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6:0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的艺术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吸收了多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集于一身,从而具有巨大的美学魅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同化和吸收,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自身新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时空综合的独立的视听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特征绝不仅限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汇,这种综合性突破了艺术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统一、纪实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得影视艺术成为迥异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门独立艺术。
一、影视艺术与戏剧
影视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导、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以梅里爱为代表的戏剧电影学派;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也是“影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更是一度风靡世界银幕。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其成长初期,都曾从戏剧艺术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不仅借用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戏剧表演经验,而且将戏剧性矛盾冲突与戏剧性情景纳入作品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影视艺术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仍有着不解之缘。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导、导演、演员,或者来自戏剧舞台,或者两栖于影视和戏剧艺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戏剧式结构方式更适应于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因而在国产影视艺术作品中,它都将作为一种传统样式长期存在下去。但影视艺术毕竟不是戏剧,与戏剧相比,影视艺术自由转换的时空打破了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性,影视演员自然、真实、生活化的表演取代了戏剧演员舞台程式化的动作,从而使得影视艺术能够更加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
事实上,电影是搬上银幕的戏剧,电视是搬上荧屏的戏剧。舞台、银幕、荧屏都是戏剧人物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不同之处仅仅是,银幕、荧屏比起舞台的空间更宽阔,机动的余地更大,布景与活动场所可以不受狭窄舞台的限制,能够充分地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它给人物提供的环境和背景,比起舞台布景的人工痕迹更少,银幕、荧屏表现的内容和矛盾斗争的活动场所,更具有真实生活的性质。但是,戏剧影视人物矛盾斗争的基本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戏剧性,并不因此改变,甚至由于获得比舞台更有利的施展余地而显得更优越。因此可以说,戏剧的本质特性并不因为活动空间转移到银幕或荧屏而改变,电影、电视并不因为离开舞台而失去戏剧的本质特性。因此,戏剧、影视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
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影视艺术深厚的文学基础。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对影视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前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美国的《金色池塘》,日本的《远山的呼唤》等;电影向散文学习,从而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等;电影还吸取小说的手法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小说电影,如前苏联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类似于我国的章回小说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已成为我国广大观众家喻户晓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影视艺术基于叙事之上的相通,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转化,使影视在成为独立艺术之后,仍然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而文学也因借成熟影视艺术的推动,自觉地凸显其“电影性”而日益丰富着自己的叙述手段。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小说是在一个个词语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荧屏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这使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叙述复杂而连续的社会生活。
三、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
影视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汲取了节奏与感染力,使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音乐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硝烟纷飞的上甘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使人们想起冰山上的来客;《牧羊曲》把人们带进了天下闻名的的少林寺;经典的电视剧插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等更是久唱不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歌曲,这些影视作品是否还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是否还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近年来,各种大型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更是吸收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特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民族特色鲜明、气氛浓烈欢快,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年一度的电视春节晚会已成为我国人民春节期间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突出表现了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巨大魅力。这种巨大的感召力也正体现了电视艺术的综合优势。电视艺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近年来风靡全世界的MTV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为音乐作品配上了快节奏的画面集锦,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和视觉表现力,体现出现代影视综合艺术的巨大魅力。
四、影视艺术与绘画、雕塑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汲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绘画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独特处理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尤其是强烈的造型意识,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影视画面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既是以造型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又通过造型性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如电影《黄土地》采用一种深黄的色彩基调,表达对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块土地的眷念之情,这部影片的画面上五分之四是黄土地,五分之一是蔚蓝色的天空,天边地平线上有几个小人物正弯腰拉犁,通过这种十分独特的画面造型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红高粱》则采用一种大红的色彩基调,影片中的红高粱、红头巾、红绣鞋、红袄、红裤、红酒……大片大片的红色在画面上闪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以红色为主的基调赋予这部影片生命色彩与酒神情绪,成为抒情表意的造型视觉符号。
五、影视艺术与摄影
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摄影的出现,也就不会有电影和电视的诞生。自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在技术与艺术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后来出现的电影和电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影视艺术中的摄影师是影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是摄制组的重要成员,他的任务是通过运用摄影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的纪录功能、造型功能、表意功能。摄影师的作用除了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烘托气氛、刻画细节外,还通过摄影造型和表意功能直接参与创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影视摄影师的艺术是影视绘画艺术,摄影师是真正的影视绘画艺术家,以非常鲜明、真实而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影片中各个镜头的思想和内容。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做到声画相融,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视觉和影视作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必须具有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解读。影视作品视觉化过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包含有影片思想或剧本精神的画面,为影视作品创造一个整体的画面基调。《英雄》选择的是旖旎奔放的自然景观和沉稳厚实的秦王宫,空间横向调度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和造型视觉的张扬,营造了一种历史气度与人物的英雄悲歌。《无极》作为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影片,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时空写意,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神秘虚无的诉求语境。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都是由导演构思而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绘画处理。形象的各个场面在胶片上构成画面,乃是摄影师艺术创作的成果。摄影师,这个掌握着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活动的电影绘画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其任务就是把影片的内容作为许多活动的绘画构图――肖像、室内景物、战斗场面以及群众场面,在胶片上表现出来。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取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声画可融性传统艺术如绘画艺术等,也要借鉴影视艺术的这一特点,进一步用画面和声音来塑造和完善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总之,影视艺术通过综合性美学特征吸收了各门艺术的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元素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声画结合而获得新的特质,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友循.影视与影视鉴赏[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谈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
蒋慧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同属表演艺术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创作原则和表演方法上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与规律。这一点导致了戏剧表演者和影视
表演者可互通互容。可是从根本上来讲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却率属于不一样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因为受着电影、电视剧、
戏剧等等各个不一样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只有演员严格遵守各自不同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就可以成功完成对表演
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特征
前言: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都是率属于表演艺术,影视表演
和戏剧表演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与相关规律例如:创作原则、创作
方法、表演方法。这些相同点与规律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
可以相互流通人才。比如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全方面人才,他们
既可以从事影视表演又可以从事戏剧表演。可是,影视表演和戏
剧表演从本质上从属于不一样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
都被电影、电视剧、戏剧等等各个不相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
相互制约着。
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一)影视表演特征
影视演员打造银幕的角色形象是影视表演艺术的根本特征。
影视表演有5 个特点:1.影视表演者除了需要遵循剧本还要注重
钻研剧本的分镜头本,充分理解导演的想法,表演者必须在工作
人员指定或制作的场景进行表演。2.表演者必须在摄影机的约束
下完成表演。3.影视表演是没有顺序的。4.影视表演就是将短时
间细致真实进行记录的表演。5.影视表演一般运用剪辑技术将表
演重组顺序。
(二)戏剧表演特征
戏剧表演艺术的根本特征是舞台角色形象是由演员一手打
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戏剧表演是戏剧演员对剧本的第
二次创作。2.戏剧表演形势必须由演员亲临舞台进行表演,不管
演出多少次,都要像第一次那样认真,每一次表演都是在重复表
演,但是演员可以在演出中即兴创作,每一次都是第一次。3.在
戏剧表演中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在舞台上渐渐地展示出来的。4.
