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从我科室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中随机抽选出4个班,分为2组,1组为PACS系统教学组,1组为对比组.2组分别采用PACS系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最后以问卷及考核来评价.结果:PACS组学生读片测验及卷面考试中,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PACS组学生绝大多数认可该教学方法.结论:将PACS系统应用影像教学中,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并是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85-02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等专业知识和技术,该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影像图片.影像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如何上好实习课,让学生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读片能力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习理论教学,课后让学生分组看教学片、病例片,如果信息量不够多,学生学习的难度就加大.
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数字化差图像技术、影像医学、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以计算机数字形式转化医学图像资料,对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管理、采集、处理及传输等.我院2008年引进运用PACS系统后,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很大优越性,也成为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先进手段.笔者将随机选取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像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级五年制中的4个班,分为2组,共144人.1组编为PACS系统教学实验组,共7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7人.余下72人为另一组,传统课堂教学组,其中男生33人,女生39人.参加此项实验的任课教师共10人.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入学成绩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传统的医学影像课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准备好讲课所需要的教学胶片,并以多媒体格式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先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PPT课件中典型的影像特征和病例胶片进行讲解.下课前,学生们会有一些分组讨论和轮流阅片的时间,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在PACS教学课程中,老师首先由电脑终端进入本校PACS系统,并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搜索和查询.在看病例图片前,首先在电脑上查看由医生开出的申请单,对该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目的有所了解,然后在专用的显示屏上调片、读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影像胶片的亮度、对比度进行调节,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比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三维重建及容积、CT值测量等方法,全方位地进行阅片.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经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对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机器后处理功能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PACS系统调出相关临床病例,起到协助读片推断的作用.此外,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局域网功能实现远程教学,通过图像或文字相互交流,学生提出的学术问题可以在网上得到老师的解答.学生带着问题阅览图片,或将图片导出到移动设备上,用于课后复习,有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点.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借助问卷调查和课程考试的成绩来衡量.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主要为PACS教学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是否适应PACS教学等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144份,收回144份.调查情况见表1:
2.2 考核成绩
考核成绩以理论成绩和实践读片成绩相互结合方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两组考试内容一样,所有试卷均由同一老师评分.考核情况见表2:
3 讨论
PACS是指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影像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重要平台,它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
在本次的调查中,从两组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PACS组的学生读片测验及闭卷考试的成绩都比传统教学组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学应用新的PACS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如果简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读片教学法也许能够满足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初步掌握需求,同样也能够让学生考出高成绩,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医学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医学生学会正确高效的医学临床学习方法、思维,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医学中,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种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PACS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思路、模型.而且从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应用PACS能够使他们的兴趣明显提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分析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解剖知识为基础,并以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为教学主线的课程,涉及大量的影像图片和抽象的概念,比如高低密度,高低信号,各种不同扫描程序及其意义,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以往实习课中,病例胶片的单一教学方式所承载的信息量不够,而教师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典型图片都是反复的,因此很多年来学生看到的、学到的都是同一张图片,没有更新.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料有一定局限性,并且没有条件调出相同病例图片或鉴别诊断图片辅助理解,这样对于学生拓展临床分析疾病及诊断疾病的思维是不利的.另外图片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分辨伪影较多或灰度亮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图片,这可能会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也不利于培养有效的疾病鉴别诊断的思维.所以不能引导正确的临床思考思维.而PACS系统则可以通过电脑调阅大量的图片信息,具有图像疾病的查询功能,操作方便、简捷快速,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如放大与缩小、测量与标记、调节对比度、亮度、窗宽、窗位、同屏多幅图像对比显示等等,这些功能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图片的全面分析,更加清楚地显示细节病灶,并可以调出相似病例及该疾病的鉴别诊断,这样对学生来说形式新颖、图片丰富、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使一向较为无聊的的医学影像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让学生对相对难理解的影像解剖知识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并正确地区分正常结构、正常变异及异常的影像表现,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疾病、思考疾病和读片的能力.
其次,PACS影像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临床需要,并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思维提供了极大帮助.在本次研究中,不论是学生的考核成绩还是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都可以得出PACS的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优于传统教学的结论.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临床疾病细节显示不足,仅局限于影像疾病的教学;PACS教学能提供临床疾病影像和完整的病例资料,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临床诊断观提供了帮助.在PACS教学组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病人ID号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操作PACS系统,然后对病例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再结合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模拟医师阅片,书写初级诊断报告.老师在审核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们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老师在电脑上的审阅修改痕迹,学生们都可以在工作站内清楚的看到,便于分析、对比自己在阅片和书写报告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遗漏,这样使学习的印象更加深刻,不易忘记.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及统一解答、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影像学理性的认识,养成自己会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后,PACS亦在考试中有特殊的优越性.读片考试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对老师讲授课本上典型病例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的一种检测.同时老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总结出在教学中的薄弱不足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合理地利用医院PACS 系统,可以实行无纸化考试,随机电脑出题,从每日海量的病例中任意选取,电脑图像质量高,也极大地缩短了考核时问,提高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可信度,可以如实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刚荣,李桂祥,李晴辉,等.浅谈PACS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30-31.
〔2〕江传海,余粱,胡正宇.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10):l778-1779.
〔3〕李萍,岳凤莲,张在人,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6—107.
