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10 10:4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命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命的重要性

第1篇

1.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2.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3.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4.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总结

第2篇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生命教育是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生正处于对青春期,对生命的认识已逐渐产生了探究欲望。在初中教育中推进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完善,更有助于学生在正确理解生命的同时,热爱生命并理解生命的真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能够推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加强生命教育的贯彻与落实。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1.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现状。虽然我国已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推进生命教育良久,但其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对学生的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性作用,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竟然会有新闻报道,部分正直青春期的学生会存在一定的暴虐倾向,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漠视。不仅校园大家斗殴现象不断,甚至还动物管制刀具等威胁他人安全的器具,这是生命教育缺失的体现。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自残和虐待动物。当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受教学环境和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限制较为严重,教师往往赶课程进度,无暇顾及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融入,导致我国生命教育越来越少。2.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重点关注的教育之一,其不仅为了让学生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和自己,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孕育和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笔者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第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良好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视声明的真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对生命认识的基础上,明确生命的产生和消亡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和重视。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第二,帮助学生正视生命。在初中生物学中贯彻生命教育重要是通过身边的植物和人为基本素材,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生物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命教学中,学生能够明确生命的价值所在,进而尊重生命和正视生命。

二、优化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

1.丰富教材内容,实践生物课堂。若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从生物教材本身挖掘与生命教育相关联的知识点,唯有将生命教育的知识点与教材内容相对接才能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贯穿于生物课堂,重点在于发现。我们知道,生命中充满了各种美,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类群,再从类群扩到整个生物圈都发现了不同的美。为此,若要让生命教育在生物课中得到更优化的体现,就丰富教材的内容,对课本进行深度的挖掘,进而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例如,当初中生物课堂讲到“种子的萌芽”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生命的孕育过程以及生命本身的美。教师便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对种子萌芽的过程进行还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师上课,以PPT的形式将种子的萌芽过程以视频形式进行播放,通过荧幕进行播放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生命孕育的过程,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此外,在讲解“生物链”的课堂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缠身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拍摄,通过生物实践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没、感悟美个表达美,进而产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2.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苏教版的生物教材脉络较为清晰,其教材中所体现的内容很丰富。非常适合在生物教学的中融入生命教育,让学生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得到良好培养。为此,教师需要对生物教材进行细化整理,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生命教育的观念充分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去。在讲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其主要涉及的知识点为植物的形状和生长习性等。教师要巧妙的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将生物知识与其它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完善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一些关于植物的诗词与文学作品。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将文学作品渗透到生物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生物的习性同时,更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强化对生命价值的分析。进而更提高学生对生命含义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生命观的强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阶段融入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教育的目标便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并通过自然与生物课程相融合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这使得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中得到良好的渗透。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结合生活现象理解生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生命教育,最终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作者:傅栋 单位:新沂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熊硕,张强.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4,05(05):23-24.

第3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重要性 途径

一、生命教育的涵义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在1968年《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的。目前西方学者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要帮助孩子们树立一个正面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远离危险,如、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等。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即珍视和尊重个体自身、他人、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命,人的生命价值首先在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本身;广义的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高。而高校的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关注自身生命,同时学会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生命个体的完整价值。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是人之根本,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最高要求,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高校中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那些越来越多地发生于、存在于高校中的自杀、他杀及其他犯罪行为,均说明了高校生命教育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所发挥的教育效果远远没能跟上社会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犯罪现象不容乐观:据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仅仅在过去的一年(2010年)中就有53名大学生自杀,还有一些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其他人群的2―4倍,并且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漠视他人生命,暴力伤人事件频频发生,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连杀四名室友事件,又如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在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事件等,这些暴虐对待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暴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严重缺失。此外,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症和敌对等症状,其原因包括就业、性和恋爱、社交不适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因为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自杀、犯罪的大学生人数和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

以上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经是一项不得不开展的课题,而且必须很好地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起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因此,正视生命教育、重视生命教育是高校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加强教育力度。

