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时间:2023-10-13 09:4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第1篇

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对音乐教学更加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把音乐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往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教唱为主,为了唱歌而学音乐,这种单调机械的教唱,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将音乐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学生体会不到学习乐趣就会渐渐的反感甚至厌恶音乐学习,从而使音乐失去了它所特有的功能。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呢?

一、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来感化学生,鼓励孩子们成为音乐爱好者。让她们能够对音乐充满兴趣,主动的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点亮生活,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她们付出全身心的爱,更要注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曾有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出热情,促进他们的信心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得以享受音乐,能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贪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授《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回声、学回声、唱回声来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回声”为主题的游戏,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然后进行“回声”练习。一位同学用强音喊出一句话,就以“你好”为例,然后第二位同学也说“你好”,但这位同学的声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由此进行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回音要比原声弱。这样,教师利用了“强和弱”的对比来设置了回音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与音乐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

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如刚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学生基本准确的演唱完歌曲之后,可以直接以开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诉学生:“你们唱的真棒。”当某个学生答题时遇到卡带,那你也不妨说一句“没关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现”等等。

肢体语言激励。以肢体动作,如常用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或者纯粹以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示意。需要强调的是,在同一节音乐课中不要过多的运用表扬,而是当学生真的做到了某个课程进行环节中所要求的要点,才给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时而出现的表扬和激励会让孩子们对其习以为常,继而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

2.竞争激励法

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动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4

识谱,包括节奏、音高、音准的学习,识谱的学习是打开学生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是,识谱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会识谱,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识谱感兴趣。

我在起初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234567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学生都说:“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音乐基本素养都比较低。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演唱歌曲,并没有进行识谱的教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简谱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别说是五线谱了。而对于歌谱,他们也不想去认识。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也发现,一提到要学生进行识谱,学生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涨的学习情绪立刻下降了许多。

很多小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呢?识谱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喜欢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开展识谱教学,必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音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分别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鸭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鸡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也才能使他们做到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学《捉泥鳅》的乐曲时,首先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然后耳朵听着旋律,嘴里轻声哼唱。学生觉得很有趣,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的兴趣。这时,我便将识谱教学适时地引入,就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教学活动中,学生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的谱子。所以,音乐教师只要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就会使识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教学中要先学会歌曲,再进行听谱、识谱的学习,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在学唱歌曲时,都是跟着音频资料听几遍就能唱会,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就不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把所要学的歌听熟、听会、甚至会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唱六年级《猜调》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随着录音唱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只需练唱几遍就唱会了歌曲。在感受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后,我就将曲谱的教学接着进行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便能使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谱。

三、先学节奏,再识谱

一首歌曲是由音高和节奏共同组成的,因此学生仅仅知道音高而不唱出节奏是不能把歌曲唱好。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所以,教师必须先进行节奏训练,这样才能使试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篇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听觉传达到人的大脑,感受于心灵和精神作用。唤起感官美的感受。音乐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中小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音乐课,它主要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急轻重有节的音响,传到学生的听觉,使之唤起美的感受。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工作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认真改进教匀方法,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重视知识演示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声。”人有了感情之后,才会去歌唱,而当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之时,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范唱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配以旋律范读歌词,并依词而问,使学生明白了歌曲的主题、意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让他们揣摩体会歌词的韵律、歌曲的意境和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读出轻快的语调、轻柔的语气,最后再配以歌曲旋律,让那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结合。使学生读出情、读出韵、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沉浸其间,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我们的教师可利用现有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解读图谱,充分挖掘图谱的内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音乐所蕴含的美。

三、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小学低段的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四、游戏贯穿课堂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在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给学生新颖的感受,抓住孩子的心理,应用多种课堂小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学习乐谱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自然获取了音乐知识与技能。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法;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20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一般;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1.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2. “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了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像一门艺术课、美育课,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述音乐所要表述的形象、内容,而应更多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听,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流动的音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鉴赏能力,感受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面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首先,中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中小学生大多在十四、十五岁以下,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讲授法仍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是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又如,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还有,写出教学歌篇尽量使每行乐句完整,不在延长句和连音处换行。

