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管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6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的检查治疗手段离不开医疗设备的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和临床的诊断、治疗关系愈来愈紧密,同时也是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必备条件。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其安全、高效、高质量的正常使用,是我们每一个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
1 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及启用 医疗单位购买的新医疗设备运抵医院后,医院的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参与其中,协同公司工程师进行安装,并借此了解设备的原理、结构、维护保养方法和易损零件的更换方法等。安装完成后还要对设备进行调试,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填写验收报告。同时,设立设备使用登记本,把设备的名称、型号、类别生产厂家、开始使用时间等记下来,并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每天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2 高度重视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的重点就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和精细的维护。如何制定维护制度,建立维护方案是做好预防性维修工作的第一步。科学的维护方案和精心的维护工作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性能、减少维修费用。建立维护方案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操作人员固定性等来制定。及时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并要求操作人员规范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仪器设备的故障发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医院的设备科要按照各类仪器的特点、原理、结构及使用程序,针对易发故障的环节,制定具体的维护保养内容、规程和措施,每年一到二次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主要包括对设备的光路系统进行除尘、除霉,对电路、光电检测部分进行除尘、除污,对机械及机械传动部分进行除锈、,对管路部分实行清洁、疏通,对电磁阀进行清洁、除锈等等。另外,还要对一些易损零部件或有使用时间限制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及长期稳定的性能,保证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良好性。
4 有序的组织维修工作 当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医院的维修部门要及时的调配工程技术人员到相关科室进行抢修,尽快修复故障设备,保障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院的维修部门要做好分工工作,现代医疗设备结构原理复杂,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知识领域,含有复杂的多层线路板、精密的机械装置、光电检测装置等,要求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台设备都能做到手到病除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通过技术分工对一些普通性的存量较多及原理结构相对简单的设备采取由全体维修人员共同维修,而对一些原理结构复杂的大型贵重医疗设备则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长期跟踪维修,通过长期的维护保养及维修,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逐渐熟悉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原理结构,积累维修经验便于日后此设备故障的出现及时排查,提高维修效率。
5 建立技术档案 医疗机构设备维修部门要以科室为单位,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台账,包括维修保养记录等。维修保养记录要求把保养的部位、方法、试机情况、缺陷报告、保养费用、维修保养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记录;维修保养及维修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日后维修时翻阅资料,快速排除故障;同时又可根据统计此仪器设备使用期间维护保养和维修费用。为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估以及医疗设备使用后期的报废鉴定工作提供数字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很快应用于临床,使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也变得复杂和困难。这就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维修技术水平,为临床的诊断治疗能够得到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云浩,杨东奎.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应急维修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09,12.
[2] 刘阳.巧修大型医疗设备故障三例[J].医疗装备,2007,5.
[3] 廖火平.医院中心供气的建设与维护[J].医疗装备,2001,14(5):32-34.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及对策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废物的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没有认真严格的执行废物的处理过程,做的不规范,没有按照处理的章程进行分类和处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没有合理的分类,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内容认识不到位,环保和法律意识淡薄[4]。
每天医院内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感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在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中,对不同类的医疗废物进行及时的分类和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来处理医疗废物,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加以培训。医疗废物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每一项的管理之中,要对人们的健康负责,打造一个无污染的健康环境,增强全替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有效的方案。结果显示:在使用不同管理方法下护理人员在处理废物时对使用手套和口罩的方面上,使用常规管理组每次佩戴(52.00%)发生率上明显低于使用改善后采用新管理方法组每次佩戴(92.00%)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采用管理方法和实施对策后,对医院内医疗废物的分类更加有秩,减少了院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应得到广泛的运用[6]。
参考文献:
[1] 杨璐,王欲圣,徐庆华,操基玉. 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J]. 安徽医药,2010,15(09):26-27.
[2] 王会丽. 基层医院预防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3(10):27-28.
[3] 宋长平,车兆梅. 中国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研究[J]. 世界农业,2011(12):89-92.
[4] 余结根,李荣,刘少锋. 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现状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42-143.
