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年上半年,生产综合科在局各位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机关各科室、各中心和有关单位的真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强化计划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完善计划统计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工作的组织程度及工作水平;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开展生产形势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情况,为促进全市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局工作的开展积极搞好服务。现将今年上半年以来所做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的工作水平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2003年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二、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制定等项工作
在完成农情信息统计和农业生产有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组织进行了2008年农业局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2008年泰兴市农业局重点工作》,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开展了上半年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泰州农委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我市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泰兴市观光农业情况调查》进行了报送。根据省发改委编制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完成了泰兴市“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形成《“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为了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根据局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和进一步明确,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及时将系统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市招商引资办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做好了“古银杏森林公园建设”和“马甸养殖场出让、出租项目”对外推介工作。
此外,我们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2008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2008]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分析平时的工作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对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到生产一线少,止步于就情况分析情况;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太够,其他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工作的工作水平和组织程度,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农情信息统计、生产调查分析、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争取使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新的提高。
[1]
关键词:经济形势 就业 问题
一、前言
现在社会经济已有了很大的好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数量正逐步增多,有一定工能力以及学历的就业者也在不断的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岗位数量以及就业者数量差异大这一问题,造成就业形势越来越险峻。所以为了提升就业率,有必要对导致就业难的原因展开详细探讨,通过经济结构的提升来增加就业机会。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论述
当前虽然社会中存在就业难这一情况,但并不会导致社会危机发生,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所以市场上仍旧会不断的出现新的就业岗位,同时由于产业升级速度正逐渐加快,各个领域为了扩张发展均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尽管如此,但是就业劳动市场仍旧非常险峻,这是因为现在的主要就职人群为大中专的应届毕业生,这部分人员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最初能拿到的薪资非常低,造成很多大学毕业生频繁的换工作,就业极不稳定;其次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出现了大范围的“技工荒”以及“用工荒”这一情况,造成经济形势的危机进一步加重。具体来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造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经济结构问题造成用人需求减少
因为传统产业的萎缩造成其对人员的需求量不断的减少。现在产业结构已经进入到调整期,产业正在逐步向著基础设施以及基础产业方向前进,但是这些产业大部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劳动力。但与此同时多个产业也存在招工难这一现象,但这并非为劳动力供应不足所造成的,而是因为劳动力出现技术性以及结构性短缺而造成的。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就业结构一定会受到大的调整,势必会导致新的就业压力出现。
(二)学校教育以及企业用人之间发生脱节
现在高校教育主要偏向于学历教育,没有考虑到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造成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得不到应用,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现在很多高等学校均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造成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短缺,同时大学生在进入到企业之后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再加上很多的大学生又在等待就业,势必会导致就业危机加剧。
同时现在很多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不认同服务行业,认为服务行业太苦太累,没有发展的机会,并且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所以很多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宁愿意拿很低的薪酬“当白领”,也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求职者尤其是很多应届毕业生也存在这样一种问题,也就是对工作的期望过高,对自身的能力高估,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人员正在逐年的增加,很多企业的用人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从而造成就业率下降。
三、缓解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拓宽就业容量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产业升,以使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就业可以同步进行,利用优化产业结构等发展来促进第三产业前进,这是因为第三产业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现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是现代服务业,所以需要通过第三产业创造以及发展来促进就业。另外还应当注重第一产业,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同时彻底深入的贯彻第三产业链,以产生更多的就业新领域,提升人员的就业机会。另外因为现阶段主要的劳动人员依然为农民,因此一定要坚持以农业内部为就业的主要领域,推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实现产业化,为此应当注重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形成专业产业链,提升农民的就业面,拓宽农产品渠道,推动农业经济结构出现转型,从而更为全面、深入的促进就业。
另外也应当整合非公有制经济体系,在非公有制经济之中合理的引进各种新兴产业,并开发社会公用事业,使一些合格的非公经济参与到其中,从而使非公经济的高效性以及灵活性得到发挥,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几率。
(二)提升内需
为了更好的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一定要积极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出现的障碍,并勇于解决和破除这一障碍,从而使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以进入到“营改增”试点之中,从而使相关企业、部门的税收负担有所减少,大大增加服务业规模,使其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安置就业人员。另外应当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其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让中小企业的再就业以及带动就业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保证外部发展环境的优质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的过程中,需要把就业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小微企业的经营生存压力大大减缓,以创业推动就业。
(三)增强就业人员的能力与其素质
很多就业人员难找工作的一大原因是其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就业人员自身应当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学校教育来提升其实践能力,使就业人员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通过实习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积极主动的改进问题,从而避免工作失误的发生,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之下,人们的就业问题正越来越严重,造成社会的发生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有必要详细的论述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缓解这一问题的办法,比如说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拓宽就业容量,提升内需,注重第三产业的开发,增强就业人员的能力与其素质。总之通过不断的努力,积极的调整,一定会提升就业率。
参考文献:
[1]何仕.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蔡P.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8,16:6-7
关键词: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持续波动震荡,虽有复苏迹象,但增速十分缓慢。目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压力,这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而在国内,我国的经济运行虽然总体良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市场经济固有的体制性问题、结构性矛盾仍然凸显;通胀压力巨大、金融市场波动震荡、物价过快上涨等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特征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当前经济形势特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判断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也将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 第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催生新的就业类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政府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调整,新兴制造业不断优化,企业技术加强创新能力,服务业将大力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创新,而中国的就业进入一个通过技术革命寻找新增长点与低碳经济发展阶段。第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波动震荡可能催生新一轮的周期性失业现象。食品短缺与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动的工资上涨将是这个阶段经济的突出特点。而这一阶段的经济波动震荡和周期性失业特征成为也必然成为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第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将逐渐由出口- 投资驱动型向内需消费- 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这就意味着知识型和服务型的就业岗位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优势。第四、结构化矛盾存在和失业集群现象仍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突出的特征。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一、大学生就业难仍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存在的最突出的就业问题。仅2007-2010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就有860万人,而2011年,这个数字将不断飙升。根据以往大学生毕业生的二次就业率的统计比例,有约30%-35%的人能找到工作,也就是意味着至少有5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困难。第二、部分大学生未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认识,容易“眼高手低”。在求职的过程中,常常丧失理性,盲目就业。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呈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跳槽”是司空见惯之事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无奈。第三、大学生就业类型的多样性。近年来,国内的就业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灵活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等多种形式。这也使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项。第四、大学生创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困难的有效方法,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没信心。二是,大学生创业有氛围缺教育,多数大学生是没有创业经历的。这些都使大学生创业成了高校中的“鸡肋”。
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探索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当前各高校应该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探索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抓学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锻造,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进而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一)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强化专业思想,形成多层次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第一、发挥学校党政对学生专业教育的领导作用,加强学风建设督促工作。学校党政领导应从学校整体工作就学风教风问题、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习等进行专门的讨论,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召开主题班会,为学生指明方向。第二、以专业技能拓展为目标,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专业论坛、专业科技创新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学者等专业领域的权威莅校讲学,形成着眼社会需求,教学主导,学生组织搭台,学生唱戏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体系。第三、抓好专业思想教育,树立专业先进典型,坚定学生专业信心。举行专门的学风建设推进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从强化专业素质培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面强化学风建设。在学校网站和报纸等各种媒体上做好优秀学生的宣传介绍。选派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活教育,树立典型和榜样。
(二)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学生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第一、积极开展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立项活动,建立“高年级团队帮低年级团队、有经验团队带无经验团队”的传帮带制度。把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深入开拓实践基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丰富学生们的实践内容。重视将实践活动与学生成长更好的结合起来,与社会上的单位进行合作,实行社会实践基地化培养模式。推进学生的职业见习制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和职业的理解,明确自我发展方向。第三、着眼社会需求,开展“千人百企”、“三进三同”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千人百企”、“寻找职业贵人”职业见习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要走进企业,走进职业,认识自己,锻炼自己。
(三)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点面结合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形成一体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第一、合理规划大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教育模式,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导航。形成一年级做好学生的大学生活规划、学习养成教育,二年级做好学生的学业规划、生涯规划教育,三年级做好职业探索、专业发展活动,四年级做好就业技巧辅导和职业素养辅导。将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课、职业规划课纳入教学范畴,作为必修或选修的学分。第二、实施“大学生生活导论”。邀请企业家、知名学者,毕业校友,高年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学长”针对不同年级积极开展大学生活导论、“学长”计划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了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目标规划的引导,激发同学们追求成长、完善自我的内驱力。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是关键。积极地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准备指导;做好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的收集等指导和分析;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和个人发展指导和分析等工作。最终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四)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形成个性化的学生核心品质培养模式。第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协调的身心素质。积极开展各项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种球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形成独具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第二、通过对学生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态度。在大一阶段注重“苗子”的选拔和任用,通过组织活动、协助老师、联系班级、服务同学等方式,准确分析学生干部能力的类型,有所针对地教育培养,同时开展学生干部素质培训班,进而培养学生干部对于工作的责任感,进而转化为对职业的认真态度。第三、通过开展各种拓展性的训练比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干部队伍交流培训,提升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成立文体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等,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闻中心-中国网2010-3-2.
