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习知识与研究问题相结合,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应用和更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显著区别。,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学生获得知识很有益处,但很难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推进研究性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应然要求。
二、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范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局限性,研究性教学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以其为主,而是从实际出发,积极采用以发挥其固有的优越性。应该看到,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在课程教学中缺一不可。“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经济平台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应用工程经济学理论进行方案选优、项目评价的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故“工程经济学”适合采用研究性教学。但由于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涵盖了相当的经济理论和经济评价知识,这仍然需要讲授式教学,使得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为研究性教学打下基础。
三、研究性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系,按照教学专题内容的性质和教学方式划分,主要有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文章重点分析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的组织和设计。项目财务评价模块,是一个知识应用模块,经过此模块教学,学生应能针对具体项目开展财务评价,所以该模块适宜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设法人建设项目”为例开展示范教学,组织过程如下。(1)简单讲解财务评价的概念和基本步骤。(2)描述实际案例工程的背景、基础数据,提出要求:①讨论基础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基础数据编制财务评价辅助报表;②讨论财务评价辅助报表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③讨论如何应用Excel软件把报表之间、数据之间衔接起来形成信息流;④讨论建设投资借款在不同还款方式下利息计算公式,讨论量入偿付法的本金偿还额确定;⑤讨论如何应用Excel财务函数来计算评价指标。(3)学生分组,每组限定4—5人,自由组合形成讨论小组,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把基本理论和知识点串接起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给予一定的课内讨论时间,更多需要学生课外讨论完成,在此期间,学生可以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4)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分工内容,收集和整理财务评价相关的资料,初步形成财务评价知识架构,提出分工内容的解决思路和方法。(5)小组讨论。各组学生集中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应用EXCEL软件编制财务评价辅助报表和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最后,梳理财务评价思路,串联基础数据、辅助报表、基本报表、指标分析计算等信息流,结合定性分析,撰写财务评价分析报告,得出结论。(6)课堂交流和点评。各小组推选代表,在教师主持下,讲解案例报表编制、报表间信息流、评价指标计算、不确定分析和财务评价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7)布置课程设计,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EXCEL进行财务评价的能力。在财务评价模块开展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最好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可弥补财务评价模块课时不足状况。通过此方式开展教学,首先,可增加该模块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解决方式;其次,增加了讨论、文献检索、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协作等能力;最后,案例教学结束后,穿插课程设计,进一步加强了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四、研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要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从教学主体、教学控制者变成教学组织者、参与者,从讲授知识点变成设计工程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所以,教师必须从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更新。
(二)教学环境创设研究性教学过程要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而现在教学多是大班授课,少则两个班,多则四个班,阶梯教室坐得满满的,分组讨论难以进行,所以应启动小班授课制和讨论式教室建设计划。研究性教学虽然以教室为中心,但已延伸到网络平台。讨论式学习遇到问题,如不能及时沟通,会影响学生讨论进度和热情,虽然有QQ、Email和飞信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存在沟通零散,信息集成效果差等缺点,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刻不容缓,在该平台上不仅教师可进行课后辅导、材料发放、重点问题讲解,而且学生组内可进行在线交流、知识分享、提交成果等。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建设 基于案例难度矩阵的物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项目管理课程中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实施MPE—CDIO的探讨 仓储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思考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研究 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浅析 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在项目导向与实践考核软件项目中对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渠道管理课程设计 基于市场需求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新探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① 基于建构主义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软件工程专业的数据管理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体系建设 应用型院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探讨 基于PMST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周苏,王文,张辉. 项目管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0.
[3]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简介[EB/OL]. [2011-09-10]. /SPM/JSP/courseIntro.jsp.
[4]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培训课程[EB/OL].[2011-09-12]. /onsitecourse/PM006.htm.
[5]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The Overview Report[EB/OL].[2011-11-07]. /education/curricula-recommendations.
[6]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4.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Computer Engineering[M].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and ACM Press,2004.
[7] Ewing D W. Inside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M]. New York:Times Books,1990.
[8] Pankaj Jalot.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in Practice[M]. Boston,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2002.
[9] Pankaj Jalot. CMM in Practice: Processes for Executing Software Projects at Infosys[M]. Boston,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2000.
[10] Softstar Systems:Costar 7.0 demo[EB/OL].[2011-06-10]. .
