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6:0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环保理念。
在开展工业总平面设计与平立面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理念的,而不是根据相关设计者的个人理念进行研究与设计工作。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加重,环保似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题材之一。因此,在开展工业总面积设计与平立面研究的时候,就需要遵循环保理念。所谓的环保理念就是要保证设计成果在建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以环保理念为核心的设计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在开展设计与平立面研究工作中需要遵循的理念之一。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在生产和设计的过程中都在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工艺总平面设计与平立面研究也是如此。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才能够满足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需要。
二、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的意义
(一)提高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准。
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许多人对这方面的内容似乎并不是很了解。工业建筑平立面的研究工作是具有许多方面的含义的,可以提高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准就是它的意义之一。一个完整的工艺建筑成品,不应该只是关注它的建筑面积多大、建筑多么宏伟,在这个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的时代,建筑的外观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建筑如果耗资非常大,建筑也非常宏伟,但是它的外表的美观度不高的话,也是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的。因此,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准,从而使得工业建筑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加强工业建筑成品的美观度。
加强工业建筑成品的美观度也是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的意义之一。一个建筑的整体形象问题与它的总平面设计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相反,与工业建筑平立面的研究却有很大的关系。简单来说工业建筑平立面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工业建筑成品的美观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因此,人们的审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从而使得工业建筑的美观度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不仅可以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更能够使得人们在一个相对美观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生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如同高层建筑一样,加大楼层的高度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资源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工业建筑平立面的研究也有这样的作用。更好地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可以在土地资源使用最少的条件下,使得建筑的空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保证建筑美观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拓建筑的空间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城市规划的要求。
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制约因素,并不是设计者简单按照自己的设计意愿就可以开展设计的。需要考虑许多的外部因素。在众多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中,城市规划的要求就是其中的一项。每一项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都需要遵守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城市美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相关的设计者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
一些相关的规范如法律条文等也是制约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因素之一。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设计工作。一些相关的规范如法律规范、环境规范等等都制约着设计空间的拓展。这些规范是不允许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超越的。一旦超越这些规范,那么这项设计是不合格的。因此,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些规范的要求。
(三)基地条件的要求。
不同地方的地质条件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地质条件所对应的相关设计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基地条件也是制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相关的设计者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考虑到基地的条件的话,那么设计工作的开展相对来说是不成功的。就算这项设计品设计再完美,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使得建筑的施工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开展。
四、更好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措施
(一)详读城市规划规范。
想要更好地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那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详读城市规划内容就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相关的设计人员在接到一项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这所城市的城市规划条例。对这些条例进行充分、详细的解读;然后,结合此次的设计工作要求,将城市规划中与此次设计有关的条例加以提炼。这样不但可以找出需要遵守的城市规划的条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效率;接下来就是相关设计工作的开展。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城市规划相关条例的要求,避免发生原则上的错误。
(二)深刻研究设计规范。
深刻研究设计规范也是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相关的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要翻阅并且找出需要遵守的设计规范。如相关的法律规划和环境规范等;接着,在找出的设计规划资料中开展筛选工作。筛选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找出相关设计规范中需要严格遵守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然后就是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开展了。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述设计规范的要求。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的设计要点。从而更加努力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三)深入了解建筑环境。
深入了解建筑环境也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之前,相关的设计人员要进行建筑工地的实际考察。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和亲自去基地进行考察。从而对基地的基础环境情况进行充分的、全面的了解。然后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将这些情况充分考虑到设计工作中。从而使得设计的成品更加符合建筑的实际情况。
五、结语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带领我们从实际工程中去认识书本知识的现实存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
这次实习期一共五天:结构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实习的工程项目有:XXXX办公楼、XXXXXXXX枢纽、XXXX学院新校区、XX大学XX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和学院综合楼、XX大学建筑馆
结 构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在XX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因此结构形式多选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结构选型中常用的形式,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XX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在这次实习中,所有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结构设计者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由于本次参观的工程项目都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在竖向布置上的要求体现得并不多。
三、基础设计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层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
本次实习中各工程采用的基础形式,既有柱下独立基础(浅基础)又有桩基础(深基础)。以XX市XX办公楼项目为例:该项目处于XX江畔,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并根据综合评价,采用承台桩基础最为适宜。XXXXXXXX枢纽的一幢配套用房也采用了桩基础的形式。但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里的桩直接与地基梁连在一起,取消了承台,二者类似柱与梁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形式的选择和组合,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四、柱网的布置
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柱网的布置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力学性能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优良的柱网布置能够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柱网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方便施工。
五、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网确定后,用梁把柱连起来,即形成框架结构。梁柱刚接构成双向梁柱抗测体系。一般情况下柱在两个方向均应有梁拉结,故应在房屋纵横向均应布置框架梁。因此,实际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但为计算简便起见,可把实际框架分成纵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即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
横向框架--由建筑物短方向的梁柱组成。
纵向框架--由建筑物长方向的梁柱构成。
两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的水平荷载。对于楼面竖向荷载,可由横向框架承受,也可由纵向框架承受或纵、横向共同承受。根据楼面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可将框架的承重体系分为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横向框架跨数往往较少,有利于增加横向房屋抗侧移刚度;纵向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建筑的通风采光。
(2)纵向框架承重体系:适用于大空间房屋,净空高度较大,房屋布置灵活。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体系: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较好。
施 工
大三暑期学校已经安排了我们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在那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人员组织,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进行学习。而本次施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毕业设计当中的施工设计,因此,我们的实习重点是放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的。
