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它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如果你想知道更精彩的故事情节,就去看看这本书吧!学生们都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购买、阅读。
2、妙用竞争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展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对于语言美的作品,在阅读之前就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
二、学生汇报,教师调控
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性的语言,换起学生汇报的兴趣,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再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评价,以达到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老师要做好小结,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并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要注意的是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提高。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1、摘录与随感。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
1、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2、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一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二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三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四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五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六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一、课外阅读的时间得到了保证
1、校内每天20分钟。每天早晨7:50—8:10是班内学生自由读书时间。
2、课余时间自由阅读。
3、回家后学生自主阅读30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
二、阅读内容上得到了落实
充分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优势。每个学生在图书角至少有一本自己喜闻乐见的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三、较好得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1、生生共读。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鼓励孩子们自由组合成“读书兴趣小组”。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最少半小时的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每人每周至少一次摘抄,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得到锻炼。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自己查阅,并认真整理信息资料,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让他们接触大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上课时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2.精选读物,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的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这样学生才会对阅读感兴趣。在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文学期。
2.2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针对名著提问,这对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非常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文阅读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一口气读完全文,很快了解中心。
4.专项指导
4.1教给学生必需的读书符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四年级有读书记号的单元如:“、~、――、―?、、①②③”等,在课外重点段训练中可以大量训练,并多次强调,直到学生养成习惯为止。
4.2课外阅读笔记指导。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评价型等几种,开始先学“摘抄型”,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渐运用归纳型和感想型。
4.3读法指导。精读主要放在课内阅读上,两周一次的指导课上可以进行略读训练,特别是总分结构的段落。速读法在图书馆阅读训练较好,通过速读目录,了解自己喜欢的内容。
5.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6.组织各种活动,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的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效果检查。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7.转变家长观念
学生家长往往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家校通联系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对学生今后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懂得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从而把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变为家长的一种自觉。
在家长会上,我对家长的建议如下:①利用周末休息,陪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买书、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习惯。②和孩子经常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把读书作为精神慰藉的有效方法。③家庭拒绝庸俗文化的入侵,父母必须言行文明、诚实守信、尚礼乐学、堪为孩子的表率。④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有益书籍,思考用各种方法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用高雅文化占领孩子的心灵。⑤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写出好词佳句摘录,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思考,鼓励孩子发表和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很好地得到家长们的协助和指导,就为学生进行快乐阅读创造了条件。
8.进行师生同读,分享课外阅读收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身对读课外书的兴趣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常和学生一起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阅读一些少儿书报,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读童话故事的特点,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书报推荐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同交流,分享课外阅读收获。
9.采集好词好句,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课本童话 引导阅读 拓展延伸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让学生将阅读当做自己对知识的渴求行为对他们来讲十分重要。课外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小学生并不愿读书,他们认为读书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不仅浪费时间,还获取不到应有的知识,即使教师布置了读书的任务,也只是寥寥草草地完成,无济于事。教师应当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将课堂变成阅读的小天地,将阅读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怎样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灵活运用课本童话,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怎样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渴求性的行为,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小学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通过课本教育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但有些孩子忽略课外阅读,认为只有课本才是最重要的阅读工具。教师应当怎样灵活运用课本中的童话进行教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对于语文的学习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些优美的诗句和情节感人的童话。生动曲折、栩栩如生的童话故事,能够深刻地感染学生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比如《小熊住山洞》这一课内容,本课就通过“小熊住山洞”引出一系列的故事,在学生晨读的过程中,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以吸引学生的目光,鼓励学生热爱书籍。
