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新能源专业

电子新能源专业

时间:2023-10-11 10:1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新能源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新能源专业

第1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机理论与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原理,风电机组调节与控制,风电场电气部分,风电场规划与设计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新能源基本用来发电。分别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等。但现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还是前两者。不过其中风能的缺点就是在国内并网比较困难,风能应用最好的是欧盟。太阳能的话,其制造过程污染很大。总的来说新能源前景绝对光明,只是道路可能有些曲折,还要看国家政策的侧倾力度。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

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知识和基理论;

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能力;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

第2篇

关键词:车辆工程 新能源汽车 实验教学 改革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技术)、自动化(车辆电子电气)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整合发展而来,于2008年获批并开始招生。在车辆工程专业由传统机械学科领域逐步向机、电、液、控制、信息以及传感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延伸的技术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方针,我校决定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内涵以彰显专业特色[1],更好地贯彻学校“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

以新能源汽车为专业内涵相比于以传统内燃机汽车为专业内涵的车辆工程专业,有以下特点:

(1)在继承传统汽车技术衣钵的基础上赋予了丰富的电子控制技术;

(2)关键零部件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整车集成技术(混合动力―纯电驱动―下一代纯电驱动)不断发展;

(4)公共平台技术(技术标准法规―基础设施―测试评价技术)还在研究与完善[2]。

上述特点决定了以新能源汽车作为专业内涵的车辆工程专业对新技术、机电结合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很高,亟待进一步改革与探索,使之既继承传统汽车技术、现代汽车电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又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特色专业内涵。

1 理论教学的优化

因我校新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涉及汽车技术和车辆电子电气两个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的整合,应强调机电并重、电车结合,不能仅通过增、减电类或机类课程,简单地沿用原专业方向培养方案来实现[3]。近3年来通过调整、优化,我校在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论课程设置上:基础课适应了现代汽车技术机电融合的特点,构建了机电并重的基础知识体系;专业课中抽取汽车与车电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主干课程,构建了电车结合的专业知识体系;增设新能源汽车类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特色;专业选修课强调车与电应用的延伸以加强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车辆工程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2 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3-6]

理论教学的优化为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与之配套的实验教学受较多因素制约,开展起来相对困难,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传统重理论轻实验教学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项目与学时数有限,内容覆盖面不足。

(2)实验设备台套数较少,实验分组人数较多,实验类型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实验效果差。

(3)反映新能源汽车、汽车新技术类实验设备急缺,新项目、新内容的实验急需补充完善。

(4)新实验项目及内容对实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5)实验室设备管理、教学管理滞后,不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资源共享。

2.2 实验教学的改革

为满足汽车行业对掌握现代机电融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解决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校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施保障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2.2.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完善和教学方法上。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沿袭机电类专业教学的成熟经验,其实验教学暂不做改动;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实验教学均做了较大改革。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既体现了新能源汽车的特色专业内涵,同时又继承了传统汽车技术,并结合了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的主要内容(见表2)。其核心思想是突出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合并减少相关性较大、要求不高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大力提高综合性实验项目比例,适当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兼顾不同教学要求与学生兴趣以必选与任选项目进行调节,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传统汽车技术类课程实验项目通过整合数量有所减少,在实验内容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提高要求。如汽车构造课程只安排汽车发动机、底盘两项实验,但实验内容在传统拆装之外,增加了新类型发动机、变速箱实物结构讲解;实验过程中加强提问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燃机原理课程中发动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实验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全班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验,结束时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的独立思考能力。汽车理论课程中汽车悬架性能实验设置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悬架试验台测试并获得汽车悬架性能参数后,再分组设计采用拟脉冲法测试汽车悬架性能,最后进行测试方法、数据总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7-9]。

(2)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类课程实验项目,教学内容扩充,实验模式分层次调整。如:汽车电子电气课程实验项目较多,对汽车ABS系统、自动变速箱系统、空调系统、自动巡航系统等验证性实验,结合学生兴趣选做;而对汽车电路、传感器检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等重要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必做,要求达到对系统结构、原理的掌握。车辆测试技术课程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测试的方法、数据的分析等一整套工程实验流程的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实验则锻炼学生按照国标对汽车进行性能测试与合格性判断的能力[10]。

