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时间:2023-10-11 10:1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第1篇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充分的正确认识学生评价的重要性。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改革手段,以此推动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开展,达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成效。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推动、改进,“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是为了教育、发展,即立足现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并且,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贯穿学生评价的始终,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鉴别、淘汰、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要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及时良好的服务。正如CarolTomlinson所说:“评价应该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

第二,评价的过程是动态的训练过程,要把科学性和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坚持以育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为本,从以认知领域的“双基”为重点转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为重点,构建学生主体发展框架,注重学生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促进学生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第三,评价的内容要立体多元化、全面。《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中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具体细化到一个小小行为习惯。如对学习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评价。充分反映了教育目标,要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使评价能反映教育目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动机、技能的发展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第四,评价的根据和方法更加多样化,使工具和方法达到效果最优化,使评价提供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以此来洞察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体验点滴成功,从而提高评价的实效。

第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就学生而言,既是被评者,也可以成为评价者,即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是一种主客体互动统一的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消除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可以内化评价者的评价标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地发展自己,使其在适应时代和社会中能挑战自己的发展方向。

鉴于《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要依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其工作难点是要取得家长的共识与配合。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家长会,就如何做好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素质评价顺利实施。

第六,评价结果的意义化。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能仅仅是填写素质评价手册上给家长看、给学生看的一个等级和话语,他应和学生后阶段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发展起点。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日常行为和集体的评价联系起来,和舆论的监督联系起来,从而提升自己成长的自觉性。

第2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中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一、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学生教育问题,意识到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予以关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素养、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重要核心素养的集合。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呈现学生状态,以不同阶段学生成长所设定的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同时又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第四,综合素质评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都要目标、导向和鼓励,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评价为现代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发展,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中明确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首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式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框架内。2014年12 月 16 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评价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学业考试、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业水平考试

通过列表对比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涵盖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更侧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无法取代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无法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统一组织的标准参照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能更客观采集学生学习信息,监测学校教学的质量。

3.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素养维度很难在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下描述恰当,把学生道德素养归入学生的学业水平则的确不合时宜。

4.学业水平纸笔考试无法替代综合素质评价

纸笔考试不可能全面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不能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量准确,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学生评价实践活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争议焦点是否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人以中高考为核心的选拔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背后观念的变革,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初衷在于倡导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特征特性描述,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高考的结果是数字分数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新生,是以甄别和选拔为根本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缘于先天察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后天教育环境的不足,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转化成现实的发展水平。专业化和公平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挂钩的前提。中高考的选拔性体制则要求所有学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共同的框架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考试2009(4):14.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化

对大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是我国高校对在校学生学业和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是大学生人格素养工程建设成果的终端数据呈现,更是高校创新育人方式的数据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可以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衡量和评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手段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各高校也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定制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科技促进教育创新进步。如何有效利用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将传统的依据人力进行线下纸质测评转化为可视可感可查的线上全过程数据化处理,是学生工作信息化努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的实践意义

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1.1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借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手段,从多个维度以不同的评价要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状况、日常行为规范、实习实践活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建设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特别是通过调整和改进评价的具体功能,从而更加注重建立激励和导向机制,使其成为实现“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助推器。1.2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建设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引导学生从被动约束转到自觉遵守,将学生追求目标的过程转变为自我约束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基于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实现多元化、标准化、流程化、全局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1.3有利于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建设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评价的日常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学生自评、互评,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同时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将关注“结果”和“认知”的评价模式向重视“行为”与“过程”的评价模式转变。进一步结合反馈机制,促进学生对自身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进而督促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及时反思总结的习惯,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传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的不足

