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

时间:2023-10-10 10:4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集体财产; 农村财务; 公开工作

农村财务公开指的是村集体采取便于广大群众理解c接受的方式,将村集体的财务状况,定期进行整合,如实地汇报给当地群众,使村集体的财务状况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下,受到广大村民的监督。农村财务公开能有效地促进村集体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财务公开将村镇的经济问题与村民一同讨论,一方面,使群众参与到村务管理之中,增强村民的民主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此举可以听取到群众不同的声音,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所助益。以农村财务公开为开端,能够带动建立一整套农村民主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其他工作的民主化、透明化、公开化。

1 我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计专业知识缺乏,根本不能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一般在选举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时,大家只注重当选人的威信,而忽略了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选出的理财小组成员往往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受能力所限,理财监督一般只停留在账务的表层,只能直观地查看单据,了解大致收支情况,很难发现账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1.2民主理财未能真正覆盖到村级整个经济领域,对重大的经济事项的决策参于不够,缺乏参政议事的主动性。如对集体资产的转让、租赁、各类经济合同的订立及重大投资项目的计划制订及招投标等一般由村主要领导或村两委班子决定,很少请民主理财小组参与。

1.3不少村民民主观念淡薄,参与监督的意识不强。当前,随村民外出务工、做生意的日渐增多而导致召开村民会议难度也不断加大,民主理财更难落到实处。有些村根本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也不按照规定程序召开例会集中审议,一般都是将村干部签过字的单据加盖审核章了事,或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民主监督变成走过场。有些村虽也按时召开会议理财,但理财小组成员怕得罪领导干部,一切围绕村委会的指示办事,民主监督组织变成了村委会的办事机构。

1.4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与落实农村群众知情权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村把财务公开当做应付检查的运动,把收支情况贴上墙并拍照留念应付完检查后随即揭掉;有的地方搞半公开,只公开主要项目,不公开明细,有的村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对群众十分关心的重大财务事项比如基建费的支出、承包费的收缴等却不愿作全面、如实的公开;有些地方干脆直接在数字上做手脚,如把村民最关心的招待费问题,分解成几个数字,转换成几个科目向群众作虚假公开,或把一些敏感开支全部列入“其他”一个栏目,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欺瞒群众,逃避监督。

1.5财务公开形式单一、时间模式化。各村财务公开形式基本都是贴在村头的墙上,容易遭人为破坏。财务公开时间固定化,一些重大收支如集体债权债务和财产物资处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款的结算审计情况等内容无法做到跟踪连续公示。

1.6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一些村只公开、不答疑,对群众提出的质疑置之不理。未能发挥财务公开的作用,失去村级财务公开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2 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对策

2.1 健全领导机制,加强系统培训

健全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机制,村镇各有关部门应采取合理的分类方法,分批对各村的支部书记以及村主任、农村财务公开监督小组组长等相关人员,就村务公开的意义、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针对农村的法律法规以及民主管理办法等等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一方面有助于村干部明确自身权利,使其正确行使民利,摆正自身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引导基层干部转变自身对民主管理观念,明确自身职责,了解自身不足,进而思考今后工作中应该如何改进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与村民一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环境。

2.2 提高村干部以及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的认识

财务审计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是管理好村内财务,使村内财务走向透明化、公开化的必要途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内财务违法乱纪现象的多寡,做好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才能积极有效防止财务违规违纪的发生。正是由于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广大基层干部更应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村干部应该意识到村级财产审计工作并不是应付了事,而是对村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促进,做好审计工作,能有效地发现村内财务问题,防微杜渐,帮助我国农村经济更好发展。村财审计工作不是找岔子、抓辫子,而是对村内财务的有效监督措施。

2.3 加强对农经站工作人员的管理,逐步壮大农经队伍

提高农经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农经站工作人员的管理,首要的对其进行政治理论的培训,并提高其业务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农经工作贡献力量。与此同时还需要广泛吸收新人才,不断壮大农经队伍。

2.4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防范风险

要扎实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审计出现问题的风险。乡镇农经站要负责监督各村落实好重大收入事项提前报告制;村干部要严格落实开户问题。统筹落实好各村开户制度,由农经站统一开设总账户,在由其为各村设置分户,杜绝各村私自到金融部门取款的现象发生;各乡镇要自觉上交超额资金,当发现库存现金超额时,要主动将其上交,有农经站进行代管;对发现逃避代管行为的,除追究村主要干部、村报账员责任外,还要追究农经站长和主管会计的责任,从而有效地避免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的繁重。级政府及农经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民主理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管理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村干部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村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存在问题,但若不断完善制度进行改进,必能使该工作扎实有效有序地进行。

第2篇

1.1农村广播电视缺乏针对性的系统化信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的特殊原因,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再加上交通问题,所以,农户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通过广播和电视。但是在农村这两者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广播和电视相对独立,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当地对广播和电视的投入也还是比较大,但收效甚微,造成投入成本过高,最终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在农村的发展很受限制。而且,在信息服务上也缺乏一定的相关技术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阻碍了广播电视的机一部推广。总而言之,在农村,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不高,导致农户对其不怎么重视,缺乏具体的针对性。

1.2农村广播电视的主导作用弱化。多元化的社会为农村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新媒体的崛起不但影响着城市市民的生活,同时也走进了广大的农村家庭。新媒体强大的互动性和信息传播效果好等优势逐渐在媒体行业占据主角地位,同时也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广袤的农村。就现在而言,很多农户都会使用手机,大部分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会使用网络电脑等客户端,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这使得本来就存在有传播问题的广播电视的地位开始在农村逐年下降,自己的受众和农村市场逐渐在减小。另外,乡政府对广播电视的不重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进一步开展广播电视工作,缺乏实质性的传播。因此,农村的广播电视目前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新媒体有逐渐在农村取代广播电视的地位趋势,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广播电视在农村的开展难度逐渐加深,发展步伐开始缓慢下来。

