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路设计案例

电路设计案例

时间:2023-10-10 16:0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路设计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路设计案例

第1篇

1项目设计案例化

培训内容的确定,结合职业岗位定位,选择与实际电路产品相关的案例,面向应用,因用而学,学以致用。以丙级为例,其具体案例如:(1)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制作:设计制作一个数位电子钟。(2)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操作:①半加减法器;②具有智能控制的2to4译码器;③具有优先权的4to2编码器;④4to1多任务数据选择器;⑤1to4多任务数据分配器。(3)CPLD设计与应用:①电子骰子控制;②二位数计时器;③红绿灯控制。

2培训的组织实施

培训的实施采用面向职业岗位,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法进行培训授课。如表2,即为实用丙级的实施方案示例。

3培训的鉴定认证

培训的鉴定认证,是参照台湾嵌入式系统发展协会的职业能力认证考核标准,制定出包括PLD电子设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兼具的鉴定认证系统,从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两大模块分别进行考核鉴定。在实用丙级中,专业知识模块由100道选择题组成,由在线测试系统(OSTS)从题库中以随机方式产生,以考核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实践技能的考评,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操作、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综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以及数位逻辑功能的模拟与纪录等四个项目,规划为二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考量学员对于传统数位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制作能力,其中包含逻辑化简、电路设计、电路板规划、组件辨识及焊接等能力;第二阶段则考量有关CPLD的设计与应用能力,包含功能分析、工具使用、电路设计、程序撰写以及功能模拟纪录等能力。

4结束语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芯片的发展,PLD电子设计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减少电路板的体积,产品的更新速度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目前将其运用于设计电路产品已经成为一个主流,掌握PLD技术也成为电子设计人员的迫切需要。我们研究的培训鉴定认证方案,其创新之处在于:(1)系统方案是以行业协会的职业能力认证为标准,衔接行业最新技术,直接面向企业的需求,凸显了面向职业培训的所学即所需的特色。(2)台湾的电子产业在业界比较领先,在长三角地区也有大量的投资。基于台湾行业协会的培训认证,在外资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有较高的认可度。(3)数位逻辑设计能力认证按照实用级、专业级、专家级逐次递进,可分别面向不同的需求开展培训。

作者:汤朝霞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关键词 DOS数字合成频率技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设计;EDA;VHDL逻辑语言应用

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被普遍适用于机械精密加工与制造、电机自动化控制等产业领域中。当国际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各国对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使用需求日益强烈,当前普遍使用的步进电机类型繁多,例如单相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和反应式步进电机等等。其中,最后一种类型的步进电机多使用软磁原材料制成,并使用了励磁绕组,被广泛使用于各生产领域中。

1.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减速、增速设计要点

与普通电机控制电路相区别,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使用脉冲作为电路控制信号,并将数字控制技术与电路设计方案结合起来,摒弃了以往步进电机多选择了专业接口芯片、多用单片机的设计方法。采用脉冲作为控制信号的步进电机电路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提升电路的运行效率,但同时存在应变能力薄弱、容易遭受外界环境干扰等问题。下文中,笔者将阐述应用了EDA技术后的步进电机控制电路设计策略,分析其中的优势与设计要点。

现阶段,我国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类型众多,包括抛物线法、指数法、梯形图法等等。本次设计案例选择了梯形设计思路(具体参考图1)。从梯形设计分析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路脉冲信号的线性增速、线性减速、匀速不变等3个过程阶段,通过不同阶段中脉冲信号的不同传播特点,能够实现步进电机传播频率的匀速减速、匀速增速,确保惯性转矩数值和负载转矩数值的总和,始终低于电磁转矩,防止步进电机发生跨步、失步等运转失误。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重点在于线性增速、线性减速这2个阶段,为了有效控制脉冲信号变化频率,最有效、简便的设计策略是使用分频手段,为了保证脉冲信号和频率,二者同时实现线性变化,我们应当从中引入DDS数字合成变频技术。

2.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DDS设计要点

所谓的DDS数字合成变频技术可以理解为,采用数字化的频率合成手段,使脉冲频率、脉冲信号、相位能够被有效控制。DDS数字合成变频技术的运作原理为:利用相位增量累加的设计思路:在时钟信号clk作用下,对相位增量寄存器输出的相位增量作累加后寄存,相位累加寄存器取二进制n位,当累加值大等于2n时产生溢出,累加计算继续运行,相位累加寄存器数值渐次排列,直到再次溢出。分析得出,数值溢出速度的块面和相位增量构成正比关系,即:相位增量数值越高,溢出速度也相应越快。如果相位累加寄存器每溢出一次,让溢出信号co求反一次,则可输出脉冲,这个脉冲信号的频率代表了溢出率,只要给相位增量寄存器不同的频率控制字(相位增量),就可以在co获得对应的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参考图2。

3.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方向控制模块设计要点

方向模块设计的实现与仿真设计可以理解为,方向模块具有两个脉冲控制电路,分贝输入PWIVI信号和变频脉冲信号,前者将根据输入PWM信号数值的不同,而改变脉冲分配器的四相输出时间顺序,从而带动步进电机运作;后者根据输入脉冲信号方向的不同,使得脉冲分配器产生的时序脉冲方向也有所不同,从而_定步进电机的运作方向。

根据四相八拍的控制方式,定子通电顺序为(A-AB-B-BC-C-CD-D-DA-A),因此本系统中采用了Mealy型状态机描述方法,状态取值依次是:SO=0001,S1=0011,S2=0010,S3=0110,S4=0100,S5=1100,S6=1000,S7=1001。-DAB-AB……。按控制时序的要求,用“1”表示该绕组加电,“0”表示该绕组断电,参考图3。

图4为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方向控制模块的仿真波形运作规律,当信号u和D分别为高电平时,状态流程为相反方向,代表步进电机向着相反的方向运作。

第3篇

行动导向教学法Protel DXP教学方法教学模式《Protel DXP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借助于计算机完成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制作,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该课程以电路的分析、应用为基础,遵循国际和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和PCB板设计能力,以及利用电路设计软件产生、输出技术资料的能力。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印制电路板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原理图元件的创建和原理图库的建立;PCB板的布局/布线;元件封装库的创建;设计文件的输出;PCB板的制作。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Protel DXP 2004安装和配置;能够熟练绘制简单原理图、复杂原理图和层次原理图;能够将电路原理图转化成PCB板,合理布局并布线;能够制作元器件原理图库及PCB封装库;能够完成PCB板装配图的输出、打印;能够根据输出的装配图制作PCB板;通过学习Protel DXP 2004,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及学习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合作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规范意识、成本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的6S管理及行业规范,6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的建设、改革遵循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设计理念。

