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联网技术入门

物联网技术入门

时间:2023-10-11 10:1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联网技术入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联网技术入门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安防 ZigBee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0-0177-0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通过传感层监测室内异常情况;在ZigBee的无线网络中,实时监测各个传感器的状态信息。如果室内出现异常报警信息,则会将异常信息通过短信息的形式发给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原理框架如图1所示。

防盗传感器、防水传感器、防火传感器和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完成对室内的数据监测,其通过有线,将感知层的数据信息发送给ZigBee节点;分支ZigBee节点通过无线ZigBee网络,将感知层的数据信息发送给主控节点;主控节点可做一定预处理,如果室内出现非常异常的现象,则会同时发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端和服务器端,如果室内只是一般异常现象,则会先发送给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没有异常现象,则主控节点会定时向服务器端进行汇报。

1 ZigBee感知

无线网络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速率和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其有自主的通信标准,在节点传感器之间相互通信。其低功耗给应用带来了福音,可将信息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其又提供了高效率的通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首先加入主控节点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并分配地址给ZigBee节点。本系统中的ZigBee节点地址可由路由节点的MAC地址和加入主控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先后次序确定。本系统中主控节点模块的首要任务即获得感知层的参数,最终将采集的信息数据发送给主控节点进行数据预处理。ZigBee感知结构如图2所示。

2 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根据本设计中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原理框架,设计其智能安防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包含防盗子系统、防水漏子系统、防火子系统、放煤气子系统和异常安防等子系统。如图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所示。

3 结语

本文根据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原理框架,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子系统,逐步深入对物联网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武斌.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2009,(25)12:1-7.

第2篇

关键词:混合学习;物联网;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26-02

黑龙江科技大学自2012年招收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物联网技术导论”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物联网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该课程为学生后期学习物联网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该课程由于涉及多门学科的技术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相对较多,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但是,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本门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物联网技术导论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将Blended-Learning引入教学,即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让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E-Learning优势和弊端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者数字化媒体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主要针对学生在网上学习时操作的方便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得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增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尽管E-learning在教学过程中有上述的许多优势,但是针对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它也存在某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纯的E-learning并不能为学生成功地学习提供足够的学习内容,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第二,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而缺乏学习环境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第三,只注重单个学生的个体学习,而缺乏学生的协作性学习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第四,缺乏研究性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估。

二、B-Learning的涵义和优势

B-Learning(Blended-learning),即是所说的混合学习,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2]

2004年,何克抗教授正式发表“混合式学习”的涵义,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B-Learning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内涵

“所谓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设计是课程论在应用层面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一种课程设计理论经常会全面地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各个范畴。[3]

2.确定B-Learning课程设计目标

针对物联网专业课程选课学生数量、学生的年级、接受课程能力的水平状况和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进行。

(1)学习需求分析。是实施混合学习的主要依据。[4]“物联网技术导论”是黑龙江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覆盖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结合了目前物联网专业需要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人才需求,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无线通信、嵌入式、云计算、智能处理等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够使用相关知识顺利开展后期的物联网专业课程的学习活动。

(2)学生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和学生对课程了解的程度等,是有效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5]本课程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对于课程的每一章按照学生学习前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内容。

(3)学习环境分析。把握课程教学所具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避免所制订的课程目标不符合实际教学要求。黑龙江科技大学具备混合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等硬软件条件。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习题、课程指导等教学资源附加在网上,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网络服务条件。

(4)课程目标描述。在明确学习需求,对学生特征与现存学习环境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条理的描述。确定了“物联网技术导论”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了物联网八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3.选择B-Learning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结构分析。“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可将内容分为理论课、实践课和网络课三部分。其中理论课是对专业基础概念的讲解;实践课是通过理论学习和网上学习能够理解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协同合作共同完成项目。项目可以是教师给定也可以是学生自选形式。网络课是教师给学生留下特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找到正确的答案,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课程的具体内容如框图1所示。

(2)知识重点、难点确定。确定基本课程内容后,对于每一章内容的知识重点、难点进行划分,以便于针对不同的知识要点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策略。

4.设计Blended-Learning课程内容

(1)学习活动设计。本课程充分利用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传统教育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积极探索混合课程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网络搜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具体的学习活动方式可以采用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体系、基于大规模网络资源的搜索式学习体系、基于教材理论的自主式学习体系、基于实践平台的学习体系、基于教师引导的学习体系和基于小组讨论式的学习体系。通过以上几种学习体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水平和喜好随意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更好地体现了混合学习的自由度。

(2)策略选择。本课程设计了一系列网上在线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学习,而不至于使学生产生盲目性和无目的性。比如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哪个章节,以及使用课件中的哪些内容,浏览哪些案例和需要学生完成哪些实验等。本课程在实践环节提供视频演示和学生自主创作环节,学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传到网上,通过网络平台相互进行评价,通过交流获得建设性意见。

(3)学习资源收集。收集“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是设计B-Learning课程内容中的关键一步。本课程采用了“文字教材”―“辅助教学光盘”―“网络教学平台”―“项目实践系统”―“知识自测”五位一体的混合式教材。文字教材可以提供本课程相关概念和技术的理论性文字;辅助教学光盘存储了教师电子课件等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教师的讲课视频和实践性操作视频及教师和学生发表的关于课程的相关技能的文章和见解;项目实践系统可提供一些项目案例和学生所作的实验项目等。知识自测系统中可以分单元、分章节设置测试题库,学生可以随机进行题库选择,对于学到的知识进行阶段性测试,反应混合式测试的学习效果。对于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重复性学习。

5.设计B-Learning课程评价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使用混合学习系统进行有效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修改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系统加入了混合学习评价,即传统性评价与网络评价相结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历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混合学习评价设计中,使用以下评价指标:第一,讲师授课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性;第二,课堂讨论和网上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第三,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第四,混合式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五,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技能学习和理论知识的理解;第六,混合式学习结果的满意度。

评价等级分为四级:A代表非常满意;B代表一般满意;C代表不太满意;D代表不满意。对于这几项评价指标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参与课程学习有72位同学,设置72份问卷。计算出每项评价指标学生投票数占学生总投票数的百分比值。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混合学习对本门课程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对混合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不断改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增加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四、结论

文中采用B-Learning思想,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2012级学生为例,对于“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设计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从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教材混合模式,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程设计模式可以为其他课程设计的改革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37-40.

[2]罗运虎,邢丽冬,王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14-15.

[3]李利.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网络课程的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07,(6):42-45.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校园安全;RFID;传感器网络

目前,由于在校学生人数众多,校园人口密度较大,容易导致一些安全问题发生。校园安全问题关乎每一名在校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有着独特的开放特点,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校园学生财物安全隐患的问题:有些不法分子恶意混入学生公寓进行偷窃。除了盗窃事件,同学在携带手机、笔记本进入教学区时,容易发生因为中间短暂离开或不慎将物品遗落在教室而丢失的问题。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因同学矛盾或自身精神状态寝室中出现过许多悲剧。因此建设安全型校园是当前很多行政和科研机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协调了各个领域内的资源管理、节约了.人员配置,其系统应用的最大意义体现在它能够综合各项技术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使同学们享有安全的校园环境,提出了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主要是有传感、传输、控制3部分,传感中的核心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射频识别技术,从前端感知到的信息通过网络通信协议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根据分析过数据控制物品对应的动作或与其他物品交换信息,实现物与物的互联。

1.2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系统应用可以归结为2大类:(1)物联网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某一问题,这种问题尚未被发现或尚无解决方案。此时,物联网代表一种全新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创新”;(2)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已经存在的工作系统中旨在充分配置资源、节约劳动力。此时,物联网诠释的是“系统优化”的概念,也是物联网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

2校园物联网安全实现

2.1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结构

根据出现的2种常见校园安全问题分别设立教学区安全系统和宿舍物品安全系统。为了实现系统应用效益最大化,在宿舍物品安全系统中添加报警装置,构成宿舍安全系统以防宿舍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更大程度的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2.2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实现

2.2.1宿舍安全系统

每栋公寓入口处都设有RFID门禁系统,允许拥有权限的RFID卡进入公寓。每间宿舍房门由现有的门锁换成门禁式感应器,宿舍内部成员刷卡方能进入宿舍。若存在暴力开锁事件则自动向所在公寓数据中心发出警报,数据中心人员可以通过楼道视频系统观测情况,做出相应措施。若宿舍内部人员存在丢失或遗忘携带RFID门禁卡,数据中心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打开宿舍门,此时主要运用嵌入式技术。

几乎每一名大学生会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中也大量存在丢失笔记本电脑的问题。在物联网校园安全系统中,每名同学将自己的贵重物品在所住公寓的数据中心匹配登记姓名、RFID卡号、物品,公寓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同时在物品上贴上高频RFID标签,绑定物品所有者的RFID卡。在经过公寓门口门禁时,若检测到的标签与刷卡的RFID卡匹配则放行,否则发出警报声响,并关闭通行门。

公寓数据中心需要根据同学实际入住情况及时更新每间宿舍门禁的入门权限。若公寓数据中心有警报发生,公寓管理人员及时到警报发出宿舍查看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安装在宿舍楼道内的摄像系统也是犯罪分子不轨行为的有力证据。

为防宿舍中各种威胁到同学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在宿舍内部安装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公寓门禁系统共用线路,若有意外发生,同学可及时报警,宿舍管理人员可以在公寓管理中心准确找出警报发出位置,及时赶到现场。宿舍内部搭建烟雾传感器,以防寝室同学不在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烟雾传感器检测异常情况存在时,自动向公寓数据中心发出报警信号,由数据中心控制进行喷水消防。

