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3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新技术实施方法及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注重质量,坚持普及,以确保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的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方式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不仅要提高各级领导和卫生技术人员“科教兴院”的意识,还要不断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由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种种原因无法离职离岗进行学习。我们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加强新卫生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和新调入的人员,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坚持对住院医师进行在职培训,加强“三基”训练,注重专家的临床督导,并每年组织一次住院医师的“三基”考核,增强业务学习意识,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以及多次进行全院性的医疗技术操作讲座,从而带动了医疗、教学等工作,使医院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二、加强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科教处组织的学术讲座均为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有15~20项,参加约有3000人次,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医院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好医生远程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掌握学习进度,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根本上解决因工作忙而不能接受现场培训的问题。
四、我院实施院、科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由科教处负责具体工作,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由各科室指定一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科教处制订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以评价各科室培训工作。各科室每月培训2~3次,每月全院培训约有900~1000人次。通过每月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报表,充分体现出这种管理办法的可行性。
五、我院每年外派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先由科室提出申请,再经医院批准后外出进修,要求进修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进修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室内开展工作,先进行科内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的目的。每年申报区、院级继续医学教育学术讲座,使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受益。
六、我院近两年培养在职研究生约十几人,在科研项目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申报院级科研项目约30多项,申报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科研项目约10项。七、体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各类培训势在必行。通过几年的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我院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参加率以及学分合格率均在98%以上。因此,充分调动医技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及医院整体的发展。
一、总体要求
充分认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对我市医药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局面形势的严峻性,充分理解市政府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调研被帮扶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实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为帮助企业克服面临的困难,理出发展的思路,坚定走出困境的信心。
二、重点帮扶对象
确定**丰原医药有限公司为重点帮扶对象。**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原**生化制药厂)是安徽省重点医药骨干企业之一,占地145亩、总资产1.0770亿元、员工296人。现拥有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及原料药三个剂型,共七条GMP生产线,可生产的品种有70多个,其中包括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醋酸丙氨瑞林、二类新药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四类新药注射用戈那瑞林等一批新药。**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实施了全方位的市场培育和开发策略,目前在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销售办事处,构筑成以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医院为主体的销售网络,并有部分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三、实施步骤
“企业帮扶年”活动从20**年1月开始至20**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1.制定方案阶段(20**年1月)。根据市政府总体部署,我局主要领导于元月4日带队对**丰原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该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年2月至11月)。按照实施方案中的帮扶内容,有序整体推进活动的深入实施。
3.总结阶段(20**年12月)。对照活动目标,通过企业调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全面总结活动取得的成效。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为深化服务奠定基础。
四、帮扶内容
1.充分利用向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的监督员有利时机,将对企业服务的关口前移,帮助企业提高自律意识,将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进行转化,弥补静态服务的不足,从源头把关,确保企业无质量隐患,使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2.协助企业获得国家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资格。根据国家新医疗体制改革精神,今后将实行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我局将帮助企业积极向国家局和省局汇报,争取更多的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定点生产企业。
3.帮助企业牵线搭桥,拓宽销售、增加效益,我市医疗机构如对药品采取集中招标、集中采购,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帮助协调优先考虑本地企业的产品。
4.新产品的研发、推广,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鼓励上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帮助企业提高认识、用好政策、争取项目资金。
企业拟实施的新项目:
(1)醋酸丙氨瑞林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醋酸丙氨瑞林为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九肽类似物,为国家一类新药,临床使用该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好,几乎无副作用。目前生产短效制剂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6个月为一疗程,因注射次数太多,许多患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治疗,开发成缓释制剂每月只需注射一次,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该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即将获得临床批件,我局将积极协调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尽快缩短报批周期、尽早上市、并争取研发资金的支持。
(2)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
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为国家二类新药,临床用于抗心律失常,属急救药物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目前该产品已获生产批件,并已生产销售,但由于该产品是新药,需进行学术和临床推广,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3)辅酶A原料及其制剂的生产工艺技术攻关项目
辅酶A对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等,用途相当广泛,我厂现有该品种的原料药和冻干粉针,为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注射用辅酶A的市场竞争力,拟对辅酶A原料及其制剂的生产工艺技术攻关。
(4)抗肿瘤药物及其它项目
企业为了摆脱面临的困难,拓展生存空间,理出发展的思路,今年拟申报5个专利,并在抗肿瘤药物及其它产品的研发上有所投入。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局成立“企业帮扶年”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姚卫华为组长,副局长夏杨为副组长,局药品监督管理科具体负责帮扶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制定具体措施。与帮扶企业共同研究制定符合该单位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帮扶推进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推进各项服务内容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月12日~14日,由广东省医院协会和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2华南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东莞举行。众多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和领导汇聚本次大会,共同探讨华南地区数字化医疗卫生建设与管理办法,总结交流信息化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共同探索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前进的道路。有来自省内外100多家医院、院校和60多家厂商的80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
医改难题 从容应对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曾国洪出席了大会,并就医院信息化建设新形势作了重要指示。曾国洪表示,今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并提出在2012年~
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主要目标中,把医药卫生信息化作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了“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医药卫生的监管得到加强”的工作目标要求,这为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如何解决基层医生水平有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信息化建设应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给出更多、更好的答案。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手段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一个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医院的整体实力、管理水平,以及科研能力。通过信息化系统,医院和医生可以得到很多珍贵的临床数据,并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整理,为医学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都要重视信息化对于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作用。面对医改为医院提出的改革要求,医院的管理者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曾国洪在发言中始终强调,医院信息化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和区域医疗协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共享能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热点突出 百花齐放
