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信息资产管理办法

医院信息资产管理办法

时间:2023-10-10 16:0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信息资产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信息资产管理办法

第1篇

2020年我院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遵守国家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圆满地完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任务。

一、日常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大型(特种)设备配置方面,我院根据国家医疗设备配置方面的法规与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决策及应用分析制度》、《医疗设备申请购置制度》等一系列资产配置方面的制度,以加强大型设备配置方面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履行报批手续。同时,我院资产的配置方面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在预算的编制、审议、执行、验收、考核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以实现资产配置方面的科学管理和有序实施。

2.结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医院资产处置的管理,我院认真执行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制度,对有偿使用、待处置的资产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并在报批处置的过程履行必要的审计、评估手续。

根据医院的工作安排,我院组织了对待报废燃煤锅炉等大型固定资产的评估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报废资产的处置工作,针对己批复的报废固定资产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开展了资产评估工作。

3.加强对医院各项资产的产权管理

2020年度的工作中,我院按照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的要求,严格对医院的资产的产权状况进行核对,并对产权变动情况及时上报。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

2020年,我院认真执行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及时上报。同时根据卫健委和省财政厅的要求及时编制并上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

2.公务用车管理

我院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2020年,我院根据《**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省卫生计生系统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豫车改[2020]5号)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种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核实,并及时上报了公车改革实施情况报告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了公车改革任务。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

2020年,我院按照卫健委和财政厅的要求,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审计检查,顺利完成了资产清查核实工作,目前己完成了资产清查结果的审批工作。

另外,多年来,我院除了完成上级部门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之外,坚持每年进行资产清查工作。

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我院一直比较重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长期以来,我院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的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院正在进行基于HRP平台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工作,将在明年实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持续完善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我院一直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科负责对医院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

2020年,我院进一步梳理了我院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我院现有的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了梳理、修订和优化,新增和修订了《固定资产验收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调拨转让制度》、《新购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管理制度》、《资产报废管理暂行办法》《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剂制度》、《报废资产变价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报损管理制度》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使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好地保彰日常工作在制度的轨道内良好地运行。

同时,根据我院两院区的特点,医院的资产由国资科统一进行验收、编号、调配、清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了两院区资产管理工作的统一与协调。

四、调研与宣传方面

我院在资产管理方面,一直重视调研与宣传工作。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我院一直实行可行性论证制度,对于拟配置的资产进行医院内外的调研与分析,以保证资产配置的科学与合理。在日常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我院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如通过会议、日常检查、调研等形式对资产制度及资产管理知识进行普及。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医院有大量的待报废固定资产,由于报批手续复杂,无法及时处置,占用医院有限的空间。建议给予医院自主处置一定额度报废资产的权限。

六、明年的工作计划

2021年,我院将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1. 认真学习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及省市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

2.加强固定资产验收管理,从开箱初验开始,严把固定资产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口。实现当月验收,当月入账,对固定实行精细化管理。

3. 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力争建立起我院基于HRP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效率。(重点工作)

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被提到了主要议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有欠缺,出现了“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等现象,存在家底不实、资产不清等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同时,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建全、产权登记率不高、人均配置悬殊等不规范问题,特别是房屋产权登记不及时、不完整,形成大量房屋建筑物“无户口”,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加强相关法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各级政府应该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及返还办法等十余项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高效规范的制度体系,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同时,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机构、职责分工、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资产清查、产权纠纷调处、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信息统计报告以及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为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规定的程序,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区政府明确提出,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日常登记和使用、保管制度。

建立资产账目,及时准确地记录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增减变化等情况。实物形态的资产应分类、编号,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还应按台(件)建立技术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从事商品生产、对外提供有偿服务、资产租赁等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并按行业提存率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或修购基金),纯收益应按规定提足事业发展基金,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同时,调拨、变卖、报损报废房屋、车辆以及单台(件)价值在限额( 省级为一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占用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调拨、变卖、报损报废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固定资产,经单位财务部门、财产物资管理部门组织技术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抄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国有资产经批准处置后,方可冲减或增加有关账目。属控购商品的国有资产变更产权不履行产权变动报批手续的,控购部门不予办理控购手续。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编制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准,方可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3)着力于创新国资监管体制。

1)加强体系建设,开创监管新局面。监管体系建设是体制创新的基础。如前所述,进一步理顺关系、创建载体非常重要。进一步组建完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时机成熟时成立新的资产运营公司,争取形成5―6个国有资产运营载体。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监管新跨越。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建设是国资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机构要继续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中介队伍建设,明确监管新思路。参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中介机构,由国资监管机构统一聘用和管理。国资监管机构要组建中介机构评审专家组,由监管机构人员、外派企业监督人员、有关协会专家和外部专家组成,以提升评审工作质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并健全工作规程。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已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按照标准进行配置;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同一地区、同一级别、同一标准的原则,配置标准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以及地方财力状况等共同制定。

(5)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财政部门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重点予以保证。条件允许的市县财政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科股;暂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明确相应管理机构,特别是要明确专人负责。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廉政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干部队伍,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6)行政事业单位用上级补助收入购置的资产、上级部门直接配置、调拨、奖励的资产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在取得资产的60日以内由单位登记入账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用非财政性资金购置的资产,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在15日以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7)不断完善创新资产管理方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水平。

