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33: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教师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案例教学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因其独特的互动性与多元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是职业技能领域培养的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后来也逐渐地在教育学领域中所运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等,交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
师范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案例教学在高师音教专业中对培养师范生适应音乐教育实习和满足将来进行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是连系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桥梁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对基础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思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协调衔接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关系,如何能够使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服务,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案例教学搭建起连系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即可对将要接触的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音乐教育学习方式和策略,以适应未来的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需要。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通过对“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的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案例进行分析,师范生能够获得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是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有利渠道。
二、案例教学是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的有效方式
笔者在师范生实习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在中小学校实习中感到:“站在音乐课堂中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设计一堂音乐课,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如何管理好学生”,出现不能将在高校中所学的音乐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造成了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脱轨”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它从鲜活的案例出发,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实践实例的诊断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2]。例如,笔者在音乐教育学课堂中讲到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时,通过借助“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永远的莫扎特》这一优秀教学案例,要求师范生仔细观察并分析授课教师的设计理念与意图,研究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
笔者身为高师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学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感到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积极主动性严重欠缺,缺乏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师范生在其主观态度上偏重于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主观认识上比较欠缺,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主要是以专业技能练习为主,缺乏音乐教育学习的兴趣。 通过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甚至可以模仿教学案例中教师的上课方式,深入到案例中体验教学实践,使师范生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形成的自我实现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师范生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产生思维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有效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是培养师范生音乐教育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师范生毕业后具有基本的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专业知识,还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对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及音乐教学创新设计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师范生为主体,要求师范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际的音乐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从鲜活的教学案例出发,在综合已经拥有的音乐教学经验和相关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原理,对教学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与评价,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音乐教学锻炼能力的目的,在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全方位地激发师范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对师范生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能力的提高,因而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案例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具备音乐教学研究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
幼儿通过歌唱活动可以得到很多方面发展。例如: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表演时的自信心等等。但在传统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流程简单,教学方法的固守,导致幼儿学习歌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反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表现出不耐烦的抵触情绪。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怎样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怎样的游戏形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以至于幼儿愿意唱、喜欢唱,为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2.对目前歌唱教学活动的分析:
目前传统的歌唱教学活动流程:复习已学歌曲或练声——欣赏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创编动作——幼儿表演唱。
分析:在此流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幼儿持久性不长;有的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不够。在此过程中,幼儿流露出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比较机械,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的情绪不够积极和愉悦。综上所述,我认为原因有:
2.1 教学流程没有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2.2 教学形式没有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对于幼儿的认知挑战不够。
3.游戏化的歌唱教学过程:
故事——欣赏歌曲——游戏——反思
故事:精确的描述歌曲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歌曲:教师有层次的范唱,幼儿带着问题的倾听。
游戏: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唱。
反思:教师的支持与引导。
教学案例《小鳄鱼》
故事:有只爱洗澡的小鳄鱼,洗洗这,洗洗那,但只要有一个地方没洗到就会嚎啕大哭,你知道是哪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歌曲:回忆歌词(一遍),猜测洗澡的声音(一遍),验证洗澡声音(一遍),学唱洗澡后半段声音(一遍),表演唱(一遍)。
游戏:通过点兵点将游戏,找出一位幼儿帮鳄鱼洗澡,身体接触游戏。
反思:今天的歌曲你学会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你哪里还有困难?考验一人一句轮流演唱!
4.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其特点是将学习因素与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已有知识提高经验。
智力游戏的种类: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练习记忆的智力游戏;数概念的智力游戏。
多元的智力游戏:
4.1 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
听觉游戏: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位幼儿在歌唱中大声唱出歌曲,请另一位幼儿将眼睛“躲”起来,根据刚才的声音猜测是谁。
教学案例:《你听》
重点分享的环节:找老鼠、毛驴的环节。
层次一:一位幼儿蒙上眼睛蹲在圈里,全体幼儿歌唱,教师指定一位幼儿唱“吱吱叫、啊呜啊”部分,请圈中幼儿猜出是哪个小朋友唱的。层次二:指定两位幼儿分别唱“吱吱叫”、“啊呜啊”部分,再来猜测。层次三:请圆圈上的小朋友边行进走边演唱,同时指定两位幼儿分别演唱“吱吱叫”、“啊呜啊”,再来猜测。
无论是层次一还是层次二还是层次三,都是通过幼儿的耳朵去听辨同伴的声音,通过耳朵感觉器官去听辨判断声音的来源,猜测发出叫声的是谁。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幼儿喜欢、乐意多次玩。
4.2 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
发展想象力游戏:猜谜、组画、联想、补缺、拼图、听音乐想动作等,这类智力游戏的构思旨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发展孩子思维力的游戏:归类、分类、比较、判断、改错、排列、发现关系等。这些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广泛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教学案例:《如果我是一片云》
本案例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中的改错。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分别创设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事物图片,让幼儿来纠错。例如第一幅图是在小河里,上面有汽车、小鱼、小虾、小狗。幼儿通过观察,纠错出小狗和汽车是不能在小河里的。在此过程中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胜心理、闯关成功的心理。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
4.3 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
通过语言类的游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挑战幼儿的注意力。
接字游戏:大象-象棋-旗子-子弹-弹头
组词游戏:用“机”组词,飞机、机器、打印机根据数字节奏仿编短语:12345——春天多么美
教学案例:《悄悄话》
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材是主要的材料依据,有时候,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好的相关材料也可拿来加以利用,这种材料叫做课外材料。课外材料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诗歌、名言警句、故事、笑话等等。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同时具有语言的表达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诗歌教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感,而且在提高学习兴趣和坚实语言基础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教学案例: “I have a friend”的导入
T: I have a friend.
