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10-12 16:1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草莓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草莓;栽培技术;高产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草莓的生育周期内,冬春季节是重要时期,把握好草莓的生长发育特点,依据环境条件和冬春气候状况,搞好草莓冬春季节的管理,可使草莓生长旺、结果早、品质优,为稳产高产打下基础。现将我县草莓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一、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适时早栽能保证草莓在开花结果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尽快形成健壮植株,从而能使草莓提早开花结果,提早成熟上市,并获得较高产量。经多年试种观察,在我区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草莓的适宜定植期。在此时期内,应尽量提早定植。为获取高产,定植时按双行三角形种植方式合理密植,株行距(18-20)cm×30cm,厢宽60cm、沟宽30cm,每亩栽7400~8200株。种植后勤灌水,刚定植后的草莓幼苗不耐旱,受旱时很容易死苗。在定植草莓后7d内,一定要保证供给充足水分。一般每天上午灌(淋)水一次,如遇阴天可隔天灌(淋)水一次。7d以后,幼苗基本恢复生长,抗旱力有所增强,以后可适当减少灌(淋)水次数。

二、实施地膜覆盖

实施地膜覆盖对土壤保湿保温和抑制杂草生长等有良好效果,可减少土壤管理用工。覆盖地膜时期一般以在草莓现蕾后至开花前进行为宜,在我区以11月中旬前后进行最为适合,不宜过早或过迟。覆盖过早,易引起土温过高,不利于根系和植株生长,甚至会出现“烧苗”现象,也不利于早期的土壤管理和施肥。覆盖过迟,不利于土壤保温,会影响根系和植株生长,更不利于土壤保湿、杂草防除、果实防病和洁净果实的生产。覆盖用的地膜通常为黑色膜、白黑双层膜或银黑双层膜,不宜采用透明膜。

三、注意防寒

草莓是温带常绿植物,喜温凉气候,耐寒不耐热。草莓叶子在5℃以下虽停止生长,但仍可完整保留并能进行光合作用。冬春季节草莓常处在发生冻害的低温条件下,因此仍需做好草莓的御寒防冻工作。当冬季低温来临时先给土壤灌1次水,然后用干草、作物秸秆等物覆盖,覆盖的厚度因覆盖物不同而不同,一般干草类为4~6cm,用地膜覆盖防冻效果更好。

四、注意防旱

草莓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湿度适宜,则生长开花和结果良好;若空气湿度过小,则生长发育不良。特别是开花坐果和幼果生长期,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这时较大的空气湿度对开花结果有利,不致造成花及幼果干缩,且能延续采果期,产量也有所提高。草莓是浅根性植物,主要根群分布在20cm土层中,吸水能力弱,对水分反应敏感,所以要求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一般草莓生长要求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冬春季节干燥少雨天气常引起土壤干旱缺水而干裂,扯断草莓根系,影响正常生长。因此,必须进行灌水防旱。

11月中旬至12月上中旬,天气干燥,雨水稀少,而这时草莓正处于生长高峰期,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应及时浇水,促其发棵,使其长出较多的叶片以利光合作用。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促使植株长得根深叶茂,增强其越冬能力。在中耕时应及时除去田间杂草。同时要及时摘除老叶和疏花疏果,使每株保留花序2~3个,每个花序留果3~5个。利于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发育,降低畸形果率,促使果个增大,提高果品的质量。进入果实成熟以后,干旱时应在每次果实采收后的傍晚浇小水,切勿大水漫灌,否则易感染病害,引起大量烂果。

五、适时追肥

草莓根系浅,生长旺,开花结果集中且花果期长,因此必须选择含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栽植。草莓对肥料的需求量也比较多,因此在栽植草莓前必须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以磷、钾肥为主,配施少量氮肥。在草莓的生长期内及时追肥,对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追肥一般在定植后、11月现蕾期、果实盛产期、旺产期追四次速效肥。在定植成活后的11月下旬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10kg,施用时,可先将化肥溶解在水中,然后结合灌水施用,也可在二行草莓植株中间开一条浅沟,深10~15cm,将肥料均匀施入再浇水。在现蕾前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8kg,覆盖地膜的可用打孔器打孔施入,也可将肥料用水溶解后利用管状器具灌入。因开花结果期需养分较多,需在始产期、盛产期各追施肥料1次,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kg,二次肥料施入间隔时间约10~15d。除上述追肥外,在生长季节,特别是现蕾后可每隔10~15d喷施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3~4次。

六、加强花果管理

在草莓管理方面,平常除了做好及时摘除病叶、老叶、葡匐茎等基本工作外,要着重抓好以下花果管理工作。一是促进果实着色,增进品质。二是开展疏花疏果,降低畸形果率,提高单果重及果实品质。主要是及早摘去发育欠佳的小花、小分枝果、弱小果、畸形果和病虫果等。

第2篇

关键词:草莓 高产栽培

草莓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较快的水果。由于营养丰富、果实汁多味香、风味可口,食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现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果中珍品。栽培过程周期短、成熟早,适应性强,易于管理,产量高,收益快。效益好。经多年的努力,本地草莓种植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亩产2000~4000kg,收入2~3万元的种植户不在少数,有必要进行总结。

一、品种选用

品种选用应注意适应性广、早熟、丰产、抗病、质优、耐储运,兼顾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高,休眠期短或无休眠期,抗寒性强等特点。片面追求薪奇特品种应慎之又慎。大棚冬草莓栽培的品种,除了要求生长势强,果型大、肉质细、香气浓、品质好、产量高外,还要选择早熟、休眠期短、低温下着色好的品种,如丰香、明宝、金樱1号等。

二、整地、施肥、做畦

1.整地

草莓根系浅,多分布于12~20cm的土层中。要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1.5~2.0%之间,保水保肥能力强,酸碱度呈中性的沙壤土为宜。

2.施肥

腐熟好的优质农家肥5~6m3/亩,饼肥100~200kg/亩,磷酸二氢铵20kg/亩,钾肥8~10kg/亩。大量施用速效肥易造成肥害和土壤的盐渍化。

3.做畦

南北方向高畦,畦面平整,垄沟宽20cm。

三、定植

阴天或晴天下午定植,选用4~5片叶的壮苗,亩用苗依品种略有差异,一般为9000~10000株/亩。定植深度。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根系舒展,全部埋入土中。苗的弓背朝向白垄沟,适当拍压,浇透水。定植后7天缓苗结束。

8月中下旬即8月15~30日定植,平均单株产量可达220克左右,一级果率70%。

四、扣棚

扣棚至现蕾前,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2~15℃,以利于打破和抑制植株的休眠,促进营养生长。现蕾到开花前。温度白天应控制在23~26℃.夜间8~12℃。开花和果实膨大期,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6~8℃,此期温度过高虽有利于果实着色和提前成熟.但易造成果实个小、品质差。果实采收期,白天控制在20~23℃,夜间6~8℃,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通过放风和揭盖草帘来调节温度。

五、环境调控

扣膜后,白天控制温度25~30℃,夜间5℃。开花后果实进入膨大期,白天控制温度20~25℃,夜间8~12℃。只要白天大于20℃,夜间高于6℃,尽量廷长光照时间。注意放风排湿,RH40~50%。

六、肥水管理

快速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复合肥,叶面喷撒0.1~0.2%磷酸二氢钾2~3次。现蕾至初花期及时疏花、疏果,每株保留2~3侧花枝。留果7~12个。50天后的老叶、病计及时摘豫。

七、采收

果实充分膨大,表面变红采收。一级果重20~30g,二级15~20g,三级10~15g。

八、病虫害防治

病害,灰霉病、芽枯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霉病、菌核病等均有发生。特别是灰霉病、芽桔病,白粉病发生普遍且严重。 防治措旅: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WP 700倍液;50%海因WP 500倍液,均匀喷雾(扑海因不宜与其他药剂混用;也不宜与速克灵、农利灵等杀菌剂交替使用)。芽枯病,可用50%多菌灵WP 600倍液I 70%甲托WP700倍液,均匀喷雾。白粉病、可用50%硫悬浮剂 200~300倍液、50%粉锈宁WP1000~1500倍液,l5%腈菌唑WP2000倍液,均匀喷雾I或用250克硫磺粉+500克锯木粉混合多份分装,点燃熏蒸。

九、收获

草莓是浆果型植物.收获过早.果实味道不好;收获过晚,不耐贮藏。因此.要适时收获。采摘过程中,要小心用手指掐断。以免把别的果实扎破。冬草莓10~11月开花的40~50d成熟,采收必须及时,采收过早品质差,产量低;过晚则不耐运销,严格掌握采收成熟度,每天采收1遍,严防漏采。一般顶花序和第1腋花序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采收,第2腋花序以下则在4~5月采收,产量22.5~30.0t/hm2。当草莓采摘一段时间。可结合浇水.再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或钾宝150~225kg/hm2以利于后期果实的膨大,提高产量和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进入5月草莓采摘后期,可以撤除棚膜。

参考文献:

[1]刘明熙,施守华,胡长安,韦永保. 广德县草莓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12).

