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1.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它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与浩如烟海的信息相比,薄薄的几本教科书负载的信息,简直是九牛一毛。青少年要想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必须多关注、多阅读,如此才能开阔视野,适应时展。
2.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我们强调的课外阅读。是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中学生必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强调能力的培养,单靠几本课本的学习已不再适应。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科辅导资料、文学专著、报刊杂志、人文作品、人物传记、科普作品、科技信息等。课外阅读的途径、渠道比较多,专著阅读、报刊阅读等等,现在还有网上阅读,这些,无疑都是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带领他们领略另一片天地的方法。
3.课外阅读,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恋读书的特点,都从书籍中获得了学问、知识和智慧,以及修养道德的营养。阅读不仅是他们的兴趣,而且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文字,能够让人思考。读书,历来被奉为修生养性之道。多看书,久而之,会成为一种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4.课外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好多得益于书本,古人说厚积方可薄发,厚德方能载物!读书不但能够开阔人的视野、积累知识,更能可以给人心灵净化,使人思维得到提升,个人情操得到陶冶!
二、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
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通过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意境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的朗读,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榜样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需求。
②推荐学生阅读适宜书籍。书海茫茫,一个人穷其一生也读不完,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推荐一些内容给学生。
③不定期开设课外阅读课。不定期地开展读书指导活动或交流汇报活动等,积极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④要求学生坚持收看新闻、阅读报纸。
⑤语文课上注重课前课后的延伸与拓展。老师可适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等。
⑥开展优秀古诗文的诵读活动。
(2)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阵地
①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经常带学生上学校图书馆借阅。
②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立。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中,设立班级小图书角,建立规范、便捷的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并定期进行图书更换。这样资源共享,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③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家庭网络,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①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②指导自主型、合作型、探究型等课外阅读方法。
③加强课外阅读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指导;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等。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④摘录批注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共同的事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要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作为教师,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它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学过的字,会主动地去念,加深他们对学过汉字的认识和理解,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词汇的积累、词汇的理解都有帮助。从小让学生阅读课外书,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长此下去,能使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为今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正确地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要循序渐进,从培养兴趣开始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比较少,通常要借助拼音来进行阅读,并且阅读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不要进行大篇幅内容的阅读,要选择内容少、带有拼音、带有图画的那些读物推荐给学生。连环画的读物是最适合他们的,便于学生边读边理解,还可以通过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以后再读没拼音的文章,再读没有连环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亲子、师生共读,加速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在读书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困难一多,就会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效果。所以,学生在家中借助拼音阅读时,家长要在一旁边倾听,边提示,边指导,对个别不懂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孩子读通顺,读懂意思。在学校,师生进行共读,学生在自读时有不懂的地方,可随时提出来,教师及时解决。也可以组织同桌之间进行互读,相互间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三、在读中有所理解,有所思考
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要对他们进行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训练。在学生阅读故事时,要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主动思考,必要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孩子读完每一个故事,都要让他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所评价,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简单的故事学生读完了要求让他进行复述,讲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听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四、读书方法多样,多开展读书活动
阅读的方法很多,不是只有读书,还可以是听故事、看动画片、看光碟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故事比赛、故事表演等,教师也要经常和学生探讨所读过的课外书的内容。这样会促进学生多读书,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使其知识内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
【关键词】课外阅读 农村 小学生 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那么,为什么许多同学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呢?这是因为:(1)首先农村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许多家长都外出打工,75%的都是留守儿童。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3)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上述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生成,确保新课程在农村积极、稳步推行,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构筑平台,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激发兴趣
让学生喜爱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
3.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会事倍功半。而学生的这个兴趣还需要教师来激发。把教学中的陈旧观念“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能领略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我们要注意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其一,可以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我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时,我在讲到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不再讲下去,而是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剩下的故事情节。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后,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诱惑,从而激发了阅读兴趣。其二,也可以通过故事竞赛,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然后评出优秀的“故事王”,让讲的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两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我的指导下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我还鼓励了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了起来,化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三、依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指导选择各自适合的课外读物。