目前高校制定了选修课制度,可以把生命教育作为单独的选修或必修课,独立开设课程,独立开始生命教育课程是一种必要的形式,能有效凸显其地位和意义,也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目标设置上,生命教育要回归到生命本身,不断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生命教育课程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现实需求,将这些内容融为一体;3.在师资选拔上,高校可以招聘或利用现有的师资,选拔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4.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时时让学生反馈真实经历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能在体验中获得乐趣和成果;5.在课程评价体系上,应当采取开放式的评价,不能单纯用成绩或分数来评定,因为最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此外,在综合课程如心理课程、形势政策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或创业教育等课程中,可以单独设置一个模块――生命教育模块,让学生在接受常规系统教育的同时,能够多层次地接触到生命教育知识,能够真正重视生命教育,以点带面,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不断探索生命教育新途径,让教育更全面。

1.生命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各高校逐步重视起来,然而,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已被异化,变成了追求形式主义和应付。一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特点,是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与生命发展,以及生命自身的感受与体验。个体的生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有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要把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这样才是一个双赢的组合。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将心灵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创作演出校园心理剧,以及组织开展心理活动月、活动周等活动形式都是很好的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要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创新与创造能力。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而摒弃了最终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成长中的生命力量,让大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教师团队的建设,组织深入学习和专业培训,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生命教育要与贫困生教育相结合

贫困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与其他普通同学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他们怯懦、自卑、孤僻、焦虑,可能虚荣、妒忌,也可能正承受着经济、学习及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对待生命的看法是悲观的、绝望的,所以在贫困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让贫困学生明白,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贫富家庭也是无法选择的,能够选择的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你笑着看它,它就是和善的、美好的;你哭着看它,它就是凶恶的、痛苦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给你多少财富,而在于你能创造多少财富。在高校,用爱心去温暖这个特殊群体,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让他们真正地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不卑不亢、自强自立,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生命教育要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虽然目前传统生命教育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传统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对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误解,一部分大学生即使认识到自己有接受心理辅导的需要,仍对当面咨询存在一定的疑虑。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寻求帮助与支持时,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这使得青少年对传统生命教育活动缺乏主动性。由于网络特有的匿名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具有了特有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大学生都喜欢上网,所以在网络上进行生命教育,他们可以获取更多的认同感;网络可以匿名,学生可以想说就说、畅谈无阻,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保护了学生脆弱的心灵;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寻求帮助,增强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效果;网络教育形式多种多样,电子邮件、微博、QQ或MSN等聊天软件,普及程度很高;可以采取“一对多”的沟通方式,与传统的“一对一”相比,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4.生命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积极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围绕大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校各负责部门要经常组织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戒毒所等社会单位,去采访、体验,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生命的意义,看到还有多少人在为了生命、生活而努力着,进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利用寒假和暑假的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工厂学习,到红色革命基地走访,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艰难,体验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人的生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如果有条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的产房参观,使其了解到生命的起源,认识生命的珍贵。并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组织开展“珍爱自我,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等公益演出和活动,体会到随意结束生命或破坏生命是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不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该有的行为,从而变得乐观、积极,健康向上。

生命是可贵的,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成长过程又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可重复性,更重要的是人的成长是不可以用来实验的,教育应该承担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使命。本文从人的角度出发,寻找生命教育的途径:生命教育要以全新的理念,面对生命,面对生命成长,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存在,体验生命的丰富性,发挥生命的巨大的潜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的目标,从而使自身的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生命意义不断超越,最终使生命个体拥有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乔虹,陈家麟.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12).

[2]陈斯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高教探索,2007,(6).

