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时间:2023-10-12 16:1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病毒;防治举措

引言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出现病毒之后,数据与磁盘会受到破坏,系统稳定性也会有所降低,不能保证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强化软件维护力度,合理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完善病毒防治制度,根据病毒的侵入形式进行防治,确保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作。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毒的防治内涵与特点

1.1内涵分析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部分病毒中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是,多数病毒中还是携带病毒代码,一旦进入到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会受到感染与破坏。在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毒防治的内涵主要为:(1)病毒的描述,主要就是病毒传播、破坏等,全面分析病毒的实际情况。(2)防御技术,通过对病毒的检测、处理与预防,有效防御病毒。(3)病毒斗争,就是在工作中制造病毒和反病毒交替发展具体的动态化过程,对于反病毒而言,属于组织病毒破坏的技术,而病毒制造则是不法人员按照新的反病毒技术制造出新的病毒进行传播,其中交替发展的动态化过程,则是进行病毒的防治,又被称作是“病毒战”。

1.2特点分析

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病毒防治的工作中,其特点表现为:(1)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病毒隐蔽性较高,需要全面进行分析,了解病毒的情况,便于有效防治。(2)具有繁殖性特点,就是病毒会快速在信息系统中繁殖,需要有效进行处理。(3)具有破坏性的特点,就是病毒在入侵信息系统之后会出现严重的破坏性问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病毒防治期间,工作的内容较为繁琐,需要按照病毒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有效开展相关的防治工作,从而预防病毒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毒的侵入形式

2.1无线电侵入形式

此类病毒侵入形式,主要是利用无线电将病毒代码发射到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此类病毒的防治技术难度很高,主要入侵形式为:(1)不法分子直接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无线电接收器或者设备中发射病毒代码,使得病毒进入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出现严重的问题。(2)不法人员会冒充一些合法的无线电传输数据,按照侦查得到的无线电传输协议、数据格式等,向其中发射病毒代码,使得病毒代码混入到合法的传输信号中,进入到接收器内部,随着接收器进入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3)不法分子会寻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保护薄弱位置,向其中释放病毒。

2.2固化侵入形式

对于固化侵入而言,就是不法分子将病毒设置在硬件与软件中,直接将其无偿援助或者间接卖给医院,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会激活病毒,达到了攻击的目的。此类方式具有隐蔽性特点,就算彻底检查芯片或是系统,也很难确保不会有病毒。

2.3其他侵入形式

除了上述几种病毒侵入形式之外,还有以下几种侵入手段:(1)直接侵入,就是利用间谍的形式,直接将病毒传入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2)通过后门攻击的形式。对于后门而言,主要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小洞,会允许知情人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到系统中,出现严重的病毒侵入问题。(3)数据控制链的侵入形式,就是在使用网络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会导致病毒入侵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尤其不法人员在采用远程修改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对控制链进行改变,导致病毒进入其中。

3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毒的危害

3.1数据受到破坏

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病毒入侵之后,数据信息很容易受到破坏,出现信息篡改、信息泄露与信息丢失的现象,不能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严重影响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性。

3.2磁盘受到破坏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病毒侵入之后,病毒就会寄生在磁盘上面,主要就是引导类型与文件类型的病毒。其中,引导类型的病毒,会导致磁盘空间被占用,出现数据信息永久性丢失的现象,不能恢复相关信息。而文件类型的病毒,不会对磁盘中的原有数据造成破坏,但是,会非法占用磁盘空间,且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短时间之内会对文件造成感染,如果不能合理处理,将会诱发严重的问题。

3.3系统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病毒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会动态化常驻内存,抢占系统中的资源与空间。除了会占用其中的内存,还会抢占中断,对系统造成干扰性影响。如果不能合理处理,病毒就会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之下,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监视,同时也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部分病毒在自我保护的影响之下,不仅会对磁盘中的静态病毒进行加密处理,还会在进驻内部以后对动态病毒加密,导致病毒在其肆意侵入,对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病毒入侵在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还会有非法操作的现象,打乱系统的正常读写顺序,甚至会导致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受到破坏,不能保证相关的系统运行稳定性[1]。

4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毒的防治

4.1强化软件维护力度

为确保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防治病毒,应该强化软件的维护力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采用防毒墙的技术措施,解决当前防火墙在防毒过程中的缺陷问题,确保整体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防毒墙而言,应该设置在网络入口的位置,过滤网络传输中的病毒,有效提升整体系统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防毒墙还可以有效进行软件的监控,及时发现软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便于解决病毒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软件维护的工作中,为有效规避外来病毒的入侵,应该阶段性检查与分析软件系统,了解软件在运作期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安全的维护与管理。相关技术部门也需要结合软件的运行特点与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相关的软件运行情况,如果有病毒隐患,必须要合理处理,保证软件维护工作效果[2]。

4.2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病毒防治工作中,必须要合理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首先,在使用数据加密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指定用户与网络,只有制定用户才能解除其中的密码,获取到相关数据信息。其次,应该重视数据发送方与接收方的加密,严格实现数据的加密目的,合理设置密钥。最后,医院管理信息通讯系统中,需要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措施,对信息进行隐藏处理,在隐藏之后才能传输各种数据,保证在数据传输期间,就算被分解或是获取,不法人员也无法了解其中的信息内容,可保证所有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这样在数据加密技术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可确保整体系统的数据信息传输与应用安全性,满足当前的病毒防治要求[3]。

4.3完善病毒防治制度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病毒防治工作中,应该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有效完成方面的病毒防治工作任务。首先,为减轻病毒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危害,应该增强病毒的防治能力,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有效开展组织工作,将相关的病毒防治工作落实,在制度的支持下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任务,确保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其次,在制度中要求工作人员树立正确观念意识,采用漏洞查补技术、病毒查杀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同时重视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病毒检测、拦截与监督控制,降低病毒问题的发生率,认真分析病毒的入侵原因,明确具体的病毒入侵程度,合理使用相关的病毒防护系统,修改不完善的病毒防治工作策略。