关键词:多视图;医学影像;动态学习
1 医学影像学习平台的发展
医学影像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除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外,还要是与将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学习效果。传统学习主要是利用课堂PPT演示、实践课堂自主浏览、查阅纸质的检查报告、浏览书籍报刊上图片等方法,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疾病需求。随着医学现代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能够推动医学影像的教学效果。现行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部分在用的平台达不到预计效果,不能实现在线学习的人性化、现代化,达不到教与学的多重需求,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不了其先进的功能,实现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
2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的构建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是利用数字化教育教学技术、现代化网络技术,满足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育教学的需求,所研发的支持多类别多媒体的医学影像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平台同时应适用于医学影像学科的学生、教师及临床实践的医学影像工作者。其中主要模块包括:学习模块、交流模块、网上会诊模块及平台参数设置等功能(见图1)。
学习平台主要适用于医学院校及专科医院,由于存在着设备及人员的限制,因此在研发过程中要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硬件及软件,主要工作机制是将平台数据及影像资料存储在服务器中,用户通过internet登陆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会诊、交流及教学,同时平台应具备影像上传、影像管理、影像检索与浏览等功能,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及远程在线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影像工作者查阅资料、提交疑难病症资料、交流、会诊等功能。
3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特点
3.1多重角色管理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将医学院、医院、校园网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平台涉及到的角色较多,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专家、临床医师等个体,不同的用户应具有不同的功能。
教师为"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模式,丰富的交互手段,摆脱以往"PPT+教科书"式的单向教学,辅助教师进行课后作业批改,参与到网上会诊等[2]。
学生则拥有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可以对影像有更加丰富的处理,从课前预习,课时学习到课后练习一体的学习和工作平台,从学生阶段开始积累个人的典型病例与影像,从医院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实战教学环境。
教学管理人员"临床-教学-科研"各个环节完全无缝对接,自动完成常用教学报表统计,包括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信息的统计,为教学管理提供大量有益的统计信息,协助改善教学管理流程。
3.2多视图模式学习环境 传统的学习平台使用既定的学习模式,依靠对应的链接打开学习内容。动态学习平台采用多视图模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模拟人模式、疾病分类模式、个性学习内容模式。不同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满足用户的学习不同需要及学习的特点进行设置,该模式功能如同word文档的提供的普通、大纲、页面等视图功能,不同的视图只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目的。在对应的学习视图下提供独特的操作模式,有利于该模式下得学员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3.3实现模拟人导航技术 学习平台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模式-模拟人导航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模拟人为导航图,用户点击模拟人不同的身体部位,则进入对应的内容学习,如点击模拟人的心脏部位,则显示心脏听诊音频、心电图、心脏彩超视频资料列表,学员只要单击特定的疾病,则显示该疾病的相关影像资料及疾病分析。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主要应用Ajax、flash、图像热区等技术进行设计研发。
3.4实现疾病类型分类管理 学习平台依据常见疾病情况,依据人体的系统分类,将疾病进行细化分类,常见的疾病系统分类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分类时将特殊情况中的病例了单独列出,凸显影像特定专业的先进技术。同时系统支持疾病分类的自主管理,可对疾病类型进行增加及删减。
3.5实现图像动态调整功能 影像图像简便、清晰,同时提供动态调整功能,充分显示影像学的特点和细节,平台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疾病综合诊断与分析能力,有利于临床综合思维的培养。
3.6个人收藏功能 由于学科、专业的不同,学员对不同的疾病有着自己的比重,因此平台将疾病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不再是通用型的学习。学员通过学习平台可将自己学科、专业的相关疾病设置为收藏,则学员通过个性平台即可进行收藏后对重点疾病相的关学习。个性学习平台不再是通用型的学习平台,适用于特定学科、专业的精细化学习[3]。
3.7网上会诊及交流 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分类越来越细,复杂度越来越大,检查手段越来越多,疾病的判断不再仅仅依靠单一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判断难度也越来越大。复杂的疾病往往需要会诊进行确诊,会诊需要多个专家进行研讨。学员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需要会诊的疑难杂症,学员通过会诊平台上传检查结果-彩超图像、X图像等,平台专家登陆系统后可对会诊疾病进行多次研讨,同时学员也可参加到会诊工作中来。网上会诊将特聘专家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为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解决了临床中出现的疑难杂症的判定难题,同时也为专家的研究提供了多种途径。
3.8多种多媒体数据兼容 平台应兼容当前主流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X 线、超声、SPECT 、PET、CT、DSA、MRI、数字胃肠、乳腺钼靶、核医学等方面影像资料。
4 结论
医学影像的学习主要依靠实践与理论,在网络的基础上的医学影像在线学习要突破传统教与学的束缚,延伸到传统教学无法到达的新区域,让学习平台真正的体现人性化、网络化、高效化及实用化,达到推进人才培养、提升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的目的,地促进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速医学影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春环,周志尊,赵承业.浅论基于PACS的网络教育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6):903.
比较影响学是将不同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应用对比,进而采取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此为医学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一种疾病的本质。选取某高校2014级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本次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详情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2014级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28人,作为本次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大班,传统教学组有学生160人,比较影像学组有学生168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比较影像教学组,需要教师在进行疾病特点讲解时,配合核医学影像特点进行说明,采用多种仪器(X线、螺旋CT、MRI以及超声仪等)扫描出来的影像,介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疾病表现和发病机制分析,并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疗效评价方式、预后处理等。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所学习的内容,课堂时间以及任课教师均相同,且学生期末所面对的考题内容和评分标准均相同。
3.效果评价。给比较影像教学组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待其填好后上交。统计两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满分为100,10090优秀、8980为良好、7970为中等,6960为及格,60x为不及格。
4.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影像教学组学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喜欢比较影像教学方式,认为其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理解,锻炼了自身的诊断思维模式,提高了对课堂讲授疾病的认知程度.
