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的益处

时间:2023-10-12 09:4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的益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外阅读的益处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存在问题 对策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不断。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几大语言之一,日益发挥着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英语对他们的未来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学习英语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促进思维发展,增强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适应全球的一体化趋势。

鉴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加强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成为了摆在广大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国内外许多语言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的阅读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极有益处,阅读量的多少是决定学习进步的关键因素。增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扩大词汇量,更好地吸收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非常重视考试分数,往往专注于考纲中的内容,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材内容亦有局限,大量阅读难以在课堂内得以实现。因此,学生能否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效果是否良好,成为其是否能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存在下列问题。

1. 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观性不强。大多数学生认同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数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也没有兴趣。

2. 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不足。初中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较短,这是导致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的客观原因。同时,由于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词汇积累较少,对一些英语习语也很陌生,因此,在阅读英语读物时有较大的阅读障碍,从而导致学生信心受挫,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3. 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存在问题。初中生局限于其英语基础,不能很好地把握阅读的方向和范围。阅读材料过易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实现英语能力的大幅提升,阅读材料过难又容易打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信心并降低他们的兴趣。同时,阅读面过窄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中时常存在的问题。

4. 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不得当。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很大不同。课内阅读基本上都是精读,而课外阅读则应为泛读。阅读过程本身应该是一个愉快、享受的过程,但很多学生用精读的方式来进行课外阅读,一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极大影响了阅读速度和学习兴趣,通篇读下来费时多、收效少,学习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在学习内容上有补充性,在学习目的上有提高性,在学习主体上具有自主性,在学习材料和方式上具有个体性等特点。针对英语课外阅读的这些特点,以及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现存的上述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并总结了一些方法,用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兴趣相结合。例如,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体育新闻、体育明星传记等;对于喜欢音乐的同学,则可推荐阅读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小故事等。兴趣的提高将会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2.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内容合适并符合他们认知程度的读物。阅读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指导他们阅读纸质书籍报刊、浏览网页、听英语歌曲、看英文原声电影、观看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纪录片、公开课视频等等。

3.教会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对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读物,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不必拘泥于查单词、记词汇短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揣测意思,能够大致读懂文章的意思即可。

4.教师应多花时间和精力,主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估,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学习方式、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等。同时,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能力的提高也并非短时间就能实现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和家长克服功利心理。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上述方法和原则对初中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指导,根据学生个人资质、努力程度和英语基础的不同,大多数学生均能在英语阅读上取得一定进步,从而或多或少地提高英语水平。在当今的我国,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呼声很高。在英语学习缺乏整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加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是提升英语能力的一个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把关,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打下基础。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现状

加强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对学生英语的学习有诸多益处,学生不但能够从外语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一、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更好的了解文化意识形态,消除英语学习的障碍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它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会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中接触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语言思维方式,这样就有效减少了由于意识形态差异而引起的学习英语障碍。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的孩子们在阅读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时,不但会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还能帮助学生体味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他们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探索和追问的欲望,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充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大量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扩充他们的词汇量,为学生学好英语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材内容只局限于语言本身,没有做进一步的拓展,虽然各个小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统一,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以日常生活场景为主,通过听说读唱和游戏等手段,来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陈旧的模式,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多采取听读为主、结合游戏的方法,以听懂、会读单词、句子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下会要求学生进行听读背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仅仅把英语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而对于英语所承载的人文信息则一无所知。

三、加强英语课外阅读应该采取的策略

1、对阅读内容给予正确引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能力低,阅读能力有限等因素,需要教师和家长在阅读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阅读刊物时,要遵循教育性、益智性及趣味性的原则,在材料的选择上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内容文字不宜过多,最好以图片动画为主,或者是有教育意义的原版动画片,这样就帮助孩子们在阅读内容上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2、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弥补课内英语教材的局限性,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知识,具体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方面可通过板报、墙报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在黑板报上设立一个英语专栏,设置一些英语小漫画、格言、笑话等内容,供学生阅读和欣赏,对专栏的内容要定期进行更换,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编英语小报,将自己日常积累的英语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对英语的交流和沟通,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第二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求学校设立一个儿童英文读物的阅读室,订阅一些英文类型的报刊等,同时也可向国外大量引入原版的英文儿童文学读物,按照难易程度依次摆开,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借阅。

