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防工程一体化

消防工程一体化

时间:2023-10-12 09:4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消防工程一体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消防工程一体化

第1篇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是一门专业研究高层及大型建筑火灾预防与消防实施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消防灭火系统施工、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与建筑消防工程综合实训等。

其中,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系统组成,消防系统分类,火灾形成条件,引起火灾原因,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火灾危险性,建筑防火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划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级别的划分,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划分依据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焰式火灾探测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及型号命名,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及原理,火灾探测器的地址编码,探测区域内火灾探测器种类的选择和数量的确定,火灾探测器的布置,火灾探测器在一些特殊场合安装的注意事项,探测器的线制(多线制系统、总线制系统)等。手动报警按钮(也称手动报警开关)的选用,消火栓报警按钮的选用,现场模块(输入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切换模块)的选用,声光报警盒(声光讯响器)的选用,总线中继器的使用,总线隔离器的使用,总线驱动器的使用,区域火灾显示器(也称火灾显示盘或层显)的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心脏、消防系统的指挥中枢———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用。

消防灭火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认知,灭火系统分类,灭火基本方法,消火栓灭火系统———最常见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广泛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效果最好、二次破坏最小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用较广泛但造价较高灭火系统。

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消防广播系统认知与设计,消防通信系统的认知与应用,应急照明的认知与应用,疏散指示照明的认知与应用,安全出口的认知,防排烟系统认知,防排烟设施(防火门、卷帘门、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与排烟公用风机)控制与应用,消防电梯设置与联动控制等人员逃生联动控制系统。

二、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明确了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专业地位,熟悉并深刻理解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教学内容范围,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即将教科书、相关规范等理论知识讲解与报警系统的实际操作、安装现场的实际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悉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熟悉相关规范(包括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的内容、依据、可操作性,要有大中型建筑项目的消防工程现场工作经历,熟悉项目进展的流程、项目间制约关系和具体项目的轻重缓急,以便给出合理的进度安排,避免不同项目操作时的时间、空间冲突,为整个项目建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为此,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做以下准备:

1.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课程教师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房屋构造学等相关课程与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内在联系。

2.利用2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习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材、相关的各种规范、实际建筑的消防电气施工图等。

3.拥有大中型建设项目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包括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等全过程,这一时间跨度需要1~2年,其中施工阶段的时间跨越长、项目交叉多、问题繁杂需要多工种协调配合,有时还需与设计人员沟通进行必要的设计变更等。

第2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29-03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ZHAO Yun-ting1, JIA Wen-min2

(1.Department of Energy Electrical,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134, China;2.Freescale Semiconductor(china)Limited Tianjin,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social nee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idea,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practice training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links,Truly realize the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lay a key role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reform in education; practice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是我院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现阶段消防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安装管理等行业的技术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诱导系统几大块。对每部分的组成、分类、结构、原理、设计、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典型的工程设计实例。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对课程改革的设想及实施途径

1.1改革设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实施途径

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造与调整,对毕业生跟踪研究,了解社会岗位内涵变化,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开展校企联合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法,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地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设计

2.1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课程开设初期主要是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内容,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和结构设置死板,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在遇到设计施工实际问题的,无从下手。

2010年开始探索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结构模式。丰富教学课件制作,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动画演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开始对上课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没有实训设备,带学生到教学主楼的消防系统参观,去相关企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随着我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消防实训设备逐渐完善,将课程内容也进一步完善,至今,已经把课程分解为“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综合实验(实践)+知识归纳”若干环节,真正把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每个环节训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2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内容设计

下面是改革前的教学内容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表格。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训,边教学边实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每个项目所涵盖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每个项目的应用及各种类型的案例。在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3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模式也不再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接轨,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项目二和项目三中计算公式、表格也多,比如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需要确定消防管网管段管径、计算管网所需的供水压力、确定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和选择消防水泵等。计算较复杂,需要反复核算,对于这种情况,授课时以教学楼为例,要求学生对教学楼消防管的敷设情况进行实际测量,按给定表格的内容进行计算,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相结合,主要由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文化熏陶法: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无故请假、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2)案例教学法:因为消防的内容规范比较多,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为了使学生有动力,更好的掌握理解规范,采用案例法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引入某设计院的一个案例,然后再结合案例对探测器的选择、计算、安装与布置进行讲解,并对之前所学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又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了解了工程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任务驱动法: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案例中包含任务,例如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设计一个消防报警系统。学生以完成此设计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合作探究法。一般都是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觉学习,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如遇到特殊情况,通过自主学习后,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再进行合作讨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2.4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实践教学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的实训设备较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是“边学边做”,实现理实一体。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训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本课程共有十个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比例为40课时,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1:1教学。

课程设计也是本课程的一个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需向学生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能够查阅技术资料和相关手册,写出计算过程,绘出工程图纸,掌握整个设计过程。学生提交课程设计后,教师要认真批阅,给学生反馈意见,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在消防设计施工实践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毕业前,要进行8周的毕业设计,对于选择消防类设计的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也验证了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通过“课程项目+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消防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消防系统相关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各实训环节,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方法:总评=笔试(闭卷)40%+平时30%+实训30%

笔试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平时包含: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训考核内容:电子编码器的使用、消防设备定义及注册、消防系统联动编程、总线隔离器的测试、手报按钮与声光报警器的使用、输入输出模块的测试、模拟排烟机装置的测试、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喷淋灭火系统结构及设备认识。

4 结束语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作为楼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同等重要,通过课程改革,本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的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工程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毕业就能适应社会就得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更好的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为中心,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魏立明.土建类院校消防与安防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 2015(4).

[2] 曹锋, 李连民.“楼宇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

[3] 谢晓晴.对“消防给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9(3).

[4] 陈晓旭.智能消防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 2014, 33(2): 82-84.

第3篇

关键词:车站广场;给排水;消防设计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on squa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ation square with other building drainage of the difference, and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fire fight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Keywords: station squa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ire fight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车站从以前单一功能运输(普快),逐渐发展为多种功能运输(普快、动车、高铁等),超大空间建筑体,作为超大型的建筑,车站广场工程在实施建设过程中,给排水以及消防设计有其独特的特点。

车站广场工程的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一般来说,车站广场工程的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中水系统、排水系统和雨水系统的设计;消防工程主要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车站广场的给排水系统

2.1给水、中水系统

供水部门对车站工厂的用水计量,由设置在车站广场市政给水入流管道上的水表井提供数据。车站广场在市政水表后分别在围绕建筑设置DN200、DN150环状给水管道,车站各个区内各分项建筑从环状管道分别引入给水管道。内部管理计量在分项建筑管道上设置水表井,建筑内按照招商情况为相对独立的用水者分别设置水表。

系统采用一个供水分区,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配水支管供水压力大于0.2MPa部位设置支管减压阀,控制用水点水压小于等于0.2MPa。设计考虑临近项目建设用地的市政给水管道规格为DN150至DN200,周边为待开发区域,用水情况尚不确定,同时考虑在本项目建筑使用期限内招商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在±0.000层为A、B、C、D四个区域分别预留了未来增设给水调节水箱和供水设备的位置和条件。

2.2排水系统

车站广场工程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的排水体制,排水立管通气采用伸顶通气形式,为防止冬季管口结冰堵塞,通气管径比排水立管放大一级规格。建筑生活污水排出后经建筑污水管道汇集,重力流排放,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为本工程建设用地预留的接入井。

在建设中车站广场有专门的市政污水管道,在建设用地内留有DN300接入井。污水最终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系统中粪便污水在建筑物中设置化粪池处理,锅炉房高温排水经设置在锅炉房内的排污降温池处理,方可排入市政管网。

2.3雨水系统

本工程暴雨强度计算采用包头市暴雨强度公式

i=9.96(1+0.985lgP)/(t+5.40)0.85

其中:i—降雨强度,单位:毫米/分钟

P—设计降雨重现期,单位:年

t—设计降雨历时,单位:分钟

2.3.1设计参数

1)设计重现期

建筑表面采用P=5a,安全溢流口P=50a;建筑物外地面采用P=1a。

2)设计降雨历时

建筑表面采用t=5min;建筑物外地面采用t=15min。

3)径流系数

建筑表面采用Ψ=1.0;建筑物外地面等铺装地面采用Ψ=0.9,绿化采用Ψ=0.15。

2.3.2排放方式

建筑表面雨水采用内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放方式,由87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内广场排水暗沟或室外检查井;内广场地面排水结合景观采用暗沟重力流排放;建筑物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建筑物外地面雨水管道汇流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为本工程建设用地预留的接入井。

车站广场的消防设计

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车站广场设置独立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采用临时高压供水形式,系统设一个分区,分别在±0.000标高楼层设置消防水池和泵房。在建筑物高楼层屋面水箱间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各储存本系统初期火灾10分钟消防用水24m3和稳压设备。车站停车库采用预作用系统,其他部位采用湿式系统。报警阀前环状管网供水,报警阀后枝状管网供水。每个车站区设3套水泵接合器与消防泵出水干管连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接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喷淋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加压供水。各防火分区、各层均设置水流指示器。喷头采用K80闭式玻璃球快速响应喷头,非吊顶房间采用直立型,吊顶房间采用吊顶型喷头。喷头公称动作温度在餐饮业操作间设置的为93℃,其他为68℃。喷头的适用环境最低温度需满足-40℃使用条件。报警阀前设置可调式减压阀,保证该设置场所处于使用压力范围。