[2]国家统计局报告。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23日电(记者刘铮)。
[3]曾燕波,杨健楠 外来务工青年城市融入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4]郑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研究,2008年,第5期
[5]刘长平,以拓展素质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9
[6]罗兰芬,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消费导刊,2007,6
一、全市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监测,评价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而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主要指标:
一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状态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以及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就业状况、价格总水平等等。
二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行业利润、资金能源利用效益、劳动生产率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资金状况的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资本市场交易状况、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状况、外汇市场运行状况等。
四是反映国际经济环境的指标,包括世界经济增长状况、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状况,以及主要商品市场运行状况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表和货币概览等。
1、生产总值核算介绍
社会生产总值(也称社会总产出)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价值总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要素的相互投入,社会生产总值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社会生产总值的计算:全社会生产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产量为Qi,商品价格为Pi,那么第i种商品的产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产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在实际统计中,往往按产业部门计算社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扣除了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是世界各国核算的主要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核算。
把各种产品的产值扣除原材料(也称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就是产品的增加值。所有产品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实际统计中,按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如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按生产投入的资源、固定资产、劳动等要素贡献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营业盈余+资源租金。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以后的支出去向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按消费主体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2、我委测算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多年增加值率:统计部门计算当年价是在固定统计指标框架、指标体系范围内,根据相应的产值、增加值统计办法汇总而成。速度是根据可比价格(在90价基础上调整)计算总量后对比测算得来。我委因无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源,对GDP及其构成的测算只能抓住工业、农业、投资、消费等关键指标进行。首先考虑多年平均增加值率。即利用统计公布或部门预测的各行业产值以增加值率计算相应的增加值,如:一产增加值率一般掌握在60%~62%幅度内;二产中,工业增加值率掌握在40%左右,建筑业增加值率掌握在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中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用增加值率参照计算外,其余主要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用增长速度测算。贸易餐饮业的增加值率掌握在45%左右。各县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增加值率要根据本地的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率=建筑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行业发展速度:除按增加值率测算外,行业发展态势及其产值发展速度又是一重要测量指标,以保证产值与增加值增减相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方式为一产、二产按增加值率方法分别计算出增加值后,对照农业、工业、投资增长速度调整平衡;三产当前更多是以速度测算。
物价指数:我委对GDP的测算大多数是测预期数、当年价格数,其测算必须考虑物价指数。计算公式为:现价生产总值=基期生产总值×(1+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反过来,可测算增长速度。
其他考虑的几个比例关系:规模工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7~70%;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72%。各县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别,要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进行必要的预测结果校验:经济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恒定关系。如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增长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期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增速+基期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增速+基期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增速;同样三次产业的预测数据也可通过类似关系进行校验。
贡献率的测算:投资贡献率=投资增量/GDP增量;消费贡献率=消费增量/GDP增量;三次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也可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类推。
二、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及实践运用
1、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常用的一些具体分析方法有: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不带有价值判断,主要是陈述事实,讨论经济运行怎么样;而规范分析则带有价值判断,主要讨论经济运行应该怎么样,可能与经济现实本身无关。经济分析更大程度上倾向于实证分析,但是也包含了规范分析的内容。例如,在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本身是实证分析,但是在评价这种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的时候,则带有了价值判断的色彩,而在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时候,则更多带有价值判断的倾向。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所谓静态分析,也称为均衡分析。所谓均衡,是所分析的经济系统内各个变量经过彼此之间的调整后,在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维持稳定。而静态分析或均衡分析则是指不考虑时间变动,仅对各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动态分析,则是探索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在经济监测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不是处于均衡状态,而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和趋势,则是经济监测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常的增长率分析,就包含了动态分析的成分。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的给出性质变化的判断。如对投资状况,给出的判断是平稳增长,或者是加快增长。定量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给出具体的度量,如2006年我市投资为223亿元,这就是从数量上说明了投资的规模,或者说投资增长15%,这也从数量上界定了投资的增长率。
2、经济运行分析实践
如何分析好经济形势,写好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材料,是发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将一些经济运行分析的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总供给方面,从三次产业分析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首先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要有一个初步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就是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作出的,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产物。因此,对应的发展阶段也有三个。一是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从依靠阳光、水、土地,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到种植狩猎,以自己的体力从事简单的劳动,最后到驯养家禽家畜来繁衍后代,来发展自然经济。农业时代的生产比较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的缓慢,主要是依靠农业劳动以及其他的手工劳动发展生产。二是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经济的产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的时代(从英国工业革命起始到现在为止大致上300年左右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优势,生产力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水平已逐步由初期解决温饱向中后期的发展型迈进。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即处于这一阶段。三是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只需要少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二产业就可以创造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大量的劳动力从一、二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服务业作为一大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也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迈进。如今的发达国家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如何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产业,一是要把握气候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二要看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增因素,如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增加,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等。三要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对农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产业,主要分析工业运行的情况,一要看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可分轻重工业或行业进行分析;二要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产销率来反映;三要看是否有新增生产能力、市场状况是否有利于扩大生产以及煤电油运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情况。
第三产业,主要分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发展形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快,可对其详细分析。
第二,总需求方面,从投资、消费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进出口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是内需,净出口是外需,三者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三大需求口径来看,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具有突出的“投资打头、消费殿后”的特征。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必然带动投资增长,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投资增长不是无限制和无止境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也容易产生盲目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带来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三大需求时,应当积极地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本轮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其特点又是结构性的调控,不搞“一刀切”。对于农村、西部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要加大投资力度;对于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投资,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而对产能过剩行业和盲目低水平的扩张则要严格控制,以期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因为投资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新的供给能力,如不适当予以调控会导致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运行。
从我市来看,主要是分析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具体讲:投资主要监测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是从投资性质看,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三类。二是从投资来源看,分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三是从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来分析。
消费主要监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要看消费能力是否提高,二要看消费预期如何,三要看消费环境是否有所改善,四是看有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第三,效益方面,从三大收入分析经济效益。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目标意识,坚持目标导向,盯紧目标开展工作。各分管领导和区目标绩效中心要强化过程管理和跟踪督查,确保目标执行有力、工作落实有效。小编整理了在2021年第一季度目标推进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欢迎查阅。
同志们:
今天,我们按照全区目标推进和经济运行的模式,在这里召开2021年一季度目标推进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确保实现“双过半”。前面,相关部门的发言对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成绩总结、问题剖析非常到位,对下一阶段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后面,X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抓好下一步经济工作,特别是二季度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研判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切实增强抓好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扣目标任务,坚持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聚焦聚力“九项工作大比武”,全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县区排位取得了“三个第一、两个第二、一个第四、一个第六”的好成绩,五项指标增速走在全市第一方阵,总体处于“中等偏上”。“三个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快于去年同期X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X%)、全省(X%)、全市(X%)平均水平X、X和X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两个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一个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一个第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这是一季度排位最差和回落最明显的指标。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态势与全国、全省、全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总体实现“开门红”。
可以说,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产业转型处于深度调整期、社会投资信心严重不足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一季度,大家工作非常努力、十分辛苦,在此,我真诚地感谢大家。但是经过认真分析盘点,现在还远没到评功摆好、歌功颂德的时候,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压力还非常大,短板和疲软的地方还非常多,稳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发展形势非常严峻。可以说,全区经济工作正处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
第一个问题,与“开门红”目标相比,个别指标还有欠账。从完成进度看,有X项指标还有差口。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完成绝对值目标。从增速看,有X项指标低于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市区下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区下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区下X%)X项指标,分别低于目标增速X、X、X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跌破两位数,直接影响了多项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尤其是影响脱贫摘帽质量。从支撑GDP的X项指标看,有X项指标还要欠账。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保费收入、财政八项支出等X项指标还要欠账。尤其是保费收入呈负增长,反映出我们的工作和宣传力度还非常不到位。
