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10-10 16:0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山区茶叶 种植 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13-01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茶逐渐成为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饮品。目前我国现有茶叶种植由于经营分散、缺乏栽培技术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因此强化技术投入,实现规模开发,做好茶叶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区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的栽培技巧非常有讲究,必须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栽培技术来进行种植。茶树属于多年生作物,一旦种植过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打理,便能够持续生长。因此,茶园建设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茶园建设初期,对茶叶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土壤的肥力水平高、土层深厚、通气性能良好、土体中没有隔层、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而平衡、土壤中的卫生指标和重金属的含量不能超标等。其中山区茶园建设必须注意蓄水保土,根据茶园区的地形、地貌、地面坡度和土层厚度等采取不同的整改措施,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山区茶园的水分和肥力。因为栽培茶叶和栽培其他植物不一样,山区茶园在选着好合适的地质过后,便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这样才有利于长出更加优质的茶叶。例如:深耕对稻田里种植茶叶就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深耕有利于破坏稻田的犁底层,这样更利于茶树的根系生长发育。山区茶园在建设初期,深翻过后还需要将土壤进行平整处理,再根据山区茶园的实际地质选择合适的肥料,在施肥过后便可以等待茶苗移植栽培。

合理的茶树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茶园快速投产和茶叶产量的高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树的种植密度必须因地制宜,一般山区茶园都选用单行条进行栽培,其密度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条件、肥沃条件、管理水平和茶树的品种来制定。

二、山区茶叶的管理技术方法

1.土壤管理

茶园土壤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茶园覆盖,其二就是茶园耕作。其中覆盖主要就是在茶园广泛种植绿肥,等长到一定程度时,便就地埋青;还有在茶园行间进行铺草覆盖,这样有利于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的能力,通过覆盖住土壤有利于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种植茶树土壤的肥力。但是,为了确保种植出无公害的茶叶,便需要保证覆盖物没有任何污染,即没有任何农药残留和病虫害的作物秸秆;严厉禁止在无公害的山区茶园里使用农药和化学改良剂等。

2.施肥管理

山区茶园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同时使用的有机肥料还必须经过堆积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公害处理要求之后才能够使用。其中商品有机肥必须通过国家相关机构认可:茶园施肥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其一是基肥,在每年秋季时,在山区茶园的茶树间进行开沟,然后再施加大量的农家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合添加一些天然的矿产肥料或者生物肥料;其二就是追肥,在春季茶树刚刚开始萌芽的时,在茶树间施加一些经过堆腐过后的有机肥,再及时盖土。

为了让茶树能够更好的生长,还可以采用腐熟的农家肥水在茶树的根部进行浇灌,但是必须严令禁止使用硝态氮化肥作为追肥。在茶树稍微长出来一点的时候,便需要根据茶树实际的生长情况,对茶树施加一定量的叶面肥,当施加过后需要过10天才能够采摘。

3.修剪管理

为了保证培育茶语丰产树冠,提高茶树叶芽的质量,就需要对茶树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修剪。茶树修剪又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是定型修剪,其二是轻修剪、深修剪,其三是重剪。其中定型修剪有利于奠定树冠基础;轻修剪只是为了调整树冠,维持茶树生产力;重剪是为了再造茶树树冠。

4.茶叶采摘

科学合理的采摘有利于提高所采摘茶叶的质量,而且能够促进茶树营养生长。采摘茶叶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茶叶采摘的标准进行,一般从小开面至中开面之间,其中春秋和冬夏都各部相同。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适合提前采摘春茶,而且主要以“小开面开始、中开面结束”这样的采摘方式有利于控制茶树生殖生长,协调好采与长、量与质的矛盾。

5.注重茶园冬季管理

在茶树种植管理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冬季管理。因为合理的冬季管理有利于恢复茶树的树势,提高春茶的产量,减少茶树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在茶园冬季管理中,主要需要抓好茶树的埋施基肥、修剪、清园等工作。在秋末冬初的时候,茶树地面部分的生长则较为缓慢,而茶树地下面的生长则非常旺盛。因此,我们便需要沿着主树根开挖较宽的施肥沟,这样有利于提高茶树冬季抗逆能力,促进茶树来年春季能够发出更多的嫩芽。

三、总结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青睐于绿色食品。然而茶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因此在山区茶叶种植过程中,需要采取绿色综合防治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生产出让人们放心的产品。只有让茶叶达到无公害的有机茶标准,山区茶叶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得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无公害 茶叶 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60-01

关于茶叶的卫生安全问题,需从源头抓起,而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兴起,对于茶叶的安全卫生问题有了很大的帮助。无公害茶叶对产地的土壤、水源及空气质量等问题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园地选择、种苗选择、土壤管理和病虫防治等方面内容上都需要有效把控,合理按照标准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与栽培管理流程去执行,从而使无公害茶叶的卫生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无公害茶园的科学管理

1.茶园地域的合理选择

无公害茶园最好选择在海拔较高、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植被丰富的山地,从而确保茶园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在茶园周围5km范围内不可有“三废”排放,无放射性物质;同时需要避开市区、工业区,避免使茶园受到污染。而在茶园的四周需设置防护林和隔离沟,来保证园内有效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壤要含有较高的有机成分,水质需符合国家《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2.茶园的种苗有效搭配

在无公害茶园种苗的选择上,要选择本地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最好要具有一定的抗旱性、适应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而对于引进的外来种籽,须经过植检部门检疫后方可投入种植,以防止种籽本身自带的病菌对整体种植园造成传染。此外,在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经济效益的问题上,可采用合理比例搭配的种植方法,将不同发芽期和特性的品种按发芽期的早、中、晚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从而合理的安排种苗的生长周期,使茶园的种植达到最大化效益。

3.园林护理的科学管理

土壤不仅是茶苗生长的场所,也是茶苗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营养的源泉。所以,在茶园土壤的管理上,需有效运用科学技术,对土壤进行施肥、供水,保证种苗顺利成长。在园林的护理工作上,首先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的问题,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茶园行间铺草;茶园行间铺草不仅可以起到防寒防旱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其次要按时、合理耕作茶园的土壤,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热化,从而有利于茶根的生长;在茶园的除草问题上,尽量不要使用除草剂,要使用浅耕的方式进行除草,每年可浅耕3-4次,浅耕深度为5-10cm,从而不仅达到了除草的目的,同时还保证了土壤的松弛度。此外,夏季降雨较为频繁,一定要注意雨后排水的问题,防止雨水沉积过久对土壤造成影响;秋季常为干旱的天气,要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程度;在冬天要及时进行铺草保暖,起到防冻抗寒的作用,从而促进茶树的正常生长。

二、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合理应用

1.肥料品种的合理选择

在无公害茶园的肥料选择上,严禁使用工业肥料和污染物超标的城市生产的氯化铵、硝酸钾等化肥,要以有机肥料为主,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但具体的肥料实施情况最好还是根据当前的地域环境、地质条件来选择适合当前地质的肥料。如土壤较为肥沃的茶园应施以含氮丰富的饼肥;土壤粘重、透气性差的茶园应施以土杂肥;而地质粗糙、沙性较重的茶园可多施以湖泥和塘泥。此外,在施肥的时间选择上,要在当年秋茶结束后就可开沟施肥,施肥深度要达到20cm以上。

2.肥料品种的有效搭配

无公害茶园的肥料实施应以有机肥为主,主要包括:茶树专用肥、绿肥、沼气肥、泥肥家畜粪便及秸秆等,其它肥料用以辅助作用。在化肥的实施用量上要进行严格把控,如对茶园幼苗的施肥,要按照氮、磷、钾的1:1:1.5的比例进行实施,并随着幼苗的成长逐渐提高比例。

三、无公害茶园的虫害防治工作

1.农业防治方法

在农业防治上,首先,应选用抗虫病的品种,利用植物抗性资源的遗传特性,培育出具有较强的抗虫病茶树品种,这是虫病防治工作中的根本措施;其次,做好检疫工作,很多的茶树品种自身就带有潜在的病菌,在品种引进时需做好检疫工作,以免使整片茶园遭受到侵害;此外,要学会保护和利用好天敌关系,天敌为害虫治理的最有效措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人工防害,而且有效利用天敌资源与自然控制的作用,不易破环茶园的整体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达到有效平衡的结构。同时,天敌除害可避免农药的污染性,可有效的保证了茶园无公害的特点。

2.化学防治方法

无公害茶园要尽量较少农药的使用,即便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要使用农药,也一定要使用那些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与使用的间隔时间。首先从使用剂量来方面来说,要进行有效的科学计算,在保证在无公害的前提下合理的计算出农药的使用剂量,并进行小范围的喷杀,最大程度上降低农药的残留度,从而达到无公害的特点。其次,根据农药的使用间隔时间进行轮换交替用药,降低农药的残留时间,既能达到防虫病的效果,又能较少农药的污染。

结语

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管理措施上,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有效的发展好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无公害茶叶对地域环境的要求较高,且种植复杂,不易打理,并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只是进行了个别的小规模种植,并没有得到大范围发展。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的种植上还需要加大力度,从而保证人们可以饮用到更多的无公害茶叶。

参考文献

[1]邱振辉.皖北地区香椿栽培技术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6).

[2]李俊芬,娄本琴.苹果套袋栽培中的气象条件与管理措施[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S1).