湿式系统在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预作用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头侦测到火情后联动开启起火区域的预作用报警阀和管网末端排气阀向管网充水,其他控制和动作指示同湿式系统。

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喷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力警铃向保护区域人员报警。喷淋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运行状况信号显示。

喷淋泵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运行状况显示装置。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置手动开启和停止喷淋泵运行的控制装置,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3.2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喷淋泵、水泵接合器和高位水箱储水。供水管道自报警阀前水泵出水干管接出,采用枝状管道。系统平时由消防水箱保证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喷淋加压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供水管道设置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灭火装置前设置可调式减压阀,在供水管道末端设置试水装置。

装置为探测器、水炮一体化设置。安装场所发生火灾时,火灾产生的红外信号被装置上的启动传感器感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同时经控制器组件分析处理后,启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进行旋转扫描,水平传感器接收到火源信号,装置停止水平旋转,启动垂直传动机构带动射水嘴和垂直传感器沿垂直方向扫描,垂直传感器接收到火源信号,装置停止垂直扫描,完成了对火源的定位。

电磁阀打开,启动水泵进行射水灭火。灭火完成后,装置发出信号关闭电磁阀,停止喷水。若有新火源,装置重复上述灭火过程。

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的动作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均有显示。喷淋泵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运行状况显示装置。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置手动开启和停止喷淋泵运行的控制装置,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结语

车站作为旅客站房式建筑与老城厢13号地块、碧丽斯风情广场以及红旗农场有相同之处,在给排水和消防设计方面设计概念相同,但作为车站广场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针对火车车站的给排水和消防设计做了一些总结,希望对类似车站的给排水和消防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尤文玮.轨道交通给排水及消防设计[J].城市道桥瘀防洪.2004(6):120-12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的管理,不仅关乎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还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所用材料的质量有保障,做到安全供水,以保证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给水系统其中包括生产生活给水管、高压消防给水管和泡沫消防管;排水系统其中包括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雨水及清净下水排水管;排水系统的大部分网道都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都将会影响设备装置的正常运作,也将会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大大加快了国内建筑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这也同时对于建筑给水排水安装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等级有了更高要求,对于设计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好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等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并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审查给水排水承包(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及岗位证书等;其次,工程师要审查承包(分包)单位的给水排水施工的相关证明,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以及给水排水工长应有当地城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岗位证书”,安装电工以及电焊工应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条件,监理单位有权禁止电气类承包(分包)单位进场。在施工过程中,有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少于总人数的50%。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针对安全与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1、管道安装材料的质量和尺寸标准要统一。①安装要符合给水、排水过程施工的标准,用材质量标准要统一,实施要到位,如在排污、雨水管道立管上应设置排水检查,其中心距楼地面为1m;②管道试验压力及介质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不要在施工过程中妄加改动;③排水管、雨水管应作灌水试验,确保实施顺畅;④管道支吊架安装要根据《管道支吊架安装标准图册》和设计要求及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施工。

2、给排水、湿式喷淋消防工程监控管理。①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协助施工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②开工前需组织专业图纸会审,核查与土建、电器等有无故障;③审核进场材料的质检报告,主要设备、配件、产品应有出厂日期和质量合格证;④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组织施工单位办理移交建设单位使用。

3、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管理。①隐蔽管道和给水、消防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并办理验收手续,符合标准方才接收,以杜绝隐患;②管道及管道支座(墩)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这会由于地势高低不一导致设备安装高低不一,导致断开,破损等;③给水系统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保证管道清洁投入使用和用水安全。

4、管道附件及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安装施工质量管理。①管道附件安装要注重质量选材,自动喷洒和水幕消防装置的喷头位置、间距和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②自动喷洒和水幕消防装置头安装应在管道系统完成试压和冲洗后进行,以防止堵塞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同时应注意与土建吊顶和装饰施工的配合。

三、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

1、实行跟踪监理,加强过程控制

①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质量是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工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和评定出来的。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进场的要投入使用的原材料要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比例和频率进行抽检,确定符合质量要求后才允许使用。合格材料在场内应分类堆放,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

②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

③总监和总监代表要督促专业工程师、监理员认真执行质量安全巡视检查制度,质量控制部门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大型巡查活动,要求专业工程师每天至少有60%以上的工作时问用于现场巡查,发现和纠正承包商的错误做法,对使用不当材质、使用有缺陷的机械,要责令及时纠正,以免殃及工程质量。

2、严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关

分项工程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质量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和帮助项目经理积极在工人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中规定: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分先评定后核定两个程序,其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及组织参核查检验过程,监理工程师要求参加,且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及核定程序由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可以对质量评定和核定有效地起到监控作用。另外,要求评定核定用数据说话,以实测数据取代感观印象,确保每一个分项工程质量都在控制之中。如果某分项工程达不到预定的控制标准,就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质量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工程中,给排水安装质量的好坏则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重则会危及房屋安全。因此,应做好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学习情境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对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既能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又能为参加各类注册考试打下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教好这门课程,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要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执教理念,彻底进行课程改革。

一、学习情境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学习任务,获取实际施工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和开发技巧,《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采暖工程计量与计价、电气照明工程计量与计价、消防工程计量与计价、通风空调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计量计价与综合实训。每个情境又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每个项目又设计设备施工图识读、设备施工图定额计量与计价、设备施工图工程清单计量与计价三个进阶式的工作任务,任务过渡在知识要求上由旧到新,在技能要求上由简到繁,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完整的工作,学生利用学习指导书,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指导书开展任务的教与学。

二、主要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一)第一次课设计

传统的第一次课都是介绍《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概述及相关概念,学生无法把握这门课的具体内容,不能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因此,笔者第一次课就交给学生一套图纸――《学生宿舍楼卫生间的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并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识图,计量,计价。通过这套图纸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安装造价员、注册安装造价工程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岗位及能力要求有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的介绍,让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有个总体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情境及其对应项目的实施

每一个学习情境设置的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学习情境之间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第一个学习情境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结合工程施工图纸,依次讲解给水管道的识图,还会重点介绍定额计量与计价、清单计量与计价的方法,其中涉及管道、除锈、刷油、附件、卫生器具等工作的计量与计价方法。每个项目都有识图、定额计量与计价、清单计量与计价三个进阶式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纯讲解计算规则,而是结合该工程的部分管道演示计算过程,同时辅以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是怎样计量的,为什么这样算,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没有计算的部分,最后进入计价模式的教学。为了学习的连贯性,应该结合前面学生已经计算过工程量的图纸为原型,依次进行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时,教师可以给出另一套稍复杂的图纸,要求学生通过手工进行两种模式的计量与计价,进一步锻炼并提高学生计量和计价的能力。

这种以案例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程充分融合在一体,围绕具体的工程组织实施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项目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处理一个独立的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资料收集、项目实施、自我及小组评价等任务。学生通过参加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仅是最终成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及技能,体验实践过程中的艰辛和乐趣,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场示范教学法

对设计的各个阶段环节,部分采用课堂示范教学法,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工作方法、流程。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解释及操作,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操作,使学生熟悉安装工程的具体技法。

(三)机房实练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工程量,列出工程量清单。教师可以安排集中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安装工程实训软件,使学生对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全过程考核,将学生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的全程化。

这种以真实图纸为主线、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总之,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程很好地融于一体,围绕具体的工程开展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扬,陈剑波.高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学研究,2011(1):92-93.

