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3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医疗整体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5月22至25日,2014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联想集团在会议期间展示了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并了新一代移动护理终端PDA产品。
自2012年进军医疗卫生行业以来,联想集团大步快进。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实现了对业界优势资源高效整合,截至目前,联想已经与全国医疗行业近70家ISV厂商开展合作,参与5个省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进驻363家三甲医院。
据CHIMA荣誉主任、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主编李包罗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仅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投入的1%,即200亿人民币,但每年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美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比15%不到。”李包罗对此表示,“这说明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成熟,我们期待大鳄进入,更好地规范市场。”
而所谓的“大鳄”,不应仅局限于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而应考虑构建数字化医院,运用IT技术促进革命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产生。
这个理念与联想集团当前的战略不谋而合,联想致力于成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近几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进一步说明,“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对业务进行前瞻性和规划和管理。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医疗新体验。”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表示,目前国内具有整合能力且能够真正构建智慧医院的供应商,也仅在10家以内。
联想在会议现场展示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联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联想移动护理终端解决方案、联想医生护士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影像中心医技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虚拟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15个子方案。联想将前端业务应用与后台数据运维紧密结合,提供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的云服务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区别于以往通过收购等方式打通某领域通道的模式,联想进入医疗信息市场摒弃了收购策略。今年3月,联想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联想集团智慧医院蓝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把医院的成功经验标准化和模块化,进而商品化。”王云峰说。
联想对智慧医院的理解,是智慧医疗的基本单元,其核心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不能用信息化的新瓶去装老酒。联想集团负责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的销售经理袁滨表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意味着业务流程的再造。”
在北京昌平区占地117亩的汇晨养老公寓中,生活着700多位老人。每天早晨,老人们起床后,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订餐或预约园区里的各项服务。如果有哪位老人感到身体不适,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查询已经汇总在一起的老人的病历信息、病程医嘱、病情观察信息等,从而轻松实现了移动医护保健。在NEC创新解决方案展上听了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剑的介绍,再看了NEC智慧医疗、智慧护理的解决方案展示,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智慧养老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落地的应用。
NEC与汇晨养老集团共同开发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的服务流程管理、自理/护理业务管理、老年公寓运营管理以及信息化办公管理的应用软件平台。此外,NEC还提供了4000台平板电脑,用于老人的房间、医务室以及老年公寓的各个管理层面。汇晨养老公寓不仅是智慧养老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且还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它充分运用了脸部自动识别、RFID、云计算、移动计算等多项技术,集中体现了NEC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和技术领先性。
中国市场是战略重点
“包括中国在内,NEC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遍地开花。南非政府将NEC的指纹识别技术用于数字化身份证;在北美,NEC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了癌症诊断支持系统;在意大利,NEC与ENEL共同研发了下一代智能电网;在印度尼西亚,NEC的技术被用于智慧微波网……”在7月6日举行的一年一度的NEC创新解决方案展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介绍说,“NEC很早就开始了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于2011年10月正式推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把智慧城市业务当作一个战略重点来推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同时中国也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平安城市建设、交通与物流、绿色环保、养老与区域医疗等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正是基于这些观察,NEC将中国作为推广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重要市场之一。“NEC中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调查和研究用户的需求。经过细致的调研,我们最终选定了安心安全、医疗保健、节能环保和交通物流四个领域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有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这四个领域,NEC有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很多成功案例。”远藤信博表示。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发展速度之快让远藤信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同时也观察到,中国很多人在谈论云计算、智慧城市,而且也搭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和平台,但是实际能落地的应用比较少。“NEC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促进整个社会安全、持续、高效的发展。”远藤信博表示,“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变。NEC智慧城市的目标不是在某一个时间段设计一个最佳的智慧城市样板,而是提供一个弹性的能应对未来变化的结构。NEC选定中国作为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后,将不断投入优势资源,同时依托在物联网、云计算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为中国的用户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增长50%