关键词:地市级中医院;管理创新;管理方法;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102-02
“三级甲等”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在面对市场化进程中卫生服务的多维竞争,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医院服务病人,保障人们健康的医疗保健水平,很值得我们思考、探索。而在资源以及其他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医院的管理创新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市级公立中医院要在管理创新上不断突破
管理创新是时代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公立中医院,要想在不断增强的竞争中依然为医疗服务起到主渠道的作用,走得从容、走得好,就要彻底改变与这个时代不相适应的陈旧管理方法,培育出新的管理理念,实施创新型管理模式。医院科学的管理对于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并不断地发挥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医务人才的作用,强化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治疗保健水平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改革创新是一所医院发展的重要前提。回顾医院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前进一步与成绩的获得,都来自于创新。20世纪70年代开始,漳州中医院是通过增加各种医疗设备、创新专特科门诊、延长就诊时间等措施,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中医院发展的窘迫局面; 到90年代中后期,漳州中医院充分发挥了独特的中医整体辨证治疗理论和验方,以及中医药治病包含的“简、廉、便、效”的优势,不断缓解了病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注意突出中医“专科、专病、专药”的特色,弥补了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疗法的慢性病、疑难病的防治,为一部分城市低收入患者及不少农村患者提供了方便,初步改变了“看病难”的问题。本世纪初,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区非公立医院应运而生,并极大冲击了漳州市公立医院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市非公医院到2012年已经达到42家。非公立医院的服务态度、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市场化的开展、灵活的管理机制是值得公立医院思考、学习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医院放弃特色,改变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宗旨,盲目地效仿西医院的技术,以及靠西药治疗,那就不仅仅丢失了中医自身的治疗传统,而且还丢失了中华文化,以及中医地位。如何保有这一优秀传统医疗,必定会对中医院的管理创新提出了挑战。同时,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对医院要求“先救命、后收费”的政策,对医院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继续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对中医院来说负有任重道远的责任。应该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医院自身要求的规范和管理办法,在医疗和保健上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应该加强和创新中医院管理、确立具有提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的机制;这样,才能积极发挥中医中药在基层的基本卫生治疗保健中发挥普遍的有效独特作用。因此,在市级中医院实行管理创新,建立起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公立中医院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市级公立中医院管理方法创新选择
现代医院的管理方法和其他组织一样越来越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里如何进行质量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医疗质量的管理,应贯穿于病人就医的全过程,质量的高低、优劣,则取决于医疗技术本身的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即医院管理工作对质量的保证程度。以中医为主的医院,也必须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加强医院科学管理,除了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外,还必须着重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成本管理,从而更好地树立中医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本世纪以来,西方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被引入到中国,也可以运用到中医院管理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含义就是用一切持续改进的方法来使工作质量达到六西格玛水平,如果你说的工作做得很好,用六西格玛的语言来说,某项工作只有做到了六西格玛水平,也就是做一百万次,只有3.4次是不合格的,才算做得足够好。正因为这样,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创新,它是以数据为依据,消除造成缺陷的环节,进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测量每一个过程有多少个缺陷,每个缺陷偏离完美有多远,从而系统地分析并消除,使之尽可能接近零缺陷。
医院面对一个个生命,是不可以有失误的,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要求,是各级医院管理者的永远追求。患者进入医院后的一系列医疗活动,如门诊挂号、交费、检测、取药或住院治疗、会诊、手术;还有医院有关的医疗工作,如中药材的质检、选购、保管、炮制、加工,以及医院的特色专科、特色专病、特色制剂等;医院管理者均可借鉴六西格玛科学管理方法,开展调研、收集资料、整合流程、统计处理、得出结论,极力减少医疗及管理差错,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扩大医院社会效益。最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全程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控制。医院对患者实施的医疗服务活动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一个连续的运作过程,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要由各项环节所产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构成。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和参与该活动的每个人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医疗服务质量。所以,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服务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基础。医院因此必须做到环节、层次、终末、综合等质量问题都要抓,严格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过程和行为。这种管理方法可有效地避免经验管理和只看表面现象来分析问题所造成的误差或差错,能客观地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工作全过程,并能有效、科学地规划医院未来发展。显然,这是公立中医院“求真务实”、“向质量要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创新的有效选择。
三、市级公立中医院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应成为公立中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医院文化选择。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医院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和知识技能整合,构成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漳州中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存在严重不足。现在只是以骨科、康复、内科为主要科,外科、小儿科存在人才缺乏,一些项目无法开展,技术上相对市医院薄弱,导致病人流失,从而直接影响中医院的诊疗形象。因此,医院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医疗技术人才是决定医疗技术质量的关键要素,医院应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近年来,漳州市中医院在人才梯队建设中提出了“五个一工程”对人才的成长有一定的效果。即住院医师在晋升中级职称前必须担任一年24小时负责制的总住院医师;承担一年的科室病案质控工作;轮流参加一年的急诊工作;外出参加一年的本专业进修学习;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在晋升技术职称时也必须承当一年的院级病案质控工作和半年以上的专业定向进修学习。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采取“一进、二出、三带、四自学、五激励”的方法,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一进:“请进来”筑巢引凤,引进高级人才,充实重点专科技术力量。近年来,骨伤科、内科等科室共引进硕士生12名,博士生1名,副主任医师3名,同时医院经常聘请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专家教授前来讲学、指导业务。二出:“走出去”,挑选和培养学科技术骨干、带头人,送到省内外高水平的医院进修深造、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近三年,漳州市中医院共派出进修学习近300人次。三带:充分发挥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其中省级名老中医带徒4人,市管拔尖人才4人。四自学:立足本岗自学成才,支持医护人员报考临床研究生,自考、业大、函大、电大及远程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住院医师继续再教育,提高人才业务素质。五激励:对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竞争意识,进行动态管理,实行评聘分开,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各专业后继有人。