戏剧表演的演员本身就是作品的创造者又是表演的工具。
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
(一)时空关系的差异
不同于其他假定性较强的表演艺术形式,影视表演具有较强
的真实性。这种较强的真实感也是美学意义上的一种要求,影视
表演是一种不改变任何生活状态的表演形式。不同于纪录片中人
物活动。所有的表演艺术其实都有假设与虚构的成分,影视表演
也不例外。
戏剧表演艺术其实是存在一个假设的空间里,表演场所与环
境还有舞台搭建等等,使得戏剧表演可以容纳在相对虚构的空间
里。与此同时戏剧观赏者也会不自觉地被环境与情境感染,进入
到这个设定的虚拟空间里,观众与表演者就会从中产生戏剧的联
想,在情感上共同得到升华。
(二)演员与观众交流上的差异
观众与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相互依存,在舞台表演中,演员
的表演与观众的欣赏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得以实现的,演员的表演
直接从观众得到反馈。影视表演则有所不同,影视表演直接将演
员与观众分割开来,演员不知道在拍摄结束正式放映时观众会是
什么反应,无法在表演的同时验证自己,而观众欣赏到的影视作
品都是经过剪辑之后的。
戏剧演员的现场表演,直接体现戏剧舞台表演最终结果,当
戏剧舞台落幕的那一刻,戏剧演员所塑造的形象也就此结束。可
是影视制作程序相对特殊,这也决定了影视表演不同于其他的表
演形式,表演者在表演现场结束表演却不对形象产生任何的影
响,欣赏者看到的是影像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表演者本人。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相同之处
以上表述的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不同之处,可是,不管
怎么区分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不同和美学上差异,影视表演与
戏剧表演的贡献都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表
演与戏剧表演都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视听艺术,影视表演与戏剧
表演都是以人们的自然生活状态为基本点,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
又被称作为姐妹艺术。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分寸差异
(一)放大
放大大多数都是针对戏剧表演来讲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
一些技术上要求必须将表演行为放大,可是这种放大并不是戏剧
表演形态的内在核心内容。虽然戏剧表演的舞台空间带给欣赏者
一定的接受阻挠与不方便,可是戏剧表演者与欣赏者的交流不仅
仅是凭借表演者夸大的表演与放大行为来实现的,戏剧的艺术特
征决定了戏剧的传播方式,戏剧剧本里所提供的内容与台词与表
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外在行为与舞台化妆来充分表现。
(二)还原
还原一般体现在影视表演过程中,具体是指表演者既演员的
行为(台词与肢体动作)还原于生活,还原是因为受着影视表演
的假定性、纪实性、逼真性的制约,逐渐形成了生活化的表演形
式从而达到了更加真实逼真的影视效果。当然了,还原还可以在
戏剧表演当中充分运用使用。如今所有的表演观念都在潜移默化
的发生着转变,所有剧场的表演渐渐地生活化。所有的剧场中心
与舞台逐渐延伸至观众席位,缩小了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还原
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艺术行为,这种还原更加生活更加自然,使
得情感更加的真实、更具感染力。
(三)缩小
相对于放大、还原另一种手法就是缩小,缩小大多运用在影
视表演中,镜头里的景别越大表演者的表演行为分寸越是缩小。
景别的大小是相对镜头成像远近来讲的,摄像镜头推得越近景别
就会越大也就是所谓的近景、特写、大特,表演者的表演就相对
缩小,一直小到小于生活。之前曾经讲过影视表演就是生活化的
表演,与生活相同的表演,那么这里怎么会讲小于生活了呢?那
时因为摄像时候因为摄像镜头的推进,成像倍数的增长,表演者
的表演也跟着成倍数的增大,成为很夸张的影像效果。所以在特
写镜头下的表演者要尽量地缩小自己的表演,将表演速度尽量放
慢。
结语
总而言之,同样率属于表演艺术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分
别从属于不一样的艺术门类。分别有着不相同的艺术特征与美学
原则还有观赏价值。两者有着不相同的艺术规律和不相同的表演
技巧。可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又分别在创作原则与创作方法
及表演方法上又有着许许多多相同的规律。不管是影视表演者或
者戏剧表演者只需遵守自己的游戏规则,掌握自身的艺术特征,
将各自的创作规律与表演技巧熟练掌握,一定可以肩负两者各自
的职能,完美地塑造各自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普多夫金.何力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中国电
影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85 页。
[2]齐士龙.《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第
234 页。
[关键词] 形象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视觉形象;形象塑造
影视人物形象设计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剧中人物鲜明性格化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镜头语言表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功的影视人物造型不仅能使演员改变形象,贴近剧中人物,激发演员表演欲望尽快进入角色,拉近演员同剧中人物的距离,使剧中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艺术和饱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艺术的鉴赏、对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需求的是艺术和技术含量极高的视觉作品。作为人们视觉盛宴的影视艺术已不能仅靠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这给我们电视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难题。
大多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是由化妆师、服装师和演员共同塑造,他们对营造形象美、画面美负有直接责任,是构成整部影视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每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都包含着形象造型师对剧中人物几近苛刻的审美要求。不仅要分析剧中人物诸如年龄、职业等的形象特点,更要结合演员本身的形象要素(如肤色、体型分析),更要将两者进行结合、分析与再设计,才能塑造出既有剧情感,又有时代感,既有艺术要求的形式美,又有大众需求的现实美的成功的影视人物形象,而忽略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会造成影视人物的虚浮与不真实。因此,影视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建立在分析演员的社会角色上,更要结合其在剧中人物形象的表演角色,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影视人物形象。
《穿Prada的女王》风靡一时,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时尚背后的故事,更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超短裙风尚”,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女孩都穿上了超短裙,也唤起了人们对发明超短裙的服装设计师玛丽・昆特的美好回忆。Black Swan的热播引发了2011年时尚舞台的“黑天鹅”流行旋风。Jean Paul Gaultier 2011秋季高级定制系列里融入了Black Swan中芭蕾舞元素:模特化着主演娜塔丽・波特曼鬼魅“烟熏”芭蕾舞妆,踩着交叉丝缎绑带的高跟鞋、妆饰羽毛的服饰及黑、白、灰为主调的色彩,就连背景音乐都是采用的影片原声带音乐,为人们带来了时尚版的“Black Swan”视觉饕餮盛宴。可见,影视剧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享受,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思、探讨,更成为时尚舞台炙手可热的流行元素。
二、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塑造的意义
形象设计又称形象塑造(Image-building),从广泛或宏观意义上说这是一门二维平面设计与三维及多维立体空间设计结合的设计艺术,是研究人的外观与造型的视觉传达设计,又可称为人物整体造型设计。通过分析人物整体的形象要素,如形象主体的职业、年龄、体型、肤色、身体线条、量感及言谈举止等,才能塑造出更适合形象主体个性特点,同时被社会公众都认可的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视觉艺术化,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展现形象主体最适合的个人形象,而不同的是影视人物形象设计为了符合特定的剧情,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以影视人物性格特征为“主”,演员自身形象为“基”进行的整体形象设计。这就要求影视形象设计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形象塑造的相关知识、了解导演和演员的要求外,还要有对剧本的分析力、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力,对不同文化的审美力和对一切新事物新潮流的鉴赏力,进而更宏观全面地理解影片,设计出符合影片的人物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被关注程度也开始提高,演员和导演对影片的要求也向着多视角多方位转变。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开始由原有的单纯注重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与视觉效果并举的局面。影片《花样年华》使得具有中国传统服装特色的旗袍成为国际时尚舞台的主角。张曼玉在片中二十多套旗袍的亮相形色各异,妆容雅致,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女主角的摇曳风姿。
影视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塑造影视形象的鲜明性和艺术性是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真正魅力之所在。在影视艺术中,形象设计的着眼点主要体现在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所处环境及时代背景的因素中,故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符合影视作品中的时代氛围、遵循和谐美的原则。例如:形象造型中的服饰设计与搭配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与艺术表达。人物的形象设计上即要能反映出人类的时代特征、民族风貌、社会氛围乃至人类个体的心理因素等,又要结合社会公众的大众审美情趣及对服饰流行文化的认知。可见,好的人物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乃至整部影视作品的成功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三、形象设计在影视造型中的目的及作用
(一)形象设计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诠释
不同的影视作品中会出现多个不同的有着各自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而这些不同的特征决定了不同的角色定位,就需要形象设计师在进行影视形象设计时,能把握角色特点,把握剧中人物的角色特征,并通过形象塑造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服装等的艺术化处理,使人物性格的特征更加饱满。
影视形象设计还需要形象设计师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剧中的人物在着装、言谈举止上符合剧情特定的时期,更应在尊重剧情的基础上,对服装加以时尚创新设计,以符合大众对时代审美的需求。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著名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在张纪中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为周迅设计的造型明显有别于当年翁美玲扮演的飒爽英姿的黄蓉。他以金庸对黄蓉描写为准则来设计造型的同时发觉了演员本身的特点来创造形象。叶锦添力求在造型上突出周迅精灵机巧的气质,结合清纯淡雅的妆容、合适的服饰搭配及服装色彩使得周迅版黄蓉的古灵精怪跃然纸上,人物造型也更趋于青春化、时尚化,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取向。
(二)形象色彩设计对人物塑造的表现
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人类就有了对色彩的认知与使用。色彩不仅是视觉效应,还是最富情感的表达要素,能使人加深记忆,所以在设计中色彩恰到好处地处理能丰富所表达事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如《影片的美学》一书中说:“彩色在银幕上如同在画布上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象和事物外貌的手,它对解释所描写的角色的内心面貌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彩色是一种对形象进行理解和刻画的重要手段。”
影视形象设计中的色彩与所有设计中的色彩一样,是功能和情感的融合表达,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联想,可以唤起与人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联想。在色彩的感受中,人们对色的冷暖感受最为鲜明,红、橙、黄等色可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灼热是暖色,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青、蓝、紫等色可使人联想到水、冰、寒冷的夜空,称为冷色,使人感受到宁静。对影视观众而言,由于其对于时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得影视服饰色彩艺术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越来越广。成功的影视服饰艺术表现,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被影视服饰款式、色彩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电影《英雄》正因为服装色彩的设计纯粹而又浓烈才让人记忆深刻。从张曼玉和梁朝伟的初次相遇时清新飘逸的浅绿色长衫,到影片最后,两人历经感情纠葛在沙漠之中自杀时的白色棉布长衣,无不诠释着两人至真至纯的爱情,而色彩的拿捏更为其平添一份忧伤的浪漫。影片Black Swan以黑、白、灰、粉为主基调,诠释着女主角尼娜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及精神状态。粉色的尼娜是有着单纯美好心态的芭蕾女孩;灰色的尼娜频频出现幻象,练舞时的服装从白色变成灰色;首演前夜,妮娜的压力达到峰值,近乎崩溃,黑色伴随黑天鹅妖冶的气息逐步显现;公演时,妮娜化身黑天鹅,纯粹的黑应和急促的音乐将尼娜惶然、恐惧、无助、坚韧的形象烘托欲出;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殇,回归纯白世界,这便是一种涅再生的奇幻妖异的“天鹅之死”。导演仅通过人物服饰色彩及音乐的变化,就将人物内心由单纯羞涩到恍然悲凄、绝望痛苦直至回归平静的细微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影视形象色彩设计是以色彩学为基础的创作过程,就人体色的角度来看,在不同肤色、不同灯光下把握色彩的运用,是影视形象色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色彩理论是20世纪初,美术设计学府包豪斯学校的约翰内斯・伊顿教授开始进行色彩分析,个人色彩的概念由此而生。个人色彩主要是指能让肤色呈现健康状态的颜色。根据形象主体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可以判断出适合他的服饰、妆面颜色,从而塑造更适合形象主体的形象。如:不知什么时候起,伴随韩剧的流行韩国人俨然成为爱打扮的时髦一族。一部韩剧的热播,势必有一股“韩流”热风刮起并且风靡世界。浪漫唯美的色彩画面、时尚得体的服饰、精心巧妙的服饰色彩搭配及精致的妆容无不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纶伯伦说,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影视形象色彩设计的实质也是这样的,不能为了视觉而一味的最求绚烂的色彩,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在充分理解剧本剧情后打造出的一种唯剧情独有的风格――“个性”色彩。
四、结 语
作为影视形象造型师,不仅要理解影视形象对电影表现的重要性,能够熟悉服装设计的理论,而且能够依据不同演员的形象构成要素,通过对其脸型与发型、身体线条与服饰线条、人体色与服色的分析,为影视人物进行多维的形象塑造,从而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个性特点的,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影视人物形象,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饕餮。
[参考文献]
[1] 程晓英.时装与电影的互动和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2] 顾筱君.形象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张丽.影视传播影响服饰流行的分析[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aper.省略.
