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医药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时间:2023-10-11 16:3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新环境;医药市场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药卫生市场的逐步开放,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快速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买方市场,导致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投入其中,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场在及资源配置作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营销完成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营销策略探究。

一、基本市场环境分析

(一)现有市场环境分析。医药生产行业作为一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产品取得盈利前就必须进行大量研发与市场推广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在完成从产品到商品“惊险一跳”之前,其回报率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形成市场占有率,产品回报率却比较高。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市场互动也越来越频繁。现在国际市场增长率约为每年7%-8%,但是以北美欧洲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被稳定供货人,而中国市场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人们手中支配财富的迅速增加,对于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也越加苛刻,继而药品市场增长度也快于国际市场,尤其目前中国人均用药量人仍旧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并且在广大后发地区以及一部分先发地区的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与自身收入水平相匹配的购药用药常识,这意味着在现实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医药产品推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市场占有,实现资本回报。

(二)未来市场环境预期分析。对于未来市场环境来说,首先,最明显的是国际国内联动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质量问题,随着新闻无国界状态的形成,消费者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最高意识”即其标准瞄准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标准较国内更为严格,所以未来市场环境国际国内条件将逐模糊,甚至于国际药品风波,会在一夜之间传到国内形成公关危机。其次,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大大扩大,并且在将来五到十年内形成中国药品市场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布局,在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但是随着城镇化过程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从医院到消费者还未形成自己固定的消费习惯,但是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其基本的消费习惯形成只是时间问题。第三,传统非处方药市场扩大,随着人均用药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增长方向是可预期的即为非处方药,故在未来市场整体分配中非处方药是其中发展重要方向。

(三)市场环境整体作用分析。市场环境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起到先导与基础作用,在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中,市场环境就是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对于市场环境未来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未来营销策略未来的着力点,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自身市场定位实现企业营销策略的实际化、有效化,通过整体市场研究课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市场定位,是保证企业资本回报率重要的方面。

二、在之前市场环境下竞争策略分析

(一)原有策略以及发展阶段研究。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完成基本回报的根本手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药品从产品变成商品需要通过基础生产机构到中坚流通环节到最终销售终端,而这三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九十年代初形成“卖方市场”而进行的“饥饿营销”,到之后的质量营销,再到现在初具模型的公关模型营销。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的变化营销策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同时市场也在通过自身规律进行营销策略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半统制经济下,政府政策转向对于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政府工业化策略的变化,与价格双轨制的废除,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对于药企营销策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策略积极性研究。三个阶段策略都满足了当时市场发展方向,同时适应了当时市场发展状态,以90年代初为例,当时药品缺额很大,尤以胰岛素为最,所以当时药品生产部门都加班加点积极下进行生产,满足了市场“量”的需求,实现“有”的状态;质量营销则是面对当时重复生产状态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为了完成市场需求的有一次改变,提高了药品市场质量,进行了较有效的末位淘汰;公关营销,一方面大规模药企技术与产量已经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当时市场已经基本分成完毕,想要实现企业盈利就需要通过市场广告与公关,通过信息轰炸实现知名度,在药效大致相等的状况下选择本企业产品,但是通过此种营销侧面上促进了药品市场的扩大以及基本医药知识的宣传。

(三)策略消极性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策略明显带有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长时间发展方略,仅仅是跟随市场趋向起舞,由此造成大量不必要营销支出。在之前两个阶段,营销支出并不很突出,但是在第三阶段浪费就十分明显,同时也导致企业在第三阶段缺乏质量精神,大量依赖于宣传与营销,典型就是前些年充斥于电视的虚假药品广告,这些手段一方面降低了企业作为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对于药品市场营销的逆反心理,同时也助长了市场上的无序竞争,造成市场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这些营销手段大多建立在“坐商”基础上,对于自身的推广停留在“借力”上,对于现在网络以及自媒体缺乏利用,或者利用手段粗糙,由此可见较适应于原有的计划经济或班半计划经济模式,对于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颇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

三、市场影响下竞争策略再编制

(一)数字化发展方向研究。上文可知市场策略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现在网络时代里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产业方向,对于医药市场营销来说也不例外。所谓数字化,一方面对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进行数字化编组,做到消费者查询方便,价格透明,另一方面采用网络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机结合类似于小米手机的网络营销法,同时通过网络建立客户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在网络上进行产品质量调查,以八亿网民为基准进行自身产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取向研究,以及市场竞争力测试研究,以数据为支撑为企业未来具体市场营销活动打下基础。

(二)直观化发展研究。所谓直观化,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上传自身产品图片,让消费者能够了解自身产品及其功效,另一方面就是组织,通过网络直播以及组织车间参观团,通过此等手段建立对于企业的信息透明的信心,同时通过直观化的营销满足人们内心打破知识黑箱的渴望,满足人们猎奇心理。通过此完成医药产品市场推广。

(三)理性化发展方向研究。这是针对于之前盲目采用所谓明星效应进行广告宣传,同时过分看重于医院市场而忽视平价药品市场的状况而采用理性化营销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整体化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计划,并做到责任到人,合理计算成本收益,通过一线营销人员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营销策略适时而动的状态。

(四)整体化发展方向研究。整体化就是要求在影响策略有目的,有主从,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在市场营销过程分清楚主从关系,面对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瞄准新兴的平价医疗市场,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原有的销售渠道,通过公司产量以及市场占有整体化发展研究,完成销售策略整体化与专业化的转型,克服原来销售过过程中不成体系的弊端。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基本市场环境分析认为现在市场处于网络化内外联动的状态下而原有的销售手段由于其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存在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的特点,无法适应市场环境,而通过数字化、直观化、理性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医药市场营销有效性。

王丽琼(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目前项目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医药行业也不例外。此外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顺应现代药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进行营销管理的创新。本文从医药市场营销的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医药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的操作过程进行论述,提高营销管理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目管理;营销管理;医药市场营销

1 、医药市场营销概述

(1) 医药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菲利普.科特勒)[1]。医药市场营销是个人和医药组织(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2] 。其主体是个人或医药组织,客体是医药产品和价值,核心是交换,是一个社会过程,最终目的是有利益地满足需求。

医药市场与传统行业不同,涉及到民生问题、市场比较集中、相关群体主导性比较强、非主动性消费现象突出、市场需求波动大、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结构多样化、营销人员的专业化、市场环境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

(2) 医药市场营销管理

医药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就是需求管理,达到为人类之健康服务的宗旨;其任务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扭转性营销、刺激性营销、开发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协调性营销、维持性营销、限制性营销和抵制性营销;医药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主要表现在: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组合、实施市场营销活动。

2、项目化医药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化医药市场营销管理的必要性

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上至企业战略规划到营销策略组合下至医药市场营销活动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运作过程。具体来讲,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组织结构不灵活、营销策略往往是凭经验和感觉,缺乏时空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营销利润管理中心过于粗放、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为互相脱节、营销管理方法过于偏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方法、营销活动虽然具有短期性,但是营销管理经验和技术没有遗传性。

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包括营销管理决策者都不知道下一分钟将有什么样的事情出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和任务目标。在市场营销环境中有时候决策速度和执行速度都从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利润。然而反观来看,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结构臃肿,部门协调困难、业务流程支离破碎、职能重叠或者职能空缺造成管理上的重叠失真等问题,如果应对如今众多同质化的产品竞争、新医改下的新市场环境、管理先进的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显然是力不从心。以“项目”为中心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具有组织结构灵活、反应速度快、把握市场动态准确及时等特点。

(2)项目化医药市场营销管理的可行性

1) 医药市场营销活动,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渠道建设、市场推广、攻关、促销等大量的医药市场营销活动具有目的性、一次性、独特性、周期性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市场营销工作琐碎灵活,目标多样,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营销管理决策比较随机。