首先,要规范账务管理。国资、财政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单位的资产管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抽查等。其次,要积极推行实现资产网络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清理实资和信息登记,切实解决资产管理分散、资产存量不清、资产状态不清等实际管理问题。三要加大国有资产的使用监管力度。实行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将资产使用与单位业绩挂钩,作为资产配置的参考依据。四要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做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建账、建档、建卡等常规工作,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实行集体决策制和首长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8)国有资产的场所,都应该显眼的位置悬挂着国有资产管理卡片。

卡片上的内容包括资产的名称、编号、购置日期、价值、责任人等,使国有资产的使用者、管理者都做到心中有数。一整套管理办法的实施,全面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在资产的购置、处置方面,各单位能够自觉按照程序申报,资产管理办公室在接到各单位的申请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报告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减少了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明晰产权,开展产权登记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强化产权意识,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 何剑.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 现代医药卫生,2008,(15) :102-105

[2] 杨燕 , 裴艺波. 卫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J]. 中国医院管理 , 2002,(02): 172-175

[3] 汪宗如.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 1997,(04) :126-130

第3篇

关键词:条码技术 固定资产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46-02

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占医院资产总额的60%以上,是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控制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经验式管理模式,管理职能分散,管理方式粗放,差错率高,弊端较多,导致医院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账、物脱节的情况。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每年年底都要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因为缺乏统一管理,谁都不能明确知道所有资产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资产,加大了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的难度。每次盘点医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特别是科室之间还经常存在调拨、借用、维修变动、科室移动等变化,导致清查过后,时隔不久,实物资产又会出现混乱。通过分析,除了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外,很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与操作性流程,固定资产缺乏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管理。

二、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种类繁多,且硬件、软件设施投资额巨大,非一般中小型医院所能承受,所以由江苏省财政厅与用友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与运用。该系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结合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与处置流程,设计了“基础数据”、“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条码管理”、“绩效监督”等模块,引入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准确、更全面、更快捷。

1.“基础数据”功能实现产权管理一体化。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是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中设立了管理组织和办事机构,对“单位产权信息”、“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责任人”等信息进行了初始化设定,一经设定则无法随意变更。该功能加强了固定资产全过程控制,实施产权一体化管理,真正达到提高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2.“资产配置、自用与处置”功能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等功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系统中根据国标GB/T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生成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与编码,按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序,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目录树”,用于资产登记时的类别管理;从资产购置时即在资产卡片中登记“资产编号”、“资产类型”、“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资产价值”等信息,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资产自用中“类别变更”、“价值变更”功能,实现了资产类别管理与资产价值增值的需求;资产处置过程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及划转捐赠等处置流程与权限进行规范设置,由于该系统的联网功能,真正实现了财政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3.“条码管理”功能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用条码对资产从购入、领用、转移、维修、盘点、退出等全程跟踪管理,已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运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该系统软件中已经具备的条码管理功能,资产信息录入后,系统根据每件固定资产的类别、规格、型号、单价、使用科室等生成唯一条码,再通过设计部门推荐的斑马GK888t专用条码打印机自动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标签,将条形码标签贴在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方便。由于医院内部固定资产位置比较分散,有些大型医疗设备不便移动,因此,本系统采用移动扫描盘点机,利用掌上数据采集终端,采集资产条码数据,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同时,该系统专门设计的“盘点卡管理”程序可以实现盘点数据导入、导出,盘点数据导出至条码扫描枪,方便携带、可用于各部门资产清查和数据核对,实现对单位资产流向全方位的跟踪,完善了资产动态管理。

4.“绩效监督”功能实现资产管理精细化。资产管理系统中“绩效监督”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定量指标体系的建设,考核指标包括“设备数量的利用”(现有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的利用”(设备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的利用”(设备工作效率)、“设备技术状况”(设备完好率)、“设备成本核算”等指标,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综合效益的评估,有利于医院固定资产的考核评价和精细化管理。

5.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还应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指定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包括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人员、审核监管人员、保管责任人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赋予相应的工作权限,认真做好账面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系统数据的登记核对工作。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借助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以达到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歆农,王树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卫生资源,2010(11)

[2] 丁艳.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做法与体会.经济师,2012(12)

[3] 陈燕云,戴春,时莉.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的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12)

[4] 李静,郭梅芳,李玉红,倪爽,刘唯.固定资产清查的新方法.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

第4篇

[关键词] 固定资产;清查;三级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1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20- 01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的“家底”也越来越丰厚,固定资产的投资效果也越来越受领导重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单位如果固定资产账目不清,很容易流失,直接造成单位的经济损失;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将无法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也无法适应医院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真正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所谓三级,即分管资产管理的院领导、职能管理科室(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及固定资产使用科室。纵向实行三级管理,横向各使用部门互相配合,积极合作。

1 第一级是分管资产的院领导

实践证明,院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从医院领导、职能科室到使用科室实现层层责任制。要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弊端,领导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各使用科室的资产管理情况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考核,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再有在职工大会上做好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做到人人知晓资产管理,人人参与资产管理。在医院大力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努力构建功能完备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2 第二级是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

这一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这项工作任务大,责任重,需要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承担该项工作才行。

