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宏观经济风险分析

宏观经济风险分析

时间:2023-10-11 10:1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宏观经济风险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宏观经济风险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不确定;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改革开放开创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新局面,为国内的市场注入活力,促使我国经济总量飞速增加,各个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确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对此,本文以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为代表,探讨商业银行在当下环境中遭受的信贷风险,并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策略。

一、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1.银行危机引发信贷风险

信贷业务赚取的利润是商业银行经济效益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为获取丰厚的利润,必然会采取很多错事,然而正是由于银行为了扩大经济效益,容易产生自身运营风险,随之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信贷风险已经成为新时期商业银行遭遇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型,信贷风险的产生受银行危机自身影响而出现,许多商业银行在面临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会擅自推行不正当的信贷业务,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频频上涨,为商业银行自身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许多外国银行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发变幻莫测,对此商业银行急需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自身运行的科学性、稳定性,防范由银行危机引发的信贷风险。

2.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

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使得商业银行更容易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何为不确定性风险,有学者表明这是一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实际上风险本身就具备不确定性特点,这是经济学上固有的概念。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遭遇了许多由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金融风险,这就给商业银行的运营提供了借鉴。以信息不对称因素为例,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金融领域中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信息不对称,我国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遭受信息不对称因素引发的信贷风险。尽管政府以及银行自身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依然会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防范行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策略

1.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机制的完善

商业银行危机会引发信贷业务风险,对此必须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以完善的制度指导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银行危机是引起信贷风险的内部原因,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起着巨大的监督作用,如果商业银行自身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指挥银行信贷业务避开诸多信贷风险,反之,如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就会在大环境影响下率先遭受信贷危机,引发信贷风险。要想完善银行内部信贷控制制度,可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例如建立分级审批模式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强调每一层级都需要对自己审批阶段出现的问题负责,明确岗位责任制,确立“谁出错谁负责”制度。还可以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信贷风险电子化控制制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实现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合作与沟通,采取电子化信贷风险管理措施,避免“人为风险”、“道德风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内部应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包括审核体系、稽核体系以及检查体系,对内部信贷业务执行的监督要达到“滴水不漏”。这样才能做好未雨绸缪,防范风险于未然。

2.加强对现阶段信贷风险的分析

宏观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将商业银行带入了一个新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突出表现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信贷业务,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抢夺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这在无形之中给予商业银行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信贷业务,采取扩大放贷规模和放宽信贷政策的方式吸引客户。短期中,商业银行以其高信用等级赢得了大批量的信贷客户,然而从长远角度分析,这种降低贷款门槛的方式最终会引发企业乱贷款现象的产生,继而引起通货膨胀。现阶段,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会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问题,因此政府实施了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2015年、2016年,政府通过增加利率的方式降低企业投资需求,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其无论在何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当前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性依然要大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平台。对此,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统筹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的经济运行动态,掌控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新方向,根据市场经济动态调整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分析信贷风险时,不仅要注重国内经济环境、政策的变化,还要注重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避免不确定性因素给信贷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三、结论

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着诸多因素引发的信贷风险,对此商业银行要完善内部信贷控制机制,加强对信贷风险的分析,全力避开不确定性风险,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环境,健康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不确定宏观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2):50-53.

[2]林皓雪.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6.

第2篇

[关键词] 河南;宏观金融;风险研究;金融风险;资产负债表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Macro financial risks refer to the risks to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brought by balance sheet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credit risks and the unusual fluctuation of the debtor - creditor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tors. Financial sectors in Henan province work very well and have large growth space.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e sheet, the capital structure mismatch risk of the financial sectors is not obvious, the term mismatch risk is escalating and currency mismatch may occur. In addition, the equity ratio of enterprises is high and the liquidity is poor. 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setting up a sound warning system for regional financial risks, strengthening credit supervision,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developing financial market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Key words: Henan, macro finance, study of risks, financial risks, balance sheet

宏观金融风险是由于信用风险以及部门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异常波动导致的资产负债表层面的恶化,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的风险,是国民经济金融整体层面的系统性风险。本文采用资产负债表法将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密切联系起来,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将金融系统作为联系宏观经济的枢纽,来分析说明金融风险的大小、传导以及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河南金融运行现状

1.农村金融运行情况

2008-2013年,河南省农村新型机构大幅增加,从2008年的2家增加到2013年的187家,资产总额从2008年的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11亿元。与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相比,农村新型机构增加明显,说明河南省在农村金融方面有较大的发展。2013年村镇银行加快发展,新增12家,实现18市全覆盖。2008年,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15.82亿元,增长12.8%,201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32.12亿元,较年初增长15.9%。显示出河南农村金融资源大幅增长的良好迹象。

2.传统银行业发展状况

2013年全年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净利润1257亿元,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较上年减少13亿元,下降到0.35个百分点。传统银行业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幅度为18.8%,比2007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且盈利也有所下降,2009年情况好转,资产增幅回升,增幅达23.9%,说明河南省储蓄存款则大幅回流,说明河南经济出现回暖,城镇居民储蓄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分流明显,而企业则由于生产运营状况有所改善,使得存款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末全省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7591.7亿元,增长17.58%,各项贷款余额23511.41亿元,增长15.8%,金融机构的总体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3.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河南省的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由2008的61家增加到2013年的95家,股票总市值也由2008年1827.23亿元上涨到2013年2992.47亿元,可见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已经得到较好恢复,这将归结于市场回暖等多种因素,证券公司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利润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的9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97只,募集资金总额达1831.32亿元。年末,境内市场流通股总市值2992.47亿元。2005-2013年河南省的证券化率呈现波动趋势,并且幅度较大。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共有证券营业部208家,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48亿元,净利润80.3亿元,增长9.6%。证券投资人427.52万人,增长6.5%。股票交易总额18586.2亿元,增长46.51%。

二、基于资产负债表法的宏观金融风险实证研究

1.河南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河南金融部门由保险业、银行业和证券业等行业组成,银行业包括国家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证券业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编制的河南省金融部门2006-2013年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如表1所示

2.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分析

根据上文中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我们提取河南省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风险表,如表2所示

对于金融部门而言,若存贷比低可以增加金融部门的风险抵抗能力,但降低了金融部门的盈利水平;若存贷比高可以增加金融部门的盈利,却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挤兑风险甚至危机。从图2-2可以看出2006-2013年河南省银行业存贷款规模均稳定增长,存贷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0.745降至2013年0.625,除2007年以外,均低于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最高存贷比0.75,银行支付能力相对充足,存贷比又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河南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并不明显。

3.金融部门期限错配风险分析

期限错配风险分析主要研究金融部门资产的流动能力。根据长期贷款收益高、风险高、流动性低的特点和短期贷款收益低、风险低,流动性高的特点,如何合理的设定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率,从而控制金融部门的流动性风险一直是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如图1所示河南的贷款总额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在2003-2008年间总体上保持着增长,2009年以前,短期贷款多于中长期贷款,2009-2011年短期贷款少于中长期,到2012年以后,短期贷款又多余中长期贷款。然而河南省中长期贷款占比自2006-2011年不断上升,在2011年达到49.6%,而在2012-2013年又有微幅下降,这意味着河南金融部门的资产流动性有所上升但是因为中长期贷款接近50%,所以在面临突发性的经济波动时,仍然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并可能遭受一定损失。