1.3农村广播电视管理混乱。农村广播电视管理出现混乱,主要原因是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造成。就广播电视内部而言,管理者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体制,工作职员的任务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晰,没有统一的服务和传播理念。同时固步自封,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新技术、新设备,不与时代和国际接轨,仍然坐井观天,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和改造,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就外部而言,就是当地政府的不重视,致使广播电视在发展中缺乏资金和人才的引进,导致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团队作风不良。再加上农户的认识不够,或者说由于新媒体出现的缘故,更是对广播电视有视无睹。这些原因综合下来的结果就是得不到重视,也就没有工作的积极性,谈不上改善现状情况,更谈不上进行管理体制的改良,造成广播电视内部的管理混乱零散。

1.4农村基础所限,全面建网难度大。就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而言,农村基础十分有限,这就造成全面建网难度大,也就是第一部分所说的,难以实现全面的工作状态,造成农村服务面存在空白区,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所以,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仍面临艰巨的任务,需要在人力物力上提供足够支持。同时,在有限的基础条件下,资金的投放又存在不足,这就造成农村广播电视工作面临无资源、无条件的境地,也是今后农村广播电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现状

2.1电视广播是社会文明和文化传播机制和枢纽,因此在近几年国家也开始进行农村的大力推广,进行传输覆盖网络的建设,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比如西部和一部分的西南地区,这些地区是建设的重点区域。即使这样,农村的使用电视广播电视的比率仍然不高,而且在城乡之间的使用差距也还是很大。

2.2城区电视广播用户呈现饱和状态,而农村存在用户少、入户率偏低的情况。我国农村普遍经济相对落后,即使在广播电视当时的快速发展下,农户可以拥有的数量也是有限,致使广播电视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都相对滞后。同时因为农户对广播电视的认识不同,使用率也就不高。

2.3在电视广播工作中,资金缺乏仍是西部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阻碍因素。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广播电视工作的投放力度巨大,缺乏足够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农村广播电视工作受到人力与物力匮乏的双重考验。

3解决农村广播电视工作问题的具体措施

3.1抓好农村的宣传引导。宣传引导工作是全面开展广播电视工作的有效措施。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支持广电系统,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有必要时利用网络和报刊强化基层的宣传力度。在户户通的工程建设中,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为工程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宣传引导工作的要点,在于向农户宣传广播电视的功能与优点,为广播电视工作积聚广泛的群众基础。

3.2强化工作的积极协调配合。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不少关系到农户切身利益的东西。所以,做好广播电视工作,对于社会和谐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各部门应该积极协调配合,强化工作的切实落实,尤其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管理,应制定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制。

3.3提高工作队伍素质。首先,强化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其次,在工作能力上,尤其是精湛的业务能力,是强化实际工作效率的有力支持,要确保“贴近群众、切近实际”,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3.4扩大数字化工程建设。数字化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工程建设中,仍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受限的农村条件,知识数字化工程建设有待扩大。还应增加财政投放力度,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4结论

第3篇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个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网。

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网络整合,可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资源,直接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有线电视行业由于HFC及相关技术而逐渐向综合信息(多媒体)运营商的方向发展。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因特网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不断涌现,与传统模拟的广播电视争夺用户日趋激烈,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影响。给有线电视业和传统电信业以巨大的冲击,有线电视如何面对因特网与日俱增的冲击波?与此同时,卫星直播业务具有数字技术和服务价格的优势,直接从有线电视公司手中抢走用户,因而有线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有限数字电视推广道路坎坷

中国政府已提出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全部实现电视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电视领域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其在中国的推广却十分不顺利,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虽然2004年出现的佛山模式、杭州模式、青岛模式等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些模式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背景,难以在全中国模仿和推广。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推向市场,是目前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最终用户间的沟通,造成“内热外冷”,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特别是在运营层面。没有了竞争,容易使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缺少刺激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压力巨大等等。因而,在人们感叹数字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其是否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且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致使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管理上不规范,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用户管理方面,很多乡镇站没有建立用户档案,造成收费及维修的不便。原材料管理混乱,没有出入库手续登记,且存在劣质产品,材料浪费、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调,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大多过去是从事广播工作的,对电视技术知之甚少,加之观念守旧,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有线电视网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对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有线电视事业。

(一)采用个新的方式建造新的系统

在今天,完全新建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HFC网络中,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前端,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是有限的,设备的性能对于网络信号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号一旦从前端送出后,只可能变坏,而不会变得更好。建立前端时要为以后业务的扩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RF输出指标要达到最高,高的C/N,高的信号稳定度,低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这些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同样重要,对数字信号,平均误码率(MER)和EVM的数值比起失真来是更重要的参数。混合好的Kr信号必须要进行放大,因为它要供给多台光发射机。要避免信号在前端发生劣化,前端放大器应该是低噪声的并且失真要很小。例如,一个节点的C/N值如应达到52dB的话,前端的RF信号至少要62dB。

对一个基本的870MHz的HFC系统,一个节点带500个用户,最多使用4个有源器件串接,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理的。正向带宽已足以满足需要,特别是采用数字技术后可以把多个频道压缩到一个模拟频道中。对反向通道,为高速数据和电话业务分配适当的比例(数据10%,电话20%),其带宽也可满足需要。网络应该有如下的基本特性,每个光节点一台专用光发射机,每个节点应有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的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供电电源,4级RF输出而且每个反向RF口能够转换(这样可以使反向能力变为4倍);同轴电缆部分采用微型干放、微型桥接和线路延长放大器;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和接头;当开通电话业务时要采用集中供电并有1到2个小时的后备电池以及可发电长达8个小时的柴油发电机;要增加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是基础。要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自动备份和维护预防是关键。

