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时间:2023-10-12 09:4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第1篇

一、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一)河南省人才资源开发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结构日趋合理。但这与河南省发展战略定位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稀缺,高层次人才在地区分布、专业结构和行业产业分布上不均衡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有目共睹,形成了提供系统化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机构和服务平台,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各主体对人才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体制性分割。长期以来,在国内人力资源领域存在劳动、人事两套各自独立的管理体制,河南省也同样如此,有着劳动力、人才两个市场,即便近些年河南省针对此项问题采取了一定整治措施,但现阶段两个市场依旧各自独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体制性分割,造成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业务功能相互交叉,引发职能不明确、管理缺位和错位等一系列问题。

2.人才市场专业化水平不足。一方面,河南省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受现阶段河南省人才市场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市场用人单位少、应聘人员不足,进而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3.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缺乏延伸性。现阶段,河南省一些市县区人才市场虽已建立,但人才服务结构却未能很好地向基层延伸,无论是街道办还是乡镇政府都未有相关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人才服务职能行使造成制约,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些年,在河南省人才服务机构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企业、轻个人等现象。

4.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机构职能地位不清。现阶段,河南省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以政府人才主管部门为主体,类似于人才服务中心相关的人才服务机构,应当是从事政府人才公共服务规划管理的事业单位。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人才服务中心此类机构未能妥善处理好自身与私人人才服务机构及人才相互间的关系,人才服务中心要同时开展人才公共服务管理、市场经营两方面业务,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机构职能地位不清,经营色彩过于浓厚,与市场化要求不相符。

5.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现阶段,河南省在人才公共服务市场管理上依旧未颁布相关的管理办法,而法律中对人才公共服务的规定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市场监管力度不足,为河南省人才市场有序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社会化、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一)人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人才服务主体多元化,指的是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摆脱政府长期垄断、唯一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面,各式各样第三部门、企业以及政府组织等经由竞争方式,仅可转变成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先进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市场和政府有着彼此渗透、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间谁离开了谁均将难以科学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在人才服务供给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又有着各自的不足。作为独立的人才服务供给者,它们在特定范围、空间中方可发挥效能,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在人才服务供给中各具优势与不足:政府在人才服务供给中的制度建立、政府服务、构建关系网络、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有着特有优势,不过在服务供给中存在行动迟缓、回应不及时等不足;人才服务企业在运营能力、开拓创新以及服务效率等方面有着特有优势,然而它们过于关注收益的行为则不得不经由政府力量规制及第三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约束;第三部门颇具同情心,在解决公益性、慈善事务等社会问题上有着特有优势,然而它存在的“二政府”行为也离不开政府制度监督管理及市场力量良性竞争。

(二)人才服务的市场化

我国人才服务改革以社会化、市场化为重要核心,本质上即为缓解或去除政府对于非政府市场主体的管理控制,为非国有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唯有如此,方可攻克人才服务的体制屏障、部门垄断,进而建立起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社会化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一方面需要求经由市场标准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进而对公共服务生产者、供给者效率开展评估;另一方面关注服务过程的结果,注重企业管理经验的引入借鉴,进而确保消费客体可于多个不同竞争主体间展开自由选择。

(三)人才服务的产业化

人才服务产业化,指的是人才服务机构依据产业模式对人才服务事业进行开发经营,进一步为各样人才、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系统、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社会化市场化配置。人才服务产业化一方面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入转变、实现机构部门深化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人才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谋取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健

三、河南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河南人才市场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理念,借鉴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健全河南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体系。如何进一步促进河南人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将人才资源配置职能有序向市场放权,构筑起小政府、大市场的运行局面。基于此,应当逐步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职能,由服务人才取代管理人才,由需求导向型取代人才服务供给型。依托政府采购等市场化方式,增强宏观管理职能,削弱微观管理职能。在人才引入、培养以及使用等方面,应依托社会化方式,予以市场配置。政府则依托法律、法规、政策等方式开展间接调控,促进企业等人才机构企业转变成人才管理的主体。

(二)建立全面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

人才服务通过市场企业化经营,推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互协调的机制。推进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深入改革,促进用人主体自的充分落实,强化人才横向、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定、激励机制,尽可能调动起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健全人才供求、竞争机制,强化行业性、专业性人才市场建设,为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业准入标准。加大不同种类专业社会组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促进对政府各项职能的有效承接。

(三)推动人才管理服务方式创新,构建人才服务信息平台

构建人才服务信息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吸引、留住更多的人才,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可借鉴现有建设经验,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构建起一个连贯上下的信息网络平台。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用人主体提供高水平便捷服务。健全人才诚信体系,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失信惩戒机制。

(四)健全有助于人才服务市场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首先,经由法律法规对政府人才管理部门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及行业监管职能予以明确,切实达成政府人才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其次,建立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及市场服务机构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最后,强化公共服务行业标准化构建。构建人才服务行业发展政策及行业标准,对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中各项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包括从业者准入标准、人才服务基础设施、人才服务工作流程等。

