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现代化

语文现代化

时间:2022-04-27 19:4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现代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现代化

第1篇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现代的语文观念。也就是要把语文教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树立把语文知识的传授,逐步转化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种教育观念。

诚然,观念是思想的基础,教育思想直接指导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有所反思。要继承并弘扬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灿烂文化精华,对腐朽的文化糟粕予以摒弃。就当前而言,素质教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充实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学生,放眼世界,瞩目未来,精心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以发展学生,丰富学生,塑造学生为中心,用现代的观念,丰富教学思想,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深入探讨教学规律,创设学生表达思想、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良好情绪,让学生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更明亮。

教师要有现代语文教学的观念,特别是要推动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八个价值目标的实施。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八个价值目标是:语文教育的终身化;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语文教育的民族化;语文教育的民主化;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文教育的国际化;语文教育的协调化;语文教育的法制化。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具备现代化的语文素质学养。现代化的语文素质应包括不断更新的语文知识和不断拓展的语文能力。即,文学素质、语文素质、书法素质、写作素质等。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专研语文专业知识,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创设优美的文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其最大限度收集、掌握信息,具有独特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素质学养还表现在一个“说”字上,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表现力要强。在课堂上,要说得生动、准确、富于感染力。使学生得到熏陶。语文教师每天要写教案、板书、要写下水作文、教学笔记,秀美的字体、优秀的文章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时代要求语文教师要现代化,要做现代化的语文教师,才不会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2篇

一、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训练强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读写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说一说或写个小感想、小片段,或续写,或改写等,让学生读后必动笔,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材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学会说话与写作。我们要通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自求得知,从而方便其自主学习。

二、教会学生预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预习,要求他们通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要指导其运用审、读、划、提、查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即,注意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圈点文章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深层次理解课文。这样科学的预习方法,学生不会盲目读书,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竞争意识

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竞争。竞争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上课的时候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自觉地研究课题,目标明确,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在教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速度、比正确率;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感情、比体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各式各样的比赛。

四、作业生活现代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和课内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对身边的环境和人物进行调查活动,从而了解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身边的榜样……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对学生人生的发展很有好处。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留心身边的广告语、警示语,把学生家庭生活、社会实践、其他学科等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从而深化和应用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合理地将课外知识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放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此时的学生精力充沛,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率非常高。小学语文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探索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吴明霞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37-01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甚至出现了负效应。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

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首先,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第4篇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的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记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很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的艰难,再读《七律・》,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四.教育现代化设备要合理使用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探;教学模式;创新;威尼斯商人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各学科文化知识的工具和媒介,语文的综合能力是所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足够的重视,根据教学现状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成果,这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树立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

《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知识“乐知”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为语文教学创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倡导师生平等,摒弃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要体现一种平等互学的关系,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朋友,要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把课文中“恻隐、豁免、万恶不赦、遍稽群籍”等词语的词义,进行解释,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个性鲜明的任务形象,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以此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莎士比亚的写作特点,了解《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通过阅读课文,总结主要人物安东尼奥、鲍西亚、夏洛克的性格特征;划出课文中运用夸张、对比的部分;理解全剧矛盾冲突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的利用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思考,采用提问互动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施教与学的转变,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获取知识。

上初中的孩子还处于生长阶段,身心都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从下课休息到上课这个阶段的转换,学生不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就不太适合讲授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正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预习情况。首先,教师要对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概况进行提问,先由一名学生作答,其他学生在进行补充,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首府,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威尼斯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是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体会威尼斯的风情和柔美。然后在明确《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是在16世纪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的情况下莎士比亚感到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的现实间的矛盾,所以创作了几个戏剧,以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最后,在学生们对课文的背景争相议论的时候,教师在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亚的性格特征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配合、互相的提高的特点和优点,成为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组合学习小组,互相讨论问题,由教师充当“引导者”,学生在小组的学习和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别人的优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思维更加的广阔,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自然都会提高。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其体会团队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要性,对所学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由于《威尼斯商人》是戏剧形式,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戏剧的基础知识,即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戏剧舞台”,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学生分角色的扮演“剧本”中的人物,进行表演,着重是戏剧的第四幕“法庭”这个全局的部分进行,主要围着“照约执行处罚”展开戏剧冲突。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围绕“一磅肉”的诉讼,每个人都投入这一瓜葛,都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参加了斗争,从而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夏洛克一上场,剧情似乎就已经进入激烈的状态,伴随着双方的争辩立刻开始,夏洛克先是断然回绝了公爵要他“仁慈侧隐”的规劝,接着拒绝了巴萨尼奥加倍偿还欠款的请求,并且断然回绝了公爵要他发“仁慈之心”的劝说,这个时候的夏洛克似乎已经占据上风,有点嚣张跋扈的感觉,而且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拿刀子就想去割肉,并对葛莱西安诺进行怒骂、讥讽、挖苦。在这个时候,鲍西娅出现了,她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的态度,然后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都是为稍后的剧情做铺垫。这个时候夏洛克觉得胜利已经属于自己,就要下手去割肉,当残忍的一幕就要发生的时候,剧情似乎到了,这是剧情发生了大的转变,鲍西娅宣布夏洛克只准割肉不准出血,而且不能出现丝毫的差别,否则就要以命相抵,以这种不可能的方式制止了夏洛克毫无人道的报复行为。这时候夏洛克进退无路,要求撤回对他不利的诉讼,最后鲍西娅根据威尼斯对谋害本城公民的异邦人的惩处规定,请求公爵没收夏洛克的财产,剧情的最后结果就是夏洛克彻底败诉,并且受到应有的惩罚。