(二)做好计划确保网络成功升级

做出是否升级的决定最终取决于计划提供何种业务,以及用户的数量、他们的爱好和支付能力。做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好目标,必须确定所要传送业务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质量要求。要问一下自己:从现在起5年内,对网络的预期会是怎么样?网络的升级怎样能适应未来的这种预期?细化这些问题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系统是要新建,还是改造升级?系统现有的结构如何;现有的网有多少还可以使用?电缆,连接器,分支分配器已使用了多久;现在需要多少带宽;系统所带的用户有多少;每公里要带多少用户;当前的线路是走地下还是架空;在未来的3到5年需要多少带宽;现在以及未来的3到5年节目量会有多少;有线电话是否被允许,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通过有线网传数据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能否实现,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是否还计划利用HFC。

(三)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针对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促进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引入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首要的一点是要建章立制;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加快用户入网步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牢固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才能加快入户步伐,搞活产业经营。

参考文献:

[1]潘承双,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06,(12).

[2]罗轶,杨亚玲,试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7,(08).

[3]吴春雷,从北美经验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01).

[4]程轩,有线电视网络的改建和升级[J],广播电视信息,2007,(02).

第4篇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问题城镇建设多元化用地需求

1固始县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口户籍政策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造成固始县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压于经济发展水平。

1.1城镇化水平较低

由于固始县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区位和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作为一个灾害频繁的贫困县,造成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集聚阶段。到2000年底,只有8个建制镇,城镇化水平为1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0.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

1.2城镇的量少,人口规模小

全县33乡镇中,仅有8个建制镇,其中城关镇、黎集镇、蒋集镇、郭陆滩镇、往流镇、陈淋子镇等六个镇为老城镇,由于大多数乡的经济实力较差,乡改镇的步伐较慢。城镇分密度2.7个/千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4.1个/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城镇不但数量小,而且规模小。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和第三产业滞后,尚不能很好地直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功能薄弱,总体规模偏小,建成区面积只有19.6个/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73人,占全县总人口11.63%。与160多万人口大县地位很不相称。多数乡镇基本以单一的行政中心为主,并有传统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和小规模的集市贸易,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薄弱,职能单一,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城镇规模小影响了城镇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承担带动全县发展的重任。

1.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道路狭窄,建设标准低,交通拥挤;二是自来水普及率低;三是排水设施不完善,下水道普及率低,很多建制镇未铺设排水管道,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严重;四是环卫、通讯、环保设施、广播、电视、教育、园林绿化设施、消防、防震等综合防灾设施及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企业和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1.4沿公路布局的不合理性。

许多小城镇主要是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后,形成了“要想富,占公路”的观念,使得许多小城镇的建设沿路拓展,公路不仅有小城镇内部道路和过境交通的双重功能,而且沿路形成商业市场,难以形成小城镇的完整形态和合理布局。

1.5农村城镇化的表面性。

一是小城镇职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主要职能仍停留在为周围农村地区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行政及文教服务的初级阶段,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小城镇集聚要求的第二、三产业还处在资要地位。二是土地松散,固始县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普遍偏高,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的比例较大,“一户一楼,一家一院”的传统农村型居住方式仍是目前小城镇居民普遍采用的居住形式,从而导致土地松散,人口松散。三是规模偏小,集聚功能偏弱。80%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在5000人以下,起点低、规模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制约了二、三产业集中区的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小城镇的就业机会不多。

2固始县城镇发展趋势

2.1固始县城镇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农步扭转。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已成必然趋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已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当前县域经呈出一主两副四重点的城镇体系分布格局,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段集、三河尖为二翼,以黎集、蒋集、胡族、往流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为节点的职能结构完善,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网络,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城镇的发展处于极化过程,县域内各种经济资源要素都在向县城集聚,城市处于快速膨胀过程。

2.2城镇建设投资呈现多元化

建设小城镇的关键是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但基础设施的投资较大,资金从何处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始县已走出一条成功道路: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来推动小城镇发展,走以地建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路子。对经营性土地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制度,几年来通过拍卖土地,积累资金上亿元,有力的支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设施的使用效益,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金,大胆引进外资。通过有偿转让道路、公厕等城市公共设施经营权,对城市道路、路灯的广告进行招标,出让公益设施冠名权,获得城市维护资金。县城建设已形成企业,民间投资,政府等多元投资机制。

2.3城镇规划成为指导城乡建设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全县33个乡镇都已委托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完成新一轮的整体规划(2000—2020年),城镇规划编制的完成,避免了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突出了自然及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各地的种种优势,为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3用地需求预测

2000年底固始县城镇化率只有16.8%,城镇人口25.62万人,按照规划到2020年如果城镇化水平达到45%,全县人口180万人,城镇人口70万人,那么全县将有55万人由农村迁居城镇,按照人均占地100平方米算,还要新建、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其中县城人口由17.7万人增加到35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24KM2;乡镇镇区居住人口将由8万人增加到38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69KM2。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盯当于又要占用土地8.25万亩土地,这的确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占用地,一方面靠城市内部挖掘与改造老城区,提高建筑高度,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规划,尽量利用山坡地、填谷造地来解决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占用耕地问题,特别是盘活农村老宅基地。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秋琴,周宝同,孙婷,犍为县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分析者[J].建筑大学学报,2006.7.

