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路养护机械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运行的目的在于实行专业化、精细化养护,不断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增加科学化养护的技术含量,提高养路工的技术素质,适应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养护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保护现有养护资源,拓展未来养护市场。
1、机械化养护作业效率高。养护工作的特点是点多面广,作业量大,人工难以承受。机械化养护能够适应较长路段的养护作业,一台多功能综合养护机械可进行多种作业,既能适应现代公路多层次养护的要求,又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保证质量。
2、机械化养护作业灵活机动。人工养护作业时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机械化养护具有明显的安全标志,操作人员不必直接接触路面,减少了车速和车流量对职工人身安全的威胁,且机械化养护可以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灵活机动。
3、机械化养护作业适应公路管养集约化的管理要求,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能极大的提高公路养管部门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可以说,实施公路养护机械化作业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经方向。
二、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运行面临的困境
1、管理模式落后。几十年来的以人工为主的原始养护模式尚未完全转型,管理者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养护体质改革的压力并未能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机械化管理的模式成为一句口号而未能真正得到实施。
2、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受机制约束,目前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和工程技术指导的多为原一线的老同志,虽有着较为丰富的养护经验,却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长远的发展眼光。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偏低,现在随着人员分流及新老交替,人员缺编,新进人员多为未经培训过的点工,人才“透支”情况严重。
3、养护资金瓶颈。目前养护经费执行的基本上还是十年前的老标准,与日益增长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相比,养护经费捉襟见肘。以我们连云港市公路养护工作为例,从2003年养护小修保养工程实行招投标以来,养护承包经费至今基本上没有增长过,而人工费用10年来却增长了近5倍,材料、机械费用也相应成倍增长。资金的瓶颈制约着新的管理模式的发展,虽然机械化养护的优点大家有目共睹,但配置养护机械的前期投入较大,折旧费用、大修基金的提存使得基层单位负担加重,因此,决策层对机械化养护热情不高。
4、机械市场滞后。近年来,我们从国外引进的养护机械不少,可真正适用的却不多。在国内,由于养护施工技术规范不完善,养护机械的研发制造水平不成熟,以及管理层对养护施工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养护机械配套不齐全。目前是大型机械用于小修保养适用性差,成本过高,用不起;小型养护机械功能单一,效率低下,损坏率高,不敢用。
三、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运行的建议与对策
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运行,首先要更新管理观念,走出认识误区。有人认为用人工比用机械便宜、省事,且机械化养护后,人员受到冲击,富余人员多了不好安置,其实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算一笔经济账吧,还是以连云港市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为例,人工养护最大量为1.5公里/人,人员工资+社会保险最低每月为1500元/人,那么一年100公里公路养护的人工费用为120万元。一台全吸式大型养护清扫车的价格为50万元,足以供100公里养护所需,每月油耗为18400元,加上折旧、维修和驾驶员工资,一年费用不到80万元,两相比较一年百公里养护就可节约40万元,机械化养护的安全性、灵活性、高效率是人工无法比拟的。每年节约的资金完全可以用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解决人员匮乏的尴尬局面。
其次要切实保障公路养护机械的配置资金。一是年度养护计划的下达,重心应尽量加大养护机械购置资金总额的比例和专项养护机械购置资金使用;二是公路项目建设的同时,应在建设资金投资总额中按比例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今后该路段养护机械的配置费用;三是鼓励基层养护单位通过职工融资的方式购置必备的养护机械,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筹集资金,以不断推进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运行发展。
我认为,国家及其所属相关部门应鼓励对中小型公路养护机械的开发力度。实施公路养护机械化,配置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中小型多功能养护机械至关重要。应把公路养护的重点放在规范化施工、机械化养护上来,在完成养护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承担辖区路段的大中修工程和其它对外工程,建立设备租赁机制,实现养护有偿服务,以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路养护 机械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在随着公路交通基本建设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方面不断的进步,因此,在公路工程的机械方面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公路施工过程当中,大量的机械化生产已经取代了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养护机械的使用当中其优质、低耗、高效的使用方法在机械应用当中已逐渐的体现出来,这也是作为公路建设基本任务的保障。对此,为了促使机械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发挥出良好效能,就必须要合理科学的实施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作为在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重要职责与重要环节。
1 对于公路养护机械管理中的特殊性质
1.1 在公路养护中其机械设备的应用相对是较分散的,会受到经营模式与机械管理体制方面因素影响,其次,一般施工路线较长,养护的路线也较长,具体操作也不够集中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公路养护机械工作只能分散的进行流动操作,所以会直接影响到使用的效能。