[2]王玉坤,张放,祝庭耀. 国内草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 北方园艺. 2003(06).

[3]陈铣,花秀凤. 福建省草莓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福建果树. 2004(03).

[4]丁晶. 草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J]. 北方园艺. 1996(05)

[5]张新忠,邓明琴. 栽培草莓结果习性类型及应用[J]. 北方园艺. 1993(05).

[6]郭黎明. 国内外草莓生产现状[J]. 甘肃农业科技. 1986(03).

[7]魏文麟,林碧英,曹健. 草莓的物候期和生育习性观察[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7(01).

第3篇

一、主要性状

1、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大,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35g,最大单果重达52.59g。果实圆锥形,果面鲜红色,有光泽,美观漂亮,畸形果和沟棱果少。外观品质极优,明显优于丰香。温室栽培连续结果能力强,采收时间集中。第一级序果和第二级序果形状及大小相差较小,整齐度好。果肉白色,种子平于果面,分布均匀。果实甜酸适口,香味较浓,质优。可滴定酸含量0.94%,可溶性同形物含量10.2%,均与丰香相当。果实硬度0.762kg/cm2,明显大于丰香。

2、生长结果习性

植株长势及叶片形态与丰香相似,但略比丰香直立,新茎分枝稍少,花序上花朵数稍少。株高20-25cm,叶片大,叶色浓绿。匍匐茎苗40-60株,花梗粗壮,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均比丰香早5-7天,休眠期极短,冬季温室栽培矮化程度轻。抗草莓白粉病能力明显强于丰香,抗草莓疫苗、草莓炭疽病能力与丰香相当,抗矮化能力优于丰香。日光温室栽培2002年每亩产果2150kg,2003年每亩产量2450kg,2年平均每亩产量2300kg,比丰香高11%。

3、成熟性:佐贺清香属中早熟品种,2009年东阿区域地膜栽培,萌芽期2月28-30日,初花期3月25-28日,盛花期4月12-22日,果实初熟期4月26日,盛熟期5月5-12日,采收结束期5月30日,上市较均衡,收获期长,便于储藏运输。

4、丰产性:丰产性状好,因株态较开散,能接受各个方向的太阳光照。株平均开花数102.6朵,单株最多开花数253朵,单株平均坐果59个,最多达158个,单株平均产量401g。4年区域试验商品果平均亩产量2000kg,最高达2645.5kg,大面积生产示范最高亩产达2466.5kg,比丰香增产22.1%。1.5抗性佐贺清香病害少,抗灰霉病、白粉病、轮纹病等。较耐寒,但不耐旱及高温,40℃以上高温即可见叶面灼伤。

二、主要栽培技术

1、大棚栽培:培育壮苗2月上旬在草莓大棚中选择具有该品种特性的生长势较强的植株作母株,定植于大棚内种植。一般每个大棚需选择母株3000株,大棚使用平畦,畦宽0.5m,在距畦边0.3m处定植母株,每畦栽一行,株距0.4m,应注意摘去花序,将摘去花序凸起的一边朝向畦中心。由于佐贺清香不耐高温,移栽后应在畦边栽一行玉米用于遮荫。培育壮苗还需采取如下措施:

①匍匐茎大量发生期间应注意勤理匍匐茎,引向行间空处,使其分布均匀;

②加强肥水管理,前促后控。即育苗前期,每隔15天左右施1次生物有机肥,并配合施入10-15kg高氮复合肥,促进多发早发匍匐茎,进入3月份应控水控肥,促进花芽分化;

2、露地栽培:东阿区域一般在7月底-8月上中旬适宜,不要晚于8月下旬。经移栽或营养钵育的苗,生长健壮,带土坨定植,缓苗不明显,可以适当晚栽,延迟到9月份进行,过晚不利于苗子的新根生长。草莓在种植前,应彻底清除地里的杂草,施足底肥,进行深翻并做畦。平畦栽培,一般每畦栽4行,行距0.25m-0.3m,株距0.2m-0.25m,每亩地7500-8000株。为了减少地上部蒸发量,最好选择阴天栽培,晴天应避开中午炎热时进行,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后,主要注意水分的管理,栽后立即浇水,必须浇透。高温干旱情况下,栽后3-5天,隔天浇一次水。浇水后要检查,扶起被水冲到的苗,露根的需培土,去掉苗心的淤土并及时中耕,促进缓苗。移栽后10天左右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苗,以保证亩株数。

3、精耕细作,施足基肥,适时移栽东阿区域实行冬暖式大棚较多。要下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牛、鸡粪等杂肥3000-3500kg、复合肥80kg、尿素10kg,有条件的再配合施入150kg腐熟豆、菜饼,开沟作畦,畦面宽0.5m、沟宽0.3m、畦高0.2-0.25m。移栽时间据多次试验以2月5-15日最佳。

4、合理密植,牛店镇黄七元村点多年试验表明,每个大棚密度在6000-10000株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如超过10000株,果型小,商品性不好,病害严重,烂果多。故以高垄双行亩栽7000株左右较为适宜(小行距0.3m,株距0.15m)。栽时要做到边开穴边栽,使根系舒展,随后用碎土将苗挤紧压实,栽植深度以掌握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原则。栽后立即浇水,以后2天浇1次,以缩短缓苗期,10天左右长出新叶后保持田间湿润即可。

5、科学覆盖除草地膜,加强肥水管理除草覆膜除能提早上市、增加效益外,主要是防止果面污染,所以应在移栽后及时覆膜。覆膜前先用60%多菌灵1500g兑水175kg进行土壤封闭杀菌,采用边覆膜边掏苗的办法。

6、植株调整

①经常性地摘除草莓基部枯叶、病叶、老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草莓叶龄超过60天,即无光合效能,可去除;

②摘除匍匐茎。佐贺清香在开花结果的同时抽伸匍匐茎,为减少养分消耗,应及时摘除;

③疏花疏果。佐贺清香草莓开花多,应适时进行疏花疏果,疏去四、五级花及无效果,以达到多结大果、结商品果的目的。

第4篇

20*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8.8万亩。其中,水稻是我市播种面积最大的种植业,也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负有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的重任。蔬菜是我市农业产值最高的种植业,是发展最快,农民受益最多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亮点。近年来,我市农作物育种技术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如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单产已突破834千克。目前,我市已选育出10个杂交粳稻品种,早籼稻及晚粳稻新品种2个;选育出瓜菜新品种15个;选育出杂交抗虫棉新品种1个。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重大战略任务。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竞争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市主要农作物种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育成品种市场竞争力不高。生态适应区域范围太小,大量出口创汇蔬菜良种依赖进口,育种缺乏优质专用型种质资源;二是育种手段仍以常规为主,高技术育种技术急需建立,一些关键育种技术有待突破;三是种子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种业企业。因此,充分发挥我市主要农作物育种的优势,提升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水平,通过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重大科技专项,有效地保持和发挥我市在水稻、瓜菜、棉花育种领域国内先进地位,对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效益、安全为中心,以实施本专项的重大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通过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机融合,选育优质高效品种,结合新品种繁育、中试(示范)、推广,进一步增强水稻、瓜菜等主要农作物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乃至全国的粮食、瓜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全面提升我国水稻、瓜菜等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我市种植业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跨跃发展。

2、发展目标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稻、瓜菜、棉花等品种培育持续创新能力。通过攻关,使我市的籼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常规水稻品种和瓜菜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获得1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专利;培育优质、安全、广适应性新品种8-10个,其中具有重大推广前景的品种5个,获得新品种保护3个;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5个;建立一批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新品种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

二、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一)重点研究领域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水稻育种技术

籼稻、粳稻、糯稻种质资源收集,构建核心种质,有利功能基因的挖掘;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晚稻、早稻、常规稻新品种定向培育技术;优质、安全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水稻褐稻虱、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的创制及利用技术;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技术;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2、瓜菜育种技术

芥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草莓等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子评价技术;核心种质资源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克隆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功能型与加工专用型新品种选育技术;特异种质材料的创建与雄性不育系的开发利用技术;瓜菜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育种技术;高亲和性瓜类嫁接砧木种质资源的创制技术;草莓杂交育种技术;优质鲜食、加工草莓品种选育。

3、棉花育种技术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评价与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聚合育种技术、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抗黄萎病、抗棉铃虫筛选鉴定技术;抗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棉铃虫、棉蚜、抗干旱、盐碱及除草剂、提高棉纤维长度、强度及改善纤维柔性、细度等定向基因转化技术;三系杂交棉育种技术。