4.4按照病毒侵入形式进行防治

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病毒侵入的具体形式,有效开展防治工作,针对性的完成病毒防治工作任务。(1)应该完善相关的病毒防治体系,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相关的病毒防护层。(2)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进行硬件与软件的安全管理,合理使用密钥技术与加密技术,还可以创建出医院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经常对其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安全性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可以启用。(3)应该预防出现电磁辐射与泄露的现象,使用高质量的电磁屏蔽措施,预防出现电磁辐射类型的病毒攻击现象。(4)应该健全相关的安全防护组织机构,打造优质的人才队伍,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对其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病毒防治工作中,将自身的技能优势发挥出来。(5)应该创建应急反应的队伍,在相关应急反应队伍的支持下,有效完成应急处理工作,一旦发现病毒入侵的事故,必须要做好处理,以免出现损失。

5结束语

近年来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严重的病毒入侵问题,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会造成损害,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病毒的入侵形式与特点,有效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面防护病毒,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有效进行病毒的防治,将病毒防治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确保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实施,促使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杰红,崔剑.信息安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经验分享[J].数码世界,2019,34(10):254-388.

第2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作用;要求;应用

中图分类号:TP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52-01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营销全过程,是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核心部分。电力营销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业务进行全面的微机管理,来实现用计算机软件来管理电力营业的全过程。因此,在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过程中,应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公司的营销水平,促进供电公司的发展。

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登录模块、主程序、菜单功能和用户数据的录入与结算等。在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促进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登录模块,主要的作用是确认登录用户的信息。而且,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登录模块,还可以对非系统人员的非法入侵进行及时、有效的屏蔽。电力用户在登录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登录模块的鉴定之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界面。

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电力具有一定的独特特点,供电公司在提供电力服务的时候,需要根据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结合电力的特点,实现电力的营销管理。例如,电能具有无形性、不稳定性和不可存储性的特点。供电公司在提供生产生活中的用电能源服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营销效果,可以让电力用户根据电力产品的特点,对自己的服务进行信用评估。所以,在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建立信用评估体系。信用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安全信用、合作信用、法律信用和商业资信。不同的信用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内容,可以实现不同的作用。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可以建立一个电力营销数据中心库,实现不同供电公司营销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为电力用户的服务质量,有利于供电公司的发展。例如,建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数据资源库,不需要不同地区的电力用户往返于不同的电力公司,可以在家直接进行信息查询、电力报装和缴费等不同的用电业务。这样,不仅节约了电力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满意度,还提高了供电公司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发展。 通过在供电公司营销管理系统中应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发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而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反应。同时,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同时的向多个询问者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促进了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要求

4.1 具有灵活的可定制功能

由于使用单位处于不同的区域内,对于电力营销业务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设计人员在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定制多样性的应用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设计与开发适合的系统界面,以便于系统操作人员能够对定制界面进行及时的动态管理,不仅有效减轻了繁重的工作量,还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逐步提高了电力营销管理的服务质量水平。

4.2 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

在实际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以及客户信息资料的储存。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稳定的相应性能呢?这就需要在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着重于是数据处理的优化设计,尤其是要考虑到大数据的处理问题,从数据的查询、传输、以及共享过程中,都不再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也不会占据较大的系统资源。

4.3 保证客户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都设置了一定的操作权限,以此来保证客户信息资料的安全性,极大的保障了客户的隐私权。因此,系统操作人员在使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拥有权限资格,才可以进入。其次,因为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跨区域的客户进行服务,客户可以到任何一个营业网点缴纳电费,不仅对系统数据进行了灵活的调配,从而真正实现了系统资源共享的目的,促使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5.1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系统

在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中,实现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从应用程序系统的应用和整合方面实施。实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应用和整合,应该以对服务层构件间耦合的应用作为基础,实现GIS和DSS等系统功能的集成,或者PMMIS自身功能的集成。在实现后者集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注意构件间的通信问题和应用层的协调统一等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应用系统的整合过程中,使用XML作为标准的信息进行表示,并且作为系统间的数据转换的方法。而且,可以进一步的应用后J2EE企业应用集成技术,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集成。

4.2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耦合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构造软件系统发展过程中,一项主流技术就是对构件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实现对构件软件设计和开发,可以让构造软件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在实现对企业应用系统和实现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更加灵活的方法,创新设计和应用思想以及方法。按照不同构件之间的相互间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松耦合技术,另外一类是紧耦合技术。紧耦合技术主要是指,构件和构件之间产生的一种可以彼此实现相互调用和协调以及紧密合作的关系。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这是实现供电公司营销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途径,可以提高供电公司的营销效率和营销水平。

4.3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开发技术

构件开发技术是供电公司营销管理过程中,实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构件开发主线,可以对构件的开发过程进行划分。一条主线是服务器端开发,另外一条主线是客户端开发。分布式通信协议服务器端的开发,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比较复杂。但是,因为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容器提供了大部分针对通信、线程管理、状态管理和资源分配的等技术的支持,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可以简化服务器的构件,实现服务器端的开发。服务器端的开发步骤,主要是构件标准接口--构件特定业务接口--创建远程接口--创建本地接口--代码模块的编译/应用程序的部署描述。

5、结束语

在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中应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满足人们的电力功能使用需要,实现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在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供电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力电量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莉.信息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营销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

[2] 韩劲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用电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3

第3篇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 MIS Intranet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一、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业务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2、从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此外,还有一类专业性很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民航信息系统、有点信息系统等,其特点是综合性很强,包含了上述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也成为“综合型”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

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致。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瀑布模型。

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

(二)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第四代语言的出现。

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MIS时,工作重点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实践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一大作用就是对信息的处理加工,以形成有益于经营决策者经营决策的数据或图表。对数据的自动智能加工是对未来管理信息系统的一大要求,如早期的CRM管理软件,只形成数据的录入,而现在普遍的功能则是形成月度、季度、年度销售报表,客户分析报表,典型的如漏斗分析、销售预测分析。