从表2来看,2006-2013年间,河南居民储蓄在总体上呈现强劲增长趋势。其中定期存款占比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68%,下降到2013年的52.8%,在2008年略有上升,这是因为在2008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持观望态度,导致定期存款比率回升,居民储蓄较快增长,2009年受经济政策的刺激,资本市场发生回暖,定期存款减少,居民储蓄活期化趋势明显。因此河南省期限错配风险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银行的资金来源有偏向短期性的居民储蓄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

4.金融部门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货币错配风险分析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金融部门的本外币存贷结构,看其是否存在货币错配风险,运用相关数据构建如表4所示。

如图2所示,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增长较快,2006-2013年河南省的外币存款和外币贷款总体上都呈增长趋势,2013年河南省的外币贷款和外币存款增幅较快,这主要归结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及河南省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从外币存贷比来看,2006-2011年,河南省的存贷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0.76上升到2011年的1.05,在2012年外币存贷比开始下降,到2013年,外币存贷比为0.76,仍然高于国际规定的0.75的安全上限,而过高的外币存贷比会导致河南省金融部门的汇兑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货币错配风险显著。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使金融监管部门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本区域金融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做到事前预防,事发控制,事后弥补。

2.完善金融业自身发展,保持金融稳定

河南区域银行结构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出于垄断地位,竞争不充分,不能有效配置金融资源,要在河南省内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并促进银行业内部的竞争,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3.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河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建立和完善河南场外股票交易市场,在现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改变上市公司行业集中的现状。

4.加强信贷监管,降低货币错配风险

建立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以达到监测金融机构风险,合理调控河南利用外资的规模,有效保持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保证区域内资源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5.完善金融体制建设,优化金融环境

建立并完善适合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加速金融改革、建立与中部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和发展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的迫切要求。

6.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控制风险中求发展

要大力提高产业深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托中部崛起优势,在资源苑⒉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借助产业链延伸,扩大产能。

7.加强民间借贷监管,化解民间借贷内部矛盾

明确不同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保护民间借贷的权益和防范借贷风险,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挥融资作用,实现对传统民间借贷金融活动的引导、规范、提升和替代。

8.强化支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开发出新金融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加直接融资。

[参 考 文 献]

[1]纪阳.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7-119

[2]于尚艳.区域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54-56

[3]傅伯言,李洪,等.江西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1996(4):18-22

[4]陈丽杰,侯云哲.区域金融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3(5):160

第3篇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至2008年,中国的楼市因购买力不足而持续萎缩了一年,高房价似乎已经丧失了市场支撑。然而2009年中国的实体经济仍然在遥远的复苏路上,国民收入依旧在缓慢的滞涨甚至负增长的状态,但是诸多城市的房价却一路飙涨到接近翻倍的程度,有些地区的房价甚至上涨了一倍有余,高房价下的楼市已经与市场分开了万里之遥。究其房价的幕后推手,从楼市交易量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一线城市85%的交易量来自于投资需求,一套房半年内换手两三次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过度的投机早已将房产推动成虚拟资产,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泡沫也在慢慢积聚,当全民住房资产总价值超过40万亿之时,房产泡沫也就被放大成为经济泡沫,给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二、促进房地产市场逆势上扬的原因

(一)刚性需求的释放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

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浓厚的观望气氛促使较多意向购房客户采取观望的态势,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刚性购房需求。自次贷危机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住房消费,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大幅增加,降低首付款比例、贷款利率优惠、减免交易环节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刺激了住房消费。2009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刚性需求的集中爆发从而导致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较小的供给弹性和巨大的刚性需求,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二)通胀及政策预期带来的保值增值要求

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为了挽救金融危机,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使得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投资者尤其是高收入阶层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大,面对我国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限的投资渠道,置业买房自然成为我国高收入者资产保值增值的首选。如果说年初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市场需求还是以自住型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话,那么自二季度以来,投资和投机型需求则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力军。

三、复苏过程中房地产金融孕育的风险分析

(一)宏观政策面的风险分析

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大、开发周期长,房地产商作为个体的决策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整之间存在时间差,使得开发商必然会面临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1、融资风险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极其资金链来看,其融资方式还是来自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IPO的暂停,使得直接融资几乎被隔断,融资渠道的狭窄使得这种单一的融资模式孕育着极大的风险。近几年央行针对房地产投资热潮导致的房价飙升了加息和紧缩银根等一系列政策,使开发商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很多小型房地产商最终没有熬过“冬天”。

2、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对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冲击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全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3754.37公顷,同比增加36.3%。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3390.35公顷,同比增加33.3%;廉租住房用地供应364.01公顷,同比增加72.0%。这表明今年全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增加趋势非常明显。

3、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今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完成一个“V”型震荡反转,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基础日益坚实,房地产价格也在短暂的调整之后飞速走高,目前城市房价失去控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持续性造成的危害、城郊小产权房屡禁不止,都说明现有的政策已经维持不下去,需要一个大的选择和大的调整。据析,明年的房地产土地市场供应主要是侧重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这表明在未来的几年中,政府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管理。宏观政策的改变,必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各种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对于整个房地产金融来说本身就是风险。

(二)市场方面的风险分析

1、市场供需的“价格风险”

衡量房价通常运用的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和价格租金比两种,这里我们也采用者这两种方法来对现阶段我国房价总水平进行分析。

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当住房用来满足自住性需求时,房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通常用“房价收入比”来表示。根据统计,在2007年我国房价收入比已高达7.8:1,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收入均突破了10:1,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不断提高,北京核心区更是达到22:1的高位,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风险不断积聚。

价格租金比。当房产作为投资需求时,房屋租金成为决定房价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用“价格租金比”来表示房价水平的高低。如果比值小于1,则说明价格租金比较低,市场的投机成分和泡沫在减少;相反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价格租金比较高,投机成分和市场泡沫增大。根据统计结果现实,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租金比”持续大于1,自2003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价格租金比”一直维持在1.04以上。价格租金比持续高于1,说明近几年来在房价的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刨去经济发展以及需求增加等合理因素外,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和泡沫成分在不断增大。

2、行业周期调整的风险

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而如果以房价环比负增长为调整标志,我国从2008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整仅仅持续了7个月时间。从2009年第二季度伊始,受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率大幅下调以及针对房地产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房地产市场提前结束调整。可见,这一轮房地产行业的调整注定是不完整不充分也是不成熟的。

(三)法律方面的风险分析

在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迄今为止也没有一套涵盖房地产开发、经营全过程的比较完备、严密的法律。未来国家会不断制定新法,但这些新的法律、法规总是落后于房地产行业的形势的,这种行业发展的超前和立法的滞后必然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我国现阶段暴利的房地产行业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采取各种非法手段,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这无疑增加了法律风险。

四、结语

第4篇

一、固定收益市场风险评价

从定义来看,固定收益证券是依据借款人按预定方式、时间向投资人支付利息、本金的一种债务合同,包括企业债券、国债、资产抵押证券等内容。理论上讲,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稳定性,但从金融市场实际来看,收益本身的固定性是很弱的,其主因源自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总体来看,金融机构在对固定收益市场进行金融活动或交易时,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诸多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基于现金流的现值,随市场变化而变动。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随着下跌,反之则上升。对于利率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多以久期、凸性为主。久期主要表现为平均到期期限,我们可以利用麦考利期限修正VaR模型来进行说明。如下:■,对于式中的P表示债券价格,R表示到期收益率,C表示票面利息、n表示付息次数、F表示债券面值。对该式进行变换可得dp=-MDXPXdR。也就是说,对于债券市场风险=利率敏感度X价格值X收益不利变动。当然,从利率波动较小时,所采用的修正算法较为恰当,但对利率波动较大时,还要考虑债券的凸性。