She is very small.
I always talk to her.
But she does not talk at all.
I have a friend.
She likes to play.
We go to the park.
Almost every day.
I have a friend.
She can not read or write.
She sometimes watches TV.
And never goes out at night.
I like my friend.
And my friend likes me.
My friend is a little dog.
And she is only three.
诗歌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早已得到了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们的认可和重视。诗歌导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少,主要是对于教师来说,找到难度适中又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诗歌很不容易。该老师在此单元利用一首简单易懂的诗歌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在诗歌导入时,应注意选取的诗歌在难度上不要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生词尽量不要超过三个,这样不会让学生有读不懂的挫败心理,否则,诗歌虽然精彩,但是学生并未理解,容易出现导而不入的现象。诗歌作为导入材料还具有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美”的领悟力。诗是语言的提炼,短短几行字便能惟妙惟肖地形容一个事物是诗歌具有的独特功能。初中生因为其有限的词汇量外语能力,接触到的诗歌并不多。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接受的难度范围内选一首或两首优美的诗歌作为导入材料,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模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生们更加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
二、 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具有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功能。教师选择几条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名人名言作为导入的材料,新颖而短小简洁,具有操作性强的优点,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教学案例: “Growing healthy, growing strong”的导入
T: Today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ld sayings about health.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here we have:
1. Happiness lies first of all in health.
2.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3. Health is not valued till sickness comes.
4. He who has good health is young, and he is rich who owes nothing.
5.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Do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Health is so important to every one of us. Without a healthy body. We can do nothing. Next,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meanings of these old sayings and then study the new lesson.
该教师并没有直接讲授课文的“健康”主题。在课堂的一开始,她把一些关于健康的名言警句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体会这些名言的含义。在简要的讲解和讨论之后,叶老师开始了授课的主题。笔者观察到,不少学生把这些句子抄在了笔记本上。这样的导入方式无疑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体会名言的过程中了解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之后的教学帮助相当大。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高职音乐;教学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教学理念,其主要是通过模拟教学手段,借助各种音乐实际案例,营造各种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知识、音乐基本技能以及音乐情感内涵的感知体会和应用发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学实践活动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下文将探讨其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意义。
一、高职音乐教学现状
基于高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可知,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是以能力为本位,音乐教学相较于高职其他的专业课程地位不高,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分配到的教学资源也是有限的。这直接导致大多数高职音乐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不高,高职音乐教育教学资源落后。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需要引导学生展开音乐实践活动,且需要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能够为学生提高高水准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且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缺少音乐学科的学术科研氛围,相关的音乐研讨会、讲座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所采用的音乐教材的更新换代慢,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展开音乐学习的动力不够,音乐成绩和音乐素养能力的提升更是成为空谈[1]。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内容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内容
上文提到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所在,其主要是以各种活动为导向,以提升学科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通过模拟活动、表演活动、案例问题以及角色扮演等来逐一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模拟活动的应用。模拟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境环境,由此来拉近学生同学科活动的距离。在现阶段高职音乐教学中,学生正好对音乐教学活动丧失兴趣,此时通过模拟活动,能够在民主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展开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模拟活动掌握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第二,表演活动的应用。表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能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音乐教学活动,在表演活动中,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互动性更强、主动性更强,由此带动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养等。第三,案例教学的应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在模拟活动和表演活动的实际表现,学科专业技术水准,设置与学生专业水平相对应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总结和研究,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行为,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第四,角色扮演的应用。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角色扮演活动正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学生能够完成对各种重难点专业知识的解析,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对社会交际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育。
(二)高职音乐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第一,模拟活动是提高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音乐教学中,通过模拟活动,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审美活动借助生动有趣的情境模拟活动来完成。如,在高职音乐曲目《月光奏鸣曲》的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模拟音乐曲目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周边环境。如此将学生带领到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氛围中,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审美意识。第二,表演活动是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活动的重要载体。事实上,音乐艺术是一门表演性较强的艺术项目,学生展开音乐专业知识学习是为了能够实现音乐艺术活动的实践应用。如此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在实践中才更能将音乐艺术修养转化为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能力等。如在开展音乐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正是通过创建表演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在表演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对各种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2]。第三,案例教学是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活动中,展开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方式。其能够利用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将实践理念以及音乐理论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呈现出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效果。如在高职西方音乐史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将各种音乐理论进行案例性呈现,完成对各种音乐理论的梳理,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的辨析和认知应用。第四,角色扮演是开展学生专业行为引导的重要形式。高职音乐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单单实现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就够了,其还要求能够展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等能力的培养。角色扮演活动则让学生深入到角色中,从市场岗位需求出发,完成对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如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其不仅仅需要求学生具有参与到合唱活动的专业能力,更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组织一场合唱活动的能力。因此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各司其职,在实践中完成对合唱活动的组织能力的培育[3]。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总而言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发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佳作用,还需要遵循以下的注意事项。
(一)确定高职音乐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完成音乐活动模拟、音乐表演活动设计,案例教学设计和角色扮演活动,其都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展开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从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音乐兴趣爱好等出发的。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一切音乐学习行为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管理。与此同时高职音乐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的认同感较深,在展开行为导向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能够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入手,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情境模拟,同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展开音乐案例活动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创新性。
(二)确定高职音乐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关键因素
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关键是教学问题,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来呈现出专业问题,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活动中。从而掌握问题背后的音乐专业知识答案,并且在实践中掌握各种专业素养能力。因此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必须能够注重对专业教学问题的合理设置,让教学问题能够呈现出简繁兼具、理论和实践并存,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各种素质能力的提升[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受到高职院校办学重点、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音乐教学活动面临着教材、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模式不合理,教学评价单一等现状,如此导致高职学生展开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高职音乐教学活动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对此,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高职音乐教学现状迫在眉睫。行为导向教学法由此应运而生,该教学方法以最新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是在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引导下展开的,由此打造出活跃的课堂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有效地提升了高职音乐教学质量,完成对高职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仰峰.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22):91.