3、可安排专门的英语阅读课

学校设置专门的英语阅读课有诸多益处,它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课的学习,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激发了对英语阅读的热爱,有利于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自觉独立的阅读,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交流的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交流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交流的习惯,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但可以帮助他们互相分享英语课外阅读的乐趣和信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更清楚应该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阅读材料,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结语: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只要教师进行积极努力探索,高度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们的培养和指导,就一定能够发挥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云.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15)

第3篇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缺乏阅读的氛围。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或者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因为农事繁忙,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的范围狭窄。在农村,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之类。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笔者班上学生的课外书除作文方面的书籍之外,就是练习方面的书籍。《新课标》等规定的诗文,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也因为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考试而被学生、家长、教师拒之门外。

(三)阅读条件较差。在农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帮助家长做家务事,这严重挤占了学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农村孩子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的现象,这其实看了除了让人欣喜之外,更让人心酸。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开辟独立的书房,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学生难以进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的状态。在农村,书店等其他的阅读场所的缺乏也让学生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制约。

(四)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对于那些诗歌、散文,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喜欢故事情节强的童话、小说,虽也有益处,却造成学生阅读面的狭隘。学生很少做读书笔记,就算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话,几个好词,极少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办法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一些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鼓励学生热爱书籍;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智不成熟,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的书类应多方涉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三)家校结合,完善课外阅读条件。首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全面向学生开放,不能为学生的借书设置任何的门槛。其次,家长方面,要给孩子开辟独立的读书空间,给孩子安排足够的读书时间;要做好孩子的带头人,即使家长不能带头读书,也要督促孩子经常性地进行阅读;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些书,让孩子因为拥有一本好书而骄傲,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第三,对于新形势下的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引导。如今学生上网也极为方便,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上的内容去世良莠不齐需引起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分层次地进行课外阅读,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对作品进行略读或者精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读后的感受等等,要通过范例展示,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尽情地邀游书海,增长学识,陶冶情操。

第4篇

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的习惯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应该说,课外阅读是在校外进行的,理应由家长来帮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长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更有家长不屑于读书,也就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了。于是,作为教师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但是,学生不在自己的眼前,怎样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作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读书,主要是因为没有阅读的兴趣。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的产生,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爱好;另一方面是由于某种外力的影响而逐渐产生。

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爱好读书当然是好的,可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

那么怎样通过外力的影响,让学生逐步产生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书,读书有什么益处,这可以说是给学生阅读以外在的动力。

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的阅历是有限的,即使是旅游家也不可能将足迹留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书籍。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又没有丰富的阅历,那就必将使我们的思想陷入肤浅的境地。

通过阅读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说“不可一日无书”。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感受别人的生活,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感受自己所没有感受过的欢乐与痛苦,也可以获得认识世界及认识自我的能力。

读不同的书,对我们的益处也是不同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见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性格,还能弥补人生的不足。

其次,是要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给适当的阅读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在现代社会里,广泛的阅读已成为生活的必须,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除了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来,更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另外,大量的课外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即使是单就考试而言,只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的能力去应对万变的考题。

最后,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社会要给学生宽松的生存环境,营造爱读书的大环境;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长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来要求学生,给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的条件和精神的环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第一要素,是要让学生能静下来去寻找和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不在一天里时间的长短,而在持之以恒地坚持。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在上床睡觉之前读几页书,虽然说躺在床上看书是不好的,但在卸下一天的负担,拂去一身的劳累,安静地读自己想读的书,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生活。

其次是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按照过程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过程理论,人的学习是按“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阶段螺旋发展的。相对而言,初中学生的阅读还属于学习的浪漫阶段。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对象时,应本着两个原则:一是有益,二是有趣。应该说读书有是有好处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读。但是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还不高,社会阅历也少,认知水平也有限,所以,学生选择书目也需要指导。大体来说《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作出选择。阅读的兴趣是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的:如果是已经熟悉的,不用看书也知道。根本就不了解的,看也看不懂。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清楚或是不很明白的事物,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轻松,又能获得新知识。各人的兴趣不同,所爱读的书也不同,究竟选择哪一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你的佳作。

