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标准农田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l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成效
1)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开辟了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的投人主渠道,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提速,全省旱涝保收田建设大幅增长。2010年,新增灌溉面积55.4万hm,占十一五规划指标的50%,大大加快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以来,使大型灌区、大型泵站的田间工程配套率快速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逐步显现,特别是全省灌区以占全省20%的面积,实现了全省40%的粮食产量。
3)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两年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内的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事实已经证明,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就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既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4)探索了财政支持农田水利的新模式。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已经成为我省发展农业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战略选择,是老百姓热衷关注农业增收的一项崭新模式和重要措施。
2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重点县的主要措施
要紧紧抓住国家高度关注水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按时、高标准完成,推动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前期工作。主要重视:①转变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本着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的理念,切实提高工程标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②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和质量。设计单位充分做好项目勘察测量等基础工作,深入项目区实际踏查,充分了解当地情况。项目法人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全程参与,共同完善方案设计。③注重建设规模化。按照综合性治理、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用水户参与的总体思路,力争把“小农水”项日建成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④方案设计尊重群众意愿。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要与当地群众见面,灌溉形式和工程布局要充分当地群众意见,充分满足群众需求。⑤要深入实际,充分了解情况。各重点县要因地制宜地编制实施方案,在确定项目内容和具体工程类型时,一定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实施方案,要综合考虑新形势、新技术等各种因素,搞好试点、做好宣传,让当地干部群众了解、认识、赞同,保证方案不脱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强建设管理。本着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组织、高标准施工的理念,加强以下建设管理工作:①注重完善建管机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不断完善项目申报、项目审查、项日实施、项目验收、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护等制度。②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县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要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格监督、审计和稽查,确保重点县建设的T程质量和资金安全。③抓进度、保质量。重点县建设要快开工、抓质量、促进度、完善制度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运行管理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
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建设发展用地有保障
上半年以来,湖南省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8.68万亩,较去年增加1050亩。有序实施增减挂钩试点,全省已批复实施方案20个,批准建新面积6135亩。低丘缓坡开发试点方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规模4500亩。全省累计审批建设用地15.76万亩,同比增长15.6%。上半年,湖南省出让土地5.82万亩、实现价款4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57%。土地出让均价1118元/m2,较去年同期上涨40%,较去年全年土地出让均价上涨19%。
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到位
上半年,湖南省批准建设占用耕地项目755个、面积5.15万亩,全部实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度项目总体进度达70%以上,其中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18个子项目全部进入扫尾阶段。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上,预算投资51亿元,安排2013年度土地整治项目471个,建设规模274万亩。其中,利用省内资金启动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3年度子项目10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12个市106个县(市、区)的外业调查成果验收。土地复垦力度加大,累计审查《土地复垦方案》56个,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工作,安排省级损毁土地复垦项目12个。完成了第三轮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桃源、隆回、安化、汉寿获评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矿产资源管理不断规范
上半年来,湖南省煤、铁、有色等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为适应形势变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着力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上半年新立探矿权98个、采矿权12个,实现价款和使用费2.23亿元,同比增长62%。同时,不断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安排省级矿业权价款项目144个,预算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8.6%。争取中央地勘资金1.09亿元,安排接替资源勘查项目5个、大调查项目41个。继续推进危机矿山找矿工程,对浏阳七宝山硫铁矿等15个老矿山组织开展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积极推进整装勘查,花垣-凤凰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在部组织的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级别。页岩气勘查稳步推进。
地质灾害防治有实效
湖南省上半年9次强降雨,引发了各类地质灾害1143起,造成9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464万元。各级政府层层落实责任,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守土有责、国土部门靠前指挥、村组干部动态监测、应急力量随时待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同时,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密集开展灾情会商,及时通过电视、短信、广播等多种途径预警信息,加强群测群防,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定期巡查、应急处险等制度,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6起,避免人员伤亡1326人、经济损失6428万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矿山环评等相关制度,上半年审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报告112份,缴存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9604万元。
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加快
上半年,湖南省安排了1∶1万地形图更新任务1623幅。天地图・湖南正式纳入国家主节点,全面完成了14个市州的矢量电子地图和5个市州的影像地图布设任务,录入地名地址100万余条。累计对外提供纸质地图2604幅、数字地图15392幅。数字湘潭通过验收,数字张家界、数字韶山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启动地理国情普查,目前已完成了试点任务。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力度加大,相继与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等10个省直单位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在测绘行业管理方面,全面完成2013年测绘资质年度注册、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评定等工作,审核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430条。成功举办全省第三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管理秩序不断向好
上半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01件,拆除及没收构建物 17.1万平方米、罚没款 1150.52 万元,党纪政纪处分7人;立案查处矿山违法案件147件,刑事处罚5人。土地违法发现数、立案数以及矿山违法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155%、97%和56%。深入推进执法专项行动,完成相关市州未报即用和边报边用重大违法案件实地核查工作;扎实做好卫片执法前期工作,在土地变更调查环节提前介入,全面完成统一技术标准、业务人员培训、数据资料审核等工作。
重大基础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制作底图19.9万平方公里,成果覆盖率94%;完成地籍调查11.7万平方公里、调查土地125.2万宗,涵盖2.6万个村、26.4万个村民小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扎实有序,现状数据库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核,财务保障能力继续加强,落实部门预算55亿元、征收各类税费5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1%。地质资料两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坪宝矿区建成三维空间地质数据库并实现多元数据集群管理和统一服务;完成长株潭城市群水工环补充勘查野外工作任务;启动第二批2个重点矿区和4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两化工作;长沙展开地质地下三维建设和城市地下管网三维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省及12个市级、99个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获得批复。78个市、县矿产资源规划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下半年目标:加强调控 强化保障
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