[2]胡文喆.探究行为导向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音乐时空,2016,(06):150-151.
[3]滕焱.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6,(06):159-160.
[4]邱静.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2019.2.
关键词:文化生活;智慧课堂;教学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8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3
一、文化生活课程开设意义
《文化生活》是高中政治中专门讲授文化建设,讲授我国文化进程中的节点要点,通过该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现象,并获取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规律的正确认知;正确正视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将智慧课堂引入到文化生活课程板块中,可利用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教学优势,极大提高文化生活课程板块教学效率。
二、智慧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较之知识课堂而提出的智慧课堂,是以教师知识为首要立足点,发挥教师个人主观上对课堂独特的课堂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辅以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工具,将教学更加智能化的过程。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的转变,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将课堂智能化的转变。智慧课堂本质是一种追求创造性与智慧性的教学。(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目的要以促进学生的智慧提升为核心要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的教学程序,教学的重点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智能发展的过程。同时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文化生活智慧课堂具体教学案例
(一)“体味文化”智慧课堂案例
在体味文化教学案例中,是智慧课堂应用于《文化生活》板块中的一个良好案例,首先课堂开始前,教师要对于课堂内容导入,通过智慧课堂,利用教室中的无线网络投影设备,可以将网络资源整合到课堂中去,可以在课前给予学生文化讲解片段如江苏卫视《看文化》等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省去传统课堂中教师面对面的教学导入环节,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讲解课上知识重点。同时,有了智慧课堂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求,通过无线控制设备播放相关曲目和相关生活中的动态实图,设定具体的情景设定环节,生活中的京剧,乐场中的音乐,城区的建筑,影院中的电影,呈现多元化的文化,让学生感觉到文化就在身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感知情境。在“体味文化”的文化众评环节中,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在线链接相关文化点评论坛,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文化在普通人眼中的定位,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个人对文化现象的观点发表到相关论坛和讨论群组中,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及时更新个人观点以及同教师及他人交流,同时也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的个人探寻文化的环节,让学生向身边的文化老人拜访,探寻老人手中的中华文化,可以用相机等录制。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个人探寻结果展示的机会,让体味文化课延伸到课下,让体味文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在。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智慧课堂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过程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特例以及相关主题的教育视频发给学生观看,同时可以在线小问卷调查,让学生个人思考能想到的和民族精神有关联的史实和人物,明确“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环节过程中,可以开篇以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案例视频开场,通过视频中多位行业代表人物展现他们身上所显现出的优良品质,展示他们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导入环节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视频中的具体人物Leading-Edge Chinese Agriculture杂交水稻创始人袁隆平、优秀篮球运动员姚明等,设定问题,让学生开始课堂思考,在学生简短论述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件中预先准备好的答案呈现,同时做概要性综述,并以此为根据做发散性的课堂内容扩展,开展本节课的内容教学,进而引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学环节,对本课中中华民族精神内容进行讲解概述,同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进行多媒体展示,其渊源、历程,通过具体案例一一展现,本模块讲解完成后,进行民族精神重要性讲解时,可以播放浙大教授郑强的民族精神报告现场视频和对于郑教授的一些个人对于民族精神的观点引导大家去讨论,积极争辩,让学生发表个人对民族文化内涵重要性方面的看法,促进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文化的传播及其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创新实验室的应用,学生能够有机会看到所学习知识内容的产生过程,让实验室成为时光机,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在“文化传播及其影响”教学案例中,通过创新实验室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政治课堂搬进实验室中进行,通过以我国文化传播流程为特例,以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观察到文化传播的模拟过程,实际体验文化传播的过程和其对世界的影响,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内容有更直观地理解,对所学内容了解更加透彻,辅以教师及时提问及问题发散,学生能够及时对所学内容有系统化的理解,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智慧课堂应用给教学带来的帮助所在。
智慧课堂的发展是教育的进步。政治教学离不开文化生活所带来的传承价值。而智慧课堂是政治教学的创新,在这种模式下,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对学习的乐趣。为了学生有更好的明天,为了优化教学质量,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更新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应该注重新时代下的互联网产物在教育中的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Z].2010-07-29.
[2] 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ase of “Cultural life and Intelligent Class”
ZHANG Ying
(Yucai High School,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China)
一、课堂导入灵活激趣,播下主动参与之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我一般都会精心设计好“开场白”,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获得“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教学案例】
课前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和图片。
师:同学们, 大家根据图片和《安塞腰鼓》的视频表演,能说出些什么吗?
生1:安塞腰鼓是一种集体表演。
生2:安塞腰鼓的表演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生3:我感觉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
……
师:是啊,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它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大家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安塞腰鼓的内容?
生:想!(齐声回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吧!
二、教学方式以新增趣,盛开主动参与之花
小学生喜好猎奇、猎新。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我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技巧等方面不断创新,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感,提高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学案例】
学习《烟台的海》一文后,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活动。
师:大家知道吗,我们南通既临大海,又临长江,所以我们南通也被称为“江海大地”。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我爱你,大海!(板书)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大海的壮美吧!
1.展示图片(走进大海)
师: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你们还有其他关于大海的资料吗?