以自动化制造类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能力递进和适度循环反复”为原理,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融入行业标准和规范,用三个项目8个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各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探索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团队精神,为后续课程学习和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针对电子设计及安装员、印刷线路板制作工艺员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设置了三个项目,8个核心任务。

在项目一基本放大器PCB板的制作中设计了Protel DXP 2004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基本放大器原理图的绘制、基本放大器PCB板的制作3个工作任务,通过设计实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掌握PCB板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电路设计步骤及工艺流程的初步认识。

项目二中信号发生器PCB板的制作设计了数据采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信号发生器电路原理图绘制、信号发生器PCB板的制作3个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大中规模电路系统涉及的复杂电路原理图、层次电路原理图及PCB板布线的处理方法及技巧,掌握DXP库中未收录元件的原理图元件和PCB封装的制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项目三以完成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印制电路板”这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成果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完成电路板设计、装配过程中,综合应用原理图制作、PCB板制作、综合布局布线、焊接调试等完整工艺流程,以训练学生职业态度、操作规范及工艺要求为主,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

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典型电路板绘制、设计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拓展到其它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课程强调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与工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能力递进的三阶段教学模式

紧密依托企业,选取三个典型项目作为案例,项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递进关系排序。教学模式注重能力递进,适度循环往复,逐渐培养学生对Protel DXP这一电路设计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熟练电路设计流程。

项目一是简单入门级项目,学生初步掌握工艺流程,初步培养起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

项目二是技能训练型项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对工艺方法、工艺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刻,职业素养进一步养成。

项目三是综合提高实训项目。小组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分析、实施,成品的检测工作。整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恰当提示。

五、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三个项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每个阶段学生认知的不同特点,采用了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例如项目一中以Protel DXP为例介绍Protel系列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以基本放大器PCB板的制作为例,介绍原理图设计基本基础, PCB板设计基础等知识。

“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完成任务。项目二和项目三的任务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每个项目中根据具体内容、步骤不同又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任务开始采用引导文法。小组制定计划时可用头脑风暴法;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时采用演示法。

六、多种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采用图片、录像、动画等方式形象的演示。

实物教学:以真实的元器件和电路板为载体进行教学

网络教学:推荐相关网站和设计案例。

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项目全过程,亲自操作、设计与加工制作电路板。

七、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三个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项目一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教学环节分为引入、讲授、练习、小结、作业。项目二和项目三中的任务,学生均以小组形式,按照六步法完成任务。

资讯: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课件或引导文,进行问题引领,导入任务,下达任务书,学生查找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教师给予辅导答疑。

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计划。

决策:通过黑板或张贴版讨论方案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决策并确定实施方案,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

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检查:小组自检,互检、教师检查。

评价:各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并总结任务中的知识能力要点。

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各种行为能力亦可以得到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2007 ,(23).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项目教学法 有效衔接

1.传统教学的弊端

根据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将各环节分为电子产品设计要求、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元器件采购与测试、电路安装、调试与维修、产品整机装配、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

根据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职高专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大体可分为电子产品设计人员、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人员、电子产品生产调试与测试人员、电子产品生产维修及售后服务人员、电子产品生产营销人员。

根据面向岗位的课程体系开发,我们可将专业类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大家公认,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单调,虽然涵盖了所有的专业必需的知识点,但是缺乏实际运用的案例,导致学生考试以后便很快忘记了;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入手,翻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却一片茫然,原因在于后续设计类课程突然将专业要求提得比较高,能力要求出现了一段间隙,没有很好地与专业基础课程衔接,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的迷失,甚至会导致学生逐渐地排斥本门课程,并最终放弃学习过程而只求考试及格。如此的现象在各大高校中都有存在。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是众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项目内容连贯性的启发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与现阶段正在逐步推广的项目教学法相结合,选用适当的项目,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桥梁纽带,引导学生以此类项目为主线,逐渐建立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我学习。

为了能比较具体地说明问题,本文以一例作为实例。如图1是增益数控电路。其工作原理是用芯片NE555构成一个多谐波发生器其频率f=1/0.7(R1+2R2)C提供脉冲波,用RS触发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与非门能够达到每按一下按键就能通过十个脉冲,平时该输出口处于高电平。用一个按键与一个上拉电阻构成一个开关,平时处于高电平,每按一次形成一个脉冲。将这两个脉冲输出连接到与非门的输入端,再将与非的结果输入到X9C102P的INC端调节输出电压。

为了达到一个项目同时满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训练的需求,其应满足以下条件。

(1)知识点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具有代表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在各大高校中开设的情况大同小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是必需的。一般所选用的项目中数字电子技术或者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点应该体现得比较清晰,容易分离出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讲解,这样该项目可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实例。

本案例中(如图1)的集成计数器芯片应用、集成门电路应用、集成数字电位器应用、上拉/下拉电阻应用、RS触发器应用、555定时器应用、三极管的开关作用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知识点,在了解电路作用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电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学习和灵活运用。

(2)复杂度适中,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的入门项目。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在各大高校中开设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电子设计自动化(简称EDA)课程是必需的,EDA课程有课分为板级设计类的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和芯片级设计类的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两门课程。

对于这两门课程,如果是单讲软件的使用操作,那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在这两门课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定的,并且要体会板级电路设计和芯片级电路设计的区别和实际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自己设计相应的电路,完成设计要求。

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板级或者芯片级的电路设计,熟悉电路原理,掌握设计关键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课程开始便选用未见过的电路,则很难理解,更加谈不上进一步的设计。但是,如果教学所使用的项目中各单元电路部分是在先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中作为实际案例,在不同的场合和章节中已经分析过的,那么在进一步的设计课程中,学生将会很好地衔接和过渡。例如电路图的模块化设计,数字功能模块的设计都需要对单元电路原理非常熟悉才能进行电路的合理划分和硬件描述语言程序的设计。

在先修专业基础类课程中所选用的项目的复杂度应该适中,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作为入门项目,甚至是提高项目。

本案例作为印制电路板设计入门项目,属于典型的数字电路印制电路设计,可以将设计的一般要求融入其中,在原理已经基本明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电路的进一步设计将会事半功倍,而且比较容易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布局设计中输入/输出接口、按键、信号产生电路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技巧;布线设计中电源线、接地线、时钟脉冲信号线、被控制信号线等的参数设计和走线技巧。