2.1测评理念落后。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过去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仅仅偏重于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关注,认为这些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同时不区分专业地将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本科类高校的评价指标画等号,忽视了自身作为职业院校的特殊性,不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2.2测评方法不科学。将综合素质的测评简单地分为必修项、选修项和奖励类、处罚类等几项,课程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没有得以体现,易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片面、不够合理。同时评测方式也仅限于辅导员、班主任结合日常记录对学生进行测评,忽略了任课教师、同班、同宿舍同学间的互评,评价不够客观。2.3评价标准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正在从唯学历、唯专业、唯能力向人格综合素质方面转变,更注重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社交能力、个人品质、价值观等综合方面。同时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机电、化工等领域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营销、酒店服务等行业更偏向于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社交礼仪等。2.4评价结果的运用有功利化倾向。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测成绩,大多被拿来作为奖助学金评定、三好优干评选、优秀毕业生推荐、党团推优等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追求动机与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初衷目标不一致,特别是学生群体这一功利化的倾向偏离了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提升综合素质,以及推动学校改革创新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3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3.1导向性原则。即通过各类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在评价目标的管理、各类分项的界定、权重值的分配等方面,使学生能够理解学校对学生素质要求的侧重点,学生结合各类指标及其权重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在,通过量化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引导、督促,从而帮助学生在品格、知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3.2层次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层级之间的支配、关联、递进等关系,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性、逻辑性和科学性。3.3全面性原则。设计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多条主线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各个方面,确保体现和突出素质教育过程,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3.4可行性原则。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践出发,使评价的过程、状态能够进行量化,所需的数据信息便于提取分析,同时要力求统计方法简便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做到“可比、可测、简易”,即可通过各种定量和定性手段对评价对象进行评测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4.1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体系。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化管理,先决条件是完善细化学校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细化了基本类、选修类及奖励和处罚类3种。必修项目涵盖了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素质拓三大类,要求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选修项目涵盖了文学艺术、体育、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志愿服六大类,要求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中有选择地完成部分项目。辅导员在平时要通过一定的手段随时记录学生在校各种表现情况,以此构成基础数据资料,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情况。4.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信息化突飞猛进,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需要跟踪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活动情况、奖惩情况等,且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作用和功能日益强大,如何利用手机APP等信息化设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是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的关键,重中之重。这些需要学校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引进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相关系统和设备,从学校需求出发,量身定制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信息化管理系统。4.3规范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合理化应用。按照学校制定的具体规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统计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一系列数据后,如何进行分析、对比、核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数,结合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客观地评价,是学生工作者面对大数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针对信息化系统,配套相关的分析、评价机制,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数据分析人员的安排,工作规范的要求等,在确保合理运用数据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的隐私。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就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也出现过于单一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近年来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新课改要求学校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为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本文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展开论述。

一、采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人才要求的转变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现代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支撑,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非一朝可就之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小学起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因为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只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导致数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潜质没有被充分挖掘。新时期一定要实现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以便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

(1)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进行评价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关键时期。老师要注重通过数学全面评价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是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耕耘的数学家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对于数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感人事迹也应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老师对伟大数学家伟大精神的介绍,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熏陶,还坚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学生的数学评价中也应该涉及。

(2)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评价

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数学学科是一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老师应该抓住数学学科的这一重要特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为了调动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情,同时也调动学生进行创新的热情,应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纳入教学评价中。

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敏捷,又富于想象力,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小学生又有贪玩、不愿意进行长时间思考的特点,对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能够引起学生对创新的注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发挥重要作用,老师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使学生从小就树立创新理念。

(3)改进以往的考核方式

纸笔考核是传统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检测却具有单一性,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育具有一定的利益导向性,虽然人们也意识到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力度却是不够的,学生的进步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纸笔考试制度”,引进新的评价方式。只有将新的评价方式纳入小学生的测试范围,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数学评价中,要对学生进行纸笔考试,因为这是测试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还要对学生的创新等能力进行测试,都是测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构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75-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如何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研究者探索多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

1.素质与综合素质。在现代汉语中,素质最初是一个生理学、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共同点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个体生理、心理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综合素质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

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异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界定,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在身心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具体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综合素质的各个构成是各有侧重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除了需具备一般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四个要素。目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评价主要采用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基本都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各设一些指标,对每个指标记分后汇总得出测评结果。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管理需要自定评价标准,随意性很大,没有从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基本要求和具体职业岗位活动任务来制定与之相应的、全行业认可的、统一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导致整个评价缺乏科学性依据。此外,侧重智力方面的评价,轻视技能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得不到提升、没有优势。

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功能缺乏清晰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轻视了它的引导和反馈功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主要是用作为年末或者学期末评优评奖的依据,基本上是一种奖惩性和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与结果运用对学生成长帮助不太理想,激励作用不强,不能较好地显现学生在各个层面的素质发展状况和个性的“闪光点”,容易挫伤学生发展个性优势的积极性,更没有起到促进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参考作用。二是评价体系内容和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是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按照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以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为核心,以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为重点,以身心健康素质评价为基础。培养的高职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现行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衡量,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但仍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内容体系。三是评价方法单一化。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描述性定性评价方法往往是定性分析或者单因素的定量评价,存在主观片面,不够准确、全面的问题;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的差异,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多层面、多角度的。