本次大会紧紧围绕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特别针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进行了交流,探讨华南地区数字化医疗卫生建设与管理方法,总结交流信息化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共同探索医院信息化建设。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新医改”和“十二五”下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与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与效益分析;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研发与应用;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医院信息安全与电子认证、数据存储与安全的设计与应用;医疗卡、居民健康卡和银行卡等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数字化医院的医疗数据质量管理;医疗卫生信息的规范标准与应用;医院信息共享和临床数据中心的构建;医疗数据的二次应用及商业智能(BI)对决策的支持;数字技术与医院临床路径研究;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心电、麻醉、重症监护等)的开发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医疗物资、绩效管理、科研管理和医疗舆情等)的开发与应用;医院预约挂号、办公自动化(OA)及综合运营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信息化;医学信息学发展和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云技术与医疗卫生信息化等。据统计,本届大会收到来自各大医院代表的征文共62篇,其中14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
另外,大会还举办IT技术和产品展览,国内外60多家厂家参展并为大会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其中有12家厂商代表在会上分享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成功案例,促进HIT企业与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应用和研究水平。
关键词:石景山区口腔医疗;培训需求;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越来越丰富,在人们享受美味的同时,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面对口腔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医疗机构无论是在口腔医疗网点分布上,口腔医务人员配置上,还是在医疗人员工作能力上都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本文主要是从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培训的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医院能够做到定期地进行医院中口腔医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这也导致了医院医务人员的口腔护理知识和技术难以取得进步,也为我国医学口腔事业的发展和治疗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口腔医疗培训的现状和需求,作者对石景山地区所有专业口腔机构及设有口腔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进行了访问调查并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石景山区口腔医疗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1 口腔医疗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的意义
1.1 充分展示口腔医疗培训的现状,明确目标
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的最基本目标是确认当前培训现状与所设定目之间的差距。一般情况下,这种分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需要分析口腔医疗培训中医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分析现实状况中,该医院口腔医务人员所缺少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最后则是需要分析现实状况和所拟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确保本次分析的有效性。
1.2 增强培训工作的目标性和指导性
就培训本质而言,进行切实有效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培训工作程序来看,开展需求调查和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培训工作本身而服务,更是为了培训效果评估,准确、到位的分析将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推动因素。
1.3 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有效性
医院也是一个大的集体,每个医务人员都是具备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如果医院的人力资源系统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医务人员所需要知识技能,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则难以承担更多责任,也难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由此而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2 口腔医疗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步骤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所要调查对象有初步了解,其次收集最基本需求信息,确定调查目标,例如本次调查究竟是为了整体的培训规划服务还是为了某个培训项目服务。然后根据调查目标不同,在针对性地确定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并安排调查开展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进度。
2.2 确定实施的方案
针对任何一次调查行动,设计好实施方案,准确把握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对于口腔医疗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问题系统性较强,调查对象培训需求也会由于自身学历、工作经验等因素有所差异。因此,提前确定周密而详细的实施方案对于获取准确调查信息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调查行动决策的最基本依据。
2.3 实施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
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了培训需求的初步预测和调查申报,然后进行调查工作,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发放调查问卷形式。
2.4 完成医疗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报告
北京石景山区口腔医疗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工作时一个系统、详细而复杂的工作,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基础上,还需要针对性地研究相关医务人员的背景、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以及培训满意度调查。最后还需要根据整理分析结果,参照此次调查的目标进行校对,对比分析培训开展过程和效果,力求做到真实、全面、客观。
3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以石景山卫生局与口腔质控办共同举办的石景山区口腔医疗质量培训班为平台,针对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发放我们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工作结束后,总的来看,总共发放了196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了15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23份。本次调查分别涉及到了调查对象特征、接受医疗培训的时间、培训内容需求、授课方式、授课教师选择、本次培训满意度、学术年会认可度和课程难易程度。
3.1 调查对象的特征
对象特征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性别 男性 女性
百分比 34.14% 65.86%
年龄结构 20岁以下 20-30岁 30-40岁 40-50岁 50-60岁 60岁以上
百分比 0.81% 26.01% 37.39% 17.07% 13% 5.72%
工作年限 5年以下 5-10年 10-20年 20-30年 30年以上
百分比 20.32% 26.01% 29.29% 5.69% 18.69%
学历 中专学历 大专学历 本科学历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百分比 4.87% 33.33% 44.71% 14.63% 2.46%
本次调查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共有男性42名,女性81名,在年龄结构上趋向于女性化,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口腔医疗事业的爱好者偏于女性。
对于年龄结构的调查,20以下工作人员有1名,20-30年龄段人员有32名,30-40年龄段人员有46名,40-50年龄段人员有21名,50-60年龄段人员有16名,60岁以上年龄段员工有7名,从年龄结构上看,口腔医疗工作人员主要为20-40岁的中坚力量,无论从学习能力还是工作能力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从工作年限来看,工作年限5年以下有25名,5-10年工作年限有32名,10-20年工作年限人员有36人,20-30年工作年限人员有7名,30年以上工作年限人员有13名,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5-20工作经验的人员,此外30年工作经验以上的人员也较多,工作年限较长经验较为丰富,但是面对口腔医学的发展,他们急需新补充新知识。
从学历结构来看,中专学历人员有6名,大专学历人员有41名,本科学历人员有55名,硕士研究生学历有18名,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有1名,在学历结构上主要集中在大专与本科学历,这部分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2每次可以接受医疗培训的时间调查
每次可以接受医疗培训的时间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接受培训时间 2个小时 4个小时 6个小时 一天
百分比 8.94% 21.95% 30.08% 39.03%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每次培训时间的要求,有11名人员认为应该持续2个小时,有27名人员认为应该持续4个小时,有37名人员认为培训应该持续6个小时,有48名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应该持续一天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口腔医疗人员自身来说急需新的知识补充,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期待接受医疗培训,希望可以全面进行学习。在针对培训时间选择上,有高达91人认为培训时间应该安排在周末,仅有35人认为培训工作可以安排在工作日。
3.3培训内容需求调查
口腔医疗培训课程内容需求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课程内容 新技术培训 病理报告 研究进展 新材料性能
百分比 57.72% 29.26% 2.43% 10.59%
培训课程内容需求调查中,有71人选择了新技术培训,其次有36人选择了病理报告,仅有3人和8人选择了研究进展和新材料性能使用的介绍,由此说明口腔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实用型技术和实战型理论丰富知识。
3.4授课方式调查
授课方式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授课方式 专题讲座 病例展示 技能操作演示 经验交流 学术沙龙
百分比 26% 25% 24% 16% 4%
授课方式调查,26%的工作人员表示喜欢专题讲座,25%的人员喜欢病例展示,24%的人员喜欢技能操作演示,仅有16%和4%的人员明确表示喜欢经验交流和学术沙龙。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工作人员习惯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希望培训具有针对性、实例性和技巧性。
3.5授课教师选择调查
授课教师选择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授课教师 经验丰富的医师 专家学者 同区同行
百分比 45% 39% 7.5%
对授课老师选择调查发现有45%的人员希望授课老师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师,另外有39%的人员希望授课老师为专家学者,仅有7.5%的人希望授课老师为同区、相同工作经验的同行或者各口腔科的护士长,这表明学员希望能够在培训中获得新知识,能够为其工作提供帮助和引导。
3.6本次培训满意度调查
本次授课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
授课满意度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百分比 57% 39% 4%
本次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有57%和39%的人员表示针对本次培训活动有很大的收获和有一定的收获,仅有4%的人对培训结果表示不认可,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培训对于大部分口腔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与能力上都有所帮助。
3.7学术年会认可度调查
学术年会认可度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
学术年会认可度 非常好 比较好 一般
百分比 61% 30% 9%
针对医务人员对于学术年会形式认可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工作人员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好,另外也有30%的人员认为这种形式的效果比较好,仅有9%的工作人员对于这种形式反映一般,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对学术年会培训形式比较认可。
3.8课程难易程度调查
课程难易程度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
课程难易程度 难度较大 难度适中