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投产先后顺序,都要服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和安排。安排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期限,满足配套投产;
②确定重点,保证进度;
③建设总进度一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④重视施工准备,有预见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工程开工的前头;
⑤选择有效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⑥充分利用正式工程,节省暂设工程的开支;
⑦施工总平面图的总体布置和施工组织总设计规划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施工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2、施工组织总设计;3、各个建筑物等单位工程的施工设计
二、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确定工程施工目标工期基础上,根据相应完成的工程量,对各项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施工工艺衔接关系以及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所优质的具体策划和统筹安排。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协调好施工时间和配置关系,是施工进度计划贯彻实施的首要条件。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的基本要求
1、保证拟建施工项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努力缩短施工工期。
2、保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尽量组织流水搭接、连线、均衡施工,减少现场工作面的停歇和窝工现象。
3、尽可能的节约施工费用,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缩小施工现场各种临时设施的规模。
4、合理安排机械化施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
5、合理组织施工,努力减少因组织安排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
6、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平面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的意义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指导现场文明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否则,施工场地布置不合理会造成施工秩序的混乱。一个项目的施工场地要容纳上百人上千上万的队伍进行施工,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难免会互相干扰,再加上施工场地布置得不明确或考虑不周到,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占用其他队伍的施工场地,影响其他队伍施工,就会产生纠纷。许多材料、机械需要存放,进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如欠全面考虑,就可能出现存放位置占用了建筑物的设计位置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而增加施工成本。由于施工场地布置粗糙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并容易发生触电、失火、水淹等危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施工场地的布置。
2、施工平面布置的作用
1)确定生产要素的空间位置。
2)项目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互不干扰做到有秩序的进行施工。
3)可使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及服务设施,相互间有效的组合和安全运行。
4)减少场内物、料的二次搬运费、降低施工成本。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现场平面管理的依据,现场调度指挥标准。
3、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区域平面布置的一种简明图解形式,用以表示在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现有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为施工服务的临时性的生产、行政和生活用房、机械设备、塔吊轨道、室内和露天仓库、道路(铁路)、给排水管线、电力和热力网及其他管线的相对平面位置。
建 筑
我所要做的设计是三段式:建筑、结构、施工三个部分都要自己完成。其中建筑设计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平常了解到的也就是进行建筑造型和功能的划分。但是到底如何设计,如何进行划分,我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建筑实习是在我校比较有特点的建筑馆进行的。这座建筑馆算是建筑系最原始最真实的一个教材,整个建筑融合了建筑设计的许多要点,当然在实习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它的缺点。所以它是我们进行建筑实习的最佳对象。
实习所了解到的要点
一、入口设计
建筑物的入口既要满足客观的结构构成,又要产生主观性质的情感的美学意义,但是最重要的是满足功能要求。
比如建筑馆门口的大踏步设计。它具有以下功能:
1、人员集散地
2、解决高差
3、入口造势要求
二、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应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平、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关系作为设计基础。
1、应反映出建筑的性格,即建筑的使用性质
2、应反映内部空间及其组织情况
3、应反映自然条件和民族特点的不同
4、应反映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
三、中庭
中庭通常是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相连系的特有形式。
中庭也是一种交流空间,这里可作为集会、庆典、展示的场所,有着丰富建筑物功能的作用。
四、灰空间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
按照我的理解,就像灰色是黑白的过渡色一样,“灰空间”就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中介,或者说是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五、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开端,对建筑物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平面设计中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各功能用房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③各功能用房之间是否联系方便、相互影响较小。
③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
④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⑤建筑平面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⑥建筑形象是否有鲜明的个性。
各类民用建筑的平面主要由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组成,其中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是平面设计所关注的重点。
中国~教育资源网
总 结
关键词: 绿色建筑,住宅,建筑设计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人与自然的和谐
居住的舒适性一直是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的之一。这一点从历史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蒙昧时期,人作为自然人,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就考虑到了住居的重要性。从挖地为穴到构木为巢,从天然山洞到木骨泥墙房屋,无一不体现着生活着的人对住居的要求一再提高。后工业化的今天,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性淡漠,使得人的思想重新回到了“生存”这一根本保守的立场上来。
为改善生存状况、改善生活,人们寄希望于设计。“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桥梁,在改善住居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设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创造诗意的住居,使人舒适的居住,满足生活需要。
适宜的居住区应具有以下特征:
1) 有较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远离噪声地段。外部环境绿化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化,形成可使多种生物共生的环境。
2) 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和住宅单体设计中,合理适当的设计交往空间,以供居民交流,缓解现代社会的社交贫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配置后,更能增加居民的归属感。
3) 住宅的平面布局设计要动静分区。卫生间和厨房要满足现代家居生活需求,具有现代生活所需设备及面积,并且做到自然采光。户型内要有专门的储藏空间等。
4) 现代生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要求住宅建筑向智能建筑方向发展,住户可以利用网络使生活更便捷顺畅,提高生活的质量。
因此,了解社会、时代,了解现代生活是根本,而舒适的生活是最终目的。在现代生活中,设计已渗透到各个层面,更强烈的表现在需要人的参与与体验,强调人与空间、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体现与应用。《21 世纪议程》的诞生,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走向21 世纪的哲学导向。为此探索绿色建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就显示出其意义。
2 绿色设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目的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绿色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使用节能能源资源。“能源是任何文明的先决条件”( AlvinToffter) 。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决定了当前国家经济实力与生活质量,城市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与国家安定局面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为自己的设计作品选用生产能耗低的材料,优先选用可回收的材料。并且应因地制宜的向开发商推荐本地的产品,可以节约运输等环节的费用。做到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达到设计目的。2) 设计手法的运用,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体形设计的推敲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如建筑平面形式、建筑体形,建筑墙体、门窗、屋顶、遮阳,围护结构。环保型材料主要有基本无毒无害型和低毒、低排放型两类。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3) 绿色施工。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施工现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控制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水、电等资源,保护工地区域内的绿色植物。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国家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对全国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要求,为绿色施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3 设计理论的实际运用
某住宅项目总占地面积76435.7 m2,地上建筑面积180250m2,地下建筑面积60263 m2。小区共有高层住宅22 栋,并配有商业办公及会所等公建配套设施。该项目分二期开发。一期包括16 栋住宅塔楼及会所,二期包括余下的6 栋住宅塔楼及南侧的办公商业。
由于基地紧邻一块原生湿地,使得项目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优越,为地块的可持续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上述思路出发,以某住宅设计为例,从居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设计、遮阳与采光、围护结构设计、噪声污染的控制、交通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雨水回收及灌溉等方面。
3. 1 居住区风环境
普通意义上的小区设计,一般是把设计重点放在总平面的布局、单体建筑的外立面上,很少考虑整个小区比较密集的建筑对空气流动的影响。优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高度变化,可以保证冬天不会出现小区内风力突变,而夏天则会有良好的空气流动。
在本项目实际的规划设计中,主体建筑南北向放置,顺应地形取得了错位的总体布局,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和气流流动情况。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 m 高处风速小于5 m/s,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小区建筑布局有利于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住区不出现漩涡和死角,不出现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