(3)新能源汽车特色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全部为新增实验,紧跟专业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导论课程实验以新购置的丰田普瑞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为对象,在熟悉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混合动力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过程,分析其能量流向与消耗情况,鼓励学生多思考,实验报告除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求他们写出不同的收获与体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强调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它们从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出发,利用嵌入式开发系统掌握电机驱动控制设计技术;研究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再生制动系统制造理论进行计算和评价;检测燃料电池的特性,掌握其基本控制方法。为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实验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下达实验项目任务,学生项目小组利用课外收集资料、制订计划,课内实施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完成时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验收各小组的实验测试方案、实验结论[11,12]。

(4)专业选修课课程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实施同上,强调在现代汽车技术机电融合的背景下,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2 教学实施保障的改革与实施

为了更好地为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多次组织教师与专家学习、研讨,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重要性,结合以新能源汽车作为专业内涵的车辆工程专业特点,从实验设备、师资、管理与成绩评价几方面予以改革。

(1)结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补充购置新设备,如:汽车CAN总线实验台、DSG双离合变速器实验台等。设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通过外购、合作研发等方式配置:电力电子控制实验系统、飞思卡尔嵌入式开发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实验台、燃料电池系统实验台、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实验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一批反映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新型实验设备。

(2)一方面,通过科研与工程实践培训提升实验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制定新引进博士在实验室工作1~2年的政策,以充实实验教学力量。这样还打破高校传统的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的藩篱,鼓励理论教师更多地参与指导实验,实验教师也适当地参与部分现场课讲授,让二者取长补短,共同实施教学。

(3)对于反映多学科领域知识融合的实验内容、项目进行优化,尝试打破课程、学时、实验室建制及管理上的限制,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开展。对于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准备实验,课内在不同实验室分次、分组开展实验,遇到问题与教师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对实验数据独立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实验成绩评定不仅按考勤、书面报告打分,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工作态度、操作能力、方法创新与结果的收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促其改进。

3 结束语

通过对以新能源汽车作为专业内涵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我校车辆工程2008,2009和2010级学生普遍反映对专业课程相关理论与实验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性提高,与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交流互动增加,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我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在近两年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均得以体现。为更好地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彰显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我们还将在专业实验教学上进一步深入探索,构建教与学、师与生、知与行的良性循环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雨.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46-48.

[2]陈柳钦.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盘点[J].汽车工业研究,2012(3):14-21.

[3]屈敏,丁左武.应用型本科车辆电子专业方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105-107.

[4]郝洪涛,郭学东.应用性本科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业装备技术,2008,34(3):55-56.

[5]余曼丽.高校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6(2):137-144.

[6]邹爱英,刘华,杨青霞.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6):34-35.

[7]任成龙.《内燃机原理》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140-150.

[8]杨雪梅.《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的研究[J].2011(26): 76-77.

[9]张云明,徐忠朝.应用开发型人才培养与汽车技术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3);96-99.

[10]屈敏.《汽车电子电气》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8):1.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专业建设 新能源 节能照明 高职教育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D201384)成果。

“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征显著。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现在降低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低碳经济直接带来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未来几年内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电动汽车、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相关专业,将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2008年以来,笔者学校开始筹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历了光伏产业发展低迷的考验,我们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办的一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建特色新专业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创建新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要依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形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谋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市场和就业机会。既要看好产业背景的发展,又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和特色,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1.要解决新专业的定位问题

高职新专业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地区产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与家长意愿、市场前景、技术难度与技术复杂度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地区产业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不同,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新能源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目的是培养新能源与照明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应用技术分为两个主题,主要研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节能照明领域的工程问题,包括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工程管理、产业经营、统计运筹、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其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之广可见一斑。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办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独辟蹊径,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顺德是家电之都,有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节能照明与新能源产品开发为主,着力于新能源下游产业,侧重于太阳能路灯、逆变器、LED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维护、产业运营与工程管理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电、机械、制冷、通信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在太阳能路灯设计、LED照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特色,并逐步在照明系统设计、新能源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2.就业市场分析与毕业生职业岗位定位

