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场经济形势分析

市场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23-10-12 09:4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经济形势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市场经济形势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目前,经济形势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已成事实,根据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的波动说明,我国内部需求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在生产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以及食品价格和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国内企业发展的步伐缓慢。2015年的经济形势对国内大部分企业来说,优势与略势并存。优势表现为:国内经济政策稳定,内需增长有很大潜力;自2014年以来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产生的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劣势为:PPI持续负增长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实际利率,企业整体负债率偏高。环保指标约束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面对持续变化的经济形势,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一、强化成本核算 提高经济效益

资金是企业持续运营的必要保障。财务管理的功能就是针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等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分配。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若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强的优势,就要在成本降低方面有所举措,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成为关键。

1.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广义的成本核算既包括产品制造成本,还包括产品的研发成本、设计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消耗。因此成本控制要从生产、设计、顾客消费三个环节进行控制。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

2.抓住成本控制关键点。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从可控成本着手,剔出无效劳动,降低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支出。同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把成本控制、产品设计研发、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从关键点进行成本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降低材料成本。材料是生产成本中比较大的支出,较低材料的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材料成本的降低是指减少材料的消耗,杜绝浪费,注意物资的剩余价值,有效进行二次使用。加强周转材料的动态管理,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同时严把材料采购关,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不同供应商进行询价、压价、比较筛选,选择最优货源。大批量的购物要采用竞标方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获取较低的采购价,降低采购成本。

二、实施资金集中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资金使用的环节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资金若是分散管理,难以统一协调调度,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树立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的观念,实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完善整体资金链,提升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是用来反映未来一定期间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必须贯彻全员参与的理念,重点突出成本管理,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利益挂钩,使企业与参与经营者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共同体,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力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财务预测、决策的运行机制,加强财务计划管理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正确的财务决策方案是财务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只有拥有准确科学的财务预测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才能制定合适的计划与预算。进而进行相应的控制与考核。因此,建立以财务预测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测、决策能力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保障。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未来进行经济活动的指南。所以财务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各项经济指标,还要有实现的可能。一份好的财务计划,不仅可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还可以成为评价部门工作业绩的标准和依据。

四、降低经济风险,建立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经济风险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是经济实体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产生误差的风险。经济风险是一个预期性概念,因此对经济行为了解的越全面,分析越透彻,就越能在经济风险发生前及时预知。建立财务状况预警系统就成为降低经济风险的必要手段。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检测到财务危机,在财务状况发生警情前做出科学的判断,保证财务预算的实施和管理计划的实现。同时在财务决策上,要经过慎重的比较分析,力求筹资渠道多元化,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长短期贷款的管理,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五、强化财务监督意识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能促进企业各项活动合法化,管理行为科学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强化财务的监督作用,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监督意识。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及补救措施。从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的全程,对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重视财务管理的功能,使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在良好的管理监督体制下,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萍.当前经济形势下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4:119-120.

[2]嵇秀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J].企业研究,2012

[3]俞红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国商贸,2012.

[4]徐洪才.经济形势分析、展望与建议.光明日报,2015.3.

第2篇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XX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六)虚实结合,以实促虚。加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政策措施的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务虚上有所作为,才能夺务创新开拓方面找到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加强务虚,可以为务实提供思路和政府支持,积极和务实反过来又可以为务虚提供基础,检验务虚成果。

第3篇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约平均10%左右,过渡到1998年至2001年的7%―8%之间。这一趋势将左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召开的“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座谈会”上发表的观点。 刘国光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延续约20年的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速度,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大致相近,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期大体也持续了20年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减速的情况。

刘国光认为,中国现实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背景是:经济发展由资源、供给约束型转向市场、需求约束型,由粗放的数量扩张型转向同时追求效率与质量的集约增长型;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同时依靠制度变革带来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主要是农村劳力和资源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的势头减弱也是增长下降的一个原因。

但是,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仍蕴含着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目前,无论从需求的角度还是从供给的角度看,支持经济增长的力量依然很雄厚。因此,中国经济的减速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仍能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势头。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初可以实现7%,8%左右的平均增长率,考虑到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个别年份升至上限9%,降至下降6%,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在此范围内起伏,均可视为正常的发展。

刘国光预计,今年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去年加快。虽然我们不能指望现实的增长速度回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位数的高峰,但是经过努力,把未充分利用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动员起来,现阶段的潜在增长速度是可以达到的。

第4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企业 目标创新 影响

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这一个企业的资金,而资金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资金管理对其的决策或者管理起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那么财务会计在这其中充当的角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财务会计的工作对一个企业的目标的确定以及创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当前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

企业财务会计的可以放映出一个企业的整体财务水平,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企业向外部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就是其财务会计部门做出的一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内容报告。企业的决策者们也往往根据财务会计部门方面的相关数据明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以此作为依据,再做出相关的经济决策。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中的最大的效益,并且带动实现企业各个方面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对企业的核算,以及对企业的现有经济状况的分析,让企业的经营者或者决策人做出一些合乎企业发展的决策,同时,也能发觉潜在资金上的优势或者不足之处,让企业的决策者有一个客观的依据作为参考,用最小的风险,最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利润。

二、财务会计对企业目标创新的影响

财务会计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所在。财务会计部门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举足轻重。一个企业要进行目标创新,与财务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有很大的关联。一个企业要进行目标创新必须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本文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得出的二者之间存在的影响如下:

(1)财务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财务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由小做大,其财务系统也由简单趋向复杂。他们本身存在着一种本能的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展。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和其他的部门紧密相连,且处于中心位置,让其充分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了解企业的所要制定的目标的动态,这对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宏观角度上来看,企业需要目标创新也需要财务会计部门提供观信息。

(2)财务会计提供给企业经营者制定目标的基本依据

在任何一个部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大到一个国家需要利用财会部门提供的信息去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以此来做出宏观调控或者微观调控,小到一个公司职员,他需要财会部门提供的信息帮助他工作,对自身进行调控。总之,会计信息是各级政府对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和微观主体对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做出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企业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信息来源又直接取决于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企业决策者只有利用准确的会计信息,及时的作出分析,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下抢占先机,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从而求得长期发展空间。

(3)企业经营目标的创新来源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彻底的了解,这里的了解不仅仅包括对现有市场情况的熟悉,还包括对未来市场所要发生的变化做出预测。如何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生产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分析数据,得出市场的潜在需求和潜在的发展变化规则,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生产,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为企业的战略性目标的确定提供可靠地保障。

(4)企业目标创新需要财务会计提供保障

财务会计不仅仅只是为企业提供相关数据。它在企业制定目标创新的同时,是该目标制定前的计划前提,是制定以后的情况反馈标准对比。它可以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反映该目标执行后的工作业绩,并且可以做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财务分析,一来可以提升企业潜在的发展潜力,提高其经济上的效益;二来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给管理人员一个改善管理的依据;三则可以找出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财务会计分析结果是检验企业目标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

社会发展的如何关键看人们的生活水平,一个企业制定的创新目标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的财务分析。企业的目标创新的决策做得正不正确,与当前市场有无冲突,必须由该企业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来检验。而该企业的经营情况又是通过财务会计分析体现出来的,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通过对会计结果的信息反馈,可为企业决策提供新的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对推动该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该企业的决策层做出决策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一个企业需要长足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必然离不开财务会计的存在。

三、小结

财务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一个企业制定新的目标的重要参考因素。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企业目标的不断创新,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财务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发展。这之间对企业改革的影响不容小视,之间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大家一起来正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勇志.试论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

[2] 张月玲.解除受托责任: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现代财经.2005;10

第5篇

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调度会议制度

1、目的:认真履行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加强对全市整规工作的领导,加强对专项整治活动的指导、部署和调度,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研究治本之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2、参会人员:市整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

3、时间及主要内容:整规工作调度会议由市整规工作领导小组召集,拟定于每年召开-次。市整规工作领导小组对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听取各专项整治活动牵头部门和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解决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上级整规机关的指示,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整规工作重点及进度安排。

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季度例会制度

1、目的:及时掌握全市整规工作进展情况,了解专项整治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动态把握各专项整治活动进度、问题及拟定对策;督导检查各专项整治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整规工作深入开展。

2、参会人员:市整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各县、区(开发区)整规办负责同志。

3、时间内容:整规工作季度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市整规办召集,具体时间及调度内容由市整规办负责安排。主要内容是:听取各专项整治活动牵头部门和县区(开发区)整规办汇报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和措施,落实上级整规机关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月报制度

1、目的:全面扎实推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工作向纵深发展,随时掌握各专项整治活动进展情况,挖掘工作典型。

2、要求:市整规办依据全年专项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编制整规工作月报表下发至各县、区整规办及各专项整治活动的牵头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准确、真实报送,不得瞒报、漏报、误报和虚报。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督导制度

1、目的:发挥市整规办对重大案件督查、督办的作用;对于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案件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的案件进行督导检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规范的综合管理效能。

2、形式:市整规办针对发生的重大案件和消费者举报事项及内容向相关部门制发督办函,并加强跟踪、督导、检查,确保督办的事项落到实处。

3、要求:各县、区整规办及相关执法部门接到督办函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不得拖延怠慢,敷衍了事,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上报,按照时限确保完成任务。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整规信息反馈工作制度

1、目的:加强各项整规工作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上报,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工作体会,随时反映工作情况,宣传工作成绩,推动整规工作向纵深发展。

2、涉及单位: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整规办。

3、要求: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工作,要做好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确保上报质量。同时要讲究实效,体现时效性,避免时过境迁,失掉信息的意义。对于突发的重大案件要立即上报,不能有半点延误。信息工作考核结果将作为整规工作综合评价内容之一,具体考核办法见整规办[]号文件。

六、综合素质培训制度

1、目的:通过授课、考察、参观、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全市整规系统各级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

2、培训范围:全市各级从事整规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

3、培训形式和内容:聘请国家、省整规系统领导针对当前整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做形势分析报告;请业内专家学者讲授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整规人员业务水平;赴整规工作先进城市考察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市内整规工作先进单位交流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

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综合评价制度

1、目的:对全市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和市直相关部门全年的整规工作给予客观、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评选年度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表彰先进,鼓舞士气,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间形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良好工作作风。