2) 医药市场营销活动和项目管理过程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医药市场营销活动操作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甚至不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

3) 具体来讲我们也可以把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活动划分成五大过程。营销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

A、营销项目启动

市场营销项目的启动阶段主要有,项目发起人产品立项、总公司或者营销委员会任命或遴选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经理、分析市场机会和确定营销目标。所要具备的基本文件工作说明书(SOW)、产品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根据营销目标,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熟悉企业文化,评估优势和劣势;进行市场调研,研究行业竞争动向,收集统计信息数据,识别可能风险、潜在风险并记录在案,确定营销项目章程并取得正式授权,确定里程碑事件,确定初步的范围说明书。初步细分市场,以消费群体划分,地区差异划分还是产品特质划分,并说明详细原因并记录在案。设计具体的分销渠道,构建集中不同的营销渠道结构以备遴选,评估渠道可能风险因素,及风险应对并记录在案。

B、营销项目的计划

营销项目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一份比较详细的营销项目执行计划,包括可能需要的营销管理资源,项目活动期限以及预期达到的项目成果,并且构建项目网络图。具体来讲招募或选拨成员、组建本营销项目的团队、设计和制定市场营销组合方案和行动方案。研究政府政策、完善前期全国招投标工作、收集营销项目需求、定义营销项目范围、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定义活动、排列该营销项目的活动顺序、估算营销项目资源持续时间和成本、制定进度计划、制定营销项目预算、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等。制定子项目的营销计划。

C、营销项目的实施

营销项目的执行包括:营销思路构建、团队组建、投标工作、构建商业渠道、铺货工作、产品上量工作、商业合同管理工作、终端网络建设工作、货款回笼工作、终端维护工作、广告投放工作、市场信息收集反馈工作等。

D、营销项目的监控

信息收集统计工作、信息过滤分析工作、项目计划不符的纠偏工作。主要能应用的工具和方法有挣得值分析、里程碑事件控制、网络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等。

E、营销项目收尾

市场营销的特点是以利润为导向的“产品”,没有现成的产品生产出来,但是有可衡量的和可评价的成果。市场营销的成果具体来讲包括企业的品牌价值提高了,市场渠道成形稳定、利润可观、涉及到本公司的产品在相应的地区秩序井然(具体来讲无窜货和商业倒卖现象)、良好的消费者反馈。

在最后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各个营销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结合营销项目生命周期的延伸,存档项目相关资料和文件,信息;建立经验和知识管理档案库,以利于营销管理持续有效的开展。

3.项目化医药市场营销的客观价值

项目化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从战略角度出发“按项目进行管理”,此为其一。以“项目”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方式,冲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界限,体现在营销管理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扁平化,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可以较快而准确的信息传递;信息流通实现高效敏捷,真正体现出市场营销管理的速度与效率。

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所派系出来的,其遵旨是强调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横向分工产生职能部门,纵向分工产生的等级管理层,因此管理层级较多往往造成组织结构臃肿,目标指令传达误差率较大,信息上下传递不畅。项目化市场营销管理强调横向分工与横向协作,形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团队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充分共享、责任共担、信任合作、相互交流的一个学习型组织,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企业长期占据市场地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结语

市场导向的本质是包含行为要素的整合,制药企业要通过以市场为导向来对企业营销加以创新,实现营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突破资源瓶颈。建立规范化的医药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体系,毋庸置疑促使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相应的优势地位,从而从整体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

目前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的竞争来自于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一是经济方面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日益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二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市场中的中、西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的种类层出不穷,三是天然药物的热潮。这些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医药营销人员不能只是具有医药市场和营销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把握宏观趋势的能力。

2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介绍

医药营销是在对营销行业细分基础之上,依托市场营销专业设立的专业培养方向。市场营销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学历要求在专科以上,不过目前少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有此课程;学生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基础、以摒弃目前存在的医药市场中用贿赂的方式换取良好的业绩的现象。学生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创新以及积极进取精神。掌握有关于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实践能力和营销业务的技能较强,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或者能够进入较好的公司从基层做起,努力工作后能够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职位。

3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缺陷

3.1实践教学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偏弱,但是在学校的专业课设计中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现在一般学校都与外校的企业建立了联系,但是学生大多是在实践周对企业走马观花地参观一遍,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企业的文化以及体会企业营销策略的运用。

3.2课程涉及面广,实质内容偏少

在课程设计上,现在的大学一般都会开设两个方向的课程。一是市场营销方向的课程例如《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二是医药方向的课程例如:《疾病概论》《药理学》课程的涉及面是较广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授两个专业的老师是分开的,因而教授的理论知识的交叉点就会减少,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不利的。因为不能把两个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一般大学的课程理论都是浅层次的,如果学生不通过自己多读书并且做深刻的理解的话实际工作中会发现与理论有很大的偏差。“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

3.3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学校的课程所培养出来的知识合格的学生,而不是优秀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现在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培养注重的是招生人数的多少,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对学生的就业关注较少,这是目前大学所存在的通病,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重理论的教学,轻实践的运用,不能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其次大学的课程设计不能满足“因材施教”,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例如90后、00后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他们需要的是对自己进入社会有用的知识体系,过于呆板的教育模式知识打压他们学习进取的积极性。

4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4.1丰富课程体系,重视实际内容的教学

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类的课程(一般学校都会重视这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医学类课程和市场营销的课程)、实践类的教学(包括软件的应用spss的操作、高级Excel、办公软件等)其中对于学科类课程应该重视两门专业的交叉部分,要融会贯通。正如彼得•杜拉克对知识的创新的独特见解“知识的创新几乎很少是基于一个因素而是多种不同知识的聚合”。

4.2丰富选修课的种类

除了以上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要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们专业的一些选修课,还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选修课程增加一些实践培训的课程、一些互动活动、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投资理论等提高学生的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应该只是学生在实习周的时候对企业走马观花的参观,应该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课程,聘请一些企业的营销人员为学生讲授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合作的企业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岗位,让学生整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于不同;并且让企业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采取以上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关注学生的就业,最终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工作都是“以能力作为本位,然后强化他们的技能的训练”。

4.4改善教学方式、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积极招贤纳士,通过培养与引进两种方式相结合,建立双师队伍结构。双师队伍指的是校内的教职人员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程师。通过采取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职理论,进而建成由专人骨干老师和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组成教学水平高,为专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保证。

5结论

第4篇

高等医药院校的医药贸易(医药营销)专业,是适应医药行业发展对医药贸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开办的专业。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医药贸易专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通过对该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按照“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医药特色、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建设精品课程。明确课程定位。医药市场营销学课在医药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医药学、经济学交叉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学校往届医药贸易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被认为是对其人生规划和和工作具有较大帮助的五门课程之一(其余四门为西方经济学、药理学、医药商品学、营销心理学)。坚持“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目标。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必然服务于医药贸易专业既懂营销又懂医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又要起到贯通相关知识的作用。根据调查,学校往届医药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医药行业占75%(其中内资占40%、外资占35%)、医疗器械行业20%、其余5%左右,主要是面向医药市场一线,从事医药营销工作,一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看,最看重的基本素养中排序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医药专业知识、企业忠诚度、创新能力。毕业生中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在校生中有超过80%学生认为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在课程建设中,围绕市场需求特点和学生就业导向,突出课程的医药特色;而从课程性质看,基于产品研究法的角度课程研究的是医药这一特殊商品,与一般综合性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是在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都应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按照“市场导向是前提,医药特色是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的要求去建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一)双向介入为切入点,提升师生营销创新理念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团 队教师首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医药营销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相长中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课程团队在2003年主持开展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双向介入式”教学研究,通过教师学生进企业,企业老总和往届校友进校园尝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此后,对双向介入的教学成果进行了有效固化并逐步完善,创新校企共建课程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药企业营销高管来我校通过讲座、沙龙等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并请他们参与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如相继邀请了先声药业、曼迪新药业、北京安汀药业等多家企业老总来校作专题报告,并到学校孵化中心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一些实习单位如北京安汀还给有市场前景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另一方面,采取分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医药营销一线进行见习,使师生能及时了解医药企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师生接触到了鲜活的医药营销实践,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又提升了师生的营销创新理念。同时,课程团队也给企业提供医药营销培训和咨询服务。