当然,医院医务人员素质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就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脑海里。管理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做好医务人员的工作,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队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营造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保证。医院“以人为本”的重点还在于要求医务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将解决广大患者最急切的问题为医院服务的主旨,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推行人性化医疗服务,以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自己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由人来创造、掌握和实施的。因此,只有赢得了人才,才能够有效地开展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应该培养树立医护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和谐进取的学术氛围,让大家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现代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实践、研究,才能使医院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中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这就要求医院领导集体具有管理创新意识,能够牢牢把握中医的特色与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现代诊疗仪器设备,严格医疗服务规范,在中医院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持发挥特色优势的机制。并在管理中不断探索激励机制创新,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增强医院人员的凝聚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塑造新时期的医院人本文化,最终实现医院服务民众的优质化,以及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焱,李晓霓.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9):58-59。
[关键词] 风险管理方法;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62-01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风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1]。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2]。异位妊娠破裂如护理不当,会在短时间内危及病人的生命。为此我科找出异位妊娠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并组织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1日~2005年3月30日我科收治异位妊娠103例,年龄在19~41岁,平均年龄30岁。其中输卵管妊娠99例,占96.1%,输卵管以外妊娠4例,占3.9%。异位妊娠中37例发生破裂,破裂率为35.9%。此103例作为对照组(A组)。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20例,均在5~8 d痊愈出院。此120例作为观察组(B组)。
1.2 方法
找出2004年3月1日~2005年3月30日A组异位妊娠的病例,根据风险管理方法的程序,列出风险种类并制定相应措施,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并对2005年11月~2006年11月B组120例异位妊娠实施风险管理办法。
2 风险种类与控制方法
2.1 休克
休克多发生在异位妊娠破裂时,因此要控制好休克的风险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妊娠囊是否破裂。破裂型与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外观症状不同,破裂型由于剧烈腹痛表情很痛苦,烦躁、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细弱,护士要客观准确地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急救护理;异位妊娠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特别是异位妊娠破裂,很快出现失血性休克,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我科资料显示,异位妊娠发生破裂率为35.9%,腹部剧痛发作是异位妊娠发生破裂的征兆之一,因此在临床中要密切关注有停经史,剧痛发作或晕厥,腹痛或阴道流血较短的患者,异位妊娠破裂的可能性较大。异位妊娠破裂出血为隐性出血,很难估计出血量,有研究认为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大出血的早期征象是治愈本病的关键[3]。一但有破裂征象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备血,作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尽早手术赢得抢救时机,减少休克的风险。
2.2 感染
异位妊娠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炎症。人流、IUD、盆腔手术以及感染性腹部手术都可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因此控制好感染是预防再次异位妊娠的关键。为此,对异位妊娠要坚持抗炎治疗,保持会清洁,每日擦洗外阴两次,垫消毒的卫生垫,勤换内衣。
2.3 输卵管粘连
异位妊娠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引起机械性损伤而导致组织缺氧,从而抑制蛋白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连。为防止粘连的发生,除运用抗生素外,还应用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去腐生肌,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术后定期进行输卵管复通术,对病人进行宣教,教会其自我保健的知识。
3 结果
异位妊娠常见风险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相比,P
4 讨论
异位妊娠虽然是妇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但愈后跟医务人员的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程序是否规范有密切的关系。以往我们在抢救异位妊娠时只注重时间的争分夺秒,做好医生的助手,而很少考虑到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自从开展风险管理方法,对异位妊娠的风险有全面的估计,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真正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休克、感染、输卵管不通是异位妊娠常见的风险,降低三者的发生率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异位妊娠是由于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临床多与输卵管病变有关。如发生不全流产则表现为反复出血,局部血肿形成,由于异位妊娠分泌的激素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临床多有不规则反复阴道流血,易合并盆腔感染,所以临床上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既能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作用,又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发生破裂,会出现大量的内出血,此时需尽早手术,避免休克的发生。另外输卵管的复通增加了再次妊娠的机会,尤其是对于无子女者更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风险管理方法降低了异位妊娠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务实――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2]冯炜炜,曹斌融,李勤.近10年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7):408-409.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医疗器械189件,根据时间不同将2015年2月~2016年5月接受常规管理的93件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6月~2017年8月接受风险管理的96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妇科类器械47件,内科类器械46件;观察组中妇科类器械49件,内科类器械47件。两组器械的型号、生产商及各项指标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方法
术者根据手术情况对医疗器械进行选择,通知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前1天把医疗器械送入消毒中心,对其清洗、打包和灭菌,在手术完成后对器械进行清洗。
1.2.2风险管理方法