Case-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YU Qingmei, WANG Lan, LUO Jiemin, SHA Rongf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归纳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孙月华(196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分院,副教授;刘春生(196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分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项目编号:GBC12111109)、黑龙江科技学院“应用虚拟样机技术提升‘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2-02
伴随着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卓越工程师”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卓越”人才。在高等教育的诸项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而且也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承载者,因此高等教育应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来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需求。
工科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绎式教学法。通常演绎式教学是:教师先讲解主要概念和原理,然后用其建立模型,应用实例讲解模型的具体应用,布置应用其原理的作业,最后用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是否能解决同类的问题。很少有人认识和注意到还存在与之不同的另一类模式,即归纳法教学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归纳法教学模式在工科教学中受到了普遍欢迎,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理念。在国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归纳式教学方法包括:问题学习、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案例教学和适时教学。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这样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应承担比传统教育要求更高的责任、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所有的模式都要求学生课上解决问题、讨论问题,课下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应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及时修改计划,找出有效的学习考评办法。下面将简单介绍这几种归纳法教学方法。
一、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在情节中观察,收集查找数据,发现问题,形成解释,得出结论与同学交换观点,对结果进行检验并评价的方法。经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收集查找必要的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自己认为可靠的结论,同时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评价。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发现学习、某些形式的案例教学和学生的研究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因此探究式学习也可被视为其他归纳式学习方法的总括。探究式学习与互动讲座、讨论、模拟、服务学习和自主学习是一致的。事实上,“可能只有传统的说教是唯一与探究性学习无关的”。
除了与其他归纳方法具有一致的共性外,探究式学习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重要技术:概要性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要点说明)、指导性探究(学生必须提出解决方法)和问题式探究(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对教师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探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了区分。在以过程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或实验室中学习,他们利用指导模块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在经专门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己寻找结论。教师与学生们在一起,当学生需要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必要时选择广泛存在的共性问题讲解分析。探究式学习可以在第一年的探究中采用较为概要性的方式,然后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具有自我导向的学习,也可以直接进行自我导向学习。
二、问题学习
问题学习是指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问题学习中只起到促进作用。课堂时间可能被划分为:一是小组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汇报以及列出目前的学习问题和工作计划;二是开展一些介绍各个小组即将处理问题的信息的讲座,识别一些常见的困难,找出各种学习的方法;三是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成功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应用课程中所学知识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和原则,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知识,不用教师直接传授,让学生完全深入到基于问题的实践当中。问题可大、可小,既有单学科的简单问题又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解决的多学科的复杂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不是一个容易实施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有相当多的学科专家以及导师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当学生团队遇到意想不到和不熟悉的方向时,导师可能不得不超越自己的专业领域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导师,尤其是那些经验比较缺乏的导师,不应该完全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形式,应在他们对教学设施比较熟悉、知识比较丰富后实施该方法。
三、项目的学习
项目的学习是关于生产产品的任务,产品可以是模型、设备、设计或系统。项目结束时应写出项目报告,对所做的项目进行总结。
指导教师之间的协调一致在选择项目时起到了指示作用,有助于对课程目标的持续关注,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公式和策略,以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下面三种类型的项目,其区别是学生的自主性程度不同。
1.指导项目
教师针对项目要给出详细解释,学生应用教师解释的方法完成项目。此项目很难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提升他们的技能,是大部分工科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部分。
2.学科项目
指导教师规定项目的课程范围,概括地指出将需使用的方法,学生分析项目的特点,应用特殊的方法完成项目。
3.提问项目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学习在工程教育中很普遍,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中经常被应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已成为多数工科高校的核心方法。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大力支持,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收集资料,适时寻找帮助,检验完整的工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建模、知识转换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互动的质量;增加他们参与教学以及改变教学实践的意愿。这项结果对试图进行教育改革的核心管理者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更好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和决策问题的能力。多数领域的案例是对复杂环境殊情况的反映,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挑战。案例应该是可信的,是代表在专业实践中真实遇到的情境。案例应作如下描述:产生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导致的?采取什么解决办法?采取过哪些行动和行动后有什么后果?学生通过分析可信的复杂案例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高推理的能力。
案例教学受到从业者推崇的原因是:个案研究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复杂事物的能力,并提高其鉴别主要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获取在个案研究、讨论和基于研究的方法中极少或没有区别,但是案例和讨论对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五、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一种询问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们面临需要回答或有待解决的问题,需在观察已知现象后对其进行解释。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任务,同时要分析结果并从中得到一些合理的推论,在解决问题时能学到很多概念性和符合实际的知识。
六、适时教学
适时教学程序简便,教师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效果好。美国把适时教学当做范例大力予以支持和推广。适时教学法是:学生必须在课前独立完成教师在网络上布置的任务,并把答案通过网络发给教师。教师在课前要先了解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计划。此过程在一星期内会重复若干次。用问题来对学习进行驱动,使得学习方法变得更具归纳性。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鼓励学生们形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又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时的难点,并及时调整上课计划,为课堂上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讨论,需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难点在课上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具有逻辑性的、系统的知识。教师了解了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本情况后,确定新的题目供学生预习,同时将其发到网上,应用此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不计次数地提交他们对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法,直到他们得出正确答案。
七、归纳式教学模式创新借鉴与启示
以归纳教学模式启动教育模式创新需考虑以下因素:教师的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的经验,教师对知识内容和教学技能的信心,获得当地专家的意见以及当地专家对各种不同方法的支持。
在使用归纳方法教授一个专题和一系列课程前,教师应在教学指令的基础上把学习目标写下来,定义好学生应该做什么(如解释、计算、推理、设计、模型、批判等)。这些目标应引导选择重点问题、学习活动和评估方法。只有把学习目标定下来,一个合适的归纳教学方法才有可能被确定。在选择时,建议采用以下准则:
1.探究式学习
调查探究是最简单的归纳方法,对那些毫无经验或者先前很传统的教师来说是开始归纳教学的一个最好方法。
2.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上述方法中实现起来最复杂和最难的一个方法。它要求问题是复杂的、开放式的、可信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需要学习目标中的特定知识和技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另外,基于问题的学习也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掌握关于该课程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在一个更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有两个或多个学期的合作教学经验。
3.基于项目的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非常适合工科教学中的毕业设计课程,也非常适合实验室课程。当然,其也能用于其他课程,如处理加工过程或产品设计和开发等。
4.基于案例的教学
当学习目标需在复杂可信的环境中实现时,案例经常被有效地使用。通过适当地选择,基于案例的教学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5.适时教学
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适时教学是一种必然的方法:学生天天能跟进阅读和完成其他作业;课程管理软件可方便使用以管理网上作业,并评估学生的反应。
八、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工业和人才强国等的重要举措。学习的能力、方法、热情、实践技能等是机械设计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机械设计专业实践锻炼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黑龙江科技学院从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重视教学中的互动,加强知识更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5).
[2]张雅君,周宇.建立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23-25.
[3]王晓燕,王印松.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74-76.
[4]王令其,左健民,汪木兰.大工程观与应用型工科教学改革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130-132.