4、水稻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水稻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超级稻环保型栽培技术;水稻节本增效轻简精准栽培技术;抗(耐)逆境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水稻持续高产、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模式;水稻两熟或多熟制持续生产关键技术;适宜机械化制种技术;确保种子纯度的繁种技术。

5、瓜菜高效安全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瓜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精准栽培技术;主要病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瓜菜专用育苗基质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主要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利用雄性不育系高效杂交制种技术;创汇蔬菜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瓜菜及砧木高效省本制繁种技术;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

(二)中试、示范和成果转化

1、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与产业化。

重点推广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甬优6号、甬优9号等;推广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新育成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及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力争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家、省、市的审定;优质稻谷加工与大米配色技术。

2、高效、安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重点推广早籼新品种甬籼69;推广优质、安全晚粳稻新品种宁03-88,宁04-81等品种;重点推广省本高效的单季直播、机械插秧等技术;育成新品系参加省、市各级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育成能作主栽的新品种。

3、优质瓜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重点推广已育成的芥菜类、瓠瓜、甜瓜、豆类、茄果类等功能型、加工型新品种;瓜菜产后加工、保鲜与贮运技术;新育成品种在省内外作生态适应性试验示范。

4、棉花育种技术

重点推广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慈杂1号在浙江棉区及长江流域等适棉区种植;研究慈杂1号主要栽培因子肥料与密度构建的主要技术指标,完成高产优质低耗的配套栽培技术;选育的慈杂5号和慈杂6号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力争育成我省主栽品种。

5、主要创汇蔬菜品种国产化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已育成的刀豆、榨菜、加工甘蓝等新品种及其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创汇蔬菜品种高效制种技术;新型生物农药、性诱剂推广等。

6、优质鲜食草莓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重点推广日本引进的新品种“红颊”和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凤冠”;建立良种繁育资源圃;试验示范遮荫避雨育苗技术和示范推广专用育苗地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土壤杀菌、草莓专用有机肥、微滴灌灌溉、蜜蜂放养、温湿度调控等多样化增效技术。

7、水稻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水稻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性病虫预测与控制技术试验与示范;制定水稻节本增效轻简精准栽培技术规程;抗(耐)逆境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水稻持续高产、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模式试验与示范;水稻两熟或多熟制持续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

8、瓜菜高效安全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瓜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精准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瓜菜专用育苗基质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试验与示范;主要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发与示范;创汇蔬菜国产化良种高效制种技术。

三、重点项目

根据本专项目标,未来5年,应组织实施8个重大专项。

1、安全、优质、广适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创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材料;选育广适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种子标准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制定超级稻种子生产技术标准;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稻谷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制定超级杂交水稻稻谷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和建立超级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经营体制。

预期目标:

育成适宜于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稻区不同栽培季节种植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3-5个,在省级以上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5%以上,单季百亩方均产超800千克,连晚百亩方均产超700千克,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以上标准,抗1-2种主要病虫害,对穗期高温和低温的耐性达到常规稻水平,最适宜种植区域由目前的两个纬度带扩大到4个纬度带。育成组合的应用面积由目前的10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育成不同遗传组份、不同形态类型和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各3~4个;力争在不同遗传组份的早、中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上有重大突破。

2、安全、高效水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单季晚粳(糯)稻新品种选育;双季晚粳稻新品种选育;特早熟晚粳稻新品种选育;早籼专用稻新品种选育;功能型晚粳(糯)稻新品种选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各种特异性状种质资源创制。

预期目标:

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2~3个,新品种要求比同类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或较抗稻瘟病(3~5级)、白叶枯病和褐稻虱(5级),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稻米标准3~4级;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审定;总结制定一套与新品种相配套的安全、高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早晚稻新品种百亩示范基地3-5个,年推广面积5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

3、优质抗病瓜果类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甜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系列优质甜瓜新组合;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选育西瓜、甜瓜和黄瓜专用嫁接砧木品种;进行整枝、嫁接、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配套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制定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研究甜瓜及砧木高效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草莓加工、鲜食专用品种杂交选育技术研究;对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选育的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

收集甜瓜种质资源100份,并建立甜瓜种质资源圃1个;育成优质甜瓜新组合2-3个;网纹甜瓜品种要求座果容易,平均单果重1-1.5千克,网纹美观,中心糖度15%,较抗白粉病;洋香瓜选育生长前期较耐高温强光照后期耐低温的秋季专用品种;薄皮甜瓜较*海东青增产12%以上。

选育瓜类专用嫁接砧木品种1-2个;要求耐重茬,对枯萎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效达到90%以上,嫁接后不影响品质;新品种申请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总结配套高效生态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制订一套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建立新组合推广示范及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3个,累计推广示范面积3000亩。

选育鲜食草莓新组合1-2个,要求育苗和大田栽培容易,果实圆锥形,色泽鲜红,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果皮不易破损,较耐贮运;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5克以上,产量较当前主栽品种“丰香”高10%以上;在长期低温条件下连续结果性强,畸形果少;较抗(耐)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4、主要创汇蔬菜良种国产化与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收集研究小松菜、高菜和其他叶用芥菜、刀豆等种质资源;利用航天育种、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系列适宜加工的小松菜、高菜和刀豆新品种;制定小松菜、高菜和刀豆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分析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蔬菜品种中主要营养成分,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其营养成分和商品性状的影响;探索降低腌制高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并制定加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高效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建立技术示范基地,进行良种推广应用。

预期目标:

育成能替代进口品种的小松菜、高菜、刀豆等加工蔬菜品种3-4个;制定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试验总结出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蔬菜品种高效制种技术;建立良种生产基地1个,面积为200亩以上,年提供蔬菜良种1万千克以上;建立创汇蔬菜示范基地2个,累计推广良种与配套技术5000亩次。

5、加工型芥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从国内外引进鉴定、评价芥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毒病的田间自然鉴定,为培育优质、抗病、丰产的芥菜新品种筛选抗源;创建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变异材料,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通过变种间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转育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创造新的雄性不育材料,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航天育种、化学诱变等手段创造及筛选变异材料;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选育系列芥菜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制繁种技术研究和繁种基地的建立,种子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芥菜新品种(组合)无公害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

收集加工型芥菜(榨菜、雪菜)种质资源150份,建立芥菜种质资源圃1个;筛选获得抗病毒病的芥菜(榨菜、雪菜)材料2-3份;育成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加工的芥菜新组合3-4个;制定芥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综合防治病毒病措施及降低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的技术体系;建立新组合推广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2个,累计推广面积3000亩次。

6、地方特色蔬菜品种资源搜集、保存、创新与利用

研究内容:

搜集脆瓜、菜瓜、葫芦、黑油茼、矮抗青、茄子、豇豆等地方种质资源,鉴定其生物学特征特性,通过提纯复壮,保存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育种和回交转育等手段,创造特异种质材料,选育新品种;研究适合*地区高效、生态、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和高效制种技术。

预期目标:

搜集、鉴定与纯合脆瓜、菜瓜、葫芦、黑油茼、茄子、豇豆等地方品种20个;创制高抗白粉病种质脆瓜及耐高温茄子材料各1份;选育脆瓜、菜瓜、黑油茼青菜、茄子、豇豆等新品种6个;总结制订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和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累计推广地方特色蔬菜新品种1万亩次。

7、设施栽培蔬菜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适宜我市设施栽培的专用甜瓜、黄瓜新品种选育;专用茄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优良新品种设施栽培专用育苗基质、栽培季节、肥水管理、温光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措施;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

预期目标:

育成设施栽培专用甜瓜、黄瓜新组合各1个,要求甜瓜耐低温弱光性好,早春坐果率高,中心糖度达15%以上,较抗蔓枯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育成设施专用番茄、茄子、甜(辣)椒新品种各1个,要求番茄果实圆形,皮色鲜红,单果重15g左右,糖度8~9度,品质好,较耐贮运,甜(辣)椒果型大,单果重120g左右,果肉厚7~8mm,产量较当前主栽品种“中椒1号”提高8%以上。

8、高产、优质、低耗型棉花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征集不同生态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及亲本提纯;选育不同特色的杂交棉花新组合;创制大桃型及优质型棉花新种质;继续进行棉花抗虫育种;研究制定抗虫杂交棉花高产优质低耗的模式栽培技术;研究抗虫杂交棉人工制种技术标准。

预期目标:

通过抗虫转基因安全性评估1份;育成适宜于浙江棉区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系1~2个,要求产量比对照杂交棉湘杂棉2号增产10~15%,棉花品质的主要性状比强度达到30cN/tex、纤维长度达到30mm,马克隆值达到国标;育成不同类型的棉花新品系2-3个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区域试验;力争杂交棉花品种在优质、大桃和高产类型上有所重大突破。

四、创新平台建设

为加速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创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海南水稻、蔬菜育种基地等一批育种与良种繁育基地。

