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概述

时间:2023-10-12 09:41:39

移动通信概述

第1篇

目录

一. 前言

二. 关键字

三. 第一部分 cdma 系统概述

四. 第二部分 cdma 信道编码

五. 后记

六. 参考 文献

前言

移动通信是当代通信领域 发展 最快,前景最好的部分,移动通信以其特有的灵活,便捷的优点符合了 现代 社会 人们对通信技术的要求,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通信方式。

第2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工程 ,项目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telecom industry is in a competition of the era,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ate for the industr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pany produce far-reaching influence.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pany to enlarge the share of market,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customer, continue to transform the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support the company's growing business servic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ncept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urpose and the curr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discussed how to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jects to succe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日益增多的工程建设项目,提高建设效率,发挥最大的效能比,笔者就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全面引入和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积极性等进行概述。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的方法体系,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R・J・格雷厄姆认为,项目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它与常规任务之间关键的区别是,项目通常只做一次;项目是一项独特的工作努力,即按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新服务。通过引入项目管理体系,对移动通信项目的建设成本、进度、资源控制等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移动通信工程项目概述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就是由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预算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组织,在指定的区域内,建设一个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特定的起点和终点。移动通信工程通常是国家计划、地区发展规划或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了投资时机或完成时限,不仅会影响到上一级战略的落实,还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有时会影响网络的服务质量,甚至会对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是详细具体明确的目标。项目要建成何种规模,可能是一次性规模,或分数期限的总规模、各期的规模。交换网络的结构、信令网、同步网、无线信号覆盖,总体达到什么水平,满足何种网络技术体制,服务质量等级(GOS)都应该明确而详细。

三是通常由若干个子项目构成,这些子项目还可能包含若干有逻辑顺序关系的工作单元,这样,子项目、工作单元等子系统,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项目系统。

四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项目的建设往往要跨越若干个企业和部门的界限,这就要求既要协调好项目管理组织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项目管理组织与企业外部相关部门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协作。

五是项目建设现场分散。一般由于无线信号覆盖的需要,场站现场均分布于区域内各个地方,各种环境都可能存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这些基本特征,表明移动通信工程具备一般项目定义的范畴,又具有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因此,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应用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

在移动公司工程建设活动中引人项目管理体系和工具,就是把项目管理的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项目管理者的需要和期望。项目管理应用于移动公司工程建设中的几个主要目的:

(1)在移动公司范围内,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加强项目管理意识,统一对现代项目管理知识范围和工作方法的认识。

(2)为移动公司构建科学项目管理体系提供框架支持,在移动公司项目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使各专业类型的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项目建设业务流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标准、规范的知识模板库。

(3)在项目规划期间,能根据项目管理知识模板,简便地制定项目工作分解计划,进度网络计划,资源使用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工程质量计划等,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建设基准。

(4)在项目执行及监控期间,规划、评估、优化、规范和固化业务流程,利用信息系统来规范地执行各类业务流程,监管控制项目的投资进度、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应对各种风险。

(5)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能够利用工程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和参照体系,对拟建、在建和完工项目的各种指标进行统计和预测。

(6)在项目验收后,系统地评估、分析项目的实际效益,回顾与审计项目过程及项目成果,总结项目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作为未来项目的管理经验。

1.3 当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面临的挑战

目前,移动工程项目主要分为无线、传输、交换、基建、新技术专业及综合等六大类,由于项目的专业化程度高,在多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项目实施过程渐渐趋于程序化,移动公司工程部门已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管理方法,包括针对各类项目的WBS分解模板、实施计划模板、进度计划模板、工程规章制度、工程操作流程、工程信息分析等,在移动公司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随着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需要一套科学、完善并且具有较高实用性的工程项目管理支撑体系和管理工具来应对出现的各种挑战:一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呈现出周期短、时效性强的特点.与相对传统的电信业务在其建设项目在一次性建设完成后以“扩容”为主(主要强调工程质量)相比,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灵活性、有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移动公司工程建设任务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加大,移动公司工程中心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扩容工程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各相关合作单位的积极性,调动相关的各种资源。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建设的质量,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和解决。必须在已有的各种管理细则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较完善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工具,使之能指导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客观地记录和评估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

2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施

为了增强移动公司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移动公司应当全面推行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在美国项目管理委员会(PMI)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按PMI的理论体系,项目管理的内容分为9个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这些知识领域支撑项目建设的5大管理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和44个管理子过程)。

全面推广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必将会有力推进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同时,笔者结合移动公司的个性化需要,提出进行功能规划设想。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等方面将发挥很好的作用。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可以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在基站建设中,可以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专门进行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等,将会大大提高通信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第3篇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移动化沟通和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其技术本身也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于移动终端用户通信需求进行满足,并且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用户数量剧增的形式,新的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二、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推进了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并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4G通信技术逐渐在2010年时投入到全球范围内应用于商业使用,并且现阶段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应用成果,整体用户数量稳步上升。现阶段4G技术发展面临着市场方面和技术方面两大问题。当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中,2G和3G产品的推广已经具有一段的时间,并且用户群相对稳定。3G产品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并且部分地区3G网络建设仍然没有处于一个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整体4G的市场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在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在面临诸多限制的市场发展形式,4G网络的建设也层层受阻。此外,4G的整体通信资费水平较高,成本因素也制约了用户的认同,这是当前4G技术市场化应用中所应该关注的内容。在技术层面上,4G网络传输速度要想达到高速标准,就必须通过20MHz的宽带系统来实现,而当前我国运营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其带宽需求。现行达到LTE-FDD和LTE-TDD技术其时间上与4G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不同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技术上的差距和不足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