第3篇

[关键词] 福鼎大白茶 白茶种植技术 龙井43号 白茶品牌与营销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75-02

一、福鼎白茶的历史地位

作为具有天然工艺与功效独特的茶类珍品,福鼎白茶拥有者悠久的历史。由于白茶有着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抗辐射等等许多天然功效,再加上,与其它五大茶类相比,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所以白茶自古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一直备受消费者的喜爱。而福鼎市现拥有20余万亩茶园,是全国主要白茶出口基地,还拥有九个经国家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随着白茶市场的不断发展,现今福鼎白茶在市场上拥有较好的销售地位。

二、福鼎白茶的育苗与基地建设

1.福鼎白茶的育苗要点与基地建设要点

1.1园地选择及开垦

首先,白茶种植基地的选择要选择土层较厚、排水条件良好以及天然弱碱性土地上建设种植园。另外,在整地的同时还要施足底肥并充足搅拌。

1.2播种时间和种子处理

白茶较为适合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种前应当将种子用清洁水浸泡。

1.3播种规格

在种植沟内播种,单行种植规格的行距应当在130~150cm范围,窝距适合在45~50cm范围内;且双行种植大行距比单行缩小一倍左右,小行距为25~30cm左右。

1.4田间管理

白茶播种一到两月后,是出苗的关键时期,除了要定期防止雨水冲刷、病虫害以及其它人为因素,还要做到浅耕除草、插枝遮荫、行间盖草、浇水抗旱以及均苗、补苗等等。

三、福鼎白茶的栽培技术要点

福鼎大白茶的本身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泛的特性,而且其无性繁殖苗木定植后,表现出一种生长快,分枝多层的特性,并表现在不同行距与不同季节间,白茶的产量不同的特性。所以,在白茶的种植与栽培技术上,寻找出一种适合白茶的生育习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显得尤为重要。而龙井43是国家级白茶优良品种,具有较多的优良特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引种与推广。但是,因为许多种植单位并没有深入了解龙井43的生育习性,也没有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龙井43适宜的栽培技术,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龙井43号自身优良的生产效果。

1.龙井43号的生育习性

1.1发芽、分枝及根系生长特性

龙井43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发芽早,一般情况下比早芽种福鼎大白茶等要早上6~7天,并且其发芽率也比福鼎大白茶要高60%左右。在自然的生长条件下,其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其采摘条件一年可发4~5轮芽。龙井43与其他无性系品种茶苗一样,并没有明显的主根,主要还是以侧根为主,一般5~6月或是9~10月,是根部生长的高峰期。

1.2需肥、需水及抗寒特性

龙井43一般在3~10月份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约占全年中吸收量的70%~75%,而且,其对氮肥与钾肥的吸收量也比其它品种要高一倍左右。由于龙井43自身生长能力较强,枝叶较为茂密,再加上其本身产量高,所以耗水也较多,但其又十分“怕水”,只要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95%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湿害”。龙井43自身拥有着较强的抗寒性,冻害指数远远低于其它各类白茶,而且还能再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安全过冬。

2.龙井43号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土壤准备、种植方式和密度、移栽、定型修剪、施肥、土壤管理、采摘、采摘茶园修剪、防治病虫害以及防冻等十个要点。其中要特别注意在白茶的生长过程中的种植密度与防治工作,这关乎着白茶产量的多少以及下一季度土壤的适宜度是否可以继续适合白茶的进一步生长。

四、福鼎大白茶的品牌建设

作为茶叶中的优良品种,如何进一步使该茶叶获得优质、高产的播种是未来茶叶种植方面的重要课题。现今的国内国际市场,白茶以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功效拥有其众多的消费者,但是,由于福鼎白茶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内销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所以,当前福鼎大白茶应该着力建设自身品牌,以龙井、碧螺春等名茶的成功品牌案例为借鉴基础,加强创新建设,提高自身品质,努力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形成自身的强劲的品牌影响力。

加强福鼎大白茶的品牌建设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必须确保白茶无污染,实行绿色种植,茶叶所添加的化学物质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2、加快研究种植技术,寻找适合广泛茶叶种植的技术,并在此技术条件上推广与创新,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一种适合多层次消费群体的品牌;3、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无公害效能种植,并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白茶可以长期有效地种植与发展。

五、福鼎大白茶的市场营销

在当今国内众多白茶产品中,形式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很高的品牌影响力是众多白茶产品的共同特点。如何在这些同质性较强的白茶产品中突出重围,首先必须要坚持的是白茶自身品质的高端。市场营销不仅仅关乎一种好的营销手法,还要有好的产品质量。一种好的营销手法只能留得住消费者一时,而要想长期拥有一个市场,就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一切以绿色无污染为前提标准不动摇。

在市场营销手法上,福鼎大白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可以重点推出白茶的功效,以其本身抗血压、抗血脂等天然功效,进一步打开中老年养生市场;2、可以重点以绿色为主打优势,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绿色无污染,将会达到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长期功效;3、自足与国内市场,放眼国际,以国际上先进的科学配套栽培种植经验不断地完善自身,同时尽力打开国际市场,以使得福鼎大白茶取得一定的国际声誉度。

参考文献

[1]罗贤国. “福鼎大白茶”种植技术要点[J]. 农家科技,1996,01:28.

第4篇

[关键词] 茶叶种植 技术分析 松阳县茶业 病虫害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176-01

引言

松阳县茶叶种植起于三国时期,兴于唐宋两朝,而在现代化农业技术不断推进的今天,茶叶的生产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县主导的农业经济产业之一。松阳县的茶园总体面积高达1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高达96%,2014年实现全年茶叶生产总量超过1万吨。为了能够在稳定我县茶产业良好生产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固“中国绿茶集散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的优势地位,我们应当从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保障产量与质量入手实现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我县茶叶种植进行针对性探讨。

1 地块选择与土壤管理

地块选择是茶树栽培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我们综合茶树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地势状况等方面的内容来考察选定种植的地块。在茶树种植的土壤选择方面,我们倾向于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层肥厚的微酸沙质土壤,这一类土壤一般具有比较良好的透气、排水优势。平稳是茶树种植过程当中对于地势的最基本要求,建议我们的茶农选择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下的山坡进行茶树的种植。此外,茶园的海拔不超过五百米为佳。对茶园的土壤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土地肥力的保持,通过使用草叶的覆盖可以稳定土壤对于水分的保持促进茶园土地的活性,还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杂草的发育以及蔓延。

2 强调平衡施肥技术

茶树种植的施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的内容,一方面是基肥的施加,另一方面则是追肥的应用。我们的茶农应当选择秋天时节在茶树之间挖掘土沟,进行肥料的施加。基肥的施加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保证肥料的充足性。理想的施肥方法是采用生物肥料与农家肥的混合施加以丰富土地的营养成分,保证土质。追肥的工作则是集中在茶树发芽的早春时节,首先需要在先前挖好的土沟上施用有机肥,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盖土的工作。土壤的填盖一定要注意搅拌的充分性与均匀性,为了避免土沟的下沉,应当是铺盖的填土高到地平线以上。

3 气候灾害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茶树病虫害防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干旱的预防以及害虫的防治。由于我县具有夏季高温少雨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在茶园的开辟上加强对抗旱能力的注意。为了预防干旱,理想的茶园应当选择在土层厚实的近水源地。病虫害的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茶尺蠖可使用苦参碱、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小绿叶蝉可选用藜芦碱、茚虫威、丁醚脲;防治茶橙瘿螨可选用矿物油、炔螨特,防治芽叶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施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农药使用的频率与课题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茶树天敌应当尽量采用利用而非杀灭的方式;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积极应用与推广。

4 茶叶的修枝与摘采

在适宜的时期对茶树树枝进行正确的修剪,对茶树的长势协调、茶叶的产量提高以及质量保证都是非常必要的。茶叶的修枝主要包括主干确定、抹蕾工作以及整形修剪三个环节。一般情况下通过三到四次的植株修剪我们就可以突出茶树的主干,在首次的修建当中一般落在茶树上挑选三四条比较粗壮的枝条来作为留用的主枝以备进一步培养;第二次修剪在上次的留选枝干中再选定两到三个分支。如此反复,我们就可以修剪出一米左右的主干,确定出整株茶树的树形。

采茶时间的科学确定具有两层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们所采集到的茶叶在质量上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避免对茶树健康发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实践当中,我们根据茶树特有的“早采早发”特点,形成了一套采茶的基本方法。在理论上,茶叶摘采的一般部位出于中开面以及小开面的中间,无论是在春秋季节还是在冬夏季节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茶树栽培管理当中,我们一般在春季将茶叶的摘菜稍作提前,这样的茶叶采集方法对于延长茶树甚至周期、处理好茶叶生长与采摘、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

总结

作为“浙江省茶叶集散地”,我县不仅仅要保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态势,还应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应用当中不断地优化高品质的茶叶种植技术,从而形成一套全面、成熟、适用面广泛的技术理论。只有着眼于茶叶种植的整体运作过程,全面把握土壤选择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茶树的修枝与采叶各环节中的要点,才能真正做到革新我县茶叶栽培技术,提高我县茶产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良君,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第5篇

摘要:茶叶是晴隆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可是如何使茶叶健康的发展,那么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学习和入手,需我们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开始。

关键词:茶叶;综合防治;无公害;病虫害

近年来,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药残留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做好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是晴隆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两年来,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查清晴隆县茶叶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茶园赤星病、茶叶炭疽病和茶叶云纹叶枯病、茶假眼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蚜、茶叶螨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茶黑毒蛾等10种;优化组装了茶园病虫综防配套技术,充分发挥茶园生态环境的自然调控作用,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一)以农业防治为主。

搞好农业防治,重点抓好茶园生态系统的管理,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

(二)利用天敌资源。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应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三)适时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四)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二、农业防治