第二个问题,从稳增长的支撑来看,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增长第一要有项目投资,第二要有企业运行,即:支撑经济增长要产业先行、项目支撑。项目投资方面,一是新开工不足。一季度全区新开工项目仅X个,较去年同期减少7个。二是在库项目偏少。目前全区在库项目X个,同比减少X个,库存约X亿元,对投资支撑不足。三是新增入库项目缺乏。一季度新增入库项目仅X个、总投资X亿元,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X个,总投资同比下降X%,四月份入库也非常之差,稳投资支撑乏力。企业培育方面,全区“四上”企业个数少、体量小,全区在库“四上”企业仅X个,占全市(X个)比重不足X%,始终在全市垫底。特别是1~3月份,全区仅年报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X家,未入库新企业,要完成区委确定的全年目标压力很大。
第三个问题,要素保障比较吃紧,尤其是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一是财政增收难。我区税收和税源较少,在国家大幅减税降费的新形势下,全区税收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特别是脱贫摘帽后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大幅减少,争取资金的空间萎缩,财政调度资金实施项目捉襟见肘,导致个别项目推进缓慢,市本级和各县区也是如此。二是项目融资难。各级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监管更严,加之地方平台公司整体实力弱、缺乏反担保物、收入不能覆盖债务等原因,政府向政策性银行融资审批难度大。此外,土地供给周期长、成本大,环保压力大、环评严,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们分析形势,既要看到好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希望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要在这些问题面前想办法、找出路,添措施、抓工作,进一步坚定实现“双过半”的信心,积极作为,确保目标完成。
二、全力奋战90天,务必确保实现“双过半”
二季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对照目标找差距、添措施,缺啥补啥,抢抓最后有效工作时间,全方位开展工作。全年目标已经明确,“双过半”目标不在单独发文,务必要确保X月底完成全年目标的50%以上。
第一,要把项目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抓手。项目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以项目投资“大比武”活动为契机,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确保二季度投资增长X%以上。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季度,全区新签约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引进市外到位资金X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X亿元,下降X%。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带头招商、主动出击找线索,用好用活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手段,不断深化X合作、X合作,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特别是X月X日,区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的X个招商引资协议,要抓紧跟踪、积极对接洽谈,尽快签约落地。这里特别强调一点,要把好项目招引质量关,严格按政策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法解除无效项目,避免造成工作被动。二是抓好项目推进。要抓项目开工。区发改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乡镇要全力配合,加强谋划,抓紧梳理,加快前期,摸排准备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工的项目和现场,力争金堆新区开发建设场平(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要抓项目入库。项目投资是先入库、后出数,1-3月入库很不理想,X月份再无突破,就实现不了“双过半”,下周我们将专题进行调度,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标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想办法、添措施,确保更多项目入库。要抓项目建设。今年全区共实施项目X个,其中重点项目X个,目前除部分续建项目外,真正开工建设的还不多,很多项目停滞在前期。各联系领导、责任单位要认真梳理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力推进,确保二季度有一大批项目实质性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和投资增量。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要素保障问题。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今年,我们在下达争取资金目标的方式方面,较往年有了很大变化,不再简单的下达一个数据。
①考虑了部门的实际,不再按去年基数以一定增长比例来确定,充分考虑各部门争取项目的客观性、实际性,实行差异化下达。②突出了争取的重点,下达目标时,剔除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政策性、常态性项目,重点要争取除此以外的其他项目,更具针对性。③明确了着力的方向,区财政局结合中央、省政策投向,编制了重点项目争取清单,给大家提供线索,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部门可以围绕项目清单做工作。④更加注重激励奖惩。我们还将针对资金争取单独出台奖惩办法,对于目标完成好的单位进行重奖,激励大家有针对性、方向性的多去跑、多去争取。要加快项目融资进度。贷款项目方面,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已完成了贷款方案和预可研,区农业农村局、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国司要加强工作配合,务必确保X月底前完成可研并上报农发行初审。区交通运输局要加快七盘关至X旅游扶贫公路审批进度和工程进度,确保尽快提款,防止政策变化贷款失败。
同时,还要加快旧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提款进度。专项债券项目方面,X旅游债券已形成可研报告初稿,区财政局、区金融服务中心要加快完善相关手续,X月底前完成所有发行前期工作,上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批。PPP项目方面,区水利局要加快X江X段流域江河治理工程社会资本方采购工作,力争二季度签订合同并开工。区住建局要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对外和资格预审;要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包装工作,按照区政府常务会确定的意见,加快入库审核和对外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要鼓励民间投资。近期,市上对一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特别是邹市长对民间投资下降的X、X、X、X、X五个县区作出了重要批示。我区民营(个体私营)增加值总量、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分别达X亿元、X亿元,均排位全市第六。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出台了X条政策“大礼包”,各级各部门要把优惠政策宣传好、兑现好,把工作部署推进好,积极引导、支持鼓励更多民营企业投资落户,力争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
第二,着力加快产业发展。一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要加快工业项目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是进规的前提,要加快X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二季度竣工投产2个以上;要稳步推进X等技改扩能项目,有序推进X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X月底前实现实质性开工。要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1~3月份,海螺水泥实现产销两旺,产值达X亿元,上缴税收X亿元。区经信、经开区管委会要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监控,做好跟踪协调服务,确保规上企业稳健经营、满负荷生产。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按照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的原则,区内要优先使用本地造产品。最近有反映外地不合格、不达标低价水泥流入我区市场,不合格水泥严重影响建筑质量,也扰乱了本地水泥市场,请经信、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抓好企业进规入库。要吃透企业进规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加强针对性指导,确保二季度新进规工业企业X家以上。四要切实抓好园区建设。要完成七盘关国际石材城标准化厂房、农产品加工园B区X号路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浙广合作产业示范园配套设施建设,开工羊木工业园(一期)道路配套建设,扩大园区规模和面积,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二是大力发展文旅经济。要加快文旅项目建设。二季度是X最有利的施工期,要加快推动X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确保二季度有进度、有实效。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二季度是旅游旺季。要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宣传营销,区文旅体、体育中心、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要积极对接省厅,搞好衔接协调,精心筹备好避暑节、超级马拉松、全国村长论坛夏季峰会、中国老年门球赛等系列节会活动。其他景区要迅速完成排危工作,实现“开门”迎客。三是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要加快商贸项目建设。加快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省级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明月峡蜀汉一条街、X五坊街生态美食城等商贸项目建设。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区商务局要加强业务指导,抓好商贸企业培育和入库工作,力争二季度新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1家、限上商贸企业1家以上。区金融服务中心要认真研究,积极盘活核桃交易中心。要不断扩大消费需求。要组织实施好各类市场拓展活动,引导商贸企业利用节庆假日,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不断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强力推进乡村振兴。一要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位下滑至全市第六,剖析原因,既有客观问题,又有主观着力不够,工作指导不深入、不扎实,导致调查点位农户不愿记、不会记,没有做到应记尽记、应统尽统。下来后要采取针对性举措,从发展增收产业和乡村旅游,加强技能培训、抓好农户记账等方面着力,尽快扭转增速下滑局面,二季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二要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要持续壮大“5+N”特色农业产业,目前产业长势喜人,要加强管护、培育和宣传营销工作,不断增加农民产业收入。三要抓紧启动新村和园区建设。新村和园区是实打实的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也需要在全省全市比拼和竞争,务必加快推动。目前,新村建设即将进入招投标程序,牵头部门、责任乡镇要加快推进、及早启动。
第四,加快X城市北部新城建设。一要加快城建项目建设。金堆新区(一期)等项目要尽快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项目前期工作;X江生态闸坝项目要尽快完成可研技术审查批复、洪水影响评价等工作;旧城棚户区改造要加快二期扫尾工程,加快三期建设;城市外环线要力争X月份开工建设。二要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区住建局牵头,X镇、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严格对标对表,查漏补缺,确保X月底全面完成硬件建设任务和软件资料收集整理工作,X月份顺利通过省检、X月份通过国家验收。三要抓好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是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环保督查问题整改的需要,相关工作已专题研究部署,区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和涉及乡镇要按照工作要求强力推进,确保项目圆满按期完成,真正发挥效益。四要加快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要加快七盘关至X旅游扶贫公路、省道X线X过境段、X旅游生态内环线等项目建设,加紧启动村组公路硬化、通村公路安防工程、半山经济带产业道路改建工程建设。五要抓好国土项目。二季度国土上重点抓好两个大项目。一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按照目标责任书X月底必须完成所有外业工程,目前差距还很大,这项工作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能增加土地指标,是一举三得的好项目,牵头部门和X个乡镇务必按照时间进度要求强力推动,确保下半年顺利接受验收。二是土地整理项目。目前有的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已实施但没验收或验收不达标,要加快项目实施和整改力度,尽快完成验收,形成更多的占补平衡指标。特别强调一下,各乡镇要发挥主人翁作用,配合区自然资源局抓好国土项目实施。近期,我将对刚才强调的重点项目进行督查暗访和现场办公,请联系领导、主管部门和涉及乡镇务必抓紧抓落实。
第五,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和民生事业发展。一要抓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民生工程是省上下达的,属于“一票否决”考核项,区上将下发具体的实施方案。责任部门要按照省市要求加快工作进度,对于完成任务难度大的,要及早向上对接协调,确保任务完成。二要抓好民生事业发展。分管领导要加强工作督促和协调,全面加快推进幼儿园、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要加快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项目前期工作,确保X月份开工建设。要精心准备、全力备战高考,确保高考平安、顺利,高质量完成高考任务。同时,要有序推进医保改革工作。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经济运行有力
一要严格目标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目标意识,坚持目标导向,盯紧目标开展工作。各分管领导和区目标绩效中心要强化过程管理和跟踪督查,确保目标执行有力、工作落实有效。二要加强工作调度。要继续坚持和运用好现有的调度机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会商,加强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持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三是抓好统计报数。统计领域全面改革后,统计方法和制度发生很大变化,政策法规越来越刚性,评审制度越来越严格,统计执法越来越逗硬,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我们在抓统计入库和数据上报工作方面,既要应报尽报、应统尽统、科学统计,又要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做到依法统计、安全统计。
航运业是周期性行业的典型代表,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也遵循着从高峰到低谷、再由低谷到高峰的循环。自2003年以来,中国需求是影响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2003—2008年第三季度,干散货运输市场经历了一轮长达6年的繁荣期。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发生根本性逆转,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2008年5月20日的历史最高点点跌至2008年12月5日的26年以来历史阶段性低点663点,跌幅达94.4%。
2012年已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四年,除2010年在各国救市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经济和航运市场出现短暂复苏之外,航运市场受全球经济及贸易增速减缓、运力增长加快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见图1)。
2 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下半年,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纷纷采取行动刺激经济复苏,但只有美国经济保持了还算强劲的复苏势头,而在此前增势强劲的经济体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四国”,复苏势头有所减弱。
2.1 机构普遍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好于2012年
世界银行对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3.1%,高于2012年的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3.6%,高于2012年的3.3%;同样,联合国对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也高于2012年的预测值。这些预测值虽然有差异,但反映的趋势基本一致,即2013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要好于2012年(见表1)。
机构的观点也是变化的,因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将会十分复杂,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结局的不确定性更增加其复杂性,要做到预测准确并不容易。
2.2 预计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回升至8%以上
受欧元危机及我国经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和房地产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放缓态势。IMF预计我国2012年GDP增长率为7.8%,这与中国社科院7.7%和国家信息中心7.8%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望2013年,我国内需仍显不足。政府为遏制房地产过热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将使该领域投资继续萎缩,但央行采取的货币宽松及针对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刺激措施将部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事实上,部分先行指标已经显示出经济增速回升的迹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9月份PMI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达到49.8%,接近于50%的荣枯线,是4个月以来的首次回升。此外,9月份的汇丰中国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54.4)和新订单指数(47.8)双双创下5月以来最大增速。当然,仅仅观察9月份这一个月的数据变化是不够的。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显效,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会返回到8%以上的增长水平,IMF预测值为8.2%。
2.3 2013年我国房地产政策具备微调条件,下半年有放松可能
纵观2010年以来我国商品住宅交易成交情况,政策出台的试点和调控效果紧密相关。每轮调控的政策出台时点均处于前面调控后量或价的反弹阶段,而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前时段,刚好为市场需求的释放期,这个释放时间段为3~6个月。因此,2012年5月份,我国房地产市场又出现回暖迹象。预计经过需求释放、去库存后,2013年3月具备微调条件,但是幅度不会太大,2013年下半年才有机会进行放松。只要全国范围内房价不出现大幅上涨,2013年的相关政策就不会再度收紧。而鉴于较短时间内实施房地产税在政治和技术方面存在难题,预期大规模征收房地产税仍会停留在讨论层面。
