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强化网络宣传

强化网络宣传

时间:2023-10-12 09:4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强化网络宣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强化网络宣传

第1篇

按照___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局于20__年6月1日至6月7日全力推动、积极组织第三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加强了全局网络安全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依据《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党网办发文〔20__〕1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网络安全

认真部署全局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自收到通知和全区活动方案后,我局于5月29日召开党组会,对全局开展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活动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会后转发《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到机关各科室和机关各党支部。要求各科室和机关各支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集体学习等有效形式,在全局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体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我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负责督导分管科室,全力按照区委领导小组和局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做好本次宣传周的活动。

三、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通过宣传栏和条幅的方式公开宣传。

2、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3、全局组织统一培训,对干部职工安全使用支付系统以及办公网络进行系统教育,上好网络安全第一课.

4、局党组成员和科室负责人签署网络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到岗。

5、组织了全局网络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四、效果明显

深入人心

1、经过这次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提高了,参与热情提高了;二是对网络安全的漏洞得以填补,使办公网络的使用更加安全,。

2、全局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这次宣传活动中,让全体干部职工基本树立了网络安全教育理念,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认识到学习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

2020学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

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

根据__县教育局转发教育厅《关于开展20__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9月16日至9月24日__镇中心校组织全镇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号召大家共同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镇中心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把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二、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周主题活动

1、有条件的学校利用LED电子屏辅助宣传。每天滚动播放本次网络安全周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及相关宣传标语,在最大范围向教师和学生宣传网络安全周活动。

2、镇初中组织开展了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

3、9月19日,各学校召开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讨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

4、利用升旗仪式,由主持人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宣传网络安全常识。

5、通过学习园地、板报的方式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宣传。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应用在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新的网络安全问题,病毒木马传播、攻击破坏、网络盗窃诈骗、有害信息蔓延、网络游戏成瘾等都给广大网民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__镇通过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了教职工和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0学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3

为落实省联社及《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参加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更好的促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行领导高度重视,在各部门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于20__年6月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个活动形式:

1、对员工的网络安全知识进行指导,在我行内网网站通告,讲授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在内网网站网络安全相关学习视频,组织员工进行观看,视频内容包括“《个人信息泄露要防范》、《电脑病毒要防范》”等;

3、向各网点分发网络安全宣传折页。

在活动中,我行员工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安全意识,更获得了很多新的科学知识,在日常办公中避免不必要的安全漏洞。

2020学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4

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是首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为全面加强我校网络安全安全工作,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依据国家教育局【20__】__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于20__年__月__日——11月30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网络安全

认真部署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__月__日上午中心校召开小学校长会,对整个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人员的职责,会后下发了《中心小学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计划。要求各校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课堂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全校各部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校长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中心校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全力配合学校做好本次宣传周的活动。

三、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并张贴在校门口。

2、充分利用板报、班刊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3、中心校统一下发光盘,各校组织学生观看影像资料,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上好网络安全第一课.

4、全校进行了一次校园网络安全隐患大排查。

5、进行了一次全员参与网络安全演练,各校均于本周举行了网络安全演练。整个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没有意外事故发生。

四、效果明显

深入人心

1、经过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支持重视多了,二是教师和学生亲自参与多了。

2、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这次宣传活动中,让全校师生基本树立了网络安全教育理念,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认识到学习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

2020学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5

为增强校园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问题甄别能力。按照教育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函〔20__〕57号)和省教育厅(教办思政〔20__〕498号)文件精神,化工系于11月29号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一、活动主题

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二、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29日。

三、活动内容

在化工系内广泛宣传关于网络安全的事项

四、活动形式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

(一)组织召开网络安全主题教育的团课

通过召开主题教育团课,结合身边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网络生活需要遵守的准则,特别是加强对沉溺于网络学生的教育。

(二)在微信平台上进行网络安全宣传

利用化工系微信平台,对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方案、计划等相关资料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

(三)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组织师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竞赛内容紧扣本次活动主题。竞赛网址:___

(四)开展“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活动。

举办网络安全宣传讲座,组织师生观看网络安全视频。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创建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为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管网、以人管网、技术管网”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坚持严打整治和管理控制相结合、发挥优势和整体联动相结合、专项行动与基础建设相结合、舆论宣传与发动群众相结合,向全县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宣传网络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自律,自觉抵制和共同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营造健康和谐社会氛围,建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和文化。

二、主要任务

加强教育管理,落实责任,净化人口计生网络环境,强化门户网站以及论坛管理,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文明上网,推动网络文明建设。

(一)加强宣传,强化舆论阵地。通过专题会议等各种形式,宣传国家关于互联网整治政策,引导人口计生系统干部正确上网,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二)动员全体干部广泛参与。加强对这一活动的宣传动员,发动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参与,鼓励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积极举报网上不良信息和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整治成果,为我县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结合人口计生系统实际,组织专人认真排查信息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以确保全面消除有害信息有效落实防范措施。

(四)加强对人口计生系统门户网站管理。制订网站管理规定,检查门户网站内容是否违反相关规定,并对不符合规定及时进行删除,对发表在网站的内容要有领导和专人审核和管理。

(五)加强对网络和电脑安全管理。做好防范电脑病毒和黑客侵袭工作,安装杀毒软件,保证网络畅通,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途径。

(六)加强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正确引导。指导全县计生系统干部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上网,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诱惑。