[3]张彩艳.浅议在高职高专院校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

第4篇

关键词:人的生殖 课堂 教学

本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对生殖这节的内容缺乏了解,有感觉羞于启齿,羞于看书,所以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开始讲这节内容时,有很多学生在笑,笑老师怎么把这些感觉不该公开讲的知识公开来讲,笑还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几乎全部学生都觉得害羞,没心思认真听课,因而教学效果并不好。后来讲到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节内容时,我先展示挂图及模型,再用多媒体课件的flas给学生展示与卵子的受精过程,孩子们就沉不住气了,嬉笑的有,害羞的有,惊奇的也有……,还好,男孩子比较大胆活跃,我这时则点名让好几个男孩子到讲台给大家讲解,我叫大家鼓掌欢迎,开始时学生还有些腼腆,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们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理解和一些他们感觉羞于启齿的词语讲出来了。男孩子上台讲得很好,虽然他们讲了之后都未必真正能理解,但是确实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等词,尽管下面的同学在笑,但都听得很认真,当然他们可能处于好奇,也可能出于看讲台上同学怎么出洋相……,不管怎么样蛮有气氛。在学生完全适应这些内容并且不再羞于启齿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诞生就是这么简单吗?生命的诞生还有怎样的艰难过程?”学生顺着这样的思路,结合课本内容,先给他们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再用多媒体课件flas展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继而发育成熟,最后由母亲分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诞生的漫长不易和母亲生育的艰辛。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学生的认识进行了提高和升华,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将落脚点置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人类生殖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影响,以及过于轻率的早恋,特别是所导致的后果。要学生在知道人类生殖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生命,体会要爱戴父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审慎的人生态度,并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情感思想教育和生理心理认识的教育。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达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的目的。

基于以上目标,我在这节的教学中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宝贵的生命又是怎样来的?就是由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并且每个生命降生都不是容易和幸运的,所以我们得爱惜生命,珍惜生命。这样学生对这节就开始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2﹑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是我们人生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3、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4﹑教师引入新课要求严肃认真,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正确的认识。

5、面对学生的提问,要正面回答,不回避。

6﹑通过多媒体放一段《让生命充满爱——爱父母》的视频,使整个的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同学们由课堂开始前的笑,到最后的哭!

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对生殖过程有全面、科学、准确的把握,而且比较突出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感悟,珍惜生命、爱戴父母以及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情感教育。不但有知识主线——人类生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条情感的线路清晰可见,即感悟新生命的诞生。如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的感悟,母亲孕育孩子过程的感悟,整个孕育过程中意外因素对生殖影响的感悟等,贯穿始终,使得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影响成为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感悟。

第5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程 新标准 生命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制定和印发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2011年版)》更加凸显了生命教育的内容。针对这一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体会其中蕴含的课标理念,对于指导思品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展现“变化”的具体内容

(一)变化之一:从无到有。

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生命教育新增添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添了“珍爱生命、感悟人生”内容;2.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的内容;3.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的内容。

(二)变化之二:从有到新。

在《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也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1.在《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将《标准(实验稿)》中“热爱生命”改变为“感受生命的可贵”;2.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将“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改变为“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3.在课程内容上,将“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改变为“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二、寻找“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带来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理解。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开始,我国开始步入公共危害事件频发阶段,如05年云南旱灾、08年特大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2013年H7N9病毒肆虐等。这些灾害促使我们关注人类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沙尘暴、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凸显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造成的不良影响,引发了对生命质量的思考。同时,在自然灾害中还显示出公众缺乏自救自护的常识及自救救人的能力不足,据此,指导学生进行自救自护也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重要部分之一。

(二)人才竞争、不良的生活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对生命的误解。

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加上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对处于教育终端的学生而言,学习的压力可想而知。同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危害健康的行为缺少正确的引导,因而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同时,网络等媒体的发达使得社会负面信息迅速扩散到学生群体,容易产生效仿行为,带来连锁反应。

三、品读“变化”反映的课标特点

(一)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生命教育的时代性。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既是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更是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育“育人为本”,要将推动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标准(实验稿)》中有所体现,但是仅仅体现在课程目标中。与之相比,在《标准(2011年版)》中,国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添了“珍爱生命、感悟人生”内容。将这一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之一,凸显了当下时代背景下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课程内容上,将“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改变为“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从“知道”向“理解”的转变,提高了对学生认识人类生命与自然关系的要求;从单纯的人类与自然的整体、部分关系,到人类生命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环境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转变显示出强大的适用性,因而更具时代性。

(二)生命教育内容具体化,彰显生活主题的活力。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的要求。《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将“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改变为“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这一变化将学习感受生命的具体内容提示了出来,更加明确了要培养“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可以说,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这种表述的变化将思品课中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明确下来,显得更加具体,更具有指导性,便于教材编写者、教学工作者等进一步理解本课程的教育目标。

