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时间:2023-10-11 10:12: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问题思考;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深,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展开激烈的竞争,为了企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采用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企业采用的精细化管理若干问题思考着手,通过分析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其意义,谈论了精细化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关

对策。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当今世界,我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企业的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我国各企业也纷纷改革,积极应对挑战,并开始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而所谓的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健康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工程,它是以精细操作和缩减管理成本为基本特征。它的重点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有形及无形产品的质量,建立一个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形成精品的完整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提高员工整体业务素质素质,协作企业分工合作的部门。要求配合与协作的精密性,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方法。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现代化企业需要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把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转变成科学化管理方式。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资源就是人才,现代化管理的趋势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只有坚持以人本的基本思想,推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把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且落实的过程。可以让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并且在每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另外,也是一种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重要方式。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也是企业管理更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企业目的,那么就要去企业不断的要向科学管理过度。要企业可以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企业拥有非常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要实现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精细化管理作为的强大支撑和掌控。

二、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国,国企是主要的经济支柱,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能源领域的国企单位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对整体国家资源战略位置又有不可提待的作用。但现今国有企业的不足之处还是不容忽视的。为提高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现代化的企业乃至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各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的进行调整,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的。再次,企业精细化管理必须与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及管理体制相符合。最后,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在具体执行需要有拥有高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作为支撑,所以企业需要培养出为自己所用的管理团队,并且尽可能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逐一细化工作才能使得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三、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在内部组织架构混乱,员工岗位及其职责方面不明确,并无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可言。这导致了企业管理无序、员工抱怨,企业效益和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如果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组织架构,然后清晰规范各部门的职责,把具体工作内容细分到各个岗位。对员工进行最基本的职业化技能培训,通过细致化的岗位职责说明和职业技能培养后,使员工达到合格的行为规范,提高员工文明素养。另外,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目标监控体系。可以通过常规的工作反馈和总结,使公司主要管理者层都能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的问题反馈,及时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调整。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完善,企业要推行精细管理方法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把基础管理细化,并根植于企业文化中,逐渐渗透到工作管理中。

(二)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步骤程序

实施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没有目标,随便展开的,而是要求管理者对现有化管理理念有深入了解、找出管理上最薄弱的地方,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活动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是对于企业现状的准确评估,找到问题的症结。第二部分是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来的,及时有效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是后续工作的巩固。精细化管理需要及时的对后续工作进行跟进,进行综合分析。有成效的工作需要积极的鼓励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改善,以便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工作效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企业管理同样也精于细节。精细化管理要求精益求精,但与此同时更需要严格的考核,这就要求拥有一个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坚持贯彻下去。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粗放式管理方法有很多弊端,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核心竞争力不强,在经济浪潮中被击退。二、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接受并且采纳,这就需要我们对其做出准确的把握,并且进行科学的安排,用来保证精细化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彭景.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应对策略[J].中国外资,2011(21).

[2]郑素芳,韦明,孙杨.对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08).

第2篇

1.传统工程管理思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传统项目管理思想是,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管理,以质量、成本和进度目标为核心,遵循实施阶段的各种指标,将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以管理方法为主体,充分运用价值管理工具,比如网络规划技术、预算软件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在施工阶段,很容易形成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容易产生"思想的建设'导致工作人员不重视工程维修要求。在工作人员了解了工程后,很容易忽略运行阶段存在的工程问题,比如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运营阶段工程的功能和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对促进项目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会导致工程风险管理运行阶段的维护和升级决策缺少对拆迁工程环节的考虑。这也是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②传统的三个目标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工程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要求,比如各方面的满意度,“健康一安全一环境"等,因为价值项目和实用程序只能反映在运行过程中。而传统项目管理思想依然是分为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作等内部环节,各层次制订各自的目标,最后导致事业部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责任离散,从而产生不连续的管理过程。另外,项目经理处于工程思维和职能的一个特定的学科或岗位上,而且受试者集中于本地。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管理全过程分析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工程规划、建筑施工、竣工维护、后期处理等的详细规划和分析,站在全新的视角,借助工程管理和体系架构等方式进行维护。对生命周期管理和维护,能够把握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使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实现一定意义上的统一发展。

项目工程管理周期包括生命周期的划分,而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包括早期的规划统筹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工程管理阶段,项目决策阶段,项目投资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阶段,项目合同管理阶段和工程质量管理阶段。

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全寿命期的概念是指工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包括技术和管理)是基于项目的整个生命期,不仅要注意施工,更要注意项目的运行阶段,要注重资源节约、成本优化、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在项目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中,工程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系统分析是为了满足人性、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需求。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指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它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工程相关概念和方法的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工程的质量。