(二)管理信息系统细分严格。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范畴,早期最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企业进销存和财务软件。随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需求越来越细分,从当前的趋势来看,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适用性大致可分为:客户关系管理CRM、生产制造和管理ERP、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财务管理、人事管理EHR、项目管理PM、进销存管理、资产管理、企业门户EIP、内联网IMS等等。可以预见,随着企业应用的进一步深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将持续细分。

(三)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化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从早期的人工管理,发展到现在名目繁多的专业化应用系统。如友商网在线CRM的智能精准准客户查找入库,将极大地减少销售员寻找准客户的时间。早期的进销存管理软件,只能用来记录企业产品的采购、销售和存货情况,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如财务风险、生产周期、资金回报率、资金周转率等企业重大运营数据供经营管理者做辅助决策。而正是由于这一需求,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形成更专业的企业资源计划,即ERP管理。

(四)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操作。

传统的单机单人作业已经开始转向协同办公和网络办公,呈现网络化及集群化发展。传统的单机单人作业,将信息封闭在一个小圈子范围之中 ,我们称之为信息孤岛,组织内部形成大大小小各类信息孤岛彼此信息不共享,容易造成组织内部重复作业及沟通不畅,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将彼此孤立的各个信息体以某种方式有效衔接就必然成为趋势。在CRM领域早已经出现了链接各个销售员的多人CRM管理应用,实现各个销售员客户不冲突,形成公共客户等协同作业体系。

(五)管理信息系统移动化办公。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思想 管理 信息系统 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和储存等工作,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但要求质量高实用性强,还要满足企业自身的竞争特点。但是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中存在着许多认识和操作的误区,及时纠正误区才能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越来越好。

1 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总结

现阶段,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概括起来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由管理信息系统所推理出的模型过于理论和呆板

在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其重点都被放置在对自身开发方法及开发理论的论述上,而且其与软件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都只是在管理信息理论的实施阶段进行一种比较粗略的提及;在整个软件工程中,开发语言属于一项独立性很强的要素,而且软件工程也并没有在当前高等教育中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列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由此所导致的一种直接后果就是:在开发者完成要求分析之后,借助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所推理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框架比较呆板和理论,也并非是一个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显然,这种结果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来说是不成功的。

1.2 缺少管理造成质量评估不准确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管理者的理念不够明确,且管理者并没有将合理的观念引进到开发中,所以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估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另外,对于软件的质量、系统工作安排步骤以及系统可行性评价都没有合理评估,最后的结构将会使整个系统质量出现崩塌现象。

1.3 结构化分析无法解决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分为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三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理论通常来说是通过数据流程图和词典来进行结构分析的,虽然此方法简单,逻辑性强,但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依赖性非常强,一旦变换环境,软件系统的应用将会受到非常直接的影响,可能会无法使用,直接造成开发失败的惨状。

2 应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管理信息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管理信息的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引入和应用软件工程思想的相关方法与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属于一项复杂性程度很高的应用软件工程,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务必要紧密的参照相应的工程理论与方法,去规范化的组织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得以成功开发的基础保证就在于开发工作的规范化与严谨化。所以,为更好地解决当前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考虑在其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和应用一些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在两种不同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的开发工作也必定会在一种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果更为优异。

2.2 重视项目管理,加强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在软件工程中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计划,安排人员,在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中也要达到要求。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是关键因素。在软件工程中的项目管理中,本身已经积累了很多量化理论,对于质量、可靠性以及管理都尤其各自的量度量化模型。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不仅需要这些量化模型来支持管理和评估,还需要对管理信息模型延伸出更多的量化理论模型,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高度,提升开发成功率。

2.3 应用面向对象分析法

现阶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分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已经到到了一种相对成熟的阶段,所以,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引入和应用这一方法,促使面向对象分析法的效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比如通过引入一些对象概念来对实体进行描述,并结合相应的类图和数据传递图来对一些非结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完成相应非结构模型的构建;当然,如果条件需要我们还可以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引入一些系统化的方法,借助严谨的语言来完成对客户需求的准确定义。基于这样一种情况,软件系统的相关开发人员也就能够参照相应的视图和语言,并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合理而详尽的分析,最终成功的建设开发出一套能够切实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

3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极具现代化特点的人机系统,成功的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化计算机的工具模式;另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与使用又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同时需要投入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说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很难,而且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大胆尝试软件思想来改进开发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也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学军.浅谈软件工程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30):13.

[2]王薇.软件工程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71-72.

[3]高雪霞.软件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6.

[4]于风山.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7.

[5]李慧文,耿建瓴.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支――软件工程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8(04):51-55+4.

作者简介

熊亚蒙(1980-),湖北省武汉市人。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游戏开发。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 组件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架构

企业流程再造对管理信息系统需求

(一) 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反映与要求

企业流程再造中,流程再造设计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目标,信息技术是流程再造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流程再造设计与信息技术要相互交融,不考虑企业的绩效和流程再造设计要求,只追求信息技术的高性能,企业就会落入“信息技术陷阱”之中。流程再造设计不能充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流程再造设计就会缺乏支撑而丧失意义。目前企业基本都应用了信息技术,有的企业甚至采用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但都不能适应企业以流程再造设计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的需要。

流程再造设计中的流程是一组活动,从信息角度,需要用信息和信息与人的交互来表达和反映,信息流从动态角度来描述信息及信息与人的交互。信息系统则全面、完整地实现信息流的表达和处理。企业流程再造分为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就是企业流程不需根本性的再造,对企业流程不是全面的,而仅对企业流程的局部进行改进。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就是企业流程根本性的再造,全部企业现有所有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企业流程再造从信息的角度来反映,就是信息流的改变和信息系统的改变。信息流的改变包括:信息流的增删改变、信息流的导向改变、信息流的来源改变、信息流的加工改变、信息流的结构改变、信息流的存储改变等。信息系统的改变包括:信息系统改进和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信息流的改变最终都要在信息系统的改变中体现和实现。信息流的改变往往反映的是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对应信息系统改进,只有当信息流的改变不再是一种局部的,而是全局的、根本性的改变,才反映的是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对应信息系统重新设计。