(1)资产管理部门要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明细账,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固定资产的购入、领用、调拨、报废、毁损、处置,并建立资产卡片,并到使用科室粘贴资产卡片,做到一物一卡一号,一一对应,卡片中标明固定资产的身份,就如人的身份证一样,卡片上要记录该资产的号码、资产名称、使用时间以及使用科室等必要信息。

(2)财务部门也要按照会计核算要求,正确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分类账,做到每月和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账目,做到账账相符,一旦发现不符,应立即查找原因,以保证真正做到账账相符。

(3)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一道,定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进行固定资产大清查,清查结束后要对盘盈盘亏资产进行汇总,编制盘盈盘亏表,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首先由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查明原因,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核实其提供的原因是否真实,最后由清查小组对已核实的盘盈盘亏资产提出处理建议后,交给院领导。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除参加资产大清查外,平时还应不定期地对医院的贵重仪器设备进行抽查,了解其存在情况及使用状况,并做好固定资产分类账和明细账。

(4)定期地对全院各科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要让各资产管理员明确自己哪些东西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然后从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处理等各个流程所需的手续及怎样办理进行详细讲解,以及科室资产台账怎么登记,应该在什么时候登记等,要让全院资产管理员对资产管理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清楚明了。只有各兼职资产管理员会做了才能检查其做好没有,只有在全院干部职工理解、支持的基础上才能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才能管好自己的“家”,改变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的状况。

(5)每年对各使用科室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为了让各使用部门更好地把本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一定要坚持,所有考核指标要做到明确化、细化、量化,能真正起到鼓励上进,鞭策后进,同时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经常同各部门的资产员取得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给予解决,争取让每个资产管理员在思想上争先进,业务上熟悉精通,工作上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管理才能,把自己所在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3 第三级是各资产使用部门

第5篇

摘 要 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活动的保障是医院的固定资产,它为保证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过,我们要清除地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流程,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本文先简单说了一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然后重点分析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业务流程。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对卫生资源的区域分布要求越来越规范化,对大型设备、设施的购建,控制也越来越严格,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大型资产的合理投放与合理使用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所以,加强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按照《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1],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制约与监督,准确地反映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提高资产利用率。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象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象如下:

(1)房屋建筑物

(2)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专业设备

(3)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其他设备

(4)单位价值未达到以上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5)医用图书

三、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具体做法

(1)房屋及建筑物:由医院基建部门负责管理,需指定专人。

(2)专用设备:由医院设备部门负责管理,需指定专人。

(3)一般设备:由医院总务部门负责,需指定专人。

(4)电脑设备:由医院计算机中心负责,需指定专人。

(5)图书:由医院医务部门负责,需指定专人。

各部门资产要使用统一的电脑程序,进行统一的计算机管理,并与会计程序相核接。

四、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

1.计划编制。各科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年初需编制本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由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院领导审定,审定后的计划表应报送一份给财务部门备案。如遇特殊情况需追加计划,必须由使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经院领导集体讨论同意后可追加。

2.审批程序。固定资产按计划购置时,必须由管理部门按年初计划提出申请,交由院领导集体讨论,然后按审批流程逐级审批签字[2]。

3.购建管理。

(1)建立固定资产购建论证制度。按照规模适度、科学决策的原则立项,项目预算必须有财务、审计等部门参与,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2)固定资产购建时,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审计、监察等共同参与。对大批同类物资、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政府或有关部门的统一招标采购,确保购建规范,降低购建成本。

4.验收管理。固定资产交付时,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严格验收,即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分管院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验收,大型购建项目应有审计、监察人员参与,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房屋建筑物及部分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还需由政府权威机构出据验收报告);医院应设计专门的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人员应在验收单据上签字,财务部门在付款时除其他手续齐备外还需见有签字完整的验收单才能付款;验收合格后的固定资产应由专管人员及时办理入库、出库手续,登记固定资产账卡[3]。

5.建立固定资产三级账卡制度

(1)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控制固定资产总额。

(2)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同时按设备品名记载使用部门配置情况。

(3)使用部门要求建立本部门固定资产数量台账,由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在发生固定资产新增、调拨、报损时,使用部门应负责将变动情况报告资产管理部门,由资产管理部门会计在数量台账上记录财产增减变动情况。

(4)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定期进行核对,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6.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对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作好详细记录,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维保费用,降低医疗成本。对因维修而造成固定资产价值变动的应及时调整帐目[4]。

7.对固定资产变动管理,如固定资产出售、转移、转让、对外捐赠、报废等,按国家国资委有关规定办理,在医院内部首先应由使用部门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再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最后由财务部门作相关帐务处理。

8.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抽查,清查盘点时,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应派员监盘。盘点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调整账目,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点过程中发现有固定资产流失、损毁等现象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正常该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填具报废单,逐级报批。

五、结束语

分析综合性固定资产的管理,目的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顺应全国医疗体制改革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在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使得医院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理华,王华,丁效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系统的建立.医疗设备信息.2009.22(04):139-141.

[2]于树彬等.资产管理与评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31-232.