将所有器械在应用前进行建档分类,在器械上添加表明身份的指示牌,对器械的使用、保养等进行责任追踪,将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医疗器械使用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使其对器械的应用原理、方法及保养细节能够熟练掌握,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工作;使用新的医疗器械之前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保证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使器械的性能良好发挥,同时保证器械使用人员熟练的操作技巧;建立预防维护制度,防止器械“带病工作”,保证器械的效能能够充分发挥。提前检查维修疑似有故障的器械,将隐患提前找出并消除。对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有较高风险的器械需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高风险的植入性器械需要将其名称、型号、生产商、产品批号等完整填入,从而保证有可追溯的文档方便以后查阅;完善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必须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考核,主观上完成对器械的熟练掌握,客观上遵守器械使用的法律规定,保证对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规避。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两组医疗器械的配套齐全率、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去向明确率,调查术师对两组器械使用的满意度和对其质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疗器械配套齐全率、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去向明确率情况观察组医疗器械的配套齐全率、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去向明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者对两组医疗器械满意度情况术者对观察组医疗器械的总满意度(94.79%)显著高于对照组(7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者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评分情况术者对观察组医疗器械的质量评分(91.37±5.21)显著高于对照组(72.3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92,P0.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广受关注,医患矛盾的凸显使得医改迫在眉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趋复杂,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12月,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修订颁布《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其中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从2012年的浙江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到2015年的安徽启动省级医改试点,全国地方性医改成为了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县级医院作为普通百姓最重要就诊场所,它的重要性地位不容忽视,本文将在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探讨县级医院的成本管理问题。
一、县级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县级公立医院的典型特征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在社会角色定位中更多的是体现社会公益性质,本身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故而医疗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医院管理者在平时的医院运营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医疗质量,规避医疗纠纷,很少考虑医院运营成本问题,存在一定的潜意识观点,即医院的费用支出由病人或政府承担,缺乏成本管理动力。在市场经济中,因为公立性质,故而并不十分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更没有多少市场优胜劣汰的倒逼。
2.成本管理体制陈旧。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成本管理要求,医院必须破除以往陈旧的管理体制,建立更具活力的成本管理体制,但是对于县级公立医院而言,因为缺乏足够的竞争,或者说缺乏足够的市场生存危机感,医院对成本管理体制并不十分重视。就目前而言,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还停留在“上级定了算,领导一言堂,没钱找财政”的模式上,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成本核算科目及报表体系,在各种费用界定、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划分、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等细节方面不完整,停留在为了绩效考核而进行成本核算。
3.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体现在县级公立医院各科室间协作配合较多,以致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较繁杂,如何合理归集,如何有效分摊,成为了一大难点,体现在相应的成本管理方法方面比较落后,直接导致了成本核算不实。比如医院开展无痛胃镜,需要麻醉科的复苏机和工作人员配合,这部分费用如何界定分摊,还有行政管理和后勤费用等如何分摊等,这些都阻碍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县级医院成本管理对策思考
1.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县级医院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强化提升成本管理意识,尤其是医院经营者,只有医院领导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充分重视了,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获得较好开展和提升,这是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要想有所作为的关键。同时,通过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业务能力,通过宣传强化医院各科室、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此外,县级公立医院应该进一步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断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支持医学研究,以更低价格提供更优医疗服务,实现质量、数量与成本的有机统一。
2.优化成本管控体系。首先,通过成本核算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在符合国家统一成本核算规定的基础上,采用更适合自身医院实际的成本核算制度,通过成本、收入和效益的核算分析实现高效统一,通过把成本与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挂钩,实现量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通过成本控制提高县级医院竞争力。对临床科室建立材料消耗、药品费用、医疗器械折旧、医技人员薪酬及行政管理费用等单病种标准成本,对库存药品进行标准化作业化管理,防药品积压、药品断货等情况发生,最优化药品方面的资金占用效用,在医院各科室间实行有效服务,减少无谓消耗,规避无效成本,确保不减少医院利润的前提下提高病人满意度,赢得竞争优势。最后,进一步健全成本分析与评价反馈机制。深入分析医院效益投入与产生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医院成本、收益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找出成本管理的问题和薄弱点,发现医院收入的增长点,推准成本控制的切入点,合医院成本管理有的放矢。
3. 优化成本管理方法。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可以考虑采用全成本核算法,即将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人员薪资、医护成本、低值易耗品和呆帐、坏帐等所有支出计入科室成本,并将科室的成本消耗与科室、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同时提高医院运行透明度,改善病人对治疗过程和结果的了解,为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提供准确依据。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
3.医院营销管理
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
7.医院信息管理
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医院管理创新
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关键词:临床路径;持续医疗质量改进;PDCA循环
为进一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内容被纳入到医改中。临床路径是一种多学科合作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强调医疗和护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医疗成本,持续改进医疗质量。PDCA循环也被称为戴明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我院于2015年7月在妇科子宫肌瘤治疗临床路径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收治的153例和149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3.17±0.25)岁,肌瘤平均大小为(4.21±0.32)cm。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2.25±1.03)岁,肌瘤平均大小为(4.33±0.19)cm。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实施方法
1.2.1 计划(P)
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科室主任、各级医师以及护士等相关人员参照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治疗规范,讨论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的子宫肌瘤路径文本及表单。根据《单病种相关非特异性评估指标》,科室制定了包括工作量、效果、效率、抗菌药物应用及患者满意度的监测制度,目的是探索适合科室发展的管理模式、工作制度及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1.2.2 实施(D)
协调各专业之间共同合作,按照计划实施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路径。科室参照临床路径表填写患者的术前检查项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联系手术室,按照计划进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加强巡视,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等,通过调查问卷或者电话随访进行满意度调查。