改善茶园环境,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茶园是茶树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应保护茶园环境的生态平衡及重视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以达到茶园系统中种群的平衡。一是冬季清园。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是茶树的休眠期,时间长达4~5个月,是茶叶病虫的越冬期。于冬季的12月至翌年1月,在茶园进行全面清除并集中烧毁茶树病虫枝叶。在翻耕和施基肥时,控制茶尺蠖的蛹、剌蛾类的茧以及蛴螬等地下害虫。统一喷施1次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进行封园,消灭越冬病源。二是茶树修剪。对部分管理粗放茶树进行疏枝、重修剪或台割,达到优化树冠、复壮树势目的。对病虫发生严重、树势比较衰老的茶树进行重修剪和台割改造,采取清蔸亮脚的办法,剪去茶丛下部的枯枝、纤弱枝、病虫枝,剪除钻蛀性害虫的被害枝干,清理树冠,喷波尔多液,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三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做到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加大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力度。基肥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冬季开沟深施,施饼肥或有机肥1500kg/hm2,或农家有机肥7500kg/hm2,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以化肥(复合肥)为主,控制使用量,避免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在茶叶开采前15~20d开沟施入,施用225~300kg/hm2。四是适时采摘。根据晴隆县主产菜茶、福云6号、福安大白等茶叶品种的要求,兼顾对茶叶赤星病和茶小绿叶蝉、茶蚜、茶叶螨、丽纹像甲等病虫制控效果进行分批及时采摘。做到采留结合、量质兼顾,以减轻病虫基数。遇春暖早,提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少留叶采摘;秋季病虫多,适当推迟封园。

三、生物防治

一是创造利于天敌的生态环境,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在茶园耕作、修剪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修剪、台割下的茶树枝叶及人工采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待天敌(羽化)飞回后再处理。二是推广应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等生物农药,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昆虫病毒制剂,以及辣椒碱、苦参碱等植物性农药等进行防治茶叶害虫。这些农药对防治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尺蠖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推广应用植物微生态制剂益微,防治茶云纹叶枯病、茶赤星病、茶炭疽病,既防病又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三是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害虫趋性进行诱杀。用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进行灯光诱杀,杀虫灯有效杀虫面积1.33hm2左右,对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可减少使用农药1~2次。二是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病虫。茶丽纹象甲成虫具假死性,6月中旬在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然后震荡茶树,可将假死的成虫集中消灭。人工采除染病严重的病叶,摘除茶毛虫卵块、卷叶蛾虫苞、蓑蛾护囊,击碎枝杆上的茶叶刺蛾的茧。用竹刀刮除被害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苔藓类病害。

五、化学防治

一是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使用准则。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中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使用农药。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推广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按现行茶园中适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二是加强预测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根据不同茶叶病虫的发生时期,确定防治关键时期,根据不同茶园的病虫种类和发生量,确定防治对象。病虫在发生过程中,有其对药剂的敏感期,如小绿叶蝉掌握在若虫数量上升时用药,黑刺粉虱在若虫盛期用药,鳞翅类目幼虫在孵化后期至3龄前用药,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三是合理选用农药,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茶叶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选用高效、选择性强、易于降解的农药。推广使用Bt制剂、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结合使用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酯、苯醚甲环唑等化学农药。项目区茶园共使用化学农药4~5次,即3月底至4月初选用三氟氯氰菊酯、吡虫啉等防治茶毛虫、黑毒蛾;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选用啶虫脒、联苯菊酯、吡虫啉等防治茶小绿叶蝉1~2次,兼治茶尺蠖、茶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9月下旬选用绿颖、炔螨特防治茶橙瘿螨、黑刺粉虱;11月初用石硫合剂封园。四是提高农药使用技术。讲究农药配制技术,严格掌握加水倍数,重视加水方法、准确地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农药商品,固体可湿性粉剂准确称量。低用量农药推广两次稀释方法。合理选择施用方法,目前喷雾的方法有常量喷雾、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前二者较常用,用药液是分别为750~1125L/hm2和105~225L/hm2。提倡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此外,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采用挑治、点治、间行喷药等方法,如对发生在茶丛中下部的病虫害,应将药剂喷洒在蓬面下,象甲、叶甲类的幼虫发生在土壤里,采用土壤施药等。

总之,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在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止第2次污染,防止重金属铅、铜等残留,包装材料要符合卫生标准。茶叶制作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无公害茶叶加工除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外,还有其他特殊的要求,一是要注意加工厂区的卫生要求;二是要注意加工工艺的卫生要求;三是原材料产品包装等应符合卫生的要求;四是要注意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确保茶叶不受污染,保证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良君.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2):64,66。

[2]黄加海.松溪县无公害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07(1):29-30。

[3]林新富.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2009,32(3):32-33。

[4]管嫦娥.泾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16-17。

[5]刘四新.华安县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07(2):39。

[6]李培华.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J].硅谷,2009(4):52。

第6篇

一、科技创新对恩施州茶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系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恩施州茶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见表1。

茶园栽培模式从1978年来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1978年零星条植茶园到1982年发展速成密植茶园;二是1992年开始发展名优芽茶;三是1995年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四是2000年后开始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得以彰显,茶叶价格一路飙升,茶叶产值迅速拉升。在这几个阶段茶叶生产及产值的突破,都是茶叶实用技术的利用推广,茶树品种的突破,栽培技术的创新,科技投入增大的结果。

二、恩施州茶叶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和保健的方式转变,茶叶产业不仅是古老的、传统的、民族的产业,更是一种年轻的、时尚的、健康的、朝阳的产业,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州茶叶产业发展趋势不仅是“高产、优质、高效、有机”茶叶,更是推动茶产业的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迅速发展。

恩施州虽有“全国富硒茶生产基地”、“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叶第一”、“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等美誉,但就我州的茶叶现状而言,品牌效应及产品的知名度远不及 “西湖龙井”,近不如“采花毛尖”,茶叶产品附加值不高,只是茶叶基地大州,主要在于品牌意识不强。 同时茶树品种多而杂;茶园管理粗放,鲜叶采摘不合理;茶园滥用农药现象仍很严重,致使产品农残超标;茶园偏施化肥严重,新型肥料没加以推广利用;茶叶加工水平较落后,标准化生产未形成;中小型加工企业停滞不前;茶叶深加工没有启动;茶叶产品营销市场不健全等,这些都制约了恩施州茶产业的发展,现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

三、恩施州茶叶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

1.加大优良茶树品种的推广,为优质恩施茶叶奠定坚实的基础

1.1优质高效的茶树专用品种

品种是农业生产增产的基础。未来茶叶育种的目标应以多元化的优质、高产、高机能成份为目标,如低咖啡因茶树、高儿茶素类茶等为新奇特茶叶产品奠定基础。如恩施白茶,就是引进的外来品种,其氨基酸含量高。同时要根据恩施州生产茶类的要求,及我州气候环境特点,研究适合我州茶叶生产的专用茶树品种,进行推广。而我州目前通过省鉴定的品种仅有鄂茶10号和恩施玉露1号,只有依靠科技,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高效专用茶树品种问题。

1.2加大老茶园的改造及更新

高产仍是我州茶叶生产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茶叶栽培上,将以优质高产高效有机茶为目标。全州茶园种植面积中,有 33% 的中低产老茶园,对这些茶园进行科学改造,怎样进行改造,在改造中怎样减少茶园的损失是我州茶叶研究的又一课题。要完成十二万规划中的任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2.执行标准茶园的建设打造,提升恩施茶叶的产业水平

2.1有机茶园、绿色及无公害茶园的建设、突出特色

茶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无公害、有机、特色的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认证面积30.5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5万亩、有机茶认证2万亩,“三品”认证面积占全州茶园总面积的65.58%。但是有机茶价格优势没有明显的表现,需要营销市场的创新,找准产品卖点,集中力量和资金全方位的宣传打造茶叶品牌,充分发挥有机绿色食品的优势,从而推动生产、贸易和流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提高茶叶效益。

2.2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肥料等提升茶园的优质及安全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喝健康”的理念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生活时尚,对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栽培技术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施肥方法影响品质的好坏,农药的施用影响茶叶的卫生指标。要特别重视农业技术措施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加强部门、行业、学科之间的协作,适应新时期优质高效农业的需求,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

病虫防治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农业部已在2000年提出无公害产品将是茶叶生产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未来茶叶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因此茶叶病虫防治也应以此为目标提出综合防治的思路。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带来的后果。这就给茶叶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就需要投入科研人员和经费进行科技创新,搞好病虫害的预测报,根据病虫预测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是茶叶种植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当前茶叶种植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预防茶树病虫害,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和农药残留,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3.加强茶叶产品的品牌建设,确保恩施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

3.1春季名优茶的加强

2010年全州名优茶产量达8500.00吨,产值达到9.5亿元,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38.6%,名优茶产值占整个茶产值的82.6%。要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最大限度的发挥春茶的效益,弥补夏秋茶的损失。

3.2品牌的统一及市场规范

调查发现,我州大部分茶叶企业都知道品牌整合,可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整合,茶叶品牌的整合涉及到很多内容,如茶叶的包装、市场运作、营销、茶叶文化、管理等,必须要依靠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需要观念上的创新,才能突破目前的瓶颈,才能成功的把恩施茶叶品牌运作起来,显示出茶叶品牌的活力。

3.3加大特种茶的开发

恩施州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独立的硒资源,土壤含硒量是低硒区的几十至几百倍。从全州现有茶叶生产现状看,富硒茶园约2.5万公顷,年产富硒茶近3万吨,茶叶硒均值达到1.06mg/kg。

怎样利用好硒资源,怎样与茶叶紧密联系,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需要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就要求科研人员从茶叶的栽培方式、加工中摸索试验,提高茶叶硒的含量,打好恩施富硒茶这个品牌,提高茶叶产值。