三、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和内容。评价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系统的反映和建构,既有一般认识活动的普遍特征,又有不同于一般认识活动的个性标志。它是一种以形成价值判断为主要使命的特殊认识活动。评价标准是评价得以实施的准绳,是衡量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以完成实际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关键和难点。职业教育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国外已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得到全行业的认可,其构建科学的评价内容是重要因素。德国和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得非常成功的两个国家,纵观其高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均采用职业活动任务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其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提出,建立科学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指标体系,把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用人单位满意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水平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注重学生在职业活动任务中“做”的能力的考察。

2.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每个人的智力都由八种智能构成,且各具特色,每种智力又有多种表现方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的独特性对学生建立多元智能评价方式,即评价方式由静态到动态转化、评价标准由单一到多样化、评价主体由一元到多元化、评价内容由单项向多维转化、评价目的由笼统向明确转化,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国家、社会、高校组织和个人,它们有不同的主体价值;多元化的评价客体包括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组织成员等,它们有各自的需要和属性。多元化的价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是多元化的,基于多元化价值基础的高等教育评价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遵循价值尊重、价值协商和价值引领的评价原则。目前,国家大力倡导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建立由学校、企业人员组成的双元二级评价组织体系,制定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和专业、课程、主要教学环节构成的三方三层指标体系,构建灵活多样的方法体系、双向改进的结果运用体系和分工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与校内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价共同构成“多元互补”式的学生综合素质共同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依据高职教育教学和课程的培养特点,结合国家、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侧重对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业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地位;科学性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愈来愈多的高校意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并在理论及实践中积极尝试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起步晚,与发达国家英国相比仍存在不少不足,这导致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道德、能力、身心等素质的真实状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功能的发挥也有不利影响。

二、英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英国的高等教育以保障与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方位发展为核心,以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宗旨。1997年,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成立了,全面负责保障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事宜。2000年5月, QAA发表了《高等教育学术质量和标准保证的实践准则》,该准则第6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规定,并为其实践提供指导,形成了英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一)评价的总体要求:清晰、有效、可靠。《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公布并应用清晰、有效与可靠的评价原则、程序及过程。第一,使评价信息与评价指南对所有学生、教师及评价人员而言都是清晰、准确与可获得的,使评分实践潜在的不一致与不公平最小化。第二,使每个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科与一般技能上展现他们符合预期的学习结果的程度范围。第三,在课程里面,要保障对每个学习者公平地评价,以及应用同等的评价政策与原则。第四,确定评分已被准确地记录,避免出现抄写错误。

(二)对评价主体的构成要求。《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公布和落实有关评价小组与考试委员会的成员、程序、责任与权力的有效、清晰与一致的政策,主要强调:第一,清晰划分评价小组职权分配。例如,委员会或部门的小组可以决定学生接受模块评价的等级和分数,然后随后的系小组或者委员会能够决定分数怎样影响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课程学习,或怎样影响最终结果。第二,对评价程序的关注。比如,要求规定评价小组成员出席的最少人数,做出决定才有效,以及假如小组或者委员会法定人数不足时的情况处理,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考虑缺席者的意图。第三,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关注。《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在课程学习开始时,应当清晰地向学生说明与解释,通过每个阶段以及进展到课程的下个阶段的结果要求。其目的是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他们能力上的个人分数会对课程学习的进展及最终完成产生的影响。

(三)评价具体实施的要求。《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确保评价量与评价时间安排可以促进学生预期学习结果(或成就)测量的有效与适当性;准则认为高校应当小心地考虑该怎样协调评价的期限,包括重新考试,以及防止给学生与教师形成过度的负担。同时希望院校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课程的组织与释放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评价计划安排同学生展示自身水平的机会衔接起来的。(2)如何防止过量的总结性评价,怎样通过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3)在提高效率且保证评价负荷对教师与学生来说是现实的而非过重的同时,怎样确保预期的学习结果被评价,以及怎样确保学生能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成就。(4)确保学生能够获知有关个体评价(如时间安排)的清楚信息,及他们怎样恰当地与另外以及整个课程的评价形成联系,避免学生重复评价。