利用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唱好音程的基础是唱准音阶。音阶的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牢固地打好学生音准的概念。当学生掌握音阶的音准后,唱级进音程是较容易的,但唱好跳进音程,特别是要唱准四度以上的音程就会出现许多困y了。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用唱级进音的方法用指挥棒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让学生记住前一个音准后,从前到后反复进行训练(其他大跳音程,都可用类似方法,甚至可指唱部分乐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法,也充分印证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多样性。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结合我国锣鼓经,对学生进行以内心节奏为主的训练,培养节奏感;柯达伊的手势教学、奥尔夫多声结构与简单的和声体系、铃木“母语”教学法,结合我国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音准和合唱训练;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结合现行教材对学生进行以欣赏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音乐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第5篇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提高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情感体验;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可以开发孩子智力、陶冶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他们良好气质修养等;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体验所听到的音乐感知。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做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仅要丰富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更要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动,那么,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这瞬息即逝去的音乐,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欣赏兴趣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这对音乐美的感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初始阶段的情感内容比较单薄。小学低年级学生只适宜演唱一些轻快活泼、悠扬优美的歌曲。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情感不断丰富.可以逐步演唱雄壮的、优美的、抒情的歌曲。以后扩展到欣赏情感有变化、较复杂的乐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储存各种情感.丰富音乐心理的“内在图式”。例如知道上行音调多表现兴奋昂扬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的把握,必须依赖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1 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

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上的曲目都是精选的经典作品。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但事实上“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困势利导,积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并且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丰富他们的欣赏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赏习惯。

1.2 选择学生喜欢的教法

传统的音乐欣赏大致分为以下四步:(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思想内容;(2)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3)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4)复听作品。逐步欣赏音乐……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进行德育渗透时.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雷默指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我们与其向学生肢解示范歌曲,不如渲染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自己诠释作品。教师要以自身炽热、强烈的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

1.3 尊重学生的理解

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理,人们绝对不能随意加以发挥,但欣赏音乐恰恰相反.“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整个心灵通过审美再创作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个人欣赏活动”。这也就是说欣赏音乐时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部作品都有特定的历史性。比如在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歌词没有时代气息。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棒子打死,还是鼓励他们继续和自己“作对”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2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唱。学生跟着一句句学唱,现在需要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达成一片,共同的学习新的知识,体现一种综合课型。在课堂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每个学生都会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充分的发挥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欣赏《采茶舞曲扩时,通过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用歌舞、晃身,点头,拍手等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老师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老师要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的语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体验音乐的情绪,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是音乐欣赏的首要目标。

结语:

欣赏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欣赏就是为了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使学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祖萍萍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视听结合[期刊论文]-商情2009(29)

[2] 张瑞 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下半月2011(2)

[3] 蔡淼 从"审美"着眼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期刊论文]-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4] 李林.郑文珍自制教具对落实科学新课标的价值分析[期刊论文]-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14(6)

[5] 朱志红 浅谈小学音乐的欣赏教学[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19)

[6] 周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4)

[7] 戴建芳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探索[期刊论文]-音乐天地2008(10)

8. 谭玉凤 我校自制教具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探索;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18

传统音乐课教学模式大都是先复习旧歌、练习新歌的重点难句,再教唱歌曲,然后处理歌曲。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几年的今天,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学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已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场“革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深刻地体验到了新课程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笔者认识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等等。笔者就几年来的在音乐教学方法上的学习、探索与尝试作一总结。

一、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课堂,一定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笔者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阿门阿前、阿嫩阿绿是什么意思?”、“蜗牛爬得这么慢,得用多少时间才能爬上葡萄架呀?”、“那它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爬呀?”、“从这首歌曲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

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总之,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节奏创编上,倡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

以往教学都是事先让学生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学曲谱。但实际上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倡导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如在教学第三册《小雨沙沙沙》这首歌曲时,让学生设计一组节奏型为歌曲做节奏伴奏。笔者在黑板上出示“X”、“X”、“XXX”等几个节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节拍编两小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每个节拍可以重复使用,并鼓励学生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可得一个小奖品。有了奖励的“诱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下子就开了花,种种节奏型不断涌现在黑板上,笔者便让学生用自己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学生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既发现了自身的能力价值又激起了个性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了。

三、在听赏乐曲上,尊重学生创造性的体验

以往的欣赏教学,都套用固定的模式:整体(初听并介绍背景、作者、内容等)――部分(分段欣赏,比较力度、速度、情绪上的变化)――整体(再次感知),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禁锢在此模式中。音乐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且多姿多彩的。如在欣赏一首歌曲时,笔者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情绪随音乐流动,听完曲子,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位学生的答案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学生们自身的真实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能扼杀他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四、在歌曲创作上,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感受