[5]陈震,张昌军,曹晓群,等.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100-101.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多媒体教育;大学
一、基于高校合作式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的调查
1、当今教师掌握合作式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合作式教学管理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而高校内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重视合作式教学管理又特别重要。展现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层面,重视如何指导和组织班级学生的学习;如何创设与管理多媒体应用的空间;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多媒体教学的管理;如何胜任教育工作等。担任高校多媒体教学工作的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使多媒体教育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不仅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教育,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协同能力,熟悉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引导学生们知晓高校内的信息技术管理,通过团队理论的运用,与其维持良好的沟通,并逐渐地让学生了解到组织合作式对于多媒体教育的重要意义。
2、实况调查
本文将运用问卷调查法综合地分析基于合作式的多媒体教育的重要程度,体现教师教育的程度。就现阶段调查情况而言,调查者按照其调查的目的以及相关的要求,化地设计问卷中的问题、选择项和调查背景等组成的问卷,并通过已搜集的信息,作统计分析,研究相关的数据情况。表1是调查问卷的部分。
3、调查结果
就调查结果而言,高校内教师或学生对合作式教学管理较为清晰,并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教育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教学制度对多媒体教育影响方面,确定可回答的教师比例达到6 9.42%,证明他们对于合作式教学状况较为了解,较为重视多媒体教育。就目前情况而言,对于多媒体教育,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详细见下:
在情感沟通方面,合作式教学管理内容已为高校学生所认识,但教师对于内部秩序的影响,限制学生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效果将适得其反。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交流较少,缺乏相关的沟通。在合作式教学的应用方面,没成立相关的学习讨论小组,对多媒体应用,单一地融入电视、电脑、录音等,并没融入到团队协作内。然而,高校学生较为重视自主学习,而考核方面多是通过考试,团队协作方面能力较低,学生难以理解到教学管理的精髓。而在团队合作化教学方面,学生对于多媒体应用,仍停留较为初级的层面,团队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相应的协作能力,对教研项目难以维持有效的管理。
二、基于合作式的多媒体教育的改善与发展
作为高校的教师,可按照内容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的质量,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的困难,运用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如何将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实现合作式管理、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如计算机、电视、幻灯片等)、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内容。认真写好类似于项目合作的教案,并准备多媒体工具,运用适当的工具,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现代化教育中熟悉自身的专业知识。
通过合理的教导,以兴趣作为基点,激发、引导以及促进学生对于高校知识的吸收,并通过不同项目,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并依照团队管理,实现团队之间的协作。针对现今的情况而言,我们不难知道,通过合作式的教学,结合多媒体教育辅助驾驭,逐步强化高校内学生团队的管理。以合作为基,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元素,实现团队教学式管理。此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只有重视主动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教学中领悟到协作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创设多媒体教育的学习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院校组织管理的情况而言,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熟期,心智较为成熟,且认知能力较强。作为高校的教师,我的观点更多在于要从团队管理的实况出发,因学生处于发展的时期,须创设更为合理的情景,融合不同的元素,通过增加电视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内容,并结合专业知识,运用表情、动作,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其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课堂上,作为教师,以亲切的问候,微笑的回答,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过程,善于从团队内学习,本身就是一类素质。然而,相关的事实表明: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习素质的差异。重视学生合作项目的拓展,可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逐步增强彼此之间的学习能力。
其次,将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并加以创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团队管理的意识。例如,通过“三多”的学习,即多学习,多反思,多比赛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以增强合作管理。在课堂内通过课前布置的小组前置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案例进行模拟表演,然后请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根据所观看案例进行学习和反思。每1个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自己组内的合作式方法,从而调动学生们对此课程学习的主动能力,模拟案例的同学也进一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此才能树立教师的在院校内角色定位,更好促进学生向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知道,通过肢体语言与歌曲内容相互结合,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更为新颖的,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并主动从团队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最后,将教育管理实用性与班级学生情况加以结合,增强学生对院校班级管理学习的能力。评价是学习的特色之一,只有评价合作式教学的情况,才能增强他们对于班组合作的能力。例如,强化教育实践性,在考核理论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加以考核,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抽取考核内容,分别是为某年龄班设计一个团队协作的案例,并对学生的角色加以分配。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内的角色特征,他们的自主性较为高,提升相应的学习水平。最后通过考核小组评价,先评该组的优点再评缺点,在互评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也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又掌握着团队协作的技能技巧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鹏.创建学习型组织之见解[J].现代经济,2013,7(3):57-59.