(二)学用结合、学练结合,探索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

1.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对接。

首先,按照知识运用的脉络组织教学内容、树立营销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按照“认识—分析—满足”医药市场对课程内容重新组织,紧密结合医药市场实际,基于任务驱动,建立内容、任务、实践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如在医药促销这一章的人员推销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制作不同时长、针对不同促销对象的药品推介PPT,并现场模拟药品推广宣讲,场下学生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通过这一形式使学生准确把握医药市场特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熟练完成医药营销岗位工作的实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对接。其次,突出内容的交叉性和时效性。本课程的医药特色,从内容上表现为交叉性;而基于医药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快的特点,教学内容必须注重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将行业最新的情况充实到教学中。如在医药组织市场的教学中,我们以安徽为例讲解医药招标实务与运行,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制作投标文件进行药品招投标的模拟实验。同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如“处方药及OTC营销”“医药科技创新与创业”“学术及招商专员知识与技能”系列讲座等。最后,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层次。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热情。

首先,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在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重视“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和“分层次”等教学方式。如在医药渠道策略教学中,就要求学生结合医药市场的变化(如《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医药渠道的变革,通过分组讨论,既使学生掌握了该章的基本知识,又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有的学生还深入分析了未来的处方药互联网交易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同学还受到启发,据此设计了参加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简称三创赛)的作品。其次,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融营销理论教学与医药案例、模拟实践(网络营销实验、营销实训等)、见习教学指导和营销讲座等教学法为一体,在学用、学练相结合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如在医药竞争性营销策略的教学中,就运用到案例教学,但并不局限于简单地去分析案例,学校还要求学生具体选取某一个品牌的医药商品,制作该医药商品的市场定位策划书,从而激发学生的营销创意。

3.强化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与实践的机会。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形成了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理实一体的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环节。首先,完善校内营销模拟软件,设置了医药网络营销、医药招标实务实验课;开展了医药代表的客户拜访为主要内容的营销实训课;以医药企业参观和市场调查为主要内容的医药市场见习等内容。其次,积极尝试第二课堂的教学,如观摩第6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合肥)、模拟药品推广宣讲大赛、大学生微市场、创新创业赛事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4.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

课程考核必须要适应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将医药案例撰写、营销学策划书、医药市场调查报告、网络营销实验、营销模拟实训等纳入形成性评价,从而改变以往单一课程考试的考核体系。

(三)以赛促学促改,构建学习创新实践平台

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创业的赛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从2010年以来,课程团队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如“挑战杯”、管理决策模拟、企业竞争模拟、电子商务三创赛、商务谈判等,同时有多个项目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成功。以这些赛事为载体,在课程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组织团队、自我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实践,实际上营造了一个学习—创新—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这其中几乎都涉及到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知识的运用,反过来也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如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营销创新思维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协作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营销理论的运用。

三、课程建设的效果

(一)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010年以来,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团队组织并指导医药贸易专业学生参加了系列创新创业比赛,取得了优秀成绩,相继有近10支队伍获得全国奖项,近20支队伍获得省级奖项。如2011年,在“挑战杯”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特等奖、高校企业竞赛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2013全国“商务谈判大赛”大赛一等奖;2014“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二等奖等。医药贸易专业在学校连续多年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生受到了医药企业的好评,一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二)建立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在医药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指导学生比赛和共建精品资源网站等多种形式,以老带新,提高了教学和研究水平。课程团队获得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近十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主讲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医药院校《医药市场营销学》教材编写,担任教材副主编4人次。通过与实习就业医药企业的交流合作,坚持双向介入与教师培养相结合,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理实交融、富有创新精神的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团队。

(三)初步形成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第5篇

摘要:目的:为医药企业提升营销能力,制定药品营销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著,参考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战略市场营销流程,结合国内药品营销策略制定的实践经验,构建药品营销策略制定的路径及框架。结果与结论:战略性市场营销流程涉及市场调研和研究、STP定位研究、4Ps营销组合策略等经典营销思维和管理工具的应用,为药品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挖掘和创造药品的价值,更有效的把药品价值传递给顾客,为企业创造利润,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战略市场营销;药品新品上市;产品管理

近几年中国医药市场,创新药和仿制药都发展特别迅速。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回报率在降低,创新药新产品上市面临更大的挑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市场政策变化,给仿制药带来替换原研药利好的同时也对仿制药新产品上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药品产品如何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制定营销策略。药品营销策略制定,遵循营销管理基本规律。营销管理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在其专著中提出了战略市场营销流程(R-STP-MM-I-C)[1]。从市场调研开始,充分分析市场环境、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等。开展最核心的STP营销战略分析,将市场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细分,选择对企业或产品最有利的一个或多个市场细分,明确自身企业和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受众心智中建立鲜明品牌[2]。第三步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制定,提供基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多种营销手段组合。第四步是按照战略规划和市场策略进行有效的执行。最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进行不断演化,营销管理者要擅于发现市场中的机会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1市场研究

(Research)市场调研是进行市场营销的开端,也是贯穿在整个市场营销流程中的关键内容。调研以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设计,提供定性或者定量结果,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应该穷尽一切能力搜集最全面的数据。通过有效分析,洞察数据背后的动因和趋势。掌握的数据越完整、越准确、越及时就越能够作出精准的、正确的战略选择。1.1研究相关产品数据。首先要收集分析产品相关数据,评估新品特性。从新产品研发立项到商业化的过程的研究数据。药品一般都需要经过化合物筛选、处方工艺研究、制剂研究、药理药代等实验室研究。创新药还要进行严格的I、II、III期临床研究,仿制药需要完成质量一致性和生物等效性研究[3]。另外,创新药拥有特殊的专利或者仿制药拥有更高的质量标准等优势都将对产品发展带来好处。1.2调研相关市场数据。新产品上市市场数据收集及分析是一项繁杂但意义重大的工作。PEST分析,有利于企业把握宏观发展趋势,判断市场机会和风险。疾病领域数据,有助于企业从流行病学、疾病诊疗流程及药品在疾病诊疗的重要性等角度,更准确的完成趋势分析和判断。行业市场数据,是展示目前市场发展状况的评价。整体医药市场规模发展和通用名市场的规模发展是主要的参考指标。竞争数据,主要从企业和产品两个方面来看,为企业寻找机会和制定策略提供帮助。1.3调研医药政策。医保的支付制度改革及医保目录的制定,医疗的分级诊疗和医共体,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和基本药物目录,互联网+医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对药品的市场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2产品定位和STP战略