[4] 黄海娟.服饰是影视艺术无声的语言[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
[5] 吴帆.形象色彩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化妆造型;造型艺术;影视人物
中图分类号:J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16-02
一、化妆造型艺术对影视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化妆造型属于二维平面设计及其三维和多维立体空间设计结合后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强调人的外观及其造型视觉传达设计[1]。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应全面分析人物整体形象要素,比如:职业、年龄、体型、肤色、身体线条、量感、言谈举止等方面,以促使人物主体塑造更具灵性、更符合具体的个性特点,从而被广大观众所认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属于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视觉艺术化,可以说影视人物塑造的目的和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塑造目的相同,均强调人物形象主体最适宜的某种个人形象,不过也存在不同之处,影视中的人物塑造是为了确保其符合特定剧情,设计时也注重强调人物性格特征,再基于演员自己的形象而设定。这些都说明影视形象设计师应具备专业的形象塑造知识,更应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导演及其演员的各方面要求,且可全方位分析剧本,可鉴赏不同文化、不同事物、不同潮流,从而以宏观角度去深层理解影片,使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更为灵活。
二、化妆造型艺术在影视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原则
(一)使影视人物具有典型性原则
人物的外在形象是作品艺术层面的追求,影视中所能看到的各种形象均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尽管是十分贴近真实生活的角色,但并不是原本地呈现于屏幕上。影视作品并不是各种生活的简单重复,它们都是经过典型化之后的呈现,其间包括提炼、加工、概括,从而创作出真正反映生活的典型形象。
(二)使影视人物具有精神价值原则
影视中的人物塑造并不同于真实生活中的各种设计追求,属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强调人物形象塑造更具精神内涵[2],比如其角色特定性格特征、身份气质、受教育程度、职业特征与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均是精神类因素,且均需以角色外部形象塑造,给观众呈现出更真实的人物,观众也能对其有着更深层的认识,也可以说角色塑造属于个性化真实。
(三)使影视人物具有现代化审美艺术
往往人们不能充分判断影视剧中各个人物的真实性,但同时被各个人物形象感动着,这也是化妆造型艺术的魅力与优势,其尊重现实生活,却又超越现实。这里的超越应具备相应的“度”,也就是说造型师和观众们应具备相同的文化背景及文化视角。这时人物塑造就应合理地融入现代化审美意识,从而将其关键点融进造型中,给观众呈现更美、更真实的人物形象,观众往往对其自身体验过且约定俗成的审美更具信任感。
(四)使影视人物具有导演风格
每部影视作品中的各个环节均应遵从导演的具体风格,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人物,其更是影片艺术创作者。相同的故事、人物及情节,不同的导演其风格就不同,最终呈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这也说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应深层理解导演具体的创作意图,且人物塑造应与其风格相同,这样也能确保观众观看影片时不会出现跳戏的问题。
三、影视人物塑造中化妆造型艺术应用中的审美及创作
影视作品中的化妆造型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它是剧中人物形象性格化塑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门,化妆造型师是影视剧中各个人物外貌形象的创作者,应赋予演员更适合的角色性格及其年龄与身份,这些特征因素应十分重要,以此方式来反映剧中人物的时代及其民族和地方性风貌。化妆师应具备导演、编剧及摄影、表演等方面的知识,且应对生活具有自身的独特感悟,可更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能够深层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及时期的人物塑造造型风格特点,深层刻画人物及其人物形象。影视作品中的化妆造型可谓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内容,其间人物造型为化妆造型及其服装造型,这两者更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创作中应具备显著的分工、各自独立,同时造型师在整体上统一将其结合,充分完善影视人物塑造,比如已经选定了演员,但是该演员自并不适合具体角色,这时化妆师就应运用自己的化妆技术来弥补员的条件缺陷,改变演员自身的外貌及其年龄,从而充分展现人物的阶段性特征,真正描绘人物的时代特征,这时的角色性格特征应是十分鲜活的,更好地呈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使其更具有典型性格,且确保影视人物的塑造更具逻辑性、更真实、更贴切,使得演员可于造型上获得角色自信[3]。采用化妆造型及其塑性等方式进行演员形象的雕刻,翻刻出所需要的造型,且着眼于演员自身条件的运用,这样也能让更多的角色在荧幕上活跃,同时也可以烘托剧情、增强感染力,且造型师应根据特定内容及环境创作更适合的场面,比如:爆炸场面和战争场面中的头、脸、眼睛的伤效等,亦或是残肢断臂等方面的特效,还有风吹日晒和冰冻环境下的面部特效。
四、影视人物塑造中的形象色彩设计
冰河时期的人就已经有了对色彩的认识,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运用,色彩不仅具有视觉效应,而且极具情感表达效果,可加深人的记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应合理使用色彩,使得人物更具表现力及感染力。荧幕中的色彩就像是在画布上一样,其不仅可呈现形象及其事物的外貌,还可深层解释角色的内心面貌,造型师可采用形象来理解角色,从而使得角色刻画更具灵性。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设计是功能及其情感的结合呈现,且不同色彩会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从而激发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联想。人们在进行色彩感受时,感受最为显著的就是冷暖色,比如:红、橙、黄等颜色可让人联想到阳光与活跃等,且容易使人们感到兴奋;或者是青、蓝、紫等颜色,会使人联想到水、冰、寒冷的夜空等,这些均称为冷色,能让人的情绪更为宁静。对于影视观众而言,他们经常关注时尚,这使得影视服饰色彩艺术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且成功有效的影视服务艺术呈现,可确保观众在享受艺术美时被影视作品中人物服饰的款式和色彩等吸引[3]。纯粹的服装色彩设计让人可产生深刻的记忆,影视作品中应以黑、白、灰、粉等为主基调,以此诠释许多角色于不同时期、不同生活下的精神状态。并且,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应基于色彩学进行创作,着眼于人体色来讲,有不同肤色和不同灯光等,严格控制相关色彩的应用,这也是影视作品中人物塑造的关键。
五、结语
影视人物塑造时应强调其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形象要素及其情节等问题,且还应考虑作品所描述的时代分为及其大众审美情趣等,影视中人物形象更强调客观本质的真实性及主体心理感受的真实性,并不是现实生活的充分还原。化妆造型艺术均源自真实,强调客观现实的呈现,让观众感受真实的人物形象。因此,分析化妆造型艺术在影视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对其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具有极大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化妆造型艺术在影视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为我国影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春玲.探析影视美术设计中人物造型的手段[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4).
[2]李继东.影视化妆造型浅析[J].媒体时代,2011(1).
