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综合素质

教学综合素质

时间:2023-10-11 10:12:54

教学综合素质

第1篇

摘 要: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这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对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创新;改革

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导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儿童抓起。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误区,正在影响制约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这些误区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一、品德教育

在古代,教书以《四书五经》为纲,以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育人。所谓“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说如果不对礼、义、廉、耻的道德标准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因此,当代的教育也要秉承对下一代的道德教育,由教师传授人生之“义”,从思想的根源培养中国的未来。小学生的思想中还不存在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认知,要加以引导。小学教师作为孩子思想认知的领路人,有责任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社会美德,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师除了在大的方向把握孩子的品德教育外,还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学生容易存在侥幸心理,从“小”的过失开始,如跳窗,乱扔果皮、塑料袋等,失于小节,酿成大错。所以人才的培养更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智能教育

现在学校的教育形式多为室内课堂式的教育。在授予文化知识时,虽然较为系统,但是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小学生教育内容较为深邃,不易理解。叶圣陶先生在《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文中说:“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所以在小学生的智能教育中还要注意通俗易懂和形式的多样化。现在很多小升初的考试中,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会涉及四大名著的内容。从客观来说,小学生阅读《红楼梦》等名著,上百号的人物与复杂人物关系、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地位,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观看经典版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使孩子在思想中对每一个人物对号入座、直观认知,从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镜头切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带着人物形象回到读本,从而在脑海中出现犹如3D电影般的效果,使其印象深刻,促进理解。除此之外,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孩子的教育回归于自然,通过亲身体验有感而发、丰富见识。

三、体质锻炼、艺术熏陶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但关系着个人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小学应对学生体质的锻炼加以关注,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孩子骨骼增长、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对孩子奋勇拼搏、坚持不懈、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等品质进行培养。现在的学校是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艺术的熏陶。艺术的熏陶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一项社会生存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注意力、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体验艺术的乐趣,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孩子可以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感情,改善封闭性格,陶冶性情。

四、创新教育

教育理论创新是教育的生命、教育发展的动力,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理论才算是创新,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教育理论创新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理论创新其标准是不同的。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理论创新应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标志的原创性成果。实际上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因为历时性和个人价值观多元性的影响,很难做到最大的客观公正与统一,总之,依据学生兴趣进行引导的自发创新就是教育创新的根本,创新的目的要依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的兴趣,优化学生的创新结构,从基础教育出发,寓研于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以探索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乐于探求、发现问题的意识,使W生养成一种善于追根寻源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五、心理健康

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还处于天真无邪、不经世事的年龄,忽视了其在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前期,父母、教师、朋友等一切外在环境都会影响其心志的发展,因此要注意对孩子的关心、交流与沟通。让孩子打开心扉,将遇到和心中积闷的事情表达出来,了解其内心动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孩子正确的意识,维护心理健康。

六、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的办法求得解决

要从根本上克服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保证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健康的进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改革的基本方针,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向创新教育的改变,着眼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并进一步培养大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才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郭福昌.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音乐;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日后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失衡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很多学校和家长对于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由于音乐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弱势地位,有的学校甚至会出现课时较少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上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教师在授课时也不会主动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从而导致音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陈旧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非常独立,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而是继续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不仅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音乐课堂上,同时还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态度,从而对音乐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形式单一虽然个别学校可以保证音乐课堂有足够的授课时间,但是在教学形式上仍存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继续使用传统的以歌曲教奏为主的教学方式,没能借助各种辅助设备和活动组织教学,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师资力量欠缺现阶段,多数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尤其是音乐师资力量更是严重不足,在个别的学校甚至还会出现主课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的情况,不仅无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还会严重阻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其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对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会使用很多音乐语言,而这些音乐语言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的愿景和内涵,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师如果可以将音乐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品质,这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这种将音乐教学和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非常重要。

(三)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在高校开展音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重点启发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成绩,严重忽视了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和提升。由于高校的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阶段,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使其情绪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好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担,并且学生在歌唱和演奏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

