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24-02
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最近几年适应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尚未进入教育部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其教学基本上是各级各类院校各行其是。动漫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动漫产业及其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因此,研究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适应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和动漫设计行业的特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拟围绕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漫艺术与动漫技术两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设计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和动漫产品的制作流程、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及其能力特点要求,构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1]
一、适应动漫产业发展要求,优化创新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助推器。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它不仅直接创造GDP,而且直接或间接渗透广电网络、图书出版、广告、演艺等几乎所有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动漫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10%。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稍晚,动漫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3%。[2]最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是目前广西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广西提出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推动文化产业培育成千亿元文化产业,重点建设文化产业城、动漫基地等重大文化工程。全国和广西动漫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提出新要求。动漫专业服务动漫产业发展,不仅是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方针的要求和表现,而且也是动漫专业赢得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动漫专业适应动漫产业发展要求,为动漫产业发展服务,首先要体现在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上。动漫专业是新专业,目前还没有进入教育部统一的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更谈不上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但动漫专业发展很快,就业前景好,绝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有这个专业,各地各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很不统一,也不成熟,因此,改革、完善、优化和创新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迫在眉睫。动慢设计综合性很强,根据这一实际,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学生动漫艺术与动漫技术两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动漫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并能从事动漫设计、制作、管理、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动漫技术操作能力及动漫项目制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适应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重点考虑以下3方面的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动漫艺术基础知识和较为系统的动漫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德育知识、人文知识。
2.素质要求:①具有创新素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素质是动漫人才最根本的素质。为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及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素质。②具有审美素质。包括动漫艺术设计在内的所有艺术的本质是美,因此,动漫设计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构图等基本艺术素养。③具有技术素质。动漫人才是技能性人才,这就决定了动漫专业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漫技术操作及动漫项目制作方面的基本素质。
3.能力要求。①具有平面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二维原动画设计制作、游戏开发、三维动画创意设计、网站建设与网络动画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②具有较强的实战动手能力。学生能不能较快地为企业所用,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是否具备实战能力。③较强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动漫产业的生产环节均为团队制作,这就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
二、适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优化动漫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决定课程,课程体现专业。由于动漫专业是新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决定了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必然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根据动漫艺术与动漫技术两方面素质与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设定,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动漫产品的制作流程为导向,实行模块式教学。
1.动漫行业工作流程分析。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考虑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根据我们对动漫行业相关单位相应的动画产品制作过程进行的广泛深入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发现动漫产品制作流程的一些基本特点。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一些工序:前期――策划、编剧、导演、原画设定;二维动画中期――关键帧制作、中间帧制作、修型、上色;三维动画中期――建模、渲染、动作设计、场景制作、灯光效果;后期――动画合成、字幕特技、音效合成、影片合成、输出。这些主要工序相对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动漫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因此,设置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课程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
2.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与能力特点分析。动漫课程体系的构建还要适应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与能力要求。根据我们对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特点及所需的职业技能分析,动漫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以下一些重要因素:编剧,导演,原画师,动画制作师(二维),着色上色师(二维),模型制作师(三维),纹理制作师(三维)。
3.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应以动画制作流程和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及其能力特点为依据,以就业为主导,按照由浅入深的原理,全面改革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我院实际,参考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同类专业的一些成功做法,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拟包括基础设计课程体系、专业设计主干课程体系两大模块,其中两大模块又分别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体系。①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绘画基础、构成基础、版式基础三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夯实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理论基础。②专业主干课程:按动画制作流程和动画岗位需求设置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根据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拟按以下顺序设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干课程:动画剧本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包含表情、口型、动物、植物的运动等)动画场景创作画面分镜头动画制作(包括FLASH、3DS、MAYA软件应用等)后期处理(视频编辑Premiere和AE特效)。③思想文化基础课。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所有的专业都必须开设思想文化公共基础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明文规定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的必修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也不例外。此外,为了培养和提高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必须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文化基础课,还可视情适当开设艺术概论、动画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等辅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曹院生.《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总报告[EB/OL].(2010-08-23).
.
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需要知识产权的高度开发和运用的高度支持。我国高职院校是以传统学科分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实践经验的创意型人才紧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动漫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优化、改革、创新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应重点提高以下三方面。
1.1专业知识
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掌握动画基础知识;掌握编导能力和自己编写剧本的能力;掌握绘画透视、构成的知识,对人物的造型和场景有非常重要的塑造能力;掌握动画临摹方法、CG插画创作、Photoshop软件技术及三维动画理论基础知识。
1.2能力要求
具备平面图形处理技术、painter插画技术、二维动画设计、harmony网页动画技术、游戏开发、MAYA三维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广告及网络动画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1.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必要的科学素养、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现代企业文化素质,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
2为适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专业决定课程,课程体现专业。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行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项目,使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生产过程,教学目标转化为生产目标,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2.1动漫行业工作流程
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可根据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进行设计与构建。通过调查研究走访大量动漫企业,归纳总结出动画制作流程,主要分为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三维动画制作流程。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工序:前期-企划、文字剧本、分镜头脚本、人物造型设定、美术设定、设计稿及背景设计;中期-原画、动画、描线、定色与着色及拍摄;后期-剪接和套片、配音、配乐与音效、试片和发长行等工序。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工序包括建模、动画、编辑材质、贴图、灯光及渲染合成等工序。动漫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上述工序对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动漫专业的课程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充分考虑动漫行业的工作流程,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2.2教学课程体系结构
动漫专业应以动画制作流程和动漫设计岗位及其能力特点为依据,以增强就业能力为主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形式全面改革整合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总共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动画概论及摄影摄相等课程。二是专业必修课,按照动画制作流程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必修课。分别有Photoshop、3D动画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场景造型设计、Flash、AfterEffects及MAYA等课程。三是专业拓展课,主要开设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音乐欣赏等课程。此外,为了增强动漫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需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公共文化基础课,还可视情适当开设影视赏析、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程。
3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实用性强及艺术创造性强等突出特点。但面对动漫专业知识点的“杂、繁、灵活、多变”等特点,要想短时间内掌握实非易事。要熟练掌握知识点必须多学、多用、勤练和常体会,方可在创意和想象的空间里翱翔。这使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在考核体系中,也应摆脱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新增形式多样的考核体系。如以大作业形式进行考核、以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创作完成作品、以实践动手形式完成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学习实践与理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动漫,教学模式,改革
现阶段我们高职院校的动漫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绘画基础比较薄弱,二是课堂教学的模式比较落后,教师的教学思路打不开,我们现在培养的动漫专业人才不太符合我国动漫市场的需求。所以,为了培养出具有适应市场需要的动漫人才,我们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师就必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高职院校的动漫教学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的动漫教学和动画实践制作,本人对动漫领域有了基本的认识,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学院动漫专业和校内、校外动漫企业的合作,使我对当前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尤其是看到了教学上各方面的不足。一是我们的动漫专业还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往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动漫专业教育缺乏正确的思想定位,有的教师认为动漫专业的教育就是理论教学和计算机训练的结合,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偏重其一。二是动漫专业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优秀的、全面的动漫专业教师缺乏。所以,师资力量是目前动漫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课程安排不合理,事实上,动漫专业教育即使是细化了专业方向,也仍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创作与经营结合等内涵形成的综合性教育体系,所以课程安排不能太单一,只有拓宽教学思路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四是教学环境比较封闭,动漫教学不能和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等问题,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高职动漫教育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那么,我们的高职动漫教学甚至是整个动漫教学领域的改革出路在哪里呢?