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笼子。积极推进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城镇低效用地再利用等试点,拓宽用地空间。严格节约集约用地,抓好供地率考核、开发园区用地评价、闲置土地清理、地产市场管理、定额指标研究、节地模式推广等工作。出台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政策。修订《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从严控制规划调整与修改行为。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环洞庭湖、娄邵盆地两个重大工程以及25个连片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县为主战场,全面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从源头减轻耕地补充压力。
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推进整装勘查,创新找矿机制,加快商业跟进,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抓好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查开发。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加快规划数据库建设。巩固扩大整规工作成果,维护良好勘查开发秩序。加强矿山规划、审批、交易等相关数据库建设,摸清家底,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抓好矿补费征收管理。
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严格执行巡查值班、监测预警、灾情速报、应急处险等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严防群死群伤事故。抓好宁乡煤炭坝等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全面推进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
加强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研究出台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管理办法、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加强数字城市建设与推广应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市县测绘机构建设,充实人员、编制、装备,提高统一监管能力。开展测绘行业督查活动,严格资质、市场、质量、保密管理。建立完善地理信息企业市场信用信息体系。
统筹抓好执法监察、与依法行政工作
加快完善案件调查协作和案件移送机制。结合卫片执法、打非治违、新开工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公开督办和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抓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力争零问责。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主动化解积案,编制实施应急预案。加大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力度,完善应复应诉工作机制,努力畅通群众合法利益诉求渠道。
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工作
加大资金争取和技术支持力度,确保年内高质量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任务。全面完成长株潭城市群和3个重点矿区“两化”任务;加快修订《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湖南省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等国土资源收费政策;研究出台《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等相关制度;在节约集约、占补平衡、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出一批成果并及时转化;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
(资料来源: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综合研究处)
7月14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每个应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
《指导意见》要求村卫生室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
这份文件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
“十二五”再建4亿亩高标准农田
国务院总理7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会议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开展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完善土地收益基金制度,明确土地收益基金计提比例,专项用于耕地保护。
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或将降低
国家税务总局拟在部分行业试点农产品 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统一进项税抵扣率和销项税征收率。
近日,在一份《关于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中,国税总局明确,将在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和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率先试点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同时将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现行的13%修改为纳税人再销售时货物的适用税率,即纳税人销售的货物适用13%税率的,则扣除率为13%,纳税人销售的货物适用17%税率的,则扣除率为17%。
征求意见稿指出,将进项税扣除率调整为产成品的适用税率,可以大大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有利于鼓励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上半年我国原料奶价格保持稳定
201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奶业市场较为平稳,原料奶价格总体保持稳定,鲜奶零售价格持续小幅走高,乳制品进出口增长明显,尤其奶粉进口处于历史高点;国际市场全脂奶粉价格与脱脂奶粉价格出现震荡,黄油和切达干酪价格相对平稳。预计下半年国内原料奶价格下行压力增加,但由于总体物价水平与成本因素的影响,总体将保持高位窄幅波动,终端零售市场继续小幅上升;根据最近恒天然竞拍价格,近期国际市场主要乳品批发价格将小幅下滑,其中,无水乳脂肪和脱脂奶粉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我国建成首个稻谷成本价格平台
我国首个稻谷成本价格平台在“水稻第一大省”湖南正式建成并运行。首期了湖南“十一五”以来稻谷生产成本及定比、同比指数等。今后还将定期对公众湖南省稻谷的生产成本、收购价格和大米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正确引导农产品市场价格舆论导向,为国家制定农产品价格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同时有利于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并有利于增强市场价格调控的主动权。
各地已实施中央农机补贴资金104.8亿元
截至6月底,各地已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4.8亿元,占中央第一批补贴资金的90.4%,补贴农机具350万台(套)。补贴资金重点向抗旱、“三夏”、“双抢”急需的农机具倾斜,通过补贴引导推进了装备结构调整,拖拉机大型化、动力机械配套化的趋势明显。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全国农机化系统将以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精心组织“双抢”、“三秋”农机作业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点,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力争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4%,水稻栽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到24%、30%以上,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达到1.48亿亩。
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结硕果
河南地方病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刚刚结束的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对河南省实施《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中,几项重点工作受到国家考评组的肯定和表扬。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河南地方病防治工作一直非常重视,碘盐监测、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和克山病、大骨节病防控方面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据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所长郝宗宇介绍,河南省已提前完成大骨节病防控目标工作,克山病病情也得到了稳定。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9月举行
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6~8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这已是该市连续第14次举办这一盛会。
会议以“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投资洽谈、农产品加工贸易和技术合作与交流,培育农产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促进驻马店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已落实省外参会企业2700多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2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77家。同时,驻马店市已筛选参加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的项目75个,总投资额187亿元。
我国农药企业5年内将减少三成
《“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日前正式出台。规划提出,推动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集团。
【关键词】耕地保护;概况;保护措施;农业建设;国民经济
一、耕地保护的概况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耕地保护事关中国农业稳定、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之大事。
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8亿公顷,过去十年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77.5万公顷。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二、耕地保护的相关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
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这是耕地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3、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
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实行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逐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挖潜转变,才能切实保护城郊结合部的耕地资源。
4、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确保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足到位,使新增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总费用较以往真正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抑制整个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征地费用标准和耕地开垦费标准;二是要执行好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足额、及时收缴;三是要建立保护耕地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
