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教育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57-04
初中化学学科智慧教育内涵及要求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类探究学科,强调基于问题的认识活动,学生寻求信息和理解事物的一般过程具有过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如今,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化学知识概念、公式的传授和记忆,很少精心设计认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与课程强调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只知道运用原理概念做题,缺乏情境问题分析能力,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变成了机械的知识“接收器”。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让初中化学教育“智慧”起来,我们需要对初中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价值取向,不能一味地注重分数,要更多关注学生智慧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要以学科知识学习为基础,但又要与学科知识点有本质区别,即需要长时间、过程性、实践性的训练,教师要花费时间去设计认识活动和方法,准备探究实验,培养化学思维。最后,在智慧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学习。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则需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有效支撑。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等都是新兴的资源工具,笔者提供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在电子书包和微视频环境下促成的智慧教育教学。
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拥有丰富而又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书包能够提供答疑检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进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它所提供的协作交流功能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讨论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交流协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效率。
微课以视频化的形式传递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本案例中,教师在课前将二氧化碳制取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独立观看视频,激发其自主探究思考,并完成课前新知预习。
案例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对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学生能够归纳延伸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他气体的制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新版教材内容标准中规定必须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的基本化学实验之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今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供了有力保证。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一定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的实践经验。初步掌握了“根据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相关性质选择收集装置”的实验技能与方法,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知识的梳理与整合,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指明方向。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依据;能设计并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逐步分析出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及实验装置,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的复习,初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过程的体验、反思,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确定及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探究。
5.教学方法及整合点
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功能模拟不同物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再现学习过的实验过程;模拟演示实验过程中错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直观再现实验情境,帮助学生温习氧气制取时的注意事项;构建虚拟实验环境,提供多种实验器材,学生可根据实验方案灵活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整合点:不易理解、微观现象无法展现;实验现象观察困难,实验步骤不易规范;课时影响,无法或没有必要重新再做氧气实验室制取实验;部分学校受实验条件影响,难以保证每位学生人手一套齐全的实验器材。
6.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教学环境
在多媒体教室借助网络,利用平台和电子书包将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贯穿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教学过程
课前:
①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生石灰刷墙的相关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生石灰刷完墙会变白变硬”。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新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灭火器入手,使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
②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判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的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温故思新,讲授新知。
整合点:课时影响,无法或没有必要重新做氧气实验室制取实验;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整合。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电子书包中氧气制取的虚拟实验动画,回顾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确定、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方法等步骤,使学生初步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进行本实验的探究活动。
课上:
①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解释生石灰刷完墙会变白变硬的原因,并设疑。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能生成二氧化碳?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反应吗?
生:C+O2点燃CO2
Na2CO3+2HCl=2NaCl+H2O+ CO2
CaCO3+2HCl=CaCl2+H2O+ CO2
CaCO3高温CaO+CO2
CuO+C高温2Cu+CO2
教师点拨: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即反应物为固液常温混合。
设疑:在实验室中应如何安全方便地制取二氧化碳呢?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呢?能否用稀硫酸或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呢?