3.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意义

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项目管理系统思想和实践应用的管理理论,其内容丰富、范围广,不仅包括传统项目管理知识,还涵盖了各个工程领域和新工程概念。正是这一点要求工程管理者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系统思想,充分理解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工程生命周期阶段优化工程生命周期的总体目标。在工作过程中,要把握全寿命期管理理论的意义,对于各级各类工程项目决策者、设计人员,通过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将项目生命周期概念转化为工程技术。我国并不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也不缺智慧的最佳工程,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项目管理系统的思想和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不仅是项目管理方法的思想和理论,更体现了社会对历史、对后世的责任心,反映了社会的良知。通过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管理思维,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监理方面的有效性,推动我国工程管理和项目工程建设的发展,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以加强我国工程管理体系的建设。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品牌;房地产品牌

    一、房地产品牌的概念

    1.房地产的概念。一般来说,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总称,是房屋与土地在经济方面的商品体现。所以我们认为,房产是房屋及其权利的总称,地产是土地及其权利的总称。房地产是由土地、随着在土地上饿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可分离的物质及其权利构成的财产总体。

    2.品牌的概念。国际营销界最权威的机构——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所给的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美国Amazon公司总裁JeffBezos先生认为,“品牌就是指你与客户间的关系,说到底,起作用的不是你在广告或其他宣传中向他们许诺了什么,而是他们反馈了什么以及你又如何做出反应。对我们来说,口碑极其重要。简而言之,品牌就是人们私下里对你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是企业与顾客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品牌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3.房地产营销品牌的概念。房地产营销品牌就是房地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获得市场,以及在消费者中获得的知名度。品牌是企业与顾客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品牌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二、房地产企业营销品牌的现状及原因

    1.房地产企业营销品牌现状。尽管品牌早已被认为是参与市场竞争点石成金的利器,近些年来房地产界“打造品牌”的呼声也风起云涌。然而,我国今天的房地产业品牌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地段竞争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是规划竞争、概念竞争、品牌竞争并存。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公司都属于以规划竞争、概念竞争为主导战略的企业,而真正的品牌驱动型企业凤毛麟角。2004年,由世界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海尔以612.37亿元名列榜首,而房地产业“第一品牌”的万科仅以173.56亿元排在第30位。前200位排名中,也只有万科等三家地产品牌入围。

    对于动辄大手笔的房地产业来说,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汗颜。忽视品牌建设的结果是,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难以积累和借助品牌的信誉资源,迅速提升产品价值销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Pulte Homes占美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份额达4%左右,而我国房地产老大万科仅占我国房地产市场份额不足1%。

    2.导致房地产营销品牌现状的原因。(1)缺乏对品牌管理精髓的深入理解很少有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高层与品牌负责人理解品牌管理的精髓,他们基本上不明白“品牌价值的源泉来自消费者大脑中对品牌的独特联想,品牌管理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个性化的联想”。因此,具体的营销传播没有围绕品牌管理的终极目标而展开也就再正常不过了。(2)没有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财富,在房地产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确定自身品牌的价值对在企业发展和市场占有率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一些房地产企业却是难以做到这点,把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相违背的营销传播策略所迷惑,未能识别出这些策略与品牌战略定位的矛盾。从而使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不信任而失去市场份额。

    三、地产营销品牌的策略

    1.房地产品牌定位要正确。要建立强有力的房地产品牌,精准的定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品牌定位应该清晰明确,是普通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是中产阶级住所还是豪华公寓,是“运动、健康”的个性还是“家庭办公一族”的特点等等。成功的房地产品牌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2.品牌策略应当持之以恒。品牌策略一旦确立,应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如果品牌形象、定位朝令夕改,将模糊自己的品牌个性,破坏了品牌精神气脉的贯穿,最终使消费者雾里看花,难以建立强势品牌。万科“建筑无限生活”的价值主张贯穿其各个项目开发之中,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健康”的理念一直在其不同项目上得以体现,这都是持之以恒的表现。

    3.提高品牌延伸能力。品牌延伸是企业借助消费者对原品牌已有的联想,将其用于与成名产品完全不同的新的产品上,以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减少开辟新市场的费用,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成功几率。它是企业培养顾客忠诚度、创造名牌、寻求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大卫 艾克:创建强大品牌[M].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公司由出版社 1996年版.

    [2] 施建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三版第9页.

    [3] 李伟:房地产品牌营销[J]. 经营与管理, 2007年, (07).

    [4] 仲大军:中国为什么缺少国际性的知名品牌[J]..

    [5] 翁向东:打造强势品牌,切莫偏离核心价值[J]..