随后在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的提高项目和综合项目中逐渐地增加训练强度和设计难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3)可移植性好作为核心类课程的设计原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类课程一般都包括单片机设计、综合电路设计等设计类课程。运用数字控制类芯片可以使电路智能化,功能更加强大,而且电路却非常简单。例如在本案例中的按键消抖动是采用门电路构成的RS触发器实现,其可以在单片机中软件消抖动;本案例中的步进控制需要为数字电位器输入单脉冲或者是连续的十个脉冲,使用单片机程序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而摆脱复杂的硬件电路。

类比设计可以将抽象的枯燥单片机功能讲解用实际效果来体现,直观的学习比抽象的学习更受学生欢迎,而且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4)易调试,观察现象明显。

在高职类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经常会包括一些安装调试类课程。同样,在入门项目中,教师采用先修课程中已经出现过的项目原理,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借助项目原理已经比较清晰的前提,将教学重点放在调试技巧、仪器使用技巧、数据记录分析技巧方面,在后续的提高项目和综合项目中再逐渐地增加电路的复杂程度和调试难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3.结语

采用衔接式的项目内容引导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一个甚至是多个产品的设计生产全过程,有助于形成真正的以产品为对象的教学体系;对于接受引导学习的学生而言,可有效地实现课程间的平滑过渡,每次新阶段的学习都能很快上手,并逐渐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校企合作而言,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可以提供自身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教学的对象,在分析、设计和调试中实现针对性的培养,实现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林汉.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2]张源峰.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实施[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李宗宝.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第5篇

关键词:交流电动机;动作时间;释放时间;元器件节能

1问题的提出

2013年,江西某水泥公司二号窑200kW鼓风机,2年内已烧毁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同时,由于停产检修,造成的间接损失难以估算。针对上述问题,该公司邀请了一个专业团队到公司协助解决该问题。

2原因分析

2.1生产现状

2013年3月,专业团队来到该公司,与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技术资料研究。其中,该电动机的主电路图和控制电路如图1—2所示。

2.2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和相关参考文献[1—5],笔者认为造成该事故的原因如下。(1)主要原因是前面设计者没有考虑交流接触器线包动作时间和其释放时间;(2)在启动电动机运行前几十ms内,由于KM2未动作,导致KM2,KM3同时得电,则电源相序间短路,轻则烧断熔断丝和KM3主触头被烧坏可能,从而导致电动机缺相运行,电动机转速减慢,电流急增,随后,电动机可能被烧毁。由于以上第(2)点,造成KM3触头接触不良,造成电源三相不平衡,电动机转速减慢,温度升高,不及时关机,则有可能烧坏电动机;由于KM2释放时间问题,造成电动机瞬间失电,从而电动机又重新启动,电流加大,温度急剧上升,绕组磁路饱和,绕组发热,最后,电动机可能被烧坏。

3电路设计

针对以上原因,文章总结了以下几点设计改进:(1)充分考虑KM2的动作时间,利用KM2-4和KM1-4动作时间才能使KM3得电,避免了KM2和KM3在电动机启动前几十毫秒内同时得电;(2)在KM2线包控制电路中又串联KM3触点进行互锁,又避免了KM2释放时间问题即电动机重新启动;(3)同时使KT并联在KM3线包中,使KM3动作时KT不得电,从而更加节能,延长电路元器件的寿命。改进设计后的电路控制如图3所示。

4实施效果

改造后,该电动机在3年内未出现电动机烧毁现象,由此,可确定本次分析和解决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同时,直接为公司节约成本200多万元。

5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在交流电动机的控制电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有充分的考虑;本次排障的过程中,文章提出了一套既满足控制要求,又能实现元器件节能的新型电路。

[参考文献]

[1]齐亚琳,柳新军,刘艳丽,等.提高继电器触点抗浪涌能力的一种新颖旁路保护电路[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2(5):5-7.

[2]李述香,邱召运.继电器触点的保护技术[J].电工技术,2004(8):60-61.

[3]鹿泽伦,李岩.中间继电器构成的断相保护电路[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2):110-111.

[4]黄三伟,高峰,周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断相保护[J].广西物理,2006(2):43-45.

[5]周云旭,钟水蓉.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118.

第6篇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射频微电子;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07-02

1 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保证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动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工程教育于2013年6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会议上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会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迈出重大步伐,为工程类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将为广大工科学生未来的工程执业提供便利[1-2]。

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现代化工艺线的不断建设和扩展,以及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IC产业对微电子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国正面临微电子技术人才奇缺的局面,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射频微电子学课程作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数字通信、射频系统以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建立能适应新形势下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水平,是电类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切实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客观实际,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着手,建设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3]。

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先进现代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1)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基础上,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电子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改进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贴近工程实践。使用视频剪辑、动画、实物照片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及所学理论的工程实践应用,增加学生对射频和微电子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介绍S参数时,可以通过视频录像介绍工程实践中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射频无源器件及有源器件S参数的方法;在介绍微波传输线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由微带构成的射频前端系统中的馈电网络的实物照片和调试过程的视频录像;通过收集并展示各种射频无源(滤波器、功分器等)、有源器件(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的照片和实物,使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射频器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推进课程网站的建设,以网络教学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网站上提供国外著名科教网络频道有关射频技术和微电子学的课程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课件、射频微电子技术常用的网络资源和网址,建立讨论区供学生相互讨论和教师答疑,建立专门的网页介绍射频微电子技术的前沿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跟踪前沿技术自主创新。

4)在教学评价方面,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将小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纳入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程的实践环节,改变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3 注重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的能力培养,改革射频微电子学实践教学内容

微电子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微电子器件和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两大类,应用性极强,学生需经过实际器件工艺的操作和具体集成电路的设计,才能深刻理解器件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电路仿真和版图绘制方法,全面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全过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该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射频微电子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工程性都很强的课程。如图1所示,射频微电子学涉及许多学科交叉领域,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理论课程,掌握集成电路原理,还要能利用各代工厂提供的工艺库和器件模型进行各种集成电路原理设计和版图绘制。现代射频集成电路的开发流程,由仿真域(设计、仿真、验证)实体域(电路实现)测试域(测试验证)三个环节构成。工业界需要的合格的射频微电子工程师必须具备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全面知识和技能。目前培养的学生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仅对仿真域中的设计环节比较熟悉,而仿真、电路实现、测试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外,还需教授学生掌握电路CAD软件、电磁场仿真设计工具(HFSS、IE3D或CST)、各种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矢量网络分析仪、示波器、信号源、频谱仪和噪声仪),并要求学生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所学的射频无源及有源器件(如滤波器、功分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等)进行分析和设计,使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射频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也能熟悉和掌握仿真软件。学生在教师或助教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仿真验证射频无源器件(如滤波器、功分器、工分器等)及其有源器件(如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射频系统前端的集成电路设计,然后通过评估筛选出性能较好的设计,制作实物并进行工程测试。这样就实现了对学生在射频集成电路工程设计重要环节由仿真域(设计、仿真、验证)实体域(电路实现)测试域(测试验证)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按课题小组设计多种射频元器件。但由于射频器件及射频系统前端的集成电路的制作和工程测试的成本较高,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对器件的制作和测试必须择优进行。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只进行某种器件设计的小组为参照组,评估完成整个设计、仿真、制作、测试流程的小组对该器件掌握的改善情况。

