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

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

时间:2023-10-10 16:0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诚信试点基础上,加快推进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等行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研究制定省、市诚信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诚信标准宣贯力度,加快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度;组织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失信惩戒和诚信激励机制;开展诚信建设专题宣传,营造食品行业良好诚信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按照《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并协调解决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各市、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任务。二是加强与工信部和各市经信委的联系机制。三是建立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监督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督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二)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工作指导。继续加强对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二是加大标准体系宣贯力度,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继续加大对乳制品、肉类、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行业实施指南宣传贯彻力度,发放教学光盘供各市相关部门及企业培训使用。三是开展培训交流。组织各市和重点企业参加诚信标准、制度培训,以及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采取积极有效方式,开展地区、行业间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各市和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企业赴全国首批试点省学习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

(三)进一步完善诚信管理制度。督促各试点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诚信管理制度。重点建立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等7项管理制度。

(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评价。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及时帮助企业纠正体系运行、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组织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规则(试行)》要求,依照企业自愿申请的原则,适时组织食品工业企业通过委托评价机构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

(五)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建设。一是各地食品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二是食品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

(六)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诚信建设情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企业诚信建设,对试点企业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二是组织食品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交流。适时组织召开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或组织参观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咨询服务、张贴诚信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及财政支持,推动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八)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监督检查。7月底前,各试点企业要认真对照标准体系,开展自查。8月底前,各市经信部门要对本市试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全面了解企业诚信建设进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9月份,省经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目标。各市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要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结合实际,加强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局面。

第2篇

预计到2012年底,全省345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销售收入7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5%;利税1228.8亿元,同比增长15%。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8.8%,产销率98%。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0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收入5300亿元,同比增长17%;利税1022.4亿元,同比增长17%。食品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11%,产销率98%。

以培育重点产品带动产业提升,挖掘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增长新潜力

产业竞争力的高低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的拳头产品来支撑和体现。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提高四川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总体要求,全省启动了“十二五”百强工业产品培育工作。根据产值规模,销售收入、代表性企业群体,主导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等衡量体系,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确定了白酒、精制茶、冷藏鲜冻肉、饲料、泡菜、川菜调味品等7个产值、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排在全国排位前3的特色产品,作为今后5年重点培育的拳头产品,并制定了具体规划。

全省各级经信系统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和优化产品结构,将工作重心和要素配置放在培育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动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精深加工能力,大力开拓销售市场上,各项工作在2012年取得初步成效。预计到2012年年末,优质白酒的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精制茶产值达到130亿元,冷藏鲜冻肉接近1000亿元,泡菜和川菜调味品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同行业。行业精深加工能力也大幅提高,培育了亚洲加工能力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多酚生产企业富正源科技公司;精品化、方便化、口味丰富的川派佐餐调味品、调理菜品生产企业高福记、丹丹等公司。以眉山、成都、南充为代表的泡菜、川菜调味品产业集群,以川西、川南和川东北名优茶种植、加工为特色的精制茶产业带,以泸州、宜宾、遂宁、德阳、成都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正成为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优势产业和产品领军发展的产业高地。

推进和支持企业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2012年以来,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滑的不利局面下,全省各级工业主管部门积极跟进、服务企业投资项目,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全省还进一步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工业类财政资金的预算规模,扩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项目支持覆盖面。截至2012年10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累计向33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下达1076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项目建设,促进了产业投资保持连续性,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1~10月,全省饮料食品工业累计完成投资566.14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饮料食品技改投资421.79亿元,同比增长27.5%。

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为四川名优产品走出盆地铺路搭台

在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拳头产品工作中,全省也将市场开拓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为企业产品营销宣传创造条件。先后组织全省“六朵金花”和其他名优白酒企业组团赴欧洲、香港开展“川酒飘香”系列推广活动,为川酒进入海外、境外市场搭桥。为改变全省茶叶大量外销鲜叶,价高在外的局面,在2012年举办的四川茶叶博览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300多家川茶加工龙头企业联手出击,以品质高档、格调高雅、巴蜀文化浓郁的推广策略,集中展示了四川名优茶的魅力和价值,并取得了3.8 亿元的交易额。在2012年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西部博览会和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全省均将食品饮料作为主展内容之一,宣传四川食品工业发展成就,推广特色产品,企业获益不浅。

加强经济理论研究,为行业科学发展探索途径

为了更好地拓展工业管理部门对行业发展宏观指导能力,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动开展了《提升四川产业竞争力研究》工作,食品饮料产业是其中的重要子课题之一。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运用经典产业竞争理论和钻石模型评价方法,归纳总结出全省食品饮料产业形成现有竞争优势的成因,并提出了未来20年进一步提高四川食品饮料产业竞争力的路线和方法。

第3篇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46家,年实现产值2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产值19亿元,亿元以上企业3家。

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市食品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黄酒、调味品、传统糕点、酱菜和熏青豆茶等都是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知名度的传统特色食品。其中,黄酒和调味品行业规模较大。市现有黄酒生产企业29家,主要分布在桃源、七都等镇,年产量5.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平望酱品调料厂生产的酱菜、辣油辣酱历史悠久,产品涵盖酱菜、酱油、辣酱等60多个品种,其中辣油辣酱、蜜汁乳黄瓜、玫瑰大头菜等产品都是市优质产品。该企业年销量5000吨,销售收入2800万元。

二特色行业发展迅速。市特色食品品种较多,除传统行业以外,精炼食用油、植脂末、禽蛋深加工等行业近年来也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油脂()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7.74亿元,上缴税收1407.4万元;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生产晶花牌植脂末系列产品为主,年产量5万吨。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完成税收2000万元;广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1万吨,销售收入2100万元左右;作为国内最大的液态蛋加工企业,欧福蛋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量12000吨,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三品牌营销力度加大随着食品工业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市食品加工产业中的省级名牌产品和市级名牌产品不断增多。其中,黄酒品牌“百花漾”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牌食用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著名品牌优乐美和香飘飘奶茶展开合作,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众诚鸭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年销售收入7.6亿元,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合兴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积极与太太乐食品公司开展项目合作,预计项目建成后,企业产能将翻一番。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市食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27.5亿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1%左右,具有带动性的大型龙头企业明显偏少,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二创新能力偏弱。现有食品加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简单,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水平,技术含量较低,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和先进装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普遍不强。

三集聚程度偏低。市的食品加工产业涵盖行业众多,但规模型企业布局分散;产品种类较多,但尚未形成主导品牌产品,整个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四部分行业受限。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酿造企业和项目”这对我市酿酒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制约。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保障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提升总量、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骨干企业为带动,推进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形成我市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食品加工产业格局,努力把我市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成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

(二)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从年到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年达到50亿元左右。

2.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实力、有潜力的食品企业。年,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到12家,超1亿元的企业达到510家。重点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3.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年,全市食品工业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率逐步提高,全市食品行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市食品加工产业重点要在粮油加工、禽蛋加工、酿酒制造、调味品生产、旅游特色食品等行业加快发展。

(一)粮油加工。

一是加快企业规模化建设。以油脂()有限公司、市同里油脂有限公司为重点,不断加强食用油加工骨干企业的规模化建设,同时推进中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培育发展一批新的规模企业;二是提高食用油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各种专用面粉及多种用途的等级面粉。开发米、面、杂粮制品的加工技术,提高主食制成品的比例;三是稳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寻找对外合作机遇,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