3. 2 户型通风设计
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空间布局,可以优化居住的舒适度净化空气质量,并且居住者不用花费更高的代价去采用现代化机器设备,就能满足居住的舒适性。
3. 3 绿化、水景设计
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并且灵活的应用水体景观,可以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在本项目的景观设计中,用草地、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灵活配草地、灌木、乔木和水景,目的是不仅给住户一个优秀的花园式小区,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水体来改善整个小区的微气候。
总平面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贯穿整个基地的景观。较高的住宅位于基地的东北区以确保在不影响北面的生态公园的前提下,把生态公园和南面中央绿化带的景观都能尽收眼底。另外,最靠近生态公园的三栋塔楼都保持60 m 以及80 m 以下高度,以确保小区完全不影响生态公园所有的生态及景观。
3. 4 采光与遮阳
在本项目设计中利用建筑的平面形式的变化,自然形成了一部分悬挑的遮阳板,使实际直接照射进室内的阳光减少。并对小区的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单体住宅建筑的关系,进行了建筑群日照分析及建筑单体自然采光分析。
3. 5 护结构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构造层次设计,以满足DGJ 08-205-20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建筑综合节能目标65%的要求。
3. 6 交通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
本小区设计中,内部实行完全人车分流。机动车全部实行地下交通,地面规划道路仅做消防车道紧急使用。在设计中,倡导低碳绿色交通理念,设计有554 个自行车停车位, 55 个低排放/新能源汽车优先停车位及55 个电动车充电站。地下室采取整体开发,地下总建筑面积达60 263 m2 ,包括塔楼地下室及地下车库功能。为了节约建筑用地,自行车库、汽车库及所有设备机房均设计在地下室,并在设计中满足通风、防火及设备专业等相关要求。
3. 7 雨水回收及景观灌溉
本项目地下室部分设有2 个容积150 m3 的雨水收集池,通过地面的渗透井及屋面的雨水管道充分收集屋顶、路面部分雨水。在收集池的雨水经过弃流—沉砂—沉淀—砂过滤—消毒等工序后再利用,系统处理水量20 m3 /hr,并采用变频供水,主要用于景观补水,绿化灌溉及车库冲洗等方面。景观绿化灌溉用水采用喷灌方式极大地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中国古人云: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现在经济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但是人们对于安居的基本要求依然未变。
【关键词】地基回填;强夯处理;预制管桩;合理施工
1.工程概况
哈市群力新苑56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是哈尔滨市政府2008年度在当年全市动迁解困14片棚户区改造中建设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小区建在群力新区西侧,在东起上江街,南沿工农大街,西至新城小区,北至群力第七大道所围合的区域。在该区域内自然地貌极为恶劣,在上江街沿工农大街至新城小区边形成的条状月牙形区域,高出工农大街既有市政道路近2m多,而在上述围合的中部区域却比工农大街路面低10-12m左右。在规划设计中,采取了以工农大街为自然地面基准线,将高出工农大街的月牙形地域内的土方填入小区中部的浅地带。采用沿工农大街向北至群力第七大道分层减低地面标高,错落成的花园叠合式住宅小区的总平面设计风格。小区中部缺少的剩余土方由靠新城小区和群力新区内部开槽挖土外运的土方回填。
2.地质条件
该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方案处理了原有地貌的不利因素,设计采用逐层分段降低自然地面标高的方法来解决原自然地貌的差值大的情况,但除了靠近工农大街第一梯段开始往后自然地面上均需回填6-8m地基回填土层过渡,回填土采用粘土或亚粘土,在回填土层下部,是原有自然地貌表面的杂填土,厚度约为0.5-2.0m左右,其下为淤泥质粉土,厚度2.0-4.0m,淤泥质土层下部为粉质细砂层。为保证质量,节约建筑成本,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回填土,使回填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满足P=150KPa的基本要求。设计桩长L=18m。在设计桩头端承载值降低比例不大,增加考虑地基回填侧向摩阻力的方法来降低桩长,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目的。
3.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群力新苑56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该地块为哈市政府在当年动迁改造的最大棚户区,动迁工作于当年5月末完成,6月份该地块工程开工。为满足来年棚户区居民能够按时回迁入住,一、二、三期工程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开工,56万平方米的建设群,近70余栋住宅楼,设计基础形式均为预应力钢砼预制静压管桩,由省内3家大型桩基础施工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现场共有15台静压桩机昼夜施工,同时作业。由于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工期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缺少管桩施工经验,开工前只注重地基回填土的处理,没有考虑到近10万余根静压桩在工程开工后,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按设计要求均压入已规划好了的新住宅小区内的各单体楼下。施工前没有进行统一作业安排,造成了在已施工的场地内产生巨大的土体挤密效应。地基土在挤密应力没有释放、土体颗粒压缩后没有完全固化前,又新增较大的土体挤密内力,使土体内的挤密应力在没有内应力松弛或释放之前,又产生了强化土体挤密内力。在被已施工完的楼体地基土挤密内力的作用下,后施工的地基土体硬如板块,设计所采用的Φ300,ζ=70mm厚的预制静压预应力钢砼管桩很难正常压入,且也无法穿越地勘所述土体内1.00-1.50m厚的细砂夹层。施工中多次产生静压桩机超负荷压桩或桩尖尚未进入持力层而产生爆桩的情况,致使现场无法施工。
4.选择的处理方法
由于施工工期特别紧张,根本没有时间来等待土体内应力松弛后再施工,经了解情况后,根据所学的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等专业知识,结合桩机工作工况,设计对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和地质勘探中各层土质相关数据,采取了如下相关技术措施:
①合理安排好桩机施工工作路线,避免地基土内产生“围桶”内应力效应;②合理划分各桩机的流水作业施工区域,避免产生新的地基土挤密效应和产生新的内聚力;③采取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土体应力释放,无条件进行应力释放的地块采用下一步再进行静压桩施工,以给出地基土内聚应力松弛时间;④无条件进行地基土内聚应力释放的地块,采用局部人工进行地基土体内聚应力释放;⑤预制静压桩施工前做钻孔引孔,引孔按规范要求不得超过总桩长的三分之一;⑥改用锤击型预应力桩型,在桩头设100mm后硬质塑胶防震垫,用冲锤冲击打压;⑦改变桩的型号,将原设计桩径Φ300,ζ=70mm的预制管桩改成比原设计大一~二号同型静压桩。⑧选择工作业务熟练的桩基作业班组和优秀桩基手,对作业困难的地块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调整桩基工作状态,作业前使桩基所带配重加满,作业时保持桩基逐步加荷;在稳定缓慢持续加载的状态下一次施工作业完成。⑨作业前,逐一踏查地基土质受挤密应力情况,为防止各施工单位无序抢工避免现场静压桩施工作业混乱的情况再次发生,防止产生新的地基土质挤密应力无法释放,由现场指挥部统一制定各作业桩基的作业行走路线。⑩现场指挥部主管领导在现场亲自指挥,指挥调度所有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和桩基公司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桩基作业技术方案和桩基作业技术措施对无法施工作业的地块按要求采用上述不同的各项措施施工作业完成。
5.调整处理后的技术效果
经过上述调整处理后的预应力预制静压管桩施工,除有一栋楼(A34号楼)在四周均被先前施工完的静压管桩内聚应力包围无法改变现状进行施工,而采用增大原设计桩号外,其余在包围的A区坡下36栋楼基本都按原设计施工,爆桩率明显下降,桩基础施工满足设计要求,桩基础检测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6.结论
哈市群力新区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大面积预制工程静压桩施工困难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情况,它是在满足拆迁工程的回迁总工期要求,在大面积开发建设中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现场各单位为保证早日完成施工任务,有关人员对地基土体挤密应力的认识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地基土体内聚力的化解和科学合理安排好各施工标段的静压桩机施工工作路线,有效地避免了地基土内聚应力产生的“围桶”内应力效应,使当年哈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为国家和地方工程建设节约了资金,同时也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关键词:现代;钢结构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建筑当中钢结构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并且应用的范围也不断拓宽。以钢结构为主的设计空间形式是当前时展的潮流,并且与传统的砌体设计、钢筋混凝土设计以及木结构设计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总的来讲,钢结构对于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当加强设计的水准和效益,加强对设计的分析,以确保整个设计的水准。
一、钢结构建筑的基本特点
1、轻质高强
轻钢结构住宅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优点,一般可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大约1/3,设计师认为,要达到建筑造型与结构形式协调统一、完美结合,寻求最合理的结构体系,应进行多力案比选结构用钢量最省的结构力案并不一定是最经济的力案,应综合考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外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造价比较另一方面,由于轻钢结构的轻质高强,相同重量的建筑物,轻钢结构构件截面小,使用净高大,可节约建筑高度,轻钢结构的层数比混凝土就多,作为自建房,既增加了建筑而积,又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轻钢结构建筑节能环保
轻钢结构建筑主体为钢构件,墙体材料为保温隔热轻质板材,超轻钢房屋墙体不受温度或湿度变化的影响,保留在室内的热能和空调系统效用越多,在能源消耗账单上节省的金钱也就越多所有材料均为环保型,所用的钢材以后可以循环使用不但能够满足对节能的要求,而且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循环建筑体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能源消耗量大的国家,推广应用轻钢结构建筑将是自建房最终的选择
3、平面布置灵活、有效使用面积增大
采用轻钢结构,在截面不至太大的前提可以实现大跨度,这使得建筑功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住户的需要灵活布置,有利于满足现代居家的需求,而且采用轻钢结构,梁柱截面较小,同时增加了自建房的使用面积。
4、造价低廉并且施工进度快是现代化钢结构建筑的基本特征
钢结构进行设计与施工,安装过程非常的方便快捷,而采用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先进技术,还可以使得钢结构的安装造价进一步降低,使得施工企业以及建筑开发商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而钢结构在通常的情况之下不会受到施工季节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整个流程可以迅速的开展,而通常在施工设计合同签订的几个月之内,整个建筑的安装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施工工期仅仅是钢筋混凝土施工工期的一半。
5、抗震性能优越
相比传统的住宅结构,轻钢结构住宅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重较轻,因此,如果在地质条件相对不稳定的地区来进行自建房,在相同设防烈度、相同场地的建筑物承受的地震力较小,带来的地震灾害相应减弱,在地震区应用轻钢结构住宅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损失,具有可观的综合效益可靠的连接和钢材的强度特性使其对地震和飓风具有天生的抵御作用,钢材的高韧性使其成为地震防御设计中的首选建筑材料。
6、美观性有优势
采用钢结构设计的现代化建筑在外形的美观性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优势。采用钢结构设计的建筑,可以使用螺栓等来进行固件和构件之间的连接,所以更加方便进行拆散以及转移等工作,移动性较强。另外,钢结构的设计类型还可以有更多的外形变化形式,在整体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方面优势明显,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相比,在变化性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避免整个建筑的形式过于呆板,所以,在造型和艺术设计方面也可以使得设计人员充分的发挥出想象力,设计出更加美观和多变的造型。
二、钢结构建筑设计分析
1、钢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
首先,应当合理的判断整个建筑的结构能否采用钢材料。应当结合建筑的设计类型和建筑的规模、使用功能等来加以分析,另外,还应当分析建筑的荷载情况、建筑层数、建筑的高度、跨度和振动等等。另外一个方面,在现代化钢结构建筑设计之中还应当加强建筑的选型和结构方面的布置,当前概念化的设计在整个钢结构的工作当中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针对建筑的选型阶段和结构布置阶段,其重要性更加明显,对于一些尚未确定的设计规范和设计的准则,应当加强对钢结构力学和破坏机理的分析,并且结合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指标和设计的经验等来加以判断。从整体的角度着手,对局部进行研究,进而确保整个建筑的平面布置和选型可以满足基本要求。另外,通过概念性的设计理念可以在设计的早期快速的、有效的、精准的确定出基本的设计思路,对不同的设计模型进行比较,保障了后续工作的顺畅。