第6篇

关键词:支柱作用;稳定调控;地位削弱

一、引言

房地产业是我国较为年轻的产业之一。完全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要从1979年后算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起来的。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以较快步伐保持增长。鉴于房地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先导性,一直以来将其地位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波动加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强,房地产业发展低迷,对内需拉动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减弱,社会上对房地产业的争议颇多。本文针对目前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房地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地位削弱的结论。最后,根据我国现有国情给出稳定房地产业地位的建议措施。

二、传统地位及作用

(一)拉动内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最初的目的正是解决人们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同时房地产业的公共建筑建设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在投资过程中所创造的产值,能够起到拉动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以及改善硬件投资环境、吸收跨国资本等作用。

(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容量带动了相关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如商业、建材、钢铁等的产品生产和劳务协同发展,形成较强的连锁效应。

同时,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额度大,对资金的要求期长。但因房地产预期投资回报大,贷款抵押风险较小等特点,极大地吸引金融业投资的目光,故此金融业借贷资本很多时候会倾向于选择房地产业作为其出路。

此外,随着城市规划和住房体系的完善以及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国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增大,促进了我国物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迅速普及和发展。

(三)推动城市化发展。由于全国房地产企业、房屋装饰装修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中介机构等部门的迅速发展,接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就业的同时推动了城市化。

(四)构成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与房地产有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构成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房地产业目前态势及未来预期

(一)房地产业目前态势。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趋缓,在市场需求、生产要素、相关产业支持、企业发展战略、与其他投资方式竞争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国房地产业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居民财富面临缩水,投资能力和意愿减弱,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资金融通困难,这些都造成了房地产交易持续低迷。在全国范围内,房地产行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度都在持续降低。所有这些提醒着我们,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调整期。

(二)房地产业未来预期。依照国际经验,房地产新开工面积通常在户均住房1套左右时达到峰值。而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在2013年已达到1套,表明我国当前的住房市场已从供不应求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给过剩转变。同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自13年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到达峰值后,已从次年起逐步下滑。201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等主要指标全面回落,同比出现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则达到了6.1%。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每隔几年就会经历一次房地产周期。但与以往不同,住房市场内在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才是导致本轮下滑的主要因素。过去几年里,由于房价低迷、实际利率上升以及理财产品等其他投资渠道兴起,原来可以吸收过剩供给的投资性需求逐渐消退。政府仍有能力且将继续出台宽松政策以应对房地产下行,但政策放松恐怕只能缓和下滑的程度,却无法扭转结构性下滑本身。

四、支柱产业论证

支柱产业(the pillar of economy),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并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很显然,在我国国民经济现阶段发展中,房地产业在继续发挥消费热点作用时,在经济疲软、需求下行等束缚下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这个过程带来的供过于求、房屋积压、土地闲置和资金沉淀等问题, 使国民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不仅无法完成推动经济增长的这一支柱产业最重要的任务,反而使国民经济一只脚踩进泥潭,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地位目前正面临削弱。虽然这种状况理论上只是暂时的,但如果宏观调控政策处理不当,房地产业仍有可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给经济下行施加压力,影响国民经济的恢复。

五、稳定措施

房地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回暖的关键时期,因此,只有保证其健康发展,继续带动国民经济的运行,才能够维护其支柱地位的稳定性。

(一)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针对当前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加强对房地产业投资管理,根据国民收入水平来确定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保持基本适应,避免造成过多积压。同时加强市场统计和预测工作,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鼓励发展安居型房地产,保证其作为实业部门应发挥的作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二) 加强监管,健全房地产市场运行管理机制。一个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管理机制将有助于依法开发房地产市场,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融资尚未形成明确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与房地产信贷管理,将有助于房地产业的开发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强化土地资源的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土地审批过程中的产生的腐败行为。同时对于高档住宅的盲目建设和大规模开发予以打击,全面清理土地市场上的恶性圈地和炒地皮行为,避免以此产生因结构性过剩导致的泡沫。

(四)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 。切实加强住房贷款管理,对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和规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强华.论房地产业的地位作用与问题及其对策.《经济师》杂志,2011

[2] 金燕.延吉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间题及对策研究一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思考[D].延吉:延边大学,2010

第7篇

    一、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

    我最近出访韩国、印尼,包括中国的台湾省,对中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十分关注。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不可能大起大落,这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增长的机制,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确立了以内需主导型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中国已形成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健康;三是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板块已走出低谷,出现复苏。只要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大起大落。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了新的瓶颈约束。特别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长率过高,特别是少数行业投资过度。

    2003年全社会固定产投资同比增长26.7%,投资率达到42.8%,在9.1%的经济增长中,投资需求的贡献力达到70.95%,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过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消费需求的支撑,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长,供过于求。在有些领域也会造成通货膨胀,产生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8亿元,同比增长43%。去年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93%、121.6%,而今年一季度又增长了107.2%、40%和101.4%。在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情况下,从市场经济规律看,这些行业加快增长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由于投资过度,在建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按目前发展势头,到2005年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电解铝1000万吨,水泥10.5亿吨。明显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房地产、各种园区建设,也包括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项目都有过热的现象。投资过度,加上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速度,使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过猛。2003年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上涨3.6%,一季度又上涨4.8%;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资料价格2003年上涨8.1%,一季度又上涨14.8%。进入二季度钢材价格已开始下浮,但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的趋势持续下去,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经济增长粗放问题仍较突出。