二、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改革方向
(1)动漫人才培养要注重动漫基础和全面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内容主要有动画理论的培养、电脑软件操作、动漫创1作设计这三个方面组成。而动漫专业的学习对手绘基础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安排课程时要符合本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进行教学安排,动画创作是艺术的综合表现,没有好的基本功是无法实现你的创作灵感的,手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辛苦和重要的环节,动漫人物创作、分镜头的绘制、场景的绘制,还有人物的动作等都需要扎实的绘画基础。另外,影视编导和制作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环节,大力让学生学习摄影、剧本编写,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动漫剧本、拓展创新思维能力。还要学习影视后期的编辑,培养学生能够对自己和团体制作的动画进行剪辑修改,掌控影片的整体基调和节奏。
(2)加强动漫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动漫教师队伍人才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首先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培养和汇集了一批高水平动漫教师,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实力才能得到提升。学校要重视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院发展战略高度来对待。人才引进要注重质量,引进人才要严把关,切实保证引进的人才质量过硬。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与学科专业的建设进一步结合起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有针对性和提前量。加强考核,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奖优罚劣。教师规模适度增加,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改善。在教师规模扩大的同时,要大力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水平结构。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教师,会大大节省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并且通过外教的高水平执教能力,可以带动一大批学院年轻教师。
(3)课程体系及时改革
高职动漫的课程体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动画的制作流程为基本的依据,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来进行,层层递进。前期还是要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让学生对动漫前期的项目策划,原画设计,分镜头绘制等任务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动漫场景设计、造型和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动手设计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中期要把大量的时间来开设动画影片欣赏、镜头语言、剧本创作、后期剪辑等课程,进行动漫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把握影片全局的能力。后期要让学生把前面所学知识整合进行大量的、限时的动画小故事创作训练,这期间老师要进行细心的培育和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条件的院校一定要让学生在专业素质成熟时进入工作室或动漫公司加强实践练习,积累经验。高职院校要把所有的专业课程围绕培养动画创作人才的目标来设置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动画人才。
(4)进行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学是直接为动画市场培育高素质动漫人才的基地。所以,高职院校开设动漫工作室并和动漫企业进行合作是必须的、也是当务之急。那么,怎样与企业进行合作呢?国外成功模式有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以行业为主的模式三种。以企业为主的最典型的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为主,校企共建,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以学校为主的模式的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就是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教育最有影响和最成功的模式。以行业为主的模式是以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型”模式为代表,是一种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这些模式都对我们的动漫行业的校企合作有借鉴作用。
三、结束语
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动漫人才已不符合动漫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动漫人才培养不能再以原有的模式进行下去,而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胆改革动漫专业课程,转变教学思路,灵活应对不同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要把握动漫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完善和建立现代化、市场化动漫教学体系。时代赋予了中国动漫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高职院校一定要准确定位,大胆改革,培养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动漫人才,为中国的动漫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赖晶亮.高职高专动漫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3)
一、素描及设计素描概念的讲解
该课程应从素描的概念讲起,介绍传统意义上的素描及其创新和发展,结合大量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对传统素描有所认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绘画素描、什么是设计素描,二者有何区别,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何在等,认识到学习设计素描的重要性,知道要学什么、该如何学。要通过大量优秀设计素描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用设计的眼光去审视素描作品,培养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创作灵感;要通过大量实践,使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创作方法,提高创作意识和创作水平。
二、线条训练
线条是素描中塑造对象的重要手段,设计素描实践环节教学就要从最基本的线条训练开始,使学生掌握长线条、短线条的绘制方法和线条的排列原则,了解各种素描工具的特性、选用原则和使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铅笔的中锋、侧峰、平峰来绘制粗细、疏密、长短不一的线条。点、线、面是素描造型中的基本元素。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设计素描要打破传统设计素描中点线面使用的条条框框,追求创新应用,进行肌理绘画。肌理绘画是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绘画,它强调整体效果,强调给人一种平衡感,要求每一笔都考虑整体关系,以保持画面的平衡﹙见图1﹚。肌理绘画符合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
三、透视学原理介绍
《场景设计》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的后续课程。动画场景设计以透视学原理为依托。“透视”是一种绘画术语,一种专业绘画技法理论。它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数学原理。画家们将投影几何的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来,创造出“透视”这一技法﹙见图2﹚。运用透视技法,可以在平面的画纸上准确地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空间感的艺术场景,描绘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创作出鲜活的艺术作品﹙见图3﹚。学生们平时可能会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到一些透视知识,譬如:近大远小;正圆的杯口在画面上要呈椭圆形,正方形的桌面在画面中要呈斜方形,等等。但是,这一点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譬如:近者要画大,但大到什么程度?要把正方形画成斜方形,究竟什么斜法才算正确?深入仔细地分析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所要表现的物体如此之多,形象如此复杂,空间如此之大,只凭借“近大远小”这样的口诀是不能解决透视中所有问题的,需要系统的理论作支撑。因此,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应重点介绍透视原理,讲解透视的变化规律,传授平行、成角、倾斜、曲线的透视画法﹙重点讲解曲线透视画法中圆柱、多层多向圆、重叠圆弧的画法等﹚以及结构素描画法。学生们只有掌握了透视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才能够分析物体结构,才能够绘制出生动逼真的动画场景。