三、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了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渗透音乐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需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设置多元化音乐课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思想逐渐涌入我国社会中,这样一来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从目前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高校教育不仅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使整个教学过于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音乐其实是一种文化,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传播,并将先进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渗透和扩大,以此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将音乐教学的特征充分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先开设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世界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在突出原有的音乐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待中外音乐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可以更加多元化,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熏陶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需要来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并且让其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而使学生在音乐中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对其日后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呢?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钢琴演奏以及作品赏析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和相互启发中实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例如:在欣赏我国著名歌曲《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分开,然后根据歌曲的音分别进行演唱和二重唱,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合作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明白“合作会产生快乐”。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也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四)深挖情感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分析高校音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含有大量人文思想的歌曲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并紧紧抓住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元素,将其不断放大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重点感受其中潜藏的情感美以及所表达的人文思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在欣赏《黑桃皇后》《卡门》《奥尔伽的叙咏调》等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打造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育体系。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爱国情怀、民族团结之情、友爱之情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文素养。

(五)积极利用第二课堂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仅仅依靠几节音乐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开设第二教学课堂,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经常向校方申请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作品赏析会,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知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和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上聘请一些有名的音乐教师以及专家到学校开展音乐讲座和演唱演奏活动,并邀请专家对学生的歌唱技巧和演奏水平进行指点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因为良好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关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探究[J].休闲,2019,(11):22-22.

[2]孝红,苏向东,王海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J].山东农业教育,2017,000(004):52-54.

[3]朱捷.高校舞蹈与音乐融合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20,(15):12-12.

第3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高校舞蹈教学;培养;途径

舞蹈教学既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一种。舞蹈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帮助学生塑造了自身的形体美。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历史时期,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的舞蹈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种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单单要关注学生对技能和舞蹈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将舞蹈的艺术美不断的渗透其中,进而对学生的艺术气息进行培养。其次,注重教学效率是舞蹈教学的关键环节。舞蹈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对现代的价值创造原理和科学效益观充分运用。同时,灵活实施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实现现代舞蹈教学的目标。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最后,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舞蹈学习的效果,教师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发展、进步以及平时在学习中的表现,而不单单是将评价指标放在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上。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适度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舞蹈学习迈上新的台阶。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文化素养

目前,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往往偏向于专业性结构,却不重视知识性结构的完整性。这种方式仅仅能对舞蹈艺术的表演人才进行培养,而与时展需求相适应的综合性人才却欠缺。为了实现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舞蹈教师在培养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为舞蹈教学的基础就是文化素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良好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可立足于本校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设置教学内容结构时,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切。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实践活动,实现学以致用

舞蹈本身的特点是实践性极强,对此,高校舞蹈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社会,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舞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与社会充分接触。这种做法即能使学校的影响力扩大,还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义务服务中更好的锻炼自己。教师既要注重社会实践,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实践。例如,在讲完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应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排练。学生可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并主动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舞蹈节目自己编导与创造,并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对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实现实践教学的宗旨。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舞蹈本身就是一门创新艺术,而舞蹈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和支持学生,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可通过开展对话教学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基础。其次,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能对舞蹈动作的内在规律和关系进行挖掘,这是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再次,对创新平台进行搭建。所谓实践出真知,因此舞蹈教学不应该是在舞蹈教室中闭门造车。作为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带领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让学生尝试和参与社区内、社会上举办的一些有益的表演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可对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充分运用,通过宽松的展示环境的营造,开拓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五、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舞蹈事业也迎来自己的春天,高校也显著提升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的与时展相适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提到日程中来。为此,高校舞蹈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倩.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

[2]姜莲.论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3]王晔菁.以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2009,12.

[4]何华,李强.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第4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素养 综合素质 培养途径

钢琴艺术的完美表达需要演奏者拥有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能以及高超的曲谱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钢琴演奏者热爱钢琴艺术,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情感,可见,钢琴艺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对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职业生涯以及我国钢琴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也正因如此,高校进行钢琴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力求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文化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修钢琴专业,高校钢琴专业也由此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但是从目前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来看,钢琴教育过于强调钢琴知识的理论性和专业性,甚至教师在以学生的钢琴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钢琴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深厚的钢琴专业素养,也要了解一定的钢琴人文艺术知识并具备钢琴音乐的审美情趣。总之钢琴音乐素养的培养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均是目前我国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这种人才培养理念才能实现学生钢琴专业技能与高尚情操的统一,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那么,钢琴专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该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将相关建议和教学策略总结如下。