阅读生活,开始接触的书很重要,开始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有了兴趣就难以再接受别的好书了。就好像黛玉在听香菱说爱读“重帘不关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句时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就再也学不出来的。所以,中学生在最初选择读书对象时要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要堕入恶趣,专看品格低下的书;二是不要好高骛远,看暂时还读不懂的“名著”;三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略读,略读是为了广泛的涉猎。略读的方法,就是遇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就好像五柳先生的读书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部分为精读。精读是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上的。精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随时进行勾画摘抄。在阅读的同时,对于精彩的词、句、段要标出,做好笔记。二是做好读书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赞美的、批评的、联想以及那时产生的写作的冲动和灵感。阅读时还要有质疑的精神,要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三是学会写读书笔记。

第5篇

1、学会读书

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地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2、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课前,最好先预习课本中将要讲授的内容,这一遍是略读,只要知道将要讲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预习是为了使听课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

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课后复习,是消化阶段,是自己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过程,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动脑动手,积极消化。

最后,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课文再阅读,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有系统地掌握它。这是一种知识归纳。

3、广泛的课外阅读

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活跃你的思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读书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很容易被终止。要想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入手,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观察、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推荐给他们爱好的读物,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灵活运用“故事激趣法”“课文引趣法”“榜样激励法”“交流展示法”“评比促进法”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尝到知识的乐趣。

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崇敬,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歌曲、小说、散文等,举行歌颂母爱朗诵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乐读书

学生只有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才会激发读书热情,从而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外的走廊里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古诗文配画等。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学校将阅览室、图书室装饰得富于儿童色彩,使学生乐于前往;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好书捐给或借给图书角与同学交流传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我读书 我快乐”的读书节活动,以吸引学生快乐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课外阅读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可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或印发《告家长的一封信》,提倡亲子读书活动,使课外阅读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三、培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

1.计划的习惯

我们要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成立学习小组。一到时间,就有专人组织、专人监督,有规律地开展阅读,从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多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四、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1.精心挑选读物

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2.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

(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

1.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阅览室要全天开放;各班配备图书柜,布置“图书香角”;校宣传栏的展板要定期出刊;班上每月出一期“书林漫步”墙报,走廊悬挂“名人名言”;校广播台每周定时广播美文欣赏……这样,整个校园就能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

2.每天诵一首诗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必须背诵70首古诗词。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每天一诗”活动。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将古诗写在教室黑板的一角,请小干部带领大家读诗。

3.展评读书笔记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45-02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很有生气。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出现不少研究成果,唯独对课外阅读的研究不多。鉴于此,笔者对农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如果对课外阅读指导得法,将对小学生有很多益处。首先,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他们对各类游戏十分感兴趣,而对以文字形式表现的课外阅读兴趣不大。因此,老师应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可以提高阅读质量。苏联教育家苏程姆林斯基提出“要教会学生真正的阅读”。他认为:真正的阅读,就是要深入思考读物的含义,使阅读成为一种智力游戏和艺术享受。只有这种阅读,才能激发起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要使书籍真正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是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的。

二、农村低年级学生面临的阅读问题

我国农村小学历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不少学校和班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在信息猛增、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1.没有书看。有调查表明,由于借不到书而不看课外书的儿童在农村占近60%。我国城镇公共图书馆少,对少年儿童开放得更少。书价偏高和学校购置图书的经费不足,导致学校图书馆(室)的图书数量不足,更新困难。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家庭开支中用于购买书籍的支出比重反而下降。多数家庭没有藏书或不常购书。一部分对教育比较重视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书,但主要是跟学业直接有关的教辅读物,如练习册、复习用书、学生作文选等。由于上述原因,小学生常常没有课外书看。