1、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建设*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要开展水稻、蔬菜、瓜果等种质资源的调查、引进、搜集、鉴定、评价、长期保存及DNA指纹图谱研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为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等服务。

2、*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地方瓜菜种质资源搜集、鉴定、利用等;选育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及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瓜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瓜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瓜菜产后商品处理及加工技术研究应用。

3、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整合我市在杂交粳稻育种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建设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心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材料的创制,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选育广适应性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

五、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和市农业局、市农科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种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咨询委员会,负责专项总体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制订,对专项实施的项目组织评审、项目承担单位的遴选,监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跟踪管理及绩效考核。项目采用课题负责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方式,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多渠道多方位加大科技投入

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主导作用,着力加大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的资金投入。市科技经费以及其它各类支农经费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涉及本专项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成果转化资金、浙江省科技厅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今后五年,在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经营能力的同时,提取一定的经费反哺科研工作,同时,设立种业发展风险基金,每年从杂交水稻种子经营收入中每公斤提取0.2元,瓜菜种子销售利润中的10%作为风险基金,提高本专项实施的风险抵御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06-01

八湖镇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东北部,被誉为“草莓之乡”,所产的长虹岭牌无公害草莓因其酸甜可口、色泽艳丽、柔软而畅销省内外。为打造这一优质品牌,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该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已连续举办了4届草莓节。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草莓品质,正在进行试点有机草莓种植技术。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培育壮苗

草莓健壮苗的标准:具有4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度1.2 cm以上,根系发达,苗重20 g以上,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

4月下旬育苗,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施腐熟有机肥75 t/hm2,深翻耕匀后做成宽1.8 m的平畦。将健壮无病母株定植在畦中间,株距50 cm,行距60 cm,每畦2行。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浇1遍大水,以后及时浇灌。缓苗期最好用遮阳网覆盖。生长前期可追施少量氮肥,施用量150 kg/hm2。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引茎的同时要在匍匐茎第2、4等偶数节位上压土,以促进子苗生根。匍匐茎大量发生时,可追施复合肥1次,施用量225 kg/hm2左右。整个生长期要及时人工除草,见到花序立即去除,以减少养分消耗。

2 定植

2.1 整地,施基肥

在草莓栽植前要进行深翻整地,深翻30~40 cm。保护地栽培草莓肥料施用以基肥为主,应一次性施足。结合翻地施优质农家肥75 t/hm2、复合肥(15-15-15)900~1 050 kg/hm2。最后要把土壤耙细、耙平。起垄栽培,垄宽40~50 cm,垄高15 cm,垄沟宽30 cm。

2.2 定植方法

定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垄栽2行,行距20 cm,株距15 cm,栽苗13.5万~15.0万株/hm2。栽植时注意苗弓背向沟,将来花序抽向垄两侧,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好。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1-2]。缓苗前及时浇灌,并用遮阳网覆盖,利于成活。

3 扣棚

11月下旬扣棚,目的是让草莓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休眠,有利于腋花芽分化,提高产量。休眠时间短的品种如丰香可在11月上旬扣棚。棚膜应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扣完棚后扣黑色地膜,黑膜可除草保温,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方法是先将老叶全部摘掉,移至棚外焚烧或深埋,防止病虫滋生和蔓延[3]。盖膜后随即将苗破膜提出。

4 田间管理

4.1 温湿度调节

扣棚后,一般情况下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 ℃为宜。待出现1~2片新叶时可喷洒5~10 mg/L赤霉素打破休眠,休眠浅的品种喷1次即可。休眠深的品种可在现蕾时再喷1次。最低温度6~7 ℃时应做好棚内保温。早晚开始揭放草苫。扣棚后约30 d开始现蕾,开花前1周左右停止浇水。开花期白天温度25~28 ℃,夜间10 ℃为宜。果实膨大期室内温度维持在20~25 ℃,夜间6~8 ℃。当空气湿度在40%~50%时,花粉发芽率最高,若达到80%花粉无法正常散开,发芽率也低。为了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可采用膜下浇灌,切忌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在中午气温高时放顶风换气,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棚内湿度。

4.2 蜜蜂授粉

草莓属自花授粉,为了促进授粉、减少畸形果,可在棚内放置蜂箱,每棚放置1箱。蜜蜂喂食白糖或蜂蜜。

4.3 追肥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厩肥、沼气肥、绿肥等),化肥为辅。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速效性肥为主,掌握适氮、增磷钾的原则。通常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0.3%~0.5%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1%~0.3%硼酸、0.03%硫酸锰、0.01%钼酸铵或天达2116等有机营养液,以促进中后期果实的良好发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根外追肥以现蕾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最需要,喷布时间以15:00后为宜[4-5]。

4.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抓好关键防治期,具体如下:①草莓白粉病要早防早治,以预防为主,可选用硫磺悬浮剂。发病后可用硫磺熏蒸结合喷洒晴菌唑治疗。②草莓开花期前防治灰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盛果期灰霉病采用烟熏的方法防治,用20%速克灵烟剂1 500 g/hm2傍晚点燃,密闭棚室,过夜熏蒸。③草莓果实生长期前防治蚜虫等害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22%敌敌畏烟剂37.5 kg/hm2,分6~8处点燃熏蒸。

草莓果实生长期至采收期尽量不用农药。在草莓整个生

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久效磷、甲胺磷、呋喃丹、杀虫脒、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甲基1605、除草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一般在草莓采收前或用药后间隔10 d左右才能采收上市,对残效期长的农药如吡虫啉等应在用药后15 d以上才能采收上市[6-7]。

5 适时采收

草莓开花后1个月左右成熟,温室栽培采收期超过2个月。8成熟采收,不能过熟。时间以11:00前、15:00后为宜。

6 参考文献

[1] 于忠涛,李雷.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 [J].吉林蔬菜,2012(5):6-7.

[2] 王忠和.草莓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烟台果树,2012(2):1-3.

[3] 王永柱,阮利民,吕鹏飞,等.“红颊”草莓育苗及生长特性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2(2):76-77.

[4] 鞠庆华,孟保根,邵祖洪,等.温室草莓架式基质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2(2):72-73.

[5] 耷鑫献.鲜草莓速冻技术[J].农家之友,2012(3):55.

第6篇

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草莓外观鲜艳,风味独特。具有独特是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种栽培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经济作物。草莓才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自20世纪90年代起,设施农业发达国家开始设计各种草莓栽培系统,其中以日本的?{设栽培和荷兰的悬挂式栽培系统为代表。近些年,日本开始研究草莓移动架式早培系统,温室面积利用率可由原来不足45%提高到75%。目前,国内草莓生产模式及相关技术和国外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相差较大。21世纪初,中国各地开始引入日本草莓架式系统,但?体产量水平较低,目前尚为形成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体系。

园区在对近年来国内外草莓栽培发展领域最新技术成果进行研究引进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基质栽培、移动架式栽培,局部新茎加温、营养及时诊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设施草莓移架式栽培系统(图2),形成了符合当地气候特征和设施特点的设施草莓优质高产技术体系,与固定式草莓架式栽培相比,其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58%以上。

设施瓜果菜高效基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蔬菜无土栽培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栽培生产技术之一,由于无土栽培具有许多优点,近几年来无土栽培面积逐年上升。一般依据栽培过程中是否使用固体基质材料,将其分为水培和固体基质栽培两大类。基质栽培是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施用营养液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根据栽培基质形态、成分及形状可分为无机基质栽培、有机基质栽培以及混合基质栽培3种类型[3-4]。

园区依据区域环境特点和技术平台优势,结合不同蔬菜作物生长特性,选择不同栽培基质、营养液配方,集合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先后研究应用了西瓜、甜瓜桶式基质栽培(图3),黄瓜、辣椒袋式基质栽培(图4)以及番茄岩棉+椰糠复合基质架式长季节栽培(图5)等高效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体系。袋式基质栽培设施简单,管理方便,成本较低;番茄岩棉+椰糠复合基质架式栽培充分利用岩棉和椰糠基质的不同理化性质,综合二者优势,采用岩棉块育苗,椰糠栽培袋定植,结合营养液管理、温室环境调控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病虫害的传染和扩散。

自然光型叶菜植物工厂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植物工厂作为国际上公认的高新技术密集型植物生产系统,具有生产计划性强、单位面积产量高,劳动强度低、资源利用率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是未来设施园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5]。

园区根据地区环境特点,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将现有温室改良为半密闭式自然光型叶菜植物工厂,结合人工光型密闭式工厂化育苗、平滑式移动栽培系统、营养液温度调控、营养液模块化管理和蔬菜品质调控等生产技术,总结出一套人工光育苗+自然光栽培的温室叶菜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目前,园区内17 m2人工光育苗系统配套2400 m2玻璃温室自然光叶菜栽培系统的叶菜植物工厂(图6~9),主要栽培品种包括小青菜、菠菜、水菜、生菜、小松菜等,全年可栽培即食叶菜13~19茬,年产量达5万kg以上。园区生产的叶菜具有无病虫害、无农药、生鲜即食等特点。该栽培模式的实施,实现了设施叶菜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有力促进了叶菜育苗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基于潮汐式苗床灌溉施肥系统的花卉栽培技术