②模拟实验。利用化学平台演示虚拟实验,四组对比(如图1)。
学生观察对比四个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试管Ⅰ产生气泡速率很快;试管Ⅱ产生气泡速率适中;试管Ⅲ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微弱并渐止;试管Ⅳ有白雾现象。
整合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但当学生接触到其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该实验对反应药品的探究在常规实验下存在做不好、做不了、现象不明显等问题。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平台演示虚拟实验的功能,将不能做的实验模拟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浓硫酸不能作为反应物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在选择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树立其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③学生讨论。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得的气体是否较纯?反应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并论述原由。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电子书包讨论区发散思维、实时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④实验装置的确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选择实验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氧气的检验方法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列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图2),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如右上表)。
最后教师总结,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设计意图: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使学生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
⑤牛刀小试。学生可在实验器材中选择设计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放入“器材购物车”中(如图3),组装好后汇报交流。
整合点:利用电子书包中信息化构建工具软件,对装置进行反复比较,构建出实验装置的几种可能,如有操作不当可保护学生安全,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在营造讨论的气氛的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对学生设计中的突破性想法要及时鼓励,同时还要把握好探究的度,既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思维置之不理,又不能操之过甚偏离了主题。引进日用品做化学仪器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⑥反馈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4装置回答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有关问题:
题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长颈漏斗;c集气瓶。
题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用A、D装置可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B、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氢气。
题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选用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题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选择上述药品的理由是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题5: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接近),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C。
整合点:电子书包对学生答题进行统计,显示答题情况,学生互动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
在注重政治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同实际情况中摸索如何使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会体验到政治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其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现代政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环境对初中政治教学的要求,广大初中教师要仔细思考如何正确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1 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事情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事情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真正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1.1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需要调整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最大的帮助作用。在政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对比,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喜欢上政治学习。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课本内容之中防患于未然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给学生们举个这样一个例子。A曾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校他认真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在家里面他孝敬长辈,是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十分喜爱的好孩子。但是在以此偶然的机会下A结识了社会上一些小混混,并且和他们走的很近。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A学会了打游戏、上网吧,甚至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教师和家长对其的教育和帮助也没有挽回A同学。最后A只能退学,甚至在后来A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课堂教学之中使用这样的案例能够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在农村的政治教学中,甚至有些学生的朋友身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此用这样的例子进行危机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2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通过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讲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为真正的能力。在初中阶段的初中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种种问题,也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善意和温暖。可以说实践是每一个学科都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尝试的。只有在实践之中我们才能够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努力的改正。
2 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
2.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的使用案例
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的选择使用的案例,这样才能够让案例教学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极其巨大。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慎之又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比如说在初中教学内容之中有关于教师和学生如何相处的教学。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举一个相似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的时候给学生们这样一个案例。曾经在笔者的课堂上有B和C两个学生。在笔者上课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仔细观察才发现每次都是B在找C说话,可能是碍于面子C每次都不得不回应B。因此笔者就让B在课堂上和后面的学生互换了作业。在说完这件事情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们自己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师的话你会怎么做,而如果你是B的话你会怎样想?同时对于C教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你认为这样的处理究竟对不对?在给学生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很明显,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慢慢的学会了换位思考,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讨论笔者和学生的关系明显的被拉近,笔者和学生们建立了比较好的师生关系。
2.2丰富案例呈现方式
在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一直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案例呈现的话,学生难免会觉得比较乏味。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丰富案例呈现的方式,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案例呈现以丰富课堂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丰富案例呈现的方式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让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复活”。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学生在过程之中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案例,这对学生分析案例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案例的呈现也需要用到现代多媒体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有意识的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通过不断的丰富案例的呈现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初中政治教学要更加的直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实践性,有意识的让学生到实践之中去,通过实践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这样的要求下案例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汉和.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2011,11 (3) : 23 -2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愈来愈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及教育教学的标准也越发严格。随着教育领域中新课程的改革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填式的教学方式也逐步改变为案例式教学。利用讲解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氛围,增添了数学教师的课堂魅力等。本文就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对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一、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案例式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而且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主要因素。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的编制特点及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创建师生进行数学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开设互动式的教学环节及互动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以此将双方的个性与特性在双向的交流、探讨、谈话与分析中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以双向互动为基础,有效结合课程中的知识重难点、内在外在联系、回答问题的思考思路和解决策略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交流、讨论和互帮,并引导与组织学生创建合作小组、学习队伍及讨论分队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或者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究与摸索。如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到“确定圆的条件”时,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队,每人拿出圆规等数学工具画一个圆。通过两人画图之间的对比,数学教师再抛出几个数学问题,“这个图形是不是圆”或“在图形中我们了解到圆的什么特征”等[1],再让其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出圆确定的条件有哪些。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思考,也能促进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二、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与学习中的主人翁,教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及推动者[2],故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好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认知及实践技巧等情况,并进行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与及时性的科学指导和评价。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严重不符,致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和思考逻辑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所以就严格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指导与评价的工作。在案例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案例分析活动的前期准备与指导工作,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外在条件分析不够、解题思路不够全面及总结方法不统一等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如苏教版七年级的数学课程目录中,当学习到“定义与命题”这一案例过程时,会出现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存在关系”的情况[3],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作用,运用多种案例准确区分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概念,再组织好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的学习活动,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的指导与评价。这样的指导与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而且掌握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
中学考试政策的提出,给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所以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开设主要是为学生的中学考试而服务的[4]。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学考试为立足点,有重点地实施案例式教学。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考试的真题,并把往年的考试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对于中学考试的题型与难度有大概的掌握。中学考试题目着重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因素,并引入到要讲解的案例中,使学生温故而知新[5],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此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疑难点,为中学考试累积丰富的案例知识与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本文提出了几种策略: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与实际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好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定义,有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数学教学案例,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探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有效策略应用[J].华夏教师,2015,12:26.