(二) 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需求

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要使企业避免落入“信息技术陷阱”,适应企业流程再造的需要,须要构建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以下对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的分析,均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如何构建企业流程再造驱动应用软件则是关键。企业流程再造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点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的常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不再是存在问题时的缺陷纠正,而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常态需求。而以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常态化改变,基本上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缺陷的纠错,因企业业务变动而导致的管理信息系统非缺陷改变是稀疏的,可能几年才会发生。

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它不仅是倡导者还是主要实现者。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的常态管理,要求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不再局限于仅是提出需求,还要自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依赖下,自我参与且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由于企业对自身需求理解上的深刻,自我参与且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改变能准确、高效地实现和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改变需要是高效且低成本。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需要的是高效且低成本,高效、降低成本能促使企业更主动和积极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并获取竞争优势和高收益。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除了管理信息系统自身具备了为企业流程再造所需的良好架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成熟度,也提供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新增业务上、改进和进化现有系统上、集成多个系统上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

组件方法及组件应用系统

(一) 组件技术

组件是一个独立、可替换的功能部分,可以通过它的接口实现服务。软件组件是仅由契约式的指定接口和上下文依赖关系所构成的单元。软件组件可以独立部署,并且它可以由第三方进行合成。

组件具有四个特点。服务性 :组件提供契约式的接口服务 组件用契约式的规格说明描述其服务,使用者通过其接口得到服务,而无需直接调用组件的内部方法。组件的用户不用了解和实现组件的服务过程和细节。组件的契约式的接口服务使组件具有可替换性,这种可替换性既存在于设计阶段,也存在于运行阶段。组件可以通过市场向第三方购买,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增业务与升级的速度。可部署性 : 组件不仅是一种执行实体,且更是一种可以独立部署的单元,它的部署不需要改变(或重新安装)受其它组件的制约。合成性:组件的最终目的是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应用系统,尽管组件也可以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组件。上下文依赖性 :组件作为一种软件实体,需要一种环境支撑,它与该环境依赖性决定了组件的服务性、可部署性、合成性。这四种性质是组件的基本性质,它决定了组件与其它软件实体:应用程序、对象、函数等的区别。

构建单个组件若要能够快速、经济、可靠实现,在技术上除了要求简单,还要求支持该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现在有三种被组件构建者所熟知和接受的技术模型,即CORBA组件模型、EJB组件模型、微软的COM+组件模型,正不断发展和成熟。目前,已出现支持从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部署的组件开发包。这使组件构建者在构建个组件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复杂的组件内部技术以及支撑该技术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理解和掌握,将主要的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在用一组建模工具去定义组件的接口和服务的规格说明,而代码实现和测试要素生成,则由组件开发包完成。现代组件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插入和自动替换。组件构建者还可以向企业用户提供能简单地加入到系统中的组件,使组件企业用户角度可以在不依赖组件构建者和专家的情况下直接把这种组件加入到系统中。企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利用快速、经济、可靠构建的组件,以积木方式和部件拔插方式,完成一些企业流程的局部性再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重定义和新业务流程的定义。

(二) 组件方法

随着软件开发的需求,组件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软件开发中的末端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和生产方法即组件方法,组件方法提出了涉及整个软件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组件及组件层次概念 。组件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组件为中心,并贯穿于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所有阶段和所有问题,包括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测试、部署、测试、项目管理和支持技术基础设施。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组件的形式不变,仅是粒度的不同。因此,组件在开发生命周期内都是可跟踪的,组件技术方法具有在不同阶段的离散型迭代,使组件技术方法能不断重用。组件开发方法不论组件是己准备好的,还是将组件作为开发项目的一部分都是基于组件。组件开发方法是高度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开发方法,体系结构为中心是主流开发方法及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开发的核心和基础,尤其是基于互联网上系统。体系结构的观点分为四个关注点:技术体系结构关注点、应用体系结构关注点、项目管理结构关注点、功能体系结构关注点。从目前组件方法的成熟度概括,组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高效地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组件系统构建者能够高效地构造单个组件,是高效地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之一。构建者在开发期间的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等阶段教能够使用重用以前组件、软件工件、组件方法。构建者还可以直接使用采购的第三方组件。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业组件框架,再根据个别企业需求构建具体的解决方案,行业组件框架除了有文档形式的组件,还有大量的可执行的行业通用组件、组件库、组件模板,都具有很高的重用性。针对个别企业的新领域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实例化的过程。针对新问题高效地修改现有解决方案的能力。个别企业现有的解决方案中,出现了新问题,就是在完整的行业组件框架基础上的实例化、具体化。有效地进化已部署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求企业具有管理单个组件库和这些组件之间的简单依赖关系的能力,在开发企业或组件专家的支持下,最终独立地完成现有系统的进化。另外,由于组件系统的部件化,开发企业或组件专家也可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系统的进化。有效地集成和进化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把一个应用系统看作一个组件,多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就可以视为多个组件协同。简化了对多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三)应用系统

用组件方法开发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首先是关注行业业务,然后关注构建行业组件框架, 行业组件框架是处于一个由通用性、抽象性、合成性三维空间中,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在行业组件框架基础上,实例化、具体化、去合成性,来实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

面向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组件应用软件系统

企业流程再造是一种活动、一种过程,而反映这些活动或过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只能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和构建方法去适应和满足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流程再造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求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和构建方法符合和满足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和构建方法的前提基础与驱动力,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和构建方法的构建目标。以组件方法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组件体系架构的特点。