4 进行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联合培养

射频微电子学教学可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下,建立必要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企业的行业优势,引导教学从注重学生“考试结果”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转变。这反映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本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反映到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模拟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在考核时,对校外课外的实践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比如邀请校外射频微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表现。根据实际条件,增加工厂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规程等的详细了解。

5 结束语

本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并结合本校的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和专业建设,基于笔者近两年来在微波技术与天线、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授课过程中的总结,探讨建立新形势下能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从而适应国际化、社会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教学经验和客观实际的限制,笔者只是简要地讨论了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本课程教学的转变,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进行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修开喜.中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刘昭亚.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4.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第7篇

关键词 电阻测量 电路设计 器材选择

高中电学实验既需要有扎实的电学理论知识,又需要许多的实践经验。笔者以为,电学实验的教学应分两步进行:一是解决供电电路的设计和器材选择问题;二是解决测量电路的设计和器材选择问题。分别设计好供电和测量电路后,再组合起来就得到完整的实验电路。

一、供电电路的设计思路与器材选择

电学实验必然涉及到如何进行供电的问题。在高中物理实验中,采用的供电电路无外乎“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两种,而适用于高内阻电源的“分流接法”供电在高中阶段不作为要求。对于这不同接法的命名,只是为了区别,不要去追究“分压不也改变了电流”等跟命名相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认识这两种接法的电路特点和选用依据进行深入分析。

1.“限流接法”供电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限流接法的供电电路如图1所示。当供电电路的输出端a、b接上负载电阻Rx后,在不计电池内电阻情况下,就只是滑动变阻器R与负载电阻Rx的串联分压。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可调范围为:

U0=E~E

显然,这种供电电路加在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不能从零起调。因此,对某些需要电压从零起调的实验(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来说,就不能采用该电路供电。不过,由于限流接法的供电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耗电量少等特点,在实验中还是经常被采用。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选用限流接法供电呢?或者说,采用限流接法供电时,滑动变阻器和负载电阻的阻值有何搭配的要求?

从上述的电压可调范围可知,只有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R越大,调压的范围才越宽。

如果电源电压恒为E=10V,负载Rx=5Ω,从表中数据可知,当选用阻值很大的滑动变阻器时,电压也几乎可以从零起调,是不是选择滑动变阻器越大就越好呢?

事实上,如果真是选用1000Ω的滑动变阻器与5Ω的负载搭配,根本就谈不上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进行实验。因为,所需要的某一电压值根本就调不出来。假设1000Ω的滑动变阻器调节范围的总长度为10cm,也就是说,当滑过9cm,只剩1cm时(接入电阻值为100Ω),负载电压只是从0.05V增大到0.48V;当滑过9.9cm,只剩1mm时(接入电阻值为10Ω),负载电压才能达到3.33V;问题是只在1毫米的范围内,怎么可能精确调出4V、5V、6V……呢?根本就做不到!

因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选大一些,可以增大电压的调节范围,但绝非越大越好!

根据实践经验,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R=(2~5)Rx为最佳搭配。

2.“分压接法”供电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分压接法的电路如图2所示。当供电电路的输出端a、b接上负载电阻Rx后,在不计电池内电阻情况下,就是滑动变阻器左端阻值R左与负载电阻Rx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右端阻值R右串联分压。

显然,当滑动片P位于最左端时,输出电压为零;滑动片P位于最右端时,输出电压为E。因此,在滑动片P由左滑向右的过程中,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可调范围为:U0=0~E。

这种供电电路的突出特点,就是加在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可以从零起调。因此,对那些需要电压从零起调的实验(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就只能采用该电路供电。

那么,是否因滑动片P由左滑向右的过程中,输出电压范围总是U0=0~E,就可以随便选择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呢?在选用分压接法供电时,滑动变阻器和负载电阻也有搭配的要求吗?

为了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掌握这里有关器材选用的判定方法,我们通过如下的假设展开分析。

仍假设电源电压恒为E=10V,负载Rx=5Ω,当选用阻值R=1000Ω的滑动变阻器时,该供电电路会怎样对负载供电呢?

为便于认识电路结构,我们把供电电路旋转90度,该画为如图3所示的电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中央时,滑动变阻器的上端电阻R1和下端电阻R2相等。此时如果开关S1断开,即在供电电路空载情况下,输出电压5.0V;倘若将开关S1闭合,把负载Rx接上后,只能从10V的电源电压中分得约0.10V。也就是说,这个供电电路在负载断开时,供电电压为5.0V,在负载接上时供电电压突然就下降为0.10V。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这个供电电路的供电能力太差!这是我们设计供电电路所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另外,如果真是这样把1000Ω的滑动变阻器与5Ω的负载搭配,也是无法进行实验的。因此,从上述两方面都否定了这样的阻值搭配。

假如,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负载的阻值对调,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而负载的阻值1000Ω,供电的情况又将如何呢?

同理得出,该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几乎完全由滑动片P的位置决定。只要滑动片P的位置保持不动,其输出的电压即恒定不变。这样的供电特点就如同电力公司给我们住宅区的供电,家里不会因为多用一个电器、多开一台空调,电压就从220V降低为100V,而是保持220V几乎不变。这样的供电特性,是一个供电系统能力强的直接表现。这也是我们设计供电电路所希望实现的。

当然,在分压接法的供电电路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也并非选阻值越小越好。从上述分析来看,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小,其供电能力是越强,但又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电路的工作效率问题:负载消耗的电能是有用功,而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能是无用功。前面例举的案例中,电源输出的电流达到安培级(I干路=2.0A),但流过负载的电流只是毫安级(I负载==0.005A),换句话说,就是这样的阻值搭配将造成电能过多的浪费,供电效率极低,其设计是不合理的。

综上所述,在分压接法的供电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选小一些,可以增强供电能力,也便于精细调节电压,但绝非越小越好。

根据实践经验,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R=()Rx为最佳搭配。

3.供电电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在描绘标有“2.5V 0.3A”字样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使用3V干电池和滑动变阻器进行供电。该实验本就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起调,所以也只能是选用分压接法进行供电。只是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选择上,考虑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5Ω,因此最好是选用实验室配备的5Ω或10Ω的滑动变阻器。