四、人体结构讲解
《人物造型》也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的后续课程。人物造型须以人体结构为依托,因此教学中要讲授人体骨骼、肌肉知识。动漫角色设计要求采用三视图的形式﹙见图4﹚,所以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临摹及默画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正、侧、背三视图﹙见图5、图6﹚。只有熟记人体骨骼、肌肉的名称,熟知其形状和生长点,掌握肌肉拉伸与收缩的特征,才能够准确生动地塑造角色,才能够进行合理的角色夸张和变形。该课程应以临摹为主,辅以写生训练,还可加入少量的风景写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程教学内容[3]。
五、结语
关键词:高校;动漫教学;现状研究
现如今,"动漫"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动漫产业"也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动漫人才成为市场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随之带来了动漫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据2007年中国动画产业年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0年至2006年短短的7年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学由2所激增到447所,另有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画专业的院系,在校动画专业的学生高达46.6万人。截止到2011年,这个数字仍在继续增长,在校动漫专业的学生已超过50万人,每年动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10万人[1]。
动漫游戏领域作为新兴的产业,非常强调实践性,这就对动漫人才培养提出了更紧迫也更高的要求,但我国动漫人才的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漫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动画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文化产业,需要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既需要擅长艺术创造的精英人才,又需要数量庞大的、能够熟练操作的技术人才。所以高等院校要对自身进行定位,是培养高端创意人才,还是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如果目标不清晰肯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迷失方向。
就此,张立提出"师资、技术、条件、办学经验和层次较高的院校可以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经营性人才为重点,大多数院应当是以培养专门性人才为重点,高职或中专学校以培养一般性应用人才为基础"的构想。王玉敏提出"影视院校的动画专业应重视对动画导演人才的培养,美术院校可以重视对动画造型与美术设计、原画以及动画师的培养,而综合院校可重视对动画技术和动画理论人才的培养"[2]。
动漫专业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主体,把学生的就业需求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出技术过硬,在将来有创新、发展能力的人才。
二、动漫教育专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动漫专业,多为新上专业,专业特点不突出,其专业设置没有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而是一味简单模仿国内较早开设动漫专业的几所重点高校的教学体系,忽略自身条件,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照抄照搬,缺乏自身特色。开设的课程大多以平面设计为主,多限于二维动画、三维影视动画等。开设的动画软件课程也是以ADOBEPHOTOSHOP、FLASH、3DMAX 为主,后期动画合成软件仅仅讲授ADOBE PREMIERE 影视剪辑软件,诸如MAYA、SHAKE、COMBUSION、ADOBE AFTEREFFECTS 等专业的影视后期动画软件,多为简单功能模块的介绍。
可想而知,这样的办学水平势必将影响高校动漫教育前进的步伐,从而危及整个动漫产业市场。为了动漫教育的长足发展,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综合条件,开展动漫专业的个性化建设,改变现在动漫专业的整齐划一的局面,找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思路。如综合、师范类院校可发挥多学科交叉的办学优势,着力培养数字动漫产业的创意、制作及师资人才;经贸类院校具有市场营销方面的学科优势,其动漫专业可以在动漫作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发行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方面突出特色;科技类院校具有与工业设计密切衔接的技术优势,动漫专业能够在动漫行业软硬件开发及动漫制作工艺技术方面产生突破点;职业技术类院校强调技能型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培养动漫这一知识密集型行业所需的具备熟练制作技能的产业人才[3]。
对各高校而言,深入发掘自身潜力,努力找准特色,突破传统观念,以新的思维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我国动漫产业的有用人才。
三、动漫教育课程设置不规范
目前在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动漫专业多半设立在艺术类或计算机类院系中,由于设立的院系不同,对动漫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艺术类院系开办的动漫专业较为注重原画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类院系开办的动漫专业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动漫设计或游戏的相关软件的应用上,这是比较片面的。在动漫产业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对动漫专业课程设置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动漫的本质特性,突出专业特色并在培养目标的层次和方向上作出明晰的划分。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应该打破课程设置过多过细、各课程之间互不联系的局面,拓宽专业口径,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动漫的特殊性,应该突破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专门针对适合动漫专业特色开展理论教学与创作训练,尝试将各专业课与实践课结合进行,将各专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动漫制作流程有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与把握。
四、动漫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动漫教育教师的背景大多为非动画专业的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或计算机专业,而新兴的动漫专业所累积培养的对口高校师资不仅数量严重匮乏,且整体质量水平也差强人意。这些教师的教学多偏重专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实战经验,致使教学中理论部分占比过大,与实践操作多有疏离。
动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漫教学要学以致用,所以,建立培养一支学术梯队合理,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兼备较强动画实做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高校动漫教育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动画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动画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且应随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动漫艺术理论和技术发展使得这种自我提升和再培养常态化;此外,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专职教师与职业动画人的良性互动,使理论教学在实践中得以印证和提升。动漫作为一门综合多种艺术样式的学科,教师不可能也无必要成为动画教学全才。教学中要侧重教师的研究专长,进行课程的合理分工。改变目前教学中的"全才式"教学方式,对艺术与技术的教学着力点应有所侧重。
综上所述,随着动漫人才与动画产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日渐明显,国内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动漫院校的人才教育机制与市场严重脱节,内容同质化严重,学生创意思维狭窄;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在目前国内动漫行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学校专业设置仍大多着眼于技术操作层面,使创意型人才培养成为薄弱环节。我国高校动漫教育强化自身特色定位,对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整合优化,人才培养的细化和产学研的深化是实现动漫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只有这样,高校动漫教育才能为我国动漫产业链的完善及自身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可.关于中国高校动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1,(2).