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函数”。我们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态势与走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相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二是中观经济环境分析――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行业布局的组合与分解,特别是佛山市与顺德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纲要;三是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地区企业的主流产品与技术要点、岗位供求及其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兄弟院校相关的教育市场分析等。

顺德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谋求升级换代,而新兴产业也在加紧培育当中。目前,顺德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部省共建OLED产业基地、彩虹集团OLED项目落户顺德;富信电子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半导体发电;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与中山大学合建光伏研究院等。经调研,在本校学生就业的珠三角地区有新能源相关企业3000多家,节能照明相关企业近万家,其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在20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即使在光伏电池制造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节能照明领域也足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课程体系建设

在明确了新专业的定位和切入点以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采用通专结合的课程模式,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1)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方面的课程组成。其中大多数课程是全校统一规定好的,一般不可调整和改变。本专业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初步、电子线路CAD、PLC编程基础等主干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核心,体现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与风光发电子模块(课程主要有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设计、先进能源技术与风力发电原理)、节能照明子模块(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现代平面显示技术、LED照明工程与施工)两大必修子模块。选修课设置主要体现专业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课程主要有:前沿知识讲座、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动机与控制原理、ERP软件应用、创新方法概论等。

(4)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平台,是理论学习和创造性研究、开发、设计的结合点。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三年教学进程的主线之一,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和现场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电子线路CAD实训、社会实践、开关电源与LED驱动课程产品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应用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抓住重点核心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

4.师资队伍、实验室、教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创办的重点,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照明工程与施工等方面的师资缺乏;在施工、统计、营运、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强的基础。我们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全校的师资力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将新专业的师资增加了8人,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改善师资结构,形成师资梯队,为新专业建设打好了基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本专业实验场所面积较为充足,实验环境良好,学校为支持新专业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实验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加上原有的PLC技术实训室、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电动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上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关系的重要舞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了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联络人制度。配备专任教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联络人,负责双方沟通,同时利用学校资源,整合多学科力量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问题,攻关各类技术难题等。二是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实验与生产设备资源,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创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实现智力因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发挥企业顶岗实习对改善就业的促进作用。本专业先后与彩虹集团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美的照明、国星光电、高迅电子、海信多媒体、盈科电子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5.科研与校企产学研合作

新专业的发展壮大,高职专业品牌的确立,培养品质的提升,取决于参与及服务于行业的程度,取决于专业在行业的科研技术实力与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营造技术优势,以此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并为自身资源扩展、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赢得生机与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逐步实现三个领先――“实验条件领先,技术水平领先,教学方法领先”,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运行和质量评估工作,反馈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情况。以逻辑线索和市场性需求线索为依据,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新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新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二、创建新专业的资源整合

1.教学资源整合

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家电、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这为新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部门协调

新专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以科研工作为例,可以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组织协调相关学科专业,如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通讯、经济管理等,以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LED照明系统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生产、管理、通信、设计、监控等为研究重点,发挥特色优势,在为新专业创建服务的同时,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科技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专业建设涉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高职研究所、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新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新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形成

1.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企业中,适应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各类工程师(如PE产品工程师、FE设备工程师、QE品质工程师等),更进一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结合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思维,设计精细量化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用类似ISO的指标体系控制教育质量,同时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造性与精神性仍是评价体系追求的目标。

2.通用技能的培养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有效团队工作、管理时间以及责任感、变化的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等特质通常被描述为通用技能,这些技能成为工作绩效的基础,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前,通用技能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重视。21世纪竞争和变化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许多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更需要这些通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与制造工艺。高职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工作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框架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取胜的通用技能(比如,礼仪、沟通、创新、团队、外语、自学能力

等等)。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笔者学校在创办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分析了新专业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其他院校的新专业创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集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等等功能;新专业的创办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以技术提升为重点,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紧密合作,从而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N].中新网,2010-03-10.