5、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首先应着眼于地面人工监测系统,主要是:①加强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及时汇总,及时输入,这是库更新的重要;②建立合理的观察网,进行定期观察或定点固定观察;③建立自上而下校核和自下而上反馈的传输体系,以便不断地获取和检验。同时,应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城市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决策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6、做好宣传工作
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党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的同时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土地长期承包不变的政策、两用地自主经营的政策、允许土地集约经营政策、种粮补贴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耕地征用和补偿政策、失地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等,以调动和激发职工经营好承包地的积极性。
7、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职工收入是稳定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农业投入,扶植农业发展,千方百计调动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避免丢荒弃耕行为的出现。同时采取降低土地收费标准,长期固定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减负”问题。
科技、农业部门要立足本职,切实转变作风,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途径为职工服务,提高职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让农业增产职工增收。并从信贷、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帮助职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使职工群众真正尝到种田的甜头。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侵占现象的发生,绝不能顾此失彼。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部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调研组. 2001年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调研总报告[J]. 国土资源通讯. 2002(09)
【关键词】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主要问题;工程建设机制;工程措施
阳谷县自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在建设管理、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建后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经验,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项目建设内容
2014年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地点在陶城铺灌区闫楼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建设高校节水灌溉工程5处,共涉及耕地面积2.64万亩。其中建设提水灌溉泵站4座;铺设管道102.635km;铺设UPVC管道104.313km;排水沟整治5条;配套建筑物7座。
2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老化严重,配套程度差
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起来的。由于受投资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数量少;再加上多年的运行和使用,工程老化、退化、损坏严重。不但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条件还产生严重的影响。
2.2高标准工程建设较少,不能形成系统化、规模化
高标准工程投入较少,在上机扶持下全县仅建有3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工程呈现零散分布,没有形成规模,示范带动作用小。所建工程大部分标准低,水量利用率不高。全县主要灌区除骨干渠道渠段衬砌外,其它分干、支渠及以下工程几乎全部为土渠,由于土壤渗漏系数大,输水期间渠道渗漏严重,限制了灌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2.3部分水利工程产权和使用权不统一,管理粗放
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由国家、集体和群众三方建设,工程建成后,根据工程性质不同,权属分别划归镇、村、农户三级管理,有些村镇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4农民群众节水意识弱,工程得不到正常运行
由于农民群众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灌溉理念,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人士不足,致使一些节水效果好的部分喷灌、微灌工程不能充分利用,个别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产生错误认识,影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2.5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护困难、管理粗放
目前,阳谷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部分扔属于乡村所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缺乏,再加上没有经过科学培训,制定遵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粗放;由于工程配套程度差,使用不方便,致使工程效益低,管护困难。
3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3.1项目法人负责制
通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建设单位在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规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产权移交等全过程中的责任。在项目法人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建立预算、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的效益。
3.2招投标制
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来承担项目建设。根据《招投标法》、《招标公告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使本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3.3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为确保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由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对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全面管理,协调参建各方关系,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通过合同管理来约束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各参与各方,使得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工期、工程建设投资能够得到科学化的协调。
3.4组织制度
建设前期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水利、财政、物价、民政、扶贫办、农业为成员单位的“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成立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具体组织管理。
3.5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遵照和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要按照资金性质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对于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户,建立专帐进行管理。
4工程建设采取管护机制措施
为确保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在运行期内能够科学、合理、经济化的运行,并发挥高效效益,达到建设方案所预测的预期效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机制;在工程建成后,要明晰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及有关工程运行服务体系,实现项目的长期高效运行;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工程法人建设、用水户协会、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拟采用以下措施:
4.1产权移交措施
工程建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工程移交给用水户协会,以用水者协会为主体进行工程管理,使得工程早日发挥效益;确定产权移交方案,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确认,颁发工程产权证书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将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管理、维护、使用。工程建成后,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
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编制灌水计划,管理维护灌溉工程,组织田间灌溉服务及灌溉水费的征收与管理。鉴于上述工作内容,协会成立了灌溉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支管理三个小组。
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每年年初对测水量水设施进行校验。
4.2运行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由用水者协会作为管理主体对项目进行管理负责。2014年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进行产权移交后将由闫楼镇用水者协会进行运行管理;各用水协会及其分会按照各自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对工程按水源工程、建筑物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等按照制定的协会章程及其他制度进行运行管理。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大,设备维修费用由协会承担80%,受益农户承担20%,农户责任田内的节水工程由受益农户维修。
项目区各机井基本做到“一水、一号、一表、一卡”,即每处水源工程对应一个号码,安装一块水表,建立一张水量统计数据卡。泵站采用给水栓带水表计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费。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收缴基本实现了“计量到地头、统一票据,开票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3技术服务措施
由项目涉及的闫楼镇和阳谷县水务局的相关职能组织,组成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后技术服务组织,向各协会提供工程项目运行期内的技术服务。
1.1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010~2012年三年项目共完成更新改造泵站60座、装机3178kW、机井111眼、防渗渠道90.86km、渠系配套建筑物5641座、疏浚沟渠土方161.35万m3、高效节水灌溉100hm2,共计完成投资9600万元。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中沟及中沟以上建筑物配套率和完好率达100%,田间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90%,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粮食产量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2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为产业配套
