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管理学作为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学生大一的必修课之一,对奠定学生管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学习方法,启发思维,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是管理学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攻克这一难点。通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管理学,学习管理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内涵及作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法学院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它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在对类似真实情况的案例讨论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使管理学教学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具体来讲,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的教学中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管理学时,不能适应其与通识课的区别,无法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且管理学理论性强,存在较多的原理和方法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关联不强,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到学习管理学的作用和重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向学生讲述真实的管理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动机。例如:在学习管理学中的计划职能时,选取潘石屹抽身海南房地产转战北京的案例,使学生体会到准确的预测对计划的重要性,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正确的决策,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更加有兴趣学习管理学。
(2)增加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主要讲授者,而是要成为引导者、启发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案例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出来,增加教学互动,提问—回答—点评三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还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增强学习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体系庞大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长篇大论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使课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例如:通过模拟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管理游戏,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团队建设管理中,并与其他团队竞争,在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团队精神,学习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为其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 提高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途径
2.1 拓展案例来源渠道,优化案例结构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各种渠道收集案例,除了传统的书本,互联网、(下转第35页)(上接第21页)电视、报纸等,都可以作为案例渠道的来源。从书本上来的案例,往往较为陈旧,与现实脱节,而互联网等新兴渠道虽然更新速度快,但需要教师能够仔细辨别,去伪存真。案例渠道的拓展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贴切、更吸引学生的案例,也更符合管理实践。
在选择案例时还应注意案例结构的优化,包括国外案例与本地案例的结构、专业案例与一般案例的结构等。本地的、专业的案例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不分地域的、一般的案例更能体现管理学中的普遍原理,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不同种类案例的结构。
2.2 注重案例的趣味性、时效性
案例的趣味性、时效性体现了案例的质量,高质量的案例更能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有趣的、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案例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管理学游戏、企业家案例等,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类型,可以适当增加其在教学中的比例。同时,教师要时时更新自己的案例库,与时俱进,加入热点、时事案例,保证案例的时效性。
2.3 将案例内化,深入理解案例
教师必须真正理解案例,透彻分析案例,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案例内涵。如果教师没有将案例内化,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案例教学法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前,一定要反复研究案例,阅读拓展资料,做到对案例的真正理解、透彻分析,然后再应用到课堂中。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往往理论多、实践少,自身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对案例进行切实、准确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力不从心。因此,各高校应组织教师在假期期间深入企业管理一线,实地考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在案例教学法中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2.4 根据学生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
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案例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案例。比如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往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要弱于本科院校学生,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较为浅显的、与现实应用联系更紧密的案例。同时,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应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案例。另外,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案例教学方法也不相同。教学前期,学生刚刚接触到管理学,案例应当尽量简单,教师讲解要尽量详尽。而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管理学知识,案例深度要适当增加,教师的角色也应从讲解者向引导者转变,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学习《行政管理学》在理论上的意义
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我们才能洞彻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步入科学化、正规化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真正掌握了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我们才能轻松地推进事物的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掌握这门学科的规律,从而指导实践。可是我们当中许多人,一直靠经验办事,进行行政管理。正是这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只是浅尝辄止,以至于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研究了几十年之后还对这门学科存在着歧视,把行政管理学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加以对待,基本上在学术界将这门学科斩尽杀绝,不留余地,从而导致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多年萧条的局面。机构重叠,人员冗杂,互相扯皮,成为我过行政管理的通病。怎样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只有体会行政管理中的客观规律,同时按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理论知道行政管理实践。因此,探寻遵循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论,并以此理论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已经成为我们改革的题中之意。
二、提高大学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认识
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搞明白我们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明确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以及任务,同时寻找最佳的改革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目前,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行政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但行政改革不应是盲目的而应是自觉的理性的行为,这就需要科学的理论研究作为先导。我们先要搞清我们面临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改革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健康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找出行政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目标、基本任务、方式,说明行政管理的改革是为什么,怎样做、和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通过这些指明我们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要了解“看不见的手”,这个说法最初由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但他其实并没有把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特意提出,而是多少有些随意的那么说了三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这本著作中,一次是在他在探讨早起宗教思想的研讨会上提到,一次是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但现在,“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价格机制的代名词,这也许是亚当・斯密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要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具体含义,我们先来看以下的小故事:两个人,他们都会生产粮食、织布制衣,在没有交换的原始经济中,他们只会各自织布种粮,以保自己的温饱,但是,他们发现,由于他们各有所长――一个人擅长种粮,一个擅长织布――如果他们分别负责自己擅长的生产,那么他们最终生产出的总共的粮食和布匹,是要比他们没有分工之前生产出的总数都要多的。他们于是就约定进行分工生产,然后,平均分配,这样,两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就得到改善。
2.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可以通过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整体
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水平受政府公务员的素质的制约很大。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公务员来完成的,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公共行政能力的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依靠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来完成。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已被多方面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学在我国恢复和发展以来,我国相关教育机构加强了对公务员的培训,广大公务员也加强了自身的行政能力学习,较多的受过行政能力培训的大学生加入公务员队伍,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整体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