    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有人称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表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也意味着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但GDP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它不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注意在资源、环保、生态、人力、财力、人民生活质量上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增长速度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这一问题对中国来讲已十分严重,所以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就业、“三农”和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必须迈过去的三道坎。就业的压力将持续20-30年。“三农”问题中,既有农民收入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市场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风险不仅有大量的不良贷款问题,还有以增量资本产业率来衡量的投资效率也越来越低。金融风险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风险。今年以来,中央与国务院坚决果断的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决不可能立竿见影。

    所以我认为,今年的GDP增长可能会比去年略低,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出口会减少,物价总体上不可能有大的攀升。

    二、今年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变动存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但市场形势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2年增长13.8%,2003年增长19.5%,2004年预计增长15%左右,销售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从1-4月份的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销售大幅增长,增速仍在提高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全社会累计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生产加速增长,促进了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的大幅上升。今年1-4月份,现价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达到31.8%,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增幅高达35.8%。二是固定产投资增长居高不下,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42.8%。三是房地产、汽车行业增速不减,进一步扩大了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

    (二)市场供需快速增长,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源供给平均增长21.6%,市场需求平均增长20.6%,增速比2003年分别加快2.8和0.92个百分点。市场从2003年的需求增长快于资源增长,转为资源增长快于需求增长;供需差率也由负转正,从2003年的负1.04%转为正1.69%。供需差率比一季度也提高0.2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这种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三)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价格升势开始减弱

    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虽在高位运行,但升势出现明显回落。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4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16.03%,比上月上升0.9%,环比升幅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了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国家陆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过度的市场需求预期和过高的市场价格预期得到扼制。二是前期拉动价格大幅上升的金属材料,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降。比较突出的是建筑用钢材和铜的价格回落尤为明显。据统计,4月份,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7.8%,市场平均价格由3月份最高峰的4100元/吨,回落到4月下旬的3400元/吨,部分地区已经跌破30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700元/吨;线材价格比上月下降8%,市场由3月初的4250元/吨,回落到33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600元/吨。全国钢材产品平均价格比3月份下降0.17%、废钢下降0.12%、有色金属平均下降0.84[next]%,其中铜下降4.85%。三是能源类产品市场价格继续攀升,成为支撑价格高位坚挺的主要因素。据统计,4月份,汽油价格比3月份平均上升7.14%,柴油上升0.15%,煤炭上升3.87%。

    预计今年生产资料市场增势将逐渐趋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当前,生产资料市场既有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因,也具备快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方面,这次市场高速增长与1993年的市场膨胀有明显的区别。1993年市场“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内部产生的泡沫需求所至,当时,市场秩序混乱,中间需求很大,很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造成市场大幅波动。而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增长有其内在动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上升周期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是近几年,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向住房、汽车、电讯和旅游消费升级。为生产资料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的空间。二是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又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推动地区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无疑将扩大对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四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为解决好就业矛盾,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也会形成对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产品的巨大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市场运行角度看,今年生产资料市场也具有较快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GDP增长9.7%,今年我国的GDP增长估计为8%-8.5%,为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需环境。二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仍然主要靠投资需求。全年投资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三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增长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四是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第8篇

现行使用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公式表述形式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即: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或[R=la100%] (1)

式中:R代表资产负债率;l代表负债总额;a代表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通常是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分析指标。企业是以创造利益为主要目的的机构,追求的价值标准是持续且有提高的稳定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创建初期投入的资金,通常需要多渠道筹资和融资以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所需,并将所获得的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从而构成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理解式(1)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企业一段时间内资产负债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且在某一数值范围内不断变化。

假设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两个时间节点分别表示为时刻1(t1)、时刻2(t2),对应的资产负债率分别用R1、R2表示,从t1到t2过程中资产负债率的增量用[R]表示,因此,两个时刻的资产负债率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R2=R1+R] (2)

式中:R1代表t1时刻资产负债率,[R]代表资产负债率增量,R2代表t2时刻资产负债率。

如果企业经营较上年同期实现了利润增长,且利润增长额大于资产负债额的增长幅度,则资产负债率增量[R]为负数,导致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R2小于t1时刻的资产负债率R1,结果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数值呈下降的趋势,此种情况可以称为企业的良性经营,良性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正面效益。当企业良性经营时,企业的净现金流呈现增大的态势,说明企业在t2时刻有较强的支付能力、能够偿债,可以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增强了债权人的信心,这将反过来提高了企业再融资的能力。反之,[R]为正数,R2大于R1,导致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呈增长的趋势,此种情况可以称为企业的非良性经营。

用式(1)获得的资产负债率数值作为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债权人资产的安全性指标时,不仅要看该数值的大小,还应对资产、负债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并弄懂各个微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确定该数值的资产负债率是否处于合理的状态。

(一)资产分析

一般情况下,认为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等几个方面。

1. 流动资产分析。流动资产的数额大小及占总资产的比重、结构及质量与企业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高低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流动资产数额较大且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也较大,说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变现能力强的流动性资金占据了主导位置,此种情况下即使企业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较同行业略高一些也可以认为是合理的。

企业的流动资产结构一般是指企业t2时刻的账户资金(包含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除了上述内容外,有时还包括待处理资产、待摊费用以及相对固化或社会费用挂账资产等内容。若前者所占比重较大,就可认为企业的流动资产结构合理,反之认为流动资产结构不合理。当结构合理时,表明企业t2时刻具有较强的付现能力。 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指企业账户中的呆账、坏账数量及比重。