四、注重课外的阅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在创新教学模式下,还应该开拓学生的阅读范围,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阅读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威尼斯商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关于威尼斯商人相关的文章,阅读同时期的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等,在多媒体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像等为学生播放《威尼斯商人》的电影,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更加了解戏剧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和冲突。

五、总结

总之,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单位:临海市杜桥学海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概述

以上所述的现代化教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也同样适用。我国的语文教育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也从最初的口授到班级授课制,再到现在的多种辅助教具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方式在不断地进行转变。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兴起,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推进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可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的统率和导引。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树立以下三大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注意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作为交往主体共同存在的,没有学生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没有与学生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教学,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应将学生看成相互交往的教学主体,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同开展教学过程,完成教学。

2.平等性原则

既然将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主体,就要树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的思想,只有价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规范中平等交往,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学习、交往,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与学习的义务,从观念上转变教师强于学生,或者学生地位低于教师的错误认识,相互尊重、相互承认。

3.交互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主动学习,内化教育,达到自身与学生的自我构建,教师不是学生绝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以教育资源为交往的中介。

三、提升教师素质

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迎接挑战并且抓住机遇使自身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自身的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通过大量阅读书籍来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多读书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尴尬场面,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感。

2.提升教学能力

在语文现代化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和教材都要加深理解,以便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必须学会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强调的不是集体化教育,而是充分重视个性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存在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认知方式、情感类型的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要谨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陶冶学生的品行,并且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推动教学硬件的更新,多媒体几乎在所有城市小学配备齐全,学校也有了微机室,这些新设备让直观教学更好地得以实施。现代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更好地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备课所需要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第7篇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冲击,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再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那些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造传统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师教育又称学前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专业。幼师学生大都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缺乏自觉主动性。如何在三到五年时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幼师专业的语文老师共同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已在各个学校各个班级被广泛使用,几乎各科教师教学中都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之中。如学习《张家界》一文,教学前在网上搜集张家界的景色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张家界美丽风光短片”。上课伊始,播放短片给学生看,学生在激动、惊呼与赞叹声中,对张家界产生了喜欢向往之情。接下来,教师用满怀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张家界的景色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原本”、“缩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景”、“山的代表、山的典型、山的精灵”,作者是如何把这样的奇景描述出来的呢?我们一同来学习课文。学生此时还沉浸在美景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迫不及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由此被激发。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语文课的教学,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讲解和学习课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认知及理解能力来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语文课堂上,许多课文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弄懂了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也就水到渠成。如学习《论快乐》一文,在了解了作者,弄懂了字词含义,明确了文章的层次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句子并从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f一说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原因。学生在文中找到了不少好句子,在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时,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在课件中显示其内容,在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时,适时适当地点拨,对学生谈得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引导大家再补充、再讨论。通过抓句子中的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同时,教给了学生理解句意的方法,可算事半功倍。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感情朗读,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好的文章,重点片段,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呢?结合学习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帮助理解。如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在介绍了李清照的词的特点,了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后,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先以多媒体课件显示这首词朗读的节奏,再请同学根据划分的节奏进行朗读。接下来,课件播放朗读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词。学生全身心地倾听老师的朗诵,对整首词的内容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很多同学被老师的朗诵深深打动,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此时抓住学生心理,告诉他们,要想象老师这样朗诵这首词,一定要先读懂整首词的含义,其次要领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结合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和词中含有的典故以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介绍等,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了全词的意思。在感悟词意的同时,学生一次又一次反复地朗读全词,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配乐让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比赛读,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学生体会的情感越来越真切,朗读的感情越来越真挚。此处的教学,多媒体发挥了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

