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速道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6-0137-0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使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但是长时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了重建设而轻养护的思想,这将导致高速公路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做好道路基础数据采集工作,科学、规范评定分析道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在道路病害发展初期即采取切实有效地预防性养护措施,确保道路技术状况良好,实现道路全寿命周期内养护成本最小化,确保做好养护工作。
1 高速公路养护及其重要性
所谓高速公路养护,实际上就是在数据库、路桥评价管理系统应用基础上,建立一套高效、优质的养护管理模式,以最经济的管理策略来确保高速公路路面畅通无阻及其平整性,并全面提高路面的耐久性与安全实用性,从而使其养护与维修工作满足《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与《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之标准要求。
养护管理工作是当前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其服务水平关键所在,通过养护工作的落实,能够在道路病害发展初期即采取切实有效地预防性养护措施,确保道路技术状况良好,并及时发现高速公路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修复,以实现道路全寿命周期内的养护投资最小化。通过该项操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应用使用质量与服务水平,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快捷性以及舒适性,而且还可以树立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形象,从而实现其存在价值与效益。
2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迅猛,截至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6.03万km,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现在我国高速公路仍然保持着年通车里程3 000km~5 000km的发展势头。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猛,但是高速公路的道路养护工作并没有同步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缺少养护意识
不少高速公路管理人员都存在着“重建轻养”,忽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技术规范以及施工质量评定管理规范等,有些地区即使制定了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却没有认真落实。
2.2 养护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实践中来看,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养护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包括专业管理机构,而且还有其他综合型管理机构;不仅有单纯管理型养护机构,而且还有自设养护组织机构。以上养护管理机构多采用的是事业型体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拨款,实际上它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同时是一种封闭型的管理,管理观念陈旧,人员机构臃肿,缺乏创新活力,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市场化、规范化要求,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2.3 养护设备不足,科技含量低
现在配备了国外进口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设备的高速公路路段还不多,而且已配备先进综合性养护设备的地区,对这些机械设备适应能力较差,使用率低,养护设备大量闲置和浪费;同时还发现部分地区所采用的养护作业方式,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很少引进和应用当前先进的新工艺、技术和材料。
2.4 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多是高速公路建设初期,从公路从业人员中调配过来的,虽然有一定的公路养护经验和技能,但高速公路与普通的公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尤其对养护特性缺乏了解。加之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比较落后,因此难以实现当前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科学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3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建养并重。首先要消除“重建轻养”这一思想方面的认识误区,加强对养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全面落实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加大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力度,以及资金与科技投入力度,以确保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完善养护管理机制,将管理与养护工作分离开来。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机制似乎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完善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机制来保证养护机制的顺利进行。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站在高速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精简、高效以及职能明确、协调运转的现代化管理机制;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实践中,应当与当前的管理工作有机地分离开来,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效的竞争、激励以及价格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将管理机构所属的养护工区与管理机构有机地分离开来,形成具有竞争力发展、经营、约束以及自负盈亏和产权独立的现代化养护企业。
第三,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养护设备,以实现养护工作的现代化与机械化。高速公路养护实践中,应当实现机械化,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当前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流量大、车速快、昼夜不停。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道路养护工作难以迅速、高效的完成,则必将造成高速公路交通阻塞,甚至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其次,若不实行机械化操作,对于工程量如此大的建设工程而言,质量维护与作业安全难以保证。因此,可引进先进养护设备,比如清扫车、灌缝机、坑槽修补车以及洒水车,以维护高速公路养护的实效性。
4 结论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养护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将建设、管理、养护以及监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些,以保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宇飞.浅析筑路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科学管理[J].北方交通,2011(6).
关键词:高速;方法;因素
Abstract: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will be the expressway development as a country to give aid for energetically in the industry, highway traffic safety is serious be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How from the person, car, roa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reduce traffic accident, has become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Key words: high speed; method; factors
中图分类号:U418.2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高速公路通常来说是完全封闭、多向车道、部分带有中央分隔带、控制出入、集中管理、全立体交叉、配合多种安全服务于一身的高标准、要求严格的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速公路经历的短短1多年的发展阶段,建成了发达国家至少要经过三、四十年才能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其总里程已经超过了8万多公里。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扩建和投入使用,在运营过程中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怎样建设好和使用好高速公路,已经成为目前极为突出的问题。
一、交通安全影响若干因素问题分析
1、人的因素
驾驶员是车辆的操纵者和管理者,对车辆的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驾驶人员在取得驾驶车辆资格的同时,需要具有健康合格的身体,需要具有简单的机械常识、电子电气常识、熟悉车辆,具有一定的实际操控能力,熟悉交通安全法规,简单的道路认识等。在取得驾驶资格以后,要实实在在做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做有关知识的更新培训(比如:机械、电子、法规、道路、安全等)。加强驾驶人员的培训教育,从真正的交通事故源头抓起,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安全事故。高速公路维护及跨线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管理,管理好施工队伍,在公路维护作业时,严格按照高速公路维护作业施工规范作业,消除或避免造成交通事故的另一个人的因素。
2、车的因素
由于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过程中车速较高,因此,汽车车况的好坏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车况保持良好的状态。制动系统、轮胎、发动机等在车辆上高速前都应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必要的维护。据有关资料统计,轮胎爆裂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产生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爆胎导致方向失控会造成的交通事故极为严重,约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5%。还有其它原因例如燃料用尽、电气故障、发动机过热、发动机故障等也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要在国家规定允许的速度下行驶,不能超速,在行驶过程中与其它车辆保持有效距离。车辆行驶速度过低或过高都是不可取的,按规定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注意不要超载,避免因超载,偏载造成车辆侧翻,从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实际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在设计公路时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此外,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环境因素