百分比 28.4% 62.6%
在专家授课程度接受程度的调查中,62.6%的被调查者反映,此次培训难度适宜,接受程度很高,还有28.4%的被调查者反映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可以得出口腔医疗工作人员课程接受层次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建议分层次培训,进而促进工作人员全体素质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本次调查由于时间和人员的限制,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调查的广度和问题的深度来看,本次调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次培训的意义,并为今后培训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培训需求的分析来看,无论是培训的方式、时间还是授课方式的选择、授课老师的选择都应该以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满足广大一线工作人员的现实需求。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只有切实迎合了培训主体需求的培训才能真正开发人力资源,才能提高石景山区口腔医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位患者服务,践行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
参考文献
[1]吴云,王松龄.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8)
[2]夏岩.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与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分层次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03)
[3]黄慧萍,赵英莉,贾霄云.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10)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实现我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本单位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把促进全员学习,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落实专人负责,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改进管理手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要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达标率。
卫生局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年度规划,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达95%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90%以上。乡镇卫生院,各防保所(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新农合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民营医院,学校医务室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达90%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85%以上。
二、规范管理,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和《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成立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县卫生局安排县医学会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授予环节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执行情况的管理检查,确保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强化约束机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卫生部和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执业注册、再注册、变更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换验证、单位年度考核,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卫生技术人员未完成年度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不予受理职(执)业资格注册和再注册,变更执业地点,不得进行医疗机构换检证,年度岗位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在申报晋升职称、竟聘岗位和注册、再注册、变更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换检证时,必须提供《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由各医疗单位初审并加盖鲜章,县卫生局复审。
(三)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坚持“三性”、“四新”(即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原则。
1、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人事培训中心《2012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全员培训工作有关事项的函》文件精神,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全员采取以网络培训为主,面授培训为辅的方式进行,全程20学时,请学员按射卫办[2012]17号登网步骤下载学习内容、注册、交费、提交、确认;各单位要传达到职工,认真按文件精神执行,继续教育学分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发证。
2、积极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普及性,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地学习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远程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计生服务站,学校医务室,乡村医生,个体医生都要参加华医网与本专业有关内容的学习获取ⅰ类、ⅱ类学分。县人民医院于每年3月到市卫生局学会办购买华医网i、ⅱ类学分卡,县中医院购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i、ⅱ类学分卡,其它医疗单位(含个体、乡村医生)于每年3月由各单位、防保所(组)带上参学人员的花名册到县卫生局学会办购买华医网i、ⅱ类学分卡,每卡120元。
3、继续医学项目还包括:学术会议、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会、临床病例(病理)讨论,专家会诊查房、新技术操作,撰写论文和著作、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院内专业讲座,县卫生局组织的水平测试,乡村医生培训等。
(四)严格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i类和ⅱ类学分。
ⅰ类学分为经卫生部、省卫生厅批准公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华医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卫生部、省卫生厅组织或授权举办的远程网络教育。
ⅱ类学分为省以下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所举办的经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科研立项、进修学习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经批准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专题培训、水平测试以及经批准的远程医学教育和网站举办的学习活动;经县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院内及片区专业培训。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实行累积制,即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学习每年达60学时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获得不少于25学分;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每年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其中:ⅰ类学分:初级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学分,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0学分。ⅰ、ⅱ类学分不得互补。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学分管理办法》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和登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于每年3月将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上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按批准项目、内容、学时不得随意扣减,同时每年3月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报送县卫生局备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及i、ii类学分报县卫生局复核;全县其它医疗机构院内、站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课题于每年3月报县卫生局学会办审批;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及i、ii类学分于每年12月报县卫生局学会办审批,批准后方能记入个人学分档案。
三、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于2012年7月前要建立医学科技教育网络平台,以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网上申报、评审和执行情况信息反馈,加快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反馈体系,实时了解和掌握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参与对象学分完成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紧紧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一)县医学会要建立医疗卫生技术骨干人才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骨干及全员培训机制和制度。通过定期选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组织适宜技术推广等形式培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技术骨干。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按照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的在岗培训,每年3月报送培训计划到县学会办审核、备案,并参照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行管理。县卫生局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强“九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技能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二)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继续医学知识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人事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培训全科医师提供具有全科医学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等卫生人才的继续医学教育,同时增加护理、药学、检验等相关医学技术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使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与管理紧密结合到医疗卫生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认真开展面向全体卫生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广临床诊疗规范、临床路径、适宜医疗技术、合理用药指导原则,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全员培训,促进卫生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操作能力,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医师定期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业务科),办公室主任:汤敦华,副主任:王一志、邓晓文。
二、考核机构
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负责本单位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公共卫生、口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医学会负责考核;中医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中医药学会负责考核。
三、考核对象和时限