远藤信博明确表示,NEC不会将在日本得到成功应用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直接搬到中国市场上来。NEC一定会在仔细了解中国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中国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远藤信博举例说:“为了给汇晨养老公寓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NEC的技术人员在汇晨养老公寓生活了三个月,与老人、医护工作者和公寓的管理者同吃同住。”
NEC凭借自身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可以提供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以及后端海量数据云处理平台在内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远藤信博表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无论是先搭建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平台,然后再丰富其上的应用,还是先建立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应用,然后再将这些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起来,都是可行的。其实,智慧城市的核心还是信息,如何准确、实时地收集信息,然后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信息,并为智慧城市的应用提供支撑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在中国市场上更好地推广智慧城市解决方案,NEC制定了一个中期计划,即在未来三年内,使智慧城市领域的业务增长50%,其他业务增长30%。
远藤信博表示:“在智慧城市领域,NEC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基于ICT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主要包括硬件、IT解决方案、运营商网络、平台业务以及智慧城市应用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附一)的医生从此可以更加灵活地工作了。自从部署了思杰的桌面云之后,温附一的医生可以在白天完成手术,下班后先行回家,回家再完成病例的撰写,既可以更好地休息、养精蓄锐,更可以跟家人分享更多的时间,做到生活、工作两不误。还有当医生在下午给病人开了化验单,本来需要等到晚上7点后才能出结果,现在医生可以在家里查看结果并下医嘱,值夜班护士收到医嘱后当晚就能处理。
温附一是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9年,担负浙南闽东北20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及危重疑难病症救治任务。据了解,思杰桌面云解决方案目前供温附一2000多名医护人员使用,能够支持任何终端设备平台对后台的安全访问,无论是基于Windows、iOS、Android还是其他平台,访问体验完全一致。医生专家和医护人员可以用任何智能终端打开自己的PC桌面,随时随地继续之前尚未完成的工作。
温附一的信息处处长潘传迪介绍,专家资源始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温附一专家还承担了科研和教学任务,温附一现有包括留学生在内的4000多名在校生,负责联系33家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指导工作。与此同时,专家们每年需要多次参加全国性会议以及全省、全市的短程培训。温附一还托管4家县级医院及与7家社区中心卫生院结对,专家们也需要经常参与中小医院的会诊工作。此外,温附一还在抗震救灾、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以及援外、援疆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温附一思考,如何利用移动医疗和移动办公,把专家们“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从而提升医院专家的生产力。
2014年1月,温附一联手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这标志着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今年3月,温附一与联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疗”架构及解决方案。9月,温附一选择了思杰Citrix的桌面云解决方案,让医院的专家能轻松实现远程诊断、远程办公。
温附一已有医疗相关信息系统超过90套,若利用传统方式实现整体的移动解决方案,势必要经历漫长的二次开发。而温附一选择的思杰桌面云解决方案,无需改变原有架构,就能快速实现整体移动化,提供跨平台访问,而且所有应用和数据存放在数据中心,保障了信息安全。思杰NetScaler云网络实现了对防火墙访问控制,能对医院外网、内网、公网进行访问控制,确保了云中的信息安全。
根据温州市卫生局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显著、医疗费用下降,温州市的医院出现患者回流,门、急诊病人数量激增,县级医院就增加了200多万人。温附一的桌面云正逢其时,为温州市的医院向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医院迈进、提高医院专家生产力,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新的思路。
主论坛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发表了题为“为实现对人与地球友爱的信息社会――大数据创造新价值”的主题演讲。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分别做了演讲,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等各界嘉宾近300人出席了主论坛。
NEC是较早倡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之一,拥有下到海底光缆、海底地震仪,上到宇宙卫星开发的全方位业务经验,特别是在防灾、消防、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养老、医疗等领域,通过ICT技术支撑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远藤信博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NEC选定中国作为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后,将不断投入优势资源,依托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多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一定能够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NEC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的建设理念。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发展现状不一,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步实施。
NEC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开放性与协同性,认为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应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消除信息孤岛以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在2013NEC创新解决方案展现场,“城市管理”、“企业运营”、“民生服务”三大智慧城市展区以及“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代C&C技术”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
主要亮点产品有:
1.智慧教育“睿课堂”
“睿课堂”是一款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的智慧教育产品,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热点连接,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可以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课程进度由老师主导,老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能看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在线。“睿课堂”的智能作业系统还会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并对正确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睿课堂”已在北京、深圳、南通、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落地,老师、学生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北京市大兴区一所学校的老师还表示,使用“睿课堂”半年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下一代网络技术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OpenFlow