三、英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融入人本因素,重视交流沟通,尤其是评价主体(高校)与被评价主体(学生)之间的对话,促使被评价主体(学生)乐于加入到评价过程中来,素质教育倡导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应当不仅仅指学校的各职能部门老师,更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方法运用上要体现灵活性。目前,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主要运用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但是两种方法结合的程度不够,没有发挥出两种方法的优点。随着素质教育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十分复杂,例如情绪、鉴赏力、思想等想要实现量化难度很大,这样就急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因此,要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使它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长处,以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应体现科学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将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作为对象实施的一种价值判断,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科学、合理地构建该评价体系可以准确地反映党与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控制、检查与激励的作用。21世纪要求现阶段的大学生,既博又专,既要有广博的多方面才能又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当在考察综合能力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指标体系应有所差异,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差异,这也是科学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付刚,赵锐.英国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的特色及有益借鉴[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4).

[2] 程炜.英国《学生评价准则》述评[J].丽水学院学报, 2010(4).

[3] 徐明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4.

[4] 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3).

第7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体育教学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重视。体育教学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通过其心理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从而发挥其在提升学生素质中的全面作用。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教学在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中扮演的关键作用,以期为推动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中学体育综合素质教师学生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正全面从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中小学教育不再单纯的追求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而是追求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全面均衡发展,只有培养出文化成绩、思想品质、生理素质、劳动技能、心理素质均衡发展的学生,才能为高速发展的社会输送真正合格的人才。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在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观察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不难发现,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如下:大部分中学非常普遍地存在体育教学资源如体育场地不足的现象,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作用;部分中学办学理念仍然十分传统,一味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似乎只有取得较高的升学率才意味办学的成功,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均衡发展的需求视若不见,往往采用D占体育课程时间的方式为文化课腾出时间;部分中学配备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严重不足或者管理十分混乱,使本就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的现象。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或多或少都可以归因于中学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的欠缺,没有认识到体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转变办学理念,充分认识体育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三、中学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很多中学教师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动学生智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大脑的深层发展,提高大脑机能,为他们开展智力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体育运动的实践性和对抗性能够促进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的全面发展,个人或集体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凭借其不确定性的运动特点将外在形式的肢体运动和对抗发展为内在的大脑智慧的较量。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对示范法、比较法和观察法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观察力;通过对各类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游戏和教学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应变力和思维敏捷性。由此可见,适量的体育活动对中学生智力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大脑的开发发展,使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处于相对和谐的发展状态。

(二)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

中学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校体育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开展“不打折扣”的体育教学,是贯彻学养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体育运动是提高学生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各类体育项目如球类、体操、田径等,要求学生在相同的规则和条件下完成,参与者都想尽快地完成设定目标,尽快求胜,这种心理动机能够促使学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进取精神。此外,体育锻炼时提高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学生塑造形体美,让学生在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衍生出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灵美的发展。各类体育教学手段、队列练习、体育表演和游戏活动,都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外在美体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中学体育教师是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个人修养。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体育活动在健身练体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很多义务教育工作者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体育的健身教育功能,实际上体育锻炼都具有一定的强度,要想完成一定的任务目标,学生往往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如长跑锻炼,就能够有效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一种艰苦奋斗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吃苦耐劳的品行,达到修身目的。中学体育的学习进程需要学生付出体力和脑力上的努力,而且体力付出往往大于脑力付出。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前提下明白只有劳动越多才能收获越多,这是对学生很有效的敬业教育。此外,体育道德的教育会让学生明白在体育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一些道德风范,如公平竞争、刻苦训练、拼搏进取等,这些体育精神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道德教育媒介,对于中学生的修身养性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中学体育必须在教育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助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学体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学教育体系应该重视并重点发展的项目。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因于对中学体育具备的素质教育作用认识不清。因此,全面认识中学体育的各类教育作用,是深入推动中学体育改革,发挥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秀梅.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未来英才.2015(22):175.