1.2 对于公路养护机械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素养没有专业化,一般人员有较大的流动性,并且有很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从未参加系统专业培训,所以在技术方面与素质能力上都不尽如人意,有所欠缺,同样也会影响到养护机械设备的应用性能。
1.3 对于养护机械的时效性能与机动性能的要求比较高,主要就是可以确保畅通的道路与处理障碍道路的节奏,在公路养护机械工作中需要加强高效实用的快捷机动。
1.4 在公路养护机械管理中它所具有专用性,在已有的绝大部分养护机械设备中其主要的功能是比较简单的,并且会受到工程量的制约,所以就导致一些机械设备没有达到高效的利用率。
2 对于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2.1 在部分相关单位中没有足够的对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维护工作起到重视作用,并且对其维护保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因此也就忽略了对其维护保养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在公路机械维修工作中只考虑到短期的效益,并没有对公路机械设备全面充分的做到足够的维护保养,所以会导致机械零件的剧烈磨损,甚至在部分机械设备中会带病作业,致使造成机械故障的发生,同时也缩短了机械的使用期限。
2.2 在普遍的养护单位中会存在因没有专业的维修人员,薄弱的技术力量,陈旧的检测方式,因此就会导致在维修过程当中对于所出现的故障没有准确的判断,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就不能确保机械维修的质量。
2.3 在机械管理中没有健全的维修保养体制,因此技术技能就会相对落后。在现阶段,对于高精准度的制造越来越多,主要的结构也相对复杂,比较先进,所以,光靠经验是很难发现机械故障所存在的问题。然而,在部分单位的管理中,陈旧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事后维修的状态中,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造成管理方式与手段相对落后,并没有健立完善的规范制度,也没有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形成维修保养管理水平落后的局面。
2.4 由于在管理中,没有专业的操作人员且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对于部分机械缺失必备的说明书和使用登记与维修登记等资料,因此在查找出现的故障与以往的维修记录时就会造成很大难度。然而在当前的公路养护机械中的设备品种较多并且复杂的特征,又存在很多大型的机械都是采用进口的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在要求配件的质量品质方面又非常高,但部分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没有较强的责任心,因此会导致所采购的产品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所以就会造成人为的对机械设备的损坏,从而减少了机械设备的应用功能。
3 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有效策略
对于在公路养护维修管理中,它作为涉及范围比较广,人员相对较多且复杂,有着互相联系的管理,所以就需要依据其运行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实施维修项目等。其主要包括在人员、工作的程序以及落实检查等方面的控制问题,如果在其中的某个环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的最终效率。对此,在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主要特点中,提高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在管理中必须要落实定机、定人、定岗位的责任制。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把其固定机械与实际的操作人员固定下来,在使用机械、机械的保管与机械的维护方面,必须要把各项的要求逐步的落实在具体人员上,这对于保持机械的优质状态,提高操作人员的熟悉性以及正确的使用保养维护机械,在防止出现事故的发生等方面都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一般对于修理的重点主要就是体现在机械突发的故障进行现场修理。所谓现场修理指的就是在施工现场上要采用应急的措施与技术修复,达到恢复施工的基本功能作为主要目的,对工程当中所突发的机械损坏部分进行快速的修复,在施工现场由于技术手段与检测故障的方法与检修条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通过修理,养护机械设备在经过了互换和配用以及粘接等等临时的修理方法可以进行运转,然而却不能保证修理的质量,所以,如果机械设备在带病的情况下继续作业就会引起更为严重的损害。所以,在现场进行检修完以后必须要做维修的鉴定与评价,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可以在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返修,最终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3.3 在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管理中必须要以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在完善和制定相关的维修规定与制度,视情况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加以执行,同时做好机械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以及保养记录等方面档案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所收集的资料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并且诊断故障的主要因素,可以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
3.4 必须要合理科学地制定维修计划,由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与使用情况各不相同,其磨损与使用期限也不一样,所以就不能限制固定的维护周期。在进行保养与维修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机械进行监测,做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测,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防止失修的情况出现。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养护机械维修方面因此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针对在养护机械维修的性能与质量以及在技术含量等方面也在逐渐的提升,所以,在公路养护机械维修工作方面必须要同公路的基础建设与养护机械维修的发展互相的适应,互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才能满足现阶段公路施工机械管理的要求,并且同时结合自身对机械维修的要求,以达到在公路养护机械维修方面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建杰;浅谈公路养护机械的维修保养和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2).
