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时间:2023-10-11 10:13:05

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安全保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0 前言

公路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发展中一个发展和管理的重点之一。发展公路交通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公路交通的大力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尽管修建了大量的交通设施,但是由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紧急与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对公路交通的破坏程度不断扩大,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对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和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公路交通灾害,如日益加剧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路面损坏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破坏等,它们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沉重的社会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如何有效地预防公路交通灾害的发生,并在灾害发生后,如何通过实施正确及时地防治对策来减轻灾害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

1 国外应急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的应急系统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很快也比较成熟。发达国家已经不局限于某一行业的应急管理,而是在城市建立一整套涵盖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等政府部门的应急联动服务系统,在市民遇到意外时,便可以通过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享受 应急指挥调动中心提供的各种服务。目前在许多国家,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事业建设的标准配置。

据一项统计,在全世界,芝加哥911 响应时间最快,平均为1.2 秒。该中心日均接警量为1.5 万件,2001 年共接警580 万件。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市民一年有两次通过911 请求救助。这里的911 系统能够每小时处理3000 个呼叫,使每年的呼叫能力达650 万次。早在1937 年,英国就开始使用号码999,用以报告紧急情况的发生。比利时在1964 年也开始采用999 号码。这种采用单一特服号码,并建立统一的紧急情况响应中心的优势在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市民可以迅速及时地得到所需的帮助,从而使生命或财产得以保全。一项由美国总统司法委员会进行的研究表明,快速反应是打击罪犯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消防局对火警的响应时间平均能够缩短一分钟,每年便可减少数百万美元的财产损失。救护车和营救单位响应时间的缩短,可以大大降低心脏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故的死亡率。

世界上的各类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出现了一大批实用的系统成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灾害、灾难及突发事件呈现出类型多样、综合、发生频度高、危害面广的新特点,应急指挥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特定功能的应用系统类型,较广泛地应用在公共安全、气象地质、公共卫生等管理领域中,单一的某一行业的应急指挥体系被逐步的整合进整个城市总体经济体系之中,成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应急联动系统,成为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1 专业化

在今天的信息和知识时代,应急管理的资源调度和决策不再仅仅依据指挥人员的直觉和领导的决心,它还离不开专业知识和信息系统支持。不同于传统的“110”等特定目的的通信调度系统和一些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从某个角度说,现代的应急联动系统就是要支持“外行领导内行”。显然,这种支持是以通信调度为主要功能的系统所不能承担的。因此,为了避免盲目决策,现代应急管理系统应该能让指挥人员动态获得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持。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应该从基本的通信调度“升级”为更广泛的“信息调度”,成为支持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支撑平台。只有这样,应急管理系统对于危机管理的意义,才会从“政治”和“行政”层面,深入到“知识”层面。

1.2 智能化

目前的应急管理系统开发大都基于特定的某种或多种灾害类型,一些大规模的“应急联动系统”,也不过是把不同类型的应急管理系统或信息处理系统按照一定的“预案”,进行需求的组合和系统的集成。这种“面向过去”和“面向已知”的应急管理系统,是很难具有“智能”的――它只是一个机械化的信息展示、指令传输和通信调度的平台,所有的信息流通途径都是在系统设计中或者预案中设定的;一旦出现“边缘性”、“综合性”,甚至从未出现过的应急事件,系统就面临“伤筋动骨”才能满足要求,甚至根本就不能用了。

这就为应急管理系统提出了“智能化”的需求。因为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完全设定未来的危机或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信息处理要求。在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应急管理系统的意义之一,就是要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来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类型”,并构造针对特定应急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

“智能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可重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构造智能化的应急管理系统,也是我们从宏观上规划和把握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对它研究得越透彻,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集约化”程度和综合效益就可以越高,建设和运营成本也就可以越低。理论上说,一个全面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应该是整个城市危机管理类信息系统的“终结者”――形成以一个综合型系统带多个专业型系统的局面后,不应再建设新的综合性系统。

1.3 知识化

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信息处理阶段;知识处理阶段和智能化阶段。

对于有知识处理能力的系统来说,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同时也成为回馈系统的“粮食”。系统运行的时间越长,不仅积累的事实性的信息(可供查询参考)越多,而且可以抽象出来的知识也越多。这些知识可以在人工干预下得到验证和积累,并用于下一轮的信息处理之中,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系统找到运行的“捷径”,或是给指挥、决策人员提供更确切、更具指导性的帮助。应急管理系统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海量的知识?不外乎三种思路:一,相关的应急管理系统进行功能不断升级,即把这些知识“固化”为系统的一部分,使之下次能程序化地处理类似事件;二,把相关的知识汇编成册,放在系统终端旁边,或是做成可以演示的文档形式,供指挥决策者参考――这样应急管理系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系统的生命周期会长一些;三,把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提炼、整理和重新表达,使之能改进下一次的“人-机”协作,为决策、指挥人员提供更好的帮助,同时也使“预案”进一步丰富。

不难想像,这三种对待知识的不同思路,将导致不同的建设效果。忽视知识管理,将导致知识无法有效传承或利用;僵化地对待知识,则将导致系统建设的不可控和规模的无限扩张;只有建立恰当的知识表达、提取和回馈平台,才能有效应付“信息爆炸”或“知识爆炸”,解决应急管理系统的“程序性”和“智能性”的矛盾,防止“预案”或“辅助决策”功能的游离,实现“以小变应万变”;同时也保证系统有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

其实,每天都有有价值的信息产生。这些信息如果不进入应急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机制,就会仅仅作为新闻报道和内部参考一闪而过,然后流失;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会一再重复。

1.4 标准化

要建立基于专业化、知识化、智能化的“大联动”系统,必须建立一套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标准和应用支撑标准。这套标准包括对应急事件的描述机制,对基本的、公用的信息对象(数据元)的描述,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必须提供的技术接口,等等。这些是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共同语言”。在这一“共同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各专业化信息系统的“养成建设”,才能在关键时候实现“应急”和“联动”。

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标准对于应用的指导性不足,急需在一些大的应用背景下完善标准体系。应急指挥系统正是绝佳的一个领域:虽然很多行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应用标准,但即使在行业内部,也缺乏必要的整合。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将成为一条可见的纽带,帮助发现标准体系中的“空隙”。如果对标准化建设有足够的认识和投入,将实现标准与系统建设的“双赢”,有力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有序化;反之,系统建设与标准化将仍然是“两张皮”。

2 国内应急系统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系统还处于较低级的起步阶段,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如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等。2007年6月15日交通应急通信工程进行竣工验收,2008年1月14日,北京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开始进行建设。 该项目作为“国家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总体规划中第一个在建的省级系统,将以北京市公路路网为对象,以服务公众公路出行需求为导向,在奥运前夕实现北京市公路路网高水平的日常运行管理、高效的应急处置,在奥运期间以及今后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畅通的公路出行服务,为全国公路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建设提供示范。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工程已经引起了各级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例如,交通事故反恐抢救联动机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立。各大城市也相继建着手建设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相信近几年会有较大程度的发展。