2.背景阅读。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童话是学生十分仰慕的,所以教师可以以此入手,多给学生讲一些类似的童话故事,让他们爱上书籍,从书籍中汲取到更丰富的精神营养。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烂熟于心,并且十分感兴趣,关于“公主”的故事还有很多,无论是《灰姑娘》还是《拇指姑娘》,里面都有“公主”这一角色,所以教师可以从语文课本中的“白雪公主”入手,将故事背景阐述出来,让他们自己寻找这些故事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丰富活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喜欢童话故事,有的喜欢科幻故事,有的喜欢散文、杂记等。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可以在课前抽出来十分钟,让学生交流读书内容,这正是一堂课快乐的开端,学生因此而获得更大的阅读兴趣。另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可以举办故事会、读书笔记展示、读书报告会和读写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课堂教学引导阅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鲁迅曾说:“读书必须如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又香又浓的蜜来。”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当“因材荐书”,内容不仅可以涉及儿童的生活,还可以涉及科学常识和历史故事等。当然,也可以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小说,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教育性内容,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博览群书。
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及《群鸟学艺》等多种题材的童话故事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感受温柔童话之时,也希望自己像老师一样多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的时候寻找几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学生听。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自己应当有充足的积累,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阅读面,这样才能推荐好的书籍给学生,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
三、课后拓展延伸阅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后的拓展延伸性阅读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举措,在每一堂课的小结之后,教师都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引导方式相对前面讲的而言更直接,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地培养阅读兴趣。
比如《唯一的听从》这一课讲述了主人公在一位善良的音乐人的帮助下,从无自信的拉小提琴到最后敢于在万人面前演奏,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人的爱心和善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被简单质朴的语言打动和吸引,因此,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外国的质朴文章,例如瑞士的《小海蒂》和日本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样的书籍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兴致盎然,读完了会有深刻的感受,教师可以对此而开展阅读课,让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想。这种书籍的阅读与语文课本的内容差不多,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细致的人物描写,也能在童话故事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
四、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当将童话故事灵活运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变得更有质量,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童话之时,还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要让学生扑在书籍上就像扑在面包上一样,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特点制订科学的阅读教学计划,从生活到课堂,无时无刻都要以阅读为重心。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未来的语文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在增长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为了让语文教学更有质量,为小学语文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
参考文献:
[1]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高智红.谁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在学校多元智能理论课题的指导下,我个人确定了语文学科的课题研究,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小学生探究性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从确立至今已半年了,在这半年里,我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我就对我的课题作一下小结。
我作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2.依据课题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
(1)现代阅读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没有尝试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读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这是源头活水。很多孩子,家长甚至包括我们老师也不太清楚到底让孩子读些什么;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验中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导策略,至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可以推广的策略;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更难以把握,这无疑就影响到阅读效果。
(2)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其实就是寻找问题。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探索研究。主要发现了如下问题即研究对象:第一,解决孩子读什么的问题。课外阅读必须解决量的问题,量变才能达到质变。首先建立班级小图书角但是要与以往做法不同。我们现在只是简单得让孩子捐书,我一直在试着探索一种新捐书模式。我觉得应该通过网上查询,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指标,给学生列出相关的书目,发动学生的力量,去购买书籍,这样,我们班每个学生图书的拥有量就不是3本、5本,而是上百本,而且是高质量的。第二,引导孩子树立课外阅读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是确立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本着这样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所以应“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图书,自己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读完一本书,自己选择读书的时间,自己选择阅读后成果的展示形式(目前我们的展示形式有阅读笔记积累、美文背诵比赛、讲故事、预备铃前十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等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出来了,教师必须督促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学会做计划,学会确定目标。虽然仅仅半年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我拟想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能力、阅读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目前评价机制还没有落实。
