段介绍、影视对比阅读、时文佳作推荐等方式。
3.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高中学习课程多,学业负担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挤出阅读时间,以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笔者主要采取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方式,即每周抽出一课时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此外,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学生相对自由空闲的时间布置开放性阅读作业。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有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证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地阅读。
4.加强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
课外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但不等于教师就可放任自流,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笔者依据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学校藏书情况,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推荐书目中除文学类读物外,还有不少人文学科及自然科技类读物。此外,笔者还结合课内阅读教学及热点时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散文》2011年第3期特别安排了“灵魂的事:史铁生纪念小辑”表达对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追思,当笔者阅读到这期杂志后,就将“纪念小辑”中的四篇文章印发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史铁生,并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灵魂的事》《活着的事》《病隙碎笔》等著作供学生选读,以弥补语文版教材没有编选史铁生作品的缺憾,同时也让学生感触到史铁生所言的“灵魂”及他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5.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具备了阅读时间、读物等条件,但还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成效。要想课外阅读高质、高效,还必须讲究阅读方法。
新课标提出:“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因此,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中,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及读物特点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如语言精美的读物或经典之作就应精读,以丰富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就可速读或浏览。此外,还注重指导学生培养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从阅读中汲取提升素养的精华元素。
6.实施多元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开展
新课标指出“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发展的功能”。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已经达成了共识,即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学好外语的必要保障。而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保证学生大量阅读活动的开展,因此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的方法。此外,《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标准》中对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在阅读量上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上要求学生能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平时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活动。很明显,要达到课程标准中对词汇及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只靠课堂上有限的词汇量的灌输,情感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重视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即是语言学习的需要,又顺应了时展的需求,那么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又如何呢?本研究对新疆克拉玛依准东中学高一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主要探讨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策略使用的情况,内容包括计划阅读,选材阅读,自主阅读(包括阅读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问卷调查1
根据100份有效问卷对计划阅读进行了统计,(1=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2=通常不适合我的情况,3=有时适合我的情况,4=通常适合我的情况,5=完全或几乎完全适合我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1可以看到只有2%的学生在课下进行英语阅读是有计划的,大多数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带着很大随意性,没有做好充分的计划。分析一下数据,与学生的面谈,得出的原因是:高中学业负担重,许多学生在课下花大部分时间在精读课的学习上,记单词,读课文,作课后练习题,无暇顾及或是忽视了课外阅读,根本谈不上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事实上,如果学生阅读量不足,或是不能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就可能导致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因缺乏背景知识,或是词汇量小,知识面狭窄,而遇到非语言。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选择做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2说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选材方面的现状很不理想。绝大多数(64%)的学生不能做到根据兴趣选择材料,学生课外阅读的题材选择也不是十分广泛(完全阅读各类题材的只有3%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来源于与课本配套的阅读材料。学好与否关系到他们的成绩。学生一般都被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课本材料的学习上,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兼顾自己喜欢的,题材广泛的课外阅读材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调控和监督,重视与开发课外阅读的价值。特别在我校这样一个新疆油田子校,学生较城市学生在信息接收方面窄,少的情况下,更显得知识能力的薄弱,所以在我校大力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阅读做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三说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自主阅读时要不断地实践好的阅读技巧,并且需要教师的指导。数据显示只有4%的学生能把把精读和泛读区别开来,5%的学生完全主动阅读课外书籍。70%的学生课下只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存在着不良的阅读习惯,像评价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在阅读英语文章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文章,看完英语文章后会写出文章的大纲或总结大意,学生拥有这些好的阅读习惯的比例都不是很高,(分别占17%,15%,10%),并不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会有意识地运用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技巧。尤其是在遇到有文章不能理解时,反复阅读的比例非常高(达到60%)。这样长此以来,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速度还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阅读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成败。
分析和启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校课外阅读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与学生指导。
1.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大量阅读
很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词汇量太低,所以他们只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背单词上,认为词汇量大了,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阅读能力不仅是个词汇量的问题,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知识面的广度都有密切关系。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对英语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新课标要求严重不符。
