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日记

高中日记

时间:2022-02-22 05:5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日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日记

第1篇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逐渐被一些专家和一线的语文老师所发现,但是,在针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的时候该如何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实施写作的训练计划呢?相信这一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语文写作教学中日记写作的途径以及意义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讲,比如小学生。一下子让他们写其他的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可能性和意义都不是很大,在这一个阶段,日记应该成为小学语文老师写作教学,甚至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老师必须着力于如何教学生写日记,如何让学生写各种各样的有趣味的日记,并且逐渐让学生爱上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觉得,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开发并培养小学生的日记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一是通过认识和记录新事物的方式。用这样的方式,从生活中获得大量可以写作和记录的素材,通过日记强化了写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概念,把这些事物通过日记的方式进一步存储在写作者的记忆和思维里。二是通过言说的方式。就是在班级中开展各种演说,让学生将自己的日记内容和同学分享,并适当进行同学的建议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体味更多的可能,吸取各种经验或者教训。三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且适当地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这些观点,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要详细记录下自己观点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这样的一些环节下来,小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他们的日记写作的习惯。

二、日记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对于6~9年级的中学生来讲,日记仍然是提高他们语文写作能力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式和方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小学时候养成的那些写日记的习惯会让他们发现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变化和他们写日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一阶段的语文老师不要心急,不要一下子让学生过早地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或者戏剧(剧本)的写作尝试。当然,我们不反对个别极有文学天分的同学的尝试,但对于大部分的中学生来讲,语文老师对他们写作的要求和指导仍然应该放在日记上。当然,这时候的日记要不满足于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记录,要在增加大量素材的同时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可以自己挖掘,也可以通过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度挖掘和打造,让日记的素材效益最大化,也尽量让各种素材发生碰撞、融合。很显然,语文老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更加注意的是学生在他们日记中的思辨思维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日记思辨里形成他们自己的比较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日记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渐渐发现自己的写作特长,比如是小说、戏剧还是诗歌、散文

这一个阶段可能比较适合高中生和大学生。这个时候的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指导作用已经慢慢变小了,这个时候,很多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上已经形成,甚至有一部分比较有天赋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远超过他们的语文老师。因为,在日记的写作的坚持中,他们也已经渐渐地找到了他们自己的文学感觉和文体归属,他们有的转向诗歌,有的转向剧本,有的转向小说或者散文。所以,这个阶段,让他们和那些优秀的作品交流是最要紧的。而这些和大师的作品交流和学了模仿之外,有些情感的交流还是需要通过日记来完成的,在日记的交流中,或许,不知不觉中他们就达到了甚至超越了他们的偶像。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2篇

坐在沙发里的麦格猛地抬起头,瞬間眼睛笑成一弯新月:

“是年年吧?我是麦格,灰灰的同学。”

年年拘谨地笑了笑,目光落在麦格手中的吉他上,露出天真的惊喜:“你会弹吉他?”

麦格微笑着低下头,手刚刚放在琴弦上,一串音符就在房間的四周零零落落地散了开来。麦格弹得并不熟稔,但年年能听得出来,那是班里好多同学都在传唱的《来生缘》。

灰灰走进房間,年年大叫:“哥,半个月没见你,还挺想你呢!”

“鬼丫头,嘴巴还是这么甜,好听的话张口就来。哦,麦格,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妹妹——年年。”

年年和麦格相视着微笑问好。年年觉得自己脸红得都快要窒息了,映得麦格的眼珠子都红了,所以年年忙抿着嘴往外跑。

灰灰的房間里,偶尔会滑出几道漂亮的音符和两个男生一高一低的对话。年年听不清说的什么,但年年知道,声音低的是麦格。虽然只有一个点头之缘,但年年记得麦格的声音细细的,双手白皙而修长,只要他的手一触到琴弦,就会有音符像一个个精灵似的欢快地跳出来。

年年只是个16岁,刚刚上高一的孩子,普通至极。但班里已经有男孩偷偷传纸条给她了,那个男生长得还算过得去,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年年不讨厌他,在她连续收到他写来的第5封信时,年年答应放学后在后山上见他。

夕阳斜照下来时,年年在后山上看到了那个男生长长的影子。年年的心中蓦然一动,不管怎么说,他是第一个说喜欢她的男生。年年微笑,露出可爱的小虎牙。男生说:“年年,谢谢你来赴约,我会好好待你的,一辈子都不变。”

从未没有人这样过,把她的一生都看在了眼里,握在手心里。年年感动得眼泪险些掉下来。年年背过脸去,怕他看到会笑话,可就在她转身时,她看到了不远处推着单车向她的方向望过来的麦格。年年对男生说:“那是我哥的同学,我去一下就来。”

年年蹦蹦跳跳地过去跟麦格打招呼,麦格像是努力地挤出了一点笑容,牵起嘴角说:“我上街买书,路过而已。”年年听出麦格的声音有些沙哑,所以她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便跑掉了。

年年走很远了,回头看,麦格还是扶着自行车,站在原地,就那么远远地看着年年。写纸条的男孩关切地看着年年,继续说着那些让年年莫名感动的话。等到年年再回头的时候,麦格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走掉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向话多的年年开始只在日记里跟自己对话,“麦格周末不跟着哥回来的时候,我会想他,而周末看不到‘T’时,我却一点也不想他。”“T”是年年给写纸条的男生起的代号,她不习惯叫他的名字。

夏天过后,麦格和灰灰分别考去了两个相距几百公里的城市。灰灰要每半年才能回家一次,麦格也不会跟着灰灰回家了,年年和麦格的距离被拉远了。年年写信问麦格:“你那里的天空是否和家乡的一样碧蓝7你那里的女孩是否和我一样清纯可爱?”