三、主要措施

(一)结合人口计生系统实际,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管理网络信息,实时监控网站内容,不得随便转载新闻类信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开设论坛、留言板,不要开设与自身业务无关的内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整治互联网不健康信息工作转向常态化。

(二)通过多种渠道教育人口计生系统干部提高信息素养,正确利用子网和手机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利用宣传栏、内部网络、悬挂横幅和培训教育等方式,开展宣传发动,营造专项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自查自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查内部网站上是否有低俗、不良、扰乱社会安定的信息及诈骗、赌博、销售违禁和不健康物品广告等;

二是查内部网站上是否存在不健康的网站链接;

三是查人口计生系统业务计算机、办公室计算机是否下载的不健康信息;

第3篇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唱响宣传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现就加强全区(镇)网络舆情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媒,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聚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加强网络管理,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组织,明确网络宣传管理的主要任务

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由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评论员组成的高效有序的网络舆情管理处置队伍,强化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做好对重大网络舆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工作。

(一)网络发言人的职责。网络发言人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以本机关名义,在互联网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政务信息;根据权限通报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收集网民意见、建议,释疑解惑,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引导日常和突发的网络舆论,第一时间权威信息。

(二)网络舆情管理员的职责。网络舆情管理员主要由政治处相关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日常监测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送网络发言人和领导,如发现重大网络舆情要及时上报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协助网络发言人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认真完成县网宣中心布置的任务。

(三)网络舆情评论员的职责。网络舆情员由各局(办、处、中心)信息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关心网络舆情信息,日常监测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对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在全县网络民情在线平台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如发现涉及到本部门的重大网络舆情,发生网络时,要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和区(镇)班子成员,并按照宣传提示口径,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协助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完成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健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的工作机制

按照“积极利用、正确引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引导工作,切实发挥网络信息资政作用。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汇报制度。要求网络舆情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贴吧、BBS、博客、微博等,对涉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主动答复处理相关咨询、投诉、建议,及时将网络舆情情况报告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第4篇

加强宣传教育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避免上当受骗

增强防范意识抵制不良网络贷款 防止利益侵害

——学校落实风险防范预警工作小结

根据省教育厅《2020年学校安全风险防范4号预警》结合学校实际,我校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了全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现将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强化防范教育,提高防护能力。

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我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班级开展专题教育、专题讲座、专项宣传、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电信诈骗、不良网络贷款等诈骗的类型、危害及防范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二、坚持强化预警监测,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我校加强门卫和校园巡查和日常活动管控力度,值周领导负责,督促门卫加强门卫管理,严防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宣传、推荐、不良网络贷款,对发现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同时,结合校园及周边安全巡查工作,对发现的“校园贷”等借贷小广告及时进行清理,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大力开展线索摸排,切实减少损失。

为了对发现的电信网络诈骗、校园不良贷线索及时掌握,我校开通了预防校园电信诈骗举报电话,畅通了举报渠道。学校决定每月定期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摸排活动。近期重点摸排是否有学生被诱导注册企业信息开办对公账户和被组织批量开办“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是否有学生将其微信账号租借他人使用、是否有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等。采取《致学生家长的 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套 路贷”“裸贷”等新型违法犯罪有关情况的知识和危害,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时刻关注其思想、行为动,合理规划孩子的消费支出,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告知学校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方面的现实困难,从根本上解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总之,我们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进行了宣传教育,线索摸排,没有发现诈骗线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达到人人知晓,个个防范,切实减少学生及其家长的财产损失。

第5篇

1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1.1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结合为了可以让思政网络传播进行的更为彻底,必须重视受众群体,由于受众群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都呈多样性,很多受众群体因工作家庭等原因在学习时间上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思政教育网络传播就将传播方式分为两种,即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所谓同步传播即实时对受众群体进行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而异步传播则是根据受众群体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出学习时间,而思政网络传播针对受众群体自定的时间进行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效果,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机构有必要对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进行整合,将这两种传播方式灵活运用。

1.2创新信息传播形式互联网为传播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工具,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正是利用这些多样性的工具使信息传播形式更具多样性,如影音传播、图像传播、广播传播、文字传播等,通过对网络多样化的工具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让受众群体有了更多选择,还能丰富思政网络传播趣味,让受众群体在接受信息之余对其产生好感,从而更有效的接受思政信息。

1.3信息全球性覆盖网络的存在使网络传播过程突破传统传播,实现传播过程无区域限制与时间限制,传播空间无限宽广,将一切对传播造成阻碍的因素最小化处理。互联网从字面意思分析就可得知它是通过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将不同的区域与国籍相连,真正意义上做到全球信息的疏通与资源的共享,通过对网络的利用使得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继承了信息全球性覆盖的特点,让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过程在不同国家与不同种族的受众群体间传播,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效率与广泛。

2强化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与管理的途径

2.1强化网络教育传播管理体系,重视机制建立首先应当对调控体系与机制的建立加以重视并进行强化,在强化过程中需要对目前欠缺的体系进行建立,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不忘贯彻党政工团理念,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管理和协调实施优化。其次,在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中建立保障体系、自律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体系、队伍保障体系以及相应机制。

2.2制定健全的网络传播管理制度,有序开展管理工作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管理规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加强,规程的建设要从始而终贯彻在管理规程建设当中,提升体系建设。要将管理部门的建立工作划分到整体工作规划之中,实现规划的统一性与责任的有效分配,按照职位等级高低对其进行管理,同时根据思政教育传播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完善机构保障体系。