关键词:公路养护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公路交通作为现代陆地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每一个公路人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应把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一、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保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管理及养护工作到位了,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果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优良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养护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公路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二、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公路养护基础仍然薄弱,预防性养护技术和科学养护决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提高。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趋向老龄化,人少路多的矛盾没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养护职工劳动强度大。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近几年,虽然重视了对职工的培训,但由于职工趋向老龄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养护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偏低。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 缺乏) 。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养护机械全面推广,但缺乏能操作各类机械的技能型职工,养护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偏低,机械化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
三、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 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 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更显重要。
1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 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 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统一主要是指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治。
(3)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 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指导作用;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 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 必须打造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 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 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 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 数据管理便捷高效, 为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 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超声波等高科技手段, 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 使公路养护更加经济合理。
(3)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提高路面耐久性,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 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 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 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 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 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 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 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 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多功能综合型方向发展, 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
(3)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 确保产品质量, 延长使用寿命。
(4) 积极面向社会, 融纳社会资金, 培育机械化、专业化养护市场, 扩大公路养护竞争范畴。
4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公路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治路; 社会应加大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管。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 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条例, 使普通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结束语
路面在交通载荷和环境影响的作用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 路面状况和服务能力将逐渐下降, 为了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养护维修措施。路面的养护维修工作对保持路面的服务能力, 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改善噪音、振动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公路建设初期, 公路里程较少, 路面养护的工作量不是很大, 人们容易产生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 但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及人们对路面养护重要性认识的增强, 公路养护技术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 交通企业管理. 2000(09)
[2] 王佳宇.论我国公路养护内业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26)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I - 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施比较齐全,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70万公里,初步形成规模效益。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养护技术永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 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二、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和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荞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
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
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三、养护管理技术发展的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遁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养护管理现代化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维修与维护;养护工程
一、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机理
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其各个零部件、元器件、机构、装置和整台设备的各种参数都会发生变化。这些能量来自周围的介质(包括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的作用)、设备内部(设备及其组成部分在运转中经过变换、传递所获得的能量)和潜伏应力(设备零件在铸造、锻造、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内应力和装配应力等)。能量包括机械能(设备所产生或获得的机械能除消耗于工作的部分外,有一部分还会以内应力形式保留在零件内部而使零件发生变形)、热能(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和运转中产生的热能都会对设备及其零部件产生影响)、化学能(设备在含有水分和侵蚀成分的空气中或在侵蚀介质下工作,化学作用会直接破坏设备的部分零部件)、核能(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核能不仅会对设备的材料产生作用,甚至会改变材料的性质)、电磁能(电磁振荡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会使其元器件失效)、生物能(如热带地区有一种微生物能使某些塑料和金属受到破坏)。
这些能量对设备作用的结果会使设备的零件发生变形、磨损、断裂、腐蚀等,引起设备参数发生变化,技术特性逐渐劣化,工作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导致故障的发生。
二、我国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性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只重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对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机械维修的投入不足等等。