(一) 能够高效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组件方法

由于组件方法能够高效地构建单个组件、能够高效地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新问题高效地修改现有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进化已部署解决方案的能力、有效地集成和进化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和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不外乎是单个组件的构建或修改、或增加新业务领域、或修改现有系统、或进化已部署的系统、或有效地集成和进化成套,那么,组件方法在这些方面的企业流程不管是局部性再造还是全局性再造都是高效的。例如:企业要增加简单的电子商务业务,根据需求系统要增加电子商务业务组件,并对配送业务等几个业务组件进行修改,这就属于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若企业要将现所有业务改造成基于电子商务业务,企业除了增加电子商务业务组件,还要涉及到所有组件,这就属于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

(二) 能够高效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组件应用系统

组件应用系统具有部件化的特点。组件应用系统在设计期间所有组件不管粒度大小,只要符合接口规范都支持即插即用。组件应用系统在运行期间组件能通过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多数组件的即插即用和替换。组件应用系统的部件化为企业流程再造提供了良好的架构。

组件应用系统都是基于行业组件框架结构。组件应用系统都是在预先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业组件框架结构下,根据企业需求具体化、实例化、去合成性的结果。因此,对企业流程的全局性再造是以行业组件框架为基础,企业流程的全局性再造在时间上和投入上都会达到量级的减少。基于行业组件框架结构的组件应用系统,为企业流程再造尤其是全局性再造提供了良好的架构和平台。

综上所述,目前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前沿新方法之一,用组件方法构造被企业流程再造驱动的应用软件系统, 是一个较佳选择,这是由组件方法自身特点所决定。但对一个具体的用组件方法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否能较好地满足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还要取决于开发者对组件及组件方法把握程度,以及企业对自身需求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姚家奕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美]Alan W.Brown著.大规模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M].赵文耘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美]Peter Herzum,Oliver Sims.基于组件的企业级开发[M].韩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实践

一、前言

在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然成为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资源。过去我们常常说大鱼吃小鱼,而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快鱼吃慢鱼。所谓快鱼吃慢鱼,就是企业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并最终加以利用,以使企业处在竞争的领先位置。因此,众多的企业纷纷提出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其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面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目前国内企业对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的缺口较大,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已经敏锐的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开始强化MIS的教学,其中经管类、计算机类专业已经将管理信息系统当作一门必修课程,由于各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培养目标亦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就高校MIS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MIS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二、课程特点

1.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早期的研究者从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中,抽取相应的理论,构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边缘学科。

2.理论性较强

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学科相关课程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该有相应的先修课程,为该门课程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实践

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除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例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该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困难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涵盖内容广,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多门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正因如此,对学习的要求较其他课程更高,同学们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相比其他课程所遇到的困难更多更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好该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使教学效果难以到达预期。

2.对于先修课程准备不充足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交叉性是其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较为广泛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思想和方法。但是,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不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会突然发现,自身缺乏一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1)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过于薄弱,不具备学习该课程所需的一些必备工具,如数据库零基础,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补充大量的数据库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2)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又欠缺管理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过程中,对其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障碍。

3.过分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却忽略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在管理信息系统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了该课程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只是机械性地对考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也正因如此,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显露无疑。

4.授课教师自身水平有限

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数理分析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复合型知识才能很好的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当前,从事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非科班出生,有的是经管类专业的教师在承担该课程的讲授任务,而有的则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在承担该课程的讲授任务。其中,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并不擅长计算机相关知识,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却又不精通管理,这就造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管理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程内容组织较为不合理。

四、对于MIS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的探讨

1.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过程中,在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的为难情绪得到缓解,由被动式学习逐渐转换为自主学习,并能及时的对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适当的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合理开设先修课程,加强相关知识的关联度

首先,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该课程之前,要考虑该课程对知识有序性的要求。应该先开设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先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MIS课程之前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其次,先修课程的开设,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专业。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要侧重于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则应该侧重于管理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等相关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所学到的许多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充分领悟,也只有通过多实践,才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可以为将来的求职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可以采用实验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实验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体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性的贯穿起来,对系统开发过程清晰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努力提高教师水平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对较为偏科的教师,应该积极努力的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指导学生。

五、结语

本文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自身的性质及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值得相关专业教师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以期达到正确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靳士兰.高校工程类设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J].教育探索,2006,3.

[3]何晓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07.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1)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采用两种管理系统,即数据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两种管理系统的协同作用,只对重要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整体工程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相对简单,系统功能也比较单一。

2)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很多细微的环节,我们所购买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再次的开发,因此可能会带来系统兼容等一系列问题。

3)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也可以自主研发,设计只适用于某项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就能够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但自主研发的周期一般都很长,而且自主研究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讲,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选择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时,如果选择已有的管理系统,对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不大,每项工程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已有的管理系统不能做到符合每项工程的要求,也就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选择在已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要求考虑到改造完的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如果选择自主研发新的管理系统,就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出重大的投入,并且研发的时间过长,还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进度。这些问题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1)现有软件平台功能受限。目前在使用中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限制了软件平台的功能,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中,管理人员的作用往往被忽视掉了,管理人员是软件的实际使用者,而在软件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软件设计不够人性化,管理人员在使用中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汇总和计算,无法实现管理系统本身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软件平台的功能受到限制。

2)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在建或已经竣工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都是C/S结构,这种结构的程序是有针对性的开发的,变更不够灵活,不同的工程难以共用,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较大。由于该结构的每台客户机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分布功能弱且兼容性差,不能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因此缺少通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去完成。这些特点已经很难适应并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

3)现有的软件开发平台标准不统一。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开发标准无法做到统一,软件开发公司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对管理系统进行开发,这样,兼容性问题又被凸现出来。水利工程本来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一般也都很复杂,导致管理难度加大[3]。各个子系统之间由于兼容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这就对前期的一系列资源的投入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3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几点看法

1)B/S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由于C/S结构已经很难适应并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B/S结构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B/S结构无论是从系统开发,还是从系统维护方面都优于C/S结构。B/S结构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随时对工程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整理,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并且该结构的管理系统更容易维护,也不必过多考虑兼容性的问题,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逐步建立水利信息体系。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一个平台,信息的传播速度直接影响着信息的利用效率。水利工程是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的部门繁多,如何利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将这些部门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为水利工程服务,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利用管理系统,将各个部门的信息,也包括以往的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汇总起来,形成水利工程信息体系,为日后的管理和查阅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使管理系统化,增强管理水平。