第6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从2012年1月1日起,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施行,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从此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作为占医院总资产近60%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与核算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但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投资论证不科学、采购环节不规范、核销处置不及时、核算账目不清晰、使用保管不周全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药品利润空间的逐渐缩小,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者责任权利关系,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增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为公立医院,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形成,资产权属性质属国有。它既可以给医院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又能引起投资风险。特别是随着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药品利润空间的逐渐缩小,医院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医疗行为的扭曲,以仪器检查收入来弥补经费缺口成为医院生存的主要方式。各医院竞相更新设备,购买进口与高精尖设备,大部分医院对大额购置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凭着主观臆想和应急要求盲目决策,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购置以后闲置不用,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给医院带来了投资风险。同时,缺乏研究不同医院间相互协作,设备资源共享,弥补利用率不足的有效办法。在设备管理上普遍存在只注重使用,不注意维护,导致设备损耗严重,达不到理想使用效果。因此医院各部门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改变过去重购建,轻管理的思想。

二、创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从内部控制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要实行层层把关、分级管理,责任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要严格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医院要根据资金情况量力而行,避免投资风险;投资可研论证制度,大型固定资产购建,要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招标采购制度,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对不同级别的固定资产实行不同的招标办法;验收、调试、使用、维修及报废制度;大型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大型贵重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财务核算制度等,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是对各项制度的协调与统一,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二是强化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分医院自建、购入、上级或财政部门无偿调入、相关部门捐赠。但无论什么渠道产生的固定资产,都要统一纳入财务等相关部门账务内部统一管理,不允许有游离于账外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必须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一级分类明细账,财产管理部门设二级明晰分类账,使用部门还需分设固定资产三级账及固定资产卡片,及时登记该项固定资产的维护情况。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写出书面报告,并按财务要求及时处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三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额度高、同一品种引进价格相差悬殊,人工管理难以适应及时、准确、科学的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日常管理中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终端链接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方便了科室直接管理,对财产清查工作也非常有利。也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计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完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了单独列示,并准确核算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财务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新制度加强了对资产管理,取消了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资产负债更加清晰。并严格界定了固定资产的含义,同时规定除图书外,所有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这两点规定,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不匹配,也就是说,最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要小于固定资产原值。规定借入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参照自有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医院用于出租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计入医疗成本,而计入其他支出。新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处理,是按资金来源和使用用途进行分别核算。这一方面是保证医疗收入和医疗成本的配比,另一方面也为确认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本性支出提供依据。新制度要求在明细核算中应详细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并增加了对出租、出借或作为担保的固定资产,应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明确了批量购买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明确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是否资本化的标准及账务处理;明确规定了当固定资产拟出售、报废或发生毁损时,需先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并通过该科目记录清理的过程。另外在折旧的方法选择上,对彩超、极速螺旋CT、磁共振、伽玛刀等价值较高,工作量较大,且随着科技进步淘汰快的医疗设备,建议不统一采取年限平均法,可对其采用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多提折旧,后期逐渐减少,保证设备在有效年限得到成本补偿。降低由于技术进步,设备提前淘汰而给医院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涉及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网络中心、经管办等部门。固定资产数量多、额度大、多部门管理,每个环节发生疏忽都会造成差错,特别是会计核算失误会造成资产不准确,经管核算不准确会导致效益不真实。比如:入账核算不及时,造成固定资产长期账实不符;科目处理不准确,造成财务报表失真;资产报废毁损处理不及时,造成长期挂账现象;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严,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损失和流失等等。一些财务人员只管一般的核算而忽视管理,缺乏责任心,不熟悉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熟悉固定资产业务知识,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质量。另外,设备科对各业务科室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科研调拨的固定资产掌握不及时,不办理入库手续,财务科也不能及时入账,经管办也不及时核算,会导致资产、效益等一连串信息不真实。以上固定资产管理现象说明,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先进管理经验,如果没有高素质人员去做都会事倍功半。因此,医院对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其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始终保持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业务管理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总之,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其使用率,规范管理程序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第7篇

摘要: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的价值体现和高效的使用周转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及未来发展的能力。但每每提起医院固定资产整顿几乎是“谈虎色变”,文章就围绕此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清查及报废制度形同虚设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医院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使用部门应指定人员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县级卫生系统却普遍存在账实不符、有账无卡的混乱现象,尤其固定资产清查及报废工作更是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中的“疑难杂症”,下面就以漳浦县医院为例进行探索。

漳浦县医院固定资产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为:(1)财务部门设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账;(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部门为设备科(主管专业设备)、总务科(主管房屋建筑物和一般设备)、网管中心(主管计算机及打印机等电子设备),但固定资产二级明细分类账尚未健全;(3)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虽有指定专人管理,但目前亦无建卡。固定资产自2006年至今全面盘点多次,每次都兴师动众地耗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但始终无法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账务处理,究其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1.盘盈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由于发票未到不能及时入账,个别是受外单位捐赠或上级部门调拨没有发票而无法入账,后者根据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入账。这就要求资产评估人员要充分熟悉设备性能,全面了解市场行情,紧密结合资产的新旧程度才能作出精确的估价。因此,医院应进一步从思想上增强财务及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意识,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拓宽其视野,提高其综合业务技能,从而促进医院资产及时准确的入账,确保财务资产信息的完整体现。

