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3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艺术技术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具有三大功能: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研产”其实就是高等教育这三大功能的具体体现,并且将这三大功能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高校来说,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而“学研产”的培养模式给全面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提供了很扎实的基础。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来说,有此模式为支撑,对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影视艺术专业,尤其是广播电视类的专业,是一门比较新兴的专业,起步较晚,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状况等因素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学研产”教育模式给影视艺术专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支撑。尤其是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不像专业院校有影视艺术教育的培养传统、学习环境和实践渠道,更需要在“学研产”教育模式下培养自己特有的影视艺术人才――即全面的影视艺术专业化人才。这就使得影视艺术与“学研产”教育模式分不开了。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导致大多数高等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无论教学和科研基础薄厚,无论是理工擅长还是文史主导,无论是艺术类、还是综合类院校,都应着时代潮流和利益驱使来开办影视艺术专业,影视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
二、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不同,师范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一般都是从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衍生而来。师范院校开展影视艺术教育更多的从技术方面、实际应用方面为本培养影视专业人才,为了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专门技能,又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修养,专业设置时,还会联合文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相近艺术专业,共同培养影视专门人才。在这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教育,普遍具有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人才的偏离性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在师范院校中存在,在其他开办有影视艺术专业的综合类、理工农林类大学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院校在影视合流教育趋势的影响下,将电影、新闻、电视、动画、网络、文学、播音主持、表演、广告、设计、摄影、录音等与影视相关的领域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培养。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显得笼统和偏颇。有些以培养广播电视采编为主的专业,在培养教育过程却是注重电影理论知识的培养;有些学校培养编导、策划方向的人才,却在培养过程中侧重技术方面的学习;还有些学校则是以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为侧重的目标,却培养成为信息传播为主的教育。培养人才产生偏离性现象。
2.教育方式复杂多样
教育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受到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影响,选择适合本校的教育方式来发展影视艺术类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文化也随之不断的繁荣。影视艺术专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需求越来越高,成为新兴热门的专业,尤其是播音主持、表演类的专业受到许多高等院校的青睐和追捧,筹备和创办也相对快速一些,许多与影视艺术领域相差较远、文化积淀相对少的高等院校,常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开办本专业;而综合类高等院校更多的则是靠文学、新闻等传统优势学科来发展影视艺术教育,其文化理论储备非常雄厚,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理论、艺术批评、文化剖析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其对影视基础、实际操作和技术技能方面薄弱。科学理论研究占据优势,而社会实践方面相对较差;理工类院校与综合类相反,其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忽视艺术素养的教育。
由此可见,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很多样繁杂的,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从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教育,具备一定的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但在艺术修养、审美理论方面却不能很好的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技术和艺术之间发展是“两张皮”的状态。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也是摇摆不定,总体上还是偏向技术学习和实用技能的方式发展为主。
3.课程体系不完善
一个专业的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架构,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尤其是电视相关专业,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课程架构,主要是吸取电影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电视艺术简单拼接,来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因此,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带有很浓重的电影专业课程的影子,甚至是照搬照抄电影专业的课程。而电影和电视这两门艺术领域虽有共通之处,但有一定区别,这就使得电视专业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凸显出电视艺术的独特之处,课程设置有所欠缺,课程体系显得不完整。
4.师资结构不健全
在我国,与影视相关的专业艺术高等院校很少,仅有寥寥几所,再加上影视艺术专业开展较晚,发展时间短。各个高校在发展影视专业初期师资力量会很薄弱。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高校原有专业的相关教师,这些教师大多都是学习物理、无线电、教育技术、美术、音乐、文学、新闻等专业出身,对影视艺术领域的理解不够透彻,有重技术轻艺术,艺术门类、文化理论不准确等问题所在。长此以往,电视艺术人才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束缚。
5.实践渠道不给力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最基础的方式,学校的实验设备、场所等硬件设施是实验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条件。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电化教育专业的实验设备、场所可以与之共用,但由于设备的造价高、更新换代迅速,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实验设备的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实验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实验设施的使用之间存在矛盾,日常实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专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影视艺术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总体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在管理机制上还需要提高,个别的学生对实习的消极态度需要完善管理体制来解决。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在专业实习中会受到制约,这是需要亟待协调的一个问题。
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的解决措施
面对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和吸取各类院校开办相关专业的经验教训,结合教育教学质量,处理好各个教学培养环节,借助“学研产”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1.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目标是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高校创办影视艺术教育是要培养成电视专业人才,还是电影、网络、新闻等专业人才要非常明确。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管理等方面才能有的放矢,在引入优秀的师资方面才能更好的为相应的专业服务。从而培养出全面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专业人才。
2.依托固有优势,确立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
师范类院校的固有优势就是影视艺术专业是由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起来,有很深厚的技术层面的基础,实验使用的设备(摄录、音频、编辑、照明等)和场所(录音棚、演播室)都很齐全,具备了一定的影视技术方面的理论体系。相比于综合类等其他高等院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给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也为“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师范类院校可以利用这些固有优势,以“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为理论支撑,确立一个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理论知识雄厚、实践技能熟练、科技创新思维强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来说,最重要的解决好的问题就是艺术修养和技术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就是将艺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操作很好的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建立起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将学生自己具备的艺术理论体系和技术技艺技能,应用到实际实践创作中去。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理论知识的能量,制作成作品,为社会和自身发展服务。让有能力的、优秀的学生将自己实践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和自我具备的只是理论体系相结合,将影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从中领悟出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实现了“学研产”的完整结合。
3.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设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之后,课程体系设置成为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其他同类院校或者相关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可吸取电影专业的课程体系,取其精华,再与电视艺术的本体特征相结合,来进行课程设置,从而组织教学。要避免盲目的照搬照抄,直接将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课程完全挪到培养电视专业人才的课程中,或者是只将表面改成电视专业,而没有深入到本质当中。
课程设置要符合学校校情、学院院情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虽然都是师范类院校,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公共课的开设就不尽相同。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时,就需要考虑到公共课和专业课在每学期的比例问题。让学生更舒服的掌握不同的知识,科学的建立好知识结构;学院内部主要是要调整好实验创作类课程和实验设备、场所之间的矛盾,将实验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提高实验设施的利用率,避免实验创作类课程之间产生时间冲突,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和学生创作的流程;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类型之间要科学合理的安排,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成长和发展。
课程设置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总体来说还是有重理论轻实践之嫌,需要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增加实验课的课时和创作课的数量,尽量设立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好的把“学研产”三者结合起来。
4.积极引进优秀、创新型的师资力量
由于影视艺术专业起步时间晚,电视艺术也只有二十来年的时间,师资资源更多的是靠其他理工类、艺术类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当,摸索。影视艺术科班出身的教师数量较稀少,质量上、知识架构、教学技能和经验方面都有待提高。师范类院校可以借助自身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深厚的优势,在日常教学中对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师范专业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获取一些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当教师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专业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影视艺术科班出身的教师,提高影视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通过高层次、高学历的学习经历和经验,鼓励教师做好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5.集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拓展实践的渠道
对于师范类的影视艺术专业来说,实践的硬件设施虽然齐全,但是实践创作的环境相对滞后,实践渠道也相对要窄。
对校内来说,优化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保证实验设备的良好和实验场所的正常运作,创造优良的实践场所。在技术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次数,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业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课外创作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集合学校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创造良好的实践创作环境,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成立“影视制作小组”“摄影小组”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建立学术作品创作大赛为学生创作提供条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加强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拓宽专业实习的渠道,也可以在学院内部将各个专业之间的实习实践资源进行相互共享,通过学校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为学生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实践领域,增强实践机会。条件成熟还可以筹建和创办实习实践基地,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有秩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专业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 数码影视 数字 动画 高校
一、数码影视、动画专业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环境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自80年代始,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数码影视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我国从90年代初也已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影视和动画节目。迄今为止,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数字影视和动画无疑是最具活力和表现力的,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亦基于数字视频。目前数码影视和动画类人才供不应求,此类专业的教育也随之迅猛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在高校内开设影视、动画专业及课程,从培养单一制作人才向重点培养数码影视原创、编导、制作、管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与教育机构合作,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已有二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同时,各类社会力量也不断介入。目前数字影视、动画教育在全国蓬勃展开。
二、高校数码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但现阶段高校在影视和动画专业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表现如下:
1、教学中的两种偏向
教学中存在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重技术,轻艺术。例如,有的学生可以熟练操作动画软件,但却在造型上无法深入,原因是美术功底不扎实。再如,有学生在学习后期剪辑软件时能很快上手,但由于对影视镜头语言了解甚少,最终无法剪出像样的影片。另一种教学偏向是重艺术,轻技术。在这种偏向中,高校重视影视艺术课程,但出于师资力量薄弱或硬件设备短缺等原因,对计算机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学生若对电脑操作不熟,即便前期创作时很有想法,但后期制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如,学校若没有重视计算机编程,就会导致学生在使用一些动画软件时无法应用软件脚本语言制作出更高效和精彩的动画。