[关键词] 影视作品;人物造型;写意性;写实性
影视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需要诸多艺术与科技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影视作品,如舞台美术、人物造型、灯光、后期制作等,这些元素是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人物造型设计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主要通过演员的整体形象来表现,而演员是画面的主体,肩负着塑造角色形象、展现角色魅力的重要任务。因此,人物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影视作品的故事叙述、角色塑造、情节表现等,影响着影视作品整体的画面视觉效果。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第一感受首先是从人物造型设计来获得,而导演与编剧也是借助人物造型设计与观众建立交流平台,进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优秀的影视人物造型设计能够增添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张力,使之成为影视艺术的亮丽风景。
一、影视人物造型
化妆造型、服装造型、发式造型是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三大要素,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是对文学作品的提炼,是将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具体化,因此在设计人物造型时需要考虑更多复杂的问题,既要凸显人物造型的艺术内涵,又要展现人物造型的独特性。对于现代的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来说,在设计时还要考虑时下的演艺风格,以满足多元化的设计风格要求,如写实风格、写意风格是最为盛行的两种表现风格。而这些不同的造型风格最终都要为影视作品服务,使作品的风格表现、形式感、画面视觉效果等得以更完美展现出来,进而令影视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观赏性与设计感。为了使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更符合剧本需求且具备强烈的吸引力,这就需要造型师深入研究剧本,对剧本中的人物有通透的理解,构建与作品风格相适应的造型风格,然后以逻辑性、创新性的思维进行人物造型设计,同时依据剧情变化需求来不断改变人物的造型设计。当然,在进行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时也应考虑空间画面感与视觉效果,通过恰当的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为影视作品增添光彩,以促进影视作品审美品位的提升。
二、影视作品的人物造型设计
(一)写实性人物造型设计
观众对影视艺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影视作品的纪实性与逼真性。而这一要求具体表现在影视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并对造型师提出了现实主义原则,要求造型师在遵循生活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造型设计,使人物造型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造型特色,重点突出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真实性与形似性,而后考虑设计的形式感、装饰性与风格化。一般情况下,要求对古典名著改编剧、历史剧等涉及历史性强的影视作品采用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设计,通过真实、形似的设计来获取观众的信任感。一些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作品更需要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因为其中对人物服饰、发式等有较为详细的描写,造型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模版,而后以纪实性、逼真性的要求来进行人物造型设计,将当时历史的社会、精神风貌通过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来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电视剧《汉武大帝》为例,其中的人物造型就是采用写实性设计风格,并将新古典主义浪漫情调融入其中,令汉代历史的雄伟宏丽、悲壮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突出汉代的造型特征,造型师在仔细研究了汉代妆容、发式、服饰等造型文化基础上进行角色的造型设计。如在服饰造型设计上,汉代以布为衣,多采用黑、红、白、蓝、黄的色彩元素,剧中女主角卫子夫的服饰设计是造型师借鉴了《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代重要文物)里的女主人造型,并结合史料记载采用红色为主色调,以粗线条风格来设计服装造型,在服装的大色调上遵循汉代的风格,但颜色更为鲜明浓烈。又如在发式造型设计上,依旧复原汉代的风格,男子发式主要以戴冠帽为主,女子则以梳辫、挽髻为主,如“堕马髻”“垂云髻”“百合髻”等,剧中卫子夫的“堕马髻”、平阳公主的“百合髻”等发式造型既逼真又符合汉代的风格。再如在化妆造型设计上,史料文献中对汉代女子的妆容有较为翔实的描述,红白衬托鲜明的“檀晕妆”、细长、弯曲的“远山眉”、唇中一点红的“点唇法”都是汉代女子的妆容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剧中女子的妆容中都有体现,还原与写实了汉代女子妆容的特色。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设计使《汉武大帝》这部作品更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在细节上都凸显了汉代的气息与特征,以真实的影像将观众带入到汉代的历史情境中。
(二)写意性人物造型设计
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写意性人物造型设计逐渐在影视艺术中崭露头角。而写意性造型的主要特征是“以意写神”,在塑造人物造型时利用符号化的艺术语言将我国本土的民族特色表现出来,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在美与形式美,使人物的造型设计具备意态神韵。近些年,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古装娱乐剧、神话科幻剧等影视作品开始形成一股风潮,这些题材的影视作品通过将历史英雄主义、情感浪漫主义、冒险主义融为一体,迎合了我国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娱乐口味。由于在这类影视作品中历史只是一个承接故事发展的背景,因此在人物造型设计上可以跳出历史的限制,夸张、象征、抽象的设计手法都可以尽情使用,于是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写意性人物造型设计便被广泛运用到其中。
以电影《夜宴》为例,写意性造型风格实现了影片的创新尝试。该部影片选取了五代十国这个历史时代为故事背景,在我国历史记载中关于这一时期的介绍并不多,因此导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进行影片故事的创作,而对于造型师来说也可以扩展想象空间,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进而成就了《夜宴》在人物造型设计上的别具一格。华丽而沉稳是这部影片人物造型设计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但并不会让观众感觉到任何的夸张与沉闷,相反的在服饰与化妆的造型设计上都蕴涵深刻的寓意。章子怡的服装大多是及地拖尾的款式,以此来表现她所饰演角色的强烈欲望;葛优与周迅的妆容非常鲜明地表现出其所饰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在《夜宴》中,造型师巧妙地将色彩运用融入人物造型设计中以凸显角色的个性特征,通过色彩的视觉语言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揭示角色的思想、情感与心理变化,使角色具有生命感染力,利用可视的形象语言来传递信息,使观众更清晰地理解影片中的抽象概念。如厉帝的服装以黑色为主色调,将帝王的庄严与权势展现而出,同时也间接隐喻了厉帝人性的晦暗与残忍,以及其灵魂因欲望而扭曲的丑陋;又如皇后的服装,鲜艳的红色将其角色的膨胀欲望凸显得更加明晰。
(三)写意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人物造型设计
写意性与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设计推动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前进,然而这两种设计手法在独立使用时显现出诸多不足,写实性的造型设计过于注重还原历史,缺乏新鲜感;而写意性的造型设计则常常脱离历史,可信度不高。为了弥补这两者的不足,在影视艺术中采取了写意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人物造型设计,对传统的造型设计进行继承与创新,使人物造型设计在风格上、形式上、装饰上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这种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使人物造型不仅具有历史感,而且极具时代特征,令角色形象更富艺术表现力与张力。
以电视剧《大明宫词》为例,这一部由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曾经轰动一时,除了故事剧情极具吸引力之外,影视人物写实与写意的造型设计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画面风格唯美而大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正值初唐至盛唐的盛世文明时期,是唐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使妇女的服饰与发式有了极大的改变,露胸服装是展现女性美的最好表现,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依据写实性的造型风格,在设计人物服装时以唐代服饰文化为基准,如太平公主出嫁时穿的服装就十分符合历史的真实性,采用大袒领的襦裙服风格,金色的抹胸,齐胸的裙腰,拖地的红色长裙,繁杂的纹饰,这些令女性的魅力和高贵被完美衬托而出。此外,在《大明宫词》中还将写意性的风格融入写实性的造型设计中,以历史真实的记载为前提,跳出以往古装戏人物造型的局限性,以现代思维进行创新使剧中人物造型具有时代特征,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情趣,而且使观众感受到视觉的新鲜感。其中,剧中人物服饰色彩的搭配就极具写意特色,服饰色彩寓意深厚,能够表现角色的身份、性格、年龄、地位等,不同的色彩搭配蕴涵着一定的意境与象征性。如武则天的服饰色彩浓重,由紫色、红色、米色、黄色等颜色对比性极强的色彩元素组成,将武则天的高贵、精明、狠毒、凄婉形象地传递而出。在化妆造型设计中也凸显出写意性风格,时尚而浪漫,如太平公主的妆容大多呈现出她的柔美与华贵,金色的眼影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风采,再加上繁复、精致的发髻,使得太平公主的形象至今都令人记忆犹新。
三、结 语
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决定着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第一印象与感知,因此为了使影视作品呈现出较好的画面视觉效果,需要造型师从多方面角度考虑,进而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风格的人物造型。随着观众审美品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影视人物的造型设计不再趋于平凡化、反复化,要求人物造型设计具有时代感与意境性,因此造型师应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将写实性与写意性的造型风格相结合,使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既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新鲜元素来衬托,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吸引力。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我国影视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郦娜.浅析中国当代影视艺术人物造型的现代审美意识[J].电影文学,2009(01).
[2] 于元彬.论影视美术设计中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段[J].剧作家,2002(02).
[3] 于元彬.论影视美术设计中人物造型的手段[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9(04).
一、古装影视剧中服装设计的原则与特点
作为一门叙事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使影视表演中对服装的设计产生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元素的特征,如创意性、虚拟性、戏剧性等,这些特征体现在影视剧中的各个环节。对于古装影视作品中的服装来说,这些特征体现得更为明显,特别是虚拟性和创意性相对现实影视剧更加忽略了实用性。虚拟性体现在可以将古装影视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身份地位更好诠释出来,与现实社会区别和比较,让观众更具心灵感受,同时,再现历史不等同于对历史的复制,在古装影视剧中的服装设计上不应该拘泥于历史发生的真实性,而更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其创作和升华,时时引入创新的元素,正确运用创新的思维贯穿于对古装设计的操作中。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如今的古装剧在服装的设计上增添了新的创作特色,一方面,在色彩、面料和造型上都带有浓重的象征性意味,注重色彩的绮丽和视觉完美,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感受。另一方面,服装采取夸张式的造型和意境的渲染,一般在历史服饰造型和色彩的基础上,更加夸大对古装设计以突出服饰的亮点,在设计中刻意加入舞蹈等元素作为衬托,表现舞台效果和特殊意境。所以,21 世纪的中国古装电影是对艺术造型的把握和艺术美感追求的完美结合,把握古装影视剧中服装的运用特点是古装影视作品中服装设计和创作思路的基本原则。
二、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中的虚实体现
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所追求的是一种 “出之贵实,用之贵虚”的理念, “实”是为了把历史和自然真实表现出来,“虚”是为了增强古装影视剧中的艺术感染力,虚实结合营造出最佳影视效果。即对艺术形象的创作和塑造不仅仅受制于原型,而应灵活自由展现艺术形象的丰满充盈,从而完成影视剧中各个因素的塑造,并在把历史和时尚融为一体的基础上用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体现古典美,从各方面的创作素材比如古籍、文物等,发掘传统文化的本质,寻找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体现出 “实”的部分。
在影视剧 《赤壁》《无极》《夜宴》等剧作中都有体现,比如电视剧 《水浒传》剧中的人物服装设计,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宋朝的绘画、浮雕以及瓷器等,以历史遗留下的痕迹设计出梁山好汉的各种服饰,特别是水军的几种服饰是从 《清明上河图》中挑担人身上得到的灵感,由此设计出阮氏兄弟身着的衣物特点。