2.2.2教学区域安全实现

针对教学区域丢失财物频发的情况,教学区域依靠校园物联系统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在教学楼入出口处设置门禁系统,又因为教学楼除学生外,其他教职工人员也较多,因而将门禁系统分为安全通道和普通通道两种,携带物品上贴有RFID标签,同学们必须要走安全通道检测RFID卡与电子标签是否对应。若有出楼人员中未走安全通道但携带带有RFID标签的贵重物品及走安全通道但不匹配的情况,系统发出警报声响,安保人员检测物品,查看是否有违纪行为。

每栋公寓与教学楼的数据共享,同学中如果存在向他人借用电脑等其他贵重物品时,经过公寓、教学楼RFID系统阅读器器是警报也会发出。为了减少不便,每栋公寓或教学楼入口有专门的自助系统,登记借记行为,设置借记时长,并向物品所有者发出证明短信,若短信验证成功,则临时绑定该同学RFID卡同时并不解除所有者RFID卡绑定,超过时长自动取消借机同学的绑定。

教学区域管理中心只是能够读取一卡通和RFID标签信息,不存在修改权限,公寓管理中心可以修改门禁匹配和RFID标签绑定,校园物联系统中心享有最高权限可创建、删除、挂失、充值一卡通。

2.2.3系统分析

校园安全物联网系统扩展了RFID卡的功能,使RFID卡肩负更多“使命”,在享有RFID卡带来的便利同时安全、系统不完善问题的发生将导致更恶劣的影响。因此RFID安全问题和丢失补办机制需要变得不断提高、完善。

以往宿舍重新分配时需要向公寓管理人员上交原宿舍的门锁、领取新宿舍的钥匙,但在新的门禁系统中公寓管理人员只需要重新配置RFID卡门禁系统权限即可,提高了办公效率。

在此系统的设想中可以将内部报警装置的考虑更细化一些,实现快速、隐秘报警,最大程度保障同学生命安全。此系统的设想主要是基于学生角度,因此并未考虑教学楼的使用和管理的问题,如果将教学楼的使用和管理以此系统为基础辅助添加,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物联网系统。

3结语

第4篇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当前由于我国传统金融融资门槛高、贷款利率高,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近年来,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互联网金融公司、P2P网络贷款平台,众筹、互联网金融门户平台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互联网+”定位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研究我国现有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究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相应的改进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1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融资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其中外部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以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内部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赖自有资金以及亲朋好友借款以及民间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所得资金有限,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外部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然而这两项融资门槛较高,较高的融资成本以及繁琐的审批程序令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外部融资中的间接融资最主要的就是银行贷款,然而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因素考虑,更乐意将资金借给规模大、经济效益高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因为其自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因此获得的银行贷款较为有限。

2.2融资成本高

银行的贷款利率由基准利率、期限溢价、风险溢价、合理利润率以及管理成本率所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并不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所需进行的调查相对复杂,人力、物力成本较高,这也就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另外,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数据缺失,中小企业风险溢价相对较高,这也就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时候为了控制风险会采取较高的利率,增加其融资成本。当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时,民间借贷利用其借贷成本低、程序简便、担保要求低等优势成为中小企业的较好选择。然而民间借贷利率高,风险大,无疑又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2.3担保体系不完善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贷款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放贷所需的担保条件越来越高。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信贷风险大,财务信息不完善,信用数据缺失,缺乏相应的担保体系,因此导致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另外,就担保而言,中小企业担保成本较高。担保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支付一定的担保费,另外,担保公司基于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较高的特点要求中小企业进行了反担保增加了交易成本,如此便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

3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大都具有融资期限短,融资金额小、融资频率高以及缺少融资抵押的特点,因而很难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这一融资难题。与传统金融相比较,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技术支撑的互联网金融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这一历史难题,还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具体而言,我国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以下几种模式。

3.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为了解决资金收付双方在缺乏信用保障情况下所建立的“中介平台”,第三方支付一般具有一定的实力和信用保障,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和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资料信息、交易流水信息以及还款记录等用户数据,并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此进行针对性地挖掘和分析,因此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和预测用户的信用情况,对其提供融资服务。在第三方支付模式当中,中小企业不需要提供大额担保就可以通过该模式进行融资,满足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三方支付的典型模式有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支付宝推出的信用卡支付就是采用了第三方支付模式,根据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采集到的用户交易信息对用户的信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对用户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

3.2P2P网贷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意思是“个人对个人”,是一个直接连接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网络平台。资金需求方可以通过该平台项目信息,资金供给方则通过该平台获取信息,并通过该平台与资金需求方进行交流,商定借款额度和相应利率,并直接通过该平台进行签约,而在此过程中,P2P网络平台会收取相应的费用。P2P网贷融资门槛低,融资成本低,信息透明,融资效率高,自2007年P2P网贷登陆我国以后,P2P网贷平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P2P网贷典型案例主要有拍拍贷和宜信两种模式。P2P网贷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历史难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3.3众筹

众筹,顾名思义是大众筹资的意思,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众筹平台项目信息,众筹平台对该项目信息进行审核并推向市场,社会公众通过该平台了解项目信息,对项目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可以以少量资金对该项目进行支持,待项目完成后项目发起人向社会公众返还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的一种融资模式。众筹充分调动了社会公众的积极性,集合了项目发起人、社会公众、以及中介平台等社会各层面,积少成多支持大型项目的完成,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2011年,众筹概念被提出以后,点名时间、追梦网、天使汇等众筹平台层出不穷,现在,许多电影都采用众筹方式进行宣传和筹资,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3.4电商小贷模式

电商小贷模式是指电商企业为增加该平台粘性与小额贷款公司或者银行合作,利用电商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为该平台小微商户提供的融资服务,典型代表有阿里金融和京东。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金融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向阿里金融平台注册会员商户提供融资服务。注册会员在申请融资服务时只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淘宝店铺网址、个人信用情况等信息,不需要向该平台提供大额担保物,即可获得融资服务。而阿里金融根据积累的会员大数据对该会员进行风险评估,进行审核。电商小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并且较低的融资门槛、较为便捷的融资过程能够吸引更多的注册会员,增加该平台会员的粘性,并扩大了电商平台的社会影响。

3.5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通过互联网门户平台汇集并提供金融服务信息、网络搜索服务、金融产品对比服务以及金融产品推介等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资讯平台、垂直搜索平台和在线金融超市。第三方资讯平台是互联网门户向社会大众汇总并提供详细的金融服务信息和行业信息的平台,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信息;垂直搜索平台是指中小企业在互联网垂直搜索平台对金融机构产品进行搜索,并且对比分析不同金融机构产品的信息和特点,最终选出最适合本企业的金融产品;在线金融超市是将大量的金融服务产品信息汇集到一起,并在该平台提供在线导购、匹配购买等服务,帮助用户挑选出最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门户的核心在于“搜索和比价”,力图为用户挑选出最适合的金融产品。

4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技术风险高、监管缺失以及信息支持不充分等问题。

4.1技术风险高

互联网金融在给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成长起来的,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安全,只有互联网金融企业技术水平足够过关才能保证用户的权益。在当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的可复制可传播的特点会导致:一旦互联网金融网站受到黑客入侵或者操作员操作不当,不但有可能导致系统瘫痪、网站无法正常运营,还有可能泄露、篡改用户信息,侵犯用户权益,损害企业利益,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安全关系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不断提高和巩固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4.2监管缺失

互联网金融作为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其的监管不免有所缺失,存在着一定的监管“真空”,主要表现为法律的空白和监管层面的缺失。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金融市场,既定的法律条款不符合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然而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并未出台符合当下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像针对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空白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打法律的“球”。互联网金融缺少法律的约束,缺少了规范金融活动的准绳,也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监管层面的缺失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发表的《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中指出:要求各银行机构做好风险防范准备。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各金融机构并未提高对此的警惕,各行业协会也较为松散。

4.3信用支持不充分

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信息支持并不充分。互联网金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对用户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进而评估其信用风险,最终做出相应的放贷决策。然而我国互联网信用支持并不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较晚,发展并不完善,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障碍;其次,在我国,信用评级信息只有授权的金融机构才可以使用,我国互联网金融尚无权使用,信息方面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又一绊脚石;最后,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缺乏统一口径,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的统计口径将不利于信息的共享,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增添了阻力。

5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应。然而在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以及监管部门联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加强互联网技术安全建设

互联网技术安全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技术的漏洞将直接危及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运营,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需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资金支持,确保互联网技术的安全。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在于人才。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大对互联网技术型人才的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座谈会的方式交流相关经验,共同进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

5.2加强监管,规范发展

互联网金融法律的空白,监管的缺失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缺少相应的行为准绳,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这对互联网金融而言无疑是巨大隐患。因此,必须交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的长期良性发展,具体而言,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监管主体,确定监管范围。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分类,根据其具体业务内容,打破行业领域的限制,归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并明确各自的监管范围;另一方面,尽快颁布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其运作流程,及风险防范措施,规范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

5.3完善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

第5篇

物联网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2009年,我国的RFID产值就达到了85亿元,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我国将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告诉一个你不知道的“物联网”时代: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货车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多少,轻重货怎样搭配;卸货时,一包货物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司机开车闲扯时,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概念,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它是一种网络概念,就是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网络就没有意义。所以,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很多人把传感网、RFID网等技术视为物联网。事实上,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如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都是物联网的某一种应用。

2.很多人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实际上,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物联网绝不这么简单。