“清纯可爱”是T用来赞美年年的词,“T”说年年你虽然不太漂亮,但你的清纯可爱是没有女孩能比得上的。年年想知道麦格喜欢的女孩是什么样子。

麦格的信带着肯定的答案,落到了年年的课桌上,麦格也说年年是最清纯可爱的。从此,那些漂亮信封上用邮戳盖下的城市,便成了年年最美好的向往。

普通的年年,不再羡慕那些生得漂亮的女孩,因为她知道,清纯可爱也可以让人喜欢至极。年年在日记里写,她惟一希望的就是把学习搞好,考到麦格所在的大学。

当年年终于有资格把校服丢到箱底,换上蓝色碎花裙的时候,她也考到了一个滨海的城市。年年想,虽然没有考到麦格的城市,但她终于可以自由地呼吸了,丢掉了升学的压力,也丢掉“T”那些未成熟就脱口的承诺。

年年在暑假里跟“T”说分手的时候,“T”并没说什么,因为他觉得落榜的自己没有资格再去向心仪的女生承诺什么了。年年面对这个曾让她懂得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女孩的男生时,觉得心里有一丝愧疚,因为在她翻看高中日记时,她在日记里看到更多的是另一个男生的名字。年年说:“我并不是因为你落榜,而是……”T没允许她说完,年年看到他的眼睛有些潮红,“年年,你开学时我就不去送你了”,说完,“T”一转身便如风一般地消失了。

年年写信大骂麦格:你再两个暑假不见我,你就快不认得我了!

麦格没回信。年年想忘记麦格,可是麦格就像宿舍前那株茁壮的梧桐,只要年年一打开窗子,就能看到它伸展着枝叶向她左右招摇。

年年在写给灰灰的信中小心地提起麦格。灰灰说:“麦格有‘GF’了,听说还挺漂亮的。”

年年在收到信的那一晚给麦格打电话,没有手机号码就打到麦格的宿舍,可电话里的人说麦格没有回宿舍。第二天天刚亮,年年就去买了车票,她只想要见到麦格,告诉他自己喜欢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喜欢他。

麦格看到年年时,好久都没回过神来。夜晚的风有些凉,麦格脱下外套给年年披上,年年的泪水不自觉地掉了下来。表格不知所措地问:“年年,你怎么了?”年年想大声说,我喜欢你。可是在这个自己喜欢了那么多年的人面前,年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麦格伸出长长的臂弯将年年温柔地圈起来,把冷风和痛楚都挡在了年年的身体之外,留在年年内心的只剩下满载的幸福还有涌动的甜蜜。

年年回校后决定不再想起麦格。长大的麦格已经有了他自己的幸福,年年在到达麦格学校的第二天早上,看到了在宾馆楼下等她的麦格身旁,偎着一个长发的漂亮女孩。

年年在心里敌视那个漂亮女孩,但真的并不讨厌她。年年自己也是喜欢漂亮女孩的,那又何况是麦格呢?年年明白,在自己找寻内心真实感受的路上,麦格就像在当年的那个小山坡上一般,在年年迷失于初恋的感动中时,已经走掉了。

年年开始抽出很多的时間来学习日语,她忽然想起她和那个叫“T”的男生曾经有好多的誓言,其中有一条,是将来学习日语,然后去有着宫崎骏的国度看漫天的樱花。虽然“T”已了无消息,可却留下了很多,抹也抹不去的回忆。

第3篇

他是大巴山养育的孩子,今年19岁,半年前他凭着优异的成绩刚刚跨进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可就在那个寒假,他患上了可怕的尿毒症;他们是一群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有的出去打工赚钱,有的卖猪卖牛卖谷子……

他和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市长,也感动了大巴山千千万万的人,从而给这个垂危的学子带来了生命的曙光。

山村告急:考上大学的卖菜娃生命垂危

在大巴山南麓,卧着一个小小的村子――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观音井灵山村。19岁的何杰,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他的父亲何承直和母亲罗碧华,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

7岁的何杰就开始帮着父母卖菜,而且从来不出差错。几乎每天都有一些菜卖不完,这个时候,别的菜贩图省事往地上一丢就走了,何杰却一次也没扔过,他将这些菜背回家,免费送给邻居吃。从小学到高中,何杰卖了10年的菜,而他家所在的灵山村有二十多户人家,没有谁没吃过他送的菜。小小年纪的何杰就获得了村里所有人的交口称赞。

2005年7月,何杰以全市第十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他也是整个灵山村第一个考上全国名牌大学的人!消息传来,灵山村顿时沸腾了。“何杰考上名牌大学了!”“卖菜娃给我们村争气了!”一时间村民们奔走相告,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2005年9月1日,听到何杰要赴京读书的消息,400多名乡亲纷纷前来送行,送行群众站满了他家的房前和屋后,住他家隔壁的吴成法是村里的老党员,他对何杰说:“孩子,你可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到校后要用功啊!这么多乡亲都在看着你呢!”

望着头发斑白的吴成法,何杰的眼睛湿润了:“大叔你放心,到了北京我一定好好读书。”

就这样,在乡亲们期待的目光下,何杰跨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入校后,何杰更加用功,他发誓要做一个真正令父母和乡亲们骄傲的人。由于特别喜欢数学,他甚至做好了规划:读完本科后再考研,然后从事数学研究。

梦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沉重的。2005年12月,何杰突然发现眼前一片模糊,经校医检查是高血压引起的,吃了几片降压药后,何杰也没有在意。2006年1月12日,放寒假回家的何杰发现自己的脸和脚突然肿大,小便困难。经巴中市人民医院检查,何杰竟然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高血压、慢性贫血和尿毒症四种病!医生说:“孩子的肾不行了,想办法换肾才是直接有效的办法。”当陪同儿子到医院检查的何承直得知换肾需要20万元后,立即瘫软在地,为了培养何杰上大学,家里已经欠下了2万元的债务,别说20万元,就是2万元,他们也很难筹到啊!