2.没有时间看。毋庸讳言,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相当重。调查显示,有22.5%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其中三年级15.6%,四年级21.5%,五年级30%,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太多成为农村学生不看课外书的主要原因。这些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如大量抄写字词,做各种练习卷等。由于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3.看电视、玩游戏机挤掉了课外阅读。在我国,电视几乎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甚至不少家庭拥有计算机和网络。电视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图像,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有些孩子上网玩电子游戏更是乐此不疲。电视和电子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一定的作用,但只看电视不看书,对孩子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4.看的书格调不高。目前我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但出版的图书也良莠不齐。少数出版社和书商以赢利为目的,出版的儿童读物格调低下,市面上甚至有内容不良的“口袋书”出售。由于儿童鉴别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低,不良读物的流传对儿童精神有毒害作用。这些问题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它涉及一代人的精神营养。教师应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农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针对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1.兴趣性。课外阅读是一种学生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性是第一位的。儿童如果没有兴趣,不愿意阅读,还有什么熏陶感染作用可言?为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一项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大致可作如下划分:6~8岁是寓言故事期,他们对寓言故事有更浓厚的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他们对像《安徒生童话》一样的基于生活现实写照的虚构故事更感兴趣;10~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时期,他们对那些充满传奇色彩或具有冒险精神的趣事更感兴趣。诚然,这只是针对小学生普遍性而言,具体到不同的性别,阅读兴趣也存在一定差异。

2.广泛性。课外阅读的范围十分广阔,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也应该有一定的广度,不仅要看文学作品,还要看科普、历史及文化方面的作品。单指文学作品而言,不仅将视野聚焦于感兴趣的童话、寓言、传奇故事等,还要尝试阅读诗歌、散文、小说等。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对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作品兼容并包,只要是有价值的读物,都可以尝试让学生接受。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读物越来越多,老师应提倡学生上网浏览。

3.自主性。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这方面老师要有足够的宽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教师和家长都不应太急功近利。所以,不要过早和频繁地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笔记,以免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断、讲书中的故事、相互介绍图书等形式,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4.发展性。教师要关注课外阅读对儿童精神和语言的影响,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如用眼卫生、爱护图书的习惯等。而学生对阅读发生兴趣后,应让他们保持这种兴趣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读物,让他们“跳一跳,把桃子摘下来”。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品的人文精神和语言特色,有意识地吸收读物的精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捷径可言,只有通过合适的方法不断引导他们,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颇具影响。但是当前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种不好的阅读现状,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在兴趣的激发下提高阅读质量。

一、明确阅读标准,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图书

纵观当下,很多学生都沉迷于古怪悬疑、武侠争斗之类的书籍,这种阅读观念纯粹是一种消遣式、娱乐性的附庸风雅,白白浪费掉了大量宝贵的阅读时间,有甚者因为中毒太深而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在课堂上还跟上打游击似的偷读,这种阅读不仅对教学无益,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教与学的效率极为低下。为此,除平时的教学时间外,教师也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推荐一些如《语文报》《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报》《读者》《唐诗三百首》等与语文教学密切相连的读物,这些书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再如,也要多推荐一些科普科幻类的读物。当下,各类科普读物与通俗文学向青少年介绍了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多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二、积极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落实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效果

首先,在课前留出三分钟演讲时间。每当上新课时,教师都要抽出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演讲,短短的演讲既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

其次,课后主编活动。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后,教师要适时推荐质地优美的文章。并且还要将这些美文依照不同的主题合理分类整理,打印成册,对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再者,多开展学生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让他们都能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自身的阅读,帮助记忆,提高读书效率,还能积累有用的素材,开拓视野,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问题的激发下产生新的思考、新的问题。也可以将学生做的课外阅读笔记用来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做好课内引导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类文阅读教学实践,从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提炼类似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扩大阅读量。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将主题“心理变化之美”提炼出来,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赏析《被骗》一文;再以“衬托的魅力”为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去赏析《高等教育》与《又是一年粽飘香》以及《拍溅》三篇优秀的文章。这样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以点带面,将学生阅读课外文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来。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子,为终身学习、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肯定都希望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许。为此,教师要定期检查评定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就学生的阅读成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在展示成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欣赏阅读记录。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各种形式,比方说“摘录”“写体会”等及时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记录下来。每周晨读课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小组互评、组内推荐阅读体会等,也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体会文章,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其次,开展交流活动。每周定期上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阅读交流。课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也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等,并谈谈自己对这些课外读物的欣赏心得。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阅读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再者,也可以开展读书心得手抄报评选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活动中,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设计成手抄报并且配以插图,之后,再由班长推选优秀作品进行评奖。这样能将学生的书写绘画水平充分展示出来,拓宽学生阅读渠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好书。