2.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如表2。比较影像教学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看表1)
三、讨论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三维软件处理技术也不断增加,医学影像设备也随之不断更新。各种组合型一体化影像检查设备也逐渐在医疗临床诊断中被推广开来。由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核医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影像学,比较受学生喜欢,且其考试成绩成绩优于传统教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核医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影像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疾病整体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整合医学;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康巍。
整合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通过纵横发展达到从宏观把握到微观理解各疾病特点的目的。整合医学模式下的肿瘤医学影像教学,横向上整合基础理论知识,纵向上整合国内外影像顶级专家的影像诊断知识资料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整合比较肿瘤影像学结果,以达到全方位的培养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1整合医学的内涵
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edMedicine,HIM)就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整合医学早在1952年由美国西余大学创建[2],近些年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及其团队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并推广[3]。整合医学强调用整体、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学习,这种由相关学科构成的教学模块从人员的构成、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的组织实施等方面都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逐渐为众多医学院校接纳采用。
整合医学模式下的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旨在从横向上整合各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与临床技能操作相联系,将各学科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各种肿瘤治疗指南及Meta分析结果;并从纵向上整合国内外影像顶级专家的影像诊断知识,形成资料库,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整合院内患者的影像资料,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整合肿瘤比较影像学结果。整合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通过纵横发展达到从宏观把握到微观理解各疾病特点的目的。
2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特点及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肿瘤影像医学是医学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影像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眼”,因此学好这门学科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今的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基础医学课程安排过少,课程过于枯燥,肿瘤影像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略薄弱,因此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肿瘤的发展及特点;2传统的肿瘤医学影像学授课模式过于单一,跨学科的联系较少,因而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肿瘤;3影像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研究,不和患者直接接触,因而不利于动态评估病情与影像表现的相互关系。而整合医学强调用整体、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教学,这恰好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因此对肿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及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整合医学教育理念对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3.1如何从横向上开展整合医学模式下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
医学是一门整体学科,医师面对的患者也是一个整体。在对肿瘤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程整体性与序贯性,授课过程中要对有关知识精心组织,形成具有整合性质的专题,分析和阐述肿瘤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其他辅助诊断信息、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系统。
整合医学有助于促进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多学科合作。肿瘤的诊断分四级,一级是临床症状和体征,二级是影像诊断及肿瘤标志物,三级是细胞学诊断,四级是组织病理学诊断。一级和二级诊断是影像学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整体把握肿瘤疾病的各种信息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从多角度讨论理论发现、诊疗方法和预防策略,形成相应的共识和指南,并充分利用各种肿瘤治疗指南及Meta分析结果。
整合医学是一种显示医生集体力量的表现,在授课过程中不单纯由影像专业的学生参与,可以成立研讨小组,邀请各个学科的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学习与进步,逐步融入整合医学的基本思想。通过多个学科学生的共同讨论可以达到和弥补因现代医生的专科化而导致的缺陷。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一个复杂机体由于各种问题的相互交织所出现的复杂问题。
3.2如何从纵向上开展整合医学模式下肿瘤医学影像学教学
整合医学为医学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不仅能够整合国内外影像专家的影像资源,而且可以整合各影像设备的特点并进行合理的优化选择,从而做到真正合理且精准的诊断。
一方面,整合国内外影像顶级专家的影像诊断知识并形成资料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各学科专家擅长的专业领域知识并上传到网站,可以供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问题也可以将相应的问题上传到网络上请求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几个影像网络平台有:罕见病疑难病会诊平台、医影在线、医学影像园、医学影像技术网、丁香园等。
另一方面,院内通过使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整合院内患者的影像资料,以方便教学与研究[4]。现国内外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就是通过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结合计算机的分析计算,辅助影像科医师发现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5]。
再一方面,整合肿瘤疾病影像特点及影像设备的优势,为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提供最优的方案。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的繁杂往往让临床医生选择起来比较棘手。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劣势,针对不同患者同一种疾病的诊断都可能要有不同的选择。医生既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要考虑疾病的确诊及定位。比较影像学(comparingimaging,CI)即以多种成像设备为手段,以临床实践应用为导向,将疾病的影像检查综合比较,从而采用最有诊断价值的最优先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进行诊疗提供切实依据。现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备受国内影像教育专家的青睐[6]。
4整合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影像专业;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97-02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影像专业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所包含的范围特别广,如何更加有效的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的重要保障。在医学影像专业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PBL教学法中最主要的特点“以问题为基础”,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PBL教学法的主要内涵
PBL教学法英文全称为(Problem-basedLearning),是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布朗提出。PBL教学法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主要特点是以“问题”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围绕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方法。
2.侧重于学生小组式学习以及自主学习,通过小组配合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实践技巧。
3.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未来工作领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
4.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强化学习责任心。
5.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认知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技巧的传授。
6.学生在完成一个问题的探讨时要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已经开始将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中进行应用尝试,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通过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影像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的质量。
二、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应用现状
(一)PBL教学法的主要应用方式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自身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常见病例,编写相应的教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量,适当的进行教学安排,秉着学院分配以及自由组合的原则,把5到10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和一名记录员,然后在影像学科临床实践中解决指导教师所安排的实习目标;教师在学生分组时要注意学生间性格的差异,调整好小组和谐性,最好可以把活跃的学生分配到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身边,这样可以协调小组间的学习,如果学生普遍都不积极的话,教师可以在每次实践课前指定一名学生做相关实验发言,然后由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说明。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开放式的接受不同观点和学生们的片面观点,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得到巩固强化,知识薄弱的环节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和补充。
(二)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PBL教学法所强调的“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一种主动参与的身份进行学习,学生就会主动的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资料、实验论证。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问题回答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这样会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激发出学习欲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PBL教学模式强调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这使得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能够完整系统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和创新思考,加深了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观察分析图像理解基本影像特征,不仅是形成学生的主观印象过程,更是对基本知识巩固强化的过程,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PBL教学法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主体性意识加强,学生会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者,通过学习与思考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课堂讨论环节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减轻了教学任务量,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针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严谨细致的进行备课,尤其关键的是要注意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所引入的病例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PBL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步骤有以下几点:首先指导教师确立教学教案,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教案进行准备;课上学生对每一个教案进行讨论,并且把教案中提到新知识点以及新术语列出来,提出相关问题,根据现有知识进行解释阐述,没有解决的问题由负责记录的同学做好记录;课下学生针对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开展资料收集、信息查阅,并且尝试提出解决办法,经过小组讨论,在下次教案讨论中发言。进行相关讨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共同分享自己学习的知识和研究结果;指导教师在检查小组得出的结论之后进行总体上的总结与评价,对于难点和差异性问题进行细致讲解。
三、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以及搜集资料、查阅文献等方式弥补了各学科之间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病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有关知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新思维、新角度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PBL教学法还强调小组式学习,要求多人进行团队配合,这就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工作的素质。PBL教学法还有很多细节上面的积极意义,并非只言片语就能够说清,实践证明,和传统医学影像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下的学生虽然在考试成绩上没有太多显著提高,但在实际临床经验上以及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团队精神等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国外调查机构也表明,受用过PBL教学法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其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人道主义精神等个人素质较其他人有着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教学中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课堂所讨论问题的现实意义、指导教师整体管理能力、缺少考核学生能力的方法等,毕竟PBL教学法属于新事物,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旧事物的挑战。随着我们不断的科学规划以及实际经验积累,在未来时间里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旭春.PBL在英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
[2]冯翔,王志农,景在平.PBL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11).