[3]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中商情报网.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14-04

2012年3月,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T28382-2012)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企业单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相应的专业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含义

(一)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二)电动汽车

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电动汽车按动力电气化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称为“纯电驱动”电动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叫作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表明常规混合动力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一种节能汽车,它还没有改变用内燃机作主驱动的形式。

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指出,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技术上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一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目的的同时,为达到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年),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目标。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会、世博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请专利3000余项,颁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56项,建成30多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

三、技术路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在技术路线上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主要目标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认为,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在技术路线上循序渐进,步骤是:(1)确立战略,加快发展。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变革总体趋势,发挥我国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2)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局。“三纵”: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三横”:“电池”包括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四、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国家层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颁布,技术路线已经明晰,而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则、标准也必将随之公布;同时相应地也会有地方版的政策出台。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要与政策合拍。江苏省政府已明确支持无锡尽早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示范城市行列,作为地方汽车职业院校也有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契机。

(二)有序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建设

中国汽车人才网2011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1]所以当前有必要启动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变化不断调整,从开设相应课程开始、从开设特色班开始、从为示范城市培养人才开始,逐步走向开设相应专业,扩大相关人才培养数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与地方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入合作

职业教育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校企合作,了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分类归纳,使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2]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可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江苏常隆客车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为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人才、生产线操作人员。同时学校也与无锡公交公司有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在大客车专业项目上已经投入近200万元,在硬件上已经有大客车新能源方向的教学设备,所以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为无锡公交公司培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

(四)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方向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专业建设要紧跟市场需求,所以要紧密跟踪技术发展动态,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建设,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建设。在近期,要注重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大客车的专业方向,第二阶段(2015—2017年)注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专业方向,第三阶段(2018—2020年)要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专业方向。

五、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专业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意专业方向,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可以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同时也要注意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这是因为当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脱胎于传统汽车,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传统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室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来说,也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大三电——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整车(中央)控制器;(2)小三电——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系统;(3)充电——充电机、充电桩、充电站;(4)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整车平台——车身和底盘。综上所述,除了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室之外,还需重新规划和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室,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第5篇

本届展会,秉持信息交流、行业推广、商贸服务及产业教育这四大特色功能,持续为行业打造一站式的行业服务平台,汇聚汽车全产业链的前沿产品及创新技术,在参展企业与观众数量方面较上届比都有显著上升,无论在规模上或是展商及观众数量上都刷新了历届纪录。本届展会整体规模达31.2万平方米,较上届的28万平方米增长12%;共使用国家会展中心的13个展厅,比2015年增加2个。

展览面积的扩大有效地满足了更多参展企业的展示需求。本届展会共有5,756家参展企业,较去年数量上升7%,来自全球42个国家及地区,呈现丰富优质产品及新技术。有来自140个国家及地区的12万专业观众莅临了本届展会,在上没础上实现约9%的平稳增幅。

2016年展会在强劲有力的宣传攻势推动下,辐射面拓展至更多地区的参展企业及专业观众。特别是观众数量方面预计将再达新高度,参观团数量及观众质量均有显著上升,为广大企业的参展之行创造更大价值。专业观众团数量高达130个,整体增长达19%;其中约有30个海外观众团分别来自1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约占总比例的27%,本届新增巴西、缅甸及瑞典的观众团。国内观众团同样反响热烈,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年度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国内各地的影响力辐射面再一次呈现质与量的双重飞跃。在各级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的支持及推动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广西、贵州及海南等多省均有新组织的买家团莅临参观。登记观众数量出现巨大飞跃,较去年增长20%;大会主办方在展前已收到确认意向的专业观众总量已突破4.25万人,占整体观众总数的37%。

备受好评的“优选买家俱乐部”项目第二年的运作涨势喜人。来自整车厂、原厂设备制造商、一二级供应商、经销商及服务提供商等领域的高端实力买家代表齐聚本届展会参观采购。与2015年统计相比,受益于该项目的特邀买家数量提升25%。

“电子及系统”专区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技术”板块成展会主亮点

Automechanika Shanghai紧抓产业态势,不断为展会注入新元素,推出更多新兴产品主题专区。本届“电子及系统”板块的发展尤为令人瞩目,其规模已然扩容至整个4.1号馆。各类型企业齐聚在此全方位展示电子及系统领域的前沿产品及技术,不仅包括一二级整车供应商,更有车载信息系统、手机及网络终端、软件开发、互联网供应商等各类企业以及为未来联网车辆与交通体系提品及解决方案的交通技术企业。该板块的代表参展商包括有畅博电子、车王、汉博、汇润机电、日用友捷、胜华波以及云意电气等。