STP是营销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由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构成。药品STP分析和战略选择有其独有的特征。2.1市场细分。Segmentation市场细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的客户上,发挥和创造优势。药品市场细分要结合患者和医生两个关键角色进行。患者角度主要考虑是否按照疾病种类、临床症状、治疗阶段和特殊患者人群等。医生角度主要考虑疾病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策略和药物临床认可程度等。每一个市场细分都要有明确的患者肖像(具有共同特征的患者群体描述)和准确的特征描述,且市场细分不存在交叉性。2.2目标市场。Targeting科学的评价市场细分是选择目标市场的基础。第一个维度是客观的评价市场细分的潜力大小,即吸引力。这里的药品市场细分潜力评估不能采用竞争数据中显示的市场规模数据,而应该采用基于患者流(PatientFlow)分析的,不受限制的需求潜力评估。第二个维度是评价该药品在细分市场中赢得能力评估,即可及性。药品细分市场赢得能力是要依据医生诊疗决策和针对竞争对手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获得药品在细分市场中赢得竞争份额的把握。选择目标市场细分时,理性决策是选择高吸引力和高赢得能力的市场细分。特殊情况是,存在多适应症的药品每一个不交叉的适应症都需要建立单独的患者流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象限。目标市场细分可以存在多个。随着诊疗环境的改变、新的循证证据的出现、探索新的适应症或使用方法等,市场细分的相对位置可以移动到高吸引力及高赢得能力区域。动态来看,可以通过长期规划使产品获得更好的商业开发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2.3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只有配合定位才可以在潜在目标客户获得有别于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由于每一个市场细分都有不同的患者人群、竞争格局和证据支持,所以应该给每一个选择的市场细分进行单独定位。定位的重点是差异化,从药学特性,临床疗效,包装进行产品差异化优势分析。药品市场定位的参考要素包括:在什么样的患者人群中,针对什么样的竞争对手,自己的产品可以提供哪些差异化优势,哪些证据能够支持这些差异化被客户所接受。

3营销组合和4Ps策略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3.1产品。Product传统产品策略主要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及包装。创新药往往会在较窄的适应症上研究,以快速获批上市。仿制药上市也往往获批已在国内批准的适应症。商业化过程中,已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药品的特性。回归医学是药品本源属性的需求,基于医学驱动的产品策略是新时期业务模式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关注药物的临床价值及药物疗效。产品上市后,制药企业与治疗团体共同发掘探索药物的最佳使用方式和临床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药品规范合理使用。开展以适应症扩展为目的的注册临床研究,拓宽使用患者人群。开展以发掘临床价值和规范临床使用为目的的循证医学研究,增加医生的用药体验,强化医生的信心。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更好的为临床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政府进行招标医保提供决策依据。这本身也是一种产品差异化的手段。3.2价格。Price价格策略是目前药品营销越来越关注的因素。创新药由于其专利壁垒,多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往往也能够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市场价格。首仿药上市,在美国有180天市场独占权也能相对保证前期投入的收回[4]。仿制药在国内上市,平均定价在原研药价格的57%[5]。国家药品集采启动后,仿制药药价大幅“跳水”,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6]。制药企业通过价格降低获得更多的销量,政府支付和患者支付得到很大的改善。药物定价也要考虑竞争格局、药物特性和临床价值等。竞争充分的市场相对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药物具有与其他同种药品不同的特性和特殊的临床价值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依据。对未来上市竞争药品品类和数量预期,也迫使制药企业采取保守战略性定价。3.3渠道。Place渠道策略决定了药品可及性问题。以城市公立医院为主体的第一终端,拥有主要的处方药消费患者人群,拥有最先进的诊疗理念及最具优势的医疗人才及资源,也是创新药销售的起始原点和学术高点。近年来基药目录和分级诊疗的推行实施,使县域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的药品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大型连锁药店的盈利能力不容乐观,商超可销售药品等也增加小型药店的生存竞争压力。处方外流催生了医院三产药店的快速增长。网上药店与电子处方和互联网医疗完美衔接,虽然市场份额较低,但增速也是不容小觑。医药企业需要研究中国患者人群的分布,合理选择适合药品销售的渠道策略。3.4促销。Promotion药品的促销策略受到很多限制。药品在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和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等方面还需要积极推动。带来更多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临床诊疗环境和药物的规范使用。医师教育作为医生了解新药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各大制药企业与医疗团体共同推动的有效价值信息传递途径。患者教育和科普教育也帮助患者了解治疗必要性和坚持正确治疗的意义,使得医生的治疗策略能够有效的推行。

4实施和控制

营销组合规划完成后,关键在于制定行动计划并有效执行。第一步是目标的制定及梳理。市场目标包括:销量、销售额、市场份额和预期损益等。结合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将目标分解到可执行的层面及有逻辑的步骤中。推进完成销售人员的架构组织、市场的覆盖率、有价值的推广活动、持续资金投入等。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包括人员组织管理,营销计划调整及实施补救策略等。综上所述,药品营销策略制定需要结合调研取得的宏观环境、中观竞争、微观分析等完成SWOT战略分析,辨别市场中存在的机会和挑战;需要聚焦在疾病治疗领域,从患者流和疾病诊疗决策完成STP战略规划;结合环境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特征进行4P营销策略规划;切实有效的执行策略并及时控制组织在既定的策略轨道上运行。

第6篇

1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

1.1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识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堂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侧重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不断灌输思想是:医疗事故要为“零”;却轻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即使学校里也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但师生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比如学生就十分重视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师等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2.2加强法制教育,学生熟悉各项医药法律法规我国现有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大量的卫生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技术性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法律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从而逐步增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恪守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2.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提升医药职业道德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生活阅历浅,他们思考问题不全面。高职医药院校要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去医院、医药公司、医药物流企业、制药厂等医药相关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向工作在医药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学习;也可在假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如用所学的医药知识进行医疗服务、或参加下乡医药知识宣教活动,义务为农民提供医药知识咨询,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逐步走向成熟,提升学生自身的医药职业道德水平。

作者:陈祎凡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

第7篇

【摘 要】分析营销模拟软件在提升学生营销实践水平中的作用,探讨建立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的营销实训教学模式。总结传统营销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分析营销模拟软件在市场营销实训教学中的使用效果。由此发现营销模拟软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互动性和体验感,可有效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营销理论知识和技巧,缩短学校和企业间的距离,毕业后尽快投入营销工作。可见传统的营销实训模式已落后于时代,需要引入营销模拟软件辅助实训教学,丰富实训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建立高效的营销实训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实训;营销模拟软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81-02

按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更多地开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课程设置。市场营销虽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才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企业中,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市场营销课程和专业。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医药销售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在近年也出现越来越高的销售类岗位就业比例。而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与销售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就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成为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前必须学习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开始愈加重视企业岗位需求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我校近年来在学生就业状况回访过程中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企业对药学专业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期望学生能在校期间了解并初步掌握企业在市场中营销运作的基本规律和模式,在毕业后能尽快投入实际营销工作。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市场营销学》本身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再加上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而现有的市场营销学的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也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给营销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营销实训教学方法,即利用营销模拟软件仿真模拟市场状况,为学生提供真实市场的体验机会,以期能够更快地掌握营销理论和技巧,毕业后更快地投入市场工作,从“营销生手”变成“营销能手”。

一、传统营销实训模式的不足

市场营销学的实训大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方面。传统的营销实训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校内实训以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为主,校外实训则以与实习单位建立实训基地的形式,由学校为实习单位提供人力资源,实习单位提供工作岗位的互利方式开展合作。

但传统的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训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存在演练性,有其固定模式,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真实状况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不能在市场中得到验证,只能停留在书面讨论层面,学生未能有真实体验感,对市场真实状况不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而一直被众多学校追捧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中,实习单位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较少能接受无偿的参观 、考察或短时间的见习,即使是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由于涉及到企业的相关商业机密,学生在企业里也不可能完全接触到该行业的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又会牵涉到学生的安全和经费问题,未必能够提供全面的锻炼学生能力的岗位给学生,大多为初级的基础工作。不存在利益考虑的合作,较为便利的类似我校的附属医院等实训基地,也只能提供医院药学服务等实习岗位,类型单一。再加之学校方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中常疏于公关,学校层面与实习单位关系的维护工作较少,导致实训基地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使得本应为学生实践提供极大施展空间的校外实训工作开展不畅。