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土地产出能力,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从4.68万hm2提高到5.55万hm2,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18.54%,达到70.79%;节水灌溉面积由2.57万hm2提高到2.8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51%;粮食总产量由59.93万t提高到66.14万t,粮食亩产由509.39kg提高到565.41kg,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1%,农民人均增收178元。
1.3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项目实施后,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灌溉水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缓解了水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地面拦蓄工程的增加,项目区植被覆盖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减少了坡地冲刷及水土流失,使田间土壤能够保持一种适宜的环境,对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4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项目区的综合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项目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改变乡村面貌。项目的实施不断扩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农民获得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实施带来的效益,并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同时,项目的建设也促进了农业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扩大内需等政策的指导下,有助于引导和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推进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健康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主要做法
为真正把重点县建设这件强基础、惠民生、管长远的好事办好,确保农民长期受益,新沂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学设计规划、积极筹措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管护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农村水利的核心工作来抓,作为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举措来落实。
2.1领导机构完善
责任机制有效落实新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作,并将重点县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一是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财政、水利、审计、农业、农开、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新沂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关系的协调、资金的调度和筹措等工作;二是市政府办公室及时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细化建设任务和目标,制定工作措施;三是各项目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负责人主抓,主要解决工程实施前的清障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等工作。这些机构的成立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2.2规划设计科学
项目建设重点突出以《新沂市农田水利规划》、《江苏省新沂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依据,建设处人员全面深入到镇村,广泛听取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精心调研规划,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和产业结构需要,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质量第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充分满足农民的需求,重点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建设制度健全
工程建设质量优良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规定以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和建设管理细则等文件要求,新沂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竣工验收制、农民义务监督制。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严格履行建设程序,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质量监督关以及工程竣工验收关四个关口,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审计单位控制、政府部门及受益群众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2.4资金管理规范
财政配套足额到位在竞争立项之初,新沂市财政就明确承诺,地方配套资金全部由市财政解决,市财政每年配套1000万元,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不让老百姓出一分钱,不增加农民负担。一是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补充规定要求执行,设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专款专户,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二是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提报,按合同约定,先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监理工程师计量审核,建设处同意后,由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按合同规定和施工进度拨付工程款,并将支付资金的10%作为保留金,待工程运行一年复验合格后拨付,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加大工程资金使用的公开力度,及时将工程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向受益群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让项目资金运作公开透明,以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2.5宣传工作扎实
干群参与积极性高一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水利建设的惠农政策,重点县建设的先进事迹和带来的好处,激发大家参与重点县建设的积极性,确保项目的实施受到拥护;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区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提高项目区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意义的认识;三是积极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聘请党员、群众代表作为农民义务监督员,为工程质量把关,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自觉性。
2.6建后管护到位
工程效益发挥长久项目建成后,及时移交当地人民政府,由当地人民政府委托村级管理,成立以村主要负责人、用水户群众代表和工程承包经营户参加的用水者协会,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灌溉管理。一是建立管护体制,落实管护责任。随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的实施推进,市政府办公室及时出台《新沂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文件,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定管护范围,规范管护标准。二是落实管护资金,保障管护到位。《办法》明确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资金的来源,即:管理养护经费中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由市财政、镇(街道)财政、行政村按照各三分之一的比例承担。市级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根据市水利局每年对各镇的考核结果拨付。镇(街道)级资金用于镇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村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奖补,村级资金由各行政村自筹或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各镇(街道)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资金专户,严格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小型农田水利管护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强化管护考核,严格考核奖惩。为加强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高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市政府办公室制定《新沂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考核对象为各镇(街道)人民政府,考核工作由市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考核成绩作为考核各镇(街道)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市级补助管护经费挂钩,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常抓不懈。四是完善基层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早在2005年底,体与空气充分参混,提高水体含氧量,有利于水生物生长,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建筑形象景观化
渠南灌区建设彻底摒弃过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重视工程质量和功能、忽视景观形象的作法,重视工程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工程形象。灌区项目建设结合生态示范镇村建设,与时俱进,在建筑物外观结构设计上,拓展思路,突破常规,聘请城市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协助水利设计单位,优化地上建筑物结构外观形象设计,注重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形象与周边农村环境相协调,创建农村田头景观化建筑,如:渠首启闭机房仿古亭化、泵站管理房仿徽式建筑风格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城市公园景观建筑物建设标准要求施工,打造一处工程一处景。
4灌溉用水科学化
渠南灌区不仅重视通过工程措施提高灌区节水能力,更注重通过管理措施实现节水目标。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方法,科学调控水源,落实轮灌制度,不仅保证了水位流量,降低了灌溉能耗,而且提高了灌水效率。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末,渠南灌区成立节水灌溉技术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索水稻生长时期不同水分需求不同的规律,总结出适用于渠南灌区的水稻浅湿调控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探索和推广科学化的水稻灌溉节水技术,不仅实现了节水目标,提高了水分生产率,而且提高了水稻产量。