[2]赵明荣.我国近年动画教育研究综述[J].美苑,2008,(5).
[3]课题组.产业化背景下的河北省动漫专业人才培养[J].河北学刊,2008,(3).
[4]王玉敏.高校动漫教育产学研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8).
[5]寇强.论高校动漫教育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6]胡国玉.喜忧参半-高校动漫教育现象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0,(5)
[7]黄迅,韩凌云,董琴.对高校动漫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甘忠梅.浅谈高校动漫专业教学[J].安徽文学,2009,(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教学;探索
一、前言
动漫设计专业是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型专业,同时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但由于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本专业的就业认识不足,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偏差。使得动漫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笔者就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动漫专业的教学还是沿用十九世纪时期俄罗斯的美术教育思想,从我国现在的基础美术教学到专业美院,都是十九世纪的产物。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根据对动漫专业学生培养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似乎全国所有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到底改掉些什么,革掉些什么最为合适,大家也都在讨论,实践,验证。
我们艺术设计分院对动漫专业也积极响应学院教学改革的号召。请了些校外的用人单位进行咨询 双师型教师探讨 企业走访调查等,对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说现已取得初步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之前的动漫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的“设计素描”后来改成“动漫造型”,但教材依然是〈〈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依旧是设计素描的内容。和其他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没有什么两样。这种换汤不换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一直以来担任着动漫设计的基础教学工作。关于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的教学改革有着相应的体验,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是所有学科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艺术设计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安排,无不遵从这一原则而按部就班地进行。然而,暑假在昆明一些公司走访调查期间,我发现一个特殊的人。一个高中没有毕业从未经过高等学府“正规训练”的竟然是设计总监,他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基础学习,诸如素描、色彩、构成等,也没有多少艺术设计理论指导他们的实践,他只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即走实践在先这样一条路。
据我的了解,从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课程的设置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基础后专业。把3年的学习分成“三大块”即以素描,色彩、构成为主的基础块以及设计软件教学、电脑辅助设计等适用于不同专业需要的专业基础块和专业块。大多数学校说改革也只是压缩了美术基础课,加了些软件课,或者就是把课程的名字换了和专业的名字更接近些。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新生入学的第一年为基础年,“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好,专业才会好”,因此学生不敢怠慢。第二年为专业基础年,“循序渐进”,基础向专业“平稳过渡”,但感觉“不疼不痒”,仍不知自己专业为何物。到了第三年才是专业年,学生从大学三年级才开始真正接触到专业,而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问题,真正学专业的时间只有半年,而且今年07级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大三一开学就有学生申请“半工半读”,那他们是不是学的很好了,可以工作了?据我了解07级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马同学也选择了“半工半读”,工作是移动3G业务的推销员。也就是她的专业课就没有学或者只学了一个多月。这显然是不够的。其结果是学生到社会上觉得自己竟然是那么没用,感觉十分心虚或恐慌,觉得过去在学校里学的是些无关痛痒的课程,过去对基础的学习与理解上也有一定的误区,有―种“上当”的感觉,“悔不当初早些接触专业,参与实践”。这样的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是既不能,也不专,无奈之下,由用人单位“回炉再炼”,或者是“转业”。于是用人单位大发感慨:“我们公司培养一个设计人员只要3~4个月时间便可搞掂,而大学用3~4年还搞不定。”当然,此话有失偏颇,但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果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目无市场和社会,铁板一块,四平八稳地按照所谓的教学规律去闭门教学,那么最终的失败或者说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必然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动漫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先上专业课再上基础课第一年先把动漫设计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会。入学就开始实习让学生先了解本专业是做什么的,要怎么做,要掌握些什么样的技能,让学生心里有个底,也有一个奋斗目标,不是那么太茫然。第二年学艺术修养及动漫设计综合训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才能有更多体会。
(二)要引进竞争机制,注重引入年轻专业对口与在企业一线的动漫设计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动漫设计专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就可以使动漫设计的教学具有活力,开拓动漫设计教学的新思维,增加新观点。把更多的动漫设计教学新观念引入高等职业院校。这样就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动漫设计专业教学避免认识上的误差。
(三)建立学院自己的动漫设计工作室,引进校企合作单位。让学生更早更好的接触了解动漫设计,同时也能更方便更直接的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
四、结束语
动漫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动漫设计专业在学院开设的时间较短,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探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因为是新兴产业,也有很多机遇可供探索的路子也比较多。只要很好的抓住机遇,解决存在的问题。就能使动漫专业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听障生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课程体系 培养策略
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也一样。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因此,提高残疾人素质,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其中听障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更应受到重视和发展。同时,推动听障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本身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环节。
目前中国只有极少数听障生能通过招生考试,进入高等职业特殊院校学习,然而他们也很少能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听障生专业学科选择十分有限。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中国残联的重视,要求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根据地方就业市场需求,兼顾各类残疾学生的特点开设更多专业。
1.高等职业院校听障生动漫专业的产生
目前,动漫产业人才稀缺,为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工具主要是计算机,与人交流相对较少,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面向听障生培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是可行的。但对于特殊的教育对象听障生来说,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因为教育的对象变了,与之对应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要有所改变。教材的选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都要精心设计。如何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进行合理改变与调整呢?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专业教师,我一直在深入研究针对听障生的特点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结合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高等职业特殊教育院校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特殊院校听障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延续正常生模式的教育体系。学校职业教育与就业能力之间脱节,高等职业特殊教育院校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定位为艺术类中的操作性专业,不重视对听障生创意、策划、经营、管理及沟通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培养,把过多精力放在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上,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学校教育不完全符合市场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钩,导致高等职业特殊教育院校听障生人才培养与动漫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以至于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后不得不再次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大大提高。
(2)课程体系不完善,特色不鲜明,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新型专业,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因此,特殊教育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听障生各项能力,探讨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体系,逐步完善适用于听障生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目标。
(3)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与听障生沟通具有一定障碍。
由于动漫产业发展迅猛,引发的一个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特别是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会打手语的优秀教师人才更为缺乏。由于普通专业老师的课堂讲授内容全部通过手语老师进行翻译,而手语老师缺乏相关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理论知识,难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而专业教师又不会打手语和听障生沟通,导致听障生对专业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使得一部分听障生更愿意看专业书自学。
3.听障生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使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色。
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确立,直接关系到听障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结合听障生及目前的就业特点,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在电影、电视、广告宣传、游戏软件开发、多媒体产品开发等领域内从事广告创意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及多媒体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的专业人才。
(2)构建与听障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动漫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听障生的实践能力之间往往是有差距的,他们缺乏经验,无论在学校表现得多么优秀,仍然会与市场脱节。因此,高等职业特殊教育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进行市场调查,构建科学的、合适的培养目标体系,这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开,开多少,我们都需要认真研究。