(一)考核对象: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二)考核时限: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周期。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由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向考核机构提出进行提前考核。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2010年1月开始启动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20*年12月31日以前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近两年内的执业情况进行考核,以后每年对执业注册满两年的医师进行考核,一般从本考核年度的3月开始,至4月底前完成。各考核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医师定期考核情况汇总报卫生局业务科。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三项,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考核还应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根据执业医师的级别、类别和专业区别对待,重点测评法律法规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测评主要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进行,测评的具体标准暂由各考核机构自行制定。各考核机构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专业的医师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并及时报县卫生局备案。我局将在总结各考核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医师考核内容,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五、考核程序和方式
考核机构于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考核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对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医师,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采取简易程序考核;其他医师采取一般程序考核。对符合简易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由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后,报考核机构审核;对采取一般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对其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报考核机构复核,考核机构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形式组织进行业务水平测评。
六、执业行为和考核结果记录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档案,将医师执业行为记录(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及《医师定期考核表》及时存入其档案中。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部门给予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定性任务及取得的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者,即为不合格。
每次考核结束后30日内,由医师注册所在机构及时将被考核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报送到注册机关,注册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考核情况进行审定,并在被考核医师的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至*年*月考核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印章(由注册机关刻制),同时将考核结果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如考核不合格,经培训3-6个月后再次考核合格者,在其《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考核合格”字样印章。如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七、要求
【摘要】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人才培养及工作质量管理中的成效。方法制定层级管理目标、职责及考评标准,对护理人员按逐级、集中培训及个案分享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及科室工作质量的差别。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均高于实施前,工作质量指标不合格平均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在人员培训及质量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质控意识,提高科室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 层级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41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1]。如何落实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处理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在消毒供应中心人才培养及质量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分层级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先进管理模式,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2]。我科于2013年6月实施层级管理,对比实施前后6个月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工作质量指标不合格平均发生率下降,科室质量提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全院52个临床科室,以及23个社区服务中心所有使用后医疗器械和物品的集中管理。在岗护理人员13人;年龄32~52岁,平均35.7岁;学历结构:本科6名,大专4名,中专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4人。另在岗工人8人。
1.2方法
1.2.1制定层级管理方案
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能力训练的路径和方法,能力训练的长效机制及组织管理[3]。结合本科室护理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及特点,制定层级管理目标、职责、方法及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遵照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技术规范等,达到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独立承担相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1.2.2划分初始级别
根据入科年限及职称划分护理人员的初始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N0级(入科0-1年)3人、N1级(入科2-3年)6人、N2级(入科4-5年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3人、N3级(入科6年以上具备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1人;在岗工人由N2级以上人员以一对二的形式承担培训任务。
1.2.3各层级职责要求
①N0级: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通科基础知识、工作流程及技能培训,能正确落实岗位职责、按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及规范,能协助简单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达到自我质量监控。
②N1级:熟练掌握并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流程及规范,负责监督指导下级护士岗位职责、日常工作流程及规范的实施,能独立解决突发应急事件,负责新技术新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料收集。
③N2级: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负责科室层级培训的有效实施,负责各岗位工作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参与科室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制定及科教研管理并组织实施,解决专科疑难问题,参与科间沟通与协调。
④N3级: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各项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建立及监督持续教育培训系统;建立质量文化,安全管理理念及持续质量改进机制,运用风险失效模式分析法(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CA),解决多专业工作疑难问题并组织实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实现 “质量控制”[4];确定质量改进目标,推动专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1.2.4实施方法
1.2.4.1逐级培训根据器械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存储、发放、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追溯管理等工作环节,制定各层级培训手册,按照N3N2N1N0逐级负责制的要求,组织实施;各层级由上一级选派1人担任组长,执行8 h在班24 h负责制,有计划地对相应层级的培训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5],保证实施效果。
1.2.4.2集中授课以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考核细则及质量评价指标、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专科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等作为指导资料,每月进行集体理论及技能授课。
1.2.4.3个案分享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不良事件、临床科室意见反馈等作为个案的选题依据,如特殊精细或贵重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及交接等高危环节管理;复杂器械正确拆卸、清洗、组配、功能检测及保护;灭菌过程监测及湿包管理;植入器械灭菌、提前放行及追溯管理等,提出课题要求全员参与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并探寻解决方法,提出可行性整改或优化措施,组织探讨、分享、实践,最后修订形成科室指导性工作方案。科室制定评价表对主讲人个案的选题、授课能力、课题内涵及成效等进行评分。
1.3考评标准 设定各层级量化考评项目、内容及标准,保证晋级的实施成效,见表1。
1.2科室培训小组/护理教研室
1.3.1综合能力评价
根据科室工作性质及培训内容全员讨论制定评价表,包括:学习主动性;知识拓展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PPT制作及授课能力;团结协助及服务态度共6项。每项均采用Likter5级评分法[6],即有很大提高(5分),提高(4分)、一般(3分)、稍有提高(2分)、无提高(1分)。
1.3.2效果评价
考评周期内根据考评结果确定新的层级级别,对于能力水平达不到培训要求的人员,可降低到相应的级别,相反则可高评,并纳入绩效管理。
2结果
2.1理论及技能考核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具体结果见表2。
2.2综合能力评价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 ),具体结果见表3。
2.3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参照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指标,按数值增降率选取前5项,对比实施前后6个月指标数值的变化;层级管理实施后,器械清洗平均不合格率由0.232%下降至0.147%,灭菌包相关质量指标平均不合格率较实施前有明显下降,具体结果见表4。
3讨论
3.1通过量化考评标准,全面考评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及能力,从层级的职责要求及表1可以看到,随着层级级别的递增,对个人综合能力、自我质量管理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体现绩效分值的提升,达到规范化与激励相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成效。
3.2将三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并有序实施,全面落实培训内容,通过个案分享的形式,促使护理人员把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围绕疑难问题组织讨论,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拓展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表2及表3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综合能力及质量内涵均得到提升。
3.3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下实行层级管理,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我质量控制及消毒隔离意识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对工作提出建设性及实质性改进意见,通过实践、论证和总结,不断规范及优化工作流程,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从表4的质量指标数值变化可以体现出科室工作质量的提高。
4结论