3)统一系统开发标准。水利工程是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提升工程质量。行业应该统一系统开发标准,软件开发公司要根据水利工程的总体特征,研发符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系统软件。

4结论

第8篇

【关键词】企业ERP管理系统;财务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一、ERP管理信息系统

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相关研究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来了解究竟什么是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在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1. ERP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ERP管理信息系统中的ERP是资源计划的简称,主要是指企业在现代管理科技基础之下,集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体的,能为企业管理层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一种系统。之所以ERP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主流管理模式是因为,ERP信息系统能够反映时代对企业的合理资源配置,为企业最大化的创造财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它跳出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 ERP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ERP从起步到成熟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从MRP阶段到MRPII阶段再到现在的ERP阶段,期间经过不断的完善演变,而我国经历ERP管理信息系统的时间较短,而且应用ERP系统的数量少,应用范围不均衡等特点,在我国ERP管理信息系统还有待提高,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ERP系统的应用中,集成的效果很少,大多都是单项应用的特点。而且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西部地区更加发达。因此,西部的企业的ERP发展起步的历程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要缓慢很多,这就造成了东西部企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

二、在当前ERP管理背景下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上面我们已经对ERP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企业在没有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都寸步难行,但是我们也能很清楚的看出我国当前的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还不是非常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等现状。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财务风险控制在当前这个ERP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背景之下的相关研究。

1.提高财务标准,提高项目运行质量

众所周知,对于ERP管理信息系统来说,项目运行的严谨程度决定着ERP系统能否正常的运行,流程运行效果越好,ERP管理信息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而要保证流程运行的效果,则需要企业保证财务标准的制定,相关标准的制定能够保障流程的高效运行。尤其是ERP管理信息系统之下的财务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标准,此类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不仅仅需要根据企业现状、企业内部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之外,还需要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这样制定的企业标准才具有法律效益,而且还能保证企业流程正常高效的运行,提高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将企业各项财务工作更加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降低企业面临风险的几率。

2.夯实基础,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

虽然企业在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企业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我国对此都有相关规定,对财务管理的具体步骤都有具体的要求,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企业在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后,对我国法律规定的相关步骤进行了省略,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进行两次审查,一次稽查,然而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忽视了这几次的审查,往往会造成企业在关键环节出现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操作时间,但是也相应的增加了风险,这种现象的造成往往是企业管理人员借助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而大意忽视了其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能。所以,企业在借助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同时,也不能忽略基础财务管理的作用,应当从财务管理的基础做起,企业严格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管理,只有夯实了财务管理的基础,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的高效运作。

3.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合法

会计信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准确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做出相应决策和建议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只有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才能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一个健康,高效的未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企业应当重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加强对会计信息的不定时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财务监督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账面信息和实际的物资数量质量的相匹配,不仅如此,在项目招标等管理过程中,也应当实行已定的财务监督工作,以确保项目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从而杜绝非法分子从中牟取不正当的利益。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企业实行ERP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大趋势,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无法阻挡这个趋势,企业应当有效的预见在有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的确能够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效率,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但也应当记住不能由于ERP管理信息系统而减弱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效果,相反的,企业应当继续加大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监控,深化财务管理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在当前ERP管理环境下全面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为适应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始强化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教学。MIS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管理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极大地促进了MIS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从而给MIS的教学[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法。

下面结合MIS的课程结构特点及国内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1)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2)实践性。MIS课程一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3)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4)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已经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边缘学科。

2 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为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以信息主管(CIO)为目标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化的专门人才是一类管理人才,但是他们所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信息,这样的知识需求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科学与信息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交叉,这样的学科特点给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实施带来了不少困难。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讨,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兴学科,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2.1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不清

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是为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以信息主管(CIO)为目标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主管是负责制定信息政策和标准,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于信息资源管理涵盖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各个功能领域。为了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局的、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也是信息管理的人才体系。可见,管理信息系统培养方向应是多层次的。而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有的偏重于管理。所以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何处,必须认真研究,准确定位。

2.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对一个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找出现行系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从而开发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能为企业管理增加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应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2)进行系统详细调查,编写系统调查报告的能力;

(3)进行系统逻辑设计的能力,包括画数据流图、业务流图、判断树、判断表以及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的能力;

(4)进行系统物理设计的能力,包括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保密设计以及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的能力。

(5)进行系统实施的能力,包括程序设计、上机调试程序以及编写系统操作说明书的能力。

以上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实验来完成。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薄弱,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软件实验课,课程设计留于形式,毕业设计不扎实,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3 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落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陈旧,相应的计算机知识落后,缺乏应用案例分析,概念抽象,数据流图、业务流图符号不统一。有的教材前后矛盾,数据流图的应用不规范,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思路。缺乏对管理软件应用的相关内容,在开发方法的研究上,只介绍传统的生命周期法,而对面向对象法、原型法等没有更深研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4 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除了要求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具有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前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去学习和领会,而后者则需要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在学习阶段,社会调查与上机实验以及毕业设计是这种实践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毕业设计多留于形式。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过于简单,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间太短,系统分析与设计粗燥,思路不准,程序设计功能单一。指导教师任务量大,指导学生数多,指导效果不好。

3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3.1 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项目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从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里,尤其要注重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纳入教学之中。

3.2 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3 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一些模拟生产管理问题的案例,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结合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4 案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请上来的方法。即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讲,教师听,然后点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课堂辩论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正反两方面的选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发散性思维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确定选题,然后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讨。

3.5 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角色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3.6 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设计

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修完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拿出一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智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19-121.