第5篇

1档案整理含义

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分类、案卷目录编制、案卷封面编目等。其类型分为局部调整、系统排列和编目、全过程整理三大类,通过分门别类划分能有效提高档案存储安全性。

2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档案整理现状

2.1没有充分现实公路档案整理现状。公路交通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提出建设农村公路网建设,可以说这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如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等全部单位工程都应通过招投标及签订合同等步骤后才能投入建设。因为农村公路建设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民众都给予了强烈的关注。然而在把农村公路建设中每年都会有大批量群众前往市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查询自己所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里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情况,因此对查询体制进行完善十分有必要。农村牧区公路是农村公路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但由于受资金限制等因素影响,目前还无法圆满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只有准确分析和正确认识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才能避免出现只建不养和公路损坏严重等情况。2.2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幅度提升,交通建设也逐渐覆盖到农村地区中。公路档案作为农村道路建设的资料参考依据,其整理方式就不同于教学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等事。档案作为记录历史发展过程的形式,它的可信性和真实性为其他文献提供有效依据。自从进入法制社会后,我国在档案管理方面还缺乏可靠的法律制度,毫无疑问为后续农村公路档案整理工作设置了路障,更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2.3整理档案设施落后。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部门一直不重视农村公路档案整理工作,甚至在处理现有的档案整理不规范行为都缺乏执行力度,多存在口头批评情况。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公路档案建设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依旧以手工记录为主,但手工记录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淡化,一旦丢失,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先解决档案硬件设施和人才缺失问题,增强档案整理监督力度,提高档案整理效率。

3加强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档案整理措施

3.1正确认识农村公路档案整理。我国农村公路无论从养护管理力量还是技术能力都只能简单满足干线公路,根本无法兼顾农村牧区公路。而档案部门作为收集整理公路建设信息资料的主要组织,应及时了解我国农村公路近年来档案信息情况,充分认识及了解农村公路档案整理现状,并有序安排相关工程文件材料的整理和归档等工作。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合理划分档案管理人员,实施专人档案负责制度,由此保证档案安全新以及出现突发事件的可追究性。根据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和建设情况对其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完善公路档案管理的意见,尽可能将农村公路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策略相持平,从而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交通环境。3.2引进农村公路档案整理与人才。农村公路档案作为真实反映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和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素材,对其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加强完善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工作人员也改变传统思想理念,逐渐工作重点转向为建设新农村提高档案服务层面。但是农村公路档案整理还存在的硬件设施落后及缺少技术型人才等问题仍然成为影响农村档案整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就需要全面跟踪管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积极引进优秀档案整理人才,优化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档案整理人员结构,不断加强对档案整理体系监督。此外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相对较大,资金可能来自多个渠道,整个工程建设周期长,因此就要求农村公路档案整理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在分析档案整理现状时应与其特点进行有效结合,由此一来才能推动农村公路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3.3实施档案整理信息化。目前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环境下都充分认识到创建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更有利于提升档案整理工作效率和强化档案信息化意识,推动档案整理工作顺利开展。一般实施档案整理信息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档案信息硬件设备,如电脑、服务器、交换器、打印机、扫描机等,组织档案整理工作人员接受信息化系统软件使用培训,工作人员熟悉新系统软件并投入应有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其次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档案目录和档案内容,可以说数字化也是目前档案管理作为基础的方式。及时汇总并整理公路管理各个部门提交的数据、图片及视频资料,可先从信息资料源头创建统一的数据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复整理情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第三针对互联网可以查询到的档案资料设定加密措施,根据绝密区、机密、秘密、内部、公开等依次排列,有利于公路管理部门建设资料不被泄漏并采用实名登记式管理已公开信息查询者,即根据不同查询对象提供不同资料,进一步保证档案资料安全性。此外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接受各项技能培训,督促其明确自身责任,更督促其重视自身专业知识提升,从而为今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化也成为当下社会最明显的标志,档案整理工作也应从传统方式逐渐过渡到信息化管理。对于农村公路管理档案部门来说,应根据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及时向国家申请设施更新经费,保证能通过档案情况真实反映农村公路工作,从而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徐学 单位:黑龙江省克山县农村公路管理站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植保;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1 植保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牟定县植保植检站的工作围绕“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抓好各种大小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田间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植保体系的服务职能,深入基层指导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使测报工作达到“测得准、报得快、防效好”的基本要求,有效控制住了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危害。仅2011年,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面积约29 553.33hm2次,防治约58 126.67hm2次,挽回粮食损失10784.2t,实际损失2022.18t。有效地维护了牟定县的农业生产安全,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被农民誉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

2 植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各级对植保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对“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植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关心和支持不多,没有把植保工作上升到植物卫生防疫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多年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仅凭农业系统的几个植保技术人员来组织实施。

2.2 植保科技人员素质急待提高

全县7个乡镇虽然设有植保员1名,但均为兼职,无专业人员,对预测预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掌握不全面,加之很少有继续教育和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只能起到按时间按要求上报数字的作用。县级植保部门人员少,工作量较大,对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只能进行定时、定点调查,存在调查面积少代表性不强,导致了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不高,防控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

2.3 植保基础设软硬件投入较为滞后

因地方财力有限,县级植保部门每年用于测报的宣传等专项经费几乎没有。缺乏必要的测报、检疫设备。对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目测调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作只能靠“眼观尺量人工数”的经济型检测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病情多、蔓延快、发生率高的需要。对相关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积累较难,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等植保工作与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

2.4农民综合素质教育滞后

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年外出打工,农村的精耕细作等传统农业种植出现劳动力紧缺,部分农民种田愿望不强,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应用在当前农村面临新的难题。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不相适应,在病虫害防治上具体表现为防治办法单纯依靠化学农药、用药市场混乱,防治不适时,造成农药残留增多,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还使农产品、土壤、大气、水源等再次遭到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使生态出现失衡。

3 加强县级植保工作的建议

3.1重视病虫田间调查工作

病虫测报工作包括病虫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宣传,病虫情田间调查、统计、对比,信息收集,病虫情报的书写传递等。在工作中应做到“一虫一病一档案”,病虫资料归档有纵向同期对比,有横向区域作物对照,还有就是规范表格数据填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植保工作者顺利高效的开展工作,才能为政府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3.2加强测报体系建设、及时准确服务“三农”