(二)禽蛋加工。

一是发挥众诚鸭业、欧福蛋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领先行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禽蛋业加工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二是鼓励企业技术工艺改造。适度提高行业门槛,推广运用无铅含锌皮蛋加工技术和深膜包装技术和封蜡轻型吸塑包装新工艺,提高蛋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技术优势,开展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加强联合,通过联合生产与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调味品加工。

依托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市合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平望酱品调料厂等支撑和辐射作用强的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快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提高植脂末、味精和固态调味料等优势产品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饮食习惯、产品营养和口味控制等环节,加快开发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托现有的品牌优势,支持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调味品加工业。

(四)酿酒制造。

以黄酒、啤酒和食用酒精生产作为我市酿酒业的发展重点,现有政策框架下,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创新思路,谋求突破。一是实施品牌战略。以现有“百花漾”大富豪”等品牌为基础,抓好酒类产品的品牌建设,保证品牌营销投入,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二是积极应对政策限制,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加强酿酒产业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三是突出黄酒工业旅游和黄酒文化宣传,将黄酒生产工艺、文化展示与水乡民俗风情有机融合,办好黄酒旅游文化节,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旅游特色食品。

结合古镇的旅游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合作开发等手段,做精做特色糕点、黑豆腐干、熏豆茶等富有特色的食品,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营销,注重质量、口味和产品包装,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力度,落实各级发展责任。成立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经贸、质监和卫生等主要职能部门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切实抓好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工作;经济开发区、、平望等重点镇(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加强对食品工业重点类项目及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政策扶持。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工商、卫生和质监等部门的管理权限,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监管和引导,切实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市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充分用好、用足有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对食品工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扶持。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经济开发区、镇和平望镇为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依托食品产业园和特色专业市场等已有的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效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要素,重点围绕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大型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加快集聚,不断提高对规模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努力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效应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集群。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大力推进我市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大型食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市食品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二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吸引人才的宏观环境和创业条件,通过人才交流、引智和培训等途径,培养食品工业科技人才,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资源。三是加快食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在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五)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壮大名牌产品队伍。要继续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做好企业产品推介宣传。一是要建设现代食品物流与营销网络,不断加大对食品加工规模企业、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食品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营销平台建设,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二是根据我市传统品牌和饮食文化资源,大力挖掘平望酱菜、同里糕点等老字号食品的文化新内涵,提升传统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食品行业和旅游特色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4篇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从食品加工产业对全世界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及其意义,阐明了建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加工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43-03

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食品加工产业是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得到各国重点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现代食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的方向发展,未来还会研发多种功能食品,集合植物学、食品工程学、营养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采用高新技术,从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或者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的转化生产。多种学科集合研发新型食品产品,必将使食品加工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上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原料基地的固定化建设、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了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该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现在,更是把食品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都意识到食品工业承担着为世界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在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投入及设备研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未来各国食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是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提高精细加工能力,最终朝着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并且重视加工设备的研发,向新型、节能、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二)食品加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指出:“食品产业是与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现代医学及生物、信息、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新技术密切关联,与国民营养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和基础产业。新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其增加值占国民经济GDP的4.6%。预计未来5~10年食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新兴食品专业岗位(群)不断产生,这对企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已难以胜任。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十分缺乏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

(一)国家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缺乏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对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的培养急需教学资源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原料的加工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食品工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战略性产业,许多地区将食品工业建成精良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大批人才急需建立教学资源库加以培养。其次,天津市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条主线。通过创新,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全面搞好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天津市共有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1 612家。2013年,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达到1 907.33亿元,同比增长了43.9%,实现利税201.2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43.9%。我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程,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了《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将不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顿工作,大力开展放心食品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天津市食品工业经济的发展、食品项目的开发以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紧缺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食品行业的发展依靠大量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推动 首先,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依靠食品技术专业人才推动。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指出:“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目逐渐增多。同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工业总年产值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就业的机会,因此食品工业就业人员的数目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行业发展如此之快,急需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其次,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我国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相差悬殊。因此,食品加工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在全国食品加工企业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国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急需教学资源库系统。

食品加工企业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和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新形势下,食品加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技术和设备引进,食品大中型企业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且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关键装备,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投入配套的是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依托于食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研究项目,食品企业领军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基础型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初步形成。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由于培训资源不完善、不系统、不规范,暴露出企业培训体系的较多问题。

总之,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缺乏,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都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职教育食品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全国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院校资源资料严重不足、缺乏高职特色,急需教学资源库

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不同,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目前,教学资源与资料严重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已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其中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现有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实验、实训类的文本、视频、动画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已有教学资源建设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使得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缺乏系统性、标杆性的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和应用推广平台。另外,缺乏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因为职业教育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需要将实训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素质锻炼贯穿始终。而目前建设的教学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模拟仿真和实景展现操作演示的资源等比较匮乏。

所以,急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具有示范性的、能够共享应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大力推动全国各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性院校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优质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也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提高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重点突出实训、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用对教师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同时,教师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根据食品加工资源库的资源,能够指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操作以及维修、对食品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能力;掌握控制食品检验理化指标、出具检验报告、整理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掌握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配方及配料管理能力、进行产品研发与产品改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胜任食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教师可促进自身专业课示范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能够帮助在岗员工提高并更新技能。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由于汇集了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代表性院校和高水平教师团队,专业资源库将建设成为集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共享平台。企业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生动开放的教学资源,可对企业员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岗前与岗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便于企业了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实习与就业信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

第三,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利用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培训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初、中、高不同等级的相关技能培训;可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所对应行业、产业的职业岗位,相关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等,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第四,可为社会人员再就业提供学习、考核及技术能力评价平台。社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为社会人员搭建再就业平台,让社会人员尽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社会人员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社会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可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通过资源库中的培训素材,使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行业单位的认可。

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丰富且新颖,既可增加教学的容量,充实、拓宽教学内容,又可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要,方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依托先进开放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跨院校、跨企业、跨地区的学习,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无界化便利服务,从而提升食品加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课题组.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23.

[2]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8(9):128-129.

第5篇

北京:把安全追溯进行到底

作为全国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的先行者,北京市近日启动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的政府应用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2014年将建最严格食药监管网络。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志宽表示,本市将从今年起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药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目前,市级、16个区县和322个街乡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最为偏远的密云古北口镇和新城子镇、门头沟清水镇、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等偏远村镇也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据北京食品药品监管局资料显示,去年11月1日起全面履职的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机构设置模式在全国独具创新性,更接地气儿。

今年北京全市食品监测抽检的总数将达到13万个样本以上,日均接近360个。监测抽检一方面从监管业态、区域等方面尽可能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监测的项目要突出市民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比如大米中的重金属、牛羊肉的掺假、婴幼儿奶粉等等都纳入了常规监测。

目前技术部门正在开发利用“垂直搜索”监控互联网违法经营食品药品行为,严厉打击网上和电视广告销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实行“最严厉的惩戒”方式,北京市食品药品信用信息平台正在构建中,今后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市食药监局正在探索对企业实行违规计分制管理,对屡次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停止经营资格直至实行产品退市、企业退市、区域退市措施,加大失信违法的成本。