(五)加大政府对人才服务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

市场失灵有时无可避免,这是由于市场并没有处于高效的安全竞争环境,诸如信息不完备、外溢性问题、竞争失效等。近年来,人才服务市场化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不断显现,再加上法律法规层面的缺失,人才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无法秉承公平、规范、竞争等原则,致使人才服务市场可能引发服务质量不足、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加大政府对人才服务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定期不定期对人才服务机构开展检查;对各种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完备的机制支持,而好的环境需要通过人为创造,完备的机制需要通过人来执行。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清楚认识社会化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内涵及特点,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建立全面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推动人才管理服务方式创新,构建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健全有助于人才服务市场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政府对人才服务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等,积极促进河南省人才市鲇行蚪】捣⒄埂

第2篇

一、着力“三个深化”

一是深化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公共服务、面向家庭、拓展职能、转型提质”的总体思路,探索面向家庭全体成员、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城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新模式,拟在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以构建城乡统筹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新格局为目标,促进城市服务体系建设提质提速,重点在街道级人口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实现一街一特;同时实现社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职能拓展全覆盖,做到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完成街道、社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精品中心、站建设各一。

二是深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区域间“网络化”协作;与重点流出区域计生部门建立在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技术服务、行政审批、办理婚育证明和生育联系、服务登记等“便民化”协作;加强在联合查办违法生育案件、协商征收社会抚养费和打击“两非”工作的“法制化”协作,通过三种协作方式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均等化落到实处。

三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建设。将组织对“双信双新”基层群众自治新机制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继续开展国家、省的万千村(居)示范活动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双百评选活动”,继创建第一、第二批国家、省市级自治示范单位后,再培育一批示范和先进典型,并将典型经验和案例进行推广,同时向省市计生协推荐。

二、做优“三大工程”

一是优化人口文化工程。依托人口文化阵地打造具有雨花特色的人口文化。拟在全区新建2-3个人口文化园和个人口文化长廊,同时围绕优生优育、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养老服务等内容,在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普遍设置视听区、阅览区、宣教室和宣传品展示厅,形成“区有人口文化园、街有人口文化街、村(居)有人口文化广场、文化书屋、常年有人口文化活动”的格局。

二是做优优生健康促进工程。在今年实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量接近优秀指标的基础上,2013年,力争实现应检人群全覆盖,同时注重室间质量控制和高危人群的跟踪随访。

三是做优青春健康工程。积极探索立体式青春健康宣传模式(1+5+1),即:围绕一个中心,通过五个支撑点,实现一个目标。由区、街、居三级计生协联动,主要是通过知识普及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在青少年及其家长中进行宣传和渗透,将宣传教育与服务的工作重心放在家庭,将主要对象为13-24周岁的青少年深入拓展为整个家庭,围绕青少年“身心健康、家庭和谐”这一中心,以辖区内青少年家庭为主要对象,以社区计生专干、计生协会会员及志愿者(尤其是青少年及家长志愿者)为活动主体,以青少年及家长的需求为导向,以家庭为载体,以向家庭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宣传与服务为主要手段,以探索营建健康、幸福、和谐家庭为目标。

三、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儿童早期发展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以雨花街道为中心,形成阵地建设、运行机制、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成熟的“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示范基地圈。同时积极构建“区整体规划指导、街道示范牵头、社区组织发动、早教机构指导服务、家庭主体实施”的“五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形成“1+8+60+X”的联动金字塔式管理服务的工作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农机管理 基层 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做为唯一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农机监理部门,今后的工作量也会增加,担子也会加重,责任也会更大。然而,我们现在所运行的管理模式却远远落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将最终成为阻碍农机监理发展的拌脚石。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时展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我们现有的落后的管理模式,为农机监理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较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高速发展,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进行以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呢?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我国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班

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有的乡镇有名无实,有的已被乡镇政府擞销,有的被企业兼并,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技术基础好的人已外流,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有的农机网点不但技术设备简随,甚至有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2.服务范围较窄,服务体系中缺少“龙头”企业

多数县(市)级农机服务体系中,还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也有一定的活力,但少部分县(市)级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内容单一、范围不广。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更狭窄。原先受国家资助、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服务公司(站),目前已人无影、站无迹了.而尚在的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缺少“龙头”企业,部分乡镇农机服务站服务品种单一,缺少活力。

3. 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乡镇农机人员普遥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 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3. 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 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以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服务监督台,热情解答机手咨询,接受群众来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四、结语

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指国家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机械及其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组织或公民实施管理的活动。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确保安全”和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毕占伟. 基层农机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及该采取的措施[J].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4,(04)

[2] 崔学东. 加强村农机管理员队伍建设[J].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1999,(04)

第4篇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巩义市农村沼气发展经过了“两落三起”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两落”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两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历史教训说明,在沼气快速发展的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目前,巩义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沼气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好,效益大打了折扣。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因此加强服务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提高沼气建设效益,推进沼气健康发展,解决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势在必行。

2 搞好我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市、镇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不断巩固沼气建设成果,促进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适宜地区县区的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村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要力争超过70%,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物业化管理。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沼气池使用率在95%以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在80%以上。

3 开展多种网点经营模式,推动沼气服务网点有续发展

为保证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工作,严把沼气服务网点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严格对照制度中规定的网点建设应具备的条件,逐一考察提出申请的网点,条件成熟一处,建立一处。目前,我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1 成立了巩义市沼气协会,以沼气协会为依托,认真开展沼气服务