2. 固定资产分析。控制好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并且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①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一般在50% ~ 60%比较合理。过高会导致流动资产不足,使企业生产发生困难,企业的变现能力、偿还债务的能力变差。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占总固定资产的比重。如果比重过低,表明该企业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比重过大,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面临困难,对扩大生产不利。另一方面,企业列入t2时刻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就较多,使企业的效益变差,结果将增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3. 长期投资分析。目前在很多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都会将一定比例的资产用于投资以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企业的投资是否合理和可行,一般要考虑投资额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重还要考虑所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能否高于融资利率,若投资回报率高于融资利率,就表明该投资项目是合理和可行的。

(二)负债分析

从式(1)可以知道,企业的负债总额越高,则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但不能简单地只看企业负债的总额,还应对负债的结构、性质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企业负债一般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 流动负债分析。流动负债指企业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贷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等项目。

(1)短期借款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向银行等债权人借入资金越多。因此企业决定向银行融资时(尤其是短期借款),首先应分析市场形势、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而决定是否举债,以及融资规模的大小。一般来说,当市场经济形势良好,企业的主要产品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企业属于朝阳行业,就可以大胆进行举债,可以较大规模的融资。比如几年前房地产行业处于大发展阶段时,全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了74.1%也被认为是合理的。

其次,企业融资时应分析融资后的获利水平的大小,即与举债利息相比的结果。如果企业获利高于举债利息,说明举债是有利可图的,高出的越多,则企业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就可以越大些。

(2)结算负债分析。结算负债分析主要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内容,结算负债分析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商业信誉。如果企业的商业信誉较好,则可以存在较高的结算负债,并适当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数值。

2. 长期负债分析。企业的长期负债与短期流动负债相比,具有所借贷资金使用时间长、应付利息相对较高、负债绝对数可能较大等特征。针对该特点,如果企业能够根据自身主流产品所处的阶段和盈利大小状况,有效地利用长期负债,则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合理布局的时间。反之,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就会使企业面临着较短期负债更大的经营风险,甚至使企业陷入绝境。

因此,企业进行长期负债融资时,首先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①长期负债临界点。即总资产获利率等于举债利息率的时值点。举债前应慎重分析临界点,总资产获利率应大于临界点,且超过的越多越好。总资产获利率超过临界点的数值越大,就应该进行越大规模的长期负债融资。②市场形势。企业长期负债融资时应进行慎重、 细致、全因素的市场形势分析。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就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举债。若前景不明朗,或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就不宜进行大规模的长期负债融资。

(三)资产负债率公式的修正

经过对式(1)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后,应将资产负债率公式修正为式(3)的形式:

[R=i=1nlii=1mai100%a1=i=1pa1i] (3)

式中:R代表资产负债率;[i=1mai]代表资产总额(包含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内容),a1代表流动资产,[i=1pa1i]代表流动资产总额,[i=1nli]代表负债总额(包含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内容)。

确定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应考虑的其他因素对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某一时期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是个在一定区域内的变量。可能出现某一时期资产负债率较高,而另一时期资产负债率较低,这都是合理的情况。确定某一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时,不仅要结合式(3)进行上面所述的详细分析,找到影响因素,确定每一个子项合理的数值,还应该作其他的必要分析,下面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为例进行说明。

1. 企业所在行业的历史阶段分析。表1所示为1997 ~ 2010年14年间中国房地产行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数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1)。可以看出,1997 ~ 2003年的7年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而2004 ~ 2010年的7年间,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微有所降低。

原因是前期中国房地产业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而后期国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宏观调控,尤其2008年是国家宏观调控较严重的一年,结果本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也最低为72.3%。

2. 企业的属性分析。应分析本企业在行业内的属性、规模,是否是上市公司等方面,这些都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产生影响。例如,表2所示为1997~2010年14年间中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的资产负债率数值。结合表1可以发现,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小于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原因是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融资渠道。

表3所示为2010年几类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行业是第三产业,因为该行业的利润较低。其次,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已处于高位,一旦国家政策对其实行较大的调控,就有泡沫破裂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虽然中国的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却没有大面积的破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行业的流动资产较充足,其中房地产行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由房屋的预售制度提供。

3. 企业的成长阶段分析。对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其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推动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的核心因素主要是投资规模、盈利能力和融资方式。一般而言,企业创建初期投资规模较小、融资信誉不高、盈利能力较差,企业处于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但该阶段的资产负债率是低质量的合理资产负债率。在企业的高速成长期,投资规模加大、盈利能力较弱、债务融资比重高,会使其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在企业的成熟期,投资规模趋于稳定、盈利能力强,权益融资比重上升,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4. 政策与形势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政策和某一阶段的未来国际形势分析。

在用式(3)确定企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时,应注意的一点是: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一定就不合理,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存在着较高的债务风险。如果企业的主流产品符合国家行业政策扶持的规定,即使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但若该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合理,则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不高。如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997 ~ 2003年的7年间虽然房地产行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均超过了75%,但绝大多数的房企都赚了个盆满钵溢,房地产行业蒸蒸日上。