(学生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有的是图画,有的是诗歌,有的是音乐……)
2.播放视频(畅游大海)
师:来到宁静的大海边,你们想痛痛快快地玩一玩。没问题,但必须过了关再玩,好吗?
(以下节目由班长主持)
班长:五窑小学六一班“畅游大海”活动现在开始。活动分必答和抢答两轮。必答题共有四题:抽签定题,各组若全部答对得一个红五星。
题有以下四种:①请“开火车”说出十个描写大海的成语。②请一口气说出十种海产品的名称。③看表演,猜猜海中的小动物。④说说海水涨潮、落潮的原因。
活动过程:学生分组——主持人读题——学生抢答
课堂气氛热烈,小主持人总结颁奖,教师点评表扬。
3.播放音乐(赞美大海)
师:刚刚我们已经过关了,下面让我们畅游大海,赞美大海吧!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歌声来赞美大海。
三、课中练习以引代教,收获主动参与之硕果
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练习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
【教学案例】
下面是湖北省荆州市教科所余映潮老师2010年在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教授《烟台的海》的课堂实录。
师:看练习,划出文段中写海浪的四字短语,还要用课文中没有的两三个四字短语来形容冬天烟台的海的滔天巨浪。我已经用了一个了,“滔天巨浪”。过一会儿要这样来说话,我画出的词语是……我想到的是……
(生细读课文,仔细思考)
生1:我画出的词语是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我想到的词语是气势凶猛、不可阻挡、雄伟壮观。
师:七个,多么丰富的话语!你来!
生2:我画出的词语是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我想到的词语是惊涛骇浪、巨浪滔天、惊世骇俗。
师:惊世骇俗,这样一个大词用到这儿来了,哪是“俗”了?所以,这个词还要考虑一下。
生3:我画出的词语是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我想到的词语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秀美壮观。
师:她终于达到了八个,好!有一个短语你们没有想到,看老师的?
师:万丈狂澜。
师:(出示幻灯片)好,一起来读一下。
气势汹汹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巨浪拍岸
蔚为壮观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师:好,同学们的力量大于老师。你看你们想了那么多,老师只想到了三个。好,谢谢大家。
第一、 抓住情感冲击补白
案例一:《月光启蒙》教学片段
师:在美丽的月色里,孙友田的母亲有唱不完的童谣,讲不完的故事,以及猜不玩的谜语。虽然这位母亲并不识字,但是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生:这位母亲教子有方,能够通过童谣和故事启迪孩子。
……
师: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随着你们渐渐长大,母亲也会渐渐老去。就像作者孙友田的母亲一样。(在音乐《母亲》的伴奏下,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资料。)
师: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孙友田的母亲说?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今天放学,回到家,你想对妈妈说说什么?
……
思考:在文本中,有时作者为了情节的需要,往往会再情感的部分欲言又止,让读者思考想象。这里为学生对话文本,超越文本,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当学生充分沉浸在孙友田母亲那童谣、歌谣、谜语和故事中的时候,一份美好的情感在心中产生,自然很希望这样的母亲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安度晚年。然而,教师补充资料是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就会一边读资料,一边想,资料的每一个字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活经历充分浮现在眼前。于是。濡养出了学生内心深处的人间真情,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
第二、 巧用文本插图补白
案例二:《鞋匠的儿子》教学片段
(指导学生学习林肯对参议员说的一段话后。)
师:当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完这段话,在林肯流下眼泪的同时,嘲笑声都化作了热烈的掌声,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了林肯父亲的伟大,感受到了林肯说话的真诚。
(出示课文插图课件)
师:现在,请大家静静地读插图,林肯此刻潸然泪下。透过这副图,在林肯总统的泪光中,你想说什么 ?
思考:课文的插图实际上是在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补充。从插图上,我们可以直击文本的精华,可以充分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课文的插图也是引导学生的对话文本,感受文本的一个有效的契入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对课文插图的观察,并且补充画面上的情节和形象,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有效体会文本,发展语言能力,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思考“从林肯对参议员说的这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许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凝视画面,并在此对话文本,学生身同感受,思维便因课文插图得到课有效的激发。
第三、 着眼关键词句补白
案例三:《第八次》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句子: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师:大家注意这句话中的一个词:“感动”。布鲁斯不会无缘无故感动,此时他肯定是触景生情,心里有所想有所思才感动的。此时此刻,布鲁斯会怎么想,请你们说说?(学生思考片刻。)
生:蜘蛛遇到困难都能坚持不懈拼到底,我难道还不如一只蜘蛛吗?
生:我身为一国之王,人民对我寄予厚望,可我却不如一只蜘蛛,真是惭愧啊!
生: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要反抗到底,坚持就是胜利。
生:我要号召大家继续反抗,要不然真对不起人民。
……
思考: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包含着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抓住词句来“补白”,就可以有效地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有了前面内容的悟读,已经在心中积淀下厚厚的情感体验。此时,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有情可抒的,而这样的练习就自然而然地创设了一种情景,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角色体验,孩子们走进了布鲁斯王子的心里,抒发了精彩的感言。这种补白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含量,在不经意间通过抓住关键词有效补白,突破了难点。
第四、利用标点符号补白
案例四:《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这小节连用了四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你能也像书上这样,说几句吗?