三、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4G移动通信技术其本身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有点,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全面、辩证、客观地对待不同特点,抓好优势,认清不足和劣势,真正的将这一项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发挥,更好地实现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传输速度,其最大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4G移动通信技术也具有了较强的灵活性,并且数据传输的过程也相对稳定,可以满足消费者绝大多数的网络互联需求,是的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但是,在4G移动通信技术各种优势收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不够统一,并且不同的通信系统不兼容,很多消费者在进行利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过程中,覆盖区域、系统容量和信号强度等问题也都制约了4G移动通信技术最大速度的发挥,并且4G终端设备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这都是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限制和制约条件。

四、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在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需要被重点关注。由于4G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来对于整个系统入侵,可以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出现和研究的时间较短,我国对于4G移动通信技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措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第一,要完善相关安全机制。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于其安全管理目标和相关安全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创建具有前瞻性的4G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二,密码安全。在安全管理中,密码是用户保护自身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在4G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于无线公钥的基本设施进行完善,并且对于相关认证机制进行创建,集合不同的安全服务需求和安全特征,设置合理的密码体系。

第三,新密码技术。现代社会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技术和新终端的应用,对于密码形式和密码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码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新兴密码技术和识别技术应用于4G移动通信技术中,可以提高整体密码的安全防护能力,更好的保障数据资料传输的可靠性。

第四,透明化的安全体系。安全防范措施要与4G网络进行良好的整合,并且安全中心要与整个4G网络系统相互独立。安全中心要将自身的接口吉祥鸟开放,并且支持加密和鉴权等功能的实现,对于4G网络内部的工作者具有足够的透明性。

第五,人性化的安全细节。4G移动通信技术要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实际安全需求,并且给予消费者自主选择安全保密级别的权利。相关安全参数和安全管理方式的设置,要采用默认与个性化设置结合的方式,让消费者自主地掌控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六,综合化发展。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当前4G移动通信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的改进,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的落实效果。在4G移动通信技术试运营的过程中,要对于其中暴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创新管理形式和管理技术,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落实的可操作性。在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上,要制定一个全国化的管理规范,为整个4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改革

一、《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

在《移动通信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把整个课程分为几个大块,每个大块又分为几个小块,这些小块完全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相对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技能出发,再穿插知识的讲授,采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具体过程的示范等一系列表现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些小块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原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按照“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及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各项理论知识和硬件结构及原理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在规定的学时里完成各个实例,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移动通信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概念理解比较困难,有些甚至混淆。如在讲解IS-95 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联系和区别时,它们的网络结构图大体一样,通过多媒体比较两个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如下图:

图1GSM和IS-95 CDMA网络结构图

2.加多试验次数,做综合性试验项目。在学习第六章数字调制解调以后,对数字调制解调理解不深,通过实验室的移动通信综合实验箱,做了MSK恒包络调制,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QPSK四相相移键控,OQPSK交错四相相移键控。用示波器分别观察各个测试点的波形,比较这四种调制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实验,学生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形象的认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联系现场,做课程实训。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服务于实际的系统,所以,到现场去,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WCDMA系统运行维护项目包括网络预规划、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接入网设备故障排除三个大的块。WCDMA网络预规划。根据给定地理条件和无线网络估算操作原则,完成所需覆盖区域的站点规划和站址选择。WCDMA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根据任务书要求,利用WCDMA RNS仿真软件(客户端)完成RNC和NODEB数据的配置,同时完成基站的调测开通,使系统正常运行。WCDMA接入网设备故障排除:根据设备、网管的故障现象,进行相应的故障分析,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故障处理,并填写故障处理单。

要完成WCDMA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就必须完成WCDMA网络预规划,也就是根据给定的条件,诸如规划区大小、地理环境、基本用户数量、话务模型和话务量等,确定基站列表,并计算出WCDMA需要的RRU(3804),BBU(3900)数量等参数。于是发现:对于WCDMA网络预规划任务,其实隐含了如下几个小块:规划区域总体描述、3G用户数量的规划、各业务话务量的计算、WCDMA单载波小区总数计算、站点规划和站址选择等。根据这些计算结果,才能确定WCDMA设备的合理配置情况。

根据上述教学改革思路,我们对多媒体课件内容不断更新,并连续在三届学生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取得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质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们会不断尝试,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宝玲,付长东,张轶凡.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

第5篇

突发业务

缓存

【论文摘要】主要讨论突发业务情况下的atm缓存的排队性能。首先采用状态转移概率进行模型分析,然后再给出信元丢失率和信元延时的分布。

1 概述

在atm 网络 中,信元在终端的缓存区被统计复用,缓存是一个fifo队列,所以会引入信元的排队延时并造成信元丢失,这将直接影响atm网络的性能。输入的突发性会显著影响信元的丢失率和延时特性。这里将讨论输入业务的突发性和缓存的大小对复用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平均比特率、峰值比特率和突发性等业务参数来衡量输入业务的特性。输入业务有活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它的特性用平均到达率、峰值到达率以及峰值持续时间来定义,高突发性用平均到达率和峰值到达率之间的较大差别或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来表示。对于所采用的模型,其缓存占用均值等于延时均值,然而它不能定量地给出延时特性分布,而这一分布对于传输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均值的影响。文中首先采用状态转移概率进行模型分析,然后再给出信元丢失率及信元延时分布。

2 突发业务的统计复用模型

复用器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vi表示输入线路速率,vo表示线路的输出速率,v=vo/vi表示输出速率和输入速率之比。模型中共有n个输入线,信元存储于队长为l的先进先出队列。假定复用器和输入信元的持续时间hi同步运行,并且把该持续时间定义为单位时间。在该单位时间内,每条输入线上仅有一个信元到达,并且仅有v个包可以从输入线上传送。wWw.133229.coM为了表示输入业务的突发性,令在s1状态(活动状态)信元到达率为ρ1,在s2状态(静止状态)信元的到达率为ρ2(ρ1>ρ2),s1和s2的周期服从几何分布,其均值分别为t1和t2个单位时间。