反之,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波动较大、流动负债远高于流动资产,则即使企业t2时刻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也是不合理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近阶段低效益的传统钢铁行业就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就应降低合理的企业资产负债率。

如果分析的企业是跨国公司,确定企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时还应考虑国际形势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国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汇率水平、世界经济形势等。

结论

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和警示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根据财政部《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2)规定的指标,认为50%是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参考指标(国际上公认该指标应为60%)。

本文从资产负债率的概念出发,探讨了资产负债率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本文研究认为,当使用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和警示财务风险时,应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不仅要关注资产负债率数值的大小,还应结合考虑企业当期的流动资产大小和结构,以及企业融资债务的结构,并进行企业的其他影响要素分析。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合理的水平,才能使企业既规避了发展风险,又抓住了发展良机。

【注】本文受福建省高校产学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H6016)课题资助。

第9篇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攀发,金触危机很快艾延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发撼。时至2010年,这场风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开始回吸。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出祈的特点,高失业率、预期通胀率、国际贫易竟争加剧、,易保护重断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贫易艰难发展。面对祈的经济扶序,我们应该积极训整对外贫易政策,以在祈一枪竟争中盛取更有利的对外贫易地位。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第10篇

2013年经济类著作可谓是硕果累累,中信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主要以出版经济类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的著作:《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民富论》《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等都是能够启迪智慧、扩展经济思维的。此外,商务印书馆的《希腊古代经济史》(上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经济蓝皮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运行的逻辑》等著作都是2013年国内非常有代表性的经济类著作,当然依旧有一些书是不堪阅读的,此外在引进出版国外著述时一些出版社为了迅速出版上市,导致翻译粗制滥造严重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翻译问题对于经济学著作来讲尤其重要,一些概念可能因此会产生歧义或者是错误理解。

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是发展的,发达经济体大都趋于好转。就国际经济形势来讲,主要的风向标恰恰就是几个主要经济体发展的基本走向,尤其以美国和中国作为风向标的“风向标”,因为这两个国家非常有代表性,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领头羊,且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新兴市场国家且发展动力十足,拥有非常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经历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关键在于两个国家还各自代表着重要的经济学理念和思想,美国更强调的是自由竞争、小政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而中国更多的是强调有规划地发展经济,有效地开展宏观调控,基本掌握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其中很明显地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2013年美国和中国的发展都相对平稳,没有面临大的危机,但同时发展都有着各自的瓶颈。当然这样的经济形势也是中美两国经济加深联系所造成的,而以2013年中国出版的经济类著作中理念的倾向来看,实际上也是在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做出各自理性的判断。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卫祥云先生的《国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对》(卫祥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版),在国有企业改革这一中国改革几十年以来的重点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其实国有企业自建立之初就存在着自己的问题,这一点并非中国独有,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独有,因为资本主义国家自产生起同样存在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自建立之初就以国家管理和经营的模式存在着,后来发展到允许部分产业有民营股份的进入,但总体来看还是政府进行直接管理。这样就导致国有企业的若干问题,其一是国有企业多为垄断行业的受益者,那么在企业的竞争力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创新和提升,一旦有民营企业的进入就会立即陷入危机;其二国有企业由政府直接管理,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常常是政府官员,国有资产虽名为全民所有,实际上就是国家代管,国企高管常常会缺乏民营企业高管对企业的责任心;其三国有企业因多为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轻易获取暴利,作为企业员工必然也能得到社会其他单位所无法赋予的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引发社会对国企的负面观感,同时可能引发社会不公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的问题上,国内是有很多代表性意见的,以张维迎、茅于轼为代表的经济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就不应该存在,它们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在浪费资源,降低企业应有的利润率和生产效率,他们认为国有企业是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这种思想的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在这一点上卫祥云先生应该是不认同的,他认为国有企业本身就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对于国有企业本身的问题是可以进行改革予以解决的。他认为应该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运行的资本和基础,但是国有资产的运用常常会产生浪费并且很可能在一些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出现违规收购等情形,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他认为应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同时认为应建立“国新公司”,以体制外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对国有企业的资源再整合。

由此,可以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于国企的抨击是值得商榷的,国企在中国经济现状中是必要的,它不仅能够为国家财政创造财富,更能利用对相关产业的控制调节市场供求。李佐军先生的《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李佐军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版)相比《国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对》更显宏观,在书中李佐军先生着重阐释了一个新的概念——人本社会主义,或许他希望通过人本社会主义来改变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纷争。它强调人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但同时需要其他各种因素的协调配合。人本社会主义理论要求改革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满足人、依靠人和激励人,这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保证人的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保证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民众能够切实地参与到改革当中来,保证从不同的领域让民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此书没有过多对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意见,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宏观的经济指导原则,在我看来他实际上是站在奥地利学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立场上萌发的新思想,但是他也认识到了新自由主义是不可能解决公平正义的问题,但是依旧不能认同凯恩斯主义发挥的巨大作用。