3 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的需求研究

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目前阶段的系统建设也必然是百花齐放,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出现统一的建设模式。一般来说,选择应急系统建设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应急管理体制的整合程度;对应急联动的运行与管理方式;指挥权划分;应急基础;投资规模;编制情况等。

3.1 主要功能需求

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配合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大面积的、跨专业和部门的信息资源、处理资源和通讯资源的实时调度,使应急指挥过程更加科学化和可视化。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把支持危机管理作为的目标。这是因为,要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突发或紧急事件带来的损失,不仅仅要求在事件发生后做出迅速、准确的应对和处理,还要求在事件前期进行预警和辨识、在后期进行常态恢复。“危机管理”的三阶段理论更能指导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对突发或紧急事件全面、全程的支持。显然,这一目标,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系统可以达到的。它要依赖基础性的网络和多个专业化的应用系统,要依赖多种技术的支持。

任何类型和目的的应急指挥系统,都具有以下功能特性:

(1). 信息汇聚:从应急事件现场或监测网络采集到的各种信息,将被传输到信息汇聚点(应急指挥中心)。这些信息可能是直接事件现场的视音频信息,也可能是来自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的信息或信号,还可能是来自相关的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

(2). 信息表现: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应该有直观而准确的信息表现形式,为指挥员进行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提供最大的帮助。GIS 是一项广泛使用的技术,可以将危机管理所涉及的信息(如危机态势、应急指挥相关资源分布、应急方案等)在基础的空间地理图形上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指挥和决策人员直观地进行形式判断、形成决策或进行资源调度;各种信息还可能要借助一定的显示设备和

显示控制系统表现出来。

(3). 信息调度:所有信息在汇聚点被组合和集中呈现,供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作为决策和调度依据;有时还要将信息分发下级指挥中心(或分中心)的不同的专业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或从这些系统收集处理结果。

(4). 通讯和物资资源调度:安全保障和应急指挥最终都表现为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完成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调度。例如警力的调度、救灾物资和设施调度、对事件现场的疏导和部署,等等。

(5). 辅助分析决策:在应急指挥过程中,提供一些逻辑分析模型、统计模型或预案,以及案例库中的参考案例,帮助指挥员进行理性决策;同时,应急信息系统还应记录下整个指挥调度的过程,形成完整案例,丰富案例库,为实现知识化、智能化的危机管理作积累。

3.2 应急信息系统与GIS系统的关系

GIS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熟的技术,也已经形成相对独立运行的系统。独立运行的GIS 甚至可能成为整个应急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操作平台。这也是一些项目直接把GIS 作为一种“默认”的“需求”的原因。但是,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是否要采纳GIS,还要看具体的应用领域是否具备了应用GIS 的数据条件和环境。而且,即使有必要和有条件使用GIS,也要从整个应急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分析,提出技术应用需求:

第一, 要实现应急信息系统与GIS 的双向联动。GIS 虽然可以独立运行,但在应急信息系统环境下,应该可以实现应急信息系统与GIS 的多种联动方式――包括双向的相互驱动和基于数据共享的独立操作,等等;

第二, 要实现应急信息系统与GIS 的底层整合。GIS 系统与应急信息系统应共同遵循一定的数据标准,产生和传递一致的数据;底层应实现数据库共享或公用。

第三, GIS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整合。GIS 的数据往往来自其他部门。为系统能运行起来而“一劳永逸”地导入数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利用公用的基础地理数据,建立与基础数据源进行同步更新的完整机制,贯彻专用属性数据“谁使用、谁负责”和合理共享的原则,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3.3 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与应急信息系统的关系

我们对应急信息系统的需求认识往往是始于“混沌”的,尤其是当因为信息系统缺位造成重大损失的时候,更是希望通过一个项目、甚至一个系统的建设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应急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危机管理中的决策支持,离开了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持,应急信息系统对科学决策的支持就会落空。另一方面,应急信息系统往往是跨管理部门、跨专业领域的系统,涉及多个专业系统的支持。处理这种兼具“宽度”和“深度”的复杂需求的合理做法,是把项目进行分解,把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合理划分。一般来说,专业化信息系统负责专业化的信息监测和预警、信息处理;应急信息系统则负责信息的汇聚、分析,以及对会商、决策和资源调度的支持;二种系统之间通过共同认可的标准来实现信息传递和工作协同。应急信息系统从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中收集预警监测的结果;应急信息系统则向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提交信息加工请求并收集信息处理结果。

检验是否较好划分了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和应急信息系统界限的直接办法,是看二者之间是否有足够的独立性。一个好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情形:应急信息系统本身不一定很“专业”,但它能与很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很好地协同工作。应急信息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对跨专业的、公用资源的调度能力;专业的判断和业务流程应该留给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从这点上来说,应急信息系统其实需要有一定的“通用性”。通用性越好,它动态“接入”不同专业信息系统的能力就越强,整个大系统的“应急”能力也就越好。

4 建设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交通安全、灾害防范是公路交通继续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卫生部、交通部2004年第2号令联合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交通应急作了明确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中,交通部门负有重要的法律责任。所以说,作为公路交通管理和养护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和防灾意识,将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作为公路管理中的重点工作来抓。

当前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在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上存在专业性差、组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整体上仍然缺乏对于公路路网安全保障以及应急管理的深层次理解,对于整个管理体系欠缺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整合现有的紧急救助资源,健全和完善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设统一、高效、反应敏捷、安全可靠的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以提高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突发事件和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公路处能够迅速地做出判断,并进行救援和指挥工作,为公路的交通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能够使突发事件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理, 使道路交通危机事件发生的强烈程度与过程受到有效的控制,使致灾损失降至最少,尽量减少国家及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的政府实事工程,成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将在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安定、方便市民的生活、维持良好的政府形象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公路管理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保障社会稳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的标志。

5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是关系到公路管理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做负责任政府、负责任行业和打造平安交通的重要体现。当前,公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引发的各类交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频繁的自然和地质灾害造成公路损毁严重;电煤、原油、矿石运力紧张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缓解,交通应急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是,我国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交通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应深入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落实《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天津市公路路网应急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天津公路的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工作,这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是提高为公众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公路交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S]. 2004年第2号令

[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S]. 2006年

第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路基;问题;影响因素;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当前,我国的交通量日益增大,道路交通面临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公路交通,承载着艰巨的交通任务。现今,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软土路基作为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难点,有效解决其施工技术难题,对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等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软土路基强度低 对于我国公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来说,公路工程的路基必须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标准。鉴于此,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而如果软土路基的处理不恰当,公路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变形或是下沉现象,从而影响我国公路的正常通车使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软土进行取样、分析以及深入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提高土质密度而制定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切实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