[2]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146-154.
[3]于江华,叶立军.基于视频案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2:189-192.
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极大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科学选择经典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规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全面推进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借助内容多样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德育。
一、科学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成效,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选择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因为真实的案例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在采用真实案例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能够轻松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优于虚构案例。在教材当中有大量案例采用了模糊语言描述整个事件,从而使得案例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也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进行真实案例的搜集,更好地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第二,教师要带有明确目的地进行案例选择,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第三,教师在案例选择时要注重案例的实践性,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案例相关性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必须合理地运用案例相关性,无论是在选择还是应用案例的过程中都要将与思想品德课程减免相关作为前提条件,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代入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接触和认真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案例相关性的应用当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课程的内涵和中心内容,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案例,适时开展案例教学,选准案例教学的时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学会宽容”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课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宽容的理解,接下来再引入四块糖果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学中凸显本课主题和中心内容。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男生总爱欺负其他同学,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陶行知校长没有采用惩罚批评的方式,而是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用糖果鼓励和宽容他做对的事情,从而让这个男生自觉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在学习这一案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学习后获得的启发以及感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宽容的含义,并将学习到的关于宽容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活动当中,将宽容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三、案例实际性的运用
案例实际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突出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实用性以及极强的教育价值,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在案例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站在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和学习案例,用实际性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做人道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自强自立”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命运》:有两个乡下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条件以及居住环境,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却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一个乡下人自立自强、拼搏进取;而另一个乡下人则消极懈怠,安于现状,于是前者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后者的生活条件日益窘迫。当学生在学习完这一真实案例之后,极大地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强自立对于人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
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当中不可或缺,不仅符合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需求,还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科学选择,同时也要灵活运用案例相关性以及实际性,有效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建阳社区教育中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关键词:初中政治;鼓励;生活化;情感;实践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是实现初中生人生价值观构建的初级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教学案例不够生动形象等问题,使初中生对政治课堂的欢迎程度不是很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强。很难满足现代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笔者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多年,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教学质量路径。
一、鼓励教育
13~15岁的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地关注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有存在感。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最大的关注,更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肯定,这样可以大大鼓励初中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平时上课和课下的行为。在学生独立或者在团队协作下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需要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和肯定,这样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今后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更加具有自信心,这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具体的激发方法很多,鼓励性班级氛围营造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鼓励教育。教师在言语上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肯定。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为信任的人,他们在学生的心里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学生取得一些成绩之后,需要及时在言语上加以鼓励和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需要及时鼓励他们。
二、融入生活化的案例
