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

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12 16:1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

第1篇

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运用微软大数据解决方案,对视频图像、交通流、交通环境等结构和非结构数据进行管理,对数据中包含的车辆、车主、收费站、地理位置等关联信息进行分析,改善道路管理效率和用户出行体验……

10月18日,在微软公司大数据媒体日活动现场,微软分享了其在大数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来自国内的银行、汽车、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和零售业用户分享了其应用体验。

大掌控、大智汇、大洞察

在大数据成为流行词之前,微软便已着手于大数据的应用与研发,例如微软Bing的高质量搜索结果,便是通过分析超过100PB的数据得到的。微软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目标,是让所有用户都能获得来自任何数据有价值的洞察力。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副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云战略官谢恩伟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微软为大数据解决方案制定了全面的战略——大掌控、大智汇、大洞察。

大掌控,即“支持所有数据类型的现代化的管理层”。微软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无缝地存储和处理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实时数据在内的所有类型的数据。微软推出的HDInsight是一种适合企业使用的、基于HDP的Hadoop服务,它将Windows的简易性和可管理性带给Hadoop,提供了结合Hadoop的扩展平台,并为大数据提供了灵活且可扩展的云。

大智汇,即“搜索并结合广泛数据,进行先进分析与精炼,从而提高数据价值的富集层”。微软大数据解决方案,通过将数据和模型与公开的数据服务相结合,实现了突破性的数据发现,例如自动发现与共享防火墙外部的和第三方的数据源等。

大洞察,即“用户熟悉的工具可为用户提供具有直观洞察力的洞悉层”。微软大数据解决方案可以使客户通过熟悉的由Hive add-in for Excel生成的Excel界面,从Hadoop功能中获取有价值的洞察力,也可经由企业熟悉的BI工具,如SQL Server 分析服务、PowerPivot和通过Hive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驱动生成的Power View来分析Hadoop中的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分析结果要“傻瓜化”

“我们要将挖掘与分析的结果直观呈现,转换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洞察力。”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说。

贺乐赋说,微软大数据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的、甚至是基于云端的平台和服务去管理和分析数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洞察信息,再以用户最熟悉、最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帮助用户做出决策。

第2篇

6月24日,在成都医学会信息专委会与e医疗共同主办的成都站沙龙上,成都市医学信息所副所长、成都医学会信息专委会主任委员龚怀宇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许多难题和困惑,尤其是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架构、相关标准的执行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障碍之一。今天我们召开的专题研讨会重在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和关键环节,在专家的指引下进一步明确我们下一步的建设方向。”

成都市医学信息研究所信息咨询室主任范戎在演讲中介绍了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目前,成都市区域卫生平台共接入32家单位,其中包括9家市级公立医院、4家公共卫生机构和19个区(市)县级平台。

国家卫生信息共享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冯东雷博士从区域信息平台试点工作评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与国际先进平台测评框架相比我国区域平台测评框架的特点:接入机构结合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卫生信息化现状。

戴尔公司网络架构顾问敖旭东和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文军分别以“戴尔无线及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和“信息化进程中的等级保护”为题,介绍了公司的医疗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其中,敖旭东在演讲中介绍的“戴尔灵动网络架构”及其所带来的采购、运维成本的降低等内容,赢得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6月27日,由云南省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e医疗主办,云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2104年云南省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论坛暨e医疗昆明站沙龙”获得了云南省各地、州医院的广泛支持。

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谭晶首先为论坛致辞,并介绍了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就,特别介绍了医院借助医疗大数据成功为患者服务的探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谢颖夫作了题为“开启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时代”的演讲。谢颖夫表示,收藏家的藏品不是一夜之间收集的,医疗大数据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慢慢积累,从当下开始永远不晚。他特别提醒大家要“在认识上把医疗大数据当做核心竞争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建国发表了题为“医疗大数据有大价值还是有大麻烦”的演讲。李建国表示:医疗大数据一定要有一个工具来展现它的价值,对它进行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云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发表了题为“云南省肿瘤医院BI数据价值的初步应用”的演讲,介绍了医院近期对BI的探索和实践,并表示:“医院今年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BI。大数据不一定是TB级的数据,也可能是KB级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对所有数据的利用。”

第3篇

“美国一家时装零售商通过采用Informatica的主数据管理、数据集成和数据质量技术整合了Twitter和Facebook上用户对其产品的评价信息,建立了一套影响产品购买的模型,找出了最有价值的客户,并通过给这些用户更大的折扣等精准营销方式,带动了销售的大幅增长。”Informatica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Margaret Breya告诉记者,“全球5000多家企业已将Informatica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用于管理存储在本地、云中或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资产。Informatica擅长的主数据管理、数据集成、数据质量、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基于Hadoop的解决方案正在大数据领域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数据集成与数据质量是关键

综合IDC、Gartner等机构的预测,2013年全球软件市场的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软件的总量近1700亿美元,规模大于应用软件。在基础设施软件中,增长最快的并不是人们熟知的虚拟化或安全类软件,而是数据集成(DI)和数据质量(DQ)软件,其年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10%以上。而DI和DQ正是Informatica的强项,也是Informatica在大数据时代的新机会。

Margaret Breya认为,中国是天生的大数据国家,人口众多、互联网人数庞大、手机用户量大……在其他IT细分市场,中国用户的发展速度可能会稍晚于欧美等发展国家,但在大数据方面,如果中国用户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天然的优势,并将创新的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将很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Informatica对中国大数据市场寄予厚望。Informatica大中国区总经理王晨杰表示:“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这8年是我们在中国打基础的发展阶段,我们在中国已经拥有350多家客户。为了抓住大数据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在今年成立了合作伙伴事业部,积极拓展与行业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商的合作,短短几个月已经与国内10家顶级的行业集成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更加倚重渠道,深耕行业细分市场,以金融、电信、能源、医疗等为突破点,扩大区域覆盖面,提升服务支持能力等成了Informatica进军大数据市场的有力武器。

在中国,Informatica销售最早、应用最成功的当属其DI和DQ软件。Margaret Breya预估,中国用户对不断完善的DI和DQ软件的需求会持续增加,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对DI和DQ软件的需求量年均增长可达20%,是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

虚拟数据机提升效率

在大数据方面,Informatica现有的解决方案已经能够覆盖80%以上的大数据需求。此外,Informatica还一直致力于大数据技术创新,在今年6月举行的Informatica World大会上正式的虚拟数据机(Virtual Data Machine,VDM)就是一个例子。Margaret Breya表示,VDM将作为Informatica产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行业用户在任何场景下快速部署和实施大数据的应用,并且能够提高5倍的生产效率。

