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时间:2023-10-12 09:41:26

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第1篇

“教是为了不教”,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一、指导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学生的意志、毅力与成年人有区别,应克服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跟进的心理,指导学生讲究阅读的先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首先,阅读的内容由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由语言文字带他们进行时空的穿梭,领略风土人情,遨游艺术殿堂,充分感受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平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其次,阅读的时间,要见缝插针,要挤时间阅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将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早读”除了要求朗读所学课文外,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要求学生每日保证40分钟的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更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布置学生阅读。

二、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最主要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跳读:有选择地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

三、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当前,不少学生读书,大都是读而不标,读而不注,读而不写,读而不摘。这样下去,即使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走马观花,收获不会很大。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巩固加深课外阅读效果的良好方法。读到好的文章,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摘录有关的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名段,格言警句等,为读书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二是列提纲。如写出阅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情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

第2篇

【关键词】指导;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等。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④摘录批注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共同的事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要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第3篇

中学生的阅读问题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让中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音像制品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学生阅读还存在以下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正处于年龄小,分辨是非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近几年在文学刊物方面,适合中学生的读物是少之又少,而充斥着暴力与色情的刊物却到处可见,这为他们选择好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学业的繁重使他们不能抽出太多的时间去仔细欣赏名著,他们的阅读仅限于看故事情节,看热闹。

三、大部分的名著写作年代距离他们较远,“历史是依时间流程演变着的,文化也是在不同的时代里积累,发展起来的,带有鲜明的时代性”。阅读时还必须注意时代环境反映出来的文化意义。

因此,如何克服以上困难,扩大中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在学习各种教学理论的同时也大胆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方法如下: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等于是让他们入了门,如何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初中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过渡过来,虽有了自理自立的意识,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其实在心理上还很幼稚,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善良的,喜欢美好的故事。所以,我在语文课上开辟了“课前五分钟活动”。利用上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给孩子们读一些关于爱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写对父母的爱的,也有写师生之爱,同窗之爱的……

2、在课堂上,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留出时间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此,我在课堂上安排了同体诗文赏析:(1)学完《背影》后,我就给同学们读了丁宁的《愧疚》,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母亲,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离情别绪。(2)学完《台阶》后,大家共同欣赏刘向的《父亲是一道风景》,体会父亲是无法爬过的高山,父亲是描述不尽的风景。(3)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大家共同欣赏梁晓声的《温馨》,共同感受由于爱而营造的温馨,感受亲情的无可替代。通过这些美文的阅读,可以使同学们走近作家心灵,与作家进行心灵沟通,从而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制定阅读计划,精选课外读物。

制定计划是课外阅读的前提,课外阅读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一般一学期制定一次为宜,每周安排一节进行课外阅读为宜;精选课外读物是课外阅读的中心环节,一定要选准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当前的中学生一般适宜阅读中国的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朝花夕拾》等,又可以阅读唐诗宋词之类;外国的名著可以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呼啸山庄》、《悲惨世界》、《老人与海》、《格列佛游记》等。作为老师,最好能鼓励学生每学期最少阅读2部名著。

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茅盾说过:“读书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像在高空鸟瞰全城景观一样;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体会章节之间的结构;第三遍要细读,体会一段与一段之间炼字造句的特点。”由此可见,在速读、细读,精读这三个阅读阶段中,不同程度都可以发现问题。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梁晓声的美文《温馨》时,可以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思考:①这本书大体讲些什么?②作者详写什么?③这本书真实吗?④这本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对书产生疑问,学生就容易会对书产生问题,深入体会,得出自己的见解。

四、多背诵,多抄写

学生喜欢某作品,肯定是作品说出了他想说而又不能恰当表达出来的感受,引起了他心中的共鸣。所以应当让他们把自己不能言的话抄下来并背诵。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才出口成章的。新大纲也提出了重视积累的要求,而且规定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于年龄增长的关系是呈相反状态的。明末清初的学者陆世仪说得更透彻:“凡人有记性,有悟性,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这些研究表明从四五岁到十四五岁,这是小学到初中阶段,也是一个人记忆储存的最佳期。在这段时期,我们应大力提倡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也罢,生吞活剥也好,只要吞下去就行。吞的多了,慢慢反刍消化,文化底蕴也就深厚了,这才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前提。

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我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好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具体方法如下:

(1)制卡片。将文章中精彩语段、重点词句摘抄,分类整理,便于查问。

(2)列提纲。记述故事大概内容或文章主要意思。

(3)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理解、体会、质疑、引申联想等。

第4篇

广西浦北县北通镇旱田小学535321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左右。然而综观当前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时间少,课外阅读兴趣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以上的现象着实让人担忧。如何能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改变此现状能起到改善效果。

关键词 课外阅读现状策略人文素养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低;缺乏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种种现象令人担忧。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3-4年级的学生的语文课外以"大量阅读、自主摘抄"式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那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笔者对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个人一些看法。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课外阅读时间少,当前小学生用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比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是抄写生字词和背诵,基本很少有语文老师布置有课外阅读任务。加上要完成其它科目的作业,所以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找课外书籍来阅读。二,课外阅读兴趣缺乏;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他们情愿把时间放在看动画电视剧或玩游戏上。而且家里的课外书籍比较少,就算有个别学生去选择看课外书,也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名著节选,"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三,课外阅读能力低,由于当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所以在平时考试中,课外阅读题的分析得分率是比较低的,有一些甚至留空白。

2.存在这种现状的原因

2.1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生的课业过重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小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强化阅读,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所以当前的教育应实践素质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读"死书"的僵局中解救出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能考出个好分数,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达的发展,对繁荣祖国的作用不大。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提出的,应把语文当成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来教,封闭的教育、封闭的课堂培养不出开放的人才,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才有生机,才有活力:学习语文只有拓宽学习渠道,课内课外有效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学校和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这个新时代。

2.3家庭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孩子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具有"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对孩子的成绩都是非常关注的,觉得孩子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成绩的影响不大,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教辅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原因非常简单,怕过多过滥的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学业。他戏称此举为"壮士断腕",主要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多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而严重忽略了孩子课外阅读量,不利于孩子人文素质的提高。

2.4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不够明确

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很多学生也不注重课外阅读,总认为考试不从课外阅读出题,多看对考试也无多大益处。所以在学习,教师应为孩子树立一种阅读书籍的氛围,特别是多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学生明白:经典著作的阅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4.解决此现状的策略

4.1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定期对阅读进行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4.2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去看些什么课外书,这时,老师就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了,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让他们课后找来看,这样学生看起课外书就比较有目标了,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比如我们在上到五年级下册的《白杨》时,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找下茅盾的《白杨礼赞》来阅读,比较下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4.3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对中小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之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比如,开展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或比赛。

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积极贯彻新课标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位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其课外阅读兴趣,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地提高。

?

参考文献?

[1]朱岚.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J].现代教学,2005,38-3?

第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师 学生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新课标中介绍了一些经典篇目,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并列一个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指导阅读

1.加强引导。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在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同时,对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进行方法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的指导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中,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的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如配套的《补充阅读》,我布置每周五篇阅读任务,从前往后阅读,效果就不错。

5.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第6篇

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很不乐观,经过深入了解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有以下弊端:

一是学生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购买中外名著等课外读物的学生很少,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

二是学校图书室未能发挥其作用,藏书少,开放时间短,学生想读书却没书读。

三是学校没有安排阅读指导课,学生读书没方向,没目标,更没有人去肯定、鼓励。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贫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呢?我经过实践后,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向学生灌输“阅读的一生就是幸福的一辈子”的理念,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是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坚持阅读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它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让人获得新知,能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加大力度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指明方向,定下目标,多读好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

1.向学生推荐好书,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只要教师课内阅读指导得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就会受益。我们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略读浏览速度,使学生养成默读、速读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

3.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摘抄好词好段,反复阅读,能提高语感,增强才智。我指导学生坚持写读后感,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方法,如果能加大阅读量,那么学生的阅读面肯定得到拓宽,阅读能力一定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日常上课时,会不断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优秀的选文多是节选名人名篇,不完整的故事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如果此时教师能鼓励引导,学生大多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读完整部书。

四、适时的表扬肯定会让学生阅读兴趣更持久。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7篇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选书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扫除阅读障碍。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要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第8篇

一、课内外阅读结合现状分析

1.家庭方面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离异家庭不断增多,父母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即使有父母在身边,也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本身很少去阅读书籍,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也有少部分家长给孩子买书,可不知道买什么,结果是家里书很多,适用的却很少。还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孩子看课外书籍会影响学习,不让看闲书。

2.学生方面

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低下,缺乏自觉能性,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干扰。因此,对书籍的选择能力低下,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绝大多数只翻阅画面不看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学生对阅读主动性不强,往往是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只追求故事情节,很少有读书笔记。同时,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变化,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迁移,如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浪费在收看无意义的电视节目上,或者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从而错过了良好的学习时机。