3.4茶叶产业配套机械的研制

茶叶加工是茶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决定着茶产品的质量,连接着茶农与市场。而现在茶叶加工方面,采用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操作技术,就需要懂专业,懂机械的人员来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如恩施州引进的几条清洁化、自动化的茶叶加工线,基本上没有正常运转。加工企业在添置新机械和新建厂房时迫切需要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指导,迫切需要专家指导支招,在技术和思维上进行创新,引导企业的发展。

4.突破传统茶叶产品的限制,延伸茶叶产业链实现恩施茶叶产业水平大幅提高

4.1加大夏秋茶的开发利用,提升产业水平

正常采摘春、夏、秋的产量比例约为4:3:3,夏秋茶要占到全年总产量的60%左右。调查发现占产量约2/3的夏秋茶产值仅占名优茶的1/5。统计表明,夏秋茶鲜叶市场收购价为0.6至1.2元/公斤,销售收入前12位的珠茶生产企业,税后平均利润率仅1.47%。恩施州的茶业企业是 “忙一季、闲三季,一季有收、三季无利”,大部分只生产名优茶,夏秋茶基本上是荒废的,因为加工后产品卖不出去,成本高,利润低,不如不做。夏秋茶的浪费,实质上是资源的浪费,怎样合理利用资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给茶叶科研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科研技术的创新,加大夏秋茶的开发力度,提升茶叶产业水平。

4.2茶叶的深度开发利用

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依托的茶叶深加工产业拓展了茶叶的用途,使茶叶深加工产品成为食品、日用化工和医药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如茶多酚对油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茶皂素是一种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在日化、建材、冶金、饲料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茶叶深加工产业可促进并延伸产业的发展,拓展大批新产业原料,是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测算,全世界将会有30%左右的茶叶被用作其他行业的原料,茶叶总产值可比现在增长一倍左右。

第7篇

关键词 乌龙茶;高峰期;延缓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41-03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之一,产地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北和闽南)、广东以及台湾地区,另外我国的江西、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发展。乌龙茶以其特有的花果香味与鲜醇的滋味而受到世人的喜爱。目前,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乌龙茶[1-2]。

由于乌龙茶的采摘原料一般以开面3叶为主[3],因此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高峰期(表1),茶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摘完茶青,而茶叶加工厂也同样需要及时加工完毕,否则茶青老化,品质下降。显然,如果能延缓乌龙茶生产的高峰期,对于减轻茶农和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乌龙茶品质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优化田间管理、革新采摘技术、改进加工工艺等。

1 优化田间管理

通过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应用恰当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变茶树生育特性,从理论上可以调节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主要措施有品种混合搭种、调整茶树修剪期、遮荫覆盖处理以及喷施叶面肥等。

1.1 品种混合搭种

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 ℃,其全年至少需要≥10 ℃活动积温3 000 ℃[4]。而乌龙茶不同品种的萌发对环境温度和≥10 ℃活动积温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安溪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育对温度的要求值(表2)表明,安溪县的主栽茶树品种黄、本山、毛蟹以及铁观音就分别属于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春茶采摘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5月上旬。因此,在茶园建造时要考虑不同品种的采摘期,采用主栽品种混合搭种的栽培模式,可以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

1.2 调整茶树修剪期

茶树修剪是茶园实现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它是根据茶树生产发育的内在规律、外界环境生态状况和人们对茶园栽培管理的需要,人为剪除茶树部分枝条,迫使茶树改变原有的自然生长分枝习性,促进树体的营养生长,从而达到持续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茶树在采摘后进行修剪更能促进茶芽的萌发。一般情况下,茶园轻修剪后50 d左右即可进行乌龙茶原料的采摘。因此,为了调控高峰期,一些茶区合理利用修剪技术,以调节采摘期,如在3月中旬对茶树进行修剪,可以使春茶的采摘期推迟至5月中旬;8月下旬进行修剪,可以使秋茶的采摘推迟至10月下旬[5]。

1.3 遮荫覆盖处理

茶园遮荫覆盖是茶园的一项常规管理工作。茶园适当遮荫,不但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湿度和漫射光,减少风害、寒害和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树体内的有效成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6]。安溪县茶科所王文建以本山乌龙茶为试验对象,分别采取45%和30%遮荫度的遮阳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遮荫后茶树新梢叶质变软,持嫩性增强,整齐度提高,同时芽梢生长加快,开采期可以提早3~7 d以上[7]。

春季茶园采用大棚覆盖也可促进茶树提前开采。庞冬辉等观察了塑料大棚覆盖对茶树物候期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塑料大棚覆盖可使五年生的白毫早茶树一芽二叶期比对照提早10~18 d[8]。因此,为了错开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提早春茶开采期,华安县仙都镇于冬季至早春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盖茶树,使春茶比无覆盖的茶树提早15~20 d开采,增产干茶150~300 kg/hm2,迟芽种铁观音可提早到清明节前上市[5]。

1.4 喷施叶面肥

茶树叶面肥是指施于茶树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可从叶片直接进入茶树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因此,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9]。

不少科研单位都对茶树喷施叶面肥进行了效果分析。陈常颂等在玉龙茶树品种上喷施“绿隆”叶面肥3 000倍液,结果发现,喷施“绿隆”叶面肥的新梢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要提早2 d[10]。杨如兴等以丹桂品种为对象,喷施三六牌氨基酸液肥300~400倍液,可使丹桂乌龙茶开采期较常规施肥提前1 d[11]。此外,“碧护”[12]、“活力美”[13]等各种叶面肥在茶树上应用,均有相似的效果。尽管这些叶面肥均可使茶树开采提早1~2 d,但对于采摘期相对集中的乌龙茶而言,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2 革新采摘技术

乌龙茶的传统采摘技术为人工手采,近年来则发展为小镰刀割采、剪刀剪采以及采茶机机采等。不论何种采摘技术,都需要考虑延长采摘期,抑制采摘洪峰期,或提高采摘效率,减轻采摘强度,具体而言则是提前开采和利用机采技术。

2.1 提前开采

一般情况下,乌龙茶的采摘原料为开面三叶为主,例如铁观音的标准为中开面3叶。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茶园内形成中开面3叶的时间往往只有3 d左右,如果只采摘中开面3叶新梢,则采摘时间短,茶叶品质难以保证。因此,乌龙茶区采摘鲜叶原料都要提前开采,一般从小开面开始,到大开面结束。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季节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不同季节的采摘标准有所不同[14]。一般春茶宜在顶芽形成驻芽、顶叶小开面时开采,若待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开面时再采,第3、4叶已变粗老,从而易造成鲜叶原料太过粗老,影响茶叶品质;夏暑茶宜打顶嫩采,有利于提高秋、冬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全年经济效益;秋茶宜在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至大开面时采摘,这样的鲜叶原料宜制出高香的乌龙茶。显然,通过适当提前开采,可使乌龙茶的采摘期延长至15 d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峰期。

2.2 机器采摘

形成驻芽的乌龙茶鲜叶叶茎已经有一定的木质化,人工采摘速度缓慢,功效低,尤其近年茶园采摘用工日趋紧张。薛 亮等的试验表明(表3),机械采茶工作效率是人工采茶的16~25倍,而采摘费用仅为人工的10%左右[15]。显然采用机械化采摘,不仅可降低成本,提高工效,更能在乌龙茶生产高峰期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乌龙茶机采也将是今后的必经之路。

3 改进加工工艺

乌龙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做青炒青揉捻(含闽南乌龙茶的包揉)烘干,其中形成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做青。一般情况下,乌龙茶做青耗时长,用工多。同时,乌龙茶加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晴朗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乌龙茶。再者,乌龙茶的揉捻尤其是闽南乌龙茶的包揉,要将片形的叶片塑造成颗粒状,比做青更耗时耗工。因此,运用新型加工设备,或调整工艺参数(如冷藏杀青叶),可以抑制或延缓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

3.1 运用新型加工设备

乌龙茶加工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晾青设备由移动式晾青架和水筛组成,水筛搁置于晾青架上。每次摇青前后都需要将装有青叶的水筛从晾青架上取下、架上,劳动强度较大。

近年来,台湾地区发明了一种机械提升层架式晾青机,其特点是鲜叶分层薄摊,结构紧凑。该设备由晾青架、移动式晾青帘、钢缆提升装置等组成(图1)。工作时,电动机带动提升架将晾青帘降到地面,人工将鲜叶均匀地平铺在晾青帘后,提升架将晾青帘升至某一层架高度,用手工将晾青帘推入层架中,依此反复,完成摊叶和放置。

另外,包揉是乌龙茶加工中耗时耗工较多的一个工序,以台湾高山乌龙茶传统包揉为例,加工250 kg鲜叶,需要包揉30~40次,花费5~6 h,而且至少需要4个工人操作。因此,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一种乌龙茶压揉快速成型机应势而生(图2)[16]。该机一次可压制225 kg鲜叶,生产50 kg左右的成品茶叶。

在台湾阿里山茶区调查发现,台湾高山乌龙茶一般只要压揉4~6次就可以形成颗粒,整个成型时间15~30 min,即可达到纯速包机包揉的效果(表4)。利用该设备生产的茶叶成品色泽鲜润一致,大大提高了乌龙茶造型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无布包揉,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乌龙茶加工自动化水平。因此,通过应用新技术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减轻加工强度,达到延缓生产高峰期的目的。

3.2 冷冻贮藏杀青叶,延长加工时间

杀青,是指利用高温钝化鲜叶(或做青叶)中的酶活性,并减少水分,发展茶叶香气,固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工序。通过杀青,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基本形成或基本固定,但常温情况下,杀青叶也需要及时加工完毕,否则制茶品质难以保证。

笔者初步试验表明,低温可以保持杀青叶的品质稳定。金萱乌龙茶杀青后,采用乌龙茶压揉机压紧,然后送入-4 ℃的冷藏库中,15 d后再进行加工,其品质与对照相当。因此在繁忙的茶叶生产季节,将杀青叶置于低温条件下,可使杀青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的理化性状和制茶品质,再经贮藏一段时间后,在茶季空余时间进行加工,可解决目前乌龙茶生产过于集中的问题。

4 小结

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降低劳动强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尤其在当今茶叶生产人员紧缺的条件下,更显得重要。通过优化茶园田间管理,如调整茶树修剪期、遮荫覆盖处理等,以及通过提前开采和机器采摘等采摘技术,并改进加工工艺,应用新型加工设备,配合冷冻贮藏杀青叶等技术,可以延长乌龙茶生产周期,从而延缓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

5 参考文献

[1] HOANG T X,NGOC D V,房婉萍,等.越南茶叶产业概况[J].中国茶叶,2012(7):12-13.

