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读书笔记能促进有效读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读书笔记是最能达到这种阅读要求的一种方式。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融通。在读书笔记的写作中,学生选择读物不再随性、盲从,而是有目的的选择优秀、经典的作品。学生阅读时也不再流于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中思考:或评点文中人物,或品析精彩字句,或为文章的思想情感所动,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找到言语生命冲动的感觉,激起言语创造的热情。这种写作的,可以突破命题作文的一些束缚,自由写作,让生命欢歌。
阅读的感受,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清晰深刻。写然后知不足,又会引导人们有目的地阅读和思考。而读书笔记正是能实现读写结合,使读、思、写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方式。
二、初中生读书笔记现状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笔者在所教中学初一年级发出问卷433份,收回431份,就此对431份的答卷进行了统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从学生做读书笔记,和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写作三方面方面设置了15个问题,让学生无记名回答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首先,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做读书笔记这一方法的。但目前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现状是不得法、缺督促,令人堪忧。其次,学生的阅读处于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导致阅读的效能十分低下。再次,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太小,阅读效率低下。
三、以读书笔记促进有效读写的策略
根据对读书笔记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在初中学生做读书笔记现状调查的启示下,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以读书笔记促进有效读写的策略。
策略一: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笔者从常规写作和个性写作两方面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常规读书笔记。为了通过教来达到不教,从而提高读写的有效性,笔者将读书笔记的各种形式结合起来,设置了读书笔记的常规写法(以短篇文章为主,自由选择文章写),进行强化训练。
策略二:加强对课外读物的指导
书海茫茫,而中学生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较低。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将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积极引导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寻找优秀的课外读物。 跟潮流,与时俱进。①历届中考卷或各地信息卷的现代文。②引导学生选读反映时代强音的读物——报刊杂志等。③关注时尚需求。学生也可以推荐,但要经教师审定。立足课内,延伸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可通过课内文章指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力求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策略三: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调查时间2012年7—8月(2)调查对象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甘肃省永昌县的五所农村初中学校(新城子中学、红山窑中学、焦家庄中学、东寨中学、六坝中学)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3)调查内容及方法为了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2、学生阅读时间;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且阅读量不足;3、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单一,无选择性;4、自主地会做笔记的学生较少;5、学生读中国古典名著和卡通类娱乐杂志及影视作品的比例大,而对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刊类涉猎较少。五、反思与建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2000年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1、教师不真正重视课外阅读。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指标,让学生扎进作业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对语言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在策略上取胜的意识。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自己购买的比例大,研究“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潜力很大。“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是教师不重视。调查中,老师没有强行要求的占60%,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课外读物”时说,老师不强行要求,也看不懂。2、电视、音乐等视听媒体的冲击,这一代孩子基本在电视机、vcd前长大,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声音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语言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如今,家家户户都了有电视、vcd机。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听音乐。80%的学生把“休闲娱乐”当作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又该如何呢?首先,学校尤其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苦教、苦学为讲究策略的巧教活学。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体语文教师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给出书目让学生去读,没有书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购买到2本。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语文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课外读物,挤出课时指导读书,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第三,学校语文老师还要宣传,让家长也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读书。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读书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很容易被终止。要想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入手,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观察、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推荐给他们爱好的读物,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灵活运用“故事激趣法”“课文引趣法”“榜样激励法”“交流展示法”“评比促进法”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尝到知识的乐趣。
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崇敬,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歌曲、小说、散文等,举行歌颂母爱朗诵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乐读书
学生只有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才会激发读书热情,从而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外的走廊里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古诗文配画等。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学校将阅览室、图书室装饰得富于儿童色彩,使学生乐于前往;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好书捐给或借给图书角与同学交流传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我读书 我快乐”的读书节活动,以吸引学生快乐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课外阅读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可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或印发《告家长的一封信》,提倡亲子读书活动,使课外阅读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三、培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
1.计划的习惯
我们要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成立学习小组。一到时间,就有专人组织、专人监督,有规律地开展阅读,从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多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四、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1.精心挑选读物
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2.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
(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