设施花卉栽培是现代设施园艺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花卉温室引用了国内领先的潮汐式苗床灌溉施肥系统,系统在进行相关运转参数设定后,可实现自动化定时、定量给水与施肥。潮汐式灌溉技术特别适合盆栽花卉的营养液栽培和容器育苗,具有维持基质结构、稳定根部介质水气含量、保持叶面干燥、提高植株生长齐整度及成品率、高效节约水肥等优点(图10~11)。

热带作物设施栽培技术示范

园区为满足当地旅游休闲及科普教育需求,结合热带作物生长环境需求和栽培技术特点,建造了一座热带植物示范园。植物园集热带植物展示、科普教育、休闲旅游、试验研究于一体,现种植热带、南亚热带植物栽培品种35种,约400多棵,其他植物20多种。主要栽培的热带果树有香蕉、椰子、芒果、荔枝、菠萝蜜、火龙果等(图12)。

“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

农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业环境的远程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农业管理的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系统,可远程监测温室环境,并根据作物的环境需求实施精准的温室控制,科学高效的提高管理温室效率[6]。

园区于2015年开展“智慧农业”相关项目建设,该项目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环境检测、智能控制、数据处理等内容。园区配置气象站,各温室内部安装了摄像头,光照、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土壤pH、土壤EC等传感器,可以进行视频远程监控,室外气象数据收集,室内温室环境监测;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可基于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及各温室内部环境目标设定值,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自动控制棚内的水肥灌溉及天窗、卷膜、风机、湿帘、遮阳等机电设施设备,达到作物生长需要的适宜条件。该系统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总结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建设成立以来,已经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设施园艺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的样板,区域性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转化平台和示范基地。

第7篇

福建省上杭县引种草莓已近10年,开始几年由于引种苗木价格高,种植管理经验不足,产量较低,加上南方雨日较多,白粉病较重,导致种植效益不高。中期经自育壮苗,选择优质高产的丰香主栽品种,提高栽培技术和改进栽培模式,利用黑膜覆盖,将产量提高到1000千克/亩左右,产值近万元,形成了较高效益的黑膜覆盖栽培模式。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引种试验了法兰地草莓新品种。

试验区设在上杭县城近郊的水西村,海拔185米,为冲积土水稻田,年平均气温20.3℃,1月份月平均气温7~10.6℃,极端最低气温-4.9℃,年平均无霜期302天,年降水量1604.1毫米。该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冬季低温期短。试验应用双重覆膜、避雨无公害栽培模式,经3年试验改进,取得了亩产量2000~3000千克、产值2.4万~3.6万元、利润2万~3万元的显著效益。现将这一双重覆膜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二、主要栽培技术

1. 自繁自育,培育壮苗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择利用结果后的无病母株进行移栽育苗。育苗地可就近选择未种过草莓的地段,施足底肥,做成1.5~2.0米宽的大畦,按株行距40厘米×80厘米移植,育苗地面积为栽种面积的5%。栽种后于5月下旬结合施肥进行培土,6月份可以发生大量匍匐茎苗,7月份每一母株选留50~100株,按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进行间苗。定苗后注意中耕除草,5~6月份每隔10~15天追施三元复合肥1次,8月份仅施用磷钾肥。9月上旬可培育出株高15厘米、茎粗1厘米的理想壮苗。

2. 水旱轮作,适时定植 本试验区最佳栽培模式为利用7月中旬早稻收割后的水田,在9月上旬的白露至秋分期间分批定植,10月上旬开花,11月上旬果实成熟开始上市。根据3年观察总结,12月份和翌年2月份气温较低,所结草莓果大质优,产量占到总产量的60%左右,每千克价格可达16~20元;3月份以后气温开始上升,草莓产量较高,但果个稍小、品质差,价格也略有降低,4月下旬采收完毕作早稻栽培。此水稻—草莓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病虫害轻,喷药次数少,草莓优质安全,可达到无公害栽培标准。

3. 选好品种,优质高产 经对比试验,该试验区冬春栽培宜选择休眠期短的法兰地为丰香的换代品种。法兰地草莓叶片近圆形、较厚,叶色深绿,光合作用好,叶柄粗壮有茸毛;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株型较紧凑,生长势强;高抗灰霉病和白粉病,对其他病害抗性也强,病害发生少;休眠期较短,为45小时左右,在短低温区易解除休眠。经连续3年观察,即使暖冬年份也能正常开花结果,适合南方短低温区域栽培。而对比品种日本章姬和红颜,品质虽比法兰地好,但休眠期稍长,暖冬年份较难解除休眠,开花结果较迟,产量较低。

法兰地草莓浆果圆锥形,各茬次果均匀整齐,畸形果少。果实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果肉粉红色,香味中等,甜味浓,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1%以上。果皮较厚,硬度大,耐储运,成熟后自然存放6~7小时仍可保持原色、原味。果型大,平均单果重达到40~45克,最大单果重达到80克,产量高,亩产可达2000~3000千克。上市时间早,一般9月上中旬种植,11月中下旬果实可成熟。缺点是口感、香气比丰香和红颜草莓差。

4. 选好园地,施足基肥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园地是草莓高产的关键。草莓开花结果期长,需肥量大,基肥一定要先施足,一般应亩施沤熟的鸡粪或猪牛栏粪3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100千克,硫酸镁25千克。结合施肥深翻土地,做成面宽50~60厘米,沟顶宽40~50厘米、底宽20厘米,高20~25厘米的南北走向高畦。

5. 双重覆膜,避雨防病 畦面用宽1米、厚0.015毫米的黑色地膜覆盖,按株行距打洞备植。利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是南方冬季低温期提高草莓产量的有效措施,成本低,效果好,可以提高冬季地温1~3℃,可以防杂草,免中耕,减少水分蒸发,保证果实卫生。此为一重膜。

二重膜为活动小拱棚,选择宽1.5米左右、厚0.045~0.08毫米的薄膜,长度与畦长相同,每隔2~3米插好顶高50厘米的半圆形竹片拱架,畦两头半圆形竹片与薄膜扎牢并封口,一只脚固定可旋转,另一只脚活动,盖膜时插地固定。二重膜平时不覆盖,翻放畦沟内,不影响光照,只有在下雨或霜冻前利用其活动性进行覆膜遮盖,主要作用:一是避雨防病,避雨可防止大多数病害的传播发生,加上选择抗病品种,通常只在开花前喷1~2次药防病,结果后不再喷药,防止了果面污染,经检测果实均无农残超标现象发生;二是防冻害,霜冻前覆膜遮盖,拱棚内比拱棚外温度高2~3℃,一般的小霜冻均可避免受害,减少了霜害损失,霜后及时移膜揭盖,可避免影响光照。为提高二重膜的保温效果,减少透光和膜内热量向外辐射损失,二重膜宜选择有色膜或旧膜,选用新膜时霜前在膜上刷1遍黄泥浆。双重覆膜栽培比单重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以上,果实品质也比全覆盖或大棚栽培的高,是目前总结推广的最佳栽培模式。

6.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据多年观察,以白露至秋分期间分时分批定植为佳,可避免集中成熟,上市后每天均有一定产量供应市场。如定植早,则上市早,但前期温度高,花量少,产量较低;如定植迟,则推迟开花与上市期,产量较高。定植方式为双行高畦,定植密度以株距20厘米、行距30~40厘米为宜,亩植8000~9000株。栽时苗弓背方向均朝向畦外,有利于花、果长向畦边,光照较好,果实色艳质优。

7. 加强管理,及时追肥 栽后当日浇足定根水,以后隔3~5天浇水1次。当每批新叶长出后,要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和抽生的匍匐茎,一般保持5~7片正常叶即可。开花结果期间还应疏除病虫果、畸形果、过密果和果柄纤弱的小果。及时追施液肥,以氮、钾肥为主,可用1%尿素+1%硫酸钾,或加入10%人粪尿。每茬果摘完后施追肥1次,灌施于行株间的施肥孔,如用高压施肥机施于株间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加10%沼液灌施或叶面喷施,可以较好地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南方水稻田土易缺镁,基肥未施镁肥的,追肥应补施。

第8篇

论文摘要 草莓是一种世界各国普遍栽培的小浆果,经济价值较高。阐述了园地选择、品种配置、栽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四个环节的草莓露地栽培技术,为提高草莓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草莓露地栽培是指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不采用任何保护性设施(如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的一种栽培方式,栽培管理省工、省力,经济效益很高。但露地栽培既要选用适合的品种,又要改良栽培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园地选择