二、营销模拟软件的特点

基于传统市场营销实训模式的不足,我校在《市场营销学》实训模式建设和摸索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比较考察后,参考其他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经学校招标等公示程序,于2011年底引入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在校内建立起营销模拟软件实训室,于2012年起投入使用,目前已连续使用三年,正在逐步建立起一个能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套、能让学生有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感的实训教学环境。

营销模拟软件可以通过在平台上通过预先的数据设计,创造出企业在市场中遇到的真实环境,模拟企业营销决策的各个过程,从而达到验证营销理论知识的目的。模拟软件涵盖企业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细分、市场SWOT分析、竞争战略决策分析、产品研发、生产、包装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及渠道策略等市场营销决策模式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将全国市场划分为七大区域,在七大区域中进行营销策略模拟和演练,量化营销实验效果、充满竞争和互动性,灵活的后台控制能力、寓教于乐的开发设计,真正实现营销的各种组合模拟。

参与实验的每个学生经营一家公司,扮演公司营销总经理角色,并创建自己的品牌,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软件构造虚拟的营销竞争环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执行营销决策;通过优化计算模式,以市场开拓度、市场最大份额、实际销售额、利润率和总资本的结果计算学生营销策略差距。它能真实地计算出学生的实际经营效果,将实训成绩量化呈现。丰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的实训过程带来更多的真实体验,而不仅是简单的讨论,在现实中需要几年的决策实践过程可以压缩在几天甚至于几节课来完成,学生们通过模拟过程提高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实践和体验竞争的环境。

三、营销模拟软件使用效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和摸索,以营销模拟软件为核心的营销模拟软件实训室已经成为我校《市场营销学》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对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有很大帮助。它“将企业搬进了课堂”,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课程的环节都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提炼和精心设计,解决了当前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的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在互动和协作中参与竞争,生动有效地训练参训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通过真实的过程问题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在市场中使用营销工具,营销产品,提高学生解决工作问题的思维能力。

其软件的实战性、竞争性、互动性的特点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在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调查反馈中,师生一致认为营销模拟软件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验证营销理论知识,掌握营销基本技巧,是高职高专院校低成本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营销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促进。

当然,软件模拟环境与现实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因为药品的法规限制较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以药品为营销对象的营销模拟软件,但是作为一种能够使学生更多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重要的教学手段,营销模拟软件可以丰富实训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在营销模拟软件的辅助下,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优化现有的市场营销实训教学体系,建立高效的、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营销实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蕾.浅析SimMarketing软件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20): 213.

[2]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5):70-71..

第8篇

于是GM公司凭借自身良好的商业网络和信誉,使××健康护理液不但实现了产品的快速铺货,而且在大部分的零售药店都摆了个好位置。在广州,95%的药店里都可以看到摆在显眼处的××健康护理液。比起摆放在角落里的竞争产品肤阴洁、洁尔阴,该产品上市伊始就在终端占尽了优势。同时,产品的促销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免费试用、买一送一、礼品馈赠,促销风暴一浪接一浪,赚足了“眼球经济”的注意力。一时间,××健康护理液的知名度得到了迅速提升。种种迹象表明,××健康护理液争夺市场、成功进入胜券在握!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三个月后,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却令人震惊:整整三个月,××健康护理液实现的销售额仅区区15万元,而且销售流量呈逐渐下滑的趋势,后市不容乐观!仅仅三个月,××健康护理液还没有来得及被众多的消费者所认知,就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抛在了一边。面对残酷的现实,GM公司失去的不止是80多万元的前期投入,还有更重要的、更宝贵的市场和产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败局呢?透视整个产品上市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营销策略的失误与经验的缺乏导致了其自取灭亡的结局。

市场调查:闭门造车 埋下祸根

一般情况下,一个新产品上市之前,为了摸清市场的基本情况,必须进行一个有效而科学的市场调查,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从而才能在接下来的产品市场营销中制定科学的营销规划和组合,使产品上市的整个策略和方法顺利地被市场接受和认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虽然GM公司认识到了市场调要的作用,但却没能引起决策者足够的重视,其为××健康护理液上市所做的市场调查几近荒唐之举:凭借对终端药店和消费者为期7天走马观花似的寻访,GM公司就算获得了市场第一手资料;洋洋洒洒20页的市场调查报告绝大部分谈论的是生物药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却很少见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和反应;真正来源于市场调查的信息也只是“同类产品市场具有较好的市场表现”等模糊的结论;调查不仅忽略了对竞争对手的研究与分析和对消费者意见与购买行为的深入探访,而且其对制定新产品上市的营销组合如包装、价格等有重要作用的信息竟然并非来源于真正的市场调查。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市场调查,使GM公司到最后也没能弄明白,是什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更不用说会对诸如“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如何、对产品包装的偏好如何、对价格的接受程度如何、竞争对手的价格和营销策略又如何”等等必要的问题有一个了解了.

缺乏对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是导致××健康护理液上市失败的最根本原因。GM公司满以为有了一个突破性的产品,就可以完全不顾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这种盲目而非理性的行为却恰恰忽略了一点:市场是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只有尊重市场规律才能赢得市场!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使GM公司在××健康护理液上市伊始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以致于产品上市后接连发生的问题都成为了必然。

产品阵营:不分主次 种下苦果

就在××健康护理液上市的同时,GM公司又迫不及待地向市场推出了同一个系列的另外3个品种。于是,××健康护理液和这3个品种形成了一个为GM公司所津津乐道的“产品阵营”。

沾沾自喜的GM公司满以为形成了一个系列的产品阵营以后,产品就能适应不同消费者和不同症状的需要,产品自然就不愁没有销路。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同时向市场推出一个系列的几个不同品种,这本身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因为产品系列的推出有赖于品牌的延伸。要避开风险,常见的方法是当一个产品做出了知名度后,让消费者认同了,熟悉了,再将其他产品依次推出。只有这样,风险才能降至最低,产品才能在细分市场上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GM公司不但将这一系列的产品同时推向市场,而且同时还犯了另一个更低级的错误:在向市场推出一系列产品的时候,无论是广告投放、促销手段,还是在终端药店的摆放,都不分主次、轻重,一律平分秋色地向消费者进行推广、宣传。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是:消费者非但没有搞清楚产品的功能、用途,而且由于产品的同质化,药店店员也记不全新产品的名称,更不知道该向消费者介绍这一系列产品中的哪一个,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推广策略最终只得在资金耗尽后早早收场。而所谓的产品阵营也只落得个全军覆没、一了百了的下场。

广告投放:顾此失彼 再挫锋芒

××健康护理液在广州市场推出的时候,GM公司又同时在长沙、南宁、昆明等中心城市推出了这一系列产品。由于这些城市相隔较远,GM公司又想遍地开花,因而在广告投放时,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兼顾,怎样将广告成本降至最低。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后来的广告投放上,他们将电视广告少量投放在央视、大部分则集中在有“小央视”之称、全国70%的城市都能收到的四大卫视之一——湖南卫视。这样做似乎兼顾了其他城市,降低了成本,然而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地方文化的差异,广州人很少收看普通话节目,而是收看当地方言的粤语节目,普通话节目在广州的收视率是极低的!