一是要扩大病虫测报区域,规范病虫测报调查技术,对病虫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调查,以全面掌握全县病虫害的情况;二是要改善预测预报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传递预报信息,做到病虫预测预报信息传递网络化、可视化;三是要加快植保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分门别类的数据库,以求信息共享。

3.3注重病虫防治的综合性与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

近年来,牟定县植保部门在工作中应用了氦光灯、草把诱虫等物理防治方法对某些虫害进行了较统一的无害化治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生物防治方面研究得很少,如天敌昆虫的保护引进和利用、病原微生物和昆虫激素的研究和开发及应用,这也是县级植保工作今后要开展的课题和采用的防治方法,让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生物相生相克、最终让病虫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可持续治理。

3.4加强植保队伍建设

为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特别是食物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县、乡镇、村三级植保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结构优化、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植保技术队伍,进一步加强以县、乡镇两级为中心的病虫测报组织建设。

第7篇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四、存在问题:

第8篇

关键词:测绘,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1、目前工程测绘的发展现状

工程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随着国家《测绘法》的推广实施,推进了工程测绘行业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工作已起步。从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测绘领域,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工程测绘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2、目前我国工程测绘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对工程测绘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工程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工程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工程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工程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工程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工程测绘的作用,工程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工程测绘行业管理混乱,存在无证测绘和违规测绘情况

2.2.1无证测绘

工程测绘中,尽管各地都对测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发证工作,并实行年检制度,但是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各种关系低价高回扣无证承担测绘任务,在无证测绘中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根本无任何工程测绘资质证,属于明显的违法测绘行为。二是有测绘资质证但超出证载业务范围承担工程测绘任务,同样属于违法测绘。三是存在借证、卖证的测绘行为,给无证单位或个人提供了损害工程测绘单位和工程测绘工作者利益和形象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方便。

2.2.2违规测绘

在工程测绘市场上,存在以下违规测绘情况:一是无标准(无规范和图式)或不懂标准测绘,个别从事工程测绘的企业和个人,连最基本的测绘规范和图式都没有,其行为难以符合工程测绘要求;二是明知有标准但为了偷工减料而不去执行标准,此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产部门以及工程建设行业,个别企业在提供的基础图件中为了节省开支,甚至出现将1/1000图放大后当1/50、1/100图使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用户提出违法测绘的特殊需求,要求工程测绘单位和个人强化或简化某些数据,对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如位置、高程、深度、长度、面积等任意放宽标准。

2.3 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

由于工程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工程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特别是当前部分地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测绘、更新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出现重复投资、重复测量,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2.4缺乏开发、创新能力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工程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工程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存在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等问题,特别是造成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此外,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件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整个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对我国工程测绘行业今后的努力方向

3.1、深化测绘科技体制改革

测绘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且有利于测绘科技发展的运行机制,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推进测绘科研机构调整和人才分流,在保持和稳定一支精干、高水平的从事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技队伍,鼓励和引导相当测绘科技力量进入测绘生产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3.2、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做到优势集成

按系统工程方法把科研过程与实际应用过程直接连接起来,集中各方面的优势,组织研究、生产、教学单位联合攻关。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研究方式,面向实际的需要,抓好集研究和开发一体化的技术工程。

3.3、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投资机制

在争取国家对测绘科技工作增加投入的同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集资和投资机制, 促进各生产单位的科技进步;同时,科研工作要本着“有所赶、有所不赶”的精神,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增加重点项目投资强度,保证重点项目实施。

3.4、实现测绘成果的共享,避免重复测绘。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并确定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和汇交测绘成果,使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及测绘单位主动汇交测绘成果,避免造成重复测绘。

第9篇

一、上半年主要职能目标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在县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全国爱卫办关于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区)、乡镇(县城)复审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县城管局(爱卫办)牵头,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积极工作,全力做好迎接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于2014年5月30日接受省爱卫办调研,受到专家检查组的赞杨和肯定。目前,按照《国家卫生镇(县城)标准》软件资料要求,完善了相关申报材料,并已报省爱卫办,其余“国卫”复审材料正在审核中。

(二)健康县城建设已被省爱卫办列入首批向全国爱卫办推荐的单位。2014年5月30日,省、市爱卫办在对“国家卫生县城”初查中,省爱卫办副主任徐保华对我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对县健康县城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要把县健康县城建设作为全省首批向国家爱卫办进行推荐。

(三)全力实施环境质量新改善、美丽乡村新面貌、城镇品质新提升、设施建设新突破、文明卫生新风尚“五大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户外广告店招、园林绿化亮化、交通秩序、违法建设及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四大”专项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及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其中,户外广告店招专项治理已基本完成。

(四)突出项目支撑,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是青年路人行道改造项目已于5月29日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二是县应急指挥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公交车站台与候车亭建设项目完成了前期评选,确立了中选公司并进行了公示;三是环卫及公用停车场建设项目、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机制,上半年完成垃圾处理费征收52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县运输处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启动了县城餐厨垃圾分类工作。

(六)狠抓了人口计划生育、、维稳、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未出现问题。

(七)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教育活动。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严格按照县委实施意见和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实施意见方案(长委群组发〔2014〕7号)的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全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重点围绕“正心立德、知行合一”、从严落实“四讲一学”、“四大讨论”、“两本一薄“、“换位体验”、“双岗双责”、听取意见等规定动作,积极创新动作,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工作任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问题剖析

半年来,我局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一是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市政设施老化,交通秩序整治效果不明显,部门配合不协调,存在推诿现象等;二是城管局人员、经费严重不足;三是没有专业团队,缺乏技术支撑,重大项目推进难。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牵头认真做好“国卫”复查相关工作,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年底复审一次性成功。对影响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的问题,逐个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具体的补救措施,逐项整改,努力做到“硬件”全达标,“软件”不失分。确保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年底通过全国爱卫办复审。