它既可以是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是局域网、专业网。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它最大的应用空间是:专业网,如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局域网,如智能小区等。

3.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

它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的“国际履历”

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揭开了物联网的神秘面纱。

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形成。

2003年,物联网被誉为“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国际上掀起第一轮物联网热潮。

2005年,物联网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8年,各国政府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2009年,奥巴马接受“智慧地球”的概念,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重点。

2009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现状及物联网之最

中国物联网产业仍处于概念导入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一份调查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已成共识,但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应用水平较低,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国内研究机构数量众多,但达到应用水平的还不多,重复性工作居多。物联网产业仍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的初步形成阶段。

物联网产业链现雏形。目前,我国物联网需要的上游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如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同时,产业呈现各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如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

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十年,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元,产出8万亿元。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将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战略性产业。工信部主办的“2010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评选活动中,“物联网”继2009年后,再次入选,名列十大关键词第2位,彰显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1年上半年,物联网开始步入政策资金扶持阶段。5月,5亿元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支持。6月,财政部增加了为服务外包、物联网企业提供场所服务的贴息。

技术理论家指出,我国物联网现存在五大问题,短期内,物联网技术不能带来产出的快速增长。这些挑战和制约因素包括:标准规范、核心技术、统筹规划、商业模式、规模应用。

物联网之最――

1.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这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具有国际话语权。

2.国内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3. 国内最早的物联网学院: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成立。

4.我国第一家高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于2010年成立。

5.首个全国性物联网产业社团组织――物专委,于2010年成立。

6.最大的政策性投入: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出台,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财政部50亿元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预计5年内发放完毕,共有600多家企业申报。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7.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

8.主流媒体:《物联网技术》月刊、《物联网世界》杂志、物联网世界――行业门户网站、物联中国、国脉物联网。

问题

1.规模化行业应用不足。国内物联网产业链较为零散,缺乏主导力量,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许多相关技术仍在开发测试阶段,离不同系统之间融合、物与物之间普遍链接的远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下游的通信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缺失。我国物联网技术在很多领域开始应用,如铁路、交通、电力、治安、石化、卫生医疗、城市管理……但应用的层次还比较低,多为项目试点、片段应用。同时,这些平行的“行业”信息分散,各自为政,急待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

所谓的商业模式,包括:

客户全部自建模式:典型的代表有电力行业的电力远程监控、水利行业的水文监控、环保行业的污染源监控等。

平台租赁运营模式:GPS车辆定位、视频监控在这个模式下使用得最多,当然也包括通信运营商搭建的公共平台。

广告模式: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由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因此也越来越成为广告商看好的一个渠道,像出租车、公交车的移动LED(电视),楼宇、营业厅的移动广告机等。

政府BOT模式:通过政府公共收费系统,实现项目的运营收入来支付相关费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像公共停车位的收费管理,通信运营商搭建停车场管理的平台等。

移动支付模式:客户自建平台,租赁网络,通过现金的佣金补贴相关费用。如银行的移动POS应用,移动支付和一卡通的应用等。

3.地方盲目投资。我国各地政府机构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工作,90%以上的省份都把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产业联盟。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分别将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

但是,很多地方将物联网视为短平快项目,着眼于短期拉动GDP增长,热衷于引进组装或简单的集成。还有不少地方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一哄而上,学费。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所以,总的来说,各地政府发展物联网的积极性高涨,但虚火过旺。

尽管很多企业打出物联网概念,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行业应用前景,这些公司在申请专项补贴时,也会遇到困难。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它不仅需要技术,更牵涉到各个行业、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必须要有专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4.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温国平说:“物联网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和实施规范,规模不大的企业技术导入较难,有实力的企业只是在试水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

企业不热情的原因很简单:物联网尚处在孕育发展阶段,往往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缺乏用户需求的持久动力,产业化应用成熟度较低。

此外,物联网的兴起,还会引发国家安全、个人隐私、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诸多问题。

应用案例:

1.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投入1500万元,率先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2.济南园博园点亮无线路路灯控制系统。

3.多个城市使用智能交通系统。

4.苏州投用首家高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让旅客轻松进入快速通道。

5.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巡检”。

6.广州出现首家手机物联网。预计至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达6847亿元。

发展趋势

1.实际应用。物联网的价值不在于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在于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

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物联网企业。这是非常难的一步,需要等待时间来解决。等到企业看清楚物联网带来的商业价值,就会主动研发和应用了。

2.宏观效益。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全球的经济复苏。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信部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

“物联网”普及后,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为产业开拓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3.发展方向。很多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都是物联网,如中国移动等。目前,上海移动已将10万余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4.物联网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第6篇

一批大型企业正借助现代的物联网信息技术,迈开了医药商业公司与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的探索脚步。

Part 1

物联网带来医药流通新模式

“这次住院每天的静脉用药总是在早晨10点左右就能用上了,真方便!”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胰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张大妈正等着等护士来输液。10时10分,上班仅10分钟,护士罗晓霞就为张大妈输上了液。至11时,罗晓霞已经为8位患者完成了口服药和输液的全部工作,开始坐在工作台前查看病历、执行医嘱并输入电脑,同时接待新入院病人。

SPD系统模式实现医药分家

“以往医生开完医嘱,护士要到电脑上一一核对、清点,现在只需拿个扫码器扫描和接收。从前花一小时做的工作,现在只需几秒钟就做完了。”这正是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住院病房启所用的医药物联网信息系统(简称SPD系统模式),所有住院患者用药全部实现由医院外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临床科室的护士站,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也改变了多年来医院使用药物从药厂生产转到药品销售商,再由医院销售给患者,实现医药分家。

张大妈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最令老人头疼的就是每天要输几瓶液,因为输液都在12点左右,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还没输完,不仅影响病人的吃饭和休息,还影响到陪护者。“现在好了,到中午基本可以完成输液。”老人笑着说。和张大妈同病房的李女士说,以前住院医生一开药就是一整盒,出院时还剩很多。现在每次只开当天的用药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SPD系统模式是以建立医院药品第三方物流供应为基础的精益化的医院药品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药房、药库管理水平,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和药品浪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实现把药品延伸到病人床旁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一附院药学部主任王建华表示,SPD系统模式使药品可追溯至药厂和批次。医生何时开的药、药房何时发出药品、护士何时接收到药品、护士何时执行给药、病人何时服用,详细流程都可追溯,同时也实现了全院医嘱药师审方全覆盖,通过药师审方和药品供应使用的可溯追踪,将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时监控落在实处。

诊药房药师陈金凤说,没有启用SPD系统模式时,药师除了为患者发放药品,就是摆放、整理、核对药品,根本没有时间审方。现在门诊药房有4个审方药师,每天每人平均审方1300余张,不仅确保门诊处方药师审方全覆盖,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和咨询。

“医药分家不仅简化了流程,减少了药品从供应企业到病人的中间环节,更有利于医院的廉政建设。”一附院副院长徐佩茹表示,目前医院药品收入占全院收入的32%,远远低于国家的规定。随着医药分家,药品的收入比例还会更低,让患者享受到更多的医改红利。记者了解到,一附院以前聘17个临时工以及30多个护士送药,而该系统上线后送药的物流工作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承担,30多个护士返回到临床为患者服务;以前医院药库要储备30天的用药量,现在只需要储备3天至7天的用药量。

而在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中心――新疆康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千余平方米库房里,一排排摆放着整齐的药架,药品按种类分区域放置。传送带分门别类输送着带有标识的周转箱。在厂房的一侧,复核员张珂敏在用扫码枪读取周转箱上的二维码,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周转箱内的药品信息。库房内20余名工作人员忙碌地拆包、分拣药品,然后贴码、打包、复核,并根据临床医嘱审核、打码、调剂药品、贴码、核对、打包、发药。最终由物流工作人员在贴码区打成小包装,按普通药、高危药和冷藏药分类,装入转运箱送往指定临床科室,而接收护士只需扫描、核对、接收即可。

“医药分家不仅每年可为医院产生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让药师回归临床药学服务,把护士服务更多地还给患者。”一附院院长温浩说,医院信息化和药事服务与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有效监管,实现“药企优质供药、医生规范开药、药师严谨审方、病人放心用药”。

“和力物联网”有望降低药价

2015年初,仁和药业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携200家药企组建“和力物联网”,实现医药工业4.0升级;推出“叮当健康”服务平台,联盟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实践健康4S服务,开创大健康产业链互联网化的“FSC”(factory service customer)模式。专家指出,FSC的推出表明,以仁和药业为代表的一批传统药企已经率先启动了互联网转型。

和力物联网平台是仁和集团和力药业联盟200多家医药企业,将通过医药产业互联网思维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供、产关系,引领行业发展,打造全国原、辅、包材及药品供应商B2B示范平台,实现医药工业4.0智能化跃进。

通过和力物联网络平台,并引入大数据分析及共享,几年内逐步实现采购金额300亿元规模,可以在医药产业链最前端实现原辅料和包材集中采购,降低联盟会员整体制造业采购成本,进而降低药品价格。另外,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以最优惠的价格直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减轻老百姓用药负担,帮政府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等问题,真正实现工业直达。同时由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的采购,保证联盟内的成员都可以共享高品质的原材料,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将带来联盟会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拉升,企业资金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占用成本的下降,预计2015年底联盟规模将增至1000家以上。