2、边坡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 城镇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边坡路基情况也需进行一定的处理。而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路基的稳定性是我们必须首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所以,公路的施工人员要对其采取整体性的综合措施,从而在保证边坡路基免受雨水冲刷的基础上,提高公路工程的总体建设效果。

3、沉降控制 在公路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为了切实增强软土路基的承载力与硬度,施工人员常常会在路基处理中选择添加硬质土。但是,这样一来,对于路基的沉降与剩余沉降比例的控制就难以掌握了。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对路基的沉降与剩余沉降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确保公路路基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软土路基施工处理的影响因素

1、路基情况 对于不同的公路工程,其所遇到的软土路基的土质以及构成方面也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与不同。比如说,如果软土路基的土质粘性较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压实的方法,以避免在施工中对路基产生较大的扰动。而对于不同构成的软土路基来说,在软土层较浅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软土路基进行开挖换填的处理方法。而如果软土路基较厚,我们则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实际分析,以采用有效方法切实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

2、公路性质 一般来说,公路工程建设的公路等级越高,其平整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我们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时,就必须根据等级要求采取更为有效的路基沉降处理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公路等级较低的公路工程,我们可以先对路面进行简单的铺填,在路基沉降后再对路面进行施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工程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公路路基的高度、宽度以及形状等,都是我们进行施工处理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对于软土路基的路堤处理,我们采用换填法。但是对于宽而低的路堤来说,这种换填法会对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损坏局部路基。因此,在软土路基的实际处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公路高度、宽度以及公路的承载力等进行综合、整体性的分析与研究,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公路软土路基的有效建设与使用。

3、周围环境 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时,其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时,则会出现路基振动的情况,同时其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影响周围环境中的地下水水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选择合理、有效、科学的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比如,在对高填路堤进行路基处理时,路基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隆起或是沉降情况,而如果路堤周围有其他建筑物,施工人员则必须对整体的沉降量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剪切变形情况,我们也需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控制。而对于其他建筑物,施工人员还需对其制定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利于路基的进一步处理。

三、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软土路基施工处理的常用方法

1、换填法

在利用换填法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时,我们需要将表层承压小、易沉陷的土层挖开、清除,然后换成承压力大、质地坚硬的砂土或是石头等,然后再进行重新填筑,从而形成具有较强承载力的新表层。因为,换填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施工优点,同时,其还能最大程度地改变路基的土质,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软土路基处理。

2、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指利用深层搅拌机械设备,将水泥、软土等固化剂进行搅拌,以形成高强度的加固体来加固软土路基。而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固化剂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喷粉搅拌法与喷浆搅拌法。

3、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就是在公路工程中设置沙井,并利用沙井进行排水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公路路基沉降下去,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路基强度,从而增强软土路基的承载力,提高软土路基的使用性与稳定性。

(二)软土路基施工处理的重点

1、公路施工的建设设计

为了切实保证对软土路基的有效处理,我们需要将具体的处理措施与公路施工的建设设计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为软土路基的施工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同时进一步严格掌控添加剂等的使用,以切实保证路基抗压能力与强度的强化。

2、科学实际的管理工作

为了切实保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的有效性,我们还需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实际的管理。现今,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切实促进软土地基的科学、有效处理,我们就要在强化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同时,还需采用更为科学实际的管理方式,以切实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后期使用的稳定性。

四、总结

在实际公路工程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路基处理工程,而为了切实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来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同时,我们还需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整合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资源,切实保证软土路基处理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公路后期使用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宇烽.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4(06)

第3篇

关键词:路政管理;管养结合;预防性管理

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通过向用户、向社会提供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公路质量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公路部门自身信誉,事关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质量是公路的使用价值、适用性和对用户行车需要的满足程度。公路质量不仅仅是指建设质量,还包括养护质量、管理质量,最终通过使用质量体现出来。公路建、养、管是公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公路建设、养护是路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路政管理是建设、养护的必然结果和保障,全面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必须以建设为先导,以养护为中心,以路政管理为保障,没有路政管理的保障,公路标准再高,养护质量再好,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只建不管等于不建,养而不护等于白养。公路工作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在安全、畅通上下功夫,公路建设、养护也好,路政管理也罢,不安全、不畅通就达不到目的,公路工作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围绕“安、畅”来做,达到“畅、安、舒、美”,只不过是“安、畅”达到的最高境界而已。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是可持续发展,路政管理应是和谐发展。

一、软与硬,寓软件兼硬件

长期以来,公路部门有些单位总是把建设、养护当作硬任务,而把路政管理作为软指标看待,形成建设养护与路政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加快、公路质量的提高、传统粗放型“软”管理,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公路发展的要求,路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路的通行状况。

路政管理工作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提升,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就必须寓软件兼硬件,“软”、“硬”兼施,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驾齐驱。“软件”建设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就是要不断加强路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路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外树形象就是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一步到位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手续的申请和批准程序,严格按照标准审批和收费,做到热情服务,保证工作的力度。“硬件”建设就是要保证较好的办公场地、车辆装备和办公设施。县级公路局要逐步建设规范而人性化的路政管理大厅,要有2至3辆路政巡查车及所必需摄相机等设备,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创造一流。

二、破与立,寓治理为预防

由于群众长期养成习惯,靠路建筑、堆物作业,打场晒粮、广告标志乱设的现象突出,加之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沿路开发、平交道口多、商业门店多、非公路标志多,人流、车流混杂等公路街道化现象比较普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妥善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将工作重心前置,寓治理为预防,实行预防性管理。所谓预防性路政管理,其宏观层面有三个:一是公路规划时要考虑路政管理;二是公路施工建设期间路政管理要提前介入;三是运营期间要加强巡查,管理工作重心前移。

从源头上防止公路街道化,规划时充分考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不能保证,反过来仍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有三种措施,一是采用“葡萄串”式的方法,即公路靠城不进城,公路沿途的各城镇与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城镇与公路网用专用线连接,二是采取穿村镇路段建设个性公路。所谓穿村镇路段个性公路是指干线主路区与两侧隔离区、辅道区五区一体又相互分离的公路。即干线公路穿村镇路段主路两侧加设隔离区和村镇专用辅道,主路区与专用辅道区用专用平交道连接并设交通管制岗。主路区与整条路的标准一致;隔离区由硬化路肩,排水沟、绿化带组成,主要分离或强制隔离主路与专用辅道并起绿化美化作用,专用辅道设在隔离区与居住区之间,供村镇人流、非机动车、农用车通行。这两种方法,思路基本一致,前者离远,后者离近。这样既沟通了各城镇,又有效防止公路街道化,保证公路安全、畅通、舒适、美观;三是除了引起政府和公路部门的高度重视外,应从立法的角度,制定强制性、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从根本上解决公路街道化问题。

三、堵与疏,寓管理于服务

路政管理工作的最大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就是“治超”问题。尽管各地各有关部门都在下大力气治理超限超载,但是完全治理住超限超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治超如治水,单靠堵是不行的,必须正确处理“堵”和“疏”的关系,要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交通目的,就必须更合理地完成公路规划,更完善、精确地搞好道路技术设计,从根本上解决重载交通问题。原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提出:“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治超工作原则,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王松根副局长提出:“建设客货分行高速公路的构想”,是解决治超的总原则和有效的办法。变堵为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必然。