(二)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力争国家健康县城得到全国爱卫办的确认。

(三)全力抓好县应急指挥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公交车站台与候车亭建设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环卫及公用停车场建设项目、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尽快完成青年路人行道改造项目。

(四)继续深化“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环节相关工作,查漏补缺,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认真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各项工作,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10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存在问题;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93-03

一、北海市社区教育资源情况

1.教育资源。全市总人口为161.75万人,共有84个社区,2010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教师1513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普通中学91所,教师5500人;小学411所,教师7361人;幼儿园(学前班)208所;工读学校1所;特殊学校2所。共有教职工19249人,专任教师14398人。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技能人才总量约10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到4.5万人,其中,高级工6700多人,技师、高级技师360人。全市经过认定的参与职业培训的定点培训机构共有26家,培训规模每年约20000多人。

2.公共文化资源。全市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80万册;订销报刊累计1159万份;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7.44%;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8.21%;数字电视入户数共计8.35万户,入户率为27.6%;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庭电脑63台;2006年以来,全市乡镇文化建设投入大大超过“十五”时期,兴建了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新建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市现有乡(镇)、村两级文化设施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农村文化生活不断发展活跃。

二、当前社区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社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社区教育长期被片面地看作是非正规教育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育资源往往存在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投入分散、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北海市也不例外,各社区和乡村虽然设有综合文化活动室,但图书资料极为有限,没有专项经费保证,只能靠社区企业、团体捐赠、赞助。多数社区只有少量办公电脑,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也不多。资源建设后续投入也是不足的,如北海市图书馆,每年增购书刊(含电子出版物)仅2万册。随着北海市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社区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课程资源多样性的需求与资源有限性、单一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单靠社区内部力量去解决,是非常困难的。

2.教育资源开放度低、共享度小。现有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使学校、公共文化部门的教育资源具有浓厚的专属性和封闭性,学校和公共文化部门缺乏允许社会成员利用其教育资源的共享意识和服务体制,作为事业单位,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却长期忽视事业公益性的一面。北海市内除了几大公园、图书馆免费开放外,博物馆、海洋馆等还是收费的,学校资源与设施还没有对社区居民开放。

3.管理体制比较混乱。现行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较混乱,参与的部门多,具体实施的部门少;有财政补贴的培训项目抢着办,没财政补贴的少办或不办;基于尽职调查基础上的适应性项目少,笼统、类同的项目多;精心编排的教育资源少,应景性的教育资源多。例如:北海市农业局通过其下属的农广校开办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市扶贫办那边也有类似的培训,但他们几乎都没有教育资源,最后都以委培的形式由学校或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实施。各部门平时横向联系较少,独立运作的多,沟通不够,极易造成几个部门做重复性的工作或工作中出现几个部门都不管的真空现象。

4.经济性与公益性的矛盾。这是指教育单位经济独立性与社区教育公益性的矛盾。并非所有的社区教育都能获得财政全额资助,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尽职调查后开办的适应性教育项目,无论是前期的调查还是规范的教学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对一个经济相对独立的事业单位来说,没能找到利益结合点,社区教育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以来,建立了三个社区学习中心,三个中心租借教室场地、购置多媒体电脑、网络设备、投影机等分别投资了50万元、15万元和20多万元。除出口加工区学习中心学历教育有较好的效益外,其他两个学习中心所开展的培训、讲座,全是免费的公益活动。目前,想要进一步拓展教育面,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5.社区信息化程度低。在信息化时代,社区教育通过数字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手机、触摸屏、微机、数字电视、电话咨询中心、呼叫中心等多种手段实现,进而提高社区公共管理水平、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但数字化社区教育,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对于财政相对困难的西部地区来说,困难是相当大的。全市80多个社区,办事处、街道办基本上只有少量办公电脑,没有可供集中培训的多媒体教室,而且还没有配备专职信息工作人员,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庭电脑数量较低。在乡村,大多数人意识还没有转变,认为上网、玩电脑是城里人的时尚,是年轻人、孩子的爱好,甚至还将它同等于游戏而加以限制。这一点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促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的几点构思

1.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要制度化。社区教育需要学校、公共文化部门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机构,无论这种学习属于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都应该得到它们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互动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共性、公益性,在更大范围内为社会成员所利用。公共文化部门也掌握了一大批可以向社会成员开放的资源,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应该在社区教育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开放方案。根据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必须建立党政领导牵头的社区教育统筹、协调、领导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教育资源有序有效地向社区开放。

2.数字化社区教育切实可行。针对社会、财政投入不足,社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后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

①数字化教育效果更好。斯里兰卡的研究显示,数字化远程教育远比面授教育更具效益优势,前者是后者的4.5至6倍。在香港公开大学,每位毕业生的培养成本仅占普通高校的1/4。在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数字化远程教育培养学生的成本大约是传统大学的35%。

②建立分布式资源存储的网络服务体系。整合现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化社区教育对学习资源需求是大量的、多样的、响应是要快捷的,任何单个机构、学校都无力承担全部的任务,大家所碰到的共性难题是:多元的学习需求与资源提供单一的矛盾、知识的海量发展与更新速度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改变当前的单点生产集中储存资源的模式,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多节点分布式存储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计算机上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网络开放系统,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建设终身教育资源中心,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如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资源丰富,提供了1万多门课程,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学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培训等多样化的需求;北海职业学院购买了一批电子图书与电子刊物,如超星图书、中国知网;北海市图书馆有方正电子图书、圣典电子图书,一批地方文献已经电子化,还建立了一批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库,如海洋养殖数据库、三农专题资料等。通过整合,将它们都连接到社区教育网站上来(如图一)。购买一部分成熟的社区教育资源。北京、广东、东部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较早,形成了一批成熟的、资源丰富的学习社区。他们按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和具体规定加以运作,制作了一批规范性、标准性的公共课程,我们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如卫生健康、法律知识、文化教育、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等。通过广泛询价获悉:购买300门动画课件、1500门流媒体课件,大约需要45万元(含课件的学习平台)。整合后的社区大学学习平台,实行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内容包括学习、管理、评价在内的六个方面:A.个人学习中心(学习通知、学习计划、我的课件、学习档案等)。B.学习资源中心(班级管理、作业评论、课件管理、学习资料等)。C.学习服务中心(热门推荐、学习工具、学习调查、学习评估等)。D.学习管理中心(人员管理、权限管理、学习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实时学习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教学管理)。E.学习信息中心(门户网站、典型经验、学员来信、学分排行等)。F.培训管理(学分设置、培训教育档案管理、培训档案查询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