正因为如此,后来各地在纷纷向总部传递电视广告给推广工作带来的良好作用这一消息时,广州市场却纹丝不动、铁板一块。广告虽然仍在大张旗鼓地做,然而广州市场的消费者对于××健康护理液仍然知之甚少。在终端药店,当药店店员向消费者推荐这一产品时,大都遭到了委婉的谢绝!其实道理很简单,没有人会买一个自己不了解的陌生产品。于是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回绝之后,店员的信心受到了打击,推荐的次数逐渐减少,产品销售进入了恶性循环。

第9篇

关键词: 藏药 藏文化 文化营销

在现今医药市场上,虚假广告泛滥,其夸大功能、疗效的手法使消费者在经历上当之余,也越来越期望有一种药能够真正满足疗效好、功能强的需求。而来自青藏高原上的藏药就在这时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藏药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产企业众多,难以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品种。一些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视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规律,对其进行过度、无序的开采,使得不少藏药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这些都加剧了藏药行业存在的严重的市场分散、品种散乱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藏药价格相对昂贵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着上千种的野生药用植物,藏药植物以其抗寒、抗旱、药用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特性成为其他药用植物难以替代的稀奇药物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藏药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因而所制藏药均为真材实料。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藏药较一般药物的昂贵价格。

四、技术水平落后,科研能力较差

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多数藏药企业长期存在的弊病。研发与生产的脱节,导致大多数藏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由此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研发能力。未来的医药市场是高技术壁垒产品的天下,如果藏药企业一味地墨守陈规,那么将很难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五、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较少

GMP作为医药行业的强制性认证,对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生产等方面水平提升起着的重要的作用。GMP认证是针对所有医药企业而言的,然而,相较于内地医药企业来说起步较晚的藏药企业,在资金不足、生产体系不完整、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情况下,很难进行GMP的认证,也就很难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因此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藏药企业如何打响自己的旗号呢?笔者认为不妨实施“文化营销”的发展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刚好和藏医药所衍生出的“人文思想”不谋而合。而文化营销的核心正是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某一意识形态上能和谐共鸣的契合点。基于此,藏药文化营销的核心应该是神奇的疗效和神秘文化的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人们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来自雪域高原的藏药纯净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的特性不正好切合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忌惮心理,试问又岂会没有需求?

因此营销藏药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消费者对其的模糊认知。藏药离我们太远,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其推广出去。在解决这个营销领域上的沟通问题时,藏药企业需要引导消费者明白:我们对于藏药的了解,是与一种向往的文化分不开的。以文化为先导的传播方式,重在告诉大家藏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一种什么样的医药背景下。因此采取“文化营销”是陷入困境中的藏药企业冲破阻碍,将步伐延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根本武器。

藏药文化营销的实施,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通过对大量藏文化的分析,笔者将藏药的消费者定位于高档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家庭妇女,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炫耀心理、高雅的气质,其伴侣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具有丰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其伴侣事业繁忙,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丈夫的好助手,太太更应该密切关注丈夫的身体状况,当他们生病时,应该给予他们及时、体贴的关心。而藏药作为一种文化营销传播的载体,所要传达的就是“对丈夫辛勤工作的感动,对丈夫健康的良好祝愿”这样一种营销理念。简言之,藏药的目标市场应该是“更关怀丈夫健康的太太”。

在准确的市场定位下,藏药企业可以开展以“站在世界脊梁上的藏药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具体有以下四大营销策略:

六、开展“藏药进社区”活动

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在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因此各大城市中的高档社区是藏药推介的首选。藏药企业可以在社区内进行藏药文化的展示会,可以展览出各种有关藏药的资料,如西藏文化的介绍,藏药炮制工艺的展示,各种藏药的图片及功能介绍,藏医学的渊源历史等,使消费者亲身领会藏药与藏文化的奥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挖掘出最具可能的潜在购买者。

七、开展以“探索藏文化奥秘”为主题的西藏医疗旅游路线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举世瞩目。这也为藏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迎合这个契机,可以开通西藏医疗旅游路线。主打产品就是藏药浴,能够为消费者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旅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消费者在进行藏药浴的同时领略西藏的特色景点,在异域风情中体会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可以有助于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

第10篇

关键词:滴眼液;营销;分析

目前眼科用药制剂主要有凝胶、注射液、滴眼液、嵌入剂和玻璃体内植入剂等,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眼局部给药,如将滴眼液、眼用凝胶或眼膏等滴入[1-2]。滴眼液是治疗眼睛疾病的药水,其成份依作用的不同有许多种类,例如类固醇、抗组织胺药、β阻滞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等。近几年,随着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被广泛应用以及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大,视疲劳、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等治疗药物的销售额也不断增加,促进了眼科用药的进一步发展[3-5]。本文对眼科用药滴眼液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1 眼科用药滴眼液的消费人群

1.1 VDT综合征人群

VDT视疲劳,又称视屏显示终端综合症,常见症状有:视功能下降、常感眼部干涩、灼痛、视朦、头痛、肩酸、背痛及精神疲倦等。随着计算机、电视机、游戏机等视屏显示终端广泛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场所及家庭生活中,VDT综合征人群逐年增加,并且速度极快。部分人群工作生活中没有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出现角膜、结膜炎症,并引起眼干涩、灼痛、异物感等。长时间操作出现眼、全身不适引起操作者的烦躁焦忧等精神因素,消除VDT视疲劳综合症,保护眼睛健康,不仅要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2 学生群体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当今社会,家长拼命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导致学生的压力特别大。目前,好多中小学生除了要按时上课,课余时间都用来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视疲劳已经成为学生及家长一直以来的困扰。

1.3 中老年人群

随着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大,中老年人使用的滴眼液的销售额也不断增加。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比较容易发生各种眼病,而且很多眼病的危害都很大,甚至有致盲的危险。中老年人群主要眼类疾病有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部退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老花眼:40岁后,由于水晶体老化失去弹性,调适能力降低,导致看近物时模糊。白内障:成因微水晶体老化混浊,目前并无药物可以医治,轻度白内障病患可配戴适当的眼镜及太阳眼镜、点眼药水及口服药物可延缓白内障进行。青光眼:成因为老化使泪水出口阻塞,造成眼内压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视力受损,如果早期发现可以用药物、雷射,甚至手术控制眼压,防止恶化。

1.4 三类消费人群的购买特点

VDT综合征人群增长速度快,有强烈的眼保健意识,购买力非常强;学生群体在滴眼液的购买过程中,对品牌认知度较高,购买力较强;多数老人对待眼花等问题不以为意,对眼部健康漠不关心,购买力比较低。

2 眼科用药滴眼液的营销策略

目前市场上眼科用药滴眼液琳琅满目,产品竟争日趋激烈,眼科用药呈现“细分化、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眼部结构的特殊性,眼表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局部给药的治疗方式,但随着眼科药物的不断发展,眼科药物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提高及人们对疾病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眼科不同疾病间及同一疾病的不同发病机理区分更加清晰,眼科药物产品呈现细分化的趋势。

2.1 产品策略

所谓产品营销策略,即指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它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础。产品策略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在生产、销售产品时所运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包括产品定位、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运用策略等。

2.1.1 产品品牌

以品牌来建立眼科用药滴眼液在市场上的业可根据自己企业名称、商标等实际情况对品牌进行设计,这样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对其品牌忠诚度。

2.1.2 产品包装

产品的包装是无声的促销员,能够瞬间打动并促使顾客购买产品。人的审美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产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了解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观有利于把握产品中的感性因素,产品的包装应大方、简洁、醒目、新颖、美观、利于辨别、健康向上。

2.2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企业对顾客需求和产品的成本进行估量和分析,如果价格高于得到的价值,公司会失去潜在的利润,如果价格低于得到的价值,公司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利润。一般采用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针对VDT综合征人群和学生群体可采用高价位策略,针对中老年人群应采用低价位策略。

2.3 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的基本策略之一。促销策略是指企业如何通过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方式,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企业可通过、广播、报纸、展销会、会员刊物等形式进行眼科用药滴眼液的促销宣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VDT综合征人群可通过电视、网络广告进行促销宣传;学生群体可在大、中、小学校的校园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进行宣传;中老年人群接受能力较差可在老年人活动中心采用人员促销的方式进行促销宣传。

参考文献

[1]郑燕敏,张兵.眼科药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进展[J].上海医药,2008(3).