2.3加强网络技术管理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其目的就是让思政教育的传播形式满足时展,做到与时俱进的整改,在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其支撑,从而可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传播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强化网络技术管理的起始点可以先从对网络技术的利用开始,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网络进行运用,为受众群体营造一种思政教育与科技并存的效果,并用该效果去吸引受众群体。对宣传途径及宣传方式进行创新,有效利用发达的网络科技,将思政教育传播与声音、影像、光影等技术相结合,让受众群体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

3结束语

网络技术是目前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产物,作为思政教育传播其过程就是为了宣传,所以一定要利用网络的普及性、便捷性、广泛性以及传播效果。通过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管理进一步分析,认知网络传播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和对应手段,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效果最大化发挥。

作者:冀雪超单位:邯郸学院

第6篇

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近日,xx市局(公司)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扎实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营造起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细化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终端病毒防控、日常运维监测、系统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管控措施,严防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安全意识。强化网络风险宣传,定期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诈骗手段、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等进行专题推送;充分利用电梯间展示终端“使用频繁、受众广泛”特点,选取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短片,进行全天滚动播出,引导全员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培养安全意识。

加强教育培训,有效防范风险。组织信息化方面骨干力量,到青岛市局(公司)、xx中百集团等单位学习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经验;邀请信息化安全方面专家,采用观看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片、实例讲解、模拟故障处理等形式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辨别能力和防御能力。

加强日常管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联合专业机构,对应用系统、网络核心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测,查找安全漏洞,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照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组织信息化部门人员定期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第7篇

互联网具备着如下的优势特点:第一,全球化。互联网能够打破地域上的束缚,将大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小到世界每一角落的人文信息及时地融入到网络世界中,只要点开这一小小的界面,便能够走进世界。第二,开放性。这一特征是互联网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以开放性的信息空间来接纳相应的使用者,进而实现信息的传递。第三,多元化。在网络世界中,其包罗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是思想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网民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享。第四,交互性。互联网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网民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而接收到信息的人群同样能够对此做出主观评价。

二、信息网络给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一)机遇

首先,丰富了宣传媒介。以信息网络为媒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具备了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网络优势作用的发挥,高校能够及时地实现新闻信息的宣传,并且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宣传与利用效果。其次,提高了这一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互联网为媒介来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够通过对互联网互动性、开放性等优势的利用来强化信息宣传的效果,及时、方便且形式丰富的新闻信息,能够更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进而通过互动反馈来提高这一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最后,为这一工作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当前,对于高校来讲,以网络为新闻信息传播阵地的效果与作用更为凸出,通过QQ群、微信群以及论坛等的建立来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迎合了当前高校师生接收信息资源的方式。

(二)挑战

首先,传统宣传模式受到挑战。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师生几乎都是网民中的一分子,其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网络。因此,对于高校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而言,依旧以宣传部门为主来落实新闻信息宣传工作,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更新思想,落实信息网络化传播,亟待解决。其次,传统媒介面临挑战。对于现代人来讲,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的方式来获取新闻信息的人群逐渐减少,尤其是对于高校师生而言,其主要是依靠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媒体来获取新闻信息,所以,对于高校传统以纸质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而言,将面临新兴媒体的强势冲击。

三、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实现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打造多层次宣传模式

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提高新闻信息宣传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在原有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将网络这一媒介加以充分的利用。例如,以互利网为媒介建立论坛、博客以及微信群等;与此同时,要根据师生专业等需求的不同,实现对新闻信息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并要打造出多层次的新闻信息内容,同时要确保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二)深化新闻信息内容,突出高校办学特色与优势

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想实现自身的不断壮大,就需要意识到其已成为当今大众与社会媒体所关注的焦点。因此,高校要以新闻信息的宣传工作来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在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时,要进一步挖掘自身新闻信息的成果,通过对教学研究成果等的报道来充分地展示出自身的办学优势,进而实现对新生力量的吸引,并提高在校大学师生对母校的重视,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三)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下,基于互联网言论的自由性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不完善,高校同样需要落实危机公关这一内容,以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确保不因新闻信息的不实报道与传播而带来负面影响。要想落实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打造相应的公关队伍,落实各监管人员的责任,确保实现对本校新闻信息的及时有效监管,以维护高校的稳定、团结,确保高校的稳健发展。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需要以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呼应机制来确保实现对突发网络信息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强化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

互联网时代下,要想确保以一支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就首先要确保落实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当前自身的实际状况拟定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相应宣传博客的构建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同时,还要将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以及教师的思想情感中,从而促使教师坚定职业选择,将自身的知识与热情奉献于教育事业。

四、总结

第8篇

一、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及人社部、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厅、市委市政府及局党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抓细抓实抓紧各项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二)做好信息支撑。切实保障各类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网站、移动应用、12333等渠道,确保人社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地。加强视频会议的联调测试、技术保障、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紧急任务的有效传达落实。

(三)抓住发展机遇。深入分析疫情防控给信息化发展提出的要求及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经办大厅、网上服务、移动应用、自助终端、12333等服务方式的有序衔接,加快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联动。

二、加快社会保障卡应用建设

(一)完成发行任务。大力推进电子社保卡签发工作,确保完成2020年发卡和电子社保卡签发目标任务。稳步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制定发行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好国产密钥服务系统建设,确保第二代社会保障卡向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平稳过渡。