回家后,何承直和妻子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整个村子,大家得知何杰患了尿毒症后,都惊呆了,他们都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抱着一丝幻想,邻居们纷纷帮何承直筹钱,让他带着何杰到华西医院复查。2006年2月13日,何承直带儿子到成都华西医院复查,结果跟巴中市人民医院的结论完全一样。

很快,何杰住进了巴中市人民医院。临走前,医生说:“因为无法排尿,每周至少要来透析两次,三次最好,要是不透析,病人的毒素排不出去,就有生命危险。”透析一次至少要花两三百元,何承直一家能撑多久?眼看何杰的生命危在旦夕,何承直卖掉了家里惟一值钱的耕牛,何杰已85岁高龄的耳聋了多年的爷爷,也开始拼着老命用一双满是老茧的手织着竹兜卖……但这些钱对于何杰的巨额治疗费来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绝境中,站出一群“好爸爸”

2006年2月23日,是北京师范大学开学报到的日子,望着通往村外的那条羊肠小道,何杰不停地嚷着要去北京上学,夫妻俩的心都碎了。何承直安慰何杰说:“娃,咱现在治病要紧,命保住了,大学以后还可以考。再说,你这个样子到了北京能读好书吗?”第二天是何杰去人民医院透析的日子,也许是意识到回北师大读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何杰拒绝去医院透析。他十分平静地对父母说:“我不想再拖累你们了,我们家根本拿不出20万元来换肾,我不想治了……”罗碧华听了这话,悲痛万分:“天啊!为什么不让我得那病,却让我娃得!”哭着哭着,她晕倒在地。

周围的邻居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54岁的吴成法,他急忙把罗碧华扶到床上,按她的人中,良久,罗碧华才清醒过来。何杰眼泪汪汪地坐在母亲的床边,叫了声“妈”。听到儿子的呼喊,刚刚从昏迷中醒来的罗碧华抓起儿子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儿子,听妈妈话,去医院,我们都不要放弃!”何杰含着泪答应了。

看到这一幕,从小就喜欢何杰的吴成法用手捂住眼睛,却捂不住奔涌而出的泪水。何杰曾是整个村子的骄傲和希望!而现在,这个好孩子却突然陷入生命绝境,他能不痛心吗?他一把抓住何杰的手,流着泪动情地说:“好孩子,别怕,我来想办法帮你!我就不信,我们灵山村那么多汉子救不了一个娃!”

还未等吴成浩说完,邻居罗立卫、刘怀银、刘华龙、陈树雄、刘正才也齐刷刷地站了出来:“对!我们灵山村那么多汉子,怎么可能救不了一个娃?!我们都来帮你!”

听了邻居们的话,何杰的泪水夺眶而出,罗碧华也忍不住“哇”地哭出声来……那天,吴成法和在场的几个邻居开了一个会,正式谋划起如何救何杰的事情来。

通过商量,他们最后决定发动全村捐款或借款。于是,他们兵分十路发动乡亲,当天夜里,村子里的敲门声、狗叫声不绝于耳。每到一处,他们就说:“何杰可是我们大巴山养育的好娃啊!我们灵山村的人谁家没吃过他送的菜?现在他患病了,是灵山村的汉子是大巴山的汉子就来帮他一把!”

他们动情的诉说,赢得了乡亲们的同情。几天下来,许多乡亲纷纷前来捐款捐物,也有的乡亲主动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借给何家。然而,灵山村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山村,吴成法他们尽了最大努力也只凑了2万元。此后,吴成法、罗立卫、刘怀银、刘华龙等邻居有的卖猪、有的卖牛、有的卖谷子,他们又筹了l万元。

可是,这3万离20万元的数额太远了,根本救不了何杰的命,邻居们愁成一团。没有多少文化的58岁的刘正才把心一横,说:“我们不能看着娃娃死去,我身体还好,就让我带上儿子一起去打工,为娃娃挣救命钱吧!我们这么多人,就是打工也应该能把娃娃做透析的钱挣出来!”2006年2月26日,刘正才带着一家有劳力的亲人奔赴河南打工去了。紧接着,邻居刘华龙、阵树雄、吴文强等11人也相续踏上了务工

之路。在飞驰的列车上,这群好乡亲默默祈祷着:何杰啊,你可千万要挺住,要等我们挣钱回来救你啊!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打工挣钱的速度毕竟太慢了,而且工钱也不能大笔预支。在这种情况下,何杰只能暂时靠透析维持生的希望,罗定卫、吴成法、刘怀银、魏朝端等村民每天轮流去医院看护何杰,鼓励他,给他希望与信心。与此同时,何承直与北京师范大学取得了联系,为何杰办理了休学手续。

随着何杰病情的恶化,乡亲们凑的3万多元很快就花光了。看着好不容易凑出来的钱像流水一样淌了出去,吴成法等乡邻心急如焚。他们明白,仅靠村里乡亲的力量,已经不能救何杰的生命,大家伙想到了求助政府和外界的力量。

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给巴中市的八位主要领导写求助信,巴中市市长李仲彬是第一被提出来的人选。这个市长原来在成都市新都区担任区委书记,去年8月31日才调到巴中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今年2月24日被选举为巴中市市长。李市长到巴中的时间虽然短,但他一来就办了好几件实事,而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很好。此外,大家又提了几个名字,都是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巴中的一些主要领导,大家认为,他们可以救何杰的命。

2006年2月28日,在乡邻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拼凑下,在罗定卫的执笔和修改下,最后八封满载着沉甸甸的生命希望的信投进了邮箱。八封信,内容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收信人的名字。