相较《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内容上,《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内容,提出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自救自能力。关注当下学生在自我救护的方面能力不足,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救护生命的能力培养,将生活主题与学科主题相结合,体现了生活化的课标理念。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过程中促进观念与行为的养成。

情感,不仅体现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还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和内心世界的丰富。[1]思想品德课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将思想品德转化为内心情感需要和道德行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通过感受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在行动中落实贯彻这一价值观。

《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用于表述生命教育内容的动词有:热爱、知道、体会、认识;《标准(2011年版)》中用的是:感受、养成、理解、认识、珍爱。由此可见,在《标准(实验稿)》中涉及情感的词汇只有热爱、体会两个,在《标准(2011年版)》中有感受、理解、珍爱三个。在数量的增加及词语的替换中,突出了对情感的关注,用“珍爱”代替“热爱”更加显示出对待生命的珍惜之情,用“感受……的可贵,养成……的人生态度”的表达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突出了人生态度要从“感受”的情感中深化培养,“养成”一词也暗含了《标准(2011年版)》重视过程观,强调学生态度、行为的培养要在过程中实现。

四、研究“变化”带来的教学启示

(一)从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入手,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提出了“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的新内容。就具体内容而言,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一方面表现在人类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的平等地位、个体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平等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多样性。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平等出发,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与自然的关系;从个体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平等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尊重、不漠视他人生命,同时尊重、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理解个体生命时,要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尊重人的双重生命价值,不仅要看到生命的短暂易逝,更要看到生命创造的永恒价值,让学生在对比感悟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直面消极事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态度。

合理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因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代被凸显出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活跃使得学生接触的社会信息越来越多,时效上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客观现实下,对待生命的负面影响也能快速地波及学生群体。比如,出现了学生因考试考不好而自杀的新闻后,媒体的报道、社会的轰动容易带来效仿行为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一味地回避此类问题,应加强对这种负面影响的教育。一方面要利用正面事例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另一方面要通过负面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客观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命态度。

(三)从情感体验出发,以境促情,以情养行。

德育的过程不同于知识的认识过程,生命教育更侧重于形成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道德培养应该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外在强加的意识很难在个体的内部形成新的道德概念。”[2]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观念的说教,教师应善于利用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利用情感的力量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并指导学生行为的养成。例如,感受个体生命的可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关于生命孕育的过程,并用列表的形式呈现母亲孕期纷繁复杂的注意事项,以此体会“我”生命的来之不易。把握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命推向他人的生命,认识每个人生命的不易,再辅以同龄人轻易结束生命的事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观念和情感去评价这种行为,在情感的碰撞中理解并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实施生命教育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这一门课程,更需要依靠多种学科、多种教育途径的共同作用。《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变化更加便于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施。思想品德教师认识这一变化,理解这一变化,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课程标准,认识和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时代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生命意识;语文教学;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55-01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里面夹杂着太多东西,对于做人的思考,对于美德的传承,对于生命的意识。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的情况却是教师在极力渲染气氛,学生在不断地否定这种感情。不论是从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到爱国情怀的作文习作,学生面对种种实事和照片无动于衷,把生命血淋林的解剖开来,还是觉得不能触动人心,这时候学生的笑容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没有生命,谈何教育!在教材编排上也体现出来生命意识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这是人最基本的为人之道。那么,如何在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这急需教师的思考与努力。

一、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时间

生命意识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课堂上更多时候看见的是教师的滔滔不绝,学生的缄默不语,教师在极力灌输给学生自己体会到的那份感动和对生命的尊重,但不论教师如何激情,学生反馈的是冷漠,这让课堂教学效果接近于零。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要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理解课文所要传递的情感取向显得尤其重要。《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中,是作者对飞蛾求生、瓜苗破土、倾听心跳三个事件来表明自己对生命的热爱,课文层次分明,要传达的意思也很明确,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可是在感情上却无法感同身受。要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以情引情,把课堂气氛带起后,便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自己去思考感受。给予充足的时间,放慢脚步,让他们自己去慢慢体会。

另外,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思考,还要补充对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知识,这需要学生课前自己去收集积累,了解作者所受的苦难和身处的环境,给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一个情感基础。再切身的代入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换位思考在这种环境中会有什么的感受。