第10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经管类专业 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54

Applied Talen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XU Huijie[1], ZHU Danhui[2]

([1] Managemen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2] Youth Leagu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urses administered by class analysis, in-depth summary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prevalent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of the author, from suitable administered angle majors applied Talents of view, put forward to promot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econom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 专业现状与课程特点分析

1.1 经管类专业现状

(1)重知识轻能力。和大部分专业的培养现状一样,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同样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即片面注重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做”,片面注重教师的“讲”,忽视学生的“练”,忽视专业课程应该承担能力培养责任。①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在讲授方式上,教师讲授多,学生参与少;在考核方式上,知识考核多,综合能力考核少。考记忆多,考理解少;在成绩评定上,以“分”定高低。②而课后的调查显示,约半数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感到迷茫,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多是强调理论讲解,而轻视实践教学。尽管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所需求的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工作应用型人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重划一要求轻个性发展。由于经管类专业起步晚、课程设置相同度高等因素,导致长期以来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划一要求轻个性发展这一突出矛盾。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为例,由于缺乏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与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的分层教学,以致于所有专业一种教学模式。其结果导致教学与专业培养脱节,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进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1.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1)实践性。和其他课程一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也有原理与方法等理论环节的学习,但更注重实践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具备开发或应用的能力。(2)综合性。从广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融合并提炼组成一套新的学科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狭义上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其意义在于其支持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和基层运作。(3)系统性。虽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但多学科之间既不相互孤立,也不简单叠加,而是相互关联、有效聚合的。其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和维护等。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

按照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经管类专业要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经管类专业定位的不准,大部分教师的讲解基本都是围绕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施与维护来展开,其结果是教学内容侧重点不清,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牢,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

2.2 教材众多但内容陈旧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虽然在《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思想、理论值得保留,但是很多内容随着时展已不再适用专业培养需求。同时,由于包含新的思想与内容的教材编写、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以致有关该课程的教材虽多,但内容陈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时效性也随之较差。

2.3 前导课程基础薄弱,课程衔接不紧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综合性使得初学者要掌握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其管理方面的功底比较深厚,但信息技术类知识薄弱,再加上教材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介绍不够详尽,造成前导课程知识未成体系,不能有效支撑该环节课程的学习。其结果往往是广大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对课程缺乏足够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被动接受知识,以致常常会感到枯燥和抽象,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进而失去学习该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2.4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并缺乏专业针对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计划,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安排上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课程总学时有限,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留给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已所剩不多。同时,即使安排了一些必要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活动中具有典型教学意义、比较综合完善的模型或模拟系统还比较少;第二,由于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以致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很难理解和领悟实践教学内容中具有工程化思想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或程序开发等。

3 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

3.1 根据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经管类专业现状和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是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面对不同的经管类专业,广大教师要根据其专业定位,确定哪些专业、在什么条件下适用讲授什么类型的内容。如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及常用的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总体设计和应用技术的一些关键点;有选择地选取会计核算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

3.2 根据时展现状,及时更新教材知识与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如其内涵一样,是随时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课程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也应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匹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保留那些经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不断补充当前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如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中涉及的数据挖掘技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所应用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协调等。

3.3 根据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适时增加前导课程及其回顾与讲解

在专业培养的课程结构和课程衔接上应通盘考虑,遵循前导课程为当前主导课程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就已经具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在保证课程总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其前导课程的回顾与讲解,帮助学生尽快回忆起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接受课堂新知识点的能力。

3.4 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特点,丰富教学手段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涉及知识要点散而多,因此,针对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采用一种合适的教学手段或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供应链管理系统章节,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沃尔玛如何通过基于IT驱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从产品采购、配送到仓储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节约每一分钱,从而提供与竞争对手同价甚至更低的价格。使学生认识到供应链系统在帮助企业取得成本领先,获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该章节的兴趣;又如在课程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章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组合的方法进行讲解,选取该专业相关联的信息系统开发作为对象,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绘制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如何设计数据库、业务逻辑是否符合实际需求等内容。

3.5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教学环节的支撑作用

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才能更好的促进其掌握理论知识, 并能进一步用理论来指导其动手实践。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属于隐性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理解和领会,在该课程教学中,除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外,应着重考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以及实践教学与理论讲解的衔接程度。因此,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对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正确应用,可以考虑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理论教学后,就立即安排实施实验。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尝试性地提出了面向经管类专业优化课程建设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但这并不全面,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仍需广大一线教师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特点,积极践行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 周洋.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3):49-50.

第11篇

精品课 管理信息系统 分类建设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知识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日益突显其重要性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校精品课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7年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提出了“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性原则,旨在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改革是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并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的人机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没有一个大型企业不重视MIS建设的,在此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便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或专业选修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作为区级精品课项目,我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结合专业需要及社会需求,针对经济管理类和电气信息类专业,实施了分类建设。

二、分类建设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经济、管理的基本模型、方法,讨论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管理,辅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由于不同专业教学方向的差异,课程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作为区级精品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认真研究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入手,应用现代化的设备,实施分类建设,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互动性及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使精品课程更具活动,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专业需求,分类确定教学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从经济管理类专业外延到了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对象不同,其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也极不相同。

1.经济管理类专业

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以此为目标设置了相关经济学、管理学方向的体系课程,此专业学生具备了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业务处理流程、管理方法及模型等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开发技术、系统管理及维护等技术知识。因此,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制订教学大纲时突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技术、方法及过程等教学内容。

2.电气信息类专业

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但对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知识缺乏系统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以专业选修课程的形式,完善了专业知识体系,针对此专业特点在课程建设中突出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等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强化管理方法、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扩展知识面,为其从事系统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教学目标,分类规划教学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应结合专业特点,研究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教材选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上合理规则教学任务。

1.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任务而编制的重要教学文件,也是规定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式、学时分配的基本纲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面向两大类多个专业开设,制订适合本专业实际需求的大纲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以开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为基础,分类制订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两类专业教学的侧重点,突出了专业所需相关知识、技术。

2.教材选择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选择的合理性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安排及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本课程依据两类教学大纲,选择适合的教材。