3.教师方面

目前,存在着部分教师语文教学意识不强,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大量的开展“课堂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教学比武等活动,而忽略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探讨与研究。其次,由于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意识淡薄,从而使较多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指导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

4.学校方面

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的图书室大部分只是摆设,应付运动检查。无形的影响着知识的有效传播,造成了文化知识的浪费。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激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教师课堂所教的方法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5.社会方面

当今社会也没有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大人们成天忙于挣钱,一有空不是打麻将,就是玩双扣,或是下象棋,绝不会陪孩子看书。社会上供孩子阅读的地方也没有,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形同虚设,反而网吧、游戏厅比比皆是,所以,孩子的课余时间就被这些地方占领了。

二、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研究

1.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新智,主动去了解、研究,逐步形成阅读习惯。因此,学校、班级要营造学生好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讲故事。小学生最喜欢故事,教师要有目的地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成才的故事,以名人的读书经历及成就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他们讲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故事,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美妙的世界里,在享受奇妙的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开展活动。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组织学生参观书店、图书阅览室,让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吸引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展示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创设阅读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1)家长配合,选择读物。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课内课外结合,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年级段学生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

(3)学校要大开放图书、阅览室。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阅览室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一种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和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制订好读书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指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阅读的时间及阅读量。这样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阅读一般的普及性的读物、中外名著、长篇小说、和报刊杂志,总体适用略读。阅读到与自己学习和自学目标密切相干的书就应采用精读。精读时,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深入理解琢磨,并与摘抄、写心得结合,一边把重点、精华部分摘录下来重点读、反复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每一次的阅读过程都是多种阅读方法交替运用的,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课内外阅读结合注意事项

(1)要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有益读物。 现在,学校阅览室也有了,书源丰富了。但帮助引导学生选择读物也至关重要。现在出版的各种书籍很多,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较窄,鉴别能力又较低,因此,在选择读物上,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课外阅读

一、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意义

1、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3、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 "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利用阅读课,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 "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可以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1-0255-01

摘要:教师要激发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联系各科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向上的书籍,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成绩。 关键词:指导;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必要补充,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就不会获得十足的成效。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是应用。凡是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实践也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现在的中学生忙于学习,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背不完的教科书,往往忽略了课外阅读,下面就谈谈教师如何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愉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教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价值和地位,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用动人的情节悬念唤起学生的思考;利用知识竞赛激起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探求等。阅读中的思考是扣学生心弦,震撼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最关键的一环。抓好这一关键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掀起一阵阵感情的波澜: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泣或歌,或沉或昂,学生沉浸在“阅读情感”的氛围之中,就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二)联系教学实际指导阅读。 中学课堂教学只是基础课程,若仅仅死啃书本,不光影响基础课程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会影响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应启发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有关指导书和课外书,以便消化巩固课本知识,开扩眼界。但是目前除了学生的课程繁多以外,各种参考资料、练习册也是形形,良莠不分,更有的一门课跟着六、七种参考书,中学生如果选之不当,就会起到反作用,影响学习。图书管理员要和各科教师共同探讨各种参考书的优劣,每科选出一两种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书推荐给他们,便于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结合各科教学实际,适当开展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阅读指导活动,如举办各科智力竞赛、问题解答和科学小实验等,还可以用丈艺节目的形式,把某些课本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加强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广泛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取得优良成绩,并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三)确引导中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 二、教师指导阅读的步骤 第一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推荐读物,要考虑到如下几点: 1.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楷模的。 2.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连结,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 3.读物的类型要尽可能广泛和多样,政论体读物、科学题读物、文学题读物、现代读古代读物以及外国读物等应包括在阅读范围之内。 第二步,有针对的指导阅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知道。 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学生交谈,了解阅读进展情况,交流对读物的看法,解答学生问题。 3.指导记读书笔记。 第三步,要及时地了解和研究课外阅读情况。 1.编制课外阅读登记表,对每个学生的阅读书刊名称、阅读数量、阅读进度和阅读方式进行统计。 2.抽阅或展览学生课外阅读笔记。 3.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 4.向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调查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参考资料:

[1]孔丘:《论语》。

[2]托尔斯泰语录。

[3]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第1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物选择;阅读方法;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不善于阅读,谁就不善于思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人们一再把广泛阅读作为智力发展的广阔背景和指路明灯,然而有限的课堂教学只能训练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应有的良好习惯。训练阅读的主战场正是在课外。要甩掉“重课内轻课外”的观念,这样,怎样指导学生午课外阅读就成为语文教学上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加强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实际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开阔视野,扩展想象力,增强理解力,增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宽,促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呢?应从几个方面指导。