第6篇

关键词:目标成本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33-01

很多公司缺乏基本的数据库框架,所以在进行目标成本测算时有些无助或者茫然,往期的结算指标如果不能统一成一致的数据,在后期项目开发指导上缺少依据,归口不统一。

在公司之前没有项目数据库时,尤其对于某全新区域内首期项目,无基础数据可考,测算误差在10%,再后来有数据库之后测算精度控制在2%以内,这就是数据库的作用,如果是同快地块开发的后续项目,测算精度甚至更高1%以内。

与此相关的两个方面如下。

一是目标成本是基于限额设计方面,二是目标成本是基于已有指标对照既定的数据库编制。

先从概念设计来说,引出设计阶段需要的数据库的雏形。

总规阶段,明确一下几个指标:用地指标、建筑面积(包括建筑类型、层数)、配套面积(包括车库、人防、社区用房、物业用房、配套商业等等)、容积率、绿化率、绿地率、设置包括车库的出入口个数。

这些看似零散的指标和数据其实代表了符合这一宗地属性的基本轮廓。就好像一部机器的各个功能部件,好比一个人的五官、四肢等等,数据库只停留在感官部件好像对测算进度要求的深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上面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下面这些成本。

(1)前期工程费中以建筑面积或者建筑楼栋或者建筑类型收费的行政性收费。

(2)基础工程费中:自来水工程、污雨水工程、道路、景观工程费用。

(3)建筑安装工程费。

(4)公共配套费。

需要分别积累上述四方面的数据库资料。

下面分别来讨论。

第一点:国家、省、市、县行政性收费情况调研(在这里不考虑做关系),按正常的流程和收费文件统计收费情况的数据库。

第二点:就是对于基础工程费的数据库的研究。提到基础工程,需要借用产品标准化了。

产品标准化是基于住宅及配套工程,且包括基础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比如该总规对应的系列产品是否考虑地暖、太阳能,中水系统,双气、景观(考虑水系、假山石景等等)、小区道路做法、小区大门等等,这些都是一体化的产品系列化。

这些信息会在与总规指标表配套的产品配置标准和材料设备明细中确定,材料设备明细是与产品系列相比配的,给总规院或者设计院下任务书其实就是命题作文,系列产品配置标准交给总规单位的同时也交给了施工设计单位,所以一样标准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关键是前后标准的一致性。

第三点:就是建安成本数据库。建安数据库分量和价格。

创新户型及产品:在利用往期差异数据库数据时要对差异部分做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转换之后才能进行指标借用。

首先对某个项目进行差异定量分析,然后通过具体项目设计实例,前后对比的结果,印证了这种对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对往期数据库成本指标进行调整是行之有效的。测算的进度与实际精度偏差很小,在2%以内。

第四点:配套工程的数据库。

提到配套工程的数据库就要再提一个配套标准的问题。

大体量的住宅区需要配置多少物业用房、配置多上配套商、幼儿园等等,以及车库标准化的研究,车库及人防车库标准做法指引,比如一个较高品质的小区,物业用房不得低于千分之四,这是公司的研究及产品定位,不作为统一要求。

公共配套里面一个较大的部分就是车库及人防车库,占到前几项成本的12%到18%不等,国内现在的标杆企业都有对地库有专项研究。

有了这些专业研究指导地库总规以及施工图设计,地库的主体工程成本就会更经济、更趋统一。

再比如对地库地坪的做法统一;或者地坪造价分类对比,对于地库消防工程各项指标量统计等等。

至于成本测算中,管理费、开发间接费、销售费用大多数企业根据经验设定一个费用比率。这些就因各自差异各自设定。

主体建安的数据要深入到哪个层次。

现在成本测算,也就是目标成本,在主体这块儿基本是三种模式。

(1)万科的模式,所有分项:比如钢筋、砼、模板、砌体;全部分量、价、平米指标。

(2)中海的主体,龙湖也是,钢筋、砼等主材甲供,其余按照平米指标包干。

(3)万达的比较简单,就是平米经济指标,看不出分项,当然,平米经济指标也是算出来的,但是不进入目标成本表里。用软件,主要要看如何设置工程量指标的分类,主体限额指标可以分地区,体型形式,结构方案,总高度,层高等等区分,但是这样的话,维度太多,数据采样容易,数据运用困难,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4)做数据库主要是把各个专业模板划分开,根据模板性质不同划分不同分析指标就OK了。

不要寄希望于将数据库与目标成本表(电子表格EXCEL)连接成一体,一劳永逸,分析对比工作是少不了的。除非你把这些数据都做成软件了。且有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库更新。

产品设备的折算参数是指关联到总规指标,比如建筑面积、窗地比、绿化率、体形系数、这个应该是成本相关人员提炼出来的。

那这种测算的偏差会比较大。但是作为目标成本的控制还是有一定用处的。不停的修正。

比如入户门关联到总规指标中的的户数;塑钢门窗关联到总规指标中的窗地比;保温工程量关联到总规指标中保温隔热系数;等等,将这些指标建立关联。比如一个总规数据,以往工程肯定每个数据都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业态,具体分析呀,选择有代表性的。这个控制办法的实质,就是建筑标准的确定时间早于国内常规设计的各阶段。在控规设计阶段就确定建筑的主要做法,而且这个做法是可以精确到最终产品标准之上的。

国内地产公司可以推行产品标准化,但在香港,这是不可能的。

第7篇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安全工程的课程设置难以统一,大部分高校中所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反映安全科学的学科本质。各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基本上按照工科专业的模式安排,包括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和力学等学科课程,而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则比较混乱,由于受行业的限制,专业课程的安排对行业过于侧重,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安全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中,各门专业课程基本上反映的是某一具体的安全生产知识,专业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对整个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无基本规律可循,总觉得所学知识支离破碎。

2.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性不强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很快,快速发展的教育导致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分析利用不足,导致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各校只着眼于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好就业的特点,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生数量的增加,但教学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并没有增加,导致老师疲于应对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现展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整合现有教师、教学资源,根据专业课程特色,对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做到统筹安排。

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缺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独立性不强,多被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在教学方法上,多为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学科建设经费少,实验设备更新较慢,一个教师负责全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情况时常出现,实验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学生方面,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意识等。因此,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二、运用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

依托国内外优势的教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学习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合作办学。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寻找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二是学生互换。通过学生互换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人士的视野。三是师资进修。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办学优秀的机构考察深造,或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座谈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四是教师引进。高度重视在学术领域具有引导性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断加强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五是校企共建。调查分析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共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一是更新课程知识,将学术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使课程设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关联。二是注重能力培养,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开设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管理、科学和健康身心等素养。

3.聚合资源,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聚合资源,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形成。一是促进大学内部的学科交叉。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融合安全、机械、化工、采矿、环境等学科资源,实现多学科融合和协作。二是与企业建立双向型合作,建立定向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征求企业的意见。学校为企业提高技术服务、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师资和奖学金等支持。三是教学资源共享。共享教师、教学资源,推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机制。

4.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社会发展需要实践创新型安全工程人才,因此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是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师科研融入实验教学。建立校内实验教学系统,采用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务系统中选择后可随时到实验室进行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课外科研。通过导师选题、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形式鼓励本科生课外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四是工程实践。学校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

三、结论

第8篇

虽然戴尔公司早在今年的1月4日就宣布了其全球组织架构的重组方案,任命了包括消费业务、公共事业部、大企业事业部、中小企业事业部在内的4大业务群组的总裁,但是关于各业务群组的发展战略一直都秘而不宣,外界因此知之甚少。戴尔公共事业部总裁保罗•贝尔是最早到中国的一个,也最先向外界透露其“施政方针”。

保罗•贝尔认为,公共事业部有自己明确的特征,无论是政府、教育还是医疗,都有各自的使命。比如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是为了让大家都获得受教育机会;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为了让政府更好地服务于民;而医疗技术则是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在中国,我们有着同样的使命。”保罗•贝尔说。

垂直架构

更利于业务成长

在全球组织架构重组之前,戴尔是区域化运作的跨国公司。比如,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原先统管大中华区所有业务群,但是在戴尔全球垂直化管理的架构下,目前大中华区的业务由4个人分别主管(李国庆负责公共事业部;容永康负责大企业客户部;许肇元负责中小企业客户部;杨超负责消费业务部)。

保罗•贝尔认为,目前戴尔的垂直管理更有利于本部门业务的成长。“全球组织架构重组前,资源是在中国内部申请、分配; 但现在资源可以直接向全球申请,并且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更快速的响应。” 保罗•贝尔说,“对中国而言,公共事业部原本就存在,李国庆在做决策时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以前区域化运营的时候,各事业群组不太容易接触到全球其他地方的案例,也很难借鉴到这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现在,各业务群组都有专门的研发团队、技术支持团队来支持,调用资源也更加容易。”

保罗•贝尔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拜访政府、医疗、教育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保罗•贝尔认为,虽然全球各地不同的政府、教育、医疗机构有着很多表面上的差异,但是它们深层次的需求是相似的。比如它们的预算和合同方式更加复杂,因为它们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 另外,公共事业部往往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其运作流程和商业客户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戴尔在全球有丰富的服务于政府、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机构的资源和经验可以共享。“戴尔在中国的公共事业部相对年轻,我们将投入更多以加快其发展。” 保罗•贝尔表示。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保罗•贝尔的“三把火”为: 第一是全球化。戴尔的公共事业业务群组在美国是相当成熟的业务,已经做到很大的规模,但是在包括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还是比较稚嫩的,保罗•贝尔要把全球成熟的经验带到新兴的地区,大力发展这项年轻的业务。第二是强化解决方案能力。戴尔会针对政府、教育、医疗等不同的行业,提供更加细分化和更加完善解决方案,使得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在全球得以分享。第三是数据中心。在过去的几年时间,戴尔花费了20亿美元来购买很多用于数据中心的产品和方案,致力于为客户建设管理更加简单、运营成本更低的绿色数据中心。

“绿色数据中心”落地

保罗•贝尔中国行之后一周,也就是2月25日,“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戴尔绿色数据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戴尔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是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实施的10大节能环保改造项目之一,也是戴尔中国首个与政府机构合作建设的绿色数据中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戴尔中国公共事业部市场总监杨鹏没有透露此数据中心的具体投资金额。他只是表示:“在当前部分社会人士仍旧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效果和应用价值持犹疑观望态度的情况下,戴尔绿色数据中心项目的建成和运营,无疑会对今后政府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各相关行业IT技术的应用,以及环保事业与科技产业的进一步结合,产生具有示范性和表率性的积极影响。”