(二)违约风险

对于违约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因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而带来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在衡量违约风险时,多采用VAR模型,但因本身具有与其他模型的交叉性,使得准确度衡量偏颇。因此,通常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信用等级,藉此来判断违约风险。

(三)再投资风险

从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投资环节来看,再投资风险是对期中现金流进行再投资而面临的利率波动风险,实质上也是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管理上存在监管不足,一些投资者会将利息投资于本金投资金融产品。因此可以将再投资风险与利率风险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主要指标。

(四)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多表现为现金购买力风险,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化,固定收益证券的现金收入是稳定的,但事实上,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当经济形势稳定时,通货膨胀风险可以忽略,但对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实际,通货膨胀率一直在攀升。因此,在衡量债券风险时,也应该关注通货膨胀风险。

二、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

从我国货币政策导向来看,随着国家对流动性资金投入的加大,当前债券市场处于资金泛滥状态,尽管央行也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但对于公众来说,投资热潮并未减退。

反观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一方面国家从宏观调控上来力促债券市场平稳,比如在资金回笼政策调整中,央行从提高货币的购买力上来保障货币供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货币市场并未出现恐慌局面;另一方面,对于货币升值难度依然存在较大阻碍,尤其是国外货币对债市的冲击,与我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可能潜藏债券市场整体稳定性下降风险。为此,国家从整体金融调控层面来优化债券结构,必然需要从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加大债券发行量、平衡公众的投资方式等方面来着手。

(一)短久期策略

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可以采用短久期策略,来降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从债券市场收益图走向来看,随着债券投资期限的延长,其风险相对较大。为此,利用短期债券,特别是对于金融债券、信用债券,其整体收益要高于长期债券。同时,在选择投资方向上,不同短期债券本身因资金流动性差异性,通常短期债券向中长期债券方向的演进,使得短期债券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选择短期固定收益债券时,还要考虑到利率的波动性。

(二)保持与宏观经济相一致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从大局上保持持续稳定态势,但由于人口?多,对宏观经济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对经济结构带来主要影响,经济持续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食品、能源、服务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政府金融政策的调控。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机械制造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多以国内贷款为主,由此带来的边际贷存比呈现上升趋势,在经济上升期,企业投资资金相对富足,导致投资渠道的多元化,而当经济处于停滞期,则投资资金陷入困境,加剧了企业风险。因此,面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在优化债券投资策略上,要遵循宏观经济走向趋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适应,充分考虑股市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来有效应对债市的风险。

(三)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策略

从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来看,央行在加大市场调控力度上,也对利率进行调整。比如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贷款准备金利率等,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固定收益证券在投资策略上,要高度关注国家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央行在债券市场出台的货币政策。投资的目标在于利润,而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现状,时刻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的投资节奏,来寻找热点投资,增加投资收益率。另外,在对信用债券投资上,要考虑到企业信用分化风险;在对个人债券信用风险评定时,要关注中债券曲线的样本债券,通过对样本债券的分析、评级和市场价格表现,来把握投资的总体进度,合理优化各类类型的债券分配。

第5篇

摘要:本文针对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的特点,从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等层面,构建了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了各层次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设计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量化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大量存在的模糊性问题。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公益性投资项目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

一、引言

经济评价(EconomicEvaluation)是根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从资源最优的角度或者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用影子价格等参数调整项目的费用与效益,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计算投资项目的经济收益能力。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于2006年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虽然增加了经济评价的内容:费用效果分析和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但未能给出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实施办法。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作为公共部门预算支出的核心,其经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加突出,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问题很多,损失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经济评价的非科学化、随意性是重要原因。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外即开始了在水利和公共工程领域运用现代项目分析评价方法:费用效益分析。西方项目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两大体系:基于影子价格的价格体系和基于项目对国民经济影响分析的影响体系。价格体系主要包括OECD法(L-M法),S-VT法(WB法)以及UNIDO法(准则法);影响体系主要代表是EM法(影响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于构建我国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按照投资使用方向和投资主体的活动范围分类,可以将投资项目分为竞争性投资项目、基础性投资项目和公益性投资项目。竞争性投资项目指投资收益较高、产品垄断性低、市场调节较灵敏和竞争性较强的行业部门的相关项目,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业、服务、咨询业及金融保险业等。基础性投资项目指投资收益率较低、投资期限较长、有一定自然垄断性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的投资项目,以及直接增强国力的符合规模经济的支柱产业投资项目,一般包括农林水利设施、煤矿、电站、铁路、公路、机场、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供热、供水、煤气,给排水、防洪、防震、防风等。公益性投资项目则是指非营利性和具有社会效益性的投资项目,其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保、公检法等政权设施、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国防设施等。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上述非营利性公益性、基础性的投资项目。投资项目评价按照评估时间及所处阶段可分为项目前评价、中期评价和后期评价。本文着重关注项目前评价。与竞争性投资项目相比,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具有非私有品性;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风险因素众多;投资收益率较低;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目标的多重性;利益的难以计算性等特点。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主要不是体现在其营利性上,而是体现在其社会效果上。姚友胜等(2004)认为,完善我国现行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体系必须引入宏观指标,并提出了在公共建设项目评价中引入宏观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构想。李春梅等(2003)结合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新方法:量化生态环境效益,应用冲突协同理论,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重视外部经济性。严玲等(2003)提出在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采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刘燕等(2004)尝试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应用于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与决策中。罗时磊等(2005)论述了社会评价的内涵、发展、工作性质、评价内容、项目特点和社会评价具体操作的关系,以及我国开展社会评价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存在费用与效益界定不清和计算方法不够客观;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轻视生态环境效益;缺乏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对风险分析重视不够等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通过对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使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风险分析中的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化分析结果,为项目方案的选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注:本文内容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6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 风险 识别 防范 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潜伏于财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各种风险影响因素的统一集中表现。然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做不到从根本上消除,所以,只有采取有力措施,并在综合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掌握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从而在各种财务分析中,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的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风险,另一种是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又往往是由经营风险所引起的,当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一旦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偏差时,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进而转变为企业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偿债与盈利能力。因此,有效规避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实现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的一项着重要务。

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是有其内外部原因的,要想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的有机探索,首先就需要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探析:

1.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套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实现各种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进行,能够促进整个企业财务筹资、投资、运营活动的标准化。然而,一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漏洞,不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不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与考核活动的标准化,进而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若这种比例不合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过多,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债务。然而,如果企业的借入资金的比例过小,就会使企业的资金运营不足,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主要在于有关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预测的忽视,并对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其应对能力也较为不足,这种缺乏风险意识与对风险客观认识不全的财务人员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的不科学

收益的分配方式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因素,其收益分配方式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会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判断。所以,一旦其收益分配方式不科学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合理的内控制度,并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失调。

5.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

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若企业的投资决策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错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降低,所以,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外部风险分析:

正所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是具有一定外部条件,其主要的外部原因在于其所处的行业背景与经济环境。