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人生价值方面的思想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实践性。这也为我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改造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这些政治理论直接教授给学生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学生对那些抽象问题的认识还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将这些理论知识的抽象问题使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进行铺垫,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就符合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是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平时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加入大量生活化的案例,从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有所认识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概念、思想的讲解。例如,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教学环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需要维权的一些案例,当我们家里刚买的洗衣机出现故障之后,销售企业不买账,我们应该怎样维权,这就是一种最为实际的案例。同时这些生活化的问题都属于开放式,在开展相关知识能力应用的时候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三、注入情感教育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之间的孩子,需要初中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实现初中生心理上的过渡,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现代初中的学习生活节奏,这样才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政治课程就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情况,对于那些沉默不语、不习惯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引导他们参与政治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经常性地让这些学生参与相关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发现他们独自玩耍的时候,引导他们去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学会分享,让他们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与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分在一组。让性格开朗的学生来影响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观察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情感上付出更多,实现与学生彼此信任感、依存感的建立。这种信任感建立之后,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的主动性就被有效激发。
四、开展理论实践
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融入以集体主义为代表的德育实践教育。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班级是大家的班级,任何学生都没有特权,这种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学生在家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性格在今后社会上是不行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班级团队精神。具体来说,这种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可以融入更多的教学环节。例如,在进行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学生将被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彼此竞争,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更加优秀,这就需要小组内部的学生彼此建立一种信任感,需要学生不断树立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创建一种更好的班级和谐氛围。
五、现代教学手段的烘托
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实现有效配套。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任务教学法、导学法等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烘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借助的手段,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初中政治是实现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塑造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这样才能满足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优化。
参考文献:
《战略的胜利:初中崛起的秘密》是一本对学校变革路径做出解释的书,希冀于改变学校现状的校长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郑杰选取了四所学校,详细分析了它们是如何通过校长“战略思维”的选择,从薄弱走向振兴的。郑杰用干净利落的言辞表达了他鲜明的观点:在普遍被教育界喻为“软肋”的初中学段,只有校长的决策能力,才能使资源和能力有限的初中学校振兴和发展。
作者自序(摘录)
初中远比小学和高中薄弱得多,教育界甚至习惯把初中这个学段比作是“软肋”,而且初中的薄弱似乎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前,活跃在教育界的知名校长和教师,多为小学和高中的,鲜有初中的,这也算是初中比较薄弱的一个证据吧。
有效的培训,无外乎要“以能力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所以,我想在三个方面下一番工夫。一是更为关注校长的能力提高,而不是知识的扩充,这就是所谓的“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培训师,我对自己的定位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二传手),而是与培训对象结成学习的伙伴,与他们共同学习,尝试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工作能力。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即校长们的问题到哪里,我们的学习也到哪里。我对解决所有办学中的问题不抱奢望,因为相当多的问题不是校长这个层面的人可以解决的,我的用意是希望培训对象能用理性去分析问题,学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使用案例来进行培训和教学,因为办学中的问题有着丰富的“情境性”,非得将抽象的问题还原到具体情境中,才能帮助培训对象提高能力。
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呢?初中校长培训,案例就应该是初中的。
选什么样的初中作为案例呢?我倾向于选择那些从薄弱走向振兴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很有说服力,案例就应该有说服力,让人能从中获得启发,还有什么比从薄弱走向振兴更有说服力的?
正如本书的书名所揭示的,我所选择的案例都与“战略”有关,在我对这些案例学校的长期考察之后,我完全有理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是初中崛起的重要因素,虽然那不是唯一的因素。
振兴初中,就初中本身而言,要获得崛起的机会,则是要靠校长的决策能力,即做出战略的选择,使得有限的资源得以更大程度的利用,以及现有能力的系统整合和充分发挥。
为此,校长和其他学校主要管理者应该具有战略的思维,战略思维的结果就是能够拿出指导学校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而能拿出这样的计划和策略,首先就要对学校环境、内部能力和资源条件做出准确分析和理性判断,尤其是要对学校当前的问题做出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才会有符合学校实际而又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给学生灌输知识,更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性观和价值观。离开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本人认为,应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理念。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含义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实例为背景,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实现思想品德课程中枯燥的理论讲解生活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集中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主要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1)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讲解变得生动、活泼,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变得通俗易懂。(2)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案例分析