四、虚与实,寓实践为理论

第4篇

近几年,各级公路主管部门都狠抓治理公路工程质量通病, 收效很大,公路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施工管理方面效果尤为显 著。公路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过 程。公路工程具有点多、线长,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 特点。因此,对于这些质量通 病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借鉴一些在治理通病方面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制定并实施切 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效率来保证和提高公路 工程的质量。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对决定和影响公路工 程质量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以高效、完善的管理来避免质量通 病的出现,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努 力。

2、要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质量

要加大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 力度,提高监督工作质量,自觉维护质量监理的科学性、公正 性、权威性。同时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监理工程师 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支持理解质监部门的工 作。为了提高质监部门工作的科学性,要建立检 测机构,加强公路施工现场质量抽查和试块取样工作,提高检测 数据的准确性,为公路施工监理工程师检验工程质量等级提供科 学数据,做到一切以数据说话。

3、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过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行为。针对公路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应该树立以 下五个观点:

3.1 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点

这是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战略方针。 要把“质量第一”的思想真 正落实到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每道工序中。我们想问题、办 事情都要突出这个主题,规划设计、材料设备和施工都贯彻“质 量第一”的方针,克服重经济效益、轻质量标准的思想。只有大 家都重视质量,公路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只有抓好公路工程质 量,我们的公路事业才能得到振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 支柱产业。从事公路工程建设就要树立质量就是信誉、质量 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点,把质量切实搞好。做到建设一个公路工程树一面旗帜、立一座丰碑,求进度、求效益,求质量。

3.2 树立对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的观点

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有许多。所以,治理公路建设质量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绝不可以就质量抓质量。

3.2.1 要搞好公路工程质量,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公路交通部门要强化市 场管理,规范承包方和中介方的行为。通过招标,引入竞争机制, 优选施工队伍,真正建立起统一、开放、平等竞争有章有序的 市场,这是搞好公路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

3.2.2 劣质建设材料是构成公路工程质量隐患的重要因素

必须坚持凡是用到公路工程上的建筑材料必须进行重复抽样 检测,凡是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坚决不得用到公路工程上去,防止 “病从口入”、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3.2.3 设计是公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质量是制约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些公路工程不经勘察就设计基础,不进行结构计算就 设计施工图,造成设计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个人设计、私人设 计等极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地扰乱了公路建设设计市场。因此, 在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中,必须把设计市场管起来,进一步 净化设计市场,提高设计质量。

3.2.4 施工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

公路工程质量的好坏是施工队伍干出来的,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是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下决心提高公路 施工队伍素质。

综上所述,要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必须实行综合治理,要把影 响公路工程质量的诸多因素都管起来,做到齐抓共管、密切配合, 公路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路毁桥塌事故的悲剧才能避免。

3.3 树立公路工程质量先行的观点

好的公路工程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结果,也是监理、质检管理出来的,凡是监理公路工程,质量都是比较好的;而质量监督是从宏 观角度,代表业主对公路施工质量实行制约。但是监理水平再高、监督再严,都不能取代 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质量上的主导作用,公路工程毕竟是干出来 的,要建好一条公路必须要有一个素质好的管理班子,精心组 织、精心施工,严格控制公路工程质量,把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消 灭在施工过程中。同时,还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公路施工队 伍,操作工作人员素质高低直接 影响到公路工程质量,培训一支懂规范、懂标准、懂规程 的公路施工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公路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 对公路施工队伍的业务培训。

3.4 树立施工单位是公路工程建设基础的观点

公路施工单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生产者,也是公路建设的直 接生产者。因此要加强公路施工单位管理,提高公路施工单位管 理水平,这是提高公路施工单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各级公路主管部门的各种管理必须突出质量管理这个中心。公路施工单位一把手 要亲自抓质量,实行一把手对公路工程质量全面负责。要继续不 断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3.5 树立公路工程质量形成在施工现场的观点

公路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是反映公路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一 个窗口,是公路工程质量形成的场所。因此要抓好公路工程质 量,就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文明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抓好了, 公路工程质量就有了一个可靠的保证。通过抓好公路施工现场, 把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各个因素在施工现场都管起来,实行综合治理,这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深化和细化,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 重要举措。通过抓好公路施工现场,进一步规范业主、承包方、中 介方的行为。通过抓好公路施工现场,把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安 全统一抓起来,使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真正落实在施工现场。

第5篇

【关键词】工程档案;促进;建设工程质量;作用探讨

一、建设工程当中的工程档案管理

随着人们出行的增多,人们对于出行安全,特别是公路行驶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公路建设工程会因为实际的施工场地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不同地段的公路建设往往也会存在一定的施工和其他方面的差距。这时,除了要对施工场地进行考察,考察公路建设工程的合理性之外,还要在设计之前查阅与之相似或者相关的其他公路设计、建设档案资料,以便于为接下来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对任何一个全新的工程而言,前期都是必须要进行施工场地实际考察的,结合场地和公路运输需求,然后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由专业的设计师绘制公路建设工程图。绘图所需的数据通过实际的测量和精确的计算,这些图纸和计算公式都需要详细地记录在公路建设工程档案中。

公路建设工程设计图完成,还需要再对设计图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和调整,这个时候就必须考虑公路的运输水平和级别,在结合公路建设工程档案的相关记录验证了公路建设图纸的可行性之后,才能着手准备施工事宜。而在工程完工之后的竣工检查和后期的保养、维修中,也需要根据公路建设工程档案所记录的原始资料对公路进行维修和保养。也可以说公路建设工程档案记载的原始数据在整个公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公路建设工程档案不仅能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公路建设工程的总体质量,全面提升公路的使用安全系数、耐久性、安全性。公路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还要为其他部门提供具有价值性和准确性的参考资料。公路建设工程档案当中如果涉及到管理专业的内容,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需求,亲自到施工现场就档案记录的相关内容对公路施工进行相关的指导。

二、建设工程中的工程档案管理对提升工程质量的作用

(一)整个工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项目管理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工程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公路建设工程的总体质量,就必须要格外重视公路施工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除了要从施工建材的质量上加强控制,还要对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杜绝损害公路质量的不必要因素。这些原始数据都记录在公路建设工程档案中,因此,相关公路建设工程单位应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档案的重视。建设工程档案形成在建设工程开始之初,在工程的决策、确定、审核的环节,工程立项文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工程正式动工之前所形成的公路建设工程档案更是繁多,这些工程当然大部分都对公路建设工程有着较大影响。任何的公路建设工程档案都与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和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公路材料的选择方面相关的资料,砖块、水泥、钢筋等规格和数量都必须严格记录在案,选材必须严格按照公路建设要求和标准,材料的检验合格报告、数量统计报告等资料都需要收入到公路建设工程档案当中。