第8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可以进行书面考试的科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让书面考试更趋于全面合理、富有激励意义的同时,在笔方式、口试、实验操作、动手实践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在考试以外,与考试内容同等重要的,关乎学生发展的在家、在学校、在社会的行为习惯养成、品德修养培养、个性特长展示方面该如何评价,各人有各人的做法,教育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评价思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将学生的全面素质真实的反映给学生、反映给家长、反映给社会,用星级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说更全面、客观、科学一点。下面就我个人结合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星级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星级评价的内容

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品德修养培养、个性特长展示等方面出发设定如下几颗星,分别是团结星、学习星、守纪律星、礼貌星、劳动星、体育星、卫生星、艺术星。这些星级内容的标准应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的历程及校内外的综合表现。比如守纪星、礼貌星、团结星、劳动星,不光反映学生校内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表现。学习星、体育星、卫生星、艺术星,不光关注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努力过程及进步程度。这样内容的设定学生的天赋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更关注的是学生努力的过程与态度,使每一名学生都具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会体验到面长的快乐,这样将学生在家庭与社会的表现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反映就更加这客观。

二、星级评定的元素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星级评价,评价元素是多元化的,既有传统的教师评价,又融入了学生之间的互评,同时也有家长的参与。最为突出的是,学生本人自我评价。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是实现星级评价的最核心元素(星级评价结果不是目地,通过星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根本目的)对学生本人对照星级评价内容与标准,结合自己努力的过程与结果,先拥有一个自我评价结果,教师与空长的评价是帮助、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是交流,共同提高。评价元素的多元化,是学生人生历程中一个成长进步的过程,更是使学生获得帮助、提高的一个平台。

三、星级评价的方法

学生所在的班级是学生完成星级评价的基本单位,每个学生的星级评价过程都是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有计划的完成的,每周利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组织一次评星活动。学生申请评哪颗星,什么时间申请,都由学生自己平决定。当然,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申请(这里班主任需要付出辛苦,尽可能地展示个人领导艺术和管理理才能),在学期结束后,每名学生设定的八颗星都有申、评机会和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周,由学生个人按照每颗星的评价标准,针对自己一周来的表现,向班级评星委员会(可由班委会代替)自主提出评星申请;班主任引导评星委员会对学生进行申星指导,提出申星行动的努力方向;班级评星委员会组织学生申请陈述,学生民主评议;评星委员会代表致总评词,宣布是否批准学生申请。如不能批准应向学生指出今后努方向。对于获得批准的学生,班内应张榜公示,并利用量化评比专栏,起到督促后进警醒先进的作用。

每月校外:由学校级织由班主任负责,向一个月来所通过申、评的学生家长和同伴发放评价信,接受并反馈家长与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如有相反的意见,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和同伴交流,明确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努方向。校内:及时公示一个月内和班所获得批准的学生名单,一是表扬,二是监督。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的评定更趋于真实合理。

学期末,由学生评价委员会(可由学生会代替),对各班报上来的一学期所有获得批准的星级学生,依照评星标准查看学校日常规检查记录及有关奖惩、评比记录,实行学校查处问题一票否决制,最终确定通过评星学生名单。学校向获得通过评星的学生颁星表彰,只要学生通过努力,哪怕只获得一颗星,学校也要大张旗鼓的表彰受星。学校评星委员会要通过星评委员会的同学致授星词,向学生发放奖章,同时向学生家长发放喜报。班主任要把星评结果和学校星评委员会的授星词一同存入学生成长手册。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获得满意的结果,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会非常高兴。这种活动在自然不自然之间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成长。

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只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点偿试。虽然操作起来很繁琐,持久坚持下来很难,但是这个评价体系若长久的坚持下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完成教育育人的历史使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9篇

学校评价;班级评价;

学生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52—01

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近年来我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时,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家校联系册”、“我的成长足迹”、“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科活动测试”和“书面阶段测试”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校评价重过程

首先,我校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方面,严格校务日志检查评比标准,教导处为每个班印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各年级学生日常行为评价表。通过学校领导、楼层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岗、路队小交警和班委会几个方面督促检查。并强化了检查的力度,做到“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评比,月月有小结”。加强实践,强化管理,细化操作,真正做到“人人一岗(实践岗位),天天一记(检查记载),周周一结”。其次,每周评出的校园十星少年,学校进行挂牌并将照片张贴在楼道内,月月一评(每月进行星级班级评比)在学生、小组、班级和年级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班班争先进的良性竞争氛围。特别是 “将红旗插向教室的各个角落”的评价方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走向规范化。最后,将校务日志评比与星级班级挂钩,真正突出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的激励功能。通过每周评选校园十星少年、半学期评选优秀学生、进步学生和每学期评选校园十佳少年,并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行为习惯逐步规范。