3 突发业务统计复用性能分析

在上述复用模型中,每个输入在两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如图2所示。pij(i, j=1,2)表示从s1到s2的状态转移概率,其中:p11=1-1/t1,p12=1/t1,p21=1/t2,p22=1-1/t2。

特殊情况下,当ρ1=1,ρ2=0时意味着在t1(峰值持续时间)内,在每个单位时间内均有一个信元到达,且在t2时间内没有信元产生。每个输入线上的信元平均到达率为ρ0=(t1+ρ1+t2ρ2)/(t1+t2),同时可得复用器负载:ρ=nρ0/v。

下面用信元到达过程来分析在单位时间内到达输入端的信元。因为处于活动状态的输入线k和到达的信元数m在单位时间内均在0到n内变化,而其所对应的状态s(k)和m(m)(k, m=0,1,...,n)的状态转移概率图如图3、4所示。

在单位时间内处于活动状态的输入线为k的概率为

这里pi(i=1,2)表示输入线状态为si,且状态转移概率为

其中i=k*-k+j。

如果活动状态的输入线为k,则在单位时间内m个信元到达的条件概率为

其中i=m-j(0≤i≤n-k*),并且到达信元数为m的概率分布为

在单位时间内,m个信元到达和在下一个单位时间内m*个信元到达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由此可得,当在单位时间内m个信元到达时,m*个信元在下一单位时间内到达的条件概率为

在单位时间内m个信元到达使得队长变成q的状态转移概率定义为pl(m,q),这个概率可以通过求解稳态方程得到。 即在min(q~+m*,l)=q*的情况下, 并且

使用状态转移概率pl(m,q),并通过队长溢出的概率,在q~+m*>l的条件下,可得信元丢失率ploss:

另一方面,一个到达信元的延时可以通过信元到达时的队长来确定,在q~+b-1=α的条件下可得延时为α个单位时间的概率为

其中,bmax表示在单位时间进入缓存的信元数,且bmax=min(m*,l-q~),如果信元丢失不发生,则bmax等于到达的信元数。

4  总结

输入业务的突发性会对信元丢失率和信元延时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采用简单的泊松模型来描述时,实际系统的延时波动变化要比理论分析的结果大,信元丢失率也较高。这里应用状态转移概率对排队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信元丢失率及信元延时分布的表达式。所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网络分析和网络工程提供 参考 。

参考 文献

1 netusmf. a versatile markovian point process. j. appl. prob.,1980: 216~222

第6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

由于移动通信服务的复杂性,其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我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中存在的挑战与竞争所带来的服务营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有关顾客满意理论中服务满意决定因素的不确定性。在服务业中,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顾客所感知的质量。为建立更为完善的校园移动通信服务市场顾客满意度前因模型和服务质量测量量表,本文主要整理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移动通信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1 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

1.1 移动通信服务的概念

移动通信服务就是移动通信企业的立身之本,可以说移动通信企业本质上就是为了服务而存在的。可以说移动通信服务是移动通信企业利用其网络、设备为用户提供满足顾客某种需求的一些服务及相关附加服务的总和。

本文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初步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关系质量、资费因素确定为影响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进行研究。

产品质量是指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产品性能。

Song Seokha(2000)以服务质量和网络质量等两种要素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衡量因素。他把服务品质分为服务支援性能、服务运营性能、服务可用性能等因素。把网络质量分为资源、设备、可用性能、传播性能等因素。

服务质量是顾客在接受通信公司的服务时感知到的前后台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效果。PZB(1991)进行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中选取的行业为保险、银行和电话等行业,采用了SERVQUAL量表。研究结果发现在通信公司服务质量五维度中用户感知重要维度的顺序为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有形性。

资费因素是指顾客对感知服务定价结构水平的合理有效性。Athanassopoulos(2000)对个体顾客和商业顾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定义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期望被满足的程度的。研究结果认为,个体顾客满意度受到产品性能、价格、公司形象、便利、创新等因素的影响;而商业顾客满意度受到产品性能、价格、公司形象、创新等四个因素的影响。

关系质量定义为对服务人员之前的表现持续满意,同时顾客依赖于服务人员的诚实,并对服务人员的未来表现有信心。对关系质量的构成有些学者认为关系质量是由满意和信任两个维度构成。还有些学者则认为关系质量由信任、满意、承诺三种因素来构成。很多学者认为新认识影响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

2 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2.1 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的关系

服务质量这一概念可以看作为被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这一概念与顾客满意的概念有相似之处。虽然两个概念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两者是分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关于顾客满意度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2.1.1 顾客满意度是服务质量的前因变量

Oliver认为顾客形成对某一物的第一次态度是以期望为基础,之后则根据消费经验后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来调整其态度,Oliver认为满意度是态度的前因变量。

Taylor and Bake(1994)指出顾客满意是比服务质量更高一级的概念,认为服务质量会影响顾客满意度。

近年来研究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的学者认为,从整体交易的层次或单次交易的层次来考虑。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服务质量只着重于服务因素,而顾客满意所涉及的范围比服务质量广,它受价格、产品质量、个人因素、情景因素及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服务质量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前因变量。

2.2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不同竞争条件和行业中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得到高满意的顾客才会产生较强的忠诚,而得到低满意度的顾客对提高忠诚度没有太大变化。但在完全垄断的行业中,得到低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的顾客都显得很忠诚,但垄断被打破时这种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Oliver(1999)总结了上述不同学者对满意与忠诚的概念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1)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2)顾客满意是顾客忠诚的核心,顾客满意决定顾客忠诚;

(3)顾客忠诚不能理解为顾客满意的核心,仅仅是顾客满意的一部分;

(4)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总体忠诚概念的元素;