感动市长,大巴山里的爱心在狂奔

2006年3月2日,四川省巴中市市长李仲彬正准备去开会,秘书把一封信递了进来。所有写给市长的信都要交给他亲自阅过才能处理,这是李仲彬给秘书的规定。拆开信,当李仲彬看完这封用血泪写成的救助信的时候,他被深深感动了。他紧握着那张脏兮兮的信笺,一如握住了一个北师大学生快要凋谢的生命。良久,他铺开信纸在上面批示:各单位可根据自愿,捐款救助。批示完,他当即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1000元交给秘书说:帮我捐出去,我们要发挥全社会的爱心,一定要治好这个孩子。

第二天下午,一直放心不下何杰的李市长,又委托巴中市民政局局长张敏及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专程到何家看望何杰,并送去了慰问金2000元。张局长他们的来访,让何家在震惊的同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看到写给市长的求助信有了回音,罗立卫和吴成法激动万分,他们一边继续等待消息,一边用写信和打电话的方式向新闻媒体求援。《华西都市报》、《巴中日报》、《巴中广播电视报》和巴中电视台,纷纷刊播了北师大学子重病缠身的消息。

消息传开,整个大巴山震动了,人们被何杰的上进和邻居救他的真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闻之落泪,然后专程找到何杰家捐钱。

2006年3月13日,是何杰到医院透析的口子,听到这个消息,一位老大妈提着保温桶在人民医院门口足足站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何杰父子:“来,孩子,这汤是我专门熬给你的,你要补一补啊。”看到何杰把汤喝完,老人才肯离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长的感动,媒体的报道,让大巴山的爱心如春潮涌动。“留住大巴山的病危骄子!”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许多好心人纷纷来电来信或上门问候何杰一家,并鼓励何杰:坚持就是胜利。一时间信件雪片一样飞来:“敢于与极限挑战的人,是英雄。何杰,去挑战你的生命极限吧!有这么多好乡亲在背后帮你,你会好起来的!”“何杰,坚持坚持再坚持,幸福正在向你招手!”

面对来自大巴山的如潮关爱,何杰战胜病痛的信心更足了。在病榻上,他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他想用日记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心情和感受,记下来自各方的真情与关怀。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为我苦了一辈子,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为我受苦、受累和伤心,可这残酷的现实,我根本没办法去改变。”“面对这群善良可亲、可敬的邻居,我的大恩人,我如果再不振作,那将是对他们的感情的亵渎和人格的侮辱。我应该坚强!”“能得到李市长的关心我很幸福,我感谢他,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善良的人们。从这里,我看到了生的希望!”

阳春三月,花开遍地。2006年3月8日,外出打工为何杰挣救命钱的20多位村民全部找到了工作,乡邻刘亮在河北一家砖厂打工,刚到厂里,他就把打工救学子的事告诉了厂长,厂长感动了,给他预支了1000元的工资。他赶紧把这1000元钱给何杰寄了回来。

与此同时,巴中市各单位正在落实市长的批示,市民政局、巴州区民政局正在想方设法为何杰筹集换肾的巨额医疗费。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知道何杰的遭遇后,也积极组织学生为何杰募捐。

2006年4月16日,何杰被送到重庆新桥医院治疗,关爱何杰的那一群好乡邻,一部分拼命地打工为何杰筹钱治疗,另一部分仍在帮他积极寻找肾源,他们像何杰的生身父亲一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救助何杰的行动中。

暖暖的春风正吹拂着莽莽的大巴山,无边无际的春潮里,记者仿佛看到一抹绚丽的霞光,那里,写满了希望……

第4篇

张玮今年59岁,原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发电厂的职工,1998年内退后,她吃用不愁,按说该享几天清福了,可不久她就为小女儿梁爽闹起心来。

梁爽高中毕业后,张玮和老伴四处为她寻找工作,好不容易要到一个胜利油田的内招指标,可她对上班的事一字不提,竟然还在“天鹅湖”畔租赁了场地养起鸵鸟来,一个月难得回家几天。

张玮劝说无效,便给女儿下了最后通牒:“要鸟还是要妈?要妈就赶快到油田上班,要鸟就不要再进这个家!”女儿最终向妈妈屈服了,不过提了一个条件:让妈妈替她到天鹅湖养鸵鸟。

1999年5月,张玮正式接过女儿手中的“帅印”,成了新的“鸵鸟司令”。她本来就喜欢各种鸟禽,同鸵鸟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们其实很有灵性。她“上任”之初,这些“家伙”都不搭理她,后来熟络了,见了面就竞相往她的身边蹭,有的摇头摆尾地献演节目,有的用嘴“吻”她的手脚“撒娇”。后来,她一天见不到它们就感到浑身不舒服。

1999年11月5日上午,张玮在去鸵鸟场的路上,遇上一个放羊老人,老人手中倒提着一只已奄奄一息的小丹顶鹤,小鹤发出一声声低低的哀鸣,好似在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张玮动了恻隐之心,问老人是怎么回事,老人说鹤是在路上拣的,准备拎回家给儿子做下酒菜。

“我是养鸟的,您把它交给我吧,看能不能救活它……”

老人看着小鹤痛苦挣扎的样子,心也软了,就把它交给了张玮。

张玮急忙赶到鸵鸟场,给小鹤灌了一些药,又喂了些食物,几日后它竟脱离危险,逐渐康复了。

张玮想,丹顶鹤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禽,应该将它交给国家有关部门。于是她抱着丹顶鹤一路打听着找到了东营市林业局森保站,那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了她的做法。随后,东营市的新闻媒体报道了张玮的这一事迹,并号召广大市民向她学习。

这之后,张玮更加积极地从事救助伤病珍稀鸟禽的工作。1999年底,她加入了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随着张玮救助的野生珍稀鸟禽增多,她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也越来越多,但凭着对珍稀鸟禽的热爱,她仍然乐此不疲地做着这项事业。