位于电子及系统馆内的“智能互联”专区集中展示最前沿的网联技术、新型传动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及移动服务等趋势。首次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以及香港无线科技商会(WTIA)共同组织的香港地区展团将带领约20家企业入驻“智能互联”专区。在展示行业最新趋势的基础上,在该专区举行了多场论坛及各类车辆和产品现场演示,为业内人士打造一场全方位深度接触互联交通的感官盛宴。

与上届规模相比增长近三倍的“新能源汽车及技术”专区在本届展会占据整个北厅,聚焦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新能源解决方案。该专区不仅带来多款新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更汇聚了从汽车生产商、电池制造商到应用于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数控与管理系统,乃至多家知名科研院校等机构,全方位透析并致力于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发展。首次隆重亮相Automechanika Shanghai的梅塞德斯-奔驰重点展示其新能源技术与零部件供应体系。此外,中国普天、亚太机电、万安科技、瑞丽集团等领军企业代表也齐聚该专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代表则聚首研究院技术产品区,携前沿技术成果参与现场展示及互动。围绕新能源领域举办的数场专业会议与车辆产品演示,不仅丰富与会买家的参观体验与信息采集需求,更致力推动跨境产业间技术交流。在展会期间,中国汽车新能源电机电控产业联盟携手德国电动车行业协会(BEM)共同举办了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峰会。

“赛车及高性能改装/轮毂”专区在本届展会上首次亮相,在西厅内汇集赛车及高性能改装零部件。展示前沿产品,关注新品,打造与业界专家的交流互动平台,该专区设有模拟赛道,力求真实还原赛车现场效果,满足广大赛车爱好者的热切渴望。

由来自美国的汽车零件再制造业协会(APRA)、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委员会(CRRARD)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CPRA)共同携手组织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展团在汽车零部件板块中的再制造专区亮相,旨在为中美两国再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作为上海展会12年成长历程中的稳固基石,本届汽车零部件板块迎来奥林巴斯、Huf、上汽通用德科以及州际蓄电池等知名品牌的首次参与。再度回归本届展会的企业代表包括有爱信、北汽集团、博格华纳、博世、采埃孚、大陆、电装、辉门、海拉、、南京依维柯、日立、舍弗勒、天纳克以及中国长安等。

除“汽车零部件”与“电子及系统”外,上海展会另两大支柱板块中的“汽车维修与保养”板块本届有超过700家参展企业共襄盛举,其中包括艾沃意特、巴图鲁、百斯巴特、奔腾、大力、大师钣喷、飞鹰电器、光明、强斯威、实耐宝、世达、泰克、万达、元征、中大三协、中一汽保、RAV以及SK等。

而“汽车用品及改装”板块在迎接安索、迪生力、凯迩必及STP等新成员到来同时,也与众多忠实回归的参展企业再度打造精彩的用品及改装嘉年华。这些企业包括有巴斯夫、保赐利、步尔世旺、超技、车仆、CYCLON、东箭集团、ITW、嘉实多、力魔、曼芙丽、欧司朗、鹏斯、胜牌、索纳克斯、拓乐、优路博以及中华等。

多达18个国际展团在本届Automechanika Shanghai展会亮相,分别来自巴基斯坦、波兰、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泰国、土耳其、西班牙、新加坡、意大利、印度、英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首次出现的印度尼西亚与摩洛哥。他们在此营造全球产业创新的前沿核心阵地。

同期活动阵容逐年增长,多样化活动描绘产业生态画卷

第6篇

1、山西能源学院(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简称”山能“,位于山西省晋中市高校园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的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以煤炭、电力、新能源类专业为主体,主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直接为能源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学院前身为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84年。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山西能源学院,建设一所“以工为主、能源见长、特色鲜明、规模适当”的能源类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学校。

3、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设立”山西能源学院“。首批设置本科专业6个,即采矿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