3 2013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辛浦森航运咨询有限公司(SSY)预计,主要出口国在2013年的干散货海运量是29.5亿t,较2012年增长5.1%;分货种看,铁矿石、动力煤、小麦和大豆海运增幅较大,增幅均超过5%。SSY预计各货种2013年海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2)。
分半年情况看,因上半年受澳洲夏季自然灾害、欧债危机持续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等因素影响,预计2013年上半年海运量较2012年下半年减少1%,需求面整体弱于2012年下半年,各货种分析如下。
(1)铁矿石。欧债危机持续冲击着世界钢铁需求和产量,低迷的外国直接投资、高度竞争的出口市场和大量的政治问题将制约“金砖四国”的经济扩张,进而影响这些国家的钢铁产量和钢铁需求。受房地产政策影响,2012年12月至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会影响到铁矿石需求。我国钢材和铁矿石库存居高不下,去库存化和价格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2013年上半年铁矿石海运量较2012年下半年减少3.4%,减幅在各货种中最大。
(2)煤炭。美国页岩气革命将使其煤炭出口增加,并以亚洲地区为重点目标,国际煤炭价格具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印度已明确将加大进口美国煤炭量。但由于受煤炭含硫量高、国内港口设施不足、运输距离较远等因素影响,美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不强。SSY预计,2013年上半年煤炭海运量为4.833亿t,与2012年下半年4.827亿t基本持平,其中2013年第一季度恰逢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恶劣天气高发期,煤炭供应将受到影响。
(3)谷物。美国干旱尚无明显缓解迹象,粮食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已成定局,大豆和玉米价格屡创历史新高。高企的价格,一方面将造成贸易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会给养殖业带来较大冲击。因此,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谷物海运贸易表现将弱于2011年。如果价格持续高企,为平抑国内价格,不排除国家加大国储粮投放力度,进而对第四季度进口谷物需求带来更大冲击。此外,谷物集装箱化比例的提高也对干散货供给造成影响。从目前的种植情况看,2013年第二季度,南美谷物的产量理论上较为乐观,但天气因素难以预料。
4 2013年国际散货运输市场运力供给分析
SSY预计,至2013年底,干散货运输市场净增运力万载重吨(预计2012年净增万载重吨),总运力规模达7亿载重吨,年增长3.8%,其中:巴拿马型船运力增长最快,增幅为7.8%;小灵便型船增长较慢,增幅0.4%(见表3)。
从船舶交付情况看,市场的乐观方面在于2013年各船型交付量全面下降,其中好望角型船降幅最大,将从2012年的239艘降至123艘,从万载重吨降至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6%;预计2013年交付巴拿马型船333艘(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7%;2013年交付大灵便型船184艘(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9%(见表4)。
从船舶拆解数据看,截至2012年9月,劳氏船级社统计拆解量已有万载重吨,Clarksons的统计数为万载重吨。SSY预测,2012年船舶拆解量是万载重吨,2013年还将增长至万载重吨。
5 2013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展望
SSY预计,至2013年底,干散货净增运力万载重吨(2012年预计净增万载重吨),总运力规模达7亿载重吨,年增长3.8%,相比2012年12%和2011年14.5%的增长,运力增速大幅下降。而需求方面,SSY预计,2013年干散货海运量为29.5亿t,较2012年增长5.1%(2011年增长4.8%),需求增速近年来首次超过运力增速。因此,仅从供需基本面来看,2013年市场将好于2012年。
[关键词] 软件评估 收益法
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软件是以药品集中招标服务为切入点,辅以会员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网上交易服务、物流配送服务。是集招标、交易、信息、配送为一体的完整医药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准备、签约客户服务、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交易监管六个子系统,提供多种成交撮合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采购、浏览采购等。配备方便快捷的网上订单系统,即时实现药品的网上订货、配送及验收,全面实现从信息、成交撮合到订单流转、配送结算的全程网络化。现根据北京XX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某省H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的软件转让合同意向书,拟对该软件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一、评估方法
按照评估方法与评估目的相匹配的原则,本次评估采用收益法进行。收益法是指通过预测被评估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期内各年的预期收益,并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求和,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此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收益法的基本原理是资产的购买者为购买资产而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不会超过该项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期望收益的折现值。收益法的适用前提条件为:(1)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够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期望收益的单项或整体资产;(2)产权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必须是能用货币来衡量的。本次评估采用收益法的理由如下:①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具备持续使用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②资产经营与收益之间存在较稳定的比例关系;③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够预测及可量化。④对该资产未来收益预测较为客观,且折现率的选取较为合理。
收益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
:未来第i年资产的预期收益;
r:折现率;
n:预期收益年限。
二、评估过程
由收益法公式可知,重点在于确定收益期限、预期收益和折现率三个参数。
1.收益期限的确定
本次委估的计算机软件属于电子商务公司的专用系统软件,由于该领域内的软件对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极高,因此软件竞争相对受到一定限制,该软件的使用寿命要比一般领域里的软件的寿命相对长一些,故可判断该软件的经济寿命至少达到5年。
另一方面,由于本次评估的软件内涵包括源程序和相关文档,受让方可以进一步升级、完善甚至再开发,若考虑进行两次再开发,每次开发可以延长1-2年寿命,则我们认为该等软件的经济寿命应该可以达到8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计算,在今后的8年内,通过对软件的不断改进,本次评估的软件在今后8年内不会完全被更为先进的软件所取代。
2.预期收益的确定
参阅H公司2003-2006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H公司是否存在超额收益。
考核超额收益主要从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率看是否超出行业的和社会的平均水平。H公司2003年至2006年的销售净利润率稳定在2.28%至4.9%之间,四年平均为3.65%,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算是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因为医药电子商务属于长线投资,前期网络建设投资巨大,但越到后期投入比例越少,相应地利润率也会逐年提高。H公司2003年至2006年的资产净利润率在5.16%至16.62%之间,且逐年增加,其四年平均为10.28%。假定将该企业的总资产变卖成现金存入银行,获取合法利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期为2006年3月1日-3月31日。本期国债总额为600亿元,其中3年期420亿元,票面利率为3.14%,5年期180亿元,票面利率为3.49%。而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以下简称存款利率)分别为3.24%和3.6%可以认为社会平均收益水平指标。H公司前四年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28%,是社会收益水平3.24%的3.17倍。前四年的资产收益率大大超过同行业的、第三产业的和社会的平均资产收益水平6%。故评估人员确定H公司存在超额收益。 转贴于
营业收入以某省100亿元药品交易额为依据计算。本项目未涉及增值税,营业税按5%,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分别按营业税的7%和4%计取。本项目为医药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若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得税税率为15%,现遵循稳健原则,按33%计算。
备注:前1-2年为H公司外购该软件的建设期,原因是该软件系统要求相关的硬件设施比如大型服务器、局域网等作为固定资产投资。
3.确定该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
根据对该类软件的交易实例的分析,以及该软件系统对被评估企业的收益贡献性分析,采用对销售收入的分成率为3%。在国际市场上一般技术转让费不超过销售收入的3%—5%,如果按社会平均销售利润率10%推算,则本软件技术转让费为销售收入的3%的利润分成率为30%。在技术商品的买卖中,利润分成率LSLP(Licensor’s Share of Licensee’s Profit)的计算公式为:
LSLP(%)=技术商品价格/买方获得总利润* 100%
4.确定折现率
本次评估以宏观预测的商业服务业经济增长最低值8%作为行业风险报酬率(《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经济蓝皮书);以当年国债五年期利率3.49%作为无风险报酬率;以无风险报酬率的80%即2.51%作为其他风险报酬率。
折现率=8%+3.49%+2.51%=14%
三、评估值的计算
北京XX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拟转让给某省H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在评估基准日2006年9月30 日的评估值为叁佰叁拾柒万元整(¥337万元)。
参考文献
[1]李惟莊.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常见问题的探析[J].无形资产评估,2009,5
[2]尤金.F.布里格姆,乔尔.F.休斯敦 .财务管理基础[M].第九版.中信出版社.2004,12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历史数据[N].央行网站, 2009,9
[4] ABC.公司06——08年财务报告[N]. 浙江ABC, 2008,9
(一)1-10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指标预测。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月完成1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预计全年完成210亿元,增长23.5%,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06.4%。
2、流通应税销售额。1-10月完成293.9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8%;预计全年完成345亿元,下降9.4%,完成市下达计划的76.67%。
3、市场成交额。1-10月完成16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预计全年完成201亿元,增长20.5%,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00.5%。
4、商贸服务业增加值。1-10月完成7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预计全年完成90.5亿元,增长24.1%。
5、商贸服务业投入。1-10月完成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占全市服务业总投入的25%;预计全年完成15.5亿元,增长4.7%。
(二)今年以来商贸服务业运行和发展特点
面对今年以来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环境,我市商贸服务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度发展工作重点,咬定目标不动摇,攻坚克难求发展,有序调控保稳定,全市商贸服务业继续显现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
1、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虽然受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但近年来由于我市在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业态功能以及激活节假日经济等方面的努力,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呈现了总量持续增长、增幅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从纵向看历史最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在“十五期间”一直维持在14%左右,06年达到16.3%,07年上升到18.4%,而今年以来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幅,最高增幅达到25%,刷新历史记录。从横向看名列前茅。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无锡二市七区增幅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1-5月份以25%的增幅与新区并列无锡第一,1-8月份再次以24.6%的增幅与惠山区和崇安区并列无锡第一,1-10月份以24.5%的增幅排列无锡第二。从行业看餐饮居于榜首。据全市分行业统计资料显示,1-10月份我市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幅达35.9%,超出全市平均增幅11.4个百分点,位居行业榜首。
2、贡献份额逐步增大。
今年以来,我市商贸服务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多样化,市场供给多元化、消费档次提升化的消费需求,抓住发展机遇、完善经营业态、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效益逐步提高,对上贡献份额也逐步增大。流通利润高位增长。今年1-10月份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实现流通利润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增加值持续增长。今年1-10月份我市商贸服务实现增加值7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超出全市平均增幅3.4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0.1%,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上交税收平稳增长。今年1-10月份商贸服务业实现各类税收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占全市服务业税收总量的33.3%,其中地方税收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6个百分点。
3、后劲投入强势推进。
商贸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和水平提升,关键在于后劲投入,着力点是重点项目的强势推进。1-10月份全市商贸服务业完成后劲投入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高出全市服务业总投入增幅1.2%,其中“三城三中心”6个重点项目完成工作量3.2亿元。从在建项目情况看:项目单体规模大。我市涌现出一批单体投资额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如中国宜兴金属城,总投资额达10亿元,三幢综合办公交易区已经竣工,9.5万平方米的仓储体系即将开工建设;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总投资额为6亿元,交易区已封顶,招商开盘良好,科技大厦于10月26日举行了开工仪式;东来国际商务中心,总投资额超5亿元,地下工程建设即将完工。项目发展前景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市在建的一些商贸服务业项目服务功能有了提升,中国陶都陶瓷城集购物、会展、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将打造成为全国13个陶瓷产区的展示平台和销售中心;中国(宜兴)金属城、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等项目也都是集交易、研发、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集聚区。
4、现代物流快速起步。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商贸流通的繁荣为宜兴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现代物流已由起步走向务实推进、快速提升的发展新阶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以旺达物流有限公司为主体,以国家水路二类口岸为依托,以公共型保税仓库为基础,集报关、验关、运输、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正在迅猛发展,开辟了宜兴至江阴港、宜兴至上海港的水上货物运输航线,1-10月份完成内外贸货运7.1万吨,同比增长31%,进出口标箱5586件,同比增长21%,进场通关企业达189家,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物流项目务实推进。一批以商品配送、农产品配送为主的物流项目正在务实推进中,总投资1.3亿元的无锡汇全物流项目,一期已建设完工,投入运营;总投资4800万元的双目桥6万吨粮食仓储物流工程,目前一期6幢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仓库用房已全部建好;林凯物流中心、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待拆迁结束后即可开工建设。重点物流企业脱颖而出。经过近几年的扶持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正在快速崛起,旺达物流已被评选为“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成为我市物流行业的领头羊,久通物流、汇全物流也已列入无锡市重点物流的预选名单,即将成为无锡市重点物流企业。
5、专业市场前景良好。
依托有效规划,承接产业优势,借助科学管理,我市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正在不断放大,基本形成了“一群”(融达建材装璜市场群)、“二街”(长桥河休闲步行街、阳羡茶文化街)、“三城”(华东石材城、融达汽车城、陶都陶瓷城)的专业市场格局。规模市场交易活跃。融达建材装潢市场、和桥轻纺建材市场、瑞德蔬果批发市场等6个年成交额超10亿元市场1-10月份实现市场成交额101.1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总量的60.1%。特色市场魅力初现。长桥河步行街连接华地、和信、新东方、大统华等商场、超市,形成了热闹繁华的人民中路商圈,已成为宜兴城区新的观光休闲景点;集文化、旅游、购物于一体的阳羡茶文化街倾力打造阳羡茶品牌,彰显陶都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茶产业优势。
6、规模企业不断壮大。
我市本土商贸规模企业无论是发展档次、经营业态、还是零售网络、销售规模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宜兴华地百货和新苏南商厦分别列入“2007年江苏省零售企业营业收入30强”第14位和第27位,江苏三木废品回收公司列入“2007年江苏省批发企业营业收入30强”第30位。规模企业份额提升。根据2007年流通应税销售确定的200强企业1-10月份流通应税销售完成260.92亿元,占全市流通应税销售总量的88.8%,比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剔除废旧金属回收行业政策影响,同行业同口径相比,实际增长达23.9%。总部企业平稳增长。江苏华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目前市内外经营门店已达21家,并向一线城市南京、马鞍山进驻,发展前景看好,1-10月份集团实现总销售35.1亿元,同比增长10.7%,目前企业上市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可望择机上市。连锁企业网点增多。宜兴市宜客隆超市有限公司走本土连锁化发展之路,实行中心标准超市和社区便利店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不断拓展市内零售连锁网络,目前城乡分布宜客隆超市连锁门店18家,比上年净增13家,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为居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7、市场保供调控有序。