以湘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到《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2011年我国出现的食盐抢购风波相联系,教师可以事先将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需要烘托出群众疯狂抢购食盐,大街小巷、大店小铺的食盐货架都被抢购一空。(2)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紧急行动:国家发改委下发调控紧急通知、商务部紧急调动食盐储备……(3)情境播放完之后,要列出一些问题。如,通过群众抢购食盐,政府采取的措施中,体现了政府的哪些具体职能?通过这类事件,政府职能在哪方面还需要加强?公民应该怎样冷静看待此事?之所以要引入这个案例,因为该事件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提出此项生活化的案例,可以顿时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活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结合很紧密,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服务于生活的课程教学,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人文化与生活化的辩证统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注意一下方面的具体策略: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努力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让学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从关注学生成长的角度需要与生活充分结合,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选取学生关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案例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以此实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必须实现将部分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转化,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紧密结合,探索与课程理论知识的结合点,生活化的案例一定要突出教材内容,并被学生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教材生活化的气息,满足学生兴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在实现教材内容生活化的同时,要注意在把握教材内容和教材规律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材课程重点。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策略
教师在选取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找准与课程理论紧密结合的生活场景,找准理论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的链接点,寻找的生活案例能够有效佐证理论知识点,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要注意创设体验性的情境,为课堂教学做好情境铺垫,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要对生活情境以及生活案例进行展示,激活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语言等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找准切入点,注重设置引发学生强烈兴趣的生活化的情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陶冶,通过情境的设置发挥各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现实生活的熏陶。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既要紧密结合教材,不能漫无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但同时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抓住学生学习情趣激发点,找准二者结合的切入点。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枯燥的课堂上享受到生活案例带来的乐趣。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要紧密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相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生活化紧密结合的具体手段和路径,作为新课改的一项大胆尝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必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海东.借“手机问题”解决“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中学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案例[J].教学案例,2012(4):37-38.
生命教育本质上属于道德范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存在很多和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被认为是道德教育学科。当前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生命教育。据此,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教材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在七年级的教材中,“自立”“自强”以及“坚强意志”等内容的出现都是为了引领学生能够对生命形成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这三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并引入生活实例,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首先,笔者引入消极的事件:2015年4月发生了一起相约自杀事件,事件主人公为初中男教师和女学生。之后,向学生展示积极的案例:在安丘二中有一位初中生,名为王海巷,他很早就失去了双臂,但是仍然努力坚持学习,没有放弃自己,更没有放弃生命,并且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将这两个真实案例进行比对,从而感悟怎样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使学生可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二、创设生动情境,突显生命意识
在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充分感悟生命的珍贵,感受到相互关爱能够为他人带来的温暖。相比较而言,这种形式的教学效果会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真实。
例如,在教学“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爱的奉献”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创设“公交车情境”,引领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不同的乘坐公交车的人物,通过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尊老爱幼的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旁白的形式,向其他学生介绍每一位“乘客”的健康状态,以此触及学生心灵中最柔软、最容易感化的部分,激发他们的悲悯和同情之心,促使他们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在表演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点评,并且对于那些表演得非常好的学生适当给予奖励。
以上案例中,通过创设生动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不易。
三、借助有效引领,感受生命价值
在个体的生命意识形态中,不但包括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同时也包括价值生命以及智慧生命,不管哪一种形态,都可以用于传播生命教育的正能量,并且呈现出层层推进的序列。由此,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其与马斯洛的个体需求理论进行结合,并对以上四个生命层面展开循序渐进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保护自我”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以网络传播事件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比如自我保护。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果只有你自己在家,此时有人敲门说是维修检查煤气的,你会开门吗?在外游玩的时候,陌生人递给你的食物和水,你会接受吗?如果有网友以帮助为名约你去某地,你会去吗?”接下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基于以上问题说说个人想法以及原因,使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形成个性化的生命认知。最后,出示一部分反面案例,比如初中生不明是非的案例,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案例等等,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分析,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查找资料,走出迷津