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监督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开展的不够充分,针对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阅读这种现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推荐一些阅读材料是必要的,比如《21stCentury》,《ChinaDaily》,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系列读物,以及英语的网络资源。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建立读书档案,进行好书推荐。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指导,不断纠正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良学习习惯,开展优质高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3.扩充阅读材料类型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思考实践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要求及现状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是帮助学生吸收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西安市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阅读能力测试题达到近50%,加上与阅读有关的其他能力测试题比例就更高,达三分之一以上。《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如此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有关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阅读,85%的学生感到没有兴趣阅读,88%的学生认为读不懂课外阅读材料,8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而以上数据背后,还有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大量教师们也在明确忽视新课标的课外阅读要求,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体系的未根本改变是一个因素;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只想利用有限的时间狠抓(他们认为)试卷上将会出现的内容、而不惜忽视(他们认为)难于直接见成效的课外阅读是另外一个原因;学生自身的自主阅读学习困难是第三方面原因。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分析
本文不对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仅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分析和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难以进行或难见成效:
首先,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初三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然而,由于平时作业多,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自身知识面狭隘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原因。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人生重要阶段,本该是大量吸收周遭信息、丰富个人知识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面对升学压力和来自社会、家庭的较高的学业期望,不少学生学习负担繁重、几乎没有时间和渠道了解和吸取功课以外的信息,除了书本知识和校园生活对周遭事物极少关心、知识面比较狭隘;而英语阅读文章大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生活现象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对阅读有畏难感。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不少同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西方语言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常常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由此延伸出阅读的惰性。
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则是由课堂内延伸出来的课外阅读障碍之一。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将整节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主旨大意弄不透彻,影响了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也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而失去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寻求课外英语知识的阅读。
第四,阅读习惯不好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慢读、指读、声读、心译、过分复视、逐词阅读、滥用词典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速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更谈不上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通过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对所教初中三年级两个班从进入初三起就进行了持续半年以上的英语课外阅读实践,尝试引导初中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以下对教师怎么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出个人的四点看法: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2.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拓宽他们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也提升学生个人知识面。
3.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水准,从阅读技巧和策略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之贯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阅读之中。
4.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根据课外阅读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应体现关注、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和有效果。 “胡罗卜加大棒”的原则,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采用来分别对学生进行鼓励、监督或批评。
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实践的经验总结及存在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感受,该项工作坚持半年之后,笔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有50%以上的学生明确感到自己词汇和短语意思记得更清晰,40%的学生明确感到课外知识丰富了许多,2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使得英语学习有了质的飞跃,当然,也有一部分学困生承认自己的平时阅读有抄袭现象、成效甚微。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处理好,主要体现在:
(1)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英语报刊和英语网站作为时效性强、涉及面广范且内容精彩的优秀课外内容,本应一并列入并且成为更重要的学生阅读素材,但笔者考虑到报刊的难以保存和网站阅读的难以检查而直接放弃了,尽在口头上加以宣扬,实际上却流于形式而不见控制也就难于有成效。
(2)阅读策略的使用在课外阅读材料的体现上较为模糊和单一,常常局限于中心大意和标题概括上。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要定期全面批阅或不定期地抽阅,发现写得认真的,要结合讲评给予表扬,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
主题;方法;交流;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70―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当前,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盲目、低效的情况,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收获较少,语文素养难以提高。
而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的学生阅读面、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
一、 确定阅读主题
所谓“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其中,确定好阅读主题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等选择健康向上的阅读主题。可以参考教材单元具体学习要求、新闻事件确定主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确定主题。阅读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后,师生讨论确定。如,以“童年”为主题,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像“感恩”、“神话”、“国庆”、“童话”、“奥运会”等,也都是一些较好的主题。
二、加强方法指导
1.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实现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纽带,它承载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意识与习惯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古诗词课外阅读指导课上,首先,笔者诵读了几首经典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最后,鼓励学生课后自读更多古诗词作者的故事,背诵经典古诗词,在下次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
2.教给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要有效果,就不能盲目。在明确课外阅读主题、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外,教师还应利用各种机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学会概括主要内容,背诵重点段落,制作读书卡片,写批注及撰写读书笔记等。要求学生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鼓励他们把自己课外阅读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到习作中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深化阅读认识与体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神话单元中的神话故事、有关神话的古诗词的学习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笔者提出以神话为主题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神话故事及有关神话的古诗词等。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后,适时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他们讲述其所读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背诵有关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神话故事中的感人片断。很多学生被《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为《后羿射日》中的神奇想象而赞叹。除了开展阅读交流会外,教师还可以评选“故事大王”、“课外阅读优秀生”,组织开展课外经典诗文背诵、儿童剧表演、“成语接龙”等活动。在注重集体性课外阅读交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一对一的或小团体间的交流。