(3)改变实训模式,有效提升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听障生就业水平。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训模式的合理选择将对其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从社会拿来项目,对听障生实现“订单”式培养,也可以通过与动漫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由公司对听障生进行岗位培训,解决听障生就近就业。无论何种形式的实习实训,都应该以听障生就业为导向,真正体现高等职业特殊教育学院的办学宗旨。
(4)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职 动漫 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导向
[作者简介]雷俊霞(1969- ),女,四川都江堰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33-02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门类,动漫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文化支柱性产业,并收获着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动漫产业的欣欣向荣直接拉动了动漫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动漫产业人才缺口约有20多万,但“供不应求”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供大于求”的现状。机构调查发现,动漫产业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排列:底层,是为行业提供低端加工制作、周边支持、运作营销服务等的“边沿”人才;中层,是具有动漫设计、制作与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塔尖,是主创作师、动画工程管理、策划、创意总监等“核心”人才。在立体分层结构中,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层”,而分布于底层的“边沿”人才已明显过剩,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处于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状态。究其原因,国内各院校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雷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等均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动漫人才技能单一化,并且主要集中在培养绘画技能型等的“边沿”型技术人才。因此,必须以职业能力和就业为导向,加快对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高职动漫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动漫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优势体现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往往只求“大而全”,盲目效仿本科式教育模式,这样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学而不精,做而不能”的状况,学习和实践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学校内,造成实践与操作能力严重缺乏,违背了职业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结果大相径庭。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我国高职院校开办动漫专业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建设和长效的积累,面对诱人的行业需求,在自身完全不具备诸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实训条件等等综合办学实力的条件下匆匆上马。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绘画和电脑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文化底蕴和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向不明确、缺乏系统规范的专业教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训方式简单枯燥等现象。
(三)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时代要求动漫专业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艺术才能以及熟练操作各种软件的基本功,较强的文学素养,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参与项目策划的实战能力。由于我国高职动漫专业发展历程短暂,办学理念滞后,动漫专业教师起点较低,大多数教师未经过“实战”的历练,师资人才无法形成“沉淀”和“积累”,导致高素质的动漫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师资的匮乏直接制约着动漫人才的培养质量,间接制约了动漫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学生创新能力缺乏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创新即是动漫的灵魂。然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在教学中却过于偏重制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了重视加工制作的中间环节,轻视前期剧本编制和后期效果合成的非正常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照搬和效仿一些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技术处理方法,没有文化底蕴及创意联想的补充,体现在动漫项目的创作与策划上就会极其缺乏原创的动力,毕业后也就无法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对接”。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改革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来划分不同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旨在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高度融合,并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出发点,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是依据,校企专家团队合作开发是核心,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系统化的行动过程最终实现工学结合,从而达成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动漫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与行业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对接、行业专家指导下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计开发、符合行业实际的课程情境的制定、符合行业工作实际的具体实训方案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动漫专业课程改革分三个步骤:(1)开发专业主干课程;(2)调整公共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3)构建符合工作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开发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其内涵主要包括:(1)调整专业平台课程内容,确定平台课程的调整方案;(2)专业主干课程模块的确定及主干课程开发;(3)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拓展课程,达到开拓和延展专业知识的目的;(4)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目标。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整合
高职动漫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诸如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训练、情境教学等多元化互动式实践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例,它结合了任务驱动,使课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岗位实际依托项目化教学平台逐一整合,帮助学生在项目引导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有了以实践的形式进行探究和“行动”的机会,在职业岗位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和了解职业岗位特性,提高职业岗位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原创动力。
同时,还应积极建立兴趣小组和动漫制作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动漫类活动或者比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提高专业兴趣,突出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要重点突出企业元素,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让教师的角色更贴近职业工作实际。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动漫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是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
首先,要多方面加强教师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专业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实践素养、发展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决定了教师不仅限于技能的传授,还是创意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传递者。教师把创新的教学理念,自身的综合素养、最新的学科动态,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的技能,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创意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其次,要多方位加强行业专家的引进。一方面,从国内外优秀高校引进高端人才,移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以提升高职动漫专业的师资实力,带动国内动漫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聘请在行业及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和设计大师,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指导教学,促进教育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
(四)深化校企合作,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充分引入企业元素,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改革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动漫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交流,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方面,面向社会开办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结合专业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各教学资源,诸如专业师资、实训基地、完善的教学设备等,面向社会、企业、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师资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另一方面,重视项目教学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始终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鼓励学生积极开拓创新,注重项目成果的前沿性及市场应用性,运用产学研合作平成项目成果的市场转化。积极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动漫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格。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改革成效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经过“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过程的多次循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教改前课程体系的“扬弃”,新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了专兼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如表所示。
通过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的高职动漫教育方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能与动漫企业真正有效对接的“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最新内涵,也是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4).