VDM是一个数据引擎,其作用类似于Java对于应用基础设施一样,可以方便用户连接任何类型的数据,支持物理的、虚拟的和云等不同的应用环境,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用户可以把VDM当作一种应用集成在Informatica的云解决方案、PowerCenter或Hadoop集群环境中。Margaret Breya介绍说:“与现在业内流行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不同,VDM是一款纯软件产品,既可以集成到应用中,也可以部署在平台中。我们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VDM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VDM是由众多连接器、转移库和优化器等组成的,像连接器、转移库这样的技术,Informatica已经研究了10多年。VDM可以部署在任何应用环境中,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简化处理过程的效果。

第4篇

在技术专家眼中,普遍意义上的大数据范围更加广泛,任何涉及海量数据及多数据源的复杂计算,均属大数据范畴,而不仅局限于非结构化数据。因此,诸如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巨量用户的各类详细数据、手机开关机信息、手机在网注册信息、手机通话计费信息、手机上网详细日志信息、用户漫游信息、用户订阅服务信息和用户基础服务信息等,均可划归为大数据。

与几年前兴起的云计算相比,大数据实现其业务价值所要走的路或许更为长远。但是用户已经迫不及待,越来越多企业高层倾向于将大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其商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这种背景下,拥有更多数据资源的城市信息化管理者开始逐渐将目光投放到大数据应用中。并下决心找到一种全面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不仅要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问题,还要将功能扩展到海量数据的存储、大数据的分布式采集和交换、海量数据的实时快速访问、统计分析与挖掘和商务智能分析等。“装几十万个摄像头,并不表示就是智慧城市。”邬贺铨直言,“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及使用,对智慧城市是很大的挑战。这不仅是技术也是政策和法律需要关注的问题。”

他认为,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下一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在产生大数据的同时,大数据也支撑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除了之前提到的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应该还有更多用武之地,但这一切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社会接受意识的培养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因此做好长远打算才是明智的。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认为,典型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应该是具有多种能力的平台化解决方案,这些能力包括结构化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和挖掘,多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以及大数据的商务智能分析。这种解决方案在技术应具有以下四个特性:软硬集成化的大数据处理、全结构化数据处理的能力、大规模内存计算的能力、超高网络速度的访问。

不同城市的各个发展阶段,“城市化”和“信息化”会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演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即是一个不断诠释和优化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之间关系的过程。实体城市(政府,企业,市民,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商品等物理城市运行主体)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结果;数字城市(基于通信,计算,应用,虚拟等信息化设施构建的数字虚拟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智能化、移动化、社交化工具正在以一种颠覆性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用微博现场实时播报城市交通状况,让更多的人避开车流高峰;消防部门获得微博线报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2011年“随手拍照拯救被拐儿童”从自发的微博活动转变成为警民参与的公众事业。以微博为表现形式之一的移动化和社交化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政府和群众的沟通行为和服务方式。

如果把一个个独特的城市居民比作神经元,那么政府就是城市信息的云处理器。一方面各个神经元彼此相连,交互信息;另一方承担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政府职能部门彼此之间、与各个神经元密切联系,整合分析来自各方的信息,为每一个接入的神经元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整个城市如同一个智慧的大脑,尽管复杂,但有条不紊地运作,同时涌现各种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EMC大中华区云计算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谭仲良通过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观察发现,目前在电子政务、医疗、教育、安防、社保、交通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需求最为迫切。数据的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但大量的数据不等于大数据,城市的管理者应该更加关注数据背后所包含的信息。数据的架构、存储、管理、维护,以及挖掘、分析、分享,比专注于数据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应当有步骤地放开数据,使之变成知识和智慧,从而吸引一大批大数据分析和运营的企业聚集,达到产业提升的效果。他说:“虽然不同建设阶段城市的需求不同,但是提出需求的城市管理者对于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确,也了解通过什么方法能够实现目标。这说明城市信息化将更加有的放矢,这不仅是技术人的幸事,也是城市的幸事。”他进一步解释,虽然大数据能够应用到的领域众多,但不同领域的关注点却并不相同。例如青岛、武汉等城市在政务应用角度中希望能够借助大数据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也就是审批一体化、服务一体化。而在鄂州,智慧医疗将为市样。对于拥有更多数据的城市来说,综合性的数据需要更多综合的手段加入其中。大数据不仅能带来商业价值,更多的则是社会价值。如何从中根据用户需求提取有效数据成为关键所在。

因此,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大数据应用领域,仅靠一家厂商的产品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对于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来说,采用开放的策略是必然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大规模数据计算。过去,传统的前端数据库服务器、后端大存储的架构难以有效存储大规模数据并保持高性能数据处理。这时候,需要软件和硬件更有效地集成起来进行更紧密的协作。也就是说,需要软硬一体化的专门设备来应对大数据的挑战。

总而言之,大数据已经和云计算、社交化、移动化一起,成为现阶段驱动企业IT模式变革的重要因素。大数据解决方案可以横跨IT架构的所有层面,与其他产品进行创新集成,并凭借卓越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为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理想的IT基础支持。

第5篇

近几年,北明软件在董事长李锋的带领下,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技术研发能力,都已经走上了“腾飞阶段”。2013年,北明软件实现了超过20亿元的合同额。今年,他们将努力朝30亿元冲刺。正是这种敢于不断挑战、敢于自我超越的精神,支持着北明软件用10余年的行业累积,换来高达95%的客户满意度。

从1998年在广州成立(原名:广州北大明天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2010年的12年间,公司都处在逐步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这一期间,公司渐渐明确了“依靠软件解决方案来拉动行业发展、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的业务方向。在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高校数字校园、信息门户、大型赛会的比赛管理、电子政务等多个领域,都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2010年,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和收购合并等资本运作,先后整合了北大青鸟集团、杭州源合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震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有关业务与团队,从一家区域性的企业跃升为全国性的大型IT技术服务商,并正式更名为北明软件有限公司。重组之后,公司对各方资源做了很好的整合,综合实力也显著增强。也就是这个时期,公司确立了“国内领先的IT解决方案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定位。