四、营造良好氛围
1.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形成良好课外阅读风气,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将书籍以一定主题归类存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规定还书期限、图书阅读规则等,确保图书借阅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爱惜图书。此外,要让学生利用校图书馆开放时间进行阅读,在借阅中明白图书分类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语言学家吕淑湘认为,每个人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和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比例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及其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表明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语文学科的范畴,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启迪智慧,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地域、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课外阅读兴趣的实现程度存在一定差距,这显然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笔者对一所农村小学调查发现,学校对语文教学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方法的指导,致使老师花费大量时间,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该校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好,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们喜欢写作文,但是由于词汇量贫乏,写出来的作文不是语言不通顺、有错别字,就是内容经常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11%的小学生在双休日读课外书,剩下的89%的学生做其它事情,其中有62%的学生在家看电视或者玩游戏。通过提出“你读课外书是谁的要求”这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读课外书的真正原因和学生对课外书的态度。结果75%的学生回答读课外是家长、老师的要求;仅有19%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读书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学生阅读的书籍中作文选、故事书、漫画书占87%,而纯文学和科普类的书籍只占13%左右;家庭藏书量在二十本以内的仅占32%,还有13%的学生家庭藏书在十本以内。有的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孩子除了教材以外再也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课外阅读的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匮乏,而且在质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障
调查显示,有35%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读课外书1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16%左右;在回答“你每天都读课外书吗”的问题时,有35%的学生每天不读课外书。很显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足。
(四)小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对于阅读的方式,仅有26%的学生是认真的读完整本书,42%的学生只是随便翻翻;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写读后感仅有7%,不做任何标记的竟有23%。从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对策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造成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语文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只有语文老师明确了目标,转变了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去重视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可能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与家长保持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是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的去做,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要让学生有好书读,要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和家长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建立班级图书角
语文老师可发动本班级所有老师每人捐助或借给班级一定数量的图书,教师也可发动学生大范围搜集课外书籍,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并在班上张贴推荐的理由,定期更换一次,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做好家长工作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建议家长为学生选购图书范围要广: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不要局限于作文书,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书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尽量少而精,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孩子看更多的书。
3.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需要的图书。如:低年级可以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同时,选择的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这样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当学生还沉浸在对小女孩悲惨命运无限同情时,可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集》;教完《少年闰土》,可以“中年闰土又是怎样的呢?”一问,引导学生去读《故乡》等。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外书的推荐工作,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
关键词:提高;课外;阅读量;策略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宝库”,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完成“总目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无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就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课外阅读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组织纪律等方面可以不作要求,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身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优化课外阅读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正所谓环境铸造人,环境的熏陶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阅读环境包括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内在的心理环境。
课外阅读环境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课室建立“班级小墙报”,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在墙上;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淼取H纾貉г婪傻摹澳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使学生明白读书应趁少年时;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明白“道”由学而来;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白读书是苦活儿,只有勤苦为之,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教师可以将这些名人名言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收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是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者,所起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要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安排读书交流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开好“读书的感觉真好”的主题班会。要求教师与学生都以参与者的姿态开展具有互动作用的对话,并通过活动交流读书的篇目,分享读书的喜悦,借鉴读书的方法。读书交流课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综合性学习,能达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目的。