4.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单位对下属机械使用部门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维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
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
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8.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养护机械的使用单位大都是工程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要求都相当高,但是,机械管理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独立于工程之外的另一门专业学科,管好机械、操作好机械和维修好机械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实践。但大部分施工单位由于对机械维修、维护的不够重视,造成相应人员的缺乏,业务水平普遍较低。
三、针对现代养护机械维修管理的维修、维护策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代“维修”的概念再也不是原来的简单修理,而是建立在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基础上的维护和修理的总和。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
(一)维护
这里的维护包括以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与检测工作。通过操作人员的日常检查和专业维修人员的定期点检,测定机械的性能,掌握机械状况及故障隐患,为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维护是高层次的预防性维护。经验表明,机械的异常磨损、故障率高,其中75%是由于操作、维护不当造成的。为此,用强制手段来执行好维护不可少。
1.把维护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有章可循。根据养护械具体机型的结构特点,将维护的过程、内容程序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标准化,可为评定维护质量和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手段打下基础。
2.把维护纳入行业的强制管理。对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或系统,单位应该定期检查、强制维护,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应制定监督单位定期审验,对维护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门按规定给以停止施工等有关惩罚。
3.修理应坚持状态修理为主、多种修理方式相结合的原则。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曲线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护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这里“状态修理”的“状态”不仅仅指的是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还包括施工企业整个工程的实际状况。事实上,除了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故障和事故修理外,有些通过状态监测(检测)已经发现的故障隐患,但是不至于引起连锁性的损坏故障,也不影响施工质量,可适当让其“带病作业”,有计划地安排在某项工程告一段落后,利用工闲或现场转移之机进行修理;或者待到故障造成停机之后,采取事后修理。
四、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飞跃式发展,我国养护工程机械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养护机械的科技含量、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性也在逐步提高。养护机械正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机械性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单位管理者要对机械的管理提高认识,尤其是要重视机械的维修与维护,重视机械管理人才,重视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加强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让机械设备在我们的工程施工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公路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筑路机械;使用;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科学、合理的使用筑路机械是充分发挥利用机械作用的重要途径,是公路施工企业提高生产率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而科学的维修与保养是机械作用发挥的基础,也是机械施工效益得提高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机械使用而不重视保养的生产方式,施工前对机械做全面的检修和保养,从而有效保证了筑路机械功能的充分发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施工效益。
一、筑路机械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施工方式和方法日新月异,这为筑路机械设备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机遇,为公路事业发展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中,筑路机械的种类很多,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方面的机械,筑路机械的应用主要包含了公路施工机械、公路养护机械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的规模扩大和等级的提升,对施工机械的机械化程度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筑路机械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机械使用和保养已成为施工企业研究的焦点课题。
1、筑路机械的发展
筑路机械的制造和研究是重工业生产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它的发展方向同公路施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施工技术标准确定的。随着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的提高、规模的扩大,筑路机械的研究制造水平也出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国内外筑路机械的研究中广泛采用了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渐实现了以计算机控制为主自动化一体的筑路机械体系,这为提高筑路机械使用功能、提高施工精度、改进筑路机械操作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筑路机械的现状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种类多、使用范围广,贯穿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常见的筑路机械包含了路基土石方施工机械、路面施工机械、桥梁施工机械、隧道施工机械、交通工程施工机械以及公路工程养护专用机械等。我们目前的工程施工中,主要的筑路机械是指路基施工机械、路面施工机械、桥梁施工机械和养护维修机械。本文所谓的筑路机械主要指的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各种成套施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它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等级的提高,技术标准的提高,施工机械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高等级的公路施工中必须使用高标准、高性能的施工机械,这也是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必要条件。
二、筑路机械的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原来以人工施工为主的施工方式早已跟不上现代的公路工程建设需要了,现在公路施工中必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方式,尤其是在路基路面施工中,筑路机械现代化的作用表现更为明显。在当前路基路面施工中,根据工程量,工期及质量标准已经明确的要求必须选用的筑路机械使用参数、施工方法,有时施工规范或施工图纸对筑路机械规格和型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只有施工机械合理的选择使用,这才能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保证路面的施工进度从而也提高了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道路工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机械已成为至关重要。
筑路机械不是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报废的设备,需要多年循环使用,因此要注重筑路机械的选择和使用。我们要从市场分析入手,全面了解市场技术的情况和特点,充分了解不同品牌,不同规格、型号同种类型机械各种参数及性能特点。通过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全面了解,结合自己所在地的气候、工程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筑路机械。筑路机械应用需要根据机械的自身特点,按机械使用说明书要求安排专业人员操作,专人管理。
三、筑路机械的保养
在公路施工中,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不久能恢复机械设备的性能,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1.端正保养态度
在筑路机械保养工作中,必须要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保养意识,将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置放到日常工作上,要求必须克服传统重使用、轻保养的思想理念,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切实推行科学、严格的保养制度。只有职工提高了认识,才能重视保养工作,在日常保养中才能做到位,做到实处,使保养工作达到目的。
2.保养内容