200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张玮正在集市上买菜,手机突然响了,东营市林业局林木保护站的同志打来电话:“候鸟行动”组在广饶县大营乡集市上收缴了3只大雁,1只已经中毒死亡,另外两只也中毒很深,需要马上救护。

张玮立刻把菜丢给老伴,赶往大营乡,把那两只大雁带回了家。她顾不上吃午饭就忙活起来,先煮好解毒绿豆汤,灌进小奶瓶后一点一点喂给大雁,喂完后把它们放到暖气旁,小心看护。晚上,大雁的病情有了好转,能够迈着小步走动了,张玮仍不敢懈怠,又给它们各打了一针解毒专用的兽药……就这样,经过两天一夜的细心呵护,两只大雁终于成功脱险。当张玮将它们交给有关部门重新放归大自然时,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是两只未成年豆雁,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保护物种,也是新近颁布的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面的一种物种。豆雁在全球都比较稀少,主要在欧州繁殖,只有在迁徙的时候,才经过我国的中部到南部越冬。张玮一听,兴奋得不得了,回家时哼了一路的小曲。

2002年2月的一天,一村民给她提供线索说:镇上有一家火锅店正准备宰杀一只稀有的野生山火鸡。她这时正因感冒躺在家中输液,听到这个消息,着急得躺不住了,乘老伴不备,拔下针头就往镇上赶去。到了那儿,火锅店的伙计已烧好开水,正准备给那只山火鸡“抹脖子”呢,张玮连忙阻止他,并批评了这种不爱护珍稀鸟禽的行为。老板不乐意,骂骂咧咧地说:“你的觉悟挺高啊!这是我花80元钱买来的,珍禽不珍禽的,关你屁事!”

张玮强忍住火气,和声细语地说:“我没啥觉悟,只是看到这么糟踏珍禽心疼得慌。这样吧,这只火鸡算我买了,行不行?”最后张玮付了100元钱,带走了山火鸡。后来这只山火鸡被重新放归大自然的时候,直朝张玮“咯咯”地叫唤,好似在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哩!

这几年张玮每年用于无偿救助珍稀鸟禽的钱都不少于1万元,间接的付出还不包括在内。虽然养殖鸵鸟的收益给张玮的小救护站带来了一些补助,然而要维持救护站的正常运转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本来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张玮,开始变得节俭起来,为的是省出更多的钱来维系自己喜爱的珍稀鸟禽救助工作。

刚应付了资金上的困难,另一个难题又出现了:有些被救助的野生珍稀鸟禽因为遭到自然淘汰或受伤太严重,即便放归大自然也不可能独自生存,怎样找个“归宿”让它们“颐养天年”呢?张玮咨询了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却是因经费紧张,国家还没有这样专门的机构设置。

东营市林业森保部门后来也注意到这个问题,2002年12月底,他们决定一改过去鼓励民间无偿救助的老办法,实行“政府与民间组织和个人签订救助协议,国家保留珍稀鸟禽的所有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出让养护权和观赏受益权”的办法,也就是“谁救助、谁养护,谁受益”。因为张玮在东营市个人救助的珍稀鸟禽最多,贡献最大,有关部门第一个同她签订了救助受益协议。

2003年初,张玮以自己的天鹅湖鸵鸟养殖场为依托,注册成立了吉米珍稀动物养殖救助中心,将她的救护中心变成东营天鹅湖风景区的一部分,相当于一个小型动物园。此后,中心成为招徕游客吸引消费的一大创收景点,每年都能从风景区总体门票收入中分上“一杯羹”,走上了一条“救助、受益、救助”的良性循环之路,这样,张玮参与社会救助珍稀鸟禽的劲头更足了,救助的珍稀鸟禽也更多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整天为救助珍稀鸟禽而忙碌的张玮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时已踏上死亡的边缘,迫切需要他人的救助了。

2003年底张玮在医院检查时,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老伴和子女为此都非常伤心,张玮也感到非常震惊。美好的生活正在向她招手,她无比热爱的珍稀鸟禽救助工作也才刚有些声色,怎么能就这样病倒了!

在老伴和子女的强烈要求下,张玮答应将吉米珍稀动物养殖救助中心交给大女儿梁晨代管,自己进医院化疗。可是在医院待了不到5天,她就怎么也住不下去了,心中一直牵挂着自己救助的那些珍稀鸟禽,不是打电话叮嘱梁晨“不要忘了给那只腿上受伤的灰鹤定期换药”,就是催促老伴:“梁晨这孩子刚开始干,没经验,你去给她打打下手吧,我一人留在医院就行了!”

到了第10天,张玮也没跟老伴、女儿打个招呼,就偷偷地出院回到了养殖救护中心。老伴和梁晨见到她,都气得直掉眼泪,但也无可奈何。

张玮迫不及待地去探望她养殖救助的那些“老朋友”,她一出现,那些珍稀鸟禽立刻欢腾起来,有的使劲拍打着翅膀,有的呱呱地扯着嗓子鸣叫,还有的使劲往她身上扑……

张玮被一片浓浓的温情包围着,她眼中噙满泪水,逐笼逐圈地看着,一个也不肯落下。在那两只重伤未愈的灰鹤前,她特意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它们的伤口,如同摸在儿女们的脸上,也好似摸在自己的伤口上……

这天,张玮又做出一个让老伴和儿女惊讶万分的决定:这个养殖救助中心还是由她来管,她已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要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好好照顾照顾它们。老伴和儿女们都知道她的脾气,在她作了每周去医院化疗两次的保证后,含泪表示支持她的决定。老伴为了方便照看她,干脆辞了工作,一块留在了吉米养殖救助中心。