而现代科技直接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得力武器。目前,依托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本市大型企业生产的原料奶、鲜肉产品等可追溯。全市基本药物在产企业、配送企业、批发企业建立了电子追溯监管系统。

而公众非常关注的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正在建设中,监控互联网违法经营食品药品行为。执法人员将从互联网食品药品的海量信息中搜索和识别经营食品药品的平台、网站、网店以及有关违法虚假宣传内容,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掌握的许可和监管资料进行比对,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辅助监管部门发掘违法案件线索。

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及评估中心、市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所、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中心、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的建设,切实提升发现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今年,还将为基层所配备数字化便捷式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设备,确保辖区食品药品安全。

上海:筑就舌尖上的安全底线

随着上海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迎来改革,将从此弥补原本分段监管模式留下的“缝隙”。上海市食安办主任、市食药监管局局长阎祖强表示,新的市食药监管局将至少包含过去4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原市食药监管局的全部职责;原市食安办的全部职责;市工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市质量技监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强制检验职责和医疗器械强制性认证职责,改变了过去食品分段监管的模式。

不过,这种改革还不足以彻底消除监管中存在的缝隙,还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监管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监管网络,而这原本是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为此,截至去年底上海市已在8个郊区县设置了106个街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在8个中心城区设置了53个区域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所。期间,共划转和下沉基层执法人员1722人,使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市、区、街镇执法人员的比例达到10%、25%和65%,形成上层少、基层多的“金字塔”结构。特别是浦东新区结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将70%的监管人员下沉基层,在街镇设立了“36+2”的市场监督管理所。

食品产业链过长、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被视为上海食品安全的两大疑难杂症,怎样才能破解?阎祖强表示,产业链过长造成的食品安全信息“迷雾”,要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去冲破。为此,上海已连续多年投入人力物力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该项目已列入2014年市政府规章审议项目,要求在肉类、蔬菜、粮食、食用油、乳制品、禽类、淡水鱼等7类食品领域必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然而追根溯源再彻底,毕竟只是一种监管手段,并不能促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体系,倒逼企业讲诚信,才能树立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2009年开始在餐饮服务单位中试行的“脸谱”食品安全监督公示制度受到市民欢迎,今年该制度将升级,公示牌将加入二维码等新元素,手机一扫,便知饭店最近一次的监督结果。今年上海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公示也将借鉴这种方式。将在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求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高风险食品行业推行信用报告制度,企业须定期按规向社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6篇

巩固全区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扎实推进“健康某”平安某”建设,根据《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渝府发〔〕72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新期待、新要求。民以食为天”已由吃得饱上升为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因此,确保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维护群众的饮食安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食品工业是永久的朝阳产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食品是人的第一需求。食品和食品工业也比其他产品和产业影响大、质量要求高。但长期以来我区食品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难以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很难拓展市场,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因此,能否保证食品安全,对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心、意志和效果的重要检验。

三)因此,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关系社会稳定和谐。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加扎实有力的行动与举措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法律约束与道德规范相结合、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水平,努力使我区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二、着力构建食品行业良好发展环境

四)制定我区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支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推广农副产品质量认证,设立食品安全质量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加强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减轻食品行业税负,对食品行业给予企业所得税、车船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免征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货款利息收入相关税费;减免市场摊位费用和公路通行费,降低农产品经营租赁物业费用和物流成本;待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后及时制定我区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全市食品(食用农产品)行业税费最优惠、运营成本最低、消费环境最好的城市。

紧密结合我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畜牧园区、沙田柚种植园区和、两个生态区增收工程等重大项目,五)培育安全农产品品牌。实施以保障安全为核心的农业品牌化战略。抓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突出种养结合,以种定养,以种植业消纳粪污的能力确定养殖业的数量及品种,形成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扶持。

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衔建立蔬菜、生猪、奶牛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六)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加大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流通、加工、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运行模式,改变大宗农产品分割、涣散的生产格局,建立起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质量集中控制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可追溯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型超市、饮食、加工食品等企业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强化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经费,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各街镇要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制定本区域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卫生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等职责,八)明确监管部门责任。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某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谁许可、谁负责”原则,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由各职能部门分别进行查处;对食品安全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以及难以界定的复合型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等,由区食安办结合实际情况,指定部门负责监管。

保证食品安全。探索实行重点食品(食用农产品)供应基地(区域)市场准入“连坐制”检测发现该基地(区域)一户企业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不达标,九)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消整个基地(区域)食品的市场准入资格,促进食品行业生产经营者的相互监督。

四、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机制

3年内建立覆盖18个街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十)加强风险监测。建立全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大快速检测设备投入,加快快速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推进区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打造成为我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使食品安全从事后监管向以预警机制为主的事前监管转变。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对全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粮、油、蛋、奶、肉、蔬菜等食品为重点,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分析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强化风险预警,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

也是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要结合我区食品行业实际,十一)完善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加工的法律底线。加大食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特别是食用添加剂标准,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区食品行业的不断壮大和健康发展。

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引入群众测评机制,十二)强化工作考核。区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街镇、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和干部任用挂钩,强化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对因食品安全监管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轻重,十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并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追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社会环境

增强群众维权意识和能力,十四)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5年)对全区所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服务的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法定技术规范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建立食品安全群众有奖举报制度,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全民参与。

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企业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按照《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和某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从严审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意见》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被告人的财产刑适用力度,十五)打击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第7篇

根据省、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要求,我县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各项任务指标明确如下:

(一)畜牧业产品

城区定点屠宰率达到99%以上,已开展定点屠宰的乡镇猪肉进点屠宰率达95%,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生猪产销环节“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抽样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禽类(鸡、鸭)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二)种植业产品

巩固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范围。蔬菜产销环节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蔬菜重金属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主产区生产环节茶叶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均控制在3%以内;稻谷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8%以上。

(三)水产品

巩固城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范围;主要水产品(虾、罗非鱼、鳗鲡)产销环节药物残留抽检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等三类基地100%纳入监管;上市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1%以内。

(四)饮用水

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二次供水3项常规指标(浊度、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及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分别达98%和97%以上。

(五)加工食品

原粮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调味品(酱油、食醋、鱼露)、豆腐及豆制品、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大米、食用油黄曲霉素b1及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1%以内,小麦粉增白剂、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

(六)餐饮业和食堂

加强对酒楼、饭店、小吃店、快餐店、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监管,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城区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特别是学校食堂)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无证经营的查处率达到100%;集中式消毒服务企业餐具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各负其责,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

1.种植养殖环节:由县农业局负责。要加强初级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标准化种植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加强产地认定,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推出一批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增加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等污染的检测范围和频次,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种植、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兽)药和化学物品问题基本解决;要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切实掌握动植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保障农牧渔业健康发展。

2.生产加工环节:由县质监局牵头负责。加强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严格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强化日常检查、监督抽检、年审、专项整治等措施,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相关台帐、记录,强化企业法人产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继续实施风险约谈机制,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生产企业,指导企业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全县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监督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整改到位,督促生产企业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对屡查屡犯的生产加工企业立案查处;帮助一批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名优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3.流通环节:由县工商局负责,继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广现有示范点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辖区内食品经营户特别是批发类经营户的经营水平,争取选定一批企业作为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继续抓好食品流通许可工作,重点加大取得流通许可经营户的日常监管及量化评估工作,同时抓住批发环节,食品批发户仓库的监管列为重点监管范围;继续开展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农村食品市场、乳制品市场、节日市场、猪肉市场、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整治工作。要重点加强食品添加剂经营户的监管,落实索证索票及进销台账制度;充分利用“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系统”,实现食品“索证索票”、“跟踪溯源”、“巡查监管”三项功能有机结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由县经贸局负责,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强化屠宰企业监管,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牲畜屠宰管理,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消除病肉、注水肉上市。要组织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溯源制度检查和酒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从事酒类批发、零售单位或个人的管理,严厉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和非法进口酒违法经营行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