[2]杨玉珍,徐丽华,韩素珍.眼科用药对眼的分布与吸收[J].黑龙江医学,2000(3).

[3]蔡德山.眼科用药市场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8).

第11篇

【关键词】 中药 出口 营销渠道 营销联盟

近年来,国际植物药间的竞争已由以往的价格、产品分布转变为品牌、销售渠道模式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体系的竞争。营销渠道是营销组合渠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渠道的正确选择将直接影响整个营销决策的顺利执行。因此,重视对营销渠道的建构已经成为我国中药企业成功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中药出口营销渠道现状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46.30亿美元。其中,出口35.92亿美元,进口10.38亿美元。其中,前三季度,中药出口企业为3192家,民营企业是推动中药出口的主要力量,出口为15.7亿美元,占60.87%。

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的销售额每年约300多亿美元,并以10%~20%的速度递增。其中,日本汉方药占市场的70%以上,韩国汉方药约占10%,其所用中药材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作为传统中药的发源地和资源大国,中国出口的中药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左右。从市场布局、销售渠道上看有以下特点。

1、中药出口市场分布

(1)以华裔国家为中心的传统中药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多国市场;港、澳、台市场及北美西欧多国华裔为中心的市场。

(2)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传统中药市场。

2、中药出口渠道状况

由于中药国际化程度还较低,销售渠道仅限于药店诊所和形式,以欧美国家和地区为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欧洲的药店、诊所式营销渠道

在欧洲,由于中药作为天然植物药被纳入药品管理,药店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但目前由于欧盟对植物药进口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中成药进入欧盟市场,也只能已食品补充剂身份进入。

(2)海外式营销渠道

在美国,FDA认证是中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成为美国保险公司买单药品的必要前提。然而,迄今我国还没有一种中药产品获得FDA认证。因此,中药主要在食品店、超市、营养品店销售。

二、中药出口营销渠道的制约因素

造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发展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仅就中药产品国际营销渠道的制约因素来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销售渠道设计存在不足、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中药出口企业普遍没有依照国际营销的相关理论对其产品的整个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科学、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产品从生产、销售到管理决策上均缺乏科学的设计,如中药企业在开发市场时大都通过常规的营销渠道方式,即目前已形成的自营出口、专卖店、合作、诊所等销售服务体系。而常规营销渠道方式导致营销渠道无差异、无特点,不能适应不同特色品牌中药产品的深度推广。同时,渠道扁平化不够导致渠道风险增大。如某些国家的独家经销商,由于没有竞争者参与,经销商没有危机感,对产品的销售和新市场的开发始终缺少紧迫性。从长远看,这种营销方式严重地限制了中药产品海外市场的发展。更重要地是中药还没有通过欧美国家的相关认证,没有突破欧美国家市场准入这个最主要营销渠道瓶颈,即使将来通过了欧美国家的相关认证,由于缺乏对营销渠道策略的探索和科学选择,中药产品仍然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2、缺乏营销渠道管理

随着中药国际营销渠道的不断扩大,对渠道管控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以目前中药出口企业对营销渠道的监管情况来看,尚未把渠道管理纳入日常经营工作中,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与中药国际营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渠道管理和控制规则还不健全,中医药国际营销管理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

如我国中药企业在选择好国际中间商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没有把渠道中的厂商、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组成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统一体。从而导致渠道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引发双方经济损失;或生产商对渠道其他成员缺乏足够的控制权。比如绝大多数中药出口企业现有的海外经销商大多数是以华人为主,实际上这些经销商同时也在销售着国内多家个中药品牌的产品,仅外用止痛系列产品就有十多个,这样不仅分散了对本企业产品的专注度,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该产品市场推广和扩展的效能。

三、中药出口营销渠道的分析与策略选择

1、建立中药营销国际战略联盟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产业在制造、加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仅靠我国几家中药企业、少量品种和单兵作战的国际化拓展模式,难以完成我国中药产业整体国际化的历史使命。中药现代化是我国实现中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引导并推动国家间资源与技术的整合,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依存关系。它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间达成稳定的中药材供应链,稳定中药材及其制品的价格,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可以形成行业壁垒,防止新的竞争者进入,有效缓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利于利用国外成熟的市场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市场共享,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2、中药国际营销战略联盟的思考

战略联盟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共用机制,使联盟双方均得到收益。为此,随着国际上战略联盟的逐渐兴起,也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即中药国际营销也可以借助战略联盟形式来整合中外企业的优势资源,参与全球竞争。这就要求在双赢的战略联盟模式下使企业实现竞争力的聚合、优势互补和战略资源的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共有资源的作用,以获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目前,中药企业主要可以与国外企业建立以下几种方式的营销联盟,以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1)产品开发式营销联盟

营销渠道是销售的重要环节,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但是,仅靠企业自身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完整的分销体系是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崇尚天然、食补等养生理念。以雀巢、百事、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国际知名企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已经着手利用现代科技和传统中草药结合来研发新产品,挖掘更多、更新的业务增长点。雀巢已经从含有中药饮品中初尝了甜头,雀巢推出的另一种产品――“怡养”健康液态奶饮品,则把山楂、红枣、芦荟变成了添加剂,使奶品的营养成分更加全面。2007年8月,李嘉诚名下和黄中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医药公司美国礼来就开发癌症药物签署了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亿美元。根据协议,礼来将与和黄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新的癌症药物。

我国中药企业可选择与世界跨国制药企业建立新产品开发联盟的基础上,利用跨国公司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丰富的营销经验来拓展双方共同开发的产品,产品销售后均可以从中受益,既节约了巨额的研发成本,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品牌式国际营销联盟

我国中药企业虽有少数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但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拥有自己品牌,否则就无法立足。为此,中药企业可以进一步依托国外跨国大公司拥有的资源优势,即在国际植物药市场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忠诚度客户群,实行国际化品牌联盟。通过创新的国际品牌,中外企业合作必将拥有较强的市场控制权,拥有忠诚度的客户数量因此会大幅攀升;利用其品牌的影响力,将极大的带动中方企业在短期内更有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联盟后,国外企业可以在中国生产制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中药品牌――同仁堂就发挥其品牌效应与联合利华集团实现品牌战略合作,共同研制联合利华旗下的夏士莲品牌产品――含有中药灵芝成分的洗发露,在产品推广中强调“技术提供方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该产品在中国生产和推向市场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股权式营销联盟

多年来,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和领域包括: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加工及生产,中药有效物质分析的新技术,提取的新工艺等。但到目前为止,成效并不显著。现在我国中药企业的80%以上为小企业,受资金、技术限制,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历史上,合并与收购曾使日本制药企业纷纷摆脱了弱小的地位。所以,我国中药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在做大上下功夫。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有句名言:“无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下,探索与创新中药出口营销渠道模式是加快中医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惟有适时变革营销渠道、加强营销管理,才能逐步提高中药出口营销水平,不断促进中药企业出口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嘉泰:中药现代化需要国家层面研发战略联盟[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6).

[2] 赵锴、高向阳:竞争中的合作――战略联盟[J].集团经济研究,2000(8).

[3] 管益忻:企业国际化联盟的七种新模式[J].企业管理,2006(3).

[4] 江上舟:北京御生堂药业集团签署意向协议将收购日本制药[N].中国证券报,2010-05-15.