(5)顾客忠诚包括顾客满意的部分因子;

(6)顾客满意是通向顾客忠诚的基础,即顾客忠诚应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

学者们对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相关性研究认为顾客忠诚应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之上。同时,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却不是线性关系。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有积极作用,当顾客的满意度越高,则购买的产品就越多,对公司及其品牌忠诚度就越久。本文认同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顾客满意是通向顾客忠诚的基础。

2.3 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关系

Anderson & sullivan(l993)通过对瑞典22300名顾客进行了调查后发现顾客满意与重复购买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关系,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或产品的企业应具有更多的满意的顾客,同时这些顾客不会流失。顾客感知质量包括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产品质量,因而可以得出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其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第7篇

【关键字】:信息化;战略决策过程;马尔科夫过程;净现值比较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ov equation of the model, using the Markov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e net present value comparison, aims to reach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 effect.

[ Key words ]: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 Markov process; net present value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一、引言

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战略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战略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关键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许多的经营决策活动。由信息化辅助企业战略决策,提高决策质量是信息化在战略管理应用方面的目标。目前国内将信息化应用于战略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信息化与战略决策过程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还不多,一些研究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研究其具体构建框架、实施方法、及在不同行业的影响效果;也有少数文献涉及到信息化对战略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化对广义战略管理的影响,多数是综述和构想类文章,另外,从战略决策过程研究领域看,由于“战略决策”是战略研究与决策研究两个研究领域的交叉渗透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领域,且多数学者集中于战略决策内容的研究,对战略过程的研究一直比较缺乏,目前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因此,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基于马尔可夫过程描述企业信息化下的战略决策,意在探讨不同的环境下信息化的使用效果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

二、关于战略过程研究

战略决策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首先,是对战略过程的描述问题。如同组织行为学中很多研究一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和维度划分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大部分战略决策研究者对战略决策过程是一个连续、多阶段的过程没有异议。自Simon(1960)定义的三阶段论,后人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扩充,主要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其中Mintzberg(1976)确定、开发和选择的三阶段论,具有代表性,是多数研究的选择的主要参照。在维度方面,Rajagophalan和国内学者郭立新等先后对战略决策过程使用的自变量和维度问题都做了总结概括,得出战略决策过程一般有六个自变量、中介变量、应变量等,及变量对应的维度。

图1:战略决策过程描述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其次,是研究影响战略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和全面,Rajagophalan的综述很具有代表性,郭立新后续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探索其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建议,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国内外对战略过程不同研究阶段的研究内容总结见表1。

表1 国内外学者对战略过程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概要

第三,对战略决策速度与弹性的研究,目的提高战略决策的速度和决策的柔性的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快速决策理论、战略柔性理论。Baum&Wally等人的研究表明了快速的战略决策制定和企业的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虽然快速战略决策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目前该理论仅仅是为战略决策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尚缺乏相应的决策方法;战略柔性概念虽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关注于组织柔性等方面,很少从战略本身进行研究,对于战略决策过程中如何保持战略柔性的研究更是少见,因此,该研究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缺乏可操作的分析及决策模型。

在战略决策过程的研究中,学者使用的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实证法等。战略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其决策过程的研究多数是实证法,建立各种模型,并使用不同的数学统计方法;例如,Papadakis 等的案例研究表明当组织处于危机时,决策过程的理性程度和参与决策时各部门合作程度更高,无政治性争论,决策过程速度更快。另外,还有其他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数学模型,将战略决策过程看做一个动态规划问题或是在原有的SWOT决策矩阵上考虑战略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并结合灰色关联决策等方法对战略决策模型进行改良。

本文将战略决策过程看成是马尔科夫链是基于战略决策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的事件序列,有分析、制定、实施和变革等阶段。但是,这种描述只体现了战略决策过程中通常观察的行为(事件),没有解释这些行为(事件)的结果,即战略状态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所以一个战略决策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描述战略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如何变化的战略事件序列。毫无疑问,一个战略状态的改变是由其他战略事件如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变革引起的。实际上,战略过程的研究也大量集中于讨论管理者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质量。因此,将战略决策过程描述为管理者面临不同环境所进行的积极选择和实施,使得企业的战略现状在外部环境的干扰下转换成为新的战略状态是可行的。参考张新武、刘仲英的研究,可以把基于理性假设的战略决策过程可看作一类在当前已知条件下,将来的行为和过去的行为独立的随机过程,这也符合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条件下,管理者的决策方法。

三、模型建立

定义1行为(bahavior)是企业决策系统对信息化收集的信息的反应,即在信息分析后,决定采用的战略决策。

定义2设,,表示在获取特定的信息下战略决策制定的行为,在单位时间上取得的利润.其中表示企业决策系统的行为集,表示企业获取的信息集,。

定义3,是的后继获取信息,为相应后继战略决策,则定义表示获取新信息的成本。假定持续的时间为,则战略变更带来的收益的净现值就可以写成:

(1)

其中,表示折现率。

情况一:如果信息获取的顺序已知,即信息获取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预知的,顺序分别为,则收益的净现值就可表示为:

(2)

其中:表示折扣因子,。

情况二:如果信息获取的顺序未知,即信息变化趋势不可完全预测,则设函数表示所有的行为。 表示信息获取的所有可能顺序,表示从初始信息出发的所有变化顺序的概率,假定每个信息的有效持续时间均为,此时的期望净现值为:

(3)

定义6企业在获取信息后,会基于对信息的理解以及企业历史决策路径的知识,则可以在集上建立Markov过程,作为Markov过程的状态描述,它集成了企业对信息的理解,用描述状态之后到下一状态的转移概率,则可对定义5的式(3)修正,将用代替,即,为便于计算,则(3)式可以改写成:

(4)