二、增加课外阅读,培养生命意识

教育学生树立人本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庭不断的引导,课堂教学时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就要去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感情强行灌输,生命意识是学生自己的情感倾向,每个人不一样。

这就不止是学生的积累,还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教师自身没有阅读经历,没有过硬的能力,这就无法给学生很多的帮助,是以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进步。此外,不局限于书籍阅读,还可以去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适时让学生去经历看一些事情,《生命 生命》中的三个实例,可以让学生去感受飞蛾在掌心挣扎求生的能力,去倾听自己的心跳,去种植瓜苗,看看它破土而出的样子,然后再让学生体会是否有了不同的感觉。要把生命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了解新闻,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这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生命变得乐观,变得重视。

还有影视的观赏,对于现在来说,信息发达,想要获取相关内容有很多方式,可以给学生推荐电影、动画、歌曲,给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与教育,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对于生命的思考,学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收获到了平常课堂上欠缺的部分。

三、积极记录,分享感受

教师除了在课内挖掘生命教育的教材,课外通过广泛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外,还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拓展生命的宽度,锻造生命的厚度。[1]要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活生命中去,唤起他们对于生命的重视和思考。

现在频频出现学生因为一些挫折就放弃生命的事情,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可见一斑,可看出在教学中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如果多一些分享,多一些倾诉,也许这些事情可以避免,在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所感触的时候写写自己的心情,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就看是否有人认真去对待学生那看来微不足道的烦恼,所以不用强迫学生一定要无中生有的捏造作文,而是在学生失意时、有所烦恼时让他们写下来,跟教师有一些交流。或者是开心时、得意时,说说自己这种感情从哪儿来,对此有什么看法。接近生活才会有所感触,学会分享,才会懂得生命的美好。

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记录,文字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情感的交流,而且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些感悟,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家庭,所以每个人的感触不同。《生命 生命》一文中的事例虽然学生都能懂,但却不能有所震撼,这就需要他们的感受记录,不止科学需要实践,语文同样需要,去实践,去记录,去感悟,去思考,才能得到生命的馈赠。

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材,创造性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意识生命的珍贵,不要再漠视,更多的的情感、生活结合在一起,让生命意识和课堂一同存在。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近年来,媒体关于中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从中反映出一些学生在认识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也折射出中小学教育中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还较为不足,且容易冲动、不理智,因此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特别是遭受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他们往往采用偏激的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

1.生命教育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近年来,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尊重、不珍惜,有关中学生自杀及伤害他人生命的报道屡见不鲜。然而,目前除仅有辽宁、上海开始启动生命教育外,生命教育仍然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当局,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

2.生命教育研究没有积极开展

国内的生命教育研究多是学者自己展开,研究内容各有偏颇、系统性不够,同时研究内容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性不强,不能有效的指导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与大陆相比,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台湾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台湾教育当局倡导实施生命教育的同时,还经常组织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等就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教材、实施状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都有力地促进了台湾地区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台湾生命教育取得的成绩值得大陆学校借鉴。

3.缺少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师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均未把生命教育课纳入学科教学计划中,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生命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设置专门科目、课时,编写教材,培训和配备专任教师,而当前极少数中学即使设置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以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课程,使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生命教育这一教学内容。此外,绝大多数中学根本没有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或者是别的科目的教师兼上这门课程,教师本身就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可想而知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1.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

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特别关注那些易冲动、易产生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少数“问题孩子”及受欺侮者。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受拒斥现象,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育方法

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它在现实的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3.实现教育的立体性

生命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家庭、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为形成教育合力,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学校”的方式来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又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命,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通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三、结语

总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在中学阶段有其特殊性,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导入恰当的生命教育内容,辅以有效的实施途径,不仅要有对生命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命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只要我们建立起对生命教育的充分重视与足够认识,身体力行,就能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达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蔚莉.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06:84+98.

[2]温静.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71+173.