4、并增设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机器人工程、财务管理、能源经济、车辆工程、金融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4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二本A类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1.1职校生实践能力要求逐渐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不断地创新发展,使其对汽车服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强化。这种要求也促进了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比如,现代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中新生出来的一个“技术热线专员”岗位,其工作要求就是依据电子远程化的通讯模式为经销商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诊断以及解决汽车所存在的故障,并通过和其他工程部门的相互联系以解决经销商方面的技术能力支持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广泛运用对于该类型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电池材料应用、汽车电动机的控制技术以及充电机运用和原理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职校生学习这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过程中不仅要在汽车技术服务和维修工作经验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同时也要求职校生具备强化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职校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1.2强化复合型职校生维修人才培养

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到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具备一定的特长。这就从客观上突出了职校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过程中既要掌握传统化的汽车维修技术能力,还要掌握新能源汽车在保护电池、驱动电机的保养以及控制等新型技术层面的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自身的严谨态度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职校生不能只会低头学习绘画图纸,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抬头了解市场。这就客观凸显出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学习过程不能只是单纯修车,还要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

2职校生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习模式

2.1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的有机结合

职校生在学校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使得学生树立一种强化基础、开拓眼界和注重实践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还要确立在学习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上积极学习好专业化的汽车服务,高度重视实践性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真正地成为可以出色的适应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2重视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模式

职业院校在培养职校生的教学方式上,既要有着坚实的理论教学,还要进行着量化的实验、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从而保证职校生可以在虚拟化环境和现实化环境中感悟出汽车结构、营销、运用以及相关服务的运用,以此来培养职校生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在培养职校生的师资选择上,要将专职教师同实习单位的辅导员进行相互穿插,这样就可以将理论化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践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因为实习单位的辅导员会将最近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产生的新技术和新动向全部密切结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这样就能够推动维修技术内容不断创新,从而形成教学之间的互动,进而改良传统化灌输式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职校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2.3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优化解决方案,混合动力汽车不仅现实地保留着传统化汽车在动力上的优越性能,同时还在特定程度上达到了节省能耗的目的。而且,这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这就使得其成本调节变得越加合理化。因此,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为了目前全球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出发点。所以,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就要同汽车发展保持一致。职业院校有效地调节着职校生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结构,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汽车后市场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应该依据自我性的调控以此逐渐确立弹性化、丰富化和个性化的专业结构方式,以此培养职校生能够更加向人才市场靠拢。

2.4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共同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长株潭 新能源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研究》n题号:XJK012CZJ010

1、引言

随着长沙、株洲和湘潭被确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首批试点城市”,长株潭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经济正在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同步发展中[1]。

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的销售收入连续数年增幅保持40%以上,远远领先于整体面上规模工业增速。湘电集团风电设备公司、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步赶超1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调整转型涉足新能源装备产业。时代风电集团自筹资金新上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并着手在如湘东南东建设1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站。郴州从2007年开始投资风电装备制造, 2010年实现1.5兆瓦风机叶片和双馈变频风电机组产能各达100套。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政策的落实,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

因此,建立基于校中厂模式的新能源产业电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真实生产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建立以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导,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层次化。构建具有一定综合度,完成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过程[3]。

2、初步设计方案

与从事新能源产品开发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以达到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为目的,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研究如何在原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调件下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做最小资金投入而完成实训设备和场地从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向新能源电气技术教学功能的转移[4]。按照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企业生产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规律。依据学院管理要求原则,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与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工序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参与者整体掌握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 设计时,主要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结构简单。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线布局合理。生产和实训条件满足安全规范,便于生产和教学管理,并且使教学与生产互不干扰。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整机保证多机兼容,因此采用柔性电气设备装配模式,即,生产线经过简单组合和改装,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机型实现共线装配,真实符合企业生产环境。

电气设备装配生产线如图1所示,以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风力发电电气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风力发电电气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如图1a所示,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如图1b所示[4]。

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如图3所示。

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4]。

3、结论

研究结果在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以风力发电电气装置组装生产线为实训基地建设载体。研究分析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交直流调速技术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全部应用新能源应用背景,以风力发电电气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气技术、电动汽车电气技术中的环节为特定工作任务和项目,以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将原有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娥,吴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2]贺大松 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职业教育 2011,4