我们知道,影视依赖于技术,而数码影视和动画则是计算机技术和影视动画艺术的交叉学科,故高校在培养方式上应兼顾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二重性,不可厚此而薄彼。
2、师资力量问题
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许多高校匆匆上马了动画和影视制作专业。鉴于此专业既是新兴学科又是交叉学科,目前该领域内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是许多高校都存在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高校数码影视、动画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聘请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动画领域的专家,但他们一般业务都很繁忙,很难将课程的时间固定、系统地进行教学,这些专家讲课形式多为讲座或系列讲座;有的教师则是搞影视理论或计算机理论出身,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有的则请刚刚毕业的动画专业本科生或硕士生来讲课,他们一般具有实践经验,但相对而言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不是十分扎实和丰富。
实际上,目前该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在师资建设方面,对于传统影视动画专业出身的老师,应勇于向计算机领域迈进;对于精于计算机的老师,在发挥专业特长之时,也要努力钻研影视、动画方面的艺术。该专业教师应将同时具备影视、动画艺术功底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作为自身培养的目标。
3、实验室建设问题
组建影视和动画专业实验室投资巨大,如影视、动画工作站,非线性编辑设备,专业摄影棚,高清摄影设备器材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没有足够使用的影视动画实验室或者实验室内软、硬件设备迟迟不能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教学的质量。
4、市场需求与教育目标
影视和动画专业市场需求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是仍有一些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原因是三方面的:对市场来说,最稀缺的资源是中、高端人才;对毕业生而言,时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而对许多高校来说,却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学体系设计不尽合理,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现象。在人才、高校和市场这三者的链条中,作为中间核心环节的高校责无旁贷。
市场最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丁型人才,数码影视和动画类专业尤其如此。高端动画人才的特点,在于工作中能敏锐洞察市场和客户需求,艺术创作思想独立和成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某个领域的关键的技能,进而领导团队完成项目。而我们的高校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将会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后期剪辑人员若不能理解前期创作的分镜剧本,则剪辑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再如,影视编导若缺乏后期制作的常识,就不能定夺在何处该用真人实拍还是用三维角色建模,哪里该用蓝、绿背景像,进而出现与技术人员的沟通障碍等。
因此,高校在培养影视动画人才时,应把目标定位拔高,瞄准市场缺口最大的部分,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丁字型中、高端人才。而社会办学力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培养大量的中、低端人才,社会培训也是教育体系中一个有益和不可或缺的补充。
三、数码影视、动画教学系统整体设计
1、综合艺术类
影视和动画属综合艺术,它合影、光、声、色于一体,熔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工艺、摄影、戏剧的精华于一炉,各个部分之间水融。因此,一个优秀的影视工作者首先得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全面的审美素质。故高校培养人才时应使其广泛接触各门类艺术和社科人文综合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
2、影视、动画艺术类
数码影视制作的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前期策划、编剧阶段,中期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合成阶段以及出版发行阶段,各个阶段彼此相互联系。影视创作集中了编剧、导演、演员、美术设计、特技表演、音响效果等专门人才的智慧和才能。作为数码影视的学生,无论其日后从事剧本创作、制片、导演、制作、出版发行等职业,都必须对影视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应广泛涉及影视创作流程的基础知识,高年级阶段可选修与自己日后从业方向相近的课程。
3、计算机技术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更加广泛而密切地同影视结合在一起。影视艺术家的科学素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对科学技术知之甚少的人,能够对新的艺术手段运用自如,更不要说挖掘艺术潜力了。进而,一个计算机知识贫乏的创作者,创作数字电影和动画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来说,影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因此,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应兼 有扎实的艺术创作功底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4、专题研究和专题实践类
无论是影视、动画还是计算机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时实践亦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可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志趣选择自己的专题研究和专题实践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素质和动手能力。
四、数码影视、动画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
1、系统的课程设置(供参考)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综合艺术教育、影视动画艺术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和专题实践四大部分。学制上采用学分制。低年级学习专业基础,到高年级学生可根据日后从业方向选修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以及专题研究和专题实践方向。
①综合艺术基础课程
・艺术概论
・中外艺术史
・美术基础(素描、色彩、三大构成)
・音乐基础
・艺术作品赏析
・其他门类艺术选修
②影视艺术课程 ・中外影视史 ・中外影视赏析
・影视剧本份镜头剧本创作
・影视叙事结构
・影视导演
・影视表演
・摄影、摄像艺术
・影视特效艺术
・影视批评
・影视节目策划
・影视制片与管理
・动画原理
・原画设计
・动画故事板开发
・动画场景、角色设计
③计算机技术课程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
・平面设计(Photoshop,lllustrator等)
・二维动画原理及软件制作(Flash等)
・三维动画原理及软件制作(可选MAYN3DSMAX等)
・编程语言/脚本编程(如C语言,常用脚本编程语言等)
・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
・影视特效(可选Shake/Aftereffects/Combustion等)
・后期合成(Premiere等)
④专题研究和实践
・动画创作专题研究(二维动画短片、三维动画短片)
・电脑游戏创作专题研究(人物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情节设计等)
・数码影视创作专题研究(影视DV短片、影视工程项目)
・数码影视、游戏、动画交互式程序开发研究
・数码影视和动画市场专题研究
2、“导师-实验室”工作机制
无论是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都建议采用“导师-实验室”,这样的工作机制将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实用性和与实际工程接轨。
不建议在学生一进校的时候就立刻选导师,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可能会产生新的兴趣方向,而同一个专业中各个导师的研究侧重面也不尽相同,待学生在逐步了解了专业内容和导师特点之后再进行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志趣和成长。本科生学生在一、二年级,研究生在一年级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本科生在二、三年级选导师,研究生可在一年级末、二年级初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选择之后即进入导师的实验室。
导师的作用主要是在专业上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学生的发展规划和选课提出建议。导师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和志趣为其指定专业学习书籍,可通过读书笔记和分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其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创作,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邀请社会人士和专家就某个专题做讲座,与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如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此外,导师可以积极联系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缩短将来的从业适应期。
按方向建立不同的实验室十分必要。实验室按方向可分为数码影视编导实验室、数码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数字游戏实验室、数码影视策划管理实验室等。前面已谈到影视和动画的制作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实验室之间并非彼此孤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各个实验室由导师负责,实验室须制定详细的管理、分工机制。在实际运作中采用软件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运作,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实习和创业
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学习任务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还要接触大量的市场项目以获得真正的实战本领。教学和科研是导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学生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导师应鼓励和带领学生去完成课题和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导师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带领学生去做一些工程项目和去剧组实习,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丁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的知识滞后于社会实际需求的缺陷。
此外,高校在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系统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联合社会企业共同打造产业孵化基地,为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校创业提供各种条件,大胆鼓励组建自己的工作室或团队,挖掘那些既精通技术又懂得管理的优秀学生的潜力,同时,可在这些学生中择优选择,为学校的后备师资做人才储备。
4、活跃学术交流气氛
高校可不定期举办各种级别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师生影视动画作品展以及鼓励师生参加电影节等对于活跃高校学术气氛大有裨益。例如今年五月中旬在上海举办“2007中国数码艺术教育论坛”。该论坛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就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之间展开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教学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历史证明,技术的重大进步往往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同样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对于影视表演艺术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执行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实现艺术教育效果的技术和手段。首先,信息技术是同时结合了声音、影像以及动画等声光效果的技术体系,它将抽象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使有限的课堂时空成一个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改变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呆板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个别化的教育特质。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多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充分开发出学生在影视表演艺术方面的个潜能。同样,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进行补救教学。最后,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源、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自我掌控学习进度和速度,使其更为积极地参与影视表演学习活动,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在影视表演艺术专业的各项专业课程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教学与学习成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信息技术在影视表演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作用和突出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针对影视表演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与学习特征,构建合理高效的影视表演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遵照以下几个原则:
(一)强调实用性
实用性是一种目标指向性,即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包含了所有能够刺激到人类感官的重要元素,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表演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因为过分追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视听效果,忽视甚至是完全偏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恰当使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或者是采取一些看起来热闹但效率极低的教学技术,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分散、转移了学生的有限注意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和强调实用性原则,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为依据,有效甄别和选取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所用。
(二)突出趣味性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界普遍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视听元素为一体,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能够超越课堂时空的限制,将教学资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时,要始终坚持并突出趣味性原则,使表演艺术专业的课堂始终葆有生机与活力。
(三)注重优化
性优化是一种为了是系统整体更为协调和合理,对系统各部分所进行的必要调整。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教师在选取能够最恰当表现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兼顾多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这些技术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不能为了使用某种信息技术,而影响另一种信息技术的发挥,甚至影响了影视表演教学课堂的整体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是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新方式,但更重要是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沟通观念。影视表演教学十分强调情境的营造,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个体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影视表演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建设,创建教学资源库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的影视艺术资源,例如优秀影片的视频片段,名家朗诵的音频资料等等。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丰富资源还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选择,也不一定能够真正体会和欣赏到这些资源的艺术魅力。这样,创建一个教学资源库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首先要做好对资源的搜集、整理、分类、品鉴等一系列工作,必要时可以为这些资源进行标签,使学生能够更为便利地使用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学生保留一定的权限,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随着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完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性地浏览资源,这样影视表演教学也就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能够更为有效地促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畅通师生互动交流的信息化渠道,例如校园论坛、贴吧、博客、QQ、电子邮件等。教师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更加系统和开放地阐述自己对于影视表演艺术的理解,更加人性化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则能够大胆地发表见解、表达观点,更加自如地向教师进行咨询,更加充分地展示自我。师生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必定会极大地促进影视表演专业的发展。