>> 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应用 《犯罪心理学》教学案例库建立的探讨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之课程解析 基于岗位业务流程构建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 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 医学案例库管理及知识发现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 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网络案例库建设研究 浅谈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开发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综述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构建 重视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培养管理型人才 面向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设 铁路高职院校生产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医护专业化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产品库&案例库 产品库 案例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利用广泛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立基于比较影像学整理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用于各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自主学习等。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
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包括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类以X线、CT、MRI、核医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多种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综合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
比较影像学是指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的方法 [1]。其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目前在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中应用较多,其强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其内涵侧重点不同,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十分重视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案例是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教育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案例库,用于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1、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内容
该案例库按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教材目录大纲收集各系统各检查技术常见疾病的影像案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图像,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
2、比较影像学案例的来源
2.1、由影像专职教师、各影像医师于教学和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之际精心挑选病例,病例挑选原则如下:正常案例、典型病例、不典型病例、易漏诊误诊病例,有病理结果的优先;以JPG格式由PACS导出,注意选择消除患者信息的格式保存,以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在窗宽窗位最合适的情况下保存,部分案例需要调节成多个窗的图像并一一保存;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如果有),影像图像要求至少包括同一病人同一病理时期X线、CT、MRI或其他检查技术中的至少两种影像检查图像,或者同一病人检查技术不同病理时期的影像图像。该途径来源稳定,资料齐全,图像质优,日常工作中可按系统积累大量影像资料,是主要的来源。
2.2、依托外院兄弟单位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按上述方法收集优质影像案例,该途径是优质案例的补充手段之一。
2.3、收集网络免费散在影像资料,包括各大影像论坛,微博,微信等。该途径可获取大量优质少见病例。
3、创建案例
将收集的每一例患者的资料按以下资料顺序用Microsoft Office PPT做成一个独立文档:
3.1、 PPT封面:系统+疾病名称+编号;
3.2、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3、患者影像资料:按检查顺序,一般是X线―CT―MRI,或平扫―增强,或治疗前―治疗后;或同一检查方法不同检查时间顺序,每一张图片使用一页PPT页面显示,以最大程度保留信息细节。
3.4、患者影像报告:包括影像描述和影像意见,每一个独立的检查后附完整检查报告。
3.5、病理结果:包括病理描述和结果。
4、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库
将收集制作的PPT格式的比较影像学案例,使用绿色软件pfDesktop制作成swf格式文档,按《医学影像诊断学》目录顺序按系统上传网络学习空间,并按专业以课堂魔方的形式呈现予学生和老师。建议将PPT文档转换为97-2003格式以保证成功转换。
5、案例库建设平台
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所有在校师生创建了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学习平台账号,构建了全院范围的学习平台,也是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该平台可上传大量文档、图片、视频资源,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组建后呈现于师生,如多维课件,课堂魔方等,并可布置和批改作业,通过留言讨论区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笔者网络空间链接:http:///SpaceShow/Index.aspx?uid=655775)
6、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应用
6.1、理论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我校理论授课的多媒体教室配置的计算机均可在线浏览网页,理论课授课时可登录网络空间使用该案例库里的案例实施案例式教学和比较教学法。
6.2、实践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我校配备了两间交互式阅片实验室,配置了50套交互式阅片系统,并连接上了网络,实践课期间可打开网络空间在线浏览指定的案例,以分小组讨论,小老师讲课等形式进行实践课的授课。该实验室属于开放实验室,学生课余可自由使用自主学习。
6.3、教师备课:教师可利用里面丰富优质的病例备课,制作成精致美观的PPT课件或形式新颖的微课视频用于课堂授课,还可根据案例库灵活设计练习题和试题。
6.4、学生自学:丰富的案例资源可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学生自学的需求更甚于在校期间,案例库作为在线资源库,可恒久反复使用。
6.5、影像医师自我提高:少见案例、易漏诊误诊案例和不典型案例可帮助影像医师接触和学习临床工作中没见过或少见的案例,吸取漏诊误诊的教训,认识不典型案例的表现,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7、讨论
目前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已广泛使用多媒体教
学,实践教学作为该类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院校均十分重视,采取多样化模式,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也有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基于 PACS 的影像教学系统[2]。虽然PACS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运用其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必然,但由于经费紧张,医学专业学生数目众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院校建立了可以基本满足医学专业学生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3]。我们结合自身特色,仍采用胶片教学和电子图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校建立了覆盖全校三个校区的数字校园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配备了可真正实现师生双边互动的交互式阅片系统。校园网和阅片系统的建设,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迫在眉睫。
我们工作之余收集了各类满足要求的比较影像学案例,质量优良,制作相对容易,教学价值极大,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和现有先进的交互式阅片系统,简化了教师备课程序,改进了教师上课的模式,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可免费在校学量优质正常和典型影像案例,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进行自主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空间的留言讨论区便于师生交流互动,影像医师学习易漏诊误诊案例及少见病例可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进一步构建试题库、微课库等其他新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库,更好地服务师生和临床。
参考资料:
【1】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2】马奎元,张会如,董睿,等.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45-46,92.