[2]付英华,赵义泉.体验合作式教学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5).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5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六号文)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南海东软学院是依托东软集团企业办学的IT职业院校,属于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将“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该教学理念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工学结合理念不谋而合,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运用,即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案例中,以过程为导向,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创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精品课程。
Oracle数据库应用作为软件类专业核心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已有四五年,先后经历了学院大小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式教学的模式。
1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总体设计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是计算机数据库应用专业和软件开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前修课程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以JSP程序设计或者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同修课程相结合进行项目案例实践,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项目案例分解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与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安装与配置Oracle10G的数据库系统软件,掌握在Oracle10G数据库中SQL语言的使用,以及PL/SQL程序设计的能力,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能力,为以后进行以Oracle10G为数据库平台的项目案例综合学习与实训等打下扎实的数据库应用基础,并能给后续的Oracle专员认证(OCA)考试培训课程提供技术基础,提高专业资格认证的通过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在本门课程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课程的具体设计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1,1专业能力目标分析
在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设计之初,课程建设小组不断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并依托东软学院丰富的企业背景,深入IT企业,与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作了大量的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程师的职业需求调研,并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这门课程专业性强,为了使课程体系设计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课程组以实际进销存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应用案例为载体(如图2)进行课程能力目标分析。
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管理与应用开发两大岗位,为此,本课程的教学能力需求目标如表1所示。
1,2过程化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了突出技能实用性,考核方式不再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并且突出能力考核,用任务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即对学生考核分为过程化考核(60%)和期末考试(40%)两种,对能力考核的比例在总成绩中达到了80%以上,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内外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等。另外,本课程考核方案中具有特色之处在于将考核方案与用户权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结合,通过向每个学生开放自助查询平时成绩平台的实现过程,来讲解用户权限管理,详细内容参见内容组织形式(见图3)。
2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内容设计
根据Oracle数据库技术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实施人员、测试人员等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根据IT企业对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的实际需求,坚持理论够用、适用、实用原则。以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案例中进行体现,让学生在学习和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开发和管理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选择问题任务真实性、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教学用例和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广东珠三角地区各大IT企业对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Oracle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前两年我们讲授Oracle数据库的版本为9i,为了紧跟潮流,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跟上数据库版本的最新应用,去年我们已经改用10G版本进行授课和实践。
(3)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应用各职业岗位对其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如数据库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表空间的管理与维护、PL/SQL的编程应用,我们兼顾数据库管理岗位和数据库开发岗位的技能兼顾,并设计了以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和深入的数据库开发为主的教学内容。
f4)教学内容的设计基本能满足各类Oracle数据库初级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
(5)教学内容的设计还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相配套的认证,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考虑到Oracle面向高校学生的OCA认证的考试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以及配套的与Oracle公司合作的网上学习的课程之后,可以参加OCA的认证考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开发思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并且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设计详尽的专业毕业标准。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任务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开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调整原有教学进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老师讲授学时与学生实践学时比约为2:3。
以企业进销存系统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并且基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在企业进销存系统软件开发体系中的真实工作过程。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打破目前经典教材本身的大纲框架,把所有的实际应用技能整合起来并将之分解为相对独立的10个单独的项目案例,每个项目案例以一个或多个 问题和目标为主线,并最终汇集到一起形成一整套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每个项目案例配套2~3个应用案例问题,并以大小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大课对技能点进行集中讲授,并利用一个配套的案例问题进行应用演示,小课采取跟大课技能完全衔接的方式,以另一个案例作为核心实例带动技能点,提供实践指导书,提出实践操作问题,分解操作的步骤,涉及应用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数据库的综合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项目;通过布置课后习题、思考题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更透彻理解各个操作技能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用三重循环掌握各个技能点,第一重为认识和模仿(大课集中讲授和演示);第二重为熟练和深化(小课实践练习);第三重为创新和提高(课后练习与思考);第四重为综合项目案例实训对技能点的综合(实践学期进行综合案例的实施),如图4所示。在课余时间配合与Oracle公司合作提供的网上学习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竞赛: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训机会,我们和学院SOVO有合作的实训基地,如奥德科技,财运通公司等,公司里有实际的项目运作,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实训,锻炼和提高课程技能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课程设计,在大小课的教学模式上采用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以4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课程内容的教学项目载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10大教学模块的内容均以真实软件系统中的典型任务驱动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课程综合实训。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观念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如在第三个应用案例子项目中的“针对常见丢失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错误提供解决方案”教学模块,我们设置的就是典型的真实任务单元,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对于数据库的管理人员来讲,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把这个真实的任务摆在学生面前时,引起了学生急需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教学生解决此类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将涉及到的技能操作点直接引入,最终的教学是以围绕完成一个任务为目标来进行。
3,2螺旋式教学法
根据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利用螺旋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操作技能从无到高,进行阶梯性提高,即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按照“项目案例展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模仿”、“课堂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如图5所示。在项目案例展示环节,通过真实的应用场景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展示要实现的功能;在教师操作演示环节,教师进行案例分析、进行操作示范;在学生实践模仿环节,学生以独立完成单独任务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惑,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进行集体讲解,老师根据日常积累,可以提供错误案例集供学生参考,在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综合应用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实践完成后填写每次教学单元的实验实训报告;在总结提高环节,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课外拓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螺旋式教学法”非常适合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易于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中,摒弃高深的理论知识和艰涩的技术术语,演示和叙述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技能训练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不仅会做,而且要熟练地做、独立地做,以此使毕业生能尽快融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