书海浩然无垠,有清澈也有浊浪,良莠不齐。课外阅读到底让学生们读什么?师长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严格把关。我们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相应地推荐课外读物。在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合作的关系,保持学校、家长的联系。我们可以依据自己在工作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向家长推荐读物的书目,帮助家长正确选择购买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凭着几年的经验,可以向家长们推荐以下几方面的课外读物以供参考。
(1)故事类:《365天生活故事》、《神话故事》等。(2)寓言类:《中国古代寓言》。(3)童话类:《101个经典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4)地理类:《祖国的美丽河山》等。(5)科学知识类:《动物探索》、《世界之道》等。(6)诗歌类:《唐诗三百首》、《儿童诗选》。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在读了某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同类课外读物,这样可以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哪吒闹海》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神话故事》;学习了《枫桥夜泊》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儿童诗选》,等等。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不妨来个:“欲知后事如何,请读《水浒》第27回。”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不断增加词汇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增强词汇的有效方法是大量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把读到的好词佳句妙段摘抄下来,以便学以致用。渐渐的,学生们的脑海中有较丰富的词汇,在答问、交谈、写作过程中运用到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干好每件事,课外阅读也如此。为了更好地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可由班委组织全班同学商议,然后归纳,订出计划。比如,规定一周内搞一次读书交流会,所阅读的内容可根据各自的爱好来定,也可统一,还可以规定第一周读诗歌,第二周读童话故事,等等。然后把阅读过程中摘抄到的好词、佳句、妙段拿出来让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以促进全班共同提高。
六、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能都有所收获,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1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在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基础条件,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提高阅读效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与阅读能力,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初一学生而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建议学生选择篇幅较短、语法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而初二与初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英文报刊。二是选择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性以及拓展性等,选择叙述类、描写类、应用类以及议论类等形式的体裁。三是选择情感体验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课标出台已有好几年了,但依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各年级学生的观察和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兴趣缺失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对考试知识的学习,不支持和鼓励学生花费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就压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其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
2 阅读习惯不良
很多学生阅读没有计划,很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缺少深入地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样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而且使阅读效率不高。同时,很多学生阅读都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据调查显示,65%的学生对课外读物只是粗略看一遍,不懂得精读和范读,更不去作读书笔记。
3 阅读资源匮乏
在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学校经费紧缺,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还十分有限,图书添置和更新跟不上学生阅读的需求,并且目前在学校图书室中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好书也不多。另外,由于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很多家长没有多余的钱来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课外读物。
二、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为改变现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笔者在此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商榷。
1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阅读的要求之一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为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具体指导。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有浏览、略读、选读、速读、跳读和精读等,要使学生懂得在有限的时间里采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功的阅读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装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纯真的感情会随着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中,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2)要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鼓励学生养成在阅读时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思维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而这些东西的出现常常是混乱、短暂和零碎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要随时记录下课外阅读中瞬间产生的“智慧的火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和妙句等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
2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制订计划,统筹安排。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强。进行课外阅读必须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重点做到时间落实,列入课程表,雷打不动。还应把课外阅读计划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和作文配合,统筹安排。
(2)提高阅读认识。学生的课外阅读偏重于消遣类和中学生文选类的书籍。针对这种情况,或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个别交流,帮助学生辨明几种关系,以提高认识:一是消遣和求知的关系;二是流行与需要的关系;三是习作与杰作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训练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取信息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的主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指导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搜集中外名著,潜心地去阅读,渐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内容,用故事中精彩、紧张和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晁盖等人用技之巧妙赞不绝口。紧接着,我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精彩故事。同学们深深地被吸引,极大地激起了他们阅读探知的兴趣。也可以设置一些题,例如对人物的评价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效果会更好。例如,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祥子的痛苦生活,对祥子的命运无限关切。我趁热打铁,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开始祥子是一个好青年,老实、坚忍、自尊心强、吃苦耐劳,但后来却变成一个麻木、潦倒、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老师坚信,你们读了《骆驼祥子》之后,一切就都明白了。因为这样,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丰富课内。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技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我教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就指导学生去读《城南旧事》;教《我的叔叔于勒》,就介绍学生去读《项链》;教《香菱学诗》,就引领学生去读《红楼梦》・・・・・・这样通过横向拓宽,纵向引深,既可以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有效激起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各异,有的坏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引导学生读些描述伟大人物生活和斗争的传记,在革命战争和建设不同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修养方面的好书,有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四、注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某种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结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07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2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形态