五、进行反思、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多收集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信息,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探究心得写出来,多反思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在提高阅读行为层次的同时,也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得到有效锻炼。

此外,课外阅读方法纷繁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指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2] 李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蒋小飞,杨炼.初探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1(12).

[4] 徐小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J].甘肃教育,2015(19).

第9篇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专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进行了有侧重性的培养,现在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创设班级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在教室的黑板报上,专门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

2.发挥课内阅读作用,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要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好,文质优美、内容精彩的读物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可以和课内阅读联系起来。如学习《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蜜蜂引路》,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习《阿德的梦》,向学生推荐《科学王国里的故事》。

3.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

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兴趣。如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并结合各类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教师可以统一指导读物。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点拨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2)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我也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家庭、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又分为必读和选读书目两种,开学初将书目印发给班级每个学生。

2.着重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1)运用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教给学生“三读法”。①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②进行速读训练:一是“遮盖速读法”;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③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①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②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遗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③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④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三、推动班级阅读活动

1.规划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

学期开始,就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图书角益处大”,调动每个同学为充实图书角献计献策,并定期鼓励学生充实图书角。

2.善用阅读课

我们每周有一节阅读,我将这一节阅读课分阶段地根据需要安排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及课外阅读活动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

(2)评选书香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根据学生图书阅读量的多少及阅读卡的填写,定期评选书香小学士,颁发证书。下一阶段没评上小学士的学生继续评选,然后再从小学士中评选小硕士,以此来激励学士。

第10篇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4、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阅读能让学生积累,而积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必须知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真正得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也就是说,阅读让语文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11篇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应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 

2 网络阅读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为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为学生开辟了自由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教学手段上,那么,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它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交互性,为课外阅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网络阅读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阅读信息的丰富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在百度还是谷歌中键入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相关的网页,资源之丰富是其他阅读资源无法相比的。 

阅读的兴趣强 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阅读比读教材等传统阅读方式的兴趣高,这主要是因为网络阅读的新鲜感。而且网络阅读资源图文声情并茂,时代性强,更易于学生接受。 

阅读的成本低 这个成本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劳动代价。有一位教师这样描述网络资源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集中一批网络资源供几十人同时研读讨论,却不会让几十人都买到或借阅到同样的书籍。的确,有了网络资源,就不需要花很多钱去购买书籍,在需要阅读时,打开网络、搜索、下载、阅读,一气呵成,避免了许多的资源浪费,节省了相关的费用。同时可以通过“链接”,轻松地从中了解相应的一些阅读方法、他人的阅读评价,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这些优势,将信息技术手段和语文学科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并有条理地指导学生的网上阅读。在传统语文学科的教学车上装上信息时代的轮子,让语文学科在信息化高速路上奔驰。 

3 如何有效实施网络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网上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把学生课外阅读的视线引到网上阅读,使他们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 

1)推荐一些网络美文,吸引学生目光,培养网上阅读习惯。从七年级开始,在班级开辟“美文品读角”,从网上下载一些美文段落,师生共同品读。同时进行美文推荐比赛,让学生自主搜索网络美文,阐明推荐的理由。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上的阅读资源,有利于网上阅读习惯的培养。 

2)通过教材选文,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提升网上阅读的品位。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知道,真正要让学生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仅仅靠读一些美文是远远不够的,经典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网上阅读有了一定的关注后,教师就应引导他们由阅读短小精悍的美文转到阅读经典作品上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出自名家名篇,如《智取生辰纲》节选自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杨志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将何去何从?从而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水浒传》这部原著。这样,教材与网上阅读的链接就形成了。 