智慧城市蓝图:“智慧国2015”
作为新加坡政府的“首席信息官”,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以下简称“IDA”)承担着国家资讯通信总体规划开发及推动新加坡ICT产业发展的重任。为了加强对智慧城市中各ICT组成部分所扮演角色的共识,IDA提出了多层架构的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多层架构框架中的第一层是物理环境系统,譬如水、电、交通、城市和电信基础设施等。 第二层是建立在整合的通信基础设施上的共享网络。该网络包括整合的分布传感器网络、整合的公共安全移动网络、整合的分布视频管理网络。这些网络为处于第三层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提供数据。
第四层是数据处理层,在这一层会检查数据质量,并将数据与其他数据集整合。再向上的第五层中,数据将被赋予意义,其常用系统包括:操纵及控制系统、跨领域的分析系统。在意义构建完成之后,就到了第六层,即应用程序及服务层,例如电子政府、医疗保健等。这些应用程序及服务通过第七层、即最顶层的输出渠道,最终到达终端用户,其中输出渠道包括:网络门户、手机APP、甚至邮件和短信。
人们可以通过该框架,了解数据是如何自物理环境中被收集、处理、赋予意义,并最终通过融合了洞察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促进企业与消费者发展的。这个架构框架同时指出了组成数据价值链的关键ICT组成部分。
基于这一“智慧城市”架构框架,IDA推出了新加坡智慧城市十年宏图“智慧国2015”计划,希望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并主要通过公共、企业、国民(P-P-P)领域的共同协作创新,来实现智慧城市愿景。
“智慧国2015”设立了一系列目标。首先经济方面的目标包括:到2015年,基于资讯通信技术所发展起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高居全球之首,并实现行业价值两倍增长、出口收入三倍增长的目标。
其他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还包括:到2015年,新增工作岗位80000个,至少90%的家庭使用宽带,电脑在拥有学龄儿童家庭的渗透率达到100%。
为实现这些目标,IDA制定了四大战略:建设超高速、普适性、智能化的可信赖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才资源;以及对主要经济领域、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进行改造。
如今,“智慧国2015”规划行将过半,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发展亦成绩斐然:全国ICT产业总值于2011年实现830亿新币,较2010年增长了18%;出口额由2011年的66%增加至71%;2011年资讯通信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142900人。
目前,ICT应用已成为新加坡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调查显示,新加坡居民家庭宽带普及率已由2010年的82%上升到2011年的85%;手机普及率从2010年的144%左右增长到2011年的150%。
在“智慧国2015”规划的推动下,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的发展位居各项目国际排名前列;在《2011-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IT报告》网络准备能力指数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二;2009年~2012年间持续蝉联早稻田大学国际电子政府研究排名的首位。
2012年,新加坡在英士国际商学院与联合国属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蝉联季军,连续第二年成为亚太区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此外,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MICA)(现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MCI)和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还获得了联合国2012年电子政府调查特别奖。
智慧城市基石:ICT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为了建设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Next Gen NBN),新加坡政府将拨款总额达到10亿新元。值得强调的是,该投资不仅是通过铺设光纤电缆来提升电信网络,而且要进行必要的行业和规章制度改革,以实现长期蓬勃发展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即通过相互分离的三大关键概念性产业层,来避免自然垄断或不公平竞争。人们希望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平台,让所有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商能以合理价格获得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接入权,使他们能够在服务和应用领域投资创新。
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将提供覆盖面广、极具价格竞争力、最高网速达1Gbps的超高速宽带,让用户获得更加丰富的宽带体验。据悉,该网络于2009年7月起开始铺设,截至目前已覆盖了新加坡95%的房屋建筑。2012年9月,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用户超过22万,用户可以自由订阅由16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超过40余种光纤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方案。
无线网络方面,新加坡于2006年底推出了“无线@新加坡(Wireless@SG)”,希望在市区购物带和中心住宅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实现免费无线上网。Wireless@SG现已在全岛部署了7500多个Wireless@SG热点,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有10个公共热点。目前有超过210万名用户使用该项服务,平均每人每月使用时间高达25.2小时。同时,为了让Wireless@SG更快捷,IDA发出征求合作计划,拟将全国免费无线网络使用延长到2017年,并将上网速度提升到2Mbps以上。
针对无线网络发展,新加坡主要采取了政府示范应用的引导方式。政府充当催化剂,积极从基础设施配置和鼓励应用需求两方面,去构建一个活跃的无线宽带市场。
为了提供给公众和商家一个更方便、可信赖,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网络事务处理方式,2011年1月,IDA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保信方案有限公司”(Assurity),在全国范围内向服务商及消费者提供全国网上鉴定框架(NAF),旨在推行双重认证(2FA)。
2012年12月,NAF正式开始运作,其系统密码生成器OneKey也同步推出。公众在加入NAF业者网站上进行交易时,使用单一强认证设备就能访问需要双重认证的多个在线服务,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不同业者需要用不同密码生成器才能完成交易,进而为各种在线交易提供了安全与便利。
数据中心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区域数据需求,IDA政府部门与业者共同发起了数据中心园项目,计划2014年中建成,占地13公顷,可以容纳8个数据中心楼,设备占地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最高可达10.5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园的建立将巩固新加坡作为数据中心理想目的地和亚洲资讯通信中心的地位。
此外,新加坡还积极推动高效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IDA与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ITSC)及新加坡标新局(SPRING Singapore)合作制定了绿色数据中心标准SS564,帮助企业组织建立必要的系统流程,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加强企业竞争力。
其他IDA的绿色ICT举措包括数据中心的绿色标志计划(Green Mark Scheme)及绿色数据中心创新挑战项目,加速产业最佳实践应用,鼓励推动创新。在绿色数据中心创新挑战项目下,IDA还发起征求合作计划,帮助提高数据中心板块的能效。
云计算为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和终端用户得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得安全、可扩展、灵活的计算能力,软件及数据存储服务。面对当前计算模式的转变,IDA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云计算以保持新加坡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通过构建云计算生态系统,提高新加坡资讯通信行业的活力。