关键词:中国动漫专业 教学分析 实践
一、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现状
国内动漫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给学校动漫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对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而言,仓促上马开设动漫专业,其师资、教材、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各方面都不够完备乃至良秀不齐,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真正能够满足动漫企业要求的不多,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教育危机。
二、中职学校动漫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学校开设动漫专业,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依托于美术组,另一种是依托于计算机组。多数教师属于“赶鸭子上架”,从美术、计算机等其他学科转入动漫专业的,对动漫的认知仅处于表面,缺乏在动漫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经验。虽然很有激情想教好学生,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无法满足实际就业要求。真可谓“老师教得纠心、学生学得烦心、企业用得窝心”。
2、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一般人往往认为动漫很简单,只不过是用计算机作画而已。事实远非如此,要做好动漫不仅要学好心理学、文学以及各种社会科学,还要掌握电影编剧、电影导演、电影蒙太奇手法,各朝各代各国各民族的服装、建筑、生活用具、语言方式、历史特点等各种知识,再加上绘画技巧和电脑技术,才能完成一部好的动漫作品。目前,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以平面设计为主,开设的动漫课程无非是卡通形象设计、二维网络动画、三维影视动画等,开设的动画软件课程主要以PHOTOSHOP,FLASH,3DMAX为主,后期动画合成软件多数是讲PREMIERE,而诸如MAYA、SHAKE、COMBUSION、AFTEREFFECTS等专业的影视后期动画软件则讲得很少。
3、缺乏实战平台,与企业需求脱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几乎每所学校都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但在现实中,能够完全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场所和实习环境的不多,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动漫专业仅拥有普通计算机室、画室等基本教学设备而已。无法满足教学、实训的要求,使得部分教学内容成了“纸上谈兵”。而校外的动漫企业实训实习基地更是缺乏,学生根本就没有实战的机会和平台,这样学生毕业后当然就无法胜任相应的岗位。
三.中职动漫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校企要合作
坚持走学校与企业结合、专业与行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的“三结合”发展模式。学校与企业联手培养人才或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合作探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聘请企业一线制作人员担任部分职业特定能力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借助企业资源,比如一些高尖端的动画软、硬件设备可由企业提供借用。加强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将企业生产任务引入到学校教学中,甚至将教室变为企业的生产车间。
2、设置合理的动漫专业
动漫专业是一门以艺术为主、技术为辅,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一个动漫作品的好坏,首先看它的美术基础扎实不扎实,画面是否细腻,色彩搭配是否协调,比例是否得当,构思是否新颖。因此,务必加强美术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艺术创造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创作能力与造型能力,活跃构思。动漫人才的需求层次比较丰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中职学校不能盲目跟从其他大学院校,要根据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以及中职学生的素质特点来准确定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各种美术实践发现学生的长处:比如手工好的同学,引导他们向动漫周边饰品制作发展;电脑软件技术好的同学,可以向Flas方向发展。因材施教,最终培养出一批漫画手工线描勾线人才、漫画电脑上色人才、动漫饰品设计制作人才、动漫手办制作人才和Flas人才等等,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动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一方面,定期派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到那些开设动漫专业比较成功的高校进修、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轮流安排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到动漫企业“顶岗工作”,加强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从社会上特别是从动漫企业引进高水平的动漫人才。
由此可见,让学生客观面对动漫市场。理性认知动漫行业,熟悉动画行业人才要求,动画企业运作及动画制作流程,熟练动画制作的相关软件,是所有中职教育者的教学目标。也是科学系统的动漫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2008―2013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O)
(2)孙乃树,程名太主编《新编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30-0074-01
一、引言
动漫产业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之一。当前中国影视动画市场,日本和韩国出产的占60%,美国和欧洲出产的占29%,中国出产的只占到11%。未来三至五年,依据广电总局规划,我国原创影视动画年产量将占据30%国内市场,全国每天约需要900分钟、一年需要32.4万分钟的动画节目,国产动画产业产值空间将在1000亿元以上,国产影视动画正处于快速发展,2008年已突破13万分钟。未来国产动画呈快速增长趋势调研进一步表明,我国当前约有6.8万人从事影视动画工作,如果按人均产能来和日本、韩国的动画从业人员(约占其各国从业人员的3%)对比计算,我国的动画人才3年内必须有20万人以上才能应付市场的需要,深圳未来三年也将需求约1.2万人。深圳影视动画产能排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确立文化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影视动画产业已成为深圳动漫、游戏行业的支柱。
二、中国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动漫教育的规模
据《2007中国动画产业年报》统计数据,到2007底我国有447所高校开办了动画、漫画类专业。1230所大学的院系开办了涉及动画专业的课程。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创办动画类专业的,绝大多数都是从计算机专业当中分离出来。本科院校中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三所高校是在原有的影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动画专业的。艺术类学校有中国戏曲学院等几所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有相当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动漫类专业。所开的专业中以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为主。
(二)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是新专业,因此,不管是师资的配置、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建设,还是专业的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1.从师资力量上来看,动画专业缺少与影视、动画创作、动画管理等相关的师资。动画专业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学校动画专业的中坚师资力量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他们有很好的技术能力。但缺乏影视创作能力。
2.从课程设置来看,偏重动画技术的课程,特别是电脑设计技术,忽视与影视相关的人文课程。正如游益萍说的,漫教育对动漫人才的培养其实“只是狭隘的技术上的培养。文化上的培养少之又少。”目前在447所有动画专业的高校中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与影视相关的课程,很少有学校开设动漫管理类课程。如动画剧本创作,动画制片管理,动画营销,动画衍生产品设计和开发等。
3.从动画教材来看,缺少与动漫创作与营销的教材。目前比较多的是有关动画作品制作类的教材,关于动画前期创作和营销的教材相对较少,特别是动画营销教材仅有王一夫等翻译的《动画剧本创作和营销》(美,Jeffrey Scott)等少数教材。
4.从专业设置来看,缺少动画创作与管理专业。在447所拥有动画学院的大学中有上海大学等9所高校开设了动画文学专业;仅有北京工商大学1所学校开设了数字管理专业;仅有北京电影学院1所大学开设漫画制作专业。
三、高校动漫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和主要途径
(一)高校动漫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开设动漫类专业的高校应经过市场调研,对地域的动漫产业的人才供需情况要经过细致科学的调查,对所培养的动漫人才明确应具有的能力体系,深入的了解对人才需求、行业标准、企业运作方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针对社会需求性,注重人才培养特色。
动漫服饰是伴随着动漫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生领域,是服装设计、动漫艺术与表演艺术学科相互交叉的一个新方向。由于研究对象的跨越性,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人才培养必须是服装设计学、动漫设计艺术与表演行为艺术等专业学科相互交叉,密切合作,形成动漫、服装、表演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才能探索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人才培养独特的规律。