③设立资源整建部门。设立资源整建部,一是负责整合节点单位的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二是负责策划、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课件资源;负责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运行维护,联络各成员单位;负责管理课程,协助教师将其课程数字化,并在知识产权和版权方面把关。

④资源设置要有适应性和前瞻性。从当前已建立起来的大多数社区教育平台来看,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生活保健、休闲技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重复建设现象非常明显。这种设置多数是建立在广泛的需要调查基础上的,有它本身的合理性,但教育本身不仅仅是被动适应性教育,更应该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生活、消费、工作与技能等等有更多前瞻性、引导性的创设。教育的创新也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加大经费投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目前社区教育的公益性是比较突出的,从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看,办学单位的经济收益也要适当照顾。在美国,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的经费来源比例为:学员学费平均占44.7,政府提供的经费平均占53.3(其中地方政府占23.6%,州政府占25.4%,联邦政府占4.3%),私人团体的资助平均占2%。在我国,一些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比较好的处理办学单位经济独立性与公益性的关系,使社区教育得以持久深入地发展(表一)。

为此,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筹措办学基金。政府财政每年固定拨一点,企业、团体捐一点,学习者个人出一点。这个基金足以补偿下列的各项开支:一是各节点单位整合入网的费用;二是建立和维护统一的社区终身学习网所需的软硬件费用和多媒体资料购置、制作费用;三是接入互联网的资讯费用;四是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4.积淀无形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区教学氛围,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居民的学习意识和团体意识,在实践中不断积淀无形教育资源。一是要通过网上教学交流论坛,积累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让他们广泛参与到社区福利服务、环保宣传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三是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对个性化学习有困难的居民,通过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之间,志愿者之间的多边互动,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职成教司.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2000]14号)[Z].20010-04-27.

[2]北海市文化局.北海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DB/OL].(2010-08-27)[2011-09-02].

?open=1.

[3]郑仁星,陈垄.开放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05):26-32.

[4]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乡风文明 文化 双重性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系统的提出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法治、社会安全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中文化作为影响力最广泛的元素,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是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作用,另一个是精神文化提高人类综合素质的作用。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易变的,精神文化则是无形的、相对稳定的。

一、乡风文明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变化。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政府逐步发展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相对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西方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渗透和融入到我国的文化市场中来,同时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化,我国主体文化正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我国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我国的本土文化正面临着被外来文化覆盖和同化的现实。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反映,实践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然而文化又能指导实践。文化冲突是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突出我国特有文化的优势,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应该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补充我国的文化建设。如果过分依赖国外的文化理论那么我们势必会被导入一种误区,使我国自身的文化走入僵局,更容易陷入被西方文化西方同化的尴尬境地。

二、在文化的双重性中探索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物质文化中文化显性作用

目前我国存在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由于一直对农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村文化管理系统几乎成为摆设。加上长期以来文化建设只是“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这些文化发展形式过重强调外部植入而忽略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培育过程。这种植入文化的发展模式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缺乏生命力,一旦停止外部文化输入农村文化的发展就会陷入僵局。

当代农民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经历土地承包的新型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有一定的物质文化需求,手机,电脑等新的科技设备的购买逐渐增强。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还是相对浅薄,在利用互联网等便利网络资源查询信息方面还是相对落后。通常电脑在家里成了摆设,有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机,还有的仅仅是当起了电影设备,对于网络科技信息的利用还是相对较少。

2.在精神文化中文化隐性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精神生活贫乏,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认知缺乏主动性。另外农民对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农忙时农民没有时间学习,农闲时农民大多看电视、打麻将、玩扑克等活动为主,很少人会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依据,农民自身主动性的缺乏是目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三、对乡风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对策

1.重视隐性作用的影响

第一,改革农村文化的发展机制。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过多依赖外部力量,忽视了依靠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很多农村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问题,传统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化。改革现有机制提高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文化能人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主体,拥有文化主导权,带动大多数农民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去。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地位。农村是相对封闭,是具有相对封闭传统文化的社区。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农村社区中,重视和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对提高乡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带动农村自身物质文化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提高显性作用的影响

第一,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镇政府应当提倡各个村建立图书馆为农民提供学习的客观条件,另外政府部门应当扩大家电下乡的覆盖范围和财政补贴力度,扩大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以及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利用原有广播文化站体系继续对农民的主体意识加以正面引导。

第二,针对农村的实际开发技术性教育体系。农村自身教育条件有限,很多人义务教育结束后就不再接受再教育,有点只是传统的农业技术,致使很多人一年到头都只是收入甚少。开发农村技术教育体系,可以使农民自身的技术教育提高的现代水平,拥有先进的思想,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利用自身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农民网络课堂的建立。对于农民用电脑的技术专门开设网络普及班,有利于农民在农产品种植或养殖中处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也有利于在购买种子和销售产品时也可以多渠道供销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小云,赵旭东,叶敬中.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第12篇