语文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在学习了一些经典课文之后,要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写作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在教学《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时,通过课件,概括再现了国文老师的特点――脾气暴躁,相貌古怪,习惯有趣,敬业,爱生。接着将文中容易误解意思的词语和易误解的含义及正确的词意在课件中显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答案。在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时,把文中各具特色的句子在课件中分类显示,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语言口语化,易懂;描写人物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描写事件细节展示得很具体。为了加深对作者用语特色和散文取材广泛特点的了解,课件显示他的其他散文片段供学生欣赏,如《男人》《女人》的选段。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接下来课件显示外国文学片段――《塞拉姆的外貌描写》,让学生根据原文简要描述塞拉姆的外貌特征,再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呈现他的外貌特征的。最后,布置小练笔――用200字左右刻画同学外貌或是写有关同学的一个细节。因课件使用方便直观,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轻松容易,能力培养也有所增强。在新的知识点问题没出来之前,学生迫切想知道后续学习内容,确实达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效果。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所有教具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改变了老师们上课的串讲串问或演讲式教学,减轻了老师的辛劳,更主要的是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幼师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语文知识的增长和语文技能的提高,也相应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感受多媒体带给自己的益处的同时,学生们也领会了不少多媒体的使用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教育他们的学生,使优秀的教育能够传承下去。

第8篇

1.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小学语文第四册《公鸡的脸红了》一文中,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为此,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 …)、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入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3.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

5.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第9篇

一、善于发掘教材中形象的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形象性素材,能把这些素材转化成图片,并运用音乐加以渲染,就能激发学生朗诵和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歌的情感表达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沉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利用多媒体再现这些意象的画面,教师加以点拨,就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使他们更加了解我国诗歌意象蕴含的意义。

二、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祝福》一课时,可以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这样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诱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后便这样展开教学。

(一)提问: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地走近鲁迅,走进《祝福》。

(二)检查预习。落实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

(三)表演擂台。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精彩片断,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论坛。(每两组负责一个问题)

1.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

根据教学重点与目标,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比较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的命运的异同。

根据教学难点,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险滩:前者丧夫失子,后者下岗;也同样为改变命运作了抗争。祥林嫂的抗争是“逃―撞―捐―问”,她的这种抗争是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当时,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伦理制度排挤甚至吞噬的。如今下岗女工想再上岗就容易多了,只要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培训就有机会找到工作,登上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更何况社会也会向她们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与不同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五)影片点评。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三、尽可能展示学生所得,做到少讲多练

第10篇

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即指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现阶段常用的有幻灯、录音、唱机、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这是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它与目前在教学上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显然有能力强、质量好、效率高等优越性。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一般使用文字教科书、挂图、教师的大脑等记录、储存教育信息,靠教师口头语言和黑板书面语言等自然声光传输、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

(二)回顾教育发展史可以了解到:由于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社会往往随时把最新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为教育服务。因此,教学手段历来是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三)现代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迫切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之服务。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极大发展,信息传递、储存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在过去赖以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即语言、文字之外,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系列新的成就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电磁波,人类由此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视、激光、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以及人造卫星来传递信息。它传递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这种新的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已深入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无所不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需要大规模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智力发达以及能迅速选取、处理、利用信息的现代化人才,这个任务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完成的。新的任务必然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作用、意义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样的特点使它的使用可以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了学生使用的范围,扩大了教学的可能性。形声化的教材使教材更具体直观化,从而增加了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表现手法借助电、光、形、声的神奇配合,可以丰富多样。具体有六个“化”:大小互化、虚实互化、快慢互化、远近互化、动静互化、繁简互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表现手法还会不断地翻新,为教学提供得心应手的服务手段。

(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发挥其十分特殊、十分显著的作用。

1.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起来,结合使用,从而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最佳服务。这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企及的。它比较直观,能引起学生兴趣,更起作用的是能大大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促进记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经常是音画同步刺激学生的,因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无声的书面语言与有声的口头语言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音、形、义相统一的语言,使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数量、质量、速度都起了质的变化。

这种完整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有决定性意义,它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极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了众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实践需要。同时,它能通过电影、电视、录音等手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语言学习的楷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意义有两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1.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新型信息传递手段学习语言,符合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对文化教育的新需求,即未来文化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和未来社会的人在文化教育活动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主体性要求。