第4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 应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正与全球经济紧密连接在一起。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应不断学习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而员工培训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员工培训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因而不能忽视员工培训。员工培训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脱离实际的员工培训不能保障企业的有序发展。必须面对企业经营现实,员工培训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企业的员工培训以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唯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员工培训相关概念介绍

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多重要意义。究其本质目标是为了组织更好的运行,所进行的培育人才开设课程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其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素养,所进行的一些活动。通过组织员工培训,可以更好的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利于企业内部学习,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

企业员工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技能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分享,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很多的影响。所以员工培训比其他的投资更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快速交融,对员工培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企业愈加重视对员工各个方面的培训。员工培训的是一种行为结果,企业成本涉及到很多因素,其广泛性主要体现在涉及的部门更加广泛,参与的人员更多,活动的影响面更加广泛。

三、员工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优秀的人才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好的人才不可或缺。员工培训的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以提升企业的产品销量和企业声誉,进而取得更好的积极效果。因此员工培训是优秀的人才的保证,及时细化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培训优秀的人才,最终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员工培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有效率,快捷的运行。如何构建良好的员工培训制度,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运营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员工培训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员工培训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员工培训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的员工培训却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企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员工培训,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其次,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效果。由于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员工培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缺乏相应的员工培训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员工培训这个概念,也不了解员工培训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效果不能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员工培训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员工培训中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员工培训的力度和效果。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的正确认识对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员工培训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的培训,员工日常工作培训,产品培训,虽然不同的培训侧重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效果。因此企业在在加强企业运营效果时,必须时刻加大力度,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企业运营结果。

最后,员工培训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并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培训对于企业文化有很有利的影响,而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员工培训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之间的学习,以及感情上的交流,无形之中增加了员工之间的了解程度,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会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和稳定程度,所以员工培训的企业,其员工的离职率较低,而且项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员工培训使得员工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程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员工培训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详细描述,发现员工培训可以有效的缩减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利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有效率,快捷的运行。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效果。员工培训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魏玉娟.关于保障员工培训运行有效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

[2]张丽君,吕锦英. 员工培训控制的误区及完善措施[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

第5篇

分类粒度不一致分类层级一般为从属或包含关系,分类层级关系到指标编码,分层结构清晰有利于指标查找、计算机标识和统计。目前国内外关于统计指标的分类层级做法不同,有的国家不做分级,按照字母前后顺序组织统计指标,有分出一级类目,有的分出二级类目。分类方法不一致不同国家统计指标分类的方法不一,有的采用简单分类法,依据统计指标管理特性进行归类;有的采用体系分类法,对统计指标概念和管理意义进行划分,依据统计指标在各类目上的层级隶属关系,形成统计指标分类结构体系。分类方法的不一致,带来统计指标编码规则的不同,为统计指标共享带来困难。

我国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分类研究

国家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分类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国家卫生调查制度》和卫生领域统计指标的搜集和分析,参照国外卫生统计分类方法,研究建立了我国卫生统计指标分类框架。分类原则遵循:①与业务无关性,统计指标分类标准不考虑各业务特性,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目的进行划分;②类间从属关系通过上位类与下位类的关系体现;③同位类是同级、并列关系,类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或从属关系;④类内按照我国卫生领域通用顺序排列,前后不分主次(表1)。我军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分类研究军队人员电子化健康档案建设是军队“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6],建立贯穿官兵从参军到退伍全过程的电子健康档案对实施军队人员健康促进、健康保护、健康干预和疾病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军人健康管理既具有一般人员健康管理的共性,又有着军人这一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的特殊要求,本研究根据军人电子健康统计的指标既要满足军人体能、智能、环境适应能力、健康保障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与健康决策的要求,又能与国家卫生统计指标衔接的特殊要求,研究建立了军队卫生统计指标信息分类框架(表2),包含两级,6大类22小类。

国外健康统计指标数据元分类比较

为更好地建立我国和军队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分类框架,搜集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欧盟(EU)、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卫生署(NationalHealthDataDictionaryVersion12)健康统计指标的分类法,并对各国健康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研究。WHO健康统计指标分类WHO健康统计指标设置从全球角度出发,着重体现各国基本健康状况,关注主要健康问题,其指标分类相对简单。2006版WHO健康统计指标采用简单分类法,共计45个核心指标。WHO健康统计指标分类采用一级结构,共分5类,分别是健康状况-死亡、健康状况-发病、健康服务覆盖、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资源。2011年WHO的统计指标扩充到109个指标。OECD健康统计指标分类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健康统计指标是其的13大类统计指标之一,覆盖面广,共计137个主要指标,指标分类采用体系表分类法,构建了指标的二级结构框架,其第一级包含6类,第二级包含21类统计指标(表3)。欧盟健康监测指标分类2003—2008年,欧盟在健康监测和社区公共卫生项目中下设了卫生健康指标研究项目,从健康概念和健康决定因素角度,了88个旨在反映欧盟公众健康状况的监测指标(Europe-anCommunityHealthIndicatorsMonitoring,ECHIM)。欧盟健康监测指标采用简单分类方法,建立一级结构包含五类,分别为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干预之健康服务和健康干预之健康促进。2008—2013年ECHIM又启动了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修订和扩充计划。CANADA健康统计指标分类加拿大健康统计指标采用体系表分类,分为两级结构,第一级包含4类,第二级包含17个子类,纳入101个指标(表4)。