课件出示:( )是她( )的( )。
生:清清的河水是她流动的血液。
生:茂密的草地是她碧绿的衣裳。
……
思考: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暗喻,描绘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读来琅琅上口,意犹未尽。教师不失时机抓住其中的省略号教学,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文字和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关键词:软件工程;移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
1.背景
2013年,中国大陆有699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了各大高校面对的巨大难题。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能适应各种工作的要求,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就业实力;就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学校要丰富学生的开发经验,使其了解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方向,并掌握其中多个方面的开发技术;总之就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在就业难的困境中找到光明之路。
笔者从当今IT业的硬件、软件发展趋势和软件开发方向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设计和建立了一些完整的教学案例系统来扩展教学内容。
2.软件行业的硬软件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的普及,到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再到目前的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信息技术进入了第3个信息时代,这得益于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硬件和传感器的高速发展。处理器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和功耗越来越小,各种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没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解这种趋势对学生是有极大帮助的,软件开发终究离不开硬件的发展,
首先,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开启了移动设备的新时代,从2006年到现在,几年的时间,它颠覆了手机和电脑的概念。后来谷歌推出免费的Andriod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使得智能手机成为人类离不歼的基本工具。2012年,微软也终于了自己的统一操作系统Windows 8,可以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运行。这三大巨头在各自的软件商店都有超过几十万的应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各个公司和个人都在积极为这些智能没箭开发软件。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软件开发的平台,也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方向,传统的桌面程序和基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如果不了解移动平台软件开发的基本技术,将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形成极大的障碍因此,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灌输这些思想:如果不想被淘汰,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工具,能掌握多个平台的开发就能适应更加广泛的就业要求。
3.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软件工程课程主要讲授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方法、工具和管理知识,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原则和经验,而实际的软件开发平台、环境、内容等千差万别,如果不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实践,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软件工程知识也无法为学生开发软件提供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因此,软件工程的实践教学得到了许多高校的大力支持,但教学的内容仍过于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从2012开始,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一些实用内容。
3.1增加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多个案例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是软件工程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软件建模虽然不针对具体的程序语言,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案例来体现其优势,会导致许多学生对其认识模糊。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天天在讲面向对象,但在他们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能真正使用面向对象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的学生少得可怜。因此,教师也必须学习新知识,特别是移动开发的相关知识,以编写实用的教学项目,在课堂上展示实际的效果,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方法。由于苹果公司的软件开发要求过于封闭和苛刻,我们的几个实际教学项目都是针对Andriod和Windows Phone、Windows 8平板而设计编写的,分别是基于移动平台的定制短信群发软件、邮件群发软件、移动黑板、手机游戏坦克大战等。
3.2增加针对移动平台的软件开发知识介绍
智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比PC增加了不少硬件特性,使开发移动设备程序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首先,输入设备变化大。大多设备支持多点触摸,键盘输入使用很占屏幕区域的软键盘,这使得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麦克风、摄像头、方向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闪光灯、GPS、Wifi、蓝牙、甚至近距离通信NFC等设备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基本配置。如果不给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不在教学案例中使用这些设备,学生可能会产生知识盲区,甚至在应聘的时候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例如,在分析设计“移动黑板”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基本的黑板、黑板页、图形等对象,使用了组成设计模式。图形的输入,是通过接收触摸信息获得的,因此上课时,教师应顺便给学生讲授一点有关触摸编程的知识,并在实际案例中展示编程代码和运行效果。该程序在windows 8系统上运行,可以同时绘制最多10个图形。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学习新知识降压。目前三大科技公司都为移动平台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开发工具,也都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还提供了大量的类供程序员使用。Object-C、Java、C#,都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有了OOAD的软件工程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阻力不大,教师可以通过共享教学案例的设计源代码,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心理。
3.3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然而,传统本科专业的软件工程教学一般都只有理论教学,总学时在48课时以内,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较好的实践效果,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
首先,在课程开始,教师就预设了较多的小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4人一组,从中选择一个题目,教师要求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完成此项目。针对移动平台,我们预设了这些小程序:
(1)用于XAML语法教学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从新闻网站自动获取特定新闻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3)从中央气象台获取天气预报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4)从新浪财经频道自动获取股票信息的移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5)智能手机贪吃蛇游戏程序设计;
(6)智能手机坦克大战游戏程序设计;
(7)智能手机短信群发程序;
(8)智能手机邮件群发程序;
(9)智能手机音乐及歌词播放器。
这些程序都不大,比较适合实践教学,也可作为毕业设计的练兵项目。教师可提倡学生自拟题目,但要评审题目是否合适,限制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导新技术、新思想。
其次,教师要制定合理开发进度,适当超前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分析设计成果,现场讨论相关问题。对优秀的“作品”,教师在考试成绩中给予加分体现。开发活动只能在课外实践进行,但成果可以在课堂展示,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再者,教师组织学生建立移动程序开发QQ群,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进行课外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群里提供教学案例的开发资料和经验,如UML模型、设计的源代码、数据文件等。学生可以在群里提交各自小组的项目文件,也可以讨论具体的设计技术和学习经验,给学生“秀”能力提供了展示平台。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教学有了丰富的素材可用,教学效果得以体现;较大面积地发现了优秀学生,特别是愿意学习新知识的学生,而不是原来仅限于“创新实验室”的几个学生。
4.与时俱进教学效果评价
自2012年来,软件工程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了2届,取得了一些效果,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灌输式学习观念得以改变。上课不来、课后从不看书、作业抄袭、考试突击的现象得到抑制。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感受到了教学案例的先进性、实用价值,有效提高了学生利用新技术开发软件项目的信心和潜能。
(2)有效克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畏难心理,也提高了教师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开发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学案例,才有信心和能力教授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有能力使用新技术开发软件。通过交流平台,在课外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新知识的“新手”,教师的虚心学习态度,能i上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释放和展现。