1.行业背景影响

一个企业发展的行业背景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连接企业财务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发展方向与投资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其行业背景的优劣,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宏观经济条件与政策不乐观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与政策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不乐观,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投资于经营受到影响。而我国目前的经济经常也常常发生变化,且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当国家实施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利率水平就会提高,企业就会支付更多的利息,增加企业的负担,进而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

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密切注意企业的各种财务状况,关注企业的运行、决策,下面笔者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详细分析。

1.持续下降的销售额

持续下降的销售额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较为显著的表现,也是较为容易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人会把下降的销售额仅仅看做销售额的问题,不会考虑其实财务问题的表现,但久而久之,长期的销售额就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降低盈利能力,甚至失去市场份额,最终企业的财务资源将会流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危机。

2.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

企业平均到账期的延长,也就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提升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以信用为基础的,发挥着促销的重要作用,但应收账款的增加,就会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虽然增加了利润,但企业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税款,从而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库存现金减少,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并出现 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也是有效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

3.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

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也是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所以,其识别方式就应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当负债了较大时,就应该合理的增加负债,从而增加流动资金,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从而降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财务风险。而相反的,负债越大,其财务风险也就更大。其次,有效识别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也就是要对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进行合理衡量,从而在对企业现金流做出可靠估计的基础上,实现未来发展的合理规划。最后,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或者扩大经营是否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衡量,只有企业能够具有足够的未来发展的资金时,才能够有效规避与减少企业的财务危机。

4.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表现在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多数由流动负债组成,而另一部分由长期负债集成,另外,其固定资产的组成为发部分长期负债与长期自有资金筹集,也就是说,自有资本全部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流动资产全部由流动负债来购置。所以,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时,就应该以其购置资产作为标准来进行有效识别。一旦企业财务有不良资产结构,或者出现自有资本比重加大、负债增加等情况时,也就说明了企业存在了潜在的财务危机。

5.存有货物积压的现象

当企业的货物积压增加时,就会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造成运营资金紧张,长期的货物积压,也会使存货价值贬值,失去原有价值,这种现象不仅会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还会浪费企业资源。所以,为了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对企业的存货与销售比例进行考察,从而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比例,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

6.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当企业的利润下降时,也就说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销售份额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企业的资本也就减少。资本减少了,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未来的长远发展,最终恶性循环。所以,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也是有效识别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有机识别方式。

三、推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探析

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健康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减小或规避财务风险重要途径,所以,为了推进企业未来发展,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就需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风险分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1.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是防范与治理财务风险的核心工作,也是有效回避风险、接受风险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策略。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从筹集资金开始的,然而,在市场环境下,筹资获得的使用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控制风险,就应该在纳税与利润分配之后,再进行投资,并实现企业负债规模的有效控制。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就需要在选择投资时,应该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的观念,本着降低风险,追求投资的收益性与稳健性选择投资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投资平衡。再次,对于收益风险的控制,就应该综合把握收益与分配股息,有机平衡两者之间的所占比例,加强收益性风险的监测。最后,对于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就应该注重现金流出的比例,另外,还应该建立较为稳健的信用,评估客户的资信等级与偿还债务的能力,并在控制应收账款比例的基础上,有效健全销售权责制度,从而在制度的规范化,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2.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指企业在面临或者预测即将面临财务风险时,对可能造成风险概率较大的方案主动放弃,从而以实现风险回避的目的。这也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就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判断,对于企业来讲,就需要对企业本身与业务相关的财务能力进行判定,然后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准确把握,之后再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造成财务风险的几率较大的项目,就应该主动选择放弃,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风险的规避了。

3.风险预防

所谓风险预防,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实现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的目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有效控制,就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风险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由于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组织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组织,所以,在实行风险预防措施时,仅仅只按照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预测,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测出现漏洞、权责不明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根据有效分工原理,实现企业财务组织模式的优化。

其次,加强企业资金运行制度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且发展不成熟,所以,企业的资金运营制也就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财务运营管理制度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需要对其各种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管理,明确合理的资金管理运行制度,从而实现财务运营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最后,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实现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与评估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方案的选择与评估时,就需要能够在高综合素质的员工带领下,在财务业务的实际工作中,提升有关人员对风险的评估鉴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财务制度的有效管理。因此,实现企业财务方案的有效选择与评估,也是实现风险预防的重要方式。

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分为两种形式:主动风险自留、被动风险自留,它是源于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承担。但大多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都是被动的风险承担者,所以,为了能够在风险中实现收益,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合理的采取措施实现风险自留。因此,一方面就应该做好有关财务运营的业务安排,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进行自留,并在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计提一部分资金预留,从而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损失准备相关处理资金。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损失基金,这样以便于在面临风险之时能够对企业造成冲击的事故进行缓冲。从而在这样两种措施的防范下,以便于能够在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自留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运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5.风险转移

所谓风险转移,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在无法预防与规避风险,并无力承受时,就需要让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风险进行转移。一般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险,另一种是选择有效担保人。保险是企业在资金运行业务过程中实现风险转移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所以,企业就需要对各种资金、资产与财务方案建立与之相连的保险业务。另外,企业为了能够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在融资过程中加入一些风险转移、责任要求,并让融资企业成为业务担保人,从而能够承担某些情况下的还贷责任,进而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虽然我国的风险防范与预测能力比较弱,且整个行业宏观经济环境也具有不稳定性,但只有能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方案选择的过程中,端正态度,深化风险认识,做好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推进企业向更广阔、更深化的空间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 财会研究. 2004(03)

[2] 李微微.略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 张瑞霞.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着眼点分析[J].内蒙古财会. 2003(05)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投资风险衡量;投资风险控制

一、投资风险的内涵分析

(一)投资风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和时期内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异程度被称为风险。风险本身是不确定的,具有客观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由于很多无法准确估计和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性。投资项目的市场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的程度越小,则该项投资的风险就越小。如果投资项目的市场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越大,则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风险往往与投资的收益成正比,企业对投资收益的要求越高,那么承担相应投资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首先界定投资风险,再进行相应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分析。目前经济环境变化大,存在很大的系统风险,企业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系统风险,很多企业就选择了投资风险小、收益相对低而稳定的项目,这就引起了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下降,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分类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其可分散程度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由于整个市场环境(如经济周期循环、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等)引起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非系统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有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尽量减少集中投资和单项投资,增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安全性。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实业投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目前与企业相关的投资风险大多指实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投资,以及对外的实业资本投资过程中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实业投资风险包括了长期投资风险和短期投资风险两部分。

(三)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投资。合理科学地进行投资,使企业的资源要素达到最优配置组合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分析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将有助于企业开展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工作。投资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周期的循环、市场竞争环境及法律体系的完善等对企业的投资都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经济背景,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逆经济潮流而行。内部风险因素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懈和落后,企业的资金筹集和管理能力弱及未制定完善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企业多以实业投资尤其是对内投资为主,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控制投资风险的相关人员和经验,致使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薄弱的环节,造成了重复、集中投资的混乱局面,导致企业资金利用不合理,给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投资风险的识别与衡量

(一)投资风险的识别

投资风险的识别是投资风险衡量的前提,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客观、持续地发现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的一项复杂的活动。只有正确、客观、全面地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才能进行风险的衡量和相应投资风险的控制。由于投资活动的动态性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识别是一个连续、长期、全面的过程。风险的识别需要持续地进行,适应投资活动的变动,为企业衡量和应对风险提供客观实时的依据和方向。