1.2.3 检查(C)
利用三级五步检查法,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收集病种的相关信息,评价变异和退出情况,并汇报给医务科,医务科分析总结后,提交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进行整改,针对变异复杂且特殊的病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会诊或院内讨论等,以便应对变异的再次发生。
1.2.4 行动(A)
开展临床路径一段时间后,将入径与未入径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变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作为改进的依据。每月医务科将各类统计指标反馈给科室主任,组织实施小组进行讨论,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积极寻找其发生根源,并进行处理。将未成功解决的问题放置于下一轮PDCA循环中,不断推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PDCA循h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平均手术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
3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单病种质量进行的管理方法,是适应医疗改革发展而提出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临床路径的开展需要联合医疗、护理、药房、医技室及医务科等多个部门,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服务流程的再造,是一项耗时又耗力的工作,需要联合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不断促进其在临床的应用。
PDCA是一种有组织性和计划性的科学管理模式,通过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反馈和行动,及时发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最合理、最科学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开展PDCA循环,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抗菌药物应用次数和手术费用,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PDCA循环应用于临床路径管理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一、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准备。
(一)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准备。积极落实《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准备;成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工作协调指导组。积极抓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单项试点工作;完善加强基本医疗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意见,加强基本医疗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二)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加强对组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市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评估改进体系,为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三)深入实施“光明·微笑”工程。认真总结工程实施情况。做好患者筛查和手术,完善工程信息资料,核报工程补助经费,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今年5月1日前实现为全市所有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的目标,探索建立稳定的经费保证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医院数字化建设试点。稳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探索医院电子病历试点,开展数字化医院试点工作。
(五)探索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鼓励高年资医师到基层服务。
(六)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对本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覆盖率达到15%管理合格率达到90%
二、全面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应急救治能力。加强污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和采供血机构建设,完善市中心血站、市污染病院和10家县(市)污染病区的建设。
(二)强化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三)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加强以“三基三严”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全市病历质量评比活动和技能大比武活动。启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
(四)积极参与创建全国“百家优质医院”活动。从今年起。年底,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300所“省级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指导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县以上医院积极投身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力争我市有更多的医院在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
(五)启动“诚信民营医院”创建活动。用两年时间。依照省厅即将制定下发的诚信民营医院评价规范》和实施方案。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获得“诚信医院”荣誉称号的单位在行业内予以优先支持,对失信民营医院或诊疗科目实行执业限制。
三、加强机构、人员、技术等的准入管理。
(一)完善医疗机构准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文书和档案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组织实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开展对全市健康体检机构和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大检查。
(二)完善科室设置准入。指导医院加强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麻醉科、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建设,积极落实上级卫生部门颁布的各类科室设置规范,开展科室准入管理,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三)完善医务人员准入。探索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加强医师、护士注册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工作。配合省厅开展第二批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认定工作。
(四)完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开展对卫生部首批第三类及我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的申报及准入管理,重点加强对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等技术的准入管理。
四、加强医疗质量监管。
(一)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重点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的平安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对每个县市区至少检查1家医院,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继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平安。统筹安排医院评审、创建全国“百家优质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大型医院巡查等工作,防止重复检查。
(二)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以临床路径为切入点。
(三)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处方评价措施和公示方式。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逐步推行临床药师制度,严格品和管理。
(四)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根据《省手术分级管理方法》规范我市手术分级管理。
(五)加强急救中心(站)科学管理。制定我市急救中心(站)管理方法和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质量监督控制考核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适时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六)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进一步规范临床检验。适时开展临床检验技能大比武活动。
(七)完善医疗广告和药械等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管理。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广告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医疗器械、耗材、奶制品、婴儿用品等进行的推销监督管理和打击工作。
五、加强医疗机构平安管理。