讨论

卫生统计指标目录是实现卫生统计指标对应的相关数据自动采集、网络上报、网络的基础,是卫生统计指标数据收集、加工、处理、质量的保证,也可以充分发挥卫生统计指标为卫生政策制定、控制、评估、资源配置、运营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元数据制作、存储、管理和的效率。通过国内外卫生统计指标分类比较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卫生统计指标分类标准。WHO健康健康统计指标关注的是全球健康问题,指标相对较少,分类简单,不能满足我国卫生管理的需求。尽管OECD多数指标在我国统计指标体系中有对应指标,其分类可为我国参考,但是,我国卫生管理中妇幼保健统计指标和卫生监督统计指标并未包含在其中。欧盟健康统计指标体系考虑到欧盟成员国之间数据的采集、和健康状况评估,以及指标的可比性,但是我国一半指标没有包含在其体系框架之内,其统计指标属性描述可供参考。加拿大统计指标有别于其他几个国家或组织,更多的是对服务的评价,其引入了卫生服务绩效统计指标,考虑到了服务的可接受性、可及性、适宜性、连续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分类中引入卫生绩效,满足我国新医改需要。本研究以新版《国家卫生调查制度》纳入的统计指标为基础,对研究所得分类框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分类能够满足现有卫生统计指标分类需要。研究还发现,目前分类框架不能涵盖部分新指标。另外,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建立的军队卫生统计指标系统性、全面性和适用性有待加强。

作者:王宇 姚远 刘丽华 冯丹 单位: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

第6篇

[关键词] 高危妊娠;健康教育;应用;防治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8-02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high risk pregnancy prevention

CHEN Peiyu

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 Hospital i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of health educati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high-risk pregnanc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chose our hospital 320 patients diagnosied with the high-risk pregnancy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each with 160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 the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r the knowledge about high-risk pregnancy-related conditions,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igh-risk pregnancies had obvious differences (P<0.01), and two groups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 control also had obvious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high-risk of patients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of patients and the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high-risk pregnancy cesarean section rate.

[Key words] High risk pregnancy; Health education; Preventi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高危妊娠(high risk pregnancy)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1],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病理产科。1987年全球启动《母亲安全》项目时,曾将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列为四大主要措施之一,其理由是合理使用卫生资源,使正常妊娠得到一般照顾,高危妊娠得到较多的照顾和关怀。高危管理在围生保健中的实际应用,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早筛查出高危妊娠,并对高危妊娠进行管理。为此本院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126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0例高危高危妊娠孕妇,年龄17~46岁,平均31.5岁,初产妇占252例(78.8%),经产妇占68例(21.2%);其中孕晚期发生高危妊娠为229例(71.56%),孕晚期发现的高危妊娠以本次妊娠异常为主,2年中高危孕产妇死亡2例,无非高危孕产妇死亡;高危因素发生率高的前5位依次是:胎位不正、体质量>70 kg、流产≥2次、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以上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并实施了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

1.2.1 成立教育小组由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所有人员必须经过高危妊娠有关知识培训,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比较硬。

1.2.2 教育时间定期进行,包括讲课、讨论,发放宣传手册,医院门诊随访,特殊患者根据需要可电话咨询或家庭访视。

1.2.3 健康教育的内容高危妊娠评分标准[2],高危妊娠的评分管理流程[3],定义高危孕妇,高危儿,关于高危高危妊娠终止妊娠情况,针对高危孕期几种常见的病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等),分娩前后的注意事项,等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扩饮食方面、起居习惯、戒烟戒酒、 保持良好心态等。

1.3 评价方法

自制问卷,以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治疗依从性的情况,内容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戒烟戒酒、心态调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高危妊娠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关于高危妊娠的评分护理

高危妊娠评分是将妊娠期间的各项危险因素在产前检查时用记分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定量,我国许多医院就是根据24条高危因素,按其不同高危程度分别评以0、5、10分。如有多项高危因素,其分数累加。分级:轻度高危妊娠5 分,中度高危妊娠10~15 分,重度高危妊娠≥20 分[4]。对无高危因素者可以让其接受一般常规的检查和监护,对评分筛选出分数高、潜在危险较大的少数孕妇,则给予重点监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最后达到减少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目的,因而在整个孕期内应多次评分。一般每名孕妇至少评3次,即第一次就诊时,在孕8~12周;第二次在孕28周时;第三次在孕37周或临产前。如遇特殊情况,应临时增加评分次数。