(三)模拟情境,增设教学实践环节
艺术实践是学生积累表演知识和经验的最佳途径。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影视表演学习中不可能有太多的实践机会。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文本、声音、画面等要素,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出相对真实的表演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影视表演之初就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艺术表演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出影视拍摄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熟悉片场、镜头和画面,增强学生的“镜头感”和表现力。其所拍摄的一些视频片段,还能够成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及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22-02
电影、电视,以其丰富生动的多样化特征,较传统艺术门类更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伴随着中国传媒事业、创意产业等全方位文化艺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出于文化宣传或经济利益的考虑纷纷开设了影视艺术专业。近十年来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蓬勃发展,除原有的一些重点专业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外,很多综合性大学也竞相开设了影视艺术的相关专业及课程,在各高校“遍地开花”式的影视艺术课程中,影视艺术的教育规模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受当下社会媒介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影视编导类专业对于摄像、剪辑等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基础理论的心理趋势。但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尤为关键的是其综合文化素质与国际视野,而影视艺术类课程中双语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积极培养影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具备自主掌握前沿学科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未来的媒体从业者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保持头脑清醒,不断自我完善,适应日新月异的大众传播需求。
一、影视艺术基础理论课程不应视作实践课程的辅助内容
我国影视艺术专业的本科教学,仍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要目标,这与影视艺术中原本不可或缺的实践能力有关,如果忽视技术手段的培养,将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也很难达到社会媒体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大量开设的摄影、剪辑等专业分类课程都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完成作品的技巧方面,使学生对于整体的创作理念、主题目的等疏于理解,很多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所有的理论学习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无益于现实创作,因此弱化甚至忽视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影视艺术专业发展时间较短,一般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其他人文学院或社会媒体。尽管聘请的非影视艺术学科专职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或艺术修养,但对于影视艺术专业特殊性的认识仍有不足;而媒体工作者,虽然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对于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缺乏经验。我们认为,对于影视艺术课程,实践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样不能忽视,绝不应仅仅将其视作实践课程的辅助内容。因为,只有影视理论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创作态度上区别于纯粹的技术工作者,并能增强专业修养,深化其对大众传播工作价值与意义的理解。
二、双语教学是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如何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双语教学是一个有效措施。众所周之,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传媒理念、高端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无论是电影产业还是电视行业,使用英语地区的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美、英等国的影视艺术作为业内代表深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潮流和走向。而中国的影视艺术从开创初期到现在虽然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模仿外来文化的学习阶段,因此目前影视艺术课程理论的学习主要以经典理论分析、作品解读等为主,对于本专业内的前沿资料也主要依靠国内出版社辗转翻译获得。如果采用双语教学,就可以直接了解、借鉴国外的理念与经验。以很多地方高校都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为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首先要观看大量的视频资源,进行节目编排、策划时尤其要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电视节目,而国内自2006年火爆的《超级女声》到近年来收视率较高的《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无一不是源于海外创意制作而生的节目,因此想真正了解成功电视节目的案例经常需要参考国外的原版节目,尽管这些内容有不少都已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但大多没有中文翻译,如果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很难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但我国目前能够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院校尚不多,适合直接用于双语教学的专业教材则更罕见。相比之下国外双语教学的实施较早,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为例,其开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外来移民子女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进而尝试在学校课堂上进行两种语言的教学方式。中国则是主要在2001年由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双语教学。正是受到以上文件精神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将开设双语课程看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科任务来实施。
三、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2010年起,我开始从事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工作,依据影视艺术理论与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等原则选印教材,先后主要参考过的资料包括: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方荟玲主编的《电视编导专业英语》,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邓惟佳、朱晔主编的《广播电视专业英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Television production handbook.Herbert Zettl.Belmont,CA: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3。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双语教学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而应通过双语课程的形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双语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特定的要求和作用,但我觉得,一个总体原则是:双语教学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强调的不应是个别单词的发音、短语、句式或语法,而应以外语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专业技能。如影视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的特殊要求是以训练实践能力为主,专业学习中不但包括了与传统学科类似的书本、资料阅读,还更加重视影像等视听语言的学习、分析过程,各种视频资源也相应成为影视艺术学科的特殊知识内容,但无论电影或电视资源,英文视听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影视艺术课程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带来很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满足了高校对于外语等基础素质教育的追求,另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而且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避免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过于吃力的尴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影视艺术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影视艺术专业的生源主要是艺术类考生,最初选拔时更侧重于专业特长,导致基础文化课成绩偏低,外语成绩也都不太理想。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避免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过于吃力的尴尬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高校采取的有效策略包括让学生自主选修双语课程,或规定上课学生的最低外语水平,从而使能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平均水平的学生更有效地吸收专业课堂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无论艺术教学还是语言学习,关键都要激发学生的自觉与兴趣,切忌教师“一言堂式”地灌输。另外针对学生特点设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除日常的课堂交流、期中考核、期末测验外,增强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至少一次的公开演讲,演讲时可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形式,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影视艺术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可在培养学生对语言辨识能力的同时,拓展他们对于知识理解的视域,以更开阔、更国际化的角度来学习、探索,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设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是培育本学科专业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主力。目前能够在影视艺术类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实属凤毛麟角,很多地方高校的常见做法是让专业老师讲授影视方面的英文术语、英文资料,或者聘请外国专家前来讲学。即使没有一般课程教育的系统性,但就整体教学效果而言,相比单纯依靠中文影视经典教材,几乎回避国外最新动态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有着积极意义。由于我国具有影视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不多,专业与外语能力都能兼任的教学人员更为稀有;而依靠外国学者并非所有高校可以长期采用的方法,实际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根本措施是培育本学科的专业教师能够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力量。这可以通过现有专业教师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出国访问,积极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交流等途径逐步实现。
[关键词] 现代;高校影视专业;教学
一、前言
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影视艺术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创建了以影视艺术为主导的综合艺术。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有新的挑战和机遇诞生,传统的影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采取新的变革和创新,随着时展的脚步前进,从而提升发展动力。
二、影视教学要明确的常识性前提
从本质出发,要确立高校影视教学的目的,应该对影视教学和影视创作有常识性的理解,也就是与其他经典艺术相比影视艺术的根本性区别在于:(1)运动的影像是最根本的元素之一;(2)镜头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单位;(3)对影视艺术来说,纪实片、广告片、故事片、动画片等这些片子都是经过镜头的组织构建进行叙事并表述观念。现代动态视觉艺术是影视艺术中常用来表现的方法之一,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出的影视艺术,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化和动态的艺术效果。现代视觉艺术的基础前提是采取视觉化、动态的思维方式,理解了这个前提,就证明对影视教学的根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归根究底,影视教学是要让学生经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把影视艺术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现代的、视觉化的、动态的、独有的思维方式[1],从而能够通过运用这种动态的视觉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是许多影视艺术的创造者、消费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一影视艺术的根本性。
三、现代影视教学的变革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对比其他学科,影视艺术教学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因此,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师要通过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渗透教学,并且教师自身还要具备最新的影视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多次的互动交流,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为学习到更多的影视艺术相关知识和积累经验提供帮助。
2、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影视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结合观摩少量影片而进行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够细致,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限制,无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思维能力,从而影响了影视艺术教学的进一步扩展。因此,需要有效的改革手段及改革模式,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对影视艺术的专业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既能给学生供应真实的感性教材、重现情境,又能激发学生对表象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2],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评析和鉴赏,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影视艺术的内容,从而使影视艺术教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选择相对应的影片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不仅要提升影视鉴赏的容量,还要注重提升影视鉴赏的质量,从而使教学内容与鉴赏内容得到有效结合。
3、丰富教学内容
影视艺术这个学科拥有丰富的活力与生机,它的内容充满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发掘,并努力向学生宣扬影视艺术。因此要不断丰富影视艺术教学的内容,使传统单一的课程通过先进的改革变成丰富及多样化的形式,并结合生活、媒体、社会的实践活动汲取经验。
现在,高效的影视艺术专业教学广泛存在教学内容繁多、课时量少的问题。要解决在既定的课时中,不仅能有效完成教学内容,还要把热点话题与时代影视的前沿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教师们需要重视的[3]。随着授课内容的递进,可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补充的内容中做简洁的背景介绍,鼓励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的聊天软件图同学、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应该把鉴赏、娱乐和学习有效的结合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影视与经典影视得到发挥宣传,交流分析当前的热点与经典内容的联系性,从而达到实现影视艺术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影视艺术教学模式已遭到淘汰。要对传统的影视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改革,必须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影视艺术的教学之中,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出现的问题。既能让学生对影视艺术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又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总而言之,在影视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发展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铭浞,高源.高校影视教育课程的静态思考[J].学理论,2010,16(32):311-312.
[2]贺晓宏.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05):145-146.