假设在制定战略时,管理层获取的信息是有时序的,他们往往是获取下一个信息,并作出对应决策,而对全部的信息变化顺序不知。所以讲(4)式改写成如下形式:

(5)

基于式(5)的变形,可以得到以下Markov过程的状态转移方程

(6)

推论4若不连续,为一个有限的状态集,则令表示转变的概率,则,令,表示状态转移到的期望净现值,则式(6)转化为:

(7)

四、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信息化对战略决策过程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会使企业对外部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辅助战略决策,假设企业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状态为1,企业不做战略决策保持稳定态的状态为0,企业做出错误战略决策的状态为-1。其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设定相应的和为:

设定,,则,

情况一:环境明朗,信息分析与环境情况拟合良好,即稳定发展型,这情况下信息化很好的辅助了战略决策过程,使得每次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概率很大,即在状态1上的概率设定的要很大。这种情况下写出模型的,表示一步转移概率为:

下图显示了在上述参数设置下,随着时间的推进,净现值的变化情况:

图2:稳定发展型(情况一)信息化的净现值变化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净现值的变化曲线趋于平稳,且该变化曲线是上凸函数,可见信息化所带来的边际利润会递减,可见在后期,信息更新的作用就会趋于稳定。

下面改变参数的值,进行灵敏度分析。下图显示的是改变转移概率,所带来的净现值曲线的变化。

表二:转移概率变化设置表

图3:改变转移概率对净现值的影响

由该图可见,当增加()的概率时,即做出正确战略的概率变大时,信息化所带来利润会变大,可见信息化和战略正确性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且概率越大开始的边际利润也越大,但是从图形上看,收敛的时间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第六阶段到第七阶段。

情况二:环境稳定,信息分析没有大的突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企业将维持原先战略不变,不变的战略概率很大,此时的转移概率是:

图4:环境稳定(情况二)下信息化的净现值变化曲线

由图显示显示可知,在情况二下,信息化是几乎不起作用的,(上图变化明显是放大的效果)。这是因为几乎信息是不更新的,不使用到信息化,这时由于在概率设置中使用的是正确决策和错误决策等概率,由于利润抵消,成本存在的原因,仍然显示净现值是负数,为了探究在什么情况下,会使企业采用信息化,下面对参数设置进行调整,做的变动先是是正确决策的概率大于错误决策的概率,使得信息化处于有效状态,然后对进行调整,下表显示的是调整情况:

表3:情况二下收益参数的设置表:

图5:情况二下不同的收益参数对净现值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必须要到一定大的值才可能使得净现值显著大于0,即信息化收到效益,这就说明在环境稳定情况下,除非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否则企业不会轻易采用信息化,更新战略决策。而这种利润起码要超过原利润的5倍。

情况三:环境多变,得到的信息认知上有较大的分歧,此时战略决策成功的概率变小,波动变大,即转移概率设定在三种状态上要比较平均,此时的转移概率是:

下图显示了在该概率设置下,净现值的变化情况:

图6:环境多变(情况三)下信息化的净现值变化曲线

该图显示,在环境波动的环境下,信息化是有可能产生负收益的,且情况可能恶化。这个纠其原因,第一是做出正确战略的概率没有明显大于做出错误战略的概率,即信息化所产生的引导效果不明显。第二是信息化带来的阶段收益不够大,也无法保证信息化的有效性。如果可以使做出正确战略的概率明显大,即该问题就化为情况一。如果信息化的阶段收益能够足够大,该问题就会化为情况二。

五、结论

本文为信息化对战略决策过程产生的经济影响构建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信息化的净现值变化,针对不同的环境下信息化的使用效果做了分析和提出了建议。但是本文不足之处第一模型仅仅从经济意义上探讨了信息化对战略决策过程的影响,站在完全理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考虑其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其次忽略了信息化的解读过程,信息化揭示的环境情况往往会受社会习俗、企业文化,管理者决策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解读的偏差,本文直接认为管理者能够完全不偏差的理解信息化内涵,做出对应战略决策,这种假设是理想化的。因而本文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模型对解释企业信息化在不同环境下的对战略决策过程的影响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 鹿 盟,李兴森,申爱华. 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105-106

[2] 陈 兢,李五四. 研发型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30(6):223-225,233

[3] 潘 瑾,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策略[J].决策与信息,2011,(5):234-235.

[4] De Haes,W,Van Grembergen,W.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o IT governance implementations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IT alignment[J]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009, (2) :123-137

[5] 陈小芳,俞家文.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搜集[J].当代经济,2007 ,9:80-81

[6] 金 燕.面向战略管理的信息服务[J].情报科学,2008,26(3):350-353

[7] 王恭哲.动态环境下高技术企业战略决策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4

[8] Rajagophalan.N, Rasheed.AA, Datta.D.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 Critical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3,19(2):349-384

[9] 郭立新,陈传明.国外战略决策过程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 153-158

[0] Said Elbanna, John Child. The influence of decision,environmental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ationality ofstrategic decision-mak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7(6):444.

[11] Hough J R, Ogilvie D T. An Empirical test of cognitive style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utcom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5(3):417445.

[12] Hiller, Hambrick. Conceptualizing executive hubris:the role of (hyper-)core self-evaluations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297319.

[13] Daniel P. Forbes. Reconsidering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32(2):361376

[14] Zahra S, Neubaum D, EL Hagrassey G. Competitive analysi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trategic uncertainty and venture origi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2,27:128.

[15] George C. Mueller.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and performance:decision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M].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2000:16.

[16] Atuahene-gima K, LI H. Strategic 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utcomes in new technology vent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583597.

[17] Ku'aku, Atuahene-gima, Haiyangli. Strategic 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utcomes in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2004 , 47(4) , 583-597

[18] 张文慧,张志学,刘雪峰.决策者的认知特征对决策过程及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37(3): 373-381.