3.2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危妊娠认知水平

临床认为,在高危妊娠诊疗过程中,除了医生要把最佳治疗方案给患者,还要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这就需要一种系统而健全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5]。在本观察组中,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本身建立高危妊娠管理的工作流程,定期进行普查和教育,给患者定义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定义高危孕妇,高危儿,关于高危高危妊娠终止妊娠情况,针对高危孕期几种常见的病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等病症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高危妊娠相关的认知水平。

3.3 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剖宫产率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和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 也就是患者对医嘱用药等治疗措施的遵从执行程度[6]。从现代健康概念出发,遵医行为分为两类:一是患者对医疗措施的遵从;二是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对健康教育与行为的指导和避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的遵从。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确实为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7],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有效地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反而给母体带来很多危害[8]。健康教育是使高危孕妇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孕期保健对降低二种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知晓不依从行为的后果,系统地进行产前检查,尽早筛查出孕妇存在的高危因素,及早地、规范地进行随访、干预、治疗,才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继而提高高危高危妊娠的治疗控制率,降低剖宫产率的保证。

从观察组和对照组看到,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当,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危妊娠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剖宫产率。健康教育成为高危妊娠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危妊娠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熊庆,吴康敏.妇女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

[2]冯国银.妇幼保健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附件1.

[3]孙桂卿.高危妊娠管理的工作流程[J].临床与医疗杂志,2010,10(31):820.

[4]翁霞云.高危妊娠管理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7 (5):261.

[5]黄丽君,殿月瑛,李红娟.医院外科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J].当代护士杂志,2006,6(8):28-29.

[6]陈福新,赵振声,秦红群.影响门诊抑郁症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4):299-300.

[7]霍霆,周惠玲.全国妇产科第11届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实用妇产科学,2001,17(1):1.

[8]汪炼.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 11(4):201.

第7篇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健康管理;治疗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92

定性冠心病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比较稳定, 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的一类冠心病[1]。因其治疗时间长、用药种类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 患者预后不够理想, 并可引起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4]。本研究就健康管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预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改善预后, 现报道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7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诊断和管理指南》诊断标准[5],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5例, 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65.6±8.9)岁。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8例, 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7.5±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 扩张冠状动脉以增加冠脉血流量, 降压降脂降糖, 控制心率, 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按时服用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机能指标, 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②针对不同患者, 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 包括饮食搭配、作息规律、不同强度的运动、戒烟戒酒等;③发放冠心病知识相关资料, 定期开展讲座[6-8];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减轻其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 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⑤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定期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日常饮食及作息规律、危险因素的规避情况等, 给予相关指导, 监督其按时服药, 及时更正不良习惯及治疗误区等[9, 10]。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12、24及48周内相关指标(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次数及患者依从性。其中健康行为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作息规律、适当强度的运动、戒烟戒酒四项, 每项计1分, 共4分;CHD知识熟知度分熟知、了解、不知三个等级, 分别记3分, 2分, 1分;不良情绪控制分完全控制、基本控制、不能控制三级, 分别记3分, 2分, 1分;总分为2~10分, 分数越高越好。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11], 1~7题分别计0分或1分, 第8题计1.00分、0.75分、0.50分、0.25分、0分, 满分8分, 总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76.32%, 高于对照组的5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管理的概念由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首次提出, 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 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0]。老龄化及慢性病问题推动着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和发展。研究发现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健康理念,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就健康管理对稳定型冠心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健康管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习惯, 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再次住院次数, 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强, 张明理, 贾鹏飞.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探索与展望.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7):230.

[2] 万龙, 万强, 吕振宗.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效果.生物技术世界, 2014(11):135.

[3] 任丽娟. 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0):130-131.

[4] 王春华.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110.

[5] 李艳芳.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心病及心血管病伴糖尿病指南解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2):221.

[6] 刘霞, 张文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6):105-106.

[7] 纵慧珍.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5):76-77.

[8] 王文华. 双心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8):158.

[9] 俞广芹.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163-164.

[10] 田莉萍, 陆婷. 健康管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5(16):2522-2523.

[11] 武云, 阿里旦・艾尔肯, 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 Morisky问卷测量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2):145-147.

[12] 李曼琴, 张爱莲. 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应用健康管理的临床探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7):222-224.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11月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6.25±10.23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2.48±9.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

1.2.1常规健康教育方式

一般包括个体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机体的健康教育方式,其中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的一对一的访谈式教育,针对患者出现的高血压问题进行用药的指导和定期检查血压的指导,给患者发放《老年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集体健康教育针对老年高血压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医院举行集体的高血压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该病的危害和如何防治,包括饮食指导等,并邀请血压维持良好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的经验,老年高血压患者之间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并现场解答,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