此后,张玮仍像往常一样,亲自为被救助的伤病珍稀鸟禽灌药、做手术和喂食。“2004年2月10日,东营市林业局森保站的同志送来中毒天鹅一只。饮绿豆水、(食)馒头,天鹅中毒中度,2月11日渐轻,第169只救护。加注:成活。”“2005年2月4日,乡亲们送来一只被狼狗咬断翅膀的白颧,伤口已化脓,只好做截翅处理,3月6日基本康复,第231只救护……”张玮对鸟儿的爱,点点滴滴都记在自己的日记里。如今,她的“爱心日记”已记了满满三大本,11万余字。

因为自己患的是绝症,时刻饱受痛感和来日无多的煎熬,张玮对伤病珍稀鸟禽更增添了一种同病相怜之感,对它们的感情更深了,她常常觉得,自己救助它们,同时也是在救助自己……

一天,有人给她送来了一只中毒白头鹤。它全身软绵绵的,已经不会动弹,眼已微闭,口中还剩不到半口气,是张玮救助过的中毒最严重的一只鸟禽。张玮紧急采取了解毒等救助措施后,白头鹤仍然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老伴说救不活了,还是赶快处理掉吧。张玮虽然也一度丧失了治愈的信心,但还是阻止了老伴,说再等等吧,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张玮把白头鹤放在自己的卧室,几乎24小时守护在它的身边,一天过去了,两天也过去了,它仍然一动不动,只有微弱的呼吸证明它的生命还存在。到第5天的时候,它扑棱了一下翅膀,张玮惊喜万分,更加用心救护它。奇迹终于在第12天出现了,白头鹤战胜了死神,挣扎着站起来了。

这一刻,张玮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既为又成功地救助了一只珍稀鸟儿而欣喜,又对这只鸟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钦佩。她想了许多许多,一只小小的鸟儿尚且如此热爱自己的生命,我们人类又怎能轻易地向死神缴械投降呢!

从此,张玮像换了一个人,一扫昔日的阴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绝症,她开始感到新一天的阳光总比前一天更加新鲜、美好,她对老伴说:“我还没有和这些鸟们过够呢,怎么会这么早就去了呢。请放心,我的生命力要比那只白头鹤强得多……”

正确的心态、充实的生活和正确有效的治疗,让张玮获得了克癌致胜的“三大法宝”。2005年12月,张玮到古城西安作例行检查时,医生告诉她,癌瘤已经开始萎缩。一家人惊喜万分,张玮好似早有预感,又豪气万丈地说:“这小小的瘤子还敢跟人斗呢!我一个手指头就能打败它!”

第5篇

丰富多采的中国古代旅游活动,至少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帝王巡游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弘扬功绩,炫耀威力,震慑臣民,往往巡游各地。有的论者把西周时期的穆王视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说他曾宣称天下诸侯各国要遍布王辇之车辙和御骑之蹄印。《穆天子传》也记述了他的西征路线和有关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足迹远涉波斯(今伊朗),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最早是由他开辟的。然而,由于有关周穆王的记述多属传说性的,因此把他作为帝王巡游的实例似乎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秦始皇、汉武帝作为帝王巡游的代表却是极其出色的。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公元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后,10年之间(公元前220~公元前210年)出游5次:

公元前220年,他从咸阳出发,沿渭河河谷抵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后北行经泾水上的北地(今甘肃庆阳)返回。

公元前219年,他东行到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记功,登泰山祭记封禅,到烟台芝罘岛,沿渤海向东到成山头,向南到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又南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在泗水寻觅周朝九鼎,后南行过淮河到衡山,由汉水经南阳返回。

公元前218年,他又向东游历,经河南、山东到芝罘、琅邪(今琅邪山),沿漳水从上党返回。

公元前215年,他巡游河北,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北)。

公元前2l0年,他出武关,沿汉水南下到湖北云梦,乘船顺长江东渡到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又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再渡浙江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祭大禹陵;后又北上琅邪、荣城、芝罘游历。

在这5次巡游中,他4次在7个地方立巨石刻字建碑以记其功绩。

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喜巡游,爱猎射,祠山川,慕神山,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旅行家之一。他七登泰山,六出萧关;北抵崆峒(今甘肃平凉),南达寻阳(今江西九江),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他行迹。

为实现先带兵耀武,再祭告天地的古训,他于公元前110年冬带兵18万,北上甘泉宫、上群、西河、五原(今内蒙古东胜、包头一带),旌旗飘扬,浩浩荡荡,前后达千里。他出长城,登单于台,成镇匈奴,又回陕西祭黄帝陵,到华山祈祷;再东行至嵩山,敬礼于太室。

公元前119年,他封禅泰山,至东海求仙;又北抵碣石、辽酉,再由九原返回,行程9,000公里。此行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一次壮举。

公元前106年,他经由盛唐(今安徽安庆)向湖南九嶷山拜虞舜,到潜山登天柱山;又从寻阳乘船沿江顺流而下,向枞阳行驶,其船首房相接,不绝千里;再由陆路北行,直抵山东琅邪海岸后归。

秦皇汉武,显赫一世。二者巡游,也颇相似。与秦始皇比。汉武帝巡游的路程之遥,地方之多,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隋炀帝杨州观琼花,清康熙、乾隆下江南等都是尽人皆知的帝王巡游的典型事例。

二、官吏宦游

中国古代封建官吏,常受帝王派遣,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出使各地。官吏宦游即源于此。其中以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七下西洋最有名气。

张骞(约公元前175~公元前114年)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奉武帝之命,带100多人出使大月氏(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他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临洮),穿河西走廊,出阳关,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一带),到大月氏,行程7,000多公里,在月氏,他考察了那里的山川地形、风土民情、特有产品,政治军事,并涉足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许多城市。然后,他取道葱岭(原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的总称),从祁连山过羌人区,进入陇西,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返回。