(3)使用新技术开发软件,使软件工程的思想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增加了同学间相处和协调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培养建立了就业、创业意识。
由于课外式的教学实践使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少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甚至产生放弃该课程学习的念头,课程结束时没能提交完整的项目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设计融入到软件工程教学之中,以实践教学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一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悠久的历史,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更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关键词: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初探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到老幼妇孺都能吟上几句的唐诗,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进行传承和发扬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古典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呢?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古诗教学的呢?下面以《寻隐者不遇》为例,与大家进行一下探讨。《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是以“推敲”著称的苦吟派诗人。这首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记述了诗人寻访隐者没有遇到,而与小童子进行对话的情景。不同的教者对于这首诗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个教学案例是这样的:教学伊始,教师告诉学生要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贾岛的诗人,有一天他一边骑驴在街上走,一边在琢磨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无法决定是“敲”好,还是“推”字更妙。由于他过于投入,不知不觉中闯入了当时大官韩愈的仪仗队,被带到了韩愈的面前,韩愈告诉他,敲字更为精妙。教师问学生:“你认为贾岛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学生非常积极的进行了回答。接着,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了《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进行了范读,总结出古诗的节奏,让学生跟读,小组读,指名读。在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了诗中几个重点词的意思:寻——寻访;隐者——隐居的人;言——说;只——就;此——这,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意。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古诗的大意了。然后,教师再次提问“松下问童子,诗人向童子问了几次,分别是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非常吃力地回答,一共有三次提问,分别是:你师傅去哪里了?去哪里采药了?你能找到吗?教师紧接着问:“三次提问?诗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学生好像有点摸不到头绪,在教师的一再提示和暗示下,勉强回答出来。最后教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介绍了“岁寒三友”松竹梅的象征意义,从而引出了学生对诗人寻访的隐者进行了想象中的评论。另一位教师讲授的也是《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导入环节非常的自然,他说:“今天我们和诗人贾岛去拜访一个人,你知道他拜访的是什么人嘛?他见到了吗?我们的诗人根据他的寻访过程写了一首小诗。”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教师进行范读,和学生一起总结了读这首古诗的节奏。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读。接着教师有提了一个问题:“你能根据这首古诗画一幅画吗?你觉得幅画中应该画上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就给出了答案,画里应该有高山、雾、白云、松树、小童和诗人。教师紧接着又给出了一个问题:“诗中的哪些内容是画不出来的?”毫不费力学生就知道,童子和诗人的对话是画不出来的。“你有办法将他们的对话表现出来吗?”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将诗人和童子的三次对话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又问道:“诗人为什么会写松下问童子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山中树很多,为什么单单是松树,必然有不同的意义。在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松,白云和高山都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到,诗人寻访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是具有高尚品质的世外高人。最后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机会,你曾经寻访过什么人,没有遇到,你能有一首诗记录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情高涨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有的学生写到“花下问同学,言师开会去。只在校园中,人多不知处。”两个教学案例对比之下,我们很容易的就发现,第二个更精妙,在课堂中学生表现更加自如,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取得第二个案例的教学效果呢?
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古典诗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叙事诗,另一类是言志抒情诗。叙事诗讲述的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甚至是一个场景。无论是哪种诗,它都是一副意境幽远的画,有诗情自然就有画意。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教学资料收集要充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灵活的处理。第一个教学案例的执教教师的教学准备也十分到位,但他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却不是令人满意的,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是一个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对学生的精神也是一个美的洗涤过程。中国古诗由于在创作形式上的要求,使它具有了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中国的古诗尤其是唐诗讲究平仄和押韵,这样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特别强,韵味十足。同时在语言的使用上,很多时候是一字意义无边,如白居易的《鸟》中“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一个“望”字,让人遐想无限。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简练的语言,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寥寥数字,就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来了一个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教师绝不了缺少这份美的感悟和教育。第二位教师通过一副画,就为学生呈现出了一个幽静的场景,让我们对那位隐者的身份和品质展开了想象,而第一位教师的教学中就是因为缺乏了这份美感的教育,是整堂课黯然失色。
三、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非常习惯于运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和开展教学,实际在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教师要从多种感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遗爱寺》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小鸟的啾啾声,泉水的叮咚声。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第二位教师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来画一画,既帮助了学生加深对古诗诗意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为后面学习的开展做了铺垫。第二位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创作和展示的机会。虽然孩子所写的诗无法与大诗人相提并论,但却给了孩子一个更近距离接触古诗的机会。总之,古诗教学担负着让祖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作者:谭玉梅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兴乡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国外 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王加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J].中国音乐教育,2001,(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与措施;情境设计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将课堂教学的形式建立在对学生自我启发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让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走到你我他中去。我长期从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
一、巧设启发性的探索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体,从而忽视了教学所需要的“思辨”,所谓思辨,即要求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研究,探索知识,因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思维发展,都源于疑问。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探索。
【教学案例分析一】:
例如七年级上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时,我是这样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题的:
师:张萌是初二3班的一名优秀的学生,平时成绩都非常的优秀,但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她的数学成绩竟然掉到了谷底,成为了全班倒数的名次。从此以后,张萌对数学望而生畏,一蹶不振,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没有以往的动力。同学们,如果你是张萌的同学,你应该怎么劝劝她,让她重新树立信心呢?