2.固定资产盘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期财务人员紧缺且专业知识较为低下,传统的手工记账难以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的准确完整,且会计档案保管方式过于简单落后,保管环境阴暗简陋,致使早期的部分会计资料(已达会计档案报废年限15年以上)霉变毁损而无法查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应提供资产价值复印件(如记账凭证、购入发票等原始附件),财务部门因无法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而不能及时对盘亏资产进行报废处理,致使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形同虚设,长此以往,财务账簿中的固定资产发生额多年来几乎有增无减,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总价值虚增,医院总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这种现象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中屡见不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务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建议财政部门组织一次彻头彻尾的财产清查,对确实因早期会计资料自然毁损等历史遗留问题特殊处理,简化报废手续并及时落实审批,以便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使账实一致。只有前期这些棘手的基础问题理清了,后续的固定资产管理如建卡等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顺利开展。

3.如上所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除财务管理方面不健全外,还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日常固定资产购入、领用、调拨记录不全,固定资产盘点如走马观花般流于形式,报废工作落实不力;加上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意识淡薄,因科室搬迁、人员调动、资产调拨等原因导致的资产变动没有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流失时有发生,为此,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建议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考核制度,建立起医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务及购置、使用部门负责人的分级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定期考核其责任履行情况;同时在单位领导、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等相关人员离任时,要及时组织核查,办理完整的资产移交及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杜绝国有资产人为的流失。此外,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品种细、金额大、数量多,当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对落后,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对自己所管辖资产手工记录不全,心中无数,资产清查工作特别繁琐艰巨。建议引进现代化的条形码技术,通过科学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与物资中心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样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日常盘点核对及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综合管理、发展规划、预算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单位领导及职工上下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也需要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力的协调及监督,使国有资产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福建省卫生厅计划财务处,2011.05.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模式 构建 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相对较弱,这直接影响了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运行,虽然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创新资产管理上的有效管理模式,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规范化的管理

1.进行资产管理的调研工作。为了开拓视野,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行的资产,一定要开展好对资产管理的调研工作。对省重点城市以及临近城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它们在资产配置中的有效做法,把握好自身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配置情况,从而为资产标准化配置的制定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其他城市在资产管理中的实际做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规范化。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借鉴相邻城市的管理经验,进行资产管理创新,不断研究资产管理的研究水平。

2.对资产进行标准化配置。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借鉴其他地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标准化配置,其中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的使用年限、配置价格、规格品种以及配置数量等要素,提出标准化的建议。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听取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不断在实际运行中完善,实现动态化管理。

3.实行有效的清理工作。有组织性地对城市中的所有经过改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股权的保留方面进行有效的梳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本情况,这有利于管理措施的有效提出。另外,还需要对行政机关加以组织,进而梳理其对外的投资情况,确定好城市中行政机关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投资额度与投资数量,从而为其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不断拓展中获得发展

1.高效配合,搭建有效的平台。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自用办公楼实行统一化的管理,从资产整合的角度出发,实现资产存量的整合。真正落实政府部门管理与使用相分离的政策,对训练和体育、文化艺术、医院以及学校四个管理中心,给予一定的收益支配、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资产管理等权限,并且还要给它们充足的融资空间,更好地实现存量盘活,增量的有效使用。

2.扩大范围,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注重并加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闲置资产以及执法单位没收物资的有效管理。始终坚持深入到单位内部,进行有效的核实,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办结、受理单位中处置资产的有关申请。进一步组织行政机关进行编制资产购置预算,了解和掌握资产购置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完善行政机关在资产上的标准化购置。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下一年在资产购置上的预算编制工作,为行政机关在资产预算购置方面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有效经验

(一)创新管理理念,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与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相比,其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因此在资产运作上不够规范化。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财政管理这一重要职能时,首先需要注重并加强自身的资产管理,构建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实现观念上的创新,这样才能逐渐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化,最终保证资产运作的规范化。要建立相应的基础台账、资产登记和变动报告这三项制度;针对其在房地产的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的特点,要实施非自用房进行统一性招租、拍卖等,以更好地盘活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由此可见,这些具体措施的推行都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观念,坚持用开拓创新来实现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

(二)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资产管理的发展

众所周知,资产是由大量资金转化而来的,因此资产管理可以说是对资金管理的延续。近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对资产管理进行转轨变型的创新性理念,从而将自身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资金管理的实施上拓展到资产管理上,这样就可以在财政管理范畴的拓展以及财政管理在职能履行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管理的突破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使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形成了资产、政策和资金三大主要的管理链条。其中,财政资金与财政政策在财政收支基础上的有效运作,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做好逐渐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其资产管理较为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产使用效益的发挥。所以,资产管理是当前财政部门所关注的重要发展性问题,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为了财政工作的重点。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符合规范化政策以及资金管理中的发展性要求,尽快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有效突破,不能仅仅依靠常规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中三大管理链条的同步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模式上的发展

针对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发展现状,再结合其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采取以下有效方法,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加好的成效,有新的突破。

(一)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办法

依照财政部门相关的资产管理办法,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适时进行资产清查,对于单位在资产清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更好地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及发展实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在处置要求、使用以及配置上面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行为的规范化。

(二)健全资产的标准化配置

从大量资产清查信息资料中,可以有效测算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办公设备上占有的数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借鉴相关城市管理经验,对不同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设备的标准化配置,逐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缩小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差距。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不必要的资产浪费,这样才能为资产的合理化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效探索资产预算购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是现代化社会中资产管理的最终发展趋势。其中,对资产配置的标准化制定,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预算购置的编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且,资产管理中对三级台账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为资产预算购置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部门对预算的合理化编制,进一步拓展了资产预算购置的范围,进一步创新了部门预算的编制形式,从而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