其实,新自由主义也好,凯恩斯主义也罢都是产生于西方世界,不论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哈耶克,还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都是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因此西方经济学著作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先生撰写的《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美]埃德蒙·费尔普斯著,余江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版)从另外的思路上提出了如何繁荣一个国家的经济,他认为最关键在于现代经济价值的培养。他在书中多次提及经济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等形而上的内容,这里其实反射出费尔普斯先生意识到了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意识问题,这一点甚至还是适用于经济领域以外的。《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主体谈及的就是怎样才是创新、什么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什么才能让国家繁荣起来,费尔普斯先生认为所有的制度安排必须是能够创造活力的,在创新的环节上并非只有科学技术的贡献,更多的是一种逻辑上和制度上的构建,主要就是在经济生活中创造巨大的创新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反映为各种战略、步骤、创意。当然费尔普斯先生在对创新问题展开的探讨中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或许他本身就不避讳这一点,他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能从根子上创造一种激励模式,因为这种思想更关注个人,更关注经济主体的自由。对这种观点我们同样需要批判地认识,首先他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这种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当然不存在所谓的现代经济价值,它僵化、保守,不能带给经济主体以创新能力,但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片面认识。时至今日,中国、越南等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而且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相比,前者宏观调控的能力更强。

在对待凯恩斯主义的态度上,费尔普斯先生认为凯恩斯主义实际上是在以人的思维来替代市场规律,市场具备的灵活性、正确性是人力所无法企及的,凯恩斯主义过分地相信人的主观调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市场主体和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打击其创新能力而影响生产效率,连带就业问题的大量出现。实际上这一观点并不新鲜,凯恩斯主义自产生之初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从那个时候开始对凯恩斯主义就有了诸多否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从来不能接受对市场经济的外力干预,无论是以社团还是政府形式出现,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都是失败的,市场需要的是以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这样的经济模式富有生命力、活力、创新力,市场主体具有极大的独立性和自由,不仅能在经济上带来更多、更大的利润,更能在政治上推动民主自由的发展。

然而,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批判并没有真正理解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内核在《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美]尼古拉斯·韦普肖特著,闾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版)中论述得比较清楚。这本书从整体上将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的渊源进行了说明,可以说是了解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的发展轨迹和相互争论焦点的非常好的著作。尼古拉斯·韦普肖特先生指出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就是应运时代而生,凯恩斯本人之前接受的经济学教育毫无疑问也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而凯恩斯能够站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外来看经济的运行、发展和危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当时困扰世界的经济灾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相信市场最终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需要给予市场一定的时间调节资源的配置,恢复到平衡状态,面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诘难,凯恩斯毫不留情地留下了一句“长期而言,我们都会死的”,实际上是批判新自由主义消极等待市场自身调节的观点。凯恩斯提出的药方就是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发展,同时要动用政府的干预手段调控市场,而有效需求的问题常常被人忽视,以至于提及凯恩斯主义就是政府干预,误解了凯恩斯主义的真谛。凯恩斯主义实际上是以解决严重通胀和失业问题为目的的,当社会失业问题严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时候,必须加强社会有效需求的提高,通过国家的投资拉动产业的发展,从而制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

当然研究经济学和经济问题,也就必然清楚任何思想都很难彻底、长期适用于一国经济。以中国为例,在过去一年里,依旧通过政府大量投资,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其中不乏有资金投入失误、浪费的情况发生,有些投资现今也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凯恩斯主义的弊病,一些学者试图跳脱新自由主义的局限,提出新的更加适合国家长期发展的经济理念。滕泰先生是中国当代新供给主义的旗手,他的《民富论》(滕泰著,东方出版社2013年8月版)出版后也受到国内外经济界乃至决策层的重视。新供给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来拉动消费内需,从而带动各产业发展,推动宏观经济面的整体向好。有些人认为新供给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相比更接近新自由主义,并且在滕泰先生的《新供给主义宣言》等文章中多次看到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言论,就认为这才是新供给主义的本来面目,这实际上是对新供给主义的误解。理解新供给主义就要了解上个世纪末美国和英国发生的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搞的改革,但是必须清楚的是他们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首先采取的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强化市场活力,让很多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更能有效地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私有化,供给的提升的目标被明显边缘化了,新供给主义原本希望带来的社会需求、就业全部被资本所吞噬,那也正是为什么在里根、撒切尔夫人之后执政党迅速沦为在野党,并且由和工党分别主政美国和英国,并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控制经济的能力和提升社会福利。窃以为,凯恩斯主义和新供给主义可能更为相像,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提升社会有效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只是前者依靠的是政府的投资带动,而后者注重放松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主要体现在民众的消费需求上。

总体而言,上述的几本著作都是国内外学者对经济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乏大智慧。这些著作都在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寻找真理,目前来看探讨经济问题尤其是宏观经济问题是不可能脱离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范畴的,但在我看来新供给主义也即将成为经济界、理论界思考的基础和依据。

中国改革在当前仍以经济改革为重中之重,改革是要取得充分收益的,但是要让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否则改革本身都可能难以为继。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人民富裕、国家强大,但是这并不是必须以前者作为后者的垫脚石,应该在凯恩斯主义和新供给主义中寻找一个积极的共同点,那就是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目标提升经济,但是管理经济的思路要从需求面着手转移到从供给面着手,通过放松对供给的约束和抑制,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进而以扩大内需代替政府投资,从而引导经济走上持续繁荣之路。