生:我会跟她说,我的数学成绩也不好,咱们一块努力吧。
师:呵呵,这位同学使用了“同病相怜”的方法来劝导张萌。
生:如果我是张萌同学,我就会帮助她提高数学成绩,共同学习。
师:嗯,这一位同学使用了直截了当的方法,和张萌共同进退。但是,张萌班级上的另一位女同学,她是这么做的,她跟张萌说:你知道为什么你的成绩会一落千丈吗?因为,你被困难吓倒了,你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在哪里。我家住在农村,有一年用黄牛拉着一车的冬瓜到集市去卖,可是到了半路车就翻了,我的母亲被车子压着半边身子,父亲当时急坏了,一手撑起了牛车,一手把母亲拖出来。如果换做是平时,父亲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把牛车翻过来的。这一刻的力量,就是父亲潜在的能力。我相信,你身上也有这么一股非人般的潜力,只是你的一蹶不振,让这潜力无法释放出来而已。从此,张萌在节节败退中站了起来,挑战数学难题,在中考中发挥出色。
同学们身边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但是,有些同学却没有在失败中找到新的起点,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有哪些才能,下面请同学们填写以下的表格,看看,你自己认识的“我”,和你同桌认识的“我”,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这一探究与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有哪些?自己的潜能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从而学会认识自己。
二、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
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讨论中来。寓教于乐,才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走向自主的、主动的学习。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来烘托及渲染学习的气氛。
【教学案例二】:
例如,在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面搜索周华健的“朋友”一曲,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在上课伊始,就可以利用这首歌曲进行课堂的导入,让同学们跟着视频里面的歌词,站起来一起来合唱这首“朋友”,让动听感人的歌曲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对友谊的无限向往,然后再导入新课,就能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了。
三、模拟生活情境,融会贯通
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不拘泥于教室之内的学生,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很好的引路人,因为,教师要将学生从课堂中释放出去,让学生走进生活中,走进社会中去学习知识。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学也应如此,要善于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生活实践。
【教学案例三】:
例如在学习《艰苦奋斗 走向成功》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幅漫画进行辩论:
这幅漫画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习以为常,父母非常的节俭,但是,父母给他们的儿子留下了财富,儿子却不思进取。请同学们以“这是父母的错,还是儿子的错?”为辩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与认识,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经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便对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以后,注意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如果有奢侈浪费,贪图安乐的事例,请大家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共同来为这些“病人”把把脉,诊诊病。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内容中,走到了生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熏染。
【参考文献】
[1]鲍传伟.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2]李美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带动力 激发方法
教学数十载,暮然回首,一些课堂上的片段令我难以忘怀,经反复思考,我试着作了一些研究。本文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以下的一个教学案例。
2009年,一节课上,我发现一位学生(A学生)上课低着头,于是点名请他起立,发现他戴着耳机听手机音乐,我非常生气,责问其上课不听讲玩手机的缘由,并准备追究其过错。但令我无言以对的是A学生的一句话――“老师,我不喜欢上你的课,没意思。”简单的一句话,我非但没责罚A学生,反而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思考“没意思”这三个字的缘由。因为我一向以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投入程度之高而自豪,一直很自信地认为所有的学生起码上课的时间是很有兴趣地在吸收知识,从未料到有学生会感到上我的课没意思。一个月后,我再次与A学生交谈,A学生表示,并非针对我,而是该生自己的学习兴趣已经丧失。6个月之后,该生参加与我所教课程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并合格通过。这6个月间,我时刻关注该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注意力及阶段性学习成果。一段时间的研究,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整理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发现,希望这些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的发现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教育是学习的带动力,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程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无论是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极大的动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关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这一点很多学者都研究得很透彻,并且大都持赞成态度。本文着眼于教育对学习的带动力,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应如何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教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教师的带动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具体课程的责任教师才深知课程的意义、学习方法,以及能令学生产生对该课程兴趣的因素,所以要先从教师自身做起,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工程师。
教师要有教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教师面临学生时表现出的教学兴趣。既然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如今也可以理解为“己所欲方,可施于人”。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后,肯定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但同时也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普遍现象,这本身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妥善处理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很多教师疲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自身传授知识时的表现力,这很容易令学生觉得吸收知识是个体力活。我曾与一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聊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话题,该教师连声叫苦,一谈到上课总离不开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这一类话题,只字未提兴趣二字。诚然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授业负担都很重,有时甚至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加大课堂信息量的输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对兴趣的构建。从我和这位叫苦叫累的教师的谈话中,我们已经能够想象出,课堂上,一位满身疲惫的教师在拖着几十名苦不堪言的学生痛苦地走在通往知识宝库路上的画面了。这不是我能接受的,也不是广大教师和学生能长期接受的。
在我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有一点最令我骄傲的就是我的乐观态度,无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少,授业的对象知识面宽窄,课时的松紧,等等,只要我走上讲台,这些都是次要的,而主要的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转化并构建对课程的兴趣,而最关键的就是要让身处课堂的学生感到快乐,这种快乐的情绪会带动其兴趣的产生和维持。
情绪心理学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兴趣和快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构成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快乐使兴趣处于低阈;兴趣的紧张在转化为愉快时得到释放。二者的交替既可避免过久的兴趣紧张,又可避免过多的快乐松弛。①
我对于教学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乐观表现,关注学生受教时的快乐程度上。因此,只有教师对职业有兴趣并执着才能产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带动力。
二、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源于教师的状态和教学方法
1.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师的良好状态首先表现在恰当的服饰及饱满的情绪上,这是课堂教学的开始。这一点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看上去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容易被忽略。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而教师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教师形象的得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于对一门学科的兴趣高低。
我教授的是旅游专业的课程,在多年的讲台教学中,一直以运动装作为工作装。原因显而易见,我的学生大都是未来的导游,而导游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装扮以运动装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我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往往是很高昂的,教学用语上,尽可能多地使用专业词汇,多用一些专业导游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我走进课堂的最初瞬间,学生容易将我的教师形象与导游形象进行比较,当结果趋于一致时,学生在很多方面对我有认同感,甚至认为我既是教师又是导游。对于教师而言,恰当的服饰与情绪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恰当的服饰与情绪带来的是一种形象,一种专业的形象。
更有甚者,在一次区域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切磋中,一位女教师身穿云锦旗袍走上讲台,站姿端庄,动作温婉,语言细腻,令众人惊愕,但随后很快知道其当堂讲授的是南京民间艺术之云锦,同行们不仅仅享受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课,更赞叹其服饰选择的恰当及生动的表现力,直观形象而又恰如其分地将教师服饰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可以说是让学生大饱了眼福。如此形象生动,怎么可能不让学生产生兴趣呢?