雾、雪、雨等异常天气也是引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也是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雾天路况较为复杂,甚至部分区域团雾天气较为平常,产生位置通常也没有规律,使用一般的雾监测仪不能准确、及时的进行识别,所以,在浓雾路段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雪天事故也是高速公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是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天气突然下雪所导致。雨天天气时,高速公路通常是不封闭的,雨水在路面上会有一层薄薄的水膜产生,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滑移现象,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5、管理系统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我国在实施大范围的道路建设的同时,那些已经落后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已经制约了道路的发展,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以改善道路行驶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二、交通安全对策与措施
1、提高驾驶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驾驶人员应当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进行驾驶员培训过程中要求认真、严肃,对交通法规熟练掌握,并有较好的技术水平,要讲究职业道德、交通道德,并对交通法规严格遵守。
针对高速公路速度较高的驾驶特点,对驾驶人员实施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明白高速公路行驶过程的相关注意事项。对那些违章驾驶人员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进行教育,使他们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另外,驾驶人员在驾车前应当合理安排行程,千万不能超速行驶,不能疲劳行车,在行驶前对车辆实施必要的检查,并按照规定在驾车过程中系好安全带。加强驾车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意识到高速公路不同于普通公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切勿违规驾驶。高速公路维护人员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维护和管理,杜绝高速公路途中人员随意穿越高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的事件产生。
2、改善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的几何设计要素,如平曲线半径、平面线形要素的连接与组合、纵坡坡长、纵向竖曲线半径、平面与竖向视距、横断面超高加宽等的标准,均应认真考虑如何保证行车安全。桥梁宽度、竖曲线半径、桥头接线、人行道路缘石高度,均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
道路线形设计要以用路者的行车需求为依据,从交通的角度,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协调的方法进行设计。
充分注意道路与环境协调,道路3个投影面之间的协调,线形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用速度连续和视觉连续作为判断协调的标准。路线设计时,充分考虑用路者的生理、心理特征,符合行车规律,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创造条件。
3、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法规是交通参与者和交通管理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为适应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应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各种交通法规、章程与条例,使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从高速公路特定环境着手,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规范运输市场,完善安全设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将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和违章装载这3种现象扼制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现有的防护设施、标线、交通标志牌进行完善,给驾驶人员及时有效地传递路况信息,可以有利于驾驶人员对道路情况及时掌握,根据道路警示信息及时作出调整。这就要求道路管理人员对道路标线、标志等指示信息认真管理,定时对它们进行养护、保洁,对以破损的及时恢复,使这些图案、文字、符号等保持清晰、准确,最大范围的发挥其作用。对设置各种视线诱导物和必要的诱导性标志,以方便驾驶人员准确掌握前方路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主动的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气象部门共同协商,建立并完善各种电子监测设施,报警电话系统,路况信息提示系统,全方面的为道路安全提供有效地预警机制。要根据特殊天气,如:雾、雪、雨等恶劣天气及时对车辆行驶做出调整,使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模式逐渐完善,加快预警中心和事故处理中心的快速响应速度。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做快速处理,以避免二次事故发生的可能。于此同时,协同有关部门积极研发智能运输系统,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道路管理中来,以增强高速公路行驶的智能化管理,以保障道路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张龙华,聂芳梅.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12)
[2] 康昕.论高速公路安全的管理[J]. 科学之友(B版). 2007(01)
[3] 曲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J]. 北方交通. 2009(03)
[4] 胡功宏,黄新民,王小光,高建平.不良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08(03)
由于我国各地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养护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实现适合本地区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我省于2008年在丹大线试行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养护队伍加入到高速公路养护中来,通过和以往自行养护的对比分析,市场化养护具有增强竞争意识、降低管理成本、保证养护质量、符合发展趋势等优势。时至今日,市场化养护已在全省全面开展,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作真正实现了管养分离,企业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养护管理实践,高速公路养护机制的变革,是我省高速公路养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我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起到了保障。
我省高速公路道路养护企业是由符合高速公路养护项目招标准入条件,通过公开招投标加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施工企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施工管理能力。目前,我省执行的是养护项目总承包合同,按照合同的约定每月进行一次费用结算,养护管理工作主要通过管理处养护工程师指令完成。养护公司必须完成路面清扫、树木草坪修剪、病虫害防治、抗旱浇水、坑槽维修、路产修复等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管理处养护工程师每天上路巡查,把发现的道路病害以通知单的形式通知养护单位,令其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修复,同时负责养护质量的监管。通过几年的养护管理实际,我们发现现行的养护管理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养护公司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对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也不相同,最终表现在养护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干好干坏在费用支付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整体的信誉考评和激励机制,制约养护公司的生产积极性。
2、目前道路养护实行总承包合同,每月按比例结算,缺乏对养护公司完成工作量的监管,养护公司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必然会考虑减少投入以期增大利润,导致养护质量的下滑。
3、目前养护和同期为3年,现在顺延执行,养护和同期较短容易造成养护公司短期行为心理,不利于养护工作。
4、人为因素和养护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养护公司项目经理的能力、专业、责任心以及管辖养护团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养护管理水平,目前养护公司还存在人员数量和专业达不到要求的现象。
5、养护机械化程度需要提高,目前养护公司的养护机械主要是租用管理处的,机械数量达不到要求,缺少专业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保养跟不上。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解决:
一是建立健全高速公路道路养护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行优质优价,使表现好的养护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并且在养护市场化准入时提供优势条件,鼓励养护公司投入的积极性。
二是养护维修项目应按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可以考虑社会监理的介入,建立“管理处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费用、工期、安全、合同执行情况实行行之有效的控制。
三是适当延长合同期,按照外省的经验,以5年为宜,使养护公司建立长期养护的理念,对道路养护工作实行长远的规划,道路养护实现可持续。
四是加强养护公司投入人员和设备的监管,并且将其纳入企业信用评价考核范畴,保证投入的人员和设备满足养护需要。
辽宁高速执行计划经济,是交通厅下属的事业单位,和省外一路一公司的企业化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辽宁高速的管理体制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即“集中统一、高效特管”,在养护质量、安全监管、应急抢险、除雪防滑等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随着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飞速发展,现行的管理机制和体制逐渐显现出不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索和探讨,本人几点想法:
一是继续加强行业监管力度。由于高速公路对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的重大影响,必须强制性做好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作,不仅要制定并完善养护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还要完善对养护企业的管理机制,让其充分履行养护、维修义务,形成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二是继续坚定的走市场化养护之路,这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的,但是应该考虑我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情况,管理处做为省高速局的下属机构,负责高速公路区域性管理工作,可否实行一处一公司,让管理处负责养护招标、合同管理、养护管理、计量支付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基层管理处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养护管理工作。
三是要加强定额管理,我省范围内各条高速的基础状况不同,应根据各条高速的使用年限、当前路况、交通流量等情况合理制定养护费用定额,形成合理的费用分配机制。