1.2.2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

采用全科医学管理的复合干预模式:对老年性患者的个人和家庭进行高血压的医疗保健的咨询服务,进行全程个体化的健康疾病负责式管理,每个患者有相应的医生全程病程指导;另外需要有心理医生的配合,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健康问题管理;对每位老年人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给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指导。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遵循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性,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类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用字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干预方式对收缩压的影响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收缩压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收缩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种干预方式对舒张压的影响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舒张压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干预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情况,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第9篇

一、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细”,也是企业一切财务工作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基础。所谓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数据等进行“细化”,小到一个财务工作岗位,大到一套财务管理体系,都需要“细化”;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真正做到工作的步步落实,以及效果、水平的层层改进和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实事求是态度及科学合理行为。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就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作用与意义而言,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如何理财”;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管理的内涵与意义,就在于通过“科学理财”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规范、有效,从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有力与有效支持。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财务工作的精细化可以为企业挖掘更大的利益空间,以及降低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切实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奠定企业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发展及国有企业实施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思想最早可以说是由泰勒提出,们都称他为“科学管理之父”,于1911年泰勒在其《科学管理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科学分工和专业化”管理思想,由此也奠定了“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数量、规模实现了大幅扩张,一系列先进管理理想、方法也被引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来,特别是“精益生产”思想的引入及推广应用,精细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一;然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精细生产、精?化管理思想开始扩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级和领域,财务管理也因此受到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精细化管理的挑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规则化的、系统化的“细化”,使相关工作变得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及信息化,从而有效提高组织单元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越来越开放,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效果有了大幅提高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特别是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思想、方法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财务信息利用,给企业管理决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随着市场中越来越多企业先择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国有企业财务工作也必将进入到精细化管理时代,更为重要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国有企业能够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与关键。

三、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措施与建议

目前,已有的关于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最主要与有效手段,主要集中于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再造、改进管理组织架构和提高管理协同能力三个方面,因此,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也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

(一)再造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所谓再造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就是对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改进与再设计,进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成本、水平、效果及速度等指标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改进、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再造,对消除传统财务管理冗余环节,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其组织架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管理职能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发挥;因此,要想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改进目前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不可或缺。通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架构的优化,进一步改进其财务管理职能,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应对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逐步完善,企

业管理中各种先进的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所有的管理方法中,也都会包含“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同时,随着经济环境和业务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系认和管理风险的制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报告的可靠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都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风险管理的概念、传导机制以及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措施等作几点分析。

一、企山之厉L险管卫里柱厌述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所谓风险是指对企业目标实现有不利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有不利影响事件的发生,会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带来损害,比如机器设备的损坏、火灾,以及信用损失。有时表面上看起来有利的环境或条件也可能发生不利的后果。

如客户的需求超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说明企业的产品很适销,供不应求;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了客户的忠诚度,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从而影响了企业未来的部分订单。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COSO是这样定义的: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各个方面,旨在确定影响企业的潜在重大事件,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从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该定义突出了企业风险管王里的过程性、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目标。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指对组织运营中要面临的内部的、外部的可能危害组织利益的不确定性,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获得组织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特征。从以上风险管理的发

展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职能,是在清楚企业的力量和弱点的基础上,对会影响企业的威胁和机遇进行的管理。相对来说,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动态性和持续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和经营实体,其运营具有持续性,再加上外部或者内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企业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调整经营或者投资等策略,这正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持续性。②全面性。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应用于企业的各种活动层面,包括公司层面的战略计划、资源配置;部门层面的市场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方面的生产与新客户信用的审视等。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可应用于一些特定的项目或新的举措。③主观性。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即是风险偏好型、厌恶性,还是中立型。另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受公司各个层级员工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建立并执行的,受到不同员工不同教育背景、经历和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观性比较浓厚。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层次。任何几项管理工作都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展开的。风险管理同样要围绕风险管理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根据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层次可作以下划分:

1自身目标。从自身目标来讲,企业是理性经济人,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仍需服从于企业管理的一般目标,即生存、获利和持续发展。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有恢复发展的希望,生存下来的希望就是能够获利。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最低报酬率,它是判别一个经济活动是否可行的标准,同样也是风险管理计划制订的标准。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如果停滞不前,那么竞争者就会通过实力扩张,毫不留情地夺走顾客,将其排挤出市场。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管理者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损失结果,使企业在损失发生后,能迅速地取得补偿,为企业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社会目标。从社会目标来考虑,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实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一个企业所涉及的绝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它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员工,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损失严重时,甚至会牵连到国家和社会。如1998年初发生在山西的假酒案,不仅伤害了几十名消费者,而且给山西汾酒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全国的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再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带来了孚L液危机,不但给消费者尤其是婴L的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让半个世纪建立起来的三鹿集团几乎在半个月时间里企业价值变为零甚至负数,同时也打击了整个行业—乳业的信心。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实现应该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一个层次。