(二)为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公路建设工程档案作为详细、真实、准确地记录整个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文献,其所包含的所有工程资料对于提升公路建设工程的总体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工程档案是公路建设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公路建设工程单位应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范,对公路建设工程档案进行编制操作,并妥善保管编制完成后的公路建设工程档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为公路建设工程单位内部需要相关资料的工作人员提供电子档案查阅和文件阅读。公路建设工程单位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然后由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公路建设工程所有项目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档案工作人员及时地对工程中产生的工程资料进行整理、核对、分类、归档等操作,不仅能提高工程档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能较早地发现公路建设工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相关人员及早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工程问题,达到对工程质量的实时测控。在对公路建设工程进行验收时,还会涉及到对工程档案的审核,这个审核过程虽然与公路建设工程的过程无关,但却能直接决定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相关要求,这直接决定了公路建设工程能否投入正常的使用。如果在这个环节的审核出了问题,公路建设工程单位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公路建设工程档案、公路路段等进行排查,甚至可能涉及到重新整理。

(三)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的方法。我公路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公路工程的档案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只有妥善管理和仔细运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建设工程档案详细地记录了公路建设工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些生成的资料内容不仅对公路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能为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决策指出正确的方向,能有效避免因错误决策而造成公路工程质量下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保证公路的质量。公路建设工程单位还可以让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将负责公路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个人档案记录在案,特别是负责公路建设工程材料采购的工作人员,彻底将工程任务明确地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公路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可以按照公路建设工程档案当中所记录的相关信息追究负责人的责任。这样有效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公路建设工程的建设当中,并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进行操作,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自然就得到提升。

另外,除了全面收集公路建设工程资料之外,还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分类存放之后才能形成公路建设工程档案。在公路建设工程竣工之后按照工程档案进行首次验收,能有效找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忽略的各种问题,以便于施工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质量问题。通过利用公路建设工程档案将公路建设工程开始和结尾联系起来,在较长的公路路段的施工时间内严格遵循档案进行施工,能有效解决工程中可能会对工程总体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复杂问题。在保证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检测单位的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重复调查和返工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结语

公路行业的大部分工程都是为人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使用体验,诚然,不同的公路由于用途不同,其在设计和工艺选择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何种形式的公路,都必须能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安全。而在公路建设工程的众多影响因素当中,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安全系数、使用效率、耐久性。同等规格的公路,质量越高的安全系数也就越高,使用越久自身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多。而不同级别的公路,质量是决定公路本质的关键因素,是不容模糊的,无论何种类型的公路,一旦因为公路质量问题而产生了安全事故,将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在建设工程当中就必须选用具有较高性能的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选用也要格外谨慎。作为公路建设工程当中记录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重要文献资料,对于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成效最为显著。公路建设工程相关部门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玉兰.工程档案管理对促进建设工程质量作用的研究[J]. 城建档案,2014(06):57-59.

第6篇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党中央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党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作为一名承德市交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必须认真地完成这一伟大的任务,在交通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保先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中的文章,充分认识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实在在地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干好所分管的工作。通过学习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使我我们每个党员永远保持先进性,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我们承德,由于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人民经济生活还不富裕,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思想意识还比较落后,在这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每个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

作为交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就是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好,为承德经济发展,为承德人民生活富裕,为承德人民致富奔小康作贡献。一、农村公路建设这一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和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利益,它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我分管着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建设好农村公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二、按着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组织打好农村建设攻坚战。

2005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农民渴望修路的愿望极为迫切,市县财政状况还不是很好,农村老百姓经济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补贴资金相对不足,承德山区特点又非常突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长,桥涵、隧道、防护设施多,工程难度和工程造价大,要完成469公里的通乡油路和3161.94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我们要拿出比平原地区多几十倍的力气,克服几十倍的困难,才有可能完成建设任务。为此,一是要要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把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上升到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使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三是建立起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组织领导体系,使其在农村公路攻坚战中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四是谋划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攻坚战略。在通乡工程建设中把兴隆陡子峪、围场县作为重点,连续使用力量,以把握其主动权;在通村工程建设中把里程长,难度大,行政村经济实力弱,村班子战斗力差作为重点,加大动员、协调和支持力度,使其不拖整个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的后腿。五是要充分发挥好“十六”点筹资渠道作用,使县乡村以及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为农村公路建设出资出力。六是科学调度,合理部署。坚持十天一检查,半月一调度制度,根据各县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不失时机地调整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机械摆布在工程难度大的县区,把技术力量放到人才贫乏的乡村,把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行政村。七是发挥农村公路建设“五级”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着陆。

三、管好养好农村公路,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服好务。虽然自己肩负的任务很重,困难也很多,但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自己却感到非常光荣,我有幸遇到这千载难逢的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好机会,我一定呕心沥血,不

辱使命,在市委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所分管单位的干部职工,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夺取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为承德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第7篇

【关键词】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也逐渐升级,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公路管理部门也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不管是档案文件的归档保存还是传输借阅,不管是档案管理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必须要符合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扩展档案工作服务范围。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便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相对来说,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存储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开发与使用,也可以形成更多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从公路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在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不但便于使用者节约,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公路工程工期,提升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最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存储量。现代微缩技术、电子扫描技术以及光盘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量,其存储密度相对于纸质档案来说,要高出数倍。如此一来,便能够运用极小的空间存储大量信息,同时调用起来也非常便捷,灵活性与操作性较强。而公路管理部门的档案材料非常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档案的存储空间。

二、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树立档案信息管理理念。在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公路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都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树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公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信息化发展的标志,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将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上来。公路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各级领导都必须要树立现代档案管理意识,实现公路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馆藏模式向信息化管理过渡。公路管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升工作责任感,努力学习现代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符合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建立公路档案信息库。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必须要实现信息化改革和建设,不但要把过去的纸质档案全部转换成为电子档案,同时还应当建立公路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如此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纸质档案占用空间大且存储信息量少的问题,并且符合公路管理单位对相关档案材料的使用需求,可以确保档案利用的及时性,有效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公路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必须要第一时间对新增档案材料进行补充完善,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库中的档案资源准确有效。另外,公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当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保证档案材料安全的前提下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档案材料数据的共享。利用这样的方式,公路档案材料的获得渠道会进一步扩宽,档案管理部门也会得以发展,有助于公路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三)逐渐完善软硬件设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公路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够做到的,必须要依靠多个部门形成合力,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来完成,同时要相互监督避免出现档案资料泄露。同时,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在对软件系统进行选择时要确保其合理性与兼容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邀请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研发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档案管理软件,而在硬件设备的购置过程中,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应该具备经济性与实用性,尽可能地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避免购置一些性能差而价格高的设备。电子档案文件必然会越来越多,如果硬件设备配置不足,到最后必须重新更换设备,而造成更多的浪费。

