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课的教学设计

安全课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0 16:0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课的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微课 《化工安全生产》 教学设计

《化工安全生产》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课程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所有在教学过程要更要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该课程的设计主体有管理安全、现场安全和操作安全这样几个模块。其中现场安全和操作安全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但课程的实践条件有限,学生无法真正深入企业观摩,了解企业现场安全的管理,学生总感觉课程不够“接地气”。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微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惑。

一、教学设计的模式

1、选择教学主题

课的设计充分考虑成人的注意力时间,10分钟之内。所有要考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呈现什么主题,要说明什么事情或解决什么问题。《化工安全生产》课程主题选择主要集中在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生产案例分析、操作规范安全方面。这些设计的主题,学生可以随时观看,提高碎片化学习效果。

2、分析教学内容

内容合理。《化工安全生产》课程内容以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内容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由于现场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没有自选动作,只有规定动作”,要求微课制作的内容要正确、规范、无技术性错误。

内容精炼。微课主题要鲜明,不冗杂,一个主题就说明一个事件或解决一个问题。避免出现不相关内容。例如,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一个事故分析一个主要方面,不要全面概述,没有主次,学生不易掌握。

联系实际。现场生产操作及应急救援,取自现场工人工作真是场景,学生有真实工作场景的体验感,将工作规范、安全标准、安全生产理念有效融入,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了解学习对象

现在的高职学生是“90”后,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方法让现在的学生感觉沉闷无趣,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课程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和毅力,个体差异大。如何适应现代学生的现状,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高职老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例如:空压式呼气器的佩戴,教师之前制作成微课,学生可在课前进行预习,了解基本内容。课程教学,学生可具体操作,有问题可通过微课反复观看,与教师就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这种方式,即满足学生生自我探究的心理,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对学生技能提高有辅助作用。

4、阐明教学目标

微课的教学设计虽然看似“碎片化”,没有课本的逻辑性和章节性,但每个微课所要表达的内容一定是具有完整逻辑性的,能够引导学习者完成一个训练或一个问题的解决。

5、制定教学策略

案例化。案例的选择都是以真实生产事故案例为主题,将主要知识点贯彻案例中。微课案例的设计以动漫的形式展现事故案例过程,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选取和提炼,通过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案例,让学生对常见事故案例有警示,将安全生产理念深入脑海。

情景化。操作安全以现场工人岗位实操为设计点,进行前期采编、后期编辑和制作,将安全点进行分析,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问题化。微课的设计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例如,制作“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微课,学生掌握基本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后,抛给学生一个现场状态图片,让学生进行危害因素识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反馈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值得学―有用。教师在进行微课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时,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微课的内容要让学生觉得”有用“,值得他们付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

想去学―有趣。微课的设计风格要多样性,有真人出境也有动漫表现,有提问、设问,也要有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不枯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容易学―易懂。微课内容的设计也要注意层次性,有基础,也有提高,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让基础差的孩子能学懂,让基础好的孩子有提高,满足不能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结束语

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化工安全生产》微课设计要注重知识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构建精炼的教学内容,与现场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合作,制作实用性的微课课件,让微课真正能为教学所用,为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灵活性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徐苑.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第2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的教师。”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基本汇聚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都通过教学方案来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日常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熟悉它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明确教学的主旨。此外必须通读教材,分析其结构,在掌握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明确各部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3.熟悉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熟悉学生,解决“谁学”和“为谁而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以及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4.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社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说理,而说理要凭事实,要占有翔实的资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必须广泛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和筛选。这样,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不致将思想政治(品德)课讲成枯燥的教条,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学期学科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宏观设计,课时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微观设计。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做到使内容全面且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同时,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教学目标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在设计情感教学目标时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点子、途径、程序、策略、手段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过渡进行设计和选择,坚持情理互动原则,在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凸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教学过程方案要留有空白,体现方案“弹性化”原则;第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采用活动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模式的程序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活动单元,分别对活动元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各个活动元有机地结合成教学活动过程

4.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要按照本课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静态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组织状态。具体讲,教学方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设计,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5.作业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结合、科技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6.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课前或课后活动,如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堂小品设计与编排、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课前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后活动方案构成。其中课堂教学方案是核心,课前、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因地因时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可以把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说课可使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由普通的教学匠成长为学者型的老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具有简单易操作、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说课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过程。在对思想政治说课进行设计时必须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教学程序要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五、综述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相同的问题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情况下不再出现或减少其出现的频率。虽然说教学设计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利于组织系统中参与者的协作;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此外,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加速自身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每个教师都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琼慧.谈谈高师实习生的备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4]赵丽霞.说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第3篇

关键词:微课 教学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29-02

微课是一种适应现代快节奏,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长度不超过10 min的内容精、小的新型课程形态或者说微视频。《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一课程涵盖的内容多而广,但教学目标多为要求学生认知和记忆,需要独立思考、分析理解的知识点甚少;另一方面,课程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城市轨道交通各组成系统需要对照实物或图片来介绍。针对该门课程采用传统教学形式(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很难为中职学生所接受,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采用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学目标的较好办法。

1 微课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传统教学备课时,教师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可以去遵循,如:五环四步法,而微课主要受时间限制而无法实施。结合了大量的参考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遵照以下的几条原则来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