1.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阅览室要全天开放;各班配备图书柜,布置“图书香角”;校宣传栏的展板要定期出刊;班上每月出一期“书林漫步”墙报,走廊悬挂“名人名言”;校广播台每周定时广播美文欣赏……这样,整个校园就能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
2.每天诵一首诗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必须背诵70首古诗词。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每天一诗”活动。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将古诗写在教室黑板的一角,请小干部带领大家读诗。
3.展评读书笔记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当我讲到坏心肠的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在鲜红的苹果外面,涂上了她调配的毒药,准备去毒死白雪公主。王后就打扮成老太婆的模样,提着一篮苹果来到了小矮人的小木屋前。问白雪公主:你要不要买一个又红又香的苹果呀?我送一个给你吃吧。本来就很喜欢吃苹果的白雪公主,伸手接过那个苹果,咬了一口……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后面发生的事,再出示《格林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布置环境,增加兴趣。我相信环境可以改变人,所以新学期开始我总会让班中的同学自己写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布置在教室两侧;还在班级中开辟了《读书园地》,请各组同学轮流写一些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布置在里边;班级中还有固定的图书箱,每天开放,下午放学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这样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读书的氛围。时间久了,连一些好动的学生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3.教师带头,提高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针对部分学生崇拜老师这一心理特点,经常特意在学生面前“卖弄炫耀”,并让他们明白老师肚里的墨水全都是靠读书得来的。这样学生由“心动”到“行动”,从而主动去找书读。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自然会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只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内容,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很快地对所感知的内容进行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
3.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摘抄好词佳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见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有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要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有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本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中,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为了方便了解情况,可以每位学生专门准备一本笔记本,请家长填写。如:几月几日、阅读时间是几点到几点、读物名称、字数大约有多少或者是有几页。第二天,学生要把笔记本上交,然后老师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多加鼓励指导,让他们也爱上读书。
课外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怎样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这种语文的“零食”呢?
一、得到家长的配合
时下,电视、网络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却不多。再加上少数家长仍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急功近利,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主张或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只支持孩子读“作文选”“参考题解”、“辅导材料”等单一的辅助教学用书,让孩子一味地钻在书本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让学生和家长形成“读书好”的共识?语文教师可利用校迅通,对家长做一些宣传解释工作,传授教学方法,使家长们真正认识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还课外阅读以应有的地位,切实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为孩子们提供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小天地。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读书对于做人、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
二、赢得学生的青睐
要让小学生真正喜欢阅读,书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你一下子硬要塞给它中外名著,他们或许一下子还真接受不了。
选择书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离开了这点,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就显得毫无意义。学生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的需求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感兴趣。所以教师引荐读物时就可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了。
还要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近年来,像杨红缨的系列校园小说,冒险小虎队系列丛书,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我们教师不仅要自己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同时还要积极地在校园中,在班级里引领这种时尚。曾有报道,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能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能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引领孩子亲近经典,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古典名著、童话、经典著作,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经典是人类书籍里真正的精品。然而,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知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格林和安徒生的童话,它还包括当代甚至是当下的一切富有眼力的喜爱和推崇。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长袜子皮皮》《鲁滨逊漂流记》《蟋蟀的住宅》《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等。然而,并非所有的经典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可以抓住有利的契机进行引导:我们可借助学生喜欢看电视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一次,我给学生看了电视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学生看了对鲁智深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布置学生去读水浒传当中关于鲁智深的有关情节,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岭等,学生可以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了。我们可常常利用晨会课时间给学生讲故事,讲到故事精彩处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故事发展的结果,便会想方设法去阅读。
三、教给读书的方法
1.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还应让他们学会以下几种读书本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等。题读法,阅读时抓住文章题眼,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阅读后,对照自己的猜测,从而了解题目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摘录法,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有关片段。批注法,边读边想,边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勾划有关内容,还可在边上简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2.读书笔记指导课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年级可以填空式读书笔记为主,三、四年级可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可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切不可硬性规定学生完成多少篇或多少字数的读书笔记,以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而应该注重读书笔记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读书笔记是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
3.读后交流评论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现实中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仅有的课本外几乎就没有,这当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较重要的一个。那么该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转变传统观念,营造书香氛围