(四)统一档案信息管理标准。近年来,很多公路管理部门已经开始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从整体上来看,其信息化程度依旧较低,加之缺乏全面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阻碍。所以,为了便于公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进一步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在前期阶段应该结合公路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公路管理部门的特殊性,根据公路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研发出适用性较高的软件管理系统,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微缩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加强规划管理,营造良好的城乡面貌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管委会应编制完善本区域建设总体规划,把辖区内“四线”公路两侧和高速公路互通口周边的建设管理,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营造良好的城乡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大事,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距线公路两侧各100米,距平线、公竹线、下宫线公路两侧各50米,距林头、西山、雨亭三个高速公路互通口四个开口处深100米、宽150米范围内,作为城乡建设的重点区域,严格控制建设。因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进行建设的,必须首先做好建设规划和景观规划,严格按建设法定程序报县建设局审批。三个高速公路互通口控制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必须报县人民政府核准。

(三)“四线”公路两侧和高速公路互通口控制区的建设布局,必须按“纵深组团”的发展方式进行。禁止沿公路条状发展、倚路建房、以路为街、变路为市。要把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有效结合,统筹考虑。建设部门应做好路口、路网和标高竖向规划的控制,确保控制区域范围的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四)强化“四线”公路两侧和高速公路互通口控制区内的规划管理。要高起点规划,保证规划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严格控制个人住宅等零星建设,严禁见缝插针,沿路乱占乱建,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规模,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的有效发展。

二、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建设的有序进行

(一)严格执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路两侧建筑红线管理的规定,确保我县良好的交通状况。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建设、公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路两侧建设的管理,按照《公路法》和《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规定,距线公路两侧边沟外缘20米,距平线、公竹线、下宫线公路两侧边沟外缘15米为“四线”公路建筑控制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此红线范围内建设。

现有穿越集镇和中心村建成区的公路路段,两侧建筑控制红线,根据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建设总体规划规定执行。总体规划没有明确控制要求的,必须制定详细规划加以明确。尚未编制规划的乡镇和村庄,在线公路两侧各100米,在平线、公竹线、下宫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暂不审批各项建设。

(二)“四线”公路两侧和高速公路互通口控制区内的任何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和“先报批后开工”的管理原则。未经县建设主管部门审批许可和定点放样,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坚决杜绝“边建边办”或“先建后办”等违法建设行为。禁止违反建设审批法定程序,搞土地和建设清理,搞以罚代批、以费代批等行为。

第9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1前言

公路工程的现场管理涉及到施工前期准备、建设及安装流程管理、竣工验收等过程。具体内容涵盖计划、技术、物资、质量管理。整个过程的现场管理以成本可控,质量有把握为原则,力求公路建设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于合理进行资源规划,优化施工流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是公路建设现场管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有效措施的治理来为公路建设质量保驾护航。

2当前公路施工在现场管理方面经常面对的问题

(1)工程成本问题。工程的现场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成本控制要以工程质量为前提采取合理的造价控制措施。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往往重视度大于对质量的控制,经常通过压缩施工工艺、偷工减料等手段来降低工程造价,这种做法给现场管理带来了很多苦难,同时也不利于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2)现场安全得不到重视。公路工程建设都是露天复杂环境下的施工。受到不同施工路段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滑坡,自然灾害等安全事故。且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机械设备自身性能或者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导致现场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得不到重视,施工单位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设备都配备不全,这都是公路现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3)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对于公路建设而言,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是现场管理的最重要部分,一旦质量不达标,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会带来各种财产和生命威胁。为此,施工单位必须将质量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但当前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对于材料,设备的质量监管很少缺乏规范性,工程验收也相当草率,这些都为公路建设埋下了隐患。

3强化公路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的相关对策

(1)充分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前期准备是否到位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最基础保障。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期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机制建设,并合理编制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做好有章可循。同时施工制度的建设必须以实际的工程建设为依据,考虑其实际可行性。在施工之前设计人员还要做好现场的实地考察,对施工图纸的设计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施工方案一旦形成,还要组织多方会审的形式对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最终多方共同形成的终稿作为项目实施的真实依据。(2)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任何工程建设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也就是去了实际的建设意义。公路建设也是同样,必须形成一套完善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有所遵循。同时要加强对现场施工队伍的安全培训和监督,监督他们日常的施工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安全第一”的建设意识来规范全过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同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小组和个人身上,让所有人员都能够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和施工意识。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中还应该将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指导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确保所有现场施工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按群生产规范来开展,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实现安全管理的施工目标。(3)优化现场资源配置。施工资源包含人力,物力。人力主要是施工人员,物力则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等。公路建设周期长,涉及到的资源较多,如何通过合理优化各项现场资源,确保其能够很好地协调和配合,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具体的工程需求,紧紧围绕施工环境和进度来合理规划各项资源的配置,确保工程质量有所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从而为企业赢得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严格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至为重要,施工单位必须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到每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设备,材料都能够符合施工实际需求。同时要严格把控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关,紧紧围绕施工图纸,通过强化施工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质量把控,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5)加强对机械化作业的施工监管。相对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通过机械设备的参与施工,能够极大的提升施工效率,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在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实际的天气情况和工程施工流程,灵活的进行施工现场机械操作的监管,确保机械化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施工实际需要,灵活的进行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的搭配和组合。同时,现场管理中还应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抢修措施制定,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故障进行排出,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持续性运作。(6)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对于一项工程来说,任何参与人员都有责任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岗前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以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交底和讲解,并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安全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电焊,机械操作等特殊施工作业的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工作制度。(7)现场管理中的其他注意事项。对于公路建设中路桥部分的建设,必修在支架搭设后进行承载力的受力检测,避免异常问题的出现。对于相关的安装和拆除操作必须理性严格的安全检查,确保所有工序按照正规操作流程进行。加强施工现场的水、电使用管理,避免出现火灾隐患。

4结语

公路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的有效性是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从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资源配置,质量监管等多个方面来开展现场管理,切实保障公路建设施工水平的基础上,使公路建设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小毛,谢建平.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施[J].交通世界,2013,10:234~235.

[2]朱洪峰.浅谈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运用,2014:178.

[3]冯美英.关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36).