2.让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语言,更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新型信息传递手段之运用既顺应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主体性的要求,自然也就最充分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它冲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语言实践无限地延伸至一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这个天地中,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决定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实践内容。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的作用很明显地表现为: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语文感染力,增强语感;帮助理解,促进记忆,丰富想象,推动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个体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学,有利于人才成长。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

(一)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按其在传输、调节教育信息中的地位、作用可分为:

视觉媒体:幻灯;

听觉媒体:录音、唱片;

视听媒体:电影、电视;

视听综合训练媒体:语言实验室。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强调这些原则,目的是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也就是人与机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用,提高教学效率。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事先要认真考虑:在哪个环节用什么手段,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克服盲目性。不能为运用而运用,或是单纯为引起兴趣而运用,那样只会节外生枝,喧宾夺主,破坏语文教学。

2.研究人机最佳功能分配方案,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浑为一体,共同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3.要与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成为语言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4.事先充分准备,使用时干脆利索。事先准备应包括:(1)设计好使用时机;(2)选择好最有针对性的软件资料;(3)准备好硬件设备(录音机、唱机等设备),经过检查,确保使用。有了充分的事先准备,在课上才能干脆利索地适时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之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果事先准备不足,临时使用拖泥带水,手忙脚乱,硬件设备出故障,软件资料颠来倒去,那么非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干扰语言训练的进行,使得事倍功半。

(三)常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之具体运用

1.幻灯

幻灯能借助画面提供大量色彩鲜明而真实的事物图像,以此再现课文场景,展示写作实物,增强语文教学直观性,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由于幻灯可以自由控制映现时间,画面可以停留,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其多种表现手法(如卷动片、复合片、抽动旋转片等)来进行语言训练的分解与合成。

幻灯有价廉、易行的特点。它的硬件设备无论是透射式幻灯、反射式幻灯还是投影式幻灯,价格都较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硬件设备低廉,而且容易操作使用。它的软件资料(幻灯片)也较便宜,容易制作,这个特点使幻灯机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幻灯的不足有两个方面:一是不会动,二是它没有声音。但只要与教师语言、学生活动紧密配合,或与录音等手段协同使用,仍可发挥最佳效用。

幻灯的运用范围较广,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始、课中、课终,教学、考核都可使用。

2.唱片

唱片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提供朗读规范,大大促进朗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能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朗读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向语言、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大大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吸收,大大增强学生的语感。而唱片正是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有效手段。

3.录音

在将无声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提供朗读规范方面,录音和唱片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录音使用起来比唱片方便,它可以依教学需要或长或短,或停或放。另外,其设备早已普及,易于长时间保存。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录音不像唱片那样只能单向传递信息,只能向学生提供信息,却无法记录和传递学生的反馈信息,录音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朗读、说话的广阔天地,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可以提供学生语言的反馈信息。因此录音不仅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信息,也能为教师教学语言提供信息,它是在语文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最充分最易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中预习、学新课、复习检查各阶段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中,还可以为教师的备课、进修、提高教学能力提供良好的服务。

4.电影

电影能活动、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又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由于它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所以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5.电视

除与电影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外,由于比电影使用简便、迅速的特点,电视在语文教学中能收到比电影更迅速、更灵活、更能适应差异的使用效果,而且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反馈检验,发挥其极好的作用。

除专门为教学制作的电视外,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及电视节目的日趋丰富,我们可以在日常电视节目中大量借用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

6.语言实验室

语言实验室是一种用一整套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装备起来进行语言教学和研究的教室。它往往综合装有上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再辅之以电子计算机,这使得它让学生获得最多的听、说训练。可以提高思维活动的素质和语言活动能力,特别是它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全体学生在教师控制下同时独立学习的机会。

根据设备装配的多寡及功能,语言实验室又可分为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视听型等各种类型。国外已有把语言实验室与一般教室合而为一的,即在一般教室上方备有隔音听力座。各边的屏风,需要时落下来,便是语言实验室,不用时升起,又成为一般教室。

对于语文教学,语言实验室能提供特别有力的条件和作用:(1)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最标准的语言规范,以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语言学习;(2)提供更多的在教师指导控制下的语言实践机会;(3)由于是在教师指导控制下学生独立的语言实践,所以既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又能锻炼学生自理、自主、自裁的能力;(4)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语言实践的指导、示范,能更有效地纠正学生语音和其他语言实践中的差错,取得更好的语言教学效果;(5)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率。