2、柱网布置应满足规则性要求
多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大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不适宜轴线错开较多,形心和质心距离较大和易于产生较大扭转的住宅平面,柱网布置应满足规则性要求,宜以住宅单元或套型为单位实现模块化,以模块的平接、错接、对称接、凹凸接等多种拼接适应总平面布置的变化。
3、建筑平面应按模数规定布置
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要求房间的开间、面宽均有较大的变化,反映到结构构件上,会带来结构构件如梁、柱的用料、断面尺寸、大小等的不同。与传统砌体结构建筑不同,钢构件不能在现场自由加工、任意增加其长短,同时钢节点所用的连接件的用料、尺寸变化也比较多样,这增加了工厂加工制作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制作成本,同时也给现场施工带来困难,不利于施工速度的提高。因此,在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房屋功能方面的要求,又要考虑到钢结构的施工、加工方面的要求,使钢结构住宅设计向模数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对房 间 跨度进行模数规定,有利于钢结构计算,同时有利于结构构件的模数化以及连接节点的标准化,因而最终有利于钢结构建筑的生产与施工。
4、平面布置的灵活性
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可以实现大开间、高净空的特点,因而在住宅设计时可以将传统砖混结构住宅的很多承重墙改为轻质隔墙。由于隔墙的轻质化和可拆改化,居住空间的大小可以灵活布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对住宅的功能和设备的高品位的需求。除了楼梯间、厨房、卫浴等部分的功能确定之外,住宅中的其他部分均可由轻质隔墙来完成分区,在有限的不变体限定下,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自由户型,满足了人们对住宅多样化功能的需要。
5、钢结构设计要注意的方面
现在,在实际设计中,钢结构分析一般采用线弹性分析,部分也考虑钢材的弹塑性能和几何非线性分析,这有利于对钢结构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构件的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比较常用的是Q235和Q345,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从经济角度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Q345,稳定控制时宜使用Q235构件设计时,用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构件截面是现行规范中最常用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一些设计软件可通过在给定截面库中选择加大一级的方法,将原本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进行自动重新分析验算,直到通过为止。
结束语
钢结构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应用比较广泛。进行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伟峰.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
关键词:民用建筑; 暖通空调; 设计;
Abstract: the civil building hvac throughout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rocess, has become an independent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ivil building in hvac design needs to know about problems, public buildings the division and the common air conditioning mode, the civil construc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hen choosing to pay attention to point and equipment arrangement betwee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tudy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room, du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sing well building.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Hva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一个好的建筑物暖通空调设计, 需要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当然是各工种综合的好效果。用我们的政策语言, 就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俱备。为达到此目标, 在作设计时各工种必须相互配合好。
一、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分析
一是该建筑物的位置, 四邻建筑物情况及其周围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二是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使用时间、有无废气要排等。这些可作为计算负荷及划分系统的依据。三是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 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四是空间的实际尺寸, 外墙、梁和柱子的尺寸。五是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及防火墙的位置, 火灾时的疏散路线。六是建筑结构的方案, 如剪力墙的位置、屋面做法、外墙做法等。七是窗户的大小、层数及采用玻璃的热工性能,判断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八是周围环境。九是室内的照明负荷、电子设备、电动机及其他发热设备。十是可能提供的制冷机房、空调机房、冷却塔、水泵房、电源室及热力点等的位置。
二、空调设计与建筑的关系分析研究
1、分区:内区与外区。现代办公楼多为高层, 面积大, 玻璃窗也大, 室内电子办公设备多, 照明散热量大, 有的人员也多, 这些都会形成空调冷负荷。室外温度波动和太阳辐射热也能引起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但只影响到进深一定的区域, 这一区域称为外区。外区一般为距外墙 4~ 6 m 内的区域。而室内负荷只有照明负荷、人员负荷、电子设备负荷等不受外界温度波动影响的区域称为内区。内区全年的空调负荷均为冷负荷。内区多用全空气定风量或变风量 ( VAV )的空调方式; 外区( 周边区) 常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或 VAV 带末端加热的方式。
2、常用的空调系统方式:一是全空气空调系统: 就是我们常说的集中空调系统, 也即平常用得最多的大风道空调系统, 冷风或热风由空调机房用风道送出, 通过散流器或百叶风口等送入室内, 室内有回风口。这一系统要有机房、要有吊顶空间。二是变风量空调系统( 又叫 VAV 系统) :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按照房间负荷的改变而相应改变送入室内的风量的全空气系统, 多用在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中。变风量空调系统除风道外, 还有末端装置, 称为 VAV 箱( 变风量末端) , 有时外区的 VAV箱也要接热水水管, 有的有小风机需要接电源。三是多联机空调系统: 这是一种风冷直接蒸发冷却室内空气、变频调节制冷剂量的系统, 它不需要机房, 没有风管, 设计简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新楼就采用了多联机空调系统。四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就是一个表面冷却盘管加上一个风机, 有进水、出水两个水管接口和进风、出风两个风口, 所以凡是装风机盘管的地方都有冷热水管道连接。夏季冷却盘管内通 7℃/ 12℃ 的冷水, 其表面温度比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低, 会产生凝结水, 所以风机盘管下边有集水盘, 盘中还接出一根凝结水管。凝结水管的作用是将集水盘中的凝结水排走, 它是无压的自流排水管, 所以要有一定的坡度(≥0. 005) 。
3、吊顶空间及层高。建筑师对于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物在设备、电气等方面先进到什么程度要心中有数。特别要了解各专业在建筑物中都需要占有哪部分空间; 竖井需要多大, 设在哪个部位好; 水平管线走在吊顶内还是走廊内; 空调机房是集中还是分散, 各要多大面积, 设在什么位置; 垂直风管和水平风管的大致方向。对于这些管道空间, 建筑师要有完整的概念,这样才能解决好专业矛盾, 抓好设计质量。
4、制冷空调设备机房、风道、管井与建筑的关系:一是制冷机房:①有地下室时一般设在地下室, 无地下室时设在 1 层, 也有设在顶层的, 但很少。②在地下室中设在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好, 这样可以节省管网的投资, 减少运行时的水泵能耗。③要靠近变配电站和水泵房。④要考虑管网的出路。⑤要预留大型设备搬进搬出的孔洞及通道。二是直燃机房。燃气机房有防火要求, 根据燃气和防火规范,其机房的位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有直接对外的门窗。②有通风换气。③在地下室时有泄烟面。三是空调机房。空调机房应当放在其所负责的防火分区内, 不能把一个防火分区的机房放在另一个防火分区内。空调机房在平面上与主要房间至少应有一室之隔, 为的是避免噪声振动给使用带来无法解决的先天不足。燃气管道不允许设在管井里。一定要设时, 要设单独管井, 还得做管井通风。
三、民用建筑空调系统设计问题分析
1、旅馆、公寓等居住建筑这类建筑的空调系统应考虑:一是室内上部、下部温度的均匀性, 切勿有吹风感。二是空调设备应选用噪声及振动较小者。三是各房间空调系统应有单独调节与启停的可能。旅馆客房多用风机盘管, 可以做到按客人的需要调节室温, 也可以在客人离开房间时停掉风机盘管, 以利节能。
2、办公楼、事务所等行政办公建筑:一是平面上的内外分区。二是过渡季节的运行问题。三是节假日个别楼层或个别办公室的加班问题。四是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特别是出租性质的办公楼, 业务性质不同对空调的要求不一样, 不同业主的室内布置也不一样; 内隔墙的位置经常变更; 空调负荷多变化。
3、商场类建筑。百货公司、商场的冷负荷主要来自照明和人员散热, 其数值大小视建筑的档次而定。过渡季的通风换气十分重要, 几乎需 80%的排气才能满足卫生要求, 因此这类建筑宜采用双风机系统或单风机加排风机系统。商场出入口处人流不息, 一年四季大门敞开。冬季流入大量冷空气, 夏季室外热气入侵, 增加空调负荷。风幕的吹出口风速不能太大, 也不能过小, 大了会吹掉顾客的帽子, 小了挡不住室外气流的入侵。商场中循环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过滤器以自动清洗式为佳。
4、医院建筑。一是如何防止交叉感染。二是如何防止尘埃问题。也就是尽量减少医院内的污染和细菌传播, 空调系统负有重要的责任,送、排风系统的过滤十分重要。空调系统的法兰垫片应采用橡胶垫。排风过滤是指对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的空调排风进行过滤。三是病房的个别控制问题。病房的温度应能个别调节。四是只供暖、不设空调的医院必须有完善的通风系统。
四、设备间布置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
设备间的布置, 依照建筑物的种类、规模、设备方式、使用机器与系统的不同而异。
1、制冷机房要与变电室、泵房一并考虑。锅炉房要建在供应燃料方便又有可能在附近建立烟囱的地方, 并且要考虑车辆进出的线路。空调机房应设置在送风路线不长, 且便于冷热水管连接, 又能有室外空气接入的地方。排风机房要注意室外的风向和周围环境。
2、控制室应处于维护管理方便的地方, 尽可能设在各设备间的中心地带, 设在靠近楼梯或直接通往走廊等易于疏散的地方。
3、为确保主要设备搬入搬出的方便, 门宜直接通向道路, 向外开, 运输时不应妨碍居住部位。应考虑必要的面积。
4、锅炉房、制冷机房有高压、可燃的危险, 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范,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锅炉房燃烧需要大量空气, 电动机要通风散热, 而且引风、鼓风机噪声甚大, 均要注意。制冷机房应设在一般人员不去的地方如地下室, 机房内应有充分的维修通道。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原则上应考虑有两个门。因主机房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所以在其上方不宜设置噪声要求较严的房间。室外冷却塔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
第1.0.1条 为了使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能满足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乡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
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
中型:6个班至9个班。
小型:5个班以下。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
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第1.0.4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 基地和总平面
2.1 基地选择
第2.1.1条
四个班以[:请记住我站域名/]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第2.1.2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基地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二、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三、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
四、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2.2 总平面设计