一、影视制作中技术与艺术的交汇融合
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交融发展是二者前进的重要特征,古代社会相对原始的技术产生了原始性的艺术,当代先进的技术则催生了综合性、高水平的艺术。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数字传媒(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和移动传媒(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等为代表的第五媒体快速发展,使得影视制作因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而迅速前进,数字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影视制作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影视制作既是一门技术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门饱含艺术性的工作。一般来说,技术在发展方向上具有单向性,即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但是,作为艺术表现方式的技术就并非如此了。比如,在传统社会时期,人们以相对原始的技术创作出当代人亦无法比拟的艺术作品,而只能望洋兴叹。由此,影视制作中对艺术性元素的适度摄取,对于提高影视制作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实际上,人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作为技术处理与艺术创作相紧密结合的影视制作,技术与艺术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二者的关系可以从手段与目的的角度进行解释,也可以从软件与硬件的角度进行解释: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技术是手段,艺术则是目的;在影视制作中,技术是硬件,艺术则是软件,因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以往的影视制作过程中,曾经存在一段不能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时期,这主要是受制作技术人员素养的影响——曾经一段时间里,在电视台工作的很多制作技术人员大都具备过硬技术而缺乏处理艺术节目的能力,而很多电视节目的编导往往又是具备艺术素养而欠缺技术能力,这对影视节目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制作在高度集成以及相应功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技术处理与艺术设计能力的综合统筹能力等,这就要求广大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多样知识,需要具备独立完成多样工作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即当下的电视台需要综合素养较高,具备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对此,影视制作者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
二、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
从影视制作技术的角度对影视制作艺术进行审视,前者在为后者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还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
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视制作的方法与工具均发生重大变革,这集中表现为影视制作技术在虚构与仿真能力方面的大幅度提升,大大拓宽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进而拓宽了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这具体表现在影视制作的程序、方法与发行等方面。
第一,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程序。在以往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作品的剧本创作与编制、分镜头的选取等大都依靠图纸来完成的,但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视作品制作由图纸走向了计算机。当前,人们往往通过影视作品制作的专业软件来实现对场景标题、动作、角色、对白等的统筹兼顾,并对这些格式进行随意组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编制计划》软件来完成影视作品的编制计划,有助于影视制作人员对影视作品进行周密规划,有助于实现对影视制作过程中的故事板、图像、镜头脚本等进行统筹兼顾,从而推动多个版面的迅速形成。当前,人们通过计算机对素材库中的图像与数字进行有效整合,测验创作意图等,提高了影视创作中可能出现各种未知因素的应对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成功率。
第二,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方法。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对摄像机的精确控制与动态把握,提高摄像机拍摄的运动性与艺术性;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录音可以实现数字化的多轨进行,实现音乐组成元素的分时段、混合性录制等,从而拓宽了录音师的音乐创作空间;影视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可以实现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统筹兼顾,提高编辑工作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影视制作过程中可以实现计算机数字化的图形制作,即实现计算机虚拟化的场景制作、虚拟化的角色生成,实现摄像的实拍与动画角色的有机统一,进而创作出旧有拍摄模式中所难以达到的拍摄效果等等。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影视制作不再单纯地取决于技术水平或者艺术创作,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数字技术与影视节目的发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数字传媒与移动传媒已经成为当前影视作品发行的主要渠道,数字技术已经实现了对报纸、广播以及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影视作品及相关文字图片进行同时关注。正是电影电视技术上的相互依赖与渗透,使得二者在制作过程中走向了交融汇通。比如,作为数字化技术与影视制作交融汇通的产物,数字HD24P制片技术既可以完成电视制作的相关工作,也可以有效承担电影制作的相应任务等。
(二)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的发展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不仅拓宽了影视制作的空间,还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即影视制作艺术需要实现与技术的有机统一,这集中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实现了制作的数字化、制作设备的高度集成性,实现了制作程序、方法以及发行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影视制作必须是学科相交叉、部门相配合的影视制作,而这一要求集中表现在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艺术创作方面具备较高素养,还需要在技术处理方面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比如,国外影视制作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工程与艺术的双学历。
与之相对应,我国的从业人员要么是工科出身,要么是艺术出身,这种在知识上的单一性导致我国影视制作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需要技术处理人员与艺术创作者紧密配合,这要求技术处理人员需要采取数字化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故事板和剧本等进行情景模拟,实现对拍摄场景、灯光照明以及摄像机运动状况等的头筹兼顾。而在艺术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对作品进行数字合成,以求达到创作效果的完美性。在这一过程中,假如导演对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不甚了解,那么将会导致原先的工作安排缺乏周密性,并往往会给后期制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使得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资源的浪费,使影视制作受到影响。同样,如果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难以领会导演的艺术构思,不懂得艺术创作的相关规律,那么怎么能够创作出技术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呢?
比如,对于一位只懂得技术而不懂得音乐的录音师,我们可以想象下他如何能够胜任录音多轨分时以及混合录制等任务呢?由此,影视制作人员需要在数字化技术条件下,实现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有机统一,这是影视制作技术向影视制作艺术提出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技术与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引导其对影视制作技术的有效掌握,即成为高素养、复合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较高美术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能够掌握相应的编辑软件技术,需要在工程技术方面拥有相应技能;要求录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扎实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拥有相应的录音工程技术技能等。同时,影视制作相关专业学生还需要注重外语以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既是由当前影视制作国际化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又是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影视制作专业人员的必然选择。当然,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国际化以及数字化的相关要求,还需要注重外语以及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
三、影视制作艺术与影视制作技术
同样,在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下,影视制作艺术对影视制作技术性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集中表现在视频剪辑中的艺术性以及音频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一)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与影视制作技术
从视频剪辑的角度来说,艺术性的提高往往能够在影视创作过程中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审视,影视作品的剪辑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但实际上,这一工作十分注重对影视创作艺术性的要求,这就构成了对编导艺术素养以及画面语言组织性等高要求。因此,视频的艺术剪辑工作不能单纯地包括对故事与素材等的简单介绍,还应当包括对影视作品中的相关镜头的深度加工,需要在增强文字的艺术效果。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喜欢的作品并非高技术甚至科幻式的作品,也不是高度艺术性的抽象表达,而是在故事表达、情感抒发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社会意义感召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俱佳的作品,这就不是单纯的技术处理或者艺术构思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从电影电视作品来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往往是由上百或者上千个镜头构成,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着独特的景观、角度以及画面的不同组合方式,都饱含着蒙太奇元素,甚至可以认为电影电视的每一个镜头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即工作人员在对镜头角度与焦距、镜头的长短等方面的处理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制作人员意志与情绪的全面渗透。以自然风景专题片《雾淞神韵》为例,工作人员在处理雪原日落景观过程中,从镜头上对同一景色的远、中、近景色进行了叠加顺序性处理,并掺入了与景色相对应的音乐旋律,直至黑场的出现,这为观众创设了落日温暖的美妙景色,引人回味。在另一人物专题片《吴家女儿》之中,影视制作工作人员对同一人物的远、中、近景色也进行了叠加顺序性处理,构成了短促而又高节奏的强烈转换,从而为观众创设出主人翁无比惊恐、十分紧张的影视氛围。由此可见,影视创作的艺术性对于影视作品技术效果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音频作品的艺术性与影视制作技术
从音频作品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其艺术性的提高往往能够给影视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作品中,声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影视作品的声音不仅能够实现与影视画面内容的高度结合,还能够运用音效强化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当前,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处理方式大致包括以下方面,这些方式对影视制作艺术性的提高均具有重要影响。声音的并列式,即主要指多种声音的混合出现,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不过,这种声音的混合出现应当是具有主次之分的混合,从而展现出最具表现力的主旋律。
比如,在涉及山中景色的影视作品,工作人员往往会将鸟鸣声与风啸声进行并列,如果鸟鸣声为主,那么影视作品主要是在刻画山林风景的幽远,如果风啸声为主,那么影视作品主要是为了刻画山林的幽暗、空寂与阴冷等。这种声音的并列式是当前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蒙太奇声音处理手法。声音的遮罩,即在同一镜头之下,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并列出现但部分主次,而这时一种声音骤然而出,引发人们对这一声音的关注,比如车祸发生时刹车声往往会遮罩住其他的一切声音,吵杂街道上某一小贩的呼喊声往往能够遮罩住其他人的声音等等。声音的接应式交替,这主要是指同一种声音交替性的出现,从而实现对某一人物的同一动作或者同一事物的渲染效果,这种交替性的声音往往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常常能够强化某一场景的氛围,比如在林中,风吹动树冠而产生的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海边,浪花有节奏拍打礁石的声音等等。
一、现代舞台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