(1)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微课是给学生观看的教学视频,应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学生的视听习惯和需求。现在的微课有很多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无论是手机/DV拍摄,或是录屏,还是可汗学院式白板讲述,都应注意画质和音质,后期使用软件编辑美化。

(2)指导或启发的原则。选取适合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直观地演示操作步骤或简洁生动地阐述原理,从而给学生以指导强化或释疑启迪。

(3)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原则。微课要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这段时间内做到教学设计内容衔接自然、逻辑清晰,使学生能保持轻松、良好的学习状态。

(4)考核评价的原则。虽然笔者提倡快乐学习,但不代表笔者支持学习毫无压力。增加考核评价,能避免出现学生看微视频就像看一段教师自导自演的电影这样的不良倾向。因此,笔者在微课最后都会设计少量的微练习/微习题,可以是填空、选择、问答或论等任意形式,大家可自行斟酌选择。

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微课教学设计

该文的微课是针对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检修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该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后续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的重点为:全面地概括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车站类型/线路的设计及设施、轨道车辆、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机电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运营控制、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安全设施及管理等内容。课程的难点为:掌握国内外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及设备发展的最新案例情况。

考虑到要处理的教材内容信息量大,知识点与实践结合紧密,且学校实训场地、设备受限,笔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收集了海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同时利用师资培训和下厂实践学习的机会拍摄了宝贵的现场操作实录和实物照片。从而为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的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总所周知,好的微课不只是将授课PPT一页页播放录下来就行的,而是需要在设计脚本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中具体是这样做的。

(1)城市轨道交通的介绍。

在开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时,笔者采用了简短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视频资料,通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该专业领域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下一步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各组成系统提供了具体直观的印象。

(2)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组成系统。

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一共7个章节,分别介绍车站、车辆、信号、供电、运营等基础知识。每一个组成系统的学习,根据内容需要设计至少3个微课,包含总体介绍、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三大块。笔者还在微课程中设计了以城轨车头为形象的动画角色小U(urbanrailway)作为陪伴学生一起学习知识的伴读出现在每一个微课中,它的作用是引导(类似于游戏里玩家养的宠物)学生学习。笔者也曾考虑过采用画中画的方式,自己扮演引导讲解这一角色。比较之后还是觉得小U的方案更吸引中职学生,能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要了解的内容。这些微视频可供学生课前预习用、课后复习用,突出随时看、随时学的特点,也符合目前时兴的移动式、碎片化、自主进度学习模式。

(3)分析重点,剖析难点,加深印象。

微课程中部分重难点问题,如:城市轨道车辆机械组成,其复杂结构尽量用实物图片展现出来,再配上动画的形式表达其正确结构组成和装配顺序,再配上实际车辆段维检时机械部分的视频,加深学生印象,并在微课的最后引入了仿真车辆设备结构与作用(实训设备配套仿真软件)以方便学生随时练习,从而达到突破重点的教学目标。

(4)注重细节,心得分享。

在具体的微课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有些细节可能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以下是笔者的心得分享。当然采用何种方式属于个人风格,不同的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①微课的PPT设计。

不要出现张数太多而导致学生厌烦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我认为20张以内为宜,仅供大家参考。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后期处理时加上片头字幕过渡变焦等,注意编辑美化。微课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文字要简练、醒目,图片清晰,配色清爽。

②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

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画面清晰、音质纯正无杂音(最好单录再添加音频):教师视频背景可以是墙壁或浅色窗帘等不明显衬托物:画中画时教师视线应直视镜头,并适当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提出问题的疑问、解答问题的喜悦等。为了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在整个微课中。可以适当添加背景音乐,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放松心情,以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

3 结语

笔者真诚地希望与各位交流心得,以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正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推广,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在之后的设计运用中不断反思、创新,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方法,愿共同学习进步、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教案模版;宏;菜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1115-02

1 引言

编写教案是教员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教案内容的详实性以及教案格式的复杂性,往往占据了教员备课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各大院校对教案的格式规定相当严格,即便教务部门专门提供了教案格式范文,由于使用呆板、排版复杂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那么,如何设计灵活的教案设计模版,将广大教员从耗时的排版工作中解除出来一直是教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如何巧妙利用WORD的宏命令实现教案模版的设计。

2 制作环境

采用Microsoft Word 2003。由于调试和运行期间需使用到宏,因此建议将宏的安全性调整为中或低。具体操作为: 启动Word,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安全性”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级”选项卡,将安全级设置为中或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Word并重新启动Word。若在运行调试过程中宏仍无法运行,则调整安全级后退出WORD后重新启动WORD。

3 确定各教学环节及其具体格式

编写教案时一般涉及新建教案、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教学导入、实施讲授、章标题、节标题、知识点标题、教学案例、章节小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预习内容、手工注记等17个环节,其格式根据不同院校各有不同,制作前必须确定各个环节的具体格式,如纸张大小、页边距、教案首页格式、课程标题格式、章节标题格式正文格式等,以便为录制宏时提供参考数据。

4 录制、运行并调试宏

4.1 录制宏

即在明确了各环节的格式后,利用WORD自带的宏录制命令进行记录格式设置的过程,并保存于当前文档或Normal.dot中。若保存于当前文档,则模版将只在当前文档起效用,若存于Normal.dot中则起效于所有文档。录制宏的具体操作为:

首先,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录制新宏”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宏名及保存位置,单击“确定”按钮回到Word环境中以开始录制,同时,在Word环境中出现了“停止录制宏”工具栏如图1所示。

图1 “停止录制宏”工具栏

其次根据某个教学环节的格式要求进行格式设置。

最后,设置完毕后,点击停止录制按钮,于是完成一个教学环节的格式设置的宏命令。依此类推完成其他环节宏命令的录制。

4.2 运行并调试宏

各环节的宏命令录制完毕后,利用WORD自带的宏运行命令进行测试。具体操作为: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宏”选项,在弹出的“宏”对话框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欲测试的宏名后,点击“运行”。

若某宏命令执行后与预设格式不符则可在Visual Basic编辑器中进行编辑或删除重新录制。

5 制作教案设计菜单

图2 教案设计模版菜单效果图

为便于使用上述建立的各环节的宏命令,可在Word的菜单栏中添加“教学设计”菜单项(一级菜单),如图2所示。“教学设计”菜单中设置二级菜单,即各环节的宏命令,各二级菜单项可按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分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建立二级菜单的子菜单(三级菜单)。

创建一级菜单:点击“工具”菜单,选择“自定义”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命令”选项卡,在左侧类别列表中选择新菜单,在右侧“命令”表中选择新菜单,拖动新菜单至菜单栏,选中新菜单,单击鼠标右键,在名称框中输入“教案设计”。

创建二级菜单:同上打开“命令”选项卡,在右侧类别列表中选择“宏”,在右侧“命令”表中选择各环节的宏命令,依次拖拽至“教学设计”菜单中,然后根据需要依次重命名。重命名操作同上。若某项二级菜单有子菜单,如图2中的“教学实施”项,则创建时同创建一级菜单相同,然后将相应的宏命令拖至其子菜单中命名即可。

通过上述介绍,可制作出如图2所示的菜单。当然,利用子定义命令还可以为各菜单项添加图标并修改图标等,在此不再介绍。

6 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巧妙利用Word的宏命令制作了教案设计的模版,使教案编写过程中常用的格式以菜单的形式列于Word的菜单栏中,不仅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为教员节余了大量的备课时间,而且模版以教学中的各环节为子菜单名起到了一定的编写提示作用,通过在本院具体使用效果很理想,故提出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君胜.Word2000高级应用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4).

第5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建;混合式教学

《应用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后续安全技术的基础[1]。另外,国家也提出了高校课堂教学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性变革的需求[2]。因此,必须要研究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对《应用密码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

1现状分析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典型问题,比如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时新、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过程不重视及教学评价不多样等,这些导致了教师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与“学”相脱离。究其原因,本质就是没有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当前,我国正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资源逐渐呈现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态[3]。而且,国家正在大力推动MOOC、SPOC和微课等新型课程形态建设[4]。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利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可以实现人才质量培养质的飞跃。因此,《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依托“线上MOOC视频”和“课程录制视频”的平台和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并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采用重难点知识剖析和讲授、学生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师生协同构建课堂、重在设计教学过程,借助信息化技术跟踪学生课下、课上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终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教学设计

《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所依托的静态教学文本,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引领性纲要。本节首先说明设计依据,然后介绍教案设计的内容,重点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最后分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新颖之处。

2.1设计依据

《应用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重在讲授解决问题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依据如下:(1)课程内容繁多且设计思路复杂,采用混合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自学更多的知识和内容。(2)课程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合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3)课程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与创新思维能力。

2.2教案设计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每一学时、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提问题等相关信息,编写了《应用密码学》教案。教案的编写以章为单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分配、教具准备、课前测验、课堂问题、课堂讨论、课后复习、参考资源等信息。

2.3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斟酌设计。(1)课前准备。首先,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基于本堂课所授知识点必须完成以下两个任务:①观看“线上MOOC视频”,以及观看“课程录制视频”,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课堂知识点测试”,做摸底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线上MOOC视频”观看时长以及“知识点测试”结果,教师动态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2)课堂教学设计。在学生了解了本堂课教学相关信息以及教师掌握了学生本堂课的知识点学习状态之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即教案中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构建如下,如下图所示:①教师对“线上课堂知识点测试”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②教师对每一知识点的重难点部分做详细讲解;③学生讲解知识点中的基本概念;④基于课程特点及团队分组情况,每一组学生协作讲解知识点中的设计思想及设计实现过程;⑤其他学生对讲解内容的学生团队打分评价,实现学生互评;⑥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针对知识点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简单汇报;⑦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随机测试,实现过程性评价;⑧教师总结。(3)课后测试和评价。针对每一知识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特别是密码学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另外,教师根据每一知识点学生课前、课上及课后的综合表现,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状态,记录评价,做到心中有数。

2.4创新之处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协同构建课堂,教师重在课堂组织设计、学生重在主动参与评价,具体创新之处如下:(1)师生协同共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灵活建教学内容,做到目标明确、有张有弛。(2)师生协同共筑课堂过程。课程教学设计注重过程化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做到身临其境,学而有获。(3)师生协同公设评价体系。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化考核,所有学生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都量化成绩,实现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和客观性。