二、班级评价重实效

开校初,各年级学生根据本班实际和学校要求讨论制订了评价方案,学校为每个班级统一印发了学生日常行为评价表,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符合年龄特点的方法,如,低年级老师在班级中设立了“小兔赛跑”、“小猴爬树”等评价栏,将学生分小组评价,同时还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从听写、计算等多方面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中年级教师采用太阳、月亮、星星的不同发光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高年级教师建立值日班长制度,采取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的做法。通过家校联系卡、表扬条、喜报形式等,收效显著。每位教师积极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精心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每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使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家长会,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议课、与教师座谈、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用家校联系卡、喜报、书信等方式建立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评价看发展

第10篇

二、大学篮球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篮球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开展篮球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大学生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与生活,有利于大学生适应毕业后的生活与发展。大学篮球文化不仅仅是篮球运动本身的文化感,更重要的是转变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和过程,从而充分的发挥大学篮球文化在运动文化中的作用。所以说,大学篮球文化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普及大学篮球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大学生通过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在篮球训练教育和篮球运动实际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促进学生在耐力和速度方面的成长。此外,篮球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这些优势的开展,都是以大学篮球文化为基础的。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

篮球运动属于竞赛来的体育内容,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传球、控球、运球的基础篮球技巧和能力,这些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开展篮球运动中,一般都是分为两个队伍进行比赛。然而,在篮球运动中,不仅仅是基础篮球技能的发挥,更是对大学生心理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篮球运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协调的集体精神,超越自我、互相帮助、良性竞争,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种争取的竞争意识,是未来大学生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篮球乃至校园文化的推动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篮球文化,乃至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參与到篮球这项运动中去,从而丰富了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内容,推动大学篮球文化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篮球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第11篇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宽泛,学生的思想状况带着深刻的社会印记。学校教育正是要纠正学生身上带着的不良的社会习气。师生间没有沟通就不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要抓成绩,抓升学率,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提高首先要提高德育素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创新;沟通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中流砥柱,学校对学生实施的一切教育工作,绝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来承担和完成。而且学生的思想工作、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也是由班主任负责教导。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如影随形,班主任就如同学生在校的家长,是班集体的总负责人。所以,做好班主任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班主任工作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正确认识素质与成绩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很久了,为此,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教学改革,这是教育的一次大革命。初中面临着中考,中考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大检阅,因此,大部分学校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应考上,学校的德育工作被忽视了,放在从属的地位。成为提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尴尬工作。我们认为,一味地抓学习成绩,直接抓升学率,并不一定能奏效。相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提高。因此,要抓成绩,抓升学率,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提高首先要求德育素质的提高,那么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提高必定成为学生德育素质提高的副产品。培养学生具有高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升学率,促进学生成才,成为综合素质高的有用人才。

二、和学生有效沟通

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师生间没有沟通就不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关键。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粘合剂,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和民主。目前一部分班主任依然不能突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理念,高高在上的感觉导致学生敬而远之。这种现状是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因此,融洽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和老师做朋友,也便于老师开展教育。学生只有尊敬老师,才会听从老师的教诲。老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是根本。优秀的班主任都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沟通会极大地促进班主任工作的成效。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宽泛。学生来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上的风气都可以污染到学生的心灵。因此,班主任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才可以填平与学生的代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数学;综合素质;培养策略;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75-01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很大影响。当前,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和改进,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未来的顺利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自己错误地定位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这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枯燥,慢慢地会产生厌烦心理,更不要说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很容易对一件事物产生好奇心,但是这样的好奇心并不会长久,会在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改进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能够一直停留在数学学习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能得到培养。学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后,才能保证自身数学素质的有效提升,他们也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探索未知的数学领域,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要依靠加减乘除的帮忙,使得学生慢慢地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知识的讲述,学生就会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这样,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增强。

二、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变得轻松。这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均衡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贴近,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并且慢慢地发现数学知识潜在的魅力,使得学生培养起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贴近的最好方法是进行情境的创设,要创设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进行知识的理解时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应用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方式。因此,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很大意义上意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情境的创设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方程”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商场中进行购物:某商品本来是5元一件,自己身边有40元,能买8件,但这次降价为4元一件。教师让学生通过方程的方式计算一下,看自己能够买几件。这样的情境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培养。

三、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好处。多媒体设备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构建一些在实际课堂中不能构建的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升。但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在所有教学中都使用多媒体,不然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顺利,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文章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等方面,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未来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常丹.如何利用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J].黑河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