我们的童年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将有一首学过的歌曲故意变一变花样唱,或者为短小简单上口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在这种游戏中充分地享受着变化所带来的快乐,而家长和教师常常以为孩子们唱“滥词歪调”。事实上,这种现象从音乐创作学习的角度来看,说明儿童具有潜在的音乐创作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引导他们的创作、培养一种创造力思维并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教学《对花》、《两只老虎》、《月之故乡》等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的歌词编到旋律中,体验作词的乐趣。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找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诗歌让学生尝试作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培养作曲兴趣,提高创造能力。

五、在音乐实践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引导学生聆听《码头工人》歌时,笔者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体态来表现在重压下迈着艰难的步履、沉重劳动的码头工人的形象;有的用声音来表现码头工人怒吼的声音、发奋的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教具创设学习新歌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合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下转第27页)(上接第18页)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加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在学习一首歌之前,教师可多做与歌曲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歌曲内容的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跟随教师一起想象这样一副画面: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来到了一个开满玉莲花、玫瑰花和紫罗兰的花园中,天空中有着无数闪闪的星星,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恒河的波涛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如此,学生们定会被这副美妙的画面所吸引,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使得整首歌曲的学习过程轻松愉快,且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歌曲,当学生们掌握之后,教师可在学生的演唱下表演一段新疆风格的舞蹈,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疆音乐节奏的感受。

七、用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7篇

一、技能性教学法

众所周知,音乐能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积极发挥小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让他们亲身投入音乐实践,多种感官并用,不断使心理结构趋于成熟、音乐技能逐步增强。例如,笔者通过组织合唱队、舞蹈队、拉拉队等形式让小学生尽情表演,给足他们自由表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使小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不但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技能,而且切实增强了学好音乐的自信心。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技能性教学法不但能使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而且能增强小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而使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背景性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背景性,让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情景氛围,能使小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美好内涵,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如在组织小学生学唱《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时,为了唤起小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培养小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笔者发挥电教媒体的独特优势,给小学生展示出家乡的一草一木、山水路桥,让小学生在歌词、旋律、画面的有力渲染下,激起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综合性教学法

音乐课不应孤立施教,而应与各学科教学互相联系,加强渗透,只有这样,方可使学生具备完美的心理素质。故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时插入配乐诗朗诵,将音乐与语文融为一体,有效地增强了小学生对美的感染力;经常开展“红歌比赛”,让音乐与政治彼此渗透,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组织小学生唱英语歌曲,把音乐与英语捆绑起来,持续提高小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通过综合性教学法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创造性教学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采取创造性教学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能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特别重视在小学生听乐、听歌、奏乐、唱歌、视谱过程中对其进行启发,使其在优美、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浮想联翩,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导小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用于歌曲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愿望,尽最大力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性教学法后,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音乐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技巧得到增强;情绪不断优化;道德品质起来越高;进取心持续高涨。因此,广大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园丁们,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教好小学音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而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者:刘咏梅 单位:内蒙古锡盟二连浩特市第二小学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42-01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力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通关密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音乐的学习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指先天具备以及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编音乐的能力。它包含对音乐的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和运用能力。新课标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前提。所以我们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兴趣和培养能力入手。以下是对几种教学方法的探讨:

小学生天生就具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加上后天科学合理的强化和训练,能够很好地保持和发扬光大。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

一、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一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龟兔赛跑”、“小红帽”,与动物相关的歌曲“小燕子”、“喜洋洋与灰太狼”,以及边唱边游戏的歌曲“找朋友”、“丢手绢”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容易用动作表现的音乐作品,往往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索的空间。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带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例如:三年级教学内容《丰收之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农民伯伯和农民阿姨们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收割的场景。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场景,然后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的老师开着小汽车带大家到农民伯伯的田地里,田里的叔叔阿姨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可以看见他们的劳作的服装,很有特点,大把大把的汗水。把学生带到田地的自然环境中,接着提出一些简单的小问题,请问农民伯伯收割什么?我们吃的面包的原材料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慢慢引出粒粒皆辛苦的感情,让学生珍惜粮食,同时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劳动人民最幸福,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是学生乐于学习音乐,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情景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消极教学模式,以实践性强、学生主动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我认为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方法。

三、情感教学法:

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感染学生,现代心理学指出,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如一贴极好的"催化剂",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师生感情好,学生就会更加信任教师,然后教师再组织什么教学活动,学生也会积极参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育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的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的引进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可以和任何教学方法紧密相连,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1、直观生动,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为教学内容带来了新的体验,它可以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能动能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引发小学生极大地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静静地坐在那,聆听几分钟甚至更长的音乐,十分困难。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这样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中。