5管理队伍组织化
渠南灌区实行灌区管理所和用水者管理协会分级管理体制。渠南水利管理所为淮安区水利局直属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渠南片乡镇工农业用水服务、防汛防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任务,负责水资源调度、规费收缴、水政监察等工作。核定渠南水利管理所编制68人,实际在编60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工勤人员21人。渠南灌区用水者管理协会主要负责骨干灌排渠系和建筑物的管理,为镇村级管理协会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协助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基层用水者协会管理水平。镇村级用水者管理协会负责斗渠及以下级小型配套建筑物管理,实现工程受益对象自主管理。
6工程管理信息化
渠南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尝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2001、2002、2003年连续三年的灌区改造项目中,逐步建立了渠南灌区自动化控制应用平台,安装了头闸渠首、大兴洞、岔溪洞、平桥闸、平桥洞、涧河洞、市河洞、新市河洞、渔市洞、复兴洞等10座渠首的远程无线闸门启闭控制设备,初步形成灌区通信调度用“有线+无线”的通讯方式,实现了水情统一调度、统一管理。2014年初,淮安区水利局在河海大学技术指导下,在渠南灌区东北片的复兴镇建立视频监控信息中心站,在复兴洞、复兴东干渠渠首、东干渠一支渠首、东干渠二支渠首安装了闸门启闭远程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并铺设专用光缆进行数据传输。目前,渠南灌区规划按照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已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逐步建立和完善通信网络,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干渠渠首和干渠沿线支渠首及骨干建筑物管理信息化、对其他主要建筑物远程视频监控;实现灌区办公信息化、升级完善管理中心及数据库的建设、完善灌区灌溉优化调度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等,以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实现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目的。渠南灌区通过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业务管理能力、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供水成本、减少水事纠纷、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效果显著。
7结语
年度,我县农村水利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民生水利投入力度的机遇,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自然风光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增加投入,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是的收官和十二五的开局之际,做好今冬明春农村水利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的具体体现,对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各镇、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一)确保全面完成省政府批复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任务。继续组织实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1万农村人口和2.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856万元。
(二)确保完成年度如灌区(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任务。拆建及维修灌溉泵站23座,新建防渗渠道56.907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795座。
(三)确保完成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计划拆建圩口闸24座,排涝站1座,圩口闸、排涝站结合工程15座,新建灌溉泵站65座,防渗渠20.847公里,加固圩堤6.11公里。
(四)确保完成年度农村河道疏浚任务。计划疏浚县级河道1条(段),镇级河道2条,村级河道183条,疏浚总长度198公里,计划总土方239万方。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抓好农村河道疏浚工作。根据省、市提出的在完成~年度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任务基础上再用两年将全县淤积严重的农村河道全面疏浚一遍目标要求,各镇要按照县下达的疏浚整治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精心组织人员和施工机械,增加施工力量,提高施工能力,倒排计划、倒轧时点,确保在春节前完成土方疏浚任务。
(二)高标准实施如灌区(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如灌区(片)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1800万元,为确保在年3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通过省市验收,工程建设单位要严格工程管理,规范建设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财政部门要严格财务管理,规范运作、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工程所在各镇要认真做好渠道备土、旧建筑物拆除和青苗补偿等相关工作,认真做好群众矛盾协调,确保施工过程无障碍。
(三)精心组织实施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防洪、降渍和排涝能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和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从年开始,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实施以圩口闸、排涝站、灌溉站、防渗渠、渠系配套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计划总投资10274.5万元。首期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453万元,工程分布在、、、4个镇,为确保在年5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县有关部门和项目所在各镇要按照分工职责,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县水利、财政等部门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所在镇要做好灌溉泵站、圩口闸、排涝站建设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及防渗渠道的垫土工程,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各镇要承担排涝站变压器以上高压线路的部分费用以及接电费用。工程开工后,各镇要及时与供电部门协调好接电事宜,保证工程完工时高压电线即能接通泵站变压器,确保灌溉及汛期运行安全。
(四)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规划》,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期建设。目前一、二、三期工程已全部结束,年度继续完成、两镇及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要求,高标准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相关工作,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进度,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按期施工、按质交付。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基建程序,严把工程质量关,保证供水水质达到标准。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高效、长效运行。确保工程建设完成后,通过与区域供水的干线管网连接,初步解决我县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继续抓好里下河圩堤达标工程建设与管理。为进一步加强里下河圩堤的建设与管理,增强防洪保安能力,确保历史最高洪水位安全度汛,里下河各镇要抓住今冬有利时机,对不达标圩堤逐段排查,今年计划加固圩堤13公里,加固土方26.5万方,各镇要根据规划要求抓紧组织实施。要强化圩堤绿化和管护工作,新建圩堤必须与圩堤绿化一并实施,绿化标准,株距及行距一般为3.5米,可栽湖桑或经济林木,不宜采用高杆类树种。
(六)强化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按省市对农村河道管理考核的要求和我县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考核细则,增加河道考核工作在“五位一体”中的占比,狠抓全县河道、沟塘的环境整治,严格对镇村干部和河道保洁员的考核与奖惩,真正让农村河道“水清、岸绿、景美”。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今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各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为主抓,各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机制;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做到计划、项目、责任、质量、时间“五落实”。要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抓好跟踪检查,加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工作落实。各镇对河道保洁员的工作动态、工作进展、工作效果要及时掌握和督查,对重点工程,尤其是今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主要集中在里下河地区,点多、面广,建设强度大、要求高、任务重,各镇要落实专人,跟踪项目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规范管理,狠抓工程质量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对于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要切实按照国家、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工程建设法人,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项目管理,认真执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决算审计制等管理制度,努力建设一批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亮点工程、示范工程。对于其他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从项目立项、实施到竣工验收等各项环节,都要主动接受群众、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明确镇级以下(含镇级)河道及圩堤加固工程建设主体为各镇人民政府,凡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上,要在市县以上招投标市场公开招标;凡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下,由各镇组织招标。各镇要以镇为法人单位在镇人大、纪检、财政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招标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严禁走过场。
二是加快推进,确保工程进度。工程建设各主管部门要按照目标管理、分工负责的要求,全面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坚持边建设、边总结、边提高,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农村水利建设任务。特别是5月底前必须完成的项目,要倒排工期,明确工程建设进度的具体时间表,对建设期各阶段建设目标进行细化、量化,根据建设进展不断优化调整。
三是严格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意识,不断完善“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切实加强多层次、全覆盖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村级河道疏浚由各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要广泛接受人大代表、老干部代表、村民代表参加质量监督,确保疏浚工程质量。