3教学设计实践

分组密码是一种对称密码体制,是《应用密码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是理解和学习后续课程其他密码体制的根本,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但是,分组密码是学生第一次面对的密码体制类型,所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其设计和实现更加关注思路和方法的设计,对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首先自学线上视频和课程视频资源,做到先入为主;然后以分组的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讲解、团队合作,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布置实验作业,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如下:(1)教师首先对重难点及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得学生关注学习的侧重点。(2)基本概念一般比较简单,由学生进行讲解。(3)设计与实现部分较为复杂,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之上,教师进行补充,查漏补缺,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4)最后,教师布置习题,实现课堂巩固。以上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强调师生共建“课堂”,协同重构教学内容、共同实现教学过程、融合评价教学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新颖之处如下:(1)教的特色:重在重构、设计和评价。设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修订教学内容(闭环)。(2)学的特色:重在参与、主动和实践。确立学习目标→实现主动学习→形成学习自评→提升学习目标(闭环)。(3)“教”与“学”之间的关联:师生之间从始至终的协同共建课程。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统一,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融合。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应用密码学》课程具体章节上的实践。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探索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AI技术对教师的“教”的过程和学生的“学”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实现行为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光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62-63.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张宁,谭示崇,傅晓彤,杜小刚,李晖.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的现代密码学课程改革总结与分析[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6):89-95.

第6篇

传统的集队——跑步——徒手操——主教材内容的学习,没有为主教材作铺垫,这是一种我们在平时训练课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情况。

教学流程:首先是训练课常规:队员集队,宣布训练的内容,安排见习生的活动。其次,队员慢跑徒手练习。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徒手练习。接下去,进入主教材训练内容的学习。

特点:这堂课的导入与热身大众化,环节节奏比较平缓,少有起伏,队员经常性地上这样的课,已经程式化地接受了这样的现状。队员能预见下一阶段将要进行哪些活动内容,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解和组织,队员就能把活动进行下去,训练训练课的组织纪律很容易掌控。

存在的问题:(1)队员的学习兴趣不能被调动。(2)训练受训练课学习教学效果上的影响,导致队员对主教材学习活动时间的浪费。(3)对训练课气氛活跃程度的影响。

反思:此堂训练课是按照普通导入和热身。在上训练课时,对教学计划的设计这个环节,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它已经成为程式化的内容。

鉴于上面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训练训练课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避免热身和主要练习学习的严重脱节,使训练训练课时间利用得更加有效,从而提高训练水平的效率。

二、阶梯式导入和热身的课

在前面的研究过程中,在不改变主教材的情况下,对导入与热身部分做了一定的修改。特别是热身的部分,把原来的徒手练习改成了熟悉出拳速度的专项准备活动,这样可以使在上一堂课上反映出来的教学时间浪费的问题得到解决。

导入与热身环节的教学流程:首先是训练课常规:队员集队,宣布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接着,跑步热身:队员慢跑中练习出拳的速度与技术。最后,做徒手出拳练习:教师带领队员做原地熟悉出拳的技术性动作,为主教材的学习作准备。然后进入主教材内容的学习,主教材和第一次训练课的设计基本相似。

训练课特点:此次课的热身活动与主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在热身活动中,用熟悉出拳速度这个和主教材息息相关的内容代替了徒手操)。这样可以避免了上一次课中浪费时间的问题。队员的一些活动也是在教练的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铺开,训练训练课纪律比较容易掌控。教学中的热身活动为主教材的教学做了铺垫,让队员能有目的地进入主教材的学习。热身是学习新技术的辅助练习,在新旧技术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为队员学习新技术铺平了道路。学习主教材的效果也有所增加。

不足之处:(1)队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此次课的教学中,队员的学练还是在教练统一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种活动,没有内化为队员内在的学习动力,队员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在这里,队员的学习活动虽然已经是从“被动”转变为“会动”,但还没有达到“爱动”的程度,说明教练在教学设计上没能照顾到队员的差异。(2)队员个性发挥的空间没有。虽然此次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摆脱第一次课的呆板、程式化的教学模式,队员的活动更加有兴趣,有了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但队员还是被教师牵着走,自我发挥的空间还很小,由此可见训练训练课的教学效果还有不少的提高空间。

反思:这次课的设计上,吸取了上一节课所体现出来的浪费时间的问题,运用铺垫式的导入与热身作为主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石,比之上一堂课在学习节奏上更加紧凑,队员的有效活动内容也有所增加,队员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队员的学习行为还不是主动地学习,有些队员的能力上的差异还没能照顾到,个别队员跟不上教师引导的节奏,训练课的气氛还没完全调动起来。

三、活动型的导入与热身的课

有了前面经验和教训,我们在不改变主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尝试使用其他的导入方式,以期获得更加好的训练课教学效果。所以,在第三次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把导入与热身活动都和主教材直接联系起来,所有的活动都在为主教材的学习做一个铺垫作用。把徒手出拳练习改成了看教练手势和听教练讯号进行练习,能给队员以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导入与热身环节的教学流程:首先是训练课常规:队员集队。接着,游戏:看教练手势做前后左右移动,听教练口令后回到原地;再次“出拳”游戏:教练先示范技术动作,然后队员分小组进行自我创设练习的方法。最后,进入主教材内容的学习,主教材和第一、第二次课的设计基本相似。