巩义市沼气协会2004年10月在巩义市科学技术协会进行了登记,于2008年7月又在巩义市民政局进行了登记。业务主管部门是巩义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由巩义市农委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直管。协会租赁了一套400平方米的门市,招聘了4名工作人员,对网点服务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努力做到小问题不过夜,大毛病协会派技术人员实地处理。为了确保服务措施到位,我们利用网点快捷服务的优势将沼气技术知识手册和沼气服务卡及时发放到沼气用户手中。沼气池建成后,服务网点向沼气用户发放《服务卡》和《技术手册》,《服务卡》明确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技术手册》明确了日常管理、进出料要求、管道检查方法等;网点服务人员在维修服务过程中,认真、全面、负责,严格按照服务程序进行。同时要求网点做好服务记录,在农忙季节,给予群众优质服务。

3.2 以商店养网点,保障网点经营持续化

选择网点都是那些自己原来有商店的群众聚集区,网点人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沼气生产合格证书,服务热情高,以商店养网点,不至于使网点服务人员觉得开展服务不合算而不愿开展服务。

3.3 利用大中型沼气建设,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规模养殖场内,以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为依托,建立一个沼气服务网点,网点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向周边农户集中供气,同时以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为中心开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服务。

第5篇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区

Abstract: this paper advanc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from the increase of retire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xpand capital channel, enhance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staff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to drive our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with strong targeted and value.

Keywords: enterprise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与原企业分离,人员由原来的单位管理现交给城市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街道或者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街道和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不再由企业来管理而是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纳入到社区,由社区来负责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

加强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和“全面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的号召,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虽然但是由于我国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很多问题函待解决。社区服务作为居家养老得以发展的支持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整合有限的资源,不断对其加以发展和完善,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紧密结合,确保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中安享晚年。“社区服务”是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推进下,如何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如何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使企业退休人员真正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角色的转换,更好的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1增强退休人员的社区意识

1.1强化社区退休人员的归属感,增强参与意识

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一点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显得极为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积极宣传社区化管理的意义和好处,使退休人员从心理上接纳社会化管理。积极引导退休人员“企业化”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逐步融入社会,在社区中找到家的感觉,建立起“社区意识”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想基础,这也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得以顺利发展的因素之一。

1.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化管理服务在我国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体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管理体制上的一种变革。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退休人员对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在思想上存有疑虑。

一是从政府到企业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好的氛围。各地政府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宣传计划,抓好落实,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络等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规定、措施及各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安排情况等,扎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宣传工作,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平稳与原企业分离,逐步过渡到社区管理。

二是社区要积极地引导退休人员走进社区。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的文体、公益各种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水平和质量。社区积极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娱乐活动,开办各种兴趣培训班,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和活跃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企退人员外出旅游、参观见学、老年棋类(球类)赛、九九重阳节等活动,切实做到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新格局。

2建立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

2.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在完备的法律框架内,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范、持续的发展下去。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工作目标,就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测评,奖优罚劣,切实把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完整的政策操作链。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协商沟通制度定,就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采取期或不定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探讨,对本地区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讨,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单位的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其场所、设施的作用,广泛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2.2.明确企业的责任

作为企业来说,企退人员虽然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退休人员是由企业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情结”。企业不能因为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一下子把退休人员拒之门外,企业就撒手不管了,即便是退休人员进了社区,有些思想工作企业也还要协助做好,继续承担一定的责任,对退休人员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的去解决,加强与社区联系和配合,只有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才能逐步走上正轨。

3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畅通服务渠道

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政府履行其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大量资源、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各地政府要积极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要探索多方筹集经费的渠道和方式,动员和呼吁社会各界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要把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标准进行拨款,探索建立财政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支出机制。依照当地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项资金管理,如退休人员档案库建设、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平台建设、退休人员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等,并把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项目的进度相结合,增强资金的利用率。在多渠道筹集经费方面,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多方筹资方式,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为了节省开支,要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现有的各种服务资源,特别是改制、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时,力所能及地把原来用于职工和退休人员活动的有关场地、设施移交一部分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办公和活动之用,以便更好地为退休人员提供便捷、良好的管理服务。以山东黄岛社区为例,社区充分利用了其辖区内单位的资源,以“共建共享”的名义,获得了辖区单位在老年活动中的支持,比如场地、活动器材等,这些在开展企业退体人员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4.1.加强退休人员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退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社区应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基础以供退休老人进行选择。社区基础设施是推行社区养老服务的“硬件”,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便捷安全等特点,比如在社区内的楼道内可以统一安装楼梯扶手和声控路灯,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修理损坏的设施,确保退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街道、社区以共同筹资的形式,建立退休老年人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福利等方面的设施和活动场地。随着本地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建设和谐社区的规划中,逐步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4.2.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退休老人对社区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多样化,社区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退休人员内容,拓宽服务渠道。身体健康对退休老年人非常重要,退休人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社区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加强老年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增加药品种类,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对高龄、重病、特殊人员定期进行上门义诊活动,减少老年人在看病途中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宣传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医疗咨询等意识,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防病能力。