2、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教师根据课程所教内容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给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手段。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所拥有的丰富教学素材和资源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也丰富了学习内容。

3、多媒体在音乐的美育作用中发挥更直观的作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其中的审美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与音乐内容所表达的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用对了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音乐教学主要从兴趣和培养音乐能力入手,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和艺术想像的创造力,并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信息化技术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改要求,新课标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热点话题,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笔者看来,所谓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作为价值导向,同时将创造型的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是弘扬创新本性的客观需要,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需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自己,因此从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视角出发,势在必行。

一、当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目前普遍小学教育都将语文和数学作为主要的教育科目,而音乐由于没有必考性和副课的定位让其在学校的地位十分尴尬,从而导致缺乏重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是副课教育,有时一些主课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计划也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从而导致课程被压缩;另一方面课程的时间不够合理,为了方便主课的教学,很多小学会把音乐学习时间安排在下午,在一天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完成学习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二)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由于不是“应试”要求的科目,导致小学音乐教师的地位尴尬,一些专业音乐教师因为发展和待遇问题不得不转行或者从事其他课程教育,所以专业教师缺乏也是目前我国各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沿用应试教育的“灌输”手段,通过照本宣科、领唱、学生学习唱等单一手段进行教育,不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而对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一)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式下,音乐教师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则只是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必须积极的、不断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学习音乐,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大树妈妈》这一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设定,这样教师在对教学内容以及中心内涵展开讲解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教师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不断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先对歌曲的曲调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二)为音乐教学设定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设定音乐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新时期,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不断创造音乐作品的物质情境、人文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四季童趣》这首音乐时,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的画面,然后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回忆在不同的季节自己都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

(三)不断的丰富学校音乐教学资源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的课时数是较少的,这样,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就会大大降低,为此,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指出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对相关的乐器进行添置,要不断地开发本校特色的音乐模式,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介绍《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母亲”的音乐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最后,可以让同学们对歌曲进行演绎,明确自身与课本存在的差异,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般而言,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教学内容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这一比例非常大,而且其中还涉及戏曲欣赏、器乐欣赏以及曲艺欣赏等方面的内容。乐器欣赏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西洋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民族乐器合奏教学过程中,又包含丝竹乐、吹打乐在内的五个主要乐种;乐曲中还涉及几十种古今中外的乐器音色。对于这些音乐教学内容,如何才能获得最佳的欣赏和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即通过放映录像带的形式,传达教学内容。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学生们可对乐队演奏过程中的规模、阵容以及指挥者的风格和手势一目了然;同时,对音乐情感形象、乐器音色以及演员们的道具服装和演唱过程中的动作表情,都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也能够听得真真切切。比如,在《迎来春色换人间》唱腔、组合片断欣赏教学过程中,紧随其后给学生们介绍京剧人物中的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得更准确。比如,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青衣、花旦及刀马旦,并且什么是黑头和花脸。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开阔视野、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而且还可以享受艺术之美。

小学音乐教学教法有很多。在平常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讨新的教法与思路,就能找到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法。愿小学音乐教学之花开得更艳。

参考文献:

第10篇

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而优雅的音乐能够陶冶听众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当听众能够享受到音乐的美丽时,他们的身心也会感到愉悦。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充实学生的价值观。音乐可以分为很多类,古典的、优美的、流行的、民族的等等,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给听众不同的感觉,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除了需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能力基础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分别音乐的种类,对于学生往后学习音乐的道路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方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令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为了能够成功培养加强我国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下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并得到明显效果的教学方法及相关措施:

1.音乐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其自身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都能够在行为举止中传递给学生,所以,为了提高培养我国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音乐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校方可以定期为音乐教师组织专业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组织校内或者外校音乐教师之间的座谈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2.营造和谐、轻松的音乐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玩性仍存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个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在这样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保持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做足充分的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既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学习音乐的热情,构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举个例子,在教学《我是一个粉刷匠》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到讲台上根据歌词的大意,表演一个歌舞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唱歌,而且还可以让表演的学生学会大胆唱歌。

3.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思考事物,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的,更没有办法完成小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使用,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抓住这一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令课堂趣味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要培养小学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音乐艺术作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好音乐应该是饱蕴民族精神,充满时代色彩的曲调,健康优美。如今社会中充斥着多种流行音乐,这些流行音乐并没有过多的文化底蕴,而且大多以爱情情感为主线,歌词中也并没有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但不少学生仍然热衷于这些并没有过多文化营养的音乐。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播放我国的部分经典之作,如《外婆的澎湖湾》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族色彩的歌曲,使学生真正明白只有受到高尚音乐陶冶,才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鉴赏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应用