点评:在这堂课上,导入与热身活动与主教材已经结合在了一起,使队员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主教材学习的训练课环境。首先,教师把原来的练习改成听看信号位置移动,能让队员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起来。接着在游戏中,教师给队员做了简单的动作示范,为队员的创想练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给队员提出了一些活动要求,并进行了安全上的提醒。最后,教师让队员以小组为单位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练习,其在这个期间巡回参与并指导队员练习。这样的安排能使队员有自己发挥和创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队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将导入与热身活动与主教材结合在了一起,使训练课气氛变得很活跃。同时,也使队员从前两堂课的“被动”学习到“会学”,再到此次课上的“爱学”。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训练课气氛活跃,队员学习积极性高,训练课的教学效率就自然会提高了,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不足之处:(1)纪律性略难掌握,(2)队员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时,有些队员由于能力上的问题,没有积极参与。

反思:这是第三节实践研究训练课,由于导入与热身的设计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感觉到队员的情绪比之上两节课的有了很大的改变,队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大幅度提高,队员对主教材内容学习和掌握也比之前要好得多。但是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纪律上难于掌控的问题,也出现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入0163-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微课能够运用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承载复杂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满足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将英语教学与微课结合起来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W习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结合微课教学特征以及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创新和优化英语微课设计,确保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一、优化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效果。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要想真正满足以上要求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最为主要的是,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微课特征以及内容来全面优化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全面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路,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教学目标,并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运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方法,同时也要知道如何有效借助微课开展英语教学,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信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对英语教学和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找出英语教学的知识点,并沿着这一线索将知识点进行转化,推进微课的制作,并保障英语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精简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英语微课时除了要保证知识点准确之外,还要坚决避免知识性错误的出现,在制作完成后对多媒体的文字、语言等进行重新校对,确保微课制作的质量,并保证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讲解。

例如,在学习“Weather and Spoas”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微课制作,运用学生感兴趣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形式丰富和拓展微课内容,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首先用一首韵律优美和朗朗上口的四季歌《the Song of Four Seasons》将学生带人到天气和运动话题当中,并组织几组运用重点句型的对话:How is theweather today?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ich season doyou like best?在对话完成后可以增强学生对重点句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guessing game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几组对话,并让学生从中猜测季节、天气以及与天气相匹配的运动项目,从而再一次点明主题。

二、重视微课视频录制测试

英语微课教学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依托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凝聚到一个精炼的教学视频当中,而教学视频的制作效果则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抓住教学重点,因此,英语微课视频的录制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例如,在运用摄像机时,要突破传统课程录像形式的束缚,在视频录制时增加特殊的硬件使用,以便能够在视频上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如复写板等,以便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深入地对英语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与此同时,微课教学视频当中声音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确保声音清晰、语调分明、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而为了方便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在视频制作时可以搭配字幕。除此以外,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不仅需要重视拍摄环节的优化,也需要在视频拍摄完成后进行后期制作,并在制作中搭配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而方便教师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在视频拍摄完成后还需要展开对教学视频的测试,在观察学生反应、态度后进一步对微课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最后经过反复测试论证进一步完善教学视频,确保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准确组织英语微课语言

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视频教学作为内容展现形式,但是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微课对内容语言以及教师语言的运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关系到微课教学设计的质量。简明精准的语言是微课语言的标准,同时也直接考查了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忽视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性的语言以及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组织语言,从而在具体的知识讲解中忽视逻辑性语言的运用,进而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以上问题同样需要在英语微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但是在讲解抽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语言变得逊色。英语微课往往用语言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教师首先用微课概括知识点,并在微课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与微课教学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同步语言教学。这样形式的语言教学在知识传授上没有缺憾,但是不能够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积极探索能够切实发挥微课教学实际效用的方法,在微课内容语言的组织和设计方面必须提起高度重视,确保语言的精炼、准确以及丰富,同时,教师的口头语言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确保口头语言的趣味性、逻辑性、准确性,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积极探究如何将口头语言与微课内容语言实现紧密配合,最终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英语教学,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四、应用微课营造教学情境

学生是教学主体,而且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教学成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失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因此,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快速带入到相应的语言学习环境当中,确保学生高效地完成语言学习。在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生容易受到汉语环境的干扰,再加上他们接触英语的时间较短,不能够进行正确的语言背景联想。微课则为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微课的科学应用实现了抽想到直观的转化,并将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场景化,突出了重点,也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中的难点。对此,英语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有效融合影像、音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从而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和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学习。

例如,在教学过去进行时时态时,在微课中可以用动画形式展现昨天小明同学在家里吃晚餐、做作业、看电视的情景,之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继续提出问题: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at seven o'clock yesterday.What were you doing at seven o'clock yesterday?由于微n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于是大家纷纷踊跃回答,从而通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语法学习。

五、创新运用多样教学方法

微课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效用的发挥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而教学方法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微课教学效果。目前英语微课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有:第一,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并将自己自学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记录,进而在课堂当中提出并和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提问法。教师在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微课学习中,并在学生完成学习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促使学生从求知欲到学习动机的转化。第三,合作学习法。为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促使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其与微课教学有效搭配。