推动云计算的落地实施

将云计算定位为北明软件的重点业务方向,是董事长李锋2011年提出的战略规划。经过3年的耕耘,公司已经在云计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李锋看来:云计算替代传统IT架构,已成为一种必然。像微信、支付宝这样基于云计算的创新型应用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北明软件的云计算发展战略是什么呢?李锋把公司的云战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帮助行业用户建设私有云,提供云计算的基础环境和解决方案;二是成为云服务提供商,依托云数据中心提供基于IaaS的云服务,比如帮助客户把原来的系统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帮助客户运维数据中心;三是成为云计算运营商,整合云产业链上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业务应用服务,成为产业链的经营者。北明软件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在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得到了应用,同时投资建设了广州市电子政务云中心,向政府机构提供云服务,推动政府机构从投资基础设施向“信息消费”转变。

智慧城市的实践

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两批,共计202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的阶段。北明软件在智慧城市的多年耕耘也开始收获。

北明软件总裁应华江描述了智慧城市的设想: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整合。由于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广、管理对象杂、技术层次多,所以智慧城市是一项超级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层面,北明软件具有顶层设计、业务规划、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各个层面的实施能力,而且与国内外的上下游厂商建立了产业链合作关系,能够整合各方的资源,向用户提供从物联网到云计算平台、从信息安全体系到移动APP等各个层次的解决方案。在实施层面,北明软件能够提供大数据中心、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控中心、信息门户等各个门类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中心统一调度的立体化协作体系。在行业领域,北明软件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市民卡等领域都有成功的案例,借助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用户规避建设风险。

智慧城市能否真正“智慧”,关键在于大数据。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交通、医疗、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城市运行中的各类信息资源,发现城市运转的内在规律,预判城市发展的趋势,从而帮助城市中的各个参与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使得城市的产业布局、政府的决策与服务、企业机构的生产经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提升到精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水平。立足于推动城市走向“智慧”,北明软件广泛开展了大数据技术和行业领域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在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北明软件目前在政府、医疗、能源、电子商务等行业都在与用户一起探索利用大数据实现创新型发展的途径,推动城市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治理”。

向“管理”要效益

从最初的小规模公司成长为今天拥有近千名员工的大企业,北明软件的管理难度也在加大。公司力求从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这些高屋建瓴的层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北明软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现代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独立董事的作用,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建立一整套管理严谨、内控严密的制度体系。公司重大决策都通过总裁办公会集体讨论,充分集合众人智慧,体现了民主集中;二是建立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三是建立灵活而高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采用目标管理(MBO)和KPI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给予员工充分的施展空间,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加强凝聚力和主人翁精神,让企业利益与个人发展一体化,实现自主管理。

部门一多,一旦产生信息隔阂,就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失去协调。为了保证有效的信息共享,公司特别采用了一系列的信息系统来支持和推进公司的管理体系。公司建立了ERP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网络会议系统、电子学习系统、知识库、呼叫中心等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外,研发部门采用专业的项目管理、需求分析、开发平台、测试、配置管理等开发工具,保障了研发过程的高效率。公司还设立了完善的例会制度,对跨部门项目采取矩阵式管理,保障了公司内部在全国的灵活联动。

第6篇

【关键词】医疗行业 大数据应用 医院信息化 发展阶段

【Abstract】In the 1 era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IT system is built around the application, a business system is usually to configure a set of independent hardware, software, and thus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 In the 1 era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to provide support for PACS, RIS and HIS business system is the core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work.

【Key words】Medical industry; Large data applications; Hospital information; Stage of development

引 言

进入医院信息化2.0时代,医院信息化的建设重点逐渐转移到电子病例的建立和普及上,而构建电子病例系统的前提是实现RIS、PACS及HI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同时实现一体化的访问和控制。在医院信息化2.0时代,IT基础架构的整合是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当前,很多医院都在探索新的信息化发展路径:先建立一个整合的基础架构平台,然后在其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统一、集成的资源管理。天津海河医院就在进行这方面的积极探索。

HDS亚太区卫生与生命科学行业总经理马明才介绍说:“我们现有客户中有三分之二都提出了进行基础架构整合的需求,有些医院甚至提出了建设全院级整合基础平台的要求。基础架构整合不是由HDS推动的,而是由用户的实际需求推动的。HDS的解决方案正好可以满足用户整合存储架构的需求。”

在医疗行业,典型用户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比如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HDS VSP高端存储和HCP(Hitachi Content Platform)归档方案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智能信息平台。无论是规模、响应力还是信息化水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无锡当地都名列前茅。受它的影响,无锡当地甚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很多医院都选择了HDS的解决方案。

HDS中国区技术总监于希国介绍说:“在医疗行业,PACS数据占医院数据总量的70%~80%,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利用成了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一个重点。”有统计表明,仅一个社区医院或一个中等规模的制药企业就可以累积数TB甚至数PB的数据。对于大多数成功的医疗机构来说,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力、提升护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加快增长和创新的关键策略。为整合医院不同部门或不同生命科学系统的大数据,实现最充分的信息搜索和共享,理想的存储架构必须是一个能够处理块数据、文件和内容的集成系统,而且还要具有大容量和高性能。

在医院信息化2.0阶段,企业采用HDS的高性能HNAS完全可以解决大数据处理性能方面的问题。至于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则是医院信息化3.0阶段的主要任务。医院信息化3.0的目标是构建完善的区域医疗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云计算技术。

一、数字医疗的三个技术层次

在医院信息化2.0阶段,“整合”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从存储的角度可以将医院信息化2.0的目标分解成三个部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利用,用户可以按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数据存储的目标是为医院打造一个统一的存储平台。这里说的“统一”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将过去分散的信息孤岛通过虚拟化等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构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让存储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第二,用一个统一的平台支撑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基于上述考虑,HDS提出了“用一个平台支持所有类型数据”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施。 “HDS整合解决方案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个集成化的平台,可以支持所有类型的数据,并且实现了存储资源的池化。”于希国表示,“云计算的本质就是实现资源池化。无论是高端的存储系统HDS VSP,还是中高端的HDS HUS系列,都可以帮助用户构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HDS的高性能HNAS和HCP归档解决方案都是建立在统一存储资源池之上的数据访问通道。现在,很多医院之所以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就是因为它们构建PACS系统时用一套设备,做数据归档时又采用另外一套设备,而这些设备之间是无法互联互通的。”