新课标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对了,兴趣才浓。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精读,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优美的写景类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小说则可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构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场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再次,要有一定的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压力。平时,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对课外阅读的检测方式很多,如查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等,还可以采用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平时交流以及辩论会、读书沙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初中生阅读量不足,导致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整体成效的提高,所以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指导,特别是要融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支撑和推动作用。我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下面做简要分析。
一、高度重视阅读活动,将其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对话文本、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学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深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基础,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局限于课内阅读显然不够,必须要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并结合语文课程改革、校本课程运用等,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体现阅读板块。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阅读课程的融入,首先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在编制年度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时,专门设置有“课外阅读研究”项目,对一学年以及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专门的编制安排,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在课时安排上进行妥善处理,虽然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但是学生在校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的活动课时间,开辟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的。我在具体的操作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融合,紧贴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每周确定两个下午作为阅读指导课,保证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指导的正常开展。另外在语文早读课的综合利用上,我也想方设法穿插阅读活动,既要能够保证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方面的指导,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常态化与规范化,能够与语文日常教学实现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避免课外阅读活动的碎片化。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课外阅读只有融入语文整体教学体系,才能够体现对语文教学支撑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成果利用的显著效用。
二、强调课外阅读要求,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高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之所以管理难,主要在于“课外”这一方面,教师无法在有效视野之内组织学生进行全部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就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有可能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要么有的学生偷工减料,要么有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反而产生了制约作用。我在教学中运用课内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要求,始终掌控整个阅读活动。首先,在阅读的内容与方向上严格要求,尤其要重视的是保证进入学生阅读范围的必须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刊物,质量低下的书籍要清除出去,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关联不大的书籍也要严格控制,因为初中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要保证阅读的指向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最值得阅读的内容。阅读的量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同年级阶段所要求阅读的数量是有差异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相对阅读量少一些,以60万字比较合适,初二则安排为80万字,初三的学生每学期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通过数量的规定、范围的圈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中。在阅读指导方面,我重在通过平时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积累积淀技巧。在早读课进行阅读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准确阅读理解,迅速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精华,经常通过投影一段文字和学生共同阅读理解的方式,将阅读理解的技巧蕴含在指导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在活动课上则侧重于进行一些摘记的展示、心得的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在阅读积累以及分析理解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高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强化平时的技巧指导,始终将线攥在教师的手中,通过课内指导影响和带动课外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的成效。
三、注重阅读学以致用,从阅读之中积累和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达到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二是达到掌握写作技巧的效果。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活动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可以阅读较多的数量,并且阅读的范围和时间安排也较为自主,所以应当充分放大课外阅读的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快速、高效、深入地开展阅读,既要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提高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所阅读的书籍都是有阅读价值的,因此阅读更要深入。阅读过程中细细咀嚼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品鉴用词的精湛,感悟写法的独特,从中还要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摘记本或者读书笔记,经常性开展阅读积累活动,通过这样的积累逐步实现提高自己语文基础的目标。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讲究技巧方法,不能简单地一读了之,要学会提炼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从整体布局入手进行感悟,还是选择小的切入点开展分析等,都要进行整理总结。课外阅读活动和课堂阅读教学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发掘之间的关联点,尝试引导学生整理筛选在阅读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学习之中,这样就将课内阅读指导的技巧向课外阅读进行了延伸,同时也在课外阅读的大量训练中巩固提升了阅读技巧活动。另外,我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经验的自主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好的文章,对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或者摘录,也可以对好的文章结构框架开展提炼,鼓励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文章,在动手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文学积累,并且将其中的写作技巧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组织阅读拓展活动,体现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支撑
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活动,纳入语文课程管理之后,应当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得到充分重视。除了在早读课以及活动课进行指导外,我还强化了阅读拓展活动的组织,将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我动员学生之间组建读书兴趣小组或者互助小组,人员数量不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寝室分布等,建立起课外读书小组。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的优势,能够在学生课余时间形成读书集体活动,能够形成相互的监督,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保证了读书任务的落实。读书兴趣小组也能够实现阅读书籍的相互借阅,大家互通有无,提高了阅读量和阅读书籍的来源。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特别是怎样在读书中汲取写作经验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追求。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创办读书创作等方面的手抄小报,在班级开辟读书园地栏目等,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这些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热爱读书并且从读书活动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课外阅读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自主的形式发挥着对教学的促进功能,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在教学组织中有效落实,将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以及强化技巧指导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2]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 教育导刊,2010(09)