[关键词] 动漫服饰 专业化培养 交叉专业
随着与日俱增的动漫热潮在我国的迅速蔓延,中国动漫队伍和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对动漫专业化的舞台展示和动漫服饰设计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动漫服装设计、服饰产品开发及人才培养与国外相比仍然落后,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因为服装与动漫在产业领域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教育领域又分属不同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有效平台。所以,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人才专业化培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动漫服饰市场与就业前景分析
动漫是指借用服装、化妆、道具等通过真人扮演来还原动漫作品及动漫游戏中的角色。假扮成真的动漫具有强烈、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
动漫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美国迪斯尼创建首座迪斯尼乐园,为招揽游客,聘请人来装扮成“米老鼠”供游客拍照合影。这些“米老鼠”被视为现代的始祖。八十年代风靡日本,随着日本动画、漫画、人偶、形象秀等动漫文化的发展,不仅形成了日本现代动漫文化,也成为了日本一种繁荣的产业。中国的动漫起步比日本、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要晚。1993年后陆续出现在中国香港、台湾,1998年在大陆内地开展了动漫展,这才出现个人动漫。而近几年,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频繁举办的动漫展、动漫艺术节,为动漫爱好者搭建了动漫形象展示和动漫艺术服装展示的大“秀”台,使动漫比赛从最初少数个体爱好者的个人表演,发展到现在的社团化、公司化的大规模专业化公演。
动漫热潮的兴起,使时装产业与动漫有了广泛的合作,不仅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服装市场得到空前的扩展,同时也对众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动漫业、设计业、服装业密切合作,从动漫角色的服装设计到具有动漫特色的服饰产品开发,形成了一个设计研发体系,既拓展了动漫衍生产品的发展空间,同时带动起服装服饰制造产业的日趋兴旺。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其市场有着待发展和可发展的无限商机以及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学科交叉构建专业化培养平台
目前,我国动漫服饰与动漫仍处于一种模仿阶段,它的“繁荣”仍受制于国外动漫业,专业人才匮乏更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想摆脱市场需求多、专业人才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局面,迫切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因为动漫服饰是一个包罗万象、满目琳琅的文化体系,它既与动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扮演着动漫中的角色;它又展示着包裹在角色躯体上的衣裳和与之有关的装饰及饰物,与服装服饰一衣相连。而动漫是以服装为中心,以动漫人物为灵魂,通过肢体语言和行为的技巧――穿衣、步法、形体语言、定位亮相等来最大限度地展示角色的魅力和穿着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动漫人物的生动模仿和传神演绎,传达动漫角色意识和审美内涵。因此,动漫是动漫与服饰艺术结合的良好载体。动漫服饰又是伴随着动漫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生领域( 罗芳林.论动漫中的服饰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是服装设计、动漫艺术与表演行为艺术学科相互交叉的一个新方向。由于研究对象的跨越性,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人才培养必须是服装设计学、动漫设计艺术与表演行为艺术等专业学科相互交叉,密切合作。交融专业学科的内容和规律,吸收动漫、服装、表演等专业学科特长和精华,使动漫艺术向服装设计延伸,同时将成熟的服装设计理念融入到动漫表现环节中,形成动漫、服装、表演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才能探索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人才培养独特的规律。
比如:动漫的设计是以动漫人物为范本的,追求强烈的个性审美特征,其表演的情节人物模拟要求达到形神俱备,表现服饰与人物角色形象要求和谐,这些与动漫、服饰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给传统服装设计学和动漫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动漫设计以动漫人物为范本,动漫角色设计的服饰,就必须符合服装设计“针对具体对象”的要求,遵循现实中的服饰设计的规范,可以借鉴服饰设计理论及原理;动漫角色服装又不同于传统服装,它针对动漫作品或动漫游戏中的特定角色,或唯美可爱、或讽刺幽默,并融入动漫夸张、变形特点,各部分尺寸偏离了人体工学,各部件的搭配缺乏季节的逻辑,服装上面的图案也不仅仅是装饰,而有着强大的故事背景(罗芳林.论动漫中的服饰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因此,动漫、服饰以及动漫行为表演艺术,在设计理论上的密切联系,使得这三个专业学科存在着理念上的重合和专业学科上交集的可能。
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优势在于,一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必须掌握或了解三个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知识的交融,产生新知识:将三个专业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融合,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更容易有所创造;三是专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产生综合能力: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和宽厚的基础,有利于形成综合能力;四是能力的创新性,通过三个专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迸发;五是知识互动、互补: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拓宽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专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专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的课程设置
如何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具体课程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如何安排,课程结构怎样铺设,课程的标准又应该如何制定……。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对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赖以生存的课程环境进行认真研究,调整、整合和创新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相关课程,拓宽和延伸所涉及到的表演、化妆艺术,以及装饰饰品、道具等专业领域,建立动漫服饰专业化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课程建设。
1、课程设置宗旨:
按照跨专业学科课程融合的总体思路,整合动漫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以及表演、化妆、道具等专业课程,构建以动漫、服装艺术设计为主,其它相关专业为辅的相互依托的交叉专业学科体系。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见图二
在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今日,社会对动漫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动漫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动漫专业岗位人才的技能水平,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毕业生升考本科动漫专业院校,因市场岗位需要而逐年增加,高职专转本、专本一体化、3+2合作培养等办学模式不断涌现,如何进行高职本科一体化动漫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需要探索的一项课题。构建衔接我国高职本科动漫专业一体化内容体系,培育出满足国内动漫市场岗位需求的高水平人才,这对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动漫专业教育办学水平,有效培養高等学校动漫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示范价值。
一、背景
我国对高水平动漫专业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职和本科教育来完成。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以培养动漫制作技术人才为主,毕业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满足动漫专业动漫制作助理级岗位要求,但难以满足高层次原创设计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动漫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难以满足行业发展对动漫原创人才的需要,也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本科教育作为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研究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担负着为动漫行业培养及输送研究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构建完善的高校动漫一体化专业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应将高职动漫专业和本科动漫专业有效衔接,并完善动漫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培养体系,使高职动漫一体化专业更适应本科教育,甚至为未来的硕士、博士研究型教育奠定基础。