手术仪器日新月异,尤其是专科的仪器精密、高端,专科化的规范培训和操作更显必要 [7],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全院各专科手术腔镜及显微等贵重精密器械的集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及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器械的性能、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加强科室人才培养,组织学习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拓展学科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能发挥培训过程中关键问题对工作者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全员参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8]。并借此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促进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4.
[2]李兵娇.护理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2(34):151-152.
[3]广东省卫生厅编.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01.
[4]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S].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03.
[5]曾昭转,司徒定莲 .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分组管理的实施及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4):88-89.
[6]陈亚梅,任健凤,黄静玉.PBL教学法在ICU护理本科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1(9):7-9.
1教育内容
1.1入院宣教
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院内及科室有关规章制度,如:就餐、洗漱、卫生间等,介绍主治医师、管床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的姓名,并制成牌子贴在病室的门上,以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消除紧张情绪。
1.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相当重要,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尽早恢复平静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突然的意外导致患者丧失自身的完整性,并且肉体上承受着巨大痛苦,心理上失去平衡,临床上常表现为恐惧、烦躁、大声叫喊。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伤情,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护士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状态。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在治疗和护理患者时要态度和蔼,工作认真负责,主动热情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语言交流的技巧,使心理护理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1.3疾病知识教育
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年龄、不同的疾病,向其讲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并向他们介绍科室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技术,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预防病情变化。
1.4术前宣教
向患者讲解骨科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如:皮肤准备、心理准备、术前禁食水,术后如何配合医生、护士进行适应性锻炼,消除顾虑,达到配合手术治疗的目的。
1.5术后指导
根据不同部位的手术,制定标准计划内容,评估后进行康复指导。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教会患者行为训练方法,做好饮食指导。
1.6出院宣教
针对不同疾病向患者做宣教指导,详细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多吃水果及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坚持按时服药,出院3个月~6个月内切勿负重,避免因活动过早引起并发症,若有不适,应随时复诊等。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关系到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功能锻炼应持之以恒,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实施健康教育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及社会背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①健康教育应长期进行,特别对骨科患者应贯穿于患者治疗及康复的始终,详细记录出院患者的联系电话,以便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给予认真指导及援助。②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管理制度及科内相关制度、诊断治疗、护理安排及疾病的预后,使其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③对于文化层次低、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小孩及边远山区农村患者,护士除耐心帮助他们外,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相关制度、管床医生及主管护士,使患者知道有问题能及时得到有关人员的帮助,并经常与他们沟通及进行宣教。④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护士与其进行宣教时,要注意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以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而引起病情恶化。
3效果评价
通过对骨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信息有所了解与掌握,从而在治疗中积极配合,与医护关系十分融洽。患者的满意率有较大提高,由原来的93%提升至现在的98.5%,充分说明实施健康教育切实、可行、有效。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行政监管、技术支撑”的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和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相关验收要求,确定我市三年内(2015-2017)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绿色低碳生态
1.低碳生态城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0.05吨标煤/m2.a,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强度0.10吨/m2.a。
2.绿色建筑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执行65%建筑节能率。新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面积511.7万m2,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266.1万m2,比例52%,建成303.8万m2,比例59.4%。
(二)节约型城乡建设
1.节约型规划。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m2,城镇控规全覆盖率。示范城市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用地面积占整个示范区域面积的比例100%。
2.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面积80万m2。
3.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75%,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公交站点可达性500米覆盖率90%,新能源公交车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30%,公交站台智能化改造50%。
4.节约型村庄建设。村庄设施完好率85%,村庄环境达标率85%,美丽宜居镇村20个。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70.6%,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10%。
6.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覆盖率50%。
7.成品住房。按照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建筑的60%。
8.城市绿色照明。照明年节电率5%,新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85%,高效光源应用比例85%。
9.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雨水利用率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0%。
10.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率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率6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污水市政淤泥资源化利用率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5%,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11.建筑工业化。推行建筑工业化,采用建筑工业化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10万m2。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
三、重点工作
(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时,编制出台市绿色生态专项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市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实践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战略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分别为: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能源利用规划》;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实施方案(2013-2017)》;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规划》。
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65%建筑节能率、成品住房、生态环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并落实到具体项目。针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何落实,提出措施和计划。
(二)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且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率达到65%水平。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居住区,重点推进大学城、新区等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域,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率先垂范,具备条件的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引导商业开发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强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监管。积极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设计和能耗公示等工作,扩展市级建筑能耗监测中心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由市区向各辖市、区延伸。所有建成示范项目按照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中的能耗指标体系结构设置各分项计量装置,并将统计得到的建筑能耗数据上传至省住建厅监测中心。推广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全面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对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中所有的示范项目开展能效测评,并将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必要条件。同时,大力培育能效测评机构,加强能效测评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量评估,指导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扩大太阳能利用,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
(四)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体现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统筹开发地下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物资仓储、人防设施等地下设施。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权属管理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时应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优化城区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完善公交线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进和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加快城市公交建设,实现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以上。形成适应风景区休闲旅游功能的慢行网络系统。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强步行系统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建立便捷借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机非交通运行的空间分离;另外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运动方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居民的自行车休闲运动文化建设。扩大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服务的范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工具。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推动公交使用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车的使用,出租车实现CNG(压缩天然气)全覆盖,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