目前,IDA已采取六大战略方针,即支持云服务的旗舰用户、吸引云运营商、产业和人才能力的能力开发、建立研发关系与知识资本、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通过政策法规建立可信的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引导和推进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从而加强新加坡作为可信赖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枢纽的地位。
智慧城市助推器:电子政府创新无限
政府是城市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必须积极铺陈下一代资讯通信基础作为数字经济活动的基础。IDA不遗余力地推出各项方案来推动主要经济领域利用科技进行转型。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服务的电子化尤为重要,电子政府无疑是智慧城市的助推器。
新加坡政府很早即认识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须树立榜样,以优质的电子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提高生产力。拥有一个遍布式智能型资信基础设施无疑地为电子政府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并三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新加坡电子政府采取的是“市民、企业、政府”合作的模式。政府牵头建立了“以市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体系,市民和企业有权随时随地参与所有政府事务,与政府互动。目前,新加坡市民可以全天候访问1600多项政府在线服务及300多项移动服务。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已有93%的新加坡民众在办理政府业务过程中采用电子方式,与2010年的84%相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
2011年6月,IDA推出了“电子政府2015”(eGov2015)总体规划,以实现由“政府为你”向“政府与你一起”的重大转变,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新的总体规划将侧重于三大战略性领域一是共同创新创造更多价值(Co-creating):政府要利用新技术提供一个与国民共同创造更高价值的平台,鼓励公众与私营部门一起和政府共同创造对民众有价值的电子服务。
二是互联促进积极参与(Connecting):政府要善用在民间日益扩大的网络社交媒体,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咨询与政策讨论活动。继续拓宽和深化电子民意征询与电子参与的渠道,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更好地和民众互动。
三是促进一个政府,整合服务转型(Catalyzing):利用可持续性及创造性的技术,促进政府内部的合作与整合,从而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的整体效率。
在“eGov2015”三大战略过程中,政府将继续利用科技进步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使民众在未来几年内享受到更多便利的新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还将开发新平台,促进私有部门和政府共同创造,并向公众提供全新的增值服务。
目前,新加坡的手机渗透率达到150%,为了满足手机用户群日益增长的需求,各政府机构在过去一年半中推出了多个基于不同手机平台的服务。因为这些移动服务分布于各个政府机构,所以搜索起来不是很容易,于是IDA推出了“mGov@SG”一站式政府移动服务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以方便地搜索、发现和访问能在其特定设备上使用的移动政府服务。
在寻求新服务提供渠道同时,政府还持续不断地开放有用的电子服务,包括基于“一个政府”层面的个性化服务,“OneInbox”是新加坡最新推出的服务项目,其使用户可以通过一站式安全平台获取来自政府各部门的电子信件。以电子信函取代纸张信件,不仅能减少打印和纸张开支,也可以让经常出国和在国外工作的人即时查阅信件、处理事务。
新加坡还推出了“Data.gov.sg”一站式数据服务,为公众与政府共同开发提供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访问下载各公共机构提供的7000多个公开数据集,用于研究创建新应用程序,同时可以搜索官方数据创建的有趣应用程序。
随着社交媒体应用日益广泛,新加坡民众获取新闻、表达意见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转变,为顺应这一变化,政府将在新规划指导下拓宽深化电子参与渠道,尝试采纳网民智慧和资源创新方法。具体方案包括增强公众参与公众咨询活动的意识,鼓励市民参与其中。REACH门户网站亦将进一步强化,成为提供所有政府民意征询活动新闻和更新的官方渠道。同时还将引入一些新的功能和渠道,譬如移动和社交应用程序等。
政府还将探索公众参与的新平台,例如用来了解民众想法和倡议的“众包”(Crowdsourcing)工具。“众包”是指通过公开征集将工作外包给一群人或一个团体,利用Web 2.0技术实现大众协作。REACH正在研究如何在新加坡实施这种新型民众参与模式。它将与政府机构合作,确定可能的主题和实施此类项目的机制,包括建立一个能被所有政府机构使用的众包平台。
最后一个战略领域将侧重改造公共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加强公职人员相关能力。具体方案包括建设下一代“整体政府”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促进跨部门协作,并支持“电子政府2015”规划陆续推出的新项目,譬如建立一个私有云――政府云“G-Cloud”,在安全和多租户环境中提供共享服务。
政府将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去推动政府部门对云计算的使用,例如非敏感服务可使用市场上可取得的一般云计算服务,如果涉及安全和敏感的政府功能,则建设仅供私用的中心政府云计算基础设施。如此一来,各个政府部门就能根据本身需求共用这些云计算资源,以实现“整体政府”运作,从而提高生产力。
此外,商业分析也是新加坡重点推进的发展领域,政府需要了解怎样有效地从数据中挖掘对政策制定与规划有用的信息。新加坡在过去多年里收集了大量数据,商业分析将有助于政府机构提高营运规划及服务质量,因此IDA正积极探索政府内部基于商业分析的共享服务,包括共同的商业分析工具,共享的平台与咨询服务等等。
智慧城市长远裨益:信息化实现经济及社会转型
发展资讯通信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改造关键的经济领域,进而带动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使更多的国民受益于资讯通信技术的应用,这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长远裨益。为此,IDA尽可能地在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收集业界的反馈,并且鼓励业界参与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以满足这些新项目的需要。
IDA希望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培养三个领域大力投资,来实现物流、交通、医疗、教育、商业和客户服务等关键经济领域的转型。事实上,一些行业项目示范效应已初见端倪。
物流行业:贸易交换网(TradeXchange)项目为贸易和物流行业提供跨领域解决方案。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促进企业对企业(B2B)的无缝贸易,对企业对政府(B2G)的交易进行补充,丰富了贸易交换网平台。近期,为了降低空运成本与时间,减少纸张浪费,IDA联合新加坡民航局(CAAS)发起新加坡电子空运计划(e-freight@sg),通过资讯通信科技的运用,以电子数据取代纸张,实现本地空运货品程序向“无纸化”迈进。
交通行业:为了保持交通顺畅,新加坡推出了多个智能交通系统,包括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系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优化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地图系统――全地图、停车指引系统及动态路线导航,建成了动态可升级的交通系统。
医疗领域:新加坡开发了综合医疗信息平台,包括全国电子健康病历系统、综合临床管理系统、个人健康记录计划以及远程医疗合作征求计划。全国电子健康病历系统的第二阶段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帮助医疗从业者更好地管理病患的医疗信息,并实现全国共享。
教育领域:IDA与新加坡教育部携手合作,推出了新加坡“未来学校”计划,鼓励学校使用资讯通信技术手段,如全方位虚拟环境和教学游戏,以提升学习体验。IDA还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共同发起了价值80万新币的“第三代未来教室”(Classroom of the Future 3.0, COTF3.0 )项目,将教室空间打造为一个融合了多项技术的智能互动空间。此外,IDA还发起了“教育实验室”项目,为教师提供“新兴技术用于学校实践之前”的实验机会。
智慧城市新趋势:全面互通的城市解决方案
除了之前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ICT推动政府及各个关键经济领域转型的项目之外,IDA也在探索其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城市挑战。