第8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 备说讲议结 模式 研究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51-01

1备课(个人备课)

主讲教师通过个人备课,写出教案型说课讲稿。教案型说课讲稿,就是按照备课教案框架撰写的某课教学设计及其根据的说课讲稿。写教学设计的“根据”

是说课讲稿的基本特点,说课中的根据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基础理论;二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学情等方面的特点;三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渗透德育等方面的需要。

(1)分析教材。主要做好三方面,一是学习课程标准,二是钻研教科书,三是阅读参考资料。阅读参考资料包括看课堂教学录像;学习书刊上和网络上与该课教学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经验、教学论文等;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教学论、课程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理以及教研科研等与课有关的理论。

(2)分析学情。分析学情的目的是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包括分析学生“现有基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三个方面的情况。

(3)设计预习提纲或导学案。导演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等内容,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

(4)设计教学教法。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阅读法等,二是综合教学法,包括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等。教师要明确该课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多种教法结合。

(5)设计教学流程。内容包括:①设计教学步骤。确定一个课时分为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为哪几个层次。②设计教法学法。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恰当的学法设计,要写出突出重点的手段,突破难点的方法。内容可以是:教师讲解、提问、演示、实验、巡视、辅导…….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练习、答问、讨论等。③设计重要提问。④设计时间分配⑤设计课堂练习。⑥设计课堂小结。

(6)设计当堂检测题。针对学习目标设计当堂达标检测题,做到基础达标、拓展延伸和能力提升之间的有机结合。

2说课(集体备课)

(1)主备说课。主讲教师要说该课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提出备课发现的疑难问题。

(2)集体研讨。参与教师要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建议,提出独特见解。可以用提高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识的共享教案

集体教案。

3讲课(观课)

主讲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形成既充满集体智慧,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

4议课

议课就是为了解决教学的某些问题,教师之间进行的研究和讨论。议课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实施”三个大项。二是疑难问题,包括备课发现的问题,观课发现的问题,研讨发现的问题。

主讲教师要反思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

参与教师要将已写好的专题研究材料与观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专题发言,针对本课教学的某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争分夺秒到观点鲜明,事例具体,分析深入。

5结课

教研组长介绍该次教研活动做了哪些组织和准备工作,指出实施过程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教研活动后的结课要求如下:

主讲教师写出自己这次教学的优缺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 课程标准 正确使用药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教材介绍药物的结构、制备、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这是卫校或医学院的课程,而师范学校的学生储备的知识有限,仅凭一节课的有限量学习,不可能达到掌握药物使用的方法技能这种效果,但我们学校的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开展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所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本节教学的重点不是药物成分、疗效的介绍,重点是:正确使用药物的意义和方法、危害的宣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课前走进所在社区附近的药店,了解常用药的种类、名称、疗效,并与营业员进行交流,了解各种药品的销售情况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家中各种常用药的说明书,了解其成分、疗效、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网上查找药物错用、滥用造成危害的案例,树立正确使用药物的安全认识。

一、《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①《化学与生活》第三章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介绍这几种药物的同时,强调它们都具有毒副作用,重点介绍滥用药物的危害及的危害。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药物能促进身心健康,滥用药物危害极大。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某些常见药物和副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药店,阅读药品说明书,学会安全用药;通过网上调查药物错用、滥用及造成危害的案例,树立正确使用药物、拒绝的安全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树立科学用药、拒绝的正确价值观。

(三)重难点及学情分析

课文介绍药物的结构、制备、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这是卫校或医学院的课程,我们学校的学生储备的知识有限,仅凭一节课的有限量学习,不可能达到掌握药物使用的方法技能这种效果,但我们学校的学生热爱学习,乐于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所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本节教学的重点不是药物成分、疗效的介绍,重点是:正确使用药物的意义和方法、危害的宣传。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所在社区附近的药店,了解常用药的种类、名称、疗效,并与营业员进行交流,了解各种药品的销售情况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家中各种常用药的说明书,了解其成分、疗效、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网上查找药物错用、滥用造成危害的案例,树立正确使用药物的安全认识。

2.教学实施过程

二、对“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的思考与说明

1.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强调整合性,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本节课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正确使用药物”的要求,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例如胃酸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学生有能力从和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发现适合做抗酸药的成分。此外依据互联网等课程资源,如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吸毒成瘾的机理等与课文知识紧密联系,使课文的化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升华。

2.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而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人工合成药物),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天然药物)。教科书在介绍这几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的同时,强调它们都具有毒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青霉素和麻黄碱的不良反应,同时介绍了的危害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药物能促进身心健康,滥用药物危害极大。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具体药物的相关知识,而是这些知识背后含有的化学思想和方法对日常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本节的教学,在情境交流中学生了解家庭小药箱中常用药物的种类,在对具体药物的介绍中逐步建立起应用自身的化学知识,选择药物、使用药物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提高认识,把学生从普通人的选择和使用药物意识和方法提升到具有化学素质的人的意识和方法,认识到自身化学知识对生活的重大作用,最终完成正确使用药物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提高科学素养。

3.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设计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首要的就是关注学生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做小主人,分享他们了解的药物疗效和注意事项。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熟悉的药物。共同学习构建家庭小药箱,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在学习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向学生强调要科学用药,因为所有药都有副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关于的危害从互联网选择了大量国际禁毒日的宣传图片,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直观感受,使学生意识到的危害。