4.3.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体系

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盘活社区退休人员人力资源,针对企业退休人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了依靠相关保障机构和社区服务人员外,也可以依靠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自我管理和自娱自乐活动。同时,对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社区可以积极吸纳进来组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有偿与无偿服务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互助服务,提升退休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5加强社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社区服务中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的速度较慢,目前在社区工作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服务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的非专业者,日常工作中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进展。

5.1.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于奉献、工作仔细、脚踏实地的同志充实到企退人员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要选用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会工作者队伍,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定期组织和选送在职工作人员到有关高校或培训机构轮训学习、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工作探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社会保障业务知识、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业务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档案管理知识和老年人保健知识,大力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升进入社区工作的门槛,进而从源头上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5.2.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弥补政府与相关组织的人力资源不足。通过成立“退休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送爱心小组”等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福利服务,特别是要做好退休老年人特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我国很多地区不同程度的成立了志愿者队伍,虽然目前发展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志愿者队伍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较好。同时要适当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待遇,尊重和重视他们的工作,倡导和呼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居民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

新形势下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应关注的问题

(一)外汇管理服务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一是跨境资金异动和不确定性对我国造成潜在风险,外汇管理难度加大。从国际经验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发生危机时,除实体经济受损、经济增长放慢外,通常还出现资本大量外逃、货币急剧贬值、外债问题集中爆发、外汇储备大幅下降等现象。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部分资本可能通过贸易预付货款、高低报进出口价格等方式向境外转移,外商投资企业也可能将长期留存境内的利润集中汇出境外。此外,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二是企业与贸易投资相关的外汇业务的外部环境恶化,外汇服务要求更高。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下滑,外部需求萎缩,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可能加剧。许多国家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一些国家的进口商资金链断裂,导致外方恶意拖欠、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等情况增多,我国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凸显。这些情况也对外汇管理部门和外汇指定银行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方针,切实提高外汇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外汇管理服务特色化尚存在不足。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动荡和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加剧等背景下,要实现工作理念和方式的改变,更需要外汇管理干部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工作。但目前还未建立起特色化的服务体系,基本局限于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措施,服务“同质化”突出,未对辖内各地的服务特色做法进行归纳汇总,有特色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三)外汇管理服务效果评估工作欠缺。服务效果评估是依据一定标准,考察服务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对服务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判断服务目标的实施效果。外汇管理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及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尚未建立较完善的服务效果评估体系,对服务效果也无法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程。

推进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一)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外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企业时间要求急的业务,要真正做到“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地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解决困难,而不能一味地强调行政许可所给出的法定办理时限的规定而耗费企业的生机和有限的时间。对于特殊业务,在本着具有真实易背景的条件下,即使和现有操作规程有所出入,也要积极地帮助企业及时地向上级反映或视管理权限予以办理。二是畅通信息,大力提高政策透明度。积极开展针对企业行业、个体特色的个性化政策辅导,帮助企业不断改进贸易运作、资本运作和资金运作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三是拓宽思路,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向政府职能部门了解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及规划完成情况,明确服务的重点;通过向外经部门了解外资引进审批情况,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保证招商引资工作渠道的畅通。四是推进数据整合,建立企业外汇信息档案数据库,实现基础档案和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使用,探索建立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实行电子政务,大力发展网上服务,加强与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合作,推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共促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二)建立健全外汇管理服务效果评估体系。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骤然加剧,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应将外汇管理服务评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实施,以增强政策的科学化。具体可执行以下几类评估:一是服务影响评估,是指外汇服务对其对象产生的作用及各种制约因素对政策产生的作用所进行的分析评估;二是服务效率评估,是指对外汇服务在其运行过程中的速度、范围等功能效力的分析评价;三是服务效益评估,指对外汇服务运行中或运行程序结束后所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收益等进行分析、评价和认定。

本文作者:吕玉安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

第7篇

关键词 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90-02

农村沼气发展是前提,利用是目的,服务是关键。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关系着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农村沼气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南阳市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南阳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从2003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全市户用沼气使用量达50万户,建立沼气服务网点1 000余处。南阳市各级领导对建设农村沼气认识程度较高,认为发展农村沼气既解决生活用能,改善人居环境,又发展了生态农业,提高了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农户普遍反映使用沼气方便了生活,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收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自愿筹资建池的积极性较高。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解决了群众基本生活用能问题,村庄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沼气的作用日益突出,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是,沼气数量的增加,势必给沼气后续管理带来诸多问题,沼气池使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沼气池的使用寿命,沼气池的正常使用与综合利用应超过建池本身。服务有保障,沼气才能用得好。南阳市现有沼气服务网点1 000余处,只能为全市20余万沼气用户服务,有近30万沼气用户处于无人服务的状态,由于网点覆盖率很低,网点人员设备配不齐,后续服务能力差,服务人员没有补贴,加上农村服务收费难,自负盈亏又难以为继,严重地影响了沼气的正常使用。随着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后管理服务相对滞后,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户在操作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等问题,给沼气事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顺应快速发展的农村沼气建设形势需要,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作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分析问题入手,努力寻找对策,积极探索跟踪服务的新机制,促进农村沼气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乡级、村级农村沼气服务岗点组合机构不健全