在筑路机械的保养中,首先要明确保养的内容,一般包括清洁、坚固、检查、调整、更换、、防腐等作业内容。在进行保养作业时,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保养方式,保养方式可分为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日常维护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维护是要定时对设备一些部位进行维护保养及部件的更换,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定期检查是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手段除了人的感官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按定期检查卡执行,还要对设备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精度的优劣程度。另外,在设备使用完成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检修和保养,并严格按照工作技术和工作标准进行。在进行保养之前,必须要提前制定出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且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缺陷给予重点检修、合理维护的工作目的。
在目前筑路机械的保养中,根据保养时间常见的保养主要有提前保养、延期保养或者是分段保养,以方便工程的施工和设备性能的发挥。保养中,一定要端正保养态度,要将保养措施进行到底,甚至可以采用强制性方法来进行保养。一方面,要选择一些合理、科学的保养策略。另一方面相关单位还要根据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方法进行适时保养,并定期进行筑路机械机油、液压油的化验检查,确定里面的杂质、酸度、有害物质等的情况以便于进行机油等的及时更换。为了达到理想的保养效果,要制定保养计划并针对保养情况编制保养台账和保养卡,保证合理规范的保养时间和保养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是当今道路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强化设备功能、减少设备维修和保养成本,最终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永嵬.公路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李小强.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关键词:公路机械;施工管理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公路建设施工中各种机械施工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使用超负荷、作业环境差、不及时养护、高施工强度等情况,十分溶蚀发生故障甚至引发事故。所以,提前做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养护工作,能够降低故障发生率,对于提高公路建设施工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检查养护的作用
公路工程机械通常在砾石、泥沙、雨雪风沙等恶劣条件下应用,施工工期比较紧张,设备机件工作不具有良好的条件,为设备带来一定的危害。设备零件之间的配合会逐渐发生磨损、松动、锈蚀等影响设备正常运营的不利情况,甚至会影响到各连接件配合性质、零件间相互位置及工作协调性,导致发生事故。加强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保养,能够使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率,延缓机械磨损与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使机械运行维修成本显著降低,机械经济性与动力性提高。
二、公路施工机械常见的问题
(一)、公路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依据大量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公路机械出现的事故和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人工因素所导致,例如操作方式不规范或者说没有针对机械设备采取定期检查的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忽略公路机械所出现的部分小问题,长久的影响之下,逐步演化成大故障。
(二)、工程机械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通常情况所承接的工程,都呈现出了施工量大、施工工期短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队伍仅仅是把施工重点放在在施工工作上,忽视了对于工程机械所应当采取的相应管理措施,绝大多数都是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机械的使用管理。在施工单位眼光不长远的情况下,公路机械本身的寿命也就大幅度的缩短,极易出现问题,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反而降低了公路工程施工效率。
(三)、出现盲目购买机械设备、装备落后问题
公路建设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广阔大市场份额,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高公路施工技术、优化更新施工设备。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一些施工方没有认识到到机械设备对于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出现盲目购买施工设备机械情况,一些施工中的核心机械、设备配备比较落后。而盲目购买机械设备,没有结合市场发展方向及设备需求情况,极有可能出现购买回来的设备对于在建工程没有很大的帮助或者是没有用处,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只注重机械使用,不注重设备保养及管理工作
实际公路施工中发现很多企业项目经理只关心工程开展进度、公路施工质量以及效益,希望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收益以及高质量的公路工程,而减少了本应投入在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管理工作的费用,使机械设备出现超负荷工作,严重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施工机械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或是没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还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用。部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也不重视,对于一些容易生锈、腐蚀的机械设备将其放置在适合的地方,设备出现腐蚀、生锈情况严重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三、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些有效对策
(一)、对机械设备检查要做到日常化
实践表明, 机械设备之大部分故障若能在平时检查中做到早发现同时采取处置措施,则可以及时地避免故障的出现。因此应搞好机械设备之预防检查, 可通过日常维护与巡检两部分进行, 日常维护通过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进行, 就是将“ 十字作业法”切实履行机械设备的全部运行过程,直至停机。巡检工作则由负责检修的员工来进行。应依据施工场地的实际状况,将所运行的机械设备管理责任落实至每一个人的身上,建立机械设备综合检查日志,同时把对所有机械设备的巡检状况与当月此机械设备的运行及维修状况予以对比, 在经济方面构建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奖惩机制。
(二)、建立机械施工的有效管理组织
对于机械施工有效管理组织的建议是工程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机械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具,也是实现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明确,对工程机械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对机械的管理监督需要全方位地进行,其中包括了机械设备的计划、选购、调试、使用、维护、检修、升级、改造、更新和报废等环节。这样可以让施工机械的使用环节维修环节和保管环节做到层层分布,职责明确,让各个管理部门都有章可循,机械管理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提供机械工作人员的素质
这一个要求在施工机械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下,面对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深化、操作逐渐复杂系统的施工机械,要能确保对机械的合理运用,提高机械操作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在录取工作人员方面上要更加严格科学,专业的岗位培训一定要到位,确保每一个到岗的工作人员都持有合格的培训证书,施工人员除了能够熟练操作公路机械,还要对机械运行原理有一定认识。
(四)、建立视情维修制度与定期维修制度相结合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
这一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是按照可靠性理论来进行设定的,所谓可靠性理论中认为机械设备故障问题能划分成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突然型故障,另外一种是渐进型故障。第一种故障类型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之前没有表现出任何可疑征兆,设备损坏时突然间发生的。第二种类型是指机械设备在使用时损坏程度日益加重,其损坏速度也有快速、缓慢的差异,例如设备腐蚀、机械磨损等。所以视情维修制度与定期维修制度的结合正式基于这两个故障类型来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止或减少这两种故障类型的发生。
(五)、实行机械设备的监督机制
工程监理工作中包含对机械设备的监督。它的主要职责是全方位地监督工程机械的使用管理质量。机械监理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公路工程中所能用到的机械设备,从入场到工程完工的使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汇总。对会对正常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都要进行阻止,使得机械设备从入场到工程完工整个过程都符合工程施工规范,确保机械正常运行,为工程需要提供有利条件。
(六)、针对机械管理使用的管理
第一步要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施工机械。公路工程建筑要取得良好的质量,就一定要选取正确的施工机械。机械的选用要根据实际路面建筑情况的施工条件、工期、内容、工程量等多方面,在基于机械费用预算范围内,要适当地选取该范围内性能最好、效率最高、安全性最好的施工机械。要是在工期较短,工程量较小的公路施工工程中,为了尽可能地控制成本,可以使用一机多用的通用型机械。