第10篇

教学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基尔帕特里克(William Heard Kilpatrick)在教育名著《设计教学法》里认为,设计教学法的教学进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1)学生根据其兴趣和需要,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提出学习目的;(2)制订到达目的的工作计划;(3)在自然状态下,运用具体材料,通过儿童实际活动去完成这项工作;(4)检查其结果。这给教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世界上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趋向深入,有的国家还成立了教学设计公司,广开课程资源,开发大量软件,直接用于课堂,呈现勃勃生机,而它于80年代介绍到我国,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精心教学设计,其教学效果应该良好。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开创教学设计,其内在含义为:明晰、趣味和热烈。

一、明晰

一堂课的明晰指两个方面: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清晰,重点难点清晰,认识明确;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清晰这堂课了解多少、懂得多少、必须掌握多少,目的明确。课堂要借助多媒体,清晰度必须要保持,师生共同追求透明度、清晰度。如教学《散步》,如果要学生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下“记叙、议论、抒情”,让互动有的放矢。采取线性发现法,让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也可让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有表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抒情与议论。然后默读几章,来理解记叙,再阅读全文,让学生议论出记叙文中这三者的关系:必须以记叙为基础,抒情议论为突出中心服务,起到感染读者、升华主题的作用。再让一个同学口头讲述班中的一件“困惑之事”,重点表现如何解决,配抒情议论性的开头和结尾,文辞要新颖鲜活,亦可借用网络语言。这样学生在课内就完成了“摹仿——迁移——创造”的过程,掌握了记叙抒情议论,也更深地理解了亲情以及如何对待亲情。当然,由于各人的理解水平、原有基础不同,掌握得好坏不一,但这三者是明晰了,知识也学到了。

二、趣味

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快速,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新鲜时尚”的东西多。而保持语文教材的品位,“古董”味较浓,学生们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语文课教学要饶有兴趣尤为重要。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喜欢那些动植物,同学们说了许多:看蚂蚁搬家、驮米粒养金铃子、斗蟋蟀、种太阳花、养含羞草、栽葡萄……再让学生谈校园生活:运动会上四百米接力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国庆联欢会节目的丰富多彩,离队入团时的感慨喜悦,测验考试后成败的喜悦与烦恼……然后导入新课: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百花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短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苏霍姆林斯基名篇《致女儿的信》,教师不宜回避“爱情”,要演化成教育学生爱情审美的默契点。卢梭在《爱弥儿》里说:“真正的爱,不管你怎样说,都始终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为尽管爱的魅力能使我们陷入歧途,尽管它不把那些丑恶的性质从感受到爱的心中完全排除,而且,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丑恶的性质,但它始终是受到尊重的。没有这种尊重,我们就不能达到感受爱的境地。我们认为是违反理性的选择,正是来源于理性的。我们之所以说爱是盲目的,那是因为它的眼睛比我们的眼睛好,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关系。”若在迷惘之时,学习具有高度审美意义的《致女儿的信》,教师善于利用挖掘、传播美感,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羞涩,还会使课堂趣味大增。

三、热烈

据报道,2010年6月美国缅因州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课堂气氛“热烈”到教师难以控制的程度,几乎出现事故。但什么也没有发生,课堂很热闹、很安全,学生们喜欢这种课堂,也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相比之下,我国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却过于严肃、古板、沉闷。因此教学设计追求热烈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授、答疑,学生欢快愉悦地倾听,讨论热烈,情绪激昂,人人参与动脑动口,应该作为语文课的标志之一。如《中国石拱桥》的分段,介绍卢沟桥后对“七七抗战”内容的加入是否需要,不一而论。有同学说一、二、三自然节为第一部分,一部分人反对,说一、二为第一部分。文章最后又有分歧。有人说最后一节是一部分,有人反对,认为最后两个自然节为一部分。通过争论分析,答案是清楚的。再如《香菱学诗》,要善于导引学生进入“以诗为心”的情境。脂砚斋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受尽欺辱、折磨。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通过看书讨论,学生自己把问题解决了。教师的设计要重在深度广度,让学生思考争论。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热烈、活跃,才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这就要求教师巧设45分钟,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兼,从而始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构成课堂教学的优美乐章。

第11篇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汽车行驶安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2(S)-0069-4

【课题、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能用公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第二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上,为加强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的能力和增强安全驾驶法规意识而专门设计的,是“粤教版”教材中一大亮点。尽管广东《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不属考试范围,但本节知识与前面部分联系紧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应用的升华,也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典范,同时也是安全教育最好的素材,在教学中更容易融入情感教育。

3 教材处理及教学设计

由于本节内容定量计算部分较多,同时具有综合性、可归纳性和延伸拓展性。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要,可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如下图1: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的新生,心理上处于转折期,但行为习惯仍保留初中的特点,学习的主观性、随意性很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课堂的引入很关键。另外,由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限,在课堂设计上要富于变化。

本节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比较熟悉,特别是对一题多解及用图像来描述运动情景并建立运动草图要求较高。对高一新生来说,学习中会有较大的障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并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并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这些因素为什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掌握反应时间、刹车时间;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及刹车距离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三距间关系。