由县环保局负责,继续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各类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进一步加大已批准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违法行为。

由县水利局负责,加大对饮用水质监测力度,继续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努力二次供水改为直供水;加大对村级供水设施的改建进度,“十二五”期间解决规划内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由县卫生局负责。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和审核制度,彻底解决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经营问题;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类管理制度,督促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原料进货索证和检查验收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严格餐具消毒,加强餐具抽检,加大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企业的监督检查,提高餐具抽检合格率;督促使用二次供水的餐饮业、学校食堂落实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制度,加强对餐饮业饮用水卫生监管;强化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食堂以及旅游点餐饮、小餐馆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杜绝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其它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各类食品的监管,认真履职,狠抓落实。同时,各监管部门要联手做好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二)继续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各监管部门要针对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监管薄弱领域以及重点品种,治隐患、抓反复、防反弹,进一步治理整顿工作引向深入。针对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偏远乡村、中小学校园、超市、中小学食堂及校园周边就餐点、农村市场等问题多发场所和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单位,要采取执法抽检、市场巡查、突击暗访、风险监测以及有奖举报等措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狠抓“问题乳粉”、“地沟油”、“瘦肉精”和制售病死畜禽、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严防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继续深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腐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工作,要采取治理、规范、提升等措施,提升大宗消费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分段监管的职责,各监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确保年度评价性抽样检测任务完成;要不断完善风险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量,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督促各生产加工基地、生产企业、集贸市场、超市等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开展自检,并建好检验结果档案;要加强培训考核,充实装备,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四)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购销台账、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一系列制度,实施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增强诚信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各部门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促使业主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把住第一道关口;抓好以肉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五)健全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要按照“发现及时、反应灵敏、控制得力、处置得当、运转高效”的要求,健全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健全信息报送网络;要针对本区域、本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教育培训,做到有备无患、临事不乱;要建立舆情监测和信息制度,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决不允许擅自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误导公众。

(六)构建严密有效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要加强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的整治、引导和服务,督促和帮助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加强部门协作,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对于发现的暂时难以界定负责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坚持“谁发现、谁查处”原则,确保一查到底,防止推诿扯皮;以实现监管重心下移为目标,依托乡(镇)、村(社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办案机制。

(七)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要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两个责任制的落实。要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树立责任意识,监督教育监管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八)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通过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工作简报、食品安全知识手册以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食品安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重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制定开展学习宣传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案,分期分批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规,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

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和人员,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间断。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

各部门要深入调研,总结经验,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组织协调、综合监督机制,为食品安全更加科学有效监管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提升新水平。

(三)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各部门要积极向县人大、政协汇报食品安全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让他们了解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监督这项工作,多为这项工作建言献策;要认真办理有关食品安全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通过办理提案和建议,使食品安全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要加强群众监督,聘请一些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上来。

(四)要加强部门协作和配合

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中,涉及到农业、质监、工商、经贸、卫生、环保、建设、水利等部门,其肩负着不同的监管职责,不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因此,各部门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监管链,实现无缝监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迅速介入,协调配合,果断处置,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8篇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增强政府监管效能,发挥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的作用,严格监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惩处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使我市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切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一)落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和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知法守法、诚信自律。

(二)落实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并实施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督促整改制度、奖惩制度、管理记录制度等。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配备的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保证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相对独立。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部门,切实提高自身食品安全内控能力。

(三)落实员工培训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诚信道德素养。每年均应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四)落实企业自检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畜禽屠宰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母体企业、食品配送中心、连锁餐饮总部企业应设立食品检验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进入我市食品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检。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经信部门应对相关企业的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水平及检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定期(不少于一年一次)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能力比对检验。

(五)落实源头管理和溯源制度。落实本市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推行入原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批发市场猪肉、牛羊肉、养殖类水产品、蔬菜等经营的产销对接机制,在市经信部门和农业部门指导监督下,与生产供应基地签订购销合同;肉品、乳品、水产品、蔬菜等生产经营者应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溯源系统,落实食品溯源相关工作。严防在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中发生违法添加行为。

(六)落实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备案;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

(七)落实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本市连锁超市母体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易腐变质、直接入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供应商的生产加工场所进行实地查验。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食品生产者,应及时终止其供货资格;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落实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完善并严格落实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销毁制度,对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采用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销毁,不得使上述食品退回供应商;食品生产者不得将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再作为原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做好销毁记录,内容包括销毁的品种和数量、销毁的原因、销毁的方式、执行责任人等,销毁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九)落实标签标识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执行有关标签、说明书及相关标识的规定。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储存、销售按照法律规定标明相关内容,严禁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以及违法宣传等行为。

(十)推行临近保质期食品消费提示制度。鼓励全市连锁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的提示和告知,并不得退回供应商。

二、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

(十一)加强综合协调。在建立完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同时,落实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切实做实基层、重心下沉,确保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十二)明确监管职责界面。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监管空隙,对涉及多环节、跨部门监管职能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以下职责:

1.关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分拣、清洗、切割、冷冻、包装等简单处理的活动,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农产品的行为,监管由农户分散生产豆芽的行为;质监部门负责监管工业化的豆芽生产行为;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本市商场、超市等销售企业、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行为。

2.关于生猪产品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屠宰环节的生猪产品质量监管;农业部门的屠宰检疫员协助督促生猪屠宰场“瘦肉精”自检制度的落实;工商部门负责生猪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3.关于保健食品的监管。保健食品专用原料生产企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对专门经营保健食品的企业,在保健食品监管行政法规实施前,应在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告知承诺书后,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

4.关于食品专业储存与运输企业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专业从事食品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农业部门监管地产种植养殖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内部的食品储存和运输。

5.关于现制现售食品的监管。质监部门监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场所销售食品的行为,工商部门监管在商场、超市等流通领域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

6.关于“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监管。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环保部门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置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户用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行为进行管理;质监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管,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使用“地沟油”和不合格食用油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重复使用食用油的规范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7.关于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工作,牵头单位不代替相关部门工作。在牵头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联合执法,实现协调联动、综合治理。

8.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由质监部门负责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实行品种目录管理,相关部门配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改造适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食品加工园区。

9.关于食品摊贩的监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划定的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内食品摊贩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食品摊贩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食品摊贩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三、加强机制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监管效能

(十三)加强绩效考核。将食品安全列入全市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十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评估制度,优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和严格队伍管理;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绝不允许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坚决制止食品安全监管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对相关执法部门未按照规定从重惩处的问题进行重点监察,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相关职能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

(十五)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加强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各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

(十六)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执法联动机制、食品安全信息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七)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监管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职业精神,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区域责任制、基层执法人员区域轮换制,坚决查处违法行为,跟踪复查整改效果。