一、制定正确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阶段内,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钢琴专业素养,就要督促并监督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理解和领悟能力。而培养钢琴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则需要教学人员充分明确当前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大量教学工作经验表明,钢琴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钢琴专业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钢琴艺术氛围。教师在选择钢琴教学曲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曲目的专业性和教学难度,还要考虑钢琴曲目中所蕴含的艺术美感和情绪渲染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努力发掘钢琴曲目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并通过自己的加工和表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钢琴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被钢琴曲目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所打动。学生选择进修钢琴的原因多样,部分学生并不是出于主观层面的热爱。而且在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刻板,过于重视技巧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长期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中失去了学习钢琴的耐心,在钢琴技艺层面也出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而通过对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偏好,在钢琴技巧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更大程度的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才能。钢琴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的每一个因素,不同节拍、旋律、调性均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和情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准确的把握每一个音乐细节所蕴含的情感和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为进一步提高对钢琴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高校可以在目前允许的范围和条件之内开设一些与钢琴音乐在专业上相关的音乐鉴赏课程,借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钢琴专业需要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人文认知能力。很多进修钢琴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能力较强,但是长期的专业训练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大部分钢琴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薄弱。虽然表面来看,文化课知识与钢琴专业知识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钢琴训练过程中所需掌握的一些思维和方法与文化课程中的思维方式是相互联系的,而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对钢琴专业的学习起到启发和创新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钢琴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钢琴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课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钢琴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表现程度的好坏可以被视为是演奏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想要培养一名优秀的钢琴专业人才,除了要培养其钢琴技能和钢琴情感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大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做出判断,但是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面对一些复杂的事物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有可能会走入误区。因此,高校钢琴教学一定要担负起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义务,将自身的钢琴技艺与丰富的人生经验相结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做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更要做学生人生路途中的精神导师。

二、创新钢琴专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高校钢琴想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要充分重视当前教学模式和理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高校钢琴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因此逐渐失去了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钢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也有很多教师过于重视钢琴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钢琴实践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缺少实际演出的经验,难以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这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十分不利。因此高校钢琴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注重根据不同阶段内学生的特点,对理论、实践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节与安排。大部分进修钢琴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但是可能尚未形成独特的钢琴演奏体系,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也尚不全面,因此在这个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的音感,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并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感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将钢琴知识与其他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融合,实现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的融会贯通,培养起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综合鉴赏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和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当中。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专业优势与其兴趣爱好相互结合起来,开展具有钢琴专业特色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对现在普遍流行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进与创新,更多的开设一些实践活动类型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音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风格。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钢琴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

除了舞台表演能力之外,高校钢琴专业也需要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钢琴艺术创作性思维。在高校钢琴教育的这个阶段内,教师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钢琴创作能力。

三、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钢琴教育团队

在高校钢琴教育阶段内,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时间,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更大的价值。作为钢琴专业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的督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把握时间和利用时间。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钢琴练习的过程感觉到厌烦,想要放弃钢琴音乐时,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钢琴学习和练习,保持对钢琴的热情。

与此同时,高校钢琴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钢琴知识以及其他文化课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每一个学生特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误区和盲点,帮助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在练习和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扎实、牢固的音乐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专业在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需要钢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转变钢琴教学只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不利局面,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素质能力,使之真正意义上成为符合我国钢琴文化艺术市场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璐璐.浅析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刊),2011,(05).

[2]敖欣,肖杨新.高师数码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

[3]孙静.谈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包慧琴.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4,(03).

[5] 倪静.浅谈高师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3,(19).

[6]赛欢欢.关于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雪莲,2015,(08).

第5篇

关键词:影视音乐;大学生;综合素质

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视听艺术的一部分,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影视作品和影视音乐本身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应该得到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1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个人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影视音乐教学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习兴趣,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影视音乐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音乐中放松自我,接受教育,继而调动其学习兴趣;二是激发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推动力。例如,在文献片《邓小平》中,主题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而通过对音乐的教学和欣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其可以更加积极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是培养勤奋毅力,通过生动的旋律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影视音乐能够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勤奋学习。例如,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描绘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激励着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有助于其形成勤奋、执着的良好品格[1]。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新的思想观念得以产生的前提。影视音乐不仅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享受,还能够通过影视情境的展现,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电视剧《渴望》的同名主题曲《渴望》中,描绘了人们在社会中面临诸多选择时的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进行选择,而做出的选择不同,今后的人生也可能截然不同。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其从歌曲中联想自身,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从而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坚持不悔的走下去。应该明确,影视音乐欣赏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其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得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而通常来讲,影视作品和影视观念都存在较为鲜明的道德导向,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影视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在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中,歌颂了人民警察的情怀,着重刻画了人民警察群体对于自身职业的执着,以及保卫祖国及人民的雄心壮志。“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歌曲能够极大的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得其能够更加努力的提升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2]。