[3]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一、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
(一)受条件限制,学生无课外书可读
大多数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另外,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家长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支持孩子买课外书,所以可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十分有限。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无时间读课外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压力过大,根本无心无力去博览群书。即便是双休日,农村学生回家后,既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家务劳动,很少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
(三)缺乏阅读兴趣,学生不愿读课外书
农村学生受社会、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体的冲击下,学生即使有空闲时间也沉迷于各种媒体,不愿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缺少方法指导,学生不会读课外书
阅读方法是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课外阅读时或随便翻翻,或当闲书一般看看,过目就忘,毫无效果。部分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般记下几句佳言妙句而已,很少对其中的精彩之处琢磨细品,体会它的精髓所在。这样的课外阅读可谓得不偿失。
二、农村课外阅读的对策探究
(一) 因地制宜,扩充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首先学校应多方集资,加大对学校图书的投入,并合理安排借阅时间,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解决无书读、读书难的问题。
(二) 转变教学理念,营造阅读氛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承担起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的职责。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应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保障,阅读就是一句空话。
(三) 创造条件,培养阅读兴趣
1.尊重学生阅读自由,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一味要求读名著,只要健康有益的书籍都要鼓励学生去读,可以是文学,可以是科普,甚至可以是漫画等。教师要在“开卷有益”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
2.有效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可以谈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抄报”、“文学知识识记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 加强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介绍方法,指导阅读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使课外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对于长篇小说,可以采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力求掌握文章大意;短篇小说则采用精读法,细细咀嚼品味,领会其真谛;对于散文、诗歌则宜采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等。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名言警句,积累素材,有利于正确仿写和运用,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2.课内外相统一,推动阅读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重视诱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从小培养他们爱读书的兴趣,关系其知识欲的产生、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关系其终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如讲解《草船借箭》后说说《火烧赤壁》、《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讲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引导学生去看《三国演义》和《安徒生童话选》。平时注意阅读情境的创设,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抓住时机,或吟诵一首诗歌,或朗读一些有趣而精彩的片断,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其中洋溢的美、饱含的情,学生听后常会油然发问:这篇文章是从哪来的?教师提供出处,鼓励学生自己去看。悬念的制造,一样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完《吃墨水》后制造悬念:爷爷“吃墨水”吃进了一肚子的文化知识,列宁曾经吃过六个“墨水瓶”哩!结果怎样呢?(布置阅读《六个“墨水瓶”》)教师长期地刻意引导、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阅读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课外阅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开辟“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人人参与捐书,共建精神宝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要求。为了使自己的书成为大家喜欢的书籍,他们会尽其所能,有的精心地在书店里购买书籍,有的从家里认真地挑选适合大家“口味”的书,有的让爸爸妈妈购买自己指定的书籍……捐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爱书的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图书角。民主选举班级图书角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还书记载、护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程序。自主管理的模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针对一些管理的缺陷,出谋划策,及时调整,使管理最优化。另外,还要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在课余去完成并不合适,因为孩子的课余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证的。因此,除了安排学生利用假日读书外,学校也应在学生在校时间给每个年级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可利用早读课,中午和放学后到阅览室看书,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等。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条件,教师还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根据各年级读写例话的要求,把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课外书的方法贵在形成习惯,而良好的读书习惯总是在具体的读书活动中,在老师的认真指点、严格督促下渐渐形成的。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⒈一边读一边想。确定读的目标后,应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文章主要写什么?⒉写好读书笔记。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随带笔记本,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结合写日记让学生每读完一本要及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为了避免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不要以作业的形式作硬性要求。⒊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精读与游览。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名和书中的目录,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在文章的精彩或感触最深的地方圈点批画。同时又要学会游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四、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测评
许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偏爱书面作业,而对阅读作业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的较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每月初自定一份课外阅读的月计划和目标。阅读数量和每日的阅读时间老师不作硬性规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个月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每日的阅读时间进行自评,从而达到自我反馈、自我总结、自我要求、自我激励的目的。其次,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利用举行班级故事演讲会、评比“手抄报”、“读书笔记”、举行古诗背诵比赛等形式,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在评比中获得优胜的同学,老师都给予适度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