[19] 卢志平.基于五维度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内涵及其决策过程[J].制造业自动化,2010 ,32(2):131.

[20] Vassilis M. Papadakis,yiannis kaloghirou and maria iatrelli.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from crisis to opportunity[J]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9(10):2937.

第8篇

关键词:概念漂移;数据流;数据挖掘

引言

数据流概念漂移的研究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并在处理途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2000年开始,数据流概念漂移分类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研究人员开始考虑更加接近实际状况的数据流概念漂移。从近年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些国际权威期刊和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来看,数据流概念漂移挖掘和分类研究正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数据流概念漂移的研究已经开始与转移学习、进化计算、特征选择、聚类、时间复杂度分析、社会计算等结合起来。因此,从趋势上来讲,已有各种模式分类的理论和算法都可与概念漂移相结合而引出更多新的研究问题。

1 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概念及处理方式

某些文本的类别特征往往对它内部所包含的一些“隐性内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概念漂移。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其中的这些隐性特征不断发生着细小隐蔽的变化,这些变化事先不易预知,事后也不易觉察,但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却会导致整个目标概念发生变化。Schlimmer(1986)对概念漂移做出定义,认为其是环境的隐藏性变化而导致目标概念发生变化的过程。许多真实学习任务的数据都是从某一特定的扩展时间段之内收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背景环境发生变化不仅会导致目标概念本身发生变化,还会引起数据集的分布发生变化。Lidmer(1993)把环境的隐藏性变化导致目标概念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真实概念漂移,把环境变化导致数据集分布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虚拟概念漂移,这两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只有虚拟概念漂移发生。

数据流中的概念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处理:基于窗口的方法、基于重量的方法以及集成分类。基于窗口的方法是通过选择一个固定的或动态的滑动窗口构建一个分类模型,在分类精度的基础上调整窗口的大小(Lee,2009)。在以重量为基础的方法上,每个训练实例被分配一个权重。最流行的演变技术来处理概念漂移的数据流是使用集成分类(分类器的组合),几个输出分类器的组合是用来确定最终的分类,这通常被称为融合规则。另外,在每个时间点的个体输出分类器上分配权重,权重通常为一个历史表现函数,通过使用交叉验证过去或估计的函数。

2 数据流概念漂移挖掘研究现状

为了从大量来自真实世界的复杂数据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在过去十年,各种数据挖掘算法已经被提出和发展。Masud等(2011)建议在真正的标记新类型的实例之前应使用分类器来检测新的类别。为了确定每个个体是否属于某一新类型,其分类模型有时需要收集更多的测试实例来发现数据之间的异同。Polikar(2011)也推出了可以渐进式学习流的分类器集合体,并命名为学习+NSE方法,通过当前和过去的环境动态加权多数表决技术结合这些分类可以调整各个分类时间的准确率。Song(2010)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关联分类算法的数据流,其工作宗旨是发现各项集之间的关系,并从输入的数据集中提取一套完整的频繁模式。

Surace(2008)应用了人体免疫系统拓宽的一般特性集和时间序列异常检测,其中系统或结构的正常状态可能会改变。Tsai(2007)提出了一个新的挖掘树规则概念流,被称为CDR-树的规则挖掘数据流的概念。CDR-树能有效地提取决策中的每个数据块的分类模型。Haggett(2005)提出了包括神经探测器与动态预测编码为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提取系统,它在各种情况下都胜过专家的方法。Maloof(2003)针对使用动态加权多数性能变化问题,提出了一个为创建动态流概念和删除加权的集成方法,其通过培训网上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以及基于所述集合的全局性能添加或移除的能力。

3 数据流概念漂移分类研究现状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数据流分析和挖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它最近受到许多计算智能研究人员的关注(Holmes,2012)。数据流分类是提取知识和连续数据点信息的方法(Read,2010)。在数据流中的数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并且不能由任何预先定义的顺序来控制。一个数据流与传统的静态数据或数据库相比有非常多元化的特点,包括:动态、无限、高维、有序、不重复、高速和时变(Zliobaite,2009年)。大多数现有的数据挖掘技术不能检测及在数据流环境中进行分类(Qin,2007),因而现有的挖掘模型会将这些分类新实例与类标签弄错(Biswas,2004)。因此,这样的数据流分类需要不断更新和再培训通过在线数据流中标记新来的数据。

新类型检测数据流概念漂移是必需的,因为目标类的统计特性在不可预见的方式随时间而改变,并且必须是任何实际的数据流分类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两种数据流的分类方法:单一型号的增量分类和基于分类的集成模型。单一模式分类技术逐步更新为新数据的单一分类器,以应付数据流的演变;同时,一种综合的方法是使用组合或一组分类器,相比升级一个单独的模型,构建整体模型会更有效。比起单一模式分类技术其也有较高的分类正确率,这拓展了以前在数据流概念漂移中的新类型检测的处理方法(Farid,2012)。

4 结束语

数据流概念漂移是数据分类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当前不少学者对该问题提出了许多算法和集成分类器方法,尤其是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使其成为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章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应用

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电信行业正处于一种竞争性不断增加的时代,整个国家对于此行业都非常关注,并且移动通信工程对于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非常长远的影响。为了能够让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得到更高质量的完成,就需要提升建设的主要效率,并且以此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本文以通信工程项目为主要对象,对其中实施的项目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促进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使用,提升工程建设的主要效率。