投资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等。投资项目的类别和投资项目的阶段都对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应该首先获得完善的风险管理资料,然后合理选择风险识别的方法来将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理解的风险描述。

(二)投资风险衡量的过程

投资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在投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投资风险的频率和风险损失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投资风险的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研究投资风险的背景信息;详细研究已识别的关键投资风险;确定要使用的投资风险的衡量方法和工具;衡量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对投资风险做出判断。

(三)投资风险衡量的方法

企业投资风险的衡量主要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完成,运用概率统计中的标准差、方差等指标来量化企业的投资风险。理论研究明: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K)+风险补偿利率f(x)。公式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是指将资金投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所能得到的报酬率,也是企业对外投资所要求的最低报酬优选法;另一部分则是风险补偿利率,代表了企业所要求的与风险相关的报酬率。风险越大,风险补偿利率则越大,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则越大。

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概率:是用来表示某一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若以Pi代表第i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所有可能出现的概率之和必为1,即Pi=1。

2.期望值:指以随机变量取值的相应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反映的是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水平,计算公式为:期望值Ex=Xi×Pi。预期收益的期望值代表着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收益的集中程度和合理预期。

3.标准差和方差: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险条件下收益值与期望值离散程度的指标。投资收益的方差与标准差和投资风险成正比关系,投资项目的标准差和方差越大,代表预期收益的集中程度越差。在收益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收益的方差和标准差越大的投资项目投资风险越大。计算公式为:方差δ2=(Xi-Ex)2×Pi;标准差δ=。

4.变异系数:又称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变异系数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大。变异系数越小,投资风险也就越小。不仅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投资方案,也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方案的风险比较。计算公式为:CV=。

(四)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实例分析

1.计算期望值

2.计算标准差

3.计算变异系数

4.投资风险分析

根据以上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方法计算出A和B项目的期望收益,可以看出A项目的期望收益33%大于B项目的期望收益,但由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可以看出A项目的风险大于B项目的风险。在项目预期收益相同而标准差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标准差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此实例下,A项目和B项目期望收益不同,则应根据变异系数来进行决策,B的变异系数比较小,所以企业在适当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应该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

三、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

为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提高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一套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其内容应当包括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及风险的评估和反馈。同时,企业要配备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从而使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二)科学预测宏观经济趋势,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科学评估和预测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密切关注相应的经济政策变化,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及时调整企业投资的方向,避免因外部环境变化造成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从而危及企业生存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注重提高相应财务管理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注重投资组合,实现多元化经营

企业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密切相关,收益率越高,风险就越大。为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避免重复投资、集中投资,应该把资金分布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可以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投资,从而在保证整体上有一定的收益率的情况下达到分散风险、增强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目标。多元化经营是主要指企业内部产品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如果只生产单一的产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比较大。虽然目前该产品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一旦企业外部环境改变,行业内部实现产品升级或出现新的替代品,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在短期内很难调整经营生产方向,从而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使经营产品多元化,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独立或不相关的商品,使厚利和薄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和数量上达到相互补充和抵消,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唐晶.浅谈企业投资的风险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9(08).

[2]唐美荣.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

第8篇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宏观审慎;预警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4-0057-0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遭受重创,世界经济大幅衰退。金融体系顺周期性、杠杆率过高以及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被认为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本次危机成因与以往危机明显不同,这促使各方一方面思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另一方面又在思考原有系统性风险和危机管理思路的局限性与不足。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英国议会、欧盟理事会的市场管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出了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危机的爆发及发达国家风险和危机管理思路的变化,既给我们提出了警告,也促使我们思考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危机的预警及管理问题。

一、金融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系统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是指一个事件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另一方面,一个事件让看似不相干的第三方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此可以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整个金融体系崩溃或丧失功能的或然性。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它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波及广、危害大五个基本特征。

在近十年研究的基础上,有关学者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见表1)。与传统观点相比较,新观点对近些年来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更有助于加深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干预。

(二)金融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联系与区别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金融危机是一个取值非“是”即“否”的哑变量,而系统性风险是一个连续变量。系统性风险具有一种或然性,而金融危机是这种或然性的一种具体实现。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是系统性风险的一个特殊阶段和特殊状态。因此,防范金融危机,首先要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要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来源,建立预警和防范机制。

二、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但近几年,随着房地产、汇率、政府债务等问题与金融稳定、经济增长的联系更加密切,再加上金融业在国际间、机构间、行业间的交叉融合及互动性增强,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一)宏观经济周期性调整

尽管周期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经济周期大幅波动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次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投资和消费失衡,内需与外需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加重等累积性的结构问题凸显,而且人口红利减退、政府主导型投资必须转变等将导致我国经济开始周期性调整的可能性加大。

(二)房地产信贷风险

以房地产市场为首的资产价格泡沫易于引发系统性风险是近代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以房地产贷款质量下降为导火索。2009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高出贷款平均增速6.7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及新增额占比均提高明显,占比达1/5左右。目前,我国购房者的月供占收入比、空置率、房价收入比等均超出国际警戒线。随着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政策的频出,房地产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透露,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8.5%;2010年6月末,政府融资平台余额增加至7.66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土地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土地价格陡然下跌,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融资平台偿债能力将会减弱,有可能引发地方财政危机,并波及金融机构。

(四)汇率波动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对我国来说,汇率变动存在的最大风险是人民币汇率将房地产泡沫、融资平台偿债能力、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25%,但由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处于长期升值通道,大量国外资金仍利用各种渠道涌入中国,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加剧了房地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如果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有可能刺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银行的大量房地产贷款形成不良,进而影响政府还款能力和融资平台贷款质量。

(五)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是多元和复杂的:一是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价格黏性”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及时转嫁生产成本,处境困难。二是通货膨胀背景条件下,存款资金回报率相对降低,引发“存款搬家”现象。为追求利润,在可贷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采取冒险性的经营活动,加剧风险;另外,“搬家”的存款流向资本市场,易引发资产泡沫。

三、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

为了能够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预警,本文运用“五系统加权法预警模型”(汪莹,2003)来量化分析我国系统性风险。该模型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信号显示四部分组成。首先是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系统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参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运用专家评价法对各子系统及其内部指标进行了二级赋权;然后运用指标值映射管理办法,得出金融风险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

(一)指标选取

根据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我们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金融体系稳定性、房地产市场风险、债务风险、外资冲击型风险等五个方面设计了我们的指标体系,而各个子系统中我们根据能够反映该子系统风险情况的原则,共选取了26个监测指标(见表2的二级指标)。

(二)各个指标预警界限

对每项指标我们选取四个预警区间:安全、基本风险、风险和较大风险状态。所选择指标根据风险性质不同,分为风险单调型和风险非单调型。风险单调型,即风险状态随着指标值的增加而呈现单一性质变化;风险非单调型,即在安全区域两边随着对该区间距离的增大,风险状态增加。预警区间及预警界限的主要标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等专家研究的经验数据,以及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所做的研究成果如巴塞尔资本充足率

协议、一些通用的国际惯例等。

(三)指标赋权重计算

本文利用专家调查法和AII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我们选择了5位专家,向其发送评价的原始表格和评价尺度,并用AIIP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过程略)。AIIP法处理的最终结果如下(见表2)。