【3】 吴少平,白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教学状况调查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47-148.
*通讯作者:胡芳,女,讲师,1982.03年出生,邮箱:;
一、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国对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目标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单独在医疗单位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和判定,并能熟练操作放射技术和医学成像技术等。只要严格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培养,等学生毕业踏入医疗行业,不仅能担任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还能担任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就业范围较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迎合医疗行业的改革以及国内当前发展趋势,尽力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毕业颁发的是理学学位。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四年制影像专业在专业培养课程方面依旧采用五年制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很多学生选择医学院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走上医生的岗位,而并未考虑影像技师。其次,学校是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对影像诊断工作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需求。最后是针对职业医师考试的政策以及毕业学位证等原因的考虑,导致了很多高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还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二、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重点是为医疗行业培养影像技师和影像诊断医师。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拥有判断医学影像的能力,具有对医学影像的质量评价、放射线管理等的能力。影像技师则需要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成像理论、放射治疗基础知识、设备原理等具有充分的掌握,并能熟悉操作现代医学设备,对其操作原理、安装、基本维修等有一定的认识。因为现代影像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如不了解它的基本性能,很可能会操作不当,导致最终呈现的图像画质不清,影响影像诊断医师的判断。而我国很多医学院对技术设备的相关课程相对较少,对影像的诊断明显超过对影像设备的学习。因此,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当优先考虑学位的限制和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注重专业课程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学制
现代医学影像包含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如超声成像、核磁共振以及普通放射等,其不同的成像原理和不同的方法,使最终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影像和使用影像的深度都是不同的。由于影像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从最初的诊断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不仅要求学生有掌握现代医学影像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生理、病理和解剖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知识、物理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利用四年的学习掌握众多医学影像知识十分仓促且困难。如果在现有学制的安排下,注重强调学生的专业学习力度,必定会影响到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应用有限的学时,合理安排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和学校应共同探讨的重点。
(三)知识的更新与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专著和影像成果。而我们的医学影像教学尽管也在实时更替,但始终更不上当前的发展脚步。比如普通X线的监测,随着很多新型检查技术的增多,这些普通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逐渐被取代,但教材中却还依然存在。所以,医学影像学的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当前的新知识重点,及时补充需要注意的知识重点,以适应当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育重点。所以,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共同为主的进行,应当不断加强临床实践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病种。改变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教学理念,合理调整教程的设置,争取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主要课程与临床实际需要一致。同时,可适当调整学生的实习安排,充分满足学生知识转化利用的能力,赋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指导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应当以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为参考,明确社会大众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自身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所在学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整个教学更加专业,且贴近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正式教学之前,应当先明确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目标,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技师的培养需要涉及到操作技能、医学知识、职业素质以及护理等多个学科的学习,并与工学、理学等相互交叉,相对复杂。所以,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培养十分关键,能对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课程的设置如下有几个模块:
(一) 公共基础模块
该模块需要学生掌握大学英语、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高数、基础法律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程,并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相关课程。
(二)现代科技技术模块
现在是高科技技术的时代,各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微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都被被合理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标杆。而MR、CR、CT、DSA等医学技术都需要用到现代科技技术、医学知识、成像技术等相关技术知识能完全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医学人才,同时导致了部分先进昂贵的医学影像设施没有被完全开发和使用其所带技术,造成医疗设备的资源浪费,更可能会由于自身技术掌握的的原因在设备中使用产生差错,造成误诊、漏诊等失误。
(三)医学物理模块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医学影像专业还没有开设医学物理学科,但其已经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要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必须要对医学物理进行深入的学习。该模块中所包含的课程有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大学物理、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影像设备等课程。在具体实施教学中,这些专业课程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衔接,所以应当将他们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医学物理模块。按照我国大学的教学形式,这些多个课程可能都属于不能的学院,所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及时收集、整理并且分析学生对当前的教学信息是整个学习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如我国某医学院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年级在对医学物理学模块进行学习时,都会定期召开学生组织的教学质量研究会,学校专门收集各个学科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再对这些意见进行统一的反馈到认可老师,经过老师对教学的逐步改革,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医学知识模块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和五年制医学影像以及其他临床医学专业都有所不同,四年制医学专业主要是对学生授予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很多欧洲国家在该专业的课程安排十分合理,比如英国和美国的放射学院,其课程主要有临床医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其可取之处,根据人体解剖学的专业特点,结合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框架,将人体解剖学大致分为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另外,可以将外科、内科和诊断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五)影像技术模块
影像技术模块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重点教学课程,其中包含影像检查中的护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学、影像核学习、影像后处理技术等相关课程。其中,很多学校未对影像检查中的护理进行专业指导,导致实际临床影响及时在工作中缺乏护理知识,无法养成无菌消毒的良好习惯,如有些技师在摄影暗盒使用后不对其进行消毒,不论何种部门何种疾病都对其进行拍片;技师自身不注重清洁双手以及设备等,极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另外,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波诊断、CT、X线等课程的教材已经得到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一门课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六)人文知识与职业教育模块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医学影像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同时还包含了很多社会学科的内容,当医学工作人员在日常处理医患关系时,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对患者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自身素质。同时,在面对患者时,应当不对其阶层、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产生偏差,必须一视同仁。
除上诉几个模块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以及当前医学发展设置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如预防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能提高学生职业的迁涉能力,以应便未来就业的各种可能性。另外,学校应当重视修建实验室,在影像设备实验室中配备完善的、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时间,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四、专业教材的选定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不仅是医学教育领域的新考验,也代表着医学发展的一个潮流趋势,对推动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都在逐渐占领整个影像医学,使得随时都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影像成型技术,而技术设备也在实时更新。所以,我们当前所学习领悟的医学知识,使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暂,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目前,我国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材还未取得统一的编写,大多都还在沿用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教材,所以,当前应当根据该学科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材。而教材可以由各大高校相互合作进行共同编写,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教材来源方式,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医学影像学当前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率先学习最当前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医学影像专业是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在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声、像等向学生传递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印象。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作业设计;网络;操作;调查