这些全新的互融互通城市解决方案,同样基于之前提到的智慧城市架构框架,通过对数据的共享、分析,为城市发展带来全新价值。
众所周知,传感器是智慧城市的神经元。中国有很多城市在海洋、水务、绿化及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都应用了传感器,但在传感器设置方面,各部门大多是各自为政的。而在新加坡,传感器基础建设的关键词是“共享”。
用来收集信息和数据的传感器在城市中越来越随处可见。这些传感器可能是用来监测车流的,也可能是安装在楼顶用来监测空气质量的,或是用来监测下水道或河流水位的。通过共享的传感器网络,各个部门能够更加便利地利用相互连通的网络,满足其不同需求,并且能够确保安全可靠的数据能够传输到指定地点。这同时也能实现各机构之间安全及分布式的共享传感器输入,而不会过度加重他们各自后端系统的负担。此外,该网络下共享的支持基础设施,如电力供应,将能帮助减少与供电电池使用相关的维护成本及人力成本。
事实上,共享的传感器网络通过需求整合,打开了新的、有成本效益的、强连接的解决方案:优化了例如网络频谱等关键国家资源的利用,更实现了物理设施(如用来部署传感器的路灯柱、公车站台等)的整合利用。这类网络因此可以被视为是可信任、可拓展、“即插即用”的遍布式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各部门间的互操作,并且可以支持现有及未来的网络需求。
随着带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及各类终端设备日益普及,IDA意识到这类设备可以成为定位传感网络的一部分。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在企业和消费者中发展势头越发强劲,然而在室内和室外LBS服务的无缝衔接通常无法做到,而这在高楼大厦耸立的城市环境中非常有用。尽管目前大多数LBS服务重点关注移动广告,但事实上对城市规划者和企业来说其有更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者和企业能够通过热成像图获取关于人流及拥挤度的洞察信息,从而更好地匹配需求服务。举例来说,通过交通流量数据,能够更好地管理道路通行能力;室内支持系统也可以更好地规划容量来匹配人流;购物中心和博物馆可以通过客流数据更好地了解参观者的相关信息。
更好地实时分析城市人流的能力也有助于增强政策规划和操作,同时取得需求和供应间的动态平衡。为了提升此类信息的粒度,物理通信基础设施(如无线接入点和信号灯)可能在跨区域范围内被配置,而这类基础设施也可以有多种用途,用来支持例如公共网络接入和企业标识等各种服务。在当今城市智能手机高渗透率的环境下,利用从WiFi传感器和智能手机中获得的聚合数据来理解交通模式,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目前,公用事业、交通、公共安全等相关的操作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城市操作中心。智慧城市管理中心(SCMC)因此可以成为国家规划、监测和控制中心,提供城市范围内主要运作系统的整体概览,如公共事业、交通、社会服务与监督。它也能发展成为一个公共整合的图片,与各部门或企业的现有操作中心相连。这种跨企业、跨领域的连接,可以在各个层次形成更全面的运作画面,进而加强各政府部门间的协作。
这种整合的机制,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监测日常城市运作,并预测在特殊时期相互依存的城市系统资源分配,譬如,在区域洪水、交通拥堵或是在意外事故情况下的资源调配。同时,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也可以整合由定位能力及从公众收集到的数据,丰富其数据集,从而提升生成这种公共整合图片的能力。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二)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一)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战略部署
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二)明确发展重点
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三)创造发展环境
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一)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二)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 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 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跨国巨头看好中国市场
软件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新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难以估量的巨大商机。
中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能耗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低是中国制造的致命短板。近几年来,中国政府把扩大国际合作,加速信息技术进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智慧城市步伐,提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中国软交会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交易会,每年吸引了众多国外重量级软件跨国巨头以及国内地方政府、众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应用企业参展参会。海内外客商多、洽谈商机多、对接项目多、合作对象多、签订合同多,成为展会品牌形象快速蹿升的成功要素。
国外软件跨国巨头把中国软交会视为进入中国的最佳平台,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成果,最新行业研究报告,吸引参会企业的关注。在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物流、交通、供热、电力等行业信息化论坛,以及合作对接会议、专业技术会议和对接会上,到处都可见到跨国企业代表忙碌的身影。
国外参展商在亲身感受中国软件信息市场热度急剧升温的同时,惊喜地发现中国软交会的两个突出变化,即地方政府和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软交会的热情,以及对软件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具有革命性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空前高涨;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对接项目,由以往热衷行业宏观改造方案,现已越来越多聚焦锁定在智能供热、智能电网、智慧医疗等细分行业的应用上。
千人买家团 催生新商机
我国政府对软交会寄予厚望。国家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在中国软交会高峰论坛上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好软交会平台,扩大软件产业对外开放的领域,加快信息技术向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软交会紧扣时展脉搏,精心搭建行业应用、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和资金对接平台,不断强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力度。在历届中国软交会上,地方省市政府、国家级行业协会的项目、资金对接、产业融合,成为展会聚集人气、吸引外商、促进交易的一大特色。
今年软交会在完善交易对接平台上颇有新意,由组委会与各相关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千人买家团”主题采购活动,旨在为促进真实买家与卖家、展商之间的有效洽谈及交易;增加供需双方的收获机会,促进供需双方采购意向的最终达成。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
算、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政府和企业办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教育和农业等各个行业,都在悄悄地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
在智慧浙江科学会客厅暨“城市的明天”主题展览会上,中国电信以智慧城市沙盘为核心,分别设置了智慧政府、智慧产业及智慧民生三大展区,采用虚拟场景、互动演示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将移动与固定、转型业务与传统项目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中国电信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的实力和能力,以及融合创新带来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聚焦客户运营模式所创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智能互联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高效服务的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主要包括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工商、智慧税务等服务,为老百姓提供最大便利,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中国电信不断完善智慧政府各项应用与基础建设,有效促使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城市格局更加合理,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序。