今年我市商品市场供应受国际市场供求矛盾突现、商品价格多变以及国内自然灾害多发的影响,曾出现商品短缺、物价上涨、供应紧张的现象,我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供应有序。快速应对雪灾危机。今年年初我市出现了百年难遇的雪灾危机,道路封冻,运输受阻,又恰逢春节来临,为切实做好抗雪救灾、保障供应,我局快速成立了应急组织网络,一方面针对大棚农贸市场的不安全因素,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确保安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春节物资供应市场,基本满足了市民的消费需求。有效保障食用油供应。3月份我市食用油受大环境影响,价格上涨,品种短缺,为保障市场供应,我局及时与相关企业建立监测、联系制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积极调配油品资源。为有效应对5月份成品油市场“价格倒挂、供应紧缺、排队加油”的严峻形势,我局加强了市场供应的日常监测,积极协调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宜兴管理机构组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增加成品油宜兴市场投放量,维护了市场秩序,稳定了社会环境。及时处置奶制品问题。针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引起的突发事件,我局通过转发文件、电话督促、市场监测,较好地完成了零售批发企业问题奶制品的下架封存和放心奶制品上架供应的保障工作。
(三)主要存在问题
今年是国际市场多变、发展困难多聚、宏观形势严峻的一年,从当前以及下阶段商贸服务业发展态势分析,我市商贸服务业主要面临以下一些问题和制约:
1、政策刚性制约。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今年我市流通应税销售出现了“平开低走、逐步下滑”的现象,1-10月份全市流通应税销售完成293.9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仅完成年度计划的65.3%,总量净减35.5亿元。经我局对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调查分析,今年1-10月份全市废旧金属回收比上年同期下降36%,净减量达到68.5亿元,全市有4个镇受废旧金属回收税收政策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总量较大,大大影响了全市完成情况。按照目前形势分析,必然要影响今年我市流通应税销售年度计划的完成。
2、土地拆迁制约。受土地制约和拆迁影响,一些商贸服务业待建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如融达商品城、林凯物流中心、汇景时代百货、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另有一些在建项目也受其影响,建设进度有所放慢,如中国(宜兴)金属城等。再加上银根紧缩、产业政策制约等因素影响,商贸服务业后续项目减少,后劲投入乏力,进度有所放缓,将影响到下阶段我市商贸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市场环境制约。由于受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升、外贸出口受阻(简称“四把刀子”)和信贷收紧(简称“一根绳子”)的影响,经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运输成本等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利润空间相对减小,经营企业困难加大。
二、20*年工作总体思路、主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契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有效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和服务国计民生的保障作用,努力实现我市商贸服务业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计划指标243.6亿元。
——流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8%,计划指标407亿元。
——市场成交额增长20%,计划指标240亿元。
——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计划指标1*亿元。
——商贸服务业投入增长10%,计划完成17亿元.
(三)重点工作和主要举措
1、着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紧紧抓住后劲投入的着力点——重大项目建设,根据不同业态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确定一批“20*年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定人联系、定期沟通、每月上报”跟踪服务联系制度,尽最大努力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抓好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中国宜兴金属城、东来国际商务中心3个总投资超5亿元项目,促使信息项目早落实、落实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运营,培育我市商贸经济新的增长点。
2、组织开展二次对接活动,营造发展氛围。
一是组织开展一次物流业务对接活动。20*年上半年筹划召开“20*年宜兴市物流业务对接会”,积极组织我市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供需对接,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带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二是组织开展一次农副产品供需对接活动。20*年下半年筹划召开“20*年宜兴农副、土特产品与大中型连锁超市的商品供需对接会”,通过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我市更多的名、特、优农副产品和土特商品进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发展“订单农业”,在农产品基地与零售店之间建立产地—配送—销售—消费的有机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3、切实抓好三个产业融合,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切实抓好商工融合。坚持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并进,把发展生产业放在首位,结合省级财税管理体制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工业企业(集团)剥离物流业务,整合组建财务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产品研发、原辅材料供应、产成品仓储和经销服务,实现工商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切实抓好商农融合。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工作,强化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重点对农产品土特产基地建设、集中收购、定牌加工和对外销售上进行探索,创办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联合体,要努力在青梅、茶叶、竹笋、板粟、百合等土特产品种上求得突破,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切实抓好商旅融合。加快商贸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以商业氛围促进旅游兴旺,以旅游兴旺带动商贸增长,利用中国陶都陶瓷城的陶文化和阳羡茶文化街的茶文化,开辟旅游商品的购物点、旅游班车的停靠点,逐步发展成为商旅结合的观光点。
4、加快推进四种新兴业态,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鼓励发展连锁经济。扶持培育本土或以本土为主的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济,鼓励连锁经营以直营连锁为主向加盟连锁和特许连锁发展,不断提高连锁经营销售额在全市社消额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努力开拓楼宇经济。结合宜兴国际经贸大厦、东来国际商务中心等商务楼宇的建设,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实现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三是扶持培育总部经济。大力支持江苏华地集团积极拓展市外门店、开拓市外市场、开发多种业态,发展总部经济;出台奖励政策,支持中国陶都陶瓷城吸引全国13个陶瓷产区企业来宜设立“总经销、总”机构,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陶瓷经销总部;支持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吸引国际、国内环保科技单位来宜设立环保研发机构,成为服务全中国、辐射全世界,具有国际化的“环保信息交流平台、环保产业融资平台、环保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环保产品交易展示平台和环保产业采购加工服务平台”。四是积极促进品牌经济。鼓励我市商贸企业争创品牌,重点扶持和桥豆腐干、丁蜀紫砂壶、徐舍小酥糖、高塍猪婆肉等传统特色产业争创“中华老字号”、“无锡老字号”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结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关键之举。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四集一转”,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当前,安阳市正进入工业化的加速阶段,产业集聚区正逐步成为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产业集聚区实现 “四集一转”,落实发展方式转变,这对促进安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豫北强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集聚区实现“四集一转”是落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平台
产业集聚区“四集一转”是指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集聚区建设要贯彻“四集一转”的发展思路,其中,关联性是核心特征,空间集聚只是表现形式,集约化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的社会化是本质要求,提高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根本目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要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1、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集聚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集聚区能够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互动效应、带动效应,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规划产业集聚区一定要在分析区域产业经济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定位、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产业集聚区。安阳作为中部一个发展中的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就要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努力把9个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跨越发展的增长极、核心区。
2、合理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集群发展来看,绝大多数还属于传统型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掠夺式使用基础性资源,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换来的。而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随着资源消耗加剧,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资源质量不断降低,开发难度加大,利用成本上升,使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并影响到以该类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应合理有度发展产业集群,培育集群创新能力,形成生态化的集群创新网络,并通过整合集群的生态链和价值链,构建起产业生态循环网络,最终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和谐、生产高效、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循环产业集群。
3、集约利用有限资源有利于形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加强产业集聚区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并通过改进生产方式、竞争形式和管理模式,实现生产要素资源的产出最大化。通过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通过循环再生,使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得以多层次、多环节、多渠道地合理利用和重复利用,从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集聚区的本质要求。要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以安阳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4、功能集合构建有利于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支撑和人口聚集能力是集聚区的功能特征。2010年1月至5月,安阳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2亿元,新建道路150多条,总长度370多公里,架设电网190多公里,铺设上下水管网280多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多平方米,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建立功能齐全的产业集聚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打造一流集聚区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快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创建精品投资环境,降低进园区企业成本,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让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另一方面,要抓好软环境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信用担保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各项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使产业集聚区管理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宜人。
5、有序开展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节需求结构
(1)抓住重点,有序推进城镇化。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就必须把安阳建设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秀美宜居、支撑能力强的现代化城市。但城市建设涉及的方面较多,如拆迁改造、片区建设、园林绿化、精细管理、素质提升、小城镇建设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整体推进的同时,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并要有所侧重,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有序推进,提供更多的就业条件,实现产城融合。
(2)城镇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调整经济结构要以稳步推进城市化为依托,强调推进城市化是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加快安阳市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场所,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尤其要在较大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促进非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总之,安阳市必须走聚集发展之路,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切实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民向城市非农产业持续稳定转移。
二、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安阳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涵盖了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纺织和新能源等7个优势主导产业。截至2010年12月8日,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533.9亿元,已集聚企业1036家,经济总量已达830亿元,新增发展面积44.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大平台、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安阳市产业集聚区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缺乏科学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集聚区存在着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认识不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解不透,更认识不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等问题。如有的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理解为GDP为中心。因此,必须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即经济总量扩张而忽视经济结构优化的片面性,从短期追求GDP向中长期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方向发展,从追求外延向追求内涵、改造更新方向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存在体制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安阳经济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还很多:(1)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些严重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如资源价格采取政府定价,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过大,而且浪费资源现象严重;(2)把GDP增长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方式,没有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等;(3)缺乏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深化财税、价格、投资、信贷、环保、收入分配等改革;(4)缺乏创新制度环境。