第10篇

【关键词】地方公路;最佳经济;公路网规划

前言

中国在公路网规划技术的研究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1.是将欧美城市交通规划引入会路网现划的四阶段法。.是由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工程教研室提出的总量控制法。两种方法在各省、市、地区公路网规划中均得到了应用。本文试从公路网规划的两个重要方面—公路交通需求预浏和路网布局对这两种方法体来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枣庄公路网规划的实践加以阐述。

1 公路网特征及定义

公路网络如果从规划的角度去出发可以理解为区域性公路网络,也可以简称为路网。在区域公路网规划中,区域内的城市或集镇以及一些运输集散点(大型工矿、农牧业基地、车站、港口等),一般视为一个节点,称之为运输点。公路网络就是指这些相互之间的公路连接线,每一条路线按要求联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然后就构成公路网。合理的公路路网络必须要具有以下条件:

(1)必须要有规定通达的深度和公路里程的长度;

(2)必须要有交通量相结合的道路技术合格标准以及使用的质量;

(3)必须要有经济的合理性平面公路网络。由此可得到公路网的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公路网络内公路要四通八达,干支要相结合,布局要合理,效益才能够达到最佳。公路网络是由公路规划区域内的运输点,以及连接诸运输点的所有公路网络,按照一定的规律性组合而成的,并且具备特定功能的有机的集合系统,区域公路网络是由很多的必要元素(运输点和公路路线等)组合而成的,现阶段我国的公路网,按照行政的等级可分为三大类,即:国道网、省道网和地方道路网(县乡公路)。三级公路网络的地区范围、运输点组合而成,它的作用如下表1所示。

2 我国公路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快速的发展,所以对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更加高的需求。虽然说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已经新建立了许多的基础交通设施,但是按照需求来说我国的基础交通网络仍然很不够完善,所以目前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建设并且慢慢地完善基础交通网络。因此公路网络优化建设、公路网络常规管理、公路网络合理规划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下面是目前我国交通网络的不足之处:

(1)中小城市已经建公路网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公路网络规划基本上的时候没有考虑公路周边地区以及整体路网的协调性。

(2)造成我国公路网络规划的静态性和缺乏连续性。是因为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施方案比较粗,对长远的规划目标仅仅是一个设想,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处可以实施的方案。

(3)因为没有科学的交通观察和勘测,资料不足,原来已经存有资料也没有得

到充分的利用。

(4)在对公路网络的勘察中只是根据经验,没有根据需求来推测衡量未来的交通量,在公路网规划中对主要的技术指标中对未来的情况缺乏定量分析,科学性不足,造成建设的盲目性。因而,在完善和建设公路网的同时应用先进的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公路网概论

3 现阶段我国公路网络的现状

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水平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设水平。表2列举了我国与一些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指标,可以看出,由此可看出我国的公路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

北京大学的刘奕博士后等人提出了基于经济适应性的高速公路合理规模预测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公路网的需求和供给的两个方面,以公路网建设规模设施建设不仅要满通需求的现有要求,也要激活潜在的运输需求。因而,公路网的建设要超前交通的需求的发展。在进行公路网规划时,要分析运输的需求。

4 关于我国公路网络规模的大小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公路网络建设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我们把握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要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进行特别的分析,使得我国公路建设的规划方案更加地结合实际,与社会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协调发展。较大的公路网规模;面积较小的区域对交通路网规模的需求相对较小一些。

公路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是综合运输网络系统的主体。公路运输及其发展将关系到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公路设施先进与公路运输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按照我国公路网建设总体规划,从“八五”开始,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成总体的布局为五纵七横的12条国道主干线,总长约3.6万公里,大部分上都是属于高速公路,而且这12条国道主千线贯穿北京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省会,连接所有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和93%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链接的城市超过200多个,大约占全国城市的43%之多。由此可见,我国兴起正在一个大规模的公路交通建设高潮期。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出行的人流量大量的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和对时间控制的要求越来愈高,所以我国在公路网络规划方面必须做出详细,安全,有效的实际行动。国家的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方面,自然环境直接影响公路交通在地区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与作用。公路网的发展规模受到国土面积的限制。当路网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路网总长度,则从路网效率、国土资源利用等意义上看边际效益较差。建设资金的限制,各地区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战略的不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翟冬梅,魏连雨,朱敏清.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30).

[2]刘运哲,何显慈.公路运输项目可行性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顾政华,李旭宏.区域高速公路网合理规模[J].公路交通科技,2004,(09).

[4]罗霞.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公路,2005(01).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成本控制;管理措施;概况;成本预测

按照党的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2013年全年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486亿元,同比增长15.9%,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万公里,解决了150个乡镇和1.64万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改造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4.2万公里,危桥20.7万延米、3110座,渡口4.8万延米、1589处,启动了云南、贵州等7个贫困省区溜索改桥工作,农村交通条件和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事业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本管理作为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甚至影响到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及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及管理,做好成本预测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水平,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控制及管理的概况

成本控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都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作为农村公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必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及合理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确保其经济核算的准确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对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其他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核算要素,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核算要素存在极大的不同,如农村公路成本要素确定中,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级别、长度及施工材料等充分结合,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成本要素包括:土地费用、路面材料费用、防护材料费用、人工费、机械设备费等内容。土地费用是指建设基用地,公路防护设置用地等。石料、石子、砂、沥青、水泥等产生的费用为农村公路建设路面材料费用。排水系统选用的维护管道等费用则属于防护材料费用。成本管理的原则为以下几点:

(1)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

在成本管理中不能片面地追求项目形成阶段成本之和最低,必须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也就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其整个周期成本最低,这也是工程经济性评价的合理期限。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站在全面性角度看问题,必须对农村工程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对影响工程建设的所有要素进行成本管理,确保各个部门都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由此可见,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所有员工、整个过程及所有要素的成本管理。

(3)成本责任制原则

为实现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必须层层分解农村公路工程的成本,也就是将成本目标向工程建设各个活动、员工进行落实。每个员工都承担着不同的成本责任,遵循成本责任评价工程建设各个部门员工的业绩。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成本管理有效化分为2种含义。第一,项目经理部投入较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产出;第二,在管理工作中投入最少的人力与财力,但提升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在成本管理中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技术与方式应用到其管理工作中,包含预测、决策方式、不确定性等。

2 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流程

公路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发展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成本控制作为农村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成本控制流程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成本控制流程,才能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才能推动农村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制定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是指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资费用计划的总目标,在农村公路建设各个项目上进行具体分解落实,遵循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如平原路段、山区路段等,应进行定量化分工管理,以此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

(2)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执行

通过成本管理的多种方式执行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如遵循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限额制、费用包干制、责任成本控制等方式的实行,在标准范围内控制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支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开支节约的目的,还可以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是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

(3)农村公路建设差异的计算

农村公路建设差异的计算是指对农村公路建设执行情况的详细记录,通过分析比较实际成本与造价,可对差异程度、性质进行确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记录各个路段环节上的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精确性,降低误差。

(4)分析农村公路建设的差异

对差异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是农村公路建设差异分析的含义。遵循实际情况,对产生差异的责任归属进行确定,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消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

3 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控制及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面建设新农村,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与我国现行工程成本管理体制、技术规范相结合,并严格遵循农村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现状,提高成本控制意识,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是实现农村公路建设成本管理的重要措施。

(1)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人工费在施工阶段造价中占有较高比例,为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须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农村公路工程成本控制中,应对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与决策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其具备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及协调能力。随后加大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安全施工教育力度,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有效提升。在施工前期,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并进行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制定。遵循有关标准对农村公路建设所有投资进行经济责任的划分,并向各个部门进行落实,紧密结合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信息、考核信息等,以此增强各个建设部门、员工的责任感,在责权范围内,有效控制农村工程建设的成本。在评定施工人员绩效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奖罚措施,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提升工作效率。

(2)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遵循农村公路工程的性质、规模及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目标的确立,这就是客观承认项目成本条件的个体差异,是成本控制目标现实化及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对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加以控制,在农村公路工程成本形成中,必须遵循成本目标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所有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预防与及时处理,在目标规定范围内有效控制农村公路工程的成本。

严把质量关,在农村公路工程成本控制中,为全面实现控制目标,应确保施工人员素质及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加强人工费管理,是做好人工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材料与机械是施工成本支出的主要因素,只有做好材料成本管理及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提升工程成本管理水平,才能为单位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工作方针,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发展质量和通畅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参考文献:

[1]徐锦龙.浅析农村公路建设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J]. 科技风,2013(04).