据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副主任郑拴虎介绍,戴尔与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合作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始于2008年。项目启动之初,双方对“绿色数据中心”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出发,将“绿色”理念细化为“节能”、“环保”与“节地”三项原则,依此原则选择了戴尔提供的融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绿色数据中心”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戴尔绿色数据中心”的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北京市环保节能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邓清平介绍,该数据中心在保持现有计算能力水平下,利用虚拟化技术,使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由原来的16台减少到了6台,减少了60%的能耗;利用戴尔“Energy Smart”节能技术,使得服务器减少了20%的能源消耗,而且提升了部署密度;而利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最佳设计,又减少了20%的能耗。

不仅如此,该数据中心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其未来3年~5年的业务增长,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据了解,北京节能环保中心IT应用主要包括北京市重点用能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北京节能环保中心门户网站、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等。其中,北京市重点用能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着所有北京地区的重点机关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的情况。所以,戴尔数据中心将随着环保中心业务覆盖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第9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安委会工作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安全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平安发展,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

三、主要目标

以落实“一岗双责”为前提条件,以强化和落实校园主体责任为重点,不断夯实安全基层基础;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 建立完善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规范校园办学行为为保障,不断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四、安全工作重点任务

(一)切实加大安全监管责任

1.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机制。各校园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岗位设置实际,认真解读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制定符合本校、本单位的“一岗双责”实施方案,拟定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书,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把学校安全监管“一岗双责”制度落到实处,落实完善倒查机制,实现领导责任全覆盖。学校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根据不同时节校园安全管理重点,分析把握安全工作形势,提前安排部署,亲自带队检查,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力量建设。

2.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教育系统项目建设面宽量大,在学校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按照《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督促,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不能整改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项目建设相关科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施工资料档案建设,务必做到施工资料与安全档案同步制定、同时实施。

3.严格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学校安全事故跟踪督办、警示通报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和行政问责制度;坚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及时公布事故调查进展和查处结果,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加大处罚力度,把学校主动防范事故与学校安全发展结合起来。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各校园要切实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校园安全防范建设标准的通知》(府办发〔2010〕15号)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安全防范组织和制度,单独设立治安保卫机构,落实内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2.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监管。各校园要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保安人员,安装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出入校园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全员值班制和定点巡逻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一旦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在公安和相关部门到达之前,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各校园、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三项专项治理”等活动,切实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岗位,坚持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使之成为衡量本校园安全工作的基本标准。各校园负责人要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素养,以安全发展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加强安全培训。城镇、乡村学校要全面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积极营造全区“城乡一体化”安全宣传氛围。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体系,继续抓好学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安全培训,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水平。

5. 全面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根据《关于开展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区教发〔〕166号)要求,2013年,教育系统共有18个校园组织开展了校园标准化建设工作,其余尚未申请进行安全标准化复核定级的校园,要切实组织好创建工作,对照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指标及考评标准,及时完善整改,为2014年校园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突出校园安全专项治理

1.深入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事故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结合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泳安全知识及过塘坝、过库坝、河边的注意事项教育,从5月下旬到10月中旬,集中抓好预防学生溺水死亡专项行动教育。现已秋期开学,将可能迎来最后几轮炙热天气,各校务必把国庆前后作为宣传防溺水事故的重点时段,以提高学生防溺水的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2.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要认真按照《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方案》(区府办〔〕122号)文件要求开展综合整治,要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五项措施”,突出农村公共道路安全管理乡镇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涉校交通隐患治理,强化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管理意识,巩固和深化教育管理成果,全面落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管理责任,深入推进校园交通安全“小手牵大手”活动,探索安全教育管理新方法,拓展安全教育管理视野,深化安全教育管理理念,切实提高师生关爱生命、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自觉纠正各种交通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涉校、涉学生道路交通事故,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深入开展校园伤害专项整治。进一步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各学校要把“宽容待人、和谐共处”、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纠纷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升学年级的学生)作为师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强化课间巡视制度落实,落实课间安全管理,积极动员教师、学生参与课间巡视工作,严防学生之间校园伤害事件和学生自我伤害事件发生。

4.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深入贯彻落实《消防法》,按照省《消防条例》实施标准化消防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学校消防工作水平,推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创新,提高学校火灾防控能力。以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为载体,落实学校消防工作责任,提高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使师生消防安全素质明显增强,学校消防工作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要加大对校园内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改,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着力提高师生、教职员工扑灭初起之火及火场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5.继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从源头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和学生营养餐工作。一是开展师生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食品安全认识,养成良好的用餐行为和方式。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四是严格原辅材料采购管理,加强验收监管,确保采购原辅材料质量。五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宣传、教育、管理工和信息报送工作,保障营养餐的顺利实施。

(四)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校园要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贯彻整个教育教学时段始终,切实做到“到校一次、排查一次、发现一处、整改一次”“四个一”工作要求,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切实承担隐患排查治理与事故防控主体责任,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并按照隐患等级进行分类登记建档,实施监控治理,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重点排查教室、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室、学生活动器械、场地、厕所、围墙等安全状况。要特别注意观察房屋、厕所、围墙地基的变化,严防倒塌事故的发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维修,凡不能维修的要停止使用并及时拆除。要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检查各类建筑的电路设施和防雷设施,迅速排除漏电隐患,对老化的电线要立即组织维修、更换。

(五)加强应急避险能力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竣工验收;监督

正 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建筑、住宅工程、工业厂房等新建工程此起彼伏,经久不衰。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以下简称工程竣工验收)作为房屋工程质量验收的最后一道关是否能把好,直接关系到房屋最终产权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量监督机构)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印发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的通知(建质〔2013〕171号)(以下简称新规定),对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以下简称原规定)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新形式下,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对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都是正在或即将面对的问题。

对照新规定与原规定,在关于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中删除了“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并出具认可文件”和“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的条款。也就是说今后质量监督机构在受理建设单位申报的工程竣工验收时无须核查也不应核查申报的工程是否已取得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这是这次规定调整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进步,避免了常期因建设单位无法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而无法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的情况发生。也彻底解决了政府不同部门之间规定的冲突,重新让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回归到本位,规范了行政文件规定的规范性,避免了越权越位的情况发生。

新规定在关于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中增加了“对于住宅工程,进行分户验收并验收合格,建设单位按户出具《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的条款。近几年以来,通过政府监管,住宅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但随着老百姓对房屋质量的意识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加上因多方面原因一些住宅工程在房屋在交付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工程质量缺陷和有关单位处置不当,导致全国各地购房业主因房屋质量问题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并处于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同时也给政府有关部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有效遏制此类情况的发生,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住宅工程通病控制和分户验收的相关规范和管理办法。2009年住建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对分户验收内容、验收依据、验收程序、验收的组织实施等作了具体规定。这次新规定关于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条款的添加,是住建部进一步响应社会需求,加强政府监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认真研读以后,我认为在今后如何继续做好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宣传,正确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新规定。充分利用媒体和学习培训等各种渠道,加强新规定的宣传,通过利用日常监督工作的便利及时向有关单位宣贯,做到突出重点,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作为新规定的传播人和直接执行者,我们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全体人员首先要提高认识,正确领会,详细解读,严格执行。以此次颁布的新规定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理清各有关部门的专项验收与工程质量验收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和统一竣工验收监督申报应提供的材料,避免出现一部分质量监督人员认为有关专业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收集越全越好的错误思想,避免出现把各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当作竣工验收申报的必备材料和组织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避免出现同一地区各质量监督机构要求不统一的现象产生。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有关部门出具的验收通过证明文件的错误做法,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不该做的事情绝不越雷池半步,应该审核的资料绝不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受理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申报时,在原有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对建设单位出具的《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责令整改的问题的整改完成情况的核查。

二、进一步明确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的范围。长期以来,工程竣工验收实际监督的范围各地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除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外还有其他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在把关,认为各专业主管部门更专业,导致部分监督机构将由他们负责监督的验收内容从工程竣工验收的范围内分离出去,不管不问或疏于监管,在这一点上,消防工程等尤为突出。依据新规定第五条中第㈠款等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工程竣工验收的范围是房屋建筑各专业设计文件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包括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中的内容,所以上述内容都应该纳入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范围。

三、进一步规范工程竣工验收内容和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各方主体行为。工程竣工验收实质上就是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依据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下简称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应包括对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各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而不是片面的对房屋建筑专业设计内容进行检查验收,这就必然要求除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各有关单位各专业项目负责人参加验收外,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各有关单位各专业人员也应参加验收,验收过程中对各自负责的部分进行检查并最终汇总到项目负责人处。最终由各单位项目负责人发表工程竣工验收意见,并当场签署有关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大部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不清楚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及管理工程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项目注册建筑师应担任民用建筑的工程项目负责人,项目注册结构工程师有资格做以结构为主的工业项目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另外有些质量监督机构存在要求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的做法存在,导致参加验收的勘察单位相关人员在验收的过程中无所事事。依据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勘察单位虽然亦是责任主体,但已参加了地基验收,故单位工程验收时可以不参加。