3、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00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6.9:28.6,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1.3:48.6:40.1。据《2011年安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安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61.7:26.2。由此可以看出,安阳市第二产业比重高,属于典型的第二产业为主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突出的问题是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水平低,缺乏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不利于服务业形成企业和产业。
安阳市大部分产业集聚区虽然解决了项目集中落地、企业集中发展的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做到围绕主导产业选择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条集聚项目,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集群链式发展的有机群体。产业集聚区内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高新技术单位少,集聚区内入驻的单位都属于传统的产业单位。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集聚区内部还没有充分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安阳市大部分产业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主要表现在:(1)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3)科学研究实力不强,全市仅有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等院校,像安钢集团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也只4家;(4)科技投入不足;(5)没有形成创新制度环境。
产生这些问题有多方面原因,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情况。如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忽视资源环境和市场条件约束、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滞后等多种原因。因此,必须加强集聚区建设,加快集聚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安阳市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促进安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的腾飞,针对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以下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实情,着眼长远发展,摒弃传统粗放模式,注重结构升级,第二、第三产业协调互动和节约集约发展,注重与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土地、环保、生态等各项规划的紧密衔接,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先行,树立人本、绿色、创新、协调、集约、循环发展理念,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创效益,减少排放保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摒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改革,构建合理有效体制机制
产业集聚区实现“四集一转”,落实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产业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调整产业技术标准等来鼓励或限制行业的发展。投资政策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为扩大社会投资创造条件。信贷政策要以产业政策为基础,扩大或收紧对特定行业的信贷资金供应。环保政策可以通过环境评价和环保标准的调整推动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强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推动结构调整的合力。
(2)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从现代化目标和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占GDP比重偏低,努力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但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从资源禀赋尤其是人均水平看,不具备奢侈消费的条件,从文明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看,也不该接受不健康、不文明、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另一方面要运用正确有效的经济法律手段,矫正过于奢侈和浪费资源的消费。要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素养,逐渐形成全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氛围,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构建绿色的社会基础。
(3)构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基础。第一,加快研究及实施绿色GDP核算制度。要在统计中扣除现有GDP中的环境损失成本,以便得到我国综合国力水平与国民福利水平的真实数据。这项制度创新意义深远,将带来决策观念的深刻变革,带来全新的发展观、政绩观。第二,建立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制度。第三,建立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包括财税、信贷制度、工商管理制度、市场投入制度等等,从制度层面为技术进步和循环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
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从安阳市产业集聚区现状出发,加快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需求结构不优化、城乡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科学发展新格局。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重,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一要解放思想,彻底转变重实业、轻服务的观念。二要消除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三要鼓励服务创新,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产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2)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区要大力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要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及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能力的淘汰。二要调整投资结构,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上新项目。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和绿色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加快调整需求结构,扩大内需。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扩大消费。一要提高消费能力,使人们有更多的钱能够消费。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基础。为此,要把“蛋糕”做大,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要把“蛋糕”切好,着重提高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要改善供给结构,使生产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三要优化消费环境,使人们更加放心、方便地消费。
(4)加快调整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城镇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安阳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较大,突出表现为“三个差距较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三是体制机制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着力把握好四个方面:其一,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相结合;其二,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其三,城市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其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4、强化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努力破解发展瓶颈
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原始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区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善于“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脑生财”。
(1)加强体制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对高新技术投入的力度。第二,运用财政资金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第三,发挥财政导向功能,建设中介服务体系。第四,加快技术进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用好创新载体;抓好重大科技专项。
(2)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集聚区快速建设和发展,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创新型人才集聚。一是确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形成“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的共识。二是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集聚自主创新发展的关键;要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快建立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塑造吸引创新型人才的“软”、“硬”环境。
(3)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产业集聚区的主要初衷就是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种稀缺资源。要建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清洁生产,严格环境保护。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要推进自主创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注:该论文为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立项课题《河南省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编号1324004106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一、当前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去年以来,在省经贸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工业流通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涨价、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流通现代化建设,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全市工业流通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一)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效益同步提高。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64户,同比增加263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40亿元,比同期增长2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9亿元,利税215亿元,利润140亿元,分别增长33.24%、37.31%和44.49%。呈现利税增幅高于收入增幅,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的良性发展态势。民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0****年,民营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495户,同比增加309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36亿元,增长38.32%,利税实现130亿元,增长36.****%。今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71户,比去年同期(1266户)增加305户。部分重点产品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全市重点调度的32种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23种,其中,氧化铝47.5万吨,增长54.51%,电解铝9万吨,增长75.99%,电缆1000万米,增长35%,纱8.8万吨,增长17.66%,钢材22.7万吨,增长17.91%,发电量41.9亿度,增长17.87%,机制纸20.7万吨,增长22.27%。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增长19.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9亿元,利税31.2亿元,利润21.2亿元,分别增长35.10%、40.12%和39.90%。。
(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5513”工程50户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0亿元,增长40.15%,实现利税136亿元,增长34.82%,利润91亿元,增长37.58%,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63%和65%。信发铝电、三和纺织、时风集团、银河集团、彩虹集团、华信塑胶等18户核心企业,累计实现利税同比净增加5000万元以上。截止20****底,全市利税过1000万元企业243户,同比增加84户,过亿元企业23户,同比增加1户。今年1-2月份,“5513”工程50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4亿元,增长45.48%,实现利税23.4亿元,增长43.61%,利润16.4亿元,增长47.22%,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38个、3.49个和7.32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1.26%、75.00%和77.36%。其中,信发铝电、东阿阿胶、三和纺织、奥博特铜铝业、泉林纸业、冠星集团、鲁化集团和银河纸业等20户企业分别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长21.69个、30.53个和33.40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入平稳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年,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钢铁、冶金、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努力加大金属制品业、化工、纺织、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先进制造业投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下发后,我市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快落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我市《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聊发[20****]4号),为今后的技术创新工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总的来看,我市工业投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47%。全市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04.6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1.39%。20****年,我市工业投资目标为400亿元,增长20%。经筛选的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81亿元,其中续建18个,新开工32个。50个重点项目中投资额过10亿元的有国电聊城发电厂的2×6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55亿元,泉林纸业的林浆纸一体化投资25亿元,奥博特铜铝业的10万吨精铜板带投资20亿元,鲁西化工集团的工业园二期投资15.5亿元等7个。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投资15.38亿元,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0亿元,占工业总投资77.47%。
(四)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20****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64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81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5.8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4.65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5.43%。20****年,50户重点用能企业上报的66项单位产品(产值)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50项,占75.76%,实现产品(产值)节能量38.49万吨标准煤,完成年度目标的318.89%。泉林纸业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东阿县工业园和信发集团、鲁西化工、凤祥集团等18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企业。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市工业总量仍然比较小,发展速度与先进市地相比不算快。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结构型高耗资源、污染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聊城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快发展阶段,服务业比重较低,工业中传统产业、资源依赖型行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工业结构明显偏重,节能环保任务重;三是工业经济外向度低,对外开放仍是薄弱环节。四是流通经济规模较小,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还比较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流通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看,工业流通经济面临的有利条件较多,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从有利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发展。奥运会的举办,将为今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注入新的活力。从我市情况看,新一届市委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从我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析,大部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骨干企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看,为今年工业发展提供了较有力的支持。今年“5513”工程前20户企业大部分保持在25%以上的发展速度,其中,信发、彩虹、三和等企业增幅在30%以上。祥光铜业的20万吨阴极铜、信发集团的16万吨电解铝、奥博特的6万吨精铜板带、鲁西的工业园等19个工业重点项目已按计划竣工投产。据初步统计,20****年有89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17亿元,利税54亿元。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项目中预计竣工投产的项目40个,完成投资额11.3亿元,其中过亿元大项目有信通铝业的2万吨钎焊复合材料、山东省生物柴油公司的年产10万吨棉籽油转换生物柴油、冠县新丰钢管有限公司10万吨轴承钢管等7个。这些新的增长点将对我市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