第9篇

1“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还是以所选教材为基础,但在具体内容上应当以让学生认识该课程的用途与重要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紧扣行业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注意开好头,要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如在介绍“1.3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时应将重点侧重到交通运输和电子这一领域中,重点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与轨道车辆上的应用。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可举例介绍车辆能源系统的“骨架结构”,如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系统的基本结构图与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城市轨道车辆专业学生介绍地铁车辆的电源系统结构图等等,紧紧抓住行业应用为起始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针对电子装置用电源可从大家时刻不离身的手机充电器说起,让学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无处不在,实用性很强,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随着课程内容教学的深入,应继续围绕专业行业应用,将原来的“骨架结构”补充上“血肉”,即实际具体电路,进行内容的丰富。如介绍DC/DC变换时,可以将原先介绍的地铁车辆电源系统中DC/DC的变流电路具体化,在知识认知的体系结构中进一步具体化,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最后为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资料收集与自学能力,一方面对部分内容调整为课后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条件完成学习,如器件中IGCT、功率集成电路、脉宽调节电路等的相关内容将由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选择部分主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进行介绍,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另外一方面提供一些已经完成的电源板,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实际调试,在实践中体会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实现“自主行走”。这些同学能在今后相关的实践设计中有较好的基础,且能帮助并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实践能力。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性强,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开设了6个学时的实验,对学生来说实践时间较少。因此率先在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开设了“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时间为一周,精选了“太阳能电动车SPWM控制逆变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推挽式直流变换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工频逆变电路设计”等设计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充分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应用设计,要求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电路方案论证比较,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器件的选型、绘制电路原理图等过程,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并能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常用的驱动电路设计,合理设计保护电路。同时对于电路原理图要求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软件进行绘图,将学生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EDA技术等几门课程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对multisim实践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指导其采用仿真手段(Matlab或者Multisim)进行仿真实习,论证设计结果。通过紧张而充实的课程设计,大部分的同学对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所学的相关课程进行贯通融合,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架构的认识,能够熟练利用相关课程、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电路设计,实现在专业知识架构中的“自由天地”。

3总结

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改革在近三届学生中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专业的理解较以往有所加深。这也说明,教师教好一门课,需结合行业实际,应结合科学技术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进行教学改革,要注重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实践强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顾新艳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

第10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础。

该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设备系统及元件的研究、设计、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机械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新能源;

3、机械/设备/重工;

4、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汽车及零配件;

6、计算机软件;

7、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销售工程师;

3、结构工程师;

4、设备工程师;

5、售后工程师;

6、电子工程师;

7、质量工程师;

8、工艺工程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俗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承担各类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开发工作。

该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

第11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等四方面的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专业基础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

专业课程:电力拖运自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测量系统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

专业选修课程:人机工程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机械结构设计、智能仪器、计算机仿真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DSP原理及应用、精密测试技术、工程光学、微细制造技术、精密加工工艺等。

专业实践课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工程图学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计算机操作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设备系统及元件的研究、设计、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机械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新能源;

3、机械/设备/重工;

4、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汽车及零配件;

6、计算机软件;

7、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销售工程师;

3、结构工程师;

4、设备工程师;

5、售后工程师;

6、电子工程师;

7、质量工程师;

8、工艺工程师。

本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测控与仪器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具备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仪表、智能设备、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担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培养要求

第12篇

1.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行业背景(applicationelectronictechnologyspecializededucationalreformdiscussion)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势头令人乐观。