观念束缚着人的行为,要学生自觉主动拿起课外书来认真读,还要从转变教师和家长的对课外的传统观念入手。
1、改变家长传统“读书”看法。家长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行动。目前,虽然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但农村人的心态、观念仍较落后。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视课外书为“闲书”,视子女读课外书为“不务正业”,对子女课外阅读横加干涉,强迫子女“两手不沾课外书,一心只读教科书”。此外,在家中,家长自身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读书看报,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部分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顶多是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大量的时间学生便以看电视、玩玩游戏来打发,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家长这些对读书片面的看法和轻视读书的现状,直接造致学生对课外阅读丧失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课外阅读了。针对这种现状,要让学生想读乐读,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转变家长唯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人格形成、个性发展、写作提高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让家长为学生营造读书氛围,右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说说里面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到书店读书买书等。
2、改变教师对“学习”的界定。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许多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没有改变“学习”的界定,课余较少鼓励、指导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更谈不上化时间去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课外书成了老师口头上的奢侈品。殊不知学生一味钻课本非但没有提高学习效果,反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文化的积淀、审美情趣、语文的各项能力都受到极大的退化,语文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学习”传统界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并以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课外阅读,为学生积极创造书香环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靠阅读实践中的反复严格训练形成的。农村学生自身基础条件本来就不好,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读书;或由教师介绍名家名著,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奥妙;或让爱读书的学生现身说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经常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形成良好的风气,久而久之,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自然就会养成。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多提与课外阅读有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要交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子读书。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边读一边想机会,多进行独立阅读。凡是让学生能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时实践中要注意运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好的词句,精彩片段,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
三、学以致用,积极评价
所谓学以致用,首先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比如在学古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唐朝诗词的发展史,及一些著名的诗人和相应的作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教完《草船借箭》,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等。其次是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上。例如,对读物语言的品读、摘抄,好词好句,甚至段落,并且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可使习作出彩,势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有所得,读有所用”,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从中真正认识到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便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去搞好课外阅读,讲究实在的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也大力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在用的过程中以肯定的态度,积极的评价,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总之,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农村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与向往,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走出校门和家门,使语文学习从封闭的校园教学走向广宽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形成,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9-0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课外书籍当成一件乐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因素未接触过课外书籍,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籍感兴趣,要抓住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些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好书、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所得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阅读心得下来,这样能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学以致用。这样的阅读才算是真正有用的阅读。读书笔记可以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可以是提纲式,侧重写作品的内容;可以写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此外,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也是一种阅读积累的好方法,让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达到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朗读,怎样默读,怎样速读,怎样浏览,怎样复述等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在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的时候,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做法如下:
1、读一读,圈一圈
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
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内容的书籍
一、多读书——开阔视野
(一)教师示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典范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阶段,易产生模仿,教师爱好什么,学生会模仿爱好什么。所以教师要从我做起,首先对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题教学中,项学生表露自己怎样爱好阅读以及阅读的好处,并且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小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让学生知道原来教师也会读许多书。作为语文教师每天晨读的时候,一定要率先朗读。在课堂上要时常采撷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去尝试读书的乐趣。
(二)结合课文