2.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表现
(1)从众心理
中年级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如果有一些书被大家喜爱便能迅速形成风潮,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2)诱因心理
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难题之一便是写作文。有很多同学的书架上都有《同步作文》、《优秀作文》等作文指导书。导致作文(诱因)――看书(结果)的恶性循环。
(3)被迫心理
有一些家长由于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充分考虑孩子的现状,盲目强制性的让孩子大量的读书。教师也要求学生读书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
(4)猎奇心理
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出于兴趣,读物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体验。他们有的读到了有趣的人和事,有的获得了新鲜感,有的在读完后有成就感、满足感。
2.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表现
(1)家庭环境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这些家庭家长学历偏低,居住环境、经济条件差,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只是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歪曲“阅读”一词的深刻内涵。(3)应付阅读作业。除了以上两个客观因素外,与教师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4)理解能力低下。课外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5)目标取向浅近。美国心理学家克龙?巴齐指出:“学生的任何行为型的形成,在客观方面乃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差异于常态的则需要追溯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否适当。”(6)教学方法单一。语文课的阅读本来可以从不同视角对课内课外材料进行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重新组合配置,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
3 造成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3.1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3.2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悦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人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3.3纯功利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阅读积极性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读后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4教学方法的单一,缺少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还是习惯于以讲代读,或者满堂讲或者满堂问,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4 实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1培养兴趣,让学生乐读。
1、课文引伸。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2、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活动激情。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4、巧设悬念。故事人人都爱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4.2授以方法,让学生会读。
1、选读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书多了,还要选文质兼美的书读。2、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3、略读法。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4、读书笔记法。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4.3拓宽渠道,让学生多读。
(1)班级阅读指导――开辟图书角。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2)学校阅读指导――建好图书馆。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调集人力、物力加强和完善自己的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尽可能购置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3)家庭阅读指导――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规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4)课堂阅读指导――课外延伸,拓展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环境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了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了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了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方法
要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培养良好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要教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要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最爱读书的不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不是才华横溢的中年人,而是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们。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读书,只要孩子说要什么书都无条件地答应。书是买回家了,但是读不读就不管了,有的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也没有发挥这本书的作用。那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要的动力。不管课外阅读多么重要,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一切都将是空谈。怎样才能培养阅读兴趣呢?
1.课堂设疑诱读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利用故事中紧张精彩感人的故事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好奇心,以此激趣。
2.学校、班级营造氛围法。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
3.教师(身体)力行法。苏霍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是重复昨天所讲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字、词、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的,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2.学会泛读和精读。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
3.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熟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百科知识全书》等各种工具书的名称、功能及查阅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检索书目、筛选书籍、浏览目录、选择材料。通过查阅释疑,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读记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剪贴下来,储存进自己“采蜜集”中,丰富阅读积累。
三、阅读内容的推荐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时,教师就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教育,又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第一,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赤壁之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后,推荐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第二,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教过《趵突泉》,学生掌握了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后,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美呀,雕塑喷泉》,再指导学生观察人民广场的音乐喷泉,把它写下来。从而启迪了学生习作思路,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第三,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由于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因此推荐读物因人而异。
当然,老师在推荐阅读内容时,还应该注意自己对书的感受。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内容,更要有深刻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