【关键词】无线广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条件

0.引言

广义的地面数字电视包括了已经开始推广的MMDS,移动数字电视系统以及手机数字电视等各种利用无线信道传输的数字电视系统,它以数字电视技术为基础,借助广播电视产业链,充分利用无线通道来实现数字电视以及相关业务的无线传播。与其他系统相比,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具备建设成本低,接收方便,容易普及等特点,特别在移动接收以及便携式接收等领域地面数字电视还拥有有线、卫星数字电视所不具备的优势。只要适当推广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完全可以成为数字电视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1.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

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今后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过去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建设落后等问题农民兄弟往往看不到、看不好电视。改造现有的广播电视系统实现地面电视广播数字化可以高质量、低成本地解决农民电视收看难的问题,更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其次,长期以来,各地高山台站以及各地地面覆盖站为电视在全国的援盖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广播电视覆盖事业的功臣却因为没有经济造血能力而不得不依靠地方财政来支撑运营,这种现象对地方政府及广播电视管理机构都是一种压力,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营不仅可以盘活广播电视资产,而且可以将它们纳入到经营的轨道来,实现业务的赢利。

最后,地面数字电视在楼宇汽车等领域的运用吸引了大量广告商、内容提供商以及投资商来加入到这个事业。广播电视在新领域的运用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可以创造不错的经济价值为广播电视事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增加条件接收系统的必要性

传统的电视受技术的限制和经营理念的差异,电视信号常常不加密或开放播出。该方式一方面造成了广播电视系统收入方式单一,另一方面又间接导致网络传输机构流失大量直接收入。特别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位苦于技术的限制,基本上是无偿地发射电视信号而没有收入来源。数字电视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改善了节目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对数字电视信号加密。让合法的用户可以正常地收看到电视节目,而非法用户则被拒之门外。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广播电视机构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还可以回避电视盗接、拒文电视费的现象,保证了电视网络运营商的利益。合理推广付费电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盘活广播电视机构资源,为开辟新的赢利点创造了条件。

3.条件接收系统的技术介绍

3.1条件接收系统的简介

经过有线数字电视多年的发展,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水平已经相当规范和成熟,特别是条件接收系统的广泛运用。为数字电视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加密认证系统。在数字化技术对节目进行处理后,利用条件接收系统对节目流进行加扰处理,并辅助以加密控制信息,这样可以按用户的付费情况来分别设定用户的收看权限。与手机类似,收看端必须安装条件接收智能卡才能完成正常的解扰工作,智能卡保存了用户的收看权限信息。现在常用的信号接收终端是机顶盒,当然也包括了部分集成了智能卡模块的数字电视机。利用收看端内置智能卡来区分用户,可以实现按频道收费、按节目收费、按收视次数收费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非法用户、不付费用户不能收看到收费电视。

3.2条件接收系统的工作流程

一般来说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包括加解扰控制系统、节目管理系统、ECMG,, EMMG、智能卡发卡系统,以及外接的用户管理系统,即SMS系统等各种模块。严格意义上还包括了用户数字电视内或数字机顶盒内的智能卡。当数字电视透明信号经过电视台处理后被独立的加扰设备或加扰模块加扰。加扰处理需要参考一个扰码序列,这个由扰码序列生成器( PRBS )产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受控于起始控制字CW(由专门的模块生成)。换句话说,CW是解扰的密钥,知道CW也就能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到扰码序列,进而解析出电视信号。因此关于控制字CW传输和控制成为条件接收系统的核心。作为系统安全的核心,CW本身是需要加密来保护的。因此为加强安全性这组CW的加密密钥需要不断的变化(周期在数小时到数天)。由于实际应用中,该密钥通常被服务提供商用来控制其提供的服务所以它又被称为业务密钥SK。在ECMG (ECM生成器)模块中对控制字CW加密的授权密钥SK会被打包,加入到授权控制信息(ECM)中去,它会被复用到传送流进而传到用户。CW虽已由SK加密,但这个密钥如果还是可以让任何人读取,网络的安全性还是存在问题。必须对SK再进行加密保护。由于共用网络寻址模式中数据包是按用户地址传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即智能卡上有一个不重复的惟一的地址码(这个地址码与卡号有密切的关系,但不等于卡号)因此可以采用地址码来对SK加密。

3.3条件接收系统的推广模式

条件接收系统是数字电视加密、加扰的核心设备,同时也兼顾了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的功能。通过条件接收系统对智能卡的管理,运营商可以轻松地管理自己的用户并保证了收入的来源。一般来说一个系统频点可以传输10至15套MPEG-2节目,一个移动电视频点也可以传输3至8套MPEG-2节目,像其他采用了新的流媒体编码技术的网络,如手机电视甚至可以传播更多的电视节目。因此运营商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现成的媒体资源,发射台或发射装盖发射数字电视节目,在保障一部分基本节目透明传输的同时,增加加密节目和增值业务,以收视费用为主要点(也可以附带地开发专业媒体和数据业务作为卖点)来实现盈利。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扩大社会影响力,更为广播电视机构开发新市场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4.条件接收系统在无线数字电视上应用的特点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标准日趋成熟和规范。相关接受终端的价格现已大大下降,这些趋势都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条件接收系统并没有在地面数字电视大规模运营的经验。在推广上还要考虑很多地面数字电视自身的特点。

4.1通道开放

开路运营和闭路运营在思路上有很大区别有线数字电视建网成本高,但保障了通道的私有性,哪个运营商能够将信号接入到用户那么该运营商就能圈住用户。而地面数字电视采用开路播出的方式,所有运营商都共享相同的信道。

4.2带宽紧张

地面数字电视采用的是开放的无线信道,由于频点的紧缺。运营基本不可能一次性拿到5-10个频点进行数字电视广播。带宽成为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最直接的压力。

4.3用户分散

地面数字电视由于其接收方式的便利,衍生出各种类型的终端用户类型和范围也更广泛用户的管理和维护成为运营商的难题。

4.4信道复杂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受地形的影响严重,轻微的气候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都很容易引起信道裂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