从HDS在医疗行业的客户群来看,一些大型的三甲医院通常会采用HDS VSP构建SAN NAS的整合系统,SAN用于HIS等数据库应用系统,而NAS可以处理像PACS数据这样的非结构化数据。一些中小型医院则会采用HDS HUS系列或AMS2000系列。由于传统的存储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的应用需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希望通过对数据系统的改造,将HIS、PACS等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并集中存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存储设备,实现投资保护。HDS借助Hitachi Universal Storage Platform VM强大的存储虚拟化能力,不仅帮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构建起了SAN NAS的整合架构,而且还将原有的其他厂商的存储设备也整合进来,形成了统一的存储资源池,既方便在线扩展,又实现了统一管理和调配。

第二阶段,实现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医院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在此基础上,医院可以建立一个数据管理层,也就是数据访问的通道。医院的数据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是PACS类数据,也就是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图像、文件等;另一类是非PACS类数据,也就是数据库数据,比如HIS系统数据。其实,在建立统一存储池时已经解决了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问题,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则需要像HNAS这样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PACS数据是最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近几年,随着PACS数据成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PC服务器加中低端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数据访问的需求。医生阅片时,系统调用数据的速度越来越慢,数据备份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使用专用的高性能文件存储设备替代传统的PC服务器加通用存储设备的方式成了大势所趋。某三甲医院信息科主任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及早地科学规划数据存储及归档的基础架构,医院的数据将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

HDS推出了面向文件和内容服务的解决方案(FCS),可以满足PACS系统的存储及管理需求。FCS主要包括HNAS和HCP。于希国介绍说:“在市场上,通用NAS比比皆是。虽然它可以满足数据共享的需求,但在性能尤其是吞吐量方面比专用NAS略逊一筹。HNAS是一款专用的高性能NAS设备,它采用FPGA可编程控制器,内部包括数量众多的CPU,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高带宽的需求。HNAS主要适用于广电行业的音视频以及医疗行业的图像访问等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HNAS后极大地改善了医生的应用体验。以前,医生调取一张CT片可能要几分钟,而现在用了HNAS后,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CT片的调取。

PACS系统的数据量通常是TB级的。PACS系统除了要求存储具有极高的访问性能以外,还要求适时将数据进行分级存储和归档,这样才能简化数据管理,同时降低成本。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HDS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其数据总量达到400~500TB。“对于医院来说,归档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有效管理历史数据。”于希国举例说,“假如用户有100TB数据,其中80TB是历史数据,如果不进行归档,那么每次进行数据查询时,系统会检索100TB的在线数据,这将直接影响查询性能;如果将80TB的历史数据进行归档,放入近线存储,那么系统在查询数据时只要检索20TB的在线数据即可,从而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 ”

在HDS现有的客户群中,采用HCP的客户还没有采用HNAS的多,这与目前许多医院的历史数据量不够大有一定关系。另外,HNAS本身也具有自动分层功能,可以把历史数据迁移到低成本的SATA磁盘上,虽然其性能没有专业的归档方案HCP高,但是对于一般的医院来说也够用了。于希国介绍说:“HCP采用基于CDMI(Cloud Data Management Interface)云存储标准的对象型存储方式,当一个文件进入HCP时,HCP会自动产生一个Metadata(元数据),并与这个文件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归档目标。元数据就像是书的目录一样,是数据检索、回调的索引和依据。正是因为有了元数据,HCP的查询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阶段,数据的利用。像电子病历、个人健康档案等数据都是伴随人一生的。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门(急)诊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相关部门之所以要长期保留这些档案数据,是因为这些医疗信息具有再利用的价值。在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基础上,数据利用成为可能。HDS的HCR(Hitachi Clinical Repository)有效利用了归档过程中建立的元数据库,为数据的查询、回调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之上,医院还可以对搜索出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于希国介绍说:“HCR是国外的一些医疗行业的软件开发商在我们的HDDS内容检索网关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管理软件。如果没有HCR,应用软件开发商就必须做更多的二次开发才能查询和调用数据。HCR在中国还没有推广,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中国医院还处于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阶段,没有太多数据利用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医院的数据积累还没有那么多,不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不过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电子病历、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医院在数据挖掘和分析方面会有更多需求。”

二、驭“数”三建议

目前,各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有很大差异。在信息化方面先行一步并且有一定数据积累的医院对信息系统的整合有着迫切的需求。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代表的一些医院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全院级整合信息系统的需求。“在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是必然选择。电子病历系统依托的就是整合、高效的信息基础架构。”于希国表示,“以前,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是以业务系统为本建立的,现在则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即以人为本建立整合的信息系统,在实现底层IT基础架构整合、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如果没有全院级信息系统的整合,就不可能构建起电子病历系统,也就谈不上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利用。”

第7篇

IBM认为,大数据、云和极速存储设备是医疗存储的热点。在医院存储产品的选型上,IBM认为,医院应从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业务连续性和数据有效性上综合考虑。

1个理念 3个环境 5个方案

IBM系统与科技部资深产品经理庞文峥介绍了IBM的存储理念,他介绍,IBM的存储观可以用“135”来概括,即1个理念――“数据经济”,3个应用环境――“关键性业务”、“快速部署和使用”和“海量数据”,以及针对3个典型应用环境的5个解决方案。

庞文峥说,数据已经成为用户最宝贵的资产,大家越来越重视从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并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资产。在数据经济的背景下,IBM提出了3个典型的应用环境:关键性业务、快速部署和应用、非结构化数据。针对这3个方面,IBM提出了5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解决方案是闪存,全闪存阵列可以带给用户微秒级的响应体验。

第二个是基于虚拟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器虚拟化之后,用户所面临的必将是存储虚拟化,IBM希望帮助客户解决异构环境下的存储问题。

第三个是软件定义存储。用户越来越关心什么样的设备是适合自己的,希望有“私人订制”的存储设备。IBM希望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开发软件,使存储设备变成个性化存储,更好地服务客户。

第四个是层次化存储。不同数据重要性不同,应该放到不同价值的存储设备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IBM的存储设备产品线包括从闪存盘到普通盘甚至到磁带的全面解决方案,能帮助客户真正实现层次化存储。

最后一个是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IBM业务连续性方案不仅局限于存储,已经做到存储跟服务器实现紧密的结合来实现高可能性方案,实现了无论是存储还是服务器出了问题,相互之间都可以进行联通,并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站点,来实现所谓的双核的高可能性架构。