(六)节约型村庄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经济适用、集约建设,地方特色、乡土风情,试点示范、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全市节约型村庄建设。重点集中在农居集中、村庄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照省《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村庄土地节约、环境整治、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庄开展节约型村庄建设试点,同步开展特色村庄建设改造,探索节约型村庄建设的方法、途径,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节约型村庄。
(七)深入推动建筑产业化和住宅全装修
推动建筑产业化。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培育发展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业企业。鼓励各地政府安排适量用地支持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区率先在全市建设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研究出台对于开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开展住宅工业化应用试点。推进成品住房。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示范试点、菜单式装修住宅小区试点,研究集装饰装修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饰装修新模式,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鼓励品牌家装企业、材料企业构建生产加工制作、物流配送、民工培养管理平台,为成品住房质量提供市场保障。在绿色建筑、廉租房和公租房中率先推行成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推行成品住房建设,按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的60%。
(八)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加强照明设施的改造,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节能控制技术,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装路灯照明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路灯照明系统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路灯使用寿命,保证节能、高效、安全运行。
(九)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针对旧城改造,兼顾新城开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根据有利地形、自然沟渠等条件,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区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绿化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率,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下凹式绿地建设,提倡应用透水路面工程技术,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工艺改造,合理建设市政中水供应管网,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区自建中水处理站。
(十)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垃圾源头减量、过程分类、高效收运与资源化处置同步推进,向“分散收集、集中转运、集约处置”方向发展。优化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按照“三分类法”(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完善日常保洁系统,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运营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途径,加大污泥焚烧发电力度,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场建设,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扶持发展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加强医疗垃圾监督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建立全封闭的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推进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向乡镇、村级卫生单位延伸。
四、推进计划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重点任务推进计划(2015-2017)》
五、资金方案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专项引导资金使用方案(2015-2017)》
六、考核指标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考核指标(2015-2017)》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协调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各辖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安排专人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组织推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支持、主动服务,认真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合力解决全市绿色低碳建设推进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牵头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政策扶持。按照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装配式建筑要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奖励政策,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项目,可优先享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33-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2],因此在职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医院分别从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同层面,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就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及成功经验作综述,以了解护理人员对在职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也为护理管理者作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1 在职教育的概念
在职教育包括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三个层面[3]。
1.1 岗前培训概念
指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4]。
1.2 护士规范化培训概念
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3]。
1.3 继续教育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5],培训对象:毕业后通过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6]。
2 护理人员培训课程的设置
2.1 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
2.1.1 岗前培训的目的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新招聘录用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缩短由护生到护士的距离。关小玲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新护士都认为需要[4]。
新护士的特点是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临床思维还未形成[7]。
2.1.2 岗前培训时间设置
一周为宜。关小玲的调查显示47.92%和39.58%的新护士认为培训时间为5 天和7 天[4],褚晓静调查[8]也同意这种观点。但张岩平的研究显示培训需要3 周[9],他在培训时把基础操作示教后的分组训练也纳入岗前培训范围,认为这一内容放在进入临床后的规范化培训更合适。岗前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使新护士产生厌烦情绪[4]。
2.1.3 岗前培训课程内容设置
为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防护知识、礼仪素质、奖罚制度、基础操作示教等[10-11]。岗前培训往往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培训结束统一考试。
通过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可使新护士有爱院如家、院荣我荣的思想,用医院规章制度约束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12],同时也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院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护理,让护士了解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使新护士能自觉参与到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来。
职业防护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新护士是缺乏的,因为护士学校或学院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教材[13] 。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锐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等。
基础操作示教,可使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因为新聘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层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调研中发现新护士将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调研显示操作示范训练的需求,大专达74.53%、本科达82.14%。说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15]。
2.2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
2.2.1 护士规范化培训目的
使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熟悉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16]。
2.2.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
关于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培训的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是本科毕业生1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5 年[3][16],与我国护师职称申报条件上的时间相一致;有的本科毕业生3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6 年[17]。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本科毕业生要在一年内完成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有一定的难度。陈冰认为适当延长本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期更有利于其在业务上的进步[16]。由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7],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本科1 年后具备护师资格,故护理本科生的培训周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2.2.3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置