四是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到位。要建立健全资金的使用、管理、审计监督等专项制度,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真正把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成为广大群众放心满意的民心工程。
五是规范资料整编,保证档案验收。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认真做好工程建设中影像、测量、合同、管护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工程建设档案资料完整。
(三)多方筹资,努力增加投入
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根据国家和省水利投资重点和方向,继续做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做好各类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早立项、多支持,形成农水项目“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二是积极落实县财政配套资金,努力增加农村水利投入。今年河道疏浚补助政策为:乡级河道县以上财政补助2.9元/方(其中黄桥老区补助3.2元/方),经费不足部分由镇、村两级自筹解决;村级河道疏浚工程由省、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补助,县以上财政补助3元/方,经费不足部分由镇、村自筹解决,各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中用于村级河道疏浚配套的资金要确保不少于1元/方。村级河道疏浚资金要在镇农经站设立专户,各村在完成年度疏浚任务并通过县级验收后按实报账结算。里下河圩堤险工险段加固工程县财政补助1.5元/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县级配套资金由县财政在县农发基金中解决,县级以下配套资金由工程所在镇村采用渠道垫土方式完成以劳折资。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整合力度,调整投资方向,项目资源相对集中,向重点区域倾斜,打造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片区。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规划为依托,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实现资源整合、集中投入,形成整体效益,共同服务和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四是积极调动社会资源。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县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主体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拓宽农村水利投资渠道。
改革的目标
为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并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革的具体措施
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
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市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市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经验交流,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这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三级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三级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
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费”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取。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加强用水服务制度建设
有了明晰的产权、责任制度和明确的管护主体,还要注重管理服务问题。农民用水者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共同测量灌溉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
关键词:农田水利;条件;管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灌溉用水浪费大、效益低的现象。加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制约着地区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林果业规模的扩大及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严重影响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笔者就近年来新和县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的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具备的条件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各级政府及每一个民众。必须从加强领导,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创新机制,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等着手,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齐抓共管的政府高位推动机制,形成政府统揽、水利主管、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靠前指挥、农民积极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局面。
(二)广泛发动农牧民群众,形成“一事一议”农牧民投工投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
根据中央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并建立台帐,有效的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对县财政资金补助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小型水利工程,以村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场协调,分村议事、联系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的限额标准由县农业局、纠风办提出,报县减负领导小组批准。对筹资投劳进行“一事一议”的工程,县水利局复核水泥、钢材及油料的数量并提出合理价格,乡财务核算中心和农经站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政府“民办公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全过程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接受农民群众监督。
(三)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政策为支撑、资金作保障的机制。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以政策为支撑,资金作保障,鼓励全社会参与。新和县先后制定出台了《新和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新和县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新和县棉花膜下滴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新和县两水同价、两水统管实施方案》、《新和县棉花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加压滴灌工程资金补助方案及优惠政策》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优惠、鼓励政策和措施,并在每年都拿出相应的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随着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办公助”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了厚实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四)做好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方案,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结合县域实际,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各项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方案,新和县先后完成了《新和县盐碱地改良利用规划报告》、《新和县高效节水建设总体规划》、《新和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报告》、《新和县水土保持规划报告》、《渭干河新和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报告》、《新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总体规划》、《新和县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新和县抗旱规划报告》等规划达十多项,为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创造了先提条件。
二、要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建工程管理养护机制,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1、对项目建后实行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的管理模式,乡镇水管站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其中:乡镇水管站属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对协会所辖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改建,对协会代表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农民用水者协会由用水户代表组成,是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负责灌区工程的完善、扩建维护和运行管理。同时,制定和修改供水制度,按协议规定向用水户配水,并负责向各用水户收缴水费,切实发挥了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缺位的问题。
2、对高效节水工程建后运行推行节水滴灌运行管理“三支队伍”的管理模式。一是对植棉大户,成立一支由县节水办、水利局、农业局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节水滴灌棉田单产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发挥带动农户的示范效果;二是以乡(镇)为单位,以乡(镇)水管站人员为主要力量,成立一支节水滴灌设备维修管护队,负责节水滴灌系统机电、管网设备的检修、维修和管护工作,及时排除运行故障,确保节水灌溉系统正常运转;三是以乡(镇)为单位,以乡(镇)农技站站长为组长,以3—5名技术干部为成员,成立一支节水滴灌农艺技术服务队,通过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投入标准,确保棉田高产、推动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新和县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有力的发挥了水利工程的长远效益。
三、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机制
1、制定管理办法,确保规范建设,制定《新和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新和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