[2] 吴声舜.泰国北部茶区介绍[J].茶讯,2010(11):20-21.

[3] 施兆鹏.茶叶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 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 孙威江,陈志丹,董青华.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J].中国茶叶,2009(8):28-29.

[6] 王宏树.浅谈茶树蔽阴[J].蚕桑茶叶通讯,1990(3):29-31.

[7] 王文建.遮荫对暑季乌龙茶生产影响试验初报[J].福建茶叶,2004(4):10-11.

[8] 庞冬辉,陈正法,肖润林,等.大棚覆盖与地热线的增温效果及其对茶树生理生长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0,25(4):23-28.

[9] 仓梅芹,成浩,曾建明.茶树叶面肥研究应用概况[J].中国茶叶,2008(1):11-13.

[10] 陈常颂,游小妹,陈荣冰.“绿隆”天然叶面肥肥效初报[J].茶叶科学技术,2004(3):17-18.

[11] 杨如兴,邬龄盛.“三六”牌氨基酸液肥在茶树上的应用[J].茶叶科学技术,2009(4):25-26.

[12] 谢文林.“碧护”在铁观音茶树上施用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9(5):57-58.

[13] 王文建.“活力美”植物有机液肥在茶叶生产中应用效果初报[J].福建茶叶,2001(5):9-11.

[14] 杨浩湘.谈谈安溪乌龙茶采摘方法[J].福建茶叶,1981(1):29-30.

第8篇

关键词:地膜覆盖技术;茶叶栽培;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9-0027-02

1 引 言

茶叶是属于季节性很强的叶用植物,其商品价植与季节性关系很大。而地膜覆盖技术具有增温防冻,保墒防旱,排水保土、肥,防病,消灭杂草和增强光照等多种效应。只要针对不良的环境因素,采用适宜的地膜种类、地膜覆盖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就可以改变或缓解不良环境因素对茶叶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茶苗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2地膜覆盖的优点

(1)地膜覆盖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由于地膜覆盖阻挡了垄体土热辐射与对流的热量损失,同时阻挡了垄体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地膜覆盖土壤的温度高于裸地土壤温度。覆膜土壤温度比裸地土壤温度增高的幅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与光照量的增多而增大。

(2)地膜覆盖能有效调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运动是以汽态的形式,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移动。裸地土壤水分,由于表层蒸发而含水量低,形成由表层向深层增加的土壤含水量梯度。地膜覆盖后,由于地膜不透气性,阻挡了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水分运动,随土壤温度与膜外气温的升降,在土壤中以汽态形式由温度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扩散移动。

(3)地膜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利用率。茶园垄体覆膜后,防止了大雨和雨水侵淋垄体,造成土壤和肥料中养分的淋失,提高了养分有效利用率。

(4)地膜覆盖能有效抑制垄体杂草的生长。地膜覆盖垄体,在晴天强光时地表土温和膜下空隙气温迅速升高。高温可抑制杂草生长。

(5)地膜覆盖能减轻根部病害。覆膜垄体的土壤温度、水分更适合于微生物的活动,有益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都繁殖旺盛,会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流行的病害提前发生。但因地膜阻挡,靠流水和风传播的地下病源再侵染困难。

3 地膜的种类和性能

地膜按基础树脂可分为:高压聚乙烯(LDPE)地膜,高密度聚乙烯(HDPE)地膜,线性聚乙烯(LLDPE)地膜,高压聚乙烯与线性聚乙烯共混地膜,高压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地膜,线性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地膜。厚度是衡量农用地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强制性国家标准GB13735-1992规定,农用地膜的最小规格是0.008mm,达不到0.008mm的地膜就是不合格地膜。

地膜按功能与用途可分为:普通地膜和特殊地膜。

地膜品种繁多,覆盖作物种类也广,因此方式也多种多样,一般都采用小高畦覆盖栽培,即采用宽60~80cm、高10~15cm的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季节茬口的特点,应选择不同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诸如“沟畦地膜覆盖栽培”、“高畦沟植地膜覆盖栽培”、“高垄沟植地膜覆盖栽培”、“阳坡深穴地膜覆盖栽培”、“低畦近地面地膜覆盖栽培”、“高畦地膜小拱棚覆盖栽培”等。这些覆盖方式,既有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护根促根作用,又兼有小拱棚覆盖的保温防霜效应,使地膜覆盖栽培的早熟、高产、增收效果更为显著。

4地膜覆盖技术

(1)地膜覆盖时间:冬春茶苗定植后迅速覆盖。8~9月份雨水淋透后覆盖。

(2)地膜选择:选用0.005L×0.008L黑色地膜。

(3)覆盖茶园的选择:选择新建茶园、土壤易干旱、易发生冻害的茶园进行覆盖。

(4)茶厢的整理:整地质量是地膜覆盖成败的关键。地膜覆盖前对茶厢进行一次浅耕,深度6~10cm,清除厢面的杂草,耕层土要细碎疏松,平整好厢面。(新建茶园可直接覆盖)。其次,根据地块形状开挖种植沟,按大行距1.5m钉出基线桩,并拉线开挖种植沟,沟深、宽50cm×60cm。

(5)苗木定植:苗木标准高15cm以上,主杆木质化,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定植时间冬春季,无雨的阴天或晴天早晚,株距25~30cm,行距30~40M。定植穴深20~30cm,双行双株定植,每亩定植3500株。穴底撒施少量的复合肥(含N不超过10%),一般亩施30kg左右。施后盖一层5cm左右的土。将苗植入穴中,盖土上松下实,使茶根系与土壤充分衔接,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定植后浇好定根水。

(6)地膜覆盖:时间分别在冬春季苗定植后迅速覆盖和在8~9月份雨水淋透后,补缺、除草、整平墒面后覆盖。用50~60cm宽,厚0.008 mm地膜进行覆盖,根据新规划茶园地块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盖膜,对于朝阳、保水差的沙壤地块宜早盖膜,平地、保水好的地块视情况而定。覆盖时两人先将薄膜顺种植沟拉紧,从种植沟向茶行边缘覆盖,薄膜四围紧密压实,两茶行之间覆盖草料。

(7)盖草:新建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kg。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具有抗旱保墒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8)盖膜后的管理:地膜覆盖后的茶苗,防止牲畜践踏和被风吹坏,若发现应及时修复。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是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二是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三是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会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5 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效果

姚集镇姚集村30亩;蔡榨镇凤凰村20亩;木兰乡柳畈村40亩。亩地膜费18元,劳务费20元。

采取地膜覆盖种植的茶苗成活率为85~90%,且长势较好,而未采取地膜覆盖种植的茶苗成活率一般仅为50~60%。在防除杂草、防冻方面,用地膜覆盖效果显著。

6应用地膜技术的几点建议

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兴而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大量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覆盖可以促进作物正常生长,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的效果。尤其在北方生育期较短的地区,增产增收的效益更为明显。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也要配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效果就会降低,甚至得不偿失。因此在实行地膜覆盖栽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忌不选地。地膜覆盖栽培应选择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并应具有浇水条件。不能选择沙土地、二洼地及坡地。

二忌整地粗放。整地质量是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整地应提早进行,最好实行秋耕地,紧接着进行耙、压等项作业。田内应清除前茬秸秆、根茬、石块等杂物。北方地区由于季节影响,很多农田不能进行秋耕,而进行春耕。春季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往往造成翻耕深度不够,整地质量差,以致影响覆膜与播种的质量。所以,如果冬前未来得及耕翻而实行春耕的话,一定要及早动手,并确保整地质量。

三忌底肥不足。地膜覆盖栽培能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加速养分消耗,后期又不便于追肥,因此覆膜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但生产实践中,往往施底肥不足或只重视复合肥及速效氮肥的施用,不施或很少施用有机肥,因而造成不良影响。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料,既能改良土壤结构,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肥效,因此在施底肥时必须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四忌不施用除草剂或不选择除草剂。除草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在地膜覆盖的情况下,由于覆膜往往比播种提前,使杂草优先得到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再加上杂草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较强,如果不注意除草剂的施用或选用不当,往往形成草欺苗的现象,把覆膜的效果完全抵消,甚至得不偿失。所以覆膜栽培不但必须施用除草剂,而且所用的除草剂还要与所栽培的作用相匹配,以便收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五忌残膜污染。废旧薄膜对土壤有污染作用。目前有很多农民不重视废旧薄膜的清除,不愿为此多费劳力,或者虽清除了,但连同作物桔秆一同沤肥,又把残膜返回了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既影响耕作,又影响作物生长。因此一定要注意清除残膜。

参考文献:

[1]侯玉清.地膜覆盖栽培增产增收效果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3,(4).