对医学影像学教学而言,作业设计无疑极为重要。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均会在作业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希冀通过有效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医学影像学习兴趣。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发现,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医学影像教学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医学影像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本文特针对医学影像学的多元作业设计策略展开研究。医学影像学的作业具体可采取如下设计策略:
1网络型作业的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医学影像学教师将更多目光集中于网络型作业设计。所谓网络型作业,即借助互联网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更具实效性,也更符合时展潮流。例如,执教“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时,教师借助微信平台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①静脉尿路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分别为什么?②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分别为什么?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答题,答题完毕后将答案发送至教师个人微信。这样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不会出现相互间进行抄袭的情况。待学生将答案发送至教师个人微信后,教师可随时审阅,并针对存在错误的地方给予及时指导。网络型作业比传统纸质作业更具时效性,避免统一收缴作业的麻烦。在具体作业设计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网络型作业的设计颇感兴趣。对于教师每次布置的网络型作业学生均能积极有效完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网络型作业之前应提前通知学生,从而有效避免部分学生由于疏忽无法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2操作型作业的设计
对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掌握一些与医学影像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仍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就业与工作打下重要基础。例如,执教“医学影像报告的写法”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操作型作业:请结合课堂教学所学知识,自主编写一份医学影像报告。作业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积极完成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地将自身写作的医学影像报告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要求学生说明自己写作医学影像报告的思路,阐述医学影像报告写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及作业展示、讨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进一步得以增强。又如,执教“CT”时,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积极进行CT检查技术实践,并将自身实践过程写成报告。总而言之,操作型作业的设计更利于提升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操作型作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作业,值得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师积极践行和应用。
3模拟教学型作业的设计
所谓模拟教学型作业,是指要求学生针对新课写一份教案,并依据教案进行模拟教学。这样的作业设计颇具新意,是一种极好的作业设计方式。通过模拟教学型作业的设计,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执教“MRI”时,教师要求学生依据MRI新课内容自主完成一份教案,并依据教案分小组进行模拟教学。在模拟教学时,可由一名学生充当教师,其他学生从旁听课。大家轮流充当教师角色进行模拟教学。为保障该作业能顺利完成,教师还在每小组安排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让组长监督组内同学积极完成该作业。作业完成后,在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将课堂教学分为若干个片断,要求学生自告奋勇完成各个片断的教学。由于之前已然进行过教学模拟,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表现得极好。模拟教学型作业的设计是符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可让学生产生更多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无形中感觉到;医学影像学的知识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
4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专业 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影像资料是医师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的重要依据,准确阅片是每一个影像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必须初步掌握的技能。在医学影像专业的专业课中,医学影像诊断学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理论同实践结合最紧密的学科,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扎实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影像照片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实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跟实习带教模式是有很大关联的,适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本研究通过对影像专业学生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的实习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比较,探索医学影像专业诊断学最优的实习教学模式。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学院2008级的120名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这些学生于2012年7月进入临床实习。
1.2 教学方法
将120名影像专业的实习学生随即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人数为60。A组学生接受的实习教学模式为多媒体加影像照片,首先由带教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对所实习系统的影响诊断学知识做一简单回顾,然后给出典型的影像照片让学生阅片,并做初步诊断。B组学生接受的实习教学模式为在多媒体加影像照片的基础上会得到影像照片相应的患者的全部的临床资料,在结合这些资料进行讨论后做出诊断,还可以就存在的疑问向带教老师提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3 能力考核
学生按系统进行实习,每个系统的实习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阅片的考核,并且在第一学期的实习结束后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和进行一次综合测评。对所有成绩进行记录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每个系统实习结束后理论和阅片的考核结果
6次的理论和阅片考核的结果显示,B组成绩显著高于A组(P
2.2 调查问卷和综合测评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各自组的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兴趣程度均是B组高于A组,且在期末的综合测评中B组的优秀率为86.7%,而A组优秀率为66.7%,可见B组明显高于A组。
3 讨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院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①对于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影像诊断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课,经过4年的理论学习后,在最后一年进入临床的实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掌握基本的影像照片的特点,做出最精准的判断,对临床的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以后进入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实习对无论是对影像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专业的医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找到适合的实习教学模式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传统的带教模式多为影像照片加老师的讲解,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带教老师的灌输,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②③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带教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跟胶片对学生进行授课,然后再有学生对胶片做一初步的诊断,在本研究中A组便是采用了这一模式,实习成绩虽然较之前有了提高,但还是不甚理想,经过带教老师的摸索创新,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的教学模式,及在原有基础上加上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与老师的互动,让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并从中学习,这便是B组同学所接受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成果的比较我们发现,B组的学生的考核和测评成绩较高,且对这种模式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也较高,从而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来说最适于医学影像专业诊断学的实习教学。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对于影像专业学生的实习的教学模式也会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将会不断探索更优的教学模式。为高素质创新医学影像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④⑤⑥
截至作者投稿时,本科室已全部启用PACS系统(已经过了初期的调试期和中期应用的调整期),在以后的影像诊断带教中,会将PACS的特点运用其中。笔者将继续跟踪观察PACS对影像教学专业诊断实习的优缺。
注释
① 邢妩,王小宜,刘进康等.消化系统影像学实习中教学新方法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105-1106.
② 陈国平,顾建平,王书智等.提高放射影像学实习质量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5):1860-1861.
③ 邵成伟,左长京,田建明等.提高本科生影像医学实习效果的探索和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12-3813.
④ 谢光辉,王书智,顾建平等.放射影像科实习带教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79-80.