从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器件为依托,从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信息的产生与处理、发送与传输、接收与处理、终端的显示与执行等全面进入数字化,由此催生了各种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方法。并且随数字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子玩具、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等应用电子技术都不断更新,新技术层出不穷,应用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表面贴装元件大量使用,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该技术以嵌入式控制器为系统核心器件,根据应用系统的具体需求,对系统的外围硬件进行选择和裁剪。大家熟知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应用有电饭煲、洗衣机、微波炉等采用如4位MCU微控制器;另外,结合复杂的有32位微处理器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的应用系统,如:车用音响系统,导航系统,MP3等也进入寻常百姓家。而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对数字电子技术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和技能培训更是有所欠缺,所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1.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全国高校的扩大招生,每年毕业生人数均屡创历史新高,而且由于每年都有未就业的毕业生学生不断累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另一方面,许多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如电子行业和专业知识含量高的服务行业如信息业、咨询业、金融保险业在迅速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由于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高,因而常常出现高技术高技能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应用电子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从2000年起就通过各种形式,对湖南、深圳、广东等地几十家电子和信息行业用人单位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能力、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人才需求等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从而了解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能力结构)的要求。

从最近几年我校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毕业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生产基地,目前又在全力发展,根据广东省政府《广东省电子信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广东省将建设7大制造基地:全球电子计算机制造基地、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基地、全球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基地、全球电子元器件制造基地、软件产业基地、汽车电子新兴制造基地、娱乐玩具电子新兴制造基地。因此,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更大的增长。

根据厂家的反馈意见和学生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校原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和行业发展状况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实践教学没有能够很快地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如:在电视机已经发展到等离子体数字电视,电视、电影的制作都普遍数字化的情况下,还在使用上世纪80年代黑白电视机作为教学平台讲授黑白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在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智能化的现在,还在使用机械定时分离洗衣机等老旧家电来进行讲解;在表面贴装元件大量使用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今天,还在给学生大量讲解水泥电阻等分立元件使用和采用手工雕刻电路板的实践。因此,原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数字技术的发展。

高职毕业生大多就业在生产第一线,这当中有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如焊接、布线、装配、调试、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如果具备单片机、电气设备、电力电子等方面知识,能力强的也可从事产品的改造、设计工作。另外,经销、维修及技术服务也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给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除了强调学生的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各公司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够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够服从工作管理和安排,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电子行业的涉及面很宽,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培养的面面倶到,否则只会一事无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面对大好形式,我们要冷静思考高职学生的市场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缩小毕业生和社会短缺人才要求的差距。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电子行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必须要具备的,另外,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则就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单片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要让产品具有智能,就得用计算机或单片机控制,当然,现在并不是单片机一枝独秀的时代了,PLD、ARM、DSP与单片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我们仍要抓住目前最普及的单片机,其余的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至少也要了解其发展及应用情况。另外,现代工厂广泛使用PLC控制,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点。课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是我们多年来体会最深的一点,只要有了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将电子某方面技能学精,确有一技之长,则可轻松就业。经市场了解的信息还有,现在从事闭路监控、综合布线、集中布线的电子公司岗位也较多。多数公司招聘条件中强调要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有点勉为其难,这也说明现在公司招聘的人员,应能立即顶岗,无需再培训,这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校期间尽量按实际岗位要求进行强化训练。

2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1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制作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改革之前,我们首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明确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坚持为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主题,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创新精神和高职特色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体现了"新专业有新理念,传统专业有新思路”的思想,加大力度改造传统专业,努力建设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新专业,以提升专业教学改革的水平。

2.2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2.2.1改革培养目标。因高职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区别较大,高等职业技术教

现有的实验平台,规划了4门课程作为创新课程,分别是:新能源开发技术、太阳能电池板创新理论与实践、微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和逆变器创新设计与制作。新能源开发技术主要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除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外的新能源利用形式及其相关发电技术,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的前沿动态,在柘展学生新能源利用领域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投身能源领域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太阳能电池板创新理论与实践是为学生开发和研究新能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依托太阳能电池板创新实验室,主要学习微机原理、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控制系统与通信的设计与制作能力。逆变器创新设计与制作主要研究逆变器的多样化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2. 3太阳能发电技术实验室管理

1) 实验室时间、场地设置;实验室时间每周7天,夏日制从上午8:00到晚上9:30开放,冬日制从上午8:30到晚上9:00开放。三个实验室均设在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实验室,太阳能电池板设在学院楼顶。

2) 实验设备开放。在实验室内,经过登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各种实验器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备制作实验器材。

3) 协作学习形式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爰好选报实验室,遇到问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进行相互讨论。

4) 学习方法多样性。由教师的单一化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网上学习、专题讨论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