在以 “实”的基础上,合理运用 “虚”的设计理念,使古装剧不仅符合历史真实情况,而且适合当代人的审美认知,服装设计师在创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挥和演绎,古典和前卫两者兼具。比如在 《大明宫词》一剧中,唐代鲜明的服装特点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整个剧中服装设计在整体上表现历史上唐代的鼎盛状态,衣物在细节的设计上尤为突出,如半胸式拖地长裙、领口宽阔并有弧度、颜色艳丽多变等,给人以富贵飘逸的感觉。 “虚”在此被很好地体现出来,即在原汁原味的模拟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情调,这无形中给历史增添了新的现代元素。
再比如影视作品 《乱》中服装色彩的大胆和鲜艳象征了一种地位和权力,而 《英雄》里服装色彩的设计随着人物的情绪和命运而变化,设计者巧妙运用这种服饰颜色的反差区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步调。在当今古装电影的服装设计中,虚实的结合运用不仅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而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中的意境美表达
一直以来,中国的古装影视剧中对服装设计的精神内涵总体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潜在的意境之美,这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键的部分,服装作为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文化存在形式,随时在向人们传达着有关历史、社会、政治以及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无一不传达着真实的感情流露,有无形和有形之分,而无形的艺术认知感觉便被称为意境,它是情景统一的产物。从审美的情趣和艺术技巧都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共鸣,拿 《红楼梦》一剧来说,剧中人物的服饰同形象都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意境,主人公贾宝玉的衣着服饰非常鲜明体现了情与景的融合,从不同场合的服饰到服装材质的变化以及配饰都很好刻画出人物的政治背景和历史环境。贾宝玉过于华丽的装饰也体现出这个人物的女性化特点,给人以柔美形象的感觉,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对贾宝玉服装的设计也向人们表达出一种风格意境,他的服饰具有浓厚的生活根据,是被提炼出的艺术化的形象代表,因此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美的视觉感受。
从审美的角度和服饰文化来说,中国古装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设计除了在设计形式和色彩程度上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还可以使人们产生很多关于美的联想和感知,给人们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愉悦。《梁祝》 《倩女幽魂》都体现出影视服装的华丽和暗示,使主体与客体结合即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如 《红楼梦》剧中宝钗戏蝶一幕,服饰在这里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因为此刻的宝钗与之前形象格格不入,质朴、自然的服装使得人物的形象并没有违背之前的定型,而是与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心理更为贴切,短暂的欢乐却又是为了反衬黛玉葬花的悲凉之感,这种哀乐共鸣的手法更突出了悲的主题。不同的审美形象在不同的环境里被服装设计的衬托表现得浑然天成,这便是古装剧中服装设计带给我们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美感,即便是西方,在艺术原理和意境的表达方向也是同步的,只是不同文化氛围罢了,在我国古装影视剧中,服装设计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使我们更客观地看到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和趋势。
四、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由于当代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利用原有的传统服装思维和服装材料对古装影视剧进行设计,已经束缚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和古装影视的发展。《英雄》 《大明宫词》众多影片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这些方面进行再次设计,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体现出来,服装材料的再次改造可以使古装影视剧的服装与现代服装差别更明显,古装剧对于服装的要求更习惯于展现夸张和创意的特点。在古装影视服装上加入银丝、亮片等有光泽的饰物,使其更加精美华丽,更具现代色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装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 《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剧中,在服装上参考唐代的面料式样,将金色大量奢华地应用到服装的设计上,衬托出唐代皇宫贵族的奢华和高贵。此外,服装上图案的设计和位置也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到一定的影响。古装影视剧中的服装图案一般以许多不同形式的配饰放在领口、裙摆等部位,这些边缘部位甚至整个衣身运用了大量的图案,图案运用的不同部位可以突出视觉的重点和加强服装线条轮廓。不仅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和地位,而且可以起到聚焦的装饰性用途,图案内容的选择在古装影视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标识作用。例如古代表现文人墨客一般将书法或者儒雅的动植物应用到服装的设计中,可以充分表现其文质典雅的气质情怀,而一般以花朵的装饰图案表现人物活泼、洒脱的性格特征。
五、我国古装影视服装设计的发展和前景
总而言之,古装影视服装设计的进步和发展在今后的路途上还有待努力,需要不断从创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和探索,从而增强其艺术修养和审美内涵,为在影视行业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继续奋斗。主要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服装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被大众平民化的趋势所替代,体现了社会文明成果的共享,如今的古装影视以其自身的特点与现代社会互相融合渗透,并引导和诱发了现代服装的流行和演变,也成为人们效仿的参考。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现身着传统服装风格的人们,传统服饰设计在现代文化中被日益改变,并将随着古装影视作品的发展而越发国际化。另一方面,要了解古装影视中服装设计的真正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某一作品的评价和欣赏,也不能只看到片面的创作和设计,将来的古装影视服装的设计会更加高效创新,应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迎合国际时装模式之下的产业发展。逐渐促进设计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现代流行服装及相关产品的设计文化,使古装影视中的服装设计成为媒体行业重要的组成因素。此外,在一定环境下可以对古装影视剧中的服装进行收藏和拍卖,增加影视产业的附加值,使那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延续它带给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影视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影视文化 民族性 美学特征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的集合,体现了高雅艺术和大众通俗文化的交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这种文化与审美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为影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使影视文化逐渐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成为20世纪以来流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开放映第一场电影至今,这lOO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影视文化的产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鲜活的、充满色彩和生机的艺术世界。在这样一个多元的、充满感性色彩和强烈的艺术化语言的审美时代,影视文化的崛起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着改变,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文化景象。
回顾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凝聚着中国电影人的思想情感和劳动创造,中国电影以其特有的题材类型和风格,在银屏上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坎坷历史、民族姿态,在逐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记忆中,见证和张扬着我们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这100年的历史,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沧桑巨变。以胶片和影像为载体,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奋斗与拼搏,民族文化的投影与记忆力求塑造一个氤氲古意却充满生机的文化中国呈现于世界。
一、以民族性为本体的中国电影
影视文化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价值标准以及情感方式,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貌。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今天哲学不再是一小撮人特权分子的专利:因为只要个人迫切地反省,如何才能生活的最圆满,哲学就成了无数大众的切身之事。”…当代中国影视界无论从哲学思想还是审美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甚至颠覆了以往的哲学理念和审美价值,致使中国大众的审美心态趋于多元化,休闲娱乐、满足情感需求代替了理性思考。但是电影的发展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既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更要追根溯源保存原有的民族属性,因为传统即一种历时的精神潜流形式,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同时又以一种共时文化承载形式延伸到了一个社会的当代精神之中。所以,文化传统总是在历史视点和个性生命视点的结合中彰显出它的力量。
中国电影的发展曲折坎坷,就像在夹缝中生存的一棵小草,艰辛却充满希望。政治基础、经济建设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中国在战乱频频、炮火连绵、社会格局混乱无序、美国好莱坞的肆意;中击下,蕴含民族意味的中国电影依然艰难的生存着。由最初的受中国观众广泛认同的以郑正秋、蔡楚生等人的影片为代表的社会、家庭、政治伦理情节剧的传统:以贵穆、吴永刚、等导演为代表的具有鲜明东方美学风格的文人电影传统:以及以、导演为代表的与中国政治具有密切联系的左翼政治电影传统和明星公司推动的以火烧红莲寺》等影片为代表的商业娱乐电影传统。这四大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影前半个世纪的基本格局。这一时期的电影注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注重电影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这样将电影的商业属性、政治属性和艺术属性揉和在一起,从而为中国民族电影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何以我们民族特有的诗性智慧缔造一个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形象,在吸引西方电影观众的同时也可以真正博取他们在文化上的理解和认同,是中国电影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东西文化的背景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文化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生活方式。同一民族也会因生活环境的变迁和文化自身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各异的文化形态。因此,由于民族不同,所造就的文化就更加难以磨合在一起。影视文化的民族性,就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尤其是以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为主,创造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影视文化从而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与艺术创造的产物。自张艺谋1988年拍摄的《红高粱》荣获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以来,中国电影就广为世界瞩目,他的作品中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蕴涵和民族精神的多意表达。影视作品中渗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判断,融汇着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实现从外在民族形式的追求到内在民族气质的发掘。中国电影诞生以来,有太多展现本土的民族价值的影片,如《火烧红莲寺》、《木兰从军》、《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十字街头》、《保卫我们的土地》、《自毛女》、《英雄儿女》、《》、《荚蓉镇》、《庐山恋》、《黄土地》、《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文化熏陶下所具有的民族品质、精神与气节。这种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的产生,是由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影视艺术的这种民族性就是让人们通过某一个国家的电影和电视,或者其他的传媒方式来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形象感受和体验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