3,3案例教学法
每一教学单元要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该任务一般分解为2~3个案例,在螺旋式教学方法的“演示-模仿”的循环中还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即教师首先对要讲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操作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案例。
“案例教学法”以应用技能为核心,通过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在局部范围内掌握Oracle数据库应用技能。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举例,如表2所示。
4 结语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启了新一轮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
PBL,既可指“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亦可指“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learning)。本文所指的“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结合了两种意思,因为混合式教学法的根基在于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又以项目支撑教学的主要内容。
2.1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混合式教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可利用翻转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外多位学者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并开始进行系统的外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具有促进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师生的高度认可(Hung,2017;胡杰辉,伍忠杰,2014;王素敏,张立新,2014)。
2.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交际任务的完成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转移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真实生活场景的学习任务(Nunan,2004)。需要注意的是,任务设置不宜过多,每个单元可以有一到两个主任务,把主任务层层细化到每一个子任务,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
2.3基于移动技术的教学法
移动语言学习最早强调非正式学习的场域,之后有学者将其引入课内场域,如Muhammad(2015)基于穆尔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和Park的教学框架设计了在大学本科生的正式课堂学习中融合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型。在教学中嵌入移动技术能有效打通课上课下学习的“壁垒”,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对于教师来讲,这种模式能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基于“云”的大数据的分析能让教学评估更准确、高效、多样。
3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3.1四点设计思路
首先,PBL模式要求教学设计聚焦于提问、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使用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其次,课内场域的移动学习模式构建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绩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充分融合移动艺术,最大化地驱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课外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第三,由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有限,获得的输入知识较少,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最后,通过若干子项目的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达到大项目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能力。
3.2教学设计案例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我们针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的第八单元进行了教学设计,本单元共设计了八个子项目(Miniproject),一个大项目(Grandproject)。本单元的主题为“跨越性别的友谊”,根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阶段:项目导入阶段(即子项目1-3)、项目挖掘阶段(子项目4-8)、大项目阶段。每个子项目都实现一个知识或能力目标,如子项目“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论技能,个人素质能力贯穿于每一个项目,最终学生将根据子项目累积的知识和能力完成大项目“问卷调查—性别的刻板印象”,以此打造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三维一体的线上线下教学闭环。需要说明的是,听力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听说教程》(U校园软件)和课内英文授课、英文讨论等方式训练达成。
3.3教学设计的运用
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教学实施环节需深入嵌入信息技术。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布置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互评;课上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对任务进行点评和测试;课下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互动答疑和讨论,可以说信息技术已基本嵌入了教学的所有环节。由于实施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课前教师各类学习资源,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本学期共计开展小组/作业任务19次,这是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法布置作业和批阅作业量所不可比拟的,教与学的效率都大大地提升。课上,教师通过各种任务的实施来检测学生课前任务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尽量覆盖大比例的学生,确保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知识点。本学期各类任务学生的参与度都很不错,平均参与率达到了95.8%。课后通过讨论答疑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本学期讨论答疑平均每位学生参与了4.4次。
关键词 资源库 项目式教学
一、资源库建设意义
《及数据库基础设计》课程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重要专业课程,是.NET课程体系的编程基础课。根据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在.NET平台上进行C/S应用程序开发的.NET程序员。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技能点多,学生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对动手能力要求更高,适宜以项目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本课程的开发团队依据项目式教学的原则,对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实施都进行了改革。由于以往教学所使用的资源库都是基于传统的过程教学制定的,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急需相关配套的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资源库建设,本文对建设基于项目教学的《及数据库基础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做了初步探讨。资源库的建设是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更是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资源库建设特色
(一)与企业合作
本课程组老师,为了解企业对应用开发人才的具体需求,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深入走访了多家软件开发企业,与企业共同探讨,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将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在课程中融入企业开发规范与标准,充分体现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从而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合理设置学习情境,形成课程标准、课程与资源库建设标准等,从而规范了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
(二)以项目为导向
本课程摈弃以往的枯燥的基于过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每个部分的教学都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分析该模块应该具备什么功能,有什么样的输入项和输出项,界面应该包括哪些元素,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实现。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打破传统的在教室中学习理论、在实验室中实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大力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网络教学、小组讨论等,建立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达到和工作岗位对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围绕项目式教学,以真实项目为核心内容进行建设,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计划等课程资料以及课程所使用的素材等都是围绕真实项目来的制定。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资源库建设内容
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课程建设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介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手段方法等内容。这些文件是课程教学的指导,引导教师如何围绕项目进行教学,以真实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探索,去发掘新的知识。以《图书管理系统》这个项目为例,将课程设计为首先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去调研,并根据自己参与的借书的经历,分析本系统的应该实现的功能,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做出需求分析报告。然后根据调研的结果分析如何建立数据库,再进一步去实现各个功能模块。在实现过程中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要求学习新的知识点,完成各个模块的功能,这样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各种教学文件。如教学课件、习题库、项目库、学生实训作品、音视频、教学案例等。这些资源如教学课件也是以项目教学为导向,仅仅围绕一个大的项目展开,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三)素材资源库。主要用于辅助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制作各个项目所包括的一些音频素材与图片素材,以及一些流行软件开发网站素材。
(四)职业信息库。包括软件行业介绍、相关软件企业信息、软件开发新技术介绍、软件企业职业岗位描述、软件企业相关技术标准等。
(五)师资信息库。主要包括专业专职教师信息库。
四、资源库的运行与管理
(一)搭建资源库运行平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是国家推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对个专业、各课程的资源库建设进行了大力支持,组织各个技术部门搭建了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库数据集中存放,方便学生、教师随时使用资源,管理资源。资源库由技术中心统一管理,创建资源库、使用资源库需要向技术中心进行申请。
(二)在资源库运作过程中需对资源库严格管理, 对不同的人,访问资源库的账号的权限是不一样的,学生访问资源库的权限是只能下载资源和上传作业,普通教师只能上传资源,不能随意更改资源库中的数据,只有课程管理教师才有权限去删除数据数据,同时能够上传数据,修改数据。管理人员要及时检查新上传数据是否正确,以维护数据库正常地、良好地运作。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工程系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资源库运行良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给学生自学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同时对于改革教学模式,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和竞争型人才,起到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石川.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1).