1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1.1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相关概述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性组织起来的项目,主要是在一定的预算还有建设时间内,进行更加科学性的组织和管理,以此能够让所建设的工程达到基本的要求,建立成为标准性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在特点上包含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具有起点还有终点,移动通信工程主要是在国家的相关计划内部,在地区发展的规划之中进行建设,因此实效性明显[1]。如果对于投资的机会没有很好的把握,这样不仅仅会对战略的部署和落实产生影响,还会对投资的效益产生影响,更大的是对网络服务的质量构成威胁。其次,建立过程中有较为详细性和明确性的目标,建立成为哪一种规模以及各期的规模都需要有明确的指示,交换网络的结构还有无线信号覆盖等等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应用。在总体上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并且满足怎样的使用都需要在通信工程当中进行项目的管理[2]。

1.2应用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在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体系和工具就是使用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手段在项目管理当中,以此达到一种需要和期望。工程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目标为:首先,在企业内部,让每一个级别的项目管理人员都能够有项目管理的意识,并且对现代化项目管理知识进行述职,了解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其次,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流程,让每一种类型的项目和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项目建设业务都能够达到一种制度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以及知识模板库的完善。在项目的规划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已有的知识板块,将知识模板制作成项目工作计划、工程计划等等,以此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相关的建设基准。项目执行以及整个监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规划、评估以及优化、规范,使用信息系统对每一类流程做好规范,对项目的投资进度、施工进度等进行风险性的应对[3]。

2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移动工程项目主要有无线通信、传输、室内分布、交换、新技术和基建。在发展的过程中,项目越来越呈现专业化的发展,并且在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整个项目的实施还需要逐渐的步入到程序化当中,一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管理办法,其中包含了项目的WBS分解模式,还有实施计划的模板以及进度方面的模板,工程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都在移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的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新的业务,工程项目呈现出一种时效性强和周期短的特点。高标准、严要求、灵活性、有效性等等,这些方面都存在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是移动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应对的挑战[4]。

3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

要想有效地增强国内外在竞争过程中的实力,就需要公司灵活熟练掌握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对工程的范围进行管理、时间进行管理、成本以及人员和质量进行管理,通过良好的沟通以及风险性的分析、综合性的管理、监理,让这些手段成为具有可行性、规划性以及监控的作用,在全过程项目分析下发挥重要的功能。结合自我的经验,学习他人的技术等等建立起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整体构架。在构架上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计划、实施、评估以及推广,这些也细化的分为多个流程。在每一个流程之中都需要有非常严格性的标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以及相关流程图,策划好每个角色还有每一种分工。各个流程都会关系到相应的管理,文本的归档以及规范性的建设和服务,各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共同的管理平台上,有序的规范每一项管理,整个项目的过程也需要得到更多更广方面的控制,同样,企业的公司决策也要对系统当中的动态性性能以及各类项目的进度进行良好的把握,对资金的使用还有相关的完工情况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分析。全面性的移动通信项目管理能够让项目工程管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另外根据时代的要求也需要逐渐的推进个性化,让项目功能的规划在设想方面得到有效地实现。其中主要分为前期的管理、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以及项目结项的管理和知识沉淀性管理几个部分,风险的转移、物资的投放等等都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加以关注和实现[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叙述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以及目标,后续对存在的挑战还有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借此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需要以及精细化的管理起到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引入项目管理体系在通信工程当中,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更是通信项目管理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以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更多的阐释和发挥,才能够让项目管理得到更加广泛性的实践。

作者:肖鹏华

参考文献

[1]张志平,张梅梅.标杆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12):52-55

[2]黄兰,张优里.基于工作过程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45-148

[3]刘明,孙祾,孙雷等.赢得值分析法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32(6):612-617

第10篇

概述: 本文介绍了流动市话的概念, 流动市话的市场定位以及流动市话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流动市话 无线接入 接入网

1.1 问题的引入

随着中国电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了在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电信行业的服务水平,中国电信被重组成四大集团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信寻呼、中国卫星。移动通信在90年代中后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电信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业务,而传统意义上的固定通信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发展,逐步步入成熟期,用户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国信寻呼和卫星通信在原中国电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因此此次重组中,移动业务的剥离对中国电信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对中国电信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联通公司虽然网络基础教薄弱,但其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几年来发展迅猛。

中国电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新业务,促进业务收入的较快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电信分营的初期, 各公司之间的业务暂时还不允许相互渗透,中国电信被禁止经营传统的移动通信业务。中国电信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来参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呢?根据其目前的网络特点, 中国电信提出了移动市话的概念,以此参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以下将对移动市话业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第11篇

一、概括主要内容型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2014年1月30日,记者从白石新桥走到紫竹桥。往年这条路上至少有3处烟花零售点,如今却都不见踪影。

记者一直走到北洼路附近,才看到一家熊猫烟花的零售点。此前北京市安监局消息称,今年本市16个区县烟花爆竹零售网点1178个,比去年的1337个减少119%。烟花爆竹长期零售网点60个,比去年的75个减少20%。市民对雾霾天气的关注,降低了他们放烟花的愿望。记者注意到,市民来挑选烟花,多青睐500响的小挂鞭,或是小盒装的烟花,大盒的礼花炮,虽然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却鲜有人问津。

老板表示,今年除夕烟花销量“非常不好”,到上午11时才卖了不到两千元,往年至少得五六千。

解析:“主要内容”包括事件、成因或观点、意义等。具体有哪些要素,要从材料性质、内容来确定。这是一个叙事性的语段,我们的视线要集中在写的是“谁”做了“什么事”。这里“记者”是叙事“视角”,叙述的事件则是“北京烟花爆竹零售点减少”“销量非常不好”。再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原来,文中也有交代,“市民对雾霾天气的关注,降低了他们放烟花的愿望”,从这里看出,北京市民具有环保意识了。

参考答案:北京市民环保意识增强,春节烟花爆竹遇冷。

二、给指定概念下定义型

[例2] 阅读下面材料,给“蓝牙”下定义。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在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