关键词:高速公路 人为因素 安全对策
在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高速公路的安全质量能够与其在国家公路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与其高昂的建设成本相一致。因此,深入系统的研究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本文研究高速公路事故的起因及发生机理,提出高速公路安全的对策及预防方法,对提高高速公路安全性、经济形势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速公路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闭环系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是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因素联合效应的产物。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严峻的原因,也应从这几个因素中寻找答案。
(一)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诸因素中最活跃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驾驶员和行人两个方面。其中,根据我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驾驶员责任事故就占到总数的70%—80%。由于我国总体道路等级低,交通组成复杂,又是混合交通,广大驾驶员习惯于中速行车,不适应高速公路高速行驶的环境,对高速行驶以及在高速行驶中处理突发危险的情况显得经验不足、措施不力,往往会惊惶失措。错过采取有效措施的时机。驾驶员不懂高速公路法规。缺乏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心里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差。总体来说.我国驾驶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驾驶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突出表现在:违章驾车,文通法规意识淡薄,忽视交通标志、标线的安全告示作用;疲劳驾驶现象严重;超速、超载现象普遍。
(二)车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一般为80km以上,因此要求有性能较好的车辆与之相匹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流组成与国外不同.大车所占比例较大,且车辆构成复杂,各车型之间性能差距较大。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较大发展,货车性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国外相比,货车的总体性能仍然偏低,无法实现与高速公路合理有效匹配,而且货车超载现象一直较为普遍,这就造成了车的因素对高速公路安全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机动车技术状况堪忧、稳定性能变坏、机件易于损坏,安全性能下降、车辆类型复杂、车胎容易爆裂。
(三)路的因素
高速公路由于道路环境因素不良直接导致的交通事故很少,但这并不能说明高速公路道路环境是完美无缺的。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人们对道路环境因素认识不足。过分强调人的因素及车辆因素所致。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人、车、路三因素中某一独立因素引起的,往往是由于两个或3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在事故处理中,只能确定一种作为主要原因,故作为次要原因的道路环境因素在统计中往往被忽略了。
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车因素如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反应,车辆的技术状况,尽管会随时间变化,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其变化量均较小。而由道路线形、路面、沿线景观、交通量等参量构成的道路交通环境因素则随时间、地点的不同迅速变化。因而在驾驶员、车辆因素确定后,道路环境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因素。道路环境是否与人、车保持协调,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道路环境未能满足完全行车条件,往往会形成事故多发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道路因素主要有道路几何线形要素、路面状况、车道宽度、交通安全设施等。比如:线形不良导致事故、连续长大下坡导致事故多发、路面状况不良导致事故多发、无港湾式临时停车区、护栏防护强度不够,无法有效阻止车辆穿越、护栏端头设置不合理。
(四)环境的因素
不良的气候是导致重特大恶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2004年,在雨、雪、雾、大风、阴天、沙尘等天气条件下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03,661起,死亡23469人,伤97848人,直接经济损失612万余元。当天气急剧变化时,特别是雨、雪、雾及冰雪路面,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这种天气下有的路面是能见度低,有的路面是变光滑,摩擦系数很小,车辆一旦刹车势必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不良气候中的雾,其是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失误是指由于管理方面的缺陷和责任,导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虽然管理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间接原因,它却是背景原因,且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本质原因。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科学化管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我国高速公路现状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由于高速公路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管理法规建设滞后,专业管理人员不足,致使管理水平总体不高。不可否认,我国高速公路中的许多交通事故都与交通管理水平不高密切相关。
二、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对策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道路使用者(驾驶员和行人)、车辆、道路(包括环境)三者共同组成的。因此,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总体对策就必须从人、车、路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针对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总体策略。
1.广泛开展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对驾驶员和行人进行高速公路使用和安全的教育。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有本质的区别,这与以前普通公路的旧观念形成强烈的反差。例如,不准行人、自行车上高速公路,有时很难让沿线群众接受。因此,加强对驾驶员、行人(特别是沿线群众)的高速公路使用常识宣传和安全教育,在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刚刚起步的时期至关重要。
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报道。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报道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行车意识。
2.加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加强执法力度,严禁各种违章行为。由于高速公路自身的诸多特点,因而在交通管理方面,与一般公路有显著的差异,其要求高得多。高速公路只有在科学严格的管理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经济的运输效益。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特殊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队伍来加强交通管理,对于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超速行驶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居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的首位。交通事故的大部分也是因交通违章而引起的。因此,要加强执法力度,严禁各种违章行为,同时应加强车辆检查,严禁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带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关键词】高速公路道路监控;交通事件检测系统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时展主流的年代中,信息的及时、直观传播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及时获取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路况等信息,对交通异常事件进行诊断和告警,记录违章车辆,以便快速、准确地实现交通指挥调度,达到充分利用有限高速公路道路资源,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为出行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已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迫切需要。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及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1.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构成与功能
监控系统不仅应实现监视功能,更应实现控制功能,但受受条件限制,以往高速公路监控往往专注于监视功能的实现,而对控制功能考虑不足,这就造成了监控系统建成后成为一种摆设的成分居多,未能有效发挥系统应有的功能。
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图形显示子系统、闭路电视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信息与交通诱导控制子系统等构成,以实现以下功能:
(1)全程24小时监视道路状况、交通流及气象等相关情况。
(2)集中监视分级远控功能。
(3)图像记录、存储、检索、回放、显示功能。
(4)通过交通事件视频检测系统,自动生成处理方案。
(5)交通诱导、控制功能。
2.道路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1控制策略
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闭路电视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信息与控制子系统等,其功能的实现必须是各子系统协调有序工作,同时该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还涉及到与路政、养护、交警等部门的联动问题。
监控系统管理者首先借助闭路电视摄像机、车辆检测器、紧急电话等外场设备的信息采集,通过中心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及判定,再在道路服务情况给外场门架式或立柱式可变情报板以进行信息及交通告警;如系统出现交通事件告警,则利用闭路电视摄像机和日常巡逻车辆对发生的情况进一步确认及全程跟踪处理,进行信息及交通控制,同时出动人员进行现场调度或救援,加快交通事件处理效率,防范交通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
2.2道路监控系统外场设备布设
高速公路道路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外场设备的布设,直接影响到系统总体功能的实现及投资额度。其布设准则,主要受外场设备—道路摄像机功能状况及道路线形影响。性能优良的摄像机一般最远摄像可远达1,但此时摄像质量已不能为人眼所辨识,在距离800m左右的范围内时,其摄像清晰可辨。因此,考虑到系统投资经济性,高速公路道路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外场设备布设可以选择2一个,特殊线形及重点路段可适当加密的布设原则。