第8篇

关爱生命的源泉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重要的水资源不予重视。使“生命的源泉”走向干旱,使生命之花无法受到水的滋润,面临萎缩的命运。为拯救生命之花,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关爱生命的源泉。”

水——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是各生物的必需品。每天每人都要摄入大约两升的水。不单这些、人洗菜、洗衣、拖地等要水。工业排放少不了水。可见水对我们的重要性。就说我国,近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中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中稠密地区的淮河也曾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有在消失。就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专爱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要是我们照现状继续发展,生命之花终究会枯萎。

所以,我们要一、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水,一水多用;二、农业、城市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三、加强废水资源化与回用,四、发展节水农业,五海水淡化,六建设节水型社会。

作业初中生的我们,也要关爱水资源,关爱生命的源泉,从不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并告诫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为拯救生命源泉作出贡献,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光彩!

初一:茉百灵

第9篇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是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全面关注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懂得,要让所有的生命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笔者认为,作为职业高中的教师,更应以生命观的视角看待不一样的教育对象,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影响学生的生命观。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格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笔者也始终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是会深深受到其老师影响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在这种呼唤中让学生不断找到人性的美,不断塑造自己完整的人格。

二、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文中所涉及的学校、家庭、家乡、购物、网络、保护动物、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自然灾害、慈善活动等的题材,有的与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有关生命方面的教育。例如,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钦佩顽强的生命;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

结合自己教学的相关内容,把生命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生命的重要性。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学习时间的用法,教师必然会说到时间的重要性,但这并没有说服力。笔者认为,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例如,要求学生以一天的时间为例,画一张圆饼,把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写上,然后撕去学习以外的任何纸张。这时,学生会发现,在手中的纸张所剩无几。通过统计,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有多少是花在学习上的?然后,再组织学生观看韩似燕老师所采用的录像《一生一闪而过》,思考问题“既然面对人生当中这一闪而过的上学时间,我们该如何把握呢?”然后,笔者会做一个如何有效管理时间的实验:一个容器里面,先装满小石子,然后再往里面装沙子。因为还有很多空隙,所以可以装进很多沙子。但是,如果先装满沙子,再装石头,就装不进去了。学生自己讨论,从实验和录像当中得到的体会如何有效地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即要把80%的时间用到20%最重要的事情上。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比苦口婆心地说教,更有效果。

2.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运用“雁行理论”

这是韩似燕老师教给笔者的一种理论,即让学生懂得没有一只野雁会飞得太高,因为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行。与拥有相同目标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扶持。愿意接受他人,也愿意协助他人,是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轮流从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轮流担任与共享领导权是必要及明智的,leader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每个成员都必须准备好担任leader的准备;同时,如果一直站在同伴的身边,彼此支持、彼此陪伴、互相包容,那么,生活就会更加单纯和快乐,可以面对更多的挑战。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化被动于主动,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扶持,渡过学习生涯,而且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也会受益匪浅。

3.帮助学生确立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播放“林义杰的马拉松故事”,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确立自己的目标:目标是从陌生到自我认同,是产生在自我评估之上的。因此,不能给自己过大的目标。笔者也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因材施教”。例如,职高的有些班级,都是清一色的男生,而有些班级又都是女生。笔者上英语课时,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女生班级,进行一分钟演讲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在男生班就行不通。又如,同样的听写任务,笔者对男女生的要求也不同,女生班级要求60分及格,而男生班级只要求30分,甚至让他们自己定及格的分数线。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求学生每次都得有进步。也就是说,目标是阶段性的,但又是整体性的。

在讲到keep quiet in public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quiet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安静对学习的重要性。安静是一种修养。学生提出的第一个故事是两辆马车在马路上经过时,发出声音很响的一定是没有装货物的马车,从而委婉地告诉学生:安静不下来的人其实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要想有货,必须静下来。又如,有学生转述了一位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我陪一个外籍教师去学校图书馆参观。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在看书。两人往里面走了几步,那位外籍教师突然站住不动了。我问他怎么了,并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这所图书馆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环境优雅而著称,来这所大学的学者几乎都要参观这座著名的图书馆)。那位外籍教师仍站在原地不动,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摆了摆手,又朝周围埋头学习的人看了看。我还没明白过来,只见外籍教师突然蹲下身去,迅速把自己脚上穿着的皮鞋脱掉了,然后把皮鞋拎在手里,脸上浮现出心安理得的松弛神情,光着脚继续往里走。原来,他是怕皮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干扰大家的学习。”从外籍教师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第三个故事是“一桶水”的故事。两个退休的老教授家里,卫生间里永远都放着一桶水。笔者一直以为是他们节约的一种表现,直到有一天,笔者无意中知道他们放一桶水是中午和晚上休息后冲马桶用的,以免影响邻居的休息。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笔者顿时有一种羞愧感。通过学生自己寻找故事,并总结出内容,足可以让学生明白“why do we keep quiet in public and how to keep quiet”。