部分能源建设部门对农村沼气建设迅速发展思想工作准备不足,对沼气建设服务网点的作用了解不够深入,就能源而能源,沼气池建成后,对后续管理不管不问,对沼气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很多服务网点的建设流于形式,服务制度不健全,很少从事服务,同时服务网点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沼气服务网点满足不了沼气户的需求。

2.2 维修不及时,沼气建设服务网点覆盖面小

不少农户自身缺乏维修技术,户用沼气面广量大点散,沼气技工一方面在精力上难以顾及维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规范合理的服务管理机制,仍然存在重建轻管忽视维修的问题。目前正在实施的相关项目县(市区),虽然建立了部分沼气服务站,但布点较少,覆盖面小,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毁损配件的更新和正常使用。

3 对策

发展农村沼气要坚持“以国家投入引导、多元参与、运作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总体原则。不仅要求服务人员随叫随到,解决沼气池存在的问题,还要求承担到村组宣传沼气使用管理维护技术和知识,大力宣传沼液、沼渣等综合利用技术,及时配送沼气用户急需的零配件,应急处置沼气突发安全事故等重任。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必须把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与沼气建设同检查、同考评、同验收。各乡(镇)要建立组织机构,协调全乡镇的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确保其顺利实施。

3.2 健全各级管理和服务网络

进一步健全县、乡、村各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壮大县、乡沼气服务网点,做到有人员、有牌子、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零配件专柜。在沼气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上,市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乡镇农业服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各行政村中要明确1个农村沼气技术负责人,并经过专业培训上岗,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专用设备和人员,逐步把小的服务网点归并为区域服务站(中心),并规范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

3.3 大胆探索各种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

鼓励个体或民营企业专营或兼营配件供应中心,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委托供应中心,在上级指定的中标厂家或经销商处,统一采购,统一供应。建立健全沼气使用的管护、保养、维修等各项制度,并对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3.4 加强沼气用户自身培训

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印发沼气使用技术手册等形式,切实加强对沼气用户的技术培训。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要负责培训到乡镇和沼气技工,再由乡镇培训到村组用户,通过层层培训,把沼气池日常的管护、维修及综合利用技术提供给用户自己掌握操作,不断增强用户自我服务能力[1-2]。

3.5 建全乡村服务网点

以项目县为单位,在有条件的乡成立农村沼气服务站,建立服务职责、服务内容和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收费标准。服务点应以300~500个用户为1个服务区域,服务半径约10 km2。公开招聘1名热爱沼气事业的熟练持证技工,负责区域内用户日常管护、维修和技术培训工作。服务点要与县能源主管部门签订服务承包合同,合同期以3~5年为宜。与用户签订服务承诺合同,明确服务内容,细化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接受用户监督。在更换配件时,允许收取适当差价,如单个配件在10元以内,加价不得超过20%;10~30元的不超过15%;30元以上,不超过10%。既可确保用户的承受能力,又能提高技工的服务热情。

3.6 建立农民沼气协会

以项目村组为单位,采取自愿的办法,由用户和技工组建成立农民沼气协会,会长一般由村干部兼任,确定1名持证技工为技术负责人。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协会章程和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一事一议”民主筹措会费,主要用于为会员用户提供日常免费服务。技工在开展免费服务后,要填写维修服务卡,并由会员用户签名,协会凭卡支付技工报酬,确保服务质量[3-4]。更换零配件时,会员用户不得另行加价,以鼓励其他用户积极入会。该形式既方便及时,又能互相监督,保证经费合理公平地用于服务。

3.7 加强对沼气灶器生产企业的监督

农业部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生产沼气灶器具和管路器材中标企业的监督,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器具产品应及时予以调换,避免因为灶器具的质量问题影响沼气运行效益的正常发挥,挫伤农户建池的积极性。

4 参考文献

[1] 吕宝仓,姚建军.新乡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沼气,2007,25(5):52.

[2] 白婧婧.巩义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J].农家参谋:种植大观,2011(5):38-39.

第8篇

永宁因其奋力打造“健康”名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的医疗健康产业特色城市、健康旅游目的地而受到全国乃至海外的广泛关注。该镇不仅在科学规划、产城一体方面魅力初显,更在健康医疗、健康商务及健康旅游等方面绘就蓝图,并力求各项城市功能健康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引领产城一体持续发展

永宁镇位于成都环城生态带西侧,居住人口5.3万,是典型的中心城市近郊区。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国际医学城”发展总体定位,永宁镇将立足博奥生物、八一康复、华西医疗等品牌项目,川西旅游环线门户、川西林盘农耕生态本底等优势,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坚持医疗健康主导产业,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健康幸福小城市,由传统农业场镇向现代产业新城转型升级。

产城一体,统筹总体规划。永宁小城市总体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核心区10.38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1.5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区11.6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6万。

基础先行,完善专项规划。突出城市配套,规划完善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基础配套体系;突出产业配套,规划完善能源保障体系;突出城市特色,规划完善城市设计、绿道绿地、林盘保护等城市文化体系。