(十八)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食品溯源系统全程衔接,逐步扩大溯源系统对食品种类的覆盖面。

(十九)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记录,在若干食品工业企业先行试点,建立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实行动态管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水平上等级,促进食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四、调动社会资源,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监督的作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意见和政协提案;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开展有奖举报,实现群防群治。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食品抽检的检测结果,风险预警的消费提示,增加监督过程的透明度,对问题食品的举报,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必要时进行监督抽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二十一)充分发挥社会宣传的作用。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充分发挥专家和食品安全志愿者的作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引导科学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支持理性维权。

五、依法从重打击,切实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二十二)依法从重惩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各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从重从快予以惩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二十三)治理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严查食品制作和加工的源头,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严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把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道关口,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化工产品、药品等生产经营企业违规向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非食用物质的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生产加工企业和地下窝点。从根本上遏制食品非法添加的势头。

(二十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健全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强化信息共享,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证,公安部门要及时立案查处。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应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

(二十五)依法严格执行行业退出机制,曝光违法行为。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第9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 频发 原因 措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总让人忧心忡忡,如果食品都不能让公众放心,那还有什么可以代替食品来让人们赖以生存呢?种种的担忧,让人们对现今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思考,到底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源自何处?频发的原因到底归结于什么?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

那么,何谓食品安全呢?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文件,曾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义词,下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也有学者把食品安全归纳为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健康的隐患。

二、植物奶油事件背景

植物奶油,又称氢化油、植物黄油或植脂末,由于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被指“堪比杀虫剂”,从而被专家列入人类食物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2005~2009年卫生部对中国食品市场167种产品调查发现,我国87%的食品含有氢化油;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等小吃也含有;约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均检出含有氢化油,其导致的后果是: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从1994年的2.5%到2002年的5.5%再到2008年的9.7%;我国有体重超重者2亿、肥胖者8000万、糖尿病患者2000万。这一数据看得人们有了恐慌感,植物奶油的危害是如此之大,很多国家早前就禁止使用植物奶油,可中国这个以人为本的国家却仍在大量使用,严重伤害了公民的健康,扰乱了社会秩序。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

温总理在金融危机时曾说过:“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当今社会,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最应当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企业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至他人而不顾,把挣钱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乃至生命之上,这是可怕的,没有道义的。社会责任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对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在消费者心中需要占足够多的分量才能让企业长久发展.

2 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只有在真正拿到货并食用之时,才稍微放下一点心,没人知道后面还会因为吃了这个食物而发生何事,很多时候我们买物品也正如此,很多时候,消费者都是选择有品牌的食品,因为这能让消费者安心,觉得这是个有保障的物品,但是往往在得到众多信任后,品牌商品便开始了掉以轻心,觉得只要是不会让消费者倒下的食品就都能吃。

3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漏洞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乏规范性,执法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许就只有“食品安全法”,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时,总会发现有很多权利没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还不知道应该找何部门进行投诉,这就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过于笼统,法律与法律间协调不好.

2.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强

一般来说,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三种模式:多部门分工监管、单部门主导监管和专设部门独立监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是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确立了多部门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就是从田间道餐桌,由农业部、质检总局到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的监管。但是,这仍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四、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措施

1、食品企业的自我监督尤为重要

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食品企业的诚信,他们想着自己的利益,视顾客的健康于不顾,使用一些在受污染地区生长的原材料,或是大量超标、国家禁用的配料,使得食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食品企业加强自我监督,优选料,常自查,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标准为目标,守法遵章为准则,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在企业严格自我监督的同时,加强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以此保证食品市场的安全有序。

2、健全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政府是市场中的责任人,直接对企业进行监管,2009年,国家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企业加强自律,并要求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建立企业信用可评价机制,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政府对其指导、管理的指标体系之中,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以此保持食品市场的安全,对百姓们负责。

3、建立完善的食品产业链

我们应该知道,在2004年国家已经明确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按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理顺了实盘全监管职能,但成效并不明显。那么,想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控制整条食品产业链.

4、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增加执法公正性

前边已经提到政府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我国现在是多部门监管的模式,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会涉及到很多部门,且各部门总会有重叠的地方,会出现推脱责任的情况。《食品安全法》规定由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其来接收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将各环节分发给各部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大家相互协作,积极应对,一一制定及完善相应的规章条例法案及评估机制,规范各部门责任范围,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协调执法.

5、监管部门应填充专业素质人员

监管部门大多数是年老的工作人员,陈旧的思想和专业内容已不能跟上如今问题得解决,填充大量专业素质人员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拥有较高学历,有钻研精神,能将学到的先进知识运用到适当场合,能够使相关部门及时更新卫生标准限量指标,这也是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急于解决的任务。

6、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

政府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因为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单纯地靠市场自发调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还使消费者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防止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主动收集、整理、传递信息,确保各部门间评估、决策及事故处理等方面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新京报.2010,卫生部正评估植物奶油风险 被指“堪比杀虫剂”[EB/OL]. news.省略/20101110/n277497592.shtml

2、包昌红.刍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11)

第10篇

一、把我市建设成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为后续,特色明显的重化工业城市

(一)我市具备发展重化工业城市条件。

从现有基础上看,重化工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20**年我市化工、建材及机械等重化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在我市35家重点调度的重点企业中就有25家重化工业企业,仅此25家企业就实现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95.4%,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97%。

从优势企业和产品上来看,我市绝大部分优势企业和产品集中在重化工业上。**石化是国家500强企业之一,年产各类成品油200多万吨,是国家重要的特种蜡生产基地,年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0%以上,20**年提供税收6.7亿元,提供市级财政收入1.**亿元。20**年沿江输油管道将全线贯通,这将给我市石化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洋丰集团已跻身全国化肥行业三十强,20**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预计2004年将达到11亿元;凯龙集团生产的民爆炸药占据了省内市场的40%。机械工业方面,京山轻机生产的纸包装机械占据全国市场的7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纸制品包装机械基地;宏图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全国压力油罐车占据全国市场的30%,稳居霸主地位;6**所生产的摩托车液压制动器占据了全国10%以上的市场份额;戴蒙德生产的锅炉吹灰器属全国同行业之首,占据了全国市场的90%;东风汽车弹簧有限公司具有年产1万吨汽车弹簧生产能力,在全国同行业居第14位。建材工业方面,葛洲坝水泥厂是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电力工业方面,我市正好处在北电南送和东电西送的电网枢纽位置,发展电力工业得天独厚。电厂三期投产后,预计年将提供财政收入8000多万元,从而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另一个主要的支撑点。

从资源来看,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资源条件。全市石膏保有储量约11.61亿吨,占全省石膏储量的70%。目前我市石膏大部分是以原矿方式对外销售,加工产品以膏粉为主,工艺落后,利润较低,石膏资源深加工潜力巨大。全市水泥用石灰岩分布广、储量大、质量好、层位稳定,宜露天开采,储量6亿吨以上,全市境内远景储量达到几百亿吨,位居全省之首。发展我市地方水泥工业优势独具。磷矿石保有储量达到3.5亿吨,占全省的13%,占全国的2.2%。发展磷化工业具有较好条件。