3.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政企事的合作。
行政管理学不仅是国家公务员的必修课,而且企业和事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行政管理是一种执行法律、政策的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在国家还没消除的情况下,无论是各类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不可能离不开政府,当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要和政府搞好关系,不仅要执行政府的政策,还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遵纪守法。因此,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知识有相当造诣,而且要了解政府的相关内容,懂得法律知识,掌握政策。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学习行政管理学是了解政府及其运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大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性
1、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关注政府公共行政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发展性;
2、为提升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正确的思想、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注重总结政府行政机关在处理各项事务(包括社会事务,自身事物等)的有效性,规律性;推动这些活动走向科学化、法制化、效率化和时代化。
3、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较为系统的服务,包括理论服务,实证技术,提高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
4、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助于公务员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公共行政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红.课堂教学仍然需要讲授式教学方法[J].学校管理,2008,(4)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式
管理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它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它的科学性体现于严谨,艺术性体现于灵活,如何严谨吸收,且灵活运用,决定了它的教学难度。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军训过后,大约只有60学时左右。如此短暂的时间,如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灵活运用实用技能,我们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在有限的教学中取得效果。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不能等同于普通院校的本科学生,他们理论底子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不高;学习自主性较差。在笔者教学过程中看到有部分学生干部热衷社团活动,遇到活动或比赛,就随意请假;还有些同学对学习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了解,认为基础类课程都比较枯燥且抽象,有的同学甚至认为以后担任管理工作机会很少,学了管理学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而缺乏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只求考试能过就行。
可他们并不知道当高职的学生离开学校,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事基层工作或基础管理开始。
从罗伯特·卡茨的提出的管理人员的三种技能中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求的技能比例是不一样的。一名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三大方面。管理层次越高需要概念技能比例就越大,管理层次越低,需要技术技能的比例就越大。我们的教学就是帮助高职的学生具备基础的管理能力,利用他们动手能力强,较强的参与意识等特点,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
二、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特点
(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融合了各类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将多门学科的知识有机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如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就是借助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管理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它适用于任何管理活动中的细节,但不能狭隘的理解为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这种方法论学科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管理中的普遍规律性以及处理管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管理学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基层管理技能。这些技能需要依靠管理情景和管理对象而实施,将基础理论作为铺垫,灵活思维、学会统筹、正确指挥、相互协调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管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
(一)重实践,轻理论。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对教学环节中具有参与性的环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如观看视频短片,听案例故事,给他们讲具体的案例让他们分析,或模拟场景让他们表演时,他们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然而理论学习是为了专业学科拓展学习奠定基础的,对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个人的成长也非常重要,能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当理论内化为能力和素质以后,理论学习和思考是一种做人、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低层次甚至盲目的实践。
理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素质,而不是告诉学生具体能管理什么事情;是要提高学生对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为学生相关专业的其他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同教学方式的利与弊。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并直观的理解管理学的知识要点,教师一般都会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笔者根据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综合运用了三种方式:传统讲授法、模块教学和参与式教学。
1、传统讲授法。传统讲授法作为基础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它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幻灯片讲授理论知识,但这种方法只能短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很难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痕迹,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所以这种方式决不可独立出现,要间断性与其他两种方式综合运用。
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是根据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划分任务模块,具体完成特定任务。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计划、决策、人员招聘三个任务模块。在进行相关章节学习之前给学生制订任务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论教学前拟定任务框架,理论教学结束以后修正任务框架,并通过文字整理,做任务小结。
例如人员招聘环节,将学生按照8人左右的比例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方式,拟定招聘环节的细则,然后通过传统讲授法进行理论教学后并修正招聘环节的细则,抽小组模拟展示,将各组的决策方法、计划书,组织机构,招聘流程安排,等环节通过文字的形式总结。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又能很好的将理论学习运用其中,但是一学期的课程中,任务模块也不能安排的过于频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3、参与式教学。参与化教学是指师生互动教学,让各类学生都拥有参与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以下几种方式:小组讨论、趣味游戏、情景模拟,这让管理学的教学能在互动中活跃思维。此方法笔者认为适用于小班教学,人数过多的大班,容易出现在实际教学中个别学生垄断发言,或点名式发言,反而引起学生的负面隋绪。最终导致参与式教学无法有效的施展。
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学习,实践环节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勤动手、常用脑,科学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践环节设计融入各个专业领域,让务实的高职学生更能接受并为下一步拓展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姜桂娟,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6):140-141
2 廖新琳,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广东化工,2010,37(2):183-184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
1 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高校中公共关系学的意义,我们首先应该从其课程内容入手,寻找课程中的共同点与相似之处,通过系统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意义。
管理学科是一项综合性高,研究广泛并且学科跨度较大的专业学科。是系统的进行管理学研究的学科体系。管理学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内容,对管理学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提升管理水平与层次的办法,我们通过对管理学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行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其管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对其进行概括可知,管理学的内容,包含有管理的职能、企业管理内容、组织管理内容、虚拟的企业管理等。所以,管理学是众多学科共同组成的一项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是其真正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内容。
公共关系学主要是研究组织与公共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公共的行为、法律内容、方式方法等。通过使用一些传播手段,使得组织与公众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并且加深彼此间的合作,通过公共关系学,组织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所以在进行公共关系的学习时应该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进行管理学的学习时公共关系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我们以管理学的角对其进行分析可知,对组织进行管理时,公共关系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加入管理学的内容,但是只运用管理学的内容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二者结合进行问题解决。因此,在进行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时, 必须增加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工商管理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极致。