3.对学生阅读进行相应的指导。第一、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有品位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位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第二、教给学生“记”的方法。“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从书中汲取知识。
一、聚焦重点,含英咀华
经典书籍如同一座知识宝库,里面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受用一生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积累,迁移运用呢?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如聚焦重点,仔细赏析,从中品其味、悟其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之时,可引领学生及时把文中的精彩片段、精美语句和精妙的描写方法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多品读,多积累,多模仿,多运用。
譬如指导学生阅读《绿野仙踪》,广州市永曜北小学董小移老师便采用了“聚焦片段,赏析激趣”的方法。《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一部充满奇异色彩的童话作品,书中的一句话――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深深地触动了董小移老师,使她想起孩童时的记忆与梦想、童稚与天真。她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本书,可是怎样指导阅读才更有效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董老师首先出示书中的一段文字,并简述道:“老师想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到的一段话:‘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多萝茜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她是个孤儿,现在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住在一起。’你们猜猜,她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待学生说完原因后顺势追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呢?”在学生迷惘的眼神中,董老师请大家打开书,重点聚焦描写多萝茜外貌的两个片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接着让学生谈谈“享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呢?”。最后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整理后写在作业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如此,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整个阅读指导过程虽平实但有序、有效,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加深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念,为“会读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方法渗透,学思同构
仅凭兴趣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有效阅读之门,教师还应本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帮助他们在“我要读”的基础上实现“我会读”。读书之道,因人而异。就小学生而言,在课内外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速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课外书时,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阅读,学会关注“前言”和“目录”。因为前言囊括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则提挈了各章节的中心概念;读过前言和目录,学生就能迅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本书的内容梗概,为进一步阅读全文、综述大意打好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速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读书、高效读书。
(二)精读。对文章重点词句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甚至反复阅读、品味玩赏,同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在文章中感受最深处圈画勾点重点词句,批注阅读心得,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话、几段话。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立足全篇,从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三)摘记。把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记在专门设置的课外阅读记录本上,浓缩精华,熟读成诵。
综上所述,当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接着快速浏览目录,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要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在有疑问之处标上记号;待阅读完全书后再理清条理,聚焦和探究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学习写法。老师在给学生介绍这些阅读方法的时候,尽量少一点“方法教条牵引”,多一点“实例渗透指导”;至于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或喜好灵活选用。
三、善于动笔,读思共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过:“读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常常读出自我。”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研读、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使他们形成多阅读、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划横线或波浪线,标出着重号(“”或“”),打上问号,注写眉批;又可以边读边思考,在专门设置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写读后感,及时对文章的内容或写作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圈、点、勾、画、批,并交流批注的内容,可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以下教学方法可供参考:(一)引导学生设置摘抄本,专门摘抄课内或课外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自行创意,给摘抄本命名;学生的想象可谓丰富奇特,如《朝花夕拾》《书海宝珠》《笔下生花》《我和美文有个约会》《与好书共舞》《“笔”写人生》等,可见孩子们思维的广度不可估量。(二)鼓励学生为摘抄的内容配上图画,涂上鲜艳美丽的色彩;当学生做完摘抄本,老师将及时进行小结,表扬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复印后张贴展示,鼓励大家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定期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读者,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四)每逢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编抄报;每次开展读书展示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各自写下的读后感,分享共同编写的课外阅读小报。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读书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爱上课外阅读,学会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从“有趣”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科学规划,落实执行
关键词:阅读方法;激趣;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在教学战线奋斗多年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喜欢读书,自主读书,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读书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为此,教师该如何让小学生喜欢阅读、自主读书,让阅读真正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呢?