多规相融、多规合一,实施“一心、两轴、三主题”战略。“一心”,以保利地产、博奥生物、上医国际广场、华西温江院区等产业项目聚集区为核心,形成国际健康新城的核心发展区;“两轴”,依托“一心”,永文大道沿南北延展、芙蓉大道沿东西延展,拉开国际健康新城发展框架;“三主题”,以高端化的健康医疗、现代化的健康商务、国际化的健康旅游为主题,构筑全产业链的医疗健康产业体系。

“先下后上”全面促进健康城市协调发展

永宁镇正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拉开小城市建设序幕,全镇新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续建项目20个,运营产业化项目7个,招商洽谈储备项目20余个。

全力优化城市承载服务功能。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总体时序,以道路交通、能源建设为切入点,抓住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契机,优先系统实施地下雨污管网等系列改造;加快实施绕城高速永宁互通立交等主要节点和主干道路建设;配套完善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项目,构筑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承载基础,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力促产城一体协调发展。按照“产城配套并重”的原则,在健康医疗方面,运营好华西温江院区、八一康复中心、华西数康等产业项目,加快建成博奥生物、脐血干细胞、泰康养老关爱社区、太平健康综合体等一批重大健康产业化项目,形成国际医学城的产业主支撑。在健康商务方面,加快建成保利国际健康休闲示范区、华睿医贸城、医科总部基地、逸都城综合体等项目,形成国际健康新城的商务主配套;按“居业平衡”理念,加快建设学府杏林、芙蓉田园等高端居住项目,打造新型小城市的高端居住品质区域。在健康旅游方面,加快金沙湖、国际医学健康文化博览园、成都农耕文明实景博物馆等现代都市观光项目建设,打造“城在水边、水在林中”的高端颐养休闲区,形成都市近郊区的健康旅游品牌。

奋力推进城乡同繁荣共发展。为实现城乡统筹同步,将加快实施传统农业区域的产业升级,全力推进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及国际功能农业示范园,以期把现代农业区打造成产村相融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城乡统筹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永宁镇攻坚克难,不断创新。无论在系统推进城乡居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不断完善城乡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在探索创新综合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始终以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多渠道、多方式力促农民持续增收,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探索货币化安置和定向购买商品房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新模式;全域实施现代农业区花篱、永福、八角等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建设芙蓉水居、田园花篱、八角社区等新型安置小区。

不断完善城乡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永宁镇已构建起区、镇、社区、小区院落、楼栋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采取购买服务、以奖代补、专项扶持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构筑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区、镇、社区三级网络互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

“3+4+3”模式,探索创新综合保障机制。永宁不仅通过“3个途径”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切实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更凭借“4个渠道”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小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每年安排3000万元设立小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平台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对医学健康产业项目配套出台了规费减免等相关政策;建立项目建设资金共管机制。同时,永宁还通过“3个层面”强化组织人才保障,奠定小城市建设人才基础。不仅聘请16名院士组成专家顾问团,全程参与小城市建设发展专业咨询、医疗健康产业规划评审,还联合美国豪张斯、保利实业、剑鹰策划等组建专业策划设计团队,提升永宁的小城市策划、规划专业水平。

化茧成蝶特色小城市将傲然崛起

一座“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山湖田林相依绕城,川西田园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城乡居民健康幸福,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健康新城,正从成都城西向我们走来――这座城,永宁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

第9篇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后勤服务体系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K4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16-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独立学院作为其中的重要新生力量,其本身的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独立学院与传统的公办高校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身的运行管理需要与传统的高校管理方式进行区分。从客观层面来说,公办高校的很多后勤服务管理机制都不适用于独立高校的后勤管理。独立高校本身要适应不同的资源来源方式,并且有效的对民办机制的特点进行发挥,最大限度的对社会资源与力量进行运用,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效益和学校管理发展水平。在独立学院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保证独立学院日常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该文对于独立学院后勤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实践探索途径。

1 独立学院后勤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独立学院的产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使独立学院得到更加健康发展,就必须研究和掌握其后勤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这是办好独立学院重要前提。

首先,在独立学院的结构体系中,后勤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点。与传统的公办高校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高校的后勤体系主要是从以前的行政体系中进行分离,并且具有一定的转变的过程,属于高校的直属管理部门。在独立学院中,其后勤体系则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特点,相对于高校内部管理结构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很多资源和力量来源都是社会,而不是高校内部。

其次,在独立学院的结构体系中,后勤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多元性特点。公办院校中,后勤服务体系与高校的从属性特点较为明显,并且服务体系层次单一,具有一元化的特点。而独立院校中的后勤服务体系,由于其组织源自社会,其本身服务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并且整体组织结构层次也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最后,在独立学院的结构体系中,后勤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公办学校中,其后勤服务体系与市场的联系较少,并且不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独立学院的后勤服务体系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当中,并且随着其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各项功能的完善,其服务组织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变更当中,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与可发展性。