2 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困境
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中了重视性不足,存在一定的困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发展速度较慢,学科规模较小
我国的高校开展工商管理课程较早,而且都包含有公共管理课程,学生与教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输送了许多有用的人才,但是公共关系学科却始终没有做为独立学科进行发展,所以增长速这度较慢,总体规模较小。
2.2 工商管理与公共关系的关注点不同
由于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是需要不同学科间相互促进与结合的,共同的进行发展形成学科间的互补关系,但是现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中,对于管理课程的侧重较高,而对于公共关系的内容重视较小,这就造成了现在公供关系学的内容教学时,其管理的水平较低,进行课程教学时的相关教学材料,与一些基础设施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与管理学进行相比。
2.3 二者的培养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内外,都得到了较大的认可,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认可与承认,由于现在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的学生需求不断的上升,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但是与工商管理学科相比较,公共关系学只是工商管理学的组成,二者的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性。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不断的进行公共关系的优秀学生,但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高校内公共关系的专职教师较小,对于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而且由于没有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机制,造成了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进行的较少。其次,高校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而且由于缺少一定的学术交流机会。很多的公共关系学教师进行研究的机会较少,对于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新的教学经验无法掌握。理论是对实践的最好指导,如果公共关系学的教师缺少一定的理论水平,那么其实践水平一定会有所影响,这样就使得学科的水平发展不足,形成了对日常教学的影响。
3 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3.1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高校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公共关系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会提升公共关系学科的内容。并且,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促进,定期与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高校内部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公共关系学经验的相关资深学者,公共关系教师的引进应该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对自身的师资队伍进行补充,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的条件转化。
3.2 加强公共关系学的教材建设
相关的高校应该组织出一批具有经验的相关学者,根据国内外的教材模式,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材编写,其内容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不仅是课程使用书面教材,应该包含有多媒体视听材料的教师内容,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普通得具体化。
3.3 加强公共关系的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
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课程的重视,加强其基本理论课程建设的投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强化,多创造一些有利的学术交流条件,并且高校对于自身的学科优势应该进行保持,发挥自身的优势。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公共理论课程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济・社会,1994(4).
[2]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公共关系学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所处的分量却很不客观。本文针对公共关系学的地位和重量,谈到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公共关系目前所处现实状况,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
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重要性;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一直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如传播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尤其是管理学。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认为,当前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在工商管理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其学科地位不够高,制约发展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管理学科的科学发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教学的研究意义。二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究竟公共关系学本身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况?为什么这样?三是如果不乐观,怎么才不处于尴尬的状态?这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
1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要谈公共关系教学对高职院校的意义,首先应从内容入手,寻找自己的相似之处,寻找共同点,一个一目了然的意义就呈现出来了。管理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学科。它是系统的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一般方法。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它研究的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研究内容的层次化管理水平更为广泛,通过对图像的研究。随着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包括管理职能、企业管理、组织管理、虚拟企业管理等。因此,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但它又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切。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行为、法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通过利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公众对组织的理解、认同和合作,塑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公共关系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的内容是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是辅助工具,需要加以管理学的内容,管理学内容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靠公共关系学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很重要,没有公共关系,工商企业管理就像一个断胳膊,然而,公共关系学却是更好的让管理学发挥到极致。
2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在企业和行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取得的成绩不用回避。那么它应该处于良好的状态。然而,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不是很重要,但表现出了这样的几点:一是发展速度快、规模小。从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了公共关系的课程中看,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已大幅度增加,为我国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带动不了公共关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增长。二是两者关注度不一样。虽然与管理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但在高职院校管理的地位要高些;公共关系学的地位远远比不上管理学。所以公共关系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同时系列的配套材料及基础设施都不如管理学。三是培养的趋势不同。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认可,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求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一切良好的现象,公共关系教学远远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管理学却不一样,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很受广大企业的欢迎。尽管高校和高职院校不断培育出优秀的公关人员,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原因何在?一方面,在国内真正从事公共关系专业的专职教师很少,无法深入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关系理论和研究;另一方面,国家科研经费对其投入少,再加上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少,教师很少有研究机会,这就不利于学习外国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缺失将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还不够,必须对日常教学进行制约和调正。
3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校要有组织、计划、逐步完善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每学期给学生上课,还会导致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了一些公共关系的经验丰富,同时又有深厚的理论素质的公共关系人员,补充到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必须注重对教师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其次,在教材建设上,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写一个不同专业的教材模式,鼓励多样化的教材,不仅是使用书籍,而且还可以利用视听材料,如多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最后,注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成果。国家和学校应更加注重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优势。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必然能帮助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2]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3]司爱丽.公共关系学概论[M].机械出版社,2010.