此外,依托“和力物联网”推出的“叮当健康” 服务平台,并联盟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以及互联网健康企业,建立大健康4S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大健康商品直供、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大数据管理、远程医疗服务、家庭医护、送药上门、健康管理个性化解决方案等全方位标准化服务规范。在叮当健康整体平台上,将结合国家便民、惠民工程推出叮当送药服务平台,联合各大连锁终端资源,结合自建物流团队,将工业企业的产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健康智能设备,保证在服务范围内28分钟免费送药到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用药服务。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坦言,政府、产业、消费者的健康期待最终是一致的,即希望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让老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更经济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历史演变中,其实产业革命的驱动力常来自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也只有一个掌握了传统资源又敏感于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有未来。

业界专家评估,类似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大趋势,也是传统药企迎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的必然选择。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通过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自主联盟和互联网技术融合,从根源上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健康服务的需求,支持政府惠民、便民工程打造,也必将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纵深发展。

来源:新华网、新疆日报

Part 2

物联网重塑医药商业价值链

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一幅流通巨头竞争新视图。医药物流延伸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也带动了医药流通行业从传统的商业购销模式向现代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

新需求下挑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表示,目前国内医院临床药师仍主要承担了药物的搬运工作用,待药物从工厂到医院后调剂配伍给病人。而新的医学模式又使得药学临床服务的改变迫在眉睫,比如,随着器官移植开展的增多,医生在工作中必须带一个临床药师,因为器官移植要用到很多特殊的药品,很多高端的医学诊疗都需要现场的支持,国际上这种临床药学服务已经逐步规范化,这就给医药商业公司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也可以说给流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需求将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系统(SPD系统),将把临床药师从繁杂的“药品搬运工”工作中解放出来,提供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谈到SPD医院药品物流模式,天津医药集团太平医药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刚深有体会,太平医药已先后在天津虹桥医院和眼科医院开展了相关的新业务尝试。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概念,采取新一代信息化网络和传感器技术采集医院内流通的药品、耗材、设备的相关信息,按照医院管理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控,并通过与医院HIS系统接口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和控制。采用SPD系统,医院可以进行药品分包,制药企业就能实现药品大包装,大幅度降低药品生产成本,为解决“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新途径。而门诊病人按单次服药包装,可以解决“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问题,为加强医保管理和降低医保整体费用水平提供了可能性。采用SPD系统,医院选择大型医药商业集中配送,还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配送成本,同时使药品购销行为更加规范。

与此同时,太平医药还积极培育新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们目前拥有全市面积最大、设备先进的低温冷库,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已争取到国内外厂家多个疫苗品种的配送权。新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利用该平台延伸业务触角,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在不断引进国内外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市场策划推广工作,构建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 另外,为适应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太平医药公司准备投巨资兴建两个超大规模医药物流中心。目前项目已经过论证,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当前的药品流通信息化,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玲玲认为,目前国内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正率先尝试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改造,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进程,更进一步地缩短药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网络化的进程,这不仅大大提高商业流通的服务效率,保障药品供应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在推进药品流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商业业态创新上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全院物联网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商业运营带来的改变也日新月异。另一种尝试覆盖医院所有物料的物联网全覆盖模式已在悄然试点,按照国控天津公司副总经理尹世强的说法,这是通过“物联网”建设探索医药分开新模式。

医院物联网模式是什么?尹世强形容:“就是要把医院所有相关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尽可能地考虑进去,包括药品、高值低值耗材、物料、人员、固定资产、供应室管理、被服洗涤等等,而绝不仅仅是药品;还要致力于国产化,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又要开发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低成本和可复制。”

通过这个项目的导入,国控天津实现了服务延伸到患者。而这也为其赢得了医院全部用品份额的委托供应。也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通过医药物流的服务延伸,商业公司为医院提供了非核心业务外包,帮助医院降低成本,提升管理,并保障安全可信,这是双方应对医药分开的医改新形势,共建物联网络、同解医改难题的一个模式探索。

通过这个项目医药商业得到什么?尹世强认为,一是继续保持商业公司药品分销的特有职能;二是商业公司获得了医药服务的延伸能力,提升了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三是获得技术的支持能力,在整个医院的后勤保障供应体系当中,抢占同行乃至其他行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获得了数据挖掘能力,真正从医药配送商转向服务提供商。

近十年,全世界都在为物联网的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政府也很重视。广州医药公司总裁于景辉也指出,物联网的技术是一个覆盖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范畴,在医药流通领域,更离不开上下游客户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

转变已发生

在已经应用物联网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随着试点的深入,改变正在不断发生。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刘亚平认为,与商业企业共建物联网络,这既实现了公立医院管理创新,也为同解医改难题做了有益探索。

首先谈到用药,刘亚平介绍,泰心和国药共同研制的智能药柜,在临床应用上特别受欢迎。包括手术室和供应室的物品管理,都能够无差错实行,因为有了物联网,使这些物品都能够进行追踪和实时管理,避免了器械落在病人身体里,给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赢得了时间。

面对新医改的改革要求,对医疗机构来说,必须做好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信息系统、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系统工作。而高效执行,就一定要靠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比如物联网技术,还要强强联合,与行业巨头携手。

刘亚平认为,医院的药品管理、高低值医疗耗材管理、固定资产、行政物资管理、人员管理、供应室管理、被服洗涤管理等还只是医药物联网协同的第一步。今后,为适应新医改形势,还需进一步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使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和物联网不断发展。

据日本爱芙乐赛控股集团株式会社石黑傅六社长介绍,在日本药品批发商整合阶段,为了生存,企业均努力提高物流效率,寻求价格以外的差异化。所谓院内药品物流,也就是SPD,就是日本商业公司在与当时的连锁处方药店的市场竞争中创新竞争手段的代表性例子。而正是医改控费推动的市场竞争,让日本的药品批发企业加速集中,幸存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医药流通领域物联网的应用也引起了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的共鸣,近年医药流通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龙头企业一直走在创新和发展的前列,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对供应链整合思想的接纳,现代商业已经把一个院内的医药物流信息化上下游全部涵盖,整个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这既需要技术,也需要设备,但首先需要的是理念创新,只有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完成企业和产业的转型。

如今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在行业已经逐渐铺开,但这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准入门槛一旦形成,行业变局无疑会更快到来。

来源:医药经济报

职业经理人周刊

Part 3

“织网”非一日之功

医药物联网成熟仍需时间

虽然物联网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一定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备等问题,医药物联网的成熟仍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配套还需完善

在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疗技术中心负责人高智勇看来,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医药物流链的整体效率会得到较大提升:“从医药物流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能让医药工业的上下游更真实地看到市场销售情况和相关数据的流转情况,更好地做出市场判断,进行相应的库存准备。其次,它还将减少重复的数据录入,为药品监管带来好处,实现更精确的监管,非法药品进不来,合法药品也不会流到非法的渠道上。”高智勇补充。

“就药品行业来说,重点在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这需要医药供应链中有企业牵头。其实,现在已经有软件公司提出应用方案,但这些方案只是解决技术问题,还不能解决业务方面的系统协调问题。这也是目前物联网我们谈得多、技术储备做得很多,但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另一方面,构建医药物联网的关键还有赖于相关配套的不断完善。高智勇分析指出:“服务标准比较统一或一些特殊行业对物联网的应用可能更快,比如交通、药品流通和电力行业等。就像交通配套一样,需要交管部门、车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部门联合来做。所以,物联网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系统应用、产品化或者市场化的问题。”

对于医药物流领域来说,相关的政策配套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史万奎指出:“首先,在药品GSP标准设计方面,缺乏零售环节对消费者配送的操作标准,又如各地的药品物流招投标方案仍未厘清‘分销’、‘配送’等概念。”应当明确的是,政策虽然是落实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一环,但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创造,医药物联网还是无源之水。除了企业思维的转变、积极开拓,每项技术的创新应用,还需要投入一定成本,而这往往阻碍了新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

高智勇表示,对医药物联网的构建而言,上述影响都是有限的:“因为物联网一定是在现有基础上来做、来改进,不会从零开始。企业也不可能建一套全新的系统更换现在所有的设备和软件。至于那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他们可以等到商业化到一定规模、成本得到降低之后,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使用物联网。”高智勇如是补充。

智慧物流还待普及

基于物联网技术,如何打造智慧物流、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下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从整个供应链来看,物联网在多个环节起着重要作用,使供应链的管理日趋“智慧”。例如,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产品电子代码(EPC)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就能让供应商和经销商很好地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预计到达的时间。

又以存储环节的应用为例。在仓库里,人们可以通过EPC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由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了发货、退货的正确性以及补货的及时性,并能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而在仓储区内,商品可以自由放置,大大提高了仓储区的空间利用率。

反观国内医药流通领域。目前,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低,发展水平不高,跨区域扩展缓慢。现代医药物流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加上药品购销领域内各类违规经营现象仍比较突出,药品质量保障问题也亟待有效解决。物联网有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中投顾问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这种模式若能顺利实施,一方面能降低药品价格,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生产销售全程追踪溯源。这两点正好是药品这一特殊产品的重要要求。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50-03

一、概述

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它正不断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相应的接口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巨型网络[1,2]。2010年,教育部开始将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鼓励各大高校申报相关专业。作为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高校来说,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物联网实验室也成为当务之急。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具有物联网专业基础知识和具有较强的物联网专业实践能力的全方位人才[3,4],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物联网实践教学方面建立和完善适应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物联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根据研究,按照自底向上的方法,物联网体系结构从技术和功能角度可以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感知层主要是前端信息采集以及控制终端,要求能够全面感知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络组成,是物联网信息的源头。用于物联网信息感知的传感器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它利用射频识别(RFID)器件、嵌入式设备、无线传感网等全面感知物体的各种信息,具有节点数量多、成本低等特点[5]。可见,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底层技术,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