四、切实履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督职责。目前,全国各地绝大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的具体工作都是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来实施。长期以来,由于部分质量监督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过多地参与或干预了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并且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甚至本末倒置,导致质量监督机构无形当中被当成验收的主体,并且被误认为是具有否定参建各方验收意见和决定验收最终能否通过或房屋质量是否合格的政府权威机构。最终导致被广大人民群众误认为所有的房屋建筑工程尤其是住宅工程在交付使用之前都是由当地的质量监督机构亲自验收通过的,房屋质量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向质量监督机构问责,讨要说法,政府与百姓之间如是产生了矛盾,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过程监督,淡化竣工验收监督抽查或抽测,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正确履行监督职责,从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各方中真正脱离出来,让他们积极发挥在验收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发表验收意见,最终形成书面的结论性意见。质量监督机构只要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改正即可。

结 语

以上这些观点是我从事房屋质量监督工作以来结合这次学习新规定之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尤其是广大奋斗在质量监督工作一线同仁们能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产生一些共鸣,为新规定实施后的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建质〔2013〕171号)

[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标〔2001〕157号

第11篇

承包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上海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实际,为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

1.2 工程地点: 。

1.3 承包范围: 。

1.4 承包内容: 。

1.5 甲方视需要,可对乙方承包范围及内容作出增减或调整,也可对乙方承包范围内的某一分项、某一产品、半成品材料等另行指定施工单位或供应商。乙方应无条件接受,也不因此作为对其余项目合同单价和总价作出调整的理由。

1.6 承包方式:本工程采用“包工料机消耗、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包文明施工、包环境保护、包甲方对业主的所有承诺及业主对甲方所作的规定、约束等”的包干方式,全面负责本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作内容,处理好政府主管部门和社区地方关系。

第二条 合同工期

2.1 乙方接甲方进场通知后 日内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2.2 合同工期:本工程于 年 月 日开工,至 年 月 日竣工,共 个日历天。

2.3 工期延误时,乙方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每延误一

天,按本工程总价的 计算,按天累计。

2.4 如遇不可抗力影响,经甲方同意并报业主书面签字盖章认可后,可考虑工期延长。

2.5 发生不可抗力,乙方有责任积极组织抢补措施并相应调整计

划,尽一切可能保证工期。

2.6 除不可抗力因素以外,均不得延长工期和要求增加费用,非上述原因工程不能按合同工期竣工,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2.7 对不可抗力的解释按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相关条款执行,包括对不可抗力的处理办法。同时进一步明确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期和费用损失,除业主明确承担的部分外,其余部分均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 质量

3.1 本工程质量等级为 。

3.2 质量达不到要求时,乙方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

为 。

3.3 乙方必须严格按经设计院、业主认可的本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等工程文件中规定和现行的国家、地方颁发的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和规定要求组织施工。

3.4 甲方为维护自身的声誉、品牌、形象,将对本工程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出的质量整改通知书乙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完毕,发出的对乙方的罚款通知,须说明罚款理由并由乙方全额承担。乙方必须在罚款单上签字接受,乙方拒绝签字并不影响罚款单的生效。

第四条 环境安全标化

4.1 本工程乙方现场文明施工要求为:建立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认证并达到 标准要求,并承担安全贯标、一体化贯标和上级部门各种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4.2 乙方如达不到本合同约定的安全标化标准,甲方有权责成乙方进行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工期、经济损失全由乙方全额承担。且乙方愿意接受达不到安全标化标准的甲方罚款,罚款金额为总结算金额的 %,由此造成的业主罚款也由乙方全额承担。

4.3 乙方应识别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防止环境污染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4 乙方严格执行JGJ59-99、JGJ46-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80-91高空作业、DBJ08-903-98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等各级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甲方对安全和标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并承担因乙方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伤亡事故的责任和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对非乙方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伤亡事故,由责任方承担责任和相关费用。

4.5 乙方应编制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模板施工方案等专项施工方案,经甲方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4.6 乙方必须根据施工规范搭设和配置各种安全设施和安全劳防用品,应在甲方允许的供应商中采购上述物资,且必须加强进场验收和搭设后的使用前验收。

4.7 乙方应对乙方的施工人员及乙方的专业分包施工队伍进行分部分项和专项安全交底。

4.8 在施工期间,乙方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统一按甲方提供的服装着装,费用由乙方承担。

4.9 乙方应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持双证(建委、安监局)协助甲方作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施工过程中做好班组上岗记录工作。

4.10 发生安全或伤亡事故,乙方应立即通知甲方代表和甲方公司安监部,同时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处理,甲方要为排除事故或抢救人员提供帮助。

4.11 甲方为维护自身的声誉、品牌、形象,将对本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日常巡查。乙方必须遵守甲方各项管理制度。甲方将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在巡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将发出的安全整改通知书。乙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完毕。发出的罚款通知,甲方须说明罚款理由并由乙方全额承担。乙方必须在罚款单上签字接受,乙方拒绝签字并不影响罚款单的生效。

4.12 双方约定工地保安人员由甲方提供,每个岗点安排四名保安人员,保安人员的工资及技防设施费用由乙方分摊。

第五条 工程价款

5.1 本工程价款暂定为人民币 元整。

5.2 本工程计价方式为: 。

5.3 上述计价方式中包括(或不包括)工程税金。

5.4 如本工程计价方式含税金,则由甲方实施代扣代缴。

5.5 本工程结算由乙方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28天内编制完毕,并递交甲方进行结算审核,审核无误后由甲方提交业主单位,经业主及审计单位确认后形成正式的工程结算书作为价款结算的依据。

第六条 图纸及工程资料

6.1 甲方应在开工前 天向乙方提供施工图纸及有关地质水

文资料和地下管线图等工程资料 套,并进行设计交底。乙方需要增加图纸份数,由乙方自理,费用由乙方承担。

6.2 甲方负责提供归档资料样本及归档资料编制要求。

6.3 乙方在全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向甲方提供乙方施工范围内的完整竣工资料及竣工图纸 套,竣工原图由 方提供。编制要求按上海市建委、市档案局,市政局和甲方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同时满足 合同标段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费用由乙方自理。竣工资料编制保证金为本分包合同造价的 %,竣工资料和竣工图提交每推迟一个月扣除保证金 %,依次类推,扣完为止。

6.4 乙方竣工资料的编制应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并随时接受甲方的检查和监督。

相关的合同范本·弱电施工合同·消防工程施工合同·防水工程施工合同·爆破施工合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协议书·绿化施工合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协议书·装修施工协议书

第七条 材料供应

7.1 由甲方供应的材料品种和单价有:

7.2 甲方在提供甲供材料前,乙方应出具乙方单位收料确认章和收料责任人的书面证明。

7.3 甲方供应的材料,乙方应派收料责任人接料、清点、验收,经甲、乙双方确认后由乙方收料责任人在送料单位送料单据上签认规格、数量并加盖收料章,乙方妥善保管并承担相应保管职责。乙方必须在原材料接收后,在甲方试验工程师的协调下,对原材料按规定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所发生的相关试验费用由乙方承担。

7.4 乙方要料计划及数量须按甲方要求每月 日按时上报,该计划及数量经甲方审核后,由甲方按已审核的计划及数量供料。

7.5 甲方供应的主要材料,乙方每月 日与供货单位和甲方核对一次数量、规格及金额,经核对无误后填制《甲供材料月度供料汇总表》并由乙方签字盖章,否则当月甲供料数量以甲方调拨单为准。

第12篇

“北京最后黄金地块”的12宗土地从招标工作开始,至规划方案投标和中标结果的公布,一直备受业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次招投标几乎吸引了国内所有的一线主体单位与设计团队,还包括了诸多知名的境外设计团队。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投标共有60多家主体单位参与投标,各地块方案总计约200多个。中汇国际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室(下文简称“中汇国际”)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配合中信集团参与了其中Z8-Z15共八个地块的投标,其中Z8及Z11-Z15六个地块获得了满分的成绩(图1)。回顾整个投标历程,中汇国际如何能在高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性的胜利,确实与自身一直秉承的发展思路和设计模式密切相关,而其中很多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教训也非常值得总结与分享(图2)。