【关键词】超声医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2102210339)、河南省教育厅基础前沿研究(15A18005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3-01
一、目前超声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医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等专业也有超声医学的相关内容,它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但根据我们对一些医学高校相关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超声医学在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材内容滞后,介绍新知识的教材比如三维重建、介入治疗超声等新技术的较少。
2.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学时较少,有的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总专业课10%左右,一本四百多页超声医学课本仅有48学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课程设置也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大都是满堂灌,考核重知识轻能力,动手能力不足训练方面缺乏,学生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超医学教学改革措施
以上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和附属医院相关专业教师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开展教学,狠抓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超声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与现代医学影像学关系密切的教学,以上知识若欠缺,对超声医学专业课学习影响较大,超声中常见同病异征,单纯依靠超声知识在很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必须附加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鉴别。将来超声仪器可能会向微型、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所以加强学生的医学物理学、电子学学习非常重要。
2.利用先进超声设备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进行教学 。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保存 ,积累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时机,让他们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 床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学效果。引进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时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超声的技术原理、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等,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彩超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下来,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邀请部分积极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专业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
3.侧重能力培养,实习实行导师制度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可以成立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可以进行见习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导师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既往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出现了人人都管,最后人人都不管的混乱局面。导师制是指由大影像各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导师组,导师组共同制定实习生的大影像轮转计划,最后指定1名负责管理和考核实习生,实习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良好医德。
4.采用PBL教学法[1]
超声医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几乎不涉及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己经滞后于高等教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提倡采用PBL教学方法。
三、总结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未来的超声医学向多学科相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超声教学也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超声医学检验诊断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40):818-819.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影像学 人文教育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是20世纪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当今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已经由单纯以形态学改变进行诊断转向以组织、器官的功能及代谢的改变进行诊断与治疗方向拓展,由过去单纯的辅助检查发展成为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学科,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临床对医学影像学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重,因此,对医学生的影像学教学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及意义。
如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大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大夫特别是年轻大夫,缺乏医学人文知识及技能,缺乏沟通,缺少关爱、同情之心,不合理诊治,以利益为中心等一些社会现象无声地渗入校园,对医学生单纯的心灵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医学生誓言面前,大家是否还能保持一颗虔诚的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包括人文关怀,生命教育,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以文、史、哲、艺术、伦理等人文知识为内容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性教育,是以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和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教育,具有塑造人格品质、熏陶人文气质,培养德性、完善心智的作用。人文教育与德育具有内在统一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强化人文教育,并通过人文教育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德育。
针对医学生,我们应该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欠缺表现在:对患者缺少关爱、同情之心,在医疗过程中未能体会患者的痛苦,未能努力做到减少患者的痛苦与损害。人文技能欠缺主要表现在:与患者沟通能力有限;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不能寻求法律途径进行诉讼、维权;等等。沟通交流技巧的欠缺,往往容易导致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在理解上的差异,是催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医学影像学医师。但是,我们还对非医学影像专业如生殖方向、法医方向、基础医学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教学。在影像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兼顾学生的基础学科如病理、生理、解剖等知识进行讲解,理解医学影像与人体病理、生理之间的联系,而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涉及X射线,如果大夫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加分析地不合理应用涉及X射线的检查,就有可能导致X射线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损害,而产生医患纠纷。
我们既是医学影像学医师,又是医学院校的教师,作为“双师型”的我们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时,肩负着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医学影像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医学生面对生命的责任感,同情心,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人文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至职业生涯中。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内容上
精心制作高水平课件,利用VCD、实物图片及PACS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疾病,如何应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以达到有利于患者方便、快捷、经济而不重复检查,特别是对妇女、儿童的医学影像检查,能够避免使用涉及X线的检查,应当尽量避免,而选择无X射线的检查如核磁共振、超声等。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放射防护意识,重视自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例如,放射检查过程中,加强放射防护意识,影像学工作者应积极采用屏蔽防护及距离防护措施,正确进行放射操作,定期检测所接受的剂量。对患者而言,应对其选择恰当的放射检查,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除诊治需要外,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检查。在投照时,应当注意照射范围及照射条件,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应用铅橡皮加以遮盖。
2.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自己优良的言行影响学生,起到情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保持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气氛活跃;适当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必要的笔记思维训练过程;适当提问、展开讨论,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在讲解临床病例的时候,适时地穿插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用实例进行教育,如有一位临床医生,病人找他看病,病人说全身痛,医生不仔细对病人体检,就开全身的CT及核磁共振等高级检查,既浪费病人的时间、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又浪费卫生资源。以此为例,教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病人,仔细体检,掌握检查原则即方便、经济、简单,一切以病人利益最大化。
保持学生的兴趣。讲述一些影像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让故事启发学生。如放射的历史起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并命名了X射线,他将夫人别鲁塔的手放到照相底板上用“X线”照了一张照片,这是人类的第一张X线照片。X射线的发现是他为人类奉献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为人类利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疾病开拓了新途径,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鼓励学生保持一颗不断专研科学的心,努力学习与探索,期待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引用生活事例。对影像学术语进行讲解时,生僻的术语往往让学生疲惫,联系生活事例的形象比喻,往往让学生牢记于心,如雨天老人滑倒,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多考虑股骨颈骨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老人上下楼梯或斜坡,能伸手搀扶一把,举手之劳,但是对老人,却是很温馨的关怀与帮助。
3.开展注重实践、回归社会的课外医学人文教育活动
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和技能。制定医学生课外医学人文教育计划、措施及适当考核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例如:
(1)学生每学期留一些时间参与义务护工,到社区,基层医院或乡村做义务护工,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2)见习期,跟随优秀老师认真了解几位病人的诊疗经过,了解病人因为病痛所受的折磨,感受老师为治病所经历的千辛万苦,树立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意识;
(3)每学期写一份实践记录并做汇报,将对病人疾苦的感同身受升华为工作的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医学院教师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不断升华自己,让医学人文精神渗透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才能真正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进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并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并在职业生涯中真正履行医者仁心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白山,军斯汗,王红,彭丽.三结合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07-409.