[2]彭志良.地膜覆盖栽培[J].农技服务,2005,(2) .

第9篇

关键词:有机茶;栽培技术;丘陵岗地;鄂东北

中图分类号:TS201.6;S5-33;S280(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861-05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的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全程中不受任何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严格审查颁证的茶叶[1]。有机茶要求茶叶产地远离污染,茶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等化学物质,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受机具和燃料的污染,茶叶制品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添加剂、人工色素等物质,茶制品生产、提取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并且在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中不受污染。有机茶的认证工作由国家批准的有机茶或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负责,其特别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建立质量跟踪控制体系,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可以从市场一直追溯到茶园。近年来湖北省有机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茶叶质量越来越高,全省已有72个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2],湖北省孝昌县的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名列其中。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大力开发有机茶,打造出了一系列名牌产品;课题组以该企业有机茶生产基地为试验点,针对鄂东北丘陵岗地发展有机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系统研究,最后将当地适合有机茶生产栽培与管理的技术组装配套,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完善了鄂东北丘陵岗地茶区有机茶生产技术体系,推动了鄂东北丘陵岗地茶区有机茶的生产规模扩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将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生产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茶生产基地概况

试验于2008~2011年在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茶生产基地完成。该公司位于湖北省孝昌县,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私营农业企业,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大型冷藏库和设备齐全的加工包装车间,其有机茶生产基地位于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观音湖生态旅游区纵深处的大悟山南侧,茶树种植地平均海拔在600 m左右,总面积在200 hm2以上;现有可采茶园67 hm2,其中有机茶园28 hm2,基地周围联营茶园152 hm2,遍及小悟乡的33个行政村、1 500户茶农;鲜叶生产量大,品质极佳。该茶树种植生产基地位于大别山南麓,以中山、低山-丘陵地形地貌为主要特征, 属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山间时常云雾缭绕,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2 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园建植技术

2.1 选址及环境要求

有机茶园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茶园要远离城市和公路,周围5 km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的存在,以海拔较高、不受外来污染、环境条件优越的山地或丘陵地带为宜[3]。建园时要对茶园环境的水、大气、土壤等立地条件各项指标进行测试,茶园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4];茶园的用水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5];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要求[6];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为:镉(Cd)≤0.20 mg/kg、汞(Hg)≤0.15 mg/kg、砷(As)≤15 mg/kg、铜(Cu)≤50 mg/kg、铅(Pb)≤35 mg/kg、铬(Cr)≤90 mg/kg。茶园土壤要深厚,有效土层应超过80 cm,养分含量全面而且平衡,在0~45 cm土层里的有机质含量不得少于15 g/kg,有效氮含量不得少于120 mg/kg,有效钾含量不得少于100 mg/kg,有效磷含量不得少于20 mg/kg[7]。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处在风景秀丽的观音湖生态旅游区内,经过测试,环境条件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茶的生产与发展要求。并且在建园后也在持续保持其环境条件符合有机茶生产的要求,因为适时跟踪检验检测环境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2.2 茶树种植要求

由于鄂东北丘陵岗地在冬季的气温较低,无性繁殖的茶苗只适合在春季日均温达10 ℃左右时栽植,不应在寒冷的冬季定植;定植方式可采用矮密型双行种植方式,即双行密植,行业内推荐的定植规格是大行距150 cm、小行距33 cm、丛距33 cm,密度90 000株/hm2左右,树冠高度控制在70~80 cm有利于冬季抗寒和夏季抗旱管理。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部分茶农在2007年底栽培了一部分无性茶苗,结果遇到了2008年早春的大雪,茶苗全部被冻死;而试验所栽培的无性茶苗是在2008年3月栽培的,结果茶苗全部成活。可见在该地建设有机茶园时,要注意栽培时间和栽培方式。

2.3 建设防护林

有机茶园要求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等相隔水平距离1 km以上,且中间要有隔离带。在建设有机茶园时,设立防护林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技术要求。当地冬季的西北风比较大,对茶树的冻害影响较严重。防护林隔离带的宽度应在50 m以上,防护林植物以冬季不落叶的树种为佳,我们在试验区的防护林主要种植了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配合当地乡土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lem.)混植,结果在冬季的防风效果较好。

3 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栽培技术

3.1 茶树建园技术

3.1.1 茶树良种的选择 为建设高产优质茶园,选用优良茶树品种是先决条件,但在选用良种时,应该考虑生产目的茶类的要求。在鄂东北丘陵岗地茶区主要生产名优绿茶,所以选择春季发芽早、春茶产量高、叶形较小的中小叶种品种为宜,如龙井43号(C. sinensis cv. Longjing No.43)、福云6号(C. sinensis cv. Fuyun No.6)、福鼎大白(C. sinensis cv.Fudingdabai)等。

3.1.2 茶树种植方式 茶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试验采用大行距120~150 cm×小行距33 cm×丛距15~33 cm、双行密植种植方式,密度75 000~90 000株/hm2左右。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茶树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协调发展,能迅速形成宽阔的绿叶蓬面,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快速成园投产[8]。

3.2 茶树树冠培养及修剪技术

茶树树冠的大小、生长势与茶叶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9]。要实现有机茶高产、优质和高效,茶树的树冠培养技术是关键。此外,成年有机茶园的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以及台刈也十分重要。

3.2.1 幼龄茶树的树冠培养技术 幼龄茶树的树冠培养技术可归纳成三个字,即“矮、宽、壮”。“矮”即茶树高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70~80 cm高为宜;“宽”即茶蓬面的宽度要求大;“壮”即要求茶树骨干枝粗壮、结实。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分4次完成,第一次定型修剪是在茶树栽植一年后、树高30 cm以上时,对离地15 cm以上的主枝和部分侧枝实施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是在二年生茶树树高达50 cm以上时,将离地30 cm以上的枝梗全部水平剪去;第三次定型修剪是对三年生茶树将离地55~60 cm以上的枝梗全部水平剪去;第四次定型修剪是对四年生茶树在离地60~70 cm左右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幼龄茶树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即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后进行打顶采摘,主要是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

3.2.2 生产茶园的轻修剪与深修剪技术 茶树的轻修剪或深修剪是为了控制茶树树冠的高度和剪去细弱枝(鸡爪枝)、复壮树冠、提高茶树育芽能力、扩大有效采摘面而制订的修剪方式。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在鄂东北丘陵岗地茶区,应该在上年秋季或次年春季的3月10日前完成;秋季修剪如果太早,容易抽出晚秋梢,这会在冬季遭受冻害,而修剪太晚,对春季名优茶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深修剪一般间隔3~5年进行一次,每次深剪一般剪去树冠面向下10~15 cm的所有枝条[10],以促发新梢。

3.2.3 衰老茶树的重修剪或台刈技术 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不同,采用重修剪或台刈的方式,以达到增强树势和更新复壮茶树的目的。重修剪应剪去茶树高度的1/2~2/3,或离地30 cm处齐头剪去;台刈是在离地5~10 cm处剪去以上的全部枝梗。经过重修剪或台刈的茶树要注意肥水管理,正确培养树冠,防止过度采摘。

4 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园管理技术

4.1 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

土壤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保水、保土和培肥土壤是有机茶园土壤管理的中心环节。有机茶园土壤管理强调以下技术措施:①茶园四周要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田,茶树等高条植;茶园内修筑竹节沟以拦截水土,防止水土流失。②建立合理的茶园生物覆盖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增加雨水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量。③茶园铺草,对常规种植的三年生以下幼龄茶园和重剪、台刈的改造茶园,要用秸秆、碎草等有机物覆盖土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培植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生长。④合理耕作,对于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方式;对于土壤板结,杂草较多的茶园,要做到土壤浅耕与除草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提倡使用生物手段(如放养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11]。

4.2 有机茶园的施肥技术

有机茶园的肥料种类必须经过严格选择,防止滥用。主要施用没有受到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或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人类排泄物、家禽家畜排泄物、人工堆沤肥、海产品废料等。可以施用天然的矿物质, 如矿硝、矿产钾盐(无水钾镁矾等)、白云石、磷矿粉等。可以施用由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做叶面肥。允许施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持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茶专用肥;不能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工业废水废渣及其他污水等,禁止施用各种化肥,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各种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以及化学合成的各种叶面营养液等。有机茶园谨慎施用的肥料包括硫肥和微量元素叶面肥,如硫酸铜、硫酸锌、钼酸铵、硼砂等,只有在缺素的条件下才可施用,但喷洒浓度要控制在100 mg/L以下[12]。

为确保有机茶高产优质生产,在幼龄茶园期间除了重视施用农家有机肥外,还必须重视间作豆科(Leguminosae)绿肥作物,以便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特性来提高土壤含氮量。如秋播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大荚箭舌豌豆(V. sativa L.)及蚕豆(V. faba L.)等,春播的大叶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速生乌豇(Vigna cylindrica Skeels)、柽麻(Crotalaria juncea L.,)、伏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黑毛豆[Glycine max(L.)Merr.]、米豆[V. umbellata(Thunb.)Ohwi et Ohashi]等。在茶树成园后要加强有机肥的施用,特别是施用养分含量高的有机肥,如茶子饼肥、鱼粉、豆饼肥、蚕蛹、血粉、屠宰场下脚料、矿产钾盐、矿硝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施用有机茶专用肥。在茶树生长季节, 为了促进茶叶增产和品质提高, 也可以叶面喷施由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氨基酸液肥等。有机茶园允许施用的肥料一览见表1,禁止施用的肥料一览见表2。