第2.2.1条
托儿所、幼儿园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第2.2.2条 总用地面积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2.2.3条 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二、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m2=180+20(N-1)
注:1.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乳儿班不计)。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
第2.2.4条 托儿所、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第2.2.5条
托儿所、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基地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第3章 建筑设计
3.1 一般规定
第3.1.1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并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中的分区要求及有关规定。 第3.1.2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必须按第3.2.1条、第3.3.1条的规定设置。服务、供应用房可按不同的规模进行设置。
一、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乳儿室、配乳室、喂奶室、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衣帽贮藏室、音体活动室等。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宜合并设置。
二、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保育员值宿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不设保育员值宿室。
三、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
第3.1.3条 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
第3.1.4条 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第3.1.5条 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表3.1.5的规定。
生活用房室内最低净高(m) 表3.1.5
房间名称净高
活动室、寝室、乳儿室2.80
音体活动室3.60
注:特殊形状的顶棚、最低处距地面净高不应低于2.20m。
第3.1.6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
第3.1.7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
第3.1.8条 建筑侧窗采光的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表3.1.8的规定。
窗地面积比 表3.1.8 房间名称窗地面积比
音体活动室、活动室、乳儿室1/5
寝室、喂奶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1/6
其它房间1/8
注:单侧采光时,房间进深与窗上口距地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大于2.5。
第3.1.9条 音体活动室、活动室、寝室、隔离室等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间隔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nT'W不应大于75dB。
3.2 幼儿园生活用房
第3.2.1条 幼儿园生活用房面积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
第3.2.2条 寄宿制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贮藏室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
第3.2.3条 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宜超过6.60m。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台,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
第3.2.4条 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生活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m2 表3.2.1
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备注
房间名称
活动室505050指每班面积 寝室505050指每班面积
卫生间151515指每班面积
衣帽贮藏室999指每班面积
音体活动室15012090指全园共用面积
注:1.全日制幼儿园活动室与寝室合并设置时,其面积按两者面积之和的80%计 算。
2.全日制幼儿园(或寄宿制幼儿园集中设置洗浴设施时)每班的卫生间面积可减少2m2。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集中设置洗浴室时,面积应按规模的大小确
定。
3.实验性或示范性幼儿园,可适当增设某些专业用房和设备,其使用面积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设置。
二、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
三、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
四、炎热地区各班的卫生间应设冲凉浴室。热水洗浴设施宜集中设置,凡分设于班内的应为独立的浴室。
第3.2.5条 每班卫生间的卫生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3.2.5的规定。
每班卫生间内最少设备数量 表3.2.5
污水池(个)大便器或沟槽(个或位)小便槽(位)盥洗台(水龙头、个)淋浴(位)
1446~82
第3.2.6条 供保教人员使用的厕所宜就近集中,或在班内分隔设置。
第3.2.7条 音体活动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 3.3 托儿所生活用房
第3.3.1条
托儿所分为乳儿班和托儿班。乳儿班的房间设置和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3.1的规定,托儿班的生活用房面积及有关规定与幼儿园相同。
乳儿班每班房间最小使用面积m2 表3.3.1
房间名称使用面积
乳儿室50
喂奶室15
配乳室8
卫生间10
贮藏室6
第3.3.2条
乳儿班和托儿班的生活用房均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建时,托儿生活部分应单独分区,并设单独的出入口。
第3.3.3条 喂奶室、配乳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喂奶室、配乳室应临近乳儿室,喂奶室还应靠近对外出入口。
二、喂奶室、配乳室应设洗涤盆。配乳室应有加热设施。使用有污染性的燃料时,应有独立的通风、排烟系统。
第3.3.4条 乳儿班卫生间应设洗涤池二个,污水池一个及保育人员的厕位一个(兼作倒粪池)。
3.4 服务用房
第3.4.1条 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表3.4.1的规定。
第3.4.2条 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置,幼儿生活用房应有适当距离。如为楼房时,应设在底层。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应设上、下水设施;隔离室应设独立的厕所。
服务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m2 表3.4.2
规模大型中型小型
房间名称
医务保健室121210
隔离室2×888
晨检室151210
第3.4.3条 晨检室宜设在建筑物的主出入口处。
第3.4.4条 幼儿与职工洗浴设施不宜共用。
3.5 供应用房
第3.5.1条 供应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表3.5.1的规定。
供应用房最小使用面积m2 表3.5.1
厨房规模大型中型小型
房间名称
主副食加工间453630
主食库151015
【关键词】 管线综合;居住小区;总图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一般的居住小区里,牵涉到人们生活的重大关系的水、气(汽),一般均采用管道输送。同时,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再加上雨水也常用管道排出。各种电器设备、电器照明、通讯信号以及有线电视信号所需要的电能,都是用输电线路输送的。
居住小区内的管线较多,有水道、气(汽)体管道、输电线路等。同一种管线中又有很多条。各种管线的性质、用途、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又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停水、停电、断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管线布置上要符合各种管线本身的技术条件,满足管线与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各种防护间距要求并节约用地。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合理的进行综合布置,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运行。
管线综合布置是根据要求确定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是总平面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总图设计对各管线专业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管线的主要种类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暖区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煤气、通讯、有线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
水道
在居住小区中,水道一般分为上水管道和下水管道两种:
(1)上水管道是从水源或泵站给用户供水使用的,该管道多用各种口径的钢管或无缝钢管,也有用钢筋混凝土管的。
上水管道又有生活上水管道和消防管道。在实际使用中生活上水和消防上水往往合为一条管道,在适当的地点设置消火栓。
上水管道的敷设多为埋设。考虑防冻埋设深度应在冻结深度以下,同时还要注意管道的加固和保护措施,以免管道本身损坏后冲毁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的基础。上水管道一般设置在便于检修的地带。
上水管道常设有占地较宽的设施和辅助设备,如:泵站(或泵房)、水池(或高位水池)、水塔、检查井(或阀门、水表等设备的井)。上水管道虽然是有压的,但不宜拐弯太多。因为拐弯多,压力损失就大。
(2)下水管道一般采用自流方式排出。下水管道又可以分为生活下水和雨水两种下水管道。它们可以分流,也可以合流。但是,现在我们在做设计时,一般都是采取雨污分流方式。
下水管道一般是无压、靠自流,因而多采用铸铁管或钢筋混凝土管。下水管道的连接或拐弯要通过下水井。通过下水井和雨水篦井可以汇集雨水,检查并疏通下水管道。
下水管道要埋入冻结深度以下,并且要求有严格的自流坡度。
2、气(汽)体管道
在居住小区中,气(汽)体管道一般分为煤气管道和热力管道两种:
(1)煤气管道可以直接使用一般钢管。因为煤气有毒,又是易燃、易爆气体,所以对于输电线路、明火地段、生活下水管以及人流通过的地段应保证安全。煤气管道采取入地敷设。一般应禁止沿电力线下敷设。
(2)热力管道主要指蒸汽管道。多在我国的北方采暖地区设置。
3、供电线路
居住小区的供电线路按其功能、用途及电压高低分下列几种:
(1)高压线居住小区的外部电源一般来自地区电力系统。在小区内部常设有变、配电房,由地区电力系统到居住小区的变配电房所常用10kv、20kv高压输电线路。
(2)照明线照明线一般是220V。
在居住小区管线综合中,常把高压线和照明线统称为强电。电力线一般有架空线和电缆线两种。但是,近年来,考虑到整个小区的美观性,在设计中,通常采用电缆敷设。电缆的敷设方式有直接埋地敷设、排管敷设、电缆沟敷设三种。直接埋地敷设经济方便,但不容易维护检修,也不宜经过有腐蚀性土壤地带。若经过腐蚀性土壤地带,应采用排管敷设,即将电缆设在铁管或陶土管内埋地敷设,以防腐蚀。在实际设计中,常采用排管敷设方式。电缆沟敷设是将好几条电缆设在一条沟道内,可以减少占地也便于维护检修。沟道敷设时应注意排水。
(3)弱电通讯线居住小区的弱电通讯线主要有通信电缆(电话线、网线)和有线电视电缆。按敷设方式可分架空线和电缆线两种。但是,近年来考虑到整个小区的美观性,在设计中,通常也采用电缆敷设。
管线的敷设方式及布置要求
1.管线的敷设方式
管线的敷设方式大致分为地上和地下敷设两种。现在,在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设计中,所有管线都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地下敷设方式分为直接埋地、管沟及管涵敷设三种。在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设计中,所有管线大都采取直接埋地敷设方式。
2、地下管线的布置要求
(1)所有管线必须与城市管线衔接;
(2)不应布置在建、构筑物基础压力的范围内。在困难情况下,布置受到限制时,可将不经常检修的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下面行车部分外,雨水管道也可布置行车部分内;
(3)生活饮用水管尽量避免与生活污水管并列布置;
(4)地下管道一般应自建筑物向道路中心由浅至深进行敷设。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5)地下敷设管线与建、构筑物间,以及管线与管线间应满足最小水平净距的要求。地下管线间及其与铁路、道路交叉要满足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例如表 1至表 3所示。该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各专业有相应的规定或规范要求,设计中应按本单位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表 1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
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的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
③低压煤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表 2
各种管线与建构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表 3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城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