中国电影要将这种民族性推向世界,把这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影视艺术国际化就需要注重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融合,这种融合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国际化制作方式创作出让国外观众也能读懂与理解的影视作品。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差异,但在人类共同的根本问题上,如伦理道德、生存方式等方面上的一致,为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契机。另外,我们还需要创作出经得起世界性比较、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为各国观众所接受的影视作品,这就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保持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中国影视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影视艺术需要对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深层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开拓和挖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注重中国影视自身的美学特征,继承和借鉴中国深厚的美学思想,准确地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艺术作品中渗透浓郁的民族风骨和民族神韵。这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价值,也能让中国影视在走向国际的过 程中实现自身的民族价值。
二、中国民族电影的美学特征
影视文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已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陌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有一道无形的障碍,人们在物质追求的步伐中忽略了精神交流。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应注重道德文化的构建,影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既成为文化交流就应承当相应的文化职能,在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影视审美不应受制于收视率和票率房的影响,出现影视文化类型化、单一化、商业化的畸形取向,这样不仅抑制了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文化传承这一重要使命中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影视文化需要根据自身的民族属性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系,构建自身的美学特征。
1、影视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美学思想
中国的美学思想起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继而发展为后来的儒、道、释三足鼎立,事实上,儒道两家的美学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美学的逻辑框架,并以其儒道互补的特征构成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基础,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道家虚无消极的精神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影视文化也不例外。无论是儒家的“仁”、“礼”还是道家的“道”都从本质特征和社会功用上制约着中国的影视文化,道德和伦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推崇的精神文化。道德和伦理是一张巨大的网,它笼罩了你对电影题材的选择,所使用的电影手法、叙事风格的倾向性,它最根本的问题是主宰了你创作之初和之外的电影观念。你的电影观念就成为一种先验的、从不被怀疑的、自我封闭的、起点与终点重合的圆圈《九香》、《蒋筑英》《安居》《背起爸爸上学》、《中国月亮》、《和他的子女们》无不在道德伦理的感召下重负述说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下的影视艺术或多或少的受到商业利益的诱导,部分影视作品越来越脱离现实而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更严重的会使人意志消沉,精神颓废,而这些都是由审美品位低下和强烈的拜金主义所导致的。无论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多快,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它都应该在发展中继续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儒、道、礼、德。以中国古代美学的哲学思想作为艺术铺垫。融入西方先进的电影理论和技术,发展属于本民族的文化瑰宝。希金森早在1867年就对人类美学文化的独立品格和理想境界作了深刻地揭示“文化的意义在于真善美和造就完人,直到他把肉体的需要看的无足轻重,而把科学和艺术作为唯一值得追求的,有内在价值的目标,这种精神置纯艺术与功力注意的艺术之上,并未求得更高尚的精神生活而安贫乐道。”
2、影视艺术重温文学经典
文学,作为人学。注重从思想观念和美学层面对人的生存状况进行关照。如果影视文化没有文学的支撑,很容易陷入单纯追求画面感觉刺激的误区,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国文学和电影从80年代开始复苏以后,并且迅速地再度携起手来,重新接轨《天云山传奇》(鲁彦周原著、编剧)、《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原著、编剧)、《牧马人=》(李准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枫》(郑义原著、编剧)、《许茂和她的女儿们》(王炎根据周克芹同名小说改编)《黄土地》、(张子良编剧)《红高梁》(莫言原著,陈剑雨、朱伟、莫言编剧)等等。中国的文学,中国的电影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生活,接近大众。歌德指出:“显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的真实的艺术。只要它是从内在的,专注的,注重个性的,独立的感情出发,来对周围事物起作用,对不相干的东西毫不关心,甚至意识不到。那么不管它是出于粗犷的野蛮人之后也好,还是出于有修养的敏感的人之手也好,都是完整的、有生命的。”文学作品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性,它本身具备了影视作品的基本要素,有些文学作品甚至等同于影视剧本。文学作品自身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多样性的形式,复杂的结构。为影视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从这一层面上分析:首先,文学作品为电影和电视提供了优秀的文本,这些文本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为优秀的影视作品构建了伟大的灵魂框架:其次。文学与影视的情节构建技巧与叙事艺术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复杂、多线性的叙事结构,给作品注入了鲜活的血与肉,使影视作品富有生命美感:再次,文学以语言为载体,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这种思想性为影视作品语言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影视艺术丰富的艺术底蕴。
充实的故事内容、灵活多变的叙事结构、深刻脱俗的语言用字,使影视作品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从而使影视文化达到了艺术的更高标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文学,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更不能背离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一部影视作品,无论创作或是欣赏,都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审视,这是一个从感性层面深入至理性层面,再升华到审美意味的过程,也是文学为影视作品注入灵魂的需要。
但是从电影艺术的发展来看,根据影视文化重温文学经典,又可以引出一个悖论――电影需要原创性,它可以不再成寻根文学、反思文学的影像,它的选题风格可以彻底原创,同时电影本身也可以广告化、媒体化、个人化、游戏化,然而这种形式在中国电影中还是缺失的。但不管怎样,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只有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只有其审美价值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美学价值。
3、影视审美文化的教育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影视艺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以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影视作品内容的素材,在叙述过程中又采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系,使影视作品达到真实性的艺术效果。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应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现实,否则,影视作品会失去指导现实人生的社会教育功能。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推动这种文化得以前进,更多的是影视艺术自身的社会功能――寓教于乐。观众通过对影视作品视觉艺术的欣赏和认同,获得各种生活和心理体验,在情感达到共鸣和升华的同时,得到内心情感的释放。
影视作品的创作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创作――欣赏――接受――反馈,观众欣赏和接受作品时,在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产生审美感悟,这种审美感悟又引导观众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解脱,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教育功用。影视文化承担这样一种社会功能,应大力弘扬影视艺术的人文精神,使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在真善美统一的审美文化中得以体现,影视文化的美育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因此它具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多重美育效果,从而对我们的人格塑造、爱心培养、人文关怀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都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影视该如何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世界电影 工业已明显意味着以好莱坞为中心,美国人通过生产、发行及放映纵向一体化跨国联营的结构实施垄断。由于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在影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国家的民族电影都希望能够跻身美国电影市场,因此,许多国家的电影都试图为了迎合美国市场不得不对本国文化进行各种商业包装和改造。这样一来,中国也面临一个如何看待文化传统。从什么视点来看待文化传统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转型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它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文化转型对传统精神的反叛就导致审美文化从过去传统的功利性向通俗娱乐性方面转变。人们也开始更多的接受以轻松娱乐方式为代表的审美文化。娱乐化、感官化、消费化被日益凸显的同时,对影视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国影视所蕴涵的传统价值观念开始被淡化,疏离。
关键词:动漫;服饰;影视剧服饰;关系
动漫是介于传统造型艺术与影视艺术之间的边缘艺术门类,兼具美术和电影等艺术特点。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基础,好比演员与故事片的关系。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片的基础,不同的角色造型会形成小同的动画艺术风格。而角色服饰设计只有遵循动画的创作规律,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创造出符合影片风格,并更具个性和可发挥性的形象。动漫中的服饰是通过构思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影视作品中的则是实际物体。两者虽然存在视觉感官上的差异,但同时可以对作品起到说明性、抒情性和烘托性的作用。
一、影视剧服饰
影视剧服装在创造角色外部形象的同时,也以一种直观的语言揭示着角色的内在气质。影视服饰的发展就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真实写照。服装和演艺活动的完美结合,是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互相渗透和组合,是彼此的延伸和链接,是多学科的重组,它折射出社会历史背景、人文风俗、价值观念和审美力等。影视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而服饰文化首先是一种形象、直观的物质文化,但在这一形象、直观的物质文化物中,却又包含着极其广阔、深刻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内容,因而具有无比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内容。就电影中的服装而言,戏服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它是角色的一部分,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中,通过直观化的形象包装来表现一定的电影内容。
在视觉艺术中,服装颜色的运用对影视画面有着决定作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主要颜色是金黄色,尊贵的颜色,帝王的专用色。金色的盔甲,金黄的,使整部影片颜色纯度更加饱和,带来强烈视觉感官效果。而《夜宴》的服饰就用了比较暗的调子,运用大量的灰白色,显示剧情的悲观气氛;
《大明宫词》中华贵的唐代宫廷服饰,指代了唐代的繁荣,
《金粉世家》中的服饰以婉约精致的旗袍、考究的西装、洋服反映出三十年代富商家族的生活背景:在影视艺术中,服饰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样也起着修饰画面的效果,服饰的色彩、造型,都能反映出剧情的年代和社会背景。因此,服饰在影视剧中有着烘托气氛、交代故事背景、刻画人物形象、修饰画面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动画造型要在美术设计的原则下工作,要符合影片的表现要求,风格统一。服装造型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动画片画面的美术风格,同时也会影响到动画片的动作语言风格,动画片中相应的造型会产生相应的动作。如美式动画团块化、弹性的造型,必然会产生弹性、惯性的动作,强化细节表现;日式有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的俊男美女的造型,弹性不宜过大,片中人物除特殊口型外,属直接、纯粹、总结性的表现:而中式线条流畅的造型,决定了轻盈流畅的曲线运动方式,可谓虚无缥缈的、理想化的表现。如《大闹天宫》里脸谱化的造型来源于主创人员对京剧的爱好,背景建筑舞台式的处理使得美术形式完美统一,孙悟空在空中的运动象羽毛或飘带的曲线运动模式,恰是东方理想主义的最好注解。