设计理念:城市视角下多层次的城市设计研究,由规划到建筑,有效把握全程的建筑设计

中汇国际自成立伊始即强调“城市视角”的重要性,设计团队长期开展由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层面的各项工作,提倡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工作,在本次CBD核心区的投标中,中汇国际秉承了一贯的设计思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具体的建筑设计置入到城市甚至区域中,更为全面地考虑规划与城市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长久以来,作为建筑师来讲,都比较注重单体的塑造而往往局限于就建筑论建筑,但从目前看来,包括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内的一线优秀建筑师都非常注重建筑与城市的文脉问题,擅长以城市的视角来把握建筑设计,甚至亲自参与到城市规划直至建筑落成的全过程当中,越来越关注城市问题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除了作为伦敦市市长的首席建筑和城市主义顾问,还是“英国城市工作组”(Urban Task Force)的负责人。这个工作组成立于1998年,研究城市衰败的原因,并为城市复兴的未来规划了基础工作。罗杰斯越来越关注城市尺度的项目,他曾经评论说,明天的城市“再也不像今天那样孤立地划分成区,变成只有一种活动的聚居地i相反,它们会更像过去的那种更加丰富的城市分层。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将重叠起来,集合在持续、多样和变化中的结构中。”同为英国著名建筑大师的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诺曼,福斯特爵士,在阿布扎比主持设计的Masdar新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零碳”和“零废物”城市,以福斯特事务所为工作平台的设计团队,工作内容涵盖了从前期总体规划到城内每一栋建筑的单体设计直至落成,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驾驭能力。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大会主题更是让城市设计生活这一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人心。

由此可见,关注环境和城市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师乃至社会各层面的追寻方向,在关注公共领域设计的同时,我们将“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扩大,从区域整体的发展结构、交通系统以及环境能源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再去更有效地把握独立的各个地块的建筑空间设计。

当然,在“由规划到建筑”理念之下辅以一向坚持的“研究型设计”原则则是方案胜出的重要保证。中汇国际强调“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与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后设计,这种设计思维模式更加强调方案前期的分析与设计过程的逻辑推理,从本次的竞赛成果就可以看出,单体方案本身不一定称之为所有投标方案中的唯一最佳方案,但最终能够全面胜出,必定是最适合于现实需求、最为合理的实施方案。科学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清晰的方案设计使得其最终得以胜出成为必然(图3~5)。

工作模式:以本土设计团队为主导,集合高端技术力量,实现设计整合与集团作战

CBD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产业资源、城市行为活动,因此CBD核心区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设施、安全高效的工程技术来支持如此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北京CBD地区汇聚了大量的金融企业机构和集团总部,城市交通环境、商业环境都比较复杂,对比必须从多层次、多角度、融汇与合作的观点出发才有可能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由于城市设计本身也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结手段,引入城市设计将增强对建筑设计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建筑群体各单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CBD核心区的规划建设是北京CBD跻身于伦敦、东京和纽约等世界级核心商务区之列的巨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对复杂多样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城市功能系统的协调和整合。因此高效整合的组织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出一个合理的经济、生态、文化及社会目标,并且能够充分体现规划的可实施性和管理的可行性。中汇国际以跨学科的视角,在短时间内组建起设计共同体,将科学、融汇的设计管理思路贯穿于投标设计始终,成为方案最终胜出的关键。在整个投标设计过程中,一直强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总体设计单位,突出国内设计院的优势,处于领导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在项目设计原理执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效地整合多方设计单位的技术要点,保证了设计方案最终在评选中全面获胜。

同时,地域性也是影响城市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文化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其尺度、比例。色彩,装饰都与地区的地理、气候、交通特征、文化背景不可割裂。此次投标,中汇国际作为本土设计师担当设计主体的同时,也确保能够更好地研究北京CBD地区的固有特色,避免设计方案的全球性的无地域特征的雷同(图10)。

在不到2个月的工作时间中,中汇国际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总体设计单位在短时间内整合了世界顶级的设计团队力量,协调建筑设计公司、工程顾问公司、交通咨询机构等不同领域的知名设计师,整合了高效的设计资源、集合各方面技术优势,组建起一流的设计团队,在城市形态、工程技术、低碳设计、交通组织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设计团队在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综合体的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不乏一系列标志性的成功作品,最终完成了拥有多方技术支撑的统一、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交出高水平的北京CBD核心区规划。此外,高效合理的设计组织管理也为规划方案的最终胜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汇国际长期参与北京旧城与重要城市功能区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经验积累,使其能够最快、最为准确地发现CBD核心区最为重要的城市建筑的问题所在,并找到最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宝贵的实践经验对在投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设计组及时做出相应决策,以形成更加合理的方案。设计将全球化和本土化两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最终展示出文化内涵并震撼世界的高水平方案(图6)。

规划设计:以建筑为导向,高水平的规划为高端的城市形态和运营管理奠定了基础

中汇国际在CBD核心区投标中获得了11个投标地块中5个地块的第一名,其最大优势在于其将城市整体空间、建筑设计、各项工程技术有效地统一起来考虑,形成了一个宏观、中观至微观的全面综合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并且该团队具有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专业能力,解决了现状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脱节的问题,将城市设计真正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管理与实施中来,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城市设计所需要借鉴的工作设计模式。在建筑群体的形态设计上,Z15地块地标建筑巧妙地利用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蕴藏着“华夏之礼”的古典气度,取尊贵庄重之意。因其所处地位的显赫性而从整个CBD核心区各个地块中脱颖而出。其他地块的建筑形态设计也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交错、层叠的现象,将“古代钱币”、“孔明灯”、“门”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意向融入到现代化的CBD核心区的建筑形态设计中(图7、8、9、11、12、14)。

1.结构明晰的城市形态

最终展示在公众面前的CBD核心区规划方案体现出一种气势宏大的城市秩序,其建筑群体的布局结构、形态意向融合了城市空间、文化内涵、产业需求以及设施配套等多项分析研究成果,这也是该规划方案最终能够胜出的最大优势所在。CBD核心区的规划方案完善核心区域“九宫格”式的规划格局,形成“一环、双核、三轴”式的整体结构布局形态。“一环”指串联各个地块组团的立体化步行街廊:“双核”指统帅各组团的中心焦点,包括以Z15摩天地标为中心的地标核,以及以中央绿地为中心的生态核;“三轴”指穿插各组团的视觉通廊,为城市带来现代城市与文化融合的视觉感受(图13)。

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地区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城市重要的标志性景观,超高层建筑尺度应与整体CBD区域尺度相一致。核心区整体高度结构以合理的布局方式和建筑体之间的错落,与周边的建筑共同构成连续,积极的区域城市空间。超高层建筑组群沿中心绿轴布置,注重与周边地块其他建筑的呼应关系,呈现出城市形态融合、渗透、动态发展的过程(图15~18)。

2.高效便捷的交通组织

由于CBD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城市设施和产业资源,是城市车流、物流和行人活动集中的高密度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规划方案分别从宏观――CBD区域(含东扩区)、中观――CBD核心区、微观――楼宇组团三个层面上分别对规划区域的对外及过境交通走廊、路网结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组织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多数人的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随着20世纪汽车的介入,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出了由机动车道所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并对步行人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设计的观点是建立起一个地面步行的网络,倡导通过地面活动来塑造空间形象。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对现有道路进行整改,以便步行人流能够轻松安全地通过。通过共享路面、自然交叉、区分不同路面速度限制和人行道斜纹等方法,将有助于创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空间,并为该地区其他区域做出示范。该地的机动车规划策略将主要通过在总体规划中设置关键入口,将车流通过斜坡道引至地下层。这一策略将整合于过境交通的回避,在远离地面交通的策略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使得总体规划中路面车道更少、交通量更小,从而加强同一平面的步行人流的连接(图19~21)。

核心区内部交通组织循环顺畅、有序,方便机动车到达各地块,减少冲突点,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规划创新地提出了建立立体化步行交通系统的构想,包括地下层、地面层以及屋顶花园层三个层次的步行环廊,将轨道交通、商业及办公产生的人流有效地统一起来,并且通过景观环境与建筑设计形成室内外互动的公共空间(图22)。

3.多层立体的商业布局

清晰完善的商业组织也是该规划方案的一大亮点,世界著名的CBD曼哈顿、道克兰白天作为世界商务金融中心的职能特征明确,同时夜晚仍然具有多样化的商务活动特征,如曼哈顿的百老汇、道克兰的金丝雀码头区的设计,使CBD夜间同样具有活力避免成为“睡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城市的关键性组成因素。因此,需要将大量持续不断的商业资源与高品质的、形象独特的全天候商业中心很好地联系起来。规划方案充分反映了以上观点和视角,在方案中形成了CBD地区、核心区内部、楼宇组团三个层级清晰的商业组织流线。

规划地块内部通过裙房的设计形成环形的商业布局,雨篷使建筑空间与街道空间相联通,使得商业空间联通各个组团地块,利用建筑外部空间形成环形购物廊,将步行人流引入Z15地块综合体大楼内部,商场的卸货区域在建筑组团内部,在竖向上与商业步行流线分开,创造出宜人的购物休憩空间。中心绿地下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与地铁直接联通,将地铁的客流量直接引入地区内部,提升地区活力,与周边地下商业街廊联通,汇聚金融区财富,成为城市的商业高地(图23、25~28、30)。

4.完整的公共空间系统

我们期望提供一种24小时全天候展示活力和低碳的生活方式,规划塑造出各种高质量的公共活动区域。结合北京本地的气候特征,在公共领域方面,我们制定了多种利用空间的策略,在强调场所娱乐性的同时,又降低了灾害天气所产生的影响。公共领域多样性的开发可以通过设置活动场地,增强沿街界面及建筑入口的开放性等手段达到。在地块内部,规划通过建立不同的道路尺度来塑造出不同的步行体验,以实现充满乐趣的城市街区。规划CBD中心公园绿地被大量的高层建筑包围,具有较强的轴向性,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生态廊道,联通地下商业空间、办公楼以及其他区域,构成一个连续流动的空间体系。中心绿地的设计同样也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取自古代钱币的造型,将其原型拆分为两个凹形空间,形成广场及台地景观核心,象征着汇聚人流、汇聚城市财富(图24、29、31~39)。