2、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的有效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要求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金报账制,实现项目建设、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建立总项目法人、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拨付结算、质量监督等工作,项目施工、监理以及主要材料设备严格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进行,由招投标中心统一组织,实行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3、开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分项目进行财务处理及档案管理,成立由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小组,重点检查项目投资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管理、项目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和竣工决算等。
2010年以来,常德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机制,形成了“442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常德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新增耕地7.4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亩。
以“四动”构建土整新格局
政府推动。2010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主导地位,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和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列为政府系列三大奖项(耕保、地灾防治、综合整治)之一,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坚持政府统筹,该市市、县两级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及省以上项目还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指挥部,并下设综合协调、工程技术、财务管理、纪检监察等工作小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系统带动。常德国土资源系统主动作为,市综合整治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宣传工作纳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年终考核,实行负面新闻一票否决。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加强工作调度,切实带动了其他职能部门积极参与。
部门联动。各县市区工程指挥部在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部门支持与配合。争取发改部门为招投标工作排忧解难,使项目尽早开工并错开农忙时节;财政部门加强项目预算评审,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保障工作经费;农业、水利等部门积极参与指导,加强项目检查和工程验收。
群众主动。一是尊重群众意愿。在项目选址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前期阶段,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采取上门走访、会议宣传、公告公示等多种途径,发动群众参与,反复听取、征求并充分吸纳群众意见。二是接受群众监督,全市统一标准规范“三部一场”(指挥部、监理部、项目部、材料堆放场)建设,各项目标段划分图、施工图、每日施工安排、项目形象进度图及各种管理制度等全部在“三部”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主动聘请当地干部群众担任质量监督员。
以“四规范”狠抓精细化管理
规范制度设计。先后出台并下发了《项目管理流程》、《项目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招投标机构选定办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考核暂行办法》以及监理、施工单位诚信管理有关规定等,并将制度汇编成册,真正使各类项目在规范实施方面有章可循。
规范过程管理。着力“四个抓好”:一是抓好技术审查。在立项论证阶段,对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核查,确保项目科学合理、真实合法。在设计预算阶段,严格审查其投资范围、工程布局、建设标准和工程类型,确保项目设计和投资符合实际。二是抓好工程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告制、项目法人制、合同制、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全面推行“合理定价评审连续两轮抽取法”,形成了一整套运行平稳、合理有效的过程管理体系。三是抓好设计变更。出台变更管理办法,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控制项目变更;确需变更的,严格按规定呈报审查审批。四是抓好工程验收。严格按验收办法,由国土部门会同农业、财政等部门,邀请当地群众参与,现场核查项目目标任务、资金使用等情况,并委托具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对工程没有扫尾、质量达不到要求,资料不全等坚决不予验收。
规范现场实施。着力“三个强化”:强化内部职责。市、县两级整理中心实行项目联系人制度,将每个工作人员对应到具体项目,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联系人每月不得少于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工地,对工程进度、质量及监理人员、项目经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工程监理。项目实施全部实行工程监理制,每个项目都有相应资质和资格的监理人员作为现场驻点监理,对工程投资、施工进度、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实行监督和指导。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项目区所在地村组干部和老百姓的监督作用,公开工程内容和标准,增强透明度,让施工单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规范行业监管。抓好四项制度: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只有经省备案的单位方可参与项目设计、监理、工程招投标和施工等工作。诚信考核制度。对工程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和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别实行诚信考核。出台了诚信考核细则,并建立工作业绩及诚信档案。将考核结果在省招投标监管网及省、市国土网站上予以公布,并与施工单位今后参与项目投标资格直接挂钩。持证上岗制度。凡承担该市整治项目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必须同时持有建造师证和省厅颁发的国土培训证。押证施工制度。对中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所拟派的项目经理和监理员实行押证管理,在施工期间检查人员携带证件原件现场核对人员,直至项目实施完成,经考核合格后再返还证件原件,有效遏制了转包买标、“挂名施工”现象。
以“双优”确保“双红线”不突破
严守干部廉政红线,确保干部优秀。增加纪检工作在土地综合整治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市、县两级主动引进监督检察机制,与检察机关深度合作,共同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常德市关于在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两个文件。资金监管方面,在评审环节,由市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等方面专家组成预算审查小组,严格审查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项目的工程量与预算标准等。项目完成后,均由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财务决算评审。在拨付环节,严格以审查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为依据进行拨款,严格按项目施工合同中明确的资金拨付条件、程序、时间和金额进行拨款。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综合经济实力有所增强。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5.8%。1-9月份国税完成323.86万元、完成率71.2%,比去年同比增长11.6%,地税完成78.65.万元、完成率121%。比去年同比增长8.7%。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镇瓜菜大棚总量达到388个,面积突破了600亩。,产辣椒540万斤。产西瓜72万斤。为了进一步扩大棚菜发展规模,5月7日组织268名镇村干部和种棚意向户到山东*、*进行了参观学习,5月10日在南野庄中学召开了棚菜发展“千人大会”,两位蔬菜专家传授种植技术、10名棚菜种植大户介绍了当前棚菜收益情况,使农民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经济效益、投入劳力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了发展大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城镇形象进一步提升。完成镇区至2020年规划修编。硬化政府东大街1100米,铺设路沿石3500米,铺设彩砖5208平方米。完成小商贸城一期工程,建设商住两用楼1376平方米。在“空心村”治理过程中,拆除房屋376间,平整场院6处,预留出居民楼建设用地7200平方米。
(四)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62万元、综合直补资金321万元、退耕还林资金55万元。为22860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3%。
(五)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明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救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全镇开展了一次救援四川地震灾区救灾捐赠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全镇捐款人数达到26635人,捐赠率达到99.59%,共向四川灾区捐出善款264660.9元、衣服被褥463件。
(六)奥运安保工作扎实有效。奥运期间全体镇干部近两个月时间没有过双休日,连续作战,对全镇的不稳定因素,开展了一次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台帐。将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层层分解细化,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签定责任状,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重点人员落实24小时稳控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七)问题奶粉事件处置得力。与全镇所有食品经营场所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对全镇三周岁以下婴幼儿进行了统计筛查,督促600多名食用问题奶粉的婴幼儿到县医院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婴幼儿身体健康。
二、下一步重点抓的工作