(四)数据处理和灯号显示管理办法

我们所取指标的值其性质和意义不一,包括比例、时间,缺乏可比性,因此通过将指标值映射为分数值对其标准化处理。具体计算办法为:对于每一个指标值,根据其在不同风险状态的警界限上限和下限中的相对位置,按照相应的比例映射出相应的风险值。

将指标值映射为风险值后,首先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分数,确定风险程度;然后计算出整个金融预警系统的风险程度综合分数,根据分数值确定整个金融风险的程度。风险状态以及对应风险值见表3。

(五)实证结果

运用该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得各二级指标风险值。然后以AHP法得出的一二级指标权重将各风险值加权得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值(篇幅所限,此处略去相关数据)。

1、我国各子系统风险波动情况分析。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风险值处于基本安全区间,但风险值距风险区间较近。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的风险值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特别是在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宏观经济风险出现了大幅度的升高。之后虽有下降,但从2010年2季度开始,随着通货膨胀风险的不断上升,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又开始有所抬头。

二是金融体系子系统系统风险较小,处于基本安全状况。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不高,风险值分布在30%以下。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及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银行业整体不良率下降,资产质量改善,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2008年4季度之后,在刺激性经济政策推动下,银行信贷大量投放,再加上房地产信贷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增加,银行业潜在风险有所提高。

三是房地产市场风险较高,处于风险区间。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5年以来风险值大部分时间超过50%,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更是超过70%,落入风险区间,说明我国的房地产风险一直较高,仅仅是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涨幅及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放缓时,风险才比较低。

四是政府债务风险子系统面临一定风险。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债务风险在2008年之前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区域;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大幅上升,我国债务风险逐步走高,风险值从2009年1季度的37.6%上升至2010年3季度的64.1%,进入风险区间。如果把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考虑进去,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将更加显著。五是外资和汇率子系统较为安全。因为我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余额和我国的外债额比较低,我国的外资冲击型风险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区域。2009年以来,经常项目差额减小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减小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外资冲击型风险进一步降低。

2、我国总体系统性风险分析。综合各子系统风险状况,加权计算得到2005年以来我国总体系统性风险值。从实证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体性系统性风险一直维持在基本安全的区间。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主要原因是如上文所分析的,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风险、金融子系统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债务风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进入2010年,我国总体系统性风险高位缓慢回落,从2009年3季度最高点的44.4%下降到2010年2季度的41.2%。总体讲,我国系统性风险较低,处于可控的范围,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及房地产市场风险需特别关注。

四、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对策

第9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

自我国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企业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不断实现了对企业的创新和改革,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在发展中,均通过投资的方式扩大自身规模,但由于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本文在研究中以煤炭企业为例,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问题、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能够为日后提升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奠定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分析

1.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较大。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煤炭企业在投资的风险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方面。在宏观经济方面,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受其影响较大。现阶段,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煤炭作为生活能源之一,需求量猛增,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的经济环境变化较为显著,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煤炭能源的需求明显下降。在政策方面,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受其影响也较大。主要是煤炭企业再发展,受到国家的长期调控,其所面临的贸易壁垒性较高。虽然近年来不少私有煤炭企业不断兴起,但在投资资金和政府调控的影响下,煤炭企业在发展中仍主要以国有为主。由此可见,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呈现出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较大。2.资金需求大且管理水平要求高。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为,资金需求大并且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资金需求大特征表现在,根据对煤炭企业的投资情况了解,能够发现目前煤炭企业的投资产业链相对较长,在投资开发产品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对煤炭企业进行支持,尤其是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基于投资资金量大的现象,其投资资金需求大。在管理水平方面,煤炭企业投资过程中,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资金紧缺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的现象,投资风险日益加剧。针对此现象,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运用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煤炭企业投资的有效管理。可见,资金需求大且管理水平要求高,是其投资风险的特点之一。

二、煤炭企业在投资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投资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通过对煤炭企业投资的现状分析,能够明确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在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始终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则较为严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其投资的体制创新改革均不够科学合理,部分煤炭企业在投资时缺乏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导致其投资风险的责任意识不强,投资决策机构的欠缺以及投资程序的不合理,致使不少煤炭企业的投资决策存在盲目性。此外,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受传统管理模式思想较为严重,未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煤炭投资体制加以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限制了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2.投资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同时体现在,其投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煤炭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企业投资者受投资周期、投资资源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对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根据对当前煤炭企业的投资情况分析,能够明确煤炭企业的投资方法,是煤炭企业对外投资成败和是否产生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煤炭企业常用的投资方法为净现值法,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投资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该投资方法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问题,导致投资决策行为具有僵硬性。其二,该投资方法受企业资金结构和投资机会的影响严重并,无法有效伴随市场环境的改变进行创新和改变。3.投资监督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在煤炭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外投资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具体分析,能够明确当前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投资监督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监督监管能力相对较低主要体现为:第一,煤炭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缺乏对风险责任意识的重视,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仍主要以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并未加强对投资风险的关注,极大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率。第二,部分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对于投资项目的监管不够到位,在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仅以依靠股东和监事会的形式,实现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从而导致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跟踪和监管能力不足,容易引发投资风险。4.投资目的的认识能力不足。在煤炭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投资目的的明确以及投资方向的确定,对于煤炭企业投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全方位分析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投资现状,能够了解到不少煤炭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其经营发展项目呈现出多元化地方发展趋势,包括房地产方向、物流方向、方向等。虽然煤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有效解决了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对的经济总量小问题,但仍有少数煤炭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受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存在选择盲目问题。煤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极大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产业分散的问题,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投资目的的不明确,影响企业投资的效果。

三、煤炭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宏观原因。1.1政治影响。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其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首先体现在政治对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影响。政治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一般体现为两方面:第一,国内外产生的政治活动,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政治活动的变化会不同程度上引起经济环境的改变,而经济环境的变动,则会导致煤炭企业投资者对证券价格预期的改变,市场中关于证券的供需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投资收益发生变动。第二,国家关于煤炭政策的变动,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各级政府在发展中有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指标,而仅依靠引导投资的方式,无法有效完成为相应指标,以此会通过煤炭政策的变动实现对指标的完成。1.2经济影响。在宏观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影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环境下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化因素以及同行业竞争因素等,均是煤炭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前提。在通货膨胀方面,一旦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将会导致煤炭的购买力明显下降,此种现象将会导致企业投资中期出售时,购买力下降,投资风险上升。在利率变化方面,受国家金融货币的影响,利率在市场环境下常处于变动时期,利率的变化将会引起煤炭企业的收益波动,影响投资风险。在同行业竞争方面,煤炭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煤炭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激烈,影响投资风险。2.煤炭企业微观原因。2.1投资项目管理相对混乱。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以政治和经济为主的宏观因素,同行也包括以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的微观因素。在分析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微观影响因素时,能够发现投资项目管理相对混乱,是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不少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呈现的发展特点主要为规模较小、投资资金较少、风险意识不足等,上述发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缺乏对投资风险意识的认识和管理。在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相关机制未完善的基础上,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相关部门管理者无法对投资项目加以实时跟踪和处理,导致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混乱的同时,其投资风险较大。2.2投资资金的利用不合理。通过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微观因素的分析,能够明确煤炭企业投资资金的利用不合理,是影响其投资风险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多数的煤炭企业在发展中的特点均为注册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煤炭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此类煤炭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信用的保证,投资和融资能力相对较多。由于煤炭企业在发展中的规模和资金问题,其在生产经营中无法通过对投资和融资能力的分析,实现对企业发展资金的筹集,导致煤炭企业的投资资金不足。同时,煤炭企业在利用现有资金进行投资时,并未对其投资的项目加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所要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导致煤炭企业对投资资金的利用不够合理,容易引发投资风险。2.3投资人才相对缺乏。在煤炭企业投资过程中,投资人才是提升企业投资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问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投资人才相对缺乏,导致煤炭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投资风险加以分析,最终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率。根据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分析,可以发现不少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仍相对落后,现代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其对外投资能力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内部的投资人才相对较少,现有的煤炭企业投资人才缺乏投资相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能力也相对不足。煤炭企业现有的投资人才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在把握市场时通常主要依靠市场经验和自身对项目投资的直觉,此种现象导致煤炭企业投资的不科学性,无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经营模式,最终引发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