规划利用高层建筑之间的步行通道,将“街道”的概念融入建筑群体内部,形成与中心绿轴步行系统相连的商业街廊。底层公共商业空间形成统一的界面形态,并且与绿地空间、办公空间、步行通道形成立体化、复合化的步行公共空间系统。步行街廊串联起各个组团地块,同时注重与周边地块、地铁系统的衔接,形成整体的CBD核心区步行体系。在步行街廊的各个节点,通过建筑与绿地空间的组合,规划建立组团内部的绿化景观体系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的系统性,降低绿地的破碎化程度。采用疏密结合的布局方式,同时从中心绿地引入景观廊道,加强建筑与城市绿地的连通性。规划中绿地景观系统与商业、餐饮、停车等设施相结合,通过步行空间的连通引导人们更好地欣赏CBD特有的城市景观:通过绿地规划创造心理、文化上丰富而有趣的精神环境(图40~42)。

5.综合整体的地下空间

由于我国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管理的相关法律及实施模式方面还不成熟,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在设计、管理、权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整体的地下空间开发

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方案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给CBD地区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实施的思路,立体的空间构架,有效地实现高效快捷的商务特征。规划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结合地区功能业态需求,从空间、功能、布局、流线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地下空间平面及竖向布局的形态及功能,以构成地上、地面、地下互动的空间体系。规划设计整合了地下空间的交通、停车、商业、设备等多项功能,实现人车立体分流,形成规划统一、功能互补、空间互通的地下综合体。

规划实现了人行、车行、货运、停车等不同功能需求的流线的合理组织,将交通功能整体化考虑,网络化的道路空间提供布局清晰的交通组织,同时平面与竖向地下空间在布局上的配合与换乘,对相互影响的交通流线分层布置,满足了功能上连续性,保证空间上的秩序性、流畅性。同时将地下人行交通功能整体化布局,实现各个交通系统之间的功能连接和过度,创造高效便捷的地下空间流线组织。地下人形系统与地铁出入口联通,将地铁人流平稳疏散至各个地块,减小人流对站域地区地面环境的影响,并且预留与国贸三期的连接通道。整体地下步行通道呈网络化布局,串联起各个地块商业空间,利用地下轨道交通带来的客流促进商业发展(图43~46)。

6.低碳高效的能源输配

CBD地区人口的高度集聚和大量的建设开发通常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恶化。该规划方案在设计初级进行了详细的低碳生态方面的考虑。以确保整体的空间形态及设施配套都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城市绿地空间、街道尺度等外部环境要素,在满足CBD功能区面积需求的同时注重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规划的低碳生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通过调节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和方位朝向,充分利用冬季阳光和夏季自然风的流动:通过幕墙设计的优化以及高能效设备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同时建立起一套区域能源系统,实现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减少20%~40%的能源消耗;另外还包括废物管理以及相应的节水策略,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图47~50)。

建筑设计:以规划为基础,建筑之间和而不同,建筑组合合理清晰,建筑形态卓尔不群,引领高端先进的建设理念

Z15地块的引人注目,不仅仅在于它是1 2块CBD出让地块中最受瞩目的,更在于它500余米的高度,建成后,这个高度不仅一举刷新了国贸三期330m“京城第一高”的纪录,而且因为位于北京位于长安街畔,天生就具备了“国门第一高”的潜质。因此,势必成为街头巷尾业内业外最关注的焦点(图51、53)。

但是我们的关注度并不是集中在Z1 5的高度上,不是说高度不重要,作为即将开始建设的CBD核心区的点睛之作,其高度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设计并不是在追求高度,最重要的是建筑的内质应该与它所处的位置、环境、历史相吻合,只有这样,建筑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会因为它的品质、文化特质等内在因素成为国家首都引以为傲的传世之作(图52、54、55、56)。

Z15地块位于CBD核心区的中心位置,核心区包含了从200m~500m高的建筑群。保持高层建筑在高度和风格上的多样性在任何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规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城市。相邻建筑问的关系尤为重要,对于CBD核心区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物而言,能从不同视角形成无遮挡的“视觉”通道是非常重要的(图58~62)。

设计打破了目前建筑界的一个弊端:“就建筑论建筑”,跳出建筑,把建筑真正作为城市、区域的一部分去综合考虑,用设计组的理念来表述,就是“宏观、中观、微观要系统考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杨保军指出,Z15地块的设计在宏观――CBD区域(含东扩区)、中观――CBD核心区、微观――楼宇组团三个层面上分别对规划区域的对外及过境交通走廊、路网结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组织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图57)。

摩天楼的外观设计独特、现代而优雅、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细长型的高层建筑相对于高度较低但立面宽阔的建筑,在视觉上更少阻碍,给人更清晰的感觉。摩天楼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建筑,像一个小的城市一样五脏俱全,包括办公楼、公寓、酒店及商业。超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高度成为地标,是城市的象征,然而,光有建筑本身的高度并不足够,建筑物需要满足其场所的意义。对于超高型建筑来讲,最不重要的其实是从空中俯视的角度,而这恰好常常是我们开始观察建筑模型的角度。未来的建筑,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外部、从街道及相邻的建筑中被观察,而街景是高层建筑设计中最为困难的方面之一。高层建筑与街道相连也是非常必要的,即使街道就是一个购物中心。

1.风格独特的造型设计: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统一,尊重地方文脉

Z15地块单体作为CBD核心区规划中的制高点,将继央视和国贸三期后,承担着引领CBD门户世界性形象的地标作用。作为金融总部建筑,其外形力求表达出坚实稳定的特性,融入先进技术的表皮、合理而注重实效的平面布置将确保这个复合多种功能的超高层建筑最高效和最优化的运营。传统东方哲学擅长以具象实体传达抽象意境,所谓“器以藏礼“的东方礼制,就是以”形而下“之器传递”形而上”之道。尊,古之礼器,意为敬奉,起时双手捧至顶,行顶天立地之势。表常有纹,上书吉祥之图案,后延为敬言。又逢祭祀之所用,故为大,又申为重,长于尊之后,日尊重。建筑构思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蕴藏着“华夏之礼”的古典气度,取尊贵庄重之意。因其所处地位的显赫性而从整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身高约500m的“中国尊”是以灵动的弧线构成,因此虽然高大,却不失婉约,简单的建筑线条看起来极具以柔克刚的效果。如此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追求耐看的视觉审美效果,同时也是出于构建设合理建筑结构的考虑。曲线优美,也符合功能要求,充分考虑了超高建筑的安全性需要(图64、65、67)。

建筑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缩小,形成稳重大气的金融形象,同时顶部逐渐放大,享受独在云端的无限风光,最终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双曲线建筑造型。建筑立面饰以金属百页,利用长短与疏密变化,进~步强调源自结构的菱形斜交网格形状。紧凑的平面形式、双曲线的立面造型以及改良的边角细节,有效减少了风荷载对超高层建筑的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超高层形态对生态绿环延续性的视觉影响。曲线的建筑造型不仅打破了北京超高层建筑常见的直线形态,造型独特,卓尔不群,而且在林立世界摩天群中也能明显体现出庄重的东方神韵。此建筑为北京市第一高度,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与“尊”的表现不谋而合。“中国尊”的建筑形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其投

影与核心绿地的形状相契合,并随时间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天际线时起时伏,变化丰富,其平滑顺畅的内弧曲线与国贸三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2.国际水准的集约品质

除了造型独特之外,其特有的纵向曲面,高度缜密的结构形式,内部开敞通透的空间,便捷高效的交通组织以及低碳环保的建筑环境使这栋建筑成为同类中的尊者,成为新时代城市综合体的典范,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之林也体现了庄重的东方之韵。“中国尊”作为世人把握北京建筑文化、经济脉搏的新地标,不仅仅是一栋超高层建筑,而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缩影。其超大的规模、复合的功能、多层次的交通都代表着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中国尊”的设计呈现了设计组对地标性城市综合体所做出的思考以及专业团队将其专业技术赋予在这栋摩天大楼之中的探索,展示了一种集约化、综合化、高品质的城市功能载体。这栋显赫身份的大厦适合和满足了不同时段人们享受高效率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需求,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极具效率的生活方式,优化城市工作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注定成为新的城市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图63)。

首先是功能空间的垂直复合,建筑在竖向上分为办公、公寓、酒店三个大的功能分区,集合了大堂、总部办公、服务式公寓、酒店、公共餐厅和酒吧、地下商业等多种功能,同时可以为公众提供俯瞰整个CBD和北京的绝佳观景平台(图66、68~73)。