我国在1995年投资13亿建上海大剧场,浙江省投资几十亿建设和改造一批大型剧场以迎接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高水平的剧院建设在中国掀起风潮,对舞台方面投入越来越大,其应用范围在向电视演播室、体育广场等发展,而且科技含量与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建设、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等事宜需既有艺术修养又懂舞台技术的人才。而现今从事舞台技术的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而我国的艺术节各省均需一大批掌握舞台灯光、音响、舞台机械技术的专业人才。相关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随着剧院事业的发展愈发显现。为缓解此问题,国内开设了舞台影视技术专业来专门培养高职类舞台技术兼影视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向全国各地需要的地方输送。
二、对机遇的态度
面对当今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影视艺术不断精进的局面,我们需抓住机遇,加强对舞台影视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的改革,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要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成了很大的问题。即使某种科技含量极高的技术已应用与电影很久了,但能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或许很少,不能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效果,观影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素质和技术水平远不能满足行业要求,当前国内达到专业影视动画及互动艺术人才水平的人远不及市场需求,缺口极大。而全国培养在各方面的人才的院校很少,无论是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都不是一个好现象。文化产业和社会生活对从事影视艺术和舞台技术特别是数字电影的专业人才需求促进国内相关院校的产生或相关专业的产生。所以好发展好文化事业,要注重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更新教材内容、实现条件的现代化,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这样来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使人才符合现代产业要求。
(一)加强建设专业学科,实施优先发展战略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才能,才能更好的为当今的文化影视发展输送人才,构建起适应“文化产业”和社会需求的、结构合理并使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专业学科体系。这要求高等院校注重培养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文化产业及社会。
(二)加强建设师资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老师教学很重要,所以培养一支结构优良、素质高、技术硬、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很关键。同时,知识是在不断更替中发展的,可以说日新月异。教师若只是抱着以前的不放,掌握的只是老化的知识,那么教出的学生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也无法满足发展迅速的影视业需要。所以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需不断加强:(1)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活动。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活动,有利于巩固其已有知识并增强自己专业技能,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通过参加活动也可以密切教师间的交往,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教师们在此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2)选派教师外出进修。教师的已有知识是有限的,而快速发展的文化业对人才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师进修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好方法。
(三)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旧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以职业教育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戴佳
影视艺术教育大致包括影视业教育,相近专业教育与普及型人文素质教育几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当然应该有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明确影视艺术教育的艺术、人文定位
在影视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影视教育的发展着力点在于艺术教育。通过影视教育和影视行业的并行发展和探索,摸索影视艺术这门新兴艺术的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并通过影视教育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其中的发展经验、研究成果和资源也逐渐成为影视行业创新的动力和根源。影视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也逐渐逮立起多层次的培养机制和体系。国内较多的高校设置r影视艺术专业,其至一些t点院校具有了影视艺术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方向。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影视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国家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拥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影视媒介也逐渐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具有了多维文化意义。与之相应,新肚纪的影视艺术教育也随之被寄予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影视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型向知识和人文融合型转轨。
影视艺术教学需要吸收文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元素和拃分,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打下厚t、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备日后从事影视行业的相关工作做好知识储备。但是,这并非忽略影视艺术专业性的“人文教育”。在强调“人文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影视专业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以“人文素养”为依托,培养“'专多能”的影视人才,培养出既有自身独特专长又能以充分的素养灵活应对和适应未来影视行业的影视人才。同时,“人文素养”的储备又有助干学生在从事影视创新活动中自身潜能的激活。如一些在高校本科专业原本学习新闻、播音主持或是美术、戏剧的同学,在考取研究生时转型进人导演.影视创作等专业,综合性的“人文”教W延伸了他们的学业领域,使他们成功跨入非专业领域,由于其具有更为广阔的知识背麸,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规划就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二、专业进阶影视教育和通识影视教育相结合
在影视艺术教育上,影视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拥有一套成熟的影视教育学科模式和教学内容设计,无疑是我们最好的参照和借鉴对象。美国理论家阿瑟艾芙兰认为,“拥有一个有机的知识主体,各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一个对本研究领域的基本思想有着共识的学者群体”m,对于一个学科的成立和发展至关1要。依此理念,美国的影视教ff基本集中在综合大学。“在美国113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影视教育机构中,有87所综合大学,为美国影视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在学者群体培植方面立下了卓卓功勋。
美国的影视教育主要由专业影视教育与非专业影视教育两部分组成,体现出了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涉及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致力干为学生提供宽广、体系化的学科知识背S,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课程设置上,有新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水平和难度的课程以及--些核心的专业课程。如纽约大学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影视摄像和影视批评。
而通识课是作为坚实的知识背景体系,以期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专业上的深入学习和进修。如美国综合性的大学纽约大学的影视教育课程就包括编剧,历史与批评、核心技术与核心制作等较为成熟完善的学科教学内容。影视历史与批评内容板块,开设了作常丰富的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等课程,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且美国综合大学在影视理论课程的逮设上还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课程设置,着力于推动影视学科中的个体——“知识主体”的确立与发展。
以影视教育最为成熟的美国综合大学为例,除了《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之外,影视艺术人文学科课程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影视教育在运作过程中有两大功能:-是服务f经济,二是作为艺术学科体系的支流进行自身发展。”影视艺术各种素养课程为非影视专业学生提供f很好的知识补充的作用。如哈佛大学所追求的,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培养学牛.陆康发展的良好的艺术理解力,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美国综合大学敁常见的教育培养模式是辅修制与双学位制,旨在促进学生从事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增加以后就业的机会。但学校无论对千辅修或是双学位,都有严格的学分规定和成绩要求,教乍管理非常严格。
三.加强影视实践训练
在影视艺术教育中,专业实践的训练十分重要。美国的许多开设影视课程的综合大学对亍实找内容十分重视,除影视知识、素养类的课程之外十分重视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摄影和影像等实践、操作性课程是美国综合大学的核心课程。而且美国许多高校对于专业实践有相当细致的要求和极为严格的规定,没有实习、实践经历的学生不能毕业。
如纽约大学规定,学生每周必须要有8小时的实验时间,并在毕业时要开办毕业作品展览,检验学生本科所学专业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南加州大学极为重视要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自组影视制作团队,独立承担和负责其中的工作程序和内容。美国高校还会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实习机会,尽快让学生与社会、自身专业化和职业化接轨。
四、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有效合作
就影视艺术本身来说,这门新兴学科,除了有丰富的艺术性、学术性以外,也有着很强的产业性、实践性。影视艺术和影视教育的发展,不能忽视发展影视产业、和影视产业合作的重要性。二者的有益交叉、合作有着双赢、相得益彰的促进效果。影视产业为影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持续动力,影视艺术教育为影视产业提升厚重的人文内涵。在近30年的影视艺术发展进程中,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探索出了较多的合作途径与方法:包括其中较为主要的,如以影视教育为主,以影视产业为辅。居于北京、上海、南京、四川的一些重点高校,除了发展影视理论课程教育,也以此为依托建立了一些影视产业,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另一种是以影视产业为主,以影视教育为辅。主要集中于电视台、民营的影视公司为了发展影视产业的目的,投入大量精力对影视人才进行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髙校的影视教育和专业性、目的性很强的影视公司、电视台的合作不断体现在共同承担影视艺术发展方面的研究课题,共同策划、创作影视类各种节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互动。
五、探索卓有成效的影视教育培养规律
中国影视教育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目前,全国有成千上百所高校都开设了影视艺术教育课程。当然对于影视教育不能只贪规模、数量,成效、质量和规模的结合才有实质性的意义。如何办出具有我国自身特色和影响力的影视教育是重中之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形象亟需从“规模至上”向“以质取胜”扭转。正如美国学者罗纳德*科斯所说,“全球化使不同思想交流、不同文化融合的机会加倍,从而孕育了多样性。如果强迫一致性或同质化,没有一项全球化运动可以持久。”[3]对于影视教育也是如此,影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特质的影视人才,方能提髙我国影视教育的品牌形象和个性化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在影视教育上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
1.明确影视人才培养特点
影视人才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门类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影视类人才是两种专业、学科的复合体,兼具传媒型和艺术型的特质。影视人才既要熟悉传媒艺术创作流程,洞察传播规律和社会接受心理,又是艺术人才,要具有创作和创新能力。
2.更新和完善影视教育观念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已在大范围、深层次的方面上铺展开来,如果单纯站在艺术学科的角度和局限来考量和通观高校的影视教育是不充分的。除了一些重点影视高校的极具专业化的影视教育学科特色,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在一般艺术学科范畴上展示和体现影视教育传播特点。目前我国应从影视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学科,构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作为依托的中国髙校影视传播教育整体学科框架。如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指出的不仅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影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更符合时代要求,而且可以积聚和动员更多的师资力量从事这一重要的教育工程,使影视教育的人力资源得以更合理的开发与配置,从而作用于学科发展。”