医院存储产品的选型

IBM系统与科技部医疗行业销售经理詹爱军有丰富的医疗存储销售经验,在谈到医院存储产品选型时,他说,医院在构建业务系统的时候要从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业务连续性和数据有效性上综合考量。

詹爱军说,构建一套IT系统不仅是在为医院服务,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最佳的诊疗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常见的排队问题,并不是加快服务器的处理就能解决的,有调查显示,存储的响应能力不够是一大原因。如果用闪存磁盘,可以把患者刷卡响应的时间从7、8秒缩短至不到1秒。

詹爱军建议用本地高可用来保障业务连续性,这样当其中一个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另外一个系统只需要10~30秒就可以让整个业务系统重新启动。而异地容灾的系统切换时间通常要30分钟到1个小时,这段时间医院所有系统是全部停顿的,这显然会对业务产生极大影响。

第8篇

5月27日,多元化、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携旗下医疗解决方案亮相2016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本届大会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度应用。

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传感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部此次展示了一系列相关的自动识别产品和解决方案。它们将帮助医疗机构加强医疗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就医流程、患者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的不断优化。

“互联网+医疗”的要点之一是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霍尼韦尔在自动识别行业拥有最广泛的产品线,可以在上述环节中帮助医疗机构通过智能互联,全面提升医疗效率和病患安全。在此次大会上,霍尼韦尔展出了条码扫描器、移动数据终端、苹果产品扫描附件、条码打印机等产品,以及护士呼叫和护理系统解决方案。它们可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入院登记、药房管理、标本化验以及临床医疗等诸多医疗流程,帮助提高各医院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整体提升医疗救护的安全性。

以专为临床医护人员特别设计的霍尼韦尔EDA50 HC移动数据终端为例,它支持Android 4.4操作系统,可以高速扫描药品、检测样品上的条码,并即时记录和验证。这不但可帮助医疗机构保障医疗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霍尼韦尔集成的护士呼叫及护理系统在展会上也备受关注,它们可以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及时的数据通信以及先进的报警通知。例如,该系统中的数字增强无绳通信系统不仅可当普通电话机使用,实现护士与病人的高质量语音通信,也能为医护人员提供火警、技术警铃等提示。这在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其与患者之间沟通效率的同时,也帮助医疗机构改善护理流程,提升病人安全性。

霍尼韦尔传感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部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柴小舟表示,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医疗行业的运营方式。互联医院体系可以通过其更便捷的操作方式极大地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占据全球较大市场的互联医疗领域企业,霍尼韦尔为互联医院、互联医生、互联病患以及医疗传感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将基础设施管理、数字网络传输,以及移动护理等医院信息化体系更高效地集成在一起,使得医院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病患护理、安全保障、生命安全、运营效率与生产力等方面的挑战。

据悉,霍尼韦尔 作为一家《财富》100强之一的制造企业,其在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霍尼韦尔在上海开设了第一个经销机构。目前,霍尼韦尔三大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旗下所辖的业务部门的亚太总部也都已迁至中国,并在中国的20多个城市设有多家分公司和合资企业。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员工人数现约12000名。

第9篇

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有科技”)专注存储三十年,始终走在技术前沿,在大数据时代成功转型为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重新定义DT时代存储。

数据改变未来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拥有数据就是拥有价值。在政府、科研院所、金融、社保、医疗卫生、教育、能源、制造、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广电、互联网等行业,数据业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相应地也对存储系统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卫星导航、气象计算、生物计算、行为预测、人脸识别、商业智能、虚拟现实等大数据应用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数据智能化”的需求也越发强烈。DT时代的数据中心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业务应用处理愈发繁复,需要底层设备感知应用,智能调配,高效响应的需求渐成业界主流。因此,数据中心现代化已成为必然选择,数据存储成为顺应信息时代变革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有科技坚持立足传统、打破传统,让数据改变未来。

传统的数据中心一般按照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四层进行规划设计和部署。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中心面临来自业务应用的诸多挑战:总体落后、灵活性差、资源调配能力低、自动化管理程度低、缺乏改造规划、人员培养难。DT时代数据中心,伴随着业务应用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对数据中心有新的要求:感知化、智能化、高效化、模块化、虚拟化、高可靠、高冗余、绿色节能。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同有科技凭借对市场的判断和对行业用户应用的需求,开发设计出一系列智能高效存储系统和解决方案,满足DT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更新应用的不同需求。同有科技拥有全闪存、多控虚拟化、分布式集群等核心技术,为各行业云中心、大数据平台提供信息系统核心基础架构。

同有科技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多控存储平台,存储虚拟化、存储双活和远程容灾等技术,实现多站点间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动态调度,帮助用户构建跨区域的云数据中心。

同有科技努力为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型做出贡献。

应用定义存储

在传统的IT时代,无论是厂商、渠道还是用户,对于应用都没有进行明确、精准的定义和分析。在面对存储时,无论是强调极高的性能、极大的弹性,还是提起极强的可靠性、易用性等,都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阶段。然而,在DT时代,应用的特点、方式、规模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产品为中心的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时展与用户需求,以应用为中心的存储变革迫在眉睫。

在大数据存储创新道路上,同有科技有清晰明确的价值主张,与众不同的产品理念。同有科技认为,应用为王,应用是存储需求的起点、核心和终点,大数据时代的应用需要被量化、计划并进行规划。同有科技把握应用规律和需求,并将感知、智能、高效融入到新产品和新解决方案中,这正是同有科技先进的创新之处。

同有科技在集中存储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技术细节,同时打破传统需求局限,以用户的业务需求和发展为中心,开发出一系列具备按需交付、可定制、自动化的大数据存储系统。

现今用户要求存储设备的需求大都具有感知、智能、高效的特性,正如同有科技对产品的追求一样。感知引擎使得应用在桌面端的展示、在服务器端的运行、在网络链路上的传输、在控制器上的负载变化能被自动感知。智能引擎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应用,提供自动化、定制的IO控制器资源、带宽资源、空间资源、安全资源,彻底实现传统计算和存储的解放,成就按需交付的数据中心。

基于多年的专业经验积累,同有科技建立了一套专业的存储生产力方法论,深刻剖析用户业务实质并加以量化,高效发挥存储的效能,为用户建立弹性、高效率、高收益的存储系统。

基于同有科技完善的数据存储和数据保护产品,结合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数据存储需求,同有科技推出一系列贴合应用的解决方案,覆盖云数据中心中数据库、服务器虚拟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需求,能满足不同应用系统对存储系统高性能、高可靠、大容量等需求,建设应对不同业务、不同等级的数据存储、备份、容灾完善的数据业务系统。