[2]王根林. 农民给出的答案--由陕西农村公路调研引发的思考[J]. 中国公路,2005(03).

[3]李换兰,刘延山,贾国华. 降低农村公路造价的几项实用技术[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04).

[4]冯岩,赵建顺. 浅析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监管对策[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8).

第12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 施工 重要性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026-0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深化,道路交通网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公路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路基施工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具有施工规模大、技术复杂以及施工人员多等特点,路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人员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对道路的承载能力的交通网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公路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不得不加大力度对路基施工进行有效管理。为了提高公路的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施工单位必须针对路基施工建设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为路基施工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1 公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和质量要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交通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路基施工质量与整个公路建设质量有直接关系,路基施工一旦出现问题,后期各项目施工会存在较大困难,为了保障路面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公路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路基施工。路基结构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足够的强度以及足够的水温稳定性,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第一,路基施工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公路路基结构在受到较大承载力影响后,路基结构容易出现变形等问题,为了保障公路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必须对路基施工的稳定性进行控制;第二,路基结构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公路运行后路基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因此,公路路基必须具备较强的强度;第三,公路路基受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明显降低,保障水温的稳定能有效提升公路路基的性能。

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2.1 城市路基施工技术现状

城市路基施工技术对周围居民生活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城市路基施工时,必须对施工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因施工建设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城市路基施工还应该注重路基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一旦出现路基挖方问题,周围建筑物的性能会逐渐降低;城市路基施工过程中排水系统对周围建筑物有直接影响,因此,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必须综合考虑以上问题,为公路路基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2.2 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现状

软土路基含水量大、具有较强的压缩性、承载能力偏低,在进行软土路基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对软土进行相关处理,满足路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后才能进行路基建设。目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我国公路建设单位对软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尚未成熟。

2.3 冻土路基施工技术现状

冻土主要出现在我国高原地区,在寒冷的冬季,冻土受冷后会出现膨胀的问题,夏季受热后收缩、体积变小,路基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冻土处理不当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基片石加固及热棒技术是我国冻土路段路基施工使用的主要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冻土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公路施工企业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准确分析。

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是路基施工技术控制的关键内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保障后期施工的安全进行,公路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第一,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完成路基放样工作。路基放样是指保证路线中桩的准确性,确定界桩、路堤坡脚、边沟、路堑顶以及截水沟的位置;第二,对路基施工中的用土进行放样实验;第三,保障基底松散土层厚度,确保翻挖工艺顺利结束后对基地实施分层压实工艺;第四,结合路基施工实际状况,设置排水沟。

3.2 路基填土与压实技术

(1)路基填料,路基填料的质量的填料工艺对公路的稳定性和强度有直接影响,因此,路基施工前必须选择优质的填料。我国明文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以上公路路床填料的CBR值不能小于8,路床填料应该在公路路面以下20 cm左右的位置。如果路基调料的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可以在填料内添加粗粒料、石灰等增强填料的稳定性。

(2)路基压实,路基压实技术是保障公路路基强度的关键。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均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与传统的碾压形式相比,大吨位碾压机明显提高了路基的强度。高度公路和国家一级公路的压实密度不能低于95%,对一般公路进行碾压施工时也可以采用一级公路标准。

3.3 路基路面排水技术

(1)地面排水,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地面排水设施种类非常多,常用的有边沟、截水沟、跌水以及急流槽等,这些排水设施在地基施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一级以上的高度公路排水施工而言,排水沟周围还需要相关辅助设施协调工作,通常情况下,加固材料以浆砌片石为主,近几年,水泥混凝土预制板也得到了较多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进行水网地段的路基施工时,传统逢沟设涵的做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建设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改进该设施,重新布置灌溉沟渠,为路基直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主要目的是排除路面积水,减少因积水渗入导致路基边坡被冲刷的问题。路面排水施工时,路拱横坡的角度应该大于或等于2%;雨水排出路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排水,另一种是分散排水。集中排水工艺要求比较高,通常在硬路肩外侧设置预制块,预制块材料以混凝土为主,也可以设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将路基两侧的雨水集中在一起后统一排出。分散排水受地势影响,通常用于西北地区,路线纵坡不超过0.3%的长路段。

(3)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的形式非常多,主要采用暗沟、盲沟以及渗沟的形式,传统地下排水施工中运用的砂砾料反滤层被土工织物取代,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地下排水通常采用直径在20 cm左右的软式透水管。

3.4 路基防护技术

(1)坡面防护,为了防止地表水的冲刷,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坡面进行防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公路边坡防护措施受到了施工企业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两侧以种植草木的形式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如果公路边坡较高,可以采用砌石框格的方式种植草木;对于西部雨水匮乏等地区,通常采用草坪植生带的形式增强边坡的强度。如果公路边坡上的岩石已经风化,可以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者喷射混凝土等形式对边坡进行防护。

(2)冲刷防护,为了防止公路边坡受河流雨水的冲刷,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公路边坡进行冲刷防护。传统砌石、抛石以及铁丝石笼等工艺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公路质量的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公路路基施工的实际状况,改进以上工艺,使用高强土工格栅对公路路基进行冲刷保护,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质量。

(3)支挡防护,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单位仍采用拦土墙的方式进行支挡防护。石料比较丰富、墙高角度的路基通常采用石砌的重力式拦土墙;如需调整墙的高度,通常采用垛式拦土墙。

3.5 软土处理技术

(1)换填,换填在软土处理中应用频率最高,通常运用与3 m左右的处理深度,利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法挖出路基地层软土,利用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等代替软土,换填的深度必须结合路基地层软土的实际状况而定。

(2)抛石填筑,抛石填土主要用于软土和弹簧土以及积水的路段,填石的高度必须结合实际路基状况进行严格控制,通常与处理路段原有的土层高度保持一致。填土施工时,必须采用堆土机将石块压实,保障石块层密实性,在进行填筑土方施工。

4 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施工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质量是整个公路系统的基础保障。公路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施工建设的实际状况,高度重视公路路基施工,采用先进工艺,切实保障各阶段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璐.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9):247.

[2] 肖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浅析及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4):323.

[3] 许武文.现代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