[5] 邓茂、张海波、芮国忠:承接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业务的分析及建议[N].中国医药报,2010-04-30。

[6] 跨国企业挖掘中草药新潜力[EB/OL],2010-

第12篇

一、高技术产品的需求特性

1、引导性需求。高技术产品大多是由科技发明所导致,而非市场需求直接推动所引起,也不完全受市场需求的约束。高技术产品是创造新的市场,革命性地改变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故而市场接受程度低,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方法、技术和手段对社会消费加以引导。一般技术产品的开发大多以直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产品与市场的吻合度较高,而且,主要是适应现有市场,或渐进性地改变消费习惯。因此市场接受程度较高。

2、共进性需求。高技术产品在市场推进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的依赖性远高于一般技术产品,往往不完全取决于产品本身或消费者,而取决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特定中间技术支持。产品技术含量越高,对相关技术支持的依赖性越强;相关技术发展越是成熟,产品市场推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若从更深的层次看,高技术产品的共进性涉及整个技术支撑系统的适应性。因此,高技术产品市场开发和营销推广决不能局限于产品本身或消费者,应注重相关技术或技术支撑系统的发展,这是高技术产品市场策略与一般技术产品的重要区别。

3、阶梯性需求。高技术产品的阶梯性需求表现为需求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地提升,具有不可逆的上升运动。新的技术产品一出现,原有技术产品就会很快失去市场。

4、跨越性需求。高技术产品持续创新力强,更新换代快。出于对技术产品使用寿命的考虑,消费者经常会越过某级换代产品,直接购买最新一代的技术产品。跨越性需求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更新技术产品,不仅要支付昂贵的购置费用,而且要支付在使用中发生的培训、使用等费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产品人为地加快更新换代周期,使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总是面临被淘汰的困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5、全球性需求。高技术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高,受知识产权保护,垄断性强,市场进入障碍高,非一般实力企业能与之抗衡。因而,高技术产品能够以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占领国际市场。传统意义上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很难对高技术产品构成市场进入障碍。(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两大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客机市场:史克、强生和施贵宝等医药界巨头主宰分割了世界医药市场。这些公司都是凭借着所拥有的高新技术称霸全球。

6、需求潜量难以预测。一是技术不确定性。高新技术衍生性强,应用前景广,涉及领域多其需求潜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衍生的广度和深度。在高技术产品尚处于研制阶段或投放市场初期,很难预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二是市场不确定性。高技术产品市场属于引导性需求,推广应用难度大。可能因市场开发失误,不能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甚至失败。三是信息不确定性。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营销者和消费者缺乏可靠的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对产品的潜在效用和利益无法确认。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加快,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使得产业与市场信息更不对称。况且,市场信息传输并不总是流畅的,更多的是滞后。

二、高技术产品经营的市场障碍

1、市场时效障碍。一是技术开发滞后。技术开发周期过长或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在新技术产品尚未投放市场之前,就有其它同类技术产品抢先占领市场。高新技术一般需要通过二次开发,才能进入市场,初次开发与二次开发构成完整的技术开发过程。技术开发滞后往往是由于缺乏二次开发能力或二次开发不及时所造成的。二是市场投放失时。高技术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过早或过迟。投放时间过早,市场尚未成熟,接受程度低,营销费用高,可能造成市场推广失利;投放时间过迟,则可能面临技术被淘汰或被竞争对手抢先占领市场的威胁。

2、市场进入障碍。产品技术含量越高,消费者的认知程度就越低。无法凭借以往的消费知识和经验技术产品的潜在效用和利益,也难以产品的外在质量判断内在质量,从而形成市场进入障碍。高新技术是创新尖端技术,不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因而,进入市场的首要问题,不是产品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消费者认知上的问题。消费者的认知程度越高,市场进入障碍就越低。因此,营销推广上的重点不但是利益上的转让,而是知识上的普及。

3、技术替代障碍。高技术产品过于频繁升级换代,使消费者的边际消费效益下降过快,承担了不必要的牺牲。威廉姆希尔顿在《占领市场艺术》一书中指出:“在非常易变的、价格敏感度高的市场上,顾客离失率可能会每年高达20%”技术产品替代速度慢,消费者承担的风险低,消费者利益保障就强,市场推进速度也就较快;技术产品替代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价格跌落幅度过大,消费者承担的风险就高,会更多地采取观望态度,市场推进速度也就较满。高替代的主观动机是为谋取更大的市场利益,但客观效果是有时为自己构造了无形的市场壁垒。

4、连带消费障碍。高技术产品的消费需要较多的相关技术/产品的支持,才能有效使用。这一过度连带消费状况,造成用户使用成本大幅度上升,带来价格不菲的隐性成本,即“技术的无形价格”,构成了连带消费障碍。例如,从DOS操作系统转换为WINDOWS95操作系统,不仅需要购买WINDOWS95操作系统软件,而且需要购买INTEL公司生产的奔腾芯片计算机,甚至还要更新不兼容的数据库,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支出。显然,过度连带消费,一方面,构成消费链,以一项高技术产品的消费,带动一系列其它技术产品的消费,拓展了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也会构成高技术产品发展的市场障碍。

5、消费习惯障碍。高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往往需要改变现有的消费习惯,而消费习惯有很强的继承性、延续性。一般而言,技术衍生度越深、越广,社会普及率越高,人们对这一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强,形成的消费习惯就越不容易改变,其它新技术的进入障碍也就越高。高技术产品若无足够的技术/市场成熟度、应用前景、促销强度,很难在市场上推广。

三、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由于技术机会不断涌现导致旧产品迅速被新产品所淘汰,从而与传统产品相比,高技术产品的营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变化,产权在厂商与顾客之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交割。企业出售了产品,但仍然保留了培训顾客、故障维修、升级更新的责任,银货两清的传统交割方式不在适用于高技术产品。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高技术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1、形象营销策略

高技术市场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或技术上是否领先的竞争,而是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竞争力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高技术企业的形象销售策略,其核心是确立市场销售地位,使公司及产品在市场同行业及同类产品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1)确立产品地位。产品地位不是由企业自己确定的,在很大程度上由顾客的观念决定的。企业必须了解顾客,及时掌握和运用市场信息,制定确立产品地位的策略,促使产品符合市场的需要和顾客的观念。确立产品地位,必须重视无形因素的作用。高技术产品地位的确立并非是严格符合理性、逻辑的准确过程,顾客往往通过专家评价、行家推荐等感觉技术先进、可靠而购买的。顾客心中的无形因素,是确立强有力产品地位的关键。

(2)确立市场地位。确立市场地位的实质是赢得市场对产品的承认。如果产品在用户中建立了信誉,信誉流传开来,市场就会认定该产品是优胜产品。高技术企业必须对市场环境有充分的认识,瞄准某个目标市场,以适当时机和速度把产品投放,取得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市场地位的确立是动态的,要不断跟踪技术、市场的变化,随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制定新的对策。

(3)确立公司地位。公司地位的确立,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环境的作用,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塑造体现企业精神的英雄人物,注重反映企业价值的礼仪和庆典,充分发挥文化网络的作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树立企业的美好形象。公司地位的确立,要求公司有良好的财政状况。一旦发生亏损,企业的形象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以上三点是一个整体动态的经营过程,是制订公司市场策略的核心。

2、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是指高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建立附属机构或寻找同盟者,建立网络关系,形成大军团作战能力,求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地区市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网络关系的建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建立附属子公司;二是收购或兼并竞争者或其它企业;三是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战略联盟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竞争模式,是两个或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具有比前两种方式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

此外,高技术企业经营者应该与产业基础中的关键人物建立良好的战略关系,通过他们去引导用户选用本公司的产品,进入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美国著名的高技术营销专家R.M.KENNA提出了“产业基础”的概念。凡是对产品和企业有发言权、能够施加影响的组织和个人,都属于产业基础的范畴。在高技术市场中,与企业有关的广大客户和潜在的客户、销售网络(供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控制该产业的信息流(学会、协会等组织内部的专业信息资料)、本行业的理论权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关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的主管官员、产业界的名流、金融家、新闻记者、报刊评论员、经济分析员等等都是产业基础的组成部分,都是公司联系和依靠的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