从招商引资情况看,有专家认为,判断一个地方的优势行业,可以通过外来资本和民资进入的程度来反映。近几年我市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行业,即建材、磷化、电力、纺织行业。建材方面,水泥我市先后建设京兰水泥、钟厦水泥等项目,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市水泥的生产能力从300万吨扩大到700万吨,若永兴水泥建成投产,我市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石膏方面,我市在**年就有龙源、光帮等外资企业进入,近年来民资进入的石膏加工企业明显增多。磷化工业方面,我市复合肥生产能力已从40万吨扩大到300多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磷化工业的发展壮大是在全国经济处于低谷或刚刚进入恢复增长期的时候。电力工业方面,电厂三期工程已经开工,北山抽水蓄能电站和碾盘山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民资和外来资本介入踊跃。因此,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建材、磷化、电力应是我市的优势行业。民资和外来资本看中的主要是我市两大优势,即水泥用石灰岩、石膏等资源和电力枢纽优势。

从现实条件来看,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即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重化工业化,对汽车、机械、建材、化工、能源为主导的产品需求明显加大。我市发展重化工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加速发展重化工业。

当前影响我市重化工业优势不优的主要原因是重化工业的链条不长,延伸不够。下一阶段,应着重围绕延伸重化工业链条,建设全省重要的化工、建材、机械、电力工业基地。一是化学工业重点是延伸石化、磷化工业链条。石化工业,抓好清洁燃料生产,努力建设中南地区特种石蜡生产基地。积极做好与**石化的双向纳入工作,力争在资源互补、产品延伸、双向纳入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支持**石化发展壮大,把**石化建设成销售收入超百亿大企业。磷化工业着力发展高浓度多元复合肥,结合磷矿石品位不高的实际,逐步推动磷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重点支持洋丰集团、荆襄集团发展壮大。二是建材工业着力延伸水泥、石膏、新型建材工业链条,建设国内重要的水泥、石膏基地。水泥工业重点实施京兰、钟厦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支持葛洲坝水泥厂、荆工水泥厂、钟厦水泥厂等企业发展壮大。石膏工业努力扩大高档石膏粉、石膏砌块、刨花石膏板等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新型建材方面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大力发展陶瓷、玻璃、粉煤灰砌块等。重点支持经和陶瓷、荆玻集团等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机械工业重点围绕延伸纸包装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延伸产业链条,巩固我市在全国纸包装机械、特种改装车、摩托车液压制动器等方面的霸主地位,积极争取并推动军品生产。重点支持京山轻机、宏图、6**所等企业发展壮大。四是电力工业。加快电厂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北山抽水蓄能电站早日开工建设,抓紧做好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注重发展接续产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我市的重化工业主要是以资源性工业为主,任何资源终有枯竭的时候,特别是我市磷矿石、石膏资源的品位并不高,发展深加工的高品位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必须重视接续产业的发展。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管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依然还不是我市税收的主要来源,还不能构成我市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却表现了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市以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稳健医用布、华溢纺织、革基布、环锭纺二期、大兴染织、无纺布以及华联食品、洪森米业等一大批外资和民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生产能力明显扩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因此应顺势而为,突破性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继重化工业之后的经济增长极,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主要是发展食品加工业、纺织工业和林木加工业,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在现达国家中,食品工业往往都是支柱产业,其食品工业中80%的原料来自于畜牧业,15%来自于水果和蔬菜,5%来自于谷物。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迅速升级,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阶段,我市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加工业。同时,推动纺织工业逐步由纺纱向高档面料和染整方向发展。

(四)建设与重化工业城市相适应的投资体制

投资需求明显加大,是重化工业化时期的重要表现,建设重化工业城市首当其冲的任务将是如何扩大投资需求。其一,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落实企业投资的决策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二,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包装工作,要狠下功夫,舍得投入,聘请名家高手,在我市重化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包装一批超亿元的大项目,为我市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打下基础;其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积极组织银企合作恳谈会,有效沟通银企之间的联系;其四着力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产业招商。由于产业集聚能有效地降低营运成本,当前产业集聚的优势已经成为吸引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力量,因此应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园,形成相对集中的主导产业来锻造产业招商链。其五,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办法。

二、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服务业全面发展的、重点突出的物流枢纽城市

根据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能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同时,因为服务业所产生的营业税,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因此,发展服务业还能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一)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业被广泛认为是推动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新的增长源,构筑现代化的物流大市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现在有很多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按照“零库存”的标准进行,一个城市的物流水平如何逐步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

我市离现代物流还有多远?从优势上看,其一,优越的交通枢纽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和“**”前期的建设,目前我市“两纵两横”外出大通道已经基本打通。公路“一纵一横”,南北向包珠线过**段,襄荆高速今年即将开通,东西向杭兰线过**段,往西荆宜公路已经开通,往东荆东公路的可研报告已经省评审,预计20**年即将开工,届时我市到武汉的距离将缩短为180公里。铁路“一纵一横”,东西向沿江铁路(长荆铁路)已经开通,正好与焦柳铁路在我市交汇。长荆铁路的开通、荆东高速的建设影响深远,这标志着我市正在成为鄂中地区交通区位最好的地区,正在成为省内继武汉、襄樊之后第三个交通枢纽。公路,全国十三纵十三横,穿越省境的有八条,我市就占了一纵一横。铁路,穿越省境的七条铁路,我市也占了两条,从交通上看,初步具备辐射荆州、宜昌、天门、潜江等城市的条件。

其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沿江铁路的兴建使我市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连接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工业产品产供销的纽带作用凸显。

其三,我市有一定的物流发展基础。20**年我市铁路货运量达到792万吨,在GDP占全省的比重仅5.9%的情况下,铁路货运量占全省的10.7%。同时先行启动的物流配送业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积累了经验。目前,部分大型商业企业为扩大连锁店、超市经营规模,建立了以配送为主要功能的配送中心;仓储企业开展了代储代运、分销分拨等物流业务,这些都是我市发展现代物流的有益尝试。

但我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也是明显的。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物流的运作资源存量不大;观念滞后,不少企业仍然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不愿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来经营,影响了物流市场的社会化进程。物流设施落后,目前全省拥有29个成规模的货运站场,我市则一个也没有。荆州已建有全国联网的“货运交易中心”,正在筹建“荆州商港”,襄樊、宜昌均在筹建区域物流中心。现代物流在我市还没真正起步。

对我市物流发展的定位,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经过5-10年的努力,逐步把我市建成为连通东西、贯穿南北,辐射荆州、宜昌、襄樊、天门等城市的物流枢纽城市。发展我市现代物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发挥后发优势,三是逐步推进,四是正确处理好与发展工业的关系,坚持工业为主的原则。当前关键是构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

首先在物流主导产品上,应建设与重化工业城市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着重加快建设建材专业市场,认真吸取寿光、义乌等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采取优惠政策,放手发展建材市场,逐步使我市成为区域性的重要建材物流中心。同时,突出农产品特色,建设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交易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其次在布点上,建议在火车站附近建设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物流中心。在高新区内建设综合性物流中心。其三着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四要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东方集团、金城集团等企业进军现代物流业。

(二)发展城市服务业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进一步减轻交易双方的负担,大力发展房地产中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重视发展建筑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家政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托老等新兴行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响华厦人文第一都、世界文化遗产和楚文化资源三个品牌。加快建设明显陵•大洪山旅游开发项目,挖掘楚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推介。