[2]李健.基于web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4).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软件工程;宽框架;拓展
一、软件工程课程案例的选择与实施模式
1.教学案例的选择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核心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掌握软件项目方案的确定与开发方法。单纯靠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和设计规则,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领会软件生产的工程化思想的,而且因为学生缺乏开发经验,虽然对各种建模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但要直接面对繁杂、琐碎又有一定程度交叉的需求叙述进行抽象分析,设计可用的方案,通常也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非常易于学生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思考和研讨,集思广益,通过不断补充、修正,深入感知软件工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体使用,从而提升软件开发技能。
基于上述教学案例要求的分析,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我们也曾提出过多个项目作为案例,这其中不乏在很多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图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还有时下流行的电商网站等。但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些项目中都存在一些学生学习和进行深入思考的障碍。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中通常一般人只知道有借书、还书、查询图书等,但实际上要保证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为读者频繁的借、还书做好服务和准备工作,离不开领域内部的专业管理与控制,如必须进行图书入库,此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本图书都要进行细致的分类、编目,还要涉及上架、下架的登记,工作和处理过程相当繁杂,若因不熟悉而忽略,那么最终给出的系统将缺少或失去特色,也是一个极不真实的结果,对学生而言,也就无法感受实际需求分析的过程及对开发的影响。
因此,经过广泛、深入的分析、思考后,我们最终选择以国内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为背景,设立了“大学生体能测试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案例题目。由于软件工程课程是大二以后才开设,而大二以上的学生都有体能测试的亲身经历,对测试的内容、形式、过程和结果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很轻松地融入此案例的研讨中。同时,此题目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态理解、完善案例,既有利于短时间内设计出一个满足自己需要且基本合理的方案,也可以总结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真正积累和提高项目开发的经验。
2.教学案例的实施模式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虽然是围绕案例开展,使学生了解、感受和明确课程的知识点、运用方法及彼此间的关联性,但是过程如何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是要因课而异。
软件工程教学案例的实施依据软件工程生命期的理念,同时为保证案例具备真实性、可实践性和实用性,也遵循着从实践中获取,再反馈到实践中应用的原则。具体实施过程为:软件工程理论阶段性学习,针对所学习的理论推出案例框架,分析、研究案例框架,结合实际拓展案例,、完善案例,理论与实践交融小结。
二、基于宽框架的案例在教学中的渗透与教学组织
1.宽框架的案例设计
鉴于体能测试是由学校体育部直接负责和完成的,所以确定题目后,与体育部的教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了解工作特点、基本工作流程和需求。之后,经过任课教师的总结,首先给出了体能测试项目的基本任务需求、执行流程框架、主要角色和职责、开发目标等。这也是完成软件生命期理论的第l步“项目调研,需求定义”的工作。由此,确定总体目标和大的方向,既节省了学生的调研时间,也可以避免初始任务过于杂乱的情况。
本项目相关的一般用户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其中教师包括体育课和担任体能测试的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学校和学院内各级领导。教师用户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进一步调整和提高体育课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改进校内运动设备的实用性提供参考依据。学生用户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自己的体质变化情况,为做出适合自己的个人锻炼计划提供依据。
图l所示内容即是基于上述需求和各类用户工作特点的主要任务分布,它只是对未来体能测试项目开发的一个粗线条任务规划的结果,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和扩展空间。因此,称之为宽框架的课程教学案例,其作用是引导学生项目定位。
2.案例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完善
(1)案例的推出。案例教学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鼓励学生思考、再创造为目的。宽框架的案例功能图只体现了大学生体能测试项目的基本操作功能,通过网络学堂将案例的框架功能描述,在课堂上给予简单介绍,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案例中给出的宽框架功能,并结合具体技术、参考其他软件的功能与使用特点,以主人翁的视角和专业软件的开发标准和要求对框架中的每一个结点进行拓展完善,运用相应的建模工具描述拓展结果。
(2)启发与引导。在拓展前,结合项目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各种用户角色的特点,给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例如:学生都是在校注册过的,进行体能测试时是否还有必要再重复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不仅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查询,是否还应该有资格查询自己所负责的班级中某个学生的具体测试结果;班主任与学校领导的关注点是否应该有所区别,这两类角色又应该有何共性;作为一个未来的软件系统,对数据的使用和操控怎样设置才能够保证安全,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帮助、引导学生扩大联想,同时也将一些学生不了解但是合理的需求和想法渗透到对宽框架的学习与思考过程中。
(3)框架拓展。因课上教学时间很有限,所以具体的学习、讨论都是在课下。学生们在获得基本框架后,对项目的核心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利用课余在网上广泛查阅资料、调研,结合自己以往的体测经历和出于软件实用性考虑,开展分析、研究,分别提出对于现有功能的认识、调整与拓展结果。例如:很多组都同时参考一般网站或系统的管理方式,提出设立管理员用户,其主要任务是对维护系统的数据和进行权限管理等;还提出利用现有的正方教务系统,导入参测学生的基本信息;在统计优秀率的同时,还要对不及格的情况进行分析,由此为将来提高学生体质、改进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参考。 (4)改进完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进行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学生满怀热情和想象拓展的结果,往往会因为自身经验和技能的欠缺而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为此,每一次的拓展结果任课教师都选择一些组在课堂上演示宣讲,同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讲评,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很切中要害和有创意性的合理的观点,都记录到平时成绩中。既提高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取长补短,向着实用的方向不断发展。
图2即是基于图1的宽框架拓展完善结果。虽然不能称为是最佳设计,但通过这样的项目交流,学生们热情投入,各抒己见,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进一步加深对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本质上讲,学生提交的拓展结果不仅是将理论用于开发实践,通过实践感受原理、技术的合理性,使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得到升华;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扩充和促进教师深入思考,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教学推进与案例的深化开发
由于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对于一个软件项目后续编程实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案例只给出了学生包括学号、姓名、专业、所在学院的基本信息,教师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所在部门。因体能测试的项目每年可能发生变化,成绩的存储类型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系统设计阶段,针对案例,只提出数据库的具体结构需要做成动态的,以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具体保存的字段由学生们自行考虑设计。
各组学生在研究、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多种结果。例如:体侧项目通过一个界面动态完成字段名称及对应的数据类型的选择定义;教师所在部门专门、学院、专业等分别设计一个码本数据表,便于后续操作的简捷和一致性。对于每个结果,任课教师不从主观角度做正确与否的结论,依然采取和全体学生一起分析亮点,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设计过程有哪些是考虑不周的,由此加深印象,积累和提高依据需求和系统功能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设计的能力和经验。
三、课程的考核
以往软件工程课程的考核一般都采取卷面的形式,死板、生硬,学生考过之后通常脑子里的知识信息如浮云掠过,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很难形成知识的积淀。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考核方式也完全打破过去的主、客观题占卷面绝对主体的方式。
考核的主导思想是随着案例的推进渗透,分阶段评审各小组的成果。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展示本阶段本组研究拓展的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和任课教师共同对成果按照金色产品、银色创意品、铜色拓展品、本色实验品4个级别进行评审,其中:
本色实验品基本无创意,只是按照标准格式完成了文档。成绩为合格。
铜色拓展品指在本色的基础上,增加了极少量的底层小功能,但整体结构无变化。成绩为较好。
银色创意品指在铜色的基础上,整体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有一定的创意。成绩为良好。
金色产品指在银色的基础上,实用性很强,采用的技术先进,可作为实际项目推出应用。成绩为优秀。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教法推广 体验式教学法
一、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研究意义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赢得越来越多高校广泛关注,其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就是典型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设计经典案例,其科学性、简易性、实用性、趣味性等诸多优点,受到了我国众多高校广泛赞誉。体验式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和身临其境中,切身体验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该教学方法与我国众多高职院校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因此,得到了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广泛青睐。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实现思路与实施过程
1.实现思路
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是在预设的模拟情境下,通过所授知识的教、学、用三者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参与中切身感受到学为所用,学为即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实现思路是:在创设符合所传授知识具有较强相关性、实践可行性、适合多角色参与性三个要求的情境的基础上,确定每个角色的职能,并按预定的行为规则即每个角色的行为约束,在一定的时间和互动机制约束下,按照预设的行为规则完成相应技能操作任务,并对操作结果根据预先确立的评价标准,结合社会应用实践进行综合分析,产生最终的评定结果。即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设置与企业实践近似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境,实施教学,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
2.实施过程
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为例,将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实现过程分为三个必要环节:即情境创设;规则制定;结果评定。
(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主要完成两项任务,即教具设计与角色分配。在运用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中,其操作是:一方面,该课程教具设计主要包括6张分别代表一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的沙盘盘面;若干灰币、彩币、空桶、标签等。沙盘盘面根据制造企业运营中的不同职能划分为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等不同的部门。各职能中心功能是: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另一方面,角色分配是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拟为一个彼此互相竞争企业。每组人数5~6人,分别以CEO、运营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等角色参与经营。教师则以银行、供应商、分销商等身份开展教学。每组利用代表不同含义的各种教具和沙盘盘面为载体进行经营。
(2)规则制定。一方面,组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具的设计、角色的分配,以及教学组织等工作。另一方面,基本情况描述是企业经营者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如股东期望、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设施、盈利能力等)的基础上,以企业起始年的基本盘面、两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起点,根据各种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单价、发展趋势的市场预测结果,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业务策略。并在综合考虑市场及企业运营的各各方面的基础上,对相关项目如市场划分与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生产线购买、转产与维修、出售;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与ISO认证;融资贷款与贴现;综合费用与折旧、税金等规则做出必要约定。
(3)结果评定。每经营一年后,CEO们都要对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内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深刻反思成败所在。教师则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结果,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进行点评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6年经营结束后,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评出经营成果最佳的企业,给予鼓励和表扬,并邀请该企业的CEO发表经营成败感言,以此将这份快乐与感悟传递给更多的同学,使其他同学也同样感受到这份经营中的快乐与艰辛。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缺少必要的实施体验式教学所需经费
在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或不足,难以满足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经费需求,使教师们因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条件的支持难以现实该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
2.对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
部分高职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思路拘限,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认识的不足或存在偏差,难以将体验式教学与“工学结合”有机结合,因而不能更好地实现体验式教学的良好效果,影响了该教学方法的推广。
3.兄弟院校间关于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交流与创新较少
为了更大程度地避免该教学方法的拘限性给教学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增加兄弟院校间关于教法的交流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但事实上,目前各兄弟院校间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推广与实践交流与创新还很少,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约制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
四、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存在困难的解决思路与建议
1.校方全方位支持
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法离不开各院校经费、政策以及所需软、硬件条件的全方位支持,这是开展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2.建立多维度、多方向、多主体的教法探讨与交流平台
增强兄弟院校间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与兄弟院校间、教师间、课程间关于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方面的交流,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取得更突出的教学效果。
3.建立有效考核激励体系,激励教师教法的创新与探索
通过对推广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师实施奖励,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体系,激励教师对教法进行创新,鼓励他们把更多的精力与智慧投入到“工学结合”的教法探讨,使该教法更能符合授听对象的需求,从而更能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教法的优势,为其自身创造出更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辉鹏,林晓英.高职高专教育现状及教改观念转变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6).
摘要: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包括师生在内的用户均无法脱离自媒体,在教学中应用自媒体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 混合式学习课程教学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混合式教学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电机与拖动》混合式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案例微视频的Flas制作混合式教学研究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三主模式”教学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索 网络环境下《材料力学》课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研究 混合式学习对“电子”课程双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概率统计课程中混合式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3):112-120.
[4]余庆军.游戏设计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7-104.
[5]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6]ShayneBowman,ChrisWillis.WeMedia:Howaudiencesareshapingthefutureofnewsandinformation[EB/OL].[2016-7-1]/blog/images/we_media.pdf.