3.拓展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关键词] 综合性院校;影视;新媒体;人才培养
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惟一的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近年来,伴随着谢飞、郑洞天、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贾樟柯等历届毕业生在电影创作领域里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国内、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笔者曾以国内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行学习、交流,师从该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会军教授。张教授从事影视教育30余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笔者对北京电影学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以期为综合类院校的影视及其相关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影视行业产业化的步伐加大,国内各综合性院校纷纷开办影视专业。进入90年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化媒介大举进入并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时候,影视产业无疑充当了数字化时代的先锋。在经济发达国家,以数字化视听和互联网为主要运作平台的新媒体艺术开辟出以电脑游戏(CG)为代表的全新娱乐产业。我国各高校不失时机地把握这一时代脉络,或在影视专业里开办新媒体艺术方向,或创办独立的新媒体艺术专业。比如笔者所在的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就于1993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后又相继开设了网络艺术设计专业和动画专业。影视专业和新媒体艺术专业是共生共存,互相渗透的。比如,多媒体集图(图形、图像)、文(文字)、声(音频)、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在多媒体的四大类组成媒体中,与影视有关的媒体就占了两类:声和像。至于动画,与电影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因为传统动画本身就是电影的一个片种。因此,学习和借鉴北京电影学院56年电影教育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结合各自专业设计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能够有力地推动各综合性院校影视专业和新媒体专业的健康发展。
一、培养目标定位
电影学院实行的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正如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所说:“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电影的大师。而我们要做的,恰恰就是始终树立培养电影精英和大师的意识,构筑中国电影教育的精英教育。”①与其他学校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不同,电影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不多,学生小班上课,教师大多有比较丰富的创作经验,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风格化教学。由此可见,电影学院的培养目标不仅是精英教育,还是专才教育,“就是学生毕业出去以后,至少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非常精通的,录音系出来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录音师,美术系出来一定是一个美术设计师,摄影系出来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师。”②
电影的巨额投资、传播方式和长度等决定了各环节对创作人员技能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决定了作为中国电影教育专业性院校的电影学院定位于电影的精英教育和专才教育。而作为综合性院校,学校的性质首先就决定了影视教育无法在本校占据核心地位,加上师资和招生人数的限制,即使开办影视专业,也无法具备电影学院那样的精英教育和专才教育的条件。因此,笔者建议,综合性院校的影视专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面向那些对影视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行业,走大众教育和通才教育的路子。比如培养电视的片头、片花制作人员,宣传片创作人员,非线性编辑人员等。对于新媒体专业来说,专业特点决定了对学生影视技能素质要求不像电影制作那样高。因此也适宜走大众教育和通才教育的路子,培养学生影视创作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置
由于北京电影学院定位于电影创作的精英教育、专才教育,所以严格按照故事片的创作环节来设置专业,文学系、导演系、表演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系等专业划分非常细致。但对于综合性院校新媒体专业来说,由于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与影视有关课程的内容不可能像电影学院的教学要求得那样全面、深入,只能集中于影视创作的核心环节,即编剧、摄影、剪辑三个环节,至于其他环节的创作方法,简单了解即可。
学习影视创作最基础的课程就是《视听语言》,如同学会写文章首先要认识字、词一样,学习视音频创作首先也要认识各种视听元素,而《视听语言》就是介绍各种视听元素的课程。这是新媒体专业影视教育所必须开设的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应开设包括视音频构思、拍摄、剪辑三个基本内容的核心课程。如北京印刷学院开设的《DV摄影》和《视音频采编技术与应用》就是这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各院校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设计相关的应用课程。
其他综合性院校的新媒体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在基础和核心课程以外,结合专业方向,设立相关课程。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坚持专业特色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专业特色是“突出艺术与科技结合、注重艺术与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影视相关课程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与电影学院主要讲授以传统媒介(摄像机、胶片、编辑机)创作不同,北京印刷学院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影视相关课程从设立之初就坚持新媒体的特色,在创作核心课程里主要讲授使用DV机、个人电脑和相关软件对视音频进行采集、编辑的技能。这些数字化设备与传统的影视设备相比拥有极高的性价比,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容易上手。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教学投入,而且体现了专业特色,又顺应了影视创作的发展潮流。
2.技能、创作并重
电影学院创作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既注重创作技能的传授,又注重创作思维的培养。比如摄影课,不仅教授摄影机、灯光等的操作知识,而且教授构图、场面调度等摄影思维。其实,连目前社会上知名度较高的设计培训机构也比较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综合性院校影视或新媒体专业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创作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方法
“讲中学”与“做中学”是影视教学的两个基本方法。目前国外的影视创作专业大多采用“做中学”的方法。例如,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生在一入学的时候,都要修一门必修课――“507 制作”: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学生用数字DV拍摄5分钟左右的小故事,大约每两周拍一个,共5~6个。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立完成从剧本到拍摄和剪辑的所有制作过程,遇到问题就向教授和助教求教,所有的技术问题,基本上都是通过边做边问的方式解决的。③
电影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也设置了大量创作实践类课程。以摄影系电影摄影方向为例,在《摄影镜头的使用性能与技巧》《广告与MV创作》等课程中,创作实践作业的学时所占比例为1/3;在《纪录片创作》课程中,理论讲授和实践实习的学时各占一半。
所有的艺术创作与影视创作一样,都要通过从浅到深的操作实践练习去掌握,光靠讲与听是不行的。新媒体专业大多是创作类的,也应该提倡“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提倡“做中学”不仅要增加实践教学,还要适当改变部分课程的教学方式。比如根据视音频作品直观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大量实例进行讲授,使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讲授内容,列举的实例不要只是经典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的习作,因为学生习作中有优点也有不足,更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应该适当增加讨论的环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点评作品时,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利于激发创作灵感。
四、师资队伍
影视教育属于比较特殊的教育门类,大量的知识内容是经验性的、感性的,而非逻辑的、理性的,它非常需要言传身教,并同时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悟性和出色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影视教育的这种特殊性,首先要求师资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外影视的创作课程大多由活跃在一线的、经验丰富的创作人员担任。1979至1986年,隶属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电影制片厂,也为该校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拍摄实践机会,彻底改变了“”前电影学院教师只会讲课不会创作的历史。教师的创作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使教学、研究与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正是有了这样经验丰富的师资作保证,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才能够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电影学院影视教育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师资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但中国目前影视教育师资的总体状况是:由于近几年影视艺术专业的规模急剧扩张,影视艺术专业的师资很大一部分是在边教边学中由文科专业转行过来,师资队伍的影视专业理论素养,尤其是实际创作积累相对缺乏。另外,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少数几个专业院校外,综合性院校的影视专业由于师资或设备的缺乏,即使是在本科阶段的影视教育也偏重于史论,而非实践教学。这些学校的影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进入影视教育领域,就成为大批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笔者目前所在的北京电影学院2007级博士生班为例,12名学生中有9人有过工作经历,其中2人曾经做过大学教师,现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5人目前仍是大学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7个人中,大部分都表示毕业后理想的工作是去高校。但就是在这12人中,仅有2人在本科或硕士阶段接受过影视技能教育。作为电影专业院校尚且如此,遑论其他综合性院校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影视教育师资实践经验的严重匮乏。
这种状况是目前高校引进人才过分注重学历和中国影视教育普遍偏重于理论的矛盾所共同造成的,短时期内很难解决。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缓解:一是聘请其他院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兼职教师,既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指导,又可以对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进行言传身教;二是聘请有关的行业技术专家、从业人员来院短期讲学或开办专题讲座,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三是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送现有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四是可以在课时安排或设备使用上为现有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注释:
①② 张会军:《构筑中国电影教育的“鸟巢”――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艺术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1页,第12页。
[关键词] 影视广告;技术;艺术
广告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手段,随着市场经济、全球贸易的发展,形形的广告信息大量涌向各种媒介。研究表明:人们接收的信息95%来源于“触觉传达”、语言声音的“听觉传达”、文字图形的“视觉传达”以及听觉、视觉传达兼备的电影、电视的“综合传达”。影视作为四大传统媒介之一,具备广泛性、多样性、时效性且现场感、冲击力强、可信度高的优点,因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影视已成为应用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广告信息“综合传达”媒介。
在我国,影视广告不仅是一种传播经济信息的手段,也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形式(如公益影视广告)。广告创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广告方面的政策法规,用以指导广告设计的方向,还必须从传统绘画艺术创作的框子中跳出来,树立正确的传达观念,将广告的传播、宣传功能同优异的设计制作技法以及格调高尚的艺术表现效果熔为一炉,设计出传达功能强,特点突出,健康向上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广告。