(四)全新课型举隅

由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可以突破原有教学的形式,设计出全新的课型来。

1.影评式语文教学

运用以课文为基础摄制的电影、电视为软件,让学生处于改编和导演地位上,启发他们认真研读原文,仔细观摩影(视)片,展开评论,把影视作品与原著相比较,有哪些是充分发挥了影视艺术特点,对原著进行了补充或立体化的;哪些是违背了原作,改得有损原作精神的。这种类型的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的自信心、创造力,往往可以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2.背景式教学

选择有某方面特色的课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绘画、摄影、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手法,或大自然、或科技相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背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训练,往往能收到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予广大教师广阔的创造天地,可以也必将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新课型来。新课型对中学生语文教学的各方面都将是个极大的突破,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中的软件资料制作与选择。软件资料指幻灯片、唱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计算机磁盘等。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效果好,要能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得好,一个重要的关键是要选择、制作好针对性强、质量好、与教学紧密结合的软件资料。除各地电教馆、唱片公司、有声读物公司等专业部门提供一些外,在目前条件下,教师自行设计的软件资料一般更切合教学实践,能取得较佳教学效果。对于专业部门提供的软件资料,教师事先必须进行严格地选择,一定要事先全部看过、听过、再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选用的部分和配合的时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之运用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1.从领导到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使用的效果、作用、意义有正确认识;

2.备有常用的硬件设备;

3.备有并不断补充、更新配合教学的软件资料;

4.教师、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要有一支人数不多,但热心为教师服务的专职管理队伍。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改革途径

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给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必然引起教学界的密切关注,并促使人们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改革措施的探索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较慢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涵义和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找到有效的改革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涵义

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开展的以语文为教学对象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就是面向小学生们而开展的对字、词、句以及文章等知识的教学活动。

从方法上看,在课堂上,教师会向学生们展示语言和文字的使用,通过记录、朗诵、表述等手段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

从外延上看,小学语文教学应包括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的组织、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语文的课外活动和语文竞赛、语文教学的研究设计等部分。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具体词文解意,而忽视育人的大目标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存在着一种严重的分本位思想。在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较慢地区,师生们想要摆脱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格外积极地迎合应试教育。“分分分、小命根”,成为当下指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无形的手。所以,该地区的小学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具体词文解意的传授,强调对课文的背诵和记忆,对解答语文试题基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

2.语文实践活动缺少人文关怀

我国孔子等古代教育学家以及当代教育学者都认为,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实践为本,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是众多教学门类中的一种,当然也符合上述认识。可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少,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的语文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3.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与评价存在模糊之处

目前,由于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其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模糊之处。其中,过分强调形式上的求新、求变,而对实际教学效果重视不足。评价一堂小学语文课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标准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真正被提高,要看学生是否在难度合适的活动中提高了理解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途径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面向现代化

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的时代,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也正处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指向现代化,首先实现现代化。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现代化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1)在大方向上要符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2)要将小学语文教育与时俱进,紧跟语文科学发展的步伐,为学生了解和运用现代语文科学的成果打下基础;(3)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要包括课程内容设置和体系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现代化及教师素质的现代化等。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课下教学探索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模式要有利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学习变成自觉主动的学习。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编成语文兴趣课下学习小组,把兴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共同探讨和研究语文知识。

3.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处理和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之间的桥梁,而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时,就需要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发掘实际问题与语文问题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应的语文模型。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语文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处理和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人结合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概念、该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因本人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和有识之士能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山西出版社,2011.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并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面对教学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呢?本文试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什么需要多媒体教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一文中说:“我们只有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才能够站在21世纪现代教育的高度上,促进传统语文教学的更新转化,形成现代中国新的教育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自觉而积极地吸纳现代文明中切实可行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等,加以改造、整合,让现代文明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这主要是因为:

1.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各学科的前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2.“大语文”教学客观上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完全可以在搜寻更适合教学的好例子克服仅仅依靠纸质教材中的资料,而是可以直接选取更适用的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阅读或写作等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知识信息要加工,经过系统整理、结构性整合过程,有助于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有助于知识内化与能力的形成。

3.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需要多媒体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学校教学的面貌,为改变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教学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1)学习内容的鲜活化。这就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2)教学过程灵活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被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克东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即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课件制作、设计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课件。教师要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2.掌握多媒体课堂驾驭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科学掌握多媒体运用的频率,要以人为本,以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关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具体教学应用,形式多样。而教法的优劣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把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

三、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未来

信息化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

归纳以来,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唯技术论”观点。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

(2)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