一、引发小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致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晓这样的道理,兴致是小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小学生学习必须的前进推动力,我们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的有效途径,我们所教的小学生才会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将“要学生读”彻彻底底转化为“学生要读”。
1.有效利用语文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你想要让你所教的学生都喜爱读书,那教师就应该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首先喜鄱潦椤U庋学生就会在你的带领下走进书籍的世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书的喜爱,真真正正地让书籍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必将成为小学生步入书籍世界的领路人。
2.将小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师者要求学生去阅读就应该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小学生有自主选择阅读的权力,教师不应该干涉与阻挠,(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健康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才可)。让我们的小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喜悦与满足。因为我们明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推动力,他们热切希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就是满足小学生自己的兴趣需要,为此,教师一定要把阅读自还给小学生。
二、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还不够,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才能持久,才能坚持下去。我们知道,读书不仅能够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小学生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较为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形成一种心情愉悦、学习奋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和团结互助的良好文化学习氛围。
1.引导小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语文教师都希望他所教的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使小学生的阅读成为小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为,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坚持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2.引导小学生养成专心细致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专心细致阅读的好习惯,就是要求小学生在阅读时细心专注。阅读时,不溜号,不走神。所谓专心细致阅读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与行动合二为一,聚精会神。
三、教给小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1.专心阅读。指导学生正确科学地专心阅读。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计划好的要读的书以及一些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要用心去读;另外,有的书还要求学生提高速度去读,知道大概意思便可以;再者,有的书倡导学生挑选部分章节、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性地阅读;至于如何去读,要求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要知道,只有运用合理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2.及时做笔记。我们除了专心阅读外,还要有及时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我们阅读书籍时,书中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好的修辞手法就可以及时摘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宝库。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小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3.大胆表达。在学生读与写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认真、大胆地去表达。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想到的、不明白的、不理解的表达出来,敢于和大家说。这样就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使我们的读书阅读活动得到不断有效地深化。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了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以这种不断采用阶段读书交流活动和回顾小结的模式丰富小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对阅读资料中的精彩片断再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的总结【三】
最近,我们年级组开展了“亲子共读”的读书活动,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个孩子从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更好得将这一活动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更多得从课外阅读中受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现将本阶段活动做一简单小结: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亲子读书活动的意义,积极地参与进来,首先我们给家长寄发了《亲子共读倡议书》,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主要内容是:为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架,并适时添置一定数量的好书。每天抽出二十至三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父母和孩子相互监督读书情况,用亲子阅读记录卡记录下来,使老师能比较清楚地了解道每位学生家庭的亲子共读情况。其次是推荐读书内容:《小猪唏哩呼噜》、《舒克和贝塔》、经典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就有了保证。
二、班级建立读书评比栏
为了“亲子共读”活动有实效性,扎扎实实地开展。班内开展了读书评比活动,这样大_大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家长们也亲自陪孩子读书,若不陪、不“亲子共读”,孩子不愿意,尽而督促家长们也爱读书了。活动开展下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成了“书香型家庭”。也涌现出了许多读书之星,如:史尧庆、王煜钦、段明昊等。孩子们读得认真,家长们读得入神。一张张“亲子共读”卡片,真实地记录了孩子和家长共读的情况。
三、活动成果
虽然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学生已有了不少收获,一些学生把《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比较熟练的背诵下来,为此,我们把《三字经》编成了一个节目,以舞蹈、吟唱的形式诠释出了古典文化的___力,另外,我们还通过剪报的形式把阅读中新认识字的收集起来,既巩固了认字,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亲子共读的过程,家长们也用镜头记录下来一个个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它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关键词:阅读环境;阅读常态;科学评价
如何让书本陪伴孩子一路成长,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常态?笔者今年教授六年级语文,我的尝试就是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时刻飘逸在他们的心头。
一、合理利用空间,营造读书氛围
孩子要看书,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空间,每天取“沧海一粟”。学校和老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宁静的读书氛围。借助图书角浓郁班级文化阅读氛围,组织班里的学生开辟教室的一角作为班级图书角,学生和老师一起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不仅注重外在环境上的美化,更重要的是班级图书角图书的管理。
二、注重引导参考,提供合适书籍
不同的孩子在书的选择上是有所不同的,每逢拥有好书的时候,学生便会忘却了一切,沉浸在书中。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学习实际指导购买。每周的阅读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购买一些名著,当然我更提倡学生与现在的初中生借阅,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智慧的启迪,了解什么样的表达才是规范的、优美的,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些利于培养兴趣爱好的书,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获得阅读的乐趣。
三、密切联系课文,适当延伸拓展