动画片是电影四人片种之一,在服装设计方面与影视剧服装很大程度上有一致性,动画中的角色与演员基本是类似的,但演员不如动画造型好控制,因为演员在外形、性格、语言、能力、修养、再塑造及化妆等各方面,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动画片中的造型不会存在诸如此类问题,可随心所欲创作更接近所需的形象,再按动画规律使之完善,从而与想法之间的距离缩到最小。两者都会运用虚拟手段设计角色服装,以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动画中人物的外部特征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共性体现在类型化的人物性格如表现英雄、聪明、勇敢、敏捷、本领高强。特性体现人物要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蝙蝠侠》和《超人》两片中的主人公同是英雄,但故事不同,造型不同、色调不同、服饰不同、英雄的性格也有不同。
二、戏剧服饰
动画片融合了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它吸收了文学、绘画、雕刻、产品、建筑、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甚至向自然科学借用了很多东西。这种借鉴不是简单的拼凑和混合,而是经过改造后,由于多元文化的介入而产生出的新的表现方式及思想性。其中戏剧中的服饰对动漫服饰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称戏曲。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穿用的服饰,称为戏衣,又称作“行头”,在现代也称剧装。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也有现代剧目,但不论何种剧目,人物的着装都有别于生活中的服装,也与表演手法及演出服装相对写实的话剧、影视剧中的服装不尽相同,而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戏剧服饰具有程式性、可舞性、符号性和装饰性的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在人物造型及服装色彩的运用所达到的水平,在世界舞台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突出的成就概括地说:一是造型的程式化,二是造型的装饰性。
整体比例与局部夸张美(长短、大小、粗细等)、繁的秩序与简的单纯美、对称与均衡美、黑白灰变化与层次美、图案形式与人物身份的标示美。对戏剧服装来说,服装色彩、图案在戏剧中往往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效果。服装设计师常利用其所具有的鲜明、刺激、活泼的特点,通过对色彩、图案的调度,创造出丰富的气氛,如悲壮、沉闷、喜庆感等等。
《宝莲灯》的来源甚早,流传也广。早在宋元南戏中就有《刘锡沉香太子》,元杂剧中有《沉香太子劈华山》。京剧、越剧、川剧、秦腔等多个剧种都有这个剧目。其中的情节和人物为人熟知,传奇的色彩和民族的特性,使熟悉的题材“陌生化”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经验。影片中的服饰设计与戏剧服饰的程式化和装饰化有着相似的作用,三圣母与沉香的衣着色彩鲜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服装的色彩及款式带有一定的符号性,传达着作品的背景,展示出鲜明的画面服饰特征。
小结
关键词:音乐 影视作品 运用
每一种艺术的性质和要求在和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而其综合作用的时候能够产生重大的变化,当人们发现音乐与影视结合,带给观众的是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时.音乐元素逐渐成为了对画面与镜头的另一种艺术语言的诠释,它具有单纯的声音语言无法比拟的表现力,在影视作品中体现着二者在艺术表现中合力的同时,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到影视成败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元素不是简单的、被动的陪衬画面,而是对画面的补充、深化和烘托,在对与剧情的发展、主题的揭示、人物的刻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影视制作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今,大批的作曲家专门为影视作品制作独立的影视音乐,融入了影视的内容与结构,将音乐语言与镜头语言结合起来,使本来就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更加具像化。并以音乐自己的特性在影视作品中激发观众的联想,在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使得影视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一、叙事
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叙事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主要取决于听众的欣赏水平、思维习惯等主观因素。然而一旦画面参与进音乐之中,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会立即变得具象而且变化多端了。乔・柯恩指出:“在某此情况下.画面的‘原来’涵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改为注念‘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由此可见,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参与了影视作品的叙事的。就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功能而言,主要表现在揭示作品主题与推动情节发展上。
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力求揭示影视作品的主题,其中主题性的音乐常常能够概括影视剧基调,导演、作曲等创作者常用它来表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风格流派特征。一部片子的音乐是服务于整体构思而不是但按某个情节来设计的,它的存在,使影视作品观点鲜明,并极具表现力。
电影《阿甘正传》的导演就不采取更多对白,只通过简单的几首歌曲铺陈了剧情的发展,用音乐这条暗线揭示了电影的主题。珍尼与阿甘分手去旧金山,用《旧金山(别忘在头上插朵花)》和《变变变》两首歌曲描述他们两人惜别分手的场面:在越南战场中,阿甘给女主人公写信时,响起了《加利福尼亚之梦》,意在表达一种美国国内年轻人对精神生活自由和满足的愿望,契合了远在越南战场阿甘的内在渴望回到家乡的愿望。一群士兵在越南前线的无人的森林中缓缓前行时,一首《它有什么价值》中唱到“这儿什么都没有发生”时与镜头完全巧合,导演用音乐去揭示了影片的反战主题,并引导了观众的情绪。配合电影情节中的叙事。
二、抒情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音乐是感情的速记。”可见音乐能同时表达情感的内容。又表达感情的强度。因此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又一个重要的运用就是抒情。这里的抒情所指的不仅仅是烘托影视艺术中的剧情氛围。同时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形象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影视中情节的环境变得更加令人可信,强化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增强戏剧效果,而且作为一种渲染影视气氛的音乐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真实感。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等。主题歌一般是一部影视剧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以特定的风格和凝练的情感表现出来,充实剧中人物形象,展现特定的历史氛围,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大江东去》就是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娓娓道出悠悠的千年往事,唱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历史的评说。在电视剧《红楼梦》里十几首插曲个性鲜明的唱出了剧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枉凝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唯美的描绘了贾林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曲调凄婉、哀伤,如泣如诉的歌颂了二人的凄美爱情预示着他们悲惨的结局。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表达感情的基本元素也非常之多: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力度、和声、调式、配器等。不同音乐元素的运用为影视作品营造了不同的氛围,抒发了不同的情感,暗示了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其中节奏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比如说《卧虎藏龙》中“月夜打斗”,中鼓与小鼓由缓而急,紧密迅捷结合中国武术的内涵。调动观众的紧张情绪,配合了两位女主人公追逐打斗的场景。渲染了影片气氛。节拍的强弱则塑造了人物心理活动的起伏,如影片《魂断蓝桥》中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该旋律多用附点.使某些字、词加重,造成迭宕的感觉,描绘主人公跳舞时悠扬自在的心理感受: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歌,部分也运用了附点,这些都恰到好处地与人物的情感熔为一体,使人感觉更像是一种深情的呼唤和一种深沉的留恋。
三、激发想像
在信息传播发达的当今,一部影视作品是否优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能够引发观众思考.形成与观众互动效果。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其特性之一就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加强体验式的感情效果,而幻想也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元素这种主观性的艺术形式运用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寄托影视艺术制作者和欣赏者的无穷无尽的遐想,投射人们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世界的痴情和向往,同时增加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
一、形象设计对于电影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作用
形象设计在艺术学中又叫形象塑造,从大的艺术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项二维平面设计和多维立体设计的综合艺术,主要是来研究人物的外形和造型的视觉传递效果,所以又被称为是人物整体造型设计。通过对人物的年龄、职业、肤色、体形和言谈举止来进行适合人物特点的形象设计,同时又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中国影视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外的影响,所以导演和制片人对于电影的制作也开始向多维度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电影作品开始由原先的只重视故事情节向故事和画面视觉效果并举转变。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旗袍吸引了国外女性观众的眼球,成为国际时尚舞台的主打品牌。在电影中,张曼玉穿着样式不同的20多套旗袍亮相,妆容风雅,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女性的神韵和魅力。
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都会有几个个性特征极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不同的影视人物特征就是其角色特点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影视拍摄前根据角色特点对剧中人物的角色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包括服装在内的形象构成基本要素进行艺术化的塑造,影视人物的形象特征就更加丰满了。张纪中新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提名,在电视剧中,周迅的造型设计就和当年翁美玲扮演的飒爽英姿的黄蓉有着很大的区别,张纪中以金庸对黄蓉的描写为依据,在为演员进行造型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演员自身的特点,设计师叶锦添为了在造型上突出周迅精灵古怪的性格特点,配给她一身淡雅清素的装束,再加上合适的服装款式和色彩基调,周迅扮演的精灵古怪的黄蓉形象顿时跃然屏幕之上,人物的造型看上去也变得更加时尚化和年轻化,这就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影视的设计师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把握人物的角色和装束,不同时期的言谈举止和服装都要符合特定的场景,在符合场景需要的基础之上,对影视的服装进行时尚化的改进。
二、色彩设计对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在很久以前,人们对于色彩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使用,色彩不仅可以给人传递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包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因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设计中对于色彩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强化事物的感染力和艺术表达力。在《影片的美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色彩运用在影视画面上就好像运用到画布上,不仅可以突出事物的外观,同时还可以传递事物的属性,色彩对于影视人物的心理暗示有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就是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和特征进行理解的把握的一种重要途径。”在电影《英雄》中,正是因为影视人物纯粹而又浓重的服装色彩才让观众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残剑(梁朝伟饰)和飞雪(张曼玉饰)两个人第一次偶遇的时候都是身着一袭浅绿色的长衫,一直到电影的最后,两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之后,在沙漠自杀的时候都是身穿白色的棉布长衣,这些都对两个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纯真爱情进行了无言的诠释,色彩恰到好处的拿捏也为这段爱情增添了一丝丝忧伤。