第二是对施工机械的使用。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施工机械的使用和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合理分配,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定人定机的机械使用制度。这一种制度类似于承包,每一个工作人员有自己专门的机械,全面负责机械的维护、使用和保养,根据实际工作的表现适当地给予奖励或者惩罚,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调动起机械使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设备养护作为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定期采取各种养护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解决,使其工作性能保持最佳,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进而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施工养护;质量;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逐渐加快,所产生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公路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对公路的施工养护程度却没有跟上。公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利用合理的措施来维持公路的各种性能,治理各种安全隐患和病害,提高公路抗灾的能力,以延长它的使用时间。如今公路的养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公路使用上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不断提高公路施工养护的质量,需要解决许多现存的问题。
一、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
施工养护是不可分割的建筑过程,在公路的养护方面,由于存在主客观的问题,导致公路的使用效率降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建轻养,意识淡薄。当前很多人对公路养护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还有很多人认为公路的修建起来就是好的,而不管修建好之后的使用过程。修建公路固然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当前也有很多地区在不断加强公路的修建,方便了百姓,但养护工作却做得不到位。因为养护是一件长期的工程,有的管理者认为建好了公路便完成了任务,甚至认为没有养护的必要,养护公路只是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浪费。再比如有的百姓甚至占用公路做其他用途,比如堆放杂物、晾晒东西等,这些都给行人以及车辆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在公路养护中,这些基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所以养护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二)养护资金存在着缺口。公路养护和修建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养护更是持续性的工作,但当前在公路养护方面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当前的养护资金很多时候只能维护养护人员的工资,养护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养护设备资金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无从开展。道路修建之后无法进行相应的维护,实则也是一种资金浪费。
(三)养护队伍综合素质偏低。虽然当前很多地区对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公路养护的队伍进行整合,但当前进行公路养护的队伍综合素质仍然偏低,有的甚至是大龄老人,无法保证养护工作的基本质量,更无从谈起有高水平的养护。而且养护队伍的不稳定性,导致经常出现人员交替的现象,没有形成一种凝聚力,对公路养护的长期开展也不利。
此外,公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人力劳动的效率也十分低下,对于公路养护如果单纯依靠人力或者半机械化的状态进行,很难提高养护的水准。加上激励机制不活,当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措施还不够灵活,例如在工资分配的问题上不合理,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以上都是当前公路养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公路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都有一定的阻碍。
二、如何提高公路施工养护质量
为了不断加强公路施工养护质量的提升,解决各种公路安全隐患问题,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加强公路施工养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公路建养管并重的意识
修建公路是民生大事,对百姓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改变。但修建之后的养护和管理则更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才能保证公路的使用效率。合理的养护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突击养护的成本。对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提高,首先要在意识上加强。将公路行业的发展意识由传统的建设为重转变为建养管并重,正是由于当前很多地区的公路管理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养护意识比较淡薄,才造成很多公路质量问题。在意识上要树立一种“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养管并重,使得公路的使用更加安全、畅通、和谐等。
(二)加强机械化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机械化是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实行公路养护的需求。公路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补修要及时,尤其是对损毁的路面,如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传统的养护大多是利用人工凭着经验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而随着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机械化的利用率将会越来越高,也会对养护效率有很大提升。在养护机械的配备上,要配备专业化的机械,比如洗刨机、压路机、摊铺机、拌和楼等,专业机械的应用可以提升养护的质量。而对于非专用的机械则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替代,比如翻斗车可采取雇佣社会车辆方式解决,如此也可以缓解当前社会车辆过剩的问题,减少养护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并且减少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专业化养护队伍的建设
公路养护队伍人才素质的提高公路养护质量的关键。针对当前公路养护队伍质量偏低的情况,要加强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由于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对公路养护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成立专业化的队伍,并且不断对其业务能力进行培训,以保证他们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能熟练,同时,还需要注重对站长、养护技术员、统计核算员等岗位培训,为公路养护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力量。另一方面,除了专业的技术培训,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把提高人才素质能力作为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更好地适应公路施工养护发展的需求。此外,还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激励,利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保证养护人员能留得住、能有长期的发展,不断充实养护队伍的水平。
(四)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由于公路事业是公益性的,养护资金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但由于当前养护资金不充足,对公路养护的影响十分大,很多养护工作无法开展。因此,在日常公路养护过程中,要加强资金投入,另外,在政策方面,也要加大对公路养护的扶持力度,使得公路养护的理念由被动变为主动。
结语
公路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由于养护管理不当,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为了不断提升公路养护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从意识上改变对传统养护工作的认识,建设高规格的队伍和机械化的养护队伍等,不断提高公路施工养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1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PIARC)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2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1.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美国国道网称为“州际与国防公路”(全部是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主要依照各个不同时期国会批准的法案,对州际高速公路、国家公路系统的建设活动进行资助与管理,具体的养护工作委托州及地方公路部门。公路养护不划分公路等级界限,按照AASHO养护手册,养护管理机构和养护作业机构的设置是按地理或行政区域划分的;对收费公路,其设置一般必须通过州议会特许经营立法,立法条款不仅包括了机构的设立、经营范围、期限,还对收取资金、使用资金、维修养护的责任做了详尽的规定。管理机构一般把养护工程承包给私人养护公司,按照AASHO出版的《成员组织现场承包养护概况》和《典型承包养护工程工作和各种范围及单位成本》规定,管理机构以业主的身份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并监督合同执行和验收工作。养护公司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养护现场的距离及许可的时间因素,在人员及装备配置上充分体现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全部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能涵盖了养护作业的各方面。
法国通过立法将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权授予公共事业机构持股的混合经济型公司,在国家规划、控制下负责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和养护工作。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法国有专门为公路养护服务的机械公司。机械公司按照法国《道路、机械、维修及航空基地章程》进行管理,配有各种施工机械,机械公司独立于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机构之外,以合同方式与养护部门建立联系。