在平安城市里,通过市、县、派出所三级联网和信息共享,对城市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和部分小区进行不间断监控,实现指挥中心的110、119、122三台合一,民警可以在监控中心把握现场情况,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在智慧城管中,通过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建立的智慧城市管理大平台,集城市管理、协同处置、执法监督、应急调度、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核心业务涵盖环卫、园林、路灯、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业务。
有了智慧环保,就可以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智慧工商,将利用中国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整合商品监管软件,为政府监管部门搭建商品安全监管平台,同时提供专业的移动执法终端、定制电话终端、互动媒体终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实现重要商品信息的备案和监管查询以及一线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和综合办公等功能。
电子报税,为纳税人提供及时、高效、安全的远程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纳税情况查询等服务。网络发票,为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提供发票的网络开具、网络查验及相应的涉税业务,加强税务管理机构对普通发票的监管。
转型升级的智慧产业
中国电信借助智慧产业建设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聚集效应,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对旅游者提供向全世界传播城市形象的便捷通道。同时,催生出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农民兄弟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即可查看农场现场情况,了解温湿度等信息,实现翻地、播种、除虫、灌溉和收获,就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简单。因为基于先进技术构建的农业专家智能、农业生产物联控制和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等三大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的综合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物流,将运用自动识别技术、移动通讯技术、GPSone定位技术等,并基于CDMA手机进行嵌入式开发实现的一套物流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物流公司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移动中的任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通讯等工作,为物流行业提供集语音、数据通讯、定位、拍照、扫描等5项重要功能于一身的全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金融,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数据网络充分满足银行大数据量处理的需要等。
此外,智慧旅游则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智慧园区是通过融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软实力,对于包括政务、产业和民生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园区生活。
幸福感知的智慧民生
为了承载全方位便捷化的智能化社区生活服务,中国电信将光纤网络铺设进入千家万户,将其与城市功能平台相连接,形成以社区为载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业务。
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从健康、居家、饮食、紧急情况等全方位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利用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化的集中、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电子处方、电子病历,智慧医疗能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进行加强管理,实现诊疗信息的无纸化、语义信息的统一化,医药术语的标准化等。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求,利用移动网、电话网、互联网融合优势,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集协同办公、教育管理、家校互动、应急保障、教育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智慧教育。
“简约智慧医疗”是医惠的企业理念,即简化医疗流程,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医疗流程、医疗对象管理,以此提高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临床效率。“2010年的收入在3千万左右,利润大概不到1千万;2011年的收入是9千万左右,利润将近2千万;2012年预计收入在1.5个亿,利润可能接近3千万。”在采访之初,章笠中抛出的这组数字表明,在目前有限的医疗物联网市场空间里,创立短短数年便实现了几何级增长的市场业绩,以“简约智慧医疗”为理念的医惠,着实不简单。
结缘医疗信息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智能化研究室访问学者,章笠中作为一位技术专家,经历过多个行业,包括家电、纺织、交通等行业。但最终章笠中选择了既有宽阔的商业发展空间又能有益于人的健康的医疗信息化行业。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但同样一种病,去不同的医院,结果完全不一样,我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如果一个患者生病了,不管去哪家医院就诊,不管是哪个医生看,都能享受基本类似的服务――同质化服务,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患者因为一定要找名医院、找名医而耽误病情。因此我觉得做医疗行业不仅是对这个行业的贡献,更是对人的贡献。”谈到如何与医疗信息化结缘,章笠中如是说。
“国家重视医疗行业,但是国内医改之路却很艰难,医疗信息化发展滞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医疗现实和患者需求差距非常大,医疗信息化这个领域前景比较宽阔,而当时这块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早在2003年,章笠中便开始做前期准备,2005年起正式进入医疗领域,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引领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直到2011年,入主医惠,开创了基于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率先提出了“简约智慧医疗”和可及连贯的服务理念。
坚守简约智慧医疗
“IT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希望我们呈现给用户的都是简单易操作的产品。如果系统太过复杂,即便完美无缺,也没有推广的价值,就像傻瓜相机,如果没有傻瓜相机,我想相机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普及。医护人员的职责是行医救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复杂的系统。”章笠中向记者阐释了把“简约智慧医疗”作为企业理念的初衷。
依据“简约智慧医疗”的理念,医惠提出简约的信息交互、简约的医护流程、简约的资产管理、简约的门户体现、简约的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简约的运营决策管理等。其中,“简约”之处体现在:对象管理的简约,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全对象的感知;基础架构的简约,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设备上的“三网合一”;系统操作的简约,实现数据交换的便捷;医护流程的简约,实现移动护理等系统流程的人性化处理。