(四)不断健全资产管理的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对现代化全新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从而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状态从静态到动态在转变上的把握,最终有效完成动态化的资产管理。最近几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软件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建档立案,最终真正实现了动态网络化的资产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代化社会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模式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办法和标准化配置,有效探索资产预算购置,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珍. 把握重点全面提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3)

[2]蔡梅超.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01)

[3]包志毅. 推进行资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J]. 宜都市行政事业资产,2009.(06)

[4]陆龚曙. 管理改革情况调查与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08)

第9篇

 

近年来,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各家公立医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各医院在日常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理解角度有偏差,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缺乏会计信息的支持与监督;医院资产管理缺乏可操作性,效益核算分析不健全等等。在对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发现其不协调之处,提出两者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操作方法与研究方向。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重视管理会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对医院财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将财务人员定位于行政后勤类,或者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就是简单的会计,从事记账、资金收付等日常工作,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上并没有像对医疗人员那样重视;同时医院财务主管、业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账、报账等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上,不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院财务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能力的提高。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智能作用,就需要很好地引入和完善管理会计,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医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以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决策最优化。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做记录、是“向后看”,属于一种专业技术,而不会大量涉及法律的、政策的、医院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很多功能等。而管理会计是“向前看”,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医院战略。管理会计从精细化角度设计指标,跟踪、调整直至优化组织结构。要求医院整合内部资源,做到精简高效,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目标清晰,发挥内部组织结构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务精细化和管理精细化。同时,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差异分析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绩效考核的效果。总之,管理会计是实现医院价值持续增长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体系,是整合和梳理医院的临床业务流程、财务会计、经营管理的系统工具,有助于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统一运作、共同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在维护公益性的前提下,强化日常经济活动,调动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预算管理要求,实现医院总体收支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协调好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财务制度解决好怎样开展预算管理,会计制度解决好如何开展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转变观念。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通过预算编制掌握医院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将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来,有效组织医院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二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是基础,是保障。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保障预算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克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三是要优化基础会计数据信息。首先,对医院总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编制步骤,层层落实到有关部门、科室,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科室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室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尽快推出适合医院的预算管理细则,以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本单位预算编制需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简单易懂的预算编制填报表。其次,对临床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培训,强化预算控制意识。最后,以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业绩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根据月度、季度财务报表、收入支出明细表量化分析各职能科室及全院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发挥相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年终确认相关科室预算管理业绩,将预算评价结果与年终医院绩效评价相结合,奖惩到位。

 

三、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提折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理解为购买图书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同时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图书卡片或明细辅助账,进行实物管理。

 

在建期购进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其成本归集的途径,实际操作中应在“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中进行归集、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改扩建当中资本化支出的管理及核算,严格执行制度及各项规定中的资本化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资产清查及报废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规模按年总收入划定不同比例的坏账计提比例。借鉴企业的报表分析模式进行细化,认真编制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报告,加强对设备效益分析的宽度和深度,综合各部门医疗设备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

 

四、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的调整、编制、执行等工作程序,将收入和支出费用都纳入成本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各个医院的做法不同,势必造成各个医院的成本差异较大。为了配合财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会计实务中对各项支出、成本费用的核算入账要尽量细化,科室要准确,能用实际发生数的尽量用实际发生数,需要进行分配的成本费用要尽量选准参数、选准比例进行分配。要严格区别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界限,只有做好这些会计制度中的基础工作,才能使财务制度中的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性原则,才能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成本。

 

建议从制度层面根据医院类别、规模等因素对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计提、核算做出规定,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院间成本核算的可比性,更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从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及时发现成本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医院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成本分析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和责任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医院成本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使成本费用开支与部门、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促使各部门、各员工转变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医疗运营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同时,以财务制度为纲领,会计制度为工具,建立一套合适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五、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和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对外投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应地在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及会计监督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的成本、收益、回收等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按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素质,核算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没有以会计制度为准绳的严密的会计核算,不可能有实用的财务报告的出炉,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医院各项经济事项时一定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估价原则。

 

以上建议,并不全面,仅是提了一些重点,操作上也会比较复杂,但指向的是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协调机制创新,目标是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第10篇

一、找准医院功能定位,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找准功能定位。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看病过于集中在大医院,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生资源匮乏。新医改意见对大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公立医院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学科建设及解决疑难重症的轨道上来。突出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建立“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发展趋势。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医改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即取消药品15%的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及由此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收入、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方式解决。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二个渠道。因此,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必须在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上下工夫,注重加强对急危重疾病的探索与研究及特色、重点、新兴学科建设;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医疗技术成果,寻找空白点,增加新亮点,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院,以吸引更多的重病、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进而增加医院的的医疗业务收入。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医改方案中规定公共卫生机构和大型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大型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是医院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医院的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医院活动的详细安排。医院的整体预算是基于基期的固定或弹性预算,在业务单元几个部门或科室预算的基础上,按照财务年度组织预算的汇总审核,并拟定整体预算规划。医院预算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分析。一般而言预算的编制是由以财务科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采取“二下二上”的工作模式进行预算的具体制作。而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强有力的预算执行是保证预算管理流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要按照内控制度中预算授权机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能,使各岗位在预算管理中各事其责,严格按照预算办事。财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经营信息和动态的管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年终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综合考评分析,确定考评机制,并进行奖励或惩罚。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