草莓可以利用幼年果树的行间进行栽培,也可以专门建立草莓园。草莓园应选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灌溉方便、光照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在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应选背风向阳的地方,而在高温湿润的南方宜选背阴凉爽的地方。选择时还要注意前茬作物,一般前茬以蔬菜、豆类、瓜类、小麦和油菜较好,番茄和马铃薯因与草莓有共同性病害,其前茬地不宜用。草莓地连作也不合适,要间隔1~2年。

2栽植前准备

栽植前整地作畦,而后灌1次小水,适当镇压,使土壤沉实,以免栽植后浇水植株下陷,埋没苗心,影响成活。

3品种配置

草莓虽是自花授粉结果,但异花授粉的增产效果明显。因此,除主栽品种外,还应配置其授粉品种。原则上1个草莓园品种不宜少于3~4个,2个品种间的距离不宜超过25m,同一品种在园内配置应比较集中,以便于管理和采收。品种应包括早、中、晚熟品种,以便错开采收高峰,缓解采果劳力紧张的矛盾,延长鲜果供应时期。在栽植面积大、地势不一致的条件下,应把早熟和中早熟品种栽在较高的地点,因为地势高,春季土温升得快,有利于根系提早活动,且能减缓花期晚霜的危害。

4栽植技术

4.1栽植时期

草莓适宜栽植的时期,因不同地区而有别,除了要考虑作物茬口外,还要从苗的生育状况、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及栽植后生育期长短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条件具备时,原则上掌握宜早不宜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春栽,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但在生产上多习惯于秋季栽植,一般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10月上中旬栽植。秋季栽植的优点是定植时间长,劳动力充足,而且正值雨季,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较大,缓苗快,成活率高,并且有足够的生长期,能保证植株生长健壮,形成饱满的花芽,有利于安全越冬。

4.2栽植方式

4.2.1定株栽植。按一定株行距栽植后,植株发出的匍匐茎必须全部摘除。此方式多用于高垄种植,可使植株养分集中,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但需苗量大,摘除匍匐茎用工多。第2年在植株选留上,可于结果后留老株去匍匐茎。第3年是结果后留新株去老株,即保留匍匐茎苗,疏去原有母株,按固定株行距选留健壮的新苗,这样就地更新,换苗不换地,产量较稳定。

4.2.2地毯式栽植。定植时按较大株行距栽种,让植株长出的匍匐茎在株行间扎根生长,直到均匀地布满畦面,形成地毯状,对延伸到规定范围以外的匍匐茎一律去除。这种方式多用于平畦种植,可在苗木不足、劳力紧缺的情况下采用,但不要栽植太稀,否则会影响产量。

4.3栽植密度

株行距要根据栽植制度、栽植方式、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决定。如1年1栽制的种植方式以及株型小的品种、肥力差的地块,行距可适当密些;多年1栽制或用地毯式栽植方式、土壤肥力又较高的地块,可适当稀些。①平畦栽培:一般畦宽1.2~1.5m,每畦栽4~6行,行距20~25cm,株距15~20cm,约栽18~24万株/hm2。②高垄栽培:垄高25cm,垄宽50~55cm,每垄栽2行,行距25cm,株距10~15cm,约栽15万株/hm2以上。

4.4栽植方向

草莓栽苗时应注意定向栽植。生育良好的植株根茎基部均略呈弓形,高垄移栽时将这弯曲的凸面朝向垄沟一侧,因为凸面是将来抽出花序的部位,这样栽植可以确保草莓果结在垄的外侧坡上,便于垫果和采收。如是平畦栽植,边行花序抽生方向应朝畦里,以防花序伸到畦埂上不便作业。

4.5栽植深度

栽植深度是草莓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苗心被土埋住,易造成苗腐烂;栽植过浅,根茎外露,不易产生新根,苗容易。合理的深度应使苗心的茎部与地面平齐,使苗心不被土掩埋,栽后马上浇1次透水,如发现有露根淤心现象以及花序预出方向不合要求的植株,应立即调整,重新栽植。

转贴于

5田间管理

5.1中耕除草

中耕有利于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草莓根系和地上部旺盛生长;同时消灭杂草,防除病虫害,是保证草莓获得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不同的草莓园,中耕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情况而定。在杂草少、土壤疏松的新草莓园,全年可进行5~6次,尽可能做到园地清洁,不见杂草,排灌畅通。中耕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太深会伤及根系。果实采收后,根系处于旺盛生长时期,结合施肥培土,中耕深度可加深到8cm左右。

5.2施肥

草莓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产量越高,需肥量越大。据研究,如草莓产量11 250 kg/hm2,大约需要氮肥150kg/hm2、磷肥75kg/hm2和钾肥150 kg/hm2。草莓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在定植前,结合耕翻整地时施入,可施圈肥90~120m3/hm2、大粪干7 500kg/hm2、豆饼375kg/hm2、过磷酸钙1 500kg/hm2,以保证草莓整个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草莓追肥也很重要,它可以满足草莓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

5.3灌水

草莓是需要水分较多的浆果植物,全年都要求足够的水分,除结合每次追肥后浇水外,如遇干旱也要及时浇水,尤其是开花后到浆果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增大果个,提高产量。

但是草莓园的灌水时期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降水时期和降水量的大小。北方7~9月雨水较多,这期间土壤温度大,含水量多,一般可不进行灌溉。3~6月正值草莓开花结果期,又是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为了保证丰产,必须进行灌水来满足草莓的需求。灌水方法可在行间开沟引水沟灌,垄栽的可直接在垄沟内灌溉。每次灌水量要适当,不可过大。

5.4摘除匍匐茎

匍匐茎是草莓的繁殖器官,但在生产园中,过多地抽生匍匐茎会严重消耗母株营养,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或土壤条件差的情况下,匍匐茎长出后,节上形成的叶丛不易发根,生长完全依靠母株供应养分,不及时摘除既影响当年产量,又影响秋季花芽的形成,同时还降低了植株的越冬能力。试验证明,摘除匍匐茎比不摘除可增产40%。一般1年中摘除匍匐茎3~4次,6月下旬以后是匍匐茎大量发生时期,至少应每3周进行1次。

5.5疏花疏果

在开花前,花蕾分离期,对高节次花进行适量疏蕾,使每花序结果不超过12只,这样可以节省和集中养分,使留下的花朵坐果整齐,果个增大,大小均匀,并使成熟期集中,减少采收次数,节省用工。疏果在幼果期进行,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疏果是疏花的补充,可使果形整齐,提高商品果率。

5.6垫果除叶

第9篇

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疏松透气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作物以蔬菜、小麦、玉米等为宜。为防止草莓土传病害的发生,园地还应无草莓种植史,老草莓产区、园地均有草莓种植史,前茬草莓种植至今应间隔10年以上,如间隔在10年以内,应进行土壤消毒,否则不能进行草莓栽培。

2 品种选择

草莓品种要有耐热、耐寒、高产、稳产、口感好的特性,还要比较耐贮藏和运输。乌鲁木齐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有达塞莱克特、全明星、印都卡、吐特拉、新世纪、哈尼等。

3 施肥整地

园地选好后,彻底清除杂草深翻园地。翻耕深度为20~30cm,结合翻耕施足底肥,可施入优质农家肥4000kg/667m2、三元素复合肥40~50kg/667m2。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翻耕前撒施辛硫磷3~4kg/667m2。翻耕后,耙平盖实,做到上虚下实、细碎平整。

4 做畦

做成沟畦,沟畦宽60cm,畦埂高20cm,畦宽30cm,畦长50m。在畦底施腐熟有机肥1000kg/667m2人工翻入地下。沟畦栽培的优点是节水、保墒性好、栽苗后成活率高,缺点是浇水后浸果、有烂果和泥水污染。

5 秧苗选择

为了保证草莓的生产丰收,栽植用苗应选择专用苗圃培育壮苗。标准是:3~5枚已展开的新叶,根茎粗0.8~1.2cm,苗重10g以上,叶柄短粗,根系多而粗的匍匐茎苗,要求草莓苗没有病虫害。

6 栽植时期

乌鲁木齐市一般在秋季栽植,此期栽后草莓有一段较长的生长时期,在低温短日照的条件下可形成饱满的花芽。第二年能获得可观的产量。一般在9月下旬定植为宜。

7 栽植方法

草莓苗栽在沟底两侧,采取浅栽苗的办法。首先,将苗放在沟穴内培土,然后将苗提到合适的深度再用手将土按实。栽植深度一定要严格。栽植过深,苗心易被土埋住,造成秧苗腐烂;栽植过浅,根茎外露,不易产生新根,易引起秧苗干枯死亡。栽植时,掌握合理的栽植密度,要求第二年丰产定植1-1.2万株/667m2为宜。要求多年采收定植0.3万株/667m2。为便于采收防止烂果,栽植时要求同一行植株的花序在同一行间的方向,栽植时草莓的弓背均朝向畦垄。