(三)电力、能源、重要原材料、运力等重要生产要素供应相对充足。目前,我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40万千瓦,充足的电力供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证。同时一些制约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如铝矾土、精铜矿等将有一定的保障。铝矾土,信发集团已与印度、印尼等供应商签订了10年期的长期供应合同,基本解决了生产氧化铝粉的原料问题。去年在广西投资新建的氧化铝粉、电解铝项目已陆续投产。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对大量进口铝矾土、精铜矿的电解铝、电解铜生产企业的成本有所降低。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矛盾突出。尽管近几年在引进外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没有大的突破,上市直接融资也没有新的进展,企业新上项目、扩大生产能力主要靠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企业融资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从流动资金看,由于企业产销规模扩大,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预计今年流动资金缺口60亿元以上。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是我市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市作为一个能源资源消耗大市,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5513”工程前20家企业中资源型企业18家。从我市工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完成节能降耗目标难度加大。聊城是山东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装机容量54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近300亿千瓦时,向市外供电近百亿千瓦时,约240万吨标准煤计入我市能耗,20****年这种状况仍将持续,对我市万元GDP能耗等指标造成很大影响。节能降耗政策措施需要一个贯彻落实的过程,成效显现有一个滞后效应。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会抑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对节能降耗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将使企业资金更加紧张,节能降耗投入严重不足。煤电运紧张,价格上涨,一方面会提高企业节能降耗、开发替代能源资源、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对节能降耗将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市场、环境、土地等因素制约加剧。近几年部分行业如有色金属、金属压延、纺织等行业投资过大,形成的产能逐渐进入投产期,而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企业的生产能力难以发挥,开工不足。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土地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每年用地指标,远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四是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快,企业成本增加。自20****年以来,煤、电、油、气等化肥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导致化肥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目前,尿素平均生产成本到了1700多元/吨,比年前高了150元/吨,比去年同期高了350元/吨,复合肥生产成本到了3400多元/吨,比同期上升1000多元/吨。此外,木浆5390元/吨,同比上升8.9%,钢材、生铁等原材料与年前相比,热板上涨350元/吨、冷板上涨500元/吨,涨幅分别为8.4%和9.7%,我市重点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较大。
五是出口制约因素增加。受国家下调出口退税率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市纺织、纸、铝、冷轧钢、热轧钢和特种钢材等生产企业,增加出口成本,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的市场竞争。纺织品出口返税率由14%降到11%,取消对进口纸浆、纸板所享受的13%出口退税等都响应减少了企业的利润。我市去年出口美国7226万美元,占整个出口份额的7.6%。出口欧洲14126万美元,占整个出口额的14.2%。由于份额较少,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的美国经济增速减弱对我市出口的影响对我市出口影响不大,但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将对我市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
六是今年新上项目不多。从目前摸底情况看,今年新开工项目不多,尤其是投入大、对全市工业发展和优化结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更少。从投向上看,有色金属、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和高耗能项目仍占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比例不高。
三、今年上半年工业流通工作目标及措施
20****年,我市工业流通经济的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5513”工程、推进流通现代化为总抓手,积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企业管理、现代流通业等重点工作,努力促进我市工业流通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上半年工业流通经济工作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0亿元,增长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亿元,增长33%,利税130亿元,增长35%,利润85亿元,增长41%。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2亿元,增长16.5%。
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实施“5513”工程为重点,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近期帮助“5513”工程前20户企业对“十一五”后三年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搞好发展定位。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优化结构、加大创新投入、加强资源保障等措施,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把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持久。今年力争有35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其中3户过100亿元,8户过50亿元,14户企业收入过3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群-制造业基地”的路子,加快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总量,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结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和我市东部产业聚集区发展,对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相对集中,形成东部产业集聚区。突出抓好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汽车及机械装备、林浆纸、化工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力争今年有色金属行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汽车及机械制造业400亿元,造纸行业200亿元。三是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力争20****年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1900户。
(二)加大投入,优化投向,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一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继续抓好50个投入大、对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建设,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尤其抓好祥光二期等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对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纺织、造纸、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进行改造,尽快提高我市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三)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突出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双20”工程,进一步落实市级、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发展规划,推动技术中心不断进档升级。力争今年新增1户国家级技术中心,3-4户省级技术中心。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双百工程”的有关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使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比上年有较大上升。三是搞好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与国内大院大所的合作,拓宽合作形式,注重合作效果,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
(四)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认真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通知》,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审核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三是突出重点,抓好重点县(市区)、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农业节水工作。制定目标,加强考核,督促茌平、东阿等能耗总量大、单位GDP能耗高的县,强化节能管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降低单位GDP能耗。继续抓好5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改造提升、关闭淘汰、控制新上项目三项措施并举,推进我市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将重点企业单位产品、产值、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分解落实到重点企业,严格考核奖惩。制定农业节水实施方案,加快位山、陶城铺、郭口、彭楼等灌区的节水改造。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实施循环经济“2320”工程,重点培育3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3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和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六是强化市场手段促进节能降耗。认真贯彻落实省物价局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大对高耗能企业排查力度,进一步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对差别电价执行不力的县(市、区)、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
(五)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水平。一是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基础作用。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拓展银企合作平台。千方百计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力争一批项目纳入省级或国家总行支持的序列,优化贷款结构,逐步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银行中间业务,筛选有条件的企业上推核批发行短期融资债券,鼓励成熟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新型融资性金融机构,建立完善金融担保体系。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力促扩充合资合作的资本与实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参股、控股。四是力促企业上市和境外融资。
[关键词]宏观调控 经济回升 政策调整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3)06-0474-01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将要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另外一个增长期,由于我国经济的最终需求不够,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2013年,很多人认为,经济已经达到底线了,很快就会拥有新的上升通道。而我们则不认为是这样的,所谓的上升只不过是2012年5月份政府部门通过政策的调控,人为的刺激。在我国现在的低迷发展的环境下,市场的经济消费以及出口的数量减少,达不到最终的需求。所以还需要政策的调整,这也是+刚刚开始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出现经济的上升,相比与2012年的货币政策的宽松,2013年的货币的政策应该要收紧,宏观的经济调整才能够突显出对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的回顾
世界经济的低迷,金融风暴的危机,现在我国经济的增长缓慢,相比与2002年以前的经济,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也是在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8%的增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一)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第二次调整增长
我国在2012年的前三个季度里面,我国的GDP的总量达到了353480万亿元,比同期实际增长了7.7个百分点,预测全年的GDP可以增长到52万亿元,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但是比上年下滑了1.5%。而造成这样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明显放慢的出口增长,预计全年的出口增长比上年下降13%只能达到7.2%。由于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刺激,第四季度到2013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回升,这些不是实际的回升,而仅仅是一次经济的“反弹”。
(二)企业经济收益下滑,加大就业压力
2012年的1月份到10月份全国的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仅仅同比增长了10.2个百分点,比上一年下滑了19.4个百分点。而获得的利润则是比相同时期的明显下滑。到了2012年的9月份才有所好转,引起这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原料的价格的上涨。2011年的1月份到10月份全国规模的企业利润达到了40240亿元,比同期的增长了0.5%,这些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最大的企业由于利润的增长的减少,同时会对人们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就业率与同期的相比从9.5个百分点回落到了8.5%,就业的难度明显增大。
(三)央行政策放松
在2013年5月过去3周期间,人民币的汇率相对于美元升值0.6个百分点,对于受到严厉控制的人民币,这一次的升幅非常的快,尤其是在美元汇率相对不变的背景下。在3天的劳动节之后,人民币在星期四持续走上升趋势。人民币的交易一度达到历史的新高,创下了人民币汇率的最高纪录,在这个汇率上升的时期中国央行将会连续两年拓宽人民币的交易区间。从去年的4月份开始央行就将这一区间扩展了将近1倍。这一倍的区间里面已经足够容纳美元和欧元的正常浮动。限制人民币的涨跌并不是限制交易的区间,而是央行每日设定的人民币的中间价格,即使在这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央行也通过设定每日的中间价,来持续引导人民币汇率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央行还需要干预汇市,通过买下外汇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二、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
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的波动的情形下我国经济在2013~2002年以前相比是有不断回升的趋势,造成这一回升趋势是由于最终需求不足造成的,连续的增长,连续的下滑回落的根源也是如此。除了最终需求的不足,还有消费的不足,出口的不足,2011年比较同期零食的消费总数实际只是增长了11.1%,较之上一年则是下滑了3.5%,但是同期的投资和出口都是处于高增长率的状态。出口和消费的不足,造成了最终需求的不足,并且各种迹象可以看出来这2种的最终需求都需要持续性的稳定调整。所以我们2011年的经济是有缓慢的趋势,而不是自然灾害、外界的冲击、或者是说由于宏观调控的结果。我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通过投资来进行调整的,而这个却不能改变经济调整的趋势,只能够带来经济“反弹”的效应。2002年以前的我国第一次经济的调整期增长表明这一次的经济调整的时间持续会更长,调整的力度会更加的大。在这个世界经济低迷,复苏的持续性太短的大经济环境下,我们要慎重的调整,不能随意的说出什么调整已经结束,而是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单靠政府的政策调整也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失去很好的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2013年的GDP增长将会有所缓慢,预计全年的增长大概在7.5%与前两年的经济增长有所不同,2013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投资增长的影响,我们预计消费水平和出口都会和以前持平,而投资的增长将会有所减慢。
尽管现在的人民消费水平呈现下降或者是不足的情况,但是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房价的持续升高造成了消费的压力,在工业部门等企业的就业压力增加,而服务业又不能在短期的时间里有明显的增长,所以2013年的就业问题会比较突出,将会面临新的就业压力的挑战。
在2013年内,我国的出口会呈现走平的趋势,同时国际经济的复苏缓慢,对我国出口的形势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2012年9月份以来出口出现了反弹,主要是受到季节的影响但是到了11月份出口的增幅再次回落到了2.9%就证明了这一点。