影视广告涉及包括影视学、广告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仅试图从技术和艺术两个角度去考察影视广告设计,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两者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我们学习新的设计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影视广告设计,使影视广告脱离纯技术的崇拜或纯艺术的追求,成为真正的“广告”。
一、以技术为基础,展现影视广告设计的魅力
影视广告设计是在广告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影视广告设计不是随意的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在广告战略指导下,以设计手段实现广告目标的。在着手设计之前,设计者面临着许多不断变化的情况,如什么样的图形、色彩、语言能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并能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要减少盲目性,设计出有针对性强的广告,必须以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市场、消费者心理以及产品的有关资料,并对结果进行技术性统计,这样才能进行广告的设计制作。
此外,影视广告设计本身就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影响的产物,从最早的电视技术到现在的数字媒体技术,从广告设计的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部影视广告的成功,离不开设计细节、产品价值与日新月异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巧妙协调。
(一)熟练掌握摄影摄像技术,是影视广告设计的必备武器
摄影摄像是影视广告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依赖于技术的操作。它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对光影照明技术的了解
我们不但需要了解灯具本身的技术,还需要懂得灯光照明布局技术层面的操作,如内外景的取舍,照明方向的选择,摄像机的角度调整等。而且在拍摄中,就涉及具体的灯光照明技术:选择一个光源的方向,并基于该方向的逻辑放置主光源,加入补光可以控制阴影区的再现;加入轮廓光和后向光使演员具有立体感,并使被摄体与背景分离;放置布景和背景灯光,以便形成逼真的幻觉;放置特殊的灯光以增加深度和强调人与物。布置四分之三前向主光、补光和辅助光,三者的结合形成一种三点照明风格,三点照明技术无论是室内效果还是室外都可适用。
2.对摄影摄像器材的使用
对摄影摄像器材的使用不仅仅指的是对摄影摄像器材本身技能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在拍摄过程中对拍摄的每一单独画面的技术处理,这直接影响到镜头艺术的表现力。如拍摄时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奏;摇镜头有时候代替了旁观者的主观视觉; 移镜头使观众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其里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技术感染力。
(二)灵活运用后期制作技术,为影视广告设计锦上添花
影视广告在拍摄完成后,许多工作才刚刚开始,经过后期制作,广告才能从手中和脑中变成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后期制作依据剧本的要求,经过一定的数字技术:CG、3D、AE等硬件、软件技术对所拍素材进行再整合加工。后期制作技术更能展现影视广告设计的魅力,虽然制作设备和技术几乎天天都在变化,但是常用的后期制作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动画与特效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技术发展迅速,现在几乎所有的影视广告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动画。有的全部画面由纯动画特效构成,如HP电脑广告;也有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为大多数影视广告所采用。动画技术的加入可以把复杂的、专业的产品与品牌的诉求主张,以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许多产品与品牌的传播主张,源自或形成于一些专业概念。这种专业概念通过通常采取的单纯拍摄方式,很难通俗易懂地传达给消费者,或是根本无法通过实拍完成。影视广告可以通过动画的表现方式配合理性诉求,把许多晦涩难懂的专业词语和专业概念清晰地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如在伊利牛奶影视广告“营养更细化篇”中可以看到,画面采用实拍加三维动画演绎的表现方法,让消费者直观地明白了产品的独特销售主张。
后期特效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影视广告作品的感染力。根据广告主题的表现诉求,后期特效技术可以营造出梦幻般的神奇氛围来刺激打动受众,从而起到与受众沟通的目的。现代后期特效技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官体验,为影视广告表现注入了活力。
2.影音合成技术,呈现精彩
影音合成是影视广告设计制作中一道精彩的工序。主要是运用组合、修饰、纠正和结构等合成技术对素材进行编辑。
当多余的素材已经去掉,镜头已经组合串联在一起,画面与声音已经同步,就可以看到影视广告的全貌。因为广告的大量信息和含义,并不是包含在某一个镜头的画面中,而正是包含在一连串画面的组合中、包含在画面与声音的联系中,毫不夸张地说,影视广告精彩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在影音合成技术之中表现的。
如今的影视广告后期制作技术,除了表现在影视剪辑和合成外,更多的就是用实景拍摄所得到的素材,通过计算机动画技术与合成技术来制作特效镜头,形成一个在真实生活中找不到的镜头。这些镜头充满不可能性、创造性、视觉性等。然后把镜头剪接组合在一起,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从而设计出一个有强烈渲染效果的完整的广告影片。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影视广告设计插上腾飞的翅膀,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广告更富于魅力,尽善尽美,达到理想的境界。而同时,影视广告已不再被看作是单纯的商业产品,更多时候人们已经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它、要求它。
二、以艺术为准则,提高影视广告设计的水平
广告并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信息沟通的工具,但优秀的广告却可以成为视觉艺术品。影视广告设计应在美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艺术手段来完成。广告美学理论在指导广告设计艺术实践,帮助广告设计者认识广告设计美的发展规律,在提高广告设计者审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影视广告设计展现真实的美
影视广告设计所讲求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只有真实地再现广告对象的特点,才能使读者感受到形象美,从而对广告内容产生兴趣。这种真实、典型、理想的广告形象,要依靠艺术手段来实现。通过艺术手段,将抽象的广告主题加以形象化。将各种广告要素合理配置组合,使广告产生艺术美的魅力,增强广告的针对性和可信性,沟通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将广告信息准确有力地传达给读者,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进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二)影视广告的拍摄过程离不开艺术的处理
镜头画面不能仅有视觉形象,还必须注意画面中视觉形象的安排和画面的变化,使画面能更加清楚地表达广告对象的情节内容和主题,引起观众的注意和理解,产生美的艺术享受。对画面的艺术处理就是要把握画面的主体、合理地处理陪体,利用环境的烘托、配合色彩的运用、注重画面的空白和均衡,这些也是影视广告拍摄常见的艺术手段。
影视广告的音频元素是音乐、声音与音响效果,它与画面相联系。在大多数的影视广告中,声音是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广告的核心。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化处理,可以表现声音所处的具体空间,能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 可以暗示画面外的环境,使人对画面所处的环境有所感知;可以产生 声音的距离感和特写;可以产生声音的运动感。
(三)蒙太奇思维为影视广告设计提供艺术美的自由
镜头的组接、镜头组接前对镜头组接后所产生的作用与效果的构思,是一种艺术的创作。蒙太奇思维不仅仅局限于镜头间的组接效果,它也是整个广告的场面、段落和结构的艺术构思手段。“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只有一个孤单单的镜头是无法构成现代影视广告作品的。影视的各种元素(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靠整体的艺术把握。通过蒙太奇的方法,把单个镜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能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意境。
蒙太奇可以创作思想、创作节奏,还可以创作银幕时空。影视的时间可以合成(如闪回),空间转换也极自由。在现今,配合影视技术的发展,蒙太奇的表现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它不再仅仅满足于剪辑和合成,在镜头的转换上,它的表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技艺的完美结合
目前的影视广告作品对于克服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心理运动的平淡性、单调性、片面性,具有宣泄、补偿、丰富的功能。人的思维运动是由悬念、问题、好奇、喜爱启动的,当他们大致走完了自己具体的认识进程,达到了对认识对象的逻辑关系的一定把握之后,便产生了冲动、欲望、思考以及之后的购买行为,广告的艺术目的就在于此,而它的实现则依赖于技术的支持。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借助画面和声音产生的强烈冲击力,导致一定程度的消费者的参与,可以有令人难以相信的能力:它们能使平凡的产品变得很重要,令人兴奋、有趣。
现今社会,影视广告也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每年,数以万计的人们欢度广告盛会;人们聊天聚会,有人会不时随口说出几句流行广告语……影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入了由历史地域冲击所形成的文化环境中。
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的创新,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必将带来影视艺术的创新方式。先进技术在改变着影视广告的未来,但技术的先进和更新不能改变技术与艺术的根本关系,技术是艺术的基础,并为艺术服务,二者必须融为一体,共同为人类的文明服务。影视广告将超越技术和艺术的界限,把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美]温迪•特米勒罗.分镜头脚本设计[M].赵嫣,王璇,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姜浩.数字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技特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一平.DV短片创意•拍摄•后期制作[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 李培林.现代摄影造型艺术[D].北京:中国广播电视体育大学,2010.
一、促进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原来艺术学放在文学门类,艺术学是一级学科,戏剧影视是二级学科,比较而言,戏剧影视学科发展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艺术学升格门类后,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发展的空间增大了很多,促进了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对戏剧影视学科目录、人才培养规模与层次,以及课程和院系设置带来新的变化。可以预料,各人才培养单位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主动性和规模会有所增加。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我国戏剧戏曲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逐渐完备、完善,各高校在原有戏剧戏曲史、戏剧戏曲理论、戏剧戏曲美学、戏剧曲艺史论、话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紧密关联的新的学科领地,又新增了比较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戏曲创作、戏曲民俗学、戏曲文化传播等理论研究以及戏剧戏曲表导演等实践类研究方向,丰富了学科建设,实现了学科教育的全面培养。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电影电视学科主要发展和研究方向逐渐细化、多样化,并且向纵深挺进,例如中国电影艺术史、外国电影艺术史、非线编辑、摄像与实践、电视新闻与采编、大众传播、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研究、影视语言、电视频道及栏目研究、录音与剪辑、媒介传播、影视制片管理、照相与实践、摄像与实践、影视策划、电视艺术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广告理论与实务、世界电影美学思潮、世界传媒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媒介运营与管理、中国电影现状研究、媒体发展策略研究、美国电影研究、网络电视研究等。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我国戏剧戏曲学科与电影电视学科的互动与融合会进一步加强,戏曲电影、戏曲电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有关戏剧戏曲改编成电影电视,有关电影电视改编成戏剧戏曲,这种改编与融合的研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细化。因此,戏剧影视学科内涵会变得丰富,外延也会得到拓展。
二、推动艺术教育发展
戏剧影视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升格门类后,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会促进戏剧影视教育的发展,也会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中国戏剧影视学科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家艺术教育政策的力度加大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多,戏剧影视学科尤其是电影电视学科会进入全新的大发展时期。伴随着各地高校的电影电视专业或电影电视方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电影电视学科在原有的业务教学、理论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拓展了产业发展、文化研究、数字技术等多个教育领域,以期更好地应对世界电影电视产业化、数字化、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全国数百所高校陆续加入电影电视教育的行列,或者创办专门的电影电视学院,或者将电影电视作为独立学科加入艺术学院的拓展范畴,或者在原有的中文系或文学院范围内将电影电视拓展成为全新的专业方向,形成了高校电影电视学科教育的新潮流。电影电视学科体系在专业内容、人才培养、教育层次等方面多元化建构,形成了专业教育、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因此,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戏剧影视人才。