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对于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控制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医院运行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医院,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医改后在医院收入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并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医院的费用支出,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科室成本核算的是成本核算的中心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医院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成本直接或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全部计入到科室成本中,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控制科室成本减少费用支出,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筹资管理

医院的筹资是指医院向外部单位、个人或在医院内部筹措和集中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它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渠道,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医院的筹资渠道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或者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的成本不同,这就要求医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筹资的各种因素,权衡资金的性质、数量、成本和风险,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时取得资金,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防范医院财务危机,提高筹资的使用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 医院 低值易耗品 管理

一、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概述

一直以来,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控制好医院的费用和成本,使得医院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和费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达到以较低成本的投入,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难题。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医院应当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按照既定的成本计划、成本定额、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全面的控制。而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按照会计准则的定义,低值易耗品是指那些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例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保用品及在业务周转中使用的容器等,其特点是单位价值低、使用期限相对于固定资产较短,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事业单位、医院则将低值易耗品定义为:单位价值一般办公用品在1000元以下,医疗器械在1500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内及超过一年的一个周期,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物品。

医院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在经营当中涉及大量的消耗材料、低值易耗品、大型仪器和设备,这些材料和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少则几百种,多则上千种,金额又不是很大,涉及面较广,全院几乎所有的科室和部门都会或多或少的领用并使用,加上各科室和各部门都认为,领回去的各类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已经全部分摊到本科室的收益中,费用已经全部由本科室承担,对于后期的管理和保存也就不够重视,而某些单位价值较高、体积又比较小的设备和工具、器具,如果科室不妥善保管就很容易丢失,财务部门也较难监控,所以财务部门要管理好全院的低值易耗品是有一定难度的。

鉴于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量很大,单纯靠人工管理,做到分厘不差确实很不容易,目前笔者所在的医院已经实行库存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下设药品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和总务后勤物资即办公用品等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电脑软件对各种物资实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比较完备。试运行近五年,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各种库存物资从计划、采购、领用及盘点清查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二、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按新会计制度重新分类后,采购制度和程序不够规范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按新标准划分,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下,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医疗器械、器具、办公用品、家具及维修用具等,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财产物资划定为低值易耗品。目前,医院对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像设备类固定资产采购那样明确,市场上的低值易耗品也存在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的现象。医院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领用已经实行电脑信息管理,卫生材料仓负责医疗器械低值易耗品入库和出库的管理,总务科仓库则负责一般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出库的管理,两边仓库都没有制定具体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流程,管理比较粗糙,不够全面细致。

(二)各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各部门在购入、使用低值易耗品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按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低值易耗品是作为库存物资的一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其成本的分配与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一样,采用一次摊销法,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记入科室的成本中,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明显不符合低值易耗品的特征。因为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的价值是一次性转移到医疗服务等中去,而低值易耗品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医疗服务等中去的。所以,这种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在用的低值易耗品处于管理的盲区,科室部门无账可查,极易造成这部分资产流失。

(三)管理流程不够完善

目前各科室对于采购程序不是很清楚,各科室需要某项低值易耗品时,有时就直接打电话报告采购员,叫采购员按他们的要求去采购,或者科室平时不做计划,只在急需的时候用现金自行采购,到财务部门审批报账时才在财务部门的监督下,补充办理入库手续,极容易导致零星采购的低值易耗品失去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从而导致医院的资产流失。

(四)财务部门缺乏监督检查措施

目前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强制要求财务部门一定要建立一整套本医院的低值易耗品的明细账,只要求有总分类账,至于是否有无二级、三级明细账及科室卡片账则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所以财务部门与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不知道怎么对账,如何核对账目,特别是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把原来大批量的单位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重新分离出来,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对于这些低值易耗品数量繁多,金额不高的工具、器具及办公用品等科室不太积极管理,使得这部分低值易耗品处于财务管理的盲区,极易造成医院资产的流失。例如,各科室的桌椅板凳等。

(五)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够健全

医院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去监督和管理低值易耗品,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各科室和各部门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更没有定期和不定期派资产管理会计下到各科室各部门去实地盘点清查,及时了解情况,对于低值易耗品如何进行管理和控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低值易耗品如何管理,怎么管理,如何监督和控制目前还处于一个真空的状态,极容易造成财务部门对于全院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只有大致的心中有数,而明细数量和各科室的实物是否能符合不是很确定,是否在用、是否能用也不是很了解,极容易给各科室各部门窜空子,随意处置低值易耗品,造成医院资产的损失。

三、加强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建议

当前,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本文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规范低值易耗品各级明细账的管理

严格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下,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医疗器械、器具、办公用品、家具及维修用具等,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财产物资均划定为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应设置低值易耗品一级总账和二级明细分类账,库存物资明细账会计管理三级明细分类账,各科室和各部门设置卡片明细账,并严格进行登记和汇总,财务部门每年要至少二次会同库存物资管理部门与各科室和各部门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实地盘点清查,核对账目,对于盘盈盘亏的低值易耗品要用时查明原因,对于是由于各科室责任管理人疏忽大意,造成各科室低值易耗品丢失的,应追究各科室责任管理人的责任,尽最大可能保全医院的国有资产。