日本日本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不是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的,而是由公共性组织——日本道路公团负责。公团对公路养护负有养护责任,具体养护工作由其设置的管理局下的管理事务所进行。养护资金按照日本《道路公团法》的规定编报养护资金计划,经政府建设大臣批准后执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3.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汤林新、刘治军等编著《高等级公路路面耐久性》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4、《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摘要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一、机械化施工的效果
近年来,各级领导也意识到机械配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参观,相应制订了一些管理和考核办法。通过近几年道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的实践,使我们在机械化施工的组织管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水平。从传统的施工方法转变为机械化施工,是公路建设的一场技术革命,必然会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巨大变化。过去机械少,考虑的是一台怎么用,现在不仅机械设备增多,而且基本形成配套生产能力。在施工中,我们根据工程量及施工现场条件,对路基、路面整个施工工序所需配备的机械及重点部位的机械化配套作业的组织管理进行综合平衡,指导生产,使各道工序所需机械得到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在施工组织管理观念上有极大的变化,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公路事业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现代化公路建设事业的希望和未来。
2.确保了工程质量。过去传统的作业方法,在路基压实度和路面平整度方面难以达到设计要求。采用机械化施工作业后,情况与从前就大不一样。以前,由于机械设备少,大部分工序仍采用传统操作,不仅速度慢,而且工程质量低。2009年以来,在高等级路面施工过程中实现了机械设备的配套作业,形成了从路面材料的采备、运输,到沥青碎石路面的拌和、摊铺、压实一条龙的机械化施工作业,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过去的摊铺压实后,其平整度一般在2.5mm以上,采用高性能摊铺压实机后,其平整度达到1.5mm。同时路基压实合格率、基层抗压强度合格率达100%,厚度合格率达99.5%,平整度合格率达99.1%。工程质量的提高,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降低了养护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施工项目的增多,机械设备逐年增加,公路建设速度也不断加快。如英柏公路,我们调集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空压机、搅拌机、铣刨机、自卸车等大中型机械集中会战,形成了从备料、装车、运输、拌和摊铺到洒水碾压等主要工序的一条龙配套作业。提前半年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奖励。
4.降低工程成本,改善劳动条件。英柏公路竣工结算,平均每公里造价610万元。该项目工程在超原计划工程量的情况下,不仅没有突破预算投资,而且略有节余。公路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才能完成的,若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过大且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劳动工具的进步程度是行业整体文明发展水平的反映,机械化施工不仅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而且还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机械化施工发展方向
1.机械向配套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公路施工要求机械作业具有连续性,中间有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甚至还会影响工程质量。以前,因财力有限,只注重发展小型机械,当我们承担了水大线施工后,发现原有的机械难以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和标准,必须马上配备大型的、配套的机械。于是购买了拌和机、摊铺机、铲运机、大型压路机等设备,充分发挥了作用,仅四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了施工任务,质量也达到了优良标准。
2.发展专业化设备。同铁路、水电等大型施工企业相比,差距还不小。差就差在我们起步晚,资金短缺,大型机械设备数量少。要想改变这一劣势,必须大力发展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路面施工机械。同时,在公路养护上还是发展中小型机械,以小型为主,尽量发展一机多用;在工程施工中则应考虑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并结合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克服机械使用上的忙闲不均、利用率低等弊端,发展大中型机械设备,以中型为主,并适当发展一机多用。
3.科学选型,合理购置。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以机械施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日趋增多,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也在不断增加,机械设备在施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应根据工程量、施工方法和进度要求,确定机械机种规格,各种机械间生产能力应当适应,使每台机械都能充分发挥效能,要考虑尽可能在相邻工程项目上综合作业,多次使用,从而减少拆、装、运次数,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工程量大而集中时,应采用大型专用机械设备;工程量小而分散时,应采用一专多用或移动灵活的中小型机械设备,以适应不同类型机械的特点。同时,根据单位机械化施工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当年购置机械计划,并下到各施工工程处,然后根据自己的工程任务和资金情况,选择当年急需购置的机械的规格、型号,汇总并经采购处研究,综合确定当年购置计划,与生产厂家联系统一订购。这样做的好处是:价格优惠,机械性能和质量能保证,防止误购质次价高的产品;同时生产厂家相对集中,便于为所购机械提供维修配件、培训等技术服务,有利于发挥机械的作用。同时统一了机械的管理、购置和机型;方便了对机械的管、用、养、修、供和技术培训工作;避免了分散管理机械购置上的重复浪费和“小而全,大而全”的弊端;节约了机械购置费。
4.重视机械维修。根据设备的规律,经常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延长零件的正常使用阶段;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以便在零件进入设备问题前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修理。及时诊断和排除因机械设备劣化而造成的突发事故。机械设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些突发事故既会造成人员伤害,也会造成财产的经济损失。要杜绝设备运行中人为劣化的现象外,还必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尽早地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制定异常情况下的处理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因设备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重视机械维修基地建设,发挥工程机械修配厂对筑路机械维修和特种机械配件供应的作用。巩固和发展保修车间,积极采取措施稳定修理队伍。有力地加强了对机械的管理,提高了机械的完好率,使机械能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不仅为公路建设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而且成为发展大型机械的技术保障队伍。
关键词 公路养护;科学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55-02
1 我段公路科学化养护工作现状
1.1道路状况
瓜州公路管理段地处河西走廊西段,管养六条公路,养护 总里程为465.166km,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道两条286.965km,省道1条60km,专用公路3 条66.20152km。按路面结构分:油路413.166km,占88.82%;砂 砾路52km,占11.18%,按技术等级分:高速路208.9668 km,二级路120km, 三级路136.1992km。
1.2职工技术状况
我段现有职工160余人,技术工人140余 人,其中高级工35 人,中级工86 人,初级工 19 人。我段主要缺乏专业系统的养护管理人员、车机管理的 专业人员,车机设备维修技工、模板工(木工)、钢筋工等。
1.3养管站建设状况
在“十二五”期间,适应公路养护新形势要求,建设大道班和养管站,力求建立集约型、科学化、机械化 的大养护站班,科学、合理的调配机械、人力,目前我段已建成基层养护站班四个。
1.4公路养护现状
目前我段公路养护的状况是:养护组织形式仍不尽合理,养管站还沿袭着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机械化养护程度不 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养护质量差。管理简单粗放,工作效率不高,公路超期服役,加之车辆的超限\超载,路况质量严重受 损,导致公路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2 提高科学化养护是促进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所谓科学化养护是指对养护作业中使用技术参数相互协调和 配备合理的机械人工来完成,并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机械性能 指标。