一、管理学英语的特点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管理思想不断涌出,各种新的管理术语与词汇层出不穷。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以及WTO各种新的经济模式已经融入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国际化进程需要中国培养更多既懂经营管理,又熟练掌握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管理学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管理学是一门跨诸多学科的大学科,因而管理学英语除了用到很多基础英语的核心词汇以外,更涉及很多与管理学相关的学科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管理学专业词汇和重点概念庞杂,使读者难于准确把握其内涵。管理学英语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一方面具有ESP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在内容上涉及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因此其文体较为严谨正式,句法上多使用长句、复合句和被动语态等,用词上多使用大词、中性词,用词非常规范。另一方面,管理学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如比喻的恰当运用和图表的大量使用等。
二、开展管理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目的
管理学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日显重要性,因而管理学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Richards(1984)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印证开展管理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的目的一致起来”。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展开了管理学英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英语基本语言运用技能,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当然,在开展管理学英语教学的同时,教学部门和学生都应清楚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学习应达到的目的:(一)掌握本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二)提高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三)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
三、管理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选择授课教师方面存在难度。
管理学英语作为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难免存在诸多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高校进行了ESP的教学,其中有部分高校在选择授课教师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二本学校。让英语专业的老师教管理学专业英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和阅读理解的能力,但不能深刻地理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管理学专业的老师教管理学专业英语,就可能无法帮助学生很好地用英语语言理解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有专家建议可以让有留学背景的管理学专业方面的人才教ESP课程,但这方面的人才有限,而且很多二本的高校可能还无法引进这方面的人才。
(二)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资源不充裕。
近年来,管理学专业英语方面的出版物不少,还有英译本,但总体上内容比较突出,比较新颖的教材还很少。与教材相关的配套辅导材料也很少,很多教材甚至都没有教参,加之管理学英语科研也很薄弱,所以教师在备课,学生在查找资料方面都很被动。很多教师没有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学生没有实习经历,所学的专业知识多半来源于教材和网络,无法有效地拓宽视野。
(三)ESP内容较专业正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管理学专业英语涉及很多管理学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其语言特点是严谨正式,多用长句和复合句,由此,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在ESP的阅读、听说和翻译等方面都会觉得吃力,长时间下去,很可能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好的专业和英语基础,而教材内容又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这门课程就失去了开展的意义。管理学专业英语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内容的逻辑性很强,还有很多英文经典案例,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如果学生连教材内容都看不懂,就毫无兴趣可言了。
四、提高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储备教师资源。
在无法保证优质的教师资源的情况下,各高校要开始储备ESP教学的教职人员,因为ESP教学将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引进相关专业的留学人员当然是解决教师缺乏的最好办法,但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
就管理学英语来说,英语专业的教师具备较好的语言功底,而他们缺乏管理学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所在的系或者学院可以与本校的经管学院合作,对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管理学知识培训,也可以派教师外出进修或者出国等。通过知识的积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ESP教师缺乏的问题。
(二)选择合理的教材并利用网络教学充实课堂内容。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教材选用是否合适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要以学生的阅读需求为标准选择教材,使教材具备可读性和实用性。现今,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与专业英语相关的案例、文字和视频等,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扩充知识。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其专业知识较庞杂,语言也很正式,在选材时要注意章节的由浅入深,理论框架的系统性和语言的简捷,并且突出管理学的实践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ESP因其内容和语言特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课堂上不听课,课前课后也不阅读教材。管理学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而且与学生以后就业相关,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强一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管理学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学生可以通过多阅读篇章材料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掌握更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的活动中,学校要时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各种诉求,培养新时代要求的学生新面貌。
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主发展的转变,让学生又自主意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时代要求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确立学生自身的理想和信念,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最后形成自主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遵行一些科学的思想观念。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这些都使学生根据现有的科学思想观,去实施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了开放的环境和现实影响的实际,用科学的思想观政治观作为指导,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按照学生的全面需要进行。
3.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时代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的一切思想政治观都是同社会的、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相吻合的,它要求学校在对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发挥它的最大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管理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导向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的作用是值得实践的事情。
二、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凝聚作用,以下对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给出了几点方法和建议: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性作用影响深渊,在学校内部,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各项活动的导航标,为学生建立明确的思想道德观,使学生自觉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自主的约束自身的各种行为和思想,为管理者减少不必要出现的管理问题和麻烦,从而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
2.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蓝本,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支撑的。制度建设使得学生的规范性增强,日常的管理目的更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蓝本作用也能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学生管理的工作机制的制定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蓝本的,它为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如按照“八荣八耻”内容建立的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3.完善学生实际需求的保障体系,提升管理质量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各项工作,为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需求保障体系,这样管理工作更容易实施,管理的质量相应也得到提升。
4.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有特色的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单板的教授,利用新媒体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为更好的管理学生创造一个最优环境。
5.加强学风建设,增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优良校风的关键,同时更是管理学生的中心内容。提升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水平,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管理机制,增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为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做出努力。
6.管理人员利用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管理学生科学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才能正确的管理学生,才能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学校的管理人员就是教师,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看待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各类问题,这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如教师利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教育理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自立自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观。
三、总结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0 引言