二、测量电路的设计思路与器材选择

根据电阻的定义式R=可知,只要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待测电阻R的电流I,就可以得到待测电阻R的阻值大小。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电流表串接在电路中有两种接法:一种是将电流表串接在电压表测量范围之内;另一种是将电流表串接在电压表测量范围之外。人们将前者称为“内接法”,后者称为“外接法”。

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接法测量误差会更小呢?这就得深入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特点。

1.“内接法”测量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内接法的电路如图4所示。从该电路可知,电流表的示数IA就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值Ix,也就是说电流的测量没有引入系统误差,电流的测量是准确的;而电压表的示数UV并不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x,也就是说电压的测量引入了系统误差,UV比Ux多出电流表的分压UA。因此,由该电路测得的待测电阻的测量值Rx测=,比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Rx真=要大些,即测量结果偏大。

那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能选择内接法进行测量呢?或者说满足什么条件下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其误差才能忽略不计呢?

上述的分析可知,系统误差来源是电流表的分压UA。因此,只有当电阻两端的电压Ux远大于电流表的分压UA,亦即当Rx远大于RA时才适合选用内接法进行测量。换一种说法就是“内接法适合测量大电阻”。

为便于记忆,内接法可归纳为三个字“内、大、大”――即“内”接法适合测量“大”电阻,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大”。

2.“外接法”测量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外接法的电路如图5所示。从该电路可知,电压表的示数UV就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x,也就是说电压的测量没有引入系统误差,电压的测量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IA并不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值Ix,也就是说电流的测量引入了系统误差,IA比Ix多出电压表的分流IV。因此,由该电路测得的待测电阻的测量值Rx测=,比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Rx真=要小些,即测量结果偏小。

那么,外接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呢?应满足什么条件该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才能忽略不计?

由于这种测量方法引入的系统误差是电压表的分流IV。因此,只有当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值Ix远大于电压表的分流IV,亦即当Rx远小于RV时才适合选用外接法进行测量。换一种说法就是“外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

为便于记忆,外接法也可归纳为三个字“外、小、小”――即“外”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小”。

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上述对待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的两次比较,其比较的标准不同。当遇到一个待测电阻的阻值似乎比电流表的内电阻RA大许多,同时也比电压表的内电阻RV小许多时,就会给准确的判断带来困难。为此,又给出以下可以进行准确判定的方法。

即令内接法和外接法产生的系统误差相等,可以反推得到:Rx≈

也就是说,如果待测电阻的阻值Rx跟差不多大,那么采用上述两种测量方法引起的系统误差相等。有了这个关系就很容易作出判断了:

只要满足Rx>,待测电阻就算是“大”电阻,应该采用内接法进行测量;

如果满足Rx

3.测量电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中学实验室配备的学生用电压表3V量程相应的内阻约3kΩ(即每伏量程的内阻约为1kΩ),学生用电流表0.6A量程相应的内阻约0.14Ω。

第8篇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定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02-02

Explo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Shi Jianxing, Xu Yanbin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raining directly working talents as the goal, two aspect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targeted training, explore the new roa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practice base; targeted training

2000年6月,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明确提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1]。大力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克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短缺,抓紧培养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方面的重大举措。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企业对集成电路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校企合作体制的实施和更深层次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校企合作体制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毕业生在准备就业的时候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能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设计软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行业背景和企业需求,为培养直接上岗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重要专业分类。河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两大类课程,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又包括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授,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加工工序(如硅片的清洗、氧化、光刻和扩散等)、集成电路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如全定制、半定制、CPLD和FPGA等)和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版图结构(如电阻、电容、BJT管和MOS管等)。虽然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软件落后,以及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状态十分严重。这里以集成电路版图实验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集成电路版图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通过免费或者低级的版图绘制软件来完成实验教学工作。由于使用软件功能上的落后,没有办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对版图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和电学规则检查,不能清楚地知道设计规程检查文件,不明白版图后仿真和电路图与版图的比较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不知道实际生产中相关元件的版图绘制方法,只能简单地绘制出某个元器件的版图,造成学生只是学习到了版图设计中的一点儿皮毛,相关知识匮乏,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2 校企合作方案探索

实习基地的建立 2003年7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高校要大力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改革[1]。为了培养应用型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了解企业需求,河北大学跟北京芯愿景软件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既能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设计软件,增长自身技能,又能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又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基地实施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暑期毕业实习。学校的毕业生需要在大三之后大四之前的暑期进入实习单位完成毕业实习的工作。实习基地建立之后,企业可以接纳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单位实习并对学生提供培训。学生要严格按照企业的上下班制度等要求自己。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掌握了实际生产中相关元件的版图实现方法,明白了集成电路产业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实现方法,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双向选择,深入了解。在暑假毕业实习完成之后,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了综合评定,学生也对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大四下学期毕业设计阶段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保障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这既能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又能为企业本身培养所需的人才。

最后,除本科生的实习以外,还对集成电路工程的硕士生制定了实习计划,并聘请了北京芯愿景软件有限公司的两名高级工程师担任学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硕士生进行联合培养。企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定向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也是为了为合作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实现双赢。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以及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应该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从专业课开始到专业选修课,都融入了实际生产中会用到的相关内容。

如在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以及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两个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凡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和版图设计部分的内容时,都融入了芯愿景有限公司的相关书籍或资料作为补充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在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时是如何进行综合考虑的。在数字集成电路综合实验和集成电路CAD课程设计这两门实验课中,采用芯愿景公司的软件和素材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芯片制作过程中模块安排、虚拟结构单元、数字单元、模拟单元、有源器件、无源器件以及布局布线的相关知识,加深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认识。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验两门课程的开始过程中,从企业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帮助任课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以上一系列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合作企业培养了所需的人才,使企业减少了招聘风险,降低了成本。

3 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化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是一次记忆深刻的体验,是一次写在记忆中的成长经历[2]。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半年多来,经过20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检验,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中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校园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实习经历虽然短暂,但是学生收获颇丰,最终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笔者深信,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致力于把合作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带给学生的将是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遇优越的就业岗位,带给企业的将是源源不断的就业生力军和企业品牌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下坡道电路;问题;中岔结合电路;处理策略

从电气集中设计所出现的问题来看,设计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进站信号机外方超过6‰制动距离的6502下坡道,如果办理正线通过进路的时候,简单的按照常规电路进行设计,会导致正线的出站信号不能够开放、亦或是进行了错误的办理使得进路无法进行解锁。在实际的设计当中,还会遇到中岔结合和下坡道同时出现的情况,这无疑加大了设计的难度,而这种电路也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够保证电路安全。