二二、企山£厉L险传早手杉1制乡于析企业风险管理要能成功而有效地实行,十分有必要了解企业风险的传导过程—风险传导机制,以便于及时、充分识别企业风险从而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对策。

从前述企业风险的概述可以看出,企业风险传导是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由某种路径或渠道,依附于风险载体,在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功能节点或流程之间传导和扩散,致使整个企业系统风险状态得以扩张、导致损失的过程。

它包括“传”和“导”两个过程。

更进一步来讲,另外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的利益相关性,致使构成利益链的企业群之间必然也存在着风险相关性,一个企业发生的风险必然会影响到其关联企业,甚至会传导到整个企业利益链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外在企业间风险传导流程。企业风险传导不但是一个纯粹的物理活动过程,更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风险传导不仅仅传导了风险本身,而且还包括与风险相关的环境要素,如观念、行为导向、网络等。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传导机制可以用下图标所示: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传寻途径,如物质、资金流、观念、行为等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带来损失等会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期望通过《指引》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一》建立敏感的企业风险识别系统。从前面的风险传导机制可以看出,风险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的不确定事项所引起的,如果能够从源头上很好地识别企业坏L险,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或者矛盾,减少甚至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或者影响。建立敏感的企业风险管理识别系统,需要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尤其是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因素进行准确地预测和分析。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前面已经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性特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及时确认、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及沟通,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公司各阶层都需要相关的信息评估风险并做出适当的风险反应。个人也需要在其角色、职责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主观性,因此,提高风险管理决策者的水平、增强其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在董事会之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企业中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事宜。这是西方企业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体现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全员管理与专门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一个组织可能会设置非常复杂的程序来控制风险,但是如果这个组织缺乏一个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所有措施都将是徒有形式,不能发挥效果。因此,文化如果真的存在于一个组织之中,那么这个组织的政策、程序也能得到有力支持。这就需要建立风险监控与稽查系统,并建立相应部门;同时设计薪酬系统,对监控结果进行奖惩,让薪酬系统成为向员工传递风险文化信息的有效工具。由干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观性,需要管理高层确定一个公司可以接受的风险承受区域,并且将这个区域的机制和参数让公司所有员工明了。

行业状况

企业风险传导流程图

从上面企业风险传导流程图中可以得知,企业风险传导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内外部环境、企业系统自身内部条件、传导途径即风险载体、风险结果等。企业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要依据企业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并结合企业自身甚至是行业的特点。

三三、加强生爸且Ej又Ll巡立管王里的途径和策母各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参考文献

1.瞿萧2008.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4。

2.李桂荣.2006.企业风险管理的重心:黄事会风险管理.经济管理,12。

3.李明辉.2008.论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

第11篇

【关 键 词】人本理念 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

20世纪末期,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工作,使得在校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同时高校不断加强学生管理体系建设,如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等。经过高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如果从生本理念的视角来审视,则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仍然存着诸多突出问题。诸多矛盾的显现使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受到了更加普遍的关注,如何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做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也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念

“学生事务管理”是个舶来的学术术语,“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一般用来描述校园内对学生课外教育负责的组织结构或单位,“学生事务管理”(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r practice)则通常被理解为对这一职业领域的总称。[1]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论及这个概念,有人认为“学生事务指的是学生非学术性活动或课外活动”,“所谓学生事务工作,指的是学生课外的一切活动及其管理”。在此认识基础上,更多学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补充与完善,认为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于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现在,学术界对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概念的讨论更加细化,通常得到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学生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包括学生社团、各种课外活动、文体活动、经费资助、学生心理卫生、纪律和法律、健康医疗、就业指导和学术支持等多领域[2]。这些观点与概念的确立,从本质上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种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以及促进其生命意义升华为目的的活动,其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心志健康成长的过程。现阶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就是要走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建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学生事务管理中“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缘起。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3]这是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中世纪欧洲笼罩着教会神权统治。14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有的权威性文章大都认为,以人为本,人文主义、人本主义都是同一个概念。“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

“人本”理念在学生事务管理中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尊重、满足和鼓励,即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学生的冒险精神和满足他们在获取一切新知和能力时的渴望,同时尊重他们懒惰、散漫,脱离学术职业的自由,鼓励学生勇于负责、大胆实践、敢于批判、潜心钻研,真正为追求真理和生命的意义而存在。事实上,“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根,它指明的管理的原因、管理的目的,甚至指明了管理的价值。第二个层面是“以管理者为本”。“以管理者为本”是一种全员德育意识的树立。大学中凡是有教育任务的人都应该是尊重、满足、鼓励、服务、发展学生的责任人。德育不仅是在课外,而且也是在课堂,乃至存在于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中。它也是一种同等重要的关注。大学在注重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内心历练和成长,从文凭上的专业化真正发展到能力上的专业化和品质上的精英化,使学生事务的管理者能够担当起“航标”的作用。