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培训[18],着重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一般医疗知识及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抢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种护理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19]。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3][18],培训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科阶段。夏玲的调研显示: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为临床监护技能、护理专业服务流程、护理操作规程、人际沟通技巧和职业防护知识[15]。
肖菊青的调研显示:基础阶段培训新护士和护士长均认为最需要的内容有护士的专业思想和素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与应对、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文件书写和医嘱管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身体评估方法及异常体征、标本采集及参考意义、临床药理与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急救技术、专科技术操作[14]。以上的课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护士特点[7]。
专科阶段培训:着重于专科护理常规、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掌握,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5]。关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训,王燕的经验是建立科室专科疾病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时结合科室模拟演练,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她们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并及时给予指点与讲解,提出最佳方案[12]。
护理技术培训:由科室加大对护士专科护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练程度的培训力度,采取高年资护士与新护士“一对一”方式[12],并且考核与培训相结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训:组织以人际交往、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聊天活动;组织护理服务规范演示,提高护士的感性认识;为护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12]。
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思想、服务态度、爱伤观念和职业责任心等进行言传身教。发现科室往往较重视理论、技能的培训,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教育,但年轻护士的思想正处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培训对象今后的成长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6]。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又面临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挑战,培养护士构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教育读本》《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案例[20] 学习、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明确护理实习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2.3.1 继续教育的目的
从继续教育定义中已知,它的培训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教育。美国护士学会则将继续护理教育定义为:“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教育、行政、科研而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以增进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达到改进对公众的健康护理的目的”[22],可见,继续护理教育应该具有规范的组织体系,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3]。继续护理教育内容应贴近国内外护理及医学发展的动态,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注意适合不同专科的护理需要,教育内容应定位于高起点、深层次、新进展上[24]。
2.3.2 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设置
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一种终身教育。
2.3.3 继续护理教育培训内容设置
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院内感染控制等[25]。
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王爱平对我国7 个省、4 个直辖市、77家医院862位护理管理人员的问卷中发现94.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长需要进行培训[26]。邹碧荣关于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专家讲授护士长管理、如何进行护理科研、沟通与协调技巧、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护士长素质培训等,被调查者反映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先进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本院护士长讲授护士长管理需求最低[27]。这说明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已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进性的经验之谈不受欢迎。护理科研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护士长们已意识到护理科研目前仍是护理人员缺乏的技能。护士长有提高沟通技巧与协调技巧的需求,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全体人员的素质与士气,这样培训的课程具有实用性。
在新知识方面,应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如“循证护理研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在专科护理方面,如“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焦虑障碍病人的护理”[23]。
颜君等[28]通过354 名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调查继续教育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说明护理人员中大多数人重视临床新技术、新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技术、理论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危重症监护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危重护理知识及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在校的知识显得落后与匮乏。
同时“护理论文撰写”“护理英语”“护患沟通技巧”和“护理论文选题”也受到欢迎,这与邹碧荣的调查相一致,说明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已认识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论文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行,护理科研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从颜君调查中还发现超过50%护理人员选择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说明护理人员已意识到处于护理这门高风险的行业中,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持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这种需求具有创新性。
白洪敏等[29]对19 所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护理人员309人,关于继续教育25项课程需求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101人是护士,吴玉霞[30]对547名护理人员,(其中103人是护士)所以导致调查结果更适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课程。这可能与调查研究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项目中,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目标人群是护师以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停留在低层次、普及教育的水平,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
3 小结
在职培训因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故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因有不同的侧重点,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对医院的概况、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从护生到见习护士的转变;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侧重于“三基”培训及“专科”培训;完成从见习护士向护士及护师的转变;继续教育侧重于“四新”培训,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效果一方面需经常调研培训对象的需求,因为现代成人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成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认为他们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训应与相应的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宁宁,赖莉,陈海霞等."品质改善”管理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陈爱杰,魏霞.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科内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7,13(12):1129~1130.
[3] 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49.
[4] 关小玲.护士对岗前培训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18~921.
[5]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 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鸣.浅谈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8] 褚晓静,黄立琴.强化新护士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6~647.
[9] 张岩平,戴玲.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10]郑玲,胥爱群.爱聘护士的培训与管理.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186~187.
[11]刘立捷,李亚洁,汪道萱.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丽军,雷蕾等.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5.
[15]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26.
[16]陈冰.毕业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1~62.
[17]张萍萍,郭瑛,赵立民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休会[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2):83~84.
[19]范敏娟.我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现状[J].家庭护士,2006,4(10):52~53.
[20]唐勇,钟小勤,张专贤.护士长在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5,26(3):247~248.
[21]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005.11(1):57~58.
[22]陈淑琴,刁惠民.新加坡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启迪[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静,王玉琼.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陆爱平,方玉桂,杨茜.对继续护理学教育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发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国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现代医院,2006,6(11):148~149.
[26]王爱平,李晓波,苏兰若等.2005~2010 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4~566.
[27]邹碧荣,王练,孙静.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5):52~53.
[28]颜君,陈志群.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2):57~59.
[29]白洪敏,黄玉华,张佩超等.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11~15.