网络层由光载无线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光载无线交换机、远端射频单元、模拟光纤、WIFI设备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和其他网络设备共同组成,是各种信息与互联网的融合、传输和接入层,是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平台[6]。

应用层的主要作用是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中各类平台技术的运行,这些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存储技术、物联网信息共享和交互技术以及各行业末端网络应用技术等,主要实现物联网与行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功能[7]。应用层是由后台数据中心、远程客户端以及装载在其中的各种应用程序共同组成的,实现对前端信息和控制终端的管理和应用。

这三个层次基本涵盖了物联网主要的核心知识和应用范围,为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三、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典型解决方案

我国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是近五年的事,由于整个专业起步比较晚,相对来说,实践教学环境的配备更迟一步,不管是各大高校还是服务于高校的企业单位,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配套设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定位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学,如何确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此,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总结。

(一)体验实践的广泛感知模式

物联网专业本身与电子、通信、计算机领域密切相关,但它也应该有自己明显的特性。据了解,各大高校的物联网专业基本都设置在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如何把物联网专业与同学院其他专业区分开来?基于物联网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特性,一些大学从实践环节入手,针对物联网实验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内容给出了解决方案。该方案认为实验室建设应该重视基本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宽泛的可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实验时有可选性,鼓励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物联网应用项目的整体把握能力。

方案中指出,对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从专业认识、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改进。据调查,新生的专业认识一般是统一参观专业实验室或某个网络公司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展示专业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自己专业的初步认识。新的解决方案是建立特定行业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通过参观该实训中心,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物联网专业及其应用场合,从而增加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生产实习方面,通常是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实习。由于物联网是一个新兴行业,可供学生进行参观实习的工业生产现场比较少,因此需要重新制定物联网专业实习解决方案。经调研发现,建立“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供学生感性体验,或者利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物联网相关示范基地以及学校自建的实训中心是比较有效的方案。专业基础学习,应做到学与做同行。为满足多样化需求,应完善丰富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从而丰富课程设计的综合实验内容。如果教师时间紧,可以采用第三方提供的产品方案。通过学科竞赛,让学生可以在创新、理论付诸实践、团队合作三个方面促进增长。

在高校物联网专业实验内容拓展方面,方案给出了三步走策略:综合演示实训类、应用实训类以及基础教学实验类。对于综合演示实训类,针对高校的行业特点,建立其相应的应用型实训中心,比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提供专业认识、科技创新、科研、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应用实训类,构建通用典型的物联网小型系统以及中规模应用系统,比如智能停车管理实训室、智能农业实训室等,提供专业认识、课程设计、科技竞赛及创新相关的实验服务。对于基础教学实验类,进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等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比如传感器、单片机、FPGA实验室等。

(二)精品案例教学模式

对于概念和应用宽泛的物联网专业来说,与其面面俱到广而不精,不如采用精品案例教学模式。学校结合自身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能体现针对性,且学生容易入门。为此,一些企业随之打造了类似产品,以求能够通过某个具体精品案例,把物联网的三层结构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追求精品的同时,不失整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方案中,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教学选取了典型的案例――智能家居,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智能家居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于一体,形成智能化、网络化的家居控制系统,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音视频设备、窗帘控制、安防系统、空调控制、数字影院系统等)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交互,保持信息交流畅通,环保节能,节约资金,增强家居安全。智能家居系统可提供的实验为智能移动视频监控实验、智能门禁实验、智能电灯控制实验、智能窗帘控制实验、家居环境参数采集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锻炼动手能力。

方案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引出物联网关键技术,该技术主要分为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接入教育、物联网网络技术等。物联网传感技术可提供多款CPU,例如8051核CPU、cortex m3核CPU和FPGA等,使学生能够学习不同复杂度、不同成本的CPU连接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的流程。物联网传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多款传感器。物联网传感技术实验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套可以更换CPU芯片的、能够连接多种传感器的试验教学装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包括传感器信息采集、传感器信号分析和接口电路设计。其优势特点是提供一套能够使用不同类型CPU实现传感器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实践教学装置,提供多种传感器应用,包括声音、电磁、温度、湿度、气体、红外、光照、机械动作等多种感知信号。提供多样的传感器接口,包括模拟接口、数字接口和开关量接口。物联网接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提供这样一套实验装置:在完成无线网络管理和射频识别信息处理的同时,可以将数据通过不同网络路径传输到网络中心,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IFI、GPRS、3G网络组成,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关键性参数配置,传输性能分析等内容。物联网网络技术核心思想是提供一套能够涵盖物联网网络层关键性技术,即软交换技术和IPv6技术的实践教学装置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掌握主流的网络信息交换技术。

(三)二次研发实践模式

对于体系比较庞大、涉及知识比较繁多的物联网专业来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底层到顶层完整走一遍的思路或许是一条学习捷径。二次研发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现有实验箱的基础上完成个性设置和修改部分功能模块的方式体验物联网系统的工作流程,从而学习相关知识。一些公司推出了二次开发实验平台,如基于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体系架构ATOS平台,该平台框架如图3所示。ATOS物联网开发平台采用一套设备两套协议的方式,这两套协议包括标准的Zigbee协议和基于TinyOS的开源自主协议。TOS系统采用开源TinyOS操作系统,向用户公开了路由协议和上层软件源代码,用户可以根据各种应用需求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包括传感器设置,数据采集、存储、访问等环节均提供二次开发接口,用户可以修改和设计自己所关注的部分,从而实现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这给高校初学物联网的学生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软硬件开发机会。

ATOS平台主要设计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基站数据汇聚、网关对外发送、采集系统解析以及远程服务器数据接收和存储等功能,它从整体上为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从传感数据到终端用户的各个流程,让实践过的学生能够彻底理解物联网从底层到应用层再到终端的基本架构。

该方案不同于其他实训模式,传统的实训模式多为“现场观摩为主、基本不予参与”,在本方案中,学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重现上述具备的所有功能,或根据自己的需求改写新的控制逻辑,因此具备较好的学习参与度。另外,该方案还可采用硬件组态的设计模式,根据不同的需求选配不同模块组建自己的试验平台,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系统中绝大部分设备和器件,如传感器、气动部件等,都是工业现场使用的标准工业级元件,学生如同实践在一个真实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学到真正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另外,ATOS平台中的实训定位功能,也能更好地全面地锻炼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该功能体现为室内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的演示与测试,它采用基站定位技术,即利用已知基站来定位移动点的位置,在对信息进行收集与统计之后,实现轨迹与区域的实时定位等功能。与传统的RFID刷卡式人员定位不同,它可灵活地实现人员随时随地定位。

四、总结

物联网行业的兴起,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物联网专业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及网络大多是现有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物联网专业是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若要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就需要高校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由于物联网的提出本身涉及多门学科,故其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动态发展特性,因此,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面临新模式的挑战,这也给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摸索出新专业办学特色提供了良好机遇。

参考文献:

[1]谢秋丽,黄刚.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

[2]罗蓉.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1,(3).

[3]郭丽.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王志良.物联网现在与未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

第8篇

【关键词】C编程C错误提示C帮助文档

1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引导学生进入软件开发领域的特殊使命,其重要性和地位不容小觑。然而,通过教学发现,学生普遍入门较慢,上机实验时问题百出,守着编程技巧和调试技巧无从下手。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简单的入门实验,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无法正确理解错误信息,进而无法通过调试解决问题。笔者针对C语言编程训练中的常见错误,探索了如何利用错误提示帮助学生提高编程兴趣的课题。

2 C编程中的常见错误提示及分析建议

C编程中的常见错误多指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一般不会产生编译错误,但是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甚至会使程序崩溃。笔者此处把学生在入门阶段实验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归为以下5类:拼写错误、输入输出格式错误、运算符使用错误、结构错误和其他错误。

下面将分门别类的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帮助文档引导学生快速入门,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

2.1 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C语言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主要体现在标识符、关键字、系统提供的库函数名称、大小写等方面。

分析:该错误为编译错误,错误代码为“C2106”,译文为“操作符的左操作数必须是左值”,意思是赋值运算符“=”左边必须为可以接受赋值的变量。该问题是由于学生误把小写字母“l”当作阿拉伯数字“1”而引起的。初学者在抄写代码时常犯,建议学生在定义变量时应做到“见名知意”,不要用单个字符作为变量名称。

建议:把问题行中的阿拉伯数字“1”改为小写字母“l”;

2.2 输入输出格式错误

输入输出格式错误也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体现在格式说明符的选择、取地址符、双引号的位置、字符输入函数、精度控制等方面。

分析:该错误提示为“警告”,错误代码为“C4700”,译文为“变量'a'在使用前未初始化”。虽然此错误为编译警告,但是如果不处理,会导致代码运行时崩溃。变量未赋值,结果有可能不正确;如果变量通过scanf函数赋值,则有可能漏写“&”运算符,语句有误。

建议:在变量名前添加“&”运算符。

2.3 运算符使用错误

C语言中有15个级别40多个运算符,其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赋值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有位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自增自减运算符、指针运算符和取地址运算符等。

分析:该错误与例2的错误代码虽同为“C2106”,英文错误信息也相同,但是反映的问题却不同。分析发现表达式“i%2=1”为if语句的条件,值应为0或非0,故不能修改左边表达式为变量,而应把赋值运算符改为“判断相等与否”的关系运算符。