2 独立学院后勤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途径

2.1 依托社会力量

高校后勤服务器本身为高校的日常运行提供了管理、服务和育人的不同职能。独立院校和公立院校其创办过程和基本职能的实现途径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后勤服务体系创办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地考虑市场因素,并且合理地分配与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的引入效果是后勤体系服务水平的决定因素。在对社会资源的引入和利用上,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和制度。对后勤组织引入管理上,要做好把关,并且严格地管理和筛选可靠的服务组织,保证整体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规范性。在后勤组织管理上,还要引入科学的竞争机制,结合服务市场的发展规律。对于同一类型的服务项目,高校可以委托不同的服务组织进行经营和管理,并且打造一个公平、透明、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真正地将服务质量作为筛选目标,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

2.2 明确服务目标

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将后勤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分配,并且与学校的综合管理进行结合,确立明确的服务目标体系,将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作为后勤工作开展的目标。在进行服务组织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丰富服务经验与服务过程规范的公司来为学校后勤提供服务保障。虽然这些组织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但是由于其属于外在主体,与学校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性,所以会造成服务过程较为被动,并且对学校缺乏足够的认同。针对这种情况,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员要对于自身的思想意识进行转变,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当中,并且基于学校的发展层面,配合学校的发展体系,适应学校的各项设施的建设。只有更好地配合学校,才可以实现内部服务市场的扩展和发展,才可以更好地获得组织利润空间,让组织内的员工具有更高的归属感,服务过程更加积极、主动。企业本身对利益的追求是其本质的发展目标,在服务过程中要将自身的利益与师生的利益进行结合,并且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来纳入自身的服务标准当中。针对这方面的考虑,学校内部管理上,可以对双方的合作期限进行合理的延长,并且为后勤组织开展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良性的发展平台,双方共同促进发展。

2.3 提高服务水平

在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于后勤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套服务保障标准,并且规范地进行执行和管理。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且结合相关的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衡量,减少服务问题,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真正的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进行落实,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的不断创新改进。后勤服务工作的职能很多,针对不同的职能岗位,要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程序以及管理规范,并且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要保证每项后勤服务工作都具有明确的责任、规范、程序以及监督流程。学校管理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后勤服务管理标准,并且将避免管理问题,对管理过程中的疏漏进行逐一的解决,消除管理盲区。我们都知道,后勤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校的师生,师生是否满意是衡量后勤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后勤服务工作与其他产品不同,并且不具有更换性。后勤服务工作的开展,要保证各个管理部门进行不断的走访与调查,采用不同的渠道了解形式,从不同的方面对师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了解和满足,并且对后勤服务的重点、方向以及渠道进行改进,真正地提高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水平。

2.4 加强监督和管理

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考核,是保证后勤服务工作落实和相关制度执行效果的有力举措。独立院校可以构建一套科学的服务评判标准,并且对服务质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管理,充分地将后勤部门的各项职能进行发挥,并且结合相应的经济激励和指标制度,让后勤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进行量化考核上,要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标准,并且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区域进行重点考核。考核完成后,考核结果要作为后续管理费用支付以及合同签订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学校的主体,后勤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听取师生的意见,并且时刻关注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地进行改进。师生科院组织相关的后勤服务意见管理员,统一地进行调研,让师生参与到后勤管理服务当中,更好地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人性化水平。

3 结语

独立学院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师生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后勤服务其本身的职能与其他公办高校相同,都是教学管理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力量,是组成独立学院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提高独立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独立学院后勤服务体系的特点,并且不断改进和创新,加强实践和落实,打造一套科学、完善、高水平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新跃,张牛华淑芳.论独立学院后勤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90-91.

[2] 裴俊罕,董连堂.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几点认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235-236.

[3] 尹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体系改革模式研究――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19):136.

[4] 毛波杰,韦广全,徐榕君.论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自信――以苏大教服集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3(6):8-10.

第11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对策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分析

1.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盈利。

物业管理企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赢利点是企业向业主们收缴的物业管理费用。所收缴的额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所以在现阶段,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完善收费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并不断开发新的让业主满意的服务种类,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获利。

2.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物业管理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必须要靠过硬的企业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建设,这就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通过向业主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业主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以后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分析

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契机,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营状况也改善了很多,企业的数量开始增多,实力也在逐渐的增强,服务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取得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服务效果不能达到行业要求

虽然我国现阶段能够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非常多,但很多都是按照“谁开发谁管理”的模式经营,这样由开发商设立物业管理服务部门,结果就造成了物业企业管理不科学,企业资质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效果不能达到行业要求的状况发生。还有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是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成立的,提供的服务也比较科学有效,但数量太少,只占目前所有物业管理企业总数的一成左右,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2.从业人员素质达不到行业要求,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服务人员

由于物业管理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目前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由其他行业转化过来,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的综合培训,也不具备物业管理服务行业要求的上岗经验,这样的企业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可想而知。个别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也开展过物业管理服务的岗前培训,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多数培训最后成了形式主义,后来导致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服务与行业要求相差甚远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制约了物业管理服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并对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3.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物业管理服务获利艰难

中国目前的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受到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影响,规模都比较小,很难实现一些生产型企业的效益优势,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的空间不足,很难留住高素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下降,又引起一些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满,进而造成物业管理费用难以收取的现象发生,物业管理行业本身利润就比较低,再加上收费艰难,很多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出现了亏损等问题。现实的状况让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发展起来步履维艰,这也成为物业服务企业、政府机关不得不去认真重视的难题。