[关键词] 护生;带教;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 R64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92-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阶段。通过神经内科的临床实习,培养和提高护生专科护理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所必备的各种技能。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将他们早日锻炼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结合我院神经内科护理专科性强、病情复杂多变、护理风险相对较高,我科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及实施方法
根据近几年护生出校的总体素质,神经内科工作的性质,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点及易出现的护理缺陷,经全科护理人员认真总结、讨论,将实习计划修订为五点。具体实施如下:
1.1入科教育
由护士长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本专科实习要求、整体护理的概念,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第一时间消除护生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第1天完成。
1.2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
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独立的操作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介绍本科工作制度,如交接班制度、请假制度、查对制度、保护性医疗制度等。指导护生学习护士礼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与入科教育同时完成。
1.3神经内科常用操作技术演示及指导
每批新入护生实习的第1~2周,轮流挑选科内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逐一对神经内科常用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主要包括:氧气吸入疗法、保护性约束带法、康复训练指导、介入溶栓护理等。再让护生在模型人上反复练习直到基本掌握,然后在实习期间逐渐熟练。护生出科前1周抽考1~2项,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
1.4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
1.4.1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进行专题讲座 轮流挑选科内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对新入护生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讲课内容: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出院指导,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统筹指导。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第2~3周完成。
1.4.2临床实习中的理论指导 实习护生既有中专生,也有大专生、本科生,带教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平等对待他们[3]。实习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实习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时多看、多学、多问、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的重点、难点及本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的知识传授给护生,随时提问和检查,放手不放眼,如出现差错,带教老师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尽快让护生熟悉本科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从而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并用通俗、准确、清晰的语言与患者有效地沟通,既提高护生的交流水平,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1.4.3出科理论知识考核 护生出科前一周对他们集中进行神经内科常用护理知识考试,了解护生对神经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
1.5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严格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带教,带教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对专科疾病的治疗护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带教中既能态度严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又能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使用鼓励的眼光、激励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同时生活上又能主动关心、帮助护生,使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初始阶段就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熏陶[4]。护生出科时按“优、良、中、差”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科内对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2结果
我科在多年的带教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带教体系,既对培养出合格的护生起关键作用,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促进科内护理质量提高,同时在新形式下对护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从多渠道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带教方法[2]。
总之,带教过程是我们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督促并激励我们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带教中。
[参考文献]
[1]赵国芝,龚玉泓.浅谈神经内科护生临床带教[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11(6):21.
[2]李静,况兰.浅谈带教实习护士的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9):838-839.
[3]吴素清,黄青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
一、职工医疗保险的现状
(一)医保覆盖面逐年扩大,基金收支基本平衡。截止到20__年11月底,我市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 107596人、89646人、40853人;今年前11个月“三险”新增扩面人数分别达到11022人、19149人、2879人,共征收医疗基金、工伤基金、生育基金、大病保险基金分别为12453万元、1008万元、453万元、1161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数。今年前11个月,基本医疗保险为全市参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服务86.78万人次,其中门诊84.64万人次,住院2.14万人次,共支出医疗保险基金991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5440万元,个人账户4463 万元),大病支付1085万元;工伤基金赔付1442人次,支出754万元;生育保险基金使用466人次,支出16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到20__年11月底统筹结余1770万元,累计统筹基金滚存结余3178万元,个人账户沉淀结余3587万元,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累计结存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强。
(二)不断探索医改难点,多层次医保政策体系逐步建立。20__年市政府出台《__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暂行办法》,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出台了《__市城镇社会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暂行办法》、《__市困难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__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准入标准》、《__市大病医疗保险管理办法》、《__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等。这些医保政策保障了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妥善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参保以及慢性病参保患者长期吃药打针的问题,缓解了大病参保患者因病致贫、因贫看不起病的困境。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我市对《__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提高了支付上限和核销待遇。
(三)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基金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管理,制订完善了门诊稽查、住院跟踪管理、转诊转院审批等制度。依据《__市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医院医疗行为、医护人员违规行为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控力度,从源头上堵塞了医保基金流失漏洞。在基金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认真做好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建账、支付、审核等基础工作;三是改进和完善与定点医院的结算办法,强化医保基金营运管理;四是加强对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的监控。尤其是做好对统筹基金的支出管理及监控,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二、职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单位和职工对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不愿为职工参保,而许多劳动者不敢提医保的事,担心被解雇;二是个别企事业单位转制后,无力为职工参保;三是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但范围只局限在管理和生产骨干层面,少数企业甚至隐瞒用工人数;四是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参保不合算;五是许多职工不了解医保政策,不清楚参保的权利和义务,对医疗保险待遇期望值过高,有些职工因此断保或不愿参保。
(二)参保单位比例不尽合理。财政负担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而企业则参保不够。目前我市应参保而未参保的职工人数占到了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多,仍有少数单位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三)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仍有待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综合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政策凸显出了“真空地带”。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现行政策规定参保人员只能报销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因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也只承担参保人员因工作期间的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责任,对非工作期间引起的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不予赔付。参保职工因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于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能解决,致使少数家庭因此致贫、返贫,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四)医保关系缺乏异地转移接续机制。民营企业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性质不稳定,工作流动性相对较大,参加本地的医疗保险后若流动到其他地区时,其医疗保险关系无法转移,因而享受不到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五)医保监管部门与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沟通合作互信不够。尽管我市医保工作总体上已步入制度化运行、规范化管理轨道,但客观的讲,在实际工作中,医、患、保三方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距离改革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既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也有自身发展的因素。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中心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制度体制问题。医保中心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主要是通过协议的方式相处,协议条款公正不公正、公平不公平、合不合情理,缺少一个由多方参与的职工医疗保险监督沟通机制。
三、对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意识。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 活动,采取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到基层,晓喻到群众,努力提高企业对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认识,增强广大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医疗保险。要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普及医保知识,使各单位负责职工医保工作的人员、医保对象及医务工作者都熟悉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办法,共同推进医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修改完善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早日出台《__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综合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以提高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和保障范围。
(三)突出重点,加大扩面力度。要着力做好改制企业、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力争使所有的城镇职工都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在制度框架上,坚持大的原则统一,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保障方式;在管理服务上,加快医保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减少医保基金的征收环节,缩短单位缴费到进入医保专户的时间,保障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及时核销,推动医保服务的社会化和便民化。要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力度,体现职工医疗保险的强制性,杜绝企业参保的随意性,依法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