其中,支撑云计算平台的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通过与Openstack等云管理平美结合,按照客户的特定需求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应用所需的存储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可实现云数据中心建设目标,提供大数据分析基础架构。

我国发展大数据拥有丰富的社会数据资源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优势。从国家战略、人民需要、市场需求考虑,大数据广泛服务各行各业,从而促进各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针对大数据应用,同有科技的存储产品可与Hadoop等大数据分析平台结合,有效解决海量数据存档、数据加工处理、业务数据挖掘分析等业务难题,为客户提供海量、安全、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全球企业IT向DT转变,闪存的利用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为了满足密集处理型业务极致性能需求,针对频繁交易的核心数据库系统,同有科技提供了一系列闪存解决方案,能够消除存储瓶颈并始终如一地提供微秒级的响应速度,和250万的IOPS数据交互能力,从而帮助客户大幅提高关键业务应用程序的性能。

助力企业转型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产业格局面临巨大变革。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我国面临加快发展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成就稻萸抗。同有科技凭借大数据应用的创新技术、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为多个国家级机构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为帮助企业转型,同有科技以软件定义为基础、贴近应用为核心、满足客户需求为方向,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已经服务政府、科研院所、金融、交通 、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

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同有科技提出独特的服务理念,从用户的应用出发,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顾问式服务。

在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阶段,同有科技深入了解用户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与业务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一起确定需求,再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为用户打造最贴近应用的解决方案。

在实施阶段,协助用户把控全局风险点,根据系统运行状态优化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第10篇

紫光集团近几年在IT领域,特别是半导体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不断并购,在增强自身整体实力的同时,实践着自主可控的创新梦。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打造从“芯”到“云”的完整产业链是紫光集团的大战略。

9月8日,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西部数据)成立典礼在南京举行,这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秉承“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的发展理念,紫光西部数据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基于全产业链的大数据服务,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战略合伙人,这是为逐步实现紫光集团大战略而设定的一个“小目标”。紫光西部数据从现在开始起步。

构建从“芯”到“云”的大生态

众所周知,紫光集团是中国IT界的一艘新航母。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战略的引导下,紫光集团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双轮驱动,确立了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导,向泛IT、移动互联、云计算与云服务等信息产业核心领域集中发展的战略。

从2013年以来,紫光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并购,不断完善自己的战略布局,丰富产品线。紫光集团先后投资超过1500亿元,收购了全球移动通信芯片公司展讯通信和锐迪科,控股H3C和惠普中国企业业务,分别成立紫光展锐和新华三集团。清华系旗下最重要的IT产业平台已具雏形,全面构筑从“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并非妄言。

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4ZB。数据规模的持续增加,用户对数据处理的速度,以及系统的可用性、可扩展、灵活性等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些都是大数据存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大数据存储产业面临的新机遇。

毫无疑问,大数据存储业务是紫光集团这艘航母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而紫光集团的战略布局也早为大数据存储业务的快速发展埋下伏笔。2016年7月,紫光集团收购武汉新芯多数股权后,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紫光集团持有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超过50%的股份。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出任长江存储公司董事长。这是紫光集团的大战略从“芯”开始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赵伟国曾表示,从2016年开始,紫光集团计划投资300亿美元用于存储器芯片制造,这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存储项目。大数据的发展需要海量存储,而中国以前在这方面是空白,这便是紫光集团选择的发力点。芯片是产生和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也是发展大数据存储的基础。只有在芯片上掌握主动,才能在发展大数据存储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紫光集团着力打造的从“芯”到“云”的产业链中,“芯”是指芯片,那么“云”当然是指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和云计算。紫光集团控股的新华三集团在云和大数据方面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以及云操作系统、大数据安全系统等,在除运营商以外的企业网络领域,紫光排名第一,在全球仅次于思科。

在大数据存储的产业链条上,有了武汉新芯的存储芯片,又有了新华三的存储解决方案,这中间是不是还少了一个能够将它们串联和彻底打通的环节?紫光西部数据应运而生。

自主创新也少不了国际合作

紫光西部数据于2016年3月2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南京市秦淮高新技术园区内,市场和销售总部则位于北京。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持股比例为51%,而西部数据持股比例为49%。

紫光西部数据首席执行官缪刚表示,新公司的愿景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数据成就未来,做中国大数据产业战略合伙人。

具体来看,这一愿景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四个层面:第一,扎根中国,放眼全球,新公司将以中国为起点,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提供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全方位大数据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军全球市场;第二,自主创新,安全可控,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自主、安全和可控,在保护数据可靠的基础上,保障多种核心应用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行业优化,扁平融合,针对具体的行业需求,开发符合行业特性的全方位数据服务,通过实现应用层扁平化,实现大数据整体发展;第四,开放合作,携手共赢,全面打造开放创新的平台,携手各界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合力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宏伟目标,紫光西部数据需要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胸怀,采取积极的合作策略,而西部数据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西部数据是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全球硬盘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与紫光集团类似,西部数据近几年也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不断完善产品的布局。2012年,西部数据收购昱科环球存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HGST),目的在于为企业级市场的客户提供高价值的存储解决方案。2016年5月,西部数据又以190亿美元的大手笔完成了对闪迪(SanDisk)公司的收购,快速转型,成了闪存市场的佼佼者。

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唐戴夫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紫光集团作为合作对象,一方面是因为紫光集团具有本地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的能力,可以提供针对本土用户需求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紫光集团拥有宽泛的产品线和业务,紫光旗下的新华三、紫光互联等,都可以成为西部数据的合作伙伴,形成解决方案和业务上的互补。西部数据与紫光集团的全方位合作,让我们感觉未来在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大有可为。”

缪刚进一步介绍说:“合资公司将在核心存储技术、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等领域形成关键战略合作,推动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帮助西部数据实现业务拓展,为智慧城市、金融服务、媒体娱乐、天文气象、电信、基因科学、医疗卫生、新兴互联网等各行业客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解决方案。”

打造系统级的存储产品

紫光西部数据为何落户南京?首先,紫光西部数据在南京现有一支70多人的研发团队,未来还要进一步扩张,这也是让紫光西部数据引以为豪的实现自主可控的基本保证。其次,紫光西部数据接下来要与南京当地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紫光西部数据与南京市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的大数据研发中心正在酝酿之中。