②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③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④表中热力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对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为0.5m,对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等于300m时为3.0m,对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
四、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组织好各种管线,力求使管线间及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和竖向上相互协调,应考虑到生活安全、施工和检修方便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并适当考虑预留管线的余地。
(2)全面考虑各种管线的性质、用途、相互联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合理选择管线走向,尽量使管线短捷、均匀、适当集中。管线宜直线敷设,并与道路、建筑物轴线或相邻管线平行。干管宜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户及支管较多的一侧。
(3)管线的平面布置,力求顺直。尽量减少管线与交通运输线路的交叉,交叉时应尽量垂直交叉,在困难条件下,两者交角不宜小于45·,并应采取加固措施。尽量减少管线相互间的交叉。
(4)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设深度接近的管线排列在一起,有条件时可同沟敷设,一次开挖,采用最小水平净距,为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并便于维修。
(5)管线尽量避开填挖较深和地质不良地段。沿高差较大的边坡布置管线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和防止冲刷。
(6)在旧城改造中,要注意新建管线不要影响原有管线的使用,并尽量施工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当有可靠根据或措施,管线间距不能符合规定时,可适当缩小间距。在用地紧张的地段,可将不经常检修的排水管布置在道路路肩,甚至行车路面的下面。地下管道可布置在绿化地带内(如草地、灌木丛),但不允许布置在乔木下面。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 4的规定。
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 4
(7)管线综合布置中,当各种管线的位置发生矛盾时,在满足生产生活、安全条件下,应按下面原则处理:
1)新设计的让已有的;
2)压力流的让重力流的;
3)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4)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或难弯曲的;
5)临时的让永久的;
6)一般的让特殊的;
7)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8)发生故障后影响小的让影响大的;
9)施工、检修方便的让施工、检修不方便的。
五、实例探讨
下面,就衡建三公司居住小区管线综合布置进行实例探讨。
1、小区简介
新建的衡建三公司居住小区位于一公司原生活区的西侧,规划的雁城南路东面,湖山路南面,占地5.9公顷。新建的衡建三公司居住小区以路网分为三个组团:
第一组团在衡建大院的东南部分,包括①、②、③号楼;
第二组团在衡建大院的西北部分,包括④—⑧号楼、规划的邮电交接间、自行车库、配电房及原有的47#、48#楼;
第三组团在衡建大院的西南部分,包括⑨—⒅号楼及原有41#楼。
小区在竖向设计上根据现有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在不大填大挖的基础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台阶:
72.80、75.05、74.50、73.50、72.50,台地之间用挡土墙连接。
2、管线综合
设计人员将小区内部管网分成两个区域,以现存南北向6m道路为界,路东规划的①、②、③号楼有原已建成的管网解决配套,路西区域的管线统一规划、统一配套。
小区内部设置了生活给水管、消防给水管、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10kv高压电力电缆、220V低压电力电缆、通信管道及有线电视电缆等9条管线。
下面分别介绍各管线的具体布置。
1、生活给水管从原有总水表前分出,向小区南端敷设。管径为150mm。
2、消防给水管从⑩号楼楼前的给水管分出,向东敷设,并与原有给水管相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新设2个消火栓。管径为150mm。
3、生活污水管由各栋楼楼前的化粪池出来,第二、第三两个组团分别向北、向南汇集,在⑾、③号楼楼前向东排向原一、二公司的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方涵。管径为350mm。
4、雨水管同污水管一样,由第二、第三两个组团分别向北、向南汇集,在⑾、③号楼楼前向东排至衡山路,并在衡山路上另建一条临时雨水管,与湖山路雨水管相连。管径为400mm。
5、煤气管以原47#楼东φ200管道开口作为气源点,向西敷设主管道进入小区,再分别向第二、第三两个组团敷设。并与雁城南路规划煤气管环通。管径为200mm。
6、10kv高压电力电缆自湖山路10kv电缆连接,向南敷设至小区内部规划的配电房。
7、220V低压电力电缆从小区内部规划的配电房接出,分别向第二、第三两个组团敷设。
8、通信管道自湖山路沿一公司人口道路引入,并与雁城南路规划通信管道环通。小区内部设有两个交接间。规划通信管道预留4—6孔,进户设2孔。
9、有线电视管进线方向为湖山路----丹霞路路口,预埋2孔管道,与通信管道同管位,设独立的人孔。
该小区管线横断面布置图见图1、图2。
六、结论
管线综合布置是总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线综合图是总图设计中主要的施工图之一,该图和其他施工图一样,是施工放线的依据。除此之外,管线综合图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还起着全面的组织管理作用。各管线的设计,须满足各自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服从管线综合图的要求。各管线与管线、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必须在管线综合图上得到合理处理。要作好管线综合,设计人员需要熟悉各管线专业规范,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协调组织好各管线专业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井生瑞主编:总图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年5月。
邓述平 王仲古主编:居住规划设计资料集 1996年3月。
【关键词】]小户型住宅 ;建筑设计; 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大城市小户型住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土地资源有限的今天,对小户型住宅的设计进行研究,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营造出建筑功能布局合理、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当前的房地产总体形势趋于紧张的情况下,设计中小户型既降低了购房总价,减少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降低了购房门槛,也扩大了消费者的范围。可以说,大力发展功能完善、舒适度高、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总房价较低的中小户型住宅,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住宅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小户型住宅的发展前景
小户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市人口结构和状态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外来人口、本地年轻人群、年轻家庭是小户型的主要需求者。上述需求购房者经济基础薄弱,加之住宅售价逐年提高,从而造成部分地区有急需解决住房困难的普通居民买不起房的现象存在,同时使得城市部分大户型住宅处于空置状态,浪费资源,故小户型住宅的推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小户型住宅概念界定
1、狭义的小户型定义:狭义的小户型认为:60―70平方米以下,具有厨、卫、宿功能的l居室套型,这中间包括单身公寓或超小型的酒店式公寓。
2、广义的小户型定义:广义的小户型认为:1居室套型60平方米、2居室套型80平方米、3居室套型90平方米。无论居室多少,一般只设一个卫生间,如果设二个卫生间,或独立餐厅,或增加辅助空间储藏室、休闲阳台,户型面积可以增加10―20平方米。
三、关于做好小户型住宅设计
1、以人为本。精密设计理念的运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住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理念上 先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使人们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2、合理的面积分配。因为面积小,所以在设计中应将总面积合理的进行分配,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挤去没有明确用途的的泡沫面积,减少户内交通面积,使功能分区既明确又适宜。从居住的适应性而言,三室或者两室半的户型功能分区上更合理,除主人房,儿童房外,还可留有一间多功能的用途,可用于待客、书房、娱乐、保姆用房等。虽然房间面积不大,但对于住户不同生活阶段的需要而言,确实能达到分得开、住得下的效果。
3、使用面积最大化。公共空间紧凑,降低公摊面积,使用率高;扩展使用空间交通空间面积设计一般要求经济节约,除了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外,还应满足设备管线的有效排列、安全维修、底层入口空间结构对齐、方便进入、防止电梯运行噪音等基本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墙面上布置管井、入户门、采光窗、垃圾暂存间等,使其位置相对集中,占用空间合理紧凑。
4、居住功能空间的适宜尺度的选择。户型的大小除了由组成住宅的各功能空间的数量决定外,另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各功能空间的尺度了,在当今市场上许多大户型、豪宅中,在所设功能未增加的前提下,只是一味地增大空间的尺度,这种住宅不但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也并不适用。相应的,在功能齐全的前提下,且能对居住空间的适宜尺度做出判断和选择,空间尺度合理,总面积会得到有效控制,面积不大也能做出高品质、适应市场的住宅。各功能空间尺度主要由布置的家具、设备以及人体的操作活动三部分内容所需面积组成,空间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尺度的要求才能保证正常使用,设计中通过对各部分空间的有机组合,保证该空间紧凑合理,并满足舒适的要求。
5、讲求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追求生活的舒适性是小户型居住主体的目标。小户型住宅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包括视野、采光、通风、日照等。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小户型住宅,有不少是以牺牲小户型的舒适性来追求小面积,表现为采光差、通风差、北向。一年四季不见阳光,十分不利于居住主体的身心健康。对此,在设计上可采取的措施有:起居窄间可设置落地窗、凸窗。以扩大视野;卧室开窗.一般不朝向高层住宅的凹口:改点式住宅为板式,尽量减少点式住宅中每层的户数等。
6、集成的厨卫设施。厨房、卫生间的布局应适当、合理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间的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户的生活水平和现代文明居住程度。在小户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对于小户型住宅,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位置得当,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以便提高面积的利用率。
7、简洁的室内装修。现在有很多的住宅装修趋于宾馆化,但结果是既不像住宅,也没办法与高档宾馆相比。所以,简洁的室内装修应该是清雅、明快,避免繁杂、奢华。为了节省面积,家具应尽可能做到多功能。通过对住宅设计的研究、设备家具的研究,小面积住宅也会做得很实惠。
8、考虑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住宅主要房间都应做到直接采光。起居室、卧室应力争1―2间南向。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否则光线昏暗,不便使用。平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自然对流通风,有效的改善
9、实用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采用自然资源的技术,如室内通风、日照等。要提高小面积住宅的性能,只有通过科技的手段,才能使小户型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保持良好。小户型住宅与高科技推广根据小户型面积紧凑与精细的要求,应通过科技创新来完善功能,加快一些高科技新产品的研制与应用。采用高效的薄型保温材料或复合保温墙体,重点是隔声、保温、坚固的薄犁内隔墙材料或可折叠、可拆改的分隔墙材料。
使设施管线相对集中,采用地板采暖或将管线埋地,室内尽量无明管线。
推广应用嵌入式冰箱和洗衣机、薄型电视、小型悬挂式音响和笔记本电脑。推广吊柜、搁板与紧凑型家具,如折叠床、桌柜一体、床柜一体等紧凑型家具。
10、模糊某些功能区域。减少固定构件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等。减少固定构件,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2-3厨房、卫生间的布局。
结语
小户型住宅以自身的优点必将是未来城市建设中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功能齐全、空间组合得当、使用效率高、适用优美的居住空间,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肩负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周燕珉。未来住宅厨卫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广东建材,2002,(03).