(二)提升服务能力。完成省政务服务网、皖事通上社会保障卡服务事项的对接,实现社会保障卡网上申领、邮寄发卡、即时补换、线上启用等服务的一网通办。继续协调合作银行推进“一站式”服务网点建设,快速发卡网点覆盖所有县区和县区全部合作银行,每个县区至少设立2个快速发卡网点。开展“清卡行动”,摸清超期未发、死亡未注销等卡片数量,建立回收处理机制,确保应发尽发、应销尽销。

(三)加大应用拓展。开展人社领域待遇用卡专项提升行动,加大各类就业补贴、农民工工资等待遇进卡覆盖面,拓展社会保障卡在职业培训、人事考试等领域应用。推进全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贯通实体卡与电子社保卡应用,依托电子社保卡集成人社各类“线上”应用,推进社会保险“线上”缴费,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线上”认证,加大医院门诊和住院电子社保卡扫码支付结算宣传,推进电子社保卡与“安康码”互联互通互认。

三、深入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

(一)做好“省集中”建设。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做好智慧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人事人才、基金财务等“省集中”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配合做好社会保险数据整理、数据上报、需求调研、开发测试、数据转换、系统切换、风险防控及使用操作等方面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成效。

(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拓展网上服务、移动应用、自助终端、12333咨询服务电话等多渠道便捷服务,整合统一全市人社“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及公共服务应用接口标准,加大信息化协同和数据共享,加强与省政务服务网、皖事通、省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对接,积极推进各类业务“网上办”和“掌上办”。

(三)加强软硬件平台运维。继续完善社保核心平台系统,完成电子社保卡扫码登录及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政策落地系统改造工作。加强数据中心机房规范化管理,做好软硬件设备和环境设备运维,完善信息化固定资产台账,确保各类软硬件基础平台稳定运行。

四、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落实2020年“互联网+人社”重点任务计划。着力完善一体化应用服务建设,探索“大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切实增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二)提升12333电话服务能力。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事业发展,举办好2020年“全国12333统一咨询日”活动。推动12333电话咨询业务购买第三方服务建设,确保综合接通率达到80%以上。加快12333电话查询和业务办理功能建设,探索12333智能服务应用。强化业务政策培训,充实完善知识库内容,努力提升12333电话咨询服务水平。

五、不断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站位,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增强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网络信息安全担当。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集中学习。

(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完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整改,加快推进县区业务专网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数据库审计和运维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技术手段,做好业务终端准入控制和操作人员权限管理,提高基础安全防护能力,防范安全事件发生。

(三)完善安全通报机制。建立完善市县(区)两级网络安全通报反馈、应急处置机制,形成“通报、整改、督查、反馈”闭环,上下联动,共同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六、继续加强网信基础建设

(一)加强宏观规划。对标“十三五”人社网信目标任务,逐一清点落实。谋划“十四五”期间人社网信工作思路,开展“十四五”人社信息化课题研究。

(二)加强工作宣传。将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实抓好,以社会保障卡宣传工作为重点,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卡服务的每个环节,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第9篇

为了进一步强化全县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有效地打击非法运输和经营烟草制品违法活动,我局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局领导不仅带头抓,还从挖掘内部潜力着手,带动群众积极发展信息网络。在全局人员上下一心的一致努力下,全年运用举报信息查获违法烟案117起,查扣非法卷烟197件,案值23.3万元。今年我局在信息网络建设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领导重视,强化工作氛围

局党委对专卖的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极为重视,年初就与县有线电视台签定协议,全年在有线电视各主要频道以游标的形式滚动宣传举报电话,公布举报奖励兑现措施,对各乡镇经营户、司机、麻木、人口密集区群众发送举报监督卡片4000张,出动宣传车深入乡镇、村组巡回宣传,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

一年来,坚持每月一次工作例会,逢会必讲信息工作,对成功运用信息抓获的案件进行重点讲评,把信息工作纳销计酬考核,基本形成了上下一心,人人参与,个个关注信息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实效,强化重案查处

为加强专卖信息线人的发展工作,局领导不仅带头亲自发展线人摸信息,另外确定了两名信息网络专职工作人员,还规定凡是专卖管理人员运用各自的社会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人发展线人不得少于5名。并积极组织精干人员到辖区周边地区摸信息,找线索。要求各中队除管好辖区市场外,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结合各乡镇访销人员提供的线索查处违法烟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重创一批不法烟贩。

一是广布信息网。为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我局先后派出专卖稽查人员到荆州、沙市、监利、石首等周边地区甚至邻省湖南的一些县市找熟人、摸信息,全力建设信息网络。所有专卖管理人员充分调动自已的关系网,找亲戚、朋友、同学,在他们中间发展线人,寻求有价值的信息,有力打击卷烟违法活动。肖建军做为秦市口子中队中队长,平时就很注意线索的收集,几次亲入秦市乡麻布拐巧妙利用烟贩间的矛盾,积极发展举报线人,建设自已的信息网络,并运用举报信息查获了几起有影响的违法烟案。2月20日查获秦市乡千合村王杏元等5人囤烟案,查扣非法卷烟18件,价值1.6万多元。7月24日又查获秦市乡千合村张国子、赵立力囤烟案,查扣非法卷烟8件,价值1.4万多元,由此被公安部门深挖出一贩烟团伙十人,已被公安机关处理5人。8月2日查获滩桥鲁才禄非法经营卷烟案,涉案卷烟34件,价值达6万余元,事主鲁才禄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刑事拘留。6月2日稽查大队大队长余大军接线人举报,熊河经营户江荣家后院藏有一批非法卷烟后迅速组织力量,在县公安局、熊河派出所的协助下,查获其价值9千多元的10件非法卷烟。查处的几起大要案都是我局利用信息网络有力打击涉烟犯罪成功的典型案例。