正因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社会办学观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内容设置及专业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念,使得高职本科动漫一体化专业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障碍,所以本文针对高职本科动漫专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二、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好动漫专业的行动指导方针,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前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办学的方向、理念和育人追求。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根据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两种培养模式。一般来说,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动漫专业研究型创新型及管理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属职业岗位技能教育,主要培养在职业岗位第一线从事生产、制作服务的动漫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高等学校动漫专业办学要综合考虑当代社会动漫产业发展的需要,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与高等职业应用型院校在动漫专业学科办学定位上应各具特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社会思想观念和院校等级观念思想,研究型大学与技能型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办学上不是层次等级之分,而是类型之分。现在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及理念上不清晰,在培养目标、规格上没有区别,以致高职与本科在职业能力培养定位上出现目标错位。在动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比起研究型大学更适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当然研究型大学在动漫专业学科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上更具优势。因此,学校要找准自己的动漫专业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服务方向,在人才培养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素质结构。在不同动漫专业办学定位及一体化专业建设上,高职与本科高校之间应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都既需要一大批从事动漫专业学科研究、创意设计与管理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动漫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动漫制作、创作方面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因此,本科动漫专业在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上,与高职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向定位是有区分的,但同时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正是由于本科动漫专业本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或规格上要有各自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使得动漫一体化专业高职与本科的衔接避免重叠。在高职教育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漫绘制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相应的助理级技能等级水平,例如助理动漫设计师级别。本科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漫原创设计能力、团队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并达到相应的更高一级的技能水平,如中级动漫设计师级别。总之,实现高职本科动漫一体化专业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职和本科阶段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需协调统一,并具备各自的优势,才能做到高职本科动漫专业一体化协调培养、有效衔接。
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上雷同,没有形成教学特色,大部分以理论教学为主,当然个别优秀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也收到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没有形成气候。正是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要求动漫专业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区别并形成特色。现今普高教育主要偏重理论研究教学方法,而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则偏向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主,突出以“企业项目进课堂,课程项目应用于企业”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这样动漫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既满足了不同培养阶段的实际需求,又没有脱离职业能力教育的人才培养轨道,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应用技能,促使学生在动漫职业发展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今Workshop工作坊的课程教学体制是全球高校动漫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以企业项目驱动为导向,强调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各环节、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重在动画绘制表现与故事情节编写、编导、人物角色创作等能力的培养,形成并建立项目工作室制的课程体系。Workshop工作坊教学方式是适合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教学的生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认知和实操。正因为高职阶段的实操应用技能的强化训练,一旦升入本科阶段,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认知理论研究知识,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高职本科动漫专业一体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体系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动漫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但是作为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与本科教育阶段相比,在课程内容的高度、难度培养要求上要有侧重和区别。受传统教学观念与习惯的影响,许多高校未对高职本科动漫课程结构体系进行统筹规划,仍按部就班地套用本科理论知识课程模块,没有实施动漫创新能力培育所需要的创意实践技能训练,还是理论课程占大部分。由于目前高职和本科协同培养的动漫专业存在课程设置雷同、课程内容缺乏自身特色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导致高职和本科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相关的课程理论体系和实训体系也存在重叠,课程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脱节,一体化动漫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规划欠合理。所以高职本科课程设置要做到专业一体化衔接和特色区分,高職动漫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占比就要多于本科阶段课程,而本科阶段理论研究及文化素养课程要占多数。还要开设一些实践应用课程,但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较深,理论课程偏多,应用实践课程占比较少,使这些课程不能体现高职动漫专业教育的特色,也很难适应动漫岗位市场需求。因此高职、本科动漫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应进行系统性重构,并有序合理地配置理论与实训课程内容比例。应该对应比较高职和本科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系统化课程规划,更加突出专业课程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使高职动漫专业一体化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后,能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顺应学生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在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适量开设一些理论知识课程,以弥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而在本科院校应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引入“Workshop工作坊制”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对进入本科学习阶段的高职动漫一体化专业学生同时提供人文素质和创意能力方面的培养课程,如开设动漫原创设计的主修课程、经典文学、传播学、音乐学、新媒体技术等公共选修课程、相关动漫专业方向的课程,让学生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完善,使学生在动漫原创设计和人文理论知识素养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既满足高职到本科不同培养阶段的目标,又没有脱离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方向,促使学生在未来职业成长道路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