同时积极培育信息咨询、会计、法律、证券、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客观公正执业和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三、把我市建设成开放的、文明的、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中心城市功能不强,辐射能力太弱是我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中心城市功能的拓展,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两纵两横”贯穿我市独特交通枢纽优势,着力建设物流枢纽城市。再一方面,树立发展城市经济圈的观念,拓宽城市建设的范围,加快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融合。

(一)拉大城市框架

重点是发展壮大**城区。我市在1998年对**市城市按照40万人口规模进行总体规划,建议按照60万人口的大城市规模对我市中心城市规划高起点重新修编。主要理由:一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按照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将达到55%(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市2000年的城镇化率为42.3%,全市城镇人口125.7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2.2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25.6%。2**0年我市总人口将达到310万人,按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率标准60%计算,全市城镇总人口为186万人。由于**城区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预计**城区将聚集城镇总人口的1/3左右,届时中心城市人口将达到62万人。二是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预计。20**年我市耕地面积369万亩,乡村劳动力总数80.07万人。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4.6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人均耕地平均按15亩计算,全市共需农村劳动力24.6万人,剩余劳动力55.5万人。按剩余劳力的1/3进入中心城区,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一部分外来人口的进入,我市中心城市人口将接近60万人。

(二)构筑城市经济圈

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强调中心城市功能的拓展,并不是要去抑制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是中心城市发展的腹地,良好的县域经济基础将有助于促进中心城市的功能拓展。我市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初步考虑是: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积极支持发展县域城市,逐步形成“一主四翼”即**城区为主,钟祥、京山、沙洋、胡集为四翼的城镇化体系。

合理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老城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60万人口大城市的功能依托,新城区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着力培植一批经济效益高、税收贡献大的骨干企业。大力培植就业经济,新办一批市场前景好,就业空间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建设60万人口的大城市提供就业载体。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纳入城市建设范畴统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高起点地做好建材、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高科技等专业工业园区的功能区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使项目有序地进入专业特色园。

加快城市交通建设。由于我市的外出通道基本已经打通,下阶段我市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城市交通和县乡公路上,着力提高城市品位。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邮政、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建设,促进电视、电信、计算机三网合一,抓好**市广电宽带网络建设,努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城市。

(三)营造良好的城市软环境

第11篇

一、全力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

(一)开展产地环境治理行动。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完成全县耕地质量环境类别划分。强化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和管控,完成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整治任务。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安全利用(含治理修复)任务,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农业投入品管控行动。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规定,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店标准化经营基本达到100%。严格兽药经营许可,完善兽药追溯平台建设,推动二维码追溯管理。根据国家部署分期分批淘汰高毒农药,研发推广低毒、低残留农兽药产品。提升农药和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推进全生物可控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县农业农村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畜牧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出入厂(库)和库存质量检验制度。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加强收储质量安全监测。健全粮食产后烘干储存加工销售服务体系,抓好全省、市安排的涉及我县的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立超标粮食处置企业名录库,推进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合理化利用。积极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

(四)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贯彻落实《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严格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全面实施畜禽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电子出证。开展兽药抗菌药治理和小型生猪屠宰企业资格复核清理,严厉打击生猪牛羊家禽私屠滥宰及屠宰注药注水、禽蛋违规用药、牛羊肉“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活禽销售监管,禁止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活禽,推行牛羊家禽“集中屠宰、集中检疫、冷链配送、冷鲜上市”。执行省、市修订出台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办法,扩大补助范围,实现大型规模养殖场、屠宰企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7%。(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和等级评定,实施“明厨亮灶”、色标管理,落实索证索票等制度。持续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监管,依托第三方机构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线上监测,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推动实施送餐封签,保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扩大餐厨废弃物收运覆盖范围,持续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实施全覆盖监管,集中消毒餐饮具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纳入农村综合治理,严查“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翻新销售和假冒侵权,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开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综合整治,全面清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明确农村集市管理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地区食品流动摊贩的底数和现状,加强农村食品摊贩规范整治,建立完善食品流动摊贩的监管档案和信用档案,严厉打击各类不法经营行为,指导乡镇(街道)落实食品摊点备案职责。推动建立农村食品配送体系。(县公安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销合作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制定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建设与配备标准、食堂管理与服务规范,学校大宗食品定点采购覆盖率、学校食堂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和季度检查覆盖率均达到100%。巩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成果,试点推进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鼓励学校食堂实行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育。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推进落实校园周边食品销售承诺和风险警示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从事食品经营等行为。(县委政法委、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开展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保健食品标签标注警示用语规定,组织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体系检查,继续开展保健食品知识“五进”科普宣传活动。规范企业保健食品营销行为,加强直销管理、规范广告宣传,落实明码标价。严厉查处保健食品非法生产经营、非法添加,标签说明书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假借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对特定消费群体进行欺诈和虚假宣传以及传销等行为。(县公安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开展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严格奶牛饲养管理,规范投料、用药行为,生鲜乳合格率达99%以上。加强奶站、运输车标准化建设和监管,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市场秩序。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全面推行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原辅料管控率、自检自控率达到100%。组织乳制品生产企业开展检验能力比对。(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畜牧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切实把好进口农产品监督关,严格猪肉制品监管,加强风险预警分析,严防非洲猪瘟等疫情传入。加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严防输入型风险,打击非法渠道进口和走私行为。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和冷链食品监管专仓的运营管理,实行进口冷链食品“亮码”销售,推进“冷链”系统的应用。(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开展示范创建行动。深化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标准,完善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落实约谈、警告等制度措施。2022年前我县持续保持省级食品安全县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水平,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0%。(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

(十二)强化标准引领。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强化跟踪评价,及时制定地方标准,加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加强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主要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食品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立项和应用。(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强化过程严管。加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旅游景区及其周边、养老机构、车站等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动态更新风险分级信息。科学划分监督检查事权,推进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实现监管数据共建共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升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水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

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我县食品监督抽检和快检水平,健全抽检监测计划统一、经费集约和信息共享机制,适时召开部门间会商会议,定期分析通报抽检监测结果。农产品和食品年抽检量保持在5批次/千人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和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7%、98%,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完成率达到100%。(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药品经营使用监管,加大对药品零售企业、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中药材市场、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化妆品集中销售区域等重点企业和区域的监督检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高风险、使用量大等重点品种抽检力度,加大对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基本药物等品种的抽检力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机制,将合理用药监测情况和处方点评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分析评价,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督促各级医疗机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能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落实“处罚到人”、从业禁止、从重处罚有关规定,提高违法成本。完善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和信息共享。开展“昆仑2020”和落实“四个最严”行动,继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病死畜禽非法生产经营、添加非食用物质、野生动物非法捕杀交易食用等行为。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积极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加强食品安全领域行政诉讼监督。(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组织开展零售环节综合治理、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中药饮片等专项整治。组织开展落实“四个最严”行动、药品使用环节专项检查、“昆仑2020”行动等执法行动,加强部门沟通配合,优化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疫苗监管和监管能力评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积极落实省疫苗管理联席会议精神,指导督促县级层面做好疫苗评估相关准备,确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疫苗冷链储存、运输能力建设,严格落实疫苗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处置过期失效疫苗。(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继续加大疫苗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实现全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检查全覆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加强疫情防控用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重点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抗病毒类药品、抗菌药品、止咳药品、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额温枪、检测试剂的监督检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食安”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方阵,形成品牌效应,整体提升食品品牌形象,打造“食安”品牌馆线下线上品牌推广平台。(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全面推进电子证书管理。(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实施质量兴农计划,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完善以生猪屠宰企业为中枢的健康肉供应链体系。(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调整食品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提升冷链系统智能化管理水平、解决当下冷链系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及超能耗运行的现实状况,形成智慧冷链系统。继续推进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小作坊集中园区、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商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标准化水平。(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食品领域科技创新。(县科技局负责)