2.3信息及交通诱导控制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路段通行能力,为出行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不仅是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归属。因此,信息及交通诱导控制系统是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其将只能仅仅实现监视功能,而严重制约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信息及交通诱导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收费站区及路段可变情报板等外场设施,使路段使用者获知相关交通信息以进行相关行驶决策,进而实现交通诱导控制。
2.4通信传输系统方案及其技术参数的确定
目前,高速公路主要采用光纤传输模式。但是由于受地域,投资成本,图像质量要求,传输距离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远程视频传输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采用模拟光端机将前端摄像机摄取的图像采用点到点模式直接传输到指定地点。
(2)利用高速公路的 SDH通信平台提供的 E1电路,加上MPEG2 编解码器实现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实现分中心和中心之间的视频传输,DVS-3020视频编码器能实现该功能。
(3)直接使用带千兆光口的L2/L3交换机组成一个千兆环网,以传输IP MPEG2 视频流。
(4)利用弹性分组环技术(RPR Resilient Packet Ring),组建RPR环网,以实现快速的二层交换、多等级可靠的 QoS服务及环自愈保护。
(5)利用模拟/数字微波进行视频图像传输。
(6)利用GPRS/CDMA等技术进行视频图像传输。采用卫星线路进行远程交通监控中视频传输方便快捷,机动灵活,很适合一些特殊场所的监控,但长期使用费用较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7)DDN是利用数字通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
由于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一般是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实施的机电项目,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已基本完善,因此,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视频传输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现有通信设施,以节约投资。正因如此,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视频传输方式通常选择前几种,而路段管理中心至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则一般选用DDN等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项投资。
2.5供电方式
“供电难、电费高”一直是公路建设和运营中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沿线全程供电投资巨大。目前,高速公路远程供电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太阳能电池板方式,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电转换,储存电能,供设备使用;由于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以及易遭受破坏等因素影响,目前只适合小功率外场设备,如信号灯,小型情报板等。
(2)分散供电(又称就近取电),从高速公路沿线附近城乡等取农业或民用电。这种供电方式可以减少集中供电在输、配电上的麻烦和投资。但由于受国家农业用电政策,经常造成停电、供电故障及电压过低,供电质量难以保障。
(3)集中供电,指沿线系统与生活用电都是由相对独立的供配电系统提供。集中供电方式首先避免了与地方在用电问题上的矛盾,减少停电和供配电故障的次数,且容易控制用电质量,保证了监控设备的用电要求。但是集中供配电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尤其是沿线的远距离输配电,不仅要增加供配电系统的投资,而且沿线电力线的分布电场形成对监控、通讯等外场设备的电磁干扰,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高速公路道路监控系统供电方式的,应主要考虑供配电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即如果分散供电能够保证供电质量,满足高速公路的用电需求,就不必搞长距离的集中供电。可以考虑相对集中的就近取电,按一个管理站辖区或一个行政管理辖区内的集中供电。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1 前言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199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截止去年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由于缺乏经验,各地将普通公路的交通管理模式照搬到高速公路的管理上,但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大大不同于普通公路,速度高、交通量大等因素,使高速公路管理出现很多新问题。自1988年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超过五万人,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建立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这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法规建设:使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交通法规,并在执法中严格要求,使违章、违法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从中吸取教训,以免发生更大的事故;车辆建设: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驾驶员管理:核发及审验机动车驾驶证;道路及其安全设施的验收与管理:当道路竣工之后对道路进行验收,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以消除安全隐患;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秩序,包括纠正交通违章,处理交通事故,道路治安管理,交通污染管理。
3 安全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等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对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讨论:
3.1 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
3.2 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
3.3 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3.4 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4 笔者建议
4.1 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4.2 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4.3 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所以,笔者认为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那么社会效益还是比较好的,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4 我国现阶段只是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落后的交通管理系统制约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果,应研究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污染。
5 结束语
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志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方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6)
[2]郗恩崇.高速公路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关键词:高速公路;甬台温;整治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7202
1 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简况
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作为沈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宁波、杭州,南接温州,是台州经济的大动脉,高速公路沟通了浙江沿海最发达的经济区域,自2001年全线开通以来,车流量飞速发展,2010年甬台温临海段日均混合流量达到3.5万辆(折算成小客车约4.9万辆,节假日等高峰时段折算流量达到7万辆),但事故和拥堵也日益增加,从2003年到2008年,该路段每年平均死亡14人,2006、2007被列为省级事故黑点路段。
1.1 甬台温路段事故多发、道路不畅的原因
甬台温路段事故多发、道路不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该路段车流量飞速发展,日均流量达到4.9万辆,且车流组成中二类车以上车型占40%左右,车流属于不稳定流。二是该路段的路况较复杂,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与上三高速公路分汇流处,地处山岭重丘区,坡度长,高低落差大,且有1处上下坡为“S”形弯道;构造物众多,共有双向隧道8座,其中长隧道2座,特长隧道2座,最长隧道猫狸岭隧道达3598米,隧道里程占该路段里程的40%。大型互通立交2座,其中吴岙互通立交由于受上三高速公路路线走廊和地形的限制,牛官头隧道出口到主线分流岛头之间的距离不到300米,隧道洞口易出现白洞效应,识别视距不易满足。三是超速超载、大货车等慢速车辆长时间占用超车道等各类交通违法现象严重,也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1.2 整治结果
为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业主公司在2007年联合高速交警委托长安大学对甬台温吴岙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2008年开始,针对甬台温道路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该路段进行改造,提升道路服务质量,并制定了包含交警、路政、业主三方的整治措施,从改善道路交通秩序到提升事故处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治。
通过2009、2010两年的努力,该路段采取了以下多条措施,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有了明显提升,在该路段车流量较整治前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由于通行环境、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009年死亡3人,2010年死亡6人,事故死亡人数比2009年前明显下降,公路效益反而有了进一步提升。
2 采取的整治措施
2.1 建立联勤联动机制
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车、路、环境”四方面的因素,这四方面的因素治理涉及到多个单位、部门(如交警、业主、路政等等),尤其是“人、车”这两个主要因素的管理主要靠交警、路政的管理,业主路修的再好,如果安全保畅没有交警、路政的大力支持、配合、落实,就没有保畅工作成功的可能。
在甬台温路段的安全保畅工作中,公司、交警、路政达成了打造一条平安畅通高速公路的共识,并建立了各个层级的联勤联动机制,交警、路政均进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高速公路管理指令,共同快速处置各类事故,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救援。面对该路段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三方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联勤联动工作开展情况,分析道路事故原因,总结事故处置经验,查找不足,增强联动管理效率,推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2.2 预防事故和拥堵的发生
影响道路畅通的主要因素有人的因素、道路和管理者的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确保道路畅通,首先就是减少道路畅通的干扰因素,预防事故和拥堵的发生。