作为北京的新地标,

“中国尊”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对话关系,最大限度地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以及清晰生动的城市意象。建筑底层建筑表皮内退,形成巨大的公共灰空间,与中心绿轴相互渗透,充分表达了室内外空间的复合。Z1 5单体的入口空间位于CBD核心区的中轴线,南侧入口正对核心区绿地,设计从建筑本身和整个核心区形象考虑,建筑的南北入口设计体现突出的形象和清晰的标识性。不同功能之间的交通组织也截然分离,建筑的入口采用约40m巨型拱门的形式,凸显了入口空间的宏伟尺度,南侧为办公区主入口,东西两侧为办公次入口,北侧为酒店和公寓入口,动态流线清晰。南北两侧入口处分别设置机动车落客区,首层建筑主体周围设有环廊,而环绕主体的水池很好地界定了建筑的入口空间(图74、75)。

由于综合体将会汇集大量的人流及产业资源,因此将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整体规划统一起来考虑,综合布置商业、辅助用房,步行流线以及竖向交通等功能,这也是CBD地区开发的必然趋势。综合体的设计和城市结构的和谐关系,还依赖于城市开发建设的整体性,避免孤立的建设方式,需要向国际上已有的成功案例学习,例如柏林波兹坦广场、伦敦金丝雀码头、纽约世贸大厦重建等项目。国外城市经营内涵侧重于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战略性管理,即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干预,以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福利的全面提高为目的。3,分区合理的竖向交通

建筑在竖向上被分为三个大的功能分区。办公区按竖向交通分为八个区域,分别对应核心筒内八组电梯。其中一区至四区属低区,在首层大堂设有直达电梯组,五区至八区属高区,由两组独特的双轿厢电梯迅速将首层和地下一层的办公高区人流直接提升到38层~39层的办公区转换层,再转由各区电梯组到达。双轿厢电梯的设置有效减少了普通电梯的设置数量,缩小了核心简大小,大大增加了标准层的使用效率。同时,所有的配套服务用房都设置在核心桶内,使得办公空间开敞而纯粹,进深适宜,利用率高。

公寓在北入口设置独立等候大堂,通过直达电梯分别到达70层的公寓大堂。随着高区电梯数的减少,核心筒也相应缩小。公寓部分利用核心筒合理的分区设计,形成了一个21层通高的“生态核”。

酒店在北入口设置独立等候大堂,通过直达电梯99层的酒店大堂。酒店利用地下二层与部分地下一层布置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大型宴会厅等。酒店部分独特的“生态仓”则通过双层玻璃幕墙形成客房周围的生态缓冲空间。摩天大楼最高处为餐厅和酒吧,是俯瞰全北京的绝佳观景平台,由屋顶玻璃穹隆洒下的自然光,弥漫在三层高的“阳光谷”中庭内,让人体会身处天空之城的无尽韵味(图76~78、80、82、83)。

4.确保安全的技术体系

除了在建筑体形上达到了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需要,在建筑构造、构件等各个方面也都以安全为首进行了充分考虑,让人身处“中国尊”,既能享受俯瞰京城的快意,同时完全不缺乏脚踏实地的安全感,由内而外的结构防线夯实京城第一高的安全基础。北京位于强地震区,这对于结构设计来说是一个挑战。大楼的结构体系由外部的斜交框架,剪力墙及核心筒组成,是一个非常具有结构美感和效率的独特方案。

塔楼的外形曲线变化使得各层轮廓尺寸略有不同。楼层平面为带圆角的正方形,以帮助减小风荷载。中央的核心筒为矩形,内含所有垂直交通和服务空间。结构体系的选型基于有效、安全、高性价比的原则,同时须兼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并考虑建造施工的可能性,在结构体系的抗震性、抗风性能、造价施工以及绿色设计与可持续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抗侧力体系由核心筒及周边斜交网格外筒组成,核心筒底部15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并内埋钢骨的形式,以优化结构整体侧向刚度。中部及上部楼层转换为钢骨混凝土柱及钢斜撑组成的内框架,以减轻结构重量并适合酒店中庭大空间的需要。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组成的外框筒位于塔楼的周边,并以钢制大梁相连,这种布置可以提供宽阔的视野,并使结构所占楼面面积最小。重力体系由组合楼板及跨于核心筒和外筒之上钢梁共同组成,将重力荷载传至基础,此系统重量轻,跨度大,有助于降低柱/核心筒及基础的造价。各系统相互结合,成为一个结构整体,抵抗重力、风力、地震力等外来作用,保证建筑的牢固性,并达到舒适使用的要求。

风或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将由塔楼的抗侧力系统承担,包括钢――混凝土组合内筒和周边支撑框筒。由于塔楼高度达到460m,侧向力非常大,因此需要良好的侧向刚度以控制侧向力及位移在可接受限值以内。核心筒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核心筒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由风和地震引起的倾覆弯矩和剪力。建议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核心筒可经济又有效地满足刚度和强度的要求。由于塔楼属于高度远超过规范限值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在强震下的延性是结构安全性的重要考虑目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提高结构的剪切强度和延性。周边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和钢梁组成的支撑框筒,提供了良好的抗侧刚度。在塔楼周边采用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外框,可以完全满足建筑幕墙形式的要求(图79)。

北京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属高烈度地区,结构设计基本受地震工况控制,抗震设计的基本考虑是:预计地震荷载的侧向力数值将大干风荷载:结构体系的牢固性和抗震设防的多道防线,以及构件的延性性能在结构布置中应予充分考虑,以满足三水准的设防标准;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内筒构件相互联结,在抵抗地震作用时是非常可靠的,组合结构的强大刚度确保塔楼不会发生过大的侧向变形,保证结

构在大震下不致倒塌,在重要的部位采用具有较好延性性能的钢材。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三维计算机分析模型来评估结构的性能。根据中国规范的有关规定。最大允许侧向层间变形限制在层高的1/300。根据层间位移变形图,在侧向力作用下,由组合结构核心筒及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外筒组成的抗侧力体系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结构变形分布均匀,满足规范中对结构变形的限值要求。在建筑的周边,钢制大梁、组合楼板以及楼面梁牢固联系于一体,在地震或其它极端情况下内力重新分配时可以提供额外的传力途径。结构体系的设计可以确保将可能的破坏控制在局部区域而不会导致大面积的破坏。

北京CBD的Z15塔楼由于其超高的建筑高度,风荷载在设计中起重要作用。设计需要满足承载力、位移及加速度的标准。塔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降低风荷载和风致加速度。设计利用弯曲的立面和接近圆弧形的边角平面有效减少风荷载,塔楼顶透气的设计能减少顺风向和横风向荷载及加速度:同时避难层处开设穿透性的通风空间,能有效地减少顺风向响应。本项目使用了有利的空气动力形状,例如选择适当的平面形状、弯曲的立面及改良边角细节。这些方法已证实能有效地减少风荷载,并已实际应用在一些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对这样的高层建筑,减少材料需求的一种方法是减低风荷载。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不但减少费用,而且对环境带来好处,也能加快施工期。

Z15地块建筑位于一组拥有众多高层建筑的建筑群中,而且其中一些距离很近。细长的建筑物,有可能受到毗邻大小相若的大厦的干扰而令风响应增大。结构形状的变化和大厦位置与方向的变化可把干扰效应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少。在方案设计中,将人体舒适度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体现设计的最佳价值。优化的外形使得Z15塔楼达到了令人满意的表现,附加阻尼器的方案为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水平提供了可能。

“中国尊”作为北京最高的建筑,不仅引领了北京建筑的高度,同时也要引领高端先进的建设理念。低碳环保的设计贯穿于“中国尊”各个细节中,并将会在未来的建筑深入设计中明确具体的方案,以在照明、散热、保温、用水、垃圾处理、通风等各个方面降低能耗。建筑设计旨在展示北京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能源效率、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减少,并根据北京全年的气候变化,应用不同的能效策略(图81)。

5.创新理念的消防设计

随着高新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越来越被国际上的消防部门广泛接受。特别是在“9・11”事件发生后,以消防工程学方法进行消防安全设计,以在设计上很多国家中得到使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非一般性的复杂建筑,传统的按消防条例和规范无法完全涵盖目前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创新和特殊性质建筑的消防设计要求,如超高层综合使用塔楼、超大规模体育场馆,超大规模综合商业体等。而其中超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复杂、疏散人员多且复杂,疏散距离长和火势蔓延快等各种因素,使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遇到很多新的难题。对于z15大楼的某些特殊设计,如节能,舒适而安全的环境,在消防安全上很难完全遵循现有规范的要求。引入消防安全工程学,在为环境提供舒适的设计同时又能保证消防安全。总之,消防安全工程将使用多种消防工程学的基本方法来处理生命安全事宜,同时结合建筑、结构、声学及机电等要求,建立总体的消防安全策略。在消防安全设计中引入消防安全工程的优势包括更为灵活的建筑设计;创新设计的良机如环境设计、优化消防安全系统措施同时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等级,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建筑进行独立分析和具有消防安全成本效益设计,将给出此建筑面临的具体的风险,更好地达到拟建建筑所需要的设计功能;提高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图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