电影BlackSwam主要是以黑色、白色、灰色和粉色为主基调,对电影女主角妮娜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进行了深刻的阐释。粉色暗示着电影女主角妮娜是一位有着美好梦想的芭蕾孩,紧接着频频出现了灰色的妮娜,在排练的时候,演出的服装也从白色变成了灰色,在进行第一次公开表演的前夜,妮娜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整个人几乎都要崩溃掉了,黑色开始伴随着黑天鹅的气息悄然而至;在进行舞台公开表演的时候,妮娜化身为一个黑色的天鹅,急促的音乐节拍和满眼的黑色让妮娜感觉到彷徨失措,孤立无助,黑色将此刻妮娜的形象进行了鲜明的烘托和刻画,全身雪白的妮娜带着黑天鹅的神伤一同回归到了纯净自然雪白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涅槃重生的一种“天鹅之死”。电影BlackSwam的导演主要通过对服装色彩变化的把握和背景音乐的转换将影视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电影中的形象色彩设计和其他的色彩设计一样,都融合进了情感和叙事功能,不同色彩的使用可以让观众产生不同的色彩反应和情感心理,可以让观众联想起和自己生活中相关的所有事情。
在色彩艺术视觉中,观众对于色彩的冷暖视觉最为敏感,其中红色、黄色和橙色可以让观众联想到灼热和阳光,属于暖色调,可以刺激神经,让人变得更加兴奋;青色、蓝色和紫色可以让观众联想到夜空和冰雪,属于冷色调,会让观众感觉到一种宁静。比如在电影《十面埋伏》中,当小妹(章子怡饰)和金捕头(金城武饰)分别的时候,观众看到的是火红的枫叶林,火红的颜色说明了两个分别的人内心此时按捺不住的激动,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情绪高涨,当金捕头回来看到小妹已经倒在地上的血泊中的时候,观众可以看到此时的背景已经是一片皑皑白雪,两个相爱的人从此要天各一方了,内心是无比的伤感和沉痛,漫天的冰雪暗示了金捕头此刻绝望、麻木不仁的心情。电影人物形象色彩设计是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的一个创作过程,从不同人种体肤的颜色来看,对于不同肤色和不同灯光下色彩的运用是人物形象色彩设计和影视形象美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初,个人色彩理论开始兴起,素有美术“圣地”的包豪斯学校的伊顿教授进行了全面的色彩分析以后,个人色彩理论的概念开始被广泛运用。个人色彩理论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人的肤色呈现出一种健康的状态,根据不同个体的肤色、眼睛和头发的颜色进行服装颜色的搭配和设计,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影视人物的个人形象特征。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色彩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色彩的绚烂,更应该在充分理解剧本剧情的前提下进行色彩的选择和设计,这样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特征的塑造。比如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主要是讲述了发生在皇宫内部的事情,所以整部影片都选择黄色作为电影的主色调,身份最尊贵的人物也都是身着黄色的服装,和其他几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电影主角的形象更加突出。
三、结语
电影的造型师应该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应该明白影视人物形象对于表现电影主题的重要阐释作用,同时还要对色彩艺术和影视服装艺术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演员个人特点的总结,从而完成对影视演员的妆扮、服装和色彩的设计,进行多维度地思考和审视,从而让人物的形象符合电影故事的主题,同时也具备个人鲜明的特性,让艺术和技术交相辉映,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精彩的影视人物形象和电影作品。
作者:仉雨平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异同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40-01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不同点
(一)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在表演形式上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
影视表演指的就是影视演员用自身的动作、话语、感情加上录像机、磁带等为创作的材料与方法,在屏幕或者银幕上制作艺术形象,影视演员所创作的剧目要展现出来是通过屏幕或者银幕上,只有通过银幕或者荧屏来和大家见面,演员的这种创作才会富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纪实性、时空性不受局限和蒙太奇等特点要求影视演员可以在具体的外部环境中和实际的内部环境中进行表演,这些就要求演员的表演技术要更加生活化,不管是举止、神情,还是其他都不可以太过夸大、造作,否则会要观众觉得表演太过虚假,无法和真实的情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而戏剧表演指的就是戏剧演员用自己的动作、话语、声音、感情为演出材料和方法,利用舞台来制造艺术的模式。观众和戏剧演员的直接沟通是戏剧表演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正是由于直接的沟通要戏剧演员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表演,只能在假设性的舞台上来进行表演,因为舞台上的戏剧演员和观众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为了要后面的观众也可以看得见,听得清,因此,要求戏剧演员进行表演时要大声表演,其中包括对白、动作还有神情等。
(二)影视表演的非连续性,戏剧表演的一鼓作气
影视演员在录像机或者摄像机前的表演一直都是陆陆续续或者是反反复复的,很多时候会由于某些因素一个镜头就要反拍上好几条才能继续拍下一个,进行拍摄的场景也是不连续的甚至是颠覆拍摄的。演员所演绎的人物很多时候是先老年时代,后青年时代,最后才是中年时代,影视演员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状况,演员可以快速的进入角色还可以迅速的离开角色,影视演员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就是在对某个人物创作之前一定要把握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对人物性情、人物格调的把握等,一切都要胸有成竹。戏剧演员大体上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来演绎某个角色的。在戏剧演出中,戏剧演员能够在演出的过程中,根据剧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演绎自己的角色,在这个过程里要努力使角色的性格发展连续起来、层次分明同时剧情的前后衔接要合理。
二、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共同之处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都属于表演艺术,它们最为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创作目的全是要创造出鲜活的、有内涵的人物形象,同时要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是,这个创作目的的达成只可以通过演员的浓妆艳裹,通过演员的现身说法,身临其境去演绎这个角色。从某些方面上来讲,它们两者并不存在太大的不同,全是以体现人的基本生活形式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它们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具体表现在下面这几个地方:
1、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都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管是电影还是戏剧,都是几个或者多个艺术部门共同创作出来的结果。对于戏剧艺术来说,其是在灯光部门、音响部门、美编部门、化妆部门等的协作下产生的结果;而对于电影艺术来说,其同样离不开以上这些部门的协助和配合,除此之外,其还要有剪辑、洗印等电影技术的紧密配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两者全都属于综合艺术。
2、对演员训练的一致性。不管是影视演员还是戏剧舞台演员,两者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三位一体”,指的是演员不只是创作者主体,还是用来进行创作的用具材料,同时还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它们全是通过表演来塑造笔者所描写的角色,创作的方向也是根据演员本身的肌体、感情为创作材料来创造某个角色的。所以,在训练演员这个方面它们是相同的。
3、都要表演“真实”和追求“生活化”。“真实”和“生活化”是最主要的表演准则,甚至是观众与业内人士评论表演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只有真实人们才会相信, 真实才是最动人的。只有生活化才会显的更加自然, 生活化是鲜活的生命。尤其是“真实”这一点,因为真实是艺术的命脉。哪个演员的表演没有首先做到“真实”这一点, 就算是他(她)其他方面都无可挑剔, 也是于事无补的。
三、结束语
如果演员们为了更加正确地去把握这两种表演形式,可以演绎出鲜活的、灵动的艺术形象来,不仅仅要把握这两种表演形式的共同之处,还要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为一个戏剧、影视综合发展的实力派演员。
关键词:影视动画鉴赏 文学因素 叙事结构 视听语言
影视动画鉴赏与其它影视艺术鉴赏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欣赏者在观看影视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活动,既是对审美创造活动的接受,更是欣赏主体通过感受、认知、经验等因素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和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但由于每个审美欣赏个体的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各不相同,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如果采用正确的鉴赏方式方法可以快速的引导受众者特别是年轻的学子来说,会从不同的层面,多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评价影片的内容和形式、内涵和主题、导演的特定风格风貌,并在对鉴赏客体影片中感受和超越中获得特别的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的欣赏效果和观影心理享受。
一、影视动画鉴赏的审美特征
动画是一门现代的综合性艺术,通过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以美术造型为基础创造动画形象,融合了文学、电影、音乐、戏剧、摄影和服装等等的综合的、动态的视听艺术形式。正是缘于此,影视动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性:运动感与造型感、假定性与写实性、时空跨越性、抽象性表现和夸张性表现的综合性艺术。影视动画是通过绘画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的,利用人物设定、色彩、构图、光影、透视等美术造型语言来塑造,并通过片中角色的运动性和虚拟摄像机推拉摇移的运动性来传达运动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影视作品的人物、环境的情景交融写实性,影视动画片是在写实的前提上做一些非常规、超现实的假设和虚构,构成其独特的假定性和写实性。
二、影视动画鉴赏中文学因素及叙事结构的分析
影视动画的文学鉴赏方式主要是指要有明确的主题,其蕴含的主题法则包括:1、善恶对立法则,如取材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的迪斯尼动画《狮子王》,影片中狮王木法沙的公正、善良、责任与其弟刀疤的阴暗、卑鄙、狠毒形成鲜明的善恶对照。2、英雄主题法则,当剧中有重大危难事件出现的时候,会有超级英雄或者平民英雄出来拯救和帮助,如欧美的《蝙蝠侠》、《钢铁侠》等大批此类主题的影视动画作品。3、幻想主题法则,《美女与野兽》中受魔法诅咒而化身各种器物的王子随从与村民的城堡大战,玄奇而炫目,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意赋予了简单情节和动作以活力和生命力。4、夸张幽默的法则,《冰河世纪》中的小松鼠与松塔的情节则成为世界动画发展史的一道奇异、亮丽的风景,关于它的情景喜剧故事则一直在延续。当然,个别的影视动画作品没有明确具体的主题,表现的是某种意念和思考,如南斯拉夫的动画艺术短片《苍蝇》以苍蝇的眼睛作为摄像机和主观视点,边飞边向观众展示它的所见所闻,中间没有镜头的剪辑切换,一镜到底,至于它的明确主题,怕是叫观众见仁见智了。如何创造性运用影视语言把故事讲的生动别致、趣味盎然又与众不同,则是叙事结构的问题了。影视动画作品特别是主流影片最常用的叙事结构有包括顺序式、倒叙式、插叙式等。如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幽灵公主》,中国传统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就是采用顺序式叙事结构;倒叙式叙事结构的代表作分别有《卑鄙的我》和《萤火虫之墓》(导演高田勋)。当然,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情节之间的矛盾冲突、细节之间的艺术处理都是依靠和围绕剧本展开,因此剧本的重要性是影视动画的文学因素的核心,没有了剧本,所谓的影视动画形式、语言、内容、画面、音乐都失去了价值,没有了前提,没有了依靠。
三、影视动画鉴赏的视听语言
1、视觉语言。传统影视动画画面的角色、动作、道具、服饰、场景都是由动画师们一张张绘画出来,再逐格拍摄而成。因此,作品的画面视觉要素绘画性要求特别强烈,同时,每个画面镜头语言的构图、景别、拍摄角度、拍摄手法都要虚拟成同正常的影视作品一样,是综合视觉语言的运用。
(1)、绘画风格。绘画风格是指画面整体的表现特征与形式手法,可分为影片的风格(写实、装饰、漫画、符号型)、人物设定、色彩、色调、光影、服饰道具、场景设定等。欧美的英雄动画,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强调肌肉解剖的真实性和夸张性,人物头身比例为1比9,甚至1比12或更多,色彩单纯明朗,经常用大的对比色来强调和活跃画面气氛,多采用对比鲜明的色调。装饰性风格典型的代表是国产传统动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骑驴》、梦工厂的《埃及王子》等,符号化风格的代表是《南方公园》、《辛普森一家》等,漫画风格的有日本的《七龙珠》、中国的《三个和尚》、迪斯尼的《星银岛》、《小飞侠》等等。
(2)、画面构图。构图要有自己的特点和形式美感,无论是主次式构图、全景式构图、满幅式构图还是封闭式构图等其他形式的构图,都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美感和享受。在传统漫画风格的影视动画《三个和尚》中,如同传统篆刻的方形印章外框,画面的人物、景物也仿佛同篆刻艺术一样被放到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构图位置,并且画中人、物、景都有独立而完整的外形,不同其他的人、物、景重叠,有强烈的汉画像砖粗粝浑厚、大气稚拙的风格。试想,因其背景采用大范围的留白,如果不采用方形画面构图,整个场景会使人感觉特别空,缺乏了传统国画小品的灵性和味道。
(3)运动方式及景别变化。片中角色的运动性和虚拟摄像机推、拉、摇、移的运动性来传达运动和调度的过程,通过特写、中景、全景、远景等不同的景别表现不同的功能和内容,会创造出更富于多样性、表现性、充满张力和想象力的情节的动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