2.2.1 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提升道路使用率
虽然甬台温路段的车流量达到了饱和状态,但对比国外的大流量路段来说并不严重,但为什么国内的路同样的流量却要拥堵的多,事故也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外行车秩序比国内好。而在中国当前还需要靠主管部门(主要是交警、路政)加强管理。
目前,高速交警在该路段采取了“疏导管理为主,严厉打击为辅,管理与打击相结合”的交通管理模式,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施客货分流、联勤联动制度、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等。而高速路政则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打击和查处力度。管理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优化道路行车秩序,如交警实施客货分流并不是完全禁止货车进入超车道,而是针对慢速车辆长期占用超车道这一行为开展重点整治,交警、路政加大该路段的巡逻力度,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喊话纠正,并尽量减少主线上的处罚,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秩序的影响。通过管理,有效改善甬台温路段的交通秩序,减少了事故尤其是死亡事故的发生,提升了甬台温道路安全畅通率。
2.2.2 改善道路服务质量,提升行车舒适度
要保证道路畅通和服务优质,道路质量是重要因素。公司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甬台温路段的道路情况进行改善,主要有以下几项改造:
(1)规范道路行车标志和交通诱导设施。
多年来,为了加强该路段的交通指示诱导,在该路段设置了了大量的标志,由于没有科学规划,显得极其凌乱,已经不能起到有效诱导指示作用,出于安全驾驶的角度考虑,公司对标志牌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改,并重新设置各类警告标志和诱导标,重点对温向猫狸岭到临海北段、宁向牛官头隧道到吴岙广场的交通诱导标志进行了全面优化,如柱式边缘视线诱导标、LDS线形轮廓标、LED导向指示牌,在隧道口增设了3块可变情报板等等,不断完善和改进道路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环境。
关键词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外场设备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86-02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速公路布局发生了由通道型向网络型的根本性转化,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W的主骨架已基本建成。我国实施高速公路监控和数据管理的省市虽然很多,但是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和数据管理都不太完善,有些区域发展缓慢。因此,在进一步完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发挥监控系统优势,确保道路畅通,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构建和谐交通。
2 区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研究
2.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特点
1)监控地域面积大,监控设备布设分散,要求系统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
2)外场设备种类复杂,维护管理有一定难度。
3)涉及技术面广,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多媒体图像处理、视频监视、通信、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业务用户分析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用户分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软件调试人员和维修人员。
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包括:对监控系统的整体运行进行管理,处理数据报表,配置系统参数;增加、修改、删除用户,更新密码。
操作人员的工作需求包括:对视频进行监视,接收外场设备上传的数据,通过控制计算机处理数据,打印统计报表,情报板信息等。
软件调试人员的工作内容为:对系统软件进行参数配置和日常维护。
维修人员的工作内容为:定期巡检设备,维修故障。
2.2.2 应用需求分析
高速公路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应用需求如下:
1)依托外场设备平台,实时对路网交通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将道路信息给道路使用者。
2)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出现事故及时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直观的路段交通状态、设备运行状态,使管理者能准确掌握整个路网的运行情况。
4)实现路网的匝道控制、主线控制和路网协调策略,能够指挥调度路网交通,保证道路交通顺畅,实现整个路网的最大通行效率。
2.3 系统功能
高速公路具有高速、安全、舒适等优点,但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抛锚等偶发事件,如果没能及时处理这样的偶发事件,将会导致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实时检测异常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高速公路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第一,信息采集功能,即对变化的道路交通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包括交通流信息、异常事件信息、气象信息等;第二,信息的分析处理功能,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交通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判断交通异常事件的严重程度,针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异常事件提出解决方案等;第三,信息功能,向驾驶人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对路上行驶的车辆发出诱导、限制通行等建议性指令,为信息媒体或社会大众提供更广泛的高速公路信息等。
3 区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
3.1 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区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三级: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和路段监控站。
监控中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对区域内各条高速公路的监控数据和上传的视频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视频切换了解各个监控现场的交通状况,当发生交通事故时进行协调调度,保障道路运行通畅。监控中心的建设提高了路网规划建设的宏观决策能力,协调路网内的交通突发事件,实现交通资源和信息共享。
一个监控分中心管辖某一指定路段以及路上的桥梁隧道、收费站,负责接收路段监控站上传的交通检测数据和事故数据,分析处理后下发控制指令,同时向监控中心上传各主要路段的监控视频,接收监控中心下发的调度指令。
路段监控站接收外场设备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记录,对路上交通进行实时控制,并负责向上一级监控分中心传送交通检测数据和事故数据,接收其下达的控制指令。
3.2 监控系统外场设备布设设计
外场设备布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系统的协调性、一致性和可扩充性。外场设备的布设要使设备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并且与道路上的其他设施相互统一,避免相互干扰,造成标志含义不清导致驾驶员无法辨认。图1为外场监控系统结构图。
外场设备布设原则:
1)车辆检测器一般布设在收费站出入口处,用于检测高速公路断面双向的交通流数据;
2)可变情报板布设在互通立交出口之前的主线上或车流量较大的路段上,用于指挥诱导路上车辆和道路信息;
3)气象检测器布设在天气变化异常的路段。用于检测局部的气象参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气象情况控制道路的通断;
4)外场摄像机布设在特殊路段、互通立交和车流量较大处,用于实时监测道路上的交通运行状况。
4 结论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将朝着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胜,高玮阳.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中监控系统的管理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2]纪玉海.浅谈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0(4):166-168.
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到200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向。2004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攀升,达到6235人,平均每万公里死亡1823人,远远高于
二、三级公路每万公里的死亡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探究高速公路平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心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平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为严重。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2倍。因此,如何发现并消除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成为高速公路平安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前提。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交能的平安和否,取决于人、车、路、管理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各个环节能否连续地协调工作。所以,对高速公路平安管理系统的探究,也就是要重点探究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平安的主要因素,把这些造成交通事故的源头控制好,就能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一、高速公路交通平安的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交通平安是一个由人、车、路和管理组成的体系,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功能。任何因素出现平安隐患新问题,都将影响到高速公路交通平安。
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办法,这就是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碰到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轻易发生交通事故。非凡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长时间疲惫驾驶,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在雨雾天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轻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行为擅安闲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根据公安部提供的2004年高速公路事故数据显示,未保持平安距离、疲惫驾驶和超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其中,因未保持平安车距造成968人殧,占高速公路死亡总数的15.5%,远远高于一般事故中这一违法行为导致4.3%死亡人数的比例;疲惫驾驶共造成925人死亡,占高速公路死亡总数的14.8%,也高于一般事故中这一违法行为导致2.9%死亡人数的比例。针对上述新问题,应该分析高速公路的行驶特征,对驾驶员进行平安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重事项。