二是发挥访销部的作用。我局除要求专卖管理人员积极发展举报线人外,还要求各乡镇访销部由站长负责,每周必须提供两条以上有价值的举报信息。稽查中队加强了与各访销部的联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发现有卷烟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迅速组织力量予以查处。9月29日熊河访销部举报有人收集卷烟倒卖外地,局稽查队快速反应,查获价值3千元的非法卷烟67条。10月28日依靠白马访销部的举报,查获一用桑塔纳轿车贩运卷烟案,查扣价值1.3万余元的卷烟316条。

三是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烟犯罪活动。今年全县已抓获的25个涉烟犯罪嫌疑人和已确定的8个涉烟犯罪对象的线索和违法犯罪事实都由稽查中队依靠信息网络提供和查获的。

三、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打算

我局虽在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尽人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信息网络未完善,信息来源不广,查获的案值不多;2.宣传力度不够,普及面不广;3.专卖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未能充分调动主动能动性。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公布举报电话,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广泛发动群众报信息,大力发展信息员找信息,不断扩大信息来源,发挥专卖稽查人员的主动能动性,严格奖惩兑现,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有效打击卷烟违法活动,规范卷烟市场秩序。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舆情 舆情治理 社交媒体 传统媒体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从边缘媒体的角色,已经发展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6.88亿网民,6.20亿手机网民,使网络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汇聚平台,成为最喧哗、最庞杂的舆论场。在互联网媒体化、社交化的态势下,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和互动也在日趋紧密,社会的运转方式以及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准确掌握和及时研判舆情走势,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的社交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舆情治理机制便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难点

网络舆情治理是指政府机构在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扩散和消解进行干预与引导,发挥舆情对于政府管理的积极作用,降低和消除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网络舆情由网民、政府、媒介等相关主体产生和推动。其发生过程是,与政府相关的舆情通过网络媒介产生、扩散,引发政府关注,政府根据舆情发展动态,借助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引导舆情,实现与网民的政治沟通。舆情治理需要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配合,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网络舆情产生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党的宣传阵地的传统媒体从不同角度推动引领着舆情的走向。然而,各个相关主体对于舆情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由于体制、机制、资源以及意识等问题,使政府的舆情治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部门:新媒体平台作用甚微,被动应对成常态

目前政府对舆情的治理主要依托各职能部门的宣传部门和信息监管部门进行,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方式建立专属的新媒体信息渠道。这类新媒体平台在日常运营中担任政策政绩宣传和规章制度公示的角色,信息以单向传播为主,未能对的热点及时回应,度较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市、县一级政府人员尚未正确认识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工作以及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未能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社会负面情绪和矛盾,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通常采取“事后救火”的方式被动应对,表明出政府部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也说明政府部门缺少对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规律和传播手段的科学认识。

(二)传统媒体:话语权消解,用户关注度有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有大量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内容生产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精心打造的正面宣传话语在互联网中迅速被消解,网络的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特征加剧了受众对于传统媒体宣传话语的不信任和抗拒。在社会化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传统媒体的“受众”一跃成为新媒体的“用户”。受众流失,传统媒体的舆论影响力下降,虽然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做过多种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影响力十分有限。纵观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尝试,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众多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究其根本来讲,仍是乏善可陈,尚未出现平台级的新媒体应用产品,其影响力的实现依赖于商业型互联网企业搭建的超大规模用户平台。

(三)网络媒体平台:缺少行业自律,删帖行为推动舆情发酵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崛起,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移动新闻客户端强势发展,自媒体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巅峰。社交平台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极大地释放了公众话语权,公众有了更多的发声渠道。“众声喧哗”成为民间舆论场的代名词,网络谣言泛滥,网络水军肆虐,加之社交网络去中心化、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性,各种新媒体平台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出口,极易出现舆论难以控制的局面。网络媒体平台在内容制作、、转载等环节较为随意、缺乏监管,在内容违规后采取删帖等简单的处理方式,使得舆情不断发酵,甚至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还有一些网络媒体平台视商业利益为唯一追逐点,放任甚至炒作渲染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缺乏行业自律,有的利用法律监管的空白,通过技术手段营销不法和不实的信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置于不顾,给舆情的社会治理埋下各种隐患。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优化建议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舆情预警机制

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各级政府部门基本建立了专属的信息渠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有序推进。政府通过门户网站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成为民众获取政务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是民意的重要体现,舆论引导工作事关整个决策体系,不能单单依赖各级宣传部、网信办等主管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都应该具备舆情预警意识,将网络舆情作为政府日常工作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现阶段从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舆情采集、监控、研判、预警等工作已经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建立完善的分行业、分部门的舆情监督预警机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员参与,并进行常态化运行。

此外,为了建立更有效的舆情治理机制,可以从信息源头着手,考虑把舆论引导工作纳入公务员培训科目,依托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行政机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有关舆情应对工作的培训,了解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规律,自觉树立舆论引导的意识,强化舆情预警思维。

(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扩大对媒体的监管范围

新形势下,“媒体”这一概念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之前报社、电视台、杂志社等传媒机构在传统媒体时代,享有绝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万众皆媒”的时代,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级应用崛起,自媒体野蛮生长,各类微信公众号、大V的传播力、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某些传媒组织。因此舆论监管范围应该延伸,凡是参与时政新闻和评论的各类组织及个人都应该纳入管理对象的范畴。