元寿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又率300人前往乌孙(今新疆伊犁和巴尔喀什湖一带),走访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伊拉克等地),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在乌孙使节的护送下返回。

他两次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司马迁语)的人,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建立了不朽功绩。

郑和(1371~1435年)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1年),他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南洋群岛婆罗洲以西的南中国海、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壮举。他南到爪哇,北到波斯湾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西到索马里摩加迪沙,涉海5万多公里,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举,比1487年欧洲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早半个多世纪,比麦哲伦环球旅行早1个多世纪,可以说在世界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他率领的船队62艘,大的长过百米、宽至四五十米,一般的也长90米、宽三四十米,体势巍然,巨以无故;有的载物,有的载人,有的载马,有的载水,也有专供作战用的,各种功能齐备,整个船队,有水手,有书记,有医生,有翻译,还有将士,多达2.78万人,首尾相接,长5公里,浩浩荡荡,极有声势,堪称当时航海的“世界之最”;船上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罗盘设施,夜观星象,日测风云,加上船是采用分舱密封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即使局部触礁,也不影响大局。

他把中国大陆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绝伦的丝绸、罗纱、锦绮带出去,又把异国他乡的胡椒、象牙、宝石、药材、染料、香料、硫黄以及狮、豹等稀奇珍贵动物换回中国内地,不仅扩大了贸易,而且加深了友谊。至今南洋一些城市还保留着纪念他的遗物胜迹。其随从马欢、费信、巩珍等人分别撰写的《瀛涯胜揽》、《星槎胜揽》、《西洋蕃国志》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地理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三、买卖商游

往返各地做买办的活动为“商旅”。做买卖所经之路为“商路”。在中国古代社会,不仅各地糟运水路四通八达,驿道陆路遍及各地,而且西南各省有栈道,沿海地区有海运。商路的开辟,为商旅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是买卖商游发达的重要标志。据《中国史纲》说,早在商代时期,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到今日鄂皖乃至四川,西北达陕甘宁绥乃至新疆,到处都有商人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的陶朱公、吕不韦等都曾周游天下,负货贩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

被历史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海上商贸旅行线路。《汉书·地理志》说,汉武帝曾派遣官员率领“应募者”带着大量黄金和丝织品,从雷州半岛乘船驶过南海,进入暹罗湾,绕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西亚半岛,通过孟加拉湾到印度半岛东海岸的黄支国,与当地交换明珠、壁流离(宝石名)等物品。印度商人也穿过马六甲海峡来中国进行商业贸易。

被历史上称为“殷明略航线”的海运线路是由元代千户(官名,世袭军职)殷明略开辟的。这条水路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经长江口出海直驶成山角,再经渤海湾沙门岛到天津市,只有10天航程。元朝政府征收的粮食、瓷器和丝绸织品的相当部分就是靠这条水路从南方运至北方的。北方的豆类、谷物和枣、梨等土特产品也靠这分水路运往南方。据《元史》卷九四《食货志·市舶》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政府以新钞十一万六百锭、银一千五百九十三锭、金百两付给江南各省“与民互市”;且在泉州、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公司,“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由此可见当时买卖商游规模之巨。

四、士人漫游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学士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几乎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历史。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后期待人。他因受人谗毁,被楚国君主贬谪,先后到汉北、江南,长期在沅、湘流域游历;深感国家政治的腐败和自已理想的破灭;愤然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这些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他嫉恶如仇、忧国忧民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被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西汉时的史学大师。他从20岁起漫游各地,到过庐山、会稽,考察过“禹疏九江”的遗迹;经历过屈原被流放之地,凭吊过屈原沉水的汩罗江;又到过孔子故居,参观过孔子“庙堂车服礼器”;游历过刘邦起兵的丰沛,访问过萧何、曹参、樊哙、滕公的事迹;还去过魏都大梁,瞻仰过信陵君门客侯嬴看守过的“夷门”……具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每到一地,他都深入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和轶闻趣事。他写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大学史纲要》),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传体通史的先例,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地理、民俗等多种领域;不仅是部历史巨著,而且在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北魏地理学家。他深感前人的《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等过于简略,在跋山涉水、实地考察的同时,着力搜集有关水道的文献史料,为汉代的《水经》作注。《水经注》共40卷,记述了1252条河道沿岸的地理沿革、历史古迹、城邑建筑、风土人情、传说故事;不仅对桑钦的《水经》作了修正、补充和阐释,而且对祖国山水作了讴歌和赞美;既具有珍贵的地理学价值,又占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

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他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他那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而又洋溢着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篇,是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真实写照。旅行游览为他提供了题材、意境和灵感,他为祖国留下了脸炙人口、动人心弦的诗歌遗产。在他的笔下,万里长江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九曲黄河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西北高原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的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流传千古、与世长存。

徐霞客(1586~1641年),时代地理学家。他不入仕途,专事旅游,他22岁起就在母亲支持下,“周游名山大川,以阔大心胸,增广见闻”。他北抵燕幽,东达粤闽,西入滇南,不怠尽志,历时39多年,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跋山涉水,凤餐露宿;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地质矿产、水利资源以及各种生物、植被、洞穴、岩溶进行了详尽地考察研究;并每天坚持写日记,以清新简练的艺术语言记述了其亲身经历和旅途见闻,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由于这部书文笔生动,记述精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它不仅是部地理学著作,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外,王维、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沈括、坡、李清照、陆游、朱舜水、李时珍等都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文人,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壮举,都有不朽作品传世。