2013年投资的增长要向下调整,主要是因为市场类型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而且消费和出口的持续不稳定,并且物价的增长缓慢,将会抑制出口导向的企业投资,在房地产方面,销售量的下滑造成资金的不足,伴随着2012年第三季度的反弹效应的结束,房地产仍然会造成房产的需求不足以及金融性收缩的影响,将会再次下滑。估计201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大概是15到18个百分点,比去年下调了3到5个百分百点。
三、相应政策的走向
我国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首先要调整整体的思路与重点,其次就是建立新的思路和重点,加快经济政策的改革,做成新的发展机制,快速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宏观的经济建设要围绕着调整结构、调整方式、保护民生而展开,推动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国家商品技术的出口数额、改善消费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要改善消费问题,改善消费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民生,建立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网,不断地提高中等收入者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使我国的商品在世界上获得更加有力的竞争能力。完成企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出口商品的增长率迟缓的问题。使我国的企业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得国内大企业不再依赖于外企,而是能够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同时还要鼓励民营产业加大企业投资,保护民营企业让他们做大、做强,成为我国创造产业的新兴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现在正是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断的改革经济制度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的提升,不断地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能力,在世界经济的大圈子中,通过竞争的手段不断使中国经济向前发展,从消费到出口,从国家宏观调控到民族经济的自主创新,政策的更新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l周子勋,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经济最大风险[N],证券时报,201301-24A03
[2]常修泽,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导向[J],浙江经济,2006,21:4-5
[3]蔡真,郭晓琼,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银行家,2011,11(05):20-23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河南;龙头企业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3年度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20213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引言
2011年6月,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中原经济区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并指出中原经济区是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并指出河南是人口、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阶段。发展农业产业集成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地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而所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就是要实现特色农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故我们可以把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界定为:基于当地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环境,以某一主导产业为中心,大量与产业有关的支撑机构如:如组织、协会、科研机构、大学、咨询中心等由于共性或互补性在空间和地域上集中,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网络集合体。简单地说,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就是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业关联产业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群处于形成阶段、且发展迅速。河南乡镇企业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堪称农业产业化的雏形,90年代中期向纵深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现象开始展露。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原经济的重视,已经给予的各种惠农政策,加之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催生等外力作用,同时河南依靠特有的区位优势,凭借方便的交通,依托独有的农产品种类,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步入快速发展轨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河南拥有产业集群388个,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两条大规模的农业产业链:一条是以小麦―面粉―面制品的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一条是以畜禽―屠宰―肉制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集群在河南的表现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1、“公司+农户”模式;2、“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3、“公司+基地+农户”模式;4、“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四种模式虽然不能完全的以后一种模式发展取代前一种发展模式,但是他们代表了农业产业化过程的不断完善,在河南省由于不同区域在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和集群的形成过程等差异使得这四种发展模式是并存的,但是毫无疑问的,第四种模式是农业专业化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三)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群体已经在河南成巍然之势,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的产品量位居国内前列。2012年,河南省有3,0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为60家、562家和2,502家。全省食品加工已扩张到23个门类、24个行业。方便面、火腿肠、速冻食品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排在全国同行业的第二位,居全省各行业之首。到2011年,全省粮食加工产量高达3,450万吨,居全国首位,并连续3年维持不变;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都在河南这片沃土扎根成长。2012年河南省有17家涉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与此同时,等待上市的后备企业还有8家。
(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卓有成效。通过国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河南一大批农产品已经树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如新乡的强筋小麦、原阳的大米品牌、开封的有机西瓜、中牟的黑蒜、信阳的毛尖、“双汇”的火腿肠、“三全”的汤圆、“思念”的灌汤水饺等优质品牌叫响于全国,远销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区。2012年,本省食品行业被命名为“中国名牌”的就有23个农产品品牌,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就有5家。品牌最终带来了终端消费市场的实际效应,在全国市场份额中,每10个汤圆中“三全”占了6个,每10个饺子中“思念”占了5个,每10根火腿肠中“双汇”占5根。“思念”速冻食品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有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超过40亿元。
二、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农产品团体品牌缺失。近年来,河南省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三全”、“思念”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总体而言,已经形成的名牌农产品的驰名度更多的只局限于本省,全国范围内的知名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强。难以利用产业集群与品牌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名牌产品的品牌优势和效应。仍以“三全”食品为例,尽管“三全”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里最优秀的企业之一,但是北京60%的超市却被台湾“龙凤”食品所占据。主要原因在于:河南省特色农业团体品牌缺失拖累了企业品牌,以至于特色农产品长期服务于中低端消费群体,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大减弱。因此河南特色农产品在发展中存在于强大农产品加工阵容不相匹配的品牌成长不良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特色农产品品牌第一步发展壮大的软肋。
(二)农业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目前,除了“双汇”、“三全”、“思念”等几个核心企业所处的产业集群外,大多还是以规模较小的、零散的产业集群为主。大多集而不群,更多的只是同类之间的简单扎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很少,无法做大做强完整产业链。以新郑红枣为例,虽然新郑被誉为“大枣之乡”,但是枣树的种植多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生产环节趋同,大枣的质量不高。而且很多农户将大枣采摘下来直接进行销售,产品的季节性使大枣低水平竞争严重,加之不存在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使得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不强。总体而言,河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限制了产业链自身的垂直方向的延伸,农业很难摆脱自己自足的困境,真正实现产业化。
(三)农业技术水平低,有待提高。河南省已经形成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以适用、简单技术应用为主。集群内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严重缺失。河南省虽为农业大省,但是由于产学研分开,带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和知识传播慢等问题,使得河南并不是农业大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由于农业精深加工技术稀缺,造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没有体现区域特色。河南省正在大力推行“三化”建设,即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各地市政府都在所辖的行政区域内推行“三化”,但是各个地方对资源、市场、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底数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确定主导产业。虽然也注意到了主导产业的选择,但却有明显的主导产业选择雷同和主导产业选择过于分散的特征,未能充分突出自己的特色,偏离了产业化的初衷。此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不结合市场实际,注重眼前利益,混乱无序发展的问题比较严重。
三、河南发展特色农业集群的思路
(一)河南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1、把握地域特性,建立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种模式最适合地区资源条件丰富,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经由规模化的生产,产业链的开发,加之市场化运作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河南拥有独特的种植小麦、棉花、大蒜特色产品的自然优势、以这些特色产品为核心,发挥聚敛性,吸引大量互补和相关联的服务人员和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用专业化和规模化赢得竞争优势。
2、依托市场优势建立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是以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如花卉、蔬菜市场)或者以大城市市民市场需求(如观光休闲需求)为基础,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参与交易中间商的增多,生产规模扩大化,产业开发幅度更大,市场运营流畅而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强化,使得周边的小型企业集聚成群,形成规模小群体大的企业群,而相关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则市场相对集中,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如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更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的美称。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形成包括农户、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及加工、运销企业等经营主体空间集聚的农业产业区域。
3、以企业为龙头带动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一般形成于基础农业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区。产业集群在形成前区域内经济几乎全部都是农业经济,大体可以看作是一种均质农业区域。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地区普遍出现以当地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加工企业,而其中最具经济优势的企业毫无疑问的成为新的龙头。而伴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拉长而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此特色产业向四面延伸,逐渐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成为最佳特色产业集群。如河南漯河的双汇集团,利用当地优势农作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覆盖河南全身及安徽、山东、陕西等周边地区的生猪养殖基地,已完善了从科研到生产、加工、保鲜,直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
(二)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1、制定合适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规划。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强调区域的非均质性,试图通过发展区域的个性即特色,形成区域差异来培植农业地区竞争力。在制定产业集群规划时,政府应组织力量对河南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作一次详细的调查和摸底,分行业了解掌握全省特色农业的发展规模及地域分布,并集中力量对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做细致的分析,并作相应宏观上的发展规划和布局。通过行政和经济的限制和鼓励手段,通过层次规划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
2、选择合适的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产业集群建立伊始,各个地区在研究和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坚持两种思维方式:一种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按照“资源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原则构筑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区位商测算来敲定优势特色农业;另一种思维方式,从市场需求中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某种产业,需求很大,但是没有人做,或是做得很不好,这样的产业也可以作为我们的主导产业。在首选特色产业上要存量造优,后在大量产业中挑选出竞争力最强,前景展望最佳的产业集群优先发展。若本地区无此特色产业,则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也即“无中生有”。为何引入,源于只有内生的才能在本地极具竞争力,具有优先发展的优势。
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育和加强企业研发创新农业技术的意识。从政府的科技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引导资金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有针对性地投入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产品化转化。如,2012年6月27日,河南农业大学与31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与成果转化。
4、加强产业集群内品牌的培养。特色农业实现价值的载体是品牌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总是把地区名称融入其品牌,代表着生产该农产品的自然条件,它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工业产品,消费者也因此更看重特色农产品的集群品牌。在国外,农业集群品牌是国外农业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如荷兰、德国、美国的产业群,这些享誉世界的农业产业集群,总是有一个共同点:即创造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集群品牌。政府要有效制定集群内的行业法规、产品服务体系等,并有效引导该群体内的企业遵守,做到正面引导和维护良好市场环境的作用。
四、总结
依托政策支持和国家中原济区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的河南,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中原经济区筹划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中心,坚持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的工业化。发展农业的过程始终围绕如何提高特色农业投入产出比,推动广大务工群众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借此加大自身的收入,如何利用地区优势开发特色农业等问题。集中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佳选择。当然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表现,也必定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河南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可以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快速地完善发展,因此河南省政府应该重视农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颖,陆程程.特色农业发展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