2.将教学过程趣味化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考核方法都可以趣味化,这些趣味化后的教学过程中的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快乐度,而快乐度的提高有助于学习兴趣的产生和维持。
不可否认,学校教育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严肃性,无原则性的快乐会使教书育人的场所变得轻浮。但学术严肃性的最终目标是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让人们过得更快乐,包括学习得更快乐。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可以存在程度被量化过的趣味性。
以下是一些我经过整理的趣味化的教学过程,也许不足以直接提高学生的考核分数,但足以提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
(1)教学内容是严肃的,教学案例可以是丰富的。
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严肃的,学到深处,甚至会让人感到枯燥,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否则讲台就是茶社里说书先生的舞台。我认为教学内容本身的严肃性无法动摇,但配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却可以丰富多彩,足够新鲜有趣的教学案例足以令学生对严肃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有深刻理解。可能有的学者提出质疑:“并非所有学科的内容都会有丰富的案例。”我会回应:“内容决定形式,本质必然有其外在表象,这是物质的必然规律。”
我发现学生喜欢新鲜的案例,这里的新鲜是指案例产生的时间距今要近,如果能结合时政新闻就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样的案例,学生可能已有了解,极有可能形成师生自觉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师可以节省陈述案例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于案例的分析。对新鲜的案例把控,一方面说明教师的知识面的更新速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所学内容的实用性。1个50年前的经典案例可能会让我们记忆犹新,但50个1年前的新鲜案例会使学科的教学内容更丰富。
(2)教学原则是严肃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趣味化的。
十一年的讲台教学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一个学生能忍受一个教师用同一个教学方法连续一个月。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刺激。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并非单纯指让我们和学生做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单纯地追求所谓的师生互动,而更多的是指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承认在十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法,因为我所教课程的课时要求我不能片面地追求课堂活跃度,而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讲授法最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量的传递。对于这种情况,相信也是很多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下内容是我在面临此类情况时,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方法,用以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即便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师讲课精彩,同样也能诱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曾今听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Z教授的一次讲座,Z教授以其渊博的才学、风趣的语言及极具感召力的讲台表现打动了在场的听众。Z教授的讲座自始至终保持了传统讲授法的风格,没有多媒体和投影,没有所谓的走下讲台式的师生互动,但是我对其所授内容至今仍记忆犹新,并经常回忆当时与Z教授在心灵交流上产生共鸣的瞬间。Z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传统讲授法没什么不好的,当你遇上一位大师,你能和他互动起来么?”的确,当学生知识水平及理解力远远低于教师所授内容时,真正的互动是难以做到的,而更多的则应由教师主动地传授;正如同新生儿,不需要别的,只需要母亲孜孜不倦地灌输乳液,以及新生儿大口贪婪地吮吸。
其次,教学方法视学生情况而定。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谈论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自己多年总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如何适用。我认为,教师应该熟悉所有的教学方法,而最终具体落实到具体班级具体学生时,应该视学生情况而定,而不是单纯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两则我的教学实例。
A班级的学生生源素质较高,入校后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我在该班级的教学方法上,主推互动教学法,因为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所以大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此时传统的讲授法不奏效,而更多的是用师生互相提问,小组讨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这种互动的教学方法的驱使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得到提升,课堂教学知识帮助学生攻克他们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讲授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并消化了的内容。
B班级的学生生源素质较低,入校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有待构建,在这种情况下,互动教学法不太奏效,而传统讲授法比较实用,所以在大多数的日常教学中,我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渗透一些互动教学法或其他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运用中,我在教学用语上比较生活化,教学案例更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容易引起B班级学生的共鸣,从而构建其学习兴趣。
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上课停电时的处理,对于A班级,上课停电不会引起太多学生情绪的变化,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停电这种外部刺激对其不会构成太多影响,所以我通常会继续按原先的布置去开展教学活动。而对于B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原本就不高,学习兴趣还不够浓,停电这种外部刺激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我前几天就在B班级遇到过,停电时,我扫视了全班,发现学生骚动不安。于是我将计就计,让学生做了一个教学游戏,学生分6小组自学20分钟,从新章节中找3个考点并找1个问题向教师提问,如果学生找的3点内容是该课程的考点,则该小组成员的平时分加1分,如果学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答不上来则该小组成员平时分加1分。我和学生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教学游戏,后在学生向我提问的环节上,学生觉得很有兴趣,结果是学生对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了自己主动去发现的行动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是最幸运的人.这是因为他们体力更充沛,快乐更多,忧虑和疲劳都比较少。”(音乐喜剧《画舫璇宫》作者:杰罗米・凯恩)本文表述的核心意思便是,重视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带动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快乐的事情。
注释:
①章凯.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兴的研究领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27.
参考文献:
[1]李洪玉,徐良森,张龙梅.情境兴趣的研究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