第11篇

【关键词】 统计 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决策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党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需要掌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详细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引导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而也越来越需要掌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详细信息。因此,统计作为提供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信息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国内与国外、政府与公众、学者与官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认真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工作,切实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邹平县统计局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2016年全县统计工作人员召开“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会,所有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讨论制定“两学一做”学习计划,强调“两学一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持久性,要求将“两学一做”工作与统计工作相结合,提高基层统计站(所)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会上各位同志积极发言主动查摆问题,并就日常工作的欠缺之处提出可行措施,从基础上提高本站(所)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努力使“两学一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会议中各站(所)的同志还强调一定将该项教育工作坚持进行下去,全县统计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学习,持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服务型”的优秀统计站(所)。

一、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报送统计数据

全县所有统计站(所)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做好与市统计局、县经济部门、各镇(办)及企业的衔接和沟通,报送数据要及时,报表数据客观准确提高公信力。及时把市、县考核的各项经济指标逐一罗列、分析,让县委、县政府全方位了解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要开发启用统计资料库办好统计信息网,及时统计公告提高为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

二、强化优质服务,大力开发统计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拥有大量统计信息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水平,拓宽统计服务领域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认真做好统计政务信息的报送工作,坚持定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时效,改进信息工作方式疏通信息报送渠道,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强化统计预警预测功能,紧密跟踪、准确反映当地经济运行特点和趋势,定期向党政领导和各部门报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邹平统计月报》。二是加大统计资源开发力度,提供全面细致的“分析服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各项经济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定量分析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及重大问题、重要课题的分析,形成有价值、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文章。加强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的统计调查,真实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的工作生活状况及要求,提高为党委、政府宏观调控的服务水平。

三、强化服务重点,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统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要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针对宁县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对月、季、年度经济形势的监测预警工作,让县领导及时掌握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坚持统计调研与统计服务相结合,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热点,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把数据诠释成文字形成观点,把观点提炼成真知灼见的工作发展的思路或改进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隐患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统计监测预警,通过调研写出有见地、有分量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

四、加强统计思维和方法的创新,提高统计服务质量

统计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政府决议,服务于社会民众。做好服务的要害点就在于立异上的冲破。进行统计创新就必需植根于工作实际,最大限度开释统计的作用与效力。践行“三个进步”,就是要站在更高的视线把统计放在更大的空间,联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发展门路,这也是统计发展的盼望所在。

要实现“三个提高”,扩展统计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就要在丰硕统计产品、统计成果上实现新突破。同时,随同社会对统计需求的不断变化,统计成果、统计产品还要跳出保守的包抄圈,在坚固基础高低功夫,在反应统计程度、统计作为上做文章。

统计的发展在基础和环节方面还存在必定的局限,统计部门内部的系统协力、和谐配合上还有极大的潜力能够发掘。践行“三个提高”,就要应用所有有利于统计发展的资源,促使统计由平面发展晋升为立体发展,促使统计综合效能由绝对发挥不足向充分实现改变,实现统计综合效能上的新突破。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源泉,是统计部门前进的长远动力。作为统计人要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策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变“等待式”统计为“主动出击式”统计,摈弃简单汇总上报为综合分析预测,充分发挥统计调查职能,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统计调查方法,力争把统计数据搞准、搞全、搞实。当前统计面临两大变更,即“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新《统计法》实行的变化。实现统计思维境界上的突破,就是要在深入意识“三个提高”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就要宽阔视野、全方位地加以斟酌,站在发展的角度不断加强研讨奋力践行。

第1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当前经济;关系

知识改变命运很好的诠释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取代以往的体力劳动,知识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身所有的知识或者说是通过智力劳动的付出,能够带来收益的经济手段。

一、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应当说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当我们具体探究工商企业管理机构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私有经济亟需发展;其次,私有者利益急需得到保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机构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使得整个市场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样看来,市场经济的产品商品化决定着这个专业的产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建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依附,共同发展。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工商管理的形成轨迹步调一致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浑然天成的,从最初的“以物易物”阶段到如今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补充,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普通的经济市场,可以发现有以下特征:该领域的涉及方面越来越广,并且方式形态各异,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整体系统趋向完善,顾客加强了自我利益的保护,这一切现实情况,对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整个专业体制不断完善,加强了自我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体制更加的科学,更有层次性,因为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依赖,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

三、工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关经济方面的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合理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各种主体,都有两面性。他们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具体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彼此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利益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四、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才能使一个名族兴盛不衰,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引导他们创造能力和意识的挖掘和形成。由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日新月异。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形式随着时间不断的转化,随意说它的含义更有深层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1.理论结合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这种理念的支持,摒弃以往“死读书”的尴尬境况,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也要对其他方面的社会图书进行涉猎。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系统的知识和框架结构,并且要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巩固先进的设备文化基础。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使得专业知识与其他各种知识相互融合。

2.进一步研究知识深度,在学习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深度融合,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五、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此不再赘述,这也正是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情况,但是每个经济主体代表和追求的利益不一样,这很容易引发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一,每个个体从自私的角度出发,都会考虑怎么让自己获利最大,这很可能会损坏他人和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针对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应该及时作出引导,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措施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

六、结论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国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时度势,对自身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而言之,工商管理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工商管理的管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同向增长关系,所以工商管理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逄艳波,王玥.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3,(7):100-101.

[2]付杰,包颖彦.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5):44-44.

[3]李佐军.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未来经济展望——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第七期撰稿人研习班上的报告(录音整理)[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