与传统媒体相比,商业性互联网公司搭建的新媒体平台起步早、发展快、用户基数大,网络新闻客户端随即也成为用户接受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无论是门户网站搭建的Apps,如新浪、网易、腾讯等新闻客户端,还是具有媒体属性的技术公司,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都应该成为舆论监管的重点。

(三)传统媒体应利用技术手段和资本手段建立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机制

传统媒体一直承担着舆论引导工作的重任。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可以创新方式方法,继续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舆情治理工作承载于新闻内容之中,而作为专业的新闻内容生产机构,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的革新,注重宣传方式的创新,当下流行的H5技术、VR技术、短视频等形式都可以成为借助的手段。传统媒体应一改长篇累牍的通稿式宣传模式,化繁为简,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碎片化、移动化、重社交、重互动的媒介消费习惯。在分众化传播的趋势下,传统媒体必须针对用户的不同属性,建立更具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传播机制,宣传信息自然也不例外。

实际上,地方传媒集团运用资本手段收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具备一定用户规模的社交平台、游戏平台,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以浙报传媒收购游戏平台边锋浩方为例,交易完成后,浙报传媒可以直接获取大量用户,在自家的平台上进行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更游刃有余,同时又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谓一举两得。

(四)社交媒体平台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各类信息汇聚的综合类应用,如QQ空间、微博等;另一类是细分、专业、小众的垂直类社交应用,如职场社交、社区社交、视频社交等。现阶段这两类社交应用都聚集了大规模的用户。相比传统媒体,社交应用更易出现“失控”状态。因此,这类平台应该成为舆情治理的重点。因此,舆情治理需要将社交平台纳入管理体系,将其作为舆论引导和管理的主要途径,督促社交平台履行职能,自觉建立舆情采集、研判的机制,可以设置关键词,实时进行动态监测,并将之常态化、日常化;重视排查有害信息、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建立定期汇报机制,并报备主管部门;强化网络平台的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将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期能间接加强对内容服务提供者的引导,确保互联网上的良性生态。

三、结束语

作为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的政府以及舆情传播的媒介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舆情的走向,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网络舆情治理的无效化。为此,有必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研究媒介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破解网络舆情治理的难题,增加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使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佳慧.中国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政策研究:态势与走向[J].情报杂志,2015(5):20- 22.

第11篇

营销模式:精准营销与深度宣传

具体而言,该影片的营销模式主要体现为:精准定位、诚意营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1、精准定位:囧片在观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最大化地吸引观众注意力并刺激其观影兴趣,成为电影在前期宣传和营销上的重中之重。面对众口难调的观众,有的影片张贴夸张的海报、大打“超越”“第一”等噱头,使影片的观众定位非常模糊。《人在囧途》在宣传的初期,并没有刻意去制造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而是将自己精准定位为“囧片”,“囧”作为网络流行词,是郁闷、无奈和尴尬的代名词,在前期的宣传策划上,该影片将“囧”字作为影片的名片,缔造了高效的传播效应,也贴切地把影片的喜剧元素与黑色颠覆元素传递给了观众。2、诚意营销无论是影视作品创作还是影视作品宣传,诚意都是推动影视作品深度宣传的必备要素。在影视作品纷纷哗众取宠的时代,《人在囧途》除了在内容上体现真诚的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外,还在现实宣传中注重诚意营销。首先,在影片宣传初期,面对业界“三无电影”(无口号、无目标、无方向)的戏谑和质疑,该片营销团队主动承认影片本身存在瑕疵,并对应“三无电影”的质疑提出了“无山寨、无恶搞、无网络串烧”的“三无电影”概念,此举不但避免了更多的负面效应,也让影片本身和恶搞类的喜剧片划清了界限,更具亲和力。其次,在植入式广告成为国内影片的必备项目的趋势下,《人在囧途》将“广告零植入”作为宣传的口号,这在当前国内影片几乎沦为带剧情的加长版广告的情形下,这样的宣传口号无疑迎合了观众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反感心理,对于影片本身更加具有亲和力,影片的品质也得到凸显。再次,《人在囧途》对口碑营销进行了延伸。一般影片的宣传营销注重进院线前的宣传,而影片上映后宣传阵势骤减,到最后慢慢退出公众视野。该影片在营销上,更加注重影片上映后的宣传,营销团队通过网络渠道对观众意见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网友意见适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无形中推动了影片上映后票房的持续增加。《人在囧途》在宣传模式上,诚意营销与影片内容体现出来的真诚无疑成为影片的典型特质,也成为影片在下院线之后网络点播量居高不下,观众评价得分高过其他同期所谓“大片”的原因之一。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人在囧途》影片的整体营销阶段都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这体现出小成本影片宣传理念的转变,正确定位自身的宣传策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更为广泛细致的宣传,以此带动现实中影片的宣传与营销阵势,这是该影片宣传营销的特色之一。在影片宣传的初期,通过传统媒体、电视台等常规宣传的同时,将“鸡毛版犀利哥”剧照(徐铮和王宝强身上贴满鸡毛的剧照)在网络论坛上与当时很红的“犀利哥”进行了搜索勾连,扩大了影片的知名度和搜索度;随后关于《人在囧途》的两段视频片段《盒饭大叔》、《宣传哥》在网络上走红,短短几天就有几十万的点击量,《盒饭大叔》在电影上映前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4700万,而这无疑是营销团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最大化宣传的成绩之一。影片上映后,营销团队有意识地对相关网帖进行实时监控,以便针对网络反馈及时调整后期宣传策略。有的网络评论说这部影片不像电影,更像综艺小品,营销团队本着诚意营销的原则,承认影片剧本本身存在缺陷,并随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了“导演承认剧本有瑕疵”的稿件,这对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观众互动、及时引导舆论质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的宣传与营销越来越强调准确性与目的性,如何另辟蹊径、个性营销,以最小的代价创造最大化的利益成为考验影视营销的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人在囧途》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典型意义,同样也给湖北影视业的发展带来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冲击与改变。