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其次还有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除此之外,还需注重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消除危险源的办法是严禁超载,注重轮胎的保养和检查。
3.路的因素
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平安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平安的因素。路的因素主要是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标志标牌及其它平安设施等和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指引道路的标线、标志标牌、轮廓标、线形诱导标设置得不完善、不科学,都易引发事故。
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平安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征,路面上的一个小石头、车辆跌落物、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所以高速公路的保养非常重要。
综上分析,危险源是道路的线形和结构设计、标志标牌及其它平安警示设施。消除的办法是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和道路结构,注重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对标志标牌及其它平安警示设施注重养护和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重。
4.管理的因素
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平安的因素。因此,消除危险源的办法是要加强立法力度,明确划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只有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为人们提供平安、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平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不能仅仅是人、车、路等因素中某一独立环节的失调引起的,而往往是由两个或多个因素共同功能的结果。
二、事故多发路段危险源的排查治理
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高,建设质量大都比较好,因此,完全因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不大。但几乎每条高速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事故多发路段。这些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一般为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既有道路设计施工中排水组合不当及磨损摩擦系数下降、道路标志标牌不清楚明确等原因,也有和不良气候等自然条件偶然巧合及驾驶员疲惫或思想因素。基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的复杂性,需要大力开展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治理,它是辨识道路交通系统危害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对道路危险源排查的方法较多,这里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重点介绍通过轮胎在路面留下的刹车痕迹来识别相应路段危险源的方法。
1.刹车痕迹产生气理
车辆轮胎在路面上无滑行的正常滚动,使得车辆正常行驶。一般轮胎因有足够的承受力使其表面不会在路面留下轮胎被磨损所遗留的痕迹。当车辆刹车时,车胎和道路接触面间的滚动摩擦力增大,非凡是紧急刹车引起车轮滚动和滑行同时存在时,车胎和路面的接触面功能力和反功能力急剧增大,车辆的强大动能短时间和短距离内转化为摩擦力。由于车胎表层承受力的有限性,引起车胎表层被磨损并留于道路表面,且刹车痕迹随着摩擦功能力的增大和车胎表层承受力的减弱而愈加严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刹车痕的分布、深浅、走向,并通过对刹车情况进一步分析,推测司机紧急刹车的可能原因,继而对现场排查,推断出一个或几个危险源,最后根据存在的危险源,制定消除治理的整改方案。
2.刹车痕识别实例
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全线长37.74公里,共设置11个收费站,主线上平均4.2公里开设一个出口匝道。主线设计车速100km/h,匝道设计车速40km/h.2004年2月,路政部门对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全线主要出口路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司机经常在主线出匝道位置急刹车并留下刹车痕,表明在多个出口匝道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安因素,并由此推定该路段存在交通事故的危险源。通过调查发现刹车痕迹较多的出口有12个,主要分布在匝道口位置。
路政部门根据《2004年度东南西环高速公路交通行车平安统计分析——危险源专题报告》中得出的结论,主线12处事故多发路段中,有9个路段在各站出入口匝道处,且出口匝道占了7个。交通事故发生路段和出现较多刹车痕迹的路段紧密相关。通过对这些位置的现场排查分析,得出司机在该处紧急刹车的主要原因,从中识别存在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有如下8个摘要:①全线出口标牌不明显,除了出口前2公里、1公里、500米、出口位置设置的标志牌外,没有其它明显的标识,分岔口岛头标志普遍缺失,龙门架颜色灰暗,非凡在晚上,不轻易辨认;②内线为内弯,内弯视线受阻,看不到出口位置,轻易疏漏错过位置;③收费站出口标牌站名普遍较小,不突出,影响司机判定;④刹车痕迹主要集中在超车道和主车道,表明司机没有提前变道,发现错过出口时才急刹车;⑤车流量大的收费站,司机视线轻易被其它车辆遮挡,错过出口,导致刹车痕多;⑥分岔路口的岛头标志牌缺失,或使用时间过长,颜色陈旧褪色;⑦主线上地面标线磨损褪色,司机难以分辨车道行驶,轻易错过出口;⑧主线出匝道口的标牌内容过多,影响司机快速判定。
按照OHSMS18000的要求我们专门组织开展了以降低各出口匝道的危险性的平安评价,针对刹车痕迹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探究,制定出全线具有严重刹车痕迹路段的治理方案,其主要的整改办法如下摘要:①全线岛头更新补充贴反光膜标志;②清洗龙门架的标志牌;③全线出口龙门架贴黄色高强级反光膜;④在出口前地面提前200米划分道行驶标线;⑤加大出口标志牌出口站名字体;⑥在事故多发的匝道前200米地面增划减速带;⑦主线车道的地面标线重新划线;⑧增大主线出口匝道前150米的龙门架出口提示字体,附注出口150米的提示;⑨对标牌内容重新优化组合,提炼和减少标牌内空。
3.消除危险源效果评估
关键词 高速公路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组织部分,只有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深入研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大胆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提升高速公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水平,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一)建立健全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社会管理运作机制,明确责任,落实监督、考核,实现文明交通与社会管理共建。
要保持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与社会管理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从行政和法律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社会、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转变,通过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营造文明交通氛围,推进交通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要明确重点,将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摩托车、牲畜上高速等违法行为纳入当地综治考评,启动综合治理的社会治理防范工程体系,建立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
(二)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制。
健全高速公路管理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当地政府主导,地方各级各部门与交警、路政、经营单位联合指挥的工作模式,完善交通技术监控设施和科技管理手段,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规范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应对高速公路的紧急突发事件。
(三)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工作机制。
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资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地方党委、政府与路政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联系,及时将各类违法犯罪信息以及其他路面信息与县政法委、各职能部门、沿线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强化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整体效能
(四)加强请示报告和宣传机制建设。
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高速公路治安工作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各种社会资源,推进高速公路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深入乡村、工厂、学校等广泛宣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知识,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维护高速公路社会治安的自觉性。
二、加强各项管理,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纵深发展
(一)健全会议制度,实现源头共管。
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针对交通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的地区,实行重点整治,增加整治力量。
(二)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着力消除安全隐患。积极会同安监、路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部门,深入开展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消除一批公路安全隐患,整治一批秩序混乱路段。
(三)加强服务区管理。
要加强对服务区行业场所和暂住人员的审核和日常治安管理,督促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好服务区的社会治安。特别是要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当地派出所在服务区统一设立治安办公室,设立统一标识的服务区治安岗亭,加强治安管理和便于群众报警。同时,督促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完善安全设施,加强保安力量,确保服务区的治安稳定。
(四)加强应急管理。
加强与气象、路政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协调沟通,提高恶劣天气预警能力,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应急管理预案,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恶劣天气、处置突发事件、救援抢险、排堵保畅的能力。
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综合治理工作效果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推进公共关系建设,着力建立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和积极、稳妥的矛盾化解机制,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与广大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的关系,巩固综合治理工作效果。