4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也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在高等教育得到普及的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任务以及就业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乃至压抑等情绪,不仅影响了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影视音乐本身可以通过声音与图像相互结合的方式,同时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在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的同时,也可以放松心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勇敢的面对困难、释放压力,以一种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例如,在电视剧《死了都要爱》中,主题曲《海阔天空》描述了个人在成功前面对的质疑和冷漠,而即使陷入了绝望,习惯了伤痛,经历了挣扎,也始终没有放弃梦想,凭借在强大的心灵,在挫折与逆境中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歌曲中,不仅有“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也有“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的活”,正是凭借着自身的执着,将别人的冷漠变成动力,信乐团才最终取得了成功。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措施,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坚持自身的理想信念,克服焦虑情绪,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一定可以收获回报[3]。

5结语

影视音乐是对影视作品的一种突出反映,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与一般音乐相比,其更能够感染人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应该重视影视音乐教学,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蔡翠华.论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0,504(3):134-135.

[2]李翠萍.影视音乐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析[J].音乐创作,2016,(8):187-189.

第6篇

【关键词】 职教数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12-01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教数学教学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课“以实用为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所谓“必需”是指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规格之所需,所谓“够用”是指满足后续课程及工作之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数理论证和数学推导。数学课程作为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职教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必须够用”上下功夫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教数学教与学的现状令人烦忧

1.1 学生状况

①数学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

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的门槛降低,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由于以往数学知识的欠缺,学习兴趣不高,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学习只为应付考试,这给职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困难。多数学生认为数学不再是“主课”了,也就不重视了,因而缺乏学好数学的基本动机。

②挫折经历多,学习意志薄弱

职校的学生普遍有学理科的挫折经历,因而对学习数学常常失去兴趣和信心,面对抽象的数学符号,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他们的学习意志也很薄弱,想听课,听不懂就不听了;想完成作业,不会做就不做了。喜欢感情用事,不从理智上约束自己,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经常下决心,却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不能坚持不懈。易受群体及环境的影响,怕吃苦,怕动脑,怕解题,对学数学普遍不曾有过快乐的体验。

1.2 教师状况

①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虽大多是科班出身,但习惯于理论学科式教学,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相关专业的知识,授课时不能将数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得教学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合职业教育的“实用为主”思想,因此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②教师教学方法老套

虽然数学课本在求新,教学要求在变化,但是许多教师数学教学的方法还是一成不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还是用从前的老方式给学生上课,周而复始地给他们示范一个个例题,让他们学会一个个题目的解法……在这样守旧的循环中“完成”着教学任务。

2 时代呼唤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令人烦忧的职教数学教学现状,日新月异的时展要求,呼唤着职教数学教学的与时俱进,而这诸多推进因素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是最根本的要素。那么,职教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那些内容呢?

2.1 先进的教学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代同步的现代教育理念,要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教学指导思想应该以“强化概念、注重应用”为依据,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既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又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教师要具备会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又要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和抽象概括技能,培养其自学及创新能力等。

2.2 宽厚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职教数学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新形势下职教数学教师宽广厚实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实践知识四个方面。其中,普通文化知识是职教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文化基础;学科内容知识是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必备条件;实践知识是教师完善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教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数学课教师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加强沟通与联系,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合作。

2.3 精湛的教学技能

①对教材的优化整合能力

教师教学离不开数学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媒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但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个班、每个人,教师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重组上优化整合。要打破一个模式教材和教案的框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用不同的教材或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形成新的适应性的教案,从而在教学上既突出基础,又能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之目的。

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能力

职校数学教学方法应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增强师生互动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重要保证。教学设计应该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 所以教学模式应由“知识的传授”与“例题―练习”的模式逐步转变到以“对学生的鼓励”和“积极的探索”为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进而真正学会学习。