《人在囧途》对湖北影视业发展的启示

《人在囧途》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收所能概况的,从本质上讲,作为鄂产电影,该影片在秉承了湖北影视业一直以来的文化传承外,更多的就转型期湖北影视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于湖北影视业的发展策略、发展机制具有重要启示。1、深入社会情境,注重创意,多出精品影视作品的本质是传递美的艺术,而这种美的艺术的传递最终要打动人、感染人。《人在囧途》依靠着真实的社会情境与细致的情感表达,温情的喜剧路线让观众在嬉笑之余更多地反思社会、反省自我,这种影视叙事和表达应该成为湖北影视业发展中必须要具备的因素。对于湖北影视业发展而言,坚持注重创意、打造精品的发展策略应当作为长远目标。从一定程度上说,影视产业的本质就是内容产业,创意和精品永远是影视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受众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影视化解读,则是实现创意和精品的起点。所以,怎样从众多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适合影视作品的内容,并将之与本土的文化特点和市场特点进行结合,是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影视作品叙事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影视业的发展策略要以荆楚文化为特质,在影视业发展中,要重视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湖北独特的发展历史、生活姿态、民俗风情等都是影视作品进行创作和提炼的宝贵财富,而浸润在荆楚文化骨髓中的文化气韵,虽可共享却难以不走样的全盘移植。因此,影视业的发展要对荆楚文化和本土资源进行再创造与再解读,深入研究湖北文化资源的精髓,是发展影视业的重要选择。2、开发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化营销的层次与深度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庞大的受众群和覆盖范围也使得新媒体成为影视业发展最强劲的资源和基础。与时俱进是湖北影视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不仅要求湖北影视业要紧跟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还要求湖北影视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媒体内容的开发之中。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湖北影视业应重视新媒体内容的开发与创作,如加快网络视频业务的拓展,将网络影视作品的创作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从口碑效应做起,提升湖北影视业的品牌价值;加大对移动媒体内容研制与开发的投入,走出影视业只做电影、电视剧的传统思维框架,为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提供微内容(如手机电视短剧、手机电影等)的定制,满足更多受众对于微内容的需求,纵向拓展湖北影视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模式。除了在宏观上积极推进自身的新媒体进程外,湖北影视业的发展中要注重个性化营销和品牌营销,强化营销的层次与深度。新媒体背景下,影视作品的营销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可以借助网络视频、网络论坛进行深度宣传,还可以通过微博、Ipad等新媒体传播形态进行多层次推广;营销过程中要更富人性化,除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诚意,还要精确理解受众的情感诉求。个性营销应该是具有层次和深度的营销,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通过新媒体营销手段实现影片本身的现实价值,才是影视作品宣传和推广的意义所在。

作者:余秀才 李泉泉

第12篇

关键词:五缘文化;网络传播;对台宣传;两岸关系

中图分类号:G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150-02

对台宣传作为对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舆论走向、争取台湾民心起着特殊而关键的作用。随着两岸情势的演进变化和传播技术的革新升级,文化愈来愈成为对台宣传的重点内容和有效载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对台传播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一、五缘文化与对台网络宣传关系分析

五缘文化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基本内涵,以华族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1]。近年,不少学者把视角聚焦于海峡两岸五缘文化关系上,并将其视为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文化力。就对台网络宣传而言,两岸间的天然文化链接和现实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既构成了对台传播的客观语境,也为对台传播提供了可资运用的丰厚资源。

(一)五缘文化为对台网络宣传设置了传播高语境

对台网络宣传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传播类型,是在中华文化的高语境下进行的媒介传播活动。五缘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两岸语言、文字相通,习俗、信仰相同,心理结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模式相近,跨文化传播所造成的误读、错读等编解码意义的流失问题被大大消解,有利于各类宣传信息的传播和解读。特别是闽台之间的五缘文化在历史沿革和语言、习俗、信仰上更为接近,使得台湾民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归属感,合理运用五缘文化的高语境,会大大增加对台网络宣传的认同感、亲切感,感染力和传播力。

(二)五缘文化为对台网络宣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五缘文化涵盖面广、内涵丰富、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来两岸之间特别是闽台之间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具有丰富的可以用作信息传播的素材资源。如: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族谱文化、妈祖文化等等,都可以作为对台网络宣传的有效题材。要充分发挥五缘文化在闽台民众间的精神纽带、文化家园和现实连接作用,深度开掘海量资源,丰富和充实对台网络宣传的内容,搁置政治敏感,淡化宣传色彩,开拓议题空间,深化主题感召和情感诉求,使对台传播信息上更加多样,更有亲和力。

(三)五缘文化完善了对台网络宣传的手段和形式

五缘文化本身具有多姿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民歌戏曲、工艺制品、史料族谱等,这些体裁多样、面貌多元的文化类型,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单一特质媒体上往往难以全面呈现,而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融合集成的特性,更有利于这些元素的多面展示,这无形中也改变了对台宣传仅靠信息传播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对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如:天下妈祖网、中国船政文化网、漳台族谱对接网等等,都是依据五缘文化的不同侧面和不同重点设置的专门类网站,对闽台之间五缘文化的弘扬,凝聚两岸同胞情感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都发挥了较好的实践功能。