读书是心灵的旅行。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孩子们为海伦・凯勒的悲惨遭遇伤心落泪,又被她的不屈不挠所折服;读萧红《呼兰河传》,孩子们恍如置身于作者笔下的祖父的院子,感受亲情的可贵,享受童年的乐趣;在教学完《三打白骨精》后,引导学生走进《西游记》,了解书中的人物性格品质,取经路上的离奇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教学《哪吒闹海》这样的神话故事的课文时,我又会适时地去引导:孩子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交流后会说:……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这些神话故事。这样的阅读既对课堂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拓展,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多元评价,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评价方式力求多样
一是活动评价搭建展示舞台。将课外阅读与各项活动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学生常见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二是竞赛评比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使他们在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三是成果展览展示阅读成果。教师可以在班里设专门的“阅读专栏”,比比谁读得书多,谁摘抄得精彩片段精彩,谁写的读后感更有真切的感受,在专栏中报道阅读之星的事迹、刊登学生的读书感受,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以“展”代评,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四是成长记录展示阅读轨迹。给学生每人建一个“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用于记录每学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成效。
2.评价主体力求多元
一是学生自评。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读书活动进行小结,畅谈自己阅读中的收获或不足、梳理下一阶段准备阅读的内容……二是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的评价贴切学生阅读实际,较为客观。教师可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阅读小组,让组内学生先互相评价,小组长负责统计和记录,而后,班级的各小组之间互评,使学生在同伴互评中形成良性互动,学会阅读方面的赏识与评价。三是教师点评。学生最看中教师的评价。
以上仅为笔者在班级课外阅读中的初步尝试,其实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书本陪伴孩子成长,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常态,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用一生去践行。
关键词:学习语文;方法;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71-01
通过笔者总结,学习语文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这是因为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
二、重视积累与归纳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要留一个好印象。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
2、现代文阅读
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时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
3、文言文阅读
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首先学会文言句式的分析,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要理解句式特点,记住固定的文言搭配,记住典型的一两个例句,学会类比运用。
4、作文素材的积累
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好句子多背一些。
三、在做题中总结完善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多做题,在做题中重在总结完善自己的不足,把出现的新知识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精选题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专项训练,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大量的习题为基础。
四、多动手写随笔
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开始,融入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自己积累的材料。
五、可以适当课外阅读
每天饭前饭后,读一读报纸,看看短评,看看《读者》,翻翻《青年文摘》。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泛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语感。也可以读一读教学大纲推荐的20部古今中外名著,包括《语文读本》都可以随时翻翻看看。但课外阅读始终不能代替正常的语文学习。
六、语文听课技巧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思考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些成功人士并不比其他人聪明,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更有知识、更有教养、更有能力。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良好的习惯,其进步就会像一列无法停止的火车那样一直向前。小学生的思想和习惯等都还处在形成阶段,这一时期注重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影响着小学生的当下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其以后的人生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全面改进其学习状况。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良好的预习,可以使其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准备,其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就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习惯的培养,致使学习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教师在讲课之前,学生完全不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教师要对课前预习这一习惯的培养加大重视,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准备。如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并在下节课开始之前进行预习情况的抽查,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课堂学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使其养成自主思考问题,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偏重于自己讲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沉闷,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但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就其发表各自的意见,并评选出最有创新意识的一个回答。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展开团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两方面的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人云亦云,还可以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的学习就会偏于死板,缺乏活力。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其积累遣词造句的经验,丰富其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于教材内容,学习过于僵化,极大局限了小学生的知识面,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如在学习《倔强的小》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阅读,也有利于培养其课外阅读习惯。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对此要加大重视,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实现良好习惯的保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但破坏它却不需要更多时间。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习惯的保持,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其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取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来掌握学生习惯的保持效果。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非常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其学习习惯也会有所改变。教师要时刻提醒督促学生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突击了解,看学生是否还保持着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对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
五、小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其重要性。要针对教学中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还要督促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切不可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