解析:下定义,语言形式必须是一个判断句形式,即“被定义概念”是“种差”(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概念”(包含被定义概念范围的上一级概念)。根据这个格式,在试题指定的材料当中,分析选取三项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定义。被定义概念是题干提示的“蓝牙”,属概念是“无线电技术”,种差是材料中说明的蓝牙的自身的特点,再按内容的性质进行有序排列。

参考答案:蓝牙,是一种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实现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传输,使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支持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

三、提取关键词型

[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两个关键词。

弘扬良好的家风,是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道德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却是最基础的东西,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很朴实,都是崇德明理的、向善向上的、讲求礼义的。

解析:“关键词”应该从作者所论述的观点中提取。因此,解题的核心环节是寻找论述类语段的“观点句”,提取其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这里的观点句是“弘扬良好的家风,是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道德基础”,句中阐述作者对“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看法,因此最关键的两个词语是“家

风”“信心价值观”。

参考答案:家风核心价值观

四、新闻压缩型(拟写新闻标题、导语型)

[例4]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网俄罗斯索契2月7日电,黑海之滨,棕榈树下,激情和冰雪同在,竞技和友谊共歌。当地时间7日晚8时14分,北京时间8日零时14分,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隆重开幕。整个开幕式历时近3个小时,于北京时间8日凌晨3时结束。

第12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 自适应的寻呼 策略分析

1 移动通讯网络中位置管理概论

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使移动用户的数量增加,用户对移动台和网络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随时关注移动台的动态信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搜索,能保证快速、准确的搜索移动台的位置或向网络发送具体更新位置。这一过程是依靠位置管理中寻呼和位置更新两种功能实现的。位置更新是通过移动台将信号发送给系统,而寻呼则是通过系统数据找寻移动台的过程。

目前普遍实现位置管理方式是将移动通讯网络的覆盖区域分成许多位置区,即:LA、Location、Area,其中每个位置区又是由许多小区域(基站的无线电)覆盖组成,进行位置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当系统呼叫移动台时,同时对未知区域的所有小区进行呼叫,但移动台是这个区域的一小部分,目前的这种基本呼叫策略导致网络资源浪费,并且会造成网络信息渠道堵塞的现象。

为了改善位置管理中的不合理性,学者们基于小区区域覆盖分布情况,在系统呼叫移动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多个移动台并行搜索、环状搜索位置管理策略、概率法分批呼叫位置管理策略等方法。无线移动通信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的寻呼系统以减少寻呼资源浪费和降低寻呼费用。下文以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自适应寻呼策略及仿真实验的结果分析。

2 自适应寻呼策略

先选用几个符号作为策略中的标示:将移动台涉及覆盖的位置区域分成N个小区,对应的小区代号是c1,c2,c3,c4。,cn 表示,即Ω={c1,c2,c3,c4。,…cn}。假设呼叫移动台第t次后正好到达小区ci用Pt(ci)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成为小区选择概率;用Q表示报酬的符号,那么在呼叫移动台第t次后正好到达小区ci后的ci所获报酬公式可记为Qt(ci),其中i表示报酬方式{i=1,2,3,4,…,N},最近一次寻呼找到的所覆盖移动台的小区用clf表示。本文中的自适应寻呼策略的工作原理是:将位置管理中的小区分为n组,进行逐一呼叫,在具体呼叫到哪一组一个小区时,小组所涵盖的所有小区必须同时呼叫,在呼叫过程中,找到可能隐藏在某个小区中的移动台后停止呼叫,并且给提供找到移动台的小区相应的报酬r。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对小区移动台第t次呼叫后在选择除了Ω中clf的所有小区选择(clf放在第一组),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小区选择概率进行分组,选择概率用pt-1(ci)(i=1,2,3,4,…N)表示。在结束寻呼后,可以用两种公式对小区选择概率进行更新,公式一:pt(c)=pt-1(c)+β(1-pt-1(c)),公式二:pt(c)=pt-1(c)+β(1-pt-1(c)),在公式二中必须满足c在Ω范围内,且c≠c,公式里的β表示常数项,在第t次呼叫后报酬最丰富的小区可以用c=argmaxQ(c)表示。

3 仿真实验

首先用几个符号表示仿真实验中的名称,在移动台的呼叫系统中,假设以泊松分布规则来设定移动台的呼入到达过程,那么移动台的呼入移动比可以同公式CMR=λ/μ表示(λ表示呼入到达率,1/μ代表在Camma分布情况下移动台在各区域逗留时间均值)。然后设定一个由100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寻呼区,其中每个小正方形代表一个小区,所以可将寻呼区记作:N=100。实验规则为:移动台在寻呼区内部运行时,是以1/8同等概率向周围的8个小区漫游;移动台到达寻呼区的顶点时,则是以1/3同等概率向相邻的3个小区漫游;当位于区域边线上(不包括顶点),就是以1/5同等概率向相邻的小区漫游。

具体数值的仿真实验数据分析举例:

当α=0.9,β=0.01,r=10,n=4,对应的CMR=0.1,0.01,10,1,并计算移动台200次运行的平均值。得出图1的数值的变化。

图1反映的“基本寻呼策略”与“自适应呼叫”的代价比值,图2则表示“基本寻呼策略”与“自适应呼叫”的时延比值。从图1和图2数值的变化,可以得出“基本寻呼策略”的代价与时延比值都比“自适应呼叫”大,CMR的变化也影响比值的变化。

4 总结

从上述图的变化形式可以得出基本寻呼策略在位置管理中的运行效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所以研发一个高效、程序简单的智能的呼叫系统是时代赋予通信行业的使命,是促进移动通信信息化的前提,是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高需求的保障。本文对自适应寻呼系统进行浅析,对移动通信在研发高效系统的道路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蕾.浅析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讯[J].科技创业家,2012,17:66.

[2]余明强.CDMA网络寻呼策略优化探讨[J].数字通信,2013,0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