提到法律许多学生表示非常陌生,他们并不了解法律的用途,同时对于违法行为也没有确切的概念。为了引导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认识法律、学习法律、走出法律的迷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自查资料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迷津。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关于特殊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情景,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情景如下:初中女生阳阳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近日阳阳频繁地收到一些信件,阳阳看过信之后就将信件锁在自己房间的抽屉中。某一天阳阳的母亲因担心阳阳早恋私自打开抽屉并拆阅了阳阳的信件,阳阳发现后与妈妈大吵一架,但妈妈却以“我是你的妈妈,我有保护你的权利”结束了争吵。了解了情景之后,我要求学生们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想一想阳阳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学生们经过一番查阅之后,得出结论:阳阳妈妈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阳阳妈妈的行为属于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
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学习法律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们更清晰地了解所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引入案例,深度探讨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案例中对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非常有帮助。因此,初中思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案例,设置相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并促使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深度探究法律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初中思想品德中《处处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采用引入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结合案例深入探讨,学习法律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们引入了案例“光背男轮殴少年”。我首先引导学生们对整个案例进行了分析。随后,我要求学生们思考并讨论:“打人的这些少年触犯了哪些法律?如果生活中自己遇到了与受害人高某一样的情况,自己应当如何解决?”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们通过讨论后,纷纷表示:“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走法律途径,利用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学生们明白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真理。
可见,通过引入案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引入案例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促使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组织实践,学以致用
要想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地深化法治教育,组织实践必然是一有效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们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们在实践时进一步深化有关法治知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为学生们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学习活动,需要学习对象进行艰辛的动手操作和认真的思索辨析等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活动,他需要学习对象对所遇到的学习内容或疑难困惑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辨析等活动. 教育实践主义学者指出,学习对象在探索求知的活动进程中,需要树立自觉思考、自主动手、主动思维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主要手段为思维、探究,这就决定了学习对象在数学学科内容、解析数学学科案例探知求索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判断、探究和辨析活动. 因此,数学探索能力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成为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人现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情境设置,提振初中生能动探索的内在精神
初中生与其他阶段的学习群体相对比,更具显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原因在于初中生所处的生长发展阶段和情感发展状态. 初中阶段的学生群体其学习情感状态,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内在情感状态的制约. 学生数学探索活动的开展,基于能动、积极、浓烈的心理状态支撑. 初中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良好的情感驱动和激发.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做好初中生数学探索内在能动情感的激励和培养,将内在情感激发作为初中生数学探索能力培养的首要“工程”. 通过初中数学苏教版教材内容的研析,可以发现,新教材相比较于旧教材,趣味性更强,生动性更强,形象性更强,这些都为创设有效适宜情境提供了“机遇”. 教师应设置生活浓郁的现实情境,形象直观的教学画面,生动趣味的数学案例,勾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的探索潜能. 如数学学科应用性显著,教师在引导初中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特征”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创设“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人们放飞的风筝以及生活中遇到的蜻蜓”等现实生活案例,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内涵,产生主动探究求索的主动意识. 又如数学历史发展悠久,其中出现了许多数学大家,名人轶事. 教师在“三角形三遍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组)”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方面的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等数学大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悠久历史特性的同时,获得内在情感的升华,提升主动探索的积极情感.
二、平台搭建,强化初中生有效探索的过程指导
实践证明,探索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动手探究、思考分析的发展过程. 学习对象探索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实践载体和平台.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系统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发挥其自身的组织、推进作用,在设置好探究分析载体的同时,还要做好做实学生探究分析、解析方法过程的讲评,让初中学生群体在有效动手操作、思考辨析的实践平台上,借助于教者的悉心指点、点拨,从而逐步领悟和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举措及内在要义,得到思考解析案例的策略要义,实现师生同步实践、同步运动中的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进步.
问题:如图所示,在一个三角形ABC中,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PCD是等边三角形,并且∠APB = 120°,试求证:ACP∽PDB.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相似三角形”一节课巩固练习环节所设置的案例,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内容后指出:“要求正三角形之间相似,需要找出符合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定理”等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并引导学生一起“回忆”解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生根据案例的解答要求,探究问题条件之间关系,指出:“要证明ACP∽PDB,需要证明∠A = ∠BPD,∠B = ∠APC即可”
教者进行指导点评,向初中生强调指出:“在解析此类型问题时需要对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进行深刻理解和运用”.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开展动手解答问题活动.
三、方法归纳,提升初中生深入探索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