建议:把赋值运算符“=”改为关系运算符“==”。

2.4 结构错误

结构错误主要集中在选择和循环结构中,有if~else语句的嵌套、switch开关语句、do~while循环等。

分析:该错误为编译错误,错误代码为“C2181”,译文为“非法的else,没有与if相匹配”。可能是多加了分号“;”或复合语句没有使用“{}”。

建议:查找离else最近的if语句是否有多余分号,有则去掉。

2.5 其他错误

其他错误包括很多,有数学书写习惯方面的、转义字符方面的、表达式方面的等等。

例如,数学中可以写“5x”表示“5与x的乘积”,但是在C语言中必须使用乘法运算符“*”,否则会引发如下3条错误和警告:“error C2059: syntax error : 'bad suffix on number'”、“error C2146: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identifier 'x'”和“warning C4552: '+' : operator has no effect; expected operator with side-effect”。解决办法就是添上“*”即可。

再如,转义字符“\n”表示换行,但是如果在C语句中不小心漏写了“n”,就变成引号闭(”)的转义字符了,会引发如下2条错误:“error C2001: newline in constant”和“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解决办法就是补全“\n”即可。

以上例子只是帮助文档的一部分,笔者大胆设想:如果针对C编程中的所有错误信息,我们都能做到翻译、分析和建议,那么学生在自主编程练习的过程中就能自行解决很多问题,获得成就感,提高编程兴趣,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

3 教学效果反馈

笔者把收集到的错误提示及分析建议整理成帮助文档后发放给学生使用,事实证明,多数学生在编程练习中遇到错误后,能自行根据错误代码找到绝大多数问题所在,并根据调试和修改建议很快入门,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效率,提高了编程兴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4 结语

本文中提到的方法虽然可以通过上网查找错误代码来替代,但是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为了防止学生上网做其他事情,很多老师在实验课上还是选择断网这一无奈之举,所以笔者整理的帮助文档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虽然目前笔者收集到的错误提示信息还很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在编程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快速入门方面能起到积极的效果,笔者也将在教学和实践中继续收集尚未收录的信息,以期能尽量完善,真正达到帮助文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富强,豆成杰.C语言编程中常见错误解析[J].硅谷,2012,19:190+121.

[2]王展运.C语言编程中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03:53-55.

[3]张吉力.C语言编程易犯错误分析[J].软件导刊,2010,10:73-74.

[4]罗丽霞.初学者在C语言编程中常见错误的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258-259.

[5]穆静,陈芳.针对大一新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科技风,2015,02:254.

作者简介

高挺挺(1985-),男,陕西省榆林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传输网;水电站;ToA;室内定位

1 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对于电网来说,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相关技术已经“渗入”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被用于信息采集、状态监测、回馈控制等,从而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物联网技术为提高电网效率、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撑,RFID技术、各类传感器、定位技术、图像获取技术等使仓库管理、变电站监控、抢修定位与调度、巡检定位、故障识别等业务实现灵活、高效、可靠的智能化应用。

2 物联网系统框架及软硬件设计

文章设计的物联网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平台包括:2.4GHz定位基站,2.4GHz定位手持机,433MHz贴片式无线测温传感器,433MHz双频无线传感器转发基站,433MHz通信基站,433MHz通信汇聚端以及应用层上位机软件。

2.1 贴片式无线传感器节点

数据收发模块采用CC1101芯片,CC1101是Ti推出的ISM频段无线收发芯片,其主要工作在433MHz-915MHz频段,最大的输出功率可达10dbm,灵敏度高,低功耗的电流,正常接收模式下为16mA,支持0-500Kbps的传输速率,支持多种调制模式并提供对同步字的检测、地址的校验,具有灵活的数据包长度以及支持自动CRC的处理。

2.2 贴片式无线测温节点

文章无线节点采用的是一种星形网络结构,软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支持多跳和级联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A/D转换程序、外部中断程序以及温度采集通信程序。无线网络协议程序主要包括无线协议的相关部分以及对传感器信息的处理。A/D转换程序主要是采集电池电压。外部中断程序主要是用于唤醒休眠的CC1101模块。

3 抽水蓄能水电站定位系统设计

3.1 水电站室内定位系统的挑战

在室内环境下,很多遮挡物以及金属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等原因,能产生多径干扰和非视距测距,它们对实际测距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由于水电站地下厂房内遍布着金属,电磁环境也比较复杂,必然会给测距结果带来较大误差,例如会产生有效测距距离过近的问题、非视距测距造成测量距离过大的问题。

3.2 有效测距距离过近的问题

表1中的数据是在水电站现场,用定位手持机对定位基站进行测距的测试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开阔的地下大厅一层有效测距的距离大概为25米左右,然而在向更远的距离进行移动的时候,基本测量不到距离结果,唯一测量到的距离值为78米,但是其真实距离为55米,所以看出复杂的电磁环境对测距结果干扰很严重。

ToA算法的测量距离和真实距离的关系为:d1服从N(d,σ2)分布,其中d1是测量距离,d是定位手持机和定位基站之间的真实距离,σ2是测量方差。σ大小与d成正比例,真实距离越大,测量误差就越大。在非视距测距的情况下,测距误差为1%左右。虽然室内环境的有效测距距离比较近,但是可以满足ToA定位系统的应用。

3.3 非视距测距的影响

在对安装了定位系统的地下厂房进行测试时,发现非视距测距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很大,当出现如下情况的时候,就会产生非视距测距的现象,造成测距结果比真实结果大,严重影响定位的精度。如图2所示,当手持机与定位基站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5米时,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遮挡物,所以无线电波不能直线到达被测基站,实际的测距结果是通过与后侧墙壁的反射后的距离。实际测距的距离为R1+R2≈35米,比实际距离大了15米。如果此测距结果用于最终的定位算法中,将会严重地影响定位的精度,从而得出工作人员在实际场景中跳来跳去的结果。

3.4 定位系统的优化手段

3.4.1 对定位基站进行扩展参数设置

水电站地下大厅内一共布置了9个定位基站,因此理论上定位手持机最多可以测量到周围9个定位基站的距离,但是最小二乘法等定位算法使用3组测距结果即可。从测试结果来看,每个定位基站的有效测量距离都在40米以内,并且由于遮挡物位置的不同,所以每个定位基站会有所差异。在数据库端对每个定位基站进行有效的距离配置时,当出现超过此测量距离的数值时,可以直接过滤掉该数值,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多径干扰和非视距测距距离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3.4.2 对算法进行优化

在传统的ToA算法中,每组测距结果的N个测距值的权重是一样的,这样一个或几个测距偏差比较大的测距值将直接导致定位结果误差偏大。结合水电站的实际使用环境来看,接收信号强度数值越大的测距结果,其真实距离越远,那么测量距离的误差就可能越大。因为安装的定位基站数量比较多,每个基站之间的间隔为25米,所以测距距离越近的越可靠是毋庸置疑的。

4 水电站现场室内定位结果

首先过滤掉不合理的ToA测距距离,在图3中的“*”ToA代表用仅过滤后得到的ToA测距距离进行定位的位置结果,再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指标RSSI对过滤后的ToA测距距离进行排序,并且对信号强度越高的测距结果分配越高计算权重,图中“+”RSSI-ToA代表用排序加权后进行定位的位置结果。

5 结束语

在物联网系统的基础上,为了弥补ToA算法在水电站环境中的缺陷,通过RSSI确定不同的测量距离值分配不同的计算权重值,在水电站地理环境中放置多个定位基站来解决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单个基站有效测距距离过近的问题,对各个基站设定不同的权重值和有效测距距离,最大程度地过滤掉不合适的测量距离值,从而加大可信度高的测距值的权重,使定位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位置,提高了定位系统的精度。

参考文献

[1]杨青,黄卫东.水电站地下室内定位系统项目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3.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方向;优势与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50 -03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工作愈发成为社会热点。在2015年的两会上,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席卷全国,时至今日“互联网+”进一步发酵,“互联网+养老”已经成为养老服务行业不可忽视的亮点。同时,”互联网+”下出现的新事物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人机交互、云计算云储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都在为养老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挈机。“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发展养老产业构建新的产业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大数据的应用为养老信息平台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的养老行业,没有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优势,对于老年人的需求服务也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生理方面,同时国家没有精准的数据分析,只能盲目的政策支持,而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通常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现在不同了,互联网时代来临了,互联网连接着全球的亿万用户,因为连接的便利性,信息资源共享化,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应用。

首先,将大数据用于养老产业,这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必要的,建立一个平台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医疗信息等基本身份信息录入,用于以后老年人进入养老院等机构的信息服务记录,可以将老年人的信息数字化,省却了以前的纸质档案的登记,还利于信息资料保存与共享,方便以后数据平台跟国家的数据统计的对接。同时开通网上老人身份信息认证,使用有摄像头并能够联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自助完成信息认证,方便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老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直接在网上完成身份信息的采集认证。

其次,通过分析老人在医院的医疗信息记录,计算机自动生成老人的动态健康档案,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功能,并结合执照医疗团队医师的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膳食、运动、起居的日常生活计划,并将这份健康报告上传云端方便子女对自己父母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我们利用数据平台可以为老人提供准确的服务,精准定位老年人养老需求,深度挖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新工具拓宽了养老产业的筹资渠道

养老产业的资金问题,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个利好的行业,前途是光明的,不再是以前的国家控制下的福利养老机构,开放市场吸引大批的投资者,形成的以老年人为消费中心的经济产业。