体态律动是指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通过身体的律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该方法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音乐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作为教学的重点。本文从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出发,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较早,但是,大部分的学校仍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对体态律动教学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音乐学习的目标,忽视了音乐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不是为培养音乐家。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部分的音乐教师认为,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与舞蹈律动较多,这样严重束缚了小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感受,并背离了律动教学用身体表达对音乐直接感受的教学初衷,从而致使教师直接编排音乐动作。这样教学结果只会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难以调动学生对于音费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体态律动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来切身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型,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通过音乐自身的理解,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节拍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添加打拍子的动作,从而让学生通过身体来感受节拍。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拍手的一整套动作,从而让学生感受拍手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体态律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

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中,可以充分增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积极主动性。在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课的安排课时会比一般课程少很多,因此,如果音乐教师在没有备课或是做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上课的方式会让小学生难以接受,并迟迟进入不了状态,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准备,并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使得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以排队的方式依次走进教室,然后随着音乐感受节奏,从而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不断迈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全程的动作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动作来具体感受音乐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感受音乐,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注重学生的聆听,而真正忽视学生通过自身的身体律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所以,在欣赏教学课堂上,教学过程较单一、形式较枯燥。在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外,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

例如,在学习《劳动最光荣》时,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多个教学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小朋友快乐的生活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呢?这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会让学生理解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劳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对于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不太乐观,通过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爱劳动”的主题创建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从而对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发挥体态律动的真实作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不仅体现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小学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主要的一门学科,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认识到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没有很好地认清音乐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往往把音乐课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从而导致小学生对于音乐只停留在会唱的程度上,不能够感受音乐的美与魅力所在,音乐学习效率水平普遍低下。

1.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春风也随大流吹进了小学音乐教育中。但是,我国在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这一块上的进展并不明显,大多数小学学校仍存在师资力量不够,欠缺音乐方面的专业老师,学校能够提高的音乐设施老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音乐设施,整个改革进程总体上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缓慢,阻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能力不够,不能认识到小学生是音乐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学观念过时。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是采用代课老师来给学生授课的,教师音乐技能存在缺陷,且这些教师大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大潮思想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考核他们学习效果的语数两个学科就足够了,音乐这类副科学不学好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不会阻碍学生的升学。小学音乐课堂缺乏创新,自古以来,都是教师在上面一句一句地带学生唱,最后面来个小组分唱,全班大合唱模式,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会觉得音乐课无聊,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够有效地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2.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音乐怎么样教学才能算是有效的教学?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主要还是要以小学生为主要评估对象,评价小学生在经过音乐课堂的学习之后,他们的音乐学习效率是否比之前的学习有进步,是否能够满足他们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衡量音乐教学是否能够有效教学的唯一途径。经过不断的音乐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结果证明,小学音乐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体,创设多情境音乐课堂,对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培养音乐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1]。

3.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配合老师发出的教育指令,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在课后能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掌握。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小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对音乐的需要和我国音乐的培养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授课,选择小学生能够接受和听懂的教学语言来开阔小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于学生沟通交流,交流好师生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课堂班级氛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3.2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创新

3.2.1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一堂课能否实现有效地教学,其关键是看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发挥到极致。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保持活力、富有激情的教学状态,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2]。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小一班学生学唱《红眼睛绿眼睛》时,教师课前先用问题引导学生对交通方式进行思考,之后向学生讲明红绿灯给交通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红绿灯时要怎么做,教师将之前制作后的红绿灯圆形纸片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当唱到红眼睛内容时,学生举起红色卡片,当内容为绿眼睛时,学生举起绿色卡片,最后全班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由两位同学扮演交通等,其他同学扮演路人车辆,根据纸牌指示分段演唱歌曲。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3.2.2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要求音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挂念,认识到音乐与戏剧话剧舞台剧等各种戏剧形式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只是拘泥于音乐课堂上的“听唱”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对有故事性的音乐素材进行改编成小剧本,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对该剧本进行演绎,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可适当的添加进一些音乐片段,使得整个剧本更加赋予情感化,进而有效地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学习中去[3]。还可以在一堂音乐课结束之后,为学生指定一首故事性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分组,依据组内部思考,对音乐进行改编成剧本,然后对其进行排演,教师对此进行评估,对有效的小组实行小礼品奖励。