(十八)推动中药传承发展。研究制定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指导中药材种植养殖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和追溯体系建设。(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探索建立医联体内调剂使用临床急需中药制剂的工作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制剂在医联体内共享使用,更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

(十九)加强政策激励和品牌引领。提升医药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品质鲁药”建设工程,发挥品牌正向引领作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全面落实各方责任

(二十)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服务中心负责)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进一步完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查管理制度,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100%。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大型肉制品企业自查报告率达到100%。督促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启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提升行动,年底完成数量不少于全部农批市场总量的50%。(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联合惩重失信主体。(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第12篇

尴尬背后,也有着令人期冀的隐形力量。在豫北一个名为八公桥的小镇,河南省油脂行业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濮阳县训达油脂有限公司经十余载磨砺,正蓄势待发。据统计,2012年,该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全年上缴各种税金1054万元,而以她为龙头的“濮阳县训达油脂产业化集群”,同年经营收入达到30.4亿元,带动相关的23万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

内强实力,订单基地保质富民

地处华北平原中部的濮阳县,气候温和,黄河、金堤河横贯东西,水资源丰沛,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与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创建于1999年6月的濮阳县训达油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训达油脂)立足本土,十几年来默默耕耘,不断壮大,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油料种植、购、销,食用植物油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油脂企业,是河南省最大的花生油加工生产基地。目前,公司拥有5条先进的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日加工原料1000余吨,年生产国标食用植物油12万多吨,生产副产品花生饼(粕)16万吨。其中,物理精炼油生产线日加工200吨,全自动灌装生产线日产能200吨。

为确保原料供应,训达油脂于2005年起在濮阳县八公桥、梁庄、胡状等乡镇陆续建设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现规模达10万亩。在此过程中,公司以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年可带动约2.5万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规定双方义务,由公司协调濮阳县种子部门选育良种,低价供给基地种植户,指导种植户深耕细作,科学施肥、施药,并适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公司还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以每斤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户的花生,在实现企业和农民互利双赢的同时保证了花生油原料的质量。

除这些订单基地外,训达油脂还投资2000万元,分期实施自建有机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2012年建成的5000亩标准化优质花生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实行生产全程监控,平均亩产优质花生240公斤,年产优质花生120万公斤,示范带动周边2万亩花生开展标准化生产种植,带动1.5万农户增收1500万元。同时,公司从基地建设之初就开始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各项工作,水、土壤等已经完成监测化验,花生产品已经取样,相关监测数据已上报国家认证中心,预计3年内训达油脂就能够生产出有机花生油等高档食用油。

按照规划,到2020年,训达油脂将建成标准化油料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绿色花生生产基地3万亩,日加工植物食用油1500吨,年加工植物食用油37万吨,“濮阳县训达油脂产业化集群”也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油料生产与加工产业集群,可使濮阳县油料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99%。

安全为本,检测研发齐头并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加工企业,训达油脂始终坚持食品行业是道德产业的理念,以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提升产品质量为载体,提出了“造放心油”的承诺,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公司始终坚持从原料验收、生产流程等环节入手,对原料和产成品的安全、品质实行严格把控,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放心,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训达油脂先后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的检验检测和技术研发中心大楼,采购安装了全套国内最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食用油加工新工艺,在油的制取过程中实施纯物理、机榨法脱磷脂、去杂和脱水,从而避免了浸出花生油在精炼过程中采用高真空、高温脱水、脱溶方法时造成油品的高营养组分如维生素类等被蒸出或被热分解,使油品质量有所下降的弊端。尤其是2012年,中心在精炼和浸出工艺上取得巨大突破,研制开发的脂肪酸捕集器和浸出降温装置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专利。

过硬的技术力量,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使得训达油脂的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了省级技术中心的实力,所开发的“训达”牌花生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博览会金奖”。“训达”牌商标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在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刘德贵指着一台台价值几十万元的进口设备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每批次加工原料和出厂成品油都要经过严格检测,留样3个月,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像苯并比、黄曲霉毒素等的检测,以及所有油脂指标实验,中心都能完成。有不少油脂加工企业甚至不远千里把样本送到我们中心来检测。”

外展魅力,诚信赢得美名扬

训达油脂的“掌门人”张同训颇具传奇色彩。出身农民家庭的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作为六兄妹中的老大,早早便辍学养家,拉架子车帮人运过货,一天赚几块钱都乐得不行。后来架子车换成了毛驴车,毛驴车换成了胶轮拖拉机,运输生意越做越大。上个世纪80年代,张同训开始涉足油料购销,不仅一个人收遍了八公桥镇周边百余里范围内种植的花生,将其卖给花生加工厂和榨油厂,还供应给相邻山东省的粮所国库。直至1999年创办训达油脂,第二年正式投产就实现利税87万元。

“当初办厂资金不够,生意上的客户朋友十万、八万元的主动借给我;技术上不懂,开油脂厂的朋友过来给指导规划。我文化水平低,能有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朋友支持,靠的是质量和诚信!”提起往事,训达油脂董事长张同训语气里满是自豪。“做食品企业,质量压倒一切,质量不过关,就是坏良心。”这也是常挂在他嘴边的话。

秉承“治业之道在于诚”“诚信是金”的经营理念,训达油脂多年来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国油脂行业因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市场行情不稳、产品价格波动大,不少油脂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生产企业处于亏损或严重亏损局面。有的是有了合同不敢接,有的是接了合同又毁约。但张同训一诺千金,恪守诚信,从没有出现过违约的情况。2007年9月,训达油脂跟南方某公司签订了一笔2000吨花生油的供货合同,待给对方供货时,花生油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创市场行情历史最高,花生油市场销售价比合同价每吨高出2000多元,若完成此合同训达油脂将亏损400多万元。关键时刻,张同训义无反顾地拍板,按合同要求及时发货,连客户都惊讶不已,连呼“没想到”!在随后的业务洽谈中,该公司陆续与训达油脂签订了1万多吨的花生油供货合同,并且货款及时到位,不仅使前期的供货损失得以弥补,而且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即使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训达油脂仍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1400万元。

诚信赢美名。加上产品质量过硬,训达油脂先后荣获“河南省食品工业企业50强企业”“河南省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河南省质量诚信A级工业企业”等称号,2011年12月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训达”牌花生油销往河南、河北、山东、广东、广西、陕西、重庆等地,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领舞集群,示范带动促增效

作为“濮阳县训达油脂产业化集群”的核心龙头企业,训达油脂先后带动集群内的河南豫龙油脂有限公司、濮阳县训昌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河南省豫花实业有限公司、濮阳县富林农资植保专业合作社、濮阳县训达油脂运输中心等8家关联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2年,训达油脂为食用油包装壶、纸箱、胶带等主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支付包装费用5000万元,为集群下属的粮食购销公司和合作社运输车辆支付运输费用3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