第一 ,引进国家资本和借助政策的扶持,企业就会慢慢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目前流行的互联网融资方式――众筹,每个人支持相应的资金,集资者承诺给予支持者一定的回报或优惠政策,每个人的资金支持是微小的,但在互联网时代汇集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对不管是现在即将面临养老还是以后要B老的人,都会有极大的诱惑力,大家支持一定的资金作为自己以后的养老投资。因而资本的汇集是相当迅速的,这样还能够为企业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为他们的养老项目营销造势,增加在社会上的宣传影响。企业获得第一笔启动资金后就能进行项目的开发,逐渐地将产业链做出来,甚至在其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融资,到最后就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养老的产品研发以及走向的问题了。

第二,养老市场潜力巨大和互联网信息的便捷使人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到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因而早有企业已有心利用互联网发展养老产业。但苦于资金的缺乏,迟迟不能形成一定规模。P2P网贷平台的出现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希望,平台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通过第三方的平台,使借贷双方的供需相匹配,从中选取最优的利率条件进行借贷实现信息与资金的最优配置,让双方都获利。这样可以快速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利用互联网新的金融工具来为养老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是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减小了传统养老行业依靠政府救济发展的压力。

(三)智能硬件设施优化养老产业的资源配置

我国是人口大国,养老是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国家予以相当的重视,对于此产业的扶持与优惠在力度上都在加大。人到了老年时期,随着各项身体机能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身体疾病的出现,养老产业不可避免地会在医疗方面入手,运用高科技手段,现在互联网时代有各种的智能化硬件,来拉近互联网与人类的联系,以人为中心,拥有人性化的体验。

1.我们可以在老年人的看护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当老年人出门散步的时候,给老年人佩戴一个智能手环,用GPS来定位的佩戴式电子设备,其精确度可定位到方圆几米,可以随时监测他们的位置,并增加生命信息特征检测功能,防止老年人的突发性疾病。这样即使老人外出,也不用担心看护找不到人的情况的发生和其他意外情况的出现。同时手环也可以录入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医疗信息等,这样也可以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老年人所需要的监护服务需要,也就不用像以前那样给每个老人配给一个看护人员了及大大地节省的人力资源成本。通过互联网云平台计算分析,老人的健康监测数据结果发送给老人亲属,或者社区及养老、医疗服务机构,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老人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数据,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成本。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优化了资源的配置。

2.在老人的生活交流方面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个简便易操作的手机APP,几个特殊按键,紧急救助、生活服务、亲情通话、服务评价等功能全搞定,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以及使用服务软件,帮助老年人建立一个社交朋友圈,老人们同样可以在这个平台交朋友,相当于IM通讯软件扩大老年人的社交范围,更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要求。这样可以让老人们也成为互联网时代中的参与者,并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主动地联系服务,就可以让老年人享受互联网发展的福利,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建造者,满足老年人在心理方面的需求。

3.许多老年人是居家养老,因为子女生活习惯的问题和看护人员劳动成本的提高而独自养老。人们开始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养老,开发与老年人交流的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处理简单的家务活,提醒老人服药和每日待办事项,时刻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以便老人在出现突况的时候发出求救信号。同时智能机器人也具有学习的能力,让机器人承担类似于管家的功能,这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方面。

其实对于互联网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早已有机构进行试验研究,但并未形成系统化的研发体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会进入到计算机科学、医学、心理学、老年学等学科共同合作推进的阶段。这一系列智能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老年人居家和社区中的安全和生活提供便利,尤其在智能居家、促进体力和锻炼的科学技术、跌倒的预防和监测、自我的健康管理等方面有一定成效。尽管也有相当部分还处于实验室研发和试用阶段,但是已经构成了很好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养老产业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

1.新技术在养老产业中如何运用缺乏经验。”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有也有其发展的困境,其实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发展算属于新课题,首先就是智能服务硬件的开发,研发水平不够,只能慢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毕竟我国的养老产业起步较晚,而且互联网模式的养老要求的就是高科技化、人性化、效率化,所以开展的地区也就受到了限制,必须在大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或高校附近附近,才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支持,这样的费用成本是巨大的,不仅要承担周围地价的压力,还要给研发的高校和科技机构提供资金,这将是巨大的费用支出。

2.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覆盖还需时日,养老数据的收集和运用还缺乏坚实的基础。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同时我国也慢慢步入了老年化的阶段,但老年人的数量众多,将老人们的数据信息录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工作,人口的数据统计资料也不齐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信息资源的不畅通,信息资源不对称有可能造成数据分析的不全面,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

3.老人对新事物接受度低等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老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缓慢的,给老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老人是否能够适应,毕竟机器是没有感情的,无法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不知老人是社会人也需要真实的情感交流,但通过冰冷的机器来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老人是可能无法适应的。

4.养老市场发展不成熟、经验欠缺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个新的产业结构模式,市场上可能存在潜在的竞争者,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竞争,将会引起行业的恶性竞争,这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服务的水平上无法与西方发展完善的国家相比较,人员的筛选和培训都没有经验,养老产业的管理等方面都是较为欠缺的,这都是要通过一定时间在市场上学习经验。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融资,风险难以控制。

利用互联网融资是有利有弊的,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的过程是难以预见的,我们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的方式虽然方便快捷,资金到位迅速,但其风险也是巨大的。由于是网络上的交易我们无法辨别对方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假,可能连平台都是假的,但我们无法辨别,其次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刚刚起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出_,无法给与我们融资者相应的法律保障。

(三)养老数据安全保障难度大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的,上面我们提到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老年人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是最有价值的,特别是我们每个人的隐私信息。互联网信息资源因为是在网络中流通的,监管难度大,但这也是发展养老产业必须经历的,在养老平台上流通的老人的信息资源,如果遭到一些非法分子的觊觎,通过网络黑客或者养老平台的工作人员而泄露出来,卖给一些诈骗团伙,而将其进行非法的用途,不但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扰,有时甚至会带给老人们经济损失,毕竟老年人的维权意识、防范意识都比较薄弱,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

(四)市场还不具备规模,养老成本高

养老的问题古已有之,但养老产业是我国近些年来兴起的产业,对准的人群主要是40到60年代的人,这部分的人群虽然数量巨大但是大多数都是与家中子女生活,或者在农村养老,这种对于市场的虚拟扩大,造成了市场出现虚假的繁荣,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养老产业,要达到智能化的要求,养老产业运用互联网产品必要的成本是不能避免的,比传统的养老成本高。这就要求老年人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消费这种智能化的养老。因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消费的人群较少,养老的前期成本不可避免需要先享受的消费者承受,产业还未到达这个产业的利润红利时期。

对于国内的养老企业来说,现在无疑是一个好的时机。互联网+与养老产业的结合可能对传统的养老造成冲击,但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互联网+”正全面融入金融、交通、医疗、保健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家庭服务业。“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群体培育、路径保障等诸多挑战。不过其发展前景仍然是被市场所看好的,在未来拥有极大的投资前景。

三、”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方向

(一)加快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建设与人才培育,夯实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要发展智能化养老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拓宽养老市场的响应范围,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养老的产业。作为一个新产业,就需要人才来拓展市场和向更多的人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加快培训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养老管理服务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这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专业人才队伍是“互联网+养老”实现和发展的保障。在“互联网+养老”这个新型产业之中,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在,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协调、配合,所以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就是很关键的。高素质的人才相互配合才能使传统养老业与互联网真正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建立相应的培训流程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这方面的人才,这个市场的份额才会逐步的扩大。同时加快科技成果的运用于养老产业转化率,将科技产品用于养老产业的快慢,也决定着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科技以人为本就应服务于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科技化人性化的养老,是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二)加强和完善养老数据平台建设,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未来互联网发展之中,数据信息是最宝贵的资料,因而我们在养老数据平台的建设中应把深化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放在重点方面建设,使其可以达到银行级别的安全水平,保障老年人的隐私信息,使信息流通于网络的安全性加强。同时加强平台数据的监督力度防止不法人员利用信息进行牟利活动,不断完善数据的平台建设,开放平台接口,为更多的养老企提供数据录入平台增加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更多的养老企业发展提供老人的信息帮助他们的产品生产公司战略等方面制定,实现其数据平台资源的共享价值。

(三)规范互联网资本,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

破解养老产业发展的困局,首先解决养老的资金流入问题,在以后的产业发展中我们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社会资本引入养老产业,能够为养老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不断扩大产业的规模,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养老的产业发展效益。将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写入老年事业发展规划,投入部分前期资金,建立起“互联网+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政府、企业两者共同的优势来发展养老,采用PPP模式来发展养老,政府和企业共同运营养老产业,增加人们对于这一类型的养老产业的信心,这样企业有了政府作为后盾,就不用独自承担产业风险还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将风险效益降低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来发展壮大养老产业的规模。同时政府可以出资设立养老产业服务发展基金,吸引有实力的优质的养老企业的投资,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和帮助。虽然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但在国家的引导下和支持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陆续开放一些金融工具,比如基金、信托、债券等,为养老项目提供资金,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

第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吸收社会资金来发展养老,利用众筹的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向个人或企业机构筹集资金,政府担保增加民众的投资信心,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同时,加强对于行业的监管,毕竟互联网资本流通于线上,可能一些违法诈骗团伙会利用投资者对于这个行业的不熟悉来进行诈骗活动,而使以后的投资者不敢对此行业涉足。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行业的发展。

(四)丰富和拓展养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

“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前景不可限量,围绕着庞大老龄群体的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生活保障等深层次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养老地产、养老日用品、养老文化娱乐、养老医疗等领域进行产业发展。根据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将养老市场进行这样的分割与定位,才能确定出消费的市场与人群,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智慧型养老院给老人们提供便捷良好的服务水平,使智慧医疗加快产业链整合,向大健康体系发展,然后推动建立以老人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产业链,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a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文灿.互联网+养老未来空间无限[J].特别报道,2015,,(05).