4.3 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园虫害及冻害防治

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园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受到虫害和冻害的影响,特别是冬季及早春的冻害对春季名优茶的生产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影响重大;在生长季节里,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等时有发生,对夏秋茶及全年茶叶总产量影响较大。

4.3.1 虫害防治 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关键在于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主要控制技术措施包括保护茶园生物的群落结构以维持茶园的生态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以加强茶园栽培管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以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①利用“林中茶”种植模式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维持茶园生态平衡。在茶园周边多种树,茶园内行道旁种植遮阴树,在风口处建防风林。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通过春季和秋季及时分批采摘茶叶可以带走部分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卵并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蚜、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的大发生;秋季9~10月施基肥可以灭杀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和茶尺蠖已经入土中的蛹;冬春培土可以防止部分虫卵和蛹茧的孵化与羽化;春茶后的5月在需要改造的茶园进行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秋茶后进行轻修剪等都可以有效抑制茶叶害虫的大发生。另外,利用灯光与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茶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农业技术措施,都可达到有机茶园防治虫害的目的。如在5月下旬和9月下旬使用叶蝉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假眼小绿叶蝉(E. vitis Gothe)雌雄成虫非常有效。③积极倡导生物防治技术。在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试验中,利用生物农药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 virus,Ecob NPV)液在1~2龄幼虫期喷施浓度为2×1010PIB/L的稀释液防治茶尺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可在茶尺蠖幼虫期喷施1 000倍苏云金芽孢杆菌水剂稀释液或100倍油剂稀释液进行防治,效果也不错;在夏秋季于茶毛虫3龄期,喷施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 virus, Eups NPV)制剂稀释液能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另外,通过保护茶叶害虫的天敌如灰喜鹊(Azure-winged Magpie)、青蛙(Rana nigromaculata Howell)、蜘蛛(Araneida)、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等都能取得一定的防治茶园害虫的目的。④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的发生。

4.3.2 冻害防治 鄂东北丘陵岗地茶区主要生产春季名优绿茶,但茶园冻害对企业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2008年春季的大雪使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早春名优茶产量下降了50%左右,名优茶的品质也大大下降。茶树受冻后不仅生长受阻、产量下降,而且叶片花青素含量增加,成叶的边缘变褐,叶片呈紫褐色,嫩叶出现“麻点”、“麻头”等非绿色斑点(块),造成茶叶滋味苦涩,品质下降幅度大,严重影响当季茶叶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茶树冻害,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一旦冻害发生,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地挽救措施,使茶树尽早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茶园的持续稳定生产。①冻害预防的措施。茶园四周要设置防护林,夏季茶树行内铺草保墒,进入秋冬季对茶行深耕培土、重施有机肥等,接到冻害预报后及时准备熏烟材料并在冻害来临前点火熏烟防冻,增强茶树的抗寒能力。新茶园栽植茶树的时间不应该在冬季完成,应该在3月种植较好,以避开冬季冻害。②冻害挽救的措施。茶树一旦遭受冻害,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使茶树尽早恢复生长。在雪后的化雪时注意预防风害,可先除去茶树上的雪,再覆盖稻草或塑料薄膜等防止冷风冻害;在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修剪,剪除受冻枝叶,及时补充肥水。如在2008年春季,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对28 hm2有机茶园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冻害后处理,当年树势就得到了恢复,为来年的茶叶丰产奠定了基础。

5 小结

以湖北省孝昌县的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茶生产基地为试验点,针对鄂东北丘陵岗地发展有机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4年多的系统研究,将当地适合有机茶生产栽培与管理的技术逐渐补充、组装配套,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完善了鄂东北丘陵岗地有机茶生产的主要栽培和管理技术体系。其技术要点如下:一是有机茶园建园的选址必须是茶园周围的环境质量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定植方式实行矮密型双行种植方式,茶园的防护林隔离带不可或缺;二是根据生产目的茶类的要求选用适合对路的优良茶树品种,针对不同定植后茶树年龄实施合理的树冠培养及定型修剪技术,切实防止过度采摘;三是科学有效地实施有机茶园的土壤与施肥管理,严格选择施用的肥料种类,重视施用农家有机肥,重视间作豆科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四是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以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五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茶树冻害,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一旦冻害发生,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地挽救措施,使茶树尽早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茶叶的持续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1] 宗庆波,匡 胜.湖北省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J].茶叶,2002,28(2):62-64.

[2] 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2010年湖北通过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有机茶[EB/OL].http:/// greenfood/tabid/614/InfoID/21781/frtid/583/Default.aspx,2011-04-11.

[3] 卢振辉,傅尚文,刘 新.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技术[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37-47.

[4] 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5] GB 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

[6]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7] NY/T 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S].

[8] 吴月德.有机茶栽培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J].福建农业,2012(2):9.

[9] 俞永明.无公害茶的栽培与加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10] 徐 勇.茶树修剪技术小议[J].茶业通报,2012(1):27-28.

第10篇

关键词茶叶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成效;安徽霍山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04-01

霍山县在2008年开始在茶叶生产线上全面推广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诸佛庵镇作为茶叶大镇和基地核心区,重点开展了示范、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理想效果:有害生物得到控制,农残等得到有效控制,茶叶品质明显提高。现将该县茶叶有害生物发生情况、采取措施及取得成效总结如下。

1茶园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霍山县茶树虫害以茶小绿叶蝉、茶蚕为常发性害虫,茶尺蠖、茶毛虫等间歇局部重发[1],茶轮纹叶枯病和茶饼病等几乎不造成危害。2006年主要是茶小绿叶蝉有所发生,共引起7 867公顷次茶园受害,茶尺蠖、茶蚕和茶毛虫均未造成明显为害。在积极开展病虫测报和电视字幕预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技术培训,实行以健身栽培、生物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

1.1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宣传。以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网络为主体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安排、日常监管,以农业主管部门为核心开展技术培训、操作指导,让茶农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二是明确责任。为扎实稳妥地推进茶叶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作,针对诸佛庵镇分户经营规模小、对象多的特点,明确要求乡镇农技部门要承担实施责任,具体负责茶园病虫害发生信息收集、通报和指导茶农防治的日常事务。

1.2技术保障

一是举办茶叶农民田间学校。几年来共举办了茶叶农民田间学校43所,累计培训茶农、种植大户共1 650人。采用茶农参与的方式,探讨茶园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和茶园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低产茶园改造、黄芽茶合理的采制、茶园新建等技术。通过茶叶全生长季节的培训,茶农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了解了茶树生长特性,认识了茶叶上的主要病虫害,掌握了防治方法,懂得了在通常情况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道理。接受培训的茶农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动周围茶农和亲友,非学员户可向接受培训的学员请教。二是结合民生工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近2年开展2项民生工程,培训4 处,160人,重点介绍茶树健身栽培和综合防控技术,注重交流互动,以集中培训为辅,强化田间个别指导,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充分利用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开展示范大户培育。三是发挥茶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全镇有茶农合作社5家,社员913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开展综合防控,建立茶园生产档案,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跟踪制度做好准备。

1.3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实施综合防控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清除田间表面杂草和病残体,根据茶树对环境、肥水的自然需求,施用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沼液沼渣、厩肥、饼肥秸秆覆盖还田等科学方法,使其生长稳健。二是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由于茶小绿叶蝉卵块呈带状和茶毛虫、茶蚕低龄幼虫具群集性,及时剪下有卵聚集在一起幼虫的枝叶,就地踩死。三是诱杀。在有机茶生产基地的茶园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了尺蠖类、茶蚕、茶毛虫等毒蛾类的鳞翅目害虫、茶蚜、茶籽象甲等多种成虫;还可利用糖醋液诱杀鳞翅目成虫;2008―2010年应用杀虫粘板6 600片,防治面积近33.33 hm2。四是生物防治。茶尺蠖、茶蚕、茶毛虫等幼虫3龄前期食量小,用Bt 1.6万IU/mg[2]、颗粒体病毒、杆状病毒、核多角体病毒、茶小绿叶蝉用白僵菌等[3],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左右。五是化学防治。防治茶蚕、茶小绿叶蝉期间遇阴雨低温天气,防治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地方虫口密度较大且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及时用1.2%阿维菌素乳油150~300 mL/hm2或0.2%苦参素水剂1 125 mL/hm2,对水600 kg在茶园中实行点片喷雾法进行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并兼治部分刺蛾、叶斑蛾等其他多种叶部虫害[4]。

2成效

2.1田间发生量及为害率降低

从调查情况来看,应用灯光杀虫,茶树田间不同时期主要害虫发生量显著低于非灯光杀虫区,每代平均虫量与非灯光杀虫区平均虫量比值为1.0∶(2.9~24.3)。从调查情况来看,应用灯光杀虫区茶树田间不同时期主要害虫为害率显著低于非灯光杀虫区,每代平均为害率与非灯光杀虫区平均虫量比值为1.0∶(2.7~12.7)。

2.2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根据分别跟踪调查诸佛庵镇农技服务中心2011年在频振式杀虫灯应用区与非灯光杀虫区30户平均产量,平均增产10.06%,应用灯光杀虫区增产效果明显。一是经济效益。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首先诱杀了大量的害虫,减少了田间害虫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实现了增产增值。跟踪调查显示,应用杀光虫灯区域共135 hm2,平均节约农药成本40.1元/hm2,当年累计节支5 413.5元;平均增产鲜叶802.5 kg/hm2,累计增(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04页)

产107 t,按1.4元/kg计算,共增收14.98万元。而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具有长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二是生态效益。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方方面面危害是众所周知;而使用频振杀虫灯具有对人畜安全、诱杀害虫种类多、累计成本低、无毒、无污染、节能、省工、管理容易、活体性引诱效果显著、控害面积大、控害时间长,增产效果明显、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等诸多优点,是一项环保节能型、光物理控制害虫新技术。从2011年应用情况来看,符合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有机农(林)产品的生产标准,防效一般可达90%以上,同时在防治病害时采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从根本上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田间6次调查百丛蜘蛛数量来看,杀虫灯+生物制剂防治区较各处理区下降3.5%~9.5%,农民自防区使用了化学农药,茶园生态系统影响较大,蜘蛛数量下降幅度达40.51%,远高于杀虫灯+生物制剂防治区和试验处理区的下降幅度。

2.3提高了茶农的素质

通过参与茶园生态系统分析和田间调查方法学习,提高了茶农对茶叶病虫害的识别能力,提高其对病虫害发生动态的分析能力,提高茶农自我组织管理能力,提高茶农对茶园实行无害化操作管理的自我决策能力,开拓了寻求自我发展的思路,也解决了当地茶树病虫害防治上散漫防治的难题。

3参考文献

[1] 焰,张杰,张丽.信阳茶区茶毛虫防治技术[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4(5):19.