正如缪刚所说,紫光西部数据要首先扎根中国,为中国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定制化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紫光西部数据9月8日举行成立庆典之后将全面展开营销活动,而最先推出的产品就是西部数据特有的动态归档(Active Archive)系统。这一动态归档系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对象存储系统,可以方便地扩展存储容量,最高可达数PB,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成本效益,能够同时满足传统应用需求和新型应用需求。

时至今日,西部数据已经不再是那个拥有单一硬盘产品的厂商,其产品线涵盖存储介质、存储平台、系统软件和系统构件,其中存储系统成了最主要的抓手,动态归档系统就是代表,而这正是紫光集团与西部数据合作最重要的一类产品。

“我们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完整的系统级存储的产品框架。以动态归档系统为例,这是新兴的对象存储,与新华三的存储产品线并不冲突,反而是互补关系。”缪刚介绍说,“在动态归档系统的基础上,我们会与中国的ISV携手,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打造产品与需求深度融合的本地化解决方案,同时也不排除与开源技术相结合,研发基于开放平台的动态归档系统的可能性。这正是紫光西部数据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第11篇

“富士通中国论坛”日前在上海举办,富士通一改以往的低调作风,展览展示约150项最新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欲在中国市场全面发力。

“我已经在这里买了房子,我们希望为这块土地做出贡献。以往我们很低调,但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变得高调。”日前,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富士通中国论坛”新闻会上,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石丰瑜这样表示。他带领主要管理团队集体亮相,欲向业界表明富士通扎根中国市场,加大中国市场投入的信心和决心。

“One Fujitsu”不是口号

拥有超过17万名员工的富士通是日本最大ICT产品和服务供应商,2013年营业收入达466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富士通目前旗下成员关系企业超过60家,是在中国市场投入最多的几家日本企业之一,但以往富士通成员关系企业一直采用“分而治之、各自为战”的管理模式,富士通整体市场竞争优势迟迟无法体现。

2012年7月正式上任的石丰瑜肩负在中国市场打造“One Fujitsu”的重任,因为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经营的是ICT核心系统设备,由其来整合富士通众多ICT产品线顺理成章。一年多来,石丰瑜带领团队通过对外整合市场和客户资源、对内发包合作的内外结合方式,增强了富士通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实力。在本届富士通论坛上,约150项富士通最新的技术成果与解决方案按前沿技术、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存储设备、制造业解决方案、零售解决方案、健康医疗解决方案、文教解决方案、企业管理信息化、机场相关、金融行业相关、企业社会责任、个人电脑设备等15大类产品和服务进行了细分展示,其中超级计算机“京”、社交型小熊机器人、最新用户照片信息检索技术、肌肤数据技术、书籍扫描矫正技术、富士通大数据一体机及平台解决方案等令人印象深刻。

富士通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周一平表示:“以往我们谈的多是产品,现在最大的不同是更多展示各行各业丰富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

富士通眼中的中国机会

在本次上海“富士通中国论坛”上,富士通执行董事森隆士、富士通副会长CSO肥塚雅博、富士通研究所总裁富田达夫在致辞和主题演讲中不断强调“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社会”是富士通的企业使命。

在中国,实现富士通的企业使命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石丰瑜表示:“当前,国内企业正面临资源短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利用ICT技术来提升效率、创造价值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发轫于亚洲的全球性ICT巨头,富士通将依托近80年的行业积淀与资源、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提供‘一站式’综合ICT服务,致力于成为在华企业的最佳商业伙伴”。

石丰瑜指出,“据统计,中国有超过3.5亿条网络线路,超过5亿的互联网用户。每周中国用户平均观看视频240分钟,两倍于美国用户,中国有29000多个数据中心建在办公大楼内,这些数字都说明中国市场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个市场。对外资企业来说,仅仅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市场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石丰瑜表示:“我要求富士通中国的每位销售代表都要给所服务的客户做3~5年的IT规划,而不只看短期回报,要有长期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决心。我们想要获取中长期的成功,要与客户一起成长。”他认为,要经营好中国市场,富士通中国必须用本地化团队正确理解本地客户需求,提供适合本地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避免富士通的先进技术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第12篇

不久前,易观智库了《中国智能手表年度综合报告》,将2016年定义为智能手表在中国市场的启动器,并给出了2018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美元的预测。

从2012年至今,国内对智能手表的关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至少从现在来看,人们更关注大红大紫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也更青睐于虚拟现实这个新宠儿。相比之下,智能手表开始进入了一个市场平静期。

可从另一方面来看,曾经备受瞩目的智能手表,或多或少被贴上了“鸡肋”的标签,创业者的狂躁也让这个行业一直活在概念红利下。如今智能手表归于平静,用户需求却被充分挖掘,操作系统和产品形态日益完善,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体系也逐步成熟。诚然,智能手表似乎迎来了真正的机遇期,而对曾经打过退堂鼓的创业者来说,还有机会分一杯羹吗?

这份报告为国内的智能手表行业描绘了这样一幅生态图谱,大大小小细分了16个市场,总结来看可分为智能手表、销售渠道、解决方案、操作系统和元器件五个部分。这些领域的市场成熟程度不尽相同,对创业者来说也意味着不同的前景和机会。

智能手表,市场很大仍不成熟

当创业者一窝蜂的涌入可穿戴市场时,智能手环等运动追踪设备确实在国内打开了市场,乐心、bong等创业公司也脱颖而出,但在智能手表上,国产品牌却一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我们先来对创业者做一个SWOT分析。

分析来看,对创业者来说智能手表产品创业可谓风险与机遇并存,大致可以归为四点:

1、从IDC的《2015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统计报告》来看,Fitbit、小米、苹果、Garmin和三星位列前五,虽然Fitbit、小米和Garmin的产品仍以智能手环为主,苹果和三星的强势上位,似乎预示了智能手表的大有可为。

2、纵观国内智能手表市场,华为、中兴、联想、TCL等手机品牌开始发力智能手表,淘宝和众筹平台上也纷纷出现了可以媲美Moto 360的产品。可创业者想要和手机厂商正面抗衡,在资金、技术、营销、渠道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短板,况且智能手表仍处于市场启动期,用户也尚未对智能手表类产品产生刚性需求,在选购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品牌背书的影响,比如Apple Watch有幸跻身销量前三,和苹果的品牌效应不无关系。