管理学是集科学与艺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特别强调应用性和创新性。教学实践证明,理论讲授管理学课程时,加强和突出实践性过程,可以提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据哈佛商学院的统计结果,实践性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学生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实践缩短1-2年;同时,案例教学是管理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法主要突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案例的选择、组织、评价与反馈。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择与管理学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经典案例或本土性代表性案例往往较难或很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可以有效补充案例教学所面临的困难。诚然,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继承了案例教学的优点,主要基于多个案例的对比,弥补经典案例或本土代表性案例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外内外案例的对比,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实施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对管理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文已做详细论述其教学实施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旨在推动和加快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为管理学教学服务的步伐,为培养应用性和创新型人才的本科教育目标服务。
1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分析
1.1.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只注重管理理论的教学,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管理的实践,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列于培养计划的第二或第三学期,此阶段的学生没有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都不足。因此,学生对管理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也只有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管理学的功能以及管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非常茫然的。但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现实社会来学习管理;使学生可以模拟案例中的人和事来加深对管理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通过不同案例的对比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讨管理理论应用的差异、启迪深层次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增强《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1.1.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整个教学只注重对管理理论知识的教授。在案例对比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扮演演员角色,教师扮演导演角色。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的视角广阔,学生可以大胆假设,从不同角度寻找实际答案;同时,通过案例对比,可以发现在同一管理理论或思想的指导下,背景不同,过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也不同,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 具有较高的拟真性。案例对比式教学所用的案例大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很多案例还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有助于学习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形成现实对比。同时,高度拟真的场景,使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处理实践中的管理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更快、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缩短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周期。
1.1.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管理的作用就是让组织中成员能够有效的协调起来,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根本作用是合作而非对抗和冲突。案例对比式教学模式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模拟实际案情,在模拟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表现优秀管理人的风采,而且也学会与他人协作,构建优秀团队,展现团队精神。
1.2 劣势(weakness)分析
1.2.1 传统教育体制与文化背景使案例教学法推行受到阻力。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继承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突出了对比、鉴别和启迪的功能。但我国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倡的通才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和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这与西方社会推崇民主、自由和个性张扬、鼓励竞争、喜欢坦率直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相一致。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尊长、和谐、礼貌、忠诚等等,在公众场合对另一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被认为是不适宜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使人们更愿意、更习惯于接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实施。
1.2.2 有限的课时限制了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运用。受教学总学时的影响,在本科培养计划中,《管理学》课程的总学时一般在60学时左右,主要给学生讲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按照一般上课的进度,60学时刚够讲完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如果在讲授过程中采取案例对比式教学模式,很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对比式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往往变成理论讲授中的举例,这与案例对比式教学的初衷相去甚远。
1.2.3 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资源。案例对比式教学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对书上的理论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将管理理论与所选择的案例能紧密的联系起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所以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长期深入企业工作的经验,同时部分高校因教师资源不足,又不能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实践方面再培训。因而,教师对案例不能进行深入地点评,案例启发角度也比较单一,出现案例对比式教学只不过是作为平时教学的补充和说明。
1.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3.1 案例渠道拓宽,对比性增强。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政府、企业、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是也是产生了很多意义深远的案例。比如美国的雷曼兄弟破产、我国出口型企业减产等。这些都是最新,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案例,它们旨在解决新问题。据统计,目前用于教学的案例有数千个,均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新的案例就达四、五百个,这不但解决了案例缺乏的问题,而且增强了案例的对比度。
1.3.2 高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联合办学,共同筹建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各大高校也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管理学案例教学方面有所作为。同时,现在有很多高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教师在进行案例对比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办企业进行实地教学,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凸现案例对比式教学的优势。
1.4 威胁(threats)分析
1.4.1 案例资源落后,选用合适的案例难度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案例选择的质量不高。目前,用于管理学教学的案例过于短小,单个案例很难支持课堂教学;案例的故事过于陈旧,与当今所面对的环境和问题相差太远;案例缺乏对比性,特别是国内外案例的对比。第二,缺少案例的来源。我国现阶段的案例大多数案例来自外国的经典案例,由于国情不同,经济环境不一样,因此缺乏可操作性。而现存的国内案例大多都是来自我国著名的大企业发展的成败中提炼出来的。往往篇幅过长,问题难度过大。而新闻报道的案例,由于缺少必要的加工和提炼,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因而很难用于案例教学。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要么是事例汇编,要么是经验论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国外案例很多,国内案例很少;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这些客观条件造成案例的选择、整理难度加大。
1.4.2 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不足。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为做大量的工作,并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大多数高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充足的案例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并且教学经费上的投入也很少。
2 swot分析下的思考
通过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发现,在外部环境方面,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经济,案例对比式教学具有较多的案例来源,但固有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惯性让案例对比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从内部条件看,案例对比式教学的实践性强,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但具有丰富案例对比教学的教师资源不足,案例对比式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缺乏等,又使其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swot分析表明,从宏观层面讲,案例对比式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方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只要高校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师,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教学体系,严格按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同时,随着我国对教育经费进一步增加,教学秩序的进一步规范,紧抓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劣势可以慢慢转化,困难可以逐步克服,威胁可以渐渐降低,最终能证明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微观层面讲,若要使得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能够成为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模式,对教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案例对比式教学中学生虽是教学的主角,但不可忽视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尽可能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强调学生课前准备、保证学生课堂讨论、监督学生课后总结;第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方式的关系,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不能完全替代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切记案例对比式教学只是对课本知识的升华。
3 结束语
教学方法为教学目的服务,案例对比式教学以其生动、形象、富有渲染力升华了管理学的教学效果;以其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弥补了传统教学空洞传授理论的缺陷和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以其对比力和鉴别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然,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也有其不足,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种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教学大纲,妥善安排教学,大胆探索、善于总结,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效果,圆满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大楷,蒋萍,刘庆生.国际高等财经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大学教育,2003,(11):25-28.