我们目前进行的养护运行机 制都依赖于科学化养 护运行体制的确立和公路养护科学化水平的提高。道路等级的不断提 高,要求公路养护质量和道路服务水平要相应提高,这就给公路 养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养护作业要快速、安全、优质、低耗,做 到路面平整、坚实、路容整洁,为道路的使用者提供舒适完善的服 务;另外,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公路养护以机械化取代人工作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养护工人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公路应急制度化,提高行业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公路基础管理信息化。 所以,养护科学化是实现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另 一个角度看,提高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是降低养 护生产的劳动强度,降低养护成本的有效途 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路养护生产也将逐步打破地域限制,引入竞 争机制,在这种新形势下,筑养护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水平, 将是养护生产单位立足市场,参与竞争的关键因素。其次,要适 应公路向高等级化发展趋势,必须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目前我段养护生产仍处在人工作业和小型机具相结合的阶 段,面对当前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的形势,养护机械无论从数量 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养护的需要。如果说公路建设是阶段性的,而公路养护和管理则是 永恒的主题.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综合 性工程。谁掌握了公路养护发展的规律,谁就将掌握养护市 场的先机。近几年总段给我段配置了通勤车、铣刨机、装载机、液压动力站、乳化沥青机等机械设备,同时我段技协小组先后成功研制出了小型扫路车、沥青撒油车、平板车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我段的养护能力,节约了养护成本,其中我段研制的小型扫路车已在全总段各分段推广。
3 公路科学化养护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公路科学化养护是通过公路科学化养护管理站来实现的。因此,抓好养管站建设至关重要。结合我们的区域实际,我认为应该解决以下4个问题。
3.1资质问题
上级部门应该重视养护资质问题,交通部《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已颁布,《甘肃省 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和《甘肃省公路养 护工程招标投标实施办法》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对养护企业 实行资质管理,参与养护市场竞争提出了具体要求:凡无资 质的单位均不能参与养护工程投标工作。对照资质申报要求, 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尽快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问 题。
3.2养护管理站的设置问题
我段共设立了两个养管站和一个机运队及高速公路路面保洁队。主要养护国省道干线公路。养管站因路制宜,有选择地配置机械。养管站建在各条重点路段的中间,便于辐 射;距动力电源近,便于生产;距油场和料场近,便于降低生 产、运输成本;通风条件好,以利安全和环保”。养管站的生产和生活用房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适用,方便生产。
3.3机械配置问题
任何的生产和建设施工,各工 序都能尽量机械化,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但也不是所有工序都需要机械化.根据目前公路状况,结合养护作业特点,购置一批先进设备,合理利用现 有设备,使各工序特别是关键工序尽量实现机械化, 不需机械化的仍沿用人工作业。在机械设备配置问题上,要充 分认识到筑养路机械现代化装备在促进公路建设、科学化养护和管 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公路机械装备现代化与养护 运行机制改革、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的内在联系,我总段制定公路机 械设备工作发展长远规划,逐年稳步增加对机械设备及其配 套设施的投资。
在建设养管站的同时,我段还建设成立了小型试验室,配备了 能够满足沥青、砂石等材料常规性试验的仪器设备,起到严 格把好材料关,切实提高路面养护质量的作用。并且利用信 息技术,建立机械化养管站的管理系统信息库(含养管站的 布点、机构、设备明细、技术参数、运行状态、油路修补档案、 巡查路记录、路况资料及各种原始记录和报表等),以进一步 对公路实行高效、动态管理,还能为搞好预防性养护提供条件。同时,我段还投入2万元建立了职工书屋,购置了600本专业图书,来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
3.4养管站管理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加强基础管理,积极探索科学化管理 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养护机械管理和维修制度,增强经营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制定规范合理的考核和计量标准,走科学经营 开发的道路。要结合公路管理 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的实际,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制 度,要考虑科学化养管站的业务特点,做到施工与养护机械的互 补、统一。科学化养管站的管理 人员一般定员3人,即养管站站长、工会小组长、统计员。
养护科学化体制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推进科学养护,提升管理水平,一手抓好养护科学化的进程,一手抓好公路养护组织形式的改革,只有两 手抓,才能保证我们的科学化养护体制创建扎实稳妥地进行,才能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物质流通的一个载体,养护管理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反映在我们的日常使用质量上。如何保证高速公路的畅、洁、绿、美,真正实现安全畅通路,经济效益路,旅游观光路的服务目标,将涉及到经费控制,人员的管理,设备的同步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否达到科学养护,能否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养护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规范化养护管理将会成为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把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搞好。
2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人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5)养护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
一般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人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1)规范养护管理机构。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并配置相应的专用养护机械,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由各管理处工程科负责,对于较大维修的工程由养护处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经费包干,养护工作均可自己完成,对临时的突发事件可以就地就近及时解决,但是在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队伍庞大,职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成本高,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进程,同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也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养护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2)管养分离,提高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当前高速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为一体,所有养护作业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生产单位小而全,担负着各种养护作业任务,而每支队伍又很多都是从地方临时招收的人员组成的,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相反,高速公路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养护维修作业,而这样的养护作业又必须由高效率、高技术的队伍和设备来完成,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必然造成大型养护机械设备的搁置,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果管养分开,把养护作业推向市场,管理部门重点加强路况普查、检测与评估,养护作业的招标与质量监督等,这样,不仅可以引进专业化的养护队伍,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我们的养护水平和质量,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现代应用型人才。
(3)注重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机械化养护水平。
目前,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无论是在路面检测,还是在数据采集,计算机综合处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学的、权威的并且有推广价值的养护管理系统,一切还都处在起步阶段,检测手段的精度和效率低,费用大,数据采集和积累的不够,所以在管理上必须要走在前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以人工的传统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养护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但是,受到现有管理体制和养护经费等的制约,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程度还远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走机械化养护道路,必须配备相应的专用机械,对于比较贵重的养护设备,可以采用社会雇佣的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减少初期的资金投入和日后的维修管理费用。
(4)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5)提高养护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在日常工作当中,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错误,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把决策的依据建立在大量的养护实践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章可循。
(6)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