关键词:居住建筑,通风方式,室外风环境,居室通风,卫生间排气,厨房排烟
城市的发展把人类从自然环境放进了越来越密集的钢筋混凝土的盒子。人类战胜了自然环境恶劣的一面,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空间。但是,“自然”变成了越来越稀缺的资源。看看房地产的广告,标榜“XX公园”、“XX水岸”、“XX森林”的比比皆是,强调空气清新、环境生态、景观天然成为最突出的销售亮点。今年频繁出现的雾霾笼罩,更引发公众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健康的居住正成为越来越多购房人群利益攸关的关注点。PM2.5这个冷僻的数值,从专业人士关注的技术参数走进公众的生活,同时引起了购房人对住宅环境品质的重视,在大环境差强人意时,如何让居室内生活更健康成为其买房的必要因素。针对这种客户需求的变化,住宅开发项目开始在居室环境上增加投入和研究,尤其是把住宅通风的处理作为关键点,对通风方式的选择从技术参数、产品、施工、后期应用、成本投入,以及对居住空间和流线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金融街融汇项目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
金融街融汇项目位于大兴区,属天宫院板块。随着北京市政府新城南规划的,区域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同时也对人居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该项目在定位阶段,就客户对居住环境品质的需求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力图创造“全生命周期的舒适性”的精品项目。希望客户在购房选择中,买的就不仅是房子,更是整个住宅的环境品质,以及住宅各个体系完整细致的组织。既:延续整个住宅生命周期的房屋使用的高性能与高舒适性,以及这种性能和品质体现在环境品质上的价值。
影响住宅环境品质的因素很多,除了无法选择的区域大环境,对于每个项目来说,建筑总体布局、户型特点、(立面形式)、甚至厨房、卫生间的设备布置都是通风方式的选择时应该细致考虑的因素。
住宅通风的意义在于,清新的空气、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家居生活。住宅通风主要包括三种功能用房的通风:居室的通风、卫生间的通风和排气、厨房的通风和排烟。
1 居室的通风
1.1 居室通风的方式及优缺点
居室的通风换气分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两种。机械通风一般是指空调;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可开启的外窗。近年来窗式通风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类似装了过滤装置的百叶窗,开启方式有自动和手动之分,但原理相同。尤其是采暖制冷期间,在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宜有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补充新鲜空气,并预防和控制生物、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的污染。
自然通风是住宅通风普遍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实现原理上是由“风压”和“热压”引起的空气流动。其优势是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室内环境的降温,还能够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改善室内环境品质。但是自然通风在平面凹口部位会造成空气的阻滞,形成漩涡,使局部居室的通风不畅。
居室自然通风的处理要素,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开窗、开门,而是需要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根据小区景观环境、建筑布局、户型特点、立面形象处理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并在门窗的选型、通风设备、屋顶通风等细节进行优化控制,综合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1.2 影响居室自然通风的几个因素
主要是建筑布局、户型特点、可开启窗的位置和大小等。从总体到微观的几个层面的影响。
建筑布局:建筑总平面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效果影响是最大的。仅从生态和技术角度建筑布置,建筑的朝向应该使其的法线与风向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既可以形成畅通的风通道,又可以避免建筑背风面形成过大的漩涡区。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户型特点:包括户型组合及户型平面。户型组合直接影响的是建筑的体型,高宽的建筑单体对风的阻滞非常大。户型平面上,如果过多出现凹口,室内的空气无法畅通排除,使开启窗的通风效果大打折扣。
可开启窗的位置和大小:居室可开启窗的大小、相对位置等,都直接影响到风速和进风量。技术数据显示当开启窗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启窗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启窗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位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1.3 如何选择的适合的通风方式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通风方式的选择不单纯是技术和产品问题 ,要综合考虑大部分客户要的到底是什么,精准定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融汇项目的前期,就详细调研了北京地区客户在居室通风上的要求和偏好,总结出以下四个关键点,重点研究解决方案。首先,项目区域内小环境的优化;其次,建筑朝向问题;第三,户型组合方式;第四,户型平面。
本项目中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地东侧是近2万平方米的城市级代征绿地,与环伺的清源公园、埝坛公园形成了不可多得的区域生态环境。小区内的园林规划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打造了宏观加微观的全层面绿色生活环境。
考虑到客户对正南北朝向的强烈偏好,建筑布置均采用南北朝向布置。由于北京地区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向,这种布置方式对风环境也是有利的。在细节上,没有流于简单的行列式排列,“梅花桩式”楼体布局错落有致,为每个单体建筑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采光同时,保证小区内风通道畅通,避免形成漩涡风。
户型组合时,延续整体规划思路,采用小进深户型,短单元、短板楼的组合方式,建筑单体组合控制在1~3个单元内,减少建筑体型对风的阻滞。
户型平面,融汇项目定位是“微公馆”,以小户型为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单朝向户型,无法直接借助外窗形成“穿堂风”。通风方案的选择分两个层面考虑,首先外门选择带通气口的形式,借助走廊外窗形成内外空气流通。其次,室内开启窗位置选择上,尽量有意识组织“风通道”,合理布置室内隔断墙。开启窗大小的选择上,在迎风面加大开启窗面积,侧面窗适当减少开启面积,利用风压形成空气自然流通。
2 卫生间通风
2.1 卫生间通风的方式及问题
居住建筑的卫生间通风,常用的方式是自然通风及机械通风。与居室通风不尽相同之处在于,居室通风强调“流通”,卫生间通风则强调“排放”。自然通风就是卫生间设有可开启外窗,机械通风则是卫生间内设排气道及排气扇。排气道的形式目前多采用变压式单风道。
无论开窗或排气道,卫生间的通风效果并不理想,串味、排气效率低是普遍的问题。户型设计中卫生间即便开窗多会选择凹口处,外部风流通性差。实践中,由于规范并没有要求卫生间必须有外窗,户型布置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往往做成暗卫生间。住宅毛坯交楼的情况居多,排气扇需客户装修时才安装,在排气道上现场打洞,施工的精度不高,没有标准的连接件,造成排气道密封性的破坏。
排气道的原理,是需要卫生间保持负压,这就是卫生间门下百叶的作用。它同时造成的副作用是卫生间的气味散到居室里。因此,现在客户装修一般不会选择这种类型的门。缺少空气的对流,卫生间的排气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2.2 如何在项目中规避缺陷点
融汇项目对客户的调研中发现,客户在能否接受卫生间排气不畅和卫生间气味扩散两个选项中,气味扩散更不能忍受。通常卫生间的设计时单纯的考虑了其排气重要性,采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的方式,结果给客户造成更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过往被忽视的问题,融汇项目中,提出卫生间减少与室内居室的空气流通的理念。加强内部空气组织,除了在设备选型上多方考量外,其开启窗的位置保证通风的可靠性,形成室外负压,增加空气流动性。
3 厨房的通风和排烟
3.1 厨房通风和排烟的几种方式
厨房的通风和排烟是两个系统。开窗通风是强制要求,避免燃气泄漏,同时补充由于排烟减少的风量。排烟系统成为居住建筑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厨房排烟都是机械式的,其排烟方式按时间分有砌筑式单烟道、主次烟道、变压式烟道、止逆阀式烟道四个阶段。由于对排烟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提高户内使用率的要求,目前实际应用的多为后两种。
变压式烟道由主次烟道构成,在次烟道与主烟道交汇处加装一个向主烟道倾斜的导流板,从而减少主烟道截面面积,在次烟道形成负压,使气流向上运动达到排烟的目的。变压式烟道为避免串烟,用各层不同的次烟道构造形式形成不同的压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构造的多样性增加构件的种类,以及安装的难度,造价较高。客户使用排烟道时与理论压力计算情况差别较大,防串烟和排烟的性能没有显著提升。
止逆阀式烟道在单管烟道上的各层进风口处,加装一个防气流逆行的止逆阀,迫使烟气向烟道内单项运动,从而解决烟气互串的问题。这种烟道截面尺寸较小,提升了厨房的有效面积使用率。工作时烟道内部压力大,对抽油烟机的功率要求较高,整体排油烟的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油烟的粘附性使止逆阀无法开启或开启后无法关闭,造成严重的串烟现象。
还有采用直接外墙侧排,预留排风口的形式。此种做法省去了烟道,客户使用上互不干扰。但是烟气的直排造成环境空气的污染,同时对外墙面的污染较为严重。
此外,还有一些国外常用的方式,如双向贯通式水平排气道、屋顶安装排风机的共用竖向排气系统。
双向贯通式水平排气道,水平风管贯通室内,两端住宅开口,开口处均安装管帽。该排烟道对风压风向的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都由于其它方式,且防火性能好,通过风道蔓延火灾的可能性较小。其缺点是会造成住宅层间排风交叉污染。此外,其风管、风口等配件均需系列化标准配件产品。日本高层住宅中有60%以上采用这种方式。
共用竖向排气系统,为解决水平排风的交叉污染时采用的,竖风道顶部需安装屋顶排风机,各户接往竖风道的排烟支管采用不燃材料制成,支管与竖风道连接处装防火阀和止回阀。这种形式要求设计准确,施工精细,维修管理及时,而且能耗较大。欧美各国多有采用。
3.2 厨房排烟形式的选择时考虑的要素
厨房排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排烟顺畅及防止串烟,这是所有客户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项目操作中,上述要求的实现并不简单是排烟系统的问题。除了针对排烟构件选择时考虑的产品成熟度、构件配套标准化程度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排烟问题放到整个户型、整个单元、整个规划布局中综合考虑。