但简约不是全部,符合标准、可靠且实用也是医惠所遵守的。章笠中说:“第一,我们开发产品不是按照医院所需求的标准,而是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这样不管是什么机构去医院检查,都能符合标准,对于医院来说,也会更加放心;第二,产品所用的材料都是可靠的,路遥知马力,只有采用可靠的设备、可靠的生产方法,才能使医院引进产品以后长时间内不出问题;第三,必须实用,我们不希望搭花架子,比如与HIS相比,门诊输液是很小的部分,但是我们也能将其转化成产品,把它全部信息化,做到极致,杜绝一切差错,保证既简约又实用。”
章笠中赋予了医惠独到的企业理念,此外,他对医疗信息化的见解也独树一帜。章笠中把医院的信息化比作一个人,大脑是临床数据中心;五官是医院所有信息的感知系统;神经系统是信息的集成平台;血液就是传输这些信息的网络基础;内脏是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四肢是执行机构,譬如说包药机,取单、自助机器等。“现在医院的情况是内脏都很发达,通常血液系统都有了,网络基本上是通了,而实际上缺的是临床数据中心、智能感知系统以及信息的集成平台,而这些也正是医惠所要做的。”章笠中说。
引领医疗物联网
医惠的产品操作简单、符合标准、可靠且实用,这些特点可能并非医惠独一无二之处,但从公司创办至今,医惠便坚持这四点并将其做到极致。同时,“鼓励创新”也是医惠一直坚持的。医惠所有的解决方案与同行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和颠覆性,“我们一开始并没有从医疗业务上去切入,而是将切入点锁定医疗对象和流程。”
章笠中所说的医疗对象指的是,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医疗标本以及医疗信息;医疗流程指的是,护理流程、检验流程、检查流程、诊断流程、追溯流程、质控和管理流程以及临床流程。正因为医惠独特的切入点,从医疗物联网的角度来讲,医惠是国内移动医疗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在物联网方面,我们有几个非常核心的技术:第一,医惠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第二,医惠建立了信息交互平台,只有拥有良好的交换平台,才可以与业务系统做很好的对接。”章笠中所说的“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是以一种简约的方式解决当前有线网、物联网和无线网之间的通讯和数据融合应用。平台的核心是物联网AP和物联网AC,其中物联网AP整合了无限AP和RFID阅读器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双频四通道的发送和接受,物联网AP既可以接受RFID标签返回的信息,也可以接受支持WIFI的移动终端返回的信息,实现前段感知的融合;物联网AC除了能够对物联网AP,还可以通过融合物联网中间件模块实现前端感知信息和后端应用系统之间的转化、封装、解析和集成;通过融合通信网关模块,实现RFID信号转换成TCP/IP信号并进行传输;通过融合统一管理平台模块实现对物联网AP的无线网应用和RFID应用进行统一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很多企业都在讲信息交互平台,但是我们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交互平台是从技术的角度,我们从实际的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做。我们掌握了医院所有的医疗对象、医疗流程,因此医惠在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方面,富有特色。”章笠中表示:“在医疗物联网方面,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第三代物联网应用。第一代是发现传感器、读卡器阶段;第二代是用读卡器去做解决方案;第三代是我们所建的信息交互平台,解决多样性复杂性的问题,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讲,这是独一无二的。”
依据物联网技术,医惠开发的临床应用系统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门急诊护理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移动营养点配餐管理系统以及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全国各地的大型医院,并深受好评。
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
由于医惠有良好的口碑,所以无锡市人民医院一直在使用医惠的产品,除了无锡市人民医院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香港仁安医院、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等都在长期使用。除了为医院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外,理念上的契合、管理经验的共享、良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是医惠所一直坚持的,这些也正是医惠“有口皆碑”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我们的系统卖给医院,而是要更进一步与医院建立起合作关系。除了给医院提品外,我们与医院能做到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章笠中介绍到,对于有很强的管理理念的医院,医惠会全力配合,用技术手段帮助实现他们的理念,而对于在管理上较欠缺的医院,医惠会向他们灌输好的理念,因此,医惠与医院的关系是交流合作而非单纯的买家与卖家的关系。
医惠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与医院建立起的互惠互利、交流沟通的良好合作关系。章笠中认为每个医院其实跟每个人是一样的,一定有他的闪光点。通过跟不同医院深入的合作、交流,公司也能从中学到很多,进而把每一家医院的经验全部展现在产品里面。“在与医院的合作中,虽然我们的投入很大,但却赢得了更高的价值。所以到现在,我们与很多医院的合作关系都非常好,获得了他们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在管理理念和创新方面比较突出的医院。在和医院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理念上的充分沟通和碰撞出的火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获得更多启发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会将这些经验通过产品传递给其他的医院,帮助他们完善信息化建设。与医院保持健康、良性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大的收获和经验。”
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
医惠在章笠中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医惠发展至今,视野已不再局于国内,而是立足于国际化。现在医惠与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医院都有合作项目,医惠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国际化的标准。
当被问及医惠接下来的规划时,章笠中说:“做医疗服务最重要的是实现每个人的健康,我们的理念是希望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并且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尝试这么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转向去做家庭的医疗服务,我们的重心仍旧在医院,我们做的是以医院为核心的延伸服务,延伸至社区、至家庭。”
据章笠中介绍,务实地解决医疗、患者的安全问题、医疗质量问题以及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是医惠一直坚持的,也将继续坚持下去。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梳理医疗流程,提高效率,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是医惠一个永远不变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章笠中确立了医惠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医院流程以及最精细化的信息,所以反过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很标准、与各个系统都能进行交互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帮医院做数据的决策分析。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只停留在销售软件系统和终端设备上,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市场上的大鱼吃掉,所以我们的经营模式,正从传统的单一的业务创新转变为基于对象、基于流程的创新,一句话,就是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章笠中说。