三、不足与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惟“分”为好,给予“优等生”足够的关注。通常情况下,老师只看分数,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一好百好,“一白遮百丑”,即使他们做错了事,也不批评他们。因为学生成绩好,就对他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学生好的心理和品德的形成,都是不利的。笔者认为,要注意观察学生,从细节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每天、每堂课、每分、每秒,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思想就会瓦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自信心,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在英语的课堂学习中,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设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操练英语的机会。这样,就有可能在交际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只是花了几秒、几十秒的时间,但是对学生的一生,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 生命 生命教育 误区 意义

一、生命及生命的意义

1.生命、生命存在形态及特征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正因为有了生命才有了精彩。生命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在所有生命存在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现象的存在物。

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有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种形态。

生物性是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特性,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

生命的精神性存在,使人的生命有了人文意义和价值,有了理性意蕴和道德升华。

生命的社会性存在使人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时,能够有一种生命智慧和坚定信念;使人面对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的有限人生和无奈命运时,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和安然的态度。

生命具有以下特征:不可逆性(从胚胎起,生命便一直生长、发育,直至衰亡);不可再性(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的不可换性(生命为个体所私有,相互不得交换,彼此不可替代);生命的有限性(第一,生命的有限。第二,生命的无常,表现为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等的不可预测。第三,个体生命的存在不能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支持和关怀。)

2.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关于生命的积极思考,是个人努力实现的给予自己高度评价的生命目标。正如索忍尼辛所说的:“生命最长的人,并不是活得最久的人。”

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会寻找生命的意义,赫塞说:“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要好好创造。”生命的意义在于:人生最珍贵的宝藏是自己,人生的最大事业是经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追求不断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二、小学生对生命的心理误区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生命的旅程就开始了,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人从出生就注定死亡。因此,人们常把生命比成一张单程车票,只能往前,无法倒回。

小学生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比较幼稚,缺乏对自身及他人健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他们往往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和不可逆性。

首先,不懂得生命的不可逆性。比如,个别小学生玩的一些网络游戏,有时主人翁有多条命,死了一条又一条,没有任何影响。大家有可能误认为生命没什么,失去了还会再来一次。但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是脆弱的,死亡就是失去,是永远的失去,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其次,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关爱家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如果生命逝去了,那就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自己的亲人及爱自己的人们,所以,对于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们来说,死亡是多么残酷的事情,根本无法承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我们都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三、珍爱生命,纳悦自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一种权利。人的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最神圣的权利,是一个人所拥有一切权利的源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不仅属于我们,而且属于一切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属于社会,所以珍爱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义务。那种随意糟蹋自己的生命,甚至放弃生命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要求每个人“自私”地活着。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也要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和健康权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活着是幸运,平凡地活着是智慧,能够穿越灾难而后生,则是参透生死的觉悟。而这一切,需建立在充分接纳自我的前提下。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构建;生命课堂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拓宽课程教学的维度,可以以课本中谈到的一些内容为依托引入一些值得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话题,或者是引入一些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拓展。这会让学生更加全面而立体地认识这门学科,会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也会让学生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来加深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在生物课程的讲授中构建生命课堂不仅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与理论支撑,这种教学方式也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范畴,会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与认识科学,形成对于生命的更立体的认识。