在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使读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和神机妙算。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推荐课外相关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和感受。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都阅读了什么书籍,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精彩部分(越详细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写读书笔记书写心得,或者采摘其中精彩文笔,或者分析故事中的人和物是怎么描写的等。针对某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既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进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该文的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勤日记——日积月累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在回答小朋友来信问他是怎样开始练笔时写道:“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关于写日记好处,他说:“学会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积累自己文化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正是因为裴显生教授从小学三年级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才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读书的时候兴致高,记忆好,但忘得也快。因此,要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读书笔记习惯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日记和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生指导。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发生变化,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看的情景写下来。在日记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录趣事、或提出疑问、或是自己的烦恼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哪怕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一个新鲜事都是可以的。
教师要倡导在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勤动笔。动笔,既可以是在书上画线,做标记符号,也可以是写一写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通过鼓励学生们勤动笔,促进他们对知识思考、理解和加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锻炼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笔记和日记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写日记,交流读书笔记,鼓励他们互相借鉴,比一比哪位同学积累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多,哪一位同学的日记写的最好,读书笔记做的最好。
三、精习作——妙笔生花
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的想的问题也是天真可爱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心理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悟就行。习作中不要求学生有多少妙笔连珠的语句,凡是发自内心的作文,都会感人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例如运用比喻、类比和夸张等手法,放大内心世界。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一定要细心呵护,无论是课堂随笔还是课外习作,凡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都要尊重,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笨拙,教师都不要随意扼杀和嘲笑。
学生的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他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有限,爸爸、妈妈、小朋友、老师、同学和校园往往成为笔下的题材。一个题材可能写多次,但是每次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发现每次作文的闪光点。将其中优美的句子标记下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写的作文往往存在“跑题”现象,教师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作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哪些文字哪些段落脱离了作文的主题。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同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习作,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一、以课本为引领,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应以课本为引领,使课内外内容衔接。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对课内的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既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一是课堂教学启趣。课堂教学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要注重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追求掌握求知识的欲望,即要着眼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和渲,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二是利用榜样引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向学生讲解名人读书故事,培养学生的理想,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三是听故事激趣。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调动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拓宽视野,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四是开展活动提趣。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比如“词语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在板报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
三、加强指导,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1.指导选择书籍。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2.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3.教会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可以摘录句子,片断,写眉批、可以写书评、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也可以教会学生剪贴报纸。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定期组织大家评比,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四、培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1.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课外阅读只有通过检查,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加以有效指导,同时也起到督促作用。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交流所阅读到的信息、知识,做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课外知识,激发他们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知识。
2.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像课内教学那样死板,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讲故事比赛、古诗朗诵会、智力问答、成语接龙等,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动力。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规定阅读篇目,组织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阅读心理和年龄特点,为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名著,让学生既体验到读书给予心灵带来的愉悦,又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五、上好阅读指导课,组建课外阅读小组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每两周从语文课中抽一课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指导。在阅读指导中讲授一些阅读方法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作摘抄、剪裁、编写阅读提纲等。教师要在班级还组建课外阅读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将班级学生分若干个阅读小组,让他们在一起交流课外阅读的方法和读书的经验。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增进了读书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六、开展多种活动,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在开展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同时,我还组织开展多种读书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全方位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充分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以活动促阅读.
1.组织每天十分钟演讲活动。在每天早晨处理完班级事务之后,利用早会的时间由学生轮流摘录一段最精彩的语句,与同学共享。
2.组织各类课外阅读竞赛。如知识竞赛,朗读比赛等。对优胜者及时给予鼓励。
.举办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在每学期期末都举行一次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读过书感受。