[2]曾艳.《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90-92.
[3]刘刚.认识真实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j].数字商业时代,2005,(9):5-7.
[4]周裕全,赵水生,苏小玲,吴光华,何鹏.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5):73-76.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育实践;管理实践;探索教学;教学方式
一、关于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发展
由多个学科与多个领域理论、技术与方法,统一性的探究关于工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的应用学科这叫做工商管理,然而这个学科在其发展的历史当中,它的重要的方法是实验,因为实验的方法是这门学科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法,对其本身的创新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工商管理的发展史当中,实验方法的应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第一时期,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属于初期阶段,同时进行的实验有研究和管理,这两个相互融合,慢慢积累,构成了这门学科的前身。初期阶段,一般是由统计,生理,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构成的管理实验。主要研究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地分析,调查。最终找到了可以提升员工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的高效方案,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的方法。第二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计算机模拟兴起的同时,管理实验也越来越得到更深入的开发和成熟。第三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影响下,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们开始重视跨国的战略经营,管理实验,从最初的,人与工作的重心也开始正在转向流程和组织的发展。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结合,相互融合,这正是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关于实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益驱使之下,人们对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视的,这其中实验教学的培养,更是尤其重要。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与开发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锻炼和遇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相同的重要性。1.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当中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重点是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最尤其的是学生自身的知识收获、创新能力与应用操作。加工商管理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这有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迅速发展,摒弃以前的“文科不需要实验教学”的落后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体现实验教学的优势,在深巩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看重实验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现已经有研究机构证实:人们看到的信息,能记住100。而人们听到的信息,只能记住50。为此,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协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进一步加深记忆,加深学习成果,这需要我们要借助其他的先进技术手段与实验方法来完成。2.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工商管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对于提高现代学生高素质,高人才,高品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门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这尤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际操作能力,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知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加强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的建立,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加强这方面的发展,是有利于学校面向全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摒弃一些不好的教学思想,以及落后的教学思想。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结合,共同提升,实现工商管理学中单一知识的传授,致力于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反而现在的实验教学则使这样的实践变成现实。其通过应用与开展模拟动态现实公司管理的环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的乐趣以及获取知识的快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完全的发挥实验教学的机动性。并且综合现代的众多企业管理的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开展一些革命性的实践课程活动。3.学习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的必要方法当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产生,对公司管理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软件对工商管理科目具有很大的实施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实验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的方法当中,最忌讳的是教育的局限性以及传授知识的单一性,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途径。恰好,实验教学就能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一个学校想要提升自己的办学优势,那就要让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要学会大量的企业管理软件的知识,例如投资决策分析软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等。
三、企业管理学科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种类
而企业管理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在人为可以调控的特殊环境之下,有系统性的设置管理实验的条件。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探寻真理,讲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对实验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严谨的处理。并从当中探寻到一些企业管理的规律所在。在现如今,探寻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演示型教学,这四种教学方法是企业管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
1.探寻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里面,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探寻未知世界的一生。人们现在将探寻未知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归纳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探险家。而探究学习最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最看重的是过程,结果倒在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展一些严谨的学术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改革。经过参加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培养探究的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是讲究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没有任何的提升。探寻式教学当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与情境。在学习当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去探索,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可以社会调查和实践性的模拟等。去探寻社会和科学当中的种种问题与现象。由实验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这样可以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模拟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科学家认为,实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情景的模拟,真实逼真的情景模拟,可以激发使用者的思维,记忆强化和情感强化。在学生被老师所设立的现实情境所感染时,实验自然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实验环境的设立,不单单是历史的陈述,知识背景的叙述也是尤其重要的。当实验教学的模拟与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达到高度结合的时候,才是学生最能接受的时候,也能更容易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案例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来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的情景开展讨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是讨论式或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是想经过探究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想出解决办法,达到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开拓思路的效果。这在管理专业的教学当中有很多的教学案例,把工商公司经营的管理与背景的案例带到课堂,再结合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管理情景,从而产生更多优秀的创意与设想,建立管理权的观念。而案例教学不单单是收获单一的知识和原理,而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案例教学和学生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们学会怎么样才能处理更多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高效的获取知识才是硬道理。案例教学与实际生活情景为基础,将案例作为现实世界和学习世界的沟通的枢纽,让学生们更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但是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不能明确公司的边界以及公司经营的范围,这使学生在案例教学当中学习扮演的角色不是很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得到实际的证实。这样,案例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美好的效果,更不能满足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4.演示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先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并作出了某种假设或已经形成的认识,为了证实这样的假说或者是认识而进行准确无误的实验叫做演示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最看重的是理论结果,可以说是不注重探寻的过程,而注重探究的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就会让学生们回忆所需要证明的科学理论或概念,并且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设计和讨论实验的过程。也会让学生提出实验所要注意的事情,根据学生们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操作做出规范正确的操作。
作者:刘旭颖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140-144.