[2]李璐昆.互联网 + 养老”应用探索与实践[J].2016,6(3).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影响因素 防范机制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态也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开始,就备受社会的关注和公众的青睐,推动了该业态的快速发展[1]。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业信息化、综合化经营渐成趋势。互联网金融给公众和机构带来便利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长效而稳健的发展,很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业态主要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金融模式。

第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现已不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成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综合支付工具。目前,除众所周知的银联和支付宝外,还有财付通、快钱支付、易宝支付、汇付天下等。业界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另一类就是以快钱为代表的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截止2015年3月,央行已发放27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随着苹果公司的APPLE PAY与三星的SAMSUNG PAY相继落地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第三方支付体系日趋完善成熟。据艾瑞咨询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

第二,P2P网贷。P2P网贷是指通过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截止到2015年4月,我国的P2P网贷机构已发展到3054家。

第三,大数据金融。以阿里金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大数据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对其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创新性开展相关资金融通服务的模式,此模式能扩大了客户范围,降低了企业成本。

第四,众筹是指商业、科研究、民生工程、赈灾、艺术、政治运动等项目的发起人通过利用互联网等途径,发动公众,筹集资金、能力和渠道,为机构、个人或某个项目提供资金援助的一种融资方式。

第五,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实现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如建行的“善融商务”平台。

第六,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信息汇聚、搜索、比较及金融产品销售,并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如融360、安贷客和大童网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监管主体缺失的类型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仍是传统的金融监管机构,对保险、银行及证券等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无法满足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监管需要,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督,由于管理权限不清、地域管辖权限制、多头管理、技术、人员等因素容易形成监管的“真空”。

(二)信息风险

传统的金融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通过构建封闭的交易渠道,对交易主体信息进行安全维护。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系统中,TCP/IP协议安全性争议较大,目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系统易受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攻击,甚至是账户被盗。因此,互联网企业如通过持续高投入的办法来保障安全,便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优势。

(三)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这是互联网金融最基本的特征。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中,高收益和高风险的运行机制仍然会在其中出现普遍存在,如一旦平台倒闭或借款人违约,投资者就难以收回投入的资金。在经济低迷、制造业产能过剩、就业率不足、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等情况下容易出现信用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投资期限较长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旦遇上短期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时,就会发生流动性风险,通过短期资金转化成长期资金来解决期限错配问题,是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

(五)虚拟性风险

由于互联网具备虚拟性,使网上交易的相关信息无法有效辨别,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借助互联网虚拟的特点,制造虚假的身份信息,实施套现、网络诈骗或洗钱等犯罪行为等,也可能造成资金在周转中沉淀,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大大地增加了支付的风险[2]。

(六)法律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还是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使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游动,往往会触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监管力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在快速发展,但法律体系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新业态的关注仍然欠缺,尽管陆续出台了一些管理和监督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制度,目前,有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文化部和商务部联合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银监会颁布《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专门的管理法规,但是尚未制定出一部综合性权威性的大法。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网络技术具备成熟和先进的条件,才能营造互联网金融健康、安全且有序的发展环境。网络的系统环境在比较严密的情况下,不法犯罪分子很难随意地入侵到网站,这样就可以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进行保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效率,拓展交易空间,使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交易,简化了交易流程。目前,有三个技术趋势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是信息的数字化,二是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三是网络通信的发展。由于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严重不足,信息建设硬件和管理软件都与客户的服务要求不相称,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技术性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一)加强市场准入及监管力度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直存在着一些灰色地带,存在针对市场准入的监管而言,主要是对互联网的金融机构资格进行认真地审查,也就是事前的监管[3]。自从互联网的金融开始兴起以后,金融行业开始纷纷地向信息化、综合化经营的方向转型,实际上,这也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弊端进行了补充。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完全否决地进行监管。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资格和信货业务,国家层面应制定规范且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可以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进行监控,使互联网金融双方交易权益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灵活宽松、富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建立和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

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而言,法律的执行力度和制度法规的健全,尤其重要。只有建立和完善将法律的监管体系,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使消费者合法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4]。

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势在必行。在通常情况下,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网络金融立法的滞后与模糊是造成法律风险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网络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制建设进程,尽快出台有关网上交易和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法律风险,规范网络金融经营者和参与者的行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首先要解决互联网金融企业准入的合法性、金融交易业务的电子证据以及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的行为规范和跨国金融交易的法律问题等。其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环境。再次,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向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最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认识水平,建立和完善全国一体化的综合信用体系。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防护体系

1.自主开发网络技术。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最终是由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的,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等,主要是通过采取安全策略、安装防火墙、安全入口、电子签名等高新网络技术来实现。从硬件设备来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消费者,大部分使用国外技术的计算机、路由器等系统,且我们的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从软件管理方面来说,我国现时的加密技术、密码管理技术及电子签名技术都跟不上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因此,要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防范问题,唯有自主开发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2.建立大型金融信息库。互联网金融信息库既要保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利益,也要维护金融客户的权益。依靠信息库技术储存、管理和分析处理数据,这是现代化金融企业管理一大特点。互联网金融信息库的设计应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科学管理,不同银行可实行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不良借款入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另外,对互联网金融客户也可利用信息库,查询众筹项目发起人,借款人等方面的信息。为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如工信、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应该采用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一个严谨而科学的法制信用平台,一定要将个人的信息资料,完整且真实地进行登记,使个人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得到保护[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经济产物,在给公众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方便、优质和细化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和网络风险。因此,我们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防护体系,推动互联网与金融加速融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娜米亚.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84.

[2]邓青青.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市场研究,2016,04:21-22.

[3]娜米亚.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6:84.

[4]边叶,苏玉珠.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86-88.

第12篇

[关键词]被困人员 Zigbee技术 RS485总线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18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高层建筑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横向和竖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高层建筑远离地面有较好的通风和较高的空气质量品质,因此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首选的方案之一。然而高层建筑性能复杂,来往人员密集,当发生火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时,被困人员很难在短时间被快速安全的疏散,从而造成救援困难,如何快速的定位、搜救高层被困人员,确定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成为消防上的一大难题。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总的设计方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为应用层;第二层为定位层;第三层为网络层;第四层为通信层;第五层为管理层。其中应用层指的是被困人员身上的终端节点,该节点主要的作用为与周围参考节点通信实现定位,还有检测被困人员身体状况的作用;定位层为参考节点,当参考节点的位置固定,通过RSSI测距技术[1],我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终端节点的位置。

网络层是本系统的核心,主要实现整个系统的组网。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房间众多,一个网络很难满足一栋楼的需求,所以采用了一层楼一个网络的做法。通过ZigBee的组网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投入,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通讯层采用RS485技术[2],该层的加入主要是为了解决ZigBee信号的穿透力和ZigBee网路节点个数有限的问题。为每一层设计一个ZigBee网络,各个ZigBee网络层的采用RS485总线接入管理层[3],这样当其中一层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的层。管理层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各个层的访问及实现层与层之间的通信。管理层通过对定位节点的坐标值、标志号及注册ID号,就能准确定位被困人员所处的楼层和具体房间的位置,即实现三维定位。同时在上位机中体现被困人员位置。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2 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2.1 终端节点设计

当灾害发生时,救援人员首先要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还要知道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救出更多的生还者。终端节点的作用就是与周围节点建立通信和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被困人员也可以主动呼叫救援。其基本设计如图3所示。

2.2 网关协调器设计

网关协调器主要负责建立网络[4]当网络建立完成后自动转换为路由器。该部分主要负责接收来自上位机的信息和请求,例如当上位机要获取某终端节点的位置时,上位机首先会向网关协调器发出请求,然后协调器会在自己的网络中寻找有没有该终端节点,如果该节点存在则读取该节点的房间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而反馈给上位机。

2.3 管理中心设计

本文设计的软件系统用C#[6]实现,应用于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将整个系统分成5大模块:主程序模块、用户登记模块、数据库模块、位置查询模块、报警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样即使增加新的模块或者对原有模块进行修改,都不会影响主程序的调用。

主程序模块:实现各个模块的调度,完成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整合。

用户登记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操作人员的信息和指纹录入,日常的增删调整及维护。

数据库模块:存储用户的个人资料、指纹信息和操作日志。数据库模块还负责记录加入网络的终端节点的一周的位置信息,当灾害发生时,如果有人处于网络盲点,我们也可以通过查询他最后出现的位置迅速找到他。

位置查询模块[5]:我们通过该模块可以迅速查询到加入网络的终端节点所处的位置,可以迅速定位被查询人员,其基本原理如图4所示。

报警模块:当人员被困时,被困人员可以主动呼叫救援人员,报告自己的位置。此时系统就会提醒监控人员有人报警及显示被困人员所处的位置。

3 结论

本系统的成功研制标志着物联网技术在救援上的成功应用。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利用本系统可以迅速的定位被困人员,该系统还兼有检测被困人员身体状况的功能,可以提高救援的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搜救还幸存被困人员,缩短救援时间。实践证明本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好、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高层建筑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祖长,孙怡宁.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定位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7):13-14.

[2] 周明.现场总线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 张凤登.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 上海:科学出版社

[4] 李文仲,段朝玉等.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入门与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 周贤伟.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3):4-6.

[6] 王小科.学通C#的24堂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