二、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提升五缘文化影响力

网络传播具有无远弗届、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的特点,能有效突破信息屏障,其具有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更远远超出传统媒介。在文化媒介化程度日趋提高的今天,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开展对台五缘文化宣传势在必行、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一)网络传播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点击,能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渗透力

网络宣传不受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高效,传播迅速,全球到达,克服了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局限,加快了信息供给速度和覆盖领域。另外,网络信息可以海量长期存在、随时点击,并能够通过系统链接和人为转帖的方式实现二次传播,大大提升了信息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可为五缘文化的广泛、有效传播提供一双“隐形的翅膀”,全面增强其渗透力。

(二)网络传播形式多样,能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影响力

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网络电话等实现点对点传播,也可通过BBS网上论坛,网络聊天室等实现点对群的传播,更可以通过微博、手机等新兴方式实现点对面的传播。另外,网络上的信息形态多样,不仅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还有照片、歌曲、影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多媒体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各类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资利用众多形式手段,可全面呈现五缘文化的各种形态、各个表现形式,并进而扩大其影响力。

(三)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强,能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吸引力

传统媒体主要以推送的方式进行单向度信息传播,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力弱,媒体很难及时、大量地接收到反馈。而网络传播提高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力,可以通过用户访问量和点击率来衡量传播效果,便于及时校正宣传议题,控制宣传方向,占得舆论先机,赢得话语主动。网络媒体还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博客、微博、论坛等平台的建立发展,大大降低了网民发表见解观点、表达个人意愿的“门槛”,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舆论空间,使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化、平民化、自由化、透明化。在对五缘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如能较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特点,将受众本身具有的文化因子和个性创意调动起来,就可全面增强其鲜活力和吸引力。

(四)网络传播受众以中青年为主,可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传承性

据台湾网络信息中心(TWNIC)2011年7月公布的《2011年台湾宽带网络使用调查报告》,台湾地区上网人口约有1695万,超过台湾地区人口的70%,12岁以上的上网民众有1539万,12~34岁的上网民众在95%以上。网络传播受众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是对传播媒体的有效补充。对文化的传播而言,中青年更是要努力争取的对象,因为中青年思想活跃、开放,更容易接受新鲜文化的刺激,对传统文化存有叛逆心理,特别是对台湾地区而言,经过长期“”和西方意识形态教育,中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五缘文化可以借助文化心理上亲近感,运用网络传播的易于接受性,进一步争取中青年的理解认可,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传承性,增进他们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和好感。

三、借力五缘文化,加强对台网络宣传

近年来,有学者陆续提出“五缘文化力”、“闽台五缘文化软实力”概念,强调五缘文化的纽带作用和其所具有的亲和力、凝聚力、协同力,创新力、影响力。就对台网络宣传而言,借力五缘文化,有效增强对台宣传效果,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一)立足五缘文化凝聚力,深化主题感召

五缘文化是一种基于人际、人物之间的情感文化,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对台网络宣传中,要注重对五缘文化凝聚力的运用和发掘,将台湾民众对五缘文化的归属感,向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引导,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目标感召和激励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认同和支持。对各类选题的主题设计,要本着有利于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贴近岛内民众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强化岛内民众民族文化认同为原则,强化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深化主题感召。

(二)突出五缘文化亲和力,增强内容吸引

五缘文化在两岸民众间具有天然亲和力,以其为传播内容和媒介载体,可有效淡化宣传色彩,易于接受。在对台网络宣传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五缘文化的素材资源,精心打造信息内容,增强网络宣传的亲和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如:可以发挥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在闽台两地间的认同,利用网络优势,为两地旅游界搭建旅游合作信息平台,宣传两地的旅游资源和政策,实现旅游资讯的互通共享。也可将闽台地缘文化资源以图片、电子杂志、网络影视等形式呈献给两岸网民,在共同分享两地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中达到凝聚感情的目的。

(三)发挥五缘文化影响力,争取基层受众

五缘文化在社会基层民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是不少草根民众的心理寄托和精神家园。目前,台湾乡村地区宽带的普及率已为世界第一,台湾民众平均每天花近1.3个小时上网[2]。如此高的平台普及率和接触率,为对台网络宣传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借助五缘文化创新力,革新宣传形式

五缘文化的创新力,源于闽台海洋文化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开放融合的博怀[1]。要发挥网络传播融合创新的特点,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拓展宣传手段。要注重将历史、风俗等文化元素嵌入到网络文学、电子图书、视频节目、动漫作品、网络游戏等传播载体之中,打造立体化、娱乐化的文化宣传平台,通过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的深层次渗透,转变台湾民众对五缘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以新鲜的形式吸引并影响受众。

(五)运用五缘文化协同力,形成系统传播

五缘文化是闽台之间的文化大交集,是一个具有很强协同力的文化系统。要充分发挥它的整体推动力,调动各种各类资源,形成对台宣传的强大合力。要加强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专业与非专业网站的平台协同、资源互通、优势互补。要充分吸纳外部力量,借助研究机构、文化学者的外脑智慧,合办专题专栏、共同组织活动,活化内容,打造精品。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岛内主流网络媒体的互动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口发声,实现大范围、大规模入岛,形成舆论声势,深化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