[2] 韩明波.10000000PIB/毫升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4000IU/微升苏水悬浮剂防治茶叶油桐尺蠖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5(1):23.

第11篇

2018年,平江县安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借助供销改革春风,积极推进我地茶叶产业发展,引导茶农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经过联合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科技培训,提升茶农素质

随着欧盟对茶叶农残的检测范围幅度扩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联合社认为只有提高科技意识,加快有机茶、无公害茶的种植,提高采摘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经营运作中处于主动地位。为此,联合社虽处于起步困难的时期,仍聘请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一是选派代表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2018年11月组织成员参加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种植与加工生产培训会议,系统学习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二是对茶农进行茶树种植、茶园施肥、鲜叶采摘、茶叶加工等技术指导;三是就茶叶发生病虫害如何防治,开展技术培训。2018年共开展培训学习480人(次),相关费用开支10万余元。

(二)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潜力

联合社成立初期,成员共有茶园面积1.5万亩,茶叶初制厂20余个,很多茶园仍处于粗放式管理,很多很多设备和厂房已老化淘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为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联合社共投资30余万元对成员单位进行茶园改造,改良茶叶品种。共引进种植安吉白茶700多亩,优质良种茶黄金茶500多亩。目前,茶园改造已初见成效。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对10个茶厂的厂房和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从而改善了加工环境,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三)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品牌形象

联合社的组建旨在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拉动茶叶从产前到产中、产后的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的纵向合作,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有计划、有规模的组织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从而,产品销售渠道是否顺畅,销售的好与差,是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年来,我们在营销上不等客上门,主动出击。在充分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组织营销人员到全国各地跑市场、找信息、要订单。在广东、上海、北京、湖南等地设立销售点。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组织。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产品出口。通过努力,共实现生产、销售茶叶1800余吨。产值和产量较以往分散性经营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扩大生产销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联合社成员参加茶叶展览会、博览会等各类大型茶事活动。借助各展会的舞台,将联合社旗下优质茶叶、名品茶叶以及安定茶叶的文化和历史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国内外品茶、爱茶和好茶人士的眼前。5月份在岳阳举行的2018年全国黄茶斗茶大赛暨岳阳茶叶博览会组委会上,参赛的合作社成员共获得1个特别金奖,2个金奖,2个银奖。荣誉的获得,既是对联合社产品品质的认可,也是对联合社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鞭策和鼓励。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联合社根据《章程》选举并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产品,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规范化的管理,让企业创收增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入社农户的收入,通过订单帮扶、劳动投入等方式,为周边农户实现人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

1、基地标准栽培技术示范范围小,有待推广。

2、种植加工技术落后,产品价值提升不高,有待加强培训。

3、产品市场份额小,有待加强市场培植,加快电商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

4、资金困难,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有待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科技信息、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1、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潜力

一是加强“三品”认证,提高茶叶品质;二是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单产;三是做好良种繁育和推广;四是对现有加工设施进行清洁化改造。

2、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品牌培育

积极响应岳阳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发展岳阳黄茶品牌战略为契机,按照一年探索,两年成型,五年成业总体目标,以抓实五个统一规范(规范种植管理、规范采摘加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品牌包装、规范等级体系)。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增强品牌创建力。同时,致力于2018年注册成功的联合社统一商标品牌“沁壶春”品牌的培育与推广,三年内力争创建国家级品牌。

3、拓展营销渠道,发力电商平台

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安定茶叶历史渊源、品质特点和独特风味,组织成员单位参加国内外各种茶事活动,健全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市场销售空间。借助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全渠道运营模式。

第12篇

关键词茶园;春季;管理;山区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62-01

金寨县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使当地气候变化异常,山区小气候比较明显。特殊的自然气候影响以及茶农经营分散、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使茶叶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茶农损失惨重,春茶品质较差,产量很低,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当地茶叶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更好地为茶农服务,通过近几年的种植实践,总结了山区春季茶园的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1除草松土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且有雨雪天气,在开春时,茶园的土壤黏结,杂草已经开始生长,土壤的温度较低。因此,为了使茶园土壤疏松、土温升高、减少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应该在春茶开采前对茶园松土除草,可以使春茶的萌发时间提前。

2提前施催芽肥

为了使茶芽壮、芽粗、芽齐,应对春茶施用催芽肥,以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的质量。一般以茶园全年追肥总量的45%作春肥。生产中春肥干施只能在是春季多雨季节进行,方法是沿树冠直下开沟施用[1]。施用春肥时,为减少肥料损失,要边施边盖土。在干施化肥时,应该避免将化肥集中施于一点或者直接撒施在茶蓬上,否则易造成叶片烧伤且易损伤根系。对施用复合肥的茶园,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要适当配合施用氮肥。第1次追肥的适时施用能够使春茶萌发时间提前、萌发量增加、长势整齐,为春茶夺取高产打下基础。催芽肥应该早施,不要延迟施用,一般春肥施用应在2月底结束。在高山茶区受气候和地势的影响,施用时间较迟,但也应在3月上旬结束,低山平地、阳山和茶芽品种较早的茶园应提早进行。在肥料施用中配合施用磷、钾肥,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一般茶园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为4∶1∶1。对于常规茶园,尿素用量为600 kg/hm2或复合肥用量为750 kg/hm2,如果施用腐熟家杂肥,用量为45 t/hm2。一般茶园施肥时可以开沟,如果茶园不能开沟,则可在雨天采用撒施的方法施用尿素。

3适期修剪

茶园宜在2月底至惊蛰前进行修剪,最晚在 3月上旬结束。选择在这一时期修剪茶园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冬季茶树都处于休眠期,较多的养分贮藏在茎、根中,此时修剪有利于茶树的恢复;二是早春气温较高,可以避免新生枝条的冻害;三是早春时节的农村劳力充足,可以合理安排修剪[2]。生产茶园不宜重剪,可以剪去上年秋梢,着重培育春、夏梢,一般修剪长度为3 cm左右。对于冬季遭受冻害的茶园,修剪要结合其受冻程度进行,要避免剪去还能发芽的枝条,坚持宁浅勿深的修剪原则。为使未遭受冻害且茶叶品质较高的茶园春茶采收时间提前,可以在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修改。

4冻害预防

山区早春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气温忽冷忽热,不利于高档名优茶的生产。在早春时节,应依据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做好防冻的准备工作。如果已经了寒潮预报,要尽快组织人力采摘早生品种已经萌发的幼嫩芽叶。可以用杂草、遮荫网等覆盖物,对迎风坡的茶行蓬面进行覆盖,在寒潮结束后再将覆盖物撤去。如果茶树遭受冻害,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将产量损失降到最低[3]。

5调节茶园干湿

春季是多雨季节,如果茶园不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会发生渍害导致茶树烂根,使茶树萌发时间推迟,造成茶树减产。在生产中如遇降雨,可在茶园内开沟排水,要保证茶园在雨停后无积水。

6力争早开园

名优茶的采摘在春茶中所占比例大,提高名优茶的生产水平,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名优茶生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根据当地丘陵及向阳地区春季回温早的地理位置特点,使茶叶提前上市。在生产中可以提前开园、提早采摘时间,茶叶上市早,则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良好。二是在茶叶生产中合理喷施叶面肥,可以使茶芽萌发时间提前。茶树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茶树催发素和茶叶特效营养液等,施用这类肥料可以使茶树发芽时间提前,生长速度加快,采收时间提前。三是减少倒春寒对茶园的影响,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早采取防止措施,以减少损失。

7科学防病治虫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农药残留以及茶叶中微生物量较多的现象。一些不易降解的高危、高毒、高残农药不允许在茶叶生产中使用。一般春季茶园不需要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如果茶园的虫口基数比较大,病虫的危害主要依靠使用农业综合防治方法而不是农药防治,这样可以减少农药在茶叶上的残留量。如果越冬害虫为害茶园,可以选用功夫、阿维菌素、吡虫啉、哒螨灵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也可以在防治时选用鱼藤酮、苦参碱、绿浪等农药,此类农药属于植物性农药,对人体危害不大;也可以选用生物(BT)等无公害农药。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用药量、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按无公害茶叶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切实降低农药残留[4]。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要对茶叶加工场地和茶叶加工机械进行清洁和维护,使茶叶加工的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以推进当地茶叶产业化建设进程。

8参考文献

[1] 吕雪莉,陈伟安.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高山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10,9(2):141-143.

[2] 葛晋纲,刘海洋.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9-1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