一、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物课程中的不少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展开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有效素材,课本中谈到的很多生物学技术以及一些技术在医学或者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使用问题等,这些内容中仍然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而在这些内容的探讨中往往可以一定程度地揭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并不全面,学生的认知层面也还没有到达可以完全理解生活的意义的阶段。而课本中的一些内容,以及以这些内容为延伸所产生的一些探讨话题,则能够很大程度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理解与看待生命,进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教师要多引入一些值得探究的学习案例,在这些案例的分析中来让学生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这才是生命课堂构建过程中应当产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到生命繁殖的相关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延伸的一个话题展开探讨,教师可带领学生讨论“试管婴儿”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今年已经快30岁了,她像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若干年后的今天,体外受精方式产生的婴儿已超100万,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这些技术背后可能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如“代孕”生子后产生的法律和道德问题,捐精者后代中的兄妹恋情,以及冷冻胚胎在父母离异后该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时其实也是对于生命认知的一种拓宽,是对于自身的认知范畴的一种延伸。教师要善于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于知识背后涵盖的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于生命价值的探讨展开研究,这才是生命课堂构建的有效方式。

二、让学生懂得平等的对待生命

生命教育在实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懂得平等对待生命,这是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一种构建。不少学生都缺乏这样的意识,一些错误观念的留存会让他们对于生命的价值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可能短期来看还没有太明显的影响,但是长远来看却会给学生今后的人生历程带来一定程度的障碍。在构建生命课堂时教师一定要对于这一点加以重视,要透过一些典型内容的教学来让学生对于生命对待的方式形成正确的认知,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的意识,这一点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在给学生讲到“基因工程”时我们谈到了这样的话题:遗传学在为人类攻克医学难题时也会在道德、伦理、法律方面带来严重问题。一旦个人遗传密码被破译或者记录在案,那些有基因缺陷的人将遭到歧视。比如:美国某铁路公司从部分雇员身上采集血样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种把基因检测结果作为招募人员的基础,美国公平就业委员会将这家公司告上法庭,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美国残疾人法案,应该立即禁止。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讨论材料中的公司的不当做法,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在哪里,以这种方式来构建学生对于生命平等的基本认知。这种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正确的思想意识才会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道德观念。

三、采取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生命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这对于学生积极全面的发展有着非常正面的教学意义。很多高中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素质教育真正在实践上还并没有充分得到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点可以结合教学评价来加以实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标准要更多元,要采取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甚至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这都是极不合适的评价模式。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表现,比如,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路上是否有创新,对于问题研究是否深入,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这些都应当在评价标准中。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这也是生命课堂构建时应当有的一个教学标准。在传统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比较学生(如依据能力划分学生等级,突出谁最聪明或最有能力)。在这种评价下的学生产生不可取的动机信念的行为与日俱增,沉湎于消极逃避的行为。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而生命课堂所要构建的评价要降低“比较”的功能,突出评价所产生的“帮助”的功能,让评价传递的信息是强调自我提高、技能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辅助和积极正面的引导。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评价策略,以积极正面的评价来发挥评价内容“帮助”的功能,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法制。总之,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依托引入一些值得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关于生命的话题,引入一些值得探究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对于生命形成正确的认知,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从而构建有效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晁丽强.高中生物分层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陆丽萍.苏州蚕文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9

[3]呼小明.新课程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4]何国华.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第12篇

1.生命价值观教育概念

1.1生命价值观

生命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人作为主体时对待生命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对人的现实活动具有引导性,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觉性。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生命价值观也会不同,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1.2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意识的引导,所以在形成过程中,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对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来说意义重大。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有益性,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质有一个全新、正确的认识、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消除学生自身对生命价值观的误解,正确认识到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性,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2.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2.1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

现阶段高职高校的生命价值观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世界变得相对狭隘,学生大都沉溺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缺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容易形成烦躁、迷茫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加大了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2.2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高校学生是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课程。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行为素养,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变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大学生的科学意识,有利用学生更好的择业或者创业,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3.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3.1课堂教育与课下实践相结合

提高生命价值观教育水平,课堂教育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专门开设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在课堂上围绕生命价值话题进行授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课下举办一些有关生命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生命环境的有关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探讨交流过程中提高了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如微信、微博等,一些有关生命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或者图画资料等,让学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对生命价值观进行了解。

3.3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老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加丰富、专业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自己,以便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3.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健康与人的情绪、性格、行为习惯都有重要的联系,高职学生在学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解,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加以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展开。结束语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生命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辉.和谐社会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200-202.

[2]刘虹.新时期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