一、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读物。

1、选择思想内容好,艺术水平高的读物。

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外国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较强,应积极倡导,激励兴趣。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思想水平和知识基础等因素,课外阅读往往会选取一些有消极因素的读物,对此,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没收等方法,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分析指正中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使学生重新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2、选取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读物。

课外阅读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选取有关联的读物,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白杨礼赞》可以阅读《见闻杂记》等。

二、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对不同内容的读物,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应加强指导。

1、精读:适用于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在数量上“少而精”,在质量上“精益求精”,运用“圈”、“点”、“划”、“评”,掌握一些常见的字、词、重点句、段,学习其写作方法,并在精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2、浏览:适用于阅读小说、一般报刊、杂志等,在数量上“多多益善”,不分中外,不分古今,在质量上“不求甚解”,领悟总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提炼主题思想,浏览的目的,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鲁迅先生的“随手翻翻”的阅读方式就是浏览。

以上两种阅读方法,应灵活掌握,可以取其篇、取其段,或体验写作方法,品味语言艺术。

三、指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交流阅读心得,既可以督促,又可以增长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1、口头交流:如举办讲故事会、读书介绍会、读书讨论会等让学生把所读作品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或自己的体会介绍给同学们。

2、书面交流,如动手办黑板报、读书笔记展等。

四、阅读与写作训练同步,个人阅读法。

阅读指导与作文教学同步,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密切不可分割,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的指导。书种类繁多,读这还是读那, 不能盲目,不能没有需要,没有选择,盲目的翻翻,既使有点收获都是零碎的,那又怎样指导呢?(1)老师近段时间训练学生以记叙或说明或议论等文体类作文,那么就“对类”指导。(2)训练形式: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看图作文等,那么也就“对类”指导。(3)训练片段类描写:①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描写。②静态、动态描写。③场景描写。(4)阅读作文时,把文中的妙词佳句摘录记下。

五、比较、归纳的阅读指导。

指导学生把内容或形式等有一定联系的多种材料进行对照阅读,就相同点、不同点比其优劣,可从数量、主次上分、宏观、微观上分,时间空间上分,内容,文体上分,如诗词、文言、科技、童话、寓言、小说、散文等进行比较归纳,易记易选易吸取。

六、走捷径“以一推多,互动促进”的群众阅读法。

老师集中安排时间,让学生登上讲台把一周以来看过的书,尤其是作文推荐给学生:选材布局,主题思想,内容情况,情节曲折,结合形式,妙词佳句,评点取舍等可详可略的讲述,这“以一推多,互动促进”的群众阅读方法,既省时,收效也大。

七、对非书本的阅读指导。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名人效应

名人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效仿的功效,会给学生一种模仿的触动。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或是国外在读书方面特别优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鲁迅、冰心、、高尔基等等优秀的读书事例在学生的耳际回响,让名人的榜样作用熏陶感染学生,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内心萌发想要读书的愿望,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真实感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去多读书,努力去读书,才会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能力。名人效应定会激励学生酷爱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获取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活动铺路

在学生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寻活动的素材。例如《×××优美的风景令我难忘》,活动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优美的写景范文,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体验到准备后获得收获的那份喜悦。

3.能力展示

让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异表现,能使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

二、有效地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正确选择,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指导好学生选择书时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教师应该去推荐与他们相适应的书籍,千万不能图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几年级的,都是介绍一样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识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要知道,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不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非常深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文章,只要我们的目标正确,我们的价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区分是动画书籍,还是小卡片画书,只要是学生接受的、喜欢的、想要去读的,只要是内容符合就行,我们老师都允许学生去阅读,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时代,一些先进的媒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辅助阅读,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就会让其发挥功效。报纸、杂志、小说、电影、戏曲、广告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效地从中捕捉语文信息,达到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的效果。

三、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强化学生n外阅读效果

有了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动力,辅之课外阅读读物的优化选择,再有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阅读方法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对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精读所指的是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仔细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及思想内涵;略读是指引导学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编写大意以及文章的目录等内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意图、模式以及规模,而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节、标题、序节及段落内容,最后再去博览全文,了解大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教师指导这方面,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带课内,课内辅课外,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阅读模式,即先略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读文章,细致品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达到细致内化的效果。

2.辅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教师做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学生所记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