(一)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完善新闻宣传报道机制,及时向媒体通报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情况,引导媒体加强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同时,要建立网上舆情动态分析制度,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和引导,避免失控现象。
(二)进一步推进公共关系建设。
推广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加强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双向互动联系、沟通,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工作人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增进群众对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的了解与理解、关心与支持。为高速公路社会管理部门搭建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回应民意、改进服务、树立形象的交流平台。
(三)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深入推进各种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对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的期待和要求,切实整改执法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四)做好社会维稳和站区维稳工作。
[关键词] BIM;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建设前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84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151- 04
0 引 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建设管理越来越呈现出精细化、集约化、智能化等特点,工程建设难度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提升,这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思路提出新的要求。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主要是指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前一系列决策工作,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工作[1]。建设前期作为工程统筹、资金管理[2]、验证工程可行性的重要时期,需要考虑因素较多,必须严肃管理过程,进行科学决策,传统意义上的前期管理已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工程需求。这就要求在公路工程前期管理做足功课,致力于加强建设项目前期标准化管理水平。本文在阐述高速公路建设前期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探讨了BIM协同理念在前期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1 BIM应用于前期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理念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将建筑项目的结构信息和功能特征形象化,模块化,数据化[3],能够将建筑工程当中的所有建造信息统一集成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4],更加细致、直观、真实且有深度地表征建筑项目时空信息,使得不同管理专业人员在项目不同寿命阶段对项目建设信息进行获取、分析,有效提高项目管理的决策水平。
在现阶段高速公路前期管理,能够借助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自身可视化、信息化的特点,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内建设要求,有效控制由于前期管理不足引起的问题,加强前期设计深度,进行专业协调与施工模拟[5],建立起联系设计、施工、管理各方且贯穿高速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平台,减少前期设计不足给后期施工建设及运营造成的影响,提高决策质量、优化工程投资、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进度、保证建设效益。故将BIM理念应用在高速公路前期管理中是可行的,同时BIM协同模型的优势是能够有效推进前期管理标准化的。图1为高速公路BIM模型与设计、投资采购、施工、运营的关系图。
2 BIM三维协同模型建模过程
在高速公路前期标准化管理过程中,通过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实现高速公路全过程信息管理,首先要进行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的建立。高速公路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的建立可分为道路、桥梁、附属设施三大部分,可同时在Bentley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上实现,软件平台功能见图2。
根据BIM三维协同设计思想,对拟建高速公路工程中路线、桥梁、设备等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并形成高速公路三维模型标准构件库,以方便对工程进行前期标准化管理。在BIM三维协同模型及标准构件库构建过程中遵循如下要求:
(1)模型采用统一坐标体系,以便施工、运营等阶段系统性管理;
(2)标准构件库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对不同构件的适用范围及部位予以说明;
(3)应保证拟建工程模型精准度,保证前期不同专业碰撞检测有效性;
(4)模型可视化及数据共享,采取分级模式对数据系统化管理;
(5)遵循系统化原则,考虑信息在各方传递共享时的兼容性。
2.1 道路模型建立
高速公路道路三维建模主要通过PowerInroads 软件实现,其线型设计主要为积木法和导线法,能够满足道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道路建模过程如图3所示。
在进行道路模型建模过程中,依据CAD施工图进行翻模,将设计好的线型直接导入后进行路线设计。后参考CAD二维设计图,复制线型完成线型设计,激活地模文件,完成纵断面设计。建模过程中根据拟建公路等级,确定道路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和边坡形式,设置横断面模板。在设置横断面模板时应建立模板各点特征及约束关系,以实现道路变宽定义各层材质,方便后期在三维模型内进行工程量统计。进一步根据横断面模板,沿道路中心线进行路廊设计,路廊设计时结合工程实地坐标,保证道路模型在整个模型中的位置。最后设置土木单元,包括交通标志标线、立交出入口等基础单元。
2.2 桥梁模型建立
高速公路桥梁构造物较多,形式趋于多样化,在建模前先对不同类型模块进行具体建模。通过建立下部结构单元、根据参考线插入下部结构单元、上部结构横断面模板、桥梁路廊设计、上下部结构组装等五部分完成桥梁模型的建立。
关键位置关系借助简单点线面元素首先通过AECOsim建立各类型的下部构件单元(包括墩、桩等),并对其定义属性,方便后期工程量统计。在已建立的下部结构单元基础上,从路线设计模型和地模中提取三维道路中线和地面线,并绘制平面分跨线,以道路中心作为主梁结构建模骨架,将桥梁模型确定,并依据绘制参考线插入已建好的下部结构单元,保证桥梁模型主要桩基在高速公路工程全线中的位置准确性。将工程中各桥梁段涉及的不同类型梁的截面CAD图导入为模板,基于已建立好的下部单元在整个模型中的位置建立上部结构各点的约束关系以实现桥梁变宽。在进行桥梁路廊设计时,根据横断面模板,沿道路中线设计桥梁路廊,利用点控制实现桥梁变宽。后将上下部结构与桥梁路廊进一步组装,从而形成完整桥梁主体模型。整体效果如图4所示。
2.3 附属设施模型建立
在上述模型基础上,进行附属设施三维模型单元构建。附属设施三维模型设计可分为实体类和非实体类。
在建立实体类模型时,先建立构件单元,主要包括标志牌、信号灯、路灯等,利用AECOsim建立构件单元,并分别对其定义属性以便进行工程量统计。在已建立好的道路、桥梁模型基础上分别提取三维道路中线和地面线,依据参考线插入工程实际中实体类构件单元,插入过程中应基于统一坐标系,及时发现单元冲突并进行优化。
非实体类主要包括标识牌内容、交通标线等,无需建立构件单元,而是将标牌等单元的版面信息图片逐个贴至模型。对于路面上的标线采取投影方式,将CAD标线图压印到模型上。
3 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应用
在完成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后,应在Bentley软件平台中对所建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动态检验。要求所建模型均能正常模拟,保证模型系统性,模块真实性,信息准确性。进一步可借助已建好协同设计模型进行高速公路前期标准化管理。
在高速公路前期标准化管理中,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的使用涉及全寿命周期内不同时间各个参与单位,基于BIM云数据中心的信息传递如图5所示。各单位在协同设计模型中所处位置不同,不同单位在建好模型系统的操作权限及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
高速公路前期标准化管理可借助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优势,可以在平台中添加施工信息、材料信息、运营信息等,形成涵盖全过程、全参与方的信息传输体系,可实现信息的整理与传递。建立好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后,可通过模型直观工程实体各部分,从而在项目前期标准化管理中可以进行项目整体评估。相比传统高速公路前期管理,采用BIM协同模型的前期标准化管理有以下优势:进行设计校核,深化设计;提前进行专业协调,进行碰撞测试,避免冲突;便捷工程量统计,优化资源配置等。
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应用,使得管理者在前期管理中进行不同阶段间的BIM协同,也可完成不同专业间的BIM协同。协同模型与构建的标准件在工程前期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保证BIM模型数据的准确性与延续性,降低传统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反复建模,降低不同阶段间由于信息割裂引起的设计错误。在前期工程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因尽可能的将现阶段产生的数据完整传递到下一阶段,以便下阶段的再利用,最大化实现在不同建设时间段,同一模型、同一构件的数据能够在不同专业角度进行操作。BIM理念推行使得前期标准化管理中能对后期投资、施工、运营等阶段统筹兼顾,促进后续不同阶段性节点的专业间的有效协调。
在高速公路前期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不同参与者借助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进行前期标准化管理的角度不尽相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者和运营管理者可借助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在前期标准化管理实现如下功能:首先提供项目的技术资料、基本数据和系统运行所需要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参与方,根据工作要求安装软件系统、设置用户权限;各部门业务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按照其工作任务、职责和权限,通过内网客户端或者外网浏览器进入软件系统,完成日常管理和深化设计等。参与方在使用管理模型时可通过外网浏览器进入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按照应用主体方的要求,填报施工进度、资源、质量和安全等实际工程数据,也可进行施工信息查询,辅助施工管理。设计方借助模型配合应用主体方案实施BIM应用,提交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如果具有BIM设计或建模能力,应提交项目的BIM或者3D模型,以避免重复建模,降低BIM应用成本。
4 结 论
基于BIM协同理念,高速公路建设参与单位在前期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较为全面地考虑到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管理者可以借助BIM模型进行主要构筑物关系分析、线位合理性分析、各专业碰撞检测、材料统计、工程量核算等。BIM协同模型应用也使得前期标准化管理有效将工程周期内各阶段联系起来,提高设计质量,优化设计方案,更好的进行施工管理、营运管理。现阶段我国BIM协同设计理念还不十分完善,这就要求高速公路参与建设管理的工作者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推进高速公路前期管理标准化进程,从而使得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及实践分析[J]. 公路工程, 2009,34(4):164-168.