1、什么是下坡道电路

通常人们所说的下坡道是指进站信号机外面的制动距离内的进站方向称为下坡道,在下坡道上面的平均换算坡度在6‰以上(或包括6‰),按照电路设计规则,通常处在下坡道的电路应该设计为延续进路[1]。

2、下坡道电路现存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从6502下坡道电路的应用来看,6‰下坡道的接车延续进路在实际运用和最初设计的标准图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由于正线是有下坡道的,当在办理通过进路的时候,只能开放进站的信号,出战的信号是不能够被开放的,原因是由于正线KXJ不能够被吸起。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再增设一个TKXJ来用于开放信号,并且还可以用正线出站信号机XI-IFKJ的第五组接点,来沟通TKXJ电路。所以在XIIFKJ的带动电路中可以将其的第五组接点向前移动,通过将TKYJ的接点接入到KXJ电路当中,就可以实现顺利开放通过信号,从而解决只能开放进站信号不能开放出战信号的弊端[2],如图1所示。(2)在延续进路的电路中,当由两个出发的信号机来共用一个共同的XPSHJ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区间两个列车跟的比较紧的时候,前面的列车在进站的时候会压进股道,随后PJJ会被吸起来,XPSHJ便出现了时延,列车又就开放了通向其他股道的延续口的进路通道,这时后面的车就会压入股道中去,后续的股道的PJJ如同之前一样被吸起来,直到前面的车在进行3min的时延之后,两条延续的进路会被同时解锁,从而会对后面的列车造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多设计一些PSHJ,从而会使所有的延续进路保持畅通,互不影响,提高效率,保证安全[3]。(3)6502下坡道电路还存在着延时继电器发生误动的问题,例如,当进站信号机X开放并且进入IIG延续进路的时候,此时的XII信号还没有开放,这个时候列车会压入IIG,在压入持续50s的时候,车站的工作人员会按下XIILA,使XII的信号开放,但是其开放后往往又会突然关闭,此时的原因是由于列车压入了股道,而其中的SIIPJJ又被吸起来,XPSHJ出现时延,当这个时延持续到两分五十秒的时候,XII信号又会被开放,使得SIIPJJ落下去,但是XPSHJ型号为JSBXC-850型,是一种电子缓吸时间继电器,这个继电器充电到两分五十秒的时候,会自动断开,这时候,它的内部就会进行充电,它的电容会放电,从而使双基极二极管发生击穿,继电器会错误的被吸起来,致使出发信号被开放又被关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再增设一个复示的PSHJ继电器,并将这个继电器的时延设计成3s,用这个复示的继电器来进行解锁电路的工作,这样也会避免错误,提高电路工作效率[4]。(4)在6502下坡道电路中出现的问题还包括:如果一条进路是向出站口方向延续的时候,延续进路的误办提示取消。这种延续进路的误办取消会造成QJ持续的处在被吸起来的状态,而这种情况会导致出站信号的关闭,延续进路也不能够取消等等一系列后果严重的问题。只有在接车的进路被解锁了以后,才可以取消延续进路。基于这个问题,相关的专家对QJ电路进行了修改,并且丰富了延续进路的条件,这条件就是在自己闭合的电路当中再加进去SIIPZCJ吸起以及SIIPZCJ落下,如此,便可以解决在下坡道电路出现的误办取消的问题[8]。

3、6502下坡道和中岔结合电路设计处理策略

6502下坡道和中岔结合电路处理策略的研究可以以南昆线龙广站作为案例,其主要的结构如图2所示。当从南宁向昆明进行通过进路的办理的时候,进站信号机S和出站信号机SII都会被开放,但是现在会因为延续电路本身的缺陷致使出站信号机SII不能被开放,而只有进站信号机S被开放,究其原因是由SIIKXJ不能被吸起所致,因此,要对电路进行改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设计一个信号开放按钮,称之为SIITAJF。借助SIITAJF的吸起点给之前不能被吸起的继电器输送KF电源[5]。如果办理从S到IIG的通过进路,之前被关闭的进站和出战信号都会被开放,在开放的同时也会建立通向出站口的延续进路,而在此时,由于故障会误办进路的信号取消工作,进站信号被关闭。SIIQJ会一直保持在吸起的状态中,这样会致使一段时间以内进路信号即SII都不能被重新开放,只有在接车进路的信号被解锁以后,才可以将延续进路取消。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要在SIIQJ1-2线圈的自保电路中串联接入一个后接点(XIIPZJ,存在于延续电路中)[7]。如果要办理一个进路来实现由S接车进入4G延续发车口,在4G里面存在着11号中间出岔,因此,中间岔道必须和下坡道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中岔道路11线的第三组后接点以及第四组的前接点进行检查,此时,因为中岔的定型电路第四组接点是KF类型的电源,所以要首先对KF电源进行拆除工作,把其中一端组合到侧面05-1上,再将05-1接入到X4PZCJ的第四组接点05-11中,此刻通过X4PZCJ第四组的后接点和其前接点共同接入到S4信号中位于LXZ组合的S4KJ第四组接点端子当中去,此接点的标注为01-11,最后再将上行的股道4的接车进路一直延续到发车口的位置,从而使S进入LXJ,使得励磁能够吸起来,最终开放上行信号机[6],其主要内容如图3所示。

4、结语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微机接口技术是一门以硬件知识为主,软硬件结合的课程,它的原理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课程内容涉及I/O端口地址译码技术、中断系统、存储器接口以及常用I/O接口硬件(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等)的功能、内部结构、外部信号、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由于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却又紧密联系和相互交叉,既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理解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对于一贯“欺软怕硬”的学生来说,该课程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下,不少学生更是感觉该课程枯燥难懂,思路不清晰,实际应用能力差,工程化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将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微机接口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1 基于“问题驱动、实例贯穿”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先后提出将“实例化”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等应用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1-4]。“实例化”教学法是指教师选择实用而不复杂的产品作为实例,引出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问题驱动”教学法是教师以设计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 以引导为手段,采取互动协作和自主探索等方式开展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纯使用“实例化”教学法从实际应用出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大概的方法,但由于理论基础不足,学生对实例的具体理解与模仿比较困难;而单一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虽然能够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分解的问题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是不足。因此,我们尝试将“实例化”和“问题驱动”教学法相结合,采用“问题驱动、实例贯穿”的教学模式,以实例开发过程为框架,以问题驱动为线索,达到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问题驱动、实例贯穿”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选取既典型又不复杂的案例,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案例引入新知识,作为学习模板,融会贯通知识点;围绕实例的开发过程作为框架,以“问题驱动”为线索,将大问题划分为具体的、细化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