(一)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完善相关的预警制度、监管制度、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相关的诊疗平安管理规范,加大医院管理培训力度,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重点是医院的三项准入管理、诊疗规范管理、医疗平安管理、医疗纠纷处置等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全市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
(二)突出平安管理重点。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室、内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管理,加强对产科、骨科、儿科、心脏介入治疗等高危专业开展检查,同步开展高值植(介)入医用耗材专项督查。
(三)积极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对照《医院投诉管理方法(试行)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添置各种设施设备、规范投诉处置流程等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深入落实司法部、卫生部、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医疗平安统保试点,完善医疗执业风险社会承担机制。积极开展医疗纠纷处置调配,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更新、细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评规范,组织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六、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一)强化血液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二个办法、三个规范”和《省血液及原料血浆工作管理方法》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
(二)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严格采供血管理、规范体检、采血(浆)检验、质控、贮存、运送等采供血工作,实行采供全过程监管。
(三)积极强化无偿献血工作。加强无偿献血组织、宣传和发动。强化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举办全市无偿献血惩办奖励活动。
(四)开展血液检测新技术试点。适时开展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试点工作。
(五)开展血液管理知识培训。尤其是要开展临床科学用血知识培训。
(六)强化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切实完善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制订。提高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水平,保证医院临床用血平安。
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市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方法》各项措施。
(二)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全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组织开展“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创建工作,树立一批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三)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病房临床护理服务。
(四)开展护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五)全市护理工作者中开展评先选优工作。
(六)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和卫生部6项医院感染行业规范。适时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八、统筹其它各项医政工作。
(一)加强康复医学管理。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学科建设。提高我市康复医学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救治、防聋治聋等公益性项目工作。
(二)加强戒毒医疗机构管理。认真做好《戒毒法》和《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方法》等规范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
(三)组织开展征兵体检工作。健全医院协会分支机构。
四)加强重大污染病医疗救治。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和艾滋病等重大污染病医疗救治工作、认真组织重大事件医疗保证工作。
【关键词】医院;药品;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47-01
医院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谋求发展,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已成共识。医疗卫生经济天然具有福利经济的特征,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公共医疗卫生要回归“公益性”,并提出目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把实现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放在首位。药品是进行医疗业务活动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大量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住院病人医疗活动和门急诊药房销售,有着保证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方便病患及时购药的作用,在医院的全部资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加强药品成本管理,有利于为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及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切实的依据,有利于防止积压和浪费,减少医院流动资金占用量,降低药品管理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促使医疗卫生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加强医院药品成本管理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药品预算控制管理
医院药品预算就是医院根据总体目标在计划年度内对药品购、储备和消耗的定量计划,是协调和控制给定时期内药品作为医院重要医疗资源的货币形式的数量表达,也是一种对资源配置方式量化形态的预测和控制。药品预算控制电是通过编制预算的形式对医院未来药品经营活动发生的成本、费用、收入、结余等加以干预、协调和指导的过程。通过药品预算控制可较全面地了解医院药品资金运作规律、药品消耗结构、药品购销动态及药品收支的经营效果,实现降低医院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药品采购成本控制
药品购进是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应作为医院药品成本管理的重点或起点。药品采购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定期编制采购计划,并结合库存和市场供应情况,严格按计划组织供应。要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避免采购上盲目性和超定额现象,防止采购和未来储存成本过高。财务部门要对药品采购合同、采购发票等进行核查。加强药品采购的内部会计控制,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付款等不相容的职务应予以分离,以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药品费用,降低采购成本。
三、药品库存成本控制
据统计,药品存货占医院流动资金的比重往往到达四到六成,如此巨大的资金被药品库存占有,不仅造成医院资本利息损失过大,也增加了机会成本、储备成本和管理费用。如何平衡资金与库存量的关系,既保证临床药品供应,又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使资金达到最合理化应用,提高经济效益,现实中比较常用的有金额控制法、品种数量控制法等方法。其中,品种数量控制方法包括ABC分类控制法、滚动计划控制法、双维控制法等。现介绍药品ABC分类管理方法。
医院药品种类繁多,有的药品尽管品种数量很少,但金额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将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损失。相反,有的药品虽然品种繁多,但金额微小。因此,医院很有必要对药品分成A、B、c类进行严格管理。A类药品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药品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较少。三类药品的金额比重大致为7:2: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l:2:7,通过对药品进行A、B、c分类,可使医院分清主次,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A类药品应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药品储备量,缩短储存期,增加采购次数,从而提高资金周转率,一般常规储存期以30d为宜;B类药品情况居中,可实行一般常规管理,贮存期可为60d左右;c类药品可增加贮存量,延长贮存期,减少采购次数,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药品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实现对药品实行准确的动态管理,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完成药品的调价、日常对帐、药品的库存情况、月底的盘点和打印报表等操作。与各个药房、病区联网,对各药房的药品领用及全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杜绝多收、少收、漏收的现象。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药品收、支、余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都精心管理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为以后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药品成本核算与分析