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发现扼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两大因素来自教师和家长。我们成人对他们的种种约束,使他们仿佛听着“紧箍咒”去读书,读得十分苦、十分累、十分烦。一是逼着学生走上“独木桥”——啃文学名著。学生个性不同,知识层次各有高低,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书的爱好也不同。而教师和家长往往无视这种差异,以功利的眼光一味要求他们读与学习有关的作文选、课外助读以及文学名著。若看到孩子手捧着《哆啦A梦》《笑话集》等“闲书”,就眉毛一皱,怒目一睁,轻则没收,重则撕毁。后进生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被教师、家长强迫着去补习功课,无暇顾及其他书。通往阅读的路千万条,每个学生都想挑选那条适合自己的路,而我们却非要强制他们只走一条路——读文学名著,学生怎能不“望书兴叹”呢?二是人为设了一道“栅栏”——写读书笔记。为了能让学生走上阅读正道——看文学名著,教师、家长可谓费尽心思。虽然学生顽劣,但在学校、家庭双方的协助下,也真的能读一些文学名著了,而且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读起了长篇文学名著。这下我们该心满意足了吧?但我们却得寸进尺,在学生能跌跌撞撞行走在课外阅读的大道上之后,偏偏又给他们加上一道人为的“栅栏”——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那些本来对书就不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一下子被这道“栅栏”吓住了。在他们眼里,这就像高山,无法跨越,于是,干脆躺倒不干,或抄几句应付了事,彻底讨厌起了课外书。即使有一些勤奋的得意弟子,在不断激励下,一次一次地翻越“栅栏”,但并非出于兴趣或志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
关于阅读,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情感之门,通过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和自豪的情感,通过认识兴趣去吸收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丰富。强迫他们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无异就是蓄意把乐园苹果栽种到浸透了毒药的土壤中。”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之国,让他们享受阅读。教师不必过多限定学生必须读什么,而要让他们各取所需,给“闲书”一席之地。学生需要“闲书”,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笑话、幽默、漫画、卡通……有些书在我们看来是“闲书”,但实际上正是孩子兴趣、天赋外在显露的一种方式,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将终生受用。所以,学生只要读的是健康的书,不论是哪一类“闲书”,教师都不要一律制止,而要合理引导,逐步过渡。如教师可以经常读一些短小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文学书籍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地喜欢文学,进而能读长篇名著。
检查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何必死抓读书笔记不放呢?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多种方法:在课间把读过的书介绍给好朋友,在班级朗诵会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把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好朋友一起演出来,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做批注、记随想……“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训,我们要提倡,但并不是非要强制学生“只要读书就得动笔墨”。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书做笔记的方法,还要帮助他们合理使用。对一些勤奋做笔记的学生提出表扬并悉心指导,而对那些不喜欢做笔记,但仍坚持读书、坚持博览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并对他们的阅读情况给予有计划的指导,使他们在勤读、博览中吸取营养,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喜欢怎么读由他们自己做主,应该怎么读则应由教师和家长来关注和指导。我们不仅教学生读书,更要教他们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积累语言、积聚智慧、积淀人生的感悟。别让学生戴着“紧箍”去读书,让他们从叫苦不迭的阴影中走出来,让童心在自由王国中驰骋!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让学生查找有关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的特点,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写作水平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我对四、五年级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种课外书?”在5个备选答案中,90人中有32人选择故事书,占35.6%,而其他均不足25%。由此可见,故事书是学生对课外书的首选,所以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组织一次名为“故事会”的班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在“故事会”上带有表情、动作、声调地来讲故事,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王子与乞丐》的故事,讲到王子为了好玩,与小乞丐换了身份,在外面过着辛苦的流浪生活,受到其他人的欺负,而且经常受到小乞丐父亲的虐待,而小乞丐却在王宫里过着小王子的生活,受万人景仰,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出示《王子与乞丐》一书让学生课外阅读。
二、师生共读,营造氛围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锋,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阅读滋养底气,阅读能让教师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也是老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寻求教育思想,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刻板、生硬和枯燥。但据调查,教师中每天读书2小时的人不足20%,一些小学老师的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一本教案走天下的语文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还非常普遍。很多教师还是在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和书本内,把学生关闭在乏味的说教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使他们感到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调动自身阅读优势,打造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用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倡导良好阅读风气,用课堂的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有的教师就以评书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常常让学生舍不得下课,进而引领他们走进四大名著,欣赏和品味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三、指导方法,强化兴趣
1.多读
读有三种方式,一是泛读。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或报纸,可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还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知识点记下来。比如:指导阅读报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对价值不高的内容只要看看标题就可以了,而有价值的内容可以仔细看看,并简要地做些摘记。二是速读。我们看书只要看有价值的书,而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也有很多,因此要快速查阅资料,必须“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节约时间。三是精读。对于名篇或者名著等阅读价值高的作品,我们要静下心来细读,体会其构思,欣赏好句,体味其意境,使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
2.多思
读完书,我们对书本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因此,我应采用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等形式进行训练,目的是使自己多思考,以便真正了解这本书。
3.多记
即多做读书笔记,笔记随时可记,好处很多,又可分为许多种,如:疑问笔记,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可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疑问等记下,以后再看这本书时体会就更深了;摘录笔记,可将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句整理成册,时常阅读,其好处不言而喻;创作笔记,即在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写读后感等形式的创作。这样不仅能读书,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四、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1.读书笔记展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小学最为常用的是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我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要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的方法,把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为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可以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获胜者和进步较大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并把得奖的作品贴出来,在班级中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能够向获胜者看齐;还可评出最佳改写作品、最佳扩写作品、最佳读后感等单项奖,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继而不断提高读书兴趣。
2.开展游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