2 课堂教学改革

2.1 以实例开发过程为框架

“问题驱动、实例贯穿”教学法是以实例的开发过程作为框架,比如学习接口芯片应用,首先通过实例功能分析引入相关接口芯片的用途、性能等;接着按照芯片选用、接口电路设计、软件设计3个开发步骤,分?e引入芯片的相关原理与应用。接口芯片应用学习框架如图1所示。

实例的选取很关键,要既典型又不过于复杂,如果实例太复杂,教师难以展开教学,学生难以入门;如果实例太简单,就起不到融会贯通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效果。那些既可以简化又能延伸的实例比较合适,比如在学习定时计数芯片8254时,使用一组灯光控制的实例,灯光可以设置为亮1秒钟再暗1秒钟,闪烁10次后熄灭,由此引出计数和定时的概念;然后讲解简化了的实例“实现亮1秒钟再暗1秒钟” 的开发过程,再进一步研究整个实例;最后扩展为“设置8个灯光不同的亮灭规则,比如流水灯”等综合实例。这样由一个实例把一类问题由浅入深地搞透。有些实例之间还可以联系起来,比如,8255芯片学习中,使用8255的输出功能和软件延时的方法实现定时计数章节中的灯光闪烁的实例,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结合两种方法,用第三种方法实现实例。

除了整块章节知识点可以使用一个贯穿的、灵活的实例,也可以在一个小的知识点使用多个实例。比如,学习CPU与接换数据的方式,提出控制交通灯、打印文件、报警系统、批量传送数据等4个实例,让学生匹配合适的交换方式。通过实例开发过程的比较,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对接口理论有清晰的感性认识。

2.2 以问题驱动为线索

“问题驱动”是指教学过程是在实例框架下,以问题为线索来展开。实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要一步步解决,需把大问题划分为小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划分时,既要注重课程知识点的涵盖,也要注重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地消化吸收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因此,老师事前要充分准备,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模仿、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分析问题;最后老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反馈强化,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课堂上,常常通过问题引入知识点。比如:“打上课铃后定时45分钟,就打下课铃,这是定时。数数上课时有几个同学在低头玩手机,这是计数。那么请同学们举例说说计算机应用、工业控制领域有哪些定时和计数的应用呢?”“你们的主机或笔记本有并行接口吗?通常什么外设是通过并口和计算机连接的?”,通过问题的讨论,老师了解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整理。

当进一步理解概念时,通过问题来启发同学们观察、对比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比如,理解定时与计数的关系,“拍照时候我们数1、2、3,假设每1秒钟数一下,数到几秒就拍呢?”“请大家观察并口示意图、串口示意图,找找串并口的区别在哪里?”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围绕预设的各种问题进行启发、展开讨论和总结。比如从“串口并口速度谁更快”延伸出“串久必并、并久必串”的演变过程,从“8254芯片使用哪几种工作方式可以作为分频器使用”引出8254芯片6种工作方式的归纳比较。

3 “问题驱动、实例贯穿”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以模数转换器章节为例,讨论“问题驱动、实例贯穿”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模数转换器是模拟信号源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桥梁,无论在生活还是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简单介绍模数转换器的多种实际应用后,选取一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健康监控系统”作为贯穿课堂的实例:假设需要监控人体的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体表湿度、心率、心电图、脑电图等8个健康参数,要求设计硬件系统以及使用软件实现实时监控,如图2所示。

围绕这个“健康监控系统”的功能,我们引入模数转换的概念、主要参数指标。接着,围绕实例的开发过程,以选用芯片、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的开发步骤为框架,将模数转换器芯片ADC0809的内部结构、外部引脚、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点串联起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线索,引导学生结合实例,从实际出发,考虑在每个开发步骤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将问题分解成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使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等。

实例开发第一步是选用芯片。设问,首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理清输入输出是选择芯片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考虑细节,实例当中需要监控8路模拟量,是否需要8个模数转换芯片呢?为了提示引导学生思考,采用类比教学法:学生寝室有8个同学,是否需要8个卫生间呢?由此强调“复用”这一系统设计常用思想,引出ADC0809基本知识。ADC0809基本知识包括内部结构、外部引脚以及分解为7个步骤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于是,在一张幻灯片上,以内部结构图为背景,结合引脚信号,顺着ADC0809工作的7个步骤,进行动态演示,一步步有重点地讲解,在此过程中,又不断设问或引导学生。比如,怎样让ADC0809知道,用户当前选择的是IN3第3路模拟量而不是IN1、IN2的模?M量呢?我们选择IN3第3路模拟量,地址就应该是多少?ADC0809已经明确要做什么了,但怎样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尤其是讲解几个关键的控制信号,可以用比喻教学法。比如,CPU去锁存器里面取数据,就像你去同学寝室拿东西,要先敲门一样,CPU要给锁存器一个打开锁存的OE信号。在讲解EOC信号时,设问“CPU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引出ADC0809输出数据的3种传送方式。这3个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去甜品店买冰激凌,一个冰激凌的制作时间是3分钟,那么你打算采取什么方式去取冰激凌呢?这里再次用到类比教学法进一步促使学生讨论,归纳出3种数据传送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实例开发第二步是设计硬件电路。这里以实例作为模板。首先强调,ADC0809作为接口在系统当中的地位,一边接入多路模拟量,一边连接到CPU。紧接着设问“不同的数据传送方法对电路设计有什么影响吗?”明确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先以最简单的延时等待法为例,沿着ADC0809的7个工作步骤,引导同学们理清信号之间的关系,讨论相关信号应该如何连接,最终得到电路设计图。这个步骤是开发中的难点,分析要清晰、细致。期间不断设问、让学生设问:如EOC信号用上了吗?模拟通道地址选择信号是来自于地址线还是数据线?启动信号和读写信号是什么关系?搞清楚延时等待法的解决方法后,设问“采用其他数据传送方法时,电路设计有哪些不同呢?”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原理等基础知识,自己完成电路设计图并进行比较。

实例开发第三步,在硬件电路设计基础上进行软件编程。秉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先简化问题,把实例进行简化、拆分。在掌握基本方法后再将实例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因此,首先讨论只输入一路模拟量的情况。将实例简化为“假设健康监控系统需要监测老人的血氧信息,已知ADC0809芯片的端口地址为84H,转换时间为100μS,要从输入通道IN3读入血氧信息。采用延时等待法,请画出硬件连接图,并写出相应程序”。这里要学生将之前学习的ADC0809工作原理进行应用,设问:根据工作原理,哪些信号需要进行控制?站在CPU的角度,哪些操作是输入操作?哪些是输出操作?请同学们依据工作步骤的先后关系,绘制程序流程图,选择相应的命令,分析软件编程的过程。再修改例题,将延时等待法改为中断法,程序该如何改写呢?最后,再从简化的例题回到原来的实例,如果要循环监控8路模拟信息,硬件电路需要改吗?程序需要怎么修改?这些问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同学们。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健康监控系统”实例开发过程为框架,以问题为索引,辅以类比法、比喻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 测控系统;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45-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System//ZHANG Yan, WANG Heng, WANG Zhil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courses of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patterns and experimental modes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Specialty are optimized.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s is explore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thought and the capacity of innovation of the students culturing, and it gets manifest achievement.