四、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研究

1.加强对煤炭企业投资决策程序的管理。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能够明确其项目决策情况对于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后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加强对煤炭企业投资决策程序的管理。首先,煤炭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视,对其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明确煤炭企业所要投资项目的具体方案,并通过企业决策层开会的方式,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方案的探讨,以此实现对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规划。其次,煤炭企业管理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规划后,应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实际的深入调研,从实际角度出发,做好所要投资项目的资料收集,为投资项目做好投资前期的研究工作,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立项过程,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评估,进一步实现对投资项目主体的约束,从而实现对煤炭企业投决策的科学化管理。2.加强对科学投资决策方法的合理应用。在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能力过程中,要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进一步实现对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科学投资决策方法的合理应用。在选择科学合理投资决策方法时,企业管理者和专业投资人才要加强对以往净现值法不足之处的了解,明确其投资决策方法的缺陷,并通过对其投资决策方法的创新,实现对投资信息方法的研究。实物期权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兴的一种投资决策方法,该方法在投资项目使用中,能够使企业投资决策者充分考虑现金流时间价值,明确其柔性价值能够带来的科学性。煤炭企业在投资项目发展中,具有风险不确定性,通过对实物期权法的利用,可以明确煤炭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投资特点,将市场环境中不断变化的的信息充分纳入到投资项目价值中,从而解决投资风险不确定的问题,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率。3.提高煤炭企业投资过程的监管能力。在煤炭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对项目投资的监管是尤为必要的。目前,不少煤炭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其对投资项目的监管能力相对较低,导致煤炭企业无法对投资风险的了解相对不足。因此,在日后防范煤炭企业投资风险时,要充分提高煤炭企业投资过程的监管能力。第一,煤炭企业管理者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投资概算审查制度,对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金额和投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和掌握,明确煤炭企业投资项目投资责任主体和相关斌的授权审批机制,由此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概算审查能力。第二,企业管理者要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并建立完善的投资项目招标制度,并进一步提升投资项目招标的流程,加强对投资招标工程的管理,实现对投资风险的防范。4.明确煤炭企业的投资战略目标。在分析煤炭企业项目投资时,能够明确投资战略目标的确定,对于项目投资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后提升煤炭企业项目投资风险防范能力时,应充分明确煤炭企业的投资战略目标。第一,煤炭企业管理着要充分加强对国家关于煤炭长期发展规划的分析,结合当前国家关于煤炭产业结构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此投资目标和投资的发展战略,从而使煤炭企业能够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寻找与煤炭企业相关的项目加以投资。第二,煤炭企业要确立项目核心目标,应主要以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年国内里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实现对投资方向的定位,通过科学合理项目投资目标的确立,实现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五、结语

在当前信息网络化时代下,各企业在发展中均实现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煤炭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不少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均通过投资的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现阶段,部分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投资风险相对较多,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现象,本文在研究中从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投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投资监督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等方面,展开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同时从上述角度展开对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期望通过本文关于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者:王利 单位: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规避与防范[J].人才资源开发,2016,07(20):76.

[2]肖涛.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6,02(24):126-127.

[3]门民强.煤炭企业发展中资金筹集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14):182.

[4]袁莉玮.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市场,2016,04(16):137-138.

[5]秦亚飞.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03):187.

[6]彭云燕.煤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与内部审计[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5,02(06):39-40.

[7]赵丹.分析煤炭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11):215-216.

[8]方镐烈,张巍.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4,05(24):79-82.

[9]赵亚军.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7(17):151.

[10]禾瑜.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3,03(11):276-277.

第10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战略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情况,国内各企业表现不是相对而是极为的乐观,有些企业管理上可能存在粗放的现象。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也受到了极大的波及冲击,许多企业的资金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众多实体企业市场萎缩、销售不畅、资金短缺、利润下降的现象.同时,我们也看到,不管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还是危机之中,有些公司应对各种内外部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其实这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差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这时如何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战略应对金融危机成为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一、安全稳健战略

    (一)调整投资

    对于非核心主业,赢利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业采用调整结构策略,保证核心要素的资源需求。只有找到最强的一环,强化它,才能在目前形式下转危为安。 同时,加大新产品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入,从战略高度重视“软实力”的投资等

    (二)多渠道融资

    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要积极合理运用票据、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掌握金融创新产品,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避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加强企业对外担保业务的管理,制定完备的风险控制预案,把担保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重视现金流管理

    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四)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

    企业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绩效,已经成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重中之重。以适应当今危机竞争的微利时代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下滑的速度,给企业的战略策略调整赢得时间与空间,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低成本策略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危机环境下,是培养员工成本节约意识的有利时机,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倡导节俭意识,尽可能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费用。 加强上至企业领导层下至基层员工,形成一种良好成本控制意识,并在危机中得以执行。

    (五)注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建立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支撑系统,公司财务部门要缩短经济运行分析的周期,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向决策层提供预警信息和危机应对的财务预案

    (六)强化集团公司的税收筹划与管理 集团公司是由若干子公司组成的经济实体,关联方的往来可能会加大集团公司的税收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关联方的利润转移来合法避税。我们要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落实各项财税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运用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逆势增长战略

    金融危机时期一些优质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应当适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并购重组工作,实现逆势增长,通过并购重组有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研究并购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树立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三、切实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财务人员队伍,对于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很重要。注重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算账、善理财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拓宽企业财务人员视野,充实企业财务人员宏观经济知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增强预防腐败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 园区风险管理

一、园区建设阶段风险分析

中关村航天创新科技园的盈利模式就是要以成熟成功的企业和园区的运作模式为标杆,充分借鉴、汲取、整合成功的经验,加工后形成具有航天创新园区特色的产业发展和盈利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市场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环境等适时调整,不断创新,走出一条成熟又具特色的道路。 园区建设阶段面临以下几大类风险:

(一)建设项目审批风险

公司负责建设和经营的园区项目正处在立项规划阶段,在项目建议书评审、可研评审以及报规委备案过程中可能面临审批不同的风险,能否顺利通过评审与审批关系到项目能否按计划执行。项目立项批复滞后,或经评估后未通过,将严重影响项目进展。