③多种教学手段与工具的应用能力

在职教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利用电脑课件辅助数学教学,可以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枯燥陈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对文本、声音、图像的综合处理的优势,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简化、优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变化,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面对新形势, 职校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对职业教育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培养多方面的不同层次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我们职校数学教师对此应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医学生 素质教育 现状 建议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针对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指导,借鉴相关理论权威的观点、见解,根据医学院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特点,特别是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实情,结合笔者的体会认识,将其归为七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

医学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一直在进行着探索:教育是对人、对国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科,其本质是对人的培养。教育要创新,要发展,仅仅针对专业进行改革是不够的,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必然的趋势[1]。

一、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加,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而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

(一)教育目标较清晰。

教育目标通常包含两种释义:既包括抽象概括的目标(目的),又包括具体个别的有操作性和可测性特点。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确定学生发展定位目标,开展实施“全人教育”,可以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目标概况为:科学文化引领;发展学生内涵;提高个人素养;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科领域;培养综合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专业认识有充分的了解,65%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局限于课本,37%的学生认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二)教育内容较为系统。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调查发现,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内容系统较为完善,目前现有的教育内容有:公民道德、和谐理念、网络教育、创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修养教育、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军训、社会实践、义务奉献、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1]。按照医学生的教育目标,把以上教育内容分到不同年级,利用就业指导课或班会或节假日,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实施,可以让学生自己知道在哪些方面应该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2]。

(三)具有完整的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等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一般运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3]。

(四)素质教育团队初步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学院校把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教育管理团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整个团队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对象、管理、服务、指导的内容需要统一协调,人人做到“四结合”,即: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培养能力、科研创新;人人都懂教学、懂教育规律、懂就业指导、懂管理、懂服务,这样就不会出现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离现象”。

(五)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一般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主要采用互动式、学生表演式、讲座式、交流式、比赛式、合作式、义务奉献式、辩论式、个人展示式、集体展示式、社会服务式、调查研究式、写作式、阅读式、演讲式、出题式、考试式等教育形式,打破传统“说教法”和“我讲你听”的单一模式[4]。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

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的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材培养医学生就诊、护理能力。每年暑期医学院校都会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通过义诊、撰写实践调查报告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让大学生懂得不能脱离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成立各种社团、义务团、职业发展学会,鼓励学生适当参加勤工俭学、家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七)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学生发展自我的前提。全面性发展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反对传统教育中把教育现象僵死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单纯量化评价法,提倡多样、灵活、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6]。在操作上,更多地强调多层多元化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质性档案贯通,培养自我发展评价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学会接受他人评价。

二、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因为大学老师不像初高中老师一样督促学生学习,大学更多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医学院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培训教育也相对匮乏,使学生养成了懒散、惰性的学习习惯[7]。大学校园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但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不到位。刚进入校园的医学生的课程,在设置上更多的是一些基础课程,相对枯燥无趣,与预期的想象和认识有所违背,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缺乏研究问题的主动性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造成了医学生的科研缺乏创新性。医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满足社会服务要求的基本技能。目前医学院校的学习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相对忽略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过多,人文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偏少,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第二课堂的不完善。

综合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医学生不仅在第一课堂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要求越来越多,在第二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8]。由于第二课堂存在随意性、连续性差等特点,有时会与第一课堂在教学时间上发生冲突,而影响第二课堂的活动质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社团,目前社团活动的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学生干部在承担,学校对各种学生组织、社团的管理比较宽松,使第二课堂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导致第二课堂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机制,活动之后的评价与反馈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

(三)缺少结合医学生特点的综合素质教育。

目前,大多数的医学院在对医学生的培养中,更多地重视理论基础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医学本科大多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例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而选择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四)教学资源紧缺,影响到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

这个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场地不足。二是教室紧张,许多学生的“两课”教学仍然是大班形式,与教育部的规定不符。三是网上学习资源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切实保证教学环节规范。

据调查了解,医学院校日常教学规范的执行方面仍有所松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态度和行动上的表现都达不到教学检查时的水准。课堂教学、考试等方面在原来的教学检查中形成的一些好的作法也没能很好地延续下来。