8 栽后管理

草莓栽后首先应浇稳苗水,并要浇透。在栽植面积较大时应边栽植边灌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3~5天浇水一次,连续2~3次。草莓栽植成活后,在幼苗长出2~3片新叶并展开时,可剪除干枯的老叶、病虫叶等。同时,采用浅沟施或穴施一次三元素复合肥钾宝15~20kg/667m2。施肥后要浇水,以后土壤见干时再浇水。这次追肥时间,过早及施肥量过大会造成灼伤幼苗,过晚对前期促进作用小,对成花不利。对抽生的匍匐茎要及时摘除。对草莓栽植晚或缓苗时期长、长势弱的秧苗,为促进苗齐苗壮,可结合追肥进行叶面喷肥2-3次,喷肥时期可自叶片展开2-3片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每隔7~10天一次,此期喷肥可结合喷药防治病虫同时进行。

9 越冬前的管理

深秋结合冬灌追一次草莓专用肥或三元素复合肥30~40kg/667m2,开沟施入,然后灌水一次。当土壤表层不再泥泞时,进行植株管理,清除老叶、病叶,每株保留3~4片,将淤心苗、深栽苗进行一次清理,并将园地整理干净,最后进行一次病虫防治工作。用40%氧化乐果2000倍、25%的功夫乳油与75%的草代合剂、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混合喷施,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有条件的,在地面结冻前沿沟畦插小拱棚杆。

10 春季管理

开春后,在2月底清除畦垄积雪,沿沟畦将做的拱杆上盖上棚膜,四周先用雪压实,随着积雪的融化,膜四周用泥土压实。棚内温度上升到25℃时,放开两头风口,外界最低温度稳定在10℃时撤去棚膜。开花随水施肥一次,花期严禁浇水。草莓大量坐果后,开沟追施一次草莓专用肥或钾肥10~15kg/667m2,追肥后灌小水一次。

第10篇

南京地区草莓商业化栽培始于20世纪初,与安徽、浙江等地区相比,草莓的规模化生产相对较晚,但南京地区草莓发展势头较好,草莓保护地栽培面积呈快速增长态势,栽培品质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1]。目前南京地区的草莓栽培品种主要有‘红颊’‘章姬’‘宁玉’等[2],其中‘红颊’是当地保护地草莓栽培中较为理想的优质大果型草莓新品种,其表现为适应性强、产量高、长势旺、果实大、品质优、口感佳、商品性好、耐低温、果硬及储运性好等[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草莓的口感、营养和食品安全等要求更加重视。温室内种植草莓,弱光将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晚秋及冬、春季节的光照时间短,温室内光照严重不足,如连续遇到阴天、雾天、雨雪天,对作物生长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草莓叶光饱和点为2~3万lx,光补偿点为0.5~1.0万lx,在不同的CO2浓度下,光饱和点及补偿点也会相应变化。草莓进入连续开花结果阶段,冬季1~2月常常遇上低温寡照,容易出现光照不足的状况,经测定是进行草莓生产的玻璃温室中田间光照强度分布不均,冬季晴天中午光照强度在2万lx时,草莓株丛下,光照强度低于草莓光合作用补偿点0.5~1.0万lx。阴雨天室内光照强度甚至只有2000~4000 lx[4]。因此改善冬季光照条件和增加光照是温室草莓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人工补光是冬季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最有效的办法[5]。采用人工补光,可以弥补温室栽培光照不足,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及外观商品性。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颊’;供试补光灯为40 W的 LED灯。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技示范园区自控温室内进行。自控温室配有内外遮阳、风机-湿帘、加温、营养液灌溉、通风换气等系统。草莓苗于2016年9月15日定植。补光时间为2017年2月~4月期间进行,分3次重复。40 W的LED灯悬挂于草莓植株上方60 cm处。在晴天6:00~9:00和18:00~21:00进行补光;阴雨天6:00~21:00进行补光。

试验测定株高、单叶面积、开展度、叶绿素,草莓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等项目,测定的数据采用STST、Excel进行分析。

结果与分析

补光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植株营养体的影响

由表1可知,从叶数、开展度、单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来看,补光的处理在与对照CK相比无明显差异;从株高上看,补光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CK;从叶绿素含量和而地下部干重来看,补光处理在0.01和0.05的水平上均显著高于对照CK;而植株地下部鲜重在0.05水平上也显著高于对照CK。

植株功能叶光合作用指标

由表2可知,从净光合作用(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高于对照CK。

补光对草莓植株果实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此补光处理的草莓单株果数、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单株产量与CK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对产量无影响的原因:①光照时间短;②补光最佳时期避开12月~次年1月长连阴雨低温时期。

补光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果实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补光处理显著高于CK;而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补光处理与CK比较均无明显差异[6]。

结语

①在草莓冬季设施促成栽培生产中,利用LED灯补光可以增加草莓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控制草莓有利株高,并能显著增加地下部干重和地下部鲜重,说明在冬季长期连阴雨条件下,LED灯补光可控制草莓苗的徒长,这与高芳云等研究结论相同[7]。②40 W的LED灯补光能提高草莓植株的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③LED灯补光对提高植株果实产量无明显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④40 W的LED灯在南京地区冬季阴雨季节,通过合理补光可改善草莓的品质,提高草莓的口感。

参考文献

[1] 黄雯,胡波,王东升,等.智能温室草莓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浙江农

业科学,2015,56(12):1958-1960.

[2] 赵俊杰,陈舜权,李英,等.南京地区草莓保护地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

长江蔬菜,2011(22):34-35.

[3] 张庆,吕鹏飞,俞庚戍.‘红颊’草莓品种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07(8):52.

[4] 张广华.弱光、低温胁迫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光合 作用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4.

[5] 曹阳.冬季温室补光对果菜类作物 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09,13(3):10-12.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草莓栽培的环境要求与管理

 

草莓种是一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结果早,产量高,而且省肥,易管理,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在一般管理条件下,当年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植,第二年5月底采摘结束,果实亩/667平方米/667平方米产可达1500~2000千克,亩/667平方米收入5000~7000元。根据各地草莓种植的经验,要种好草莓,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即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平整,田块南北向长方形,灌排方便,土壤质地疏松,最好是江、溪冲积土,属培泥沙田或泥砂田的田块。这类田块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强,易早发。因此,在栽培技术方面应抓好以下各个环节:

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约在20~25厘米。播种期 2月或9~12月农业论文,发芽适温为15~25℃ 。

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30厘米,株距约在45厘米为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于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如果不喜欢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30~45厘米种一棵草莓,这样草莓就可以随处蔓生。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1层土,防止霜冻。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7~8厘米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在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二、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早熟,休眠浅,适合温室栽培,高产耐贮运的优质品种,如丰香、章姬等。

2、培育壮苗

草莓通常为葡匐茎分株繁殖和地下茎分株繁殖。育苗首先要建立繁殖苗圃。苗圃地要求土壤疏松,无杂草和有充足的肥水条件中国学术期刊网。一般繁殖苗圃要提前半个月翻耕,整地时,每亩/667平方米施腐熟栏肥2500千克,饼肥30千克作基肥,再开沟作畦,畦宽2米。选择健壮母株,按200厘米×70厘米密度移栽,使匍匐茎的生长有充足的空间和光照。如农户不设立专门繁殖苗圃,也可于当年5月底果实采收后,在生产地中选留一块条件好的作繁殖基地,并每3行删2行留1行,以加大行株距。然后松土整平,并将新发出的匍匐茎引向母株周围空间处,将茎节上的叶丛基部就地埋入土中,待茎节上形成有3~4张叶片的新苗时,即可将幼苗切离母株移植。要尽量选用离母株近的壮苗集中移栽,一般离母株越近的新生苗生根越早,生长越健壮,长势越旺盛。

3、提高移栽质量

一般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移栽,尽量避开晴天炎热中午,以防灼苗。移栽前,每亩/667平方米本田施腐熟栏肥2500千克、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50千克作基肥。然后作成垄顶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垄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的高垄。移栽前每亩/667平方米用50%丁草胺200克兑水60千克喷雾防除杂草。垄面铺黑色膜,以提高土温和防止果实接触地面受沾污而影响着色与品质。每垄栽植2行,株距18~20厘米,每亩/667平方米种植7000~8000株。

4、科学管理

⑴培土:如垄面没有铺黑色薄膜,则在9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进行1次厚培土,以促使幼苗多生根和防止老苗根外露。

⑵覆盖越冬: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至白天最高温度低于15℃或者晚上温度低于8℃时农业论文,尽快搭建大棚,棚宽6~9米,中心高度2.5米。覆盖材料为厚度0.08厘米聚氯乙烯膜。第2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随着气温回升,开始揭开大棚两侧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提高通风透光程度,要求白天棚内温度在30℃以内,开花后白天的温度在20~25℃,晚上不低于5℃。