目前,国内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阐述了MIS与管理、信息、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并以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为主线安排章节内容,此类教材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另一类以管理方法、管理模型与理念、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分块设置章节内容,突出了经济、管理相关模型结构与理论知识,适合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使用。

3.理论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内容的来源和选择应体现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应建立在授课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体系,研究理论教学方法,达到以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体现不同专业需求的偏管理或重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

经济管理类专业,侧重计算机系统概念、框架、技术及系统过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到运行维护的开发过程,掌握开发技术。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完整系统入手分析系统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运用MIS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方案的能力。

电气信息类专业,侧重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客户关系管理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管理方法、系统模型等内容。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确定讨论小组,制订计划,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入口,通过阶段性的调研、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教师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实践教学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果不佳,本精品课建设中依据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组织中将学生按人数划分若干项目小组(一般五人一组),确定小组项目课题,明确小组人员分工(按软件开发小组的人员组织结构划分),制订项目计划,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实施项目。将项目阶段任务分解到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中。课内实验以项目开发流程为主线安排实验内容,课外实践以小组合作形式推动项目开展。课程结束,项目结题,各小组进行项目答辩并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电气信息类专业,采用分块组织方法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按照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相关内容安排课内实验(如用友软件的使用、ERP的使用等),通过实验熟悉此类系统的功能、特点,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及数据流动过程,明确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课外实践,分组进行,通过调研及实地考查方式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等,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形成相应报告。

5.考核方式

考核过程是一种评估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对不同专业学生不能采用统一的考核模式,本精品课建设中采用两类考核方法,分别用于经济管理类及电气信息类专业。

经济管理类专业,采用案例分析,结合项目实践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学生对系统开发技术的考核,采用理论笔试、项目质量评定的综合考核方式,其中理论笔试成绩50%,小组项目(根据小组成员分工进行个体考核)40%,平时10%,综合成绩百分制形式记录。

电气信息类专业,采用启发式结合讨论小组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偏重于管理方法等,考核方式侧重于学生平时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小组的阶段性讨论报告50%,期末论文40%,平时10%,综合成绩以不及、及、中、良、优等级形式记录。

五、总结

精品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又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因此,本门课程的建设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分类建设的思想,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合理制订教学大纲、安排教学任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切实做到与专业所需相稳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分类建设的思想指导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柯,梅玉明.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4,(9).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12篇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昔日辉煌

    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真正开始发展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很快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开发了许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模块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高校也先后开设了信息系统专业,致力在研究生层次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就更多了。到20世纪90年代初,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达到了顶峰,称为像现在“Internet”这样的高频词,大有“言必称希腊”的气势。

    如今,充斥我们眼球的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B)等时髦词汇,已经越来越少地听到“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昔日的高频词了。上网输入“管理信息系统”关键词进行一下咨询,就会发现,以往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不多见,更多的是国土、法院、水利、医院、学校等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于1995年创刊的《管理信息系统》杂志也于2002年3月正式更名为《教育现代化》,成为“在教育行业是唯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杂志”。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生不逢时,在IT领域,1995年的一个最大新闻是Windows 95的推出,随后不久铺天盖地出现Internet大潮更是给了《管理信息系统》致命的一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分析

    Internet的出现,不仅是一项技术的创新,更深层次上是一种观念的创新,它从潜意识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使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得以进入实际应用。此外,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已经迫切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必须进行进一步整合,信息技术必须为管理服务。而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多管理论文,,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ERP是在传统的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高级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经历了从简单、局部应用到高级、全面解决管理问题的一段比较长时期的发展历程,管理的侧重点也从原先的侧重于物流(原料、产品)扩展到物流与资金流相结合,进而扩展到再与信息流结合在一起;范围也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所有方面。ERP集成了全员质量控制、准时制生产、约束理论、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实验室管理、电子数据交换、项目管理、运输管理、设备维护、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ISO论证、业务流程重组等丰富内容。ERP首先体现了一种全新管理思想,将这种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就形成了ERP的具体解决方案。

    企业资源计划和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联系是最为密切的,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最多的。ERP首先应该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必须为管理服务,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现代管理思想+信息技术手段;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一套计算机信息系统,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管理体制,其深度和广度已经不能和ERP相提并论了。

    (2)客户关系管理融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等。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客户关系管理,凝聚了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构成了CRM软件的基石。CRM是围绕客户关系的整个业务和信息系统的集成。CRM是体现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是管理思想、业务、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像建立呼叫中心这样的新生事物,其范围已经超越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不能把客户关系管理笼统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

    (3)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诚然,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多信息,但是,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当然也不能说电子商务是某个管理信息系统。

    (4)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主5将客户、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达到对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产品服务各环节供应链资源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供应链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信息系统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内容融合了业务活动,因此,也不能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个子系统来简单概括供应链管理。

    (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把制造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工作通过计算机连成一体,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最优化的集成制造系统。CIMS需要和CAD、CAM有机集成,而CAD、CAM本质上讲,可以说与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差距就更大了。

    此外,在许多学术着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将MIS、ERP、CRM等并列情况,更是不妥。如果我们把管理信息系统比喻为一个旧瓶,它已装不下信息化领域出现的这么多新酒,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如发现本文内容有缺失,请联系本站管理论文编辑组。谢谢您的支持。 与以上解决方案之间的冲突和概念模糊不清状况,必须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分析。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扬弃与发展

    为了给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细分如下:

    1.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开发的方法、实施的步骤等,这些理论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并且仍然在指导着信息化的实践,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精华部分。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囊括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我国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以习惯上我们也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称为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这种提法是相对的。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果我们仍然将ERP、CRM、EB等统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将MIS和ERP、CRM等并列,就会犯概念上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抛弃“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种提法,而代之以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等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3.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对于绝大部分非企业单位而言,我们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法院管理信息系统、机关事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单位的特点是非工业企业,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因此,可以继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个概念。

    4.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另外重要两个的分支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由于这两个学科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并且有相当部分投入了实际应用。从广义上讲,这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宜再称这两个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而是列入人工智能领域,分别称为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