(3)掌握两个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极值条件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并能一题多解,认识对比分析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认识影响反应时间和停车距离的客观因素,认识其在安全驾驶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如何测人的反应时间,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安全驾驶的基本法规,知道遵守交通法规是爱自己、爱别人、爱惜生命的重要规则。

(2)参与实践与拓展活动,培养参加科技活动、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反应时间测量方法及原理、停车距离分析计算。

【教学难点】

双体(两物)追及、相遇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讨论对比法、实验教学法、问题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图2。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表1)。

【专家点评】

1 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综合性、可归纳性和延伸拓展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充分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完成。简洁明了并巧妙地把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单体问题);二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单体问题1;三是实践与拓展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分析(双体问题)。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教学设计尊重教材,没有刻意改变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再创造;注重物理知识(基础和前提),符合教学的逻辑线索;教学设计用结构式呈现;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是载体、途径、手段和方法,注意逻辑性,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关注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目标,关注学生思维可能有的变化及如何引导;关注兴趣是成效的标志,适当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 体现学生主体,教学方法有效

摒弃满堂灌,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讲述帖近生活的实例以及教师的视频引入新课,创设物理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一题多解的对比、体会,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归纳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艺术。师生情感交融

教师基本功扎实、专业功底深厚、知识面广、善于引导学生质疑与自主思考、合作与探究。在教学中能够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叙述、想象、猜想、推理、验证、归纳、总结等过程中获取知识,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案;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99-02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曾这样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美国学者指出使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中所有相互关联的问题和需求,建立适当的方法步骤解决这些问题和需求,最后规划出教学评价系统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和责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围绕这一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工作中,满足企业对职工的要求,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从教师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首先要备教学设计,简单说教学设计就是要从教学理论方面解决“教师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利用系统最佳的方法来设计、开发、管理、规划、实施、评估,使其功能最佳,即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原来一般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通常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次课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内容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备教学内容、备教法、备学生,传统的教案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如何指导学生怎么学一般是放在次要地位的。

教学设计与教案不同,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计划的规划和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及修正。教学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各种教学元素,用系统设计建模的方法,制定一个可操作的教学系统实施办法。教学设计制定、选择教学策略的基础,就是运用系统的分析技术对学习目标的需求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的分析。

通过策略优化技术来解决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场地情景设置等问题,利用评估控制技术(测试、形成性评价、修正、总结性评价等等)得到与教学相关的这些复杂问题的最优解,并在实践中实现最佳的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所关注的教学内涵远比教案关心的范围要广,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是整个学习的知识体系,到各个课程,最后再到某次课。此外,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教学技术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坚持“素质为本、技能争先、无缝对接”的办学特色,从专业设置到学生上岗工作的全过程都应纳入教学设计范畴。

首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高度重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开设专业以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借助和相关大学的沟通、和用人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势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的可行性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应有学院技术委员会、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对本专业用人的需求,提高专业设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保证毕业生就业概率。确立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保证。

现代职业教育采用全新的办学模式即“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高职教育必须主动融入市场,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来,利用“厂中校、校中厂”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走出去,敞开学院大门办学、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并以市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加、变化、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和更新,职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技术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制定和实施的教学设计就既需要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又要与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为适应多变的市场,教学设计应采用模块化,可以由专业技能模块、文化基础模块和道德素质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专业技能模块就需要依据调查和预测劳动力市场及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和修正,以便为学生打下尽可能宽的专业技术基础,使学生能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还要为他们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具有广泛而一体化的知识基础和高度的科学文化素养。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学制短,课程多,我们必须根据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重点压缩基础课,这就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涉及的内容。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通过教学设计,将相关知识材料有机地重新组合。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出口以适应市场需求。这样就会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减少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的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其次,高职学院为使学生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好课程的信心,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应该推行目标化、项目化的课堂教学,同时学习情景也应该尽量与学生就业环境接近,当然如果能直接和企业接轨效果会更好,目前企业订单班就是尝试将学院和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第三,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是高职学院和普通学院的区别,也应是高职学院追求的目标。高职学院通过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校内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在实践训练中高职学院尽可能创建与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一致的环境,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移植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或称为企业文化,比如实践训练时根据学生程度分组,使每组学生的能力大体相等,每组中可以设立组长、考勤员、安全员、保管员、操作员等等,并根据项目轮岗,每个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在全体师生面前回报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和熟悉企业文化,便于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学生能缩短困惑期尽快融入工作中。

为了避免实践性教学成为走过场和形式化,特别是某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必须对学生实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检查和考核,每个项目分组完成,每个组员都有具体的职责和任务,迫使这些学生跟上全班的进度而不拖全组、全班的后腿。另外尽量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考核和鉴定并取得相应操作证书,既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取得专业技能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或寻找工作岗位添了一份些优势。

最后,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结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尽可能从企业生产实践中选择毕业课题,力争从选题、指导、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和制作直至答辩,每个环节都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甚至推荐鼓励毕业生直接带着课题到实习企业里去完成。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学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能体现了高职教育灵活的特点。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学生的理解知识的能力出发,以本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设计和规划教师如何教怎样教(即教法),更关注的是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即学法),教学设计就是要建立起教与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以达到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