在国民艺术素养和综合性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戏剧影视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课程已经纳入了从少儿到大学生等系统化的美育教育范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下发多个文件,对影视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并以附件形式列出百部优秀影片推荐片目,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和大学影视教育。2004年,电影频道增加了“少儿影院”节目时段,各地也把收看“少儿影院”播出的优秀影片与学校的德育课、艺术教育课等内容结合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专业艺术教育领域向纵深发展之外,在学科的普及教育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育戏剧”概念的推广等,使戏剧戏曲在素质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
戏剧影视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升格门类后,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戏剧影视成为一级学科,有些高校对有关戏剧影视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突出了信息社会和传媒经济时代对戏剧影视人才能力的新要求,与产业经济、新媒体和传媒文化有关的课程也成为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世界传媒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媒介运营与管理、媒体发展策略研究等。
在一些影视艺术学院还新近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涵盖了管理学、影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和课程,是对影视教育的一个有力补充,符合当下电影电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也体现了我国影视教育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积极。
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在戏剧影视学科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专业方向涉猎面越来越广、交叉性和文化内涵越来越强、与数字媒体交融逐渐增加的特点。同时,各类型和层级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各有重点,特色更趋明显。如师范类院校专业方向以培养戏剧影视教育方面的师资为主,专业院校和职技学校戏剧影视人才培养则多随戏剧影视市场上实际人才需求方向转型,更注重编导类、表演类与剪辑类等方向,专业的倾向性、应用性高于对其文化的要求。
当今的戏剧影视教育,基于戏剧影视的专门领域与信息技术,体现了戏剧影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即面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代表了信息科技与文化艺术结合的新方向。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戏剧影视教育注重学生艺术的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培养具有新的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体现了戏剧影视学科交叉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星.跨世纪中国电影艺术传统史评[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符合《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皖招考〔2016〕42号)中规定的报名条件且有艺术专业基础者均可报考。
二、文化考试报名
1.时间:2016年11月15—17日。
2.地点:原则上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报名点报名。
3.办法:①报名时须签订高考诚信承诺书;②交验户口本、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材料;③按有关规定缴纳高考报名考试各项费用;④经市、县招办摄像以制作电子档案;⑤录入考生基本信息。
4.注意事项:艺术类考生须参加文化课考试和相应的专业考试,填报志愿时可以兼报文史或理工类;文史或理工类考生不能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含省统考和学校组织的校考),填报志愿时也不能兼报艺术类。
三、专业课省统考报名
报名方式:艺术类专业课省统考均为网上报名(考生专业课省统考报名与文化课网上报名同时进行),考生可以兼报不同模块的考试。
缴费方式:艺术类专业各模块省统考实行银行缴费。考生在基本信息填报完成后可通过网上银行缴费或携带身份证到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所辖各营业网点进行缴费,缴费时间为11月15至11月19日。考生缴费完成后务必再次登陆网上报名系统(至银行柜台缴费的考生须在缴费后第二天10:00点后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询自己的缴费状态,确认缴费状态为“已缴费”。
模块八(原音乐类)报名时,考生还须在网上选定本人参加考试的主、副项,考试曲目及调号,器乐的乐器名称等信息。信息确认提交后,任何人不得更改。
逾期未参加艺术类文化考试报名和专业课省统考报名或报名后未按时缴纳所选模块专业课省统考费用的考生视为放弃艺术类报名,将不能参加考试。这部分考生须在12月1日-7日重新参加非艺术类考生报名。
考生请于报考模块开考前一周登录报名网站(网址:gkbm.ahzsks.cn)打印准考证,并根据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到考点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收费标准:根据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试费等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2009〕60号)文件规定,艺术专业招生报名考试收费为报名费40元/生,专业加试费30元/生·科。
四、专业课省统考
我省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课实行省统考,共设置8个组考模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统一制定各模块的考试说明、命制有关试题、组织相关科目的评分评卷工作,各考点承担相关考务组织工作。各模块的考试说明将另行公布。
(一)模块一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科专业为播音与主持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2月19日开始考试。
2.考试地点
安徽师范大学 花津校区,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形象气质、作品朗读、新闻播报、即兴评述和模拟主持。满分300分,其中,形象气质20分,作品朗读40分,新闻播报80分,即兴评述80分,模拟主持80分。
(二)模块二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史论、戏剧学、电影学。
专科专业为影视编导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2月25日8:30-11:30。
2.考试地点
蚌埠学院 蚌埠市大学城曹山路1866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4个,分别为文学基本知识、影视艺术常识、编导创作和影视评论。满分300分,其中文学基本知识60分,影视艺术常识60分,编导创作90分,影视评论90分。
(三)模块三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
专科专业为国际标准舞、体育艺术表演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2月10日开始考试。
2.考试地点
安庆师范大学 龙山校区,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形象气质、综合素质、节奏听辨、体育舞蹈成套动作和健美操成套动作。满分300分,其中形象气质15分,综合素质60分,节奏听辨25分,体育舞蹈成套动作100分,健美操成套动作100分。
(四)模块四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
专科专业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2月24日开始考试。
2.考试地点
阜阳师范学院 清河校区,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形象气质、舞蹈基本功、自选技巧展示、节奏听辨和舞蹈表演。满分200分,其中形象气质15分,舞蹈基本功50分,自选技巧展示15分,节奏听辨20分,舞蹈表演100分。
(五)模块五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影视戏剧表演、戏曲表演)。
专科专业为表演艺术、戏剧影视表演、歌舞表演、戏曲表演、曲艺表演、音乐剧表演、戏曲导演等。
1.考试时间
2017年1月13日开始考试。
2.考试地点
安徽大学 磬苑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朗诵、命题表演、才艺展示、编讲故事和戏剧影视评论。满分300分,其中朗诵 60分,命题表演 75分,才艺展示 50分,编讲故事 75分,戏剧影视评论 40分。
(六)模块六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书法学。
1.考试时间
2016年12月11日考试。
2.考试地点
淮北师范大学 相山校区,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有3个,分别为楷书临帖、隶书临帖和创作。满分300分,其中楷书临帖100分,隶书临帖100分,创作100分;
8:30-9:30楷书临帖,10:10-11:10隶书临帖,14:00-16:00创作。
(七)模块七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陶瓷艺术设计。
专科专业为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皮具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刺绣设计与工艺、玉器设计与工艺、首饰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摄影与摄像艺术、美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影视美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摄影摄像技术、美术教育等。
1.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试科目为三科:12月4日8:00—11:00素描(150分),11:15—11:50速写(75分),14:00—17:00色彩(150分)。考生画具器皿自带。
2.考试地点
考生按其所属地区,分片考试。
合肥考点(合肥学院,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合肥;
芜湖考点(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市北京中路):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
阜阳考点(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阜阳市清河西路100号):阜阳、亳州;
蚌埠考点(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蚌埠市曹山路962号):蚌埠、淮北、宿州;
安庆考点(安庆师范大学,龙山校区,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安庆、铜陵、黄山、池州;
六安考点(皖西学院,六安市云路桥西):六安,淮南。
各考点具体考试场所见考点通知。
(八)模块八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
专科专业为现代流行音乐、作曲技术、音乐制作、钢琴伴奏、钢琴调律、音像技术、录音技术与艺术、音乐教育等。
1.考试时间
①2017年1月5日开始考试;②笔试考试时间为:2017年1月8日15:00—17:10,全省音乐考生参加练耳和基本乐理知识的笔试。
2.考试地点
安徽师范大学 赭山校区,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视唱、练耳、乐理、声乐和器乐,其中声乐、器乐区分主、副项(主项为声乐副项为器乐,或者主项为器乐副项为声乐;主项、副项由考生在报名时确认,考试时不得更改)。满分210分,其中主项90分,副项60分,视唱20分,练耳30分,乐理10分。
声乐 考生演唱自选曲目2首(伴奏一律采用自带标准CD音频光盘;也可以清唱);器乐 考生演奏自选曲目2首。
4.对于声乐和器乐考试,评分组长在考生因各种原因占据时间过长(5分钟以上)的情况下有权终止其考试。
(九)专业课省统考成绩公布及合格线划定
根据考生成绩按一定比例划定专业合格线,考生成绩及合格线将在我院网站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自行打印。不再另行发放成绩单及合格证。
五、省外院校专业课校考
按照教育部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适用高校范围的要求,在我省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高校原则上应采用专业课省统考成绩和相关投档录取规则进行招生,学校不再组织专业课校考。有特殊专业要求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在省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于本校所在地设点组织校考。2017年可在我省设点组织校考的外省院校原则上为29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执行的部分院校(专业)、985、211高校和以艺术专业招生为主的本科院校。在皖设点校考须在指定考点进行考试。
校考的报名、考试、评分等由招生院校负责,具体事项请向招生院校咨询或参见各校《招生简章》。
省外院校在皖设点校考相关事项:
1.我省指定报名考试地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2.考生应根据招生院校与考点的要求报名、缴费(报名考试时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的,请咨询报考院校或见考点说明。
3.考试时间:各招生院校的专业考试时间、招生专业、考试科目、招生计划和要求详见各校的《招生简章》和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上公布的《2017年省外院校在皖设点艺术专业考试日程》。
4.在规定时间内报名的考生凭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院校发放的准考证和院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参加考试。美术类考生自带画具,音乐和其他类考生自带钢琴以外的考试用具。
注意事项:报名参加省外院校专业课校考的考生,须先参加我省对应模块统考并达到我省统考专业合格线,否则,其校考合格不能作为录取投档的依据。计划下达到我省的民办本科、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原则上采用我省统考成绩。
考生在报考专业校考时还需注意各校各专业对文理科类别、文化成绩、专业主项类别、身体条件等要求。
六、对艺术类专业课考试中违规行为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