作者简介:顾汉杰(1981―),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自媒体环境下游戏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编号JB047)研究成果。
1.1避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讲现象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地图学、测量学等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为本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尤其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学课程之后,学生对地形地貌、水资源及其土壤圈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充分与其他任课教师、上课班级学生交流,掌握本专业学生已经学过的相近内容,简略讲授已经学过的内容,避免课程知识内容相互重复的现象,为本课程重点、难点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1.2针对GIS专业学生授课特点,加强土地资源学与3S技术(GIS、RS和GPS)联系
GIS是一门注重技术和实践的学科,因此GIS专业的土地资源学也需要加强实践教学[3]。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一系列土地相关项目,大多以GIS技术作为支撑[4]。因此将这门课程讲授与GIS、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满足土地行业的社会需求,是摆在这门课程教学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通过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或谷歌学术搜索等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总结“GIS、遥感与土地资源结合研究”文献,分类总结,并且选取几篇详细阅读,在课程结束时以总结报告形式提交。通过增加这个环节,使学生对3S,尤其是GIS与土地资源的结合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课程讲解过程之中,也注意在每章节中,增加土地资源学科学研究热点前沿知识,尤其国内外期刊文献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等章节中,引入笔者参与的土地资源相关实际课题项目,包括调查、评价等,如项目《菖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菖菖县土地变更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等实际案例,结合参考教材评价、调查步骤进行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3增加土地资源学课程中涉及的国家土地资源评价规范、标准和范例
加强对课程对应章节所涉及到的关于土地资源和GIS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知识讲解。因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很多实际课题项目要遵从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土地资源学与3S技术(GIS、RS和GPS)紧密联系,尤其是GIS,包括全国性第二次国土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变更调查、土地资源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GIS行业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国家各种类型、层次的标准、规范、规程等较多。土地资源学是GIS重要的应用领域,涉及了很多的国家标准规范,但教师授课过程之中,往往忽略这些标准规范的重要性,如不重点强调,使学生形成一种深刻认识,可能导致他们走上从事土地相关的工作岗位,很不会严格按国家土地规范、标准完成项目的意识。笔者针对土地资源学教学内容统计,涉及30多种重要的国家标准、规范,例如在土地资源调查章节,国家有《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资源评价章节中,有联合国粮农的组织纲领性文件《土地评价纲要》、《小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章节中,《TD/T-1022-2009-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等等。
1.4指导学生参加土地与GIS相结合的竞赛
在土地资源评价章节中引入历届GIS与土地结合的竞赛内容。例如,利用土地资源某种评价,结合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遥感数据以及评价的对应行政区域的土地数据,做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GIS结合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并且推荐到GIS专业的SUPERMAP或ESRIARCGIS竞赛,这样既极大促进学习的动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对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的系统化
这一过程也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从系统论观点去凝练教学思路,从整体上有效整合课程内容,以便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讲课过程中,笔者通过强调“土地资源要素分析—土地及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管理与体系建设”系统过程,该过程前一步都为后一步打下基础。通过这样强调、学习,使学生们不仅能够系统掌握了本课程,而且也对他们学习其他课程起到了借鉴作用。
1.6在授课过程之中,对学生灌输关于土地资源的“尺度”认识
在土地资源学中,主要增加的是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问题。因为在学习过程之中,针对土地资源学习的不同方面,例如,土地资源要素分析这一章,通过强调尺度问题,使学生们在分析各种影响土地资源要素时,能够选择恰当的尺度去研究,如太阳辐射和地形地貌等。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着“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思路,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摆脱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了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研究式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针对不同课程内容采取了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课程的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中,布置这样的实践环节,按一个小班分成3-4个小组,野外实践以及上网获取燕山大学或一个区域周围土地资源的各种构成要素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在土地资源调查章节中进行郊区实习,主要通过燕山大学周围野外实践,探讨林地、园地、耕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价值、作用的影响等的模拟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示例1:在土地资源调查章节中,在课堂讲授课本知识(1)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2)土地资源调查方法、(3)土地资源图的编制与成果报告的过程中,以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补充》、《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穿插其中,以《南和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为范本,使学生掌握了基于国家规范、标准的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之上,选择(2)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中的遥感调查方法,选择燕山大学区域,选择遥感数据IKONOS作为实例,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基于遥感方法的燕山大学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教学方法改革示例2:采用以”土地资源调查任务”驱动的方式,围绕设定任务(基于遥感方法的燕山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以小组为单位,以课堂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3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
课堂教学是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核心环节,教学手段的正确应用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摆脱了传统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堂听的方式,向教学手段多元化转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3.1多媒体教学
采用PPT、视频等直观讲解,使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且学生印象深刻。但为了不本末倒置,也要坚持PPT与板书的相结合。
3.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如GoogleEarth、国土资源部网、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等网络教学手段,以及自己制作的个人网页、ftp等,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3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课程教学之初,笔者即公布固定小组和人数,学生们自由组合、自由选题的形式,每一周推出一个主题小组。该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5-10分钟阐述土地资源学某一主题内容,其余小组可以提问。学生们针对当前土地热点问题,如土地流转制、城乡一体化、基于GIS的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基于3S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方案、世界各国土地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精心准备。通过这种方式,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度、选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等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4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通过考试和上机及提交的作业的结果能够看出,新的教学方式改革已经初现成效。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以及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1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与相关实践,学生熟悉了土地资源学的理论、技术方法,掌握了当前中国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各种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更新、土地资源评价等技术流程与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GIS与土地资源结合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的需要。
4.2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度、个人解决问题、团体协作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因为在知识讲解中,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文献,研究范例,进行集体讨论,提高了学生之间团体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度。
4.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由“单一”转变为“灵活多样”,将课堂授课、讨论交流、模拟实习、参与课题、野外实践,案例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课堂讲授—模拟实验—社会调研”相结合的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式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一方面,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总案例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突破该课程教学难点
因为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了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研究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具体,突破了课程教学的难点。
4.5对学生课程学习与参与项目,从事土地资源相关工作逐步接近“零距离”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中应用非常广泛,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在土地资源部门工作的也教多。所以该课程地位凸显,所以在教学中,模拟国家进行的第一次、第二次国土资源调查技术过程,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的需要。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