3、老人、孕妇、儿童等利基市场仍然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也有创业者深耕于此。然而从现阶段的销量来看,360儿童手表和糖猫等有巨头背景的产品依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或者说这个市场还在培养之中。从另一方面来说,利基市场的规模仍比不上大众市场,到底能够容纳多少创业者还不得而知。也就是说,智能手表市场是创业者不可错过一块蛋糕,却也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解决方案和元器件供应不成熟的前提下。

4、IDC给出的数据显示,AppleWatch在2015年占据了14.9%的市场份额,除了品牌的背书,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苹果瞄准了时尚和奢侈品市场,抢占了百达翡丽、宝玑等瑞士传统手表厂商的市场份额。只是,AppleWatch的市场反馈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续航和功能上,但运动跟踪、提醒等功能却被使用者所青睐。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将传统腕表智能化,以满足人们对于刚性功能的需要,不失为创业的一个方向。但在品牌效应薄弱以及产品品控不足等条件限制下,这类产品尚未形成爆发的态势。

操作系统,门槛太高创业者机会不多

相比于智能手表成品,操作系统无疑是一个高门槛却大有可为的市场。随着谷歌对Android Wear的收紧,三星、LG等纷纷“逃离谷歌”,国内智能手表领域也表现出了对替代方案的需求,特别是在因为谷歌服务导致Android Wear在国内无法兼容的情况下。

国内也出现了相关的创业公司,比如被很多智能手表爱好者所熟知的Ticwear,凭借对Moto 360等明星产品的兼容在国内积累了不少原始用户。但这类产品到底有着怎样的市场地位,先来看下面的对比分析。

遗憾的是操作系统创业者并没有打动对可穿戴设备虎视眈眈的国产手机厂商,上述所说的华为、中兴等业已推出智能手表的厂商,前者选择了中国版的Android Wear,后者则直接内置了TOS。与之同时,BAT也开始发力智能手表操作系统。原因很简单,相比于BAT等互联网巨头,创业者即便在早期的技术上占有些许优势,在健康大数据、销售渠道以及开发者平台和交互技术上都有着明显的劣势。

对于后来的创业者来说,操作系统的门槛已经成立。根据智能手机的发展规律和Android Wear中国版的推出,自研系统或屈身安卓将成为一种主流,这为创业者在表盘和软件服务市场留下了红利窗口,操作系统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想象力。或许,执着于操作习惯的创业者应该换一种思路,比如说提供类似“wearaday”的软件服务。

渠道和元器件,从0到1与从1到N

之所以把渠道和元器件放在一起来讲,因为可穿戴看起来是一个新兴市场,可无论是渠道还是元器件供应都已经被巨头们所把持。即便有创业者试图从这两个领域切入,做的更多的是从1到N的复制,而非从0到1的创新。

先从渠道来说,目前智能手表的销售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二是迪信通、苏宁等线下门店,三是淘宝众筹和京东众筹等众筹平台。比较遗憾的是,智能硬件领域尚未有知名垂直电商出现,放在两三年前来讲,智能硬件的垂直电商是一个机遇,但那时很多创业者把眼光瞄向了众筹平台。

或是受到国外Kickstarter等平台的启发,类似于点名时间、天使汇的众筹平台相继诞生。结果大家也很清楚,淘宝和京东凭借电商优势后来居上,所谓的众筹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此时的创业者已经很难颠覆淘宝和京东的市场地位,虽然我们也希望有新的竞争者出现。

而在元器件的问题上,形式似乎要更加严峻,芯片市场有高通、联发科、英特尔等一众厂商的争夺,传感器市场也有东芝、TI、飞思卡尔等国内外巨头,屏幕和液晶面板的技术专利也一直被日韩厂商把持着。和手机市场一样,在元器件领域不乏有出色的创业团队,可从市场趋势和品牌因素上,创业者很难在这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就好比说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处理器不买账,厂商们也频频标榜自己的元器件供应商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智能手表还未走向成熟的情况下,创业者想要从元器件生产上分一杯羹,还需要一个机遇。

解决方案,创业者的最后一片沃土

在笔者看来,针对于传统腕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或许是创业者的最后一片沃土。一方面参考手机厂商对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的依赖,智能手表解决方案是一个潜力市场;另一方面智能手表的形态更加多样,为方案厂商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国内已经有不少创业者在智能手表解决方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为知名的有深圳智能表芯科技和大联大世平,其中在巴塞尔钟表展上亮相的深圳智能表芯科技,刚刚推出了以行针型智能表芯为核心产品的解决方案。那么这类创业者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不难发现,解决方案的市场现状要更加乐观。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为810万块,而传统瑞士手表出货量为790万块。瑞士手表厂商们也公开承认对智能手表的低估,而行针型智能手表或将成为传统腕表企业反击的一个方向,而包括Swatch和LVMH在内的品牌业已推出了类似的产品。相比于其他领域而言,解决方案或许是创业者切入智能手表的一条“捷径”。

记得LVMH集团钟表部门总裁克劳德·比弗谈及传统腕表厂商的转型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人知道智能手表的未来。我们可以看着’这列火车’从远处开来,然后再看它开往哪里,但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在这趟列车上。”一语点破了传统腕表厂商在智能化转型上的被迫与无奈,对创业者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在笔者看来,创业者或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做传统手表厂商转型的推动者。传统腕表的优势在于外观设计和品控,以及与生俱来的集成技术,这便为创业者提供了供应智能表芯定制机芯模组和配套解决方案的合作方式,考虑到全球大大小小的腕表厂商,市场规模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电池技术和交互设计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拥有传统腕表外观的轻智能产品有着更低的用户门槛,而从Withings风靡全球的趋势来看,类似于智能表芯科技推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似乎踩准了传统手表智能化转型的风口。

二是做智能手表领域的”高通“。PC时代成就了英特尔,智能手机登上历史的舞台后,高通和联发科趁势崛起。大众经常把高通误解为一家处理器厂商,事实上高通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服务商。除了提供处理器,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全套的芯片和软件解决方案,这也是很多新兴手机厂商能够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将产品向市场的原因所在。从媒体报道来看在诸多的智能手表创业者中,智能表芯科技之类的创业者似乎立志成为手表行业的”高通“,也在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技术研发,并和智能手表的核心元器件供应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但如何避免和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正面竞争,拿出革命性的智能表芯以赢取传统腕表的青睐,完成从硬件先行到内容服务的进化,并利用专利申请形成技术上的壁垒,将成为梦想能否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