(六)缺乏配套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反映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用几天时间看完一学期的内容,使校园变成学生朗诵的场所,到处书声琅琅。大学教育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基本知识的灌输。目前,学生在奖学金的诱导下,考试目的更趋功利化,期末考试考查的知识更注重记忆,所以期末考试变成记忆能力的较量。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卷参考答案设置过死,这与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优先的目标背道而驰。对其他素质的评价也缺乏可遵循的规则,缺乏健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9]。

三、针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实施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要全面实施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只有教师通过自身不断努力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素质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合格的医学院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掌握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并能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勇于在教学改革中创新[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型教师要将自己和他人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或独特见解,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的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医学的从业性质要求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医学生除应具有临床医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临床行为、沟通技能、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等能力[11]。但从各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各院普遍存在医学专业课程总课时太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且课时数少、选修课太少且不规范等弊端。因此,在一些医学毕业生的身上存在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等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表现都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重自然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等现象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指向和重心应从“学”向“做”转移,转移到提高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教师应主动将“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三)完善评价体系。

系统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评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医学院的素质教育,要构建具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各方面进行评价,更应将素质教育的其他方面,如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纳入评价体系的评价维度中。评价的指标包括知识的考核,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自主学习等具体行为来确定。评价方式不应拘泥于考试,更不应限制在一次成绩的高低上,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多样的、形成性的、动态的评价过程[12]。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既不能脱离一般高校的素质教育,同时又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焦楠,白俊杰.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构成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10(10):13-15.

[2]赵越.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2010.

[3]唐春平.过程方法"在高职系级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4).

[4]李龙珠.我国高等学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5]文丛.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医学生素质教育探析[D].管理观察,480:80.

[6]黄玉凡.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与高考制度的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0(5).

[7]聂银学.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58-59.

[8]侯玲,王旭.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5):112-113.

[9]贺连平.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学园,2011(4).

[10]李贺,王春梅.发挥教师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67.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完美的人格并促使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文化、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当今,本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音乐课也提出了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认识到在琴乐书文等形象化的活动中可以传播道德观点和文化知识。孔子把音乐列为六种教育科目之一,把音乐作为美学教育,艺术科目的代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影响和培育人。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人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马克思所指出的关于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作品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人的存在是社会性的,个人的思想、感情中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和道德观念。而音乐作品则是作曲者对客观事物、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的反映。其中的形象刻画,必然的以某种方式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作者的政治道德观念。因此,音乐作品总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的政治道德内容。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音响”的手段来塑造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打动人心,作用于人的感情,沟通人们的思想。它影响青年学生的内心世界,使青年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如王云阶的《抗日战争交响曲》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魄和坚毅的奋斗精神,展示了民族的深重苦难,激发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进行不屈的搏斗。作品教育了当代大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发地产生对祖国的责任感,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这实际上就是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音乐是最能深刻地表现人类崇高和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绘画、雕刻、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能更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成功的音乐艺术形象,可以感染、启发、激励和鼓舞人,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操。比如,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使人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动、怨愤的情绪。而当人们了解作者创作此曲的背景时,很容易理解这种情绪是和爱祖国、反侵略的思想情感联系着的。听者可以从音乐音响的感受和音乐形象的想象中,得到一次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体验。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获得需要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和多种能力的新型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大学生的全面思维、开发智力。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制约着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音乐活动可以滋润和启发右脑利用过去的经验与知识来促进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给负担抽象概念学习与研究的左脑以物质的调剂。所以,音乐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钥匙。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审美教育的熏陶,往往能活跃科学家的思想,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丰富他们的视野,是帮助他们发现、解决各种各样疑难问题的途径。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科学家的想象力、洞察力注入了新的生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作为一门多功能的艺术学科,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审美素养和鉴赏力,才能使创造的灵感更活跃,使心理结构更健全,才能达到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诗、乐、舞三位一体。我国早已运用了山歌、号子、小调等音乐形式来协调劳动节奏,减轻体力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现代体育运动已不再使用枯燥单调的哨音和口令,而是采用音乐对运动员进行节奏训练。这种训练对运动员动作准确度和灵敏度提高很大。如冰上芭蕾、体操等运动项目都配以优美的音乐。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可以治疗人的疾病。作为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能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其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第三,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能缓解其他课程造成的紧张,有助于理解和消化其他课程。第四,欣赏优秀的音乐或参加音乐活动,可以疏通血脉,调节神经,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忘记疲劳,增加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音乐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教育工作者善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就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赋予的无限之美,更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 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作为一线教师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艺术教育综合素质。否则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政治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审美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称职教师应具备的个人品质,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审美观的深厚土壤。