从客户对居住空间关注度的排序中,依次为:户型平面的合理性、厨房的位置和面积、预留的排烟位置是否符合厨房流线布置、对室外空气的影响、对立面的影响。分析融汇项目的定位,主要是针对25~35岁年轻人首次置业,户型强调“微”小,包括50~58m2微一居,70~79m2主力微两居,95~118m2微三居。在户型设计中,居室、卫生间、厨房之间的流线关系对于客户的生活更重要,是直接导致其购买的原因。而且,城市住宅是多户型组合、多单体的居住小区,把厨房是否处于合适的风向提到第一位不现实。而且,对于小户型,厨房的面积较小,需要对每一寸面积的精细设计。因此,在对于排烟形式选择中考虑的要素,放弃掉利用平面设计彻底解决通风问题的选项。主要针对厨房流线布置中排风道位置、室外通风条件改善、产品选型细节四个元素进行把控。
3.3 项目中对排烟方式选择的关键点控制
排烟道的位置控制:融汇项目的厨房操作台布置方式有两种,单侧“一”字型和“L”型。操作台“一”字型布置时,排烟道在操作台的内墙端头,与外窗形成空气对流,保证烟气的顺利排除;操作台“L”型布置时,排烟道应放置在对着外窗一侧的内墙端头,一定避免放在“L”型的转折点处,打断厨房操作流线,给客户使用造成不便。
室外通风条件的改善:在单元户型组合时,尽量减少凹口的出现;在无法避免时,加大厨房外窗的开启面积,组织好好进、出风口及气流走向,降低烟气倒灌的机率。
产品选型:厨房排烟道在产品系统化、工艺配套、施工精度上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施工的随意性,风口风机制式没有统一标准,烟道不密封都是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由于融汇项目采用的是全精装交付,有条件对工程施工进行整体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施工中对排烟道进行重点控制,要求烟道进风口加装成品接口,配橡胶套箍,是排烟道的密封性得到很好的控制。
居住建筑的通风和排烟看似是个局部的技术细节,却代表了对健康住宅的生活理念的理解和居住产品把人性化设计作为品质重点的趋势。
4 结语
关键词:渔港规划、必要性、注意的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渔港是专供渔船和渔业辅助船停泊、使用的港口。渔港的建设给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作业场所,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同时,随着渔港渔货产量和交易量的增加,渔港陆域工程也得到了发展,如水产品的冷藏加工、鱼品批发、制冰、养殖等行业也能相继发展起来,繁荣了地区的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税收。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368.1公里,发展海洋经济是广东的优势。目前,广东海洋经济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现代渔港就是对广东的海洋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把广东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以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渔港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2.1渔港规划建设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渔港的合理规划建设是提高渔港建设标准、增加渔港避风面积,满足渔船防台避风要求,有效发挥渔港功能,提高渔港防灾减灾能力,为渔船海洋捕捞生产提供安全保障,为广大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可靠基础条件的前提。
2.2渔港规划建设是改善渔业设施,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渔港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变过去航道窄小、港池淤浅、“有港无码头”、“有鱼无市”、“有港无船”的状况,不仅使渔港设施得到完善,而且使渔港功能得到了提升。渔港从过去的单纯供渔船停靠,发展成集渔船停靠、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储存、加工、对外往来等功能于一体的渔业生产发展基地。
2.3渔港规划建设是加快渔区小城镇建设,促进了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渔港的有序规划,改变昔日脏乱差的港容港貌,加快了渔区小城镇建设。而投资环境的改善,又可以吸引外资、民资前来投资办厂,参与当地渔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使许多渔港成为人们休闲和游览的好去处,从而改善了渔区的经济结构。
2.4渔港规划建设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的需要
渔港的规划建设可以加快海洋渔业结构优化调整、渔区城镇化建设和渔业产业化步伐。控制和压缩海洋捕捞强度,落实减船转产,转产渔民可从事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流通和服务、休闲渔业,逐步实现新型现代化海洋渔业。
三、渔港陆域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渔港的分级
陆域规划设计中应进行合理的港址选择,根据渔港的等级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国家根据渔港服务范围与功能,渔船数量、吞吐能力、发展前景等情况分为四级,如下:
(1)国家中心渔港:渔港年鱼货卸港量在8万吨以上,可满足8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40——50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10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600米,码头前沿陆域纵深不少于1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2)国家一级渔港:渔港年鱼货卸港量在4万吨以上,可满足6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30——4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8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4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3)二级渔港:渔港年卸货量在2万吨以上,主要满足当地渔船停泊、避风、补给需要,能容纳渔船数200艘以上,具有一定的水、陆域面积、岸线、码头长度能达到一定标准。
(4)三级渔港:能满足当地渔船的停泊和补给需要,能容纳一定的渔船,有一定的岸线、码头和水域规模。年卸港量能达到一定规模。
3.2卸港量的预测
陆域的建筑建设规模跟卸港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卸港量的预测应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情况、渔业生产发展规划、渔船状况等通过统计预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渔港水产品卸港量,关系到渔港渔船的选型及数量,也关系到陆域配套建筑的建设规模。因此,应根据近期卸港量结合远期发展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设计。
3.3陆域生产工艺的确定
陆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缷鱼装卸,制冰供冰及水产品加工等工艺流程,规划合理的生产流线。
(1)码头工艺
渔港的码头按作业性质分类分为:卸鱼码头、供冰码头、物资码头、修船码头、油码头和辅助船码头。规划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渔港确定建设不同的工艺码头。
(2)渔货装卸工艺
规划设计时应力求装卸工艺流程先进、通畅、实用、尽量减少装卸工艺操作环节,设备以定型产品为主,选用操作简便、性能可靠、能耗低、维修容易的设备。
装卸鱼工艺主要包括舱下运输、鱼货出舱、码头上水平运输至卸鱼棚或鱼市场三个环节。卸鱼工艺内容主要包括:出舱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式与机械的选择、渔货运输通道与其他道路、场地的交叉等。
(3)制冰、供冰工艺
规划设计应考虑制冰间、贮冰厂的位置及工艺流程,制冰间应靠近供冰码头建设,可用输冰桥输冰,也可用机动车上冰。在保证渔船加冰的同时,也应兼顾水产交易市场的冰鲜鱼等的用冰需求。
3.4陆域总平面功能分区
渔港陆域规划应包括六个功能区,即卸鱼及水产品交易区、冷藏加工区、综合物资区、修船区、油库区及综合管理区。
陆域布置时,应根据渔港级别、渔船类型及数量、水产品卸港量、生产工艺等要求确定陆域各区的规模和设施。同时应考虑渔港现代化的需求,增加休闲渔业区等功能区,以渔港建设为中心,带动城镇化建设,形成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渔区城镇化、临港产业多元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3.5陆域消防及环境保护
渔港陆域的规划应特别注意油库区的设置,应设在对各个区域影响较小的位置,同时除依据消防要求保证有足够的消防距离外,更要做好码头油库区防火防爆的风险管理。
港区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港区有生产废水时应规划设置污水处理设。
四、现代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广东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建设仅是初步的,渔港的陆域规划建设应以渔港建设为中心,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渔业经济区的全面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
4.1加快渔港经济区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小城镇与渔区市场建设紧密结合
目前全省大部分集贸市场基本上仍处于摆摊设点式的传统交易方式,市场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通讯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还很薄弱,因此,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把小城镇发展与发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相结合,通过健全市场功能,吸引物流、人流,繁荣小城镇经济、发展小城镇经济。
4.2乡镇企业是推进渔区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可靠载体
加快小城镇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进一步的历史性贡献。
4.3要处理好保护耕地和环境的关系
当前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浪费现象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一些城镇盲目扩大规模,铺大摊子,造成大量土地长期闲置,有的城镇缺乏垃圾和生活废水处理设施,给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必须增强保护土地和环境意识,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五、结语
结合以往渔港建设的经验,渔港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能进一步提高渔港防灾抗灾能力,促进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同时结合现阶段城镇化的大背景,将小城镇与渔业市场的建设精密结合,将会繁荣一方经济。
参考文献:
[1]SC/T9010-2000.渔港总体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