加强网上阅读的指导,提高网上阅读的效率 学生的网上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自主阅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要放任自流,相反,要加强网上阅读的指导。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 

1)要依据年龄特征进行指导。阅读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才能取得最大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推荐阅读书籍,使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有目的地选择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对七年级,向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格林童话》《繁星》《春水》《西游记》等童话性、趣味性、情节性比较浓的作品;对八年级,建议学生阅读有关人物成长历程的作品,如《草房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对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可以让他们阅读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性浓的作品。 

2)要根据阅读的阶段特点进行指导。阅读的阶段可以划分为阅读的初始阶段(感知文本)——阅读的深入阶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意思)——阅读的反思阶段(反思文本、质疑文本)——阅读的内化阶段(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根据阅读阶段的特点加以指导,使学生阅读有序,使网上阅读落到实处。其具体的做法是:每推荐一本书,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个痕迹包括摘抄佳句、概括内容、对作品的质疑、自己的反思或体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这些痕迹及时进行指导、沟通。 

3)要构建网上阅读平台,规范网络阅读的内容。当今的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也良莠不齐,特别是网络中的一些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在指导学生网络阅读时,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手中的资源帮学生构建网上阅读的平台,规范他们网络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主动摒弃网络文化的成人化、信息泛滥等缺点。 

加强网上阅读效果的评价和检测 为了让学生对网上课外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交流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价,能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能使学生把握网上课外阅读的方法和原则。所以,一般会安排一些活动,如交流阅读心得、读书演讲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唱主角,收获网上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喜悦。 

第12篇

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课外阅读和课内精读要求不同。课内精读要求每个年段的阅读要求逐年上升,各有所侧重。课外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要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读书实践中去,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从读书中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阅读教学目的,这才是正确的读书观念。

二、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教材特意安排的“课外书屋”这一栏目,结合每个单元专题,运用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推荐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目。

1. 读漫画书籍,拓展想象能力。现在的孩子喜欢漫画书籍。其实,看漫画也是有益处的。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如,在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而后,就向学生推荐一批漫画故事,如《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等一些关于一个个奇异的生命体的惊险有趣的漫画故事,还有《宇宙刑警》、《天鹰战士》等一些科幻高科技的故事。它们都是不合实际的,而孩子脑子里本来就常想着这些不合实际的东西,所以让他们感受书中妙趣横生的画面和人物的机智、勇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2. 读科普书籍,激发探究欲望。祖国的“神六”、“神七”成功发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学完二年级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后,抓住时机推荐《简单的科学》、《法布尔昆虫记》、《布瓜系列》等科普类书籍给他们,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常为书中所述惊叹不已。

3. 读文学读物,注重积累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后,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海燕》、《在人间》等作品;学习了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后,引导学生阅读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4. 读革命书籍,走进红色经典。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很难走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难以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教师可结合生活体验,激发认知冲突;拓展史实资料,传承英雄精神,引导学生走进红色经典,学完四年上册《倔强的小》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草地夜行》、《小红马》、《金色的鱼钩》等相关文章,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深入感悟,做到“人散课终情未了”,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崇高,在“落雨无声”式的阅读中,收到“相融无痕”的功效!

5. 读经典名著,不断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崇高境界,也是一个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阅读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纯净而空廓,用经典名著作奠基可以充分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当前,各校正在进行“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无疑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低年级提倡诵读拼音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等,不但在儿童的内心播下了优美文字的种子,还使儿童从小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并在践行《弟子规》中体验中华礼仪之邦的美德。在中年级诵读《唐诗宋词选》、《论语》、《中庸》等等,不但使孩子们广泛了解我国诗词之美、文字之美、韵律之美,还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人处世的简单道理,并且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高年级诵读《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和四大名著等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并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很有帮助。

6. 读时尚读物,满足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表现力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喜欢冒险、刺激、神秘,崇拜英雄形象。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神奇校车》、《科学探索者》、《鲁宾逊漂流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也就不会奇怪《小熊维尼与跳跳虎》能风靡校园了。我们要抓住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充分利用这些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三、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