音乐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在音乐教学中传授音乐知识,更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潜移默化中认识真、善、美。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品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举止文明。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做到处处是楷模、事事皆表率、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要热爱音乐教育、忠诚音乐教育、献身音乐教育。这是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只有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音乐教师才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更新观念、锐意进取、探索创新,做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鞠躬尽瘁的人类工程师。

二、业务素质

在实施音乐教学中,内容涉及到唱歌、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音乐欣赏、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在参加音乐领域的各项活动中,要组织学生排练节目及演出,而且音乐艺术的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它包含了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史地、法学、文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即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科目。因此,音乐教师除要接受本专业的学习,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如参加教师培训、各种讲座、教研活动以及根据自身对文化知识的需要进行自学等去获取本专业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其工作。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1、知识素质。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探究者、构建者和缔造者,这样的角色促使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精而深的专业知识。在歌曲教学中唱谱与唱词的先后变化,歌曲内容与旋律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在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的欣赏曲、流行音乐中正确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能力素质。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设计年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互动,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赏。

3、音乐教师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课程评价多元化,成为课程评价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中音乐教育评价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和促进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

三、审美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音乐审美,还要懂得音乐与其它学科综合审美。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相近的艺术门类,首先是绘画、舞蹈、文学、戏剧。其次是建筑、雕塑、书法等。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艺术门类经常相互借用词语,比如说:“音乐有色彩和阴暗,绘画有节奏和韵律,雕塑有形象和内涵”等等,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还有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民俗、美学、哲学等。自古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经济、不同文化就有不同的音乐,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民俗就有不同的音乐色彩和特点。因此,音乐教师要扩大知识面,要有审美的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引导、激发学生心灵的智慧,才能把浩瀚的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四、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一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一首歌曲与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师资更是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反思教学中是否让课堂充满了音乐,是否为学生打开了音乐之门,是否引领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与乐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现和表现。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这才是一个真正有魅力的音乐教师。

综上所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实施者——音乐教师具有独特的教育影响力。音乐教师要以现代化的素质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音乐教育的呼唤,走进新世纪,走进新课程,对中学音乐教师有全面全新的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 北京:中国言实

第10篇

一、注重学习习惯养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是培学生养阅读习惯。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提高,理解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在学会看懂图、式、文的基础上,弄清数学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预习时粗读,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主体结构,粗略掌握每章节知识的概貌;在学习时细读,引导学生对重要的概念、判定、公式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因果关系,对不理解、未能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在复习时研读,引导学生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探究课本知识安排意图,并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二是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是进行正确解题的关键,通过审题习惯的养成,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作题时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进行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引导学生既要看全题,又要方法得当。确保正确、迅速的解题。

三是培养学生思考习惯。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解题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广角度地寻求解题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勤于动脑,肯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阅读、听课、练习、考试时更要多思,同时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二、注重探究能力养成,扩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是创设情景诱发学生求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心得,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是挖掘内力吸引学生求知。挖掘数学的内力吸引学生求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数学内生的相关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数学思维的形成,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让学生读懂题型、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增强数学学习的逻辑性、创造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并运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理解和探索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数学结论的确定,使学生在初中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运用直观引导学生求知。针对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利用一个剪好的纸圆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学生利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快速地找到圆心。学生在仔细观察、思考后,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利用其他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

三、注重竞争意识养成,激发学生数学求知欲望

一是开展高标准结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目的的进行分层教学,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帮教结对活动,让优等生与后进生结对挂钩,经常联系,把数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多数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后进生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是开展多形式竞赛。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准和快”、“比谁解题方法新和活”,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及时给予科学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展现的平台,自我表现的机会,把学生单纯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方式;综合素质