(二)各部门对低值易耗品实行责任制管理

各科室和各部门应确定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员,由资产管理员负责建立一套比较详细的数量金额备查账,记录属于本科室和本部门的低值易耗品,账本上应相应的记载各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日期、数量、金额及产地,最好也把质量三包卡上的资料也一并做个记录,以备日后需要维护和保养时有个参照。平时,各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应对本科室的低值易耗品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盘点,及时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目,对于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低值易耗品要详细清点,并汇报科室负责人、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及时更新。

(三)完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流程,规范采购程序

参照卫生系统的管理办法及相关资料,确定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范围,在负责人的组织下有目的、按计划进行审批采购,特别是对于医院科室病房需要新购大量低值易耗品时,更需要统一采购审批,以比较经济合理的价格进行采购。精细到每一步采购流程,明确所需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范围、会同审计部门制定采购严格的审批程序,严格遵守货比三家的问价原则,严格执行付款审批程序,做到能采购到既经济又实惠的低值易耗品,为医院节约资金。按采购制度,由医院采购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和使用科室要求,与信誉好的商家联络,采用招标或订购的方式,选购优质、低价且能够落实售后服务的低值易耗品商家。购买前由使用科室人员一同审验样品,以确定可用性。相应的售后服务信誉卡、保修单等交由使用科室保管。

(四)强化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措施

医院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科室和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采购新设备的采购计划,各库存物资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监督检查各采购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经济,审查各科室重复大量采购是否有必要,检查各科室是否认真管理属于本科室的低值易耗品,检查低值易耗品的报废是否真实,有没有相关修理部门的鉴定意见,检查各科室是否存在浪费现象。

(五)建立健全各科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控制制度

医院财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明确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内容,各科室平时做到制度上墙,相应地建交损害赔偿制度,各科室成员之间也应形成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的义务,做到相互提醒,科室成员应积极配合科室资产管理员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多留意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尽可能地保管好本科室的资产。财务部门应经常组织各科室和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相关的资产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对财务制度的要求和监督能更多地了解,明确各自的职责,配合财务部门管好全院的资产,使医院的资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医院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 黄娌君.从小件细节入手――浅谈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观念;管理水平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医院营运模式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轨,医院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提升管理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科学发展观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医院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1.科学的理财观念

在当前新的医改环境下,科学发展观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适应形势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定,切实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财经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二是要开源节流,严把经费标准关,大力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三是要注重创新理财。创新管理方法,促进预算管理、集中采购等各项改革整体推进,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深入研究财务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提出解决供应保障矛盾和问题的新对策、新手段、新措施,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

传统财务文化观念是物本主义,以物为主,物质资本在财务管理中排在第一位、处于支配地位;人力资本排在第二位、处于从属地位,忽视了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劳动者的首创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观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相信人。实行全员的全面财务管理,每个人既是财务管理实施者,又是财务管理成果的受益者。

3.统筹协调的财务管理

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医院资源应当统筹协调,合理安排,以确保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掌握好有限的医疗资源,通过严格的分析论证,尤其是施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资源配置在最有效率的项目上,从而实现医院收益的最大化。

二、更新财务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医院财务部门必须充分研究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医院内外环境,更新财务观念,了解各方面的财务信息,提高风险意识。

1.创新财务理念,面向市场适应市场。作为医院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把握财务管理方向。如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等,采用经济预测、可行性研究和综合效益评价等技术方法,精心理财,加速各项资金运转速度,保持资金的良性循环。

2.提高品牌意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以技术优势、周到服务、诚信经营,积极打造医疗品牌,形成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管理上要注意三个问题:增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依法合理利用无形资产。财务管理部门应相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核算制度,对单位长期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应及时按照法律程序申请确认,正确计价,以免无形资产流失,造成医院财产的损失。

3.强化成本意识,完善预测与计划。在成本核算上,医院应改变现行的科室核算只为核算收入、分配奖金的方法,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法。其一,成本控制可根据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对卫生材料消耗、业务费、公务费、人员经费及设备购置实现超前控制,达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目的,从而实现医疗服务成本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单病种成本核算,为医院经营构建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以支持医院决策。其二,成本全面管理是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对重新构架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和成本管理办法,健全责任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随着高新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广泛运用,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医疗项目的引进,能带来医院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医院面临高风险。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学会回避风险和利用风险,而这自然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5.引入负债经营理念,加快医院自身发展。医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敢于负债经营,不断壮大实力,加速自我发展。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引入负债概念,将医院的资金来源划分为非偿还性的收入类资金和偿还性债务类资金,有助于医院树立效益和风险意识,防止因盲目扩大债务规模而影响医院的正常业务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财务部门在事前进行科学的论证,严格审查项目的可行性,负债经营适度,并注重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就一定会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

三、深化财务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首先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必须从记账报账转变到为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充分利用财务信息,从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判断和评价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是否可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参与到经营活动管理。二是要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多渠道、全方位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并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政策,要加强对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等,把握国内外最新的财务动态。三是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进行详细准确的划分,定期对照岗位职责进行业绩考评,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方法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重要岗位,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多为财务人员创造轮岗的机会,提高医院财务人员全面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