1.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1.1便于学生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领域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之高。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实践大部分都是一片空白,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学习之上,他们对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只能是停留在几个片面的、散乱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则通过系统的案例,将一个个理论知识串联成一个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而更加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知识。
1.2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主导地位,通过“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以应付考试为教学目的。而案例教学法则严格区别于行政管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它是由老师或者学生自身搜集案例,在课堂由师生共同讨论,并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知识分析案例,可以说,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占据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模式,而变成了教学互长,师生之间互动良好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极大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有效提高其应用行政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具体实际案例的能力,为其今后进入社会,快速的融入社会,并运用所掌握的行政管理学知识夯实了根基。
2.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2.1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经验还不足,方式还待改进。案例教学法源自于美国的哈佛大学,虽然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但是传入我国,并真正的应用到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却还是于近几年才开始。行政管理学教师往往是大学毕业就开始站上三尺讲台,传授行政管理学知识,他们普遍都缺乏真正的在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因而,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明显吃力,而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甚至部分教师会误解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意义,而是将案例教学法误解为仅仅用举例子就可以代替。而有部分教师虽然理解了案例教学法的真实意义,却还是更习惯于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上述问题,导致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行政管理学课堂中还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上还有待改进。
2.2学生自身素质和自身性格极大的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发挥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着学生有着较高的自身素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目的,而让他们快速的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去案例当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显然,这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知识,并能够很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而当前我国大部分行政管理学专业学生都还停留在过去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上,怀疑精神不够,缺乏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此外,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发言,敢于针对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这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而言,可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否发挥其价值和功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自身性格。
3.如何有效促进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发挥其价值
首先,从教师素质这一层面来看,政府应当鼓励学校壮大教师队伍,甚至可以辅助学习聘请一些退休的行政管理单位的老干部、老职工来校开专题座谈会,运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拓展思路。其次,从学生自身这一层面来看,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一个前提在于快速扭转其学习态度,以往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普遍形成了“唯分数论”的不良学习目标,而素质教育的实行,要求学生必须要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应高分低能。具体到案例教学法应有在行政管理学教学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有效提高自身运用行政管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保有怀疑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有效的运用所学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作者:霍雨慧 单位: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关键词:中庸;现代管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论语》的管理价值
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的《论语》是集中孔子言行的学说,是孔子一生管理思想的概括,是孔子入世的集中表现。在这里孔子对于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空间、管理时间、管理情境都有充分的体现。
孔子注重自身的修养,但孔子不主张远离尘世,闭门苦修,“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孔门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孔子生平为例,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欲行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但数番受挫,终于不达,未能成其兼济天下的雄心,最后退归田园,独善其身。但孔子的独善其身也与当时的隐逸之人不同,他并没有藏到深山大川之中,避世避人,而是一边修订儒家典籍,使得“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同时笔削春秋,以正世道人心;一边讲学杏坛之下,使得知识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可以知道。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是入世的一生。
孔子的言论主要保存在《论语》中,《论语》就是孔子之学的载体。孔子没有像老子、庄子、孟子、荀子一样,对自己的学说有长篇大论成系统的表述,他以“文、行、忠、信”教弟子,他“不语怪力乱神”,他只是踏踏实实的教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去行“中庸之道”,去守住自己的道义。《论语》中没有玄虚的出世的东西,它只是脚踏实地的入世的学问。孔子其人,是入世之人;其学,也是入世之学。孔子虽然一生不达,但他自称是“待沽者”,他也周行各国,欲求自售。他认为“不仕无义”,孔子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虽然孔子一生不仕,但是孔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希望“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中处处充满了这种类似管理篇言的表述。
对于管理目标而言,《论语》强调“义”与“利”的统一,强调“和谐”的境界;对于管理主体,《论语》中既强调统治者要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也强调管理者要有人文关怀,强调大仁大义,强调修炼浩然之气,提高自我品德修养;对于管理方式,《论语》中强调既要有“术”与“道”,即用合适的方法、谋略来进行管理,又强调“仁”与“德”,即着眼于对人性的尊重,按照人世间的道德要求进行管理;对于管理空间,《论语》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类管理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统一性;对于管理的时间,《论语》既注重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更着重于深谋远虑,考虑到资源可利用的时间,要“用民于时”,而不是“用民于时时”;对于管理的情境,《论语》强调对变化的管理,是顺应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为的过程,即孔子认为的“时中”和“通权达变”。不难看出,“中庸”思想更是在其中处处体现。
宋代赵普曾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也知道《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虽然只是两个字,却基本上包含着儒家管理上的深刻内涵。因此,“中庸”的管理思想自然是儒家管理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经营管理上忠于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他在《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认为,“儒学”是“和魂”的基础。在他创办的500多个大企业中,极力推行“中庸”的管理方针;广为人知的日本管理之父、“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在企业管理中广泛的推行《论语》之学,他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绝“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他呼吁:“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在此等信念下,松下的发展循序渐进,最终创造了一个企业王国;台湾塑料大王“经营之神”王永庆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一个公司经营的成功,人的因素起作用很大,属于人的经验、管理智慧、品行、观念、勤奋等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更重要,他认为这里诸多无形条件的核心就是儒家的“中庸”、仁、义、礼、智、信;具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培训大师曾仕强教授更是认为:中道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不掌握中道管理,无以掌握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和全貌。并结合儒家的“中庸”思想构建了著名的M理论,使之成为企业各级管理者、政府与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从事其他各种管理工作者全面领会中国式管理之道,获取中国式管理智慧的宝库的重要理论。可见“中庸”之管理学价值已受到很多管理家的重视。
二、“中庸”的现代管理学价值
目前,世界管理学的主流还是西方管理学,西方管理学的发展无疑受到西方实证性思维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物理学发展的辉煌成果使人们以为凭借实证的科学分析方法可以认识任何一个学科的规律,这种思维特点深刻影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对当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济人的假设不利于劳动者主观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古典组织理论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可以发现存在于组织中的管理原理,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例如统一指挥、部门化、授权等,仍然指导着今天的管理实践,但他们把管理对象视为客观存在,对人性的挖掘不够。