一、抓好农建工作。今年农建从2008年10月**日开始到**月**日结束。主要任务是维修道路10550米,项目区补植9780株、高速两侧补植4400株。农建工作的标准是:维修路(清除路边、沟内杂草,达到沟直、路平、肩齐);植树(要做到挖大坑、浇大水、封大堆,树坑要60公分见方)。为确保顺利完成今年的农建任务,我提几点要求: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今年的农建工作,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我们一定要把农建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事来抓,各村都要建立以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组长的农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抓好农建各项具体工作。各片片长、包村干部要把农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研究制定方案,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指导,亲自深入现场,亲自解决问题;农建期间,双休日停休,镇干部请假必须经书记和我批准,未经批准无故不到的,按旷工处理,村干部请假必须经包片片长批准,各片负责人、包村干部、村干部必须全工作日在现场工作(除了全镇大集合外),办公室每天要对镇干部的在位情况进行现场考勤,不在现场的均视为缺勤,农田基本建设结束后,要将考勤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讲评。二是注重质量,讲求实效。我们王瞳镇近几年来,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展现了我们王瞳镇的精品工程,提高了我们王瞳镇的知名度,因此,这次农田基本建设的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农建期间,我们要不定期地组织巡回观摩,看一看哪一村干得好、看一看哪一片干得好,我希望大家都要树立争取第一、创一流的思想,提高农建工作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农田基本建设任务。三是创新机制,搞活农建。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农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针对新形势,积极研究农建的新措施、探索农建的新办法,推动农建上水平。作为片长、包村干部、村干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坐下来、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农田基本建设方案,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确保进度、如何确保质量,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各村要根据咱们镇下达的任务,结合本村的实际,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每一天上多少人、完成任务多少、几天完成,要列出一个时间任务进度表,确保农田基本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会议之后,各村要采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尽快组织发动群众,迅速掀起农建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努力工作,真抓实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农田基本建设任务。
二、抓好棚菜生产。现在到了棚菜发展的关键阶段,看效果、见成效的时候到了。当前在棚菜生产上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1中旬以前做好种棚户的落实工作,确定意向、收取押金、准备物料;11月下旬(上冻)以前做好棚室建设工作,把地旋耕一遍、挖坑埋柱子、绑好竹竿;腊月20前做好移苗准备工作,扣好棚膜、把地深浇一遍;12月初进行检查评比,组成验收小组对全镇新发展棚进行量化评比,以年初确定的每个片75个棚为标准,以奖代罚,对完成任务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没有成任务的进得严肃批评。下一步在棚菜发展上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规模化。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就无法构成一个产业,因此,蔬菜种植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的想法是构建“一体两翼”棚菜发展格局。“一体”即:把小高义至封庄沙石路两侧作为蔬菜发展重点区域,建设10里绿色蔬菜长廊,区域面积240亩。“两翼”:分南翼和北翼,“南翼”6个村、260亩;“北翼”7个村、280亩。力争用3-5年时间把王瞳这一“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把王瞳镇培育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二是特色化。在蔬菜种植中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道路,形成特色化,培植我们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重点在品种优化上下一些功夫,结合今年的种植情况、收益情况、销售情况、市场情况,有重点地推荐一些名优蔬菜品种。三是一体化。以西场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努力达到“七个统一”:即统一供应物料、统一建棚模式、统一供应种子、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统一产品商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
三、抓好农村稳定。农闲季节到了,老百姓忙了一年该歇一歇了,但是有一些群众闲下来就想捣乱,有事没事写个上访信、打个市长公开电话、有时掏点路费到省、市或者进京进行上访。这个时期咱们镇村干部要高度重视。根据我个人在基层工作的实践,我觉得农村不稳定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引发群众对立、不满情绪。有的村级财务公开不准确、不真实,群众无法了解村务、财务工作情况。有的列支不合理的开支,激化了干群矛盾。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有争议土地、宅基地,权属不清,存在你争我夺的现象,纠纷不断。三是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有的在落实特困救助等优惠政策上、优亲厚友。四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问题。下一步在农村稳定方面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严格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不稳定因素很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很多不稳定因素都是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从我镇实行“村财镇管”的情况看,不容乐观,尤其是许多村存在坐收坐支的问题,收入不入账,支出不审批,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形同虚设,目前,很多村潜隐着不稳定因素,好几年的饭费条子不能入账,账面余额和现金存款对不上号,咱们镇村干部应引起警觉,不能在熟视无睹了,应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严格落实村财镇管制度,加大村务公开、财务的公开力度,尽量减少或避免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困素。二是对弱势群体要多关注一些,到他们家里坐一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排查矛盾纠纷。片长和包村干部要入村入户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详细掌握过去排查出来尚未解决的矛盾、新排查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及化解矛盾。前一阶段由于奥运安保工作,致使一矛盾纠纷没有放开手脚解决,个别问题采取了“拖”的办法,农建结束后,各片自由支配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各片负责人要利用这一时机,确保排查一起,解决一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持全镇农村社会稳定。
四、抓好林下经济。10月15日全市召开了今冬明春营林造林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主要做好中幼林修枝间伐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大行距、小株距”种植模式,发展林棉间作,实现近期得利,远期得林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我们镇已经出现了这种病虫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大病虫害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一、立足县情、探索项目争取新途径
围绕项目建设,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协调抓沟通。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让他们充分理解我县实际困难,争取在项目建设资金上的帮助与支持;二是做好包装抓申报。在全县范围内认真筛选一批重大的农村安全饮水、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工程项目区,向省市申报立项;三是做好前期抓储备。对全县所有需要解决的重点集镇、农村及条件成熟南水北调项目区进行筛选排队,组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做好前期规划设计文本建立项目库,及时了解信息、及时向上申报,争取政策机遇。
二、解放思想、研究项目建设新模式
一是建立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水利工程能否长久发挥效益,关键在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及《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二是建立“三个统一”工作机制。保证每个工程有充足的技术力量投入,采取了统一勘测设计,统一监督施工,统一检查验收的方法搞好工程建设;三是健全“投资、建设、管理”一体化工作机制。搞好工程建设,制定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按照工程资金、建设、管理思一体化思路进行实施;四是落实建设“三制”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完善质量监督制度。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五是抓好“三个不建”工作机制。即利用一事一议落实投工的不建、没有制定管护制度的不建、没有稳定水源的不建;六是建立技术培训工作机制。水利部门把好设计审核关,工程项目实施前,对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逐步提高业务素质,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水利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结合实际、制定精品建设新思路
南水北调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是我县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的龙头项目,总结过去我县水利事业的成功经验,我们在抓水土保持和中小型水利工程,坚持以精品优良工程为重点,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今后的精品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做到:一是布局合理。在建设精品工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精心选点、合理布局,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科学规划。严把精品工程设计规划关。在工程设计上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上要充分考虑到符合群众意愿,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使规划设计更加严谨、科学;安全饮水工程设计要多方案比较,选择投资小,效益高,符合水质要求水源,此外还要满足工程建设防洪和地质要求。三是有利发展。建设要符合发展需求,既有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考虑到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农田设计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其他工程建设标准要满足行业要求;安全饮水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四是突出特色。工程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特色,使每个示范点有独特亮点,凸现出自己特色,为全县大面积工程建设总结经验,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四、深化改革,寻找运行管理新方法
水利工程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建设管理工作难度大。能否使水利工程持久发挥效益,关键是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优势,下大力气抓好工程管理工作,认真解决重建轻管理问题,积极探索管理工作新途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走上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轨道,实现工程良性循环。
一是落实管理责任主体。在工程立项建设前,我们首先要求建设单位要落实工程管理责任人,采取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搞活经营权的办法,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模式和责任人。二是抓好管护制度落实。力争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工作发展的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三是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采取承包、租赁、购买、股份合作、协会等不同方式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探索和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做到管理规范,运营良好,收费合理,良性循环
五、注重实效探求服务群众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