五、高僧云游

中国古代社会的高憎云游是很盛行的,其著名旅行家是法显、玄奘、鉴真等人。

法显(377~422年),东晋佛教学者。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先越甘肃的陇山,过青海的养楼山,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经流沙河(大戈壁)到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又北上焉夷国(今新疆焉耆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县);再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遍历北天竺(今阿富汗、巴基斯但境内)、中天竺(今印度垣河流域)等地,是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驱。他得到了《摩河僧祗律》、《方等》、《大般泥洹经》等经籍,并学会了梵书梵语。后来,他乘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又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上,于义熙八年(412年)从山东青岛崂山登陆返回。他把自己14年的旅行见闻写成《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对30多个国家的山川风物作了扼要描绘。这部书既是5世纪初亚洲的佛教史,又是中印等国的交通史,也是中国现存有关海上交通的最早史籍。

玄奘(602~664年),唐代高僧,佛教学者。他13岁就出家为僧,先后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拜会高僧名师,寻求佛教真谛,精研俱舍、摄论、涅()等经,通晓大乘小乘。他深感国人对佛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解惑释疑,提高佛教地位,他于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沿天山南路西行,经西域16国,前后4年到达天竺(古代印度)。他遍游天竺五部(即东、西、南、北、中印度),尽取佛学要义,著有《会宗论》和《制恶论》;642年,他应邀主持了有18个国王、近万名僧侣和教徒参加的经术辩论大会,显露出他的渊博知识和精辟议论。645年,他从印度回国,带回650多部佛教书籍,在长安,洛阳集结高僧,学者进行佛经翻译;并把中国道教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人印度等地;还奉唐太宗之命,著《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西游16年、行程5万里、所历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习俗。这部书,文辞绚丽雅瞻,叙述生动真实,被译成英、法等国文字,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印度、尼泊尔、巴基斯但、孟加拉国、中亚等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鉴真(688~763年),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他生于武则天执政的佛教鼎盛时期,长于佛教发达的江苏扬州市区,生活在以释迦为尊的家庭里;14岁出家为僧,18岁授菩萨戒,20岁到当时佛教发达的长安、洛阳二京学习,22岁授具足戒,日益加深其佛学造诣;24岁返回故里,任扬州大明寺住持;研究律宗和天台宗教理,精通戒律,兼备医学、建筑、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46岁时,他在佛教界斐声天下、众望所归,天宝元年(742年),日本派学问僧荣睿和普照等邀他东渡日本授戒传律,他欣然应允。天宝元至十年(742~751年),鉴真5次东渡,都没获得成功,且因感受暑热,致使双目失明。他东渡日本的决心始终不渝。天宝十二年(753年),他带23人搭乘日本遣使的便船第6次东渡。获得成功,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他在日本都城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投戒律,被誉为日本“律宗太祖”和中国“过海大师”。他还把中国的建筑、雕塑、文学、医药、书法、绘画、刺绣等介绍给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六、节会庆游

在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和节会喜庆中,春节庙会、元宵灯市、清明踏青、瑞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是较为流行的游览方式。

春节庙会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主要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市等。如舞狮子,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之时,舞狮活动便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乡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使》诗中云:

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起毛衣摆双耳。

两人合扮一头大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另一人扮作武士。当武士拿绣环引诱、踢打狮子时,狮子便随着鼓点演出各种各样的舞姿:忽而翘首翘望,忽而回头凝视,忽而匍伏在地,忽而奋力跃起,忽而张牙舞爪,忽而摇头摆尾,忽而舐毛洗耳,忽而朝拜翻滚,千姿百态,令人称奇。

元宵灯市是夜,张灯结彩,吃元首,猜灯谜,表演戏曲和杂耍技艺,这是西汉之后世代活袭的民间习俗。《东京梦华录》云: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北宋词人辛弃疾对元宵之夜繁华熙攘的赏灯景象作过惟妙惟俏的描绘。他在《元夕》词中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踏青时逢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气候宜人。人们竞相到郊外去,拖暮方归。

唐代诗人杜甫在《清明诗》中云: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里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媚,事到朱蹄骄()膝。

清明踏青之风盛行于宋时,宋周密在《武林旧亭》中记述了杭州清明踏青的事:

是时,城中士女“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本绝”。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开封城外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长525厘米、宽25.5厘米的画面上,人物多达550人,牲畜50多头,船只20多艘,车、轿20多乘。当今开封的宋都一条街和香港九龙的宋城

就是由此引发而成的。

端午竟舟古代吴越民族(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一次图腾祭的节日。该民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每年五月初五,举行一次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里或裹在树叶里扔到水里供图腾龙吃;且伴着鼓声,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给图腾和自己带来乐趣。端午竞舟即来自此。后来人们把这一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一起,使其更有深远意义。人们悼念屈原,“羡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怒其志”(王逸《离骚章句》),以激励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赏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洒地。千家万户围坐在庭院、楼台、地坪那赏月,与月共享月饼、花生等礼品;且吟诗作对,感受天伦,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中秋赏月盛于宋时,宋词对之多有描绘,坡《水调歌头》词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根,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总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回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阳登高九九重阳,金秋送爽,风霜高洁,丹桂飘香。此时,好高望远,赏菊赋诗,别有一番情趣。当人们置身高处,极目远眺时,那漫野的山花,金黄的果实;那晨光熹微的拂晓,夕阳如火的黄昏……尽收眼底。面对祖国锦绣河山,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在《九日》诗中云:

”去年登高郏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刘禹锡《九日登高》诗中云: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

年年上高处,未有不伤心。

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节会庆游更是丰富多采,生动奇异。这些节会庆游,或此起彼伏的音乐,或千姿百态的舞蹈,或张灯结彩的赛场,或美味可口的佳肴……无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如壮族的歌圩节时,男女青年欢聚圩场,行歌互答,其乐无比;且以抛绣球、碰彩蛋、谈情说爱与之相随。有诗对其盛况作过如下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