体育是学生上学必须学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初中学校的重视,而适当的体育运动会让学生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而一个健康的身体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体育课的展开会让学生从繁忙的文化课程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得到放松,通过劳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体育教学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如何让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大脑也得到放松,一直是教师努力的目标。体育锻炼不仅会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放松,也会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坚持、肯吃苦的精神。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方案,让学生能够喜欢体育,喜欢运动。以下是作者对体育教学实践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认识体育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课是学生都很喜欢的科目,因为终于可以不再坐在椅子上让自己的大脑跟着教师的思路奔跑,因为有的教师上体育课只是让学生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就算是上课也只是按照教师规定的动作锻炼,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学课程缺乏创新,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到乏味,使身体的锻炼一直提不上来,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这些问题一直使体育教学效率提不上来,学生提不起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到设置体育课的意义,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对于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教授的项目,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符合的体育运动。例如,初中生要发展自身的耐力、速度、力量以及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合作与竞争,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记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让学生之间既有竞技也有合作,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长距离地跑步增长耐力、短跑训练速度、俯卧撑增加力量。让学生知道每个体育项目都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明白体育课不是单纯的跑步、跳跃,使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对自己的意义,因为明白了每个体育项目对自身的帮助,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也会主动地进行运动。

二、正确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定要“训”“练”结合,对于这些基础的体育锻炼,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对学生的动作逐一进行指导,让学生多多地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使每个动作更加标准熟练。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互动,也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运动环境下锻炼身体,掌握最基本的体育运动的实践知识。在教授关于球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如,让学生进行篮球投篮比赛,看谁用标准动作投篮投进去的最多,对于投篮姿势和手法不对的学生,教师要在旁边进行指导,这样就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下掌握了投篮的技巧。对于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教师给学生规定的训练强度也要有所区别,例如,对于耐力训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的休息时间、距离和训练次数也要有所不同,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感受多样的体育运动,发挥学生的身体能力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同时使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在体育锻炼中发展身心

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文化素质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有健康向上的思想。体育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体育活动有许多种,不同的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长跑让学生体会到坚持到底后的喜悦、足球让学生知道人与人相互合作的重要等。但是不管是哪种体育运动,都能培养学生的意志。让学生能够顽强拼搏、勇敢坚持不放弃、遵守规则等。教师要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规范学生的动作,让学生有健康正确的运动方式,这样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更深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在不断的体育运动中让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加强自身修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难免会觉得疲惫,而适当的体育运动也会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放松,之后会更好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发展自身的能力。通过体育锻炼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会坚持,学会合作,学会争取。

参考文献:

[1]张延峰.浅议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教师,2010(06).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综合素质;影响

艺术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艺术教育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涉及到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抒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高校艺术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应当充分重视艺术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艺术教育效率。

1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高校艺术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并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合理开展艺术教育还能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艺术教育还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学习民俗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思维,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艺术作品种类繁多,且极具渗透力、感染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性格和气质,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并及时完善和修正。与此同时,高校艺术教育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提升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主动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各种美学要素,并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加以展现和开发。除此之外,高校艺术教育还能够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在欣赏、学习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到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方法,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表达内心情感,宣泄内在情绪,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程度上看,高校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艺术教育还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内涵,可以引导大学生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审视身边的人和事,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合理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1创设艺术教育氛围

高校艺术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开展的,因此,高校应当适时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班队会、广播站、宣传栏等开展各种艺术宣传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面向社会进行普及和宣传,为艺术教育营造有利的校园氛围。此外,高校还应当充分认识到环境对艺术教育的影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定期安排专职人员规划校园环境建设,遵循“艺术美、整体美、自然美”的原则美化高校校园。例如,可以设计装修音乐教室、图书室、美术史等功能教室,对墙壁进行装饰和美化。校园文化墙上也可以绘制名人故事、三字经等内容。教学楼墙壁上则可以悬挂著名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或介绍文化名人、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宣传画,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渗透式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促使他们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2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调查显示,当前许多大学生对艺术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许多艺术教师也极富工作热情,但由于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缺乏直接联系,对大学生的学位获取影响较小,大学生、教师还未能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认为艺术教育对自身发展作用不大,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参与积极性较低,忽视了艺术教育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所以,高校若要提升艺术教育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应当引导大学生及时转变观念,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意识到艺术教育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进而自觉参与到艺术教育中。

2.3完善评价体系

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革新艺术教育手段和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艺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师的艺术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促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德育功能和益智功能,进而激发教师的艺术教育热情。此外,还要要求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同台表演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发艺术课程资源,拓展艺术教育内容,及时吸收新理念、新技术。在艺术教育手段方面,要通过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并在艺术教育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元素,增强艺术教育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只有构建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晖.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