关键词:社区卫生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不仅是卫生事业单位医疗、免疫、科研、保健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反映其经济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属于我国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实现其高效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卫生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顺应医疗改革的步伐,进行了优化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单位管理较为滞后,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探讨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认识上不到位,在实际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管理效率也较为低下。由于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多源于国家的财务拨款,因此,此举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财务负担。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在行为上出现执行不力,监管不严的现象。相对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也存在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对医疗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当器械出现故障无法正常投入使用时,有的管理人员就进行了报废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其他的使用部门也往往权限不明,管理较为混乱。再加上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就很容易造成矛盾,彼此推卸责任,加大管理难度。其次,在管理中也存在一定分工不明,管理意识不强,审批制度不标准等问题,对固定资产的规章制度建设带来了困难。种种问题也导致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隐患和弊端,给一些人员以可乘之机,如在医疗设备的预算和购置方面,难免有些工作人员借此虚报价格,加重财务负担。管理结构的缺陷很容易造成诸如上述问题的出现,对固定资产安全带来隐患。
(三)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改革,并逐渐在各卫生单位得以实施。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不少卫生事业单位就以此为由,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院规模上不断更新和扩大,通过随意添置新设备,提升医疗科技化水平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就很容易造成在选购设备时较为盲目,对其实用性关注不够,缺乏相关的可行性市场调研,造成高投入低回报。有些单位盲目进行攀比,在贵重仪器设备购置上也较为马虎,就容易造成技术人员无法操作,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报废,形成资产的浪费。
(四)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地进行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卫生事业单位的技术进步,固定资产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我国医疗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故步自封势必会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如当前有的卫生事业单位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就较为困难,其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殊不知固定资产也存在一定的折旧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计算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并且,以这种方式计算,也会对固定资产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评价工作带来困难。
(五)制度执行不规范
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在执行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有着很强的随意性,这也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固定资产的评估、报告等方面手续相当繁琐。尤其是在进行资产评估时,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因此,多数卫生事业单位就会在评估等手续上不按制度、不经程序,进行随意和轻率的处置,有些单位也不愿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就不按原则进行自行处理,随后补办手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调拨和使用过程中,有许多卫生事业单位也往往不经任何法律手续,只遵从双方的约定办事,这就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明、资产权不清的问题。提别是有的单位的资产不公开,不透明,没有明确的来源去向,很容易会造成资产的流失,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
二、有效强化策略
(一)加强管理意识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合理利用和管理,于卫生事业单位,于国家发展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卫生事业单位要真正从思想观念上端正对其的认识,树立一定的资产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实现卫生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首先,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加强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重视程度,进而才能带动下层部门提升认识。在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时,要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督促其顺利解决问题,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罚以示警诫。其次,对于中层而言,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不仅要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还要对下层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二)完善管理机制
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合理,就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整的管理机构作保障。当前卫生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不能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标准化的参照。因此,卫生事业单位要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化管理。这就要求卫生事业单位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现状,认识管理中和规章制度中的问题,建立相对完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具体实践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进行反思和总结,保证固定资产规章制度的科学化、高效化。通过制度的完善,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卫生事业单位就不再盲目和随意,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的过程中,也可以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提升相关部门的监管意识,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三)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要保证固定资产实现增值保值,就必须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提升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针对这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起开始执行。对于卫生事业单位来说,也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新制度的学习。同时,对于新的固定资产的分类,各卫生单位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划分,保证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都能在新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应该根据财务收支状况,制定相关的预算计划,及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保证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也能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针对医疗设备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更新,在采购时要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调研,保证其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产的闲置。