⑶疏花:草葱花序上第3级和第4级枝梗上的花常不孕或只形成无效果实,在开花前花蕾开始彼此分离时要将这些花蕾疏去,疏蕾时间最迟不迟于第1朵花开放期。有条件的最好从草莓始花期开始,棚内放一群蜜蜂,以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果率。

⑷追肥:在草莓浆果形成后,果实膨大到约成果的一半大小时,亩/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10千克,每隔15~20天施1次,连续施3~4次。

⑸精细采摘:12月上旬开始采收,每隔1~2天采摘1次,一个品种的采收期一般可延续至5月底。一天中,采摘的适宜时间为上午,露水干到炎热来临前。露水未干或在雨中采摘的果实容易腐烂,应尽量避免。采摘动作要轻,手捏果柄,带柄采下,不要损伤花萼,否则易腐烂。

第12篇

光温室是一种保护地设施,其膜外能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效果远远高于塑料大棚,所以在日光温室种植草莓可以进行半促成栽培和促成栽培。在东北地区的日光温室内用促成栽培方法种植草莓时,还需进行扣小拱棚、覆盖地膜等措施,经济投入太大,日常管理不便,所以东北地区一般采用半促成栽培方法种植草莓。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对朝阳市朝阳县地区的日光温室内半促成草莓栽培技术进行相关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选用优良品种

草莓日光温室内半促成栽培是利用自然界低温来打破草莓休眠,然后通过扣棚升温使草莓生长、开花、提早结果的栽培形式,所以应选择容易打破休眠,进行花芽分化的品种。草莓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品种选择的原则为果大、丰产、耐储运性强,需冷量一般在400~800 h左右,如‘宝交早生’‘弗杰尼亚’‘哈尼’‘金明星达娜’等。2013年,朝阳县又引进了日本草莓品种‘幸香’‘丹东品种’‘99’等,种植户们的反响很好。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日光温室半促成草莓丰产栽培的关键,壮苗一般是指新茎直径超过1.5 cm,具有6片以上的展开叶,根系发达,单株鲜重30 g以上,叶柄粗,叶色深,具有1~2个花序分化完成的苗株。培育壮苗需遵循以下几点:

施肥、整地、做假植床

选择肥力充足、土壤疏松、浇水方便、靠近温室的地块做假植床,每667 m2的设施用苗需133.4 m2的假植地块。

采苗假植

假植床做好后,可在7月下旬~8月初采集子苗进行假植。子苗最好从专门的繁殖圃采集,尽量不要选用成苗抽生的匍匐茎苗。为了尽快采到足够的子苗,可在假植前一年的秋天进行繁殖苗圃定植,通过适当喷施赤霉素,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促进繁殖苗圃的苗株早发、多发匍匐茎。采苗前一天晚上对繁殖苗圃浇透水,避免起苗时伤根。

假植床管理

假植后1个月内,假植床的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为宜,定期去除植株的匍匐茎和老叶,并进行松土。另外还需控制浇水量,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以利于花芽分化。

施肥、整地和定植

设施草莓半促成栽培在定植前需对温室内的土壤进行深翻,并施够基肥,以满足采收期的肥料供应,获得高产优质的浆果。朝阳县地区一般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优质的农家肥4000~5000 kg或酵素菌500 kg,磷酸钾复合肥50 kg,氮磷钾的比例以15:15:10为宜。均匀撒施后进行旋耕,深翻时每667 m2施入3%呋喃丹药液2 kg,以防治地下害虫。深翻深度约为20~30 cm,然后做畦打垄。畦垄多为南北走向,采用大垄双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垄台高30~40 cm,上宽50~60 cm,下宽

70~80 cm,垄沟宽20 cm,小行距间距25~35 cm,株距13~15 cm,栽苗密度为8000~10000株/667m2。定植时应注意幼苗方向一致,根茎弓背朝向畦外。定植后需及时灌水,草莓一般会在定植缓苗后进入花芽分化期,但半促成草莓栽培不需过早进行花芽分化。所以为了延缓花芽分化,促进草莓秧苗健壮生长,缓苗后可追施1次氮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10月下旬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或者磷酸二铵10 kg,11月下旬在土壤封冻前灌1次封冻水,之后覆盖地膜防寒。

适时扣棚及扣棚后管理

在设施草莓半促成栽培生产中,确定温室内的扣棚保温时间同样重要。扣棚过早会导致草莓秧苗不能通过自然休眠阶段,虽然保温后秧苗也能开花结果,但草莓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果实个小、产量低、品质差;但如果保温过晚,则会推迟草莓果实的采收期,错过销售旺季,影响经济效益。一般东北地区的草莓半促成栽培多在11月下旬~12月下旬进行扣棚保温。

扣棚后,应立即覆盖地膜,使得地温迅速提高,避免出现生理性干旱。有条件的日光温室可以埋设滴灌管,进行滴灌。覆盖后应立即破膜提苗,防止灼伤叶片。当夜间低于5℃时,需在温室薄膜上覆盖草帘、棉被等保温材料,确保温室内草莓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生长期管理

温湿度管理

为尽快打破草莓秧苗的休眠,促使秧苗生长,促使花蕾发育充实,扣棚后,温室内白天温度需控制在26~30℃,夜间9~10℃,维持10~14天,这期间要保证温室内处于较高湿度,防止出现主花序开花过早从而影响侧芽分化的现象;花蕾显露期温室内适宜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8~12℃,此阶段切忌高温,当温度超过28℃时,应及时对温室进行通风降温,否则会影响花粉发育,进而影响授粉受精质量;开花期温室内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3~25℃,夜间8~10℃,地温保持在18~22℃,开花期温室内需保持较低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为宜,室内湿度过大不利于花药开裂和授粉。果实膨大期温室内的适宜温度为白天18~20℃,夜间5~8℃。这段时期如果温度高,特别是晚上温度高,易出现果实成熟早,果实小等现象;而温度低,果实虽然大,但成熟期变晚,也会影响经济效益。

授粉

日光温室内通气不好,自然授粉不良。温室内放养蜜蜂能帮助温室内草莓授粉,提高坐果率,并减少畸形果数量。蜜蜂的活动温度是18~30℃,正好与温室内花期的适宜温度相近。每667 m2温室内可于西侧放置一箱蜜蜂,蜂箱的出口朝向东南空旷处,避免蜜蜂飞出时碰壁、碰柱。

人工补光和赤霉素处理

光照和赤霉素都具有打破休眠、促进生长的作用。

人工补光

人工补光一般与扣棚保温同时进行,补光分为傍晚、半夜、凌晨等几个时段,不论在哪个时段补光,光照总时数,即太阳日照时数加上补光时数需达到13 h以上。

赤霉素处理

通常在保温后3~4天喷1次赤霉素,浓度为5~10 mg/kg,每株用量5 mL,喷在植株心叶部位。使用赤霉素时应适当提高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温度低时喷施赤霉素易出现花朵数量增多,小果数量增加现象。若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叶色鲜绿则可不用赤霉素处理。

追肥与灌水

追肥与灌水时期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植株的长势和叶色。扣棚保温前,植株生长期长,在露地管理中秧苗已经进行多次追肥与灌水,所以,生长前期对肥水管理要求不严。如果秧苗生长弱可在保温初期追施1次氮肥,促进秧苗生长。3月份以后,草莓进入开花和浆果膨大期,需要大量的肥水,这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花前喷施0.3%尿素和磷酸二铵,每隔10~15天喷施1次。花后结合灌水进行土壤施肥,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 kg。

植株管理

要定期摘除老叶、病叶、黄叶;及时疏除无效花和无效果,减少营养消耗;花序抽生后,除保留2个方位好的壮芽外,其余芽要全部掰除;花期采取人工授粉、室内放蜂等措施,提高授粉受精率,减少畸形果和小果数量,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草莓病虫害防治可通过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培育壮苗、土壤消毒、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来预防。花果期严禁喷药,开花前可喷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和预防。

灰霉病

为防止灰霉病,温室内的草莓栽植密度不能过大,还需及时排水,避免多施氮肥。一旦发生病害用20%速克灵烟剂80~100 g/667 m2分散熏蒸,或者选用2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白粉病

防治白粉病害可选用世高10%水分散性颗粒剂,每667 m2用50 g兑水喷雾,或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革腐病

革腐病是一种重要的果实病害,病害发生时应及时清除温室内的病果,注意室内通风和排水等,并在发病前喷施500倍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或克菌丹等药剂进行预防。

蚜虫、蓟马、红蜘蛛

苦参碱0.36%水剂400倍液或吡虫啉10%乳油1000倍液可防治蚜虫、蓟马,哒螨灵15乳油2300~3000倍液可防治红蜘蛛。

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