Key words measurement &control system;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s; practice teaching

1 引言

对于工科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掌握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种前提下,对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测控系统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课程,属学科主干课。它有效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具有多学科交叉、专业覆盖面广等特点。同时,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研等领域。计算机测控系统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课程授课模式

计算机测控系统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验证某测量控制原理的正确,也不仅仅是学会使用工具软件,而是通过测量控制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实验教学要将学生从依赖者转变为独立的操作者和学习者。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既有经典理论,又要紧跟时展步伐,增加主流芯片的应用;其次,动手实践也是提高工程设计能力的必要步骤。采用分阶段教学的方法,在课程前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题研究模式,从实验项目出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测控原理和设计方法;随着知识的积累,在课程的后半阶段指导学生尝试设计测控系统方案。

功能模块设计 借助实验室的计算机和Proteus软件强大的仿真功能,先将测控系统分成多个功能模块进行理论性仿真测试,设计实现测控系统中常见的功能模块,如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模拟输出通道和人机接口等,指导学生独立设计电路、编写程序,让学生从实验的观察者转变成实验的主体,从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过程。

项目综合实训 选取合适的综合实训项目,如“洗衣机控制器”和“家用电冰箱的控制系统”,指导学生进行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并联合调试性能,体验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的全部过程,使学生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3 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

在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借助Proteus平台进行仿真设计,以微弱信号调理为例,主要的设计模块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前置放大器 对于测控系统而言,被测对象的电信号特征提取是分析和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前置放大电路是信号调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能在噪声环境下将需要的微弱信号放大,对放大器的要求是:共模和差模输入阻抗要很高;输出阻抗需要很低;准确和稳定的增益;高共模抑制比。基于上述分析,放大器应选用低功耗、高精度AD620为前置放大器件。图1是基于AD620设计的前置放大器,放大倍数约15倍。

滤波器 我国的工业用电采用50 Hz交流电,因此在信号采集中经常受到50 Hz的工频干扰,消除或减少工频干扰在调理电路中尤其重要。工频陷波器在测控系统应用极为广泛,图2是双T型50 Hz陷波器的电路图。

滤波电路是信号波形电路类似的过滤处理电路,具体来说,它是让某些频率的信号不能传递从而获得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对某些频率的信号波形具有抑制功能。图3是一个频率范围在0.3~45 Hz的带通滤波电路。

二级放大器 前置放大部分由于噪声信号的限制,放大倍数不能太大,而且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太高会使波形失真,所以在电路设计中常采用二级放大器的设计方法,目的是把信号放大到适合A/D转换器能够接收的范围内,电路如图4所示。

学生自行设计微弱信号的调理电路,从而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相关芯片和器件的了解,对于硬件电路设计有了系统的认识。

4 测控系统展示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指导学生根据设计目标制作实际测控系统。在实验中,从元器件的选型到系统的构建,以及微弱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的设置及调试、接口程序的编制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挥,而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在完成实验后,不仅在系统设计、硬件和芯片选择、软件编程和系统构建等方面的能力获得大大增强和提高外,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极大加强。

图5是一个由学生开发的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系统实物图,可以模仿洗衣机包括浸泡、洗涤和脱水等一系列动作,真实再现了洗衣机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5 结束语

上述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大大增加,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中,并取得优异成绩。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参加校内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电子大赛的学生逐年增加,并且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传友,孙晓斌.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林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3]庞春颖.智能仪器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宋爱国,吴涓,崔建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与创新教育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41-43.

[5]杨俊,王光明,叶湘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4-16.

[6]曹建安,杨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4):4-7.

[7]李湘闵,罗小燕,蔡改贫,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

第12篇

一、仿真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电气、通信等专业的重点课程,其中包括多种形式的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振荡电路等难点内容,还涉及到二极管、三极管、电源、电容、电感等很多电子元件,过多分散的知识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记忆压力,再加上电路原理枯燥难懂,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很被动,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仿真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仿真法教学法的分类

一是实验性仿真教学,理论讲解加实验课学,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二是设计性仿真教学,对单元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制定一个小型的设计任务,让学生结合单元内容自主完成设计,加强对整个单元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为以后的项目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综合性仿真教学,设计整体项目,并在实际中应用,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项目创作能力与设计制作能力,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仿真法应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案例

1、电压比较器的制作

电压比较器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常用集成电路,在实际的报警电路、自动控制电路中很常见,而且也可以用于A/D变换、过零检测等常用电路中,也是《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解一下电压比较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内容讲解。

图1 为电压比较器的电路原理图,UR为参考电压,加在运放的同相输入端,Ui加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当UiUR时,运放输出低电平,稳压管正向导通。了解电路原理之后,对学生对电路进行高低压测试,根据电压由低到高的变化,观察二极管的亮灯数量,根据二极管的明暗变化,观察电压的变化情况。

打开仿真开关,调节电位器就可看到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依次点亮。为了验证当前输入电压与阈值电压比较结果的正确性,在每一路都接上电压表,进行仿真,我们就能观测到随着输入电压的降低,指示红灯依次亮起,相当于对电压过低的警报。这个实例边讲解边搭建,留给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允许中间出错,允许更改电路设计,在试错、仿真、再改进、再仿真的过程中,逐渐得出最佳解决方案。对电压比较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都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模拟电子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更实际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2、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是指在零信号输入状态下,电路处于直流工作状态,电流与电压的数值在BJT特性曲线上可以用一个确定的点表示,该点通常被称为静态工作点Q,如果Q点设置不合理,会导致输出放大波形将严重失真。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利用仿真软件,让难懂的电路工作原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偏置电阻的阻值进行调整,观察在阻值变化状态下,放大器的波形输出情况,进而了解静态工作点对电路的影响。

利用仿真系统对三极管放大信号的输出波形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正常波形与失真波形的差异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两种波形状态下静态工作点的状态,然后连接实际电路,接入输入信号,根据示波器的波形变化,对电路进行调整,完成电路连接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