(四)优化管理方法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上,为实现卫生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革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首先,卫生事业单位要积极向同行学习,吸取其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手段,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融合和创新,以弥补不足,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实际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也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同时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并在自身的管理中进行运用。卫生事业单位要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逐渐得以实践应用。不仅如此,还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方法上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从而正确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做出科学化的决策和管理,以实现更好地服务。
(五)规范制度程序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实现职责明确,进行合理分工,保证制度执行的规范化。当前我国的固定资产实行的是三级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体系下,就需要对各项工作分级负责,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还需要加强责任意识,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培养。同时,若遇上其他部门的权责不清的资产使用问题,也要及时沟通,出面协调,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对固定资产的评估方面,也应该根据制度的要求,实现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必要的监督机制,杜绝各种不按法定程序办事的行为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卫生事业单位转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方法的革新。同时,还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中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的不足,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化、高效化管理,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有效策略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作为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下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使医院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服务。
1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医院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均衡医院的有效资金流动和加强医院的资金流动,以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医院进行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创作性的谋划。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属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从医院战略高度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了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医院财务管理既具有医院战略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个性。
2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竞争日趋紧张和激烈,这就要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摒弃过去传统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模式,使其能够顺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医院要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考核,以及科学管理相关资料等方法,逐步完善和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日后医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虽然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医院的又好又快发展[1]。
3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
由于当前许多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造成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医院工作人员盲目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效率,从而忽视了维护和养护工作,这不仅降低了整个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因此如果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损坏的话,即便医疗设备维修费用高昂,医院也只能照单全收。由此可见,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这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医院自身的发展[2]。
3.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落后
医院设备维修专业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而且维修和养护技术水平相差甚远,还有很多医院医疗设备仍然处于边缘地带,因此维修和养护人员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种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根本趋势,同时也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目标,很难发挥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不能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腐朽落后,造成医院自身发展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展水平二者发展不协调。
4提高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4.1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应该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依照国家颁布和下发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医院认清楚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把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当成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在整个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要坚决进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医院还要定期地检测医院设备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将任务分给不同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人员共同进行管理,从而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让医院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3]。
4.2转变医院发展模式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就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医院不能够沿用过去传统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发展模式,要真正进行创新,转变医院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医院发展管理体系,实现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思想意识,努力提高其专业意识和自身水平,使其认识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从根本上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中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依然是医院改革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它对今后医院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医院通过遵循科学管理方法、转变医院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使医院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将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医院工作质量和水平放在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逐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建设成服务性的医院。总之,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和国家、医院以及管理人员等各个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薛晶奇 单位:长治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左智,明珉.浅谈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医疗装备,2013,26(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