“我们将集成现有的研究成果,把家庭医疗植入到社区,通过与开发商合作,像宽带、电话一样,在每户家庭事先都部署好医疗信息的无线接受终端。比如居民在家中量血压、测血糖,这些有用信息会被自动采集,进入到个人健康档案,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联合医院、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服务,目前我们在香港、上海已有成功案例。” 章笠中认为,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是必然的,医惠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物联网、流程管理、医院的信息基础平台以及临床数据分析管理。
采访侧记
机房中的关键设备需要高可靠的绿色电源保障,国内智慧电能领导者――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恒盛”)携高端电源产品方案和服务,依托自主创新和强大技术服务能力,为多个行业客户提供高效的、可靠的、智能的、可按需定制的行业级整体解决方案。
全力护航新疆高速公路建设
近日,科华恒盛携高端电源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成功中标新疆G3015克拉玛依―塔城高速公路项目,为该高速公路正常、安全运行提供绿色动力保障。
据悉,新疆G3015克拉玛依―塔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起点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以北,通过三坪互通与拟建的克拉玛依至乌尔禾高速公路相接,经克拉玛依、库鲁木苏、塔城,终于巴克图口岸,路线全长218.2km,是新疆“57712”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项目。
此次项目应用,主要针对新疆G3015克拉玛依―塔城高速公路全线的收费系统、通信系统及监控系统等相关重要管理节点。基于该项目的高海拔恶劣环境及电网波动较大等因素,科华恒盛经过与客户多次深入交流,提供了高端UPS及DHY系列稳压器等核心部件数十套组成的交通电源解决方案,依托高端集成技术,采用无主从、自适应并联技术和机柜模块式结构设计,以及多级分散控制技术,可根据负载大小随需扩展系统容量,具备体积小、效率高、配置灵活、绿色环保、易维护、易扩展和优异的输入、输出等各项性能指标,其高可靠智能特性,全力保障用户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交通安全及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领导者,科华恒盛定位高端,依托自主创新和强大技术服务能力,致力于为交通领域用户创造高价值服务,提供高可靠智能的按需定制的行业级整体解决方案。此次科华恒盛中标新疆G3015克拉玛依―塔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除了产品与方案的高端可靠外,其在西北及新疆交通领域建设项目的成功应用经验是重要原因之一。据悉,科华恒盛的产品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新疆G3012阿克苏―喀什高速公路、新疆国道218线伊宁至墩麻扎段、新疆北疆计重改造项目、新疆喀什至叶城高速、新疆星星峡至吐鲁番高速、新疆奎屯至克拉玛依高速等重要项目,持续为自治区“3年攻坚,5年跨越,建设万里高速大通道和西部交通枢纽中心”的发展目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加快施工,高标准的现代化道路延伸到天山南北,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金腰带”。
助力美联物流机房建设
近日,科华恒盛携高端电源产品方案,成功中标美联物流机房项目,为其机房信息化建设提供高可靠的绿色电源保障。
据了解,美联物流集团以遍及全球的130多家国际优秀和物流网络为后盾,经营管理美联集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货运、船舶、航空以及各种现代物流业务,在IT物流、保税物流、整车运输物流、冷链物流、零售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提供服务。
在该项目中,科华恒盛基于用户机房应用环境和技术要求,提供了高端电源UPS及相关核心部件,依托其高端集成技术,采用输出隔离变压器和高可靠并机系统,包括网络监控系统、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及绿色环保系统在内组成的产品解决方案;具有超宽输入电压范围、高整机运行效率和多级保护能力,同时方便监控管理和升级扩容等,其高可靠特性,将为用户机房关键设备提供平稳、高效的绿色动力支持。
作为国内智慧电能领导者,科华恒盛定位高端,依托自主领先的高端电源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提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按需定制的行业级整体解决方案;其产品方案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国防、公安、税务、医疗、文化、智慧物流、大型场馆、智能建筑等公共领域。从可靠到智慧,科华恒盛在持续应用中不断构建更优秀的解决方案,全力护航国家公共事业的信息化安全发展。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2014年5月15日,由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通信营销公司举办的“2014智慧中国行”展示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展会上,松下展示了智能交通(机场,地铁)行业、云服务、智能楼宇社区、智能商业等4个领域的13项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了多项松下专利技术以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成果。
相较于公众所熟悉的电视、空调等家电产品,很多人并不了解松下在商业方面的解决方案。不过实际上,这些商业解决方案却在我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松下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研发的超声波设备为例,其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道路车辆,并通过所提供的时间、车速、车高等基础数据,经由电脑软件处理生成交通量、速度、占有率等交通管理、指挥所需要的数据。针对当前一些城市存在的污染状况,松下推出了应对环境污染、降低PM2.5、并且还可以进行杀菌、除臭的新型通风系统方案。同时,面向O2O这一新型商业模式,松下在本次“2014智慧中国行”展示会上拿出了电子标牌与人脸智能识别系统,基于这些系统,用户可以实现客流分析、门禁、考勤、安防等应用。
目前,按客户及业务类型划分,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通信营销公司主要有交通、政府能源、医疗教育、商业客户(包括地产在内的大商业概念)以及为松下全球合作伙伴在华投资服务的国际客户这五块业务组成。“2013年我们的销售业绩比2012年翻了一番。”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通信营销公司行业营销推进中心所长郑强表示。
“智能”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词汇。松下在本次“2014智慧中国行”展示会上也将展示区分为了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商业三个不同解决方案区块。这一做法,与近几年间松下集团战略性转向B2B业务不无关系。
随着松下集团的战略转型,其B2B业务的整个拓展流程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方式是,拿着标准化的产品去寻找合适的用户。但如今,时代要求我们以用户为导向,根据其需求开发出具有用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并横向拓展市场。”郑强在谈到变化时深有感触。
在这样开发用户所需要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郑强认识到,同售卖产品不同,技术不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一个重要因素。与之相匹配的,还包括了解决方案实施的经验以及定制化开发的能力。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松下就已经参与到了交通管理系统领域,从最初以小规模系统进行基本的信号控制、公共车辆优先控制,通过交管中心把握交通状况,发展到扩大信号控制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运行管理、交通信息,再到今天通过扩大信号控制区域并实施升级,利用感应器实现信息采集的智能化,并与其他部门实行联网实现动态交通诱导。
郑强表示,松下可以借助于经验,站在用户的立场告诉他们现在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去实现以及应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松下也会不断了解中国本土需求,改进解决方案。
“由于各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因此产品已经不能完全体现我们技术的优势。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展现松下价值是较好的办法。”郑强表示。如今,松下正在通过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为用户提供服务:将新技术及开发理念传递给用户,再考虑如何进行具体应用,最后从应用层审视哪些技术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郑强认为,松下不是一个原封不动照搬技术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