以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梅奥的霍桑实验为标志的行为科学学派开启了人性研究的全盛时期,虽然梅奥的社会人假设仍然存在缺陷,但毕竟前进了一大步,可以说,中国先哲对人本性的分析在此得到了回应。此后,关于人性的继续探索层出不穷,构成了心理学对人的需要、动机、和群体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等,至此,人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得到了一致认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管理学派迎来各种学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社会系统学派、权变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济角色学派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管理本质规律,拓展了管理学视野,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和实践。目前各学派还在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很难说哪个学派会成为管理学的主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加强对人的研究,向人本方向发展,注重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将继续主导未来管理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21世纪人们的伦理观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变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以人为本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末期,东周王朝由于礼崩乐坏,制度开始动摇,社会呈现出十分动荡不安的状态。孔子立志行道,企求恢复天下的秩序与和平。他行道的目的,在于训练一批公正廉洁、忠勇爱民的行政人员,来推行古圣先贤的德政,实现为老百姓服务的目标。其具体的步骤,则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够完成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这种以人为本、为政在人、以德化人的中道管理思想就蕴含在“中庸”的管理思想之中。首先,“中庸之道”讲究“天人合一”。《中庸》首章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管理依照“老天爷赋予人的本性”来管理,最合乎人性的需要,是人性化的管理。承认天的重要性,同样也重视人的作用。“中庸之道”也就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其次,“中庸”管理讲求“情’,“中庸”管理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管理。孔子指出“时中”、“通权达变”便是一个要求管理“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中国的管理由于崇尚西方的科学理性管理模式,反对“合情”的呼声此起彼落,“以礼制情”、“以法厌情”,这种片面的否定态度,其实是不了解我国先哲安排“情、理、法”的真义,事实上在21世纪的今天,情、理、法的管理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作者单位:安徽众益医考培训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费・霍金森著,刘林平等校对.领导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钱学森,杨沛霆.现代领导科学和艺术.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
[3]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罗素著,秦悦译.中国问题.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关键词:工商管理 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在设置课程方面也有更加宽泛的角度。而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在培养的过程中,对会计基础进行培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应用性十分强的一个专业,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而想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并且在学习中有出色的表现,改变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就基于工商管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学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会计学学习效果。[1]
一、会计学在工商管理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专业所学课程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多门课程,培养的目标是具备管理、经济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相关岗位的专门人才,训练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课程角度而言,会计学是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也是其他课程,如: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决策分析等课程修读的基础。因此,牢固的会计学基础,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可以说会计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之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从学生的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结果来看,许多学生从事了会计职业岗位,或与会计工作的相关的一些岗位。这就足以看出会计学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工作等有着重要影响。
二、当前工商管理学生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营业应当对工商管理学生教学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快速就业。[2]
1.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楚
有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会感觉到会计课程开始没有意义。尤其是会计课程开设都是在大一或者大二上学期,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都刚刚放松,没有了高中学习的紧张感觉,对自己在大学中学习的目的还不清楚。而且很多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职业规划,也没有一个人生目标。加上很多学生会认为,会计与工商管理并没有多大联系,因此对会计学的学习目的更加不明确,也不能重视会计学教学。有很多学生都是到毕业的时候,才明白学习会计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才去补习会计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
2.教师课堂教学中心单一
现在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不过依然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以自身为主题,采用教师在课堂中讲授为主,单向交流为主,对学生的思想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不予重视。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忽略,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处于一个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中,学生的能力不但不能得到提高,还将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还有很多教师依旧是原来的说教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不能有更好的理解,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得到解答。很多学生仅仅是能够学习到书本中的知识,并不能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工作中没有实践能力。
3.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在教学管理中,当前很多学校都是过多的总结性评价,对形成性评价忽略掉。这就导致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过好,而且无法真正的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以及了解。
三、改进工商管理学生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意见
由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人才,针对上述工商管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改进工商管理学生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意见。
1.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
首先学校应当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意识到会计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一定规划,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在求学的道路中学生才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3]
2.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就将所学习到的知识都应用到实践之中,为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防止出现学生走到工作岗位中的时候,仅仅是对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样来进行应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对学生未来求职也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同时在教学之中,教师应当注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手段进行,这样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3.加强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的重视,是督促学生以及教师在教学以及学习的过程之中都能够认真对待。尤其是对教师而言,使教师能够对本职工作更加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样也就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改进与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当给予重视,并且应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从其参与学习的努力程度、团队参与程度、领导力培养等多个方面,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
总之,在我们的会计学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放在核心地位,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找到教学的价值,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学习、善于思考能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改革才是有意义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1999(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