三、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困境

第一,过度注重社会发展方面需要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在整体设置上的特点是纵横交错、条块结合,学校负责学生事务管理的部门按职能划分,以块状为主,如:学工部(处)、宣传部、团委、武装部、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社科(思政课)部、教务处、后勤管理中心等十来个部门,这些部门作为平行单位,彼此间难以协调沟通,不利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思想统一和行动协调。而且,由于这些块状机构全都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加之上级分管的领导不尽相同,下面的对口的部门也不尽相干,势必也影响学生事务管理的统筹规划和协调运转。

与此同时,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必须满足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要求。但是,由于许多高校过度注重社会发展方面需要,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体系的管理目标就很难实现,在学生管理上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果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和形式的确定只考虑服从社会发展需要而无视学生个体需要,就会使学生形成要我做的想法,使得管理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模式,从而影响学生事务管理效果。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的价值和尊严,推崇驯服、服从,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其独立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创新意识、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等个人的发展大大被削弱,造成了千校一面,万生一面的尴尬局面。

第二,过度注重整体培养标准的需要

一般来说,大学生头脑聪慧、求知欲强,他们思想领先、创造力强,他们身心基本成熟,能够完成多种学习和工作任务,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通常大学生又是没有独立生活和正式工作经验的,他们生活上还要依赖家庭的支持,对于社会认识也仅仅是表层的、宏观的和抽象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出现偏差。因此,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能通过各种具体细致的规章制度来管住学生,因为一般来说,如果高校要用统一的学生培养标准,用过高标准和统一目标教育和要求学生,强调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追求一种风格,一种色彩,就往往会忽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客观差异性。这不利于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今天的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有各种不同的标准要求,同时各类高校的层次性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都要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标准要能够实事求是,不能过于注重整体性的培养标准,而要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使大学生因教育标准高不可攀而丧失自我提高和发展的勇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标准不能实现而陷入无所适从的迷惘困惑,从而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共性的标准必须建立在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之上,以充分发展的个性作为支撑。共性并不是抽象、孤立的,它只有有机融入每一个体的内心世界之中,才能得以真正地体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目标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充分尊重并实现大学生人的个性和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统一、均衡发展,决不能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把每个活生生的人都规划成一个模子的产品。

第三,学生管理部门专业程度不高

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主要指学生工作的各职能部门任务明确、职责清晰,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专业性强,工作内容和目标具有针对性。它是以学生事务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专门设置的机构,职业化的工作岗位和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等为标志的。[4]随着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多元化与需求的多样化,学生事务管理涵盖的范围日益广泛,正在发展成为一门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为一体的交叉科学,仅靠经验的积累已经远远不能胜任,因此,高校中的大学生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相继成立。

但是就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组合的专业化程度而言,很多高校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特点就是各个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并没有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比如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部门包括学生工作处(部)、团委、社科部和武装部,承担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部门包括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学籍管理科和后勤中心,承担服务咨询职能的部门包括了校医院、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在这当中,学生工作部、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是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主体,但还有一些职能分散在许多其它的兼职部门中。

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职能的交叉严重影响着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在出现需要涉及诸多部门的合作,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解决的学生事务问题是,往往因分管领导的不同和部门重视关注程度不同,而难以真正形成合力,有时甚至出现违反教育一致性原则的现象,以致工作相互抵消,所以,必须在人本理念下整合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并着眼于将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学生统一为一个整体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是各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规模越来越大是做好学生事务管理。

概言之,虽然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当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革以及高校内部结构和体制的激烈的变化,使得以学生为工作对象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也不断产生裂变和重构,呈现理念更新、功能扩展、结构转型的新情况。此时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而言如果再不凸显时代 “以生为本”的理念,就很有可能就迷失方向。先进的理念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学生工作由目标模糊走向思路清晰,由发展无序向有序发展,由职能单一走向功能多元。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系统构建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6):56-59.

[2]漆小萍,唐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2-01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最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渐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追求高于其他竞争者的相对竞争优势。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也仅10年左右,即便是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现状较发达国家而言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无绿色竞争意识,加之受资金不足限制、既得利益驱动等影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重视,视企业短期效益为终极目标,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不仅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初期建设中,企业很难从经济效益上看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因此,为确保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眼光,坚定信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适应未来世界发展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等,避免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牟取暴利、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等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倾斜和错位的现象。

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是改革原有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内因,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是外因。只有在内因积极改变的情况下,外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在这场变革中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外在扶持来迎接挑战。

(1)企业方面。第一,战略性的眼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之间确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政府方面。第一,进一步推进环保立法。第二,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涉及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家还要在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税收政策),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促进绿色供应链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对外企业上,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

5 结 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提高绿色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的新环境,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高能耗、高污染造成的企业利益流失和企业发展停滞。

参考文献:

[1]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