[2]叶慧,李素莹,徐进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的前期管理[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97-98.
[3]建平,余芳强,赵文忠,等. BIM技术在邢汾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J].施工技术,2014(18):92-96.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系统 运行管理 内容 任务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149-02
智能化是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现阶段,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机电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行管理上。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管理的职责是通过高速公路配套设施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服务,当高速公路使用者缴费通行时,购买的是高速公路的一整套服务,而不是购买了高速公路的机电设施。基于此,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厅等高速公路政府部门以及其下属运行收费的公司,作为高速公路服务的生产者或者提供服务的运营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引入先进技术,提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管理的水平,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
社会的进步和运行管理企业服务意识的增强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管理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时刻考验着现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管理的服务能力。这使得道路使用者和管理者会经常质疑:目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管理中存在多大程度合理性,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这些缺陷和不足会对社会和个人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出行者会接受怎样的服务水平;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哪些范畴;管理者需要采取哪些对策才能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安全等。
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环保”。在这些目标中,安全是指在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运行管理中,要保证人员的安全、运输对象的安全、车辆的安全和道路设施的安全;快速是指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高速公路,交通延误、等待时间少;高效是指能够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快速运输的优势,达到最优交通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舒适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以适当的速度行驶,既能体现快速、安全、高效的优点,又尽量少地出现紧急刹车、加速跟进等行为,使乘客感觉舒适;环保则是指通过限速等管理手段,使车辆以稳定的速度行驶、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噪音污染、减轻震动使人产生的不适。
为了达到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准确地采集道路上交通流的状态,并对此状态进行评估,根据交通流的状态变化,通过诱导或者控制手段,限制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数量,指挥车辆改变速度、进行适度调整。显然,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对高速公路纷繁复杂的交通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借助先进技术设备所组成的系统(交通监控、收费、通信、照明、隧道和供配电系统)协助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优质的完成高速公路的各项运行管理任务,达到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这些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称为“机电工程”,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则称为机电系统。
1 国内外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概述
1.1 国外运行管理研究概况
经济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己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它们的高速公路已经基本联网,并向周边国家延伸,逐步形成国际网络。加拿大和美国的高速公路己经共同构成了北美高速公路网的主体,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还共同修建了连接三国的超级高速公路网,欧洲经济委员会的20多个国家签订了“国际干线公路网协定”。国外高速公路无论是其主体工程还是配套设施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高速公路的安全化、信息化、沿线环境和景观等问题,并正向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
伴随着国外高速公路智能化发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网络化,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把主要高速公路连接起来,构成省域、省际、国际间高速公路网,形成了机电系统的网络化;二是智能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西欧等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智能车辆与高速公路系统的研发工作,运用信息、通信和控制等技术,通过车辆与道路的双向信息沟通,达到疏导交通、缓解堵塞、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等目的,智能化运输系统(ITS)将是道路运输系统的主要潮流;三是信息化,信息化公路将逐步实现,着眼于道路的多功能利用,不仅使用路面,同时利用空间,成为信息化的公路,不仅具有运输人和物资的固有的交通功能,还兼有输送电力等能源及各种信息的功能;四是多功能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卫星检测及控制系统将得到广泛利用,高速公路将真正成为多功能公路。各类检测及监测系统普遍使用,交通控制中心将充分利用各方面汇集的交通信息,指挥汽车按最优路线行驶,节约时间的同时又创造了最大效益。
1.2 国内运行管理研究概况
我国在交通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它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用于监控和管理机电系统。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往往都是采用以“一条(段)高速公路、一个投资主体、一个管理分中心”作为基础的“省中心――路段分中心――收费站”三级管理模式。现有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除了吉林省、江苏省等交通较发达省份的高速公路已实现联网外,其余各省基本上都是各路段相对分开,彼此独立运行的;高速公路系统内部、各路段之间并没有真正做到相互联网、信息共享,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上海已初步完成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系统、交通联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路政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道路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江苏省也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互联,普遍应用了车辆通行费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路政管理系统、养路费征稽管理系统、监控系统气象检测系统、基于GIS的省市县三级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等,其联网收费电子支付系统已正式开通,系统运行情况稳定。浙江省制定了交通信息化规划目标,旨在近几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路、水路交通网络化、一体化、系统化管理。但是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异较大,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交通不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形势很不容乐观。从设计上看,机电系统设计不敢采用新技术,怕麻烦,仅立足于很成熟的技术,没有一定的前瞻性,有的甚至直接套用原有设计;再者,各设计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或规范。从机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来看,由于建设资金来源以及建设发展模式等差异,造成了我国目前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建设管理初期,主要采用了分段、分线建设管理的模式,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整体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以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广东省高速公路各个路段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收费和闭路电视监控等先进手段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省内所有的高速公路路段都采用了一路一管理子公司的形式,即每个管理子公司负责其所辖路段的监控、运营、收费、养护等服务,各个管理子公司均使用自己的管理模式,因此在道路规划和整个路网运行管理的协调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和纷繁复杂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使得高速公路以及其机电系统以这种运营管理模式运行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应用范围较窄。目前在高速公路交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偏重于行业及部门内部管理,忽视外部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服务;设备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够;MIS系统与ITS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之间衔接与协调性考虑不足,系统集成性较差。
2 机电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投资大,技术复杂,机电设备分布的点多、线长、面广而且较为松散,一旦出现故障,故障率高且修复时间紧。所以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维护规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维持机电设备使用寿命,创造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专业技术的研究、拓展,使机电系统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整体服务水平,可以从使用管理和维护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使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为了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延长安全运行周期。规范机电设备的使用行为(包括操作、维护、维修、检测),保证机电设备得到规范使用。负责机电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能够细致、全面、合理、到位,避免因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归口不一,出现松懈、扯皮、责任心不强等现象。设置机电设备职能管理部门,落实设备管理细则、年度管理计划和运行维护质量管理。规范设备维护管理和业务指导的顺序,规范设备运行情况的汇报责任与义务。
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规范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故障报修程序、故障处理流程以及确定故障处理的一般原则、方法,确保维修工作高效有序运作。保证机电系统运行正常,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种障碍;保证设备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及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标准;保证设备完整、清洁、备品备件完好、工作环境良好;合理适用设备,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数据和维护档案;进行收费、监控、通信、供配电照明等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的维护;在保证维护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器材和维护费用。还包括岗位责任制、维护作业计划、技术档案的数据管理、仪器仪表和工具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维护责任划分、设备维护的基本原则、收费系统的维护、监控系统的维护、通信系统的维护、供配电和照明系统的维护、隧道机电系统的维护、软件的管理与维护、网络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维护质量管理、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等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公路服务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商业运营与公共管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