(二)建设项目实施风险

工程建设过程中及竣工后发生严重质量和安全问题;工程严重拖期,不能按时竣工,影响项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不到位,可能发生建设资金滞后于施工进度、实际工程造价严重超出预算等风险。

(三)筹资管理风险

项目建设需要筹措大量资金。公司初创期自有资金较少,且由于项目所在土地性质,所能采取的融资渠道有限。特别是一期工程资金筹措困难,在资金总额测算、筹资进度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可能面临资金有缺口、外部筹资成本高、筹资规模过大等风险。

(四)经营模式选择风险

一期项目建成后资产经营可有多种模式,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会有一定风险,经营模式选择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现金流和投融资策划。

(五)入驻企业选择风险

入驻企业的声誉、发展潜力、知名度等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定位与品质,企业知名度小或没有发展潜力将不利于项目品牌的提升;入驻企业的营运能力、财务状况等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一旦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将遭遇违约风险。

二、园区经营阶段风险分析

随着园区建设项目的完工,“经营管理”将成为园区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园区的“经营管理”包括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建立高端品牌,才可不断获得价值增值。着力构建航天创新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充分发挥创新园的地域资源优势,联合中关村地区知名高校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与航天科研院所和入园企业开展技术交流、项目交流、研发成果交流等,搭建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开展科技园的孵化创业活动,积极地鼓励各方的优质力量进入科技园。园区经营阶段面临以下几大类风险:

(一)资本管理风险

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筹措成本缺乏稳定性;项目体量较大,如采用滚动开发的模式则对现金流要求较高。

(二)项目运营管理风险

项目自身建设周期较长;外部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形势为项目实施带来一定不确定性;由于公司缺乏园区地产项目运营经验,对该项目运营管理带来一定挑战。

(三)市场营销风险

随着国内园区地产、科技地产等模式逐渐成为房地产商追逐的热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极营销、营销方式不当、竞争力弱等可能导致营销失败,影响园区未来发展和公司品牌建立。

(四)产业孵化风险

公司在产业孵化方面经验欠缺,缺乏专业性人才,可能导致发展产业过程中的盲目跟风,孵化环境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另外,在孵化企业选择上面临决策失误的风险。

三、园区提升阶段风险分析

当园区运作逐渐成熟,入驻企业不断发展,仅靠原有资源和规模已难以满足园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此时应充分结合市场操作,综合运用多种市场化手段拓展规模,经过技术和资本的双重积累,为园区发展提供再生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股权重组、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上市融资、无形资产运营。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扩展产业领域,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全面开展孵化投资业务,设立10亿元孵化投资基金; 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级的园区运营商,策划开展园区模式复制。园区提升阶段面临以下几大类风险:

(一)公司治理结构风险

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及公司业务的增加,创新园公司规模也将逐渐扩大。在治理结构、人员选任、制度建设等方面面临一定的风险,可能出现结构不清晰、人员安排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园区项目的管理。

(二)资本运作风险

在提升阶段,公司将致力于盘活资金,扩大资本规模,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包括上市、并购、收购、股权重组等,由于市场变幻莫测,资本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来自市场、行业、企业等多方面风险。

(三)风险投资失误风险

在具备一定的资金规模时,公司将适时开展风险投资,助力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对这些企业的筛选、评审可能是不完全的,极易导致失败的风险投资;此外,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经营失败、决策失误等也会导致投资失败。

四、园区复制模式风险分析

中关村航天创新园园区运营模式成熟后,我们将不仅局限于运营单个园区,或者说航天产业园区,而是将创新模式输出,在异地建新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新的园区将与主园区形成产业和战略上的互动,共享资源。在园区模式复制方面,清华科技园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体系,值得我们在园区后续发展中加以借鉴和创新。园区复制发展阶段面临以下几大类风险:

(一)经营管理风险

园区模式复制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经营管理风险,此时公司管理的将不只是一个园区,对各个分园的管理也应具有统一性。由于园区分散,发展程度和侧重点不同,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极大的挑战。专业人员缺乏、治理结构落后等都将导致经营困难。

(二)模式创新风险

模式复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式复制。不同园区的开发经营需要因地制宜,此时若一味模仿其他园区的经验,或者一味沿用同一种经营模式,都可能导致复制失败。调研不充分、策划不精细、人员不专业等都将导致复制过程失败。

五、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 蝴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上半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经历了连续16个月的环比(比上月)下降后,从今年4月份开始,已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回升。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呈加速之势。1至4月份,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增幅比1至5月份提高3.1%;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1.7%,增幅提高6.2%。但这种情况是源于政府财政的刺激计划与金融机构的天量贷款。货币供应量和中长期贷款均达到了历史高位。同时,一定数量的虚假按揭,以及投资和投机性购房也推高了房价。造成二套房贷款门槛和成本过低,给了投机客“假做按揭,真套贷款”即在房地产市场连续套利的极好机会。

二、金融机构的现状与困局

随着楼市回暖,住房新增贷款也在近期创下“天量”。4月底,为应对国际经济低迷,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商品住房投资。业内人士指出,这等于增加了杠杆率,大约给市场增加了6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随着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的约束可能再度收紧,各大商业银行一边排队再融资,一边进一步收紧信贷投放。当上半年天量放贷的“后遗症”开始显现,股份制商业银行普现“缺钱”窘态,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面临两难选择。

三、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式,大部分企业和民众都在“羊群效应”的刺激下,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与房地产相关的领域之中,吹大了泡沫。上半年由于部分企业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拿到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但企业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或能源材料之中以此来确保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没有用于企业的再生产投资。个体投资者在通胀预期下以及股市的反复震荡中,把大量的手中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特别是住宅地产,而真正刚性需求的自住房消费者在此种资产泡沫吹大下。笔者认为一旦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微调,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为此我们应防微杜渐,加强危机管理意识,深化危机管理制度与措施。

四、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为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常用的一种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VaR.VaR方法就是指市场处于正常波动的状态下,对于给定的置信度水平,投资组合或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所遭受的最大可能损失,即Prob(ΔP

流动性风险是目前各大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筹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主要的管理策略一是运用资产管理策略和方法。二是运用负债管理策略和方法。三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策略和方法,其中资金汇集法、资金匹配法和线性规划法为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对于具体的风险测度可以运用指标体系分析法。1、流动性指数法I=∑wi*(Pi/Pi*);2、存款集中度法L=∑EiWi;3、财务指标法,现金状况比率,货币资产负债比率,短期资产比率,核心存款比率,存款结构比率等。

五、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

严格说来,房地产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涵义相当广泛的话题,对于不同的房地产商来说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而总体来说对风险的管理需要进行: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定性、定量)、风险应对规划、风险跟踪等一系列活动。一个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以便其明确地考虑风险变化,帮助房地产商应对种种挑战。从目前形势,房地产企业面的主要风险是现金流的流动性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目前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基本都是采用高财务杠杆的方式,融资组合结构也是债务融资高于股权融资。

(一)风险源的辨识

从运营过程和业务特征的角度识别;从财务报表的角度识别;从运作能力的角度识别。

(二)风险的控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做好资金风险规划,建设全面的资金风险监控体制,实行系统而严格的预决算制度;优化融资结构,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中找到恰当的匹配点,可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完成此项工作;要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消费者结构与消费行为采取合理定价策略;采取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合的方法;动态的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等。

六、投资者&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

无论是企业理财还是个人理财都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注重各自的资产配置与资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