[2]秦自强,李孝华.高校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J].,2010,(5):252-254.
[3]叶德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58-6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57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影像诊断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并且逐渐趋于数字化及信息化。如何结合本学科知识结构改变,培养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任务,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接受医学教育,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素质,能将现有的医学技术转化成临床实践,并具有一定创新和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1]。为此,必须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改革传统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不足:(1)教学思路僵化。大多数一线教师缺乏创新性教育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上体现的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学的好与不好主要靠最后的考试来评价;其次,授课教师之间团队意识薄弱、交流匮乏。大多数的教学团队都只是一种形式的组织,并没有做到集中备课、共同拟定系统的、综合的教学方案。(2)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们缺乏对影像学技术的了解,尤其是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这些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以后,就会产生不合理的检查和误、漏诊问题,并且有可能延误最佳诊断治疗时机、降低医疗质量。其次,多层次、多专业学生“一种版本、一个模式”的“一刀切”教条模式。这样做的弊端往往是本科学生“吃不饱”,专科学生“吃不了”,达不到基本教学要求[2]。(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仍占主流。落后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陈旧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学习动力和好奇心是一种不经意的扼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的建设和实践贯彻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改革性教学的尝试,力求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3]。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能力培养
1.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元化实践性改革
对《医学影像学》课程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方法上,运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旨在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思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每个专业设置一个主讲教师,带队3~5名中青年教师,集中备课、共同拟定教学方案,力求最终培养出具有系统的、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影像人才。其次,改变僵化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元化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医学影像学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不再是将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疾病案例,从临床症状入手,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维,达到对某种疾病的掌握。教学结果表明,这种带有主动创新意识的模式学生喜爱接受,且效果很好[4]。
1.2改变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除了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余也有一些很好的案例要求学生解决,并且学生的最后成绩与平时这些课后的练习挂钩。由此,死记硬背的学生得不到认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除了教会学生影像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通过临床病例检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反复通过测试强化记忆并掌握,与成绩挂钩。这样,就避免了这些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以后不能恰当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产生不合理的检查和误、漏诊问题,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影像、病理、临床并重医学影像学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并反映患者的解剖、生理、病理、心理、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有必要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影像、病理及临床三者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影像技术如何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比单纯传授影像诊断知识更为重要[5]。为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三者并重,力求使学生对某种疾病达到的是一种立体的掌握,而不仅仅是影像。
2.2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以X线诊断学为基础,详细讲解CT、MRI等内容,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各种技术临床应用的优势和限度,并逐步增加了CT和MRI的比重。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效果。
2.3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适当的调整,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不断充实新知识,增加了介入放射学、分子影像学、PACS等影像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新进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6]。
3教学方法的改革
3.1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生们学会了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和异常X线表现之后,在理论课1周前选取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要求学生在下周理论课上写出该患者影像学表现会有哪些?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学生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心脏病的知识,了解先心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师随机选取不同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图像和幻灯来展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根据学生的问题讲解,最后总结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这样学生全程参与了从提出问题到问题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影像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这个模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教导式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医学检索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法与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7]。
3.2开发多媒体课件
为解决学时短和知识内容多的矛盾,在教改活动中,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网的先进技术,将该课件嵌入医学影像系网页,建立网络实验数据库。不但可以提供图文声并茂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使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同步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能使疾病的影像特点、手术过程、病理标本三者动、静态图像及临床资料有机的结合,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8]。
3.3开发网络论坛,完善网上课程教学系统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知识交流、学术指导和病例讨论的平台,激发学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自觉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从病例讨论中提高判断是非和自我完善的能力[9-10]。开辟专门医学影像园网页,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出来放入答疑栏,老师可以做有针对的问题解答;同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试题和病例在网上,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性答题,不懂的内容写入答疑栏,老师及时给予答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使学生和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也会较大提高教学效果。
3.4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科室学习,并将我科多媒体教室及阅片室建成临床实践基地。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而是一整套对疾病诊断及鉴别的思路[11]。每周安排1~2次小型专题讲座,讲座上的影像图片,能在学生对影像学理论课学习之后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紧接着会在讲座里面设置一些临床影像病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使影像图像由抽象变为形象,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平时还存在实践课授课制度不完善,实践课高级师资授课时间有限等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主观能动性强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3.5吸收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
我们的教学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吸收他们参与科研,这在其他一些重点院校已经实施[12],我们刚刚起步。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会阅读大量的相关外文文献,提高了外文文献检索、阅读甚至写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此外,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分子影像学相关学科的技术,如细胞培养、分离、鉴定、标记,动物模型制备等等,科研能力及科研思维得到一定提高。另外,在科研参与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本学科的一些前沿技术,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有所了解,效果表明这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大提高。总之,我们力求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力求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教学队伍梯队结构合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内容符合时代需求,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有影响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精品课程,对全省影像医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中奎,夏国园,夏瑞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改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230-1232.
[2]赵绘萍,张红梅,蒋高民,等,影像医学的教学如何适应影像医学快速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1):74-75.
[3]张肖,肖越勇.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实践[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2):126-128.
[4]王云玲,邓佳敏,赵丽萍,等.两种教学法在影像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比较应用分析[J].新疆医学,2014,44(5):133-134.
[5]邱立军,乔宏伟.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71-72.
[6]向贤宏,刘明娟,罗柏宁,等.影像医学LBL、PBL及TBL教学模式的比较[J].大学教育,2014(16):126-127,136.
[7]马展鸿,刘敏,郭晓娟.心血管病影像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病案,2013,13(6):60-62.
[8]朱战强,王鸿娟.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J].新西部(理论版),2014,7(7):146.
[9]王勇朋,任晓羽,刘衡,等.医学影像学实践课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与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56-57.
[10]龙云,萧仲敏,郭青,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网络论坛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40-141.
[11]黄小伟,赵琳,刘齐,等.影像医学的临床教学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8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