三、针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可采取的相关对策

1.建立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化、专业化化的发展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针对于目前物业管理服务发展的实际,在新的形势下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认真完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开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真正让物业管理企业贴近市场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提供适合市场和业主需求的物业管理服务,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在管理时更加细化,严格审阅房地产开发企业上交的商品房物业管理计划表,不能达到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不能给予审批,在最初阶段就杜绝“不合格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不达标物业管理服务”这种情况的出现。

2.加快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这是企业推出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

物业管理行业隶属服务业,物业管理人员从事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素质技能型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是企业推出高质量服务、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物业管理企业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物业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企业必须要抓实的工作重心,物业管理企业要利用好企业资源对物业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服务的科学性和业主的满意度,企业还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为员工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员工素质的提升会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高质量的物业服务也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战胜对手的关键优势因素。

3.物业管理企业要努力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盈利模式

物业管理企业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服务种类,完善服务体系的综合建设,积极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的盈利模式,不仅要做好常规性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业主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还要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来确定业主不断增加的新的需求,增加有针对性的专项物业管理服务,这种“急业主之所需”的物业服务模式会让业主产生较高的服务满意,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和所提供服务的增值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物业管理企业在提供物业服务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与物业服务有机的结合,加快科学技术的引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在庚, 白丽华.《物业管理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9.7

第12篇

关键词:社区养老;完善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家园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老年人晚年生活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社区最贴近老年人的生活,最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也能最有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油田领导长期以来一直注重老年工作。管理局党委书记席秀海在2012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老年工作是全油田的共同责任,必须 加强组织领导和探索研究,增强工作活力,切实提升老年工作水平。油田社区应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一、完善社区老年服务队伍,优化老同志安享晚年的幸福环境

管理局党委书记席秀海强调:“做好新形势下老年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尊重老同志,企业才会收到尊敬,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两项待遇“,切实维护好老同志的根本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单位实际,在职工利益上特别是老同志根本权益上,全心谋福,孝心现福,齐心造福、尽最大努力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服务好老同志的晚年生活。”社区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最直接、最便利的服务;社区要建立老年服务网络,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机构站点、老年人信息联网;社区对空巢老人、孤独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特困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应给予更多关照;社区要建立特困老人救助制度,将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社区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不同需要,采取有偿、低偿、无偿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和最便捷的服务。社区老年人只要拨通热线电话,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和家庭照料。可以由社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也可以将住在家中的老人白天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洗浴、就餐服务,进行生活或心理指导、功能训练等,晚饭后派车送他们回家;还可以对因身患残疾、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看而家庭照料又存在困难的老年人,入住社区的养老设施,照顾其饮食起居,组织各项娱乐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指导等。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亲情打造健康和谐乐园

为方便老年人就诊和康复保健的需要,做到“老有所医”,应本着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的原则,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保健中心或兴建老年康复保健站等,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老年人综合咨询中心,设立健康热线电话和医卫人员接待等措施,提供咨询服务以解答老年人及其家属所关心的保健、医疗、康复等问题。逐步把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大部分解决在社区,以减轻老年人在患病时挤车、挂号、排队等困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就地就近的特点,在社区为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在日常保健方面,开展医疗保健知识讲授、健身活动指导、就医用药咨询等服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定期举办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普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教育及护理知识。对体弱多病,行动困难的老人,可以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和家庭护理员等,到老人家中提供多项服务。定期上门了解患病老人的病因、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与医院联系会诊;可以建立家庭病床,到老人家中进行诊疗护理,对老人及家属给予用药、营养、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

三、创新载体,统筹推进,高标准建设老年文化活动阵地

社区要创造条件整合社区内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包括能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能为老年文化活动提供辅导的专业人才,能为老年文化活动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队伍。社区要不断完善老年文化设施,每个社区都应建有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中心设立社区老年文化办公室、老年学校、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健身室、歌舞厅、节目排练室等,融老年文化、教育、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把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办成老年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精神家园。办公室和各种活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和活动器材,并保证其正常运转。社区老年人来自不同阶层,文化水平、经历和阅历也不相同,兴趣爱好各异。组织读书、看报、座谈、讨论等学习型活动;组织书法、绘画、诗歌创作、唱歌、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咨询、谈心、沟通等人际交往活动;开展各种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有助于老年人达到扩大交往、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应办好老年学校,有专人负责,有合适的教学场所和必要的教学设施,聘请热爱老年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医师任教师,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老年人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书法、绘画、文学、诗词等。通过老年学校学习,提高老年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完善社区权益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法律服务水平

社区要全面落实各项老年法规政策,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服务网络,利用社区人才资源,组织住在社区的公、检、法、司部门的离退休人员成立社区老年人维权站,以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或社区警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基层法律服务网点,并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协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社区老年人维权站要提高老年人法律服务水平,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细则,规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标准、服务资金的来源等,使社区老年法律服务做到有章可循,保证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为需要得到法律援助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对老年人和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房屋、财产发生纠纷问题进行调解服务;对老年人诸如丧偶、离异后的再婚等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对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老年人,协助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缓